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监控验收规范(试行)(精选5篇)
预验收制度
高新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4年 月
目 录
引用标准……………………………………………………………………………………………………………………………………错误!未定义书签。
预验收制度的建立重要性、必要性………………………………………………………………………………………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 前端设备安装规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 支架与立杆安装规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 设备箱安装规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 摄像机安装规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 辅助光源安装规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 缆线敷设规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 一般规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 室内布线规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 室外布线规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 设备供电施工规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 监控中心供电施工规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 前端设备供电施工规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 接地防雷建设规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 一般规范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 监控中心接地防雷规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 前端设备接地防雷规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 传输线路接地防雷规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 标签规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 基本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 监控前端标签规范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 监控中心标签规范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 施工安全管理规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 基本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 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识别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 施工阶段安全控制要点及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 安全施工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 交通安全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 系统验收测试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 验收测试准备工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 工程质量检测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视频监控预验收规范
一、平安城市预验收规范监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针对目前平安城市视频监控项目质量问题,提高项目细节质量把控,提高验收通过率以及业主服务满意度,特建议进行预验收程序方案建立.1、公司竣工文件上面虽然有自检报告,质量报告等资料汇报质量情况,但是在验收阶段总会有部分问题未有解决,导致需要重复整改,增加材料、劳动力资源投入。为防范于未延,增加验收通过率,预验收程序将会在施工完成后和验收前进行。预验收需要严格按照正常验收标准甚至更高的验收标准要求进行项目检查。把项目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提前整改,达到在验收前把问题解决得目的。
2、预验收需要对从项目接入端开始到传输层、再到核心层进行检查,把施工工艺做得好的和有问题的都以照片形式进行存档,而存在工艺问题的照片,必须要施工人员在现场进行整改,再把整改后的照片存档,给与对比。
3、对于预验收程序,工程项目部必须严格执行,在收到问题整改通知单后应该立即对问题点进行整改,并反馈问题整改通知单,附上整改后照片。
预验收检查内容以及抽检情况:
摄像机:
1、安装位置。
2、安装质量。
3、镜头、防护罩,支撑装置,云台安装质量与紧固情况。(10台以下摄像机至少验收1-2台,10台以上32以下至少验收6-10台,32台以下至少验收15台以上)。4通电试验。(100%检验)
监视器或显示器:
1、安装位置。2安装条件。
3、通电测试(100%检验)
系统主机:
1、安装位置。
2、设备条件。
3、通电试验。
4、软件完成功能。(100%检验)
控制设备:
1、安装位置。
2、遥控内容与切换路数。
3、通电试验。(100%)
其他设备:
1、安装位置与安装质量。
2、通电试验。(100%)
控制台与机架:
1、安装垂直水平度。
2、设备安装位置。
3、布线质量。
4、设备的安装固定情况。
5、开关按键灵活情况。
6、通电试验。(100%检验)
电缆铺设:
1、电缆以及线槽铺设。
2、电缆的排列位置布放和绑扎质量。
3、地沟、走道、支架、吊架的安装质量。
4、埋设深度及架设适量。
5、焊接以及插头安装质量。
6、接头盒接线质量。
7、标签标示安装质量。(30%抽查)
系统接地:
1、接地材料。
2、接地以及焊接质量。
3、接地电阻。(100%检验)
预验收标准: 第一章:监控机房安装
1、控制室的选取
选择噪音小、地面干净、空间宽敞(12~50 m²); 地板:采用进口防静电活动地板,安装高度为300mm; 天花板:采用铝合金针孔吸音天花,白色亚光; 墙面:采用易清洁的阻燃墙纸作墙面装饰处理;
照度:中心控制室照度在300~400LUX,其他房间在200~300LUX; 温湿度:机房内必须保持一定的湿度和温度(温度宜为16~30度,相对湿度宜为30%~75%),并有良好的通风条件。监控机房设备安装要求:
1、安装设备的机架、机柜、电视墙、UPS电源,电池等可直接安装在水泥地面上,并做好固定,如果机房已经安装防静电地板,设备不应装在活动地板上,而应该用底座安装,底座与地板高度一致。
2、机架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当有困难时可根据电缆地槽和接线盒位置作适当调整。
3、机架安装应竖直平稳,垂直偏差不得超过1‰。
4、几个机架并排在一起,面板应在同一平面上并与基准线平行,前后偏差不得大于3mm。两个机架中间缝隙不得大于3mm。对于相互有一定间隔而排成一列的设备,其面板前后偏差不得大于5mm。
5、机架内的设备、部件的安装,应在机架定位完毕并加固后进行,安装在机架内的设备应牢固、端正;设备与设备之间应留有一定的散热空间。
2、控制室及机房走线
线缆种类:包括信号线、电缆线,信号线要求必须采用屏蔽电缆,而且信号线和电缆线尽量保持在一定的安全距离(15cm以上); 若信号线和电缆线垂直时,建议采用厚度在1.6mm以上的铁板覆盖交叉部分,平行距离小于15cm时,中间建议放置金属隔板; 布线方式:主要分为上走线、下走线两种布线方式,下走线施工方便省钱省工而且美观,但维护与机房扩容时比较麻烦。而上走线要搭桥架,比下走线易维护、易扩容,但不易防尘、灰尘比较多; 线缆走向应尽量顺着线缆的自然状态布线,拐弯处应符合电缆曲率半径要求,并且在一定的距离进行捆绑,在敷设的电缆两端应留适度余量,并标示明显的永久性标记。
3、控制室其他注意事项
控制台正面与墙的净距不应小于1.2M,侧面与墙或其它设备的净距,在主要走道不应小于1.5米,次要走道不应小于0.8米,机架背面和侧面距离的净距不应小于0.8米;
控制台应安放竖直,台面水平,台内接插件和设备接触应可靠,安装应牢固,内部接线应符合设计要求,无扭曲脱落现象;
控制室内设备的排列,应便于维护与操作,并应满足安全,消防的规定要求;
控制室的其它设备和金属外壳必须做好等电位连接,以保证控制室内的人身和设备安全。
第二章 :前端立杆安装
安装立杆的要求挑臂长度以实际场地情况为准。以下为具体工艺要求的详细阐述 1.基础施工 1.1 立杆基础
A.用途:固定摄像杆;
B.基础结构、尺寸:如图所示;
C.基础型号:由所需固定的摄像杆型号确定;
D.制作位置:在《设备平面布置图》所标注摄像杆位置处制作基础; E.制作要求:
1、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
2、基础与窨井之间应有穿线管,且放置铁丝;
3、基础钢板上钢筋按M20标准攻丝,配镀锌螺丝两个、平光垫圈和
弹簧垫圈各一个。
F.材料:8mm钢板、20mm钢筋、C25混凝土、碎石、2.5英寸PVC弯管;
1.2 窨井制作
A.用途:方便线缆敷设及系统检测维修;
B.基础结构、尺寸:如图所示。图中仅标明井深、井高和井宽,其它尺寸由施工方根据现场情况决定;
C.制作位置:在《设备平面布置图》标注窨井位置处制作; D.制作要求:
1、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
2、窨井密封性能和防水性能良好。
E.材料:砖石、水泥、钢板;
1.3 线缆管敷设
A.用途:敷设线缆,防止线缆损伤;
B.管道路由:按《设备平面布置图》标注的类型和路由敷设明管、暗管。注意图中所标明的管径; C.制作要求:
1、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
2、线缆管密封好,防水性能良好;
3、线缆管离地面应不小于0.7米;
4、线缆管管口应无毛刺和尖锐棱角;
5、线缆管内放置穿线铁丝。
D.材料:
1、暗管敷设使用钢管;
2、明管敷设使用PVC管。
1.4 接地体安装
A.用途:防止外界电压危害人身安全和对设备的损害,抑制电气干扰,保证设备正常工作;
B.接地体结构、尺寸:如《接地体结构示意图》所示;
C.安装位置:按《设备平面布置图》标注接地体位置安装。图号; D.安装要求:
1、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
2、接地体的焊接应采用搭焊,搭焊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
3、接地体安装点下方应无任何管道、线缆经过;
4、接地体安装深度如《接地体安装示意图》所示;
5、接地体安装完成后,应使用接地摇表测量接地电阻大小,要求接 地电阻小于4Ω。注意雨后不应立即测量电阻。E.材料:2.5英寸钢管和30*5扁钢。
2.1 杆件制作与安装
A.用途:安装摄像机云台;
B.摄像杆结构、尺寸:见《摄像杆图》; C.制作要求:见《摄像杆图》文字说明;
D.安装方式:通过基础螺杆与摄像杆基础连接固定,如《摄像杆安装场景示意图》;
E.安装工具:活动扳手; F.安装要求:
1、安装牢固
2、摄像杆中心线应与水平面垂直;
3、摄像杆上成180°角两腰形孔的中心连线应与道路走向平行;
4、在摄像杆底部窨井到各腰型孔之间放置穿线用铁丝。
表示成180°夹角腰型孔中心连线应与道路走向平行
表示穿线铁丝
摄像杆安装场景示意图 1.3 摄像机云台制作与安装 A.用途:安装摄像机防雨罩; B.结构:见《摄像头云台图》; C.尺寸:见《摄像机云台图》;
D.制作要求:见《摄像机云台图》图中文字说明
E.安装方式:通过抱箍将云台部件1固定于摄像杆上,如《摄像机云台安装示意图》;
F.安装工具:活动扳手、扶梯或登高车; G.安装要求:
1、安装牢固;
2、对摄像机云台部件1,走线孔应正对摄像杆腰形孔;
土建施工及安装立杆的要求
3、投标方应实地测量技术数据,以便估算工程量。
4、线缆埋地的沟槽尺寸:人行道为0.2×0.6米(宽×深),车行道为0.2×0.8米(宽×深)。沟底先铺C20砼垫层,线缆敷设后,用细砂回填夯实,再根据实际情况复原路面。
5、敷设的线缆除埋在花坛的或有特别说明的用PVC管保护,其他部分要用镀锌钢管进行保护;裸露在外的线缆(架空的除外)全部采用镀锌钢管加以保护。
摄像机立杆采用优质无缝钢管具有强抗风坚固耐用安装简便的特点 立杆作工精致样式美观,可根据客户要求
第三章:前端设备安装
1、视频服务器的安装规范
设备安装中应严格按设计中确定的设备种类、型号、接口类型等进行施工,发现不符时应暂停施工,及时向派单部门反映。 检查电源电压,防止出现电压不匹配导致设备损坏;
确认设备工作环境是否符合产品说明书中对设备工作温度、电源等环境要求;
对照设备使用说明书加电测试,确认各种工作状态指示灯正常运行。 按全球眼系统技术规范要求配置设备IP地址、视频参数、摄像头等配置参数,配置方法参考厂家产品说明书;
外围设备连接要求,参考对应设备产品说明书进行前端视频源线缆连接以及控制信号线的连接。
室外设备箱必须能抗高温、抗严寒、抗雷击,并具有较强的撞击力、防盗、温控风扇等功能。
主要考虑防雷,防尘,防高温,防水防破坏等因素
考虑维护的方便性,能放在设备箱或机房的尽量考虑安装在机房,避免放在高处
室外设备箱内要有散热风扇,箱体要有空气交换的窗洞,窗洞要考虑防尘、防雨,散热量大的设备要尽量分层安装;
室外设备箱的安装要有防尘装置。设备箱要有分层隔板。 室外设备箱的线缆进入孔处要有密封胶圈。
设备在箱内安装位置尽量要统一格式,设备要固定,线缆要分类绑扎整齐。设备要贴标签写明设备种类IP,线缆标签要标明本端和对端设备; 设备安装在室内机房时应固定牢固,线缆在室内布放时要安装走线槽; 如果监控点比较集中,建议使用多路的视频服务器;
立机柜时应砌一个方台,将机柜固定在方台上面,避免雨水过大而使其下部进水,造成线路短路;尽量避免阳光直射,使机体温度升高,缩短机柜的使用寿命;方台高度应掌握在200~400cm之间;立机柜时周边的障碍物 不要挡着门,使机柜可以安装广告牌的一面向外,便于行人观看。室外主机箱必须能抗高温、抗严寒、抗雷击,并具有较强的撞击力、防盗、温控风扇等功能。
2、摄像机的安装规范
设备安装中应严格按设计中确定的设备种类、型号、接口类型等进行施工,发现不符时应暂停施工,及时向派单部门反映。 在搬动、架设摄像机过程中,不得打开镜头盖。
安装前需将摄像机逐个通电进行检测和粗调,在摄像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后,方可安装;检查云台的水平、垂直转动角度,并根据设计要求定准云台转动起点方向。
检查摄像机防护罩含风扇、雨刷等工作是否正常;检查摄像机防护罩内紧固情况;
检查摄像机机座与支架或云台的安装尺寸;
从摄像机引出的电缆宜留有1米的余量,不得影响摄像机的转动。摄像机的电缆和电源线应固定,不得用插头承受电缆的自重;
摄像机宜安装在监视目标附近不易受外界损伤的地方,安装位置固定,且安装位置不应影响现场设备运行和人员正常活动。
安装的高度,室内宜距地面2.5~5m;室外宜距地面3.5~10m。
电梯厢内的摄像机应安装在电梯厢顶部,电梯操作器的对角处,并应能监视电梯厢内的全景;在高压带电设备附近架设摄像机时,应根据带电设备的要求,确定安全距离。
室外环境下应采用室外全天候防护罩,防护罩具备雨刷、风扇和加热器,保证春夏秋冬、阴晴雨风各种天气下使用;
摄像机镜头应从光源方向对准监视目标,并应避免逆光安装,以免造成小滤色镜永久性脱色;当需要逆光安装时,应降低监视区域的对比度; 确定好安装位置后,首先对摄像机进行初步安装,经通电试看、细调、检查各项功能,观察监视区域的覆盖范围和图像质量,符合要求后方可固定。摄像机及云台的安装应牢靠、紧固。固定摄像机时,镜头前部需要贴近护罩玻璃,已避免形成光晕现象。
云台及云台解码器与摄像机的接线连接方式应具体严格按照云台解码器的产品说明书。
根据部位与要求选择摄像机安装方式。采用立杆安装方式时,除特殊情况外,摄像机离地面高度一般不低于6000mm,立杆下端管径应在220mm±10mm、上端管径应在120mm±5mm,管壁厚度应≥6mm,悬臂长度视情况而定,立杆应做灌筑基础,基础规格不小于:800mm×800mm×1000米(深)。杆件的外层应做好防腐蚀处理。
摄像机安装示意图
立杆距停车线11~13米;横杆距地面的高度为5.5米,横杆的长度根据需要,保证拍摄车牌照的摄像机所在位置应在该车道中间位置的正上方。安装摄像机
1.防护罩内走线:由于防护罩内要防尘,这时先把视频线和电源线从走线孔内进入防护罩,并注意密封,然后再把视频头焊接到视频线上,焊接时一定要用优质的焊接丝,防止由于氧化使信号衰减
2.设备箱内走线:由外部引入设备箱的线有三部门:电源线、视频线、控制线,注意彼此之间的干扰;
第四章:传输线缆的安装规范
1、线缆布放要求:
信号线缆(视频线、控制线等)与电源线应分别采用2根管道进行布放,或分走道布放,间距应大于5cm,室内采用PVC管进入机架的部分要加装软套,室外应采用金属管道进行布放。
各类线缆长度应逐盘核对,并根据设计图上各段线路的长度来选配线缆,线缆要预留适当的长度,同一类型线缆预留长度要一致。 架设架空电缆时,宜将电缆吊线固定在电杆上,再用电缆挂钩把电缆卡挂在吊线上;挂钩的间隔距离应宜为0.5~0.6m,根据气候条件,每一杆应留出余兜。
墙壁电缆的敷设,沿室外墙面宜采用吊挂方式;室内墙面宜采用卡子方式。墙壁电缆沿墙角转弯时,应在墙角处设转角墙担。电缆卡子的间距在水平路径上宜为0.6m;在垂直路径上宜为1m。
直埋电缆的埋深不得小于0.8m,并应埋在冰冻层以下;紧靠电缆处应用沙土或细土覆盖,其厚度应大于0.1m,并且压上一层砖时保护。通过交通要道时,应穿钢管保护,电缆应采用具有铠装的直埋电缆。转弯地段的电缆,地面上应由电缆标志。
管道电缆或直埋电缆在引出地面时,均应采用钢管保护。钢管伸出地面不宜小于2.5m;埋入地下宜为0.3~0.5m。
宜避免线缆的接续,当电缆接续时应采用专用接插件。线缆的固定、连接要注意牢靠,减少因接头松动引起的活动性故障。
2、绑扎总体要求
布放走道线缆时,必须绑扎。绑扎后的线缆应互相紧密靠拢,外观平直整齐。
布放槽道线缆时,可以不绑扎,槽内线缆应顺直,尽量不交叉。线缆不得超出槽道。在线缆进出槽道部位和线缆转弯处应绑扎或用塑料卡捆扎固定。
线缆要分类绑扎,扎带间距均匀(线缆束直径的3~4倍),绑扎松紧适宜,无明显扭绞和交叉,做到美观安全。
在分类绑扎线缆时,可根据情况,先将每根线缆多余部分用固定大小的圆圈进行盘定结束,注意弯曲半径符合规范,后利用绑扎带进行绑扎,避免线缆与其他线缆交叉、纽绞在一起,并将盘定线束合理地布放、固定,便于维护时对每根线缆的查对、更换。
扎带扎好后,应将多余部分齐根平滑剪齐,在接头处不得留有尖刺。
3、线缆端接基本要求:
音视频、控制信号电缆芯线焊接要端正、牢固、焊锡适量,焊点光滑、不带尖、不成瘤形,避免虚焊。屏蔽线要与接线端子外导体接触良好。组装电缆插头时配件应齐全,位置正确,装配牢固,避免芯、皮短路。 从摄像机引出的电缆宜留有1m的余量,不得影响摄像机的转动。摄像机的电缆和电源线应固定,不得用插头承受电缆的自重。 五类网线要按规范线序制作,要确保每根铜线与水晶头压接牢靠,音视频线、控制线及网线要与相关设备连接牢靠,设备连接电缆不得有中间接头。
各种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得小于电缆直径的15倍。
视频服务器到交换设备或路由器采用的非屏蔽五类及五类以上电缆跳线长度不宜超过100m;传送摄像机到视频服务器的视频模拟信号,一般控制在200m之内,采用SYV75-5,或SYV75-3电缆。
前端设备(视频服务器)与云台解码器的控制信号线的连接以及线缆要求参考前端设备的产品说明书设备连接要求。
前端视频服务器外接开关量输入输出控制信号线必须按照产品技术要求实施。
第五章:电源、接地要求
1、电源要求
采用直流或交流电源取决于厂家设备的要求,采用直流电源时,必须使用设备厂家提供的有质量保证的电源模块;采用交流电源,应采用220V,50HZ的单项交流电源,当电压波动超过+5%~10%的范围时,应设稳压电源装置。稳压装置的标称功率不得小于系统使用功率的1.5倍;交流电源口应增加防雷击电路,直流电源端口应增加浪涌保护电路。
安装球机之前,首先注意是采用24V供电还是12V供电;
同轴电缆的外导体和屏蔽电缆的屏蔽层两端,均应和所连接设备的金属外壳的外表面保持良好的电气接触。
客户监控中心(中心机房)所有设备均应接地。
系统应采用专用接地装置时,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Ω;采用综合接地网时,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Ω。
系统的接地宜采用一点接地方式。接地母线应采用铜制线,表面应完整,无明显损伤和残余焊剂渣,铜带母线光滑无毛刺,绝缘线的绝缘层不得有老化龟裂现象。
接地线不得形成封闭回路,不得与强电的电网零线短接或混接。接地母线应铺放在地槽或电缆走道中央,并固定在架槽的外侧,母线应平整,不得有歪斜、弯曲。母线与机架或机顶的连接应牢固端正;电缆走道上的铜带母线可采用螺丝固定;电缆走道上的铜绞线母线,应绑扎在横档上。
源线、保护地线等应为阻燃型,不同电源线应分类采用统一线径、统一颜色,如保护地线、-48V直流线、0V直流线分别采用黄绿色相间、蓝色、红色的塑料绝缘铜芯导线。(BVR-6mm²的铜线作为正常工作不带电的金属外壳(如机柜外壳、立杆等)的接地线;工控机机柜内电源电涌保护器的接地线采用BVR-16mm²的铜线;BVR-50mm²的铜线作为系统接地引下线),设备的电源线以及接地端应有相应的绝缘保护,不可裸露在外,以免发生电源短路。
2、防雷要求
前端设备防雷接地地阻应小于等于10欧姆;
前端设备如摄像头位于接闪器(避雷针或其它接闪导体)有效保护范围之内,可不配置防雷设施;
进入监控室的架空电缆入室端和摄像机装于旷野,塔顶或高于附近建筑物的电缆端,应设置避雷保护装置,且避雷针最好距摄像机3~4米的距离;
监控室内应设置等电位连接母线(或金属板),该等电位连接母线应与建筑物防雷接地、低压配电保护线PE线、设备保护地、防静电地等连接到一起防止危险的电位差。各种电涌保护器(避雷器)的接地线应以最直和最短的距离与等电位连接母排进行电气连接。 GB50198—1994规定,传输部分的线路在城市郊区、乡村敷设时,可采用直埋敷设方式。当条件不允许时,可采用通信管道或架空方式;从防雷角看,直埋敷设方式防雷效果最佳,架空线最容易遭受雷击,并且破坏性大,波及范围广,为避免首尾端设备损坏,架空线传输时应在每一电杆上做接地处理,架空线缆的吊线和架空线缆线路中的金属管道均应接地;
采用带屏蔽的线缆或线缆穿钢管埋地敷设,保持钢管的电气连通。如电缆全程穿金属管有困难时,可在电缆进入终端和前端设备前穿金属管埋地引入,但埋地长度不得小于15米,在入户端将电缆金属外皮、钢管同防雷接地装置相连。
良好的接地是防雷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接地电阻值越小过电压值越低。监控中心采用专用接地装置时,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Ω。采用综合接地网时,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Ω;
由于有80%雷击高电位是从电源线侵入的,为保证设备安全,一般电源上应设置三级避雷保护。在视频传输线、信号控制线,入侵报警信号线进入前端设备之前或进入中心控制台前应加装相应的避雷保护器。
在雷击高发地区,可选用安装三合一型防雷器(包含电源线、视频音频线、控制线)作为保护;
在工控机/视频编码服务器视频输入端口每路安装10f/BNC信号SPD;在信号控制线上每路安装24DCP信号SPD;
根据计算机系统的需求,IDC提供的接地系统包括交流工作地、安全保护地及防雷保护地,计算机专用交流工作地,其接地电阻?1?。机房的静电电压?1KV。镀锌钢管、金属软管、金属接线盒外壳等均进行了可靠接地。机柜外壳、金属管道及支架等均接地,中性线则只在变压器处。
第六章:标签标识规范
1、总体要求
标签要用打印字体,应清晰、正确。粘贴时应保证标签位置准确,方向端正,粘贴牢固;应注意所用标签完整干净,不能破损;标签尺寸大小适中,可用时间一般应保证三年。如已粘贴标签剥落、破损、陈旧,维护人员应及时予以更换。
机框式设备的每个模块要有标注(用户名称),标识大小、张贴要整齐划一,注意不能挡住设备指示灯。
2、设备标签规范
设备标签应在设备施工结束后粘贴完毕;固定资产标签应在投产转固完成后,根据财务部门管理要求,及时粘贴。
视频分配器、矩阵由于端口较多,应打印一张较大的设备端口连接示意图。
张贴于设备面板,以便于日常维护。
3、线缆标签规范
客户端线缆标签分为光缆标签、跳尾纤标签、动力电缆标签、音视频电缆标签、控制线标签和网格线标签等,应在系统开通过程中粘贴完毕。
缆标签应包含如下内容:光缆名称、光缆编码、光缆段名称、光缆段编码和光缆容量;跳尾纤标签内容包括光纤光路名称、光路标识编号及业务、光路的收与发。
所有线缆两端应贴有标签,要求粘贴在线缆末端距离端头2cm处。 PVC或金属管道走线管道两端应设吊牌,吊牌内容应包括管道走向、内部线缆的类型、数目等信息。
音视频线标签内容包括摄像机、编码器及矩阵的的输入输出端口等信息。
机房或监控中心内部的控制线应标签内容应包括对应的摄像机位置、ID以及编码器编号、端口等信息;网络线标签内容应包括交换机端口及对应的编码器、解码器端口信息。
1 编制目的
我国铁路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起步较早, 但大部分为模拟系统, 近年来模拟与数字混合的系统也在逐渐应用。通过对16个铁路局已建视频系统的调查和了解, 发现这些系统大多是以大型客运车站的客运、货运、车务以及公安等部门为满足本业务部门的需求建设的, 各部门视频系统相互独立, 五花八门。由于安防系统的应用是从民用开始, 长期以来国际国内无统一检测评定标准, 视频的效果往往是由人的感观给予评价, 造成产品繁杂, 视频系统的质量无法保证。随着视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视频系统在生产、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不断加强, 铁路对视频系统的认识和需求也不断提高, 近年来建设的视频系统正在逐渐克服以上问题和不足。
视频监控在铁路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 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标准规范滞后于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 (2) 用户需求不明确。 (3) 分散建设, 各自为政。
制定《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 (试行) 》 (以下简称技术规范) 的目的是在铁路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中按照“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资源、统一管理”的原则, 构建统一的技术平台, 共享一个视频传输网络, 形成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 满足调度、车务、货运、客运、机务、工务、电务、车辆、公安、防灾监控、牵引供电和电力、救援抢险、应急管理等部门的多种需求, 做到合理布局、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2 编制内容
技术规范主要分为12个章节:总则、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缩略语、系统结构、功能要求、性能要求、主要设备要求、IP地址分配及用户和设备编码、信息传输要求、时间同步、安全性要求和运行环境要求。以下对其主要内容进行阐述。
2.1 视频系统结构
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由视频节点 (视频核心节点、视频区域节点和视频接入节点) 设备、视频采集点前端设备、视频网络和用户终端构成。系统应用结构见图1。
视频核心节点设置在铁道部, 视频区域节点设置在铁路局或高速铁路调度所, 主要实现视频的分发、系统管理、用户管理和与其他系统的互联等功能, 并可根据用户需要对重要视频图像或告警视频进行手动存储。
I类视频接入节点一般设置在大型客运站、编组站或段 (所) 所在地, 节点中接入的采集点数量多, 接入方式可以是直接接入、通过传输网络接入、Ⅱ类接入节点的汇聚上传接入及调用上传接入等, 具备存储功能、视频分发和转发功能、设备的状态监视功能等。
Ⅱ类视频接入节点一般设置在视频采集点较集中的位置和其他车站, 节点接入的采集点数量相对较少, 接入方式可以是直接接入、通过传输网络接入等, 根据机房及传输条件等可确定该节点是否进行视频信息存储或汇聚上传 (见图2) 。
各视频节点的管理和控制情况如下:
视频核心节点的网管, 对节点内用户和设备进行统一管理, 并对管理信息进行存储, 根据需要对核心节点和区域节点的管理信息进行备份。视频核心节点的网管不具备对前端设备的配置修改、增加、删除和对设备告警处理的权限。
视频区域节点的网管, 对辖区内的用户和设备进行统一管理, 负责辖区内的所有用户和设备认证、鉴权, 并对信息进行存储。同时把管理信息上传至视频核心节点、下发到辖区内的视频接入节点。视频区域节点的网管, 可以对辖区内设备的配置进行修改、增加和删除, 具备对设备告警处理的最高权限。
Ⅰ类视频接入节点通过管理终端可对设备状态、参数和告警信息进行浏览, 可接收并存储视频区域节点下发的本节点管理信息, 当区域节点故障或区域节点与接入节点间连接故障时, 接入节点内的基本业务可正常进行。Ⅱ类视频接入节点不具备管理功能。
视频接入节点内的用户可对辖区内视频信息资源进行调用和管理, 可对辖区内前端设备进行云镜控制。视频核心节点和视频区域节点内的用户终端在正常情况下只能调用权限内的实时监视和存储图像;特殊情况下, 经授权可对前端摄像机进行云镜控制。
2.2 系统主要功能
通过对用户的需求进行调查, 结合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结构, 系统应能满足调度、客运、货运、机务、车辆、工务、电务、公安、防灾监测、牵引供电和电力、救援抢险、应急管理等部门的多种需求, 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互。系统应具有视频图像采集、视频处理、实时监视、存储、回放、云镜控制、视频分发/转发功能、视频内容分析、告警、联动、系统互联、系统管理、用户管理等主要功能, 并通过不同的功能单元来实现。以下对部分系统功能加以描述:
(1) 由于一些视频编码设备处理后的视频画面上标识的字符为英文字符, 不便于用户观看、辨认, 因此, 在技术规范5.2中, 规定了视频编码应实现在视频画面上叠加中文字符的功能。
(2) 为减少视频流在传输中对网络的压力, 以及对存储空间的占用, 在视频处理功能中要求“能够根据图像内容变化, 采用不同的帧率 (1~25 f/s) 进行传送”。
(3) 在实际应用中, 出于公安部门的保密需要, 系统能够实现对指定视频图像在其他业务部门终端上的屏蔽功能。
(4) 存储方式要求选择适合于视频流存储的DAS或SAN方式。由于NAS存储方式更适合于文件存储, 并且对于视频检索较为复杂, 因此在技术规范中没有推荐NAS存储方式。
(5) 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是一个统一的视频平台, 能够实现视频资源的共享, 满足铁路多业务部门的需求, 存在多用户同时调用同一路视频图像的情况。为减轻网络压力, 系统必须具备视频的分发/转发功能, 实现在同一节点内的分发和不同节点间的转发功能。当视频分发/转发请求超过系统能力时, 系统应对权限较低的用户暂停服务。
2.3 系统性能指标
2.3.1 网络指标
技术规范中, 对视频承载网络的指标要求为:网络视频监控业务的Qo S实现要求IP承载网络在承载端到端的网络视频监控的视音频IP包码流时, 做到延迟小、抖动低、丢包率低。上述指标的要求是对视频流能够流畅传送的保障 (见表1) 。
2.3.2 系统时延
系统时延是指信息经由数据网络传输时, 端到端的信息延迟时间 (双向) , 主要包括发送端信息采集、编码、网络传输、信息接收端解码、显示等过程所经历的时间。
当信息经由数据网络传输时, 端到端的信息延迟时间 (双向) 应不大于3 s, 并满足下列要求:
(1) 设备编解码时延应不大于500 ms;
(2) 每一级转发时延应不大于50 ms;
(3) 云镜控制响应时延应不大于500 ms。
系统端到端时延是按下列公式计算考虑:
系统端到端时延=设备编解码时延+三级转发时延+云镜控制响应时延+网络时延 (双向) +其他。
2.4 主要设备要求
2.4.1 采集设备
视频采集设备中规定了在不同场合中应用的摄像机技术指标, 主要有: (1) 彩色枪型摄像机一般应用于对环境照度要求不高的视频采集点, 用于夜间监视时需配置辅助光源; (2) 昼夜转换型摄像机一般应用于室外采集点, 在低照度的时候自动转为黑白图像提高图像分辨率; (3) 低照度摄像机一般应用于室外采集点, 它所需要的照度或光线比较低, 在低照度时仍然为彩色图像; (4) 红外热像仪白天和夜晚都能工作, 是目前较为先进的夜视观测器材, 但价格比较昂贵, 适合在夜晚没有辅助光源的地点设置, 监视图像为黑白图像; (5) 一体化球型摄像机一般应用于室内采集点或室外监视区域较小的采集点, 如机房、站台、院落等。技术规范中规定室内摄像机MTBF (平均无故障时间) 不小于10 000 h, 室外摄像机MTBF不小于20 000 h, 特殊应用场合摄像机MTBF不小于50 000 h。MTBF为设备的平均无故障时间, 不能等同于设备的使用寿命, 因此, 特殊场合应用的摄像机MTBF指标不是普通摄像机轻易能够达到的。
2.4.2 存储设备
存储设备中主要对视频工程中应用较多的硬盘录像机和磁盘阵列的设备指标进行了规定。其中, 硬盘录像机较多的是应用在前端存储工程中, 这类工程的采集点一般设置较为分散, 存储视频的数据量较小。磁盘阵列较多的是应用在接入节点或区域节点进行集中存储的工程中, 这类工程的存储点处理的视频数据量较大, 系统对存储设备的管理较为集中。
2.5 信息传输要求
技术规范对视频流和信令流的传输协议和传输流程做出了初步的规定, 并对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与其他系统的互联和联动做出要求。
与其他系统的互联和联动要求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与其他视频系统的互联, 规定了与既有模拟和数字视频系统的互联方式;二是与铁路其他应用系统的互联和联动, 主要包括电源及环境检测系统、SCADA系统、旅客信息服务系统等。
为实现互联互通要求, 铁道部又组织制定了《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互联互通技术要求》作为技术规范的补充, 目前正处于测试验证阶段。
3 结束语
《铁路综合视频监视系统技术规范 (试行) 》目前是以铁道部局文的形式下发至各铁路局, 处于试行阶段, 部分指标仍属于暂定阶段。下一阶段是对技术规范的实验验证工作和更多的视频监控系统工程, 将进一步验证其在铁路应用中的合理性和适用性。通过验证结论和工程经验的积累, 将对技术规范的内容进行确认和修订, 形成适合于铁路工程应用的《铁路综合视频监视系统技术规范》终稿。
参考文献
[1]铁道部.铁运[2008]33号关于加强铁路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和运用管理的通知[S], 2008
[2]铁道部.运基通信[2008]630号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 (试行) [S], 2008
一、信息化项目验收的条件
(一)所有设备到货,并通过科委和用户单位签收;
(二)信息化项目中涉及的设备已经完成资产转移;
(三)项目合同中规定的各个功能需求全部完成,并通过项目承建单位的内部测试;
(四)在用户实际使用环境中,软硬件配合进行了一个月以上的试运行,并且没有出现功能性缺陷;
(五)通过监理或IT监理单位的初步验收;
(六)供应商向科委提请验收,并且用户单位同意进行验收。
二、信息化项目验收需提供的材料
(一)项目承建单位提交硬件设备清单,并现场核实设备品牌、型号、配置和数量。
(二)项目承建单位提交软件产品的介质和序列号。
(三)项目承建单位提交程序清单(包括计算机程序、源代码、安装程序、编写说明等)。
(四)项目承建单位提供操作手册(用户手册)、安装手册、程序员手册、系统维护手册、模块开发卷宗、项目建设技术报告、项目建设总结报告等技术文档。
(五)项目承建单位提供系统网络拓扑图、系统物理结构图、系统逻辑结构图、机房建设竣工图、综合布线(PDS)竣工图等项目相关图纸。
(六)用户单位和项目承建单位共同出具用户使用报告和用户培训报告,认可该项目可以正常使用。
(七)对于科委认为有必要的项目,还需要进行第三方测评,出具第三方测评报告及软件测试、鉴定意见。
三、信息化项目验收的程序
(一)项目承建单位提交验收申请,并附第二条所涉及的验收材料,纸质(100万元以下项目3份,100万元以上项目5份)和电子档(刻光盘)。
(二)有区科委应用推进科组织验收,并邀请行业专家进行验收评审。100万以下项目,邀请2位行业专家;100万以上项目邀请4位行业专家。
(三)验收会议由区科委应用推进科主持,并组织专家和用户代表(1名)组成验收专家组。并由专家组成员推选验收专家组组长。
(四)验收会议移交专家组组长主持,具体验收工作移交验收专家组执行,应用推进科行使监督职能。
(五)项目承建单位介绍项目建设情况并演示系统功能。
(六)由专家组审核验收材料,确定系统所实现的功能与用户需求是否存在偏差。项目承建单位对专家组的异议有答复的义务。
四、项目验收的成果
(一)、专家组根据审核情况做出通过验收或不通过验收的决定,并出具详细的验收意见。验收意见应给出通过或不通过验收的理由以及整改意见。
(二)、如验收专家组不通过验收,则区科委应用推进科应根据专家意见要求项目承建单位进行整改,完成整改后再次进行验收。
(三)区科委应用推进科根据专家通过验收的意见,与用户单位和项目承建单位共同出具验收报告。
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职责与权限...............................................................................................................................2 4.1施工单位...................................................................................................................................2 4.2分(县局项目责任部门.......................................................................................................2 4.3分(县局项目管理部门.......................................................................................................2 4.4分(县局生产技术部门.......................................................................................................3 4.5分(县局生产分管领导.......................................................................................................3 4.6供电局项目管理部门...............................................................................................................3 4.7监理...........................................................................................................................................3 4.8勘察 /设计..................................................................................................................................3
5内容与方法...............................................................................................................................3 5.1验收总体要求...........................................................................................................................3 5.2竣工验收申请管理...................................................................................................................4 5.3竣工正式验收管理...................................................................................................................5 6报告和记录...............................................................................................................................6 6.1报告...........................................................................................................................................6 6.2记录...........................................................................................................................................6附录
A...............................................................................................................................................7附录
B...............................................................................................................................................8附录
C...............................................................................................................................................9附录
D.............................................................................................................................................11附录
E.............................................................................................................................................12附录
F.............................................................................................................................................13
I 前 言
为指导和规范中低压配电网工程竣工验收管理, 提高中低压配电网工程竣工验收管理水平,针对中低压配电网工程竣工验收管理的各个环节,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贵州电网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贵州电网公司生产技术部归口并负责解释。本标准起草单位:贵州电网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文凯 徐秋萍 吴卫 王磊 谢洋 童世娟 金延刚 梁戟 李 忠 席本领 张方红 黄剑。
本标准由贵州电网公司管理标准分委会审核。本标准由贵州电网公司标准化委员会批准。本标准 2010年首次发布。II Q/CSG-GZPG211057-2010供电局配电网工程竣工验收管理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区供电局投资的中低压配电网(变电站外 基建和技改工程竣工验收各 个环节的管理,检修工程、县局自筹资金项目参照本标准执行。
本标准适用于贵州电网公司所属地区供电局及各分(县局。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 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CSG21101-2008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工程建设监理工作典型表达式 中低压运行标准
—— GB 50150-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十项重点反事故措施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继电保护及相关二次回路验收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配电网工程
通过项目计划方式正式下达的检修、改造、基建工程及科技项目, 具体形式有检修工程、技改工程、电网建设工程等。
3.2施工单位
承担配电网工程施工任务的单位或组织, 具体形式有外部施工单位、供电局相关部门或 班组等。
3.3分(县局项目责任部门
分(县局内项目的组织实施部门,包含配电网工程项目实施部门、业扩部门、迁改工 程项目组织实施责任部门等。具体形式有项目管理中心、规划建设室、生产技术室、检修班、供电所等。
3.4分(县局项目管理部门
分(县局负责项目管理的职能部门,具体形式有项目管理中心、规划建设室、生产技 1 术室、生技部等。3.5分(县局生产技术部门
分(县局负责生产技术管理的职能部门,具体形式有生技室、生技部、生技专责(主 管。
3.6供电局项目管理部门
地区供电局项目管理的职能部门, 具体形式有工程建设部、电网建设管理中心、生产技 术部、安全监察部、市场营销部、农电工作部等。
3.7验收
指在施工单位自行检查评定的基础上, 参与建设活动的有关单位(部门 共同对隐蔽工 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的质量、工程量进行检查复验,根据相关标准以书面形式对工程质 量、工程量进行认定,并对工程资料、技术资料的准确性、完备性进行核查、确认。工程验 收按阶段和范围不同划分为:工序和单元工程验收、分部工程验收、阶段(中间验收、竣 工验收和工程验收。
3.7.1竣工验收
指项目按经审查后的设计、施工方案、合同施工完毕后, 在启动投运前,由项目管理部 门组织, 对项目的设计及安装调试质量、技术资料的准确性及完备性进行的全面验收。根据 验收组织部门的不同以及流程的先后,可分为初步验收和正式验收。
4职责与权限 4.1施工单位
4.1.1对工程进行自检,并向分(县局项目责任部门提交竣工验收申请及资料。4.1.2根据缺陷整改通知要求按时完成缺陷处理。4.1.3根据合同约定,履行相关职责。4.2分(县局项目责任部门
4.2.1针对施工单位提出的验收申请,核查是否具备初步验收条件,若不具备条件则组织 完善整改。
4.2.2参与竣工初步验收及正式验收。
4.2.3收集整理竣工验收资料并提交分(县局项目管理部门。4.2.4向分(县局项目管理部门提出竣工初步验收申请。4.3分(县局项目管理部门 4.3.1审批竣工初步验收申请。
4.3.2组织竣工初步验收及协调,并参与竣工正式验收。2 4.3.3组织收集竣工验收资料并归档,并将运行资料移交分(县局生产技术部门。4.3.4对竣工初步验收工作中发现的缺陷向分(县局项目责任部门下达缺陷整改通知, 并督促整改。
4.4分(县局生产技术部门
4.4.1参与竣工初步验收及正式验收。
4.4.2接收、审核运行相关资料并移交运行部门。4.4.3审核竣工初步验收结论。
4.5分(县局生产分管领导 4.5.1审批竣工初步验收结论。
4.5.2向地区供电局项目管理部门提出竣工正式验收申请。4.6供电局项目管理部门 4.6.1审批竣工正式验收申请。4.6.2组织竣工正式验收及协调。4.6.3编制竣工正式验收大纲。4.6.4组织审核竣工验收资料。
4.6.5对竣工正式验收工作中发现的缺陷向项目责任部门下达缺陷整改通知,并督促整 改。
4.6.6组织出具竣工验收报告。4.7监理
4.7.1组织工序和单元工程验收、分部工程验收、阶段(中间验收。4.7.2提供竣工验收所需的监理文件及工程质量评估报告,并参与竣工验收。4.7.3根据合同约定,履行相关职责。4.8勘察 /设计
4.8.1提供工程勘察 /设计质量检查报告。4.8.2参加验收。
4.8.3根据合同约定,履行相关职责。
5内容与方法 5.1验收总体要求
5.1.1工程竣工验收分为初步验收及正式验收。工程竣工验收管理流程见附录 A。
5.1.2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视为不具备竣工验收条件: 3 a未完成设计文件和合同约定的内容;b未提交合格的验收资料或资料不完整;c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工程质量监督等单位确认的工程质量文件不齐全。5.1.3竣工验收应依据下列文件进行验收: a批准的设计文件、施工图纸及说明书;b施工合同;c设备技术说明书;d设计变更通知;e施工验收规范;f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
5.1.4竣工正式验收前地区供电局项目管理部门应组织编制验收大纲,并按验收大纲组织 验收。验收大纲应体现 5.1.3所列依据文件和设备设施、安健环、质量控制记录与试验数据 等验收项目和标准。
5.2竣工验收申请管理
5.2.1施工单位经过自检合格(有监理时,须经监理认可 ,并做好各项验收准备工作, 即可向项目责任部门提交工程竣工验收申请(附录 B。
5.2.2施工单位申请工程竣工验收时,提交的工程竣工资料,应包括以下内容: a施工组织文件(包括土建、电气安装开、竣工报告、施工组织方案、设计变更等;b施工质量文件(包括质量检查评定;隐蔽验收、中间验收记录;测试材料等;c施工安装文件(包括现场施工记录、安装记录;d设备的技术说明书、安装手册、接线图;e调试报告、交接试验报告;f竣工图纸(或临时竣工图,含杆塔明细表、材料清册;g备品备件清单、专用工器具清单;h施工监理报告(若有施工监理,应提供;i设计检查报告(若有设计单位,应提供;j工程竣工验收项目表(附录 D;k规定的其它应交资料。
5.2.3分(县局项目责任部门接到竣工验收申请后,应立即对工程的完成情况、竣工验 收所需资料和其他准备工作进行核查, 若不具备验收条件则组织完善整改, 若具备验收条件, 4
则在竣工验收申请表上填写意见,向分(县局项目管理部门申请进行工程竣工初步验收。5.2.4分(县局项目管理部门接到工程竣工初步验收申请后,应立即组织施工单位、设 计单位(若有、监理单位(若有、项目责任部门、运行部门、生产技术部门对工程的完成 情况、竣工验收所需资料和其他准备工作进行初步验收并填写竣工初步验收情况表(附录 C ,同时对验收资料进行收集、汇总。
5.2.5对初步验收中发现的缺陷,分(县局项目管理部门开具初步验收缺陷清单(附录 E 并督促项目责任部门组织整改。
5.2.6初步验收合格后,分(县局项目管理部门在竣工验收申请表上填写意见,与竣工 初步验收情况表、初步验收缺陷清单一并送地区供电局项目管理部门申请竣工正式验收。5.3竣工正式验收管理
5.3.1地区供电局项目管理部门收到工程竣工正式验收申请后,应立即组织分(县局、施工单位、设计单位(若有、监理单位(若有、生产技术部门成立验收组,对工程的完成 情况、工程质量、工程技术资料进行竣工正式验收。
5.3.2验收组应由相关专业人员组成,必要时应成立专业验收小组。5.3.3对施工中阶段验收部分,原则上只进行抽查。
5.3.4各专业人员(组必须了解整个工程概况,熟悉设备的性能、结构和参数,严格按 照验收大纲进行全面验收,并提交本专业竣工验收检查报告,对本专业验收结论负责。5.3.5验收组应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汇总分析, 并开据正式验收缺陷清单(格式见附录 E 提交验收组织部门。
5.3.6验收组织部门根据工程缺陷清单对分(县 局下达缺陷整改通知, 限期整改。分(县 局项目责任部门组织施工单位按时完成整改。
5.3.7竣工正式验收工作完成后,验收组将工程竣工验收报告(格式见附录 F 提交地区 供电局项目管理部门。
5.3.8地区供电局项目管理部门根据验收组的工程竣工正式验收报告,对工程的验收情况 做出能否投运的最终结论。
5.3.9工程竣工正式验收结束后,由分(县局项目管理部门组织对工程资料进行归档, 并在 3个工作日内将相关运行资料转交分(县 局生产技术部门。工程资料应包括但不限于 以下内容: a 批准的设计文件、施工图纸及说明书;b 施工合同;c 施工组织文件(包括土建、电气安装开、竣工报告、施工组织方案、设计变更等;d 施工质量文件(包括质量检查评定;隐蔽验收、中间验收记录;测试材料等;5 e 施工安装文件(包括现场施工记录、安装记录;f 设备的技术说明书、安装手册、接线图;g 调试报告、交接试验报告;h 竣工图纸(含杆塔明细表、材料清册;i 备品备件清单、专用工器具清单;j 施工监理报告(若有施工监理,应提供;k 设计检查报告(若有设计单位,应提供;l 工程验收申请表;m 工程竣工验收项目表;
n 工程缺陷清单;o 工程初步验收情况表;p 竣工验收报告;q 规定的其它应交资料。6报告和记录 6.1报告
工程竣工验收报告,格式见附录 F。6.2记录 表 1:相关记录
序号 记录名称 保管地点 保存期 记录形式 备注 1工程验收申请表 档案管理部门 按档案要求 纸质/电子 附录 B 2工程验收项目表 档案管理部门 按档案要求 纸质/电子 附录 D 3工程缺陷清单 档案管理部门 按档案要求 纸质/电子 附录 E 4 工程初步验收情况 表
档案管理部门 按档案要求 纸质/电子 附录 C 5竣工验收报告 档案管理部门/ 分(县局项目管理部门/ 分(县局生产技术部门/
分(县局运行部门
按档案要求 纸质/电子 附录 F 6(规范性附录
配电网工程竣工验收管理流程(资料性附录 配电网工程竣工验收申请表 项目名称
申请单位 工程批准概算(万 元 项目设计单位 工程结算(万元
项目施工单位 项目监理单位 竣工验收条件落实情况(含建设、设计、施工、调试和生产单位各自的 工程总结、测试报告、竣 工 资 料 和 图 纸 等 材 料
分(县局项目责任部 门意见 责任人:日期: 分(县局项目管理部 门意见
责任人(盖章 :日期: 地区供电局工程项目管 理部门意见 责任人:日期: 填写说明:
1、此表由施工单位发起填报,若表格大小不足,可另附页进行说明;
2、“申请单位”栏须加盖施工单位公章;
3、“工程结算(万元 ”为选填栏;
4、“项目设计单位”和“项目监理单位”栏如无可不填写;
5、“分(县局项目责任部门意见”栏填写是否具备初步验收条件的意见;
6、“分(县局项目管理部门意见”栏填写初步验收意见及对正式验收申请的意见,须盖 章;
7、“地区供电局工程项目管理部门意见”填写对竣工正式验收申请的批复,并签字盖章确 认。9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配电网工程竣工初步验收情况表
工程项目分类:初步验收时间:年 月 日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施工负责人: 监理单位:设计单位: 分(县局项目责任部门:分(县局项目管理部门: 开工时间:年 月 日 竣工时间:年 月 日
组织验收部门:负责人: 参加部门 姓名 参加部门 姓名
验收情况 主要工程量及主要技术参数:缺陷及处理意见: 验收人员: 验收复查 复查情况: 复查人员: 时间:年 月 日 初步验收意见: 签字:年 月 日
分(县局生产技术部门审核: 负责人签字:年 月 日 分(县局生产分管领导审核: 签字:年 月 日 备注: 10 填写说明:
1、“工程项目分类”填写为“基建”、“检修”、“技改”等;
2、“缺陷及处理意见”填写初步验收缺陷清单的概括,如“A 类缺陷**条,B 类缺陷**条, 详见初步验收缺陷清单”;
3、运行班组必须参加竣工初步验收
4、若表格大小不足,可另附页进行说明。11 Q/CSG-GZPG 2 11057-2010 附录 D(资料性附录)工程验收项目表 申请单位(签章): 序 号 名称及编号 安装位置 设备型号 主要技术参数 备注 12 Q/CSG-GZPG 2 11057-2010 附录 E(资料性附录)工程缺陷清单 验收类别: 缺陷发现情况 序号 存在问题 分类 整改意见 整改期限 责任单位 处理情况 验收日期: 缺陷处理情况 完成时间 责任单位签名 复检人员 验收负责人: 填写说明: 监理: 施工单位:
1、“验收类别” :填写“工程竣工初步验收”或“工程竣工正式验收” ;
2、“缺陷处理情况”中的“处理情况”“完成时间”“责任单位”栏由责任单位填写,其余部分由验收组填写;、、3、“分类” 类为影响设备运行的缺陷,B 类为不影响设备运行的缺陷。:A 13 Q/CSG-GZPG 2 11057-2010 附录 F(资料性附录)竣工验收报告 工程项目分类: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项目责任部门: 开工时间: 组织验收部门: 参加部门: 姓名 年 月 日 施工负责人: 项目管理部门: 竣工时间: 年 负责人: 参加部门 姓名 月 日 验收时间: 年 月 日 主要工程量及主要技术参数: 缺陷及处理意见: 验收情况 验收人员: 复查情况: 验收复查 复查人员: 时间: 年 月 日 验收结论: 签字盖章 备注: 年月日 填写说明:
1、“工程项目分类”填写为“基建”“检修”“技改”等;、、2、“缺陷及处理意见”填写初步验收缺陷清单的概括,如“A 类缺陷**条,B 类缺陷**条,详见正式验收缺陷清单” ;
3、“参加部门”和“姓名”栏如不够可增加填写行;
第二条 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省高新办)负责重点项目的验收工作;重点项目承担单位所在市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地高新办)或项目组织申报部门负责重点项目验收材料的初审和验收申报工作。
第三条 重点项目验收委员会由省高新办、行业主管部门、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等的有关人员和同行专家组成,一般5-7人。
第四条 重点项目的验收标准和依据是经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批准的《##省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申报书》及其附件。若项目的投资总额和生产能力等指标确需调整,须经过省高新办批准。
第五条 申请验收的重点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
1、项目已按领导小组批准文件全部建成投产,生产能力已经达到申报时的计划指标;
2、生产设备运行正常,生产工艺先进,可完成申报时预定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3、产品质量检测设备齐全,产品质量稳定,符合有关标准要求;
4、安全生产措施完善;
5、三废排放达标。
第六条 重点项目承担单位申请验收时需提供以下材料:
1、《##省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验收审批书》;
2、项目实施总结报告;
3、项目贷款合同复印件;
4、《##省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申报书》;
5、项目产品技术水平、质量水平评价证明;
6、项目产品销售合同复印件;
7、医药、食品、通讯产品、公共安全产品、计量设备等许可证制产品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8、项目验收月份前几个月财务报表;
9、与项目有关的其它证明材料(环保、安全、奖励等)。
第七条 重点项目验收程序如下:
1、重点项目完成后,项目承担单位提出申请并填报《##省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验收审批书》相关材料,经所在市地高新办或项目组织申报部门初审合格后,报送省高新办;
2、省高新办项目管理部对验收申报材料进行审查,提出审查意见;
3、省高新办派员与市地有关人员组成测试组,对符合验收条件的重点项目进行生产测试,出具生产测试考核报告;
4、验收委员会按照领导小组批准的重点项目申报书和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条件对重点项目进行会议验收。经过听取企业汇报和考核组生产测试考核报告、查看生产线、审查材料、质疑、答辩和充分讨论后,验收委员会作出验收结论。
第八条 验收结果经省高新办批准后生效。对验收合格者,颁发《##省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验收合格证》;对验收不合格的项目,分别予以责成整改或取消重点项目资格的处理。验收结果及处理意见报告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
【视频监控验收规范(试行)】推荐阅读:
视频监控方案07-17
银行金融视频监控方案06-13
公司视频监控维护方案07-21
视频监控门禁系统解决方案07-10
交警监控项目验收报告06-28
教学课件、微课视频技术规范05-29
儿童舞蹈视频大全,幼儿舞蹈视频06-02
婚礼视频问题11-07
视频面试完美求职09-18
宣传视频策划书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