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全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李敏

2024-08-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七届全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李敏(精选12篇)

第七届全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李敏 篇1

会”心得

转眼间为期三天的“第七届全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已经结束了,虽然这三天的时光匆匆而逝,但我们却收获颇多,受益匪浅。在此我就结合《教师课堂教学观察表》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汇报一下自己从本次观摩研讨会中所得到的启示。

一、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应定位准确切实,表述清晰规范;应适应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教学内容应选择合理,运用得当,符合学生实际水平与教学要求。

青岛市李沧区的郭钰峰老师的故事教学Cats and Dogs在内容上抓住了学生对dogs和cats的兴趣展开教学,整堂课都围绕着故事展开,最终让学生在故事结束时谈谈自己的感想,升华情感Friends should work together,share

together.并鼓励学生work hard and you will get your own magic wand.整堂课都以故事为背景,并通过对难点的解析和动作表演,辅助学生理解,最终让学生能够在图片和句子的提示下简单的复述故事并表演故事,达成了教学目标,适应了五年级的心理特征、认真能力和语言能力。另外,郭老

师准确到位的肢体语言和言语表情为本堂课增色不少,使龚亚夫老师在点评的时候表达“郭老师更应该当演员。”

在今后的课堂中,我也会尝试着故事教学,让学生在听故事中,学故事、讲故事、演故事中学习和进步,学习郭老师那活泼、有感染力的肢体语言,让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中“玩着学,乐于学”。

2.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科学合理;教学活动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将语言结构与语言意义有效的结合。

重庆市巴蜀小学的甘翠竹老师所执教的三年级第一单元It’s red一课,充分的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整堂课都是在师生互动,生生活动中进行的。甘老师在教授本节课时,充分利用小组合作,以变魔术的方式引出red、yellow、blue等颜色,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在小组内试着将blue和yellow混在一起,“变”出了green,让学生在小组中充分展示和交流,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做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这种方式不仅使课堂“活”了起来,还让学生再动手动脑中学会了美术中,三原色两两搭配会调出什么颜色,将英语课与其他课程联系了起来,促进了学生综合知识的运用。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也会针对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设计形式多样的操练活动,充分利用小组活动,让学生动手动脑,结合各个学科的知识,让学生在英语课上能获取更多的知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实施

1.教学步骤应清晰,层次清晰,循序渐进;课堂管理应面向全体学生,掌握好教学节奏,保持积极的课堂教学气氛。

本次授课的大部分英语教师的课堂都能够步骤清晰,层析分明,知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老师们都营造了一种或温馨和谐,或活泼动感,或充满幻想与奇异的课堂氛围。

在今后自己的课堂中,我会更加注重教学实施过程中知识的层次性和递进性,关注全体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创设符合本课教学的学习情境,例如讲授农场上的动物和作物,可以创设参观农场的情景;讲授衣服时,可以结合六一儿童节的现实情况,举办节目需购买衣服的情景等等。让每一个学生能融入课堂,学到知识。

2.教师的话语及时间控制应准确、规范,教学资源与媒体使用恰当、到位;学生各项预设学习目标达成度高。

第七届全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李敏 篇2

优质课总体反映出先进的外语教育理念, 符合课程改革的方向。在教学目标上, 这些课均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和运用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包括跨文化意识在内的综合人文素质,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积极情感。在教学方法上, 执教者均努力践行新课程的精神, 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体验过程和合作学习。这些优质课是近年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外语教学领域的又一次成果汇报。

优质课展示了执教者优秀的教学素养, 标志着新一代英语教师的发展水准。参加优质课展示的教师绝大多数拥有流利、地道的英语口语, 如河南的张宏老师、上海的王冠老师、陕西的孙培培老师、山东的李敏老师等, 这为营造课堂良好的语言环境奠定了基础。执教老师们均熟练掌握现代教学技术, 能制作和使用优质、精美、高效的多媒体课件, 因此更能合理和有创意地设计教案并能自如地驾驭课堂。

此次展示最为集中的课型———阅读课, 巩固了十余年阅读教学实践的成果, 体现了符合阅读认知规律的教学思路。这就是pre-reading, while-reading, post-reading的基本教学步骤及活动设置。例如在pre-reading中结合主题进行提问与回答、根据课文标题预测内容等, 在while-reading中进行快速阅读、细节阅读、辨识语篇结构等并借此训练阅读技能 (诸如predicting, skimming, scanning, deducing word mean ing, 识别topic sentence与supporting detail的关系等) 。

这次展示的阅读课在上述教学思路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设计新颖的教学活动。

多位执教教师设计出更加精细、严密、新颖多样的阅读活动 (阅读任务) 。例如, 北京的张晋芳老师在while-reading阶段中开展了几个有特色的活动, 如, 在主题句后隐去细节要求学生进行填补 (训练根据主题句预测细节的技能) 和给出打乱次序的细节要求学生放回到相应的段落中 (训练学生理解细节与主题句之间的关系) 等活动。这些活动设计形式新颖、效果良好。河南的张宏老师设计了新颖的分组/拼图式阅读活动 (Jigsaw reading) , 并给各小组分配不同形式的形式 (分别是describing, acting, raising questions, answering questions, making a short speech) 。吉林的李忠芬老师在post-reading中要求学生给出能描述文中主人公Martin各个时期心情的形容词并解释原因, 这既帮助学生加深了对人物性格与情感的理解, 也给学生提供了积极运用词汇的机会。这虽然与在post-reading阶段通常进行的复述、讨论等输出性活动有所不同, 但十分合理、有效。

2.采用新的阅读材料与阅读课样式。这次展示的课在阅读选材上有从一般信息介绍类课文向“food-for-thoughts”式的哲理性强、内涵丰富的课文转变的尝试, 这方面较为突出的是浙江蔡晓佳老师的课, 她所选用的课文题为Things I wish I’d known when I was younger。这节阅读课突破了以一般技能训练为主的阅读课样式 (其一般套路是先进行skimming/scanning快速阅读, 再进行细节阅读理解, 最后进行基于课文的输出活动) , 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包含美文欣赏和沙龙讨论的阅读课样式。期间, 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进行了深度互动与思想交流, 以解读和分享含有哲理意味的课文。这节课作为参赛课具有探索性, 甚至有一定的“风险”, 上课过程也并非完美无缺, 但它为今后高中阅读课探索新的思路 (reading to learn, critical reading等) 提供了启示, 也为今后教材 (包括校本教材) 编写或修订在文本选择上提供了启示。

在总结阅读课上述共性和个性的优点的基础上, 我们认为, 为提高今后高中阅读课的效果还有以下一些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或者说需要处理好的矛盾关系。

1. 阅读活动与非阅读活动的比重。

具有明确教学目标的阅读课以“读”的活动为主, 而pre-reading和post-reading阶段“非读”活动时间的长短、与“读”任务的关联 (深度的而不是表面的关联, 并非仅仅激发对话题的兴趣) 需要更多考量。

2. 教师的导控与学生的独立阅读/思维之间的关系。

阅读活动/任务的设计既要考虑教师对学生阅读认知的引导、阅读策略的训练, 又要给学生留有独立面对文本的空间。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对openness与closeness的程度把握。信息点提示过于明确、题型过于结构化的理解题会导致学生在阅读中丧失独立解读/思维能力。

3. 篇章层面的理解与句子层面的理解的关系。

教师们都表现出对课文篇章结构、整体内容的高度重视。在把握整体语篇的同时, 也应对某些不易理解的字词、句子作必要的处理 (仍可用理解题的方式, 还可尝试paraphrase, 甚至翻译和讲解) , 因为教师担心在学生对教师所给的理解题全部答对的表象下其实还掩藏着对某些句子或短语的不完全理解。这里说的句词处理主要限于为“课文理解”服务, 不是专门的language points study。

4. 阅读课文中词汇处理的时机、程度和方式。

词汇是阅读中不可回避的一个方面, 但如何处理 (讲授呈现或当作任务) 、何时处理 (in pre-reading, while-reading o post-reading) 、处理到何种程度 (理解或会用) , 应因课、因学生而异。但基本原则是:1) 不对阅读理解构成严重障碍 (可于读前或热身时灵活处理) ;2) 给学生学会猜测词义提供机会 (读中适当执行猜词任务) ;3) 不放弃对课文生词 (包括非关键生词) 的有意识关注, 例如读后让学生划出课文中其他生词并查字典。

5. 阅读任务的设计与所训练的阅读技能之间的匹配。

阅读活动或任务的设计要考虑是否适合所要训练的阅读策略或技能。例如, 当目的是训练学生抓课文主旨的能力 (skimming) 时, 如果教师的提问是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paragraph?很可能学生虽然理解了大意但由于不会概括和表达而无法作答, 而如果给出一个概括大意的短语或句子以及干扰项 (Which one of the following phrases statements best expresses the main idea?) 要求学生进行选择, 显然能更好地达到检测阅读理解的目的。

6. 一般阅读训练、表层信息理解与欣赏性阅读、深层意境理解的关系。

对这个问题需要探讨的是, 如何在课文选材上拥有更大的多样性, 既有侧重训练技能的信息类和一般叙事文章, 也有更具思想性的经典名篇或犀利杂文。教师面对这些文本需要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

这次展示的课有三节以听—说或以说为主的课, 体现了多样的、有效的会话活动设计。以speaking活动为主的课中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黑龙江吴霞老师的课。这节以说为主的课之所以成功, 有这样几个因素:引起说的兴趣, 例如, 伴随音乐出现节日话题, 让学生想说;营造说的氛围, 教师自然轻松的风格和班集体“团结就是力量”的信念, 让学生敢说;设置说的任务, 例如, 描述不同节日、设计学生节, 让学生为交际而说;搭建说的“脚手架”, 例如, 先讨论elements of a festival、利用work card给予信息提示, 让学生能说。

这次展示课中有一节是基于project, 具有读写综合技能性质的课, 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方向。这节课的执教教师是范丽君老师。课堂从激发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欲望到提供具体方法的指导和资源, 从sample report的理解分析到report任务的写作指导, 丝丝入扣、精心设计, 而且整个过程中教师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支持, 围绕任务师生间产生深度互动, 为我们提供了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很好的范例。

这次展示的优质课还有一些共同特点或个性亮点:1) 大量的师生双边活动, 较高质量的师生言语互动;2) 多种教学资源的运用, 多媒体的运用更加高效, 例如, 王冠等多位教师的多媒体设计使信息呈现更明显、教学流程更高效;3) 体验元素的加入, 例如李忠芬老师课上的单手系鞋带, 向前老师课上让学生模仿MLK的Free at last, 张晋芳老师课上展示博物馆网页并介绍5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 吴霞老师课上让学生创立节日并制作logo;4) 清新有趣、有创意的导入, 例如李伦军老师运用三段视频导入三种body language, 李忠芬老师通过单手系鞋带导入残疾人话题, 吴霞老师用音乐导入各种节日等, 还有夏雨老师的深呼吸和微笑等。

这次观摩课也还存在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

1.教学目标的描述较为笼统, 表明课堂特征和核心目标信息不够明确, 并且也没有完全从学生“能做……”的角度进行目标描述。目标不清晰导致的结果是影响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与效果。

2.小组活动的有效性还存在一定问题, 表现在:1) 有的任务内容与group/pair work形式不匹配, 造成学生实际上的individual work;2) 教师在小组活动中对学生的语言支持不够, 致使小组活动中使用母语较多。利用group work/pair work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 本次优质课上教师也积极运用了这些组织形式, 但活动的真实、有效性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3.师生言语互动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一些课上教师还不太能根据学生的反应作出相应的会话调整, 协商式的互动还不够丰富, 有的教学指令还不十分清晰易懂, 缺乏学生的确认和呼应。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语言的有效输入, 也限制了语言输出和修正输出的机会, 影响了课堂活动的效果。

4.听说课, 尤其是会话课的教学思路还不够清晰, 类似于阅读课那样的pre-/while-/post的基本环节尚没有形成, 会话活动的形式还有待进一步丰富, 如何为学生用英语进行会话搭建支架和提供协助还有待深入探讨和继续尝试。

第七届全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李敏 篇3

2009年10月31日至11月5日,第七届全国语文辞书学术研讨会在湖北武汉召开。本届会议由中国辞书学会语文词典专业委员会主办,湖北崇文书局承办,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商务印书馆、上海辞书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语文出版社协办。来自全国高校、科研、出版单位的60多位代表出席了会议,共提交论文47篇。

今年正值著名的语言学家、辞书学家丁声树先生诞辰100周年,中国辞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韩敬体在会上作了《大家风范和〈现汉〉精神》的报告,与代表们共同缅怀丁先生为我国辞书事业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

与会代表宣读的论文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辞书宏观问题的研讨。晁继周考察了从《国音字典》(老国音)、《国音常用字汇》(新国音)、《国语辞典》到《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的规范型辞书的百年编写史,指出从历史上看,肩负推广语文规范标准任务的词典的编写,基本上属于政府行为。一部好的规范型辞书,既要贯彻语文规范标准,又要正视语言事实,为规范标准的进一步完善预留空间。李建国提出语文辞典编纂的文化自觉的命题,指出继承传统,开拓创新,以文化自觉精神研究和编纂新型语文词典刻不容缓,因应网络文化需要的电子词典,将引领今后辞书编纂的方向。周明鉴指出语文词典中的百科条目是差错高发区,如计量单位和公式符号、专业术语及其释义。李志江介绍了有关辞书编写的一些经典语言,强调辞书工作者应该在实践中学习经验,掌握规律。袁世全提出结构问题是辞书质量的重要方面,结构的特性与功能包括整体性、系统性、广普性、多维性、动态性。王敏对汉语语文辞书的编辑出版作了调查、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制定出版规划,继续推行辞书出版准入制度,加强辞书的系列化研究,加快辞书学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等建议。

二、辞书释义是焦点话题。苏宝荣提出现代汉语语文辞书释义的历时划界和共时划界问题:历时划界是指对作为词义消失、作为语素义保留情况的处理;在共时划界中要区分语言义和言语义,词的基本意义和特定组合中的功能义。李尔钢专门论述了形容词释义,认为完整的形容词释义形式是“形容+(适用对象)+性状描写+的+样子”,在辞书进行词性标注之后,仍然保留“……的样子”和“形容……”的释义形式不合时宜,可以省略。赵大明论述了语文辞书释义修订的基本原则,即保持辞书原有的风格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

三、《现代汉语词典》研究。这是历次语文辞书学术研讨会的热点。谭景春结合《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的修订,重点分析名名偏正结构、有+名结构,指出原《现代汉语词典》释义时没有严格区分词义和结构义,在个别词条的释义上误把结构义当作了词义,第5版对此作了修订。孙德金考察了《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标〈书〉词的情况,认为如果不考虑词典的查考功能,就应当完全在共时层面上,以使用频率和分布率等指标为判定标准,确定书面语词的范围,而不考虑是否来自文言。王兴隆通过对“1960年”版与“2005年”版《现代汉语词典》的对比考察,从词典义位描写的角度探讨了近50年来《现代汉语词典》的发展和进步。潘雪莲从主客观角度讨论科技条注释与语文条注释的分野。杜翔以《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成语为考察对象,分析释义提示词“比喻”、“形容”、“指”的用法和三者的区别。

四、字词语素的关系及其在语文辞书中的处理。林仲湘从字形、字音、字义、字用、字的文化内涵等方面研究了现代汉语字典如何维护自己的独立地位。杨金华提出将多字条目融入单字条目之中,列出逆序词,增加词语进入语句所需的用法信息,以充分发掘词典功能优化的空间。陶原珂讨论了汉字语素理论在《新华字典》释义中的运用,提出要贯彻按语素为单位进行释义的原则。

五、词汇学研究。朱彦从词义分析看释义语言研究的价值,认为实义义位的意义结构是一种带参照点和别义成分的结构,词义分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探寻参照点和别义成分的过程。金春梅发现在词形上有联系的符合同一构词模式的同一系列复合词在词义上也有联系,结合实例,运用演绎法进行从形式到意义的推理,分析考订词形词义。李海英指出近些年新词语产生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呈现词族化、词群化,在释义时可提取每个词群的“词语模”,在词群释义中可确定每个词群的“基元词”。周阿根以“墓石”义语义场的词为例,指出墓志铭词汇研究可以弥补《汉语大词典》义项漏收、词目漏收的缺憾。

六、古代辞书研究。陈淑梅考察了部首系统从注重字义的文字学原则(以《说文解字》为代表)向便于检索的检字法原则演变的过程,认为明代《字汇》的检索系统是部首改革的最终成果。邓春琴探析了《集韵》辞书编纂体例,指出《集韵》开创辞书“凡例”的先河,确立“字头+读音+释义”的格式,对韵书查检方式进行了深层次的改良。王琪从作者、版本、收字、语音、编排体例等方面介绍了明清以来三部湖北方言辞书。夏南强认为类书文化现象是儒家文化专制的产物,不利于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但有功于文化的传播和文献的保存。

另外,一些代表也讨论了相关的问题。郭小武对语文词典查找不到生活中耳熟能详的词语进行思考,提出了编纂现代汉语生活词典的建议。张铁文总结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汉语外来词的新发展。杜庆杰对博客语言进行了社会语言学的透视。马启俊对“臭味相投”的“臭”的读音作了辨析。

与会者还对一些词典的编纂作了探讨。史建桥介绍了商务印书馆《辞源》建国60周年纪念版的出版与再修订情况。吴建生介绍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汉语小语典》贯彻“语词分立”的原则,设立“提示”栏,配有多媒体光盘,简明实用。侯笑如介绍了中华书局出版的《当代汉语词典》的编纂特色,如附录西语词条、港台与大陆同义异形词条、港台与大陆译名对照等。叶军指出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应用汉语词典》从语用出发,反映名词条目的计量实际,不避繁难,专门标注量词的搭配习惯。王重阳作了崇文书局《字源》编纂方案演示。王粤汉结合自己审读《中华大典·语言文字典》的札记,介绍了其编纂情况。

第七届全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李敏 篇4

前埔北区小学

陈秋霞

我有幸于2006年12月26—29日前往福建省龙岩市参加了“福建省第七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摩活动”。能与全省市县教育精英同聚一堂,共同学习,我倍感荣幸,同时,也深感此次活动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开拓视野,不断提高的好机会。

此次活动累计听课12节,并听取了省小语会秘书长所作的专家报告。

此次活动注重了教学的实效性,十二位授课教师均以实际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常规问题为立足点,从不同的角度作了很好的师范、引导,踏踏实实地教语文。我从中受益匪浅,下面,我就本次活动谈谈自己的认识:

1、注重对文本的研究。教师担当好三个角色:一是当好“读者”,提高自身语文素养,理解文本,了解编者意图;二是当好“教者”,把握住文本,精心设计,达到教学目标,教会学生阅读;三是当好“学生”,站在儿童的角度认识文本,思考他们的学习困难,有针对性开展教学,难以理解的词句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学生轻松理解。教师们钻研教材充分。对文本的结构层次、重点句段、情感意蕴了然于心,对文本的语言文字烂熟于心,成为教学设计的重要凭借。

2、教师素质高。教师语文素养高,普通话标准,板书端正,文化底蕴扎实,教学观念先进,教学设计渗透课改理念,全身心关注学生,与学生的沟通和谐、自然,具有艺术、机敏的教学机智。学生学习主动、积极、热情、活跃,朗读书声朗朗,发言滔滔不绝,听讲全神贯注,知识丰富、视野开阔、思维活跃,语文素养得到自主和谐的发展。

3、教学设计精彩。有的注重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将教学活动设计的生动活泼,课堂中没有丰富多彩的环节,教师抓住重点,扎扎实实地通过文本,想方设法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积累语言,丰富收获;有的紧扣文本重点,抓住一个词、一句话、一段话,引领学生理解词语、领会句意、感悟中心,进行反复的、层次递进的、有感情的朗读,进行语感的训练。例如《天鹅的故事》以天鹅的三次叫声为切入点,展开生动的教学。

4、教学情境生动。教师以自身对文本的领悟,用生动的叙述、真切的态势语,带领学生进入文本的情境;教师用煽情的音乐、形象的画面、直观的录像营造出艺术化的情境,让学生动情入境;教师引领学生进入角色、展开想象、角色体验,仿佛身临其境,导引情感自然流露。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沉醉、动情,甚至流泪,他们听得投入,读得有情,说得深情,教学氛围动人,效果突出。

5、教学机智灵活。有的借助课前游戏拉近和学生的心理距离,帮助他们平静心情,正常发挥;有的巧借现场听众资源,为教学服务;有的根据学生当场质疑,改进教学设计,创造出新的教学亮点。

6、读的方式多种多样,有朗读、默读、速读、浏览等等,形式多样化有个别读,有小组赛读,有男、女生读,有齐读。方式多了,学生的朗读兴趣也大大提高了。

这次观摩活动中,我认为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1、词语认读、理解要符合年级特点。中、高年级学生理解词语不能采用低年级的方式。

2、这次活动中教师较注重学生的读,不过读要讲究,个别教师一味的指读、齐读,单一的读,学生的朗读质量并不见得有多大的提高。

3、对文本内涵的挖掘要适度。教师钻研文本的深度不能成为学生理解的深度,要根据文本本身的价值,根据编者的意图,根据年段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年龄特点,把握好“度”,切忌“深挖洞,一场空”。

4、及时纠正学生发言中的问题,给予正确的反馈。个别教师在这么大型活动中显得有些紧张,因此未能较好地倾听学生的发言,导致未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语句中的问题。

5、作为观摩课,教师都要把原先设计好的教案完整地上完,但是由于课堂有些出入,教师未能调控好时间,提高效率,许多课都存在前松后紧的情况,要么草草结束,要么就拖延时间。

6、教学质量是在常态教学中一堂堂课地累积提高的,观摩活动要展示常态课。可是,公开教学太精细了,太信息化了,太完美了,那“亮点”迭出,群体智慧结晶的教学环节,那丰富多彩、精致华美的课件,那精心设计,烂熟于心的教学语言。教师循序渐进、有条不紊的教学,这也导致了“生成”较少,课堂生成的亮点少之又少,这是较为遗憾的!

7、这次的观摩课,教师为了追求现场效果,过于强调对文本的理解感悟,“你体会到什么?”,“你感悟到什么?”,“你读懂了吗?”,“我们再来读读。”成为课堂惯用语,一个个学生说,一个个学生读,反反复复读,读得太过了,挤占了教学时间。课堂上教师起主导地位,但是学生却没有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教师引导得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被掩盖了。同时课堂中的“写”没有“挤进”课堂,作业普遍省略,课件展示作业走过场,大多数课都拖堂了。

观摩课不是真实的课堂。陌生的上课场地,生疏的师生关系,目光淹没的课堂环境,参赛老师强烈的竞赛意识,使得教师无法在舞台上放开自己的手脚、放松自己的心情。公开观摩课和平时上课是很不相同的。尽管我们提倡公开课要朴实真实,讲求实效,但仍然无法完全驱除公开课的作秀成分。一堂精彩的课我们可听掌声是否雷动;看是否有特色的、符合课改方向的课。看观摩课有三个目的,一看教师素养,二看教学设计,三看教学细节。”

观摩这次活动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语文教学更趋于质朴,更加真实可亲。我也深深地感觉到,所有参与公开教学的老师都能真正地从心底里关爱孩子,尊重孩子。同时,我也更深地鞭策自己:一堂课就是一位教师综合素质的展现,要想把课上好,归根

第七届全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李敏 篇5

8月12日-15日,由教育部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高校实验物理教学研究会主办,四川大学承办,四川省物理学会、成都市物理学会协办,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成都有限公司赞助的第七届全国高校物理实验教学研讨会四川大学望江校区召开。四川大学副校长步宏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教授高洁,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承纬,中国高校实验物理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北京大学张朝晖教授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我校物理学院院长龚敏主持。

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山大学等178所高校从事物理实验教学和研究的教师、实验技术人员700余人,以及我校教务处、设备处、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相关负责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四川大学副校长步宏教授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词。他代表四川大学向出席此次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向各兄弟院校对我校以及物理实验学科教学发展给予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简单介绍了我校基本情况后指出,四川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是由并校前三所大学的物理相关学科合并组建而成,是学校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学院之一,学院有四位院士,在他们的带领下,物理学科从教学到科研都有较大的发展,物理课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于2001年成立,成果显著。步宏副校长表示,四川大学会做好本次研讨会服务工作,希望各位代表在沟通交流中有很好的学术收获,同时希望我校教学口、设备处、物理学院利用这一契机,取长补短,借鉴学习,提升我校的物理实验教学水平。

中国高校实验物理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北京大学张朝晖教授代表研究会向川大各级领导、老师为本届研讨会做出的辛苦工作表示感谢,并转达了中国高校实验物理教学研究会名誉理事长吴思诚教授对与会同志的亲切问候。他说,吴思诚教授为我国的物理实验教学工作做了巨大贡献,吴教授指出中国学生动手实验能力有待加强,也给我们今后努力指明了的方向。张朝晖理事长指出,本届研讨会规模最大,参加人数最多,希望研讨会能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推动物理实验学科更好地发展。

四川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朱俊教授介绍了会议的筹备情况。受大会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凝聚态物理学科首席教授高洁,著

名爆轰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承纬分别作了题为“实验物理与素质教育”、“脉冲激光技术在冲击动力学实验中的应用”的大会报告。北京大学张朝晖教授、四川大学朱俊教授、复旦大学马世红教授等十三位教授在大会发言中分别就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与发展、物理学研究前沿进展谈了自己的看法并介绍了经验。其它与会专家、学者也就物理实验精品课程建设、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和考试的改革、物理实验教材编写、新实验的设计与新仪器的研制等方面作了分会报告。

据悉,本次研讨会代表众多,远远超过预期,临时设立一个分会场,通过电视转播方式把分会场与主会场联系起来。本次大会共收到论文291篇,参评教学和科研论文38篇,参评教学仪器109台(套),各评出了一、二、三等奖若干。

第七届全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李敏 篇6

仁怀市茅台二小 袁 伟

2013年5月4 日和5日 ,我参加了在贵师大举办的<<全国小学语文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认真听取了罗才军、薛法根、朱文君、蔡骏、张祖庆、蒋军晶六位全国知名教师的课.一、阅读教学究竟教什么?

名师薛法根老师就此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观点:学生知道的,我们不教;学生自己读了就懂的,我们不教;老师教了学生不懂的,我们也不教。以其执教的散文《匆匆》为例,他说:“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是朱自清先生的名篇,其文笔优美,精华很多,看起来所要交给学生的东西很多,我们都一一地教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他在本课的教学中就摒弃了一般老师抓字词,逐字逐段的对内容分析,分析修辞手法特点,抓优美的语句的教法,而是从学生不易觉察,不易懂的叠词入手,先圈点文中的叠词“头涔涔”、“泪潸潸 ”体会其效果,从而指导学生的朗读,定下本文的感情基调。然后抛出一个时间过得快慢的问题,让学生体味,重点落在帮助学生感受并理解文中所说的中心句:“二十几年如针尖上的一滴水”来贯穿整篇文章进行教学,来理解课文“我们的日子”“一个日子”“八千多个日子”一去不复返,无声无息,来去匆匆,不留痕迹,感悟文章形散而神聚的特点。罗才军老师执教的小说<<少年闰土>>,在阅读教学中,把“人物形象”放在核心位置,他选择抓描写人物形象的句子进行教学,深刻体会少年闰土的形象及体会小说中人物形象刻画的方法,即教表达;而把课文中 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这些事件略讲,由学生读文后自行归纳即可.二、阅读教学究竟怎样教?

蒋军晶老师谈了怎样教阅读教学的方法:

1.深挖教材 即挖文本的体裁;挖作者的写作背景;挖关键的词句;挖写作的方法及表达的技巧;备战文本在教学中的取舍,做到有的放矢。

2.阅读教学重在读 语文教学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而教师的作用重在引导、点拨,学生要想更好地学习好语文,牢固的掌握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使其读通、读熟、读出感情,从而读懂、读透,各位名师的教学中无一不是利用这一点。

3.注重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知识,只有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其中来,自觉主动地、欢乐地学习,学习的效果才更好。各位名师在其教学活动后的经验交流中都谈到,他们最怕遇上的学生就是死气沉沉的,问他们无动于衷的,木讷的学生。

4.注重学生多重训练 语文的教学是多角度,多层次的教学,只训练学生的某一个方面是不够的,应该是听、说、读、写并行,全面发展。

三、站在今天,我们如何教学古诗文? 朱文君老师指出:古诗文教学,核心是教“意象”,只求意象,不求甚解,突显小学语文的 “小”。在小学阶段,学生能熟读成诵即可。

朱文君老师在执教《趣读小古文》时,她摒弃了一般的朗读,理解,背诵,默写的传统模式。她根据小学生模仿性强,更喜欢读的心理特点,领着学生读,带着感情读,仿照古人摇着脑袋读,摸着胡子读,争辩着读等等,鼓励学生多读,不求甚解,在读中就有了语感,在读中就有了理解。她采用了三个环节教学古诗文:一是体会古文的音韵特点,指导诵读方法;二是感受“单音成词、四字成句”的特点,指导读出不同角色的语气语调;三是引导尝试补充,读写结合,进一步感受学习古诗文的乐趣。

四、习作教学教什么?怎样教?

特级教师张祖庆老师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看新闻图片写故事》一课,他的教学之法及成功密码是:

一、把握好儿童心理特征。课堂开始,张老师没有正儿八经地强调习作要求,而是让孩子谈对动物的感觉,从感觉入手,让儿童跟着感觉走。很快激活了学生表达的兴奋点,走进思维的活跃区,顺利为习作课推进作好思维预热。紧接着,张老师趁胜追击,组织学生表述图片“有意思”之处,燃起了学生的兴趣点,兴趣引路,这是引导学生进入写作之门 的 唯一法宝。成功密码二:张祖庆老师和学生特别亲切,自然。教学中走进学生心灵,与学生融为一体,就像一个大儿童,满口童言稚语,评点儿童习作总能站在学生视觉去评价。成功密码三:专业的写作素养的储备。张老师在指导学生写这次习作时,采用了以下策略:

1、告诉学生以当事人(鸭妈妈,掉进沟里的小鸭,交警叔叔,记者叔叔„„)的角色重述故事,采用第一人称写作训练;

2、化难为易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将单幅图扩展成多幅图;

3、变静态为动态:师生扮演角色,再现情景;

4、学生入情入境,环境心理表述;

5、学生自由选择最有想象空间的图片创作故事片断;

6、分享故事当场评改 ;

7、美文引路,取舍素材,突显主题,再构习作;

8、拓展延伸,引发思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五、教师的感染力和亲和力十分重要

本次所有的执教名师感染学生的能力都很惊人,课堂上,鼓励表扬学生的语言特别多.其中以罗才军老师和薛法根老师最为突出。罗老师走进课堂,他有良好的精神面貌,饱满的情绪,说话声如洪钟,使得学生上课激情高涨;薛法根老师上课的语言幽默,善于点拨,整节课笑容满面, 课堂气氛异常活跃;驾驭课堂的能力超群,讲课收放自如,教学的各个环节水到渠成.六、重视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第七届全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李敏 篇7

一、任务设置具有很强的连贯性和操作性

在任务型教学的进程中,教师是助学者的角色,也就是设计者、指导者、参与者和评价者。实施任务型教学,更是对教师的教学能力高要求的体现。教师不仅要仔细地研究教材,更要根据教材的特点设计各种各样的、深浅不一的、生动有趣的活动。Scrivener曾指出:教师所做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Create the conditions in which learning can take place.而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某中学的一位老师所上的Module 1“Basketball”Reading(外研版高中英语第七册)恰能很好地体现这一点。她在Task 4:Self-examination这个环节的设计上匠心独具。首先,她根据教材内容设置了Find faults这个子任务,一共是八个statements,要求学生找错并改错。其次,根据上面的八个statements进行第二个子任务:Decide which sentences describe Jordan/Chamberlain。这个任务的设置锻炼了学生的归纳能力。再次,仍然是在statements的基础之上布置了又一个子任务:Brainstorm questions。通过大脑风暴,学生在短时间内不阅读课本就回答前面的两个问题。最后的任务是:Description。这就在前面三个子任务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进行从输入到输出的转换,也是对任务的设计上做了难度上的提升,同时锻炼了学生说的能力。从Task 4任务的设计上我们不难看出该老师的良苦用心,任务链是一环套一环,呈梯形加深难度。遵循由输入到输出的规律,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观察,挖掘一些隐藏的信息。很显然,这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学生在用英语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过程中,不断获取新知识,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任务设置具有多样性和实用性

来自全国的各位一线教师让“任务型”教学模式在每节课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任务型”教学是目前极力倡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它具有很强的参与性和实际运用性。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在课堂上有事可做、有话可说。在任务的设计上,每位教师的设计各有千秋,各具魅力。如:上海市某中学的一位老师对任务的设计采用表格形式。用两种不同的图表来分别展示hamburger成为big business的各种因素,以及从1948年到2010年销量的对比。这种图表任务设置能将抽象的文本内容转化成具体的可视信息,有利于学生对内容从整体到细节的把握;再如陕西省西安市某中学的一位老师在教授“English around the World”的听说课时,她让学生找出AE和BE的区别,就采用比较的方式来设计任务。通过读一系列的单词让学生发现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最直接的不同。而来自河南郑州某中学的一位老师就灵活利用个人经历(她曾在美国担任“关键语言项目”中文教师)来设计任务。她刚到美国时由于文化的不同而导致不同的body languages引起的笑话让学生耳目一新。既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其在情景中完成了预设任务。诸如此类的活动充分发挥了“任务型”教学模式的优点,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很自然地运用了所学知识,也真正做到了发挥语言的实用性。

三、任务活动的安排方式具有多变性

Thomas(1983)根据活动的安排(work arrangement)提出三种方式:个人(solo)、双人(pair)、小组(group)。这三种活动安排形式是教学实际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活动。在听课的过程中,所有老师都使用了这三种方式,并交叉进行。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哈尔滨市某中学的一位老师凭着丰富的阅历和超高的人气赢得了评委老师和观摩老师的一致好评和阵阵掌声。她的整堂课有学生的个人活动,如在导入部分的a quiz;也有双人活动,如任务二(a letter game),最为出采的是小组活动(creation of a new festival),在长达十分钟左右的活动中,学生们充分利用集体的智慧设计出一个又一个富有学生特色的、反映学生心声的自己的节日。那一刻,大家惊讶地发现我们的学生内心世界竟是这样的五彩斑斓。

第七届全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李敏 篇8

——心得体会

谷硐小学教师:顾 娟

5月12日、13日我和姜老师到贵阳师大参加了“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

5月12日上午我们首先观摩了江苏省特级教师夏青峰的《小数的意义》及报告《改善教的方式,让孩子快乐的学》,在夏老师《小数的意义》一课中,他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归纳整理出理性的规律。孩子们从中也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原来学数学就是这么简单。

下午我们听了来自天津的特级教师徐长青老师上的课——《解决问题的策略》。徐老师风趣幽默,肢体语言丰富,常有经典之语爆出,令人捧腹不已,全场多次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听他的课感觉是一种艺术享受!在《解决问题的策略》这堂课中,徐老师用“一张纸的秘密”这个魔术,把学生们吸引住了,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自然地揭示了课题。在徐老师有很强的感染力下,整堂课学生开心极了,学生在愉快中学得了知识。如果课都能这样上,那么学习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就是轻松,快乐的事啦,哪里还用老师家长逼着学呀。

徐长青老师的报告《改善教的方式,让孩子快乐的学》,给我印象很深刻的一幕是,他请现场的两位听课老师做助演,为我们演示他是如何引导学生把握乘法分配律的内涵的。两位学生来到老师家做客,老师欢迎学生们,和学生们握手,并请大家注意观察握手的次序(老师分别和两位学生握手),老师握了两次手,学生各握了一次手,让学生体会(a+b)×c=a×c+b×c,这样学生在应用乘法分配律时就不会轻易出错了。为了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老师又让两位学生演出另一剧情:来到老师家后,老师只跟其中一位学生握了手,把另一人冷落在一旁,这时学生们就会纷纷指出老师这么做不好,不符合礼仪。从而让孩子们体会(a+b)×c不能写成a×c+b。徐老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剧来引导孩子们学习,并且把经常出现的错误轻而易举地突破了。这种数学课有哪个孩子不爱上呢?

徐老师认为,要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数学答案的唯一性,极大地束缚了孩子的思维,因此,我们解决问题的最终目的不是求得标准答案,而应教给孩子一种思维方式。可见他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视。在日常教学中,学生思维的火花往往都是被我们的老师于无意中扼杀。

5月13日上午我们听了来自杭州文海教育集团、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刘松老师执教的《乘法分配率》及听的讲座《小学数学优效教学的策略》,刘松老师平易近人,在课堂教学中用幽默的语言拉近了师生距离,真正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不时引来孩子们和台下老师阵阵的笑声。刘老师在课堂上充分利用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在不断的思维碰撞中获得了知识,把本来很枯燥的数学内容一下子变得简单起来,让学生的探究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造就了生机勃勃的课堂。最后我们听了刘老师的讲座《小学数学优效教学的策略》,刘老师说,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三教三不教。三教是容易混淆的地方要教,容易错的地方要教,学生想不到的地主要教;三不教是,学生已经会了的不教,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教,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要教。

第七届全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李敏 篇9

在 今

——第六届全国小学英语观摩研讨会学习心得

05年的苏州,08年的武汉,12年的太原,我在这三届全国小学英语观摩研讨会上,见证着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从兴起,到发展,再到创新,最后到今天的成熟的艰难历程。

我们知道阅读教学既是英语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说它是重点,是因为它是学习词汇、语法、语音等语言基础知识的基本材料;说它是难点,是因为老师很难在很短的时间内处理好语言形式教学与语言意义教学之间的关系,如果老师只注重对语言形式的教学,把课文进行肢解,逐段进行讲解操练,学生就不能完整地理解语篇的意义。而本次的研讨会上,多位老师都能准确把握语篇整体教学,利用略读、找读、精读等各种阅读方法,培养学生推理判断、预测下文、理解语篇大意、分清文章中的事实和观点等阅读能力。这必然要求做课教师有较高的个人教学素养,毋庸说在数千名同行面前上课所要承受的那种压力,单说面对五位专家犀利的点评和毫无预期的发问,虽说受益匪浅,但所需要的勇气、心理素质、日常积累自是不一般。选手们可谓是过五关,斩六将,在专家们面前引经据典,处处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从设计思路,到课堂上语言的输入与输出的对等关系,到学生话语权的量,再到课堂操练度,以及回答质疑,都让人有一种“你真的是典范”的感觉。

而我,也深切地感受到《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性。以前,我总是认为《课标》只是教条,只要了解需要让孩子掌握哪些单词、句子等语言目标即可。但是这一次,我幡然醒悟,颇有感触。五年级上册的B部分Let’s learn中所呈现的图片,我原本只是以为用I often…句型搭配Saturday和Sunday均可,句型练会就Ok了。专家的一席话惊醒了梦中人:Saturday是出现在do homework和watch TV下面的,而Sunday是出现在read books下面的,图外之意是向学生说明在周六先写作业,写完作业休闲放松看电视,劳逸结合;而周日可以看书,从而引导学生要合理安排和分配时间。虽然那位专家老师并没有点明图意,只是问选手这幅图是什么意思,那位选手没有答上来。我想在场的大多数老师在此之前也都没有想到课本上这幅图的深意。

这只是一个特例,最重要的还应该是课堂上学习目标的达成度。一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达成学习目标中的哪一个子目标,这些都不是自己想当然的,而是要在深入细致地理解《课标》的基础上制定的。

在某些课上,我们依然能看到一些不太成熟的教学设计。比如,一位老师在最后的情感升华阶段愣是把主题扯向了钓鱼岛,少年强则国强,呼吁学生要保护钓鱼岛。我们要明白,一切与学习目标无关的教学活动,无论你的意愿多美好,它也是低效的或无效的。再比如,另一位老师的课堂操练度非常高,但让人感觉她好像是一个导游,一直在催着游客赶向下一个景点,大家只能走马观花,想来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掌握也是如此吧。而朗读的加入也是我们大家应该共同关注的。这个秋天的太原之行,收获颇丰。回来之后,我也仿照那些个参赛选手在语篇教学中采取的一些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在班上使用。虽然大班额的问题还是无法解决,以致使用起来不是那么得心应手,但至少我感觉到阅读课上起来比以前顺了,学生也能从整体上去理解文章了。

第七届全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李敏 篇10

陶行知先生强调“过什么生活便是什么教育”,深刻地揭示了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他具体地指出,“过健康生活,便是受健康的教育;过科学的生活,便是受科学的教育;过劳动的生活,便是受劳动教育;过艺术的生活,便是受艺术教育。”通过20xx“园丁之秋”全国小学数学名师新理念精品课观摩研讨活动,我更能认识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在观摩研讨活动中,从名师钱守旺的“百分数的认识”和“生活中的负数”两个数学教学活动,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强调贴近生活、联系现实生活和基于生活经验的学习及增进学生生活体验、提升学生生活品质等原则。对此,钱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关注学生的整个生活的、精神的和科学的世界,将学习与学生自己的生活充分的融合起来,让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发现、探究、认识和掌握数学,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从钱守旺老师的两个数学教学活动中,让我们听课的老师和上课的学生都得到这样的教育,即“随手抓来都是活书,都是学问,都是本领。”只要留心观察,用心领悟,时时处处都可学到有用的知识和本领。上课固然是学习,听报告、与人交流、做家务也是学习,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游山玩水,投身大社会、大自然的怀抱更能学到很多很多的活知识。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及时地学习新知识。引导学生接触社会,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社会这大学校中学会学习。陶先生说:“时代在进步,社会在进步,偶一停留,就要落伍!所以必须及时学习。”随着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裂变效应”将导致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学习将交替贯穿于一个人的毕生。要教育学生千万不能把学习仅仅局限在课堂上和教科书里,要学会从电脑网络、电子信箱、广电报刊等传媒中及时捕捉信息,寻求新的知识。不会及时学习新知识的人,迟早将成为“现代文盲”而被淘汰。

第七届全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李敏 篇11

培训心得体会

梭戛乡中学

陈润祥

2012年4月21日上午,在六枝特区影剧院先观看谢全碧老师的三年级数学课“三角形的认识

(一)”,谢老师简单的教学课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到了新知识。

接着陈大伟老师就谢老师的课并没有做点评,只是就课堂上的现象就老师们课堂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就谢老师的教学实践,和大家讨论了如何把教材变成教学内容、如何更有效地发现和利用学生的发言、概念教学中的基本要素(名称、定义、反例、正例)及处理方法,边的命名及意义等问题。

讨论了谢老师的课,陈大伟老师进行了讲座《观课议课与小学数学教学》,本次讲座结合生动、鲜活的案例,对“新课程对观课议课的要求”、“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观课”、“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议课”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讲解。通过本次讲座,老师们强烈的感受到教研活动已改变了相对单一的“听评课”模式,走向信息多元的“观课议课”。以前的听评课主要关注教师教学活动,以“表现、展示”为献课取向,而“观课议课”是用多种感官收集课堂信息,以“改进、发展”为主要献课取向,关注的焦点从教师转移到学生,把重心从关注教学活动转移到关注学习状态,从关注教育过程转移动关注课堂情境;议课时不能再当一面镜子,光照别人不照自己,而要同献课者一起精心准备,聚焦问题,共同探讨,共同进步。同时,教师们还真切的体会到,忙碌的日子里,体味充电的感觉是富足的;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平等对话、真诚交流是温暖的;在职业人生中,携手并肩、共同体验是幸福的。

下行,仲广群老师上了五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仲老师像个孩子们的大朋友,带领着一群小朋友在一玩耍中掌握新知。首先他从学生熟悉的上学时间入手,让学生在顺推算时间与倒推算时间的比较中较好为体会方法的不同,引出倒推策略。紧接着在方格的填空中也别有用心,在数字在中间出现,让学生正反的推导突出应用的不同。同时设计的玩扑克与抢12的游戏,学生都兴致盎然,对策略的体验非常深刻。尤其是最后播放花儿乐队的歌曲——嘻唰唰,简直是神来之笔,听到其中的“请你拿了我的给我送回来,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这两句,既让人忍俊不禁,又回味出“倒推”之韵味。充分体现了仲老师独具匠心的设计与对生活的深刻挖掘。接着,仲老师进行了讲座《数学课堂教学的智慧转身》,仲老师就我国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风格特征进行了讲解,一是务实高效、着眼“双基”的目标设定,二是科学严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达,三是系统结构、注重审美的板书要求,四是精心变式、螺旋递进的作业设计,五是严格有序、整齐划一的课堂管理,六是整体一统、局部差异的教学风貌。接着讲了西方研究人员如何看待我国的数学教育?

2012年4月22日,观看了钱守旺老师上的六年级《数的认识总复习》,此课设计的知识很多也很广,让学生的思维不光只停留在课本上,幻灯片就有100多张。与他的报告《如何上好整理复习课》,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做到了新课引入趣味化、提示概念深入化、点拨规律条理化、练习形式多样化、选题难度层次化、教学方法灵活化、教学技巧艺术化。真正体现出教师角色是“导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路人”。情境教学是名师们课堂教学的一大亮点。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更深刻的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作为教师,想要把课上好,把教学搞好,把学生的成绩搞上去,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劳动,花更多的时间。在将来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些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为党的教育事业贡献全部的光和热。

第七届全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李敏 篇12

道德模范的精神实质就是热爱祖国,奉献人民。虽然简单,但却涵盖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广泛内容。只有牢固确立热爱祖国,奉献人民的思想理念,方能成就大美人生和时代楷模。我们提倡学习道德模范,首先要熟知和明白其精神实质,才能做到学有目标,赶有方向,在全国兴起学习道德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潮,从而形成凝心聚力谋发展,大干快上奔小康,早日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的喜人态势。

传承优秀道德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继承和发展了优秀传统道德思想,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系统阐述了新时代的价值观念,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国道德模范就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杰出代表,广泛宣传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弘扬道德模范高尚品格,引导人们向道德模范学习,争做崇高道德的践行者、文明风尚的维护者、美好生活的创造者。

全面提升素质和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学习和实践,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坚持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领导学、向同事学、向群众学。多读理论书籍,将读书变成和智者的对话。做到“多看,多听,多问,多做,多想”,将实践变成提升能力的催化剂,全面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向道德模范学习,也是一种方法。对标道德模范,提高自己道德水准。模范是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要以他们为标杆,对照反省自己,学习他们热爱祖国、奉献人民的家国情怀,自强不息、砥砺前行的奋斗精神,积极进取、崇德向善的高尚情操,不计名利、敬业爱岗的奉献精神;学习他们的优点,从他们先进事迹中汲取道德营养,在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理想信念,砥砺前行,走好新时代。

上一篇:园区保洁工作流程下一篇: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