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造价鉴定规程(精选6篇)
2016-05-31 江苏省高院民一庭 建筑施工领域法律问题平台
为进一步规范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审理过程中涉及司法鉴定的相关工作流程,提高建设工程案件审判质量和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以下简称《民诉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建设工程司法解释》)等法律、司法解释的规定,制定本操作规程。
一、鉴定的启动
第一条 建设工程司法鉴定的启动以当事人申请鉴定为主,人民法院依职权委托鉴定为补充。
人民法院依职权委托建设工程司法鉴定一般应限于案件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他人合法权益的情形。
第二条 人民法院向当事人释明应当通过申请鉴定的方式进行举证,当事人未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提出鉴定申请,后又向人民法院申请鉴定,人民法院可以准许,并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民诉法解释》第一百零二条的规定对当事人予以训诫、罚款。
当事人在一审中经人民法院释明后未提出鉴定申请,在二审中对同一事项申请鉴定,鉴定对案件处理有实质性影响的,一般应当要求当事人按鉴定费标准交纳保证金,并将案件发回原审法院委托鉴定。案件发回后当事人在重审中又不申请鉴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案件审理的需要依职权委托鉴定,鉴定费从保证金中扣除。
当事人在人民法院审查再审申请期间提出鉴定申请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
第三条 人民法院鉴定管理部门在确定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员过程中应当对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员的资质进行审查,并将审查意见和相关资质材料移交审判部门复核。
第四条 人民法院在鉴定开始前应向当事人告知鉴定人的身份及申请鉴定人回避的权利,并询问当事人是否申请鉴定人回避。
在鉴定过程中当事人发现鉴定人具有应当回避的情形并向人民法院申请回避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
鉴定人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
第五条 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当事人的申请,结合双方争议事项,依照《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决定是否启动鉴定并合理确定鉴定事项。
人民法院启动鉴定、确定鉴定事项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必要性原则。因争议事实涉及专门性问题,通过当事人的举证对争议事实无法达到高度盖然性证明标准,当事人申请鉴定的,人民法院可以准许;争议事实虽涉及专门性问题,但通过当事人的举证人民法院可以认定的,不予鉴定。
(2)关联性原则。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查明待证事实的需要确定鉴定事项,鉴定事项应当与待证事实具有充分关联性,能够为查明待证事实提供依据。
(3)可行性原则。人民法院委托鉴定的事项应当属于能够通过司法鉴定得出鉴定意见的事项。
(4)鉴定范围最小化原则。人民法院在委托鉴定前应通过其他手段排除无争议项,只对有争议项进行鉴定。对于建设工程造价争议应先根据诉辩意见及当事人举证质证确定争议项,再对争议项进行鉴定。
第六条 鉴定的启动和鉴定事项、鉴定思路的确定应当经过合议庭决定,出现以下情形应当提交法官会议讨论:
(1)合议庭存在重大分歧意见的;
(2)合议庭认为需要鉴定机构按照两种以上鉴定依据出具多种鉴定意见的;
(3)合议庭认为其他有必要提请法官会议讨论的。
法官会议的讨论意见供合议庭参考。经法官会议讨论仍存在重大分歧的,应当征求分管院领导意见。
第七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鉴定开始前召开鉴定准备会,要求鉴定机构提交鉴定实施方案,组织鉴定人和当事人对鉴定事项和鉴定思路进行沟通和讨论,在充分听取鉴定人和当事人意见的基础上确定鉴定事项和思路,必要时可向专家咨询员咨询。
第八条 人民法院应当严格限制重复鉴定,只有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十七条规定的,才能允许重新鉴定。
第九条 建设工程鉴定委托工作由人民法院相关审判部门和鉴定管理部门依据各自的职能,分工协作完成。
审判部门主要负责以下事项:
(1)启动司法鉴定程序;
(2)确定鉴定事项、依据、范围与鉴定思路;
(3)组织质证及确定鉴定资料;
(4)决定已选定的鉴定机构或鉴定人员是否回避;
(5)决定延长鉴定时间;
(6)决定撤回、暂缓、中止或者终结鉴定;
(7)对鉴定意见初稿进行预审查;
(8)对鉴定意见的审查、采信;
(9)其他应当由审判部门负责的事项。
鉴定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以下事项:
(1)选择确定鉴定机构并审查鉴定机构与鉴定人员的资质;
(2)办理委托手续并移送鉴定材料;
(3)对鉴定工作进行跟踪协调,了解鉴定相关情况,及时处理可能影响鉴定的问题;
(4)鉴定初稿和鉴定意见的送达工作;
(5)组织现场勘验;
(6)监督鉴定机构依法合理收取鉴定费用、按时完成鉴定;
(7)收集民事审判部门对鉴定意见和鉴定机构的评价;
(8)处理违法、违规的工程鉴定机构;
(9)协助审判部门在委托鉴定工作中的其他事项。
二、鉴定资料的准备、质证与移交
第十条 鉴定事项确定后,对于常见鉴定事项应由人民法院鉴定管理部门先行向当事人出具基本鉴定资料准备清单,鉴定机构确定后应当在十日内由鉴定机构向当事人出具鉴定资料准备详单。
第十一条 当事人应当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时间内提交鉴定资料,控制鉴定资料的一方当事人逾期不提供导致相关争议项无法确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案件审理情况认定对方当事人主张的相关事实成立。
第十二条 控制鉴定资料的一方当事人经释明后拒不提供资料,导致鉴定无法进行的,人民法院可以终结鉴定,由拒不提供资料的一方当事人承担相应不利后果;双方均有能力提供,经释明后均未提供的,由对相关争议事实承担举证责任的一方当事人承担相应不利后果。
第十三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鉴定资料移交鉴定机构前组织当事人进行逐项质证,经质证认可或经人民法院予以认定的资料可以移交鉴定机构使用。
受鉴项目资料较多的,人民法院可以先行委托鉴定机构对双方当事人提交的资料进行核对,确定无争议的资料和有争议的资料后,由人民法院组织双方当事人对核对结果进行书面确认。对于有争议的资料,人民法院应当组织当事人进行逐项质证。
第十四条 当事人提交鉴定资料时应附资料清单,资料经质证后,由人民法院审判部门组织当事人与鉴定机构进行交接,并由鉴定机构在资料清单上盖章签收。
三、鉴定过程中的工作衔接
第十五条 人民法院委托鉴定后,审判部门应当及时掌握鉴定工作进程,必要时可以向鉴定机构发出督促函,要求鉴定机构加快鉴定节奏。
鉴定机构接受委托后未能在指定期限内出具鉴定意见的,审判部门可以会同鉴定管理部门要求鉴定机构说明理由,审判部门与鉴定管理部门认为理由不成立的,对该次鉴定的评价反馈按超期鉴定处理。
第十六条 鉴定机构提出需要进行现场勘验的,审判部门应当及时会同鉴定管理部门组织当事人和鉴定人进行现场勘验。
当事人经人民法院通知拒不配合现场勘验导致争议项无法确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案件审理情况认定对方当事人对争议项的相关主张成立。
第十七条 鉴定过程中鉴定机构认为需要补充鉴定资料的,人民法院应当要求当事人在指定的期限内提交,当事人未在指定期限内提交的,按照第十一、十二条处理。
四、鉴定意见的审查
第十八条 鉴定人完成鉴定初稿后应当通过人民法院向各方当事人送达,人民法院应当要求当事人在规定的期限内通过法院向鉴定人提交书面异议和相关证明材料。
鉴定人应针对当事人的异议及相关证明材料对鉴定意见初稿进行核对与调整,并通过人民法院书面答复当事人。
第十九条 鉴定初稿经审判部门审查认为结论明确、说理充分、符合委托鉴定要求后,人民法院鉴定管理部门应当及时通知鉴定机构出具正式鉴定意见。
第二十条 当事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鉴定人有必要出庭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在鉴定意见上署名的鉴定人员出庭作证。
鉴定人一审中已出庭作证,当事人在二审、再审中仍对鉴定意见提出相同异议,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的,可以通知鉴定人出庭作证。当事人在二审、再审中对鉴定意见提出新的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鉴定人出庭作证。
鉴定意见上署名的鉴定人员在接到人民法院出庭通知时已不在原鉴定机构执业,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原鉴定机构指派具有相应资质的鉴定人员出庭,回答当事人的质询。
第二十一条 鉴定人经人民法院通知无正当理由拒不出庭作证,经质证当事人 对鉴定意见仍持异议,有异议的部分可以与无异议的部分进行区分且互不影响的,有异议的部分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不能区分或可能产生相互影响的,鉴定意见不得作为证据使用。
第二十二条 当事人可以申请一至两名专家辅助人出庭,代表当事人对鉴定意见进行质证,或者对案件事实所涉及的专业问题提出意见,该意见视为当事人的陈述。
当事人申请专家辅助人出庭应当在开庭前向人民法院申请,并经人民法院准许。一方当事人申请专家辅助人出庭的,人民法院应当在开庭前通知另一方当事人。
当事人针对鉴定意见申请专家辅助人出庭的,一般应在一审程序中提出。当事人在二审程序中申请专家辅助人出庭,人民法院经审查确有必要的,可以准许。
第二十三条 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交专业机构或专家辅助人就鉴定问题出具的书面意见,对方当事人提出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要求当事人申请该专业机构或相关人员出庭陈述相关专业意见,当事人不申请或相关人员拒不出庭的,人民法院对该书面意见不予采信。
五、鉴定费与鉴定人出庭费用
第二十四条 当事人申请鉴定的,鉴定费由提出申请的一方当事人全额预交。当事人申请鉴定后未按期全额预交鉴定费,人民法院应当催交并释明不按期交纳将导致鉴定程序终结的不利后果,经催交后当事人仍未按期全额交纳的,人民法院可以终结委托鉴定程序。
第二十五条 鉴定人经人民法院通知拒不出庭作证,导致鉴定结论未予采信,或者鉴定意见因《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未被人民法院采信,当事人请求返还鉴定费用的,人民法院审判部门应商请鉴定管理部门责令鉴定机构退还。
第二十六条 当事人申请鉴定时应向人民法院预交鉴定人出庭作证的费用,当事人未预交的,人民法院应当在判决时按照《国务院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六条第三项的规定确定费用数额并列明由对鉴定意见提出异议的一方当事人负担,双方均提出异议的,由双方平均分担。
人民法院通知鉴定人出庭,鉴定人以未收到出庭费用为由表示不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应当向其说明前款规定的内容,并向其释明如不出庭将按照《民事诉讼法》第七十八条的规定处理。
六、建设工程造价鉴定
第二十七条 当事人对工程价款存在争议,既未达成结算协议,也无法采取其他方式确定工程款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委托鉴定机构对工程造价进行鉴定。
当事人申请工程造价鉴定,人民法院经审查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准许:
(1)双方当事人就工程款数额已协商一致达成协议;
(2)合同约定按固定总价结算的合同内部分;
(3)当事人诉前已经共同选定鉴定机构对建设工程造价作出鉴定意见,且无充分证据推翻的;
(4)发包人未对承包人提交的结算资料提出异议,符合《建设工程司法解释》第二十条规定的;
(5)人民法院根据双方提交的结算材料可以直接认定工程款数额的。
第二十八条 经过招标投标的建设工程,发包人和承包人另行订立的施工合同与中标合同实质性内容不一致的,不论该中标合同是否经过备案,均应以中标合同作为工程造价鉴定的依据。
当事人违法进行招投标订立中标合同后,又另行订立施工合同,不论中标合同是否经过备案,均应以符合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并在施工中实际履行的施工合同作为工程造价鉴定的依据。
第二十九条 对于工程造价鉴定标准和方法,根据《建设工程司法解释》第十六条的规定处理。
对于工程变更、增加项目的工程价款,合同或者签证单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合同没有约定,采用固定单价合同的,按招投标文件的计价清单中有相同项目或可套用项目的价格计算,计价清单中无相同项目或可套用项目的,按照合同签订时工程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的计价办法计价,并按计价清单体现的让利率折算;采用可调价合同按实结算的,按照合同履行期间工程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的计价标准计价。
第三十条 对于经过行政审计、财政评审的政府投资的项目,当事人申请对工程造价进行司法鉴定,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需要进行鉴定的,可以准许,双方当事人合同约定以行政审计、财政评审结论作为工程款结算依据的除外。
第三十一条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但建设工程经竣工验收合格的,应当参照合同约定的结算方法进行鉴定。
对于发包人未领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权证的“三无工程”,经竣工验收合格,应当参照合同约定的结算方法进行鉴定。
第三十二条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约定工程价款按照固定总价结算,合同履行过程中建设工程发生重大变更导致难以区分合同内工程量与变更部分工程量,一方当事人申请对建设工程全部造价进行鉴定的,人民法院可以准许,但鉴定结论应当计入固定总价体现的下浮水平。
第三十三条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解除后,工程由其他承包人继续施工的,人民法院应当在委托鉴定时依据工程交接记录向鉴定人明确承包人的实际施工范围;没有交接记录或依据交接记录不足以作出认定的,人民法院应当通过其他施工资料及组织双方当事人勘验工地现场固定交接界面的方式,确定承包人的实际施工范围;采用上述方法仍不能确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双方未能办理交接及工程未完工的原因等因素通过分配举证责任确定承包人的实际施工范围。
第三十四条 因发包人违约导致合同解除,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案件审理的需要委托鉴定人对下列费用进行鉴定:
(1)合同解除日以前承包人所完成的永久工程的价款;
(2)承包人为受鉴项目施工订购并已付款的材料、工程设备和其他物品的金额;
(3)承包人为完成受鉴项目已发生而发包人未支付的费用;
(4)承包人为完成受鉴项目所建造的临时设施的摊销费用;
(5)承包人撤离施工场地以及遣散承包人人员的费用;
(6)承包人进场施工机械的停滞费用。
第三十五条 因承包人违约导致合同解除,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案件审理的需要委托鉴定人对下列发包人应向承包人支付的费用进行鉴定:
(1)合同解除日以前承包人所完成的永久工程的价款;
(2)承包人为受鉴项目施工订购并已付款且实际使用的材料、工程设备和其他物品的金额;
(3)承包人为完成受鉴项目已发生而发包人未支付的费用;
(4)承包人为完成受鉴项目所建造的临时设施的摊销费用。
第三十六条 当事人对工程价款有争议,承包人提供了单方竣工结算报告,发包人应当进行审核,并将审核结果反馈给承包人。发包人在收到竣工结算文件后,在约定的期限内不予答复的,符合《建设工程司法解释》第二十条的规定,无需进行造价鉴定,按照约定或者竣工结算文件结算工程价款。
发包人在收到竣工结算文件后,在约定的期限内提出异议的,人民法院经审查需要通过鉴定确定的,应当向承包人释明,由承包人对异议部分申请鉴定。承包人坚持不申请鉴定的,对发包人主张的异议予以支持。
第三十七条 当事人对施工合同效力、结算依据和标准、签证文件的真实性及效力、举证责任分配、应否下浮、奖惩、缴纳管理费等问题存在争议的,应由人民法院进行审查并作出认定,法院未作出明确认定的,鉴定机构应当对该部分争议鉴定后列入鉴定意见的争议项,由法院判定。
七、建设工程质量鉴定
第三十八条 发包人主张工程质量不符合合同约定,但提交的证据不足以证明的,应由发包人向人民法院申请鉴定;根据已有证据能够证明质量不符合合同约定,承包人主张并非施工原因导致但提交的证据不足以证明的,应当由承包人申请鉴定。
第三十九条 建设工程经竣工验收合格,承包人要求发包人支付工程价款,发包人以工程质量提出抗辩并要求对工程进行质量鉴定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但涉及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质量的除外。
建设工程经竣工验收合格,发包人起诉或反诉主张工程质量不合格向人民法院申请鉴定,并就质量问题有初步证据证明的,人民法院可以准许。
第四十条 建设工程未经竣工验收合格,发包人擅自使用后对使用部分质量提出异议并申请鉴定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但涉及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质量的除外。
对于因缺乏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权证的“三无工程”,发包人主张工程存在质量问题申请鉴定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
第四十一条 应当提出鉴定申请的当事人在合理期限内无正当理由不提出鉴定申请或者不预交鉴定费用或者拒不提供相关工程材料,导致无法进行质量鉴定的,对其主张的事实承担举证不能的后果。
第四十二条 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高于国家规定的强制性标准,应当以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作为鉴定依据;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低于国家规定的强制性标准,应当依据国家规定的强制性标准进行鉴定。
第四十三条 人民法院委托鉴定机构对建设工程质量进行鉴定,在确定鉴定事项时不应要求鉴定人作出质量合格或不合格的鉴定意见,应根据案件审理需要要求鉴定人对质量是否符合施工图设计文件以及相关标准、技术文件以及造成质量问题的原因和责任做出鉴定意见。
第四十四条 对于工程存在质量缺陷,经有资质的鉴定机构确定修复方案后,鉴定机构可以根据鉴定时施工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工程计价依据计算修复加固费用。
八、建设工程工期与窝工损失鉴定
第四十五条 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申请委托鉴定机构对窝工损失进行鉴定,应先根据当事人的举证确定因发包人责任导致工程暂停施工的期间,无法确定的应召开鉴定准备会征询鉴定人的意见,鉴定人认为鉴定不具备条件的,不予鉴定。
第四十六条 人民法院委托鉴定机构对窝工损失进行鉴定,可以根据案件审理的需要,对下列费用委托鉴定:
(1)保护、保管暂停施工部分的工程或全部工程的费用;(2)由于暂停施工而引起的、必需的安全费用;
(3)项目经理部人员的工资及进入施工现场生产工人的工资;(4)由于暂停施工而引起的需延期租赁的施工机械和施工机具租赁费用;
(5)为暂停施工部分的工程复工所必需的准备费用。
第四十七条 发包人向承包人主张迟延竣工违约责任,承包人以增加合同工作内容导致工期延长进行抗辩,但提交的证据不足以证明的,应由承包人对工期申请鉴定。
九、附则
第四十八条 案件审理过程中进行委托鉴定的,审判部门应在案件结案后及时填写《委托鉴定案件评价表》,将鉴定机构的鉴定质量、效率、服务质量、鉴定意见采信以及鉴定人出庭等情况作出评价后反馈鉴定管理部门。
工程造价鉴定是指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接受国家、政府等有权机关或机构的委托, 对纠纷项目的工程造价以及由此延伸而引起的经济问题依据其建设工程造价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能, 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委托人为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的造价鉴定称之为司法工程造价鉴定。
1 司法工程造价鉴定的原则
1.1 合法性原则
是指鉴定活动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主要表现在鉴定委托人资质符合鉴定项目的要求并列入为委托人鉴定企业名录范围、鉴定资料的取得和程序符合法律和行业规程的要求、鉴定程序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鉴定范围符合委托书的要求、鉴定方法与标准符合与鉴定项目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及规定的要求、鉴定意见书的格式和内容符合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及规定的要求。
1.2 独立性原则
是指鉴定活动中鉴定人的行为必须独立、中立。主要包括鉴定机构和组织必须为独立的法人单位且与委托人、当事人没有利益和从属关系、鉴定人员工作应按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规定独立完成不受他人佐佑。
1.3 公正性原则
是指鉴定人出具的鉴定结论应满足公信度和公正性要求, 是诉讼所追求目的的基本要求。包括鉴定人的立场公正、鉴定人的行为公正、鉴定人的鉴定程序公正、鉴定人采用的鉴定方法公正和出具的鉴定意见公正。
1.4 客观性原则是指鉴定人员的主观意见要以客观性和科学性为前提, 以保证鉴定结论的公正性。
2 司法工程造价鉴定委托鉴定的内容与鉴定材料的提供
虽然鉴定机构的委托书由法院或仲裁机构出具, 但鉴定事项和范围则却应是为当事人提起的诉讼请求中的专门性的问题, 因此, 当事人对要求鉴定的内容应围绕案件的争议和主张而确定。例如, 原告的诉讼请求既要求支付所欠工程款, 又要求支付停工损失费用索赔, 而被告对这两项诉讼请求都有异议, 那原告就应当对所欠工程价款和工程损失费用索赔都提出司法鉴定申请。
根据“谁主张, 谁举证”的司法原则, 司法鉴定资料应由负有举证义务的当事人提供。对需要鉴定的事项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 在指定的期限内无正当理由不提出鉴定材料, 致使对案件争议的事实无法通过鉴定结论予以认定的, 应当对该事实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司法鉴定意见是根据委托鉴定的申请人提供的材料经鉴定机构分析、计算后作出的, 鉴定人应书面告知申请人就本案鉴定事项需提供的鉴定材料清单, 因此, 当事人提供送鉴的材料是非常重要的, 凡鉴定人要求提供的与鉴定的事项有关的所有材料, 都应在要求的时间内提供给鉴定委托人或鉴定人。当事人提出的材料按规定的程序和时间经过举证、质证后便成为鉴定材料。
3 从司法案件审理谈司法工程造价的鉴定
由于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案件往往繁琐复杂, 且现在我国与建设工程相关的法律、法规涉及的建设工程合同案件的争议和鉴定的少之甚少, 造成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较多, 经常出现鉴定机构乱下结论, 以鉴代判, 同时法官或仲裁员对鉴定人的鉴定活动又疏于监管, 指导不力, 造成鉴定结论背离事实, 难以服众。本人通过多起司法鉴定案例对其进行分析和梳理, 提出如下观点供大家借鉴和参考。
3.1 对固定价合同不予支持鉴定的规定, 应结合司法
解释和案情的实际确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以下简称司法解释) 第22条规定:“当事人约定按照固定价结算工程价款, 一方当事人请求对建设工程造价进行鉴定的, 不予支持”, 这是最高院对建设工程造价鉴定范围的有关规定。对此规定应准确理解, 首先要了解建设施工合同的价款形式有三种价款形式, 既固定价格合同、可调价格合同和成本加酬金合同。实际工作中采用最多的是固定价格合同, 固定价格合同包括固定总价合同和固定单价合同, 无论固定总价合同和固定单价合同, 其固定的价格都是在合同约定的风险范围内固定的, 当出现了超过合同约定的风险范围的事件, 固定总价和固定单价也就不再是固定不变了, 超过风险范围的价款应按合同约定据实调整。因此, 应当明确司法解释该条规定的“不予鉴定”仅是对合同约定风险范围内的固定价部分不予鉴定。对于超出合同约定的风险范围和幅度的设计变更、工程量偏差、市场价格变化、索赔、政策变化、因建设方原因引起的经审定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变更等不应包括在固定价格中的部分应属可鉴定范围, 当然上述原因引起的合同价款变化也理应进行调整。
3.2 司法鉴定的范围, 应严格按委托书中的委托鉴定内容执行
司法解释第23条规定:“当事人对部分案件事实有争议的, 仅对有争议的事实进行鉴定, 但争议事实范围不能确定, 或者双方当事人请求对全部事实鉴定的除外。”《建设工程造价鉴定规程》 (以下简称鉴定规程) 第4.1.1条规定“鉴定机构接受鉴定业务的依据是鉴定委托人出具的委托文书”, 因此鉴定单位和当事人对此规定都要仔细研究并严格执行。所鉴定的内容应为且仅为委托书要求鉴定的内容和范围, 鉴定人的鉴定行为应紧紧围绕鉴定范围进行, 决不能擅自扩大鉴定范围, 引起新的法律纠纷和诉讼。
3.3 无论合同是否有效, 已完工程质量合格是应支付工程价款前提
司法解释第2条“合同无效质量合格的处理原则”规定:“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 但建设工程经竣工验收合格, 承包人请求参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价款的, 应予支持。”;第3条规定:“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 且建设工程经竣工验收不合格的, 按照以下情形分别处理: (1) 修复后的建设工程经竣工验收合格, 发包人请求承包人承担修复费用的, 应予支持; (2) 修复后的建设工程经竣工验收不合格, 承包人请求支付工程价款的, 不予支持。因建设工程不合格造成的损失, 发包人有过错的, 也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需要大家注意:上述两条规定虽然是对合同无效情形所作的规定, 但也适用于有效合同的规定。合同有效, 一方违约导致合同被解除, 司法造价鉴定一般仅对在建工程的已完部分工程的价款结算处理, 但也应关注已完工程质量是否符合合同的要求的标准。在鉴定过程中如无质量是符合合同要求的鉴定材料, 鉴定人就应在鉴定意见中表明价款鉴定是在工程质量符合合同要求的前提下作出的, 如质量不符合合同约定的要求, 鉴定价格应经过相应调整和处理后采用。综上, 司法解释明确的原则是:不论合同是否有效, 工程价款的结算必须与已完工程质量是否合格直接挂钩处理, 鉴定人在对造价进行鉴定时一定要审查已完工程的质量是否符合合同约定。
3.4 如合同无约定, 审计机关出具的审计报告不能作为工程价款结算的依据, 也不能作为司法鉴定的结论
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审理中, 时常会碰到在案件审理中当事人就工程结算价款既有双方当事人确认的结算文件, 也有审计机关就同一项目出具的审计报告, 上述2个结算文件的结算价款不同应采用哪个价款确定工程的结算价款呢?2001年4月2日, 最高人民法院就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就审计报告和双方当事人确认的结算文件的采用的专题请示的答复 ([2001]民一他字第2号) 中明确:“审计是国家对建设单位的一种行政监督, 不影响建设单位与承建单位的合同效力。当事人的约定应作为法院判决的依据”。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约定中对工程的结算的时间、结算方式都有明确的约定, 且约定为合同双方的真实意识的表达, 对合同双方均具有约束力, 只有约定不明确或合同为无效合同时, 其他结算方式和方法对双方才可能有法律效力。
3.5 鉴定人不得以鉴代判, 对鉴定人依据现有资料难以确定价款的应适用由委托人取舍原则
鉴定规程总则第1.0.3条确定的造价司法鉴定的客观性原则, 要求鉴定人只是对案件的客观事实进行分析评判, 鉴定人只是受托对案件的专门性问题做出技术层面的分析, 对自己难以确定的事项或超出确定权利的应根据案情提出鉴定参考意见和结果供委托人参考, 决不能对案件事实、当事人的是非、应由法官定性的问题如合同的有效性、存在事实争议的签证等证据的采纳判断等直接作出鉴定结论, 否则就是以鉴代判, 程序违法。
3.6 鉴定人应服从当事人施工合同和工程签证的约定, 不得擅自改变施工合同和签证内容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包含工程施工、结算、争议解决等条款的纲领性文件, 合同的实质性内容的修改的权利人是合同双方当事人, 判定合同无效的权利机关是人民法院, 因此在鉴定过程中, 合同价款条款 (包括价款调整) 应严格按合同执行。鉴定项目合同有效的情况下, 鉴定应采用当事人合同约定的计价方法, 除非合同纠纷各方另行达成一致的约定, 否则不得采用不符合原合同约定的其他计价方法作出鉴定意见, 也不得修改原合同计价条件而作出鉴定意见;如果当事人纠纷项目的合同出现合同无效、合同对计价依据和方法约定不明、合同约定的计价依据和方法无法对纠纷进行鉴定, 鉴定人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有权机关发布的标准, 选择适用的计价依据和方法形成鉴定意见。但选择的理由应在成果文件中表述。
工程签证是当事人在履约过程中按合同的约定, 对支付各种费用、顺延工期、赔偿损失所达成的协商一致的意见的证明, 其实质上是当事人的补充协议。按着“有约定从约定的, 无约定从法定”的原则, 对于当事人的签证内容和费用, 如果是不涉及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和合同约定的前提下是应该直接采用的, 而不能抛弃当事人的约定以有权机关发布的标准作为鉴定的标准。
3.7 建设工程合同无效, 按实结算工程价款鉴定的应扣除利润
建设工程的司法造价鉴定是在法律、法规的支撑下解决建筑经济纠纷的必要手段, 鉴定人和鉴定人员是执行造价鉴定的主体, 鉴定人的执业水平和能力直接影响到鉴定成果的质量和鉴定结论的科学和公正, 鉴定人员应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努力, 提高和掌握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 来满足司法造价鉴定的工作对其高标准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沈玮玲.浅析工程造价司法鉴定工作规程及遵循的基本原则[J].科技风, 2008 (12) .
[2]吴敏华.建筑工程结算纠纷司法鉴定的几点探析[J].建筑施工, 2010 (7) .
SL 223—2008
ICS ××.×××.××× ×××
备案号:×××××—××××
替代SL 223—1999
SL 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
Acceptance code of practice on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electric enginering
2008-××-××发布2008-××-××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关于批准发布《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
SL 223—2008的通知
水国科 [2008] 号
部直属各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水利(水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
经审查,批准《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为水利行业标准,并予以发布。标准编号为SL 223—2008,代替《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 223—1999。
本标准自2008年 月 日起实施。
标准文本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二〇〇八年 月 日
前 言
依据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验收管理规定》(水利部令第30号)等有关文件,按照《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 1—2002)的要求,对《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1999)进行修订。
《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共9章15节146条和25个附录,主要内容有:
——验收工作的分类;
——验收工作的组织和程序;
——验收应具备的条件和验收成果性文件;
——验收所需报告和资料的制备;
——验收后工程的移交和验收遗留问题处理。
对SL 223—1999进行修订的主要内容为:
——对验收工作的名称重新进行划分和归类;
——对规程结构进行调整;
——增加工程验收的监督管理章节;
——调整单位工程验收内容;
——增加合同工程完工验收内容;
——调整阶段验收内容,增加引(调)排水工程通水验收、部分工程投入使用验收;
——调整竣工验收内容,取消初步验收,增加竣工验收自查、工程质量抽样检测、竣工验收技术鉴定以及竣工技术预验收;
——增加工程移交以及遗留问题处理章节。
本标准所替代标准的历次版本为:
——SL 184—86 ——SL 223—1999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 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水淮河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水利部淮委规划设计研究院)本标准参编单位:水利部水利建设与管理总站
中水淮河安徽恒信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水利部淮委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四川省紫坪铺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唐 涛 韦志立 司毅军 伍宛生 江瑞勇 何建新
宋崇能 王韶华 宋彦刚 邓良胜 张忠生
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何文垣 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窦以松
目 次 总 则.........................................................7 2 工程验收监督管理................................................8 3 分部工程验收....................................................9 4 单位工程验收....................................................10 5 合同工程完工验收................................................12 6 阶 段 验 收.....................................................13 6.1 一 般 规 定..........................................................13 6.2 枢纽工程导(截)流验收...............................................14 6.3 水库下闸蓄水验收.....................................................15 6.4 引(调)排水工程通水验收.............................................15 6.5 水电站(泵站)机组启动验收...........................................16 6.6 部分工程投入使用验收................................................18 7 专 项 验 收.....................................................19 8 竣 工 验 收.....................................................19 8.1 一 般 规 定..........................................................19 8.2 竣工验收自查.........................................................20 8.3 工程质量抽样检测.....................................................21 8.4 竣工技术预验收.......................................................22 8.5 竣 工 验 收..........................................................22 9 工程移交及遗留问题处理..........................................23
9.1 工 程 交 接..........................................................23 9.2 工 程 移 交..........................................................23 9.3 验收遗留问题及尾工处理...............................................24 9.4 工程竣工证书颁发.....................................................24 附录A 验收应提供的资料目录........................................错误!未定义
书签。
附录B 验收应准备的备查档案资料目录................................错误!未定义
书签。
附录C 法人验收工作计划格式........................................错误!未定义
书签。
附录D 法人验收申请报告格式........................................错误!未定义
书签。
附录E 法人验收质量结论格式........................................错误!未定义
书签。
附录F 分部工程验收鉴定书格式......................................错误!未定义
书签。
附录G 单位工程验收鉴定书格式......................................错误!未定义
书签。
附录H 合同工程完工验收鉴定书格式..................................错误!未定义
书签。
附录I 阶段验收申请报告格式........................................错误!未定义
书签。
附录J 阶段技术预验收工作报告格式..................................错误!未定义
书签。
附录K 阶段验收鉴定书格式..........................................错误!未定义
书签。
附录L 机组启动验收鉴定书格式......................................错误!未定义
书签。
附录M 部分工程投入使用验收鉴定书格式..............................错误!未定义
书签。
附录N 竣工验收申请报告格式........................................错误!未定义
书签。
附录O 工程项目竣工验收自查工作报告格式............................错误!未定义
书签。
附录P 竣工验收主要工作报告格式....................................错误!未定义
书签。
附录Q 竣工验收主要工作报告内容格式................................错误!未定义
书签。
Q.1 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报告.................................................错误!未定义
书签。
Q.2 工程建设大事记.......................................................错误!未定义
书签。
Q.3 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报告.................................................错误!未定义
书签。
Q.4 工程设计工作报告.....................................................错误!未定义
书签。
Q.5 工程建设监理工作报告.................................................错误!未定义
书签。
Q.6 运行管理工作报告.....................................................错误!未定义
书签。
Q.7 工程质量监督报告.....................................................错误!未定义
书签。
Q.8 工程安全监督报告.....................................................错误!未定义
书签。
附录R 堤防工程质量抽检要求........................................错误!未定义
书签。
附录S 竣工技术预验收工作报告格式..................................错误!未定义
书签。
附录T 竣工验收鉴定书格式..........................................错误!未定义
书签。
附录U 工程质量保修书格式..........................................错误!未定义
书签。
附录V 合同工程完工证书格式........................................错误!未定义
书签。
附录W 工程质量保修责任终止证书格式................................错误!未定义
书签。
附录X 工程竣工证书格式(正本)....................................错误!未定义
书签。
附录Y 工程竣工证书格式(副本)....................................错误!未定义
书签。
标准用词说明.......................................................错误!未定义
书签。
条文说明...........................................................86 总 则
1.0.1 为加强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管理,使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制度化、规范化,保证工程验收质量,特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由中央、地方财政全部投资或部分投资建设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含1、2、3级堤防工程)的验收,其他水利水电建设工程的验收可参照执行。1.0.3 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按验收主持单位可分为法人验收和政府验收。
法人验收应包括分部工程验收、单位工程验收、水电站(泵站)中间机组启动验收、合同工程完工验收等;政府验收应包括阶段验收、专项验收、竣工验收等。验收主持单位可根据工程建设需要增设验收的类别和具体要求。1.0.4 工程验收应以下列文件为主要依据:
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标准; 有关主管部门的规定; 经批准的工程立项文件、初步设计文件、调整概算文件; 4 经批准的设计文件及相应的工程变更文件; 5 施工图纸及主要设备技术说明书等;法人验收还应以施工合同为依据。1.0.5 工程验收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检查工程是否按照批准的设计进行建设; 检查已完工程在设计、施工、设备制造安装等方面的质量及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情况; 检查工程是否具备运行或进行下一阶段建设的条件; 4 检查工程投资控制和资金使用情况; 5 对验收遗留问题提出处理意见; 6 对工程建设做出评价和结论。
1.0.6 政府验收应由验收主持单位组织成立的验收委员会负责;法人验收应由项目法人组织成立的验收工作组负责。验收委员会(工作组)由有关单位代表和有关专家组成。
验收的成果性文件是验收鉴定书,验收委员会(工作组)成员应在验收鉴定书上签字。对验收结论持有异议的,应将保留意见在验收鉴定书上明确记载并签字。1.0.7 工程验收结论应经2/3以上验收委员会(工作组)成员同意。
验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其处理原则应由验收委员会(工作组)协商确定。主任委员(组
长)对争议问题有裁决权。若1/2以上的委员(组员)不同意裁决意见时,法人验收应报请验收监督管理机关决定;政府验收应报请竣工验收主持单位决定。
1.0.8 工程项目中需要移交非水利行业管理的工程,验收工作宜同时参照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
1.0.9 当工程具备验收条件时,应及时组织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工程不得交付使用或进行后续工程施工。验收工作应相互衔接,不应重复进行。
1.0.10 工程验收应在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的基础上,对工程质量提出明确结论意见。1.0.11 验收资料制备由项目法人统一组织,有关单位应按要求及时完成并提交。项目法人应对提交的验收资料进行完整性、规范性检查。
1.0.12 验收资料分为应提供的资料和需备查的资料。有关单位应保证其提交资料的真实性并承担相应责任。验收资料目录分别见附录A和附录B。
1.0.13 工程验收的图纸、资料和成果性文件应按竣工验收资料要求制备。除图纸外,验收资料的规格宜为国际标准A4(210mm×297mm)。文件正本应加盖单位印章且不得采用复印件。1.0.14 工程验收所需费用应进入工程造价,由项目法人列支或按合同约定列支。1.0.15 水利水电建设工程的验收除应遵守本规程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工程验收监督管理
2.0.1 水利部负责全国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验收的监督管理工作。
水利部所属流域管理机构(以下简称流域管理机构)按照水利部授权,负责流域内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验收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验收的监督管理工作。
2.0.2 法人验收监督管理机关应对工程的法人验收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组建项目法人的,该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是本工程的法人验收监督管理机关;由地方人民政府组建项目法人的,该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是本工程的法人验收监督管理机关。
2.0.3工程验收监督管理的方式应包括现场检查、参加验收活动、对验收工作计划与验收成果性文件进行备案等。
2.0.4 水行政主管部门、流域管理机构以及法人验收监督管理机关可根据工作需要到工程现场检查工程建设情况、验收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对接到的举报进行调查处理等。
2.0.5 工程验收监督管理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验收工作是否及时; 2 验收条件是否具备; 验收人员组成是否符合规定; 4 验收程序是否规范; 5 验收资料是否齐全; 6 验收结论是否明确。
2.0.6 当发现工程验收不符合有关规定时,验收监督管理机关应及时要求验收主持单位予以纠正,必要时可要求暂停验收或重新验收并同时报告竣工验收主持单位。
2.0.7 法人验收监督管理机关应对收到的验收备案文件进行检查,不符合有关规定的备案文件应要求有关单位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
2.0.8 项目法人应在开工报告批准后60个工作日内,制定法人验收工作计划,报法人验收监督管理机关备案。当工程建设计划进行调整时,法人验收工作计划也应相应地进行调整并重新备案。法人验收工作计划格式见附录C。
2.0.9 法人验收过程中发现的技术性问题原则上应按合同约定进行处理。合同约定不明确的,按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规定处理。当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暂无规定时,由法人验收监督管理机关负责协调解决。分部工程验收
3.0.1 分部工程验收应由项目法人(或委托监理单位)主持。验收工作组由项目法人、勘测、设计、监理、施工、主要设备制造(供应)商等单位的代表组成。运行管理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参加。
质量监督机构宜派代表列席大型枢纽工程主要建筑物的分部工程验收会议。
3.0.2 大型工程分部工程验收工作组成员应具有中级及其以上技术职称或相应执业资格;其他工程的验收工作组成员应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或执业资格。参加分部工程验收的每个单位代表人数不宜超过2名。
3.0.3 分部工程具备验收条件时,施工单位应向项目法人提交验收申请报告,其格式见附录D。项目法人应在收到验收申请报告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同意进行验收。3.0.4 分部工程验收应具备以下条件: 所有单元工程已完成; 已完单元工程施工质量经评定全部合格,有关质量缺陷已处理完毕或有监理机构批准的处理意见; 合同约定的其他条件。
3.0.5 分部工程验收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检查工程是否达到设计标准或合同约定标准的要求; 2 评定工程施工质量等级; 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 3.0.6 分部工程验收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1 听取施工单位工程建设和单元工程质量评定情况的汇报; 2 现场检查工程完成情况和工程质量; 3 检查单元工程质量评定及相关档案资料; 4 讨论并通过分部工程验收鉴定书。
3.0.7 项目法人应在分部工程验收通过之日后10个工作日内,将验收质量结论(其格式见附录E)和相关资料报质量监督机构核备。大型枢纽工程主要建筑物分部工程的验收质量结论应报质量监督机构核定。
3.0.8 质量监督机构应在收到验收质量结论之日后20个工作日内,将核备(定)意见书面反馈项目法人。
3.0.9 当质量监督机构对验收质量结论有异议时,项目法人应组织参加验收单位进一步研究,并将研究意见报质量监督机构。当双方对质量结论仍然有分歧意见时,应报上一级质量监督机构协调解决。
3.0.10 分部工程验收遗留问题处理情况应有书面记录并有相关责任单位代表签字,书面记录应随分部工程验收鉴定书一并归档。
3.0.11 分部工程验收鉴定书格式见附录F。正本数量可按参加验收单位、质量和安全监督机构各一份以及归档所需要的份数确定。自验收鉴定书通过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由项目法人发送有关单位,并报送法人验收监督管理机关备案。单位工程验收
4.0.1 单位工程验收应由项目法人主持。验收工作组由项目法人、勘测、设计、监理、施工、主要设备制造(供应)商、运行管理等单位的代表组成。必要时,可邀请上述单位以外的专家参加。
4.0.2 单位工程验收工作组成员应具有中级及其以上技术职称或相应执业资格,每个单位代表人数不宜超过3名。
4.0.3 单位工程完工并具备验收条件时,施工单位应向项目法人提出验收申请报告,其格式见附录D。项目法人应在收到验收申请报告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同意进行验收。4.0.4 项目法人组织单位工程验收时,应提前10个工作日通知质量和安全监督机构。主要建筑物单位工程验收应通知法人验收监督管理机关。法人验收监督管理机关可视情决定是否列席验收会议,质量和安全监督机构应派员列席验收会议。4.0.5 单位工程验收应具备以下条件: 所有分部工程已完建并验收合格; 分部工程验收遗留问题已处理完毕并通过验收,未处理的遗留问题不影响单位工程质量评定并有处理意见; 合同约定的其他条件。
4.0.6 单位工程验收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检查工程是否按批准的设计内容完成; 2 评定工程施工质量等级; 检查分部工程验收遗留问题处理情况及相关记录; 4 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4.0.7 单位工程验收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1 听取工程参建单位工程建设有关情况的汇报; 2 现场检查工程完成情况和工程质量; 检查分部工程验收有关文件及相关档案资料; 4 讨论并通过单位工程验收鉴定书。
4.0.8 需要提前投入使用的单位工程应进行单位工程投入使用验收。单位工程投入使用验收由项目法人主持,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经竣工验收主持单位同意,单位工程投入使用验收也可由竣工验收主持单位或其委托的单位主持。
4.0.9 单位工程投入使用验收除满足4.0.5的条件外,还应满足以下条件:
工程投入使用后,不影响其他工程正常施工,且其他工程施工不影响该单位工程安全运行;
已经初步具备运行管理条件,需移交运行管理单位的,项目法人与运行管理单位已签定提前使用协议书。
4.0.10 单位工程投入使用验收除完成4.0.6的工作内容外,还应对工程是否具备安全运行条件进行检查。
4.0.11 项目法人应在单位工程验收通过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将验收质量结论(其格式见附录E)和相关资料报质量监督机构核定。
4.0.12 质量监督机构应在收到验收质量结论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将核定意见反馈项目法人。
4.0.13 当质量监督机构对验收质量结论有异议时,按本规程3.0.9的规定执行。4.0.14 单位工程验收鉴定书格式见附录G。正本数量可按参加验收单位、质量和安全监督机构、法人验收监督管理机关各一份以及归档所需要的份数确定。自验收鉴定书通过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由项目法人发送有关单位并报法人验收监督管理机关备案。合同工程完工验收
5.0.1 合同工程完成后,应进行合同工程完工验收。当合同工程仅包含一个单位工程(分部工程)时,宜将单位工程(分部工程)验收与合同工程完工验收一并进行,但应同时满足相应的验收条件。
5.0.2 合同工程完工验收应由项目法人主持。验收工作组由项目法人以及与合同工程有关的勘测、设计、监理、施工、主要设备制造(供应)商等单位的代表组成。
5.0.3 合同工程具备验收条件时,施工单位应向项目法人提出验收申请报告,其格式见附录D。项目法人应在收到验收申请报告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同意进行验收。5.0.4 合同工程完工验收应具备以下条件: 合同范围内的工程项目已按合同约定完成; 2 工程已按规定进行了有关验收; 观测仪器和设备已测得初始值及施工期各项观测值; 4 工程质量缺陷已按要求进行处理; 5 工程完工结算已完成; 6 施工现场已经进行清理; 需移交项目法人的档案资料已按要求整理完毕; 8 合同约定的其他条件。
5.0.5 合同工程完工验收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检查合同范围内工程项目和工作完成情况; 检查施工现场清理情况; 3 检查已投入使用工程运行情况; 4 检查验收资料整理情况; 5 鉴定工程施工质量; 6 检查工程完工结算情况; 检查历次验收遗留问题的处理情况; 8 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 9 确定合同工程完工日期; 讨论并通过合同工程完工验收鉴定书。
5.0.6 合同工程完工验收的工作程序可参照本规程4.0.7的规定进行。
5.0.7 合同工程完工验收鉴定书格式见附录H。正本数量可按参加验收单位、质量和安全监督机构以及归档所需要的份数确定。自验收鉴定书通过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由项目法人发送有关单位,并报送法人验收监督管理机关备案。阶 段 验 收
6.1 一 般 规 定
6.1.1 阶段验收应包括枢纽工程导(截)流验收、水库下闸蓄水验收、引(调)排水工程通水验收、水电站(泵站)首(末)台机组启动验收、部分工程投入使用验收以及竣工验收主持单位根据工程建设需要增加的其他验收。
6.1.2 阶段验收应由竣工验收主持单位或其委托的单位主持。阶段验收委员会由验收主持单位、质量和安全监督机构、运行管理单位的代表以及有关专家组成;必要时,可邀请地方人民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参加。
工程参建单位应派代表参加阶段验收,并作为被验收单位在验收鉴定书上签字。6.1.3 工程建设具备阶段验收条件时,项目法人应向竣工验收主持单位提出阶段验收申请报告,其格式见附录I。竣工验收主持单位应自收到申请报告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同意进行阶段验收。
6.1.4 阶段验收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检查已完工程的形象面貌和工程质量; 2 检查在建工程的建设情况; 检查后续工程的计划安排和主要技术措施落实情况,以及是否具备施工条件; 检查拟投入使用工程是否具备运行条件; 5 检查历次验收遗留问题的处理情况; 6 鉴定已完工程施工质量; 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 8 讨论并通过阶段验收鉴定书。
6.1.5 大型工程在阶段验收前,验收主持单位根据工程建设需要,可成立专家组先进行技术预验收。
6.1.6 技术预验收工作可参照本规程8.4的规定进行。技术预验收工作报告格式见附录J。6.1.7 阶段验收的工作程序可参照本规程8.5.3的规定进行。
6.1.8 阶段验收鉴定书格式见附录K。数量按参加验收单位、法人验收监督管理机关、质量和安全监督机构各1份以及归档所需要的份数确定。自验收鉴定书通过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由验收主持单位发送有关单位。
6.2 枢纽工程导(截)流验收
6.2.1 枢纽工程导(截)流前,应进行导(截)流验收。6.2.2 导(截)流验收应具备以下条件: 导流工程已基本完成,具备过流条件,投入使用(包括采取措施后)不影响其它未完工程继续施工; 满足截流要求的水下隐蔽工程已完成; 截流设计已获批准,截流方案已编制完成,并作好各项准备工作; 4 工程度汛方案已经有管辖权的防汛指挥部门批准,相关措施已落实; 5 截流后壅高水位以下的移民搬迁安置和库底清理已完成并通过验收; 6 有航运功能的河道,碍航问题已得到解决。6.2.3 导(截)流验收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检查已完水下工程、隐蔽工程、导(截)流工程是否满足导(截)流要求; 2 检查建设征地、移民搬迁安置和库底清理完成情况; 审查导(截)流方案,检查导(截)流措施和准备工作落实情况; 4 检查为解决碍航等问题而采取的工程措施落实情况; 5 鉴定与截流有关已完工程施工质量; 6 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 7 讨论并通过阶段验收鉴定书。
6.2.4 工程分期导(截)流时,应分期进行导(截)流验收。
6.3 水库下闸蓄水验收
6.3.1 水库下闸蓄水前,应进行下闸蓄水验收。6.3.2 下闸蓄水验收应具备以下条件: 挡水建筑物的形象面貌满足蓄水位的要求; 蓄水淹没范围内的移民搬迁安置和库底清理已完成并通过验收; 3 蓄水后需要投入使用的泄水建筑物已基本完成,具备过流条件; 有关观测仪器、设备已按设计要求安装和调试,并已测得初始值和施工期观测值; 5 蓄水后未完工程的建设计划和施工措施已落实; 6 蓄水安全鉴定报告已提交; 蓄水后可能影响工程安全运行的问题已处理,有关重大技术问题已有结论; 8 蓄水计划、导流洞封堵方案等已编制完成,并作好各项准备工作; 度汛方案(包括调度运用方案)已经有管辖权的防汛指挥部门批准,相关措施已落实;
6.3.3 下闸蓄水验收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检查已完工程是否满足蓄水要求; 检查建设征地、移民搬迁安置和库区清理完成情况; 3 检查近坝库岸处理情况; 4 检查蓄水准备工作落实情况; 鉴定与蓄水有关的已完工程施工质量; 6 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 7 讨论并通过阶段验收鉴定书。
6.3.4 工程分期蓄水时,宜分期进行下闸蓄水验收。
6.3.5 拦河水闸工程可根据工程规模、重要性,由竣工验收主持单位决定是否组织蓄水(挡水)验收。验收工作可参照本规程6.3.3的规定进行。
6.4 引(调)排水工程通水验收
6.4.1 引(调)排水工程通水前,应进行通水验收。6.4.2 通水验收应具备以下条件: 引(调)排水建筑物的形象面貌满足通水的要求; 2 通水后未完工程的建设计划和施工措施已落实; 引(调)排水位以下的移民搬迁安置和障碍物清理已完成并通过验收; 引(调)排水的调度运用方案已编制完成;度汛方案已得到有管辖权的防汛指挥部门批准,相关措施已落实;
6.4.3 通水验收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检查已完工程是否满足通水的要求; 检查建设征地、移民搬迁安置和清障完成情况; 3 检查通水准备工作落实情况; 4 鉴定与通水有关的工程施工质量; 5 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 6 讨论并通过阶段验收鉴定书。
6.4.4 工程分期(或分段)通水时,应分期(或分段)进行通水验收。
6.5 水电站(泵站)机组启动验收
6.5.1 水电站(泵站)每台机组投入运行前,应进行机组启动验收。
6.5.2 首(末)台机组启动验收应由竣工验收主持单位或其委托单位组织的机组启动验收委员会负责;中间机组启动验收应由项目法人组织的机组启动验收工作组负责。验收委员会(工作组)应有所在地区电力部门的代表参加。
根据机组规模情况,竣工验收主持单位也可委托项目法人主持首(末)台机组启动验收。6.5.3 机组启动验收前,项目法人应组织成立机组启动试运行工作组开展机组启动试运行工作。首(末)台机组启动试运行前,项目法人应将试运行工作安排报验收主持单位备案,必要时,验收主持单位可派专家到现场收集有关资料,指导项目法人进行机组启动试运行工作。
6.5.4 机组启动试运行工作组应主要进行以下工作: 审查批准施工单位编制的机组启动试运行试验文件和机组启动试运行操作规程等; 2 检查机组及相应附属设备安装、调试、试验以及分部试运行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充水试验和空载试运行; 检查机组充水试验和空载试运行情况; 检查机组带主变压器与高压配电装置试验和并列及负荷试验情况,决定是否进行机组带负荷连续运行; 检查机组带负荷连续运行情况; 检查带负荷连续运行结束后消缺处理情况; 审查施工单位编写的机组带负荷连续运行情况报告。6.5.5 机组带负荷连续运行应符合以下要求: 水电站机组带额定负荷连续运行时间为72h;泵站机组带额定负荷连续运行时间为24h或7d内累计运行时间为48h,包括机组无故障停机次数不少于3次; 受水位或水量限制无法满足上述要求时,经过项目法人组织论证并提出专门报告报验收主持单位批准后,可适当降低机组启动运行负荷以及减少连续运行的时间。
6.5.6 首(末)台机组启动验收前,验收主持单位应组织进行技术预验收,技术预验收应在机组启动试运行完成后进行。6.5.7 技术预验收应具备以下条件: 与机组启动运行有关的建筑物基本完成,满足机组启动运行要求; 与机组启动运行有关的金属结构及启闭设备安装完成,并经过调试合格,可满足机组启动运行要求; 过水建筑物已具备过水条件,满足机组启动运行要求; 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以及消防系统等已通过有关主管部门的检测或验收; 机组、附属设备以及油、水、气等辅助设备安装完成,经调试合格并经分部试运转,满足机组启动运行要求; 必要的输配电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并通过电力部门组织的安全性评价或验收,送(供)电准备工作已就绪,通讯系统满足机组启动运行要求; 机组启动运行的测量、监测、控制和保护等电气设备已安装完成并调试合格; 8 有关机组启动运行的安全防护措施已落实,并准备就绪; 按设计要求配备的仪器、仪表、工具及其它机电设备已能满足机组启动运行的需要; 10 机组启动运行操作规程已编制,并得到批准; 水库水位控制与发电水位调度计划已编制完成,并得到相关部门的批准; 12 运行管理人员的配备可满足机组启动运行的要求; 13 水位和引水量满足机组启动运行最低要求; 14 机组按要求完成带负荷连续运行; 6.5.8 技术预验收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听取有关建设、设计、监理、施工和试运行情况报告;
检查评价机组及其辅助设备质量、有关工程施工安装质量;检查试运行情况和消缺处理情况; 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 4 讨论形成机组启动技术预验收工作报告。6.5.9 首(末)台机组启动验收应具备以下条件: 技术预验收工作报告已提交; 技术预验收工作报告中提出的遗留问题已处理。6.5.10 首(末)台机组启动验收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听取工程建设管理报告和技术预验收工作报告; 2 检查机组和有关工程施工和设备安装以及运行情况; 3 鉴定工程施工质量; 讨论并通过机组启动验收鉴定书。
6.5.11 中间机组启动验收可参照首(末)台机组启动验收的要求进行。
6.5.12 机组启动验收鉴定书格式见附录L;机组启动验收鉴定书是机组交接和投入使用运行的依据。
6.6 部分工程投入使用验收
6.6.1 项目施工工期因故拖延,并预期完成计划不确定的工程项目,部分已完成工程需要投入使用的,应进行部分工程投入使用验收。
6.6.2 在部分工程投入使用验收申请报告中,应包含项目施工工期拖延的原因、预期完成计划的有关情况和部分已完成工程提前投入使用的理由等内容。6.6.3 部分工程投入使用验收应具备以下条件: 拟投入使用工程已按批准设计文件规定的内容完成并已通过相应的法人验收; 2 拟投入使用工程已具备运行管理条件; 工程投入使用后,不影响其他工程正常施工,且其它工程施工不影响部分工程安全运行(包括采取防护措施); 项目法人与运行管理单位已签订部分工程提前使用协议; 工程调度运行方案已编制完成;度汛方案已经有管辖权的防汛指挥部门批准,相关措施已落实;
6.6.4 部分工程投入使用验收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检查拟投入使用工程是否已按批准设计完成; 2 检查工程是否已具备正常运行条件; 3 鉴定工程施工质量; 检查工程的调度运用、度汛方案落实情况; 5 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 6 讨论并通过部分工程投入使用验收鉴定书。
6.6.5 部分工程投入使用验收鉴定书格式见附录M;部分工程投入使用验收鉴定书是部分工程投入使用运行的依据,也是施工单位向项目法人交接和项目法人向运行管理单位移交的依据。
6.6.6 提前投入使用的部分工程如有单独的初步设计,可组织进行单项工程竣工验收,验收工作参照本规程第8章有关规定进行。专 项 验 收
7.0.1 工程竣工验收前,应按有关规定进行专项验收。专项验收主持单位应按国家和相关行业的有关规定确定。
7.0.2 项目法人应按国家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规定,向有关部门提出专项验收申请报告,并作好有关准备和配合工作。
7.0.3 专项验收应具备的条件、验收主要内容、验收程序以及验收成果性文件的具体要求等应执行国家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有关规定。
7.0.4 专项验收成果性文件应是工程竣工验收成果性文件的组成部分。项目法人提交竣工验收申请报告时,应附相关专项验收成果性文件复印件。竣 工 验 收
8.1 一 般 规 定
8.1.1 竣工验收应在工程建设项目全部完成并满足一定运行条件后1年内进行。不能按期进行竣工验收的,经竣工验收主持单位同意,可适当延长期限,但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一定运行条件是指: 泵站工程经过一个排水或抽水期; 2 河道疏浚工程完成后; 其他工程经过6个月(经过一个汛期)至12个月。
8.1.2 工程具备验收条件时,项目法人应向竣工验收主持单位提出竣工验收申请报告,其格式见附录N。竣工验收申请报告应经法人验收监督管理机关审查后报竣工验收主持单位,竣工验收主持单位应自收到申请报告后20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同意进行竣工验收。8.1.3 工程未能按期进行竣工验收的,项目法人应提前30个工作日向竣工验收主持单位提
出延期竣工验收专题申请报告。申请报告应包括延期竣工验收的主要原因及计划延长的时间等内容。
8.1.4 项目法人编制完成竣工财务决算后,应报送竣工验收主持单位财务部门进行审查和审计部门进行竣工审计。审计部门应出具竣工审计意见。项目法人应对审计意见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整改并提交整改报告。
8.1.5 竣工验收分为竣工技术预验收和竣工验收两个阶段。
8.1.6 大型水利工程在竣工技术预验收前,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竣工验收技术鉴定。中型水利工程,竣工验收主持单位可以根据需要决定是否进行竣工验收技术鉴定。8.1.7 竣工验收应具备以下条件: 工程已按批准设计全部完成; 工程重大设计变更已经有审批权的单位批准; 3 各单位工程能正常运行; 历次验收所发现的问题已基本处理完毕; 5 各专项验收已通过; 6 工程投资已全部到位; 竣工财务决算已通过竣工审计,审计意见中提出的问题已整改并提交了整改报告; 8 运行管理单位已明确,管理养护经费已基本落实; 质量和安全监督工作报告已提交,工程质量达到合格标准; 竣工验收资料已准备就绪。竣工验收主要工作报告格式及主要内容见附录P、附录Q。
8.1.8 工程有少量建设内容未完成,但不影响工程正常运行,且能符合财务有关规定,项目法人已对尾工做出安排的,经竣工验收主持单位同意,可进行竣工验收。8.1.9 竣工验收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项目法人组织进行竣工验收自查; 2 项目法人提交竣工验收申请报告; 竣工验收主持单位批复竣工验收申请报告; 4 进行竣工技术预验收; 5 召开竣工验收会议; 6 印发竣工验收鉴定书。
8.2 竣工验收自查
8.2.1 申请竣工验收前,项目法人应组织竣工验收自查。自查工作由项目法人主持,勘测、设计、监理、施工、主要设备制造(供应)商以及运行管理等单位的代表参加。8.2.2 竣工验收自查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检查有关单位的工作报告; 检查工程建设情况,评定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等级; 检查历次验收、专项验收的遗留问题和工程初期运行所发现问题的处理情况; 4 确定工程尾工内容及其完成期限和责任单位; 5 对竣工验收前应完成的工作做出安排; 6 讨论并通过竣工验收自查工作报告。
8.2.3 项目法人组织工程竣工验收自查前,应提前10个工作日通知质量和安全监督机构,同时向法人验收监督管理机关报告。质量和安全监督机构应派员列席自查工作会议。8.2.4 项目法人应在完成竣工验收自查工作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将自查的工程项目质量结论(格式见附录E)和相关资料报质量监督机构核备。
8.2.5 竣工验收自查工作报告格式见附录O。参加竣工验收自查的人员应在自查工作报告上签字。项目法人应自竣工验收自查工作报告通过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将自查报告报法人验收监督管理机关。
8.3 工程质量抽样检测
8.3.1 根据竣工验收的需要,竣工验收主持单位可以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质量检测单位对工程质量进行抽样检测。项目法人应与工程质量检测单位签订工程质量检测合同。检测所需费用由项目法人列支,质量不合格工程所发生的检测费用由责任单位承担。
8.3.2 工程质量检测单位不得与参与工程建设的项目法人、设计、监理、施工、设备制造(供应)商等单位隶属同一经营实体。
8.3.3 根据竣工验收主持单位的要求和项目的具体情况,项目法人应负责提出工程质量抽样检测的项目、内容和数量,经质量监督机构审核后报竣工验收主持单位核定。堤防工程质量抽检要求见附录R。
8.3.4工程质量检测单位应按照有关技术标准对工程进行质量检测,按合同要求及时提出质量检测报告并对检测结论负责。项目法人应自收到检测报告10个工作日内将检测报告报竣工验收主持单位。
8.3.5 对抽样检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项目法人应及时组织有关单位研究处理。在影响工程安全运行以及使用功能的质量问题未处理完毕前,不得进行竣工验收。
8.4 竣工技术预验收
8.4.1 竣工技术预验收应由竣工验收主持单位组织的专家组负责。技术预验收专家组成员应具有高级技术职称或相应执业资格,2/3以上成员应来自工程非参建单位。工程参建单位的代表应参加技术预验收,负责回答专家组提出的问题。
8.4.2 竣工技术预验收专家组可下设专业工作组,并在各专业工作组检查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竣工技术预验收工作报告。
8.4.3 竣工技术预验收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检查工程是否按批准的设计完成; 检查工程是否存在质量隐患和影响工程安全运行的问题; 检查历次验收、专项验收的遗留问题和工程初期运行中所发现问题的处理情况; 4 对工程重大技术问题做出评价; 5 检查工程尾工安排情况; 6 鉴定工程施工质量; 7 检查工程投资、财务情况; 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8.4.4 竣工技术预验收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现场检查工程建设情况并查阅有关工程建设资料; 听取项目法人、设计、监理、施工、质量和安全监督机构、运行管理等单位工作报告; 听取竣工验收技术鉴定报告和工程质量抽样检测报告; 4 专业工作组讨论并形成各专业工作组意见; 5 讨论并通过竣工技术预验收工作报告; 6 讨论并形成竣工验收鉴定书初稿。
8.4.5 竣工技术预验收工作报告应是竣工验收鉴定书的附件,其格式见附录S。
8.5 竣 工 验 收
8.5.1 竣工验收委员会可设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以及委员若干名,主任委员应由验收主持单位代表担任。竣工验收委员会由竣工验收主持单位、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和部门、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质量和安全监督机构、运行管理单位的代表以及有关专家组成。工程投资方代表可参加竣工验收委员会。
8.5.2 项目法人、勘测、设计、监理、施工和主要设备制造(供应)商等单位应派代表参
加竣工验收,负责解答验收委员会提出的问题,并作为被验收单位代表在验收鉴定书上签字。8.5.3 竣工验收会议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和程序: 现场检查工程建设情况及查阅有关资料; 2 召开大会:
1)宣布验收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2)观看工程建设声像资料; 3)听取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报告; 4)听取竣工技术预验收工作报告; 5)听取验收委员会确定的其它报告; 6)讨论并通过竣工验收鉴定书;
7)验收委员会委员和被验收单位代表在竣工验收鉴定书上签字。
8.5.4 工程项目质量达到合格以上等级的,竣工验收的质量结论意见为合格。
8.5.5 竣工验收鉴定书格式见附录T。数量按验收委员会组成单位、工程主要参建单位各1份以及归档所需要份数确定。自鉴定书通过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由竣工验收主持单位发送有关单位。工程移交及遗留问题处理
9.1 工 程 交 接
9.1.1 通过合同工程完工验收或投入使用验收后,项目法人与施工单位应在30个工作日内组织专人负责工程的交接工作,交接过程应有完整的文字记录并有双方交接负责人签字。9.1.2 项目法人与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合同或验收鉴定书约定的时间内完成工程及其档案资料的交接工作。
9.1.3 工程办理具体交接手续的同时,施工单位应向项目法人递交工程质量保修书,其格式见附录U。保修书的内容应符合合同约定的条件。
9.1.4 工程质量保修期从工程通过合同工程完工验收后开始计算,但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9.1.5 在施工单位递交了工程质量保修书、完成施工场地清理以及提交有关竣工资料后,项目法人应在30个工作日内向施工单位颁发合同工程完工证书,其格式见附录V。
9.2 工 程 移 交
9.2.1 工程通过投入使用验收后,项目法人宜及时将工程移交运行管理单位管理,并与其签订工程提前启用协议。
9.2.2 在竣工验收鉴定书印发后60个工作日内,项目法人与运行管理单位应完成工程移交手续。
9.2.3 工程移交应包括工程实体、其他固定资产和工程档案资料等,应按照初步设计等有关批准文件进行逐项清点,并办理移交手续。
9.2.4 办理工程移交,应有完整的文字记录和双方法定代表人签字。
9.3 验收遗留问题及尾工处理
9.3.1 有关验收成果性文件应对验收遗留问题有明确的记载。影响工程正常运行的,不得作为验收遗留问题处理。
9.3.2 验收遗留问题和尾工的处理由项目法人负责。项目法人应按照竣工验收鉴定书、合同约定等要求,督促有关责任单位完成处理工作。
9.3.3 验收遗留问题和尾工处理完成后,有关单位应组织验收,并形成验收成果性文件。项目法人应参加验收并负责将验收成果性文件报竣工验收主持单位。
9.3.4工程竣工验收后,应由项目法人负责处理的验收遗留问题,项目法人已撤销的,由组建或批准组建项目法人的单位或其指定的单位处理完成。
9.4 工程竣工证书颁发
9.4.1 工程质量保修期满后30个工作日内,项目法人应向施工单位颁发工程质量保修责任终止证书,其格式见附录W。但保修责任范围内的质量缺陷未处理完成的除外。
9.4.2 工程质量保修期满以及验收遗留问题和尾工处理完成后,项目法人应向工程竣工验收主持单位申请领取竣工证书。申请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工程移交情况; 2 工程运行管理情况; 验收遗留问题和尾工处理情况; 4 工程质量保修期有关情况。
9.4.3 竣工验收主持单位应自收到项目法人申请报告后30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颁发工程竣工证书,其格式见附录X(正本)和附录Y(副本)。颁发竣工证书应符合以下条件: 竣工验收鉴定书已印发; 工程遗留问题和尾工处理已完成并通过验收; 3 工程已全面移交运行管理单位管理。
9.4.4 工程竣工证书是项目法人全面完成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任务的证书,也是工程参建单位完成相应工程建设任务的最终证明文件。
监督检查工程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在设计阶段,对勘察、测绘、设计单位的工程资料进行监督、检查并签署意见;在施工阶段,对施工单位的工程资料进行监督、检查并签署意见。
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进行工程档案的组织编制工作。
在工程竣工验收后3个月内,由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组织对监理资料进行整理、装订与归档。监理资料在归档前必须由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审核并签字。
负责编制的监理资料不得少于2套,其中移交建设单位】套;
(办法)
一、鉴定机构
1、贵州省地九十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本鉴定所是具体承担职业技能鉴定的专业机构。在管理上实行所长负责制,设有综合管理、考务管理及档案管理等岗位。
2、鉴定所职责
(一)受理职业技能鉴定的申请,对申报者进行资格审查,经鉴定中心核准后,签发准考证;
(二)组织申报人员按规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进行考核或考评;
(三)协调鉴定过程中的有关事务;
(四)汇总鉴定成绩,并报送鉴定中心;
(五)向鉴定中心提供鉴定报告,对考评小组的工作提出评价意见;
(六)协助鉴定中心办理证书手续,并负责向鉴定合格者发放职业资格证书;
(七)负责鉴定的咨询服务和信息统计等工作;
(八)不断完善自身条件,自觉接受劳动行政部门和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监督检查。
二、宣传动员
1.根据国家有关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在行业内实行就业准入制度以及职业技能鉴定的相关政策、法规,宣传国家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意义。
2.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的职业目录范围内,按照国家职业标准有关申报条件和考核要求,动员符合条件的人员参与相关职业的鉴定。
3.国家与鉴定相关的文件(见附件)
4.关于职业技能鉴定有关政策摘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国家
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由经过政府批准的考核鉴定机构负责对劳动者实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
(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八条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3)《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指出: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用人单位招录职工必须从取得职业学校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中优先录用。还指出: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进一步推进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工作。到2010年,省级以上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有条件的高等职业院校都要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其学生考核合格后,可同时获得学历证书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4)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15号)提出:大力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5.鉴定形式和成绩认定。鉴定过程分理论知识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均实行百分制,60分以上为合格。成绩不合格者,可向原鉴定机构申请一次补考机会。
6.证书权威性。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者从事相应职业(工种)的资格凭证,并作为境外就业、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办理技能水平公证的有效证件。作为劳动者就业上岗和用人单位招收录用人员的主要依据,在全国范围内通用。此证按规定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用印,加盖各行业技能鉴定专用章。证书编号等信息将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备案,并可在网上查询。
四、职业技能鉴定的实施阶段
(一)申报拟鉴定职业(工种)代码,制定鉴定计划,发布鉴定公告。
各鉴定机构在接受报名前,要发布鉴定公告。公布鉴定的时间、地点、职业(工种)、等级、收费标准、鉴定机构
和申报条件等内容。
(二)报名
1.报名和资格审查。参加初、中、高三个等级职业资格鉴定的申请人报名时,需填写一份《职业技能鉴定人员申报表》,申报技师、高级技师等级的人员填写《技师(高级技师)申报表》,并提交身份证、学历证明和已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复印件各一份。同时提交本人小2寸近期免冠彩色照片两张(一张上交省中心办理证书用,一张粘贴在申请表上)。
资格审查首先由申报单位按照申报条件进行初审,然后由鉴定所进行复核,以确保资格审查的严格和公正。对不符合申报条件的人员,予以退回。资格审查后,方可进行鉴定考核。各单位要严格把好资格审查的初审关,尤其对于低年龄考生的审查,严禁出现不满16周岁申报中级和不满18周岁申报高级职业资格鉴定的情况,不予办理证书。
要求:申报表各项内容的填写必须真实、完整、不得遗漏,便于鉴定所和上级鉴定机构对鉴定工作实施跟踪、回访、监控,否则不予以申报办理资格证书;同时,照片背面由本人写上姓名和身份证号,姓名要与身份证姓名和申报名单上的姓名一致。
各单位组织报名时,应严格按照《贵州省物价局、贵州省财政厅、贵州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贵州省职业技能鉴定收费管理办法〉的通知》规定的鉴定分类收费标准收取申请人鉴定费用。
2.上报报名信息。依据考生填写的《鉴定人员申请表》,将全部报名信息认真准确地按申报级别分别录入。收取照片并将合格人员照片按照职业技能鉴定考务软件中录入信息的先后顺序依不同批次,不同级别,不同职业(工种),分别捆扎好,然后再用纸包裹好,并在纸上写好相应序号等内容与申请表一同上交。
4.上交费用:请各单位务必要在报名结束后,按当批申请鉴定人数,将鉴定费用上交,否则不予办理职业资格证书工作。当次考试不合格者,可申请补考。
5.核发准考证:符合申报条件的人员由各单位核发准考证,准考证应明确显示理论知识、实际操作两场次的考试时间、地点,并在照片和中缝处加盖核发机构的印章。
(三)组织培训
学院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将相关职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纳入教学计划,制定严格的施训方案和培训大纲,并组织考前强化培训。
(四)上报鉴定组织方案(考务安排)。
1.上报鉴定组织方案,安排考务相关事项。考务安排应当明确标明相关内容:鉴定时间,地点,组织机构人员安排,考试场次和人数,技术保障和考务人员安排等相关事项。根据考务安排,提前选派适当的考评员。
2.提交申请鉴定职业(工种)的操作技能考核方案,即技能考核试题。拟定考核方案应参照国家职业标准,内容包括:考核内容,技能要求,配分,评分标准,得分等项目,并有考评员签字和考核日期和其他相关说明等内容。
(五)实施鉴定
1.理论考试
理论考试要参照《理论考试工作流程图》,由各单位负责安排。
(1)考场准备。考题从试题库(卷库)中抽取。鉴定前必须填写《职业技能鉴定试卷申领表》。鉴定机构需填写《职业技能鉴定试卷申领表》,向国家试题库申请鉴定理论试题。收到理论试卷后严格按照保密规则执行,一经发现有泄密现象,取消本次鉴定成绩并追究泄密者责任。
(2)考务人员主要从推荐人员中安排,考务人员职责是参与并辅助理论阅卷、技能考核技术保障、成绩登统等。考场应按照单人单桌的要求编号,并填写《理论考场工种分布情况汇总表》。考试按每场2:30人配置监考员,各考场的监考人员不得少于2人。考场应在醒目位置张贴考生须知、考场座位起止号和考试时间。考试前5分钟监考人员应向考生宣读考生须知,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应如实填写《理论考试考场情况登记表》。对申报技师、高级技师的人员应进行论文评审且填写《论文答辩考评表》。
(3)理论知识阅卷评分人必须认真理解和掌握标准答案、操作方法和评分标准。应遵守纪律,不得修改试题和答案,不得向任何人透漏评分工作情况和技术细节,保证客观、公正地阅卷评分,维护鉴定公正性、科学性和权威性。阅卷评分人要在《理论考试成绩登记表》上签字,对所评分数负责。试卷原始成绩不得随意涂改,由于实际情况确需修改的,应有2名以上阅卷评分人员在修改处签字,并要附加说明。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考评小组负责人报告,阅卷评分人不得擅自处理。
2.技能考核
技能考试应参照《技能考试工作流程图》组织。
(1)考场准备:依据国家职业标准有关考场的要求,准备技能操作考场以及相关设备、工具、材料等。鉴定机构工作人员负责检查鉴定仪器、设备的有效性,并填写《技能鉴定仪器设备有效性检查记录表》。考场环境应符合劳动保护要求,场内的设施设备应符合相应专业考核的特点和安全文明操作规程。考场应有明确的考场范围标志,防止无关人员进入考场。其他考场布置同理论考场准备。
(2)选派考评员、考务人员和督导员。
技能考试根据鉴定时间和鉴定职业(工种),选派考评员。考试结束后,考评人员要认真填写《技能考试考场情况记录表》。考评员根据国家职业标准要求和操作技能考核方案评分标准,对申请人的实际操作能力做出评判,给定成绩。将评分结果记入《技能考试成绩登记表》。技能试卷成绩由省中心选派的考评员进行现场评判、登记,并在《技能考试成绩登记表》上签字认可,该表作为登记成绩的原始依据。
(3)执行督导制度。省中心将派遣国家督导员对鉴定过程进行监督,确保鉴定过程公开、公正、公平,维护证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五、核发证书
鉴定所收到证书后,要认真核对,做好登记工作。发现错误,要及时与上级鉴定机构沟通。如确属原始信息录入错误而出现的错证需换领,或丢失后需补办证书的,提交正确信息、原始错证和一张照片(最好与错证照片同版)。按鉴
定人数发放证书。
六、资料存档
一、建设工程司法鉴定的概念
司法鉴定是指司法机关在司法活动过程中就某项专门性问题, 委托特定的鉴定机构用专业知识和行业经验等对案件中某些专门性的问题做出科学、客观的分析, 并提出结论性意见的活动。这种结论性意见就是鉴定结论。2005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第一条的规定, “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
因此, 笔者认为可以对建设工程司法鉴定的概念作如下界定:建设工程司法鉴定是指依法取得有关建设工程司法鉴定资格的鉴定机构和鉴定人接受司法机关或当事人委托, 运用建筑学理论和技术, 对与建设工程相关的问题进行鉴定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
二、建设工程司法鉴定的种类
在有关建设工程纠纷的民事诉讼中, 依据鉴定的目的, 通常情况下, 常见的鉴定有以下几种类型:
1.建设工程质量司法鉴定, 是指建设工程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 运用建筑学理论和技术, 对与建设工程质量相关的问题进行鉴定的活动。通常, 建设工程质量司法鉴定包括施工中质量鉴定、成品质量鉴定等。
2.建设工程造价司法鉴定, 是指建设工程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 运用工程造价方面的专门知识, 对与建设工程造价有关的问题进行鉴定并出具结论的活动。建设工程造价鉴定又叫工程造价评估、审价。
3.工程质量事故鉴定, 是指建设工程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 运用建筑学理论和技术, 对工程质量事故进行原因分析、责任划分进行的鉴定的活动。包括工程安全事故鉴定和施工环境变化对临近建筑物的损害鉴定等。
三、建设工程司法鉴定的主要问题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 建设工程纠纷案件的审判实践中, 都涉及鉴定问题, 甚至出现了不鉴定就无从下判的现象。鉴定中存在许多不规范现象, 最终导致判决结果不公。主要体现在:
(一) 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员不具备鉴定的主体资格
法院委托的鉴定机构或者鉴定人员不具有司法鉴定的主体资格。对于建设工程司法鉴定, 多数人民法院是根据2002年2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实施的《人民法院对外委托司法鉴定管理规定》, 在人民法院设立的鉴定人名册中选择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和造价工程师来进行工程造价司法鉴定, 选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 (质检站) 或工程质量检测中介机构来进行工程质量司法鉴定。但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及《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司法鉴定人管理办法》的规定, 司法鉴定的主体即司法鉴定机构首先应当具备司法鉴定资格, 必须持有由司法部监制、统一发放、统一编码的《司法鉴定许可证》。同时, 鉴定人必须持有合法、有效的《司法鉴定人执业证》。因此, 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和造价工程师、质量检测中介机构应通过向司法行政部门申请并获得批准后方具有建设工程司法鉴定的主体资格。
司法实务中, 许多工程造价和工程质量的鉴定在主体方面存在的问题还包括:鉴定机构超越本鉴定机构的资质等级许可的经营范围、鉴定人员在两个以上鉴定机构兼职、没有鉴定资格的鉴定机构或鉴定人借用有法定资质的鉴定机构或者鉴定人的名义从事鉴定活动等。
(二) 司法鉴定的程序不规范
建设工程司法鉴定本身也是诉讼活动的组成部分, 只有程序公正才能够实现实体公正, 只有鉴定程序合法、规范, 才能保证鉴定结论公正、客观。司法鉴定程序不规范常见的有:对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送交鉴定机构的材料应当质证未质证, 鉴定材料的提交不规范、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员应当回避没有回避、鉴定人应当出庭接受询问但不出庭、有足以否定全部或者部分鉴定结论的其它证据鉴定机构或法院未采信也未说明理由、鉴定结论上签章或签字的鉴定单位或者鉴定人员没有参与鉴定活动等都属于司法鉴定程序不规范的行为。以下就鉴定材料的提交提出几点拙见:
建设工程司法鉴定结论的形成同样必须收集鉴定材料, 鉴定材料的合法性是鉴定结论能够被采信的基础, 其中, 鉴定材料确认的程序是其合法性体现的充要条件。因此, 在确认鉴定材料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1. 要做到全面接纳鉴定材料, 鉴定人不应以不属工程造价资料或与鉴定内容无关的主观判断拒收鉴定材料资料, 也不应在当事人提交鉴定材料时做出对效力判断的表示。
2. 所有的鉴定材料均应经过交换和相应的鉴定质证。当事人对其鉴定主张所提交的鉴定材料资料均应填写资料目录, 并附简要的证明作用说明。所有的鉴定材料当事人之间均应进行证据交换, 对对方提交的鉴定材料应附注说明对其法律效力、证明作用的意见。根据当事人提交鉴定材料、主张及申辩意见, 鉴定人可组织召开当事人会议, 对争议鉴定材料进行相互鉴定质证, 鉴定人认为须明确的事项, 也应向当事人提问。
3. 对鉴定材料的确认应与法庭审判程序相配合。建筑工程中的合同、约定、签证等是工程鉴定的重要依据, 同时也是民事诉讼审理的核心内容。鉴定人应对鉴定材料效力确认权有明确的界定认识, 切忌“以鉴代判”超越职权。一般来说, 鉴定材料是否符合工程技术规范及其效力问题应由鉴定人确认;对涉及案件定性问题的事件、行为如合同、协议效力问题由委托方认定。须由委托方认定的鉴定材料, 应及时交由委托方认定其效力后再行鉴定, 或在可能条件下设定认定不同结果情况下的不同的鉴定结论供委托方庭审质证后确认现场勘测。一般建设工程的质量和造价都是以设计图纸、或记录施工状况的竣工图、签证等规范资料作为依据, 要求的结论也往往是标准的、格式化的内容。而因建设工程民事诉讼纠纷, 大多就是因为施工资料不齐全或未按合同履行行为, 才形成争议。因此, 现场勘测是取得鉴定事实依据的重要环节, 对有勘测条件的, 均应进行现场勘测。
(三) 司法鉴定启动程序不规范
《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专门性问题认为需要鉴定的, 应当交由法定鉴定部门鉴定;没有法定鉴定部门的, 由人民法院指定的鉴定部门鉴定”。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人民法院司法鉴定工作暂行规定》将司法鉴定界定为“在诉讼过程中为查明案件事实, 人民法院依据职权, 或者应当事人及其它诉讼参与人的申请, 指派或委托具有专门知识的人, 对专门性问题进行检验、鉴别和评定的活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十五条规定:“当事人申请鉴定, 应当在举证期限内提出。”对此, 有人认为, 当事人可以申请鉴定, 但这种申请能否启动程序应以法院同意为条件。法院是启动司法鉴定的唯一主体, 而且委托的主体也只能是人民法院, 而不能是当事人或其他诉讼参与人。著名学者王利明教授则认为:鉴定意见本身只是证据的一种形式, 提出鉴定意见属于当事人举证责任的范围, 而非完全是法院的职权活动内容。既然法律规定当事人提出主张就负有举证责任, 当然应允许当事人聘请鉴定人并提出鉴定意见。除非当事人因自身能力所限无法聘请, 向法院请求聘请鉴定人, 法院才可以依职权聘请或指定鉴定人。剥夺当事人聘请鉴定人的权利在实践中也会造成许多危害后果。主要表现在此种做法无法使法官保持独立与中立。[1]笔者认为启动司法鉴定程序的主体包括两种, 一是当事人, 二是人民法院。首先应强调当事人启动鉴定程序的权利, 该权利是当事人举证责任的范畴, 是其主张证据权利的当然内容。当事人申请鉴定经人民法院同意后, 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有鉴定资格的鉴定机构、鉴定人员;协商不成的, 由人民法院指定。人民法院只有在可能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他人合法权益, 而当事人又不申请鉴定的情况下, 才得以依职权启动鉴定程序。
(四) 鉴定机构做出鉴定结论的依据不足
目前我国有关建设工程质量的技术标准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规划、勘察、设计规范, 用来规范勘察、设计行为;第二类是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用来规范施工行为;第三类是可靠性鉴定标准, 如《工业厂房可靠性鉴定标准》 (GBJ144-90) 、《危险房屋鉴定标准》 (JGJ125-99) 、《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 (GB50292-1999) 等, 用来评价结构的可靠现状, 包括安全性和使用性;第四类是管理的法律、法规, 如《建筑法》、《建设工程监理规范》 (GB50319-2000)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 、建设部令第4号《城市危险房屋管理规定》 (2004年修订) , 用来规范建设工程各主体的管理行为。而用于确定工程造价的依据主要包括诉讼当事人双方签订的工程施工合同、补充合同、招投标文件、中标通知书, 合同约定的有关定额、标准、规范;合同约定的主要材料价格;造价信息;工程有关图纸、技术资料及其它有关文件、资料等。鉴定依据不足主要是指:鉴定适用的方法或标准与合同约定不符、鉴定适用的标准或方法与法院委托鉴定书确定的标准或者方法不符、鉴定存在重大漏项、鉴定适用的标准违反国家规定的强制性标准等。实体上讲容易出问题的方面主要是工程造价鉴定中出现重大漏项、对施工工程量计算错误、质量鉴定标准适用错误等。
(五) 司法鉴定结论的效力缺少法律界定
从目前的法律规定来看, 没有任何一部法律、法规对司法鉴定效力做出规定。也就是说对同一个建设工程的工程质量或者工程造价问题,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鉴定机构做出的鉴定结论不一致时, 以哪个为准?同一层级的鉴定机构有这个问题, 不同层级的鉴定机构也存在这个问题。在实践中, 许多案件甚至一些重要的案件之所以一审、二审的判决结果截然对立, 就是因为不同的法院聘请的鉴定人不同, 做出的鉴定结论也完全不同。
长期以来, 由于建设工程纠纷案件中司法鉴定的做法不尽统一, 缺乏必要的诉讼程序保障、重复鉴定, 多个鉴定结论相互矛盾、鉴定不规范、不公平的问题比较突出。因此需要法官在诉讼活动中把握主导地位, 在司法鉴定中把握和保障鉴定程序的合法公正, 鉴定结论的公正合理, 才能实现诉讼的独立价值, 实现公平与正义。
摘要:文章以建设工程纠纷案件中的工程造价、工程质量司法鉴定为研究对象, 针对该类司法鉴定中容易引起争议的法律问题, 如鉴定主体、程序不规范, 鉴定依据不足的问题等进行思考。
关键词:建设工程,工程造价,工程质量,司法鉴定
参考文献
[1]王利明.关于工程款的鉴定问题[J].判解研究, 2001, (1) :67.
[2]宋安成.房地产建筑律师实务[M].法律出版社, 2006.
【建设工程造价鉴定规程】推荐阅读:
诉讼中的建设工程造价鉴定问题07-05
建设工程造价合同10-01
建设工程造价审计协议07-18
建设工程造价分析论文12-07
工程建设文化07-13
建设工程索赔09-30
建设工程合伙合同06-11
工程建设管理思路07-02
重点建设项目工程07-06
浙江交通建设工程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