好习惯就是这样炼成的中考满分作文
老师曾经说过,写日记就是把你平时看到的,对你感触最深的事儿用文字记载下来罢了 。可我每到写日记,想了 半天,就是理不 出个头绪来,但差事总得完成,就急中生智吧。于是我根据昨天一位同学的爸爸冒雨送伞的事,又发挥些想象,便这样写到:下午四点多钟,我们正在教室里自习。不 知何时,天空中乌云密布,狂风骤雨也刹那而至。不 为所动的我们,依然在担心的 学习。一段时间后,我想放松一下疲劳的眼睛,就情不 自禁的朝窗外望去,我看到一个中年的男子掖着一把伞,正朝我们教室里张望,他的鼻尖触着玻璃,几乎形成一个小小的圆面――哈哈,最终大功告成。我觉得自己的日记从来没有 像今天这样得心应手。
过了 几天,又到令人生厌的作文课了 。望着黑板上以“亲情”为话题的作文要求,我抓耳挠腮,不 知从何下笔。瞧着同座奋笔疾书才思泉涌状,我则如坐针毡。对,何不 将那次日记的内容巧妙移植呢?我豁然开朗,就以“风雨中的父亲”为题吧!
一个星期后,老师在课堂上评讲作文时,竟破天荒的将我那篇作文范读了 一遍。我都乐晕了 !!
但考场作文毕竟有它自身的特点。在农村学生写作能力普遍不强的情况下, 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包装”、巧妙的“修补”、精心的“策划”, 利用写作的一般规律, 写出比较优秀的考场作文。
一、“磨刀不误砍柴工”
俗话说, 磨刀不误砍柴工。审准题目、审懂题目、审透题目是写好考场作文的第一步骤。虽然上级要求命题者不要在审题上为难学生, 但这并不表示随随便便地审题就能获得成功。每年倒在“起跑线”上的考生比比皆是。为此, 我们要求学生在审题时遵循“实题虚写, 虚题实写;化大为小, 小中见大”的原则, 极力拓宽写作的范围, 认真筛选出自己熟悉的但又有一定新意的素材, 努力避开考生们选材的高峰, 写出有价值的文章。
例如, 2009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作文试题《取暖》, 就要做到实题虚写, “温暖”可以来自于父母、亲人的关爱, 来自于老师、朋友的帮助, 来自于社会、学校的培养, 来自于陌生人、大自然的恩泽……又如, 2009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作文试题《你我走过的日子》, 就应该化大为小。“日子”可以是十几年, 也可以是十几天, 甚至是一段心理路程等。去年, 宁波市中考作文试题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人》。表面看来, 这个题目非常简单, 小学生也会写。于是, 很多考生不假思索地选择了自己最熟悉的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等来写。但事实证明, 这样的文章想要脱颖而出, 得到一个满意的分数, 并不容易。因为越是简单的题目越不容易写好;要写出新意来, 更是难上加难。为此, 我告诫学生:写自己不如写别人, 写活人不如写死人, 写真实不如写想象。简而言之, 写自己的母亲不如写孟母、岳母;写李四、王二不如写李白、王维等。
二、凤头豹尾, 缺一不可
中考阅卷老师因为受时间的限制, 不可能对每篇文章字斟句酌。所以, 好的开头与结尾就显得弥足珍贵。为此, 我们要求学生开头一定要迅速入题, 结尾要简洁有力。每个学生都要牢记并能熟练运用凤头“五法”与豹尾“三术”。
下文以2009年宁波市中考作文试题《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人》为例, 分析凤头“五法”的写作训练方法:
1.开门见山式:
直截了当入题, 不旁逸斜出、无病呻吟。例如:
(1) 对我影响最大的人是XXX。
(2) XXX, 是对我今生影响最大的人。
2.背景渐入式:
或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节令、气候, 或描写背景、环境等。例如:
又是一年春天到。我站在窗前, 望着园中那株在风雨中摇摆的小树, 柔弱而倔强。我不由地想起了XXX——一个对我影响最大的人。
3.悬念设疑式:
或先写高潮与结局, 或设置悬念, 或提出问题、谜语。例如:
有一个婴儿即将出生。他问上帝:“离开你我该怎样生活?因为我是那么小和无助。”上帝说:“我已经选中了一个天使给你。她将会等待你和照顾你。这位天使的名字就叫——妈妈。”
4.名言警句式:
引用名言、警句、诗词、俗语或谚语, 吸引读者, 突出中心。例如: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是春雨对大地的感激;“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落花对树根的感激;“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是游子对母亲的感激。
5.比喻排比式:
妙用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 激发兴趣。例如:
母亲是疲惫中的一杯龙井, 当你软弱无力时, 只消几口就让你神清气爽;母亲是烦恼中一曲古筝, 当你意气消沉时, 优雅的旋律一经飘荡, 眼前立即一片青翠;母亲是困难中的一根拐杖, 当你脚步蹒跚时, 帮助你找好重心, 支撑起一片希望的原野。
文章的结尾应该像豹尾那样, 结实、有力, 甚至产生余音绕梁、回味无穷的效果。有三种方法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
1.卒章显志法:
运用抒情议论, 揭示文章中心, 深化主题。例如:
我曾屡次发现, 每当我感到前途渺茫而灰心丧气时, 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 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 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 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 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 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 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 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2.首尾呼应法:
与题目或开头照应, 使文章显得完整、紧凑。例如:
(开头) 我不由地停住了脚步。
(结尾)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 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3.余音绕梁法:
在精彩处、高潮处戛然而止, 给读者以遐思和回味。例如:
可是, 这能全怪我吗?
三、写好小标题, 点石成金
记得课程刚刚改革那几年, 话题作文正处于独领风骚的地位, 再加上受新概念作文的影响, 作文的体裁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如日记体、病历卡、说明书、证明题、相声体、聊天式、实验报告、法庭审判记录等, 可谓五花八门, 琳琅满目, 令人眼花缭乱。而现在,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出现最多的作文形式是:题记式、小标题、排比段、多段式等。而小标题凭借其结构清晰、内容明晰、字数保证、文章完整等特点, 深受学生和老师的青睐, 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文章的结构分为两种, 即横式 (并列式) 和纵式 (递进式) 。横式结构又可分为排比式和对比式, 纵式结构可按照时间、地点或情感变化等来组织。而这一切都可以巧妙运用小标题来构建。
常见的小标题形式有以下几种:
1.借用古诗文作小标题:
可以是同首诗词中的句子, 也可以是不同诗词中的句子。例如, 一篇环保作文的四个小标题分别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2.借用名家作品作小标题。
例如, 江苏徐州市的一篇中考作文《秋风秋雨牵我心》, 全文以鲁迅的三部文集名“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作为小标题。
3.用对称的句式作小标题。
例如, 2004年福建省泉州市的一篇作文《和父母交朋友》, 文中的四个小标题是“懂事之春”“灼热之夏”“硕果之秋”“沉默之冬”。
4.用数学公式作小标题。
例如, 一篇以《我最感动的事》为题的作文, 文中分别以“生日-爸爸=失落”“爸爸-‘我’=代沟”“爸爸+礼物=爱”“爸爸+‘我’=感动”为小标题, 反映了父女之间“代沟”的产生及化解的过程。
5.运用并列词语作小标题。
例如, 以《我最感激的一个人》为题的一篇作文, 文中的三个小标题是“郁闷·伤感”“暴躁·冷静”“悔悟·收获”。
当然, 小标题的创新形式不只上面提到的这几种, 还有人名、地名、数字序号、人物语言、标点符号的变化等形式。不管采用哪一种形式, 都是为了达到创新的目的。对于写作者来说, 能够在小标题上创新, 当然是好事。但是一定要切记, 不能为了创新而走极端, 因为小标题和题记、日记体等一样, 只不过是一种形式, 真正优秀的作文还是内容、立意、选材上的创新。
四、巧变句式, 人人皆诗人
阅卷老师喜欢有文采、有幽默感、知识丰富的学生。如温开水般乏味, 如醉汉般含糊, 如老太太般啰嗦, 只会倒了阅卷老师的胃口。所以, 生动形象的语言, 仍是感染读者、成就文章魅力之所在。
同样的意思, 有时只需换个句式, 就能应得灵动起来, 让人感觉诗意顿生。为此, 我们给学生进行了诗歌点评的语言训练:
(原文) 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点评) 黄梅时节, 雨乱如麻, 蛙声四起。赵师秀伴灯孤坐, 苦等约客。他敲的不是棋子, 是寂寞。
(要求) 让学生从学过的古诗词任选一首, 模仿例句, 进行创作。
这一语言训练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创作激情。他们兴致盎然, 写出了不少值得称道的佳作, 如:
弃官还家, 隐居乡中, 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遥望南山, 伴鸟神游。他采的不是菊花, 是自由。 (点评陶渊明《饮酒》)
杨花落尽, 子规啼血, 好友离别。李白遥想夜郎, 对月抒怀。他寄的不是愁心, 是友情。 (点评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他——就是保尔·柯察金!为了革命,他牺牲了自己的爱情!在艰难的生活中,不管是枪林弹雨,还是病魔纠缠,他始终坚持着,用他那火一般的热情,全力以赴地为党的事业而奋斗!
他,在如火如荼的战斗中忘记了“我”字,多次的受伤,使他挣扎在生与死的边缘!虽然他也产生过自杀的念头,但他立刻又认识到:每个笨蛋,在任何时候,都会冲自己开一枪!于是,保尔开始了再一次的努力,竭尽全力去冲破铁环!
他的理智告诉他:纵然到了生活难以忍受的时候,也要设法活下去!他的决定,让我震惊!因为在我读到他一直深深陷入疾病这个铁环时,我曾不止一次怀疑,他到底能不能冲破这个铁环呢?然而,保尔的意志是那么的坚定,生命是那么的顽强!为了党,他能,他会坚持下去!正如他所说的:“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奉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保尔以惊人的毅力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即使双目失明,四肢瘫痪,他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与追求!
保尔!他是在战争中锻炼出来的真正的“钢铁”,一个铁铮铮的男子汉!
读完这本书,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保尔的事迹,震撼着我的心灵!他坎坷的命运、惊人的毅力不禁使我想到了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那句话:钢是在高温加热和急剧冷却中锻炼而成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
因为初中的题目,尤其是初一初二的题目,谈不上有什么综合性,满分只代表这张试卷考察到的题型学生会做而已,甚至都代表不了这个学生真正理解了这道题背后的知识点,因为经常是同样的知识点变个形式考察孩子就又不会了,更别说一张试卷出题的局限性了。所以我经常在孩子考完100分,表扬鼓励之后,再给一棒子敲打敲打。每次考试都是发现自己问题的时候,如果考了满分,不代表没有问题,只代表问题被掩盖了而已,实际上是浪费了一次检验自己的机会,很亏的。考不到满分的,一定要好好分析试卷,答题习惯不好、基础知识问题、题型没见全、数学思维不够,针对自己的问题去提升。
当然,考满分肯定是很不错的,要给予鼓励。如果满分是浪费检验自己的机会的话,那我宁愿孩子们每次都浪费掉。平时用心做题,而非应付作业,经常积累错题并回顾。
能拿满分的孩子有两种,各位好好分析一下自家孩子特点,看看适合哪种。
[天赋型选手]
这样的孩子可以说是百里挑一。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有的人就是受到佛祖耶稣菩萨老天爷等等的照顾的,要不然为什么别人学好几遍都学不会,这种娃只需要自己看一遍就会了呢?
不过这样的孩子其实是老师最担心的,天赋型选手最大的问题在于习惯,不踏实、不虚心,反映到学习上就是,多难的题都会但是基础知识却有漏洞。所以越是考满分越是要压制,从细节入手发现学生问题,这样的小孩儿倒不愁积极性,只要你真的帮他找到问题了并一针见血的指出来,基本都是会积极改正的。简而言之,未来很灿烂,但须戒骄戒躁踏实前行。
[勤奋型选手]
这样的孩子也是百里挑一的。很多家长都跟我抱怨,我们家孩子多努力多辛苦,成绩却始终不温不火之类的。我只能默默的心底念叨一句:力是矢量,除了大小还有方向。我最放心的一个小孩儿压根算不上聪明,也不怎么辛苦,不会补特别多的课,也不会额外做特别多的题,就是能够把学过的东西百分之百的扎实下来。所谓的勤奋不是熬时间,不是比谁补课多谁做的题多谁睡的晚,而是看你有没有真正在学习的那段时间里全身心投入,有没有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学会之后再干别的。好多孩子和家长对于教育苦大仇深,殊不知自己已陷入迷途。学习就是滚雪球,学的越好越轻松,初中开始这半年一年的时间要是没抓住,到初二基本就只能忙活作业,还学不明白呢。
所以,我定义的勤奋是,以学为先,不积压问题。水平越练越高,兴趣越来越浓,效率越来越高,成绩自然很好。
当然,以上两种类型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奉劝家长们,不羡慕不盲目,“别人家孩子”是怎么考到满分的,踏踏实实就着自己家小孩儿的问题进行改正。我们不可能都是天赋型的,但是我们绝对可以改变自己的习惯,变成勤奋型选手。
在我看来,人到中年的父母一点也不浪漫,虽然他们才四十多岁,可是早以“老头子”“老太婆”相称,他们之间既没有紫薇与尔康的轰轰烈烈,也没有三毛与荷西的缠绵悱恻,更没有杰克与萝丝的惨烈悲壮,他们有的,只是平平淡淡。
有一次,我问爸爸到底懂不懂什么叫“罗曼蒂克”,爸爸只是笑着说:“老头子,老太婆就是我们的‘罗曼蒂克’。”这句话让我琢磨了好久,最后才恍然大悟。
亮出一件漂亮的外衣——文面
阅读一篇考场作文犹如第一次看一个人。如果把考场作文的内容,即正确的观点和典型的材料等比作一个人的内涵,那么其外面的形式——整洁的文面,则好比是一个人漂亮整洁的外衣。衣体互衬,相得益彰,定会使人眼前一亮。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文面”,是应试作文给阅卷者留下的第一印象。如果第一印象很好,干净整齐流畅的行文,会令阅卷者心头怦然一动,那种清爽的感觉不亚于六月天的冰茶,一扫机械式阅卷的疲倦和燥热,使阅卷者心情舒畅地看下去,带着这样的心情审阅,阅后的分数能低吗?尤其是在一摞混乱不堪、“龙飞凤舞”的考卷中,出现一份字体隽秀,行文如流水般的篇作,可想而知,高分舍我其谁!即便在阅卷时偶或发现一些不尽人意之处,也会手下留情,一俊遮百丑嘛!所以,字体一致,大小适中,墨迹统一,考生务必给你的作文披上漂亮整洁的外衣。整洁美观的文面令人爱不释手,令人平心静气,切忌字迹潦草,涂涂改改,段落不明,这样的作文只能让人头昏眼花,令人烦躁不堪一读。
亮出一双智慧的眼睛——标题
正所谓题“目”题“目”,一篇文章的标题,就好比一个人的眼睛,“题”为文之“目”。有了衣着的第一印象,人与人接下来的交流,首先感触到的就是人的眼睛。一对智慧的双眼总会让人觉得和蔼可亲,难以忘怀。近些年,时髦的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等,多半要考生自拟题目。如果一味以话题为标题,会造成千篇 一律,令阅卷者望而却步。可是,如果能创意求新,使之生动形象,便可点睛传神,让人心中为之一震。综观语文教材及报刊杂志上的文章,不难发现好的标题犹如一面鲜艳的旗帜,吸引人的注意力,引领人们步人胜境,让人迫不及待的想去品味这是怎样的一道佳肴。
好的标题首先应做到“准确精炼”。标题不能有歧义,更不能脱离文章本身使文不对题,也不能写成一大长句,嗦嗦让人生厌。其次好的标题要“新鲜生动”,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有时巧妙引用诗文或歌曲等,往往能使标题生动形象。郑板桥说过:“题高则诗高,题矮则诗矮,不可不慎也”。这是诗人兼画家郑板桥的现身说法,揭示了标题与诗境的辩证关系,诗文同理,所以不仅“不可不慎”,而且要慎之又慎。
亮出一张迷人的笑脸——开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写文章亦是如此。这就意味着对于一片文章,其开头是相当重要的。开好一篇文章的“头”,就好比书法绘画的落笔、吹拉弹唱的定调一样,影响之后的走势和旋律。所以,我们应该反复斟酌,仔细推敲,力求恰到好处。
换个方式来想,文章的开头,就好比一个人以什么样的面孔和你打招呼。是友好的还是狰狞的,是笑容满面的还是眉头紧皱的……不一样的表情会给人不一样的感受。所以,一定要像化妆师或造型设计师一样,认真打扮,精心“包装”,把文章开头这张“脸”扮得靓丽无比,力争让阅卷者“一见钟情”,感觉“相见恨晚”。阅卷者眼前为之一亮,心情为之一振,然后……“好运”可就来啦!
作文开篇的方法很多,比如可以设疑悬问,吊胃口;单刀直入,步正题;运用修辞,入佳境;抒情直攻,扣心弦……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正因为“难”,我们就更应刻去克服,去攻打,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化难为易。
亮出一颗富于内涵的心灵——主体
主体是文章的核心,文心如人心。要真正的了解一个人,不仅要知面,更要知心。这里所说的主体,是指文章除开头、结尾以外的部分,我们应不惜笔墨,精心勾勒。那么,什么样的主体,才能赢得阅卷者的青睐呢?什么样的内心表达,才能打动阅卷者,才能引起共鸣,才能得到高分?
首先,讲究形式,有层次,有结构美。黑格尔说:“美的要素可分两种:一种是内在的,即内容;另一种是外在的,即形式”。“任何具有审美价值的东西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无论是没有内容的形式,还是没用恰当地表现内容的形式,都是不可取的。”虽然作品的内容决定着形式,但是形式对内容也有反作用。好的内容要有好的形式。结构属于形式范畴,它作为文章构造的外部形态,是一篇文章大骨架,所以是十分重要的。文章的内容再好,如果外部形态有缺陷,会让人感觉很不舒服。所以,写文章的人总要在布局、谋篇上面先推敲一番,务求有自己的构思。文章结构是外在形式的一种,是为“心灵”服务,为了更好地表达文章的思想内容。因此要巧妙地安排结构,使之完整、严谨、匀称,写出结构美。
基于此,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就要做到这样几个方面:段落具有完整性;各个段落之间要有联系或过渡;分段要匀称得当,长短相宜。总之,主体部分的段落安排要根据内容和形式的表达需要,该长则长,该短则短。无特殊需要,主体部分的段落一般不要太长。特别指出的是下面这几种段落构建就是主体部分的败笔,有人把它们总结的很形象,在这里引用来给大家以提醒:一是全文三大段,各段平均使用笔墨,主次不分,单调乏味;二是“蝌蚪式”,开头几页,结尾一两行,头重脚轻根底浅;三是“松鼠式”,与前面相反,主体部分开头草率,后面拖泥带水,前紧后松,让人眼花缭乱看不清楚。总之,好文章的主体部分应层次清楚,匀称和谐。
其次,要重试写作规则,毕竟这是考场作文,不要一味在形式上翻新,出现怪异文体。话题作文虽不限文体,但仍应遵循写作规律。比如写议论文,一定要有明确集中正确的观点,要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行文的主要内容,围绕观点选择典型新颖而充分的论据,善于运用论证方法,避免在文中一味堆砌材料而不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论证等等;还有些同学另辟蹊径写戏剧,写诗歌,对这样的选择本无可厚非,但是任何时候只追求形式创新而忽略本质内容都无异于舍本逐末,为了芝麻丢了西瓜。还有就是,绝不能抄袭套用。一些同学将考前背下的佳作生搬硬套,往往造成张冠李戴或偏离题意的现象。当然,要是背诵一些漂亮或有哲理的语句,或是套用一些好的构架模式,这都是可以的。但是千万不能把作文当作赌博,不能把成败寄托在弄虚作假上,此关前途大事,劝君还是不要冒险的好。
还有的同学在作文中编写的故事情节不合生活常理和生活逻辑,显得幼稚可笑。高考作文虽然允许编故事,但反对脱离生活、不合情理的胡编乱造。有的考生编故事一味追求情节曲折离奇,这样容易误入歧途,而且编造的情节都有悖于生活实际,也很容易被阅卷老师识破。所以一定要注意,故事要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样才会有一定的内涵和感染力。要解决“用材不当、不合情理”这一问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积累材料主要包括名人故事、成语典故、寓言、童话,名人名言等内容。有选择性有针对性的去读去记,久而久之就会积少成多,写作材料就会丰富起来。把丰富的写作材料应用到文章中,就会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深度,文章就会因丰富而美丽,因美丽而打动人心。
再次,要讲究语言的雕琢,力求语言优美,富有表现力。我们说一篇文章有文采,包括语言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或联想,文句有意蕴等等。例如,要写出议论文中的形象美,可以采用形象化说理的方法,即将抽象而深奥的道理寓于生动具体的形象之中,把不易讲清楚的问题讲得具体、生动、可感。选择那些生动具体的形象还需要广泛联想。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创造性的心理机制。联想能引导作者更好地进行分析和综合,促进推理更充分地展开,将论证引向深入。比如凭借时间和空间上接近的事物所形成的相近联想;由具备相似特点的事物形成的相似联想;由存在对立关系的事物形成的对比联想;由存在因果关系的事物形成的因果联想等等。
所以,即便考生的行文内容略有偏离题意,优美的语言仍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拯救你。我们所写的文章虽然是以散句为主,但散句中要尽可能地夹杂以对偶、对仗、排比句等这些庄重有力、匀称谐调的整句。这样整散结合,参差错落,读起来抑扬顿挫,才会有流畅的旋律和铿锵的节奏。不会使语言显得单薄空泛,而是给人一种形象美。这样的遣词造句之功若能恰如其分地运用于考场作文,定能成为文章一大亮点,夺人眼目。
最后,要深入思考,予情予理。思考,即进行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思考能充实文章的思想内容,加强立意的深度,挖掘材料的内蕴,表达深邃的思想。这里所说的“予情予理”是指赋予文章兼具感性和理性的思考。有思想,写出哲理美;有情感,写出人性美。
面对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要观形思神、观物思理,要思出一般的规律,更要思出所蕴含的哲理。要想思考得深入,首先,要运用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等思维方法对客观事物进行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对写作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发现材料所蕴含的意义、社会价值和人生哲理。其次,要学会辩证思考。在对立统一的思维规律前提下,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实事求是地分析对象本身的各个方面、层次间的关系和基本矛盾,掌握对象的对立和统一性。更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不能孤立、静止、片面地看待事物。
思想是语言的前提,是行文的根基,是一篇文章的生命力!通常,判断一篇文章价值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作者能否表达出独具匠心的思想,能否用自己的理性思维给人带来深刻有益的启示。因此,培养这种敏锐超卓的思考能力也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好方法。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广积累,勤动脑,对任何事物都要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这样才能培养成熟的思维习惯,并能自然而然地运用于自己的写作之中,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然而,感人心者,情也。情感是审美的动力,正是有了情感这股凝聚力,审美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才会产生契合的“共振”效应。所谓情感,是指人对于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因此,我们要积极地观察生活,用心去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那么这样的情操又该如何来培养呢?
一方面,我们可以在感受生活的过程中积累情感体验。正所谓“登山者情满于山,观海者情溢于海”。面对美好的事物,动人的场景,一个无动于衷的人不可能写出妙文佳作。所以,请开启你的各个感官,带着一颗敏锐之心、一颗善感的心来看待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捕捉自己内心细腻、微妙的感情波动,将对事物的观察化为自己思想情感上的体验。同时,还要学会对情感进行组织、梳理,把激烈、混乱的梳理成稳定、有序的情感;把肤浅、荒谬的进化为深刻、有意义的思想。这样,才会产生灵感和美感,才会使文章中的感情,丰富、成型、稳定、深刻。另方面,我们也可以在赏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积累情感体验。许多优秀的作品都以其进步的思想和完美的艺术形式,弘扬了真善美,鞭挞了假恶丑,我们可以学习他们的手法和表达感情的方式,结合自己的体验,将其挥洒在行文之中。
人之所以高级,就在于我们有思想有感情。其实,我们的身边时时刻刻都有许多值得去深思、去体味的人和事物。关键在于我们是不是有一双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的慧眼,是不是具有敏锐、细致的洞察力,是否愿意去捕捉、去记录我们周围的这些点点滴滴。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生活就会给你人生的鼓励和启示!
亮出一个完美的你——结尾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古人所说的“豹尾”,就是指结尾应华美而有力。作文进入尾声,更不可掉以轻心,以免功亏一篑。我们应善始善终地给文章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让阅卷者看到一个既注重外表,又富有内涵,内外兼修的一个完美的你!所以,应充分认识到文章的结句和开第一样,是极其重要的。为此,必须设法用你的三寸不烂之舌言出一个能达到文已完而意无穷的结尾,让阅卷者回味不绝,翻过试卷后心情仍久久不能平静。当然,文无定式,文章结尾不可一概而论。但无论如何,结尾是为了锦上添花,不可画蛇添足;只能首尾呼应,不可信口开河。更不可在文末写上什么“完”、“本文到此结”等字样,或文章尚未完篇,字数不足,于是在最后写上一串省略号,使文章成了“断了尾巴的蜻蜓”。所以,请同学们一定要运足底气,在结尾亮出一个完美的你,给你的文章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更让阅卷者激动不已地给你的考场作文打上一个满意的分数!
【好习惯就是这样炼成的中考满分作文】推荐阅读: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书心得11-15
德育论文 教育就是养成习惯11-17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评魏书生12-11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的读书心得体会12-20
我是这样培养好习惯的02-25
我就是这样的作文10-20
我就是这样一个人小学生作文600字06-08
这就是成长八年级满分作文07-24
我就是这样一个人09-14
就是这样想你散文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