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学习方法与读书方法(精选18篇)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总结出的“一总、二分、三合”读书法,可资借鉴。一总:先浏览书的前言、后记、序等总述性部分,然后认真地读目录,以便概括地了解全书的结构、内容、要点和体系等,这样便可对全书有个总体印象。二分:在读了目录后,先略读正文,这不需要逐字读,要着重对那些大小标题、画线、加点、黑体字或有特殊标记的句段进行阅读,这些往往是每节的关键所在。你可以根据这些来选择自己所需的内容来细读。三合:就是在翻阅略读全书的基础上,对这本书已有个具体印象,这样再回过头来细读一遍目录和全书内容,并加以思考、综合,使其条理化、系统化,以弄清其内在联系,达到深化、提高的目的,进一步深入领会初读时所不能领会的许多东西。这一步很重要。人们往往在这一步不得要领时,看过书一扔,便算了事。
鲁迅强调博览群书
鲁迅先生读书是极力精深的,同时他又非常强调博览,主张不要对自己的阅读范围作过狭的限制。他年轻时,在规定的功课之外,天文地理,花鸟虫鱼,无一不读。连《释草小记》、《释虫小记》、《南方草木状》、《广群芳谱》《毛诗草木鸟兽虫疏》、《花镜》这样谈花草虫兽的古书,他也在闲时拿来翻看。鲁迅在《读书杂谈》一文中说过:“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科的,偏看看理科书,看看别个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他在《致颜黎民》一文中说:“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无足轻重,后来做起文章来也胡涂。”鲁迅博大精深的知识和他的巨大成就,是与他的博览有着直接关系的。
巴金的读书方法
著名作家巴金的读书方法十分奇特,因为他是在没有书本的情况下进行的。读书而无书的确算得天下一奇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巴金说:“我第二次住院治疗,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时,就下床坐在小沙发上,等候护士同志两点钟来量体温。我坐着,一动也不动,但并没有打瞌睡。我的脑子不肯休息。它在回忆我过去读过的一些书,一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的记忆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一点美好的东西。”
原来他的读书法就是静坐在那里回忆曾经读过的书。这样有许多好处:
(1)不受条件限制,可以充分利用时间。巴金列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列宁格勒长期被德军包围的时候,有一位少女在日记中写着“某某型,《安娜·卡列尼娜》”一类的句子。当时没有电,也没有蜡烛,整个城市实行灯火管制,她不能读书,而是在黑暗中静坐回忆书中的情节。托尔斯泰的小说帮助她度过了那些恐怖的黑夜。另一个例子是他自己在十年内乱中的亲身经历。他说:“‘文革’期间要是造反派允许我写日记,允许我照自己的意思写日记,我的日记中一定写满了书名。人们会奇怪:我的书房给贴了封条,加上锁,封闭了十年,我从哪里找到那些书来阅读?他们忘了人的脑子里有一个大仓库,里面储存着别人拿不走的东西。”这两个事例说明,在一切不具备正常读书条件的情况下都可以“读书”。
(2)温故而知新。通过回忆,将过去读过的书拿出来一点点地咀嚼,就象牛反刍一样,能进一步消化吸收。每回忆一次都会有新的理解,新的认识,新的收获。
3)能够不断地从已读过的书中吸取精神力量。巴金说:“我现在跟疾病作斗争,也从各种各样的作品中得到鼓励„„即使在病中我没有精神阅读新的作品,过去精神财富的积累也够我这有限余生消耗的。一直到死,人都需要光和热。”
顾炎武自督读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个家喻户晓的名言,是由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著名学者顾炎武最先提出的。
顾炎武自幼勤学。他6岁启蒙,10岁开始读史书、文学名著。11岁那年,他的祖父蠡源公要求他读完《资治通鉴》,并告诫说:“现在有的人图省事,只浏览一下《纲目》之类的书便以为万事皆了了,我认为这是不足取的。”这番话使顾炎武领悟到,读书做学问是件老老实实的事,必须认真忠实地对待它。顾炎武勤奋治学,他采取了“自督读书”的措施:首先,他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读完的卷数;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读完后把所读的书抄写一遍。他读完《资治通鉴》后,一部书就变成了两部书;再次,要求自己每读一本书都要做笔记,写下心得体会。他的一部分读书笔记,后来汇成了著名的《日知录》一书;最后,他在每年春秋两季,都要温习前半年读过的书籍,边默诵,边请人朗读,发现差异,立刻查对。他规定每天这样温课200页,温习不完,决不休息
毛主席怎样读书?
特殊爱好
几十年来,毛主席一直很忙,可他总是挤出时间,哪怕是分分秒秒,也要用来看书学习。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卧室的书架上,办公桌、饭桌、茶几上,到处都是书,床上除一个人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了。
为了读书,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动身体的几分钟里,有时还要看上几句名人的诗词。游泳上来后,顾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书本。连上厕所的几分钟时间,他也从不白白地浪费掉。一部重刻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选》和其他一些书刊,就是利用这时间,今天看一点,明天看一点,断断续续看完的。
毛主席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一带向箱子书。途中列车震荡颠簸,他全然不顾,总是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按着书页,阅读不辍。到了外地,同在北京一样,床上、办公桌上、茶几上、饭桌上都摆放着书,一有空闲就看起来。
毛主席晚年虽重病在身,仍不废阅读。他重读了解放前出版的从延安带到北京的一套精装《鲁迅全集》及其他许多书刊。
有一次,毛主席发烧到39度多,医生不准他看书。他难过地说,我一辈子爱读书,现在你们不让我看书,叫我躺在这里,整天就是吃饭、睡觉,你们知道我是多么地难受啊!工作人员不得已,只好把拿走的书又放在他身边,他这才高兴地笑了。
认真地学,反复地读
毛主席从来反对那种只图书、毛主席从来反对那种只图快、不讲效果的读书方法。他在读韩昌黎诗文全集时,除少数篇章外,都一篇篇仔细琢磨,认真钻研,从词汇、句读、章节到全文意义,哪一方面也不放过。通过反复诵读和吟咏,韩集的大部分诗文他都能流利地背诵。《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小说,他从小学的时候就看过,到了六十年代又重新看过。他看过的《红楼梦》的不同版本差不多有十种以上。一部《昭明文选》,他上学时讯,五真正十代读,六十年代读,到了七十年代还读过好几次。他批注的版本,现存的就有三种。
一些马列、哲学方面的书籍,他反复读的遍数就更多了。《联共党史》及李达的《社会学大纲》,他各读了十遍。《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列宁选集》等等,他都反复研读过。许多章节和段落还作了批注和勾划。
不动笔墨不看书
几十年来,毛主席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有的还把书、文中精当的地方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毛主席所藏的书中,许多是朱墨纷呈,批语、圈点、勾画满书,直线、曲线、双直线、三直丝、双圈、三圈、三角、叉等符号比比皆是。
无所不读
毛主席的读书兴趣很广泛,哲学、政治、经济、历史、文学、军事等社会科学以至一些自然科学书籍无所不读。
在他阅读过的书籍中,历史方面的书籍是比较多。中外各种历史书籍,特别是中国历代史书,毛主席都非常爱读。从《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历朝纪事本末,直到各种野史、稗史、历史演义等他都广泛涉猎。他历来提倡“古为今用”,非常重视历史经验。他在他的著作、讲话中,常常引用中外史书上的历史典故来生动地阐明深刻的道理,他也常常借助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来指导和对待今天的革命事业。
毛主席对中国文学方面的书籍也读得很多。他是一个真正博览群书的人。
秦牧主张“牛嚼”和“鲸吞”
当代著名作家秦牧,每天都要阅读大量的书报杂志,广搏地积累知识。结果,他写出的作品宛如由知识的珠宝串成,闪耀着独特的光彩。秦牧在谈到读书时,主张采取牛和鲸的吃法,即“牛嚼”与“鲸吞”。
什么叫“牛嚼”呢?他说:“老牛白日吃草之后,到深夜十一二点,还动着嘴巴,把白天吞咽下去的东西再次‘反刍’,嚼烂嚼细。我们对需要精读的东西,也应该这样反复多次,嚼得极细再吞下。有的书,刚开始先大体吞下去,然后分段细细研读体味。这样,再难消化的东西也容易消化了。”这就是“牛嚼”式的精读。
那什么叫“鲸吞”呢?他说,鲸类中的庞然大物——须鲸,游动时俨然能一座飘浮的小岛。但它却是以海里的小鱼小虾为主食的。这些小玩艺儿怎么填满它的巨胃呢?原来,须鲸游起来一直张着大口,小鱼小虾随着海水流入它的口中,它把嘴巴一合,海水就从齿缝中哗哗漏掉,而大量的小鱼小虾被筛留下来。如此一大口一大口地吃,整吨整吨的小鱼小虾就进入鲸的胃袋了。人们泛读也应该学习鲸的吃法,一个想要学点知识的人,如果只有精读,没有泛读;如果每天不能“吞食”它几万字的话,知识是很难丰富起来的。单靠精致的点心和维生素丸来养生,是肯定健壮不起来的。
牛嚼”与“鲸吞”,二者不可偏废。既要“鲸吞”,要大量地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又要对其中少量经典著作反复钻研,细细品味。如此这般,精读和泛读就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了。
拾贝壳的孩子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一向反对死读书,滥读书。
当时社会上有些人,学了一门知识赶学另一门知识,没一刻停息,只花时间去学别人的思想,却没时间锻炼自己的思想。结果,知识是学了些,智力却很少增长。
卢梭对此很看不惯,就在他著的《爱弥尔》一书中说,这种人“就好比在海滩上拾贝壳的孩子,起初拾了一些贝壳,可是看到其他的贝壳时,他又想去拾,结果扔掉一些又拾到一些,乃至拾一大堆贝壳不知道选哪一个好的时候,只好通通扔掉,空着手回去。”
是当国王还是读书?
著名历史学家麦考莱曾给一个小女孩写信说,如果有人要我当最伟大的国王,一辈子住在宫殿里,有花园、佳肴、美酒、大马车、华丽的衣服和成百的仆人,条件是不允许我读书,那么我决不当国王。
一、感知·速读法
感知就是对课文的整体认识。速读就是浏览性的读课文。二者的结合可培养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信息中抓住课文要点和速中求质的能力。例如在学生初步接触一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和文章中心思想;划出生字、新词;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认字、释词、疏通句子;标出课文的自然段码;找出文章重点段落;分析题目,了解题目与课文内容的关系等等,便可采用此法。分析课文过程中,重点段落中勾划重点词句,概括段落和层次的意思等,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整体感,为下一步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二、理段·联系法
理段是指理清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内在关系。联系法是指读的时候,从课文整体出发,弄清各段内容的联系与区别,合并意思紧密的自然段,分出逻辑段,概括段意,综合各段内容,便归纳出全文的主要内容。此法一般在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从文章各段内容引发问题,引导学生形成定向思维,逐段读读,想想写什么,掌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再联系各段内容理清课文的结构安排。如《威尼斯的小艇》共五个自然段,指导学生用联系法读,看每段内容有什么关系,通过读,学生认识到五个自然段写了五方面内容:(1)威尼斯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2)小艇是什么样子。(3)坐在舱里感觉如何。(4)船夫驾驶技术高超。(5)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学生用段的联系法,认识到课文按五方面内容来写的,那么理段也应从五方面来划分。再如《鸟的天堂》,学生用联系法读,便可知课文写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色。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重点看到大榕树的长势,没看到鸟。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重点看到鸟活动的情景。读读开头,交代了时间、事情和周围环境;再读读结尾,写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恋。通过上下联系读,加深了对课文各部分内容的了解,从而搞清了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读懂内容,理清思路,通晓全文的目的。理层也可运用此法。
三、理解·研读法
学生通过整体认识,搞清段落层次,便进入部分深究阶段。教师要根据段落要点,从文章的“文眼”出发,提出问题,让学生形成定向的探究反射。通过分析、比较、体味等形式,从不同侧面去思考、探究和争论并及时进行反馈调节,从而使思维得到发展。例如《将相和》开头有这样一段话:“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人推荐说有个蔺相如,勇敢机智,也许能解决这个问题。”这句话中,“勇敢机智”是对蔺相如个性品质的高度概括。其具体内容贯穿全文,堪称“文眼”。我们便引导学生去细细品读各段内容,带着“蔺相如的勇敢机智都表现在哪里”这个问题,进行自学深究和集体研讨。通过研讨,学生弄清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之所在,蔺相如的思想品质也就理解掌握了。再如《鸟的天堂》里,作者结尾一段说:“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句话是作者对鸟的天堂发出的由衷的赞美,堪称:“文眼”。我们便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学习第三段、第二段、第一段。通过研究、探讨,认识到第三段写鸟儿在这里快乐地生活,的确是鸟的天堂;第二段写大榕树既大又茂,是鸟儿快乐生活的天堂;第一段交代是水养育了大榕树,才使大榕树变成了鸟的天堂。然后再一层一层深究;从哪看出大榕树之大之茂?从哪看出鸟儿在这里生活很愉快,的确是鸟的天堂?学生通过一部分一部分地读书思考、讨论,弄清了一个个问题,也就掌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到了作者此时的感情。总之,提出问题,目的是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高质量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
四、设问·推进法
语文教材中的单元训练重点都有相应的典型课文。这类课文,对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这类课文的教学,一般宜细不宜粗。教师可设计相应的问题,有层次地提出,逐步深入,使学生形成逐步推进的定向思维。问题的设计可选择学生质疑中挑选出来的有价值的、认识上有异议的问题,这样可以利用学生不同的理解,引起全班性的争论。问题可随学生的讨论分层次设问,但可事先出示一部分关键性问题。如《草船借箭》一课,学生根据课题,提出了如下问题:谁用草船借箭?为什么用草船借箭?怎么用草船借箭?草船借箭的结果借到箭了吗?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还可层层设问,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如诸葛亮提出三天造十万支箭,周瑜明知办不到,为什么要他立下军令状?诸葛亮立了军令状,周瑜为什么很高兴?周瑜为什么要吩咐军将们故意迟延,不给诸葛亮把造箭用的材料准备齐全?诸葛亮能够智胜周瑜,三天造十万支箭的关键是什么?进而指导学生,逐段推进,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上面谈了几种常用的课堂提问与读书方法指导相结合的形式。此外,还有圈点勾画法,变序读议法和假设联想法等。
课堂提问和读书方法指导作为阅读教学的两种重要手段,是为更好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服务的。所以教师应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逐步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目的。
摘要:课堂提问和读书方法的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 能使学生充分感知, 深刻理解, 积极思维, 发展智力, 提问能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 培养学生定向阅读的能力。
一、做摘抄
可以摘抄原文中的名言。课文中的名言警句非常集中,值得摘抄。学课文时我要求学生把文中的名言警句摘抄下来。
可以摘抄同一主题的名言。如学习《理想》,有“理想”的名言5则。学习《我的信念》后,摘抄有关信念的名言。
可以摘抄同一作家的哲言。如学习《人生寓言》,我建议学生选择周国平的哲理语句摘抄下来。
可以摘抄生活中的语言。广告词、标语、对联、生活中的小故事与感悟、商店匾额、宣传语、报纸刊物、互联网语言、鲜活的口语、不规范的现象等。
可以摘抄名篇名文。比如,名著学习《伊索寓言》中的小故事,写出它的寓意。
二、写心得
学完《论语十则》,可要求学生对感悟最深的一两句写出自己的理解,对自己的启示。或结合生活实际谈看法、体会。有的学生在摘抄了“最真实的自我是沉默的,人与人真正的沟通是超越语言的。倾听沉默,就是倾听灵魂之歌”这一句后,写道:我知道了中年闰土遇到鲁迅的时候为什么总是“摇头、摇头”,像个木偶似的。闰土是真实的,他是苦的。读到这些内容的时候,我们已经不需要闰土再说什么,我感受到了闰土心里的苦,苦得不再有言语。在沉默中我倾听着他的灵魂。
三、写批注
每篇文章我都力图找到几个点,让学生写批注。比如,《紫藤萝瀑布》一文,我要求学生就文章的标题和开头结尾写上批注。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习文章标题运用比喻的修辞,也暗示了文章的主要描写对象及其事物的特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紫藤萝的繁盛。开头“我不由得停下了脚步”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和思考,同时引出下文。结尾“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和开头首尾呼应,写出了自己受到紫藤萝精神的鼓舞。另外一些精美描写的句子和段落,比如第二到六段我就着重从语言赏析的角度要求学生做了批注。学生抓住了修辞、准确生动精妙的形容词、动词、叠词等角度做批注,收效显著。
对文章内容相对较长的我就让学生做提纲。比如,《走一步 再走一步》,通过做拟提纲的学习笔记,学生很快知道的文章的结构以及文章的情节发展,同时明白本文由事及理的逻辑层次。
学习了《在山的那边》、《行道树》和《紫藤萝瀑布》以后,我让学生运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自命题写作。有的写到了梅花,有的写了竹子,有的写的铺路石,并赋予了他们新的意义。
四、评注读书笔记
这是我采用的一种交流方法。在小组同学的读书笔记上写下自己的感受、体会以及自己的评价甚至是质疑。对周国平名句“心静是一种境界,一个人只要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找到了最适合于自己的生活,一切外界的诱惑和热闹对于他的确都成了无关紧要之物”,一学生对此做了这样的评注:这一句不正好是居里淡泊名利、追求宁静的一个佐证吗?
做读书笔记,至少有以下三方面好处。
首先,读书笔记能帮助消化知识。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做学问光读不写不行,要写就要读得认真一点,要把所读的在自己头脑里整理一番,思索一番,这样就会懂得较透一些,使作者的思想经过消化,变成自己的精神营养”。比较难懂的文章不容易消化,读书笔记就是消化酶。读名著《伊索寓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要求学生写几百字的主要内容概括、或简评、或写推荐词。还可以把这些简评分享在微博上,跟大家进行讨论和沟通。
其次,做读书笔记具有健脑功能。人的脑力是由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综合组成的。人在进行智力活动时,这几种能力都在发挥作用,而且,每种能力的发展水平又会影响到其他能力的发展,甚至影响到整个智力的发展。
做读书笔记对锻炼和培养记忆力有很大帮助。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我们无法仅凭大脑记住学过的所有知识。要想让自己学过的知识不被遗忘,最好的办法就是写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动笔,能够帮助记忆,积累资料,特别是能够加深理解,透彻把握书中精髓。徐特立曾说:“买书不如借书,借书不如抄书”,更是强调读书要动笔。“动手”不仅会帮助学生开阔眼界、增强记忆,还会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使书本上的知识变活,最终成为学生自己的东西。按照自己的观念思想和审美理想进行选择,然后了然于心,甚至终生不忘。
再次,做读书笔记具有整理思维的功能。常常抄记名人名言,经典故事,我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来思考问题,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在追求真善美的道路上,能给我们指引方向,边抄边记边理解感悟,我们会不自觉地受到美德的鼓舞激励。由于其中的暗示作用,我们会因此而反观自己,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以他们的话作为自己的道德和行为准则,从而追求至真、至善、至美。
●鲁迅的“跳读”法
鲁迅先生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 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这种方法是对陶渊明的“不求甚解”读书方法的进一步发挥。它的好处是可以 由此节省时间,提高阅读速度,把精力放在原著的整体理解和最重要的内容上。
●老舍的“印象”法
老舍说:“我读书似乎只要求一点灵感。‘印象甚佳’便是好书,我没功夫去细细分析它……。‘印象甚 佳’有时候并不是全书的,而是书中的一段最入我的味;因为这一段使我对全书有了好感;其实这一段的美或 者正足以破坏了全体的美,但是我不管;有一段叫我喜欢两天的,我就感谢不尽。”
●华罗庚的“厚薄”法
华罗庚主张:读书的第一步是“由薄到厚”。就是说,读书要扎扎实实,每个概念、定理都要追根求源、彻底清楚。这样一来,本来一本较薄的书,由于增加了不少内容,就变得“较厚”了,这是“由薄到厚”。这 一步以后还有更为重要的一步,即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能够分析归纳,抓住本质,把握整体,做到融会贯通。经 过这样认真分析,就会感到真正应该记住的东西并不多,这就是“由厚到薄”。读书,只有学会“由薄到厚” ,再“由厚到薄”这样一个过程,才能真正提高效率。
●爱因斯坦的“总、分、合”三步读书法
所谓总,就是先对全书形成总体印象。在浏览前言、后记、编后等总述性东西的基础上,认真地阅读目录 ,概括了解全书的结构、体系、线索、内容和要点等。
所谓分,就是在“总”体了解基础上,逐页却不是逐字地掠读全文。在掠读中,要特别注意书中的重点、要点以及与自己需要密切相关的内容。
所谓合,就是在掠读全书后,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使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经过认真思考 、综合,弄清全书的内在联系,以达到总结、深化、提高的目的。
●杰克・伦敦的“饿狼式”读书法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经过苦难磨练,十分珍视读书机会。他遇到一本书时,不是用小巧橇子偷偷撬开它的 锁,然后盗取点滴内容,而是像一头饿狼,把牙齿没进书的.咽喉,凶暴的吮尽它的血,吞掉它的肉,咬碎它的 骨头!直到那本书的所有纤维和筋肉成为他的一部分。
●毛姆的“乐趣”读书法
英国作家毛姆提出“为乐趣而读书”的主张,他说:“我也不劝你一定要读完一本再读一本。就我自己而 言,我发觉同时读五、六本书反而更合理。因为,我们无法每一天都有保持不变的心情,而且,即使在一天之 内也不见得会对一本书具有同样的热情。”
●杨振宁的“渗透”读书法
杨振宁教授认为:既然知识是互相渗透和扩展的,掌握知识的方法也应该与此相适应。当我们专心学习了一门课程或潜心钻研一个课题时,如果有意识地把智慧的触角伸向邻近的知识领域,必然别有一番意境。在那些 熟悉的知识链条中,如果嵌接上不熟悉知识链条中的一环,则很有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新发现。对于那些相关 专业的书籍,如果时间和精力允许,不妨拿来读一读,暂弄不懂也没关系,一些有价值的启示,也许正产生于 半通之中。采用渗透性学习方法,会使我们的视野开阔,思路活跃,大力提高学习的效率。
●白寿彝的“研读”法
著名史学家白寿彝认为,“读书之读,似应理解为书法家读贴读碑之读,画家读画之读,而不是一般的阅 览或诵习。”
●冯亦代的“角色”读书法
散文家、翻译家冯亦代说:“我在看书时,每逢看到好处,不免自己的身心也进入书中的‘角色’。好像 演员在舞台上演戏,演到好处,不由得为所饰剧中人的‘角色’左右”。
●余秋雨的“畏友”读书法
2、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愚暗是达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障碍,也就是人生发展的障碍。——李大钊
3、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约翰•保罗
4、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5、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来的光泽。——泰戈尔
6、知识有如人体血液一样的宝贵。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要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高士其
7、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培根
8、如果学校不能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更多成功的体验,他们就会以既在学校内也在学校外都完全拒绝学习而告终。——林格伦
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10、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赞科夫
11、为了在教学上取得预想的结果,单是指导学生的脑力活动是不够的,还必须在他身上树立起掌握知识的志向,即创造学习的诱因。——赞科夫
12、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牛顿
13、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利希顿堡
14、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苏霍姆林斯基
15、天才是由于对事业的热爱而发展起来的,简直可以说天才,就其本质来论—-只不过是对事业对工作过程的热爱而已。—高尔基
16、要是没有为数众多的可敬的观察家们辛勤搜集到的丰富资料,我的著作便根本不可能写成,即使写成了也不会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任何印象。所以我认为荣誉主要应归于他们。——达尔文
1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18、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而看一切太难,固然能使人无成,但若看得太容易,也能使事情无结果。——鲁迅
1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21、科学家不是依赖于个人的思想,而是综合了几千人的智慧,所有的人想一个问题,并且每人做它的部分工作,添加到正建立起来的伟大知识大厦之中。——卢瑟福
22、为了成功地生活,少年人必须学习自立,铲除埋伏各处的障碍,在家庭要教养他,使他具有为人所认可的独立人格。——戴尔•卡耐基
23、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24、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佚名
25、“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
26、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游手好闲的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约·贝勒斯
不爱做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厉富钰
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笛卡儿
在紧张的环境下,适当地放松一下,对身心对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方伟明
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朱熹
自控能力是指南针,有它你不一定走向成功,但没有它你一定会迷失方向。——潘世前
学习是为自己,不是为了别人,因为,别人没有义务为你的前途负责。——饶佳
多诈的人藐视学问,愚鲁的人羡慕学问,聪明的人运用学问。——培根
非同一般的学习,学习非同一般。——张霄峥
当我们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时,恰恰是在为自己铺路。——陆子健
心向着前进的方向,全世办界会给你让路。——吴乐凡
现在努力了,你将会征服人生;而不努力,人生将征服你。——庄伶
成功的.科学家往往是兴趣广泛的人。他们的独创精神可能来自他们的博学。——贝弗里奇
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洪优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缀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陶渊明
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加菲劳
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既然选择了远方,就不顾风雨兼程。——吴逸雨
学贵精不贵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到地也。——戴震
学习不是股票,想炒就炒,不想炒就抛售。——李玉冰
如果不学习,那将会落后于人。
天分高的人如果懒惰成性,亦即不自努力以发展他的才能,则其成就也不会很大,有时反会不如那天分比他低的人。——矛盾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方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陶铸
应当随时学习,学习一切;应该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知道一切。——高尔基
不怕吃苦,终可取得自己理想的成绩——徐广越
人们都说现在决定未来,其实真正地是未来决定现在。——倪竞
为自己的梦想插上翅膀,飞向成功的彼岸。——赵柯
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原来他的读书法就是静坐在那里回忆曾经读过的书。这样有许多好处:
(1) 不受条件限制, 可以充分利用时间。巴金列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苏联卫国战争期间, 列宁格勒长期被德军包围的时候, 有一位少女在日记中写着“某某型, 《安娜·卡列尼娜》”一类的句子。当时没有电, 也没有蜡烛, 整个城市实行灯火管制, 她不能读书, 而是在黑暗中静坐回忆书中的情节。托尔斯泰的小说帮助她度过了那些恐怖的黑夜。另一个例子是他自己在十年内乱中的亲身经历。他说:“‘文革’期间要是造反派允许我写日记, 允许我照自己的意思写日记, 我的日记中一定写满了书名。人们会奇怪:我的书房给贴了封条, 加上锁, 封闭了十年, 我从哪里找到那些书来阅读?他们忘了人的脑子里有一个大仓库, 里面储存着别人拿不走的东西。”这两个事例说明, 在一切不具备正常读书条件的情况下都可以“读书”。
(2) 温故而知新。通过回忆, 将过去读过的书拿出来一点点地咀嚼, 就像牛反刍一样, 能进一步消化吸收。每回忆一次都会有新的理解、新的认识、新的收获。
白羊座:认为学习不该墨守成规,所以常常有自我创新的读书方法,效率比较高的同时却存 在粗心的问题,要是考试时不那么粗心就好了。
金牛座:有比较理性的读书计划和综合型的学习方法,文艺类的音乐绘画写作学得不赖,逻 辑推理方面的数理化功课也不差,唯一的缺点是积极性不够。
双子座:有些小小的狡猾,比如表面上装着对学习不太在意,暗地里却默默用功,等到成绩 公布时,大家都会对你的突出表现刮目相看。在考试前,将自己想要的目标具体化,也许能 够激发出更大的潜力。
巨蟹座:按部就班是你的乖乖读书方式,学以致用是你的明确学习目标,深思熟虑是你的应 考态度。考试要注意的是,别在不会做的题目上耗费太多时间,把握时间也是关键哦。
狮子 座:往往有比别人强的理解能力,不过也就因为这样,所以比别人更容易分心,读书时有太 多目标、对太多知识有兴趣,学习就容易浮于表面,所以你需要多看多思考。
处女座:读书时好奇心是必不可少的,你的好奇心比别人更强烈,同时又追求尽善尽美,在 文科和艺术科目上常常有很出色表现。
天秤座:感受丰富的天秤座拥有良好的记忆力,在文科方面的表现总是不错的,但是数理化 方面就需要提高了,多多利用善于记忆的优点哟。
天蝎座:你的学习态度特别认真,不喜欢喧闹的环境,读书时总是郑重其事,用功的态度在 长期的竞赛中是有决定作用的,不过考试时还是要让心情放松一些哦。
射手座:你有自由自在的个性,同时也有在学习方面掌握全盘的素质,而相应的弊端则在于 ,有时候你会粗枝大叶,这就是在考试时要注意的。
摩羯座:你醉心于自己的研究角度,不愿意接受固定的学习模式,常常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要是在考试前与一些擅长该科目的朋友做一些交流,会让你学到更多的。
水瓶座:你的态度是读书要细腻精细,任何事都要求完美的你,看书也会规规矩矩、一字不 漏地看到最后,笔记更是整理得有条不紊,mmm~~这是好习惯!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华罗庚
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能够把自我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它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我诱离要点的一切DD爱因斯坦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就应随时领悟,领悟一切;就应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知道一切。DD高尔基:《文学书简》
构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就应是勤奋。——郭沫若
君子之学,死而后已。DD顾炎武:《与人书六》《顾炎武文集》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民生在勤。——张少成
没有人会因学问而成为智者。学问或许能由勤奋得来,而机智与智慧却有懒于天赋。——约翰·塞尔登
学问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李嘉图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我扑在书籍上,象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DD高尔基
读书也象开矿一样,“沙e淘金”。DD赵树理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生活在咱们这个世界e,不读书就完全不可能t解人。DD高尔基
书读的越多而不加思考,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而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DD伏尔泰
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DD《赫尔岑论文学》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DD孔子:《礼记?学记》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DD刘向:《说苑》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_,起于垒土;千e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
心专才能绣得花,心静才能织得麻。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时时学,不怕千万卷。 多练多乖,不练就呆。
只有努力攀登顶峰的人,才能把顶峰踩在脚下。 困难是人的教科书。
汗水和丰收是忠实的伙伴,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丽的情侣。
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先学爬,然后学走。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学习如赶路,不能慢一步。
学问之根苦,学问之果甜。 学问勤中得,富裕俭中来。
搓绳不能松劲,前进不能停顿。 瞄准还不是射中,起跑还不算到达。
没有艰苦的学习,就没有最简单的发明。(南斯拉夫谚语)
谁游乐无度,谁没空学习。(法国谚语)
谁要懂得多,就要睡得少。(亚美尼亚谚语)
知识好象砂石下面的泉水,越掘得深泉水越清。(丹麦谚语)
知识需要反复探索,土地需要辛勤耕耘。(尼泊尔谚语)
学如驾车登山,不进就退。(日本谚语)
读了懂不了,用处也不大。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
尽信书,莫如无书。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没有意志的人,一切都感到困难;没有头脑的人,一切都感到简单。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闻而不审,不若无闻。
读书不知义,等于嚼树皮。
吃饭不嚼不知味,读书不想不知意。
读书不想,隔靴挠痒。
温故而知新。
思索,就是跟自己争论。(西班牙谚语)
一次深思熟虑,胜过百次草率行动。(南斯拉夫谚语)
山上的石头能背完,河里的流水能舀干,世上的知识学不完。
书囊无底。
读百科知识方面的书:同学们可采用略读加默读的方法。读书时速度可以快一点,但要抓住知识要点,把知识读懂记牢。读完后想一想自己从书中获得了哪些知识,然后讲给别人听。
读故事类的书;同学们可以每天选择一两个故事,读完后,把故事的大概内容复述出来,也可以讲给别人听。故事中有很多好词、好句、好段值得学习借鉴,同学们应该把它们认真地摘抄在笔记本上。
读作文书、诗歌或散文:同学们可以采用“三诵”读书法,即朗诵、默诵、背诵,把好的段落背下来,用在平时的习作中。
读整本书的方法:
读整本书时,一般先看封面书名,再看扉页、目录内容提要,然后逐页阅读,边看边想,不懂之处做上标记。阅读完整本书后再理清条理,思考不懂的问题,掌握文章主要内容,最后写出读书笔记。
同学们,光读书不思考会让人觉得迷茫,光思考不读书会让人觉得有很多疑惑,这就告诉我们:读书要与思考结合起来,一边读书,一边思考。
合理安排读书时间,统一制订读书计划,并要长期坚持下去。早晨是一天中读书的黄金时间,这时人的头脑最清醒,可以安排些背诵、复述的内容;晚上人较疲劳,可以阅读些内容较轻松的书籍。读书时还要保持正确的读书姿势。一般读30分钟后;就要适当地休息,朝远处看一会儿,或做眼保健操。
读书能让人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读书能让人明白事理;读书能陶冶人的性情。“同沐四季风,共享读书乐”,让我们学会科学地读书,与书交朋友吧!
《扬子晚报》消息, 2009年, 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近日, 网易读书频道策划了一个百人读书名单, 首次推出了10位演艺名人的读书报告, 在这里批露其中几位的具体情况:知名主持人赵忠祥2009读书不超过10本, 他最喜欢阅读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演员兼主持人伊能静最想给读者推荐的是《与神对话》, 这是她去年读到的最喜欢的书;导演贾樟柯去年读书不少于30本。他向读者推荐的是《吴法宪回忆录》。谈起新年阅读计划, 他透露, 以晚清历史和武术书籍为主, 因为要拍《在清朝》, 力争再出一本书;主持人戴军一个星期读一本书, 一年读了52本, 每次出国休假都带十几本书出去, 看完了送当地华人, 然后再扛一堆书回来;湖南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汪涵去年大概读了30多本书, 时常翻阅的一本小册子是马以浮先生的《泰合宜山会语》;著名青年演员赵薇2009年读了很多文学作品, 其中有张爱玲的《重访边城》, 格非的《山河入梦》, 还有日本作家吉本芭娜娜的《厨房》, 卢基扬年科瓦西里耶夫的《守日人》等……
连云港市新浦区岗埠中心小学
金见翠
凯勒曾说过: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獈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董奇教授的《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一书内容详实,实用性强,是我们平时进行课题研究的强有力的理论指导,促进了我们的教科研能力的提高,它使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更科学,更有序,让我受益匪浅。
作为一名第一次主持课题研究的新手,我也知道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需要,都要通过查阅文献来获得相关资料,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所要研究的问题,找出事物的本质属性,从中发现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转变了教育观念,提高了认识。但是,我们常常会面对一大堆的文献不知如何下手,不知道可以从文献里得到什么,更不知道如何去阅读这些文献。因此,陷入了迷茫之中。董奇教授的《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一书,就是这样一艘船,指引着我沿着明确的方向驶向辽阔的课题研究的海洋。这本书的第二篇着重讲了课题选择与研究设计的一系列相关问题。我深刻认识到课题研究是一项非常严肃非常复杂的长期工作,同时,课题研究也是一个学习过程,是一个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学习过程伴随着多次学习、思考、总结、论证。在这个过程中,研究者的理论水平、看问题的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得到提高。本着这一点,在《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的理论指导下,我考虑如何设计研究的具体实施方案。研究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和完善,不仅直接关系到研究的进程,而且还影响着研究结论的可靠性、科学性。因此,要揭示规律,得出科学的结论,就必须在用各种方法收集和分析研究数据之前,缜密地做好研究设计工作。
我本次研究的课题是“关于农村小学生在阅读与欣赏中修改作文的案例研
第 1 页 究”。想通过研究,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欣赏与修改。在这一过程中体验作文成功的乐趣,激发作文兴趣,增强作文信心,并主动积累素材、品味语言、感悟表达,不断提高作文水平,发展作文能力。结合董教授书中用平实的语言详尽地介绍的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及标准,进行心理与教育科学的研究中经常运用到的方法,如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及测验法,以及这些研究方法在设计、实施、评价等环节的具体操作流程,我更确定了的的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个案分析法、教学实践法、经验总结法,并对每一种方法都有了明确的理念和具体的措施。也更增强了我研究课题的信心。
在各种活动中探索,反思,总结研究中的收获,寻找不足,以进一步推进研究工作这一环节也很重要。心理与教育科学领域的研究所获得的原始资料、数据无法在研究报告中全部呈现,因此,研究者必须对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利用科学的方法,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评价与汇总,从而使资料、数据完整地、真实可靠地反映事实。在此基础上,对经过整理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才能从中抽取或推论出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的正确的研究结论。因此,董奇教授在书中讲授的研究结果的分析、呈现与评价的相关知识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让我走出了迷惘,眼前豁然开朗。我想,有了董奇教授这部书的引领,我一定会圆满地完成我的课题研究,并把我的研究成果长期更好地实施下去。
学习内容摘记:
第一章 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概述
心理、教育科学研究与其他科学研究相比既有共同点,又有自身的独特之处。了解这些,对于掌握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 2 页
1、科学研究研究的特征:科学研究,就是通过运用各种科学方法,遵循科学的认识过程,根据对收集到的事实材料的分析,对假设或理论检验,以寻求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运动变化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或过程。科学研究是人类探索真理的一种活动,它与其他与其他活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一下四个方面:A、继承性;B、创新性;C、系统性;D、控制性。总体来说,教育科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它是研究人类知识与价值观念传递过程中的教育现象的科学。教育科学研究不仅包括教与学的过程的研究,也包括人的社会化研究。
2、心理与教育科学理论的特征: 心理与教育科学中的理论大多是其分支领域中的“小型理论”,这些理论有以下基本特征:A客观性B相对真理性C逻辑性D系统性。
第八章 访谈法
一、访谈法的概念与特点
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口头交谈的方式来收集对方有关心理特征和行为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通过访谈法可以了解人的态度、情感、思想观念和主观感受,从而对他们的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特征进行多方面的分析、研究。
访谈法特点:(1)整个访谈过程是访谈者与被访谈者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过程(2)具有特定的科学目的和一整套设计、编制和实施的原则。
二、访谈法的类型
(一)结构访谈和非结构访谈----(根据访谈内容和过程的设计要求和结构)结构访谈又称标准化访谈,指按照统一的设计要求,按照有一定结构的问卷而进行的比较正式的访谈。其优点是结果便于统计分析,对不同访谈对象的内容进行比较。不足是缺乏弹性,难于灵活应变。
(二)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根据访谈中的中介物)直接访谈又称为对面的访谈,是访谈者与被访谈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间接访谈是通过一定中介与被访谈者进行非面对面的交流。
(三)一般访谈和特殊访谈
(四)个人访谈和集体访谈----(根据访谈同时参加的人数多少)个别访谈是指访谈者对每一位访谈对象逐一进行访谈的一种单独访谈形式。集体访谈是指一名或者多名访谈者同时对一组访谈对象进行访谈的方法。
三、访谈法的设计
1.详细说明访谈目的与变量,进行访谈时,首先需要将一个比较笼统的研究
第 3 页 目的和问题变为一个比较具体、限定的研究目的和问题。
2.访谈问题形式的设计
一是封闭式问题(又称固定选择式问题、限定性问题)优点:易于计分,保证反应形式的标准化和结果的客观性缺点:有时很难反映访谈对象的有关情况,缺乏灵活性。
二是开放式问题(又称非限定性问题)。优点:利于访谈对象表达自己思想、情感、有利于访谈者了解额外的信息,对不明确的回答进行追加问题等缺点:计分困难,带有更多主观性。设计访谈问题的编排顺序时,一般都应遵守“漏斗顺序”的原则,即先由一般、非限定问题逐步到具体、限定问题,由较大的问题到较小的问题。问题过渡要求自然而平稳,逐步推进,前后顺序应有一定的逻辑性。
优点:(1)给访谈者和访谈对象建立一个良好关系的机会。(2)防止访谈对象对研究问题形成不成熟的心理反应定势。(3)有助于访谈对象对自己以前没有认真想过的观点、意见或情感进行思考、整理。
四、访谈法实施过程与技巧 1.访谈前的准备工作
(1)充分熟悉访谈问卷的内容。(2)带齐进行访谈所需要的有关材料。(3)尽可能了解访谈对象。(4)选择好访谈的合适时间、地点。
2.接近访谈对象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访谈者的衣着打扮应干净整洁,既不能过于花哨、华丽,也不能不修边幅,衣装不整。第二,在自我介绍与研究说明阶段,访谈者应该沉着自信,举止应显得自己理所当然应当受到欢迎,并确信自己研究工作的重要价值,这样可以极大地感染访谈对象,促使其配合。第三,应用正面肯定语气,邀请访谈对象参加访谈研究,而不要用易于让访谈对 象拒绝的语气讲话。第四,应通过适当方式让访谈对象放心,他谈话的内容将得到保密。第五,接近访谈对象时,应注意观察访谈对象衣着打扮、外貌特点、行为举止等情况,并以此来调节自己接近对方的方式。
3.对付拒绝的技巧。访谈人员一方面要耐心,甚至能忍耐对方一些无礼的言行;另一方面要尽力弄清被拒绝的原因并设法克服它。
尧水学校龙红元
曾经“怎样做班主任”这个问题一困扰着我,我时常问自己:我怎么做班主任?我怎么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班主任?我又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读完这本书,我想我有了答案。虽然今年我没有担任班主任,但为将来做好一位出色的班主任,我选择了这本书。我深深的感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班主任,必须做到这几点:要会学习知识更要会懂得传授知识。要重视学生更要懂得学生需要什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担任班主任必须甜酸苦辣都去尝试,在每天疲惫而繁琐的工作中,才会发现原来仅有良好的工作态度是远远不够的,班主任需要良好的文化修养和一种智慧,一种可以唤醒心灵的智慧。这本书带给我的反思很大,怎样留给学生良好的印象?怎样把握好师生平等的度?原来年轻也是一种优势,不要忘记自己曾经也是学生,要感动自己,才能感染学生。有时候我为了和学生之间保持一种近距离的关系,而一味的对学生温和,但这样的态度换来的是在学生的心目中失去了老师应该有的威严。“严而有格、柔中有刚”我想才是班主任管理班级至高水平的体现。
著名的哲学家艾果尔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的艺术就是懂得引导”。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是爱的使者。书中第五章中的“熟悉和了解学生”让我懂得了作为班主任也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这才是班主任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会经常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作为班主任,今后我也会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努力做到“严而有格、柔中有刚”,真正走近每一个孩子的心灵,让他们在犯错误后能从心底里接受我的批评,并在今后的行动中改正错误。
而“综合素质评价”这一节内容更让我懂得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性,给予我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几点深刻的体会。
只读课本, 会导致知识面狭隘, 在许多方面只能靠死记硬背, 学习捉襟见肘。
只读课本, 只能接受有限的课本知识, 对社会和生活的认识必然单薄, 不利于身心的健康成长。
只读课本, 是思维固厩在一个狭隘的空间里, 难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不利于学校建设。
我们要提倡学生多读课外书, 多读好书, 因为读书可以:
1、塑造健全人格。做人和做事是密不可分的;要想做好学问, 首先是要学会做人, 而读书的首要功能就在于塑造完全的人格, 锤炼坚强的意志。《牛虻》中在亚瑟成长为牛虻的过程中, 那种确立信仰、锤炼毅力和养成性格的人生经历, 以及成为牛虻后所具有的爱憎分明的品质、无畏无惧的精神、献身理想的执着、冷峻刚毅的人格, 都对我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震撼。”其实, 治学也要有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从治学最忌浮躁的角度来说, 做好文章容易, 保持应有道德并不容易, 保持高尚的道德很难, 在非常的环境中保持高尚的道德更是难上加难而陈寅恪保持了高尚的人格, 为后人树立了榜样。一个人成长的道路, 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顺逆、浮沉、荣辱、成败, 无所不有。语文学习, 是和道德素质培养紧密相连的, 没有一定的道德素养, 是不能领会和接受文章所蕴育的没的, 那么语文教学也就无从谈起了。
2、创造多彩生活, 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和生活的乐趣, 更有利于理解生活和课文。要学会享受生活、调剂生活, 以避免生活的单调和枯燥。四大名著的风采, 二十四史的精华, 《读者》的启迪, 无须多言。《思想者不老》是明史、文化史名家刘志琴的一本学人随笔, 它不同于一般散文随笔, 既没有“虚应故事”, 也没有“小桥流水”。而人间万象、世事沧桑, 不分古今中外, 尽纳视野之中, 触景生情, 遇事感怀。而《复活》让我们感到, 为某种理由而活着, 加上可能无理由的激情, 等于最好的生活方式。并非说这些书一定要读书什么理论、理由来, 而是觉得学生们日夜攻读, 甚为辛苦, 希望他们从读书中能找到乐趣, 缓解精神的紧张, 把“苦读’”转变为“乐读”。只有“乐读”才能体会“微言大义”, 才能在“独上高楼”和“为伊消得人憔悴”之后, 产生“蓦然回首, 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的喜悦。”这样学生学习才有情趣, 才能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才能使学习是学生爱做和乐做的事情。
3、培养写作的能力, 多读书, 才会对生活有较理智和深刻的感受, 才会有思想, 有看法, 才会言之有物, 言之有话。叫他们做无米之炊, 的确有点难为他们了。
4、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的习惯:静下心来看几本书和文章, 对于现在浮躁而没有目标方向的有些学生来说, 不失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方式, 既然能够静下心来看书, 就不仅能汲取营养, 而且, 也会静下新来学习和做事了。也不会沉迷于游戏与网络了。
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更好地读书呢?
首先要合理安排时间:作为学生, 时间有限, 应该课余和假期阅读, 要注意规律性和延续性。
其次要有选择的阅读:书为无限, 生命有限, 应该选择引起自己阅读兴趣而有有阅读价值的书, 现在语文大纲上所推荐的必读书目, 到是非常好的, 但, 遗憾的是落实情况在我们这样的学校和城镇很不容乐观啊。另外, 就语文教学来说, 提前阅读与课文有关的作者, 作品, 对于学习不无裨益啊。
再次, 要理性的阅读: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同是一本书, 有些人读后, 没留下什么印象, 而有些人, 能谈出自己的看法。用眼读和用心读效果可大不一样啊, 读书的同时不断的思考, 才能真正有效, 才能提高。
最后, 对语文学科来说, 也是许多学生比较头疼和为难的事情, 那就是大量的背诵古文。中国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 足以令后人汗颜。从这个角度来说, 如今的年轻人一定要注意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要打牢和扎实国学功底, 因为它是做好学问的必需, 也是陶冶情操的需要。
“世界上最壮丽的宫殿是藏书最多的图书馆”, “年轻时读书就像迎着朝阳走路”, “书都读得来的人, 还怕有什么做不来的”, “成功的科学家往往是兴趣广泛的人, 他们的独创精神来自他们的博学”, “读书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养心”, 只有读书, 才能更好的学习, 才能书会使人“目接千载, 思通八方”, 与古人对话, 与前贤智者神交, 会给我们装上思维的翅膀, 开启智慧的大门。
摘要:多读书、读好书, 是语文学习 (特别是初中学生) 最为重要的事情。所以要指导初中学生认识读书的好处、掌握读书的方法。
读书首先要“取法乎上”,他主张决不读二流以下的书。对此,他以女人戴首饰为喻做了说明,他说:“乡下女人,戴满许多镀金的铜镯子,自以为华贵,其实一钱不值;倒不如戴一只真金的小戒指,还算的一点积蓄。这就是情愿少讀,但必须读第一流著作的道理。”
他认为读书要有针对性,不读与自己研究无关的书。鉴于人的精力有限,并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徐先生认为“非万不得已,不读与自己的研究无关的书。”
先读今人研究成果,再读原著。他认为读中国古典或研究古典中的某一问题时,一定要把可以收集到的后人的研究,尤其是今人的有关研究,先看清楚弄明白,在仔细去读原著。他认为,“看了后人的研究,再细读原典,这对于原典及后人研究工作的了解和评价,容易有把握,并常发现尚有许多工作须要我们去做。”
多做摘抄工作。他说:“我读书的一个重要门径便是摘抄……摘抄工作,实际是读书的水磨功夫……摘抄一遍,可以帮助记忆,并便于提挈全书的内容,汇成几个重要的观点。这是最笨的功夫,但我读一生的书,只有在这几年的笨工作中,才得到一点受用。”
读书要有目的、方向和立足点。徐先生认为,读书光有兴趣是不行的,还有加上一个目的。他说,为了某个追求而打开书本和漫无目标的读书,效果是完全不同的。读书一定要有一个要达到的目的、要有一个方向和立足点,否则就像一个流浪人,钱到手就花掉;纵然经手的钱不少,但到头来还是两手空空。
总之,徐先生的这些读书观,来自于他亲身的经历,是他一生读书治学的经验总结,对今天我们的读书治学,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2. 理学家朱熹的“三到法”:心到、眼到、口到。
3. 教育家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 小说家巴尔扎克的“反问法”: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是问号。
5.作家列夫 托而斯泰的“思维法”:只有靠积极思维得来的才是真正的知识。
6. 心理学家洛克的“多少法”:学识广博的诀窍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的东西。
7. 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循序渐进法:要想一下全知道,就意味着什么也不会知道。
8.文学家伏尔泰的“再读法”:重新再读一本旧书,就仿佛与老友重逢。
9. 文学家欧阳修的“三上法”:马上,枕上,厕上。
10.历史学家陈恒的“读目法”:读书先读目录,心中有数。
11.学问家王盛鸣的“竭泽法”:知识如鱼,目录如网,要学会用网在书海中打捞。
12.教育家布鲁纳的“兴趣法”: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13.天文学家哥白尼的“合精法”:要善于集合相近的学科的理论精华。
14. 国学家章学诚的“切己法”:不切己者,虽泰山而不顾。
15.科学家巴斯德的“坚持法”:使我达到目的的奥秘是我的坚持精神
16. 孟轲的“独立思考法”:尽信书不如无书。
17.短篇小说家马克土温的“专注法”:只要能专注,就能取得连自己都会吃惊的成就。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读书笔记(节选)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六塘中学孙苻凯
第四章研究课题的选择
第一节 研究问题与课题选择
一、研究问题的特征
1.研究问题通常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并询问其关系如何;
2.问题应以提问的形式出现;
3.研究问题应当具有可解答性;
4.研究问题的陈述不应带任何主观好恶等感情色彩,也不应带任何道德和伦理的判断,而应以科学的求实和探索精神对待未知的问题。
二、研究课题的类型
按照不同标准,研究课题可以分为不同种类:
1.按照研究目的分,研究课题可分为理论性课题和应用性课题;
2.按照研究深度分,研究课题可分为描述性课题、因果性课题和预测性课题;
3.按照课题来源,可分为招标课题与自定课题;
4.根据做研究课题的先后顺序,可分为定向课题、鼓励课题和一般课题;
5.根据课题的内容,可分为心理方面的课题与教育方面的课题、认知方面的课题与社会性方面的课题等等。
三、课题选择的意义与原则
意义:课题展示方向,方向限定课题。无数事实表明,要想取得科研工作的成功,除了人员素质和必需的物质条件外,选题正确与否是个非常关键的因素。正确地选取课题,既是科学研究工作的起点,又是科学研究的结果。
原则:㈠需要性原则;㈡创造性原则;㈢科学性原则;㈣可行性原则。
四、课题确定的程序
第一步,初步选出研究课题;
第二步,对选题进行初步探索;
第三步,将选题具体化;
第四步,撰写选题报告;
第五步,征求意见,反复修改。
五、目前研究课题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一,对应用性课题重视不够;
第二,研究选题的系统性、连续性、积累性差;
第三,描述性课题多,因果性课题和预测性课题少;
第四,研究课题的理论背景弱,选题时理论指导性差;
第五,研究选题缺乏宏观调控,自发性强;
第六,单一性课题多,综合性课题少;
第七,对研究方法、方法学方面的课题重视不够。
第二节 课题选择的策略
一、社会需要与课题选择
审时度势,根据社会的需要,看清时代的潮流,选择当前社会实践中迫切需要解
决的一些问题作为研究课题,是课题选择的重要策略之一。
二、理论发展与课题选择
㈠为证实他人或自己的某一理论观点而选择相应课题;
㈡根据不同理论观点之争选择课题;
㈢通过对现有理论、观点进行质疑而提出研究课题。
三、研究文献与课题选择
查阅和评价已有研究文献,是选择课题最重要、最常用的方法、策略之一。以下几方面应特别注意和思考:
㈠注意已有研究文献中忽略研究的一些问题;
㈡注意发现研究结果中相互矛盾的地方;
㈢注意已有研究在方法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㈣根据研究文献对现有的某些研究进行必要的重复
四、研究过程与课题选择
科学研究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常常可以发现或构思出需要随后深入研究的许多新课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随着实际研究活动的深入,对文献的进一步研读,特别是研究者深入的思考; 其次,研究者深入实际进行研究工作时,随着对社会实践的情况和需要的日益了解,很可能会发现许多自己过去不知道、未想到的好课题;
最后,在研究过程中,当我们在研究某个特定的问题时,有时会由于某个偶然的机会出乎意料地发现与研究问题无关的现象。新发现常常是通过对细小线索的注意而取得的。
在研究过程中,要从上述三方面选择随后的研究课题,一方面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另一方面是要有高度的判断力。
五、科技进展和课题选择
根据当代科学在理论、方法、研究对象等方面的新进展选择研究课题,是一个十分重要而有效的策略。
㈠根据现代科学方法的新进展选择研究课题;
㈡在学科交叉所产生的空白区选择课题;
㈢根据研究技术的新进展选择研究课题;
㈣根据本学科各分支新进展选择课题。
第三节 研究假设的提出
一、假设的特征与功能
研究假设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第二,有一定的推测性质。研究假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使我们的研究目的更加具体、范围更加限定;另一方面,具体研究假设的提出,使我们能够根据假设内容的性质,设计具体的数据收集程序去检验该假设对所研究问题中各变量之间关系的推测是否正确。
二、假设的基本类型
从研究假设的性质分析,我们可以把研究假设分为三类:⑴预测性假设;⑵相关性假设;⑶因果性假设。
根据研究假设陈述的概括性程度,我们还可将其分为如下两种类型:⑴一般假设;⑵特定假设。
三、提出研究假设的方法
提出研究假设的基本方法是演绎法和归纳法。
演绎就是指从一般到个别,即从某一理论或一般性陈述出发来考察某一特定的对象或现象,对这一对象或现象的有关情况做出推论。
归纳就是从个别到一般,即从许多个别事实中概括出有关事物、现象的一般性认识或结论。
四、评价研究假设的标准
下列五方面是评价一个研究假设时需要考虑的:
⑴研究假设的提出应有一定的依据(理论依据或事实依据
⑵研究假设一般应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间的关系做出推测;
⑶研究假设应以陈述句的形式清楚、毫不含糊地加以说明;
⑷研究假设应当是可以检验的,即可被研究人员用一定的方法收集的数据和事实加以验证;
⑸研究假设应简单明了。
第四节 研究课题的论证与评价
一、课题论证的意义
第一,书面形式的课题论证有助于进一步详细阐述研究课题的目的、意义、具体研究
问题、具体途径、方法等,作为整个研究工作的行动纲领,对保证其顺利进行
起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二,根据研究者的课题论证报告,有关部门、基金会、评审专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
了解研究者的科学态度、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第三,进行课题论证、撰写课题论证报告,是进行课题评审工作、作出科研项目立项
和资助决定的需要;
第四,课题论证指明了完成该研究课题所要达到的目标和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为今
后对研究课题的进展和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鉴定提供了标准和具体指标。
二、课题论证报告的格式与内容
课题论证报告的名称、内容和形式因各有关部门和基金会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它们都大同小异,具有如下一些基本相同的格式和内容:
第一部分:封面,其上一般印有课题论证报告的全称;
第二部分:封二,其上通常印有填报说明;
第三部分:简表,内容包括研究者的有关信息、课题类别、预期成果摘要等;
第四部分:课题申请者学习、进修与科研工作简历;
第五部分:课题申请者已取得的科研工作成绩,包括发表及获奖情况等;
第六部分:申请者及课题主要参加者的有关情况;
第七部分:对研究课题目的、意义的简要说明;
第八部分:课题研究内容和工作方案;
第九部分:课题经费预算;
第十部分:所在单位学术委员会、领导的审核意见。
三、课题论证报告撰写技巧
㈠问题的陈述部分:使用通俗易懂、简单清晰的语言点出研究目的;对研究范围、对象加以界定;概括说明研究的主要假设;阐述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
㈡有关文献的评述部分:紧密围绕课题探讨的中心问题;以时间或主题为线索;重点分析本研究拟进行的突破、创新、改进等方面;文献评述客观、公正、全面。
㈢研究的方法部分:对研究对象和拟采用的方法、工具等加以说明。
㈣研究的进度安排方面:将整个课题分为若干部分;合理分配时间精力;重点预估总
体进展及目标。
㈤课题组与已有工作基础说明方面:对于综合性课题,课题组成员最好来自不同学科,以利于从多学科角度对问题进行研究。
㈥研究经费的预算:本着节俭的原则,尽可能以最低的研究费用去争取最大的成果。
四、论证报告撰写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不同的资助机构资助的课题类型、范围常常是不同的;
第二,认真阅读申请书上的填写说明,按其要求认真填写;
第三,虚心向内行、专家讨教,征求同伴意见,反复修改,以求完善;
第四,选择对自己有一定了解的、有较高学术地位和声望的学者、专家作为推荐者; 第五,项目申请书中应如实、充分地填写自己过去承担过的或积极参与过的研究课
题、发表的论著和所受的学术培训;
第六,项目申请书应尽可能附上合作者、合作单位愿意参加本课题并积极予以合作的有关正式公文,或让其在项目申请书中有关部分签字、盖章。
五、课题评审程序与方式
评审时间依课题资助机构和评审程序的不同而有长有短,长则一年左右,短则两三个月。
目前课题评审普遍采用的是同行专家评议与科研管理部门决策相结合的方法。
程序上可分为二、三、四或五级评审等不同情况。
第十八章研究报告的撰写
第一节研究报告撰写的意义、特点和程序
一、撰写研究报告的意义
第一,表达研究的新成果;
第二,促进研究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第三,有利于对研究的评价。
二、研究报告的特点
第一,研究报告有较严格的格式要求;
第二,研究报告所表达的内容是研究的新成果;
第三,研究报告具有客观性。
三、研究报告撰写的程序
㈠确定研究报告的类型;
㈡拟定提纲;
㈢写作初稿;
㈣修改定稿:⑴内容的修改,⑵结构的修改,⑶语言的修改。
第二节 研究报告的格式和行文要求
一、研究报告的基本格式
㈠标题,是研究报告内容的高度概括;
㈡摘要,也称内容提要,一般三百字以内;
㈢前言,又称序言、引言或问题的提出;
㈣方法,主要包括被试情况、研究工具及材料、研究设计与程序等几个方面的内
容;
㈤结果,包括研究过程中观测到的现象及收集到的数据的统计分析的结果;
㈥讨论与分析,是整个研究报告最关键的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⑴解释研究结果;
⑵依据结果进行综合、推论;
⑶根据结果建立或验证理论;
⑷指出研究结果的应用价值;
⑸指出研究的局限性和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㈦结论,研究报告正文的最后一部分,它概括了研究的全部结果,使读者对于研
究发现有简明而全面的认识,结论应该具有客观性和恰当的概括性;
㈧参考文献和附录,参考文献也称引文,即研究过程中所参考引用的主要文献资
料;参考文献的排列形式很多,可以按在研究报告中出现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
姓氏笔画排列,还可以按姓氏的拼音字母顺序排;英文参考文献多按姓氏的字母
顺序排列。
二、研究报告的行文要求
㈠简洁明了,力求精炼;
㈡陈述事实,力求客观;
㈢人称问题:一般应避免使用第一人称,报告中所涉及的作者,只写出姓名即可,不必加头衔或恭维性的词;
㈣减少外文:引文应尽量用中文表达,名人人名一般也只写中文;
㈤署名问题,署名时应署上全部参加研究的人的姓名。
第三节研究报告中的表、图运用
一、统计表
㈠统计表的作用:1.整理数据;2.保存数据;3.直观显示数据。
㈡统计表的格式及制作
一个统计表包括三部分,即表题、表体和表注。
1.表题,表题部分包括表格编号和表格题目两部分;
2.表体,表体即表的主体部分,是统计表的主体内容;
3.表注,是对统计表中有关内容的说明。
二、统计图
㈠统计图的要求与类型
1.统计图的有关要求:统计图由图题、变量说明、坐标轴及单位、图形(如
点、线、条、面等)四部分组成。
2.统计图的类型:如线型图、条形图、圆形(扇形)图、地图和组织图等。㈡统计图绘制中的一些问题
1.横轴的尺度
2.纵轴的尺度
3.选择适当的绘图方法:一般地,对于间断的变量或数据,可以采用条形图的方式来表达;在绘图时应注意保持图中的符号与图例的一致;一个基本原则:
【名人学习方法与读书方法】推荐阅读:
名人关于学习语录10-11
学习的名人格言10-19
学习名人心得体会07-07
描述学习名人名言09-30
关于学习知识名人名言09-19
发奋学习的名人名言名句11-09
勉励人勤奋学习的名人名言09-30
名人读书小故事及名人名言09-22
名人的读书技巧11-08
中国名人读书故事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