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一上教案

2024-08-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人教版一上教案(精选9篇)

新人教版一上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l.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3.养成认真观察、思考、准确表达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会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加法

教学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会根据“凑十法”的需要,合理地将第二个加数分成两个数。【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小朋友们,瞧,今天喜羊羊来我们教室做客了!喜羊羊是一只特别爱学习的羊羊,它想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数学学得棒不棒,特地带来了几道题目,你们有信心解决吗?

师:第一题:填一填:我们来开小火车吧。其他同学来做评判,好吗?呜呜呜,火车要开了!

师:他们说的好吗?这些小朋友们学得真棒!不过第二题有点难啊!这题谁来?

9+1+2= 9+1+5= 9+1+7=

师:同意吗?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算的?

生:我用9+1=10,10+2=12.(师:先算9+1=10 课件题目下面出示相应下划线)师:条理很清楚!9+1+5= 这题谁来? 生:9先加1得10,10再加4得14.(师:第一步算9+1=10 课件题目下面出示相应下划线)师:最后一题!谁来?

师: 3道题都难不倒大家,那它们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真厉害,一下子就发现这3道题前两个加数加起来的和都是10。

二、探索新知

1.师:看大家这么棒,喜羊羊想邀请小朋友们去参观运动会。想去吗?

(出示教材第88页情境图)

师:运动场上真热闹啊!有跑步的,跳绳的,有啦啦队在跳舞的,看还有小朋友在数饮料呢。(教师手指屏幕)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数饮料的小朋友,这里有什么数学信息呢?

(出示放大的数饮料画面)

生:箱子里面有9盒饮料,外面有4盒饮料。师:大家一起来说一说吧!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小棒,跟着老师一起,在课桌的左上方摆一摆。左边摆9根,代表箱子里的9盒饮料,摆好的请举手!右边摆4根,代表外面的4盒饮料。

摆好的请举手!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指名学生提问,引出“一共有多少盒”这个问题。)

师:你的问题提的真好!你能把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吗?

我们一起也来说一说!(全班表述)

师:一共有几盒,小朋友们能列式解决吗?请把算式写在草稿纸上。列好算式的小朋友请举手。你的算式是„„ 生:9+4 师:为什么用加法算呢? 生:求“一共有多少盒”,就是把箱子里面的饮料和箱子外面的饮料两部分合并起来,所以要用加法算。(课件演示合并)

师: 9+4等于几呢,请小朋友们算一算,如果有困难可以请桌上的小棒帮忙。师:算完的小朋友请举手。9+4等于几呢? 生:13 师:一样的请举手。哦,都是“13”!大家能用小棒向同桌小伙伴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吗?

(足够时间让学生交流,教师巡视)师:小朋友说好了吗?说好的请做好!

师:谁能上来用小棒向大家介绍一下13是怎么算出来的?(各种方法都让学生到展台上用小棒操作说明)

生:①依次一个一个的数1、2、3、4、„„

12、13;

②先数箱子里的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

师:哦,原来是用数的方法,算出9+4=13!大家跟着他一起数一数。师:还有别的算法吗?

生:③先拿一盒放进箱子里,补足十(凑成10),再想“10+3=13”。师:你们觉得这种方法与数的方法比怎么样?

(老师心不用急,让学生说,如果有学生说数简单,师可以问小朋友们有意见吗,让学生自己得出凑十简便,如果学生说凑十简便,问问其他小朋友同意吗?等大家都同意后,师问:这么好的方法谁还想到了?真聪明。)师:这么好的方法哪位小朋友能再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再请一名学生上台演示)

我们一起也来移一移说一说吧!

师:现在请小朋友把小棒收起来,放在文具盒里。坐端正,小手放放好!师:这么好的方法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吧!(等学生取名后问一问什么,找到共性,得出凑十法)

师:现在我们用凑十法再来算一算9+4.师:(缓述)在摆的时候先从4里拿走了1根,就是先把4分成1和3,1和9凑成10,再算10加3等于13.(边说边写分解过程)

师:跟着老师一起来说一遍吧!(先把4分成1和3,1和9凑成10,再算10加3等于13.)

师:谁能学着老师也来说一说?(多请几个学生说,)

师:会算9+4了,9+6,谁能用凑十法来算一算?(出示9+6)说说你的算法。

(让学生说计算过程,多请几个学生说)师:大家一起来说一说吧!

师:这两个算式都是9加几,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9加几)齐读课题!

4.师:像这样9加几的算式,你还能编吗?

(学生可能说出9+2 9+5 9+8 9+9

9+3 9+7)

(第一个学生编完后,课件出示)师:谁能算?说说你的算法。(学生说计算过程)师:谁还能编?你想请谁来回答?

(对另外一个学生)你是怎么算的?(学生说计算过程)

和你心里想的一样吗?看来你们心有灵犀,确实是一对好朋友。师:谁还能编?谁能直接说出它的得数?(把所有9加几算式按顺序写在课件上)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9加几的算式。(全班齐读)师:这些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第一个加数都是9;和都是十几;都是加法; 师:它们计算的时候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是从第二个加数中分出1,和9凑成10来计算的。师:观察这些算式得数的个位(课件:个位上的数变色),把每个算式的个位和第二个加数(课件变色)比一比,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得数的个位都比第二个加数少一。(教师在几个算式中具体指一指))

师:少了1,1跑哪儿去了?和9凑成了十,跑到十位去了。所以得数的十位都是1 师小结:真是一群爱动脑筋的小朋友。9加几的得数有什么规律呢?我们一起再来说一说。

师:十位都是1,得数都是十几,得数的个位比第二个加数少一!师:知道了这个规律我们就能快速的计算9加几了。师:小朋友们看喜羊羊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生:金蛋

师:想知道金蛋里面藏着什么吗?谁先来砸? 师:快速说出它的得数!谁来砸,砸几号?

谁还想来?

师:最后还有一个金蛋,大家一起砸?(金蛋里面藏着我真棒)小朋友,这节课大家都表现的很好,我们一起来夸夸自己吧——棒!棒!我真棒!

三、巩固应用

师:喜羊羊也为小朋友们感到高兴呢。可是喜羊羊却被几道题目难住了,你们能帮助喜羊羊解决吗?

1.圈一圈,算一算(菠萝图9+3,苹果图9+5)

师:看你的答题纸,小笔头,圈一圈,算一算。

师:先圈10,再计算!2.比较:在○里填上“>”“<”或“=”

9+5○15 9+6○6+9 8+9○16 9+5○9+7 师:你是怎么比较的?

8+9○16 8+9你是怎么算的?

9+6○6+9 你是怎么比的?还有其它想法吗?学生可能左右两式都先算出得数,再比较;也有可能发现两个算式中都有6和9,所以得数相等。

9+5○9+7 你是怎么比的?还有其它想法吗?学生可能左右两式都先算出得数,再比较;也有可能发现两式第一个加数都是9,第二个加数谁大,得数就大。

师:难题都被小朋友们解决了,喜羊羊向我们道谢来了。(课件:谢谢一(1)班的小朋友。

四、回顾整理

新人教版一上教案 篇2

师:(在海浪声、海鸥声为背景的音乐声中出示“情境图”)我们来到美丽的沙滩,观赏海边风光,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生:我看到沙滩上有各种各样的贝壳。

生:我看到一个小男孩捡到一个大贝壳,嘴笑得像个大喇叭。

生:我看到三个小朋友光着脚丫在沙滩上捡贝壳。

生:我看到一个大贝壳里还有珍珠呢!

师:(惊喜)珍珠?在哪里?

(学生指图示意)

师:(出示珍珠项链)你们看,这是一颗颗“珍珠”串起来的项链,多漂亮!

生:“哇”!

【点评】观察中感知“珍珠”的母体,适时引导学生观赏“珍珠”的工艺品,给“珍珠”赋以生命历程,这既是教育的机智,也是预设的生成。教师心中有“词串”中的粒粒“珍珠”,才会有如此精彩的教学瞬间。

生:我还看到了一群海鸥在海面上飞翔。

生:我看到了海面上一层层的浪花。

生:岸边的船上装着满满的鱼虾和海带,鱼儿还在跳呢!

师(指图):小朋友请看,这种捕鱼的船叫“渔船”,那停泊船只的海湾叫“港湾”。

【点评】“港湾”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难以用言语描述的,也无法让他们查字典来理解;而借助“情境图”,在认识“渔船”的同时,顺势点拨,化难为易,学生头脑中自然留下了鲜明的印象。

生:我看到了天空有红红的晚霞。

生:我还看到了海风。

师:(惊讶)海风,海风在哪里?

生:桅杆上的旗子在飘动,这不是海风吗?

生:我看到渔船的帆鼓起来了。

生:我发现植物叶子往一边倒。

师:小朋友们善于观察,在海滩上认识了这么多事物,真了不起!现在我们到《识字5》里去认识这些“词宝宝”,对照拼音读准每一个汉字的字音。

【点评】这种惊讶是对学生发现的一种赞赏、一种激励。海风怎么能看见?老师深知他们是看到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这样的观察发现是智慧的重要来源。“海风在哪里?”这看似不经意的一问,给学生打开了一片广阔的思维空间。

【教学片段二】

师:小朋友们借助拼音认读“词宝宝”,读得非常认真,也读得很熟练了,请读给同学们听听、评评。

(出示带有拼音的词串韵文,学生练读、展示、评价)

生:“沙滩”的“沙”的翘舌音,他读得很到位。

生:“海风”的“风”后鼻音,他没读出来。

师:那“风”应该怎么读,你带大家读一遍。

生:fēng。

生:(齐读)fēng。

师:听了这几个同学的评价,我们再练读词语,要边读边看汉字呦!

师:(隐去汉语拼音,只留下汉字词串)没有了汉语拼音的帮忙,你们还会读吗?

(学生兴趣再次被激起,争先恐后地练读,分组读,开火车读,指名读)

师:小朋友们真行,没有拼音帮忙,也能读得这么准确,这么流利。老师要增加难度……

生:(摩拳擦掌)我们行。

师:(多媒体演示点出本课的生字)单独出现生字,你能很快读出来吗?谈谈怎样记住字形。

生:这是“渔船”的“渔”。

师:你怎么记住它?

生:我们学过了小鱼的“鱼”,左边加上三点水就是“渔船”的“渔”了。

师:利用熟字帮助记忆,好办法!

生:这是“浪”,“海浪”的“浪”。

师:你是怎么记住的?

生:左边是三点水,右边是老师批改作业时写的“良”。

师:真能干,学会从生活中识字了!

生:这字读“沙”,“沙漠”的“沙”。

师:怎么记住“沙”?

生:“沙”左边三点水,右边是个“少”,水少就是“沙”。

师:真聪明!

【点评】借助拼音,有情有趣认读“词宝宝”;熟中生新,各有创意记字形;结合生活,自主识字多激励,给学生自主识字的机会。一年级学生学习了汉语拼音、基本笔画、笔顺规则,又认识了一些部首,这就初步具备了认读汉字的能力。“词串识字”寓字于词,寓词于“串”,在情境中识字,激发了他们的识字兴趣,识字成为乐事。

【教学片段三】

师:我们与12个“词宝宝”交了朋友。每个“词宝宝”都有图画,有故事,有灵性。我们一行一行地诵读,边诵读边想象,把你的感受说出来,把最喜爱的画面读出来,让大家分享你的快乐。

生:我最喜爱读第一行,想到了夏天去海边游玩的情景,沙滩软软的,光着脚踩上去,痒痒的,沙子从脚丫冒出来,好玩极了。

师:读给大家听听。

生:(声情并茂地读)沙滩 贝壳脚丫

生:我爱读第三行,想到了满船都是鱼虾、海带,还有许多又圆又亮的珍珠。

师:哇,渔民们该多高兴啊!你就把渔民丰收的喜悦读出来吧!

生:(喜悦地诵读)珍珠 鱼虾海带

师:读得很好,画面鲜活,字字含情。我们来诵读整篇韵文,注意转行时的停顿,看谁读出新的感受来。

生:(齐诵)沙滩 贝壳 脚丫

海风 海鸥 浪花

珍珠 鱼虾 海带

港湾 渔船 晚霞

生:我觉得一行是一个方面的景物,好看。

生:我觉得听起来舒服,好听。

生:我觉得读起来顺口,好记。

师:为什么感到顺口、好听?看看一、二、四行的最后一个字,谁有新发现?

生:(恍然大悟)“丫”“花”“霞”韵母都是ɑ。

师:这就叫押韵,读起来可顺口了。

【点评】诵读“词串”,不仅感受到诗的韵律,还感受到诗的意境,更感受到童心、童真、童趣。学生在熟读成诵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审美体验,产生美好的向往,难怪他们情不自禁地说:“大海真美呀!”“我真想去海边玩玩!”

新人教版一上教案 篇3

第一单元第3节《小青蛙》教学设计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12个生字,正确认读新词语,会写4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

2、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了解青蛙的一些习性。

3、能辨析“睛、请、晴、清、情”等同音字、形近字,初步学会基本方法。

二、教材分析

《小青蛙》是一首儿歌韵文。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极富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想象、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本课的设计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的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重点,以情感为基础,以识字为主线,让学生自主发展,主动探究,增强合作意识。

三、学情分析

本课可以采用归类识字、字谜识字、看图识字、组词识字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力求使每位学生都喜欢识字,能主动识字,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并有意识地将识字教学引向课外,让学生在生活中处处留心,随时在生活中识字。

四、教学策略 1.朗读法 2.提问法

3.利用多媒体展示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谜激趣。

课件出示:“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勤劳动。”孩子们,猜猜看,它是谁?(青蛙)2.揭题:今天,我们认识的新朋友就是小青蛙。(板书:小青蛙)3.课件出示漂亮的小青蛙。

导学:同学们想和小青蛙交朋友吗?那就和它打个招呼吧!(学生齐读课题)4.说说你对青蛙有哪些了解。

5.青蛙穿着绿衣裳,你知道它的名字中哪个字表示的是绿色的意思吗?(青)6.导入:同学们真聪明!你们看,小青蛙还为咱们带来一首儿歌呢!(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用有趣的谜语把学生带入情境,拉近了学生与小青蛙的距离,既让学生感到新奇,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也为整堂课的学习做了铺垫。

二、读文识字(一)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仔细听,听准你圈画的生字的读音。2.导学:多有趣呀!你们想读吗?请大家自由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那该怎么办呢?(查字典、问老师、问同桌、借助拼音)读完后,请你们把圈画出的生字、词读三遍。3.检查读文。教师相机正音。(二)随文识字。★学习第一句。1.指生读第一句。2.指生评议朗读。3.赛读。

4.相机学习生字“清、晴、眼、睛”。(1)指生领读生字。

(2)先引导学生小组内观察;然后让学生读读这几个字;最后让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3)汇报交流: 预设一:

“清、晴、睛”三个字的读音有点像,字形里面都有“青”字。①导学:猜猜它们是什么意思。我们把它们放回课文里读一读,再看看图,好吗?

预设:“清”,清水的“清”。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导学:带“三点水旁”的字表示与水有关,谁还能说出带“三点水旁”的字。

师出示一杯清水和一杯浑水,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

“晴”:太阳出来就表示天气晴,所以是“日字旁”,表示与太阳有关。(出示晴天的图片)

导学:谁能给“晴”找个相对的朋友?(出示阴天的图片)

扩词:雨过天晴、晴空万里。(练习说话)

“睛”的部首是“目字旁”,表示与眼睛有关。我们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护自己的眼睛。②导学:怎样区分“睛”和“晴”?

③想想还能给“青”加上什么部首,组成哪些字。(发现生字中的“请、情”)预设二:

“眼、睛”都是“目字旁”。①说说这两个字都和什么有关。②请眨眨你们的小眼睛。5.指导朗读。

(1)导学:把这些字宝宝放回句子中,你还能读准吗?(2)男女生赛读第一句。★学习第二句。1.指生读第二句。

2.相机学习生字“保、护、害、事、情”。(1)指生领读生字。

(2)引导学生小组内交流如何识记这几个生字。3.指导朗读。

(1)导学:把这些字宝宝放回句子中,你还能读准吗?(2)全班比读第二句。★学习第三句。1.指生读第三句。2.指生评议朗读。3.赛读。

4.相机学习生字“请、让、病”。(1)指生领读生字。

(2)引导学生交流如何识记这几个生字。5.指导朗读。

(1)导学:把这些字宝宝放回句子中,你还能读准吗?(2)小组比读第三句。(三)巩固生字。1.挑战过关。(认读生字)第一关:读读带拼音的生字。第二关:擦掉拼音认读。

第三关:读读你手中的生字卡片,遇到不会的及时请教身边的同学或老师。

第四关:读老师手中打乱顺序的生字卡片。第五关:开火车读,看看哪组最棒。2.找朋友游戏。

一名同学手中拿着一张生字卡片,其他同学要快速找到这个生字的形近字卡片,然后站在一起,同时要用自己的生字卡片上的字组一个词语。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重点。此环节老师对生字的教学非常扎实。在读准字音、识记字形等方面花了很多时间,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并使学生能够采用多种方法主动识字。用“游戏”加以检测,更有效地调动了学生识字的动力和兴趣。

三、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生字:“青、清、气、晴、情、请、生”。2.学生读字。

3.导学:这几个生字宝宝,你能给它们按结构分一下类吗? 上下结构:青

左右结构:清 晴 情 请 独体字:气 生

4.根据结构特点,重点指导:青、请、气。(1)教师指导书写“青”。

①导学:认真看一下:“青”字共几笔,每笔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②教师边范写边强调:竖在竖中线上,下面“月”的“丿”变成“丨”,横折钩的横在横中线上。③学生书空跟写。

④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再试写一个“青”字,教师巡视指导。⑤教师展示字例,学生评价。⑥学生再写2个“青”字。(2)教师指导书写“请”。

①导学:想想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特点是什么。仔细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书写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②教师边范写边强调书写要领。③学生书空跟写。

④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再试写一个“请”字,教师巡视指导。⑤教师展示字例,学生评价。

(3)教师指导书写“气”。重点强调第四笔的写法。

设计意图:一年级是书写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教师要抓住每一次时机指导学生写字。在进行写字教学时,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读字,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以及笔画的书写,提升学生的汉字审美能力,再通过书空、描红等美观地书写生字,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四、总结延伸

1.同学们,学了这首儿歌,你们喜欢小青蛙吗?为什么?你们以后会怎么做呢?(交流怎样保护小青蛙)

2.总结:对呀,青蛙是捉害虫的小能手,更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一起保护小青蛙,好吗?回家把这首儿歌背给你们喜欢的人听,让他们和我们一起保护小青蛙吧!

设计意图: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在学生识字学文之后问“你们喜欢小青蛙吗?为什么?你们以后会怎么做呢?”这几个问题,让学生更加明晰“青蛙是益虫,我们应该保护它”。而“把这首儿歌背给你们喜欢的人听”既巩固了儿歌的学习,又将保护青蛙的思想传递给更多的人,可谓“一举多得”。

六、板书设计 请 清 情 睛

七、作业布置 1.朗读课文。

新人教版一上教案 篇4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巩固6个生字,并借助游戏进一步应用生字,组词、造句是对识记生字情况的进一步检验,更是深入理解字义,运用生字的重要环节。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重点体现“三务实”,即思想务实、设计务实、过程务实。真正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识字,在快乐活动中识字。

1.多种方法识记,提高识字效率。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本节课以6个生字的识记为重点,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思考识记生字的方法。在汇报的过程中,识字的方法变得多元化;在教师点拨的过程中,识字的方法变得有效化。

2.《语文课程标准》在低年级的教学目标中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种喜欢和愿望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育中去激发和培养。比如在教学生字时,用生字卡片,让孩子们三到四个人为一小组进行合作,想办法记字。播放《你、我、他》视频童谣,创设情境识字。将情境带入课堂,将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更多的活动空间。

2.学生尝试朗读这个句子。回忆我们刚才看过的童谣,“你”指谁?“我”指谁?“他”指“谁”?

3.互动活动。教师面向全体同学,用手势分别指自己、一名同学和另外一名同学,引导学生交流:“我”是谁,“你”是谁,“他”是谁。然后,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表达。

4.教师板书“你我他”,学生认读。

设计意图:童谣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观察体验中体会“你、我、他”的基本意思,然后进行互动交流,在实际的情境中再一次感受三个人称代词的不同含义。

三、利用字卡,认读生字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板书的6个会认字,学生充分认读。

2.同桌合作:拿出生字卡片,同桌互读互考。如果同桌读错了,学生可以当小老师教同桌读字。

3.开火车轮读字卡,有错及时纠正。注意“人”是翘舌音;“天”是前鼻音。

4.自主识字:我们怎样才能把它们记住呢?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字,一边观察字卡,一边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

5.学生举字卡到黑板前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天:(1)联想识字。独体字,“大”字多一横就是“天”,“夫”字不出头也是“天”。

(2)字理识字。象形字,出示图片,古时候“天”字像正面站着的“人”形,用方框突出了人的头,引申为头顶以上的天空。

(3)组词识字:天上、每天、天真。

地:(1)熟字加偏旁识字。左右结构,“也”字左边加个“”。

(2)“加一加”的方法识字。左边是“土”,右边是“也”,合起来就是“地”。(3)组词识字。大地、地面、土地。

他:(1)熟字加偏旁识字。左右结构,“也”字左边加个“亻”。

(2)“加一加”的方法识字。左边是“亻”,右边是“也”,合起来就是“他”。

(3)组词识字。他们、他人、他乡。

(4)形近字比较识字。“地”和“他”的右边都是“也”,字的左边不同,“他”与人有关,所以是“亻”,“地”与土有关,所以是“”。

人:(1)数笔画识字。独体字,第一笔是撇,第二笔是捺。

(2)字理识字。象形字,出示图片,古时候“人”字像一个人的侧视形象,头、臂、身、腿、足齐全,突出了人直立行走和有手的特点。

(3)猜字谜识字。“天下一绝”或者“春节放假三天”。

(4)组词识字。大人、人民、人们。

我:(1)联想识字。独体字,“找”字头上多一“撇”。

(2)组词识字。我们、我的、我家。

你:(1)部件组合法识字。左右结构,“亻”加“尔”。

(2)组词识字。你的、你们、你家。

设计意图:低年级识字教学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复现,根据儿童“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当堂抓好多种形式复现和认字显得尤为重要。利用玩生字卡片识字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时间充裕,全体参与,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识字能力。

四、游戏巩固,课堂总结

1.课件出示识字大转盘(转盘上面标有本课生字)。学生转转盘,转到哪个字,就用那个字扩词并说一句话。

2.小结:我是老师,你是我的学生,他也是我的学生。我们共同生活在天和地之间,一起做热爱学习、勤奋努力的人。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巩固6个生字,并借助游戏进一步应用生字,组词、造句是对识记生字情况的进一步检验,更是深入理解字义,运用生字的重要环节。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重点体现“三务实”,即思想务实、设计务实、过程务实。真正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识字,在快乐活动中识字。

1.多种方法识记,提高识字效率。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本节课以6个生字的识记为重点,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思考识记生字的方法。在汇报的过程中,识字的方法变得多元化;在教师点拨的过程中,识字的方法变得有效化。

2.《语文课程标准》在低年级的教学目标中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种喜欢和愿望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育中去激发和培养。比如在教学生字时,用生字卡片,让孩子们三到四个人为一小组进行合作,想办法记字。播放《你、我、他》视频童谣,创设情境识字。将情境带入课堂,将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更多的活动空间。

2016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天地人》教案

第一单元 识字

天地人

教学目标:

1.会认天地人你我他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读6个生字。

3、知道天地人你我他所表示的意思能对号入座。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天地人你我他所表示的意思能对号入座。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相关的课件。

教 法:培优辅差

学 法:小组合作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啦!老师真为你们高兴!现在,让我们一起快乐地向识字王国出发吧!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看图说话,分别出示天地人你我他的图片。

2.指名读:谁能读读?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

3.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三、图文结合,学习生字

1.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说图上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并在本子上写一写。

2.教师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两遍)。

四、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读生字,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在这篇课文里,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

3.读一读。出示6个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五、认识生字。

1.出示表示相应文字的图片,提问谁能说说这是什么?能做什么?

六、认识田字格,指导书写一

1.认识田字格。

2.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小格。

3.拍手读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4.指导书写-。

教师介绍笔画名称横,范写一,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起笔稍重,向右行笔要果断,稍上斜,收笔稍顿。

七、布置作业

1.找一找,我们周围那些地方用上了本课的生字。

2、学写本课生字。

第二课时

一、巩固生字

1.我会认。

变序抽取字卡,学生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做找朋友游戏。

2.我会记。

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全班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

3.我会用。

摘果子说词语或句子。

选生字卡填空。

交流:我们周围还有哪些地方用上了这一课的生字?

三、指导书写天地人

1.观察课本中田字格里的范字。

2.说一说: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横的长短变化及其在田字格里位置变化这两方面来说)

3.教师范写二三,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

4.学生分别描一个、写一个,写完后与范字对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讲评:讲评后,学生继续练写。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苏教版一上《识字4》教学设计 篇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图片学习12个词串,认识6种昆虫。

2、学会六个生字,绿线内的三个只识不写。

3、能正确的在田字格内书写虫、蚂、蚁三个字。教学重难点:

1、借助图片学习12个词串,认识6种昆虫。

2、正确书写虫、蚂、蚁三个字。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识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看图导入

1、导入语: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识字4,出示课题:识字4

2、师:在学习之前老师想带大家到大自然去玩玩,秋天到了,大自然里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情。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

二、学习“田野”“树林”“花丛”

1、(课件出示:田野的图片)引导学生看图,提问:看我们来到哪里了?(引导学生回答“田野”)。

2、出示词串“田野”,师:你们会读吗?学生齐读,指名读。(表扬学生“你们读的真棒”)

3、(课件出示:树林的图片)引导学生看图,师:同学们看,这又是哪里?“树林里”

4、课件出示词串:“树林”,师:谁会读?指名读,齐读。(表扬学生)

5、课件出示花丛的图片,师:多美丽的花呀!一丛丛的,我们可以用那个词来说?“花丛”

6、出示“花丛”,教学“花丛”

7、出示“田野、树林、花丛”,指名认读,齐读。

三、教学“观察、采集、昆虫”

1、出示图片,师:图上的小男孩在做什么?仔细地看,那是“观察”

2、出示词串“观察”,教学“观察”。(表扬读得好的学生)

3、出示图片,师:图上的小女孩在做什么?捉蝴蝶,也就是“采集”标本。

4、出示词串“采集”,教学“采集”

5、出示图片,师:图上这些是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昆虫”)

6、出示词串“昆虫”,教学“昆虫”。

7、出示“观察、采集、昆虫”,比赛读,齐读。

四、教学“螳螂、蚂蚁、蟋蟀、蝴蝶、天牛、蜻蜓”

1、出示图片,师:同学们看,图上有那些昆虫?(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昆虫的名称“螳螂,蚂蚁、蟋蟀”)

2、师:你们会读吗?(指名读,齐读,注意学生读书的语气节奏)

3、出示图片,师:看现在图上又来了那些昆虫?(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蝴蝶、天牛、蜻蜓”)

4、师:谁会读?(学生自学)

5、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卡片出示词串学生认读)

五、教学书写“虫、蚂、蚁”

过度,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认识了许多的昆虫,你们最喜欢哪一种呢?(让学生自由的回答)老师最喜欢的是“蚂蚁”。因为蚂蚁的力气可大了,一只小蚂蚁可以举起比它自身重好几倍的东西。老师还喜欢它勤劳。你们喜欢它吗?……那我们一起把它的名字写出来吧!

1、出示“蚂蚁”,师:看,小蚂蚁是昆虫类,所以它的名字有一个“虫”字,我们就先学习虫字吧。

2、教学书写“虫”(课件出示“虫”字的书写过程,学生随着临空)

3、同样教学“蚂、蚁”两字。

六、课堂练习

学生在《写字》本上练习书写“虫、蚂、蚁”,先描红字,再在田字格内写,师巡视,纠错(注意学生的书写姿势)(提醒:脚摆平,腰坐挺,头不歪,肩放平。)

七、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到大自然去,认识了许多的昆虫,我们再来读一读吧!(学生齐读第1——2两行)

八、板书设计

识字4

采集

昆虫

树林

花丛

新人教版一上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10~13长短、高矮及相关练习。

教材分析

1.“长短”“高矮”是在学生学会了事物的多少之后所安排的一个教学内容。它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长、短、高、矮的概念,二是比长短、高矮的方法。

2.长短、高矮都属于比较物体长度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联系较为紧密,所以我将它们放在一个课时处理。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通过小组活动探讨比高矮的不同办法,知道长与短、高与矮是比出来的。

2.学生通过比长短、比高矮的学习活动,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到用数学的乐趣,培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长短”教学

1.引导学生观察

(1)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精美的纸袋,问:你们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吗?

(2)请各小组的组长把袋中的东西倒出来,让大家看一看,都有些什么。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设置悬念。让学生一上课就把注意力集中到纸袋上来,吸引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2.小组交流汇报

(1)请各小组说一说各自纸袋里都有些什么。

(2)请学生把同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引导学生发现:物体有长有短。(板书:长短)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类发放东西的活动中,通过眼睛观察和动手操作,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3.探究比较方法

(1)请学生想一想:怎样才能知道哪个物体长一些,哪个物体短一些?

(2)小组合作探究比长短的方法。

[设计意图]这里,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各组学生可以边讨论边动手,从不同角度发现比长短的方法,并给学生交流和展示成果的机会。

(3)归纳一般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时,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

4.游戏反馈练习

(1)让学生自由结合,想比什么就比什么。并说一说比较了哪些物体的长短,比的结果怎么样?

(2)出示教科书P12第6题。蛇和鳄鱼在为谁长谁短进行比较,请学生来做裁判。

[设计意图]教师特制了实物图中的蛇,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判断后,将蛇卷曲的部分拉直,结果和学生说的一样,这样做直观生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根据学生的正确判断,及时表扬鼓励。

二、“高矮”教学

1.创设情境,感受高矮的存在

(1)设置情境,引入新课

①教师在黑板上方贴一朵红花,下方也贴朵红花。提问:谁愿意将黑板上的红花摘下来吗?

②当学生拿到下方贴的一朵红花,而怎么也拿不到上方贴的红花时,又问:老师为什么能拿到这朵红花?这位小朋友为什么拿不到?

[设计意图]创设摘红花的情境,引入“高矮”这一教学内容,既有趣又自然。

(2)联系生活,提高认识

平时你们见过像这样比高矮的例子吗?请你说一说。

(3)自由寻找,自由讨论

在背景音乐中,学生自由寻找教室里“高矮”的例子,并自由讨论。

[设计意图]由远及近,由抽象到直观,学生自己发现、探讨、举例子、找例子,充分感受“高矮”的存在,感受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离开座位自由寻找、讨论,打破传统课堂严肃、拘谨的组织形式,学生可以自由、轻松地参与学习活动,也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2.引导点拔,探索比较的方法

(1)引入新知

①估计:同学们已经发现人的身材有高有矮。下面请两位同学Xxx和xxx站起来,大家估计一下,谁比谁长得高一些?

②提问: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他们两个谁高谁矮呢?

③比一比:验证×××比×××长得高,×××比×××矮。

(2)指导看图(P13第9题)

①谈话:图中小刚和小花也在比身高,哪位同学能很快告诉我,谁高谁矮?

②提问:小花是踮起脚跟才比小刚高,你们认为怎样比,才知道谁长得高呢?

③交流:请再看右图,他们又比了一次,再来看看他们是怎样比的?到底谁高谁矮?

(4)反馈:像左图那样比,我们能不能说小花比小刚长得高呢?看来,比身高的时候,两个人的脚要放在同一平面上。

3.小组合作,归纳比较的方法

①内容:前后4人一组,比一比,谁长得高?谁长得矮?

②要求:小组先商量一下,准备怎样比才能又快又好,商量好以后,再离开座位比一比。

③学生活动。

④反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讲台边演示边介绍方法。

[设计意图]在这个活动中,四人小组先要商量确定方案,然后分工合作、操作实验,最后向全班演示汇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获得体验。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4.应用深化,拓展比较的方法

(1)练习:P12第5、6、7题独立完成。

(2)深化:出示“蚂蚁三兄弟回家摸拟图”,请学生回答:谁走得路最长?谁走得路最短?你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这个内容与P12的第6题有内在联系,都有化曲为直的思想。

(3)延伸:

①激趣:请×××和×××上讲台来,问:同学们猜猜看,老师让他们俩上来干什么?看看他们俩谁比谁高?

②活动:能不能想个办法,使×××变得比×××高?那两个学生表演,其他学生指导。

③小结:你们想出这么多的方法使两个同学的高矮发生了变化,真聪明。其实长短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可以变化的,这个问题留到课后你们自己去试试,好吗?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7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结合学科特点,学生实际、,我将努力挖掘生活、教材中蕴涵的思想教育因素,联系实例,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开学初,我将根据一年级学生随意注意的特点,进行严格的课堂常规训练,树立学习的榜样,及时表扬与鼓励,培养一批有能力的小干部,加以督促。

3、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并重视口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的叙述“算理”。教学中,我还将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关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形成与发展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

4、教学中,应首先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与同半合作、积极与他人交流,使学生增进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同时意识到自己在集体的作用。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我将在教材的设计、备课中的各方面,体现一定的弹性和开放性,如精心设计的练习,使每位学生都有发挥的空间和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而满足学生的不同学生要求,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5、加强基本训练,打好计算基础。我将选择多种口算方法如视算、听算、限时计算等,使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较多的练习机会。

6、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计算和及时进行检验的学习习惯,特别要重视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培养,我将按照“一看,二算,三查”的程序来指导学生进行计算。

7、在应用题教学中,我将让学生初步学会解题方法,并寻求多种解题思路。

8、作为教师首先以身作则,以饱满的精神上课,以良好的教风影响学风,做到认真研究教材,挖掘生活素材,如多种形式的图片、卡通等,设立“动手、动口、动脑”等合作交流的栏目,备好每一堂课,顾及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提高40分钟效益。

新人教版一上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一册第46、47页,练习十第1、4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口头表达能力。

3.初步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教学重点:

1.知道图上“大括号”和“?”表示的意思。

2.能正确分析情境图的题意,并列出正确的算式。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情境图的题意,并列出正确的算式解决问题。教具学具: 课件,图片等 教与学活动设计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引入

1、复习有关图画问题

(1)出示螃蟹图。河里本来有3只螃蟹,游来了2只。让学生根据图意提出一共有几只螃蟹的问题,并列加法算式进行计算。

(2)出示集合圈里的苹果图,让学生说说图意,两个盘子里合起来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用加法算式计算。

2、谈话:这是一个金色的秋天,小白兔的爸爸和妈妈要带他们的小孩到野外采蘑菇。大家请看!(出示课件)让学生描述图的意思。

3、大家说得很好!它们要请我们用数学知识帮他们解决问题,你们能行吗?(揭示课题)

二、联系实际、探索新知

教学例题(1)1.看一看,认识大括号和问号。①

出示情境图

师:同学们请认真观察这副图,说说图里有什么?(兔子)随着学生的观察提出问题:左边有几只,右边有几只。(左边有4只,右边有2只)

师:同学们观察真仔细,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个好朋友,我们先来认识第一个好朋友。

认识大括号

师:(呈现大括号)这位好朋友叫做“大括号”,师带领学生齐读几遍“大括号”。

师:大括号表示什么意思呢?

师操作把两部分合起来的手势并带领学生一起做合起来的手势。让学生猜一猜大括号表示什么意思。(合起来的意思)

师:大括号表示把什么和什么合起来呢,(把左边的兔子和右边的兔子合起来)

师说明把左边的兔子看成一部分,把右边的兔子看成一部分。师总结大括号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③ 认识问号

(出示问号)让同学们说出问号的名字。师:问号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观察问号在大括号的下面表示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呢?

师说明大括号和问号连起来表示求一共有多少只? 2.说一说,明确整幅图的意思。④引导学生完整地表达数学问题

师:谁能完整地把这幅图的意思表达出来呢? 师:你能边做动作边说说这幅图表示的意思吗? 3.画一画,加深对图画问题的理解。

让学生自主探索,用符号或者图形代替小兔子,画一画这幅图表示的意思。注意要加上认识的两位新朋友大括号和问号。

集体交流展示:图形代替、数字代替替等形式。4.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① 引导学生列出加法算式。

师:同学们明白这幅图表示的意思了,那么求一共有多少只?怎样解答呢?

独自尝试写出算式,汇报。② 理解算式表示的意思

学生列出算式后,师询问:a)算式中的4、2、6分别表示什么意思?b)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呢?(4表示左边有4只,2表示右边有2只,6表示一共有6只;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5.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

师:同学们解答正确吗?计算是否正确呢? ① 你认为该怎样检查?都要检查哪些地方呢?

② 同桌讨论,集体交流:做题的时候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看数字有没有抄错,答案有没有算错)

6.学生独立填写课本上的空,完成小兔子的例题。

7.小结解决图画问题的一般步骤。师:我们在解决图画问题时,要先看图里有什么,再想想用什么方法解决,想的时候还可以用简单的符号或者图形代替原图画一画图意,明确该怎样解答,解答完后,要检查是不是正确。

三、练习巩固,解决问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46页“做一做”图。

订正时引导学生完整表述数学问题,并让其他的学生当小老师进行检查。

2.我来当小老师。出示课件,学生根据图和算式判断,解答的正确吗?为什么?正确的算式是怎样的。

3.出示金鱼图,让学生说出要解决的问题,再解答。教师说明观察的角度不同,写成的算式也会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

4.拓展:出示颜色、形状、位置不同的两部分立体图形,让学生说出要解决的问题,再解答。

新人教版一上教案 篇9

(2013-2014学年)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上册的数学教学工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以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丰富的素材。例如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以一系列学生学校生活内容(发新书、联欢会、作业评比等)为素材引出计算问题,使原来比较枯燥的计算教学有了丰富的现实背景,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意义和作用。

二、本学期教学总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体、正方体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4、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5、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6、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7、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我所任教的两个班级,一(1)班58人,一(2)班60人。大部分学生都是本地子女,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深入了解,我对班里的孩子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刚步入小学阶段,有许多孩子还不能马上适应课堂学习,个别

孩子常常给我的课堂教学带来许多的不便,但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欢声笑语。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这个学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四、教学措施

(一)落实教学“七认真”的具体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二)针对学困生的具体措施

五个必须”即:“备课时必须对学困生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上课时必须让学困生提出问题,合作学习中必须让学困生发言,辅导点拨时必须解决学困生的困惑,设计作业时必须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学困生当面辅导”。

对学生因厌学辍学的,分析造成的原因,积极采取帮扶转化措施,采用教师和学优生对学困生一帮

一、结对子的方式,帮弱促强,帮助学困生重新树立学习信心。

1、教师在备、教、批、辅、考等教育教学环节,对学困生多加关怀,厚爱一层,从抓基础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在备课时,关注学困生,注重基础知识和兴趣知识点设计教案。

2、在课堂上,加强基础知识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困生树立“我也能回答教师提问,我也能学好功课”的信心

3、批改作业时,对学困生进行面批,多以引导和补习为主;考完试,找学困生谈心,以鼓励教育为主。

上一篇:让人感动的留言下一篇:2022难忘的清明节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