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归赵》儿童成语故事(推荐9篇)
完璧归赵[ wán bì guī zhào ]
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 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出 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带宝玉去秦国换取城池;见秦王有诈;便凭着大智大勇;终于使宝玉完好回归赵国。”
例 句
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赵王问:“您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有罪过,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国去。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拦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您)?’我告诉他,我曾跟随大王与燕王在边境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交个朋友’,凭这个知道他,所以打算去他那里。
蔺相如对我说:‘如今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现在您竟从赵国逃奔到燕国,燕王害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一定不敢收留您,反而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的。您不如袒胸露臂,趴在斧质上请罪,就能侥幸得到赵王赦免’。我听从了他的意见,幸而大王赦免了我。我私下认为蔺相如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是可以出使的。”
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问他:“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换我的璧,可不可以给他?”蔺相如说:“秦国强大,赵国弱小,不能不答应他的要求。”赵王说:“拿走我的璧,不给我城,怎么办?”蔺相如说:“秦王用城换璧而赵国不答应,理亏的是赵国;赵国给秦璧而它不给赵国城,理亏的是秦国。比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让它负理亏的责任。”赵王问:“可以派谁去呢?”
蔺相如回答说:“大王果真找不到人,我愿意捧着和氏璧出使秦国。城给了赵国,就把璧留在秦国;城池不给赵国,我保证完整无缺地把和氏璧带回赵国。”赵王就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向西进入秦国。 秦王坐在章台宫接见蔺相如。蔺相如捧着和氏璧呈献给秦王。秦王非常高兴,把和氏璧传给妃嫔及侍从人员看,群臣都欢呼“万岁”。蔺相如看出秦王没有把城酬报给赵国的意思,就上前说:“璧上有点毛病,请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
于是,蔺相如捧着璧退了几步站住,背靠着柱子,怒发竖立,像要把帽子顶起来。他对秦王说:“大王想要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召集所有大臣商议,都说:‘秦国贪婪,依仗它强大,想用空话来求和氏璧,补偿给赵国的城恐怕得不到。’打算不给秦国和氏璧。但是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而且因为一块璧的缘故惹得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不应该。
于是赵王斋戒了五天,派我捧着和氏璧,在朝堂上行过叩拜礼,亲自拜送了国书。这是为什么?为的是尊重大国的威望而表示敬意。现在我来到秦国,大王却在一般的宫殿里接见我,礼节显得十分傲慢;得到璧后又将它传给妃嫔们看,以此来戏弄我。我看大王无意补偿给赵国十五座城,所以又把它取回来。大王一定要逼迫我,我的头现在就与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
蔺相如拿着那和氏璧,斜视着柱子,快要撞击在柱子上。
秦王怕他撞碎和氏璧,就婉言道歉,坚决请求他不要把和氏璧撞碎,并召唤负责的官吏察看地图,指点着说要把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划归赵国。
蔺相如估计秦王只不过以欺诈的手段假装把城划给赵国,实际不能得到,就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贝,赵王敬畏大王,不敢不献出来。赵王送璧的时候,斋戒了五天。现在大王也应斋戒五天,在朝堂上安设“九宾”的礼节,我才敢献上和氏璧。”秦王估计这种情况,终究不能强夺,就答应斋戒五天,把蔺相如安置在广成宾馆里。 蔺相如估计秦王虽然答应斋戒,也必定违背信约,不把城补偿给赵国,就打发他的随从穿着粗布衣服,怀揣那块璧,从小道逃走,把它送回赵国。
秦王斋戒五天后,就在朝堂上设了“九宾”的礼仪,延请赵国使者蔺相如。蔺相如来到,对秦王说:“秦国自从秦穆公以来的二十多个国君,不曾有一个是坚守信约的。我实在怕受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拿着璧回去,已经从小路到达赵国了。再说秦国强大而赵国弱小,大王派一个小小的使臣到赵国,赵国会立刻捧着璧送来。现在凭借秦国的强大,先割十五座城给赵国,赵国怎么敢留着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骗大王的罪过应该处死,我请求受汤镬之刑。希望大王和大臣们仔细商议这件事。”
秦王和大臣们面面相觑,发出无可奈何的苦笑声。侍从中有的要拉蔺相如离开朝堂加以处治。秦王就说:“现在杀了蔺相如,终究不能得到和氏璧,反而断绝了秦、赵的友好关系。不如趁此好好招待他,让他回赵国去。难道赵王会因为一块璧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终于在朝廷上接见蔺相如,完成接见的礼节,送他回赵国去了。
蔺相如回国以后,赵王认为他是个贤能的大夫,出使到诸侯国家能不受辱,就任命他做上大夫。
此后秦国没有给赵国城池,赵国也到底没有把和氏璧给秦国。
完璧归赵历史人物
1、蔺相如,战国时赵国大臣,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
赵惠文王时,秦强索赵“和氏璧”。他受命携璧入秦,当廷陈词力争,终完璧归赵。赵惠文王二十年(前279年)随赵王赴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与秦王相会。因善于应对,使赵王免遭屈辱,擢为上卿。对赵相廉颇能一再容忍谦让,使其感悟,成为知交。
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所载,他的生平最重要的事迹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这三件事件。
2、秦昭襄王(前325年-前251年),一称秦昭王,嬴姓,赵氏,名则,又名稷,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异母弟,战国时期秦国国君。早年在燕国做人质。公元前3,秦武王去世,秦昭襄王与其弟争位,遂立。公元前3-前251年在位,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在位时,秦国继续扩张。最著名的、决定秦赵两国命运的长平之战,就是在秦昭王在位晚期发生的。
秦昭襄王在位初期,由其母宣太后当权,外戚魏冉为宰相,史称“王少,宣太后自治事,任魏冉为政,威震秦国”。魏冉推荐白起为,先后战胜三晋、齐、楚等国,取得魏国的河东和南阳、楚国的黔中和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
秦昭襄王四十一年,昭王听从魏国人范雎的话,夺了宣太后、魏冉等人的权,拜范雎为宰相,改为施行远交近攻的策略,又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大胜赵军。手下文有范雎,武有白起等能臣良将,公元前256年又灭亡西周国(此西周不是作为朝代的“西周”,而是战国末期的西周公国),奠定了秦统一战争的胜利基础。
秦昭襄王五十六年,昭襄王去世,终年有75岁。
基本信息
【拼音】wán bì guī zhào
【释义】完:完整无缺;璧:古代一种扁圆形的、中间有孔的玉器;赵:赵国;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国送回赵国。后来比喻把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本人。
【近义词】物归原主、物归旧主。
【反义词】久假不归、巧取豪夺、横征暴敛。
完璧归赵造句
1、可后来因为家务缠身,孩子又小,终究又把辛苦学来的几个单词完璧归赵地还给老师。
2、我的真金项链被偷了,在警方的侦查下,项链终于完璧归赵了。
3、一位澳大利亚墨尔本妇女将手提包遗忘在购物车中。包中的现金和首饰共值11万美元,最终居然完璧归赵。
4、你放心,你那两件东西不久就会完璧归赵。
5、我看他觊觎你那珍珠项鍊已久,如今既弄到手,绝不会完璧归赵!
6、有各种各样状况报告,因为策展人员担心他们引以为傲的珍品不能完璧归赵。
7、薛耀青预备把真方单完璧归赵,以牟取好处。
8、听着,每个人都注意这辆车一定要完璧归赵到汽车维修厂的。
9、您的这本书,我看完后一定完璧归赵,绝不食言。
10、国家博物馆的大多数被劫文物都会完璧归赵。
11、你捡到的棒球手套,既知失主,理当完璧归赵。
12、他将它完璧归赵了为什么?
13、这是上回所借的书,如今完壁归赵,请你查收。
14、今晚我要去约会,权借西装一穿,明早一定完璧归赵。
15、我朋友的手机在丢失2小时后就完璧归赵,而且也没有为此支付任何费用或酬金。
16、同时哈马斯也并没有把以军士兵吉拉德沙利特完璧归赵。
17、国家博物馆的大多数被劫文物都会完璧归赵。
18、请放心,不要多久,这两件东西定会完璧归赵。此事放在弟身上好啦。
19、我这副手镯被窃已久,没想到今日竟被警方找回,得以完璧归赵。
20、这些影片我看完之后一定会完璧归赵,请你放心。
2、我的真金项链被偷了,在警方的侦查下,项链终于完璧归赵了。
3、一位澳大利亚墨尔本妇女将手提包遗忘在购物车中。包中的现金和首饰共值11万美元,最终居然完璧归赵。
4、你放心,你那两件东西不久就会完璧归赵。
5、我看他觊觎你那珍珠项鍊已久,如今既弄到手,绝不会完璧归赵!
6、有各种各样状况报告,因为策展人员担心他们引以为傲的珍品不能完璧归赵。
7、薛耀青预备把真方单完璧归赵,以牟取好处。
8、听着,每个人都注意这辆车一定要完璧归赵到汽车维修厂的。
9、您的这本书,我看完后一定完璧归赵,绝不食言。
10、国家博物馆的大多数被劫文物都会完璧归赵。
11、你捡到的棒球手套,既知失主,理当完璧归赵。
12、他将它完璧归赵了为什么?
13、这是上回所借的书,如今完壁归赵,请你查收。
14、今晚我要去约会,权借西装一穿,明早一定完璧归赵。
15、我朋友的手机在丢失2小时后就完璧归赵,而且也没有为此支付任何费用或酬金。
16、同时哈马斯也并没有把以军士兵吉拉德沙利特完璧归赵。
17、国家博物馆的大多数被劫文物都会完璧归赵。
18、请放心,不要多久,这两件东西定会完璧归赵。此事放在弟身上好啦。
19、我这副手镯被窃已久,没想到今日竟被警方找回,得以完璧归赵。
20、这些影片我看完之后一定会完璧归赵,请你放心。
今天,我看了《上下五千年》中的《完璧归赵》这个故事,讲的是秦王得知赵王有一块价值连城的“和氏璧”,他就想把它据为己有。于是,秦王决定先用十五座城来换宝璧,然后等到璧到手了,不给他们城的好办法来偏宝璧。公元前283年,秦王派使者带着国书去见赵王,说他情愿用十五座城换“和氏璧”。赵王就和大臣们商量是否答应,大臣们时最好派一个忠勇之士,于是,缪贤推荐让蔺相如去。
到了那里秦王见了十分高兴,蔺相如知道秦王不是真心用城来换璧然后,他巧妙地说服了秦王,让秦王进退两难,他拿蔺相如没办法,就放他回去了。
这个故事讲了蔺相如保护“和氏璧”的故事,体现了蔺相如机智勇敢、能言善辩、有胆有识的精神,我感觉到蔺相如不仅机智,而且热爱祖国,我真敬佩他。
完璧归赵的成语故事
战国时代赵国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要用十五座城池来换璧。赵王派蔺相如带着璧去换城。相如到秦国献了璧,见秦王没有诚意,不肯交出城池,就设法把璧弄回,派人送回赵国。后来,秦王发现和氏璧已被送回赵国了,面对蔺相如的勇气,与在各国使节面前堂堂正正的言辞,不但没有为难他,反而十分尊重地款待,并让他回国了。蔺相如让宝玉完整地回到了赵国,却也没造成两国间的军事冲突,留下了完璧归赵的经典故事。
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史记》,里面的很多故事很有意义,今天我读了《完璧归赵》这篇文章,懂得了很多道理。
这篇文章说的是赵国有一块非常珍贵的和氏璧,价值连城。秦王知道了后很想得到它,然后就写信给赵王,说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和氏璧。赵王知道,秦王一直无信,但又打不过他,就派蔺相如出使秦国。秦王果然无信,蔺相如不畏强权,与秦王斗智斗勇,最后保证了和氏璧完整地带回赵国。
读完之后,我觉得蔺相如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而秦王是一个贪得无厌、言而无信的人。我佩服蔺相如的机智、勇敢、面对困难能够不顾一切地去面对。我喜欢看《史记》,长知识。
当我读到蔺相如对秦王说:“这块‘和氏璧’看着虽然挺好,可是有一点小毛病,让我指给大王看。”时,我觉得蔺相如和诸葛亮一样,很有计谋。但又害怕亲王不上当当我往下读了一段,这可悬着的心便放了下去。原来,秦王一听有毛病,赶紧叫人把宝玉从后宫拿来交给蔺相如。
当我又读到下一个小节时,刚刚放下的心又一次紧张了起来。因为秦王不答应蔺相如的要求蔺相如竟要和宝玉一块碰碎在柱子上。但秦王还是担心宝玉真的碎了,便答应了蔺相如的要求。读到这,我真的不得不佩服蔺相如的胆量。他竟不顾自己的安危来保护宝玉。
我又继续读了下去。蔺相如叫手下打扮成买卖人的样,把宝玉包着,藏在身上,偷偷从小到跑回赵国去了。时,我觉得蔺相如很讲信誉,他说秦王如果不讲信誉,就把宝玉完好无损的带回赵国。他真的做到了!
公元前279年,秦昭王想和赵国讲和,以便集中力量攻击楚国,于是派使者到赵国,约赵惠文王在西河外的渑池见面,互修友好。
赵惠文王害怕秦国,想不去。廉颇、蔺相如商议道:“大王如果不去,就显得赵国既软弱又胆小。”赵惠文王于是前往赴会,相如随行。廉颇送到边境,和赵惠文王诀别说:“大王此行,估计路程和会见礼仪结束,再加上返回的时间,不会超过三十天。如果三十天还没回来,就请您允许我们立太子为王,以断绝秦国的妄想。”赵惠文王同意这个意见,便去渑池与秦昭王会见。
秦昭王饮到酒兴正浓时,说:“寡人私下里听说赵王爱好音乐,请您弹瑟吧!”赵惠文王就弹起瑟来。秦国的史官上前来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一起饮酒,令赵王弹瑟。”蔺相如上前说:“赵王私下里听说秦王擅长秦地土乐,请让我给秦昭王捧上盆缶,以便互相娱乐。”秦昭王发怒,不答应。这时蔺相如向前递上瓦缶,并跪下请秦昭王演奏。秦昭王不肯击缶,相如说:“在这五步之内,我蔺相如要把脖颈里的血溅在大王身上了!”侍从们想要杀相如,蔺相如圆睁双眼大喝一声,侍从们都吓得倒退。
战国时期,赵惠文王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了这件事,就派人给赵惠文王一封书信,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交换这块宝玉。赵惠文王同大将军廉颇及大臣们商量:要是把宝玉给了秦国,秦国的城邑恐怕不可能得到,白白地受骗;要是不给呢,就怕秦军马上来攻打。怎么解决没有确定,想找一个能派到秦国去回复的使者,没能找到。
宦者令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派去。”赵惠文王问:“你怎么知道他可以呢?”缪贤回答说:“为臣曾犯过罪,私下打算逃亡到燕国去,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拦我,说:‘您怎么会了解燕王呢?’我对他说:‘我曾随从大王在国境上与燕王会见,燕王私下握住我的手,说“愿意跟您交个朋友”。因此我就了解他了,所以想往他那里去。’蔺相如对我说:‘赵国强,燕国弱,而您受宠于赵惠文王,所以燕王想要和您结交。现在您是逃出赵国奔到燕国,燕国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必定不敢收留您,而且还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您不如脱掉上衣,露出肩背,伏在斧刃之下请求治罪,这样也许侥幸被赦免。’臣听从了他的意见,大王也开恩赦免了为臣。为臣私下认为这人是个勇士,有智谋,派他出使很适宜。”
于是赵惠文王立即召见,问蔺相如说:“秦昭王用十五座城请求交换我的和氏璧,能不能给他?”蔺相如说:“秦国强,赵国弱,不能不答应它。”赵惠文王说:“得了我的宝璧,不给我城邑,怎么办?”蔺相如说:“秦国请求用城换璧,赵国如不答应,赵国理亏;赵国给了璧而秦国不给赵国城邑,秦国理亏。两种对策衡量一下,宁可答应它,让秦国来承担理亏的责任。”赵惠文王说:“谁可以派为使臣?”蔺相如说:“大王如果确实无人可派,臣愿捧护宝璧前往出使。城邑归属赵国了,就把宝璧留给秦国;城邑不能归赵国,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地带回赵国。”赵惠文王于是就派遣蔺相如带好和氏璧,西行入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