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管理责任制

2024-09-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传染病管理责任制(共11篇)

传染病管理责任制 篇1

学校人群聚集,流动性大,接触面广,是传染病的易发场所。少年儿童由于其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是多种传染病的好发年龄,一旦发生,极易传播和流行,并可扩大到家庭和社会。必须高度戒备地重视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现将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有关要求规定如下:

一、落实组织领导,强化单位及一把手责任制

1、健全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学校主要领导负总责,确保认识到位、职责到位、经费到位、检查到位、奖惩到位。

2、建立“群防群控、盖边沉底”的工作网络,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参与学校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积极性。

二、落实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1、学校要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利用专题教育课开设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2、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切实增强学生的卫生防病意识和社会公共卫生的责任感。

3、教育学生做到“四勤”、“四不”、“一报告”。即:勤洗手脸、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不随地吐痰、不喝酒抽烟、不共用毛巾、不要过度紧张和疲劳;发现传染病可疑者立即报告。

4、根据传染病流行季节的特点,开展以预防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病为重点的卫生宣传教育。学校还应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告家长书等形式,宣传传染病预防知识,以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三、落实学校卫生制度,依法治校常抓不懈

1、健全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学生晨检及定期体检制度;重要场所定期消毒制度;课堂、公共场所卫生清扫制度;个人卫生清洁制度;体育活动卫生制度;学生健康管理制度。

2、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和疫情管理台帐制度。

四、落实“四早”措施,确保疫情预防和控制无漏洞、无死角

1、早发现。坚持晨检制度并保持经常化。晨检应在校医的统一组织和指导下,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特别是请病假的学生应及时查明病因。在传染病流行季节,还可增加午检。对可疑者应由当地医护人员做进一步检查、确认。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学校应以年级、班级为单位,采取相应的排查措施,发现有传染病早期症状者,督促其立即到医院就诊。

2、早隔离。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的早期症状者,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确保其他学生不与之接触。根据传染病类型和传染性强弱,必要时对与病人接触的人员进行相应隔离。

3、早报告。在确认疫情的第一时间内报当地疾病控制中心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并按照当地疾病控制中心的要求做好疫情的登记、分析和整理工作。对报告的疑似病例被确诊或排除,要向上级机关发出更正报告。发生大面积疫情时必须按省卫生厅、省教育厅的要求实

行“零报告”和日报告制度。对不报、瞒报、漏报者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4、早治疗。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的早期症状者,应根据不同类型传染病,及时将病人送定点医院隔离治疗或在家隔离治疗,同时在当地疾病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对病人所在场所进行终末消毒。发生大面积疫情时,可对与病人接触的其他人员进行预防性投药,对所在场所定期消毒。

五、落实经费保障,改善学校卫生条件

1、学校卫生条件好坏,直接影响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教学用房要通风良好;厕所清洁卫生。

2、保证疫情发生时有足够的消毒、防护用品以及应急工作所需的经费。

六、落实应急预案,确保突发事件处置有序高效

各所学校对疫情发生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疫情,要有人指挥,有人值班,有隔离、消毒、防护、救护等具体措施和物质保证,确保在第一时间内控制疫情的发展。确保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七、落实督查、检查,严格责任追究

1、制定严格的督查、检查制度,每学年至少检查四次。

2、学校领导要熟悉学校卫生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经常了解学校师生对学校卫生工作管理方面的意见,经常查看学生教室等人员集中

场所的卫生状况,经常检查督促有关部门和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并将其工作实绩纳入考核与奖惩中。

3、学校行政部门对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到位、责任不到位的情况要予以通报,并责令整改。因工作不力造成后果的,要视情节轻重追究有关人员和领导的责任,情节特别严重的,要依法追究相应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疫情报告人:杨凌

城关镇五里村学校

传染病管理责任制 篇2

为加强我国新形势下传染病防控工作, 我国人大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2004年12月1日正式实施。新传染病防治法着重以下六个方面: (1) 突出传染病的预防和预警; (2) 完善传染病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制度; (3) 进一步完善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的控制措施; (4) 设专章规定传染病救治工作; (5) 加强传染病防治保障制度建设; (6) 做到保护公民个人权利与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的平衡[2]。但是新传染病法只对甲类传染病诊治、报告、管理、隔离、相关待遇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对非甲类传染源的管理、非甲类传染病患者医疗保障、传染病防治机构经费保障、工作人员感染传染病是否视为工伤等无明确法律规定, 这些问题随着我国防控传染病工作的精细与深入, 暴露出来的弊端越来越明显, 甚至有些问题直接影响了传染病防控效果。

1 新《传染病防治法》中未明确规定的几个问题

1.1 非甲类传染源管理问题

在传染病防控工作中,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是三大关键环节, 落实好这些环节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否则事倍功半, 这已是公认的事实。而控制传染源是第一环节, 由于涉及到许多非技术因素, 所以更复杂一些, 特别是非甲类传染源的管理在新传染病法中未明确规定, 导致目前只有依靠行政命令口头管理, 缺乏规范与威慑性。

1.1.1 非住院传染源隔离实施中行为不规范

住院隔离治疗的传染病患者由于在住院时, 医务人员就已经对其病情、限制高危行为等进行医学告知与病例记载, 但是对感染者或门诊治疗的传染病源及密切接触场所, 没有明确规定, 只能由公共卫生人员口头告知, 或者由当地行政机关配合卫生部门口头告知, 没有卫生行政部门的书面告知书, 导致告知内容不明确, 也不规范, 一旦出现责任追究时缺乏相应的法律文书记载。

1.1.2 非甲类传染源或其密切活动场所, 不配合隔离造成传染病播散又不构成传染病传播罪的, 缺乏法律处罚威慑

例如艾滋病感染者或者肺结核病患者, 多数都不需要住院隔离治疗, 在医疗机构检验或诊断后, 医务人员必然会告知其防病知识, 要求其避免一些可能造成传染病传播的行为, 但是这些传染源可能由于各种原因未能遵守, 非故意造成传染病播散, 这时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只能从道德上进行谴责。还有对那些明知是传染源但不配合卫生部门隔离治疗或者观察的, 往往只能通过行政管理机构进行劝告。由于缺乏法律威慑, 导致许多本可以控制的传播传染病危险行为得不到控制, 造成传染病播散, 从而给他人健康造成危害。

1.2 传染病患者缺乏医药费、工资等保障措施

由于《传染病防治法》只对甲类传染源的管理有保障规定, 对非甲类传染病源则未规定, 这就可能导致患者在隔离治疗或者观察期间, 缺乏工资、医疗费、护理费、伙食费等基本保障, 致使有些传染病患者由于生活困难, 不能住院或者门诊隔离治疗, 并隐瞒病情偷偷去工作, 有些需要家庭隔离治疗的也不配合随意流动, 这些行为都造成传染源长时间暴露, 贻误治疗, 危害自身健康的同时也易造成传染病新的播散。

1.3 传染病防治机构参照医疗机构管理导致经费不足

由于《传染病防治法》对传染病防治机构没有经费保障规定, 各地政府都按照医疗机构统一实行差额管理, 致使许多传染病诊治机构为了职工工资和工作经费不得不搞经济创收活动, 这种趋利行为严重损害了传染病患者的利益, 导致一些传染病患者因无力承担高额医疗费而提前出院或者被迫中断治疗, 或私自到其他医疗机构非规范治疗, 导致传染源治疗不彻底, 成为新的带菌者或带毒者再次传播。

1.4 我国法律规定中没有明确传染病防治人员非违规行为被感染传染病后, 应享受的待遇和权利

从事传染病诊治的医务人员或管理的执法人员, 按照操作规范操作但是不慎被感染上传染病的, 由于在《职业病防治法》中不属于职业病累积接触危害因素威胁健康的范畴, 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不属于住院患者保护范畴, 在《传染病防治法》中则根本没有规定, 在《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九条中规定:“职工因工作受到事故伤害或者职业病进行治疗, 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而没有把感染传染病列为伤害行为, 所以不视为工伤。然而这些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一旦被感染, 对其身心必将造成巨大危害, 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保障, 致使这些工作人员被感染后他们的工资、医疗费、保健护理费、残疾金、抚恤金等各种工伤待遇都无法得到保障, 可能会影响了他们对传染病患者的救治态度。例如诊治艾滋病感染者时不慎被其咬伤, 或者为其手术中不慎划伤, 诊治不明原因传染病时由于科技能力有限未认知导致缺乏防护被感染等, 这些都不是没有遵守操作规范导致的, 属于安全意外导致的事故。公安部门对使用艾滋病感染者血液或者细菌、病毒等作为武器威胁他人安全的, 都视为伤害的工具, 并认定是实施犯罪的行为。可是《工伤保险条例》与《传染病防治法》中都未明确。

2 建议

2.1 卫生行政部门对传染病感染者或者密切接触者实施隔离的行为要规范

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 对需要隔离住院治疗的患者由医疗机构在其病例中注明, 对家庭隔离的感染者或者密切接触人群,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用行政告知书的形式, 明确告知所患传染病的种类、疾病名称、需要隔离的时间、地点及必须避免的高危行为。只有这样才能明确责任, 清楚地知道需要隔离或观察者的相关数据与资料, 便于流调、追踪、赔偿等管理, 也可依次作为依据, 对故意传播传染病的犯罪进行惩处。建议在《传染病防治法》修订中, 增加对非住院传染源隔离的行政告知内容。

2.2 对传染病患者 (感染者) 或密切接触的场所, 非故意但

造成了传染病的播散, 不构成传染病传播罪却情节严重的应当给予治安处罚《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新修订时, 考虑到公民个人权利与维护公共利益的平衡, 对故意传播传染病造成严重后果的, 构成犯罪的才按照故意传播传染病罪进行刑事处罚, 对非故意传播的则以教育为主。但是在实践工作中却发现由于传染源或者密切接触的场所不配合, 非故意但实际造成传染病播散的例子很多, 由于不构成犯罪只能劝告, 或者明示其是传染源让其他人减少接触, 导致侵犯其隐私权。对罪与非罪之间的空白地带, 由于缺乏治安处罚措施的缓冲环节也就没有法律的威慑, 不利于这类传染源的管理。建议对这类不构成故意传播传染病罪, 但实际上由于非故意造成了传染病传播严重后果的, 给予治安处罚。为避免卫生机构随意性可能侵犯公民权利的发生, 对于这些非故意但实际造成了传染病播散的鉴定, 应由县 (地) 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来进行技术认定, 认定是造成直接传播后果的, 才移交当地公安机关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的规定进行处罚。

《治安管理处罚法》对这类行为导致某类传染病传播多少人或出现死亡的, 应处以治安行政拘留或者经济处罚。相信一旦有了这样的治安处罚, 则可极大地威慑那些不愿配合隔离的感染者或患者, 警告他们危害他人健康是违法的, 是要承担相应法律后果的。

许多人对传染病患者或感染者都报以同情, 认为他们已经患传染病了, 本身就是受害者, 非故意传播不应处罚, 应以教育为主。但是如果对情节严重又不构成犯罪的不加以处罚, 单纯在道德层面上引导与教育则势必无法威慑这种传播行为, 而依靠政府行政命令或者宣传避免接触某人减少传播, 实际上更容易侵犯他人的隐私权。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 是选择宣传传染源而侵犯公民的隐私权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还是选择减少其可能危害他人健康的自由权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建议在《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中, 增加对非故意但实际造成传染病播散形成严重后果的治安处罚条款。

2.3 传染病患者的保障应该纳入法制轨道

首先要明确传染病患者与普通疾病患者不同, 传染病危害患者自身健康的同时也威胁着他人的健康, 是典型的社会问题, 所以他们应该比普通患者得到更多的保障, 以促进康复, 减少传染源。我国卫生工作五个目标就有建立医疗保障体系, 并且随着新农合、城镇职工医保、城镇人员医保的建立, 越来越多的人得到了医疗保障, 现在应该是建立传染病患者保障体系的时机了, 在其诊治期间, 工资、医药费、护理费、伙食费等有保障, 让其安心诊治, 治愈后或者不具有传染性后再回归社会。

传染病预防和治疗都属于公共产品, 通过财政税收渠道还是采用社会医疗保险计划加医疗救助手段来支付医药费用, 取决于一个社会现有的政治制度框架和公众认同的社会价值[3]。我国政府关注民生、关注卫生改革, 都为建立传染病患者保障体系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传染病患者的保障问题涉及多个方面, 需要修法。建议在《劳动法》修订时, 增加对传染病患者诊治期间, 享受一定工资保障的条款。建议在医疗保障体系中应该对传染病患者提高医药费的报销比例, 传染病患者的护理费、伙食费应纳入医保报销范畴。

2.4 传染病防治机构应该按照公共卫生机构管理

对于传染病防治机构, 应该参照公共机构, 而不应该按照医疗机构管理, 财政应该保障其人员工资、工作经费, 遏制其经济创收的动力, 实行收支两条线, 财政预算管理体制, 激励机制参照公共卫生机构管理。拆除机构经济创收的方向标, 就比较容易平衡医务人员激励机制与传染病患者利益之间的关系。建议在《传染病防治法》修订时, 明确传染病防治机构的工作经费与工作人员工资应由当地政府财政给予保障。

2.5 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意外感染传染病列入工伤保险范畴, 享受工伤待遇

既然公安机构将利用传染病患者的血液或细菌、病毒为危害工具的行为视为伤害行为, 那么就应该将其视为伤害, 只是这种伤害是意外伤害, 符合《工伤保险条例》中意外伤害属于工伤保险范畴, 理应享受工伤待遇。建议在《工伤保险条例》解释中, 应明确将工作人员意外感染传染病视为意外伤害, 认定为工伤, 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以上这些问题, 是我国目前传染病防控中面临的, 有的是老问题现在有条件了可以解决, 有的是新问题, 需要在今后修订相关法律法规中给予论证。针对全世界传染病的严峻形势, WHO总干事中岛宏博士在《1996年世界卫生报告》中发出警告:“我们正处在一场传染病疾病全球危机的边缘, 没有一个国家可以躲避这场危机[4]。”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传染病防控的关键时期, 及早完善传染病管理制度, 增加财政经费保障, 加强传染病预防治疗体系建设, 提高科研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成为我国传染病防控的主要措施。卫生部门在“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的经典原则基础上, 应确立工作着力点, 即“抓住重点——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突破难点——无疫苗预防的传染病、控制关键点——传染病疫情预警, ”有的放矢开展工作, 逐步落实政府承诺的传染病控制目标。

参考文献

[1]先志.加强传染病的管理[J].传染病信息, 2006, 19 (1) .

[2]唐小兰.新修订《传染病防治法》的特点初探[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6, 22 (1) .

[3]朱玲.建立传染病社会医疗保险制度[J].中国社区医师, 2003, 19 (15) .

医院传染病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 篇3

【关键词】 传染病;管理信息系统;应用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675-02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疾病得到控制,但是传染病的发生率却呈攀升趋势,为了能使传染病得到抑制,各大医院已经开始采用传染病管理信息系统,此系统能对传染病进行全流程的监测、分析等,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1 传染病管理信息系统功能介绍

1.1 所采用的系统概况 在医院的所有信息系统中,传染病管理信息系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系统,其采用了B/S构架,并在后台采用SQL2003企业版大型数据库,而前段则采用程序使用JAVA编程,前端应用程序使用范围较广,被整合到医院的各个部门,例如门诊医生工作站、住院医生工作站以及放射工作站,将其用来采集传染病管理的数据。在医院信息系统当中,容纳了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所有患者的信息资料,由于程序中一个菜单值对应一个功能,所以可容量大量的信息,而且操作简单方便。

1.2 可对疫情做统计并管理传染病患者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人员每月对疫情做系统分析后,将其告知上级分管领导,使其了解到传染病的发病起因、以及高发人群,对这些患者的入院情况和药物使用情况作基本的了解,为了完善患者的管理,医院需从系统中提取传染病患者的相关信息,并且防保科每周须通过依托网上数据生成,对生成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评价和考核,从而全方面促进传染病传播的预防工作,推进医院传染病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 传染病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效果

2.1 降低病菌的报告率(提高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及时率),并保证报告的质量 传染病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到医院当中,当医护人员填写病人的诊断结果完毕后,此时系统会在第一时间里向医生进行提示,医生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将其上报。传染病信息管理系统的提示功能,有利于提高医生的报卡率,避免出现漏报、迟报的现象,及时报卡能有效降低病毒传播的速率。相反,还可保证传染病报告卡的质量,系统将医护人员提供的信息与信息系统进行共享数据,对于一些手报工卡出现的字迹模糊不清、项目填写不全的现象,一律拒绝,此方法保证了患者信息数据的准确性。

2.2 提高传染病信息管理效率与疫情的工作效率 由于我院已开始采用信息系统即医生站和检验科LIS,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研究,在不久将采用传染病网路管理和电子报告形式,这样一来就可在规定的时间当中对病情进行归类分析。一般是降低疫情的种类、科室分布和例数通过计算机做系统的分析,计算机将其数据整理,以图表的方式展现出来,结果一目了然,大大节省了人力,与传统的人工统计分析相比,其效率不可比及,并且准确性高于人工计算,尤其是数据庞大时,人工计算难免会出现错误[2]。所以传染病信息管理系统对于医院疫情的控制具有重大意义,在计算方面胜于人工计算,在报告卡方面也占优势,传统的纸质报告卡由人工进行填写,常常出现字迹不清、潦草等现象,但是现如今的电子报告卡,根据报告卡信息内容,将其制作成“传染病登记本”,并以电子版的形式展现出来,克服了报告信息模糊不清的现象,并且还可节省预防保健科人工收卡这一环节的工作,大大减少了预防保健科的工作量。不仅如此,对于已报的报告卡还可进行删除、修订等,体现了传染病信息管理系统的高科技性能。除此之外,还能对传染病疫情做监测,便于医护人员在第一时间中了解到传染病传播的状况,全面控制病情的传播,其次还能对特种病情做跟踪监管,一发现病情发展呈现攀升趋势时,可马上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防止传染病的继续传播、蔓延,给人们生命安全造成威胁[3]。将医生站、检验科LIS、传染病网路管理以及电子报告这四者相结合,不但可使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更方便、更快捷的目,而且可达到全面杜绝传染病的漏报、迟报的效果,提高传染病信息管理效率与疫情报告的工作效率以及报卡质量。

3 讨 论

传染病信息管理系统分为几个功能模块,每个功能模块都具有不同的功能,传染病疫情监控系统主要負责科室传染病疫情的评分工作和项目检查工作,以及每个患者入院到出院情况都一一进行监测,并将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每个数据都可查询,同时也具有录入功能,并且反应出患者的预报和反馈情况。至于位于科室工作站的子系统,则是对患者做相应的管理,患者的化验情况、检查情况等,都会反馈给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的检查化验结果,进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和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就我国目前的传染病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情况来看,取得的效果还是比较理想,该系统可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管理,并能对管理质量做分析、评价,提高了疫情报告的质量,并能推动预防保健科的管理工作,但是若是能将此系统和国家疾病监测报告系统相联系起来,管理信息系统功能会更加健全,现如今负责疫情管理的工作人员不但要对本院的疫情信息做管理,还需将全院的疫情报告输入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这一环节常常出现漏报、迟报甚至是错报的现象。如将两系统连接起来,则省略了该环节,既节省人力,又可提高工作效率。

我国各大医院目前采用C/S构架,并且后台使用SQLSERVER2000企业版大型数据库,前端应用程序使用PowerBuilder7编程,随后把采集传染病疫情报告数据,所有运用到的软件都集成到各个需要报告法定传染病的计算机工作站上,从而形成一个遍及整个医院的传染病报告和控制网络,能够对传染病疫情进行监控,对患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群.医院信息系统在传染病疫情报告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0,23(3):33.

[2] 李晓华,李辉,杨国斌,等.一站式服务在门诊流程改造中的作用[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2,36(04):114-115.

传染病防控工作责任书 篇4

工作责任书

为贯彻上级手足口病等传染病防控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我校传染病的各项措施,保障全校师生员工身体健康,学校与全体教师传染病防控工作责任书。

1、全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由校长穆贵超同志负总责,各班主任为班级第一责任人具体负责。共同抓好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

2、各位教师要认真执行防控预案,按照学校要求开展传染病防控工作,并确保相关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3、教导处和各位教职员工要根据学校关于传染病措施,做好疫情信息报告工作,认真搞好晨检和午检工作并做好记录。每天开展晨检和午检(包括望、问),检查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和缺课、缺勤人员要逐一登记,查明原因,及实上报,真正做到学生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实行传染病“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班主任要做到检查有情况报学校疫情报告员,有疫情报疫情,无疫情报平安,及时传染病的疫情蔓延情况以及防控工作进展。

4、教导处要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校园网、校广播等形式加大对防控工作的宣传力度,为师生提供必要的指导与建议,并做好指挥与协调工作。

5、学校组织学生彻底清理卫生死角,搞好校园环境卫生整治。各教室、办公室,清洁区等责任人加强对相应场所的卫生督查与反馈。

6、值日要认真履行职责,严把外来人员出入关,外来人员有事经许可并登记后才能出入校门。

8、要做好校园的消毒杀菌工作,做好防控有关后勤准备工作,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要留下痕迹,做好相应档案工作的整理,每月做好资料存档。

9、传染病防控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对因工作不力、措施不当,造成疫情蔓延扩散者,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10、班主任工要加强校园环境卫生的宣传教育,提高自身的环境卫生意识,带头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乱扔垃圾,在学生面前做好表率,同时负有维护校园环境卫生的义务,不得以任何借口妨碍卫生大扫除,对破坏校园环境卫生的行为要及时劝阻和制止。

山盆镇高雄小学(法人代表:穆贵超)教师(签字):

传染病管理责任制 篇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病预防安全责任书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严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病在我园的发生,增强家长的安全责任意识,保证全园师生及家庭成员的健康,本着为他人负责,为幼儿园全体师生负责。特签订如下责任书:

1.家长须确定以下事项方可送幼儿入园:

(1)

幼儿本人及家庭成员在最近14天内未去过外地、未赴疫区(或在疫区周转)参加活动、探访亲友。

(2)

幼儿本人及家庭成员在最近14天内未接触过从疫区来访人员。

(3)

幼儿本人及家庭成员在最近14天内无感冒、咳嗽、发热等疑似症状。

2.幼儿入园后积极配合幼儿园传染病防控要求,每天早晚在家为孩子两次测量体温,体温在37℃以下方可送孩子如幼儿园,超过37℃或发现流涕、恶心、呕吐、咳嗽等症状,不要送园在家隔离观察或就医,同时告知班级教师。

3.家长要对孩子进行自我防护教育,掌握防治传染病的知识,在疫情期间不带孩子走亲访友,不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如电影院、商场等,以减少感染机会。

4.家长应经常彻底清洗孩子的玩具或其他用品,要注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指导幼儿饭前便后用流动水将手洗净。如双手被呼吸系统分泌物,如鼻涕、唾沫污染后,应立即将手洗净。

5.家长要积极配合幼儿园做好传染病预防工作。如果家长工作不到位,造成疫情传播,将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向有关部门举报。

本责任书,自签订盖章之日起即时生效。

幼儿姓名:

幼儿班级:

长:(签名)

幼儿园:(盖章)

****年**月**日

传染病管理制度 篇6

幼儿园是易感者集中的地方,儿童经常接触密切,一旦传染病传入,极易造成流行,必须加强落实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各项措施。

一、加强入园前健康检查。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用肥皂流动水洗手,定期洗澡、理发剪指(趾)甲,定期换洗衣裤被褥等。

三、定期检查炊事人员,厨房炊具食品卫生情况,确保饮食卫生。

四、儿童活动室及卧室经常通风换气,定时消毒灭菌,地面桌椅干净整齐,为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卫生环境。

五、新入园幼儿在入园前检查《儿童疫苗接种证》,并定期做好疫苗接种宣传动员。

六、新入园幼儿必须在报到前出据定点卫生部门《健康体检报告单》。

七、认真落实托幼机构的有关各项制度。园所内一旦发生传染病应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防止传染病的蔓延。幼儿回园须持卫生医疗机构出具的康复证明方可入园。

八、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工作人员、儿童及家长的自我保健意识。

基层医院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探究 篇7

一、研究方法

(一) …研究对象

某基层医院就诊的传染病193例病患资料 (包括门诊和住院治疗的病例) , 病例均按照有关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有诊治医生登记报告。

(二) 研究方法

将病例就诊时间、确诊时间及就诊科室等资料用EXCEL表格分类汇总分析。

二、研究结果

(1) 各类传染病患者混杂与各科室就诊患者中间, 尤其是血源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几乎涵盖了所有科室。

(2) 所有就诊的传染病患者中当天确诊的仅72例, 占37.5%, 3天内确诊的有97例, 占50%, 4至7天确诊的17例, 占9%, 超过7天才确诊的有7例, 占3.5%。

三、讨论

(一) 基层医院内的医患人员有医院感染的潜在危险

从患者就诊到确诊的时间, 可以看出传染病在得病早期的症状一般不大明显, 患者不能自己确认区分, 一般会到综…合医院就诊, 而医院确诊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另外, 一些在潜伏期已具有传染性传染病患者, 到医院就诊时可能是因为其他疾病, 本次调查中乙肝携带者或慢性乙肝患者绝大部分就是因为其他疾病就诊而被发现, 60%艾滋病携带者是因外伤手术需要进行相关检验才发现的。因此, 大多数患者是在不清的情况下去医院就诊, 接诊医生在确诊之前对病情也不知情, 这些都会造成一定的医院感染隐患。

(二) 对应策略

鉴于基层医院存在一定的传染病医院感染隐患, 为减少甚至杜绝院内感染, 医院需要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加强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医务工作人员是接触传染病患者的一线人员, 感染传染病的几率远远高于一般人群, 因此首先要加强对他们的宣传教育, 加强医务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的危险性、可能性的认识, 使其能够在工作中做好医患双方的防护工作, 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另外, 要通过健康宣传知识张贴、传染病防治知识小册的派发、临床教育等方式, 让到医院就诊的人员及时了解传染病的预防保健知识和消毒隔离常识, 增加患者对医生诊治的自觉性, 也有利于医院对医院感染隐患开展各类预防工作。

(2) 建立预警监测系统, 提高预警能力:建立以感染科为主导部门的, 传染病和医院感染的监测系统。专人收集基本数据, 对暴发流行进行调查分析, 监测与医院感染相关的因素和院内的传染病, 对病原体进行追踪, 评价其相应的环境卫生、消毒、防护工作效果, 并参考国内外的相关信息, 应用流行病学等对医院内的疫情分析, 进…而提高医院的对传染病的预警能力。

(3) 加强消毒隔离的落实:作为医院降低传染病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 消毒隔离工作的开展效果能够直接影响医院感染的预防效果。因此, 医务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有关管理规定执行操作规程, 将患者的体液、血液、排泄物及分泌物作为危险物质隔离预防, 降低微生物传播的可能性。这一措施这对所有的医患人员, 无论是否被诊…断为传染病。当然, 针对疑似传染病患者或已确认患者, 还要按照各自传播的途径, 采取相对应的隔离、预防措施。

(4) 发挥多部门联合和社会力量。传染病的宣传仅仅靠卫生防疫部门的努力也是远远达不到防治传染病所需效果, 需要发动共青团、工商联、劳动部门等采取面对面的宣传形式, 才能提高宣传效果。而当前绝大多数的传染病都与人类的社会行为和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必须联合各相关部门和群体, 通过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才能改善。…

总之, 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基层医院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 当前基层医院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还需要不断地完善, 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具有可行性的管理模式是一项艰巨的、长期而复杂的工作, 需要广大传染病防治工作人员积极持续的探索。

参考文献

[1]翟清华, 景琳, 郑小华.国外先进经验对我国传染病防控的启示[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9 (02)

[2]李莹, 任东, 郭培飘, 金军, 李守纪, 周刚.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传染病防控作用的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 2010 (12) .

[3]凌静.关于提高社区传染病防控能力的几点体会[J].医学信息, 2011 (06) .

[4]刘开钳, 芮新明, 李奕才, 何林.富士康科技集团职工传染病防控模式的创建与应用[J].职业与健康, 2010 (01) .

传染病管理责任制 篇8

【关键词】院内传染病;防控;医院感染管理 ;作用Hospital i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hospital infec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R827.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2)09-0011-03

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合理控制医院感染已成为医院系统管理和内涵建设的首位任务,医院感染管理作为医院内传染病防控的重要环节,被医学界广泛关注[1]。医院感染伴随医疗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充分发挥医院感染管理科在承担全院传染病感染的预防、控制、监测、预警、控制、分析、统计、上报及监督管理等工作的作用,是医院有效防治传染病、控制院内感染的关键[2]。医院近两年来通过实施院感控制管理,在医院内传染病防控方面取得较好效果。本文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2月间医院感染管理科对院内传染病的防控措施及效果,探讨医院感染管理在医院内传染病防控中的作用。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2月医院感染管理科实施医院感染管理的情况(观察组),并与2003年2月~2005年2月未实施医院感染管理的效果相对照(对照组),观察对比实施前后的护理效果。两组在护理人员配置、收治病种、疾病程度及患者人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1.2.1缺乏医院感染知识:大多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普遍缺乏医院感染的防治知识,对消毒、隔离等重视不够,各项技术操作未完全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机进行,缺乏无菌观念,将病原微生物通过医务人员的手传给他人或自己造成感染,是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

1.2.2技术水平不到位:受经济条件的限制,我国大多基层医院设备缺乏,科室设置也不十分科学,如妇科和产科没有分开,合属妇产科,下设妇产科护理部,由此护理人员(包括助产士)往往不是来自妇幼或助产专业院校而是普通护校,导致专业理论知识缺乏。此外,护理人员临床经验不足,观察能力缺乏,应变能力较差,对常用药物的药理机制欠熟悉等均可造成致病菌传播造成院内感染[2-3]。

1.2.3制度及流程执行不到位:存在个别护理人员有章不循、粗心大意的情况。在实际操作中易造成症状、体征观察不仔细,异常发现、报告、处理不及时或不当,护理记录模糊不清,以及用药差错等情况。

1.2.4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标识不清:大多医院缺乏对住院病人请假离院的专门管理制度;医嘱护理级别与床头分级不符,药物过敏标识与特殊用药标识无明显区分,危险地段未设置安全警示标识或标识不醒目。

1.2.5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力度不够:受基层医院医疗设备的限制,治疗室与病区的空气消毒设施及洗涤清洁设施不够完善,设置独立的医院感染控制机构较少,往往归属于护理部或医务科,且多由护士管理,管理的专业性不足。另一方面,一些医护人员并不严格执行消毒技术规范及流程,导致产房空气、氧气湿化瓶、消毒液等细菌指数超标[3]。

1.2.6护理人员缺乏沟通技巧:一些护理人员尤其是低年资护士缺乏与患者间的沟通经验,沟通技巧不足,使得对患者的心理、病情不够了解,导致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依赖感和安全感不足,治疗依从性差,易诱发医院感染。

1.3医院感染的防控措施

1.3.1健全制度,完善管理监督体制。医院感染管理科是医院传染病管理的中心科室,成立专门的医院传染病感染管理领导小组,小组人员由感染管理科的人组成,全面负责医院感染监测、控制及管理,尽可能减少和预防医源性感染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并定期进行感染管理效果的分析、统计及报告。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定期召开例会,及时进行整改,解决实际问题,领导小组要完善对医院传染病感染管理工作的监督程序,规范院感管理的监督行为,对各临床科室及临床医生进行监督检查,明确工作职责,健全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院感知识人员培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以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医疗废物处理管理制度。

1.3.2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意识。经常组织医务人员学习《传染病防治法》,特别注意学习控制医院内感染的条例及规定。通过选派医务人员尤其是护理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定期召开临床医生、护理人员例会进行医疗质量反馈及医疗、护理安全意识教育,组织院内培训(如基本业务训练、医院感染知识培养、护患沟通技巧等)等方式,分层次、分类做好各类人员的培训工作,了解院感知识,提倡预防的观念,同时,增强医务人员责任心,树立医院感染意识,提高对院感风险处理水平。

1.3.3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措施: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进货渠道应进行严格控制,并且由医疗器械科专人购入,按照有关一次性医疗用品的采购与验收标准,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3-4],尽可能在医疗器械方面预防医院感染发生。

1.3.4加强医疗废弃物的管理措施:医疗废弃物进行处置时,处置过程是否遵循相关规定是关系到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医院对医疗废弃物的处置需要多科室、多人员进行相互配合,才能达到良好处置的目的。医院应对医务人员以及进行医疗废弃物处置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医疗废弃物分类放置,设置专业人员对其进行收取、运送、焚烧,并在上述工作完成后进行详细记录,严格做到医疗废弃物日产日清的要求,并加强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工作,从而避免医疗废弃物流入社会,防止传染病暴发等严重后果。

1.3.5注重护理细节管理: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加强预见性护理及环节质量监控,保证护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并通过建立标识、加床档、严格巡视等方式减少患者的安全隐患。此外,加强对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教育,护理人员要确保"看服到口",并及时跟踪其服药效果。

1.3.6对医院内部环境微生物以及消毒灭菌情况进行及时监测与管理:医院感染管理科应派专人进行医院内部环境微生物以及消毒灭菌情况的监测与管理,定期对全院各病区以及科室进行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等部位进行灭菌。若监测过程中发现超标情况,应及时向相关人员以及部门进行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对正在使用的紫外线灯,应进行使用时间累计记录,同时定期进行紫外线强度测试,若紫外线灯不能够达到合格标准,应及时进行更换,从而保证医院内部空气的消毒效果。

1.3.7加强医患、护患沟通:规范医生及护士言语,诊治、护理行为及礼仪,注意沟通过程中的主动、耐心、体贴、细致,引导医生、护士正确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沟通。同时明确探视制度,每天定时开放可视探视室,使患者与家属能够适时交流,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4]。

1.3.8严格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医务人员在发现传染病患者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时限进行上报,有专门的人员负责疫情网络直报工作,检验科、放射科等辅助科室人员每天对各类检验、放射等报告进行整理分析,发现传染病病例时应立即电话报告监控管理部门和医务人员,为医务人员提供监测信息。

1.3.9传染病预防控制与技术指导。强化医院感染科的院感控制职能,传染病早期,由于症状不明显,往往不被人们所认识,强化对早期发现散发传染病病例的控制,针对不同传染病的特点进一步完善传染病爆发、流行时的控制,制定严格控制疫情传播的措施,隔离患者进行必要的医学干预,在传染病防治的报告、治疗、控制等环节始终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

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结果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实施医院感染管理,2010年2月~2012年2月间,医院共监测出空气超标2.61%,物体表面超标2.82%,医务人员手超标1.25%。两年间全院10个病区56720名住院病人共发生医院感染143名,医院感染率0.25%。对上述统计结果与医院未进行医院感染管理前各项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见表一。

时间空气超标物体表面

超标医务人员

手超标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前5.98%6.30%4.47%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后2.61%2.82%1.25%P< 0.05< 0.05< 0.05由表一可知,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后,空气超标、物体表面超标以及医务人员手超标情况均较之前有明显改善。

由表二可知,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后,医院感染发生率为0.25%,明显低于未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前医院感染发生率0.51%,证明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后医院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3 讨论

医院感染管理是当前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对2010年2月~2012年2月间医院10个病区56720名住院病人实施医院感染管理,显著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控意识,管理实效得到进一步增强,有效控制及预防了医院内传染病的发生,提高了临床治疗水平及护理质量,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综上,加强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控制,严格执行防控措施,对防止医院内传染病医院感染的发生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5]。

参考文献

[1] 徐艳凤,邵士春.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7):108-109.

[2] 季玉翠. 影响基层医院感染管理的原因及对策[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08, 25(1):171-172.

[3] 李嫦珍. 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3):674-675.

[4] 李万兰,郭晨霞. 建立医院感染管理长效机制的探讨[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6):1002-1004.

传染病管理制度 篇9

1.贯彻“预防为主”医院指定专人负责传染病管理工作,建立转染病管理工作,建立传染病报告、登记、传染病漏报自查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加强对传染病管理工作的领导,定期检查,抓好工作质量。

2.发现传染病爆发疫情或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要及时(2小时内)向区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中心报告,并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积极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3.实行传染病首诊负责制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即时转入传染病定点收治医疗机构。

4.建立传染病个案登记卡,按照卡片登记项目填写齐全,不得漏项。掌握其动态情况,做好追踪随访。接到疫情报告后,凡甲类传染病应立即访视处理,乙类传染病24小时内完成初访与处理。按照有关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在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导下,必要时对病人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进行预防消毒;对病人接触者,实行医学观察;密切接触者预防性用药。

5.做好计划免疫工作的管理、疾患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现、报告和调查处理。

6.加强对结核病传染源的发现与报告,配合疾控中心做好恢复期结核病病人的送药和访视工作。

7.建立健全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制度,开展防治知识宣传,高危人群行为干预、咨询、检测、转诊服务;协助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医学随访、医疗救助;妥善保管工作档案,严格遵守保密制度。

8.针对各种传染病发病季节、传播途径等特点,积极在社区开展重点和多发产染病的防治知识宣传。

9.落实消毒和人员防护工作,有防止院内感染的各项措施。10.做好医院传染病疫情登记、统计、分析。重视疫情资料的完整性、可靠性和连续性、为本地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1.配合疾控部门做好传染病流调、访视、疫点处理及密切接触者等控制工作。协助疾病预防中心开展以传染病漏报调查工作、疾病相关因素的的调查和防治干预研究工作。

传染病管理制度 篇10

一、传染病报告

(1)根据病种,依法填写传染病报告卡,送防保科网上直报。甲类传染病和乙类按照甲类管理传染病应立即报告防保科,在2小时内完成网络直报。乙类传染病中除乙类按照甲类管理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时限外,其余均不得超过24小时。丙类传染病报告时限均不得超过24小时。如超过以上各时限,即为迟报。

(2)双休日、节假日期间由防保科安排人员负责传染病报告值班,以确保工作日以外时间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

二、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

(1)门诊日志至少包括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工作单位(学生填写学校班级、幼托儿童填写幼儿园班级)、联系电话、病名(初步诊断)、发病日期、初诊或复诊

(2)出入院登记至少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工作单位(学生填写学校班级、幼托儿童填写幼儿园班级)、联系电话、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况(如果死亡,还应填写死亡原因和死亡日期)

三、检验、影像科室登记及反馈

(1)检验科室登记项目包括送检科室和医生、病人姓名、性别、年龄、检验结果和检验日期;影像科室(含放射科、B 超室等)检查登记包括开单科室和医生、病人姓名、性别、年龄、检查结果和检查日期。检验师或影像医师在登记病人检查信息时不得漏登或项目缺漏。

(2)对门诊和住院部门送检或开单的病人检出异常检验或检查结果,特别是对于传染病诊断有确诊或临床诊断意义的病原学、血清学、临检指标和病理影像,应在出具检验、检查结果后,除将报告单交予病人外,应在两小时内将异常检验或检查结果报告单送达送检(开单)科室或医生,并做书面反馈记录或由送检(开单)医生签字接交。

四、传染病培训考核

每年对全院职工以及新进人员分别组织开展一次传染病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规范》、卫生部下发的部分传染病诊断防治相关文件等。培训结束后,统一进行培训效果考核,考核不合格者,限期再次受考核,如仍不合格,脱岗学习一周,经考核合格后方可再上岗。

五、传染病信息保存和安全管理

(1)网络直报计算机专机专用,专人管理,避免使用公用的计算机登录网络直报系统。

(2)网络直报计算机安装杀毒软件、防火墙,并及时升级软件,更新病毒库,定期杀毒。禁止在运行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计算机上安装、运行含有病毒、恶意代码、木马的程序,不得运行黑客程序及进行黑客操作。

(3)不得在无关人员在场情况下操作疫情专报系统,因事离开,必须退出系统,关闭计算机。

(4)发现帐户信息泄露,须在最短时间内(最长不超过24小时)通知本级系统管理员,暂停该用户的使用权限。

(5)如掌握用户账号使用密码的直报用户调离传染病网络直报信息管理岗位时,应及时向本级系统管理员报告,请其修改原帐户信息后,方可继续使用。

六、自查与奖惩

(1)传染病报告质量自查由防保科负责组织实施,由分管院长带队至少每月一次。自查内容应包括传染病报告及时率、漏报率、重卡率、门诊日志等诊疗记录和传染病报告卡内容填写的完整率及准确率、门诊日志和传染病报告卡内容填写的一致率等内容。同时,将漏、迟报病例及时反馈当事人及其所在科室,并呈报分管院长。

(2)防保科报告卡录入人员,在上机录入报告卡前,应再次审核报告卡填报质量,对存在信息缺漏、逻辑错误的卡片,通知报卡人补填、订正,核对无误后的个案信息通过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确认上报。

管理者,警惕“压力传染” 篇11

关键词:言说 遭遇压力

去年此时,小小的SARS病毒,引得偌大的北京人人自危、人心惶惶。当今年SARS卷土重来时,五一黄金周却并未受影响。这便出现了一个“管理嘴巴”的问题——如果每一个人都管理好自己的嘴巴,不把自己的SARS压力“言说”出来,那整个社会的SARS压力就会骤然下降。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面对压力时“管好嘴巴”同样适用。原因在于,压力传染的危害同样不容忽视。

企业的各级管理者,尤其是中高级管理者,感受到压力之后,往往不自觉地把自己内心的压力传染给被管理者,使他们也感染上压力。当被管理者成为压力“携带”者,他们会以诸多的“管理难题”形式把压力再返回到管理层或者管理者。如此一来二去,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压力互动相互传染,越来越强化压力的程度,越来越使压力原因复杂化。批评、责怪、训斥、怒骂、抱怨、讥讽、挖苦、报复、转嫁责任成为压力在管理过程中传染的基本形式。形形色色的“言说”,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进行压力互动的常见方式。

言为心表,“言说”是心理和情绪在嘴巴上的反应。管理者的压力,会变成压力性的“言说”在管理活动中传染给被管理者。权力或者影响力越大,他们传染压力的面积和深度就越大和越深,而且占据着传染压力的主导位置。

对于被管理者,工作中在他们感到压力的时候,管理者和管理者的“言说”,自然就成了他们认为的压力源。谁愿意感受压力呢?压力是一种不安全、不顺服的感觉。对来自管理者的压力,被管理者本能的有一种抵抗的冲动。抵抗,是他们面对压力进行自我保护的内心愿望。抵抗的方式,一是推卸责任,二是阳奉阴违,三是跳槽,四是弄虚作假,五是消极怠工,六是假公济私,七是斤斤计较、你争我夺。对于被管理者的抵抗,管理者感到一种管理压力,于是继续施加或者增加压力。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压力对抗中,时间、精力、机会、激情都被内耗掉。俗话说,狗咬狗一嘴毛。压力对抗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常常是两败俱伤。

很少有管理者意识到,被管理者七种破坏工作的行为,正是他们对来自管理者压力的抵抗。更让管理者难以意识到的,是管理者对自己的压力和压力传染是盲目的。他们认为,自己对被管理者的批评是有依据和理由充分的。发脾气,是因为被管理者的工作错误屡教不改而忍无可忍。高要求,也是为了促进被管理者进步和成长。不信任,也是因为被管理者的工作能力总是令人不放心。怀疑,也是因为被管理者不够忠诚。

是的,在我们遭遇压力的时候,我们总是容易“外怪”。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睡不着觉怪床歪”。即在自己以外的地方,找压力源。事实上,压力源就在我们自己。打个比方,用手电筒照射镜子,反射回来的电光,恰恰是我们照射镜子的电光。管理者感到的管理压力,恰恰是他们传染给被管理者压力的反抗。

上一篇:2024年养老护理员中级理论知识试卷下一篇:交通事故所涉及的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