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系统规划设计课程教学大纲(精选11篇)
(一)理论教学
第一章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概述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物流规划的基本要素等概念以及物流系统化推进的思想,培养其科学思维能力,提高相应素质。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物流规划基本要素、物流系统化推进及本门课程的基本内容。教学重点:物流规划基本要素、物流系统化推进、物流系统规划设计意义、内容。教学难点:物流系统化推进 内容概要和方法设计:①物流系统概述;②物流系统化推进;③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教学法建议以课堂讲解为主。第二章 物流战略规划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物流战略环境的分析、方案的设计、战略的实施与控制,提高学生的宏观分析能力,培养其求实精神及科学素养。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理解物流战略规划的内涵、领悟物流战略规划的意义、掌握影响物流战略的环境因素、掌握物流战略规划的环境分析方法、理解物流战略方案制定的要点、理解三种基本物流战略、掌握战略目标确定方法、理解物流战略实施计划、掌握基于战略实施的物流系统设计和改善内容、理解物流战略控制与评价意义及管理过程。教学重点:物流战略规划的内涵、物流战略规划的环境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基于战略实施的物流系统设计和改善内容
内容概要和方法设计:①物流战略概述;②物流战略环境分析;③物流战略方案的设计;④物流战略方案的设计;教学法建议以课堂讲解为主,辅助案例分析。第三章 物流系统模式及组织设计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物流系统模式设计和组织设计,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物流系统模式的含义,物流系统模式设计的内容与理论依据,物流组织设计的原则、基本类型与特点。
教学重点:几种典型的物流分销系统模式、物流管理组织的基本类型与特点 教学难点:物流系统模式的设计内容与理论依据 内容概要和方法设计:①物流系统模式设计;②物流组织设计;教学法建议以课堂讲解为主,辅助案例分析。
第四章 物流网络与选址规划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进行物流网络的选址与规划,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物流网络的构成要素、物流网络构建原则、物流网络规划所需的数据、物流网络规划分析过程,了解物流设施场址选择的程序与影响因素,掌握物流设施场址选择及其评价决策方法。
教学重点:物流网络的构成要素、物流网络规划所需的数据、物流网络规划分析过程、物流设施场址选择及其评价决策方法
教学难点:物流设施场址选择及其评价决策方法 内容概要和方法设计:①物流网络概述;②网络规划所需的数据及其分析过程;③物流设施场址选择;教学法建议以课堂讲解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第五章 物流设施规划及其布置设计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物流设施规划与布置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领悟物流设施的内涵、领会物流设施规划设计的原则,掌握简述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的阶段与步骤,掌握工厂系统布置设计与物流中心的内部布置 的基本要素,掌握物流设施内部布置流程模式,物流设施布置规划的分析方法与技术,物流设施规划方案选择与评价方法。
教学重点:设施系统布置设计要素与模式、物流设施布置规划的分析方法与技术、物流设施规划方案选择与评价方法
教学难点:流量-距离分析法、优缺点列举法和权重(值)分析法、从至表、物流相关表及其应用
内容概要和方法设计:①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的含义及程序;②设施系统布置设计要素与模式;③物流设施布置规划的分析方法与技术;④物流设施规划方案选择与评价方法;教学法建议以课堂讲解为主。
第六章 物料搬运系统分析与设计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物料搬运系统分析设计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与设计的能力。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搬运系统、搬运系统分析、搬运系统设计的含义,运系统分析设计方程式,搬运系统分析设计的基本要素,搬运系统设计的原则,搬运系统分析设计阶段划分,搬运系统分析的流程模式,搬运系统设计各阶段分析方法,物料搬运路线与设备决策思路。
教学重点:搬运系统分析设计的基本要素、搬运系统分析的流程模式、搬运方案制定方法 教学难点:搬运方案制定方法 内容概要和方法设计:①搬运系统分析与设计概述;②搬运系统设计的基础分析;③物料搬运方案的设计;教学法建议以课堂讲解为主,案例分析为辅。第七章 EIQ规划分析技术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EIQ规划分析技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EIQ分析所需资料、相关分析方法、作用、步骤。教学重点:EIQ分析的步骤、EQ分析、IQ分析、EN分析、IK分析 教学难点:EIQ图表数据判读与分析
内容概要和方法设计:①EIQ分析的基础;②EIQ分析的作用步骤与方法;③EIQ图表数据判读与分析;教学法建议以课堂讲解为主。第八章 仓库布置规划设计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普通仓库与立体仓库规划设计方法,熟悉现代物流设施的使用。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普通仓库储存区域空间规划内容、普通仓库规划应考虑的影响因素、立体仓库规划设计的阶段划分、单元式立体仓库总体尺寸确定、立体仓库高架区的布置形式、衔接方式等。
教学重点:普通仓库规划应考虑的影响因素、立体仓库物流模式
教学难点:仓库储存区域面积的计算方法、高架区与作业区的衔接方式
内容概要和方法设计:①普通仓库的布置规划与设计;②立体仓库的规划设计;教学法建议以课堂讲解为主。
第九章 物流配送中心布局规划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物流配送中心布局规划方法,培养学生规划核心物流节点的能力。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物流配送中心目标规划与条件设定、作业区域设置程序、作业区域能力确定方法、区域布置的基本步骤、作业区域空间规划区域的配置方法和物流动线模式。
教学重点:物流配送中心作业区域设置程序、区域能力确定方法、作业区域空间规划 教学难点:区域的配置方法和物流动线模式、作业区域能力确定方法
内容概要和方法设计:①物流配送中心目标规划与条件设定;②物流配送中心区域设置分析;③物流配送中心的区域布置规划;④物流配送中心辅助设施规划;教学法建议以课堂讲解与案例分析相结合。
第十章 物流项目可行性研究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物流项目的策划与可行性分析,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项目策划的阶段及其工作内容,物流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的含义,阶段步骤,研究报告的编写内容。
教学重点:工程项目与物流项目的关系、物流项目建议书的内容、物流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含义、阶段步骤 教学难点:
关键词:职业导向,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重构
0 引言
随着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不断推进,作为产业转移示范城市的芜湖市,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1]芜湖作为皖江制造基地,形成了汽车及其零部件、电子电器、建材等三大支柱产业,而汽车及其零部件产业无疑是其中的一朵奇葩。作为汽车产业链条上的汽车零部件仓储配送企业,由于经营对象的品种繁多、类别各异,以及配送及时性的严格要求,使得对其运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改变过去信息不准确、配送不及时、仓储不安全、包装标准不统一等各种问题造成的服务质量不高,由此就面临着汽车零部件物流系统的重新整合优化问题。对物流人才的培养来说,培养其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能力就成了必须。
我院在建立物流管理专业之初就设置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这门专业核心课程。[2]该课程综合了系统工程、运筹学、管理学、物流学等相关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课程的教与学都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使得学生在物流职业领域游刃有余,结合该课程的实际教学情况,本文从课程内容重构、重构后的教学方法、及考核方法改革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1 以职业为导向重构教学内容
经调研,与物流系统规划设计领域相关的岗位有:物流系统分析员、物流规划员、信息系统助理工程师、物流项目经理助理等。本文以芜湖地区某汽车零部件物流企业因服务水平升级的需要而筹建新的汽车零部件集配中心的项目为背景,结合物流项目规划设计主要阶段的工作任务,分析了以上所列岗位的职业能力,如表1所示。
根据职业能力分析,重构后的教学内容按照规划设计的工作任务,分为四个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1:芜湖某汽车零部件集配中心的调研与目标定位,分为三个学习任务,共10课时。任务1,物流系统的SWOT分析,4课时;2,基础规划资料调查、筛选和分析,4课时;学习任务3,新建系统的目标定位,2课时。
学习情境2:芜湖某汽车零部件集配中心的选址及整体规划布置,分为四个学习任务,共16课时。学习任务1,物流节点的选址,4学时;任务2,EIQ分析,4课时;任务3,配送中心布置规划,4课时;学习任务4,运用AutoCAD软件绘制平面布置图并优化,4课时。
学习情境3:芜湖某汽车零部件集配中心的硬件软件及组织结构设计,分为五个学习任务,共18课时。任务1,硬件设备包括货架、包装容器、搬运设备、配送车辆等的数目及型号选择,2课时;学习任务2,配送路线的规划设计,4课时;任务3,新建物流系统业务流程的分析,VISIO软件绘制业务图并优化,4课时;任务4,新建物流系统主要单证页面的制作设计,4课时;任务5,运营组织的构建及岗位设置说明,4课时。
学习情境4:芜湖某汽车零部件集配中心的方案制定及综合评价,分为三个学习任务,共48课时。学习任务1,方案的整理制作,16课时;学习任务2,仿真设计,16课时;学习任务2,方案的展示及评价,14课时。
2 重构后的教学方法
课程内容重构后,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为主体,知识传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而以学生为主体,职业为导向,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并用,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由原来被动的接受知识变为了主动的学习探究知识以解决问题。下面简单举例说明。
在学习情境一中,任务1,物流系统的SWOT分析,采用头脑风暴法。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和文献资料查询相结合,来对现有的物流系统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物流战略。在交流中学生对芜湖地区的零部件物流企业的发展状况逐渐清晰,并且结合产业环境能够进行市场定位。任务2,基础规划资料调查、筛选和分析,采用基于问题解决的项目教学方法。首先教师提供大量的基础规划资料,并提出最后想要得到的关键信息,由学生来决定自己通过什么方式来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学生自行采用相关软件进行分析,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比对。在这一阶段锻炼了学生的数据统计分析能力,为后续的规划做铺垫。任务3采用讨论式教学,通过前面的战略定位、现有资料的分析,来对新建系统的目标进行定位。
在学习情境三中,对于配送中心的内部布局规划设计这个学习任务,采用理论教学和软件设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介绍完必备的设计理论知识后,学生根据相关的背景资料即着手进行区域的规划,运用乐龙软件进行模拟仿真。对于信息系统的分析这个教学任务,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学生首先对企业的运作流程进行调查,并用visio软件绘制业务流程图,教师进行总结教学。
在学习情境四中,配送中心的方案制订阶段,学生3-4人组成一个团队,共同进行方案的设计编写工作。在综合评价阶段,选择几个小组分别展示,并请校内相关教师和企业专家进行点评打分,学生根据相关专家的评判采用AHP法对展示的方案进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并得出较优的方案。在该教学任务的设计中,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文案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做中学、学中做,提高了知识的应用能力。
3 改革课程考核方法
本课程之前的考核方法为:总成绩=70%*期末考试成绩+30%*平时成绩。其中平时成绩以作业10分,出勤10分和课堂表现情况10分来评定。重构教学内容以后,需要对原有的考核方法进行修改,实施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并且增大过程性评价的权重,以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每个学习情境15分,共60分,教师根据每个学习情境需要提交的文案及其在讨论环节的表现、答辩情况等综合进行评分;期末考试环节,共40分。
参考文献
[1]吴邦雷等.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企业化的探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5):81-82.
【摘要】基于高职与普本分段培养“3+2”学生与普本学生的差异性,论文明确了《物流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目标与定位,设计了面向“3+2”学生的教学内容、方法,提出采用理论教学、实例教学、课程设计为一体、模块化的教学方法,并注重建设教材库,以促进“3+2”学生成为高端技术型、技能型、服务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高职与普本分段培养 “3+2”学生 物流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225-01
引言
“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项目即高等职业教育学习3年(五年制高职学习5年),经过资格考核,进入普通本科教育学习2年。该类“3+2”学生学习期间,由对口试点的高职和本科院校,统筹制定对口专业理论知识课程和技能训练课程衔接贯通教学体系,系统化培养本科层次高端技能人才。南京林业大学与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三所高职院校联合进行物流工程专业的“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共同培养本科层次高端技能型人才。作者基于南京林业大学物流工程专业“3+2”学生培养、授课经历,发现该类学生在高职阶段学习、专业基础与普本学生有所差异,《物流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作为物流工程专业的必修主干课,在课程定位、教学内容上还需与普本学生有所区别与侧重,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适应学生培养要求。
1.课程教学定位
1.1学生培养要求
物流工程专业“3+2”学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物流与综合运输管理方面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在各级物流流通部门与交通运输领域从事客货运输调度与管理、物流系统设计与管理、物流技术装备应用等方面的管理和技术工作的本科层次高端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
“3+2”学生相比普本学生,在仓储配送管理、电子商务、运输组织等实务、实训、实践应用方面有明显优势,然而存在专业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不强等问题。该类学生本科阶段培养目标与要求方面也与普本学生存在差异,在本科教学过程中需对其专科阶段学过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等作进一步的延伸与拓展,且强化保持实践应用能力这一特长。
1.2 课程教学目标与定位
《物流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物流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主干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理解物流信息、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2)掌握物流信息的支持技术;3)掌握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包括系统规划方法、分析方法、设计方法;4)熟悉物流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与项目管理。
这门课要求学生既通晓物流管理,又能运用信息技术、编程技术进行系统开发。基于“3+2”学生专业基础薄弱、实践能力强的特点,需有针对性地加强物流管理与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专业基础知识的讲授,适当弱化已具备实践操作能力方面知识点,如物流信息采集识别?鄄条码、RFID技术的介绍。
2.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物流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含课内教学、课程设计两大内容,其中课内教学2学分、32学时,课程设计2学分,集中安排2周时间进行。
2.1 课内教学
教学内容含教学目标、学时分配如表1所示。与面向普本学生的课程教学内容相比,作了如下调整:简化2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章节的学时由8减为6;强化物流信息系统设计方法,学时由4增为6。
2.2 课程设计
课程讲授结束后安排2周时间完成课程设计训练,要求学生自行开发小型物流信息系统,提高开发信息系统的实践能力。基本要求:1)实现基本功能:数据录入、查询、统计报表、目录维护四个基本功能;2)6-7人分组选择适当规模大小的设计课题;3)开发工具自选;4)撰写相关技术文档,提交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成果要求能开发出可以运行的物流信息系统,通过上机检查、课程设计答辩。由指导教师综合课程设计报告质量、系统开发成果、平时考勤进行打分。
3.课程教学方式设计
采用理论教学、实例教学、课程设计为一体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每个知识点均有安排实例阅读,课程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能动性,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采用模块化教学方法,制作模块化的课程PPT,适应不同讲课对象。将教学内容分成独立的若干模块,一篇或一章为一个模块,便于针对3+2类、普本学生进行取舍和组合,形成不同的教学方案。
教材库建设方面,暂未有一本教材完全适应3+2类学生的学习,因此会挑选1本主教材和多本辅助教材,形成教材库。
结束语
为培养“3+2”学生成为高端技术型、技能型、服务型人才,基于学生差异性、课程特殊性,论文明确了《物流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目标与定位,设计了面向“3+2”学生的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提出主要采用理论教学、实例教学、课程设计为一体、模块化的教学方法,并注重建设教材库,以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安立华,李洋,马超等.《物流信息系统》课程建设研究[J].物流科技,2015年11期.
[2]宋志兰,冉文学,刘丽.基于CDIO模式的“物流系统设计”课程的教与学[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4年15期.
[3]邹勇,曾懿,雷方俊.物流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探索[J].商场现代化,2012年31期.
[4]章文燕.物流信息管理课程设计[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1年10期.
作者简介:
一、课程设计基本信息 课程设计环节代码:230027 课程设计环节名称: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英文名称:Course Design of Operating System 课程设计周数:2周 学分:2.0 适用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与环节: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和操作系统
二、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了《操作系统》课程之后,为了加深和巩固学生对所学操作系统各个理论和算法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利用操作系统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的问题的能力而开设的一门实践课程。
通过本环节学生能够充分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编程实践中,有可以进一步巩固操作系统中学习的理论。通过算法实现各种控制应用进一步体会操作系统中基本功能模块的结构和实现方法的实质,建立深入了解现有操作系统的评价和比较的方法,加深体会利用操作系统的原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在计算机系统编程和普通编程中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通过对程序编写规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风格,包括程序结构形式,行文格式和程序正文格式等;并培养学生的上机调试能力。
三、课程设计方式
1、课程设计题目的选定
采用指导教师提供参考题目与学生自主命题相结合的办法选定课程设计题目。一人一题,不得重复。其中学生自主命题需要指导教师严格的审核,看是否满足课程要求,检查是否为重复课题。
2、课程设计任务的完成
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各个学生独立完成课题分析、设计、代码编写和调试,独立撰写课程设计报告。所有工作任务主要在微机实验室完成。
四、课程设计教学方法与要求
课程设计教学方法:主要以学生上机操作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课程设计要求:
1、对系统进行功能分解、模块分析、控制模块分析正确
2、选择合适的操作系统原理所需要数据结构以及相应的算法
3、程序规模适中,着重于内核修订功能,也可以编写外围的程序驱动、文件系统的辅助工具和网络工具等。尽可能的使系统的功能更加完善和全面
4、掌握程序调试的方法
5、说明书、流程图要清楚,阐明设计思路。
6、撰写课程设计报告。按格式要求写出完整、规范的报告并打印。其中模块图、流程图要清楚、规范。特别要求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五、课程设计内容和时间安排
(一)动员、准备及规划(1天)
实习具体内容:动员、选题、系统功能和需求的分析 时间分配:上午动员、下午选题及规划 实习地点:机房
(二)课程设计实施、检查(1天)
实习具体内容:需求分析说明书和任务规划,设计出每个功能 时间分配: 上午上机、下午初期检查 实习地点: 机房
(三)课程设计实施(12天)
实习具体内容: 具体功能的实现及系统的完善工作、中期检查 时间分配: 11.5天上机,0.5天中期检查 实习地点: 机房
(四)整理报告(1天)
实习具体内容: 文档整理、设计报告的完成 时间分配: 全部时间写报告 实习地点:机房或图书馆
六、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一)动员、准备及规划
1、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所选择开发环境的程序运行环境中的调试功能,掌握跟踪、修改错误的技巧。
2、重点:题目的选定和结合操作系统原理的各个部分确定实现的功能以及和原理的结合,难点:对于程序运行环境学会断点设置以及中间结果的检查。
3、说明:题目自选也可以参考教师提供的题目,选题要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并建立一个可行的工作计划;熟悉程序运行环境。
(二)课程设计实施、检查
1、要求:领会按照实际的结构,使学生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数据结构,清晰的描述算法
2、重点和难点:算法分析和设计
3、说明:学生自检和指导教师检查相结合,严格按照拟订计划完成任务
(三)课程设计实施
1、要求:培养良好的编程风格,掌握所选编程语言
2、重点和难点:算法分析和设计
3、说明:学生自检和指导教师检查相结合,严格按照拟订计划完成任务
(四)整理报告
1、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报告书写规范
2、重点:格式的规范
3、说明:指导教师检查
七、课程设计的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标准
(一)课程设计考核方式
点名、各个环节的考核及程序检查、设计报告的综合评定。
(二)课程设计成绩评定标准 课程设计成绩=点名*10%+程序检查*30%+设计报告*60% 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课程设计报告的质量和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工作态度等综合打分。成绩评定实行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不及格者不能得到相应的学分,需重新做课程设计,经指导教师考核及格后,方可取得相应学分。
优:有完整的符合标准的文档,文档有条理、文笔通顺,格式正确,其中有总体设计思想的论述;程序完全实现设计方案,设计方案先进,软件可靠性好;
良:有完整的符合标准的文档,文档有条理、文笔通顺,格式正确;有完全实现设计方案的软件,设计方案较先进;
中:有完整的符合标准的文档,有基本实现设计方案的软件,设计方案正确;
及格:有完整的符合标准的文档,有基本实现设计方案的软件,设计方案基本正确; 不及格:没有完整符合标准的文档,软件没有基本实现设计方案,设计方案不正确。提交的电子文档和软件必须是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雷同者教师有权视其情况扣分或记零分。
八、课程设计指导书 孙钟秀编《操作系统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九、其他说明
(一)课程设计报告要求:
总结报告按如下内容顺序用A4纸进行撰写并打印装订成册:
1、统一的封面;
2、内容摘要;
3、目录;
4、课程设计正文包含以下内容:(1)需求分析
(2)概要设计:每个部分的算法设计说明可以是描述算法的流程图,说明每个程序中使用的存储结构设计(如果指定存储结构请写出该存储结构的定义)。
(3)详细设计:各个算法实现的源程序,源程序要按照写程序的规则来编写。要结构清晰,重点函数的重点变量,重点功能部分要加上清晰的程序注释。(4)调试分析:测试数据,测试输出的结果,算法时间复杂度分析 E结论和展望:每个模块设计和调试时存在问题的思考(问题是哪些?问题如何解决?),和算法的改进设想。课程设计过程的收获、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过程的思考、程序调试能力的思考、对数据结构这门课程的思考、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对《数据结构》课程的认识等内容。
(5)按统一格式列出主要参考文献。
(二)学生上交材料:
1、程序源代码和一组较完备的测试数据(打包上传,发送到各个指导老师的邮箱中,文件名格式为“姓名-班级-学号”);
2、上交程序的说明文件:(保存在.txt中)在说明文档中应该写明上交程序所在的目录,上交程序的主程序文件名,如果需要安装,要有程序的安装使用说明;
3、课程设计报告
大纲修订人:闫大顺 修订日期:2006年8月20 大纲审定人: 审定日期: 附:指导教师推荐题目(供参考)选题:题目大小适中
课题
一、编制银行家算法通用程序,并检测所给状态的系统安全性。
设计目的:主要是解决多种资源的被多个独立执行的程序使用的安全算法。银行家算法就是采用矩阵存储资源的数据进行处理的方法。设计的要求:
1)资源的种类和数目可以变化的 2)进程可以的任意的顺序创建和变化 3)采用保守的方法来分配资源。
课题
二、处理机调度程序:选择一个调度算法,实现处理机调度。
设计目的:在多道程序和多任务系统中,系统内同时处于就绪状态的进程可能有若干个。也就是说能运行的进程数大于处理机个数。为了使系统中的进程能有条不紊地工作,必须选用某种调度策略,选择一进程占用处理机。要求学生设计一个模拟处理机调度算法,以巩固和加深处理机调度的概念。设计要求:
1)进程调度算法包括:时间片轮转法,短作业优先算法,动态优先级算法。2)可选择进程数量
3)本程序包括三种算法,用C语言实现,执行时在主界面选择算法(可用函数实现),进入子页面后输入进程数,(运行时间,优先数由随机函数产生),执行,显示结果。
课题
三、用多进程同步方法解决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设计目的:通过研究Linux 的进程机制和信号量实现生产者消费者问题的并发控制.说明:有界缓冲区内设有20个存储单元,放入/取出的数据项设定为1-20这20个整型数.设计要求: 1)每个生产者和消费者对有界缓冲区进行操作后,即时显示有界缓冲区的全部内容,当前指针位置和生产者/消费者县城的标识符.2)生产者和消费者各有两个以上.3)多个生产者或多个消费者之间须有共享对缓冲区进行操作的函数代码.课题
四、设计虚拟存储区和内存工作区,编程序演示下述算法的具体实现过程,并计算访问命中率: 要求设计主界面以灵活选择某算法,且以下算法都要实现
1)先进先出算法(FIFO)
2)最近最久未使用算法(LRU)3)最佳置换算法(OPT)
课题
五、编程序实现下述磁盘调度算法,并求出每种算法的平均寻道长度: 要求设计主界面以灵活选择某算法,且以下算法都要实现
1)先来先服务算法(FCFS)
2)最短寻道时间优先算法(SSTF)3)扫描算法(SCAN)
4)循环扫描算法(CSCAN)
课题
六、编程模拟多进程共享临界资源: 要求产生3个进程: 1)两个进程模拟需要进入临界区的用户进程,当需要进入临界区时,显示:“进程x请求进入临界区…”,同时向管理进程提出申请;申请返回,表示进入了临界区。在临界区中等待一段随机时间,并显示:“进程x正在临界区…”;当时间结束,显示:“进程x退出临界区…”,同时向管理进程提出退出申请;当申请返回,显示:“进程x已退出临界区。”
2)一个进程作为原语的管理进程,接受其他进程的临界区进入请求:如果允许进入,则设置相应变量,然后返回;如果不允许进入,则进入循环等待,直到允许为止;
3)对临界区的访问应遵循空闲让进、忙则等待、有限等待、让权等待的准则。4)进程间通信可以采用信号、消息传递、管道或网络通信方式。
课题七:为LINUX 设计一个简单的二级文件系统。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可以实现下列几条命令(至少4条)。
Login
用户登录 Dir
列文件目录 Create
创建文件 Delete
删除文件 Open
打开文件 Close
关闭文件 Read
读文件 Write
写文件
2)列目录时要列出文件名、物理地址、保护码和文件长度。3)源文件可以进行读写保护。
课题八:存储管理---动态分区分配算法的模拟:
要求设计主界面以灵活选择某算法,且以下算法都要实现:首次适应算法、循环首次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
课题九:编程演示三种存储管理方式的地址换算过程:
1)分页方式的地址换算 分段方式的地址换算 3)段页式的地址换算
要求演示正确、清晰,编程所用工具不限。
课题
十、编写一个简单的端口扫描程序
目的:熟悉linux下socket、网络编程的基本方法;
任务:编写一个简单的程序,该程序可扫描局域网的某计算机开放了哪些端口;
课题
十一、编写一个基于TCP协议的客户/服务器程序
目的:熟悉linux下socket、网络编程的基本方法,掌握实现客户/服务器程序的编写方法; 任务:编写一个简单的程序,该程序可实现基于TCP协议的简单的客户/服务器方式。
课题
十二、编写一个使用数据报套接字的客户/服务器程序
目的:熟悉linux下socket、网络编程的基本方法,掌握客户/服务器程序的编写方法; 任务:编写一个简单的程序,该程序使用数据报套接字实现简单的客户/服务器方式。课题
十三、在linux平台编写一个简单的网络监听程序
目的:熟悉网络数据包格式,熟悉捕获网络数据包的基本方法
任务:在linux平台编写一个简单的网络监听程序,该程序能捕获网络数据包,并根据需要分析相应的数据包。
课题
十四、编写一个简单的内核模块。
目的:动态可加载内核模块是我们动态扩展内核功能的一种方便灵活的方式,可用来实现一种文件系统、一个驱动程序、或其它内核上层的功能。基本要求:
1)该模块至少需要有两个函数:一个是init_module()函数,在把模块装载到内核时被调用,向内核注册模块所提供的新功能;另一个是cleanup module()函数,在卸载模块时被调用,其任务是清除init_module()函数所注册的功能。编写完成后进行该模块的编译、装载和卸载操作。编写一个用户空间的程序来测试是否成功。
2)进一步的要求:向上面模块中再添加一些自己设计实现的新函数新功能;编写一个用户空间的程序来测试你的模块能否实现自己添加的功能。
课题
十五、编写一个简单的命令解释器—模拟shell功能 基本要求
1)可打开提示符,并获取用户输入的指令可解析指令 3)可寻找命令文件 4)可执行基本的命令
课题
十六、实现系统状态监测工具
目的:实现程序,通过获取/proc文件系统所提供的系统信息,检查系统当前的各种状态信息。要求:通过在命令行运行该程序,可获取以下信息:
1)CPU类型、型号、内核版本等信息从系统启动至今的时间等 3)内存总容量及当前可用内存量 4)系统平均负载
5)支持的文件系统类型
6)系统正在使用的module信息
附件2:课程设计题目
1.中文输入法程序 2.文件管理系统 3.线程管理
4.Windows进程多种同步案例演示 5.各种Window或Linux驱动程序编程 6.基于共享内存的进程之间的通信 7.文件加密
8.PE文件结构解析 9.异常处理系统 10.作业管理 11.中断驱动程序
12.可执行程序的加壳和脱壳 13.LRU动态内存管理模拟 14.注册表管理程序 15.内存管理程序 16.多系统启动程序
17.CPU的保护运行模式切换操作 18.扫描病毒算法模拟 19.木马扫描算法 20.硬盘碎片清理程序 21.程序卸载工具
22.文件系统FAT、NTFS、光盘、U盘分析程序 23.程序补丁 24.程序插件 25.文件压缩程序 26.文件备份系统 27.文件切割和组合 28.CPU参数监控程序 29.进程监控工具 30.文件系统搜索 31.系统监控软件 32.计算机看门狗 33.文件同步软件 34.个人信息同步软件 35.DLL文件创建和安装 36.小型操作系统编写 37.虚拟光驱软件 38.网络端口监测
39.内存管理——页面置换算法
附录3:课程设计封皮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操作系统
实验题目:TCP/IP编程-网络聊天
院 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班 级: 2011级 ***班 姓 名: 张幸平学 号: *************
开课院系: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教学大纲撰写人:刘艳艳 刘洁
撰写时间:2014年12月1日 课程编号:080503103287 课程名称:《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 选课号:02003034 学分:0.5分
【设计目的】
《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是在学生系统地学习了《数据库系统》课程后,按照关系数据库的基本原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特别是第七章的内容,设计开发一个小型的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对一个实际问题的分析、设计与实现,将原理与应用相结合,学会如何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数据库课程设计,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使学生深入理解和灵活掌握教学内容。
【设计要求】
1.2.3.4.学生自愿分组,原则3-5人一组。
课程设计题目三选一,以组为单位完成。课程设计时间为8周。
数据库管理系统不限(SQL ServerMySQL Oracle …)、开发语言不限(Java C#VC…),避免把学习语言的时间放在设计期间。
5.给出数据库设计各个阶段的详细设计报告,各个阶段都要有相应的文档,包括需求分析(系统的主要功能)、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软件实现等,都要有详细的计划,设计文档应按照数据库设计的要求书写。
6.系统中的数据表设计合理、高效、尽量减少数据冗余,软件界面友好、健壮性强。
7.提交运行的系统。
8.写出收获和体会,包括已解决和尚未解决的问题,进一步完善设想与建议。9.每个小组进行报告和答辩,讲解设计方案,演示系统运行,汇报分工与合作情况。
10.最终成绩=平日成绩20%+答辩成绩30%+实验报告成绩50%。
题目:
1、点菜系统数据库设计
目前大多数酒店由于规模的限制,忽略了点菜系统的重要性。点菜系统专为具有一定规模和经济条件的大型酒店设计,通过集成从顾客定桌、点菜、上菜到结账等一系列功能,为每个环节明确分工,并通过可视化的软件支持,有效减小人为差错的概率,代之以高效、便捷、准确的数字化服务系统,使酒店的管理更加规范化。
数据库设计要求支持以下系统功能的实现:(供参考)
1、服务员信息的管理:查询、增、删、改。
2、菜单信息的管理:查询、增、删、改。
3、厨师信息的管理:查询、增、删、改。
4、房间信息的管理:查询、增、删、改。
5、餐桌信息的管理:查询、增、删、改。
6、前台定桌: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型号的房间或大厅。
7、房间/大厅点菜:服务员按照用户需求为其点菜并提交菜单给厨房。
8、厨师和菜的分组:厨师和菜分别分组,每组厨师和一组菜一一对应,该组每位厨师会做该组所有的菜。(本条目位置)。
9、厨师做菜管理:厨师可以获得自己的待做菜单,并对已做的菜进行标记。
10、上菜管理:服务员对已上菜和待上菜进行管理。
11、结账服务:审核菜单,协助顾客结账。
2、学生宿舍管理系统
本系统的最终用户为宿舍楼管理员,本宿舍楼的学生。在一般高校的管理中,用户有下列实际要求:(供参考)
学生住在宿舍楼中,每栋宿舍楼都会有若干名老师负责本宿舍楼的日常管理。
(一)学生的基本信息:入校时,每位同学都有唯一的学号,并被分配到指定的宿舍楼和指定的宿舍,也会有一个宿舍号,其入校时间就是他的入住时间。另外,为了管理方便,同一院系的学生的宿舍一般在一起,相应地会有其所在院系名称。
(二)宿舍的基本信息:每间宿舍都有唯一的宿舍号,入校时,宿舍会装公用电话机,相应地就有宿舍电话号码。
(三)宿舍财产的基本信息:每个宿舍的财产属于学校,比如电灯,床铺,柜子,桌椅等,为了对不同的财产进行区分,可以为每种财产分配不同的财产号。这样有利于财产的报修和管理。
(四)快件收发的基本信息:每栋宿舍楼都有邮件收发的管理,当本楼的同学有信件时,相应的会有信件的到达时间,接受信件的同学姓名和他所在的宿舍号。有时,同一个学生有多封信件需要接收,需要表示一个同学有多少封信件。当信件接收后,应有一个接收信件的时间,表示信件已成功到达指定的同学手中。
(五)报修的基本信息:宿舍楼中经常出现财产的损坏,比如灯泡坏了,厕所的马桶出故障了等,这时,同学们需要将财产损坏情况报告给宿舍楼管理员,以便学校派人进行维修。这时,需要记录报修的宿舍号和损坏的财产编号,同时记录报修的时间和损坏的原因。当损坏的财产维修完毕后,应记录解决时间,表示该报修成功解决。
(六)夜归的基本信息:宿舍楼在指定的时间关门(比如晚上12点),若有同学晚于关门时间回宿舍,需通知宿舍楼管理员,同时应登记晚归学生姓名,宿舍号,时间和晚归原因,以利于学校的管理和查证。
(七)离校的基本信息:每当放寒假或暑假时,同学们大部分都会回家;每当“五·一”或“十·一”放假时,同学们也有很多不会留在宿舍。这时,为加强学校对同学假期安全的管理,离校的同学应登记离校时间,待返校后记录返校时间,以便学校查证和管理。
3、根据自己的兴趣,课程设计题目自己填充,要求相同。实验一:需求分析及概念结构设计
实验目的:
练习根据实际需求,从需求中分析相应的实体及实体之间的关系。实验内容:
1.从实验背景描述中,理解需求,找出需求中存在哪些实体?实体之间处于何种联系?
2.按照分析出的实体及联系,画出E-R图。3.分析出每个实体或关系分别具有哪些属性。实验要求:
1.仔细阅读需求,找出显然的条件以及隐含的条件。
2.实验过程中严格遵守实验室管理规定,按照实验手册进行实验
3.实验结束后画出E-R图,包括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实验后的心得及对该次实验的建议与意见。
实验二:逻辑结构及物理结构设计
实验目的:
1.建立数据库、数据表以及表间约束关系。
2.通过分析数据库范式,进一步理解已经设计好的数据库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数据库范式理论。
实验内容:
1.设计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及物理结构。
2.在数据库中,根据设计的E-R图建立数据表及数据表之间的约束关系,分析自己所设计的数据库属于哪一范式?分析自己所设计的数据库存在哪些冗余,会带来什么问题?如何修改数据库,使之避免问题的发生?并对数据库进行调整。
实验三:系统界面设计
实验目的:设计开发一个小型的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内容:根据需求,设计数据管理系统的界面。
实验四: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实验目的:实现设计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实验内容:
1.开发语言与数据库连接。
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j.Co m来源
教学系统课程设计计划书
背景
由于我国地域广袤,并存在一定的贫富差距,因此教育资源的分布也呈现出不均匀的现象。近几年来,各地各组织的支教活动也越来越多,我校青年志愿者协会每年都会组织100多名志愿者去偏远地区支教。虽然,这些志愿者都是经过层层选拔而出,但是其所拥有的教学能力与沟通技能并不能达到教学要求。[莲~山课件 ]因此,为了使支教同学具备基本的教学能力与技巧,更有效的进行和完成支教活动,将支教活动的有效性做到最大化,需要对即将前去支教的同学们进行教师技能培训。
培训对象
支教大学生
培训内容
对支教大学生进行教师技能与教师职能的简单培训,使其具备基本的教学能力,以及教师的基本素质(因为是支教工作上岗前培训,所以培训内容以最基本的内容为主,不强调专业性)。
任务分配及进度计划
第一阶段
负责人:张x 截止时间: 1月3日(已完成)
1、确定选题,将课程设计内容分块细化,制定工作计划。
2、确定培训目的、培训对象,并进行教学分析,包括教学目的分析和从属技能分析。
3、设计需求分析问卷并进行分析。
第二阶段
负责人:岳xx 时间:1月4日
1、根据调查结果,得出需求评估报告。
2、进行学习者分析和环境分析。
3、编写绩效目标。
第三阶段
负责人:李x 时间:1月5日
1.开发教学策略。
2.设计教学包:开发和筛选教学材料。
第四阶段
负责人:侯x 时间:1月6日
1、设计教学包:评估方案和课程管理信息。
2、设计并实施教学的形成性评价。
3、进行总结性评价。
第五阶段
负责人:岳xx 时间:1月7日
1、各组员完成个人总结。
2、对培训过程做汇报。
注:每个阶段每个人都有任务,负责人是这一阶段整体的责任人,这一阶段的结果由负责人向李静蓉老师汇报并整理他的意见进行修改。
文 章来源莲山
关键词: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改革,教学方法,考核方法
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的教学研究工作, 本文结合课程组多年讲授本门课程的实践, 结合实际教学情况, 就整合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丰富考核形式几个方面, 对《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的课程改革进行研究。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是物流管理、物流工程及相关专业的最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 它在整个专业课程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 是为培养现代物流管理所需应用型人才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程。该课程具有概念多、理论性强、模型多、公式多、定量计算多、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的特点, 除了课堂的讲解还需学生完成课程设计, 由此决定了该课程教与学难度都较大。因此急需加强对本门课程知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 规范教学内容, 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 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同时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也是本文将要探索的内容。
1《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存在的问题
(1) 我国《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现有体系整体感觉处于较杂乱的拼盘状态, 没有建立起本学科完善的结构, 目前虽然有几所高校将本课程作为精品课程来建设, 但课程的体系和内容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同时当今市场上关于《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教材也有多本, 但教学体系和内容也处于大相径庭的状况, 作为教师就要起到“过滤器”的作用, 找寻本门课程较完善的知识体系, 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2)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内容庞杂、毗邻知识多, 与其他专业课程存在着交叉性, 因此在进行课程体系设计之前要充分了解本专业和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 避免课程之间重复性过多, 造成学生的倦怠心理。
(3) 由于本门课程具有概念多、理论性强、模型复杂等特点, 在本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普遍感觉理论多、模型多, 难懂、难学。要求学生在学习时思路清晰, 有较好的理解能力。因此教师需根据课程特点和培养目标, 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线索, 精选教学内容, 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整门课程的线索和思路, 将各部分内容用一条主线串连起来, 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知识层面, 构建全面的知识框架, 使学生感受到清晰明了、主线分明的知识架构。
(4)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学会各类模型, 更重要的是要真正理解物流系统规划的实质, 抓住其规划的线索和思路, 并将所学的模型运用于实际。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 学习的困难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各个决策模型的理解和掌握;二是如何将学过的模型运用到实际问题。对于第一个问题由于有先修课程运筹学的铺垫, 为学习模型打下了基础;第二个问题即“学了不会用”、“不知在哪用”、“不知如何用”, 需用课程设计和仿真实验加强训练, 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
2 新的课程体系的构建
前面提到过目前已存在《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精品课程有2个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和湖南工程学院) , 教材有多本, 郝勇、刘联辉、蔡临宁、董维忠还有贺东风、姜大立[1,2,3,4,5,6]等人都编著过《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方面的书籍, 在此因篇幅所限不一一对其进行介绍。不同版本教材的知识体系、教学内容呈多样化, 各本书籍虽然写得各有特色, 但纵观知识框架和内容, 整体而言存在着体系较杂乱、内容较庞杂, 思路不够清晰等问题, 因此也就导致同样是进行《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学习, 但所学的内容却相差甚远, 本文从课程设置总体优化角度出发, 理解课程核心理念, 寻找课程总体线索, 把握课程的知识体系, 在整合各本教材内容的基础上, 优化《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体系和教学内容。
每门课程都有自己独特的不同于其他课程知识体系和核心理念。物流系统规划理念就是用系统、整体的观点来研究传统的物流问题, 最终目标是降低物流系统的总体成本, 决策的概念是该课程体系的核心理念, 它贯穿于整本教材始终。对于该门课程的学习会存在着一个问题, 就是对各类孤立的模型如何用一条线索连接起来, 从总体上把握物流系统规划的思路, 因此需要理顺全书的思路, 以“基础理论——战略——战术——运作——评价和实施”作为全书的线索, 从整体上把握课程内容, 将各部分模型串连起来, 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知识层面, 构建全面的知识框架。
通过课程组的研究, 设置新的课程体系共分为5篇11章, 具体见表1所示。
3 建立起与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根据物流系统规划课程体系规划, 在现有教学实践工作基础上, 结合课程目标及教学经验, 提出主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工作。
3.1 改进教学方法
该课程理论性强、数学推导多, 实践性强, 分析和设计手段新。针对上述特点, 教学过程中应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1) 传统黑板教学——利于学生理解数学公式推导过程,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习惯;由于本门课程定量计算多, 公式和模型多, 板书提供了这方面的便利。学生可利用教师板书期间预习即将讲解的内容, 对新知识有一个缓冲时间。也更利于学生动手随老师一起进行公式的推导和求解, 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使之对所学内容印象更为深刻, 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掌握。
(2) 多媒体教学——表现物流过程生动直观, 利于学生对一些问题的视觉认识和理解, 同时也可弥补板书教学速度慢、信息量小的缺点。
(3) 课程设计——在课程设计中, 主要目的是锻炼学生应用基础知识、理论和模型的能力。在设计过程中, 让学生自主选题、自行设计, 进行需求分析、方案设计, 教师仅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指导, 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想像力和主观能动性, 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设计能力。在设计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和新的知识, 因此也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它也能锻炼学生独立工作能力, 抗挫折能力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课程设计的结果需以设计报告提交, 并要求进行课程设计答辩, 在此过程中可提高学生的报告书写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仿真软件实验教学——充分发挥计算机仿真软件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仿真意识和仿真能力。仿真实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设计任务。可通过学习软件来模拟物流系统仿真, 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教学内容, 模拟物流系统操作实践。
基于上述分析, 课程组提出了结合传统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即在教学中采用“传统板书教学+多媒体教学+课程设计教学+物流系统仿真软件教学”的模式。将现代手段与传统手段相结合, 虚拟仿真与实际设计相结合, 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手段的优势。
同时要注意教师在讲解知识点的同时, 可以适当插入对业界动态的介绍和评述, 使学生了解物流专业领域的应用前景和前沿问题。在讲解本门课程时必然结合运筹学、预测学科等技术领域, 因此在布置习题和任务时要注重学科的交融性, 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起到很好的衔接作用。
3.2 使用开放的教学手段, 建设立体化教学资源
充分开发网络资源, 使用开放的教学手段, 建立物流系统规划的教学网站, 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教学平台。课程网站具有完整的课程体系结构, 在课程的知识框架构建中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方法, 力图做到将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1) 建设演示类教学资源。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师进行知识内容的传授, 包括课程介绍、教学 (实验) 大纲及内容、教学计划及教学要求、教学指导、电子教案、教师课堂实况的媒体录像和视频教学等网络课程的建设等。
(2) 建设学习类教学资源。辅助学生自主性学习, 由于受到课时的限制, 很多内容无法在课堂上详细展开, 可利用网络资源制作例题精解, 练习与思考, 单元测试与综合测试和其他高校开发的多媒体课程资源等, 可以满足不同班级、层次、教学进度的学生完成网上自主学习。
(3) 网站提供的教学讨论反馈区, 可实时发布课程疑难问题, 开展专题讨论和网络释疑, 并可通过网上实时发布课程信息、教学情况调查、学生意见反馈等。为教师组织网上教学和讨论、课外辅导和答疑提供了快速、便捷的手段, 为教师开展教学研究、课程改革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同时也便于学生与老师间的沟通和交流, 在网络上学生可以真实地说出自己对教学的想法和意见, 有利于教师教学的改善和提高。
(4) 网站中的虚拟实验室,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虚拟的实验环境, 学生除了完成课程基本实验内容外, 还可自己设计方案, 进行仿真、分析、改进、实施等环节,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创新能力, 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扩展、能力得到提高。也可介绍本专业的相关软件, 丰富完整的教学资源。
4 改革考核方法
目前本课程现有的考核方法为:总成绩=70%×期末考试成绩+30%×平时成绩
其中平时成绩是以多次的作业成绩的平均值为基准, 在此基础上综合考量考勤和课堂表现情况。而与课程相对应的课程设计成绩单独核算, 不计入本门课程总成绩的考核标准。
以上考核方法存在着两个问题:第一, 平时成绩的计量还较模糊;第二, 课程设计的成绩不计入本门课程的总成绩, 也不作为独立的成绩写入该学期成绩单, 不参加奖学金、三好学生的评选, 会导致部分学生在做课程设计时的应付心理, 积极性不高, 仅仅以“通过”为目标。
为了提高学生课堂、作业及课程设计的积极性, 需把这些成绩进行量化计入到总成绩中, 使课程成绩贴近真实, 课程组在此提出了新的成绩考核标准:
总成绩=50%×考试成绩+30%×平时成绩+20%×课程设计成绩;
平时成绩=40%×作业+30%×考勤+30%×课堂表现;
课程设计成绩=25%×设计整体思路+25%×模型的运用+25%×设计报告的书写+25%×答辩情况 (语言表达及回答问题的情况) 。
5 结束语
本文在对《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及教材存在的诸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根据学习目标和教学要求构建出本门课程条理清晰的知识框架, 以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和教学内容, 并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学模式及考核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 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达到了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 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郝勇, 张丽, 黄建伟.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2]刘联辉, 彭邝湘.物流系统规划及分析设计[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6.
[3]蔡临宁.物流系统规划——建模及实例分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4]董维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5]贺东风.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6.
【关键词】高职 国际物流 项目化教学
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是物流行业的一大分支。该行业内的企业数量众多,据保守估计,全国有近4万家,仅北京市就有700多家,且企业性质、规模各异,既有大型国有企业、跨国集团,又有大量的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每年人才需求量巨大,但据调查,相比从事国内物流业务的企业而言,国际物流和货运代理企业更倾向于招聘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从业人员,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企业和业务的特点要求从业人员具备大量实操型技能(相比与理论知识)和经验型知识,而高校相关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很难适应这一需求。这就构成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动力。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课程的项目化教学简而言之就是参照企业真实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设计学习环境和学习内容,使学生能够掌握该行业所需的实操型和经验型知识。
一、设计依据
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企业虽然性质和规模各异,但其工作领域大同小异。为了使学习项目的设计反映出企业的实际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首先必须分析企业的典型岗位、工作活动及其所需知识和技能。本文基于对来自不同性质和规模的典型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企业的专业人士的调研,汇总整理出工作领域分析表,如表1所示。
二、宏观设计思路
分析企业典型工作领域可知,企业工作活动均围绕客户委托事项展开,包括销售、操作和售后三大阶段,学习项目的设计也应反映出这一业务过程。学习项目的宏观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结合认知规律和职场新人的入行过程,设计第一个项目“认识国际物流业务”,该项目的主要目标是认识国际物流需求的来源和特点、行业现状和管理、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运作流程和网络构成、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企业类型和业务范围等。该项目的学习主要采取课题研讨的方式,鼓励学生调查、搜集资料。项目二“国际物流服务销售”的主要目标是掌握国际物流客户开发的渠道和影响客户需求的要素,采用角色模拟的方法,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寻找潜在客户、发布广告,建立营销意识和服务意识。到业务操作阶段,很多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企业均按运输方式和典型业务划分部门,如海运部、空运部、陆运部、报关部、仓储部等。按照客户不同的委托事项,设计五个典型项目(如图1),其中项目三“国际海运代理业务”又分为海运航线与报价、海运出口代理业务、海运进口代理业务、特种货物海运代理业务四个模块。项目四“国际空运代理业务”又分为空运航线和报价、空运出口代理业务、空运进口代理业务、特种货物空运代理业务四个模块。项目五“国际陆运及多式联运”选取典型的国际铁路联运和多式联运两个模块。项目六“进出口货物通关与检验”主要学习代理报检报关的操作流程。项目七“保税仓库和保税区”选取外贸仓库和国际物流节点中较为典型的“保税仓库”,主要学习其应用和出入库程序。以上各个项目和模块均采用案例分析+角色模拟的方法,基于客户委托事项,学生以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企业相关岗位人员的身份完成业务操作。项目八“国际物流的风险及防范”体现企业售后处理阶段的工作,主要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学习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企业面临的操作风险以及国际货运的风险类型,并以客服人员的身份划清责任、处理索理赔等。
三、一个学习项目的设计
1、学习目标分析。具体到一个学习项目的设计,首先要确定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与企业相关岗位的工作要求是一致的,这就需要详细分析该学习项目对应的企业工作内容和能力要求。能力要求转化为学习目标时还需划清知识的类型,如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这关系到目标的描述及其之后学习模式的设计、学习方法的运用、学习效果的评价等一系列问题。以“海运出口代理业务”为例,该业务可以说是多数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企业均提供的服务内容,业务活动主要包括接受客户委托、托运订舱、装箱、代理报检报关、货物集港、代理保险、制作和确认提单、运杂费结算等,能力要求在表1中的描述是“熟悉运输工具、货物类型、航线与运费结构、国际贸易术语、海/空运操作流程、单证操作、通关和检验检疫规定、货运保险知识、集装箱操作知识、应变能力”,细分知识类型如表2。针对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目标描述应以记忆为主;针对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目标应通过不同背景条件下的反复练习达到。“海运出口代理业务”模块的学习目标描述为:“能够根据图片辨识海运船舶的类型并描述其适用性;能够列举不同性质的海运货物并说出其装运要求;能够按不同航线列举国外基本港并能辨识其英文;能够列举常见的集装箱类型及其适用的货物特点;能够根据集装箱类型及其尺寸判断一批货物适用的集装箱型号和数量;能够列举13条贸易术语及其中英文释义和买卖双方责任、风险、费用划分;能够针对一单海运出口业务列举可能发生的本地费用;能够列举常见的海运附加费及其英文缩写;能够列举中国海上货运保险险种和承保范围;能够审核客户海运出口代理委托书并记录关键信息;能够根据客户委托事项找到合适的船期并报价;会根据客户委托书、合同、信用证等资料并结合订舱信息填写集装箱托运单、海运提单、投保申请单、出口货物报关单;会根据不同装箱方式编写通知;会编写装船通知;能够处理电放提单等特殊放单形式;能够分析突发事件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等。”
2、学习环境构建。构建学习环境的目的是为了反映对应的企业工作环节的背景环境,包括硬件环境和学习背景两个方面。硬件环境如企业工作现场、部门协作条件等,可以通过企业现场教学、实训室模拟等方式构建;学习背景如模拟的企业概况、客户委托事项等,需参照真实企业和业务背景情况加以改编,形成文字描述、表单格式等资料,详尽程度应以能够帮助学生完成学习项目为准。以“海运出口代理业务”为例,项目背景资料包括一个国际物流企业的概况描述、典型岗位人员的介绍、客户一单业务的海运出口代理委托书、客户的进出口合同和信用证、订舱单格式、集装箱场站收据十联单格式、海运提单格式、出口货物报关单格式、出境货物报检单格式、投保申请单格式、业务流转单参考格式、装箱通知参考格式、装船通知参考格式、电放保函参考格式等。
3、学习任务设计。学习任务的设计应能反映学习目标的要求,可参照对应的企业工作活动设计,但应注意学习过程不同于工作过程,学习者不是成熟的职业人,学习任务中可设计一些提示学习方法、锻炼关键技能、加强知识记忆等的内容。以“海运出口代理业务”为例,在接受委托、托运订舱等环节均提示需将关键信息填写在公司内部的业务流转单中并介绍业务流转单的作用;在做箱环节会提示学生注意两种不同的装箱方式;在报关环节提示海關制定的报关单填制规范;在各个环节之间交待业务联系和部门职责划分等。
4、学习成果评价。由于项目型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需要团队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成果的评价一方面是对学习目标中知识、技能掌握效果的评价,另一方面是对方法、态度所反映的学习效率的评价。无论哪个方面,学习成果评价的关键都是要让学生预先清楚评价的标准。以“海运出口代理业务”为例,学习效果从完成一单客户委托事项的所有单据填制情况评价,学习效率则一方面通过教师对学习过程中方法使用是否得当、团队分工协作是否合理、学习态度是否积极等进行评价,另一方面由学生小组进行自评和成员互评,主要考察成员在团队中的表现。
总之,任何一个学习项目的设计均包括上述四个部分,以形成教学资料的主体。而具体到教学实施,还需具体到每个教学单元的设计。一个学习项目可能包含若干个教学单元,并往往会延伸到课堂之外,在这种情况下,鼓励学生形成固定的学习小组并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是进行课外学习并便于师生交流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马洁:高职高专国际物流相关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当代经济,2009(3).
[2] 郭兰:浅议项目教学法在物流人才培养中的运用[J].教育与职业,2007(21).
1引言
电力系统综合设计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通常安排在第7学期,满足学生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使用现代工具分析、设计、预测、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等培养目标的要求,培养学生熟悉电力系统设计的规范、电力行业的法律法规以及团队合作的精神。
2课程设计现状及问题
一、课程设计的班级:10机41班,共58人。
二、课程设计的时间:20周,共一周。
三、课程设计的目的
机械制造系统学课程设计是在学完了《机械制造系统学》之后所进行的教学环节。学生通过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应在以下方面得到锻炼:
(1)能熟练运用《机械制造系统学》课程中的基本理论以及在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正确地解决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工艺路线安排、工艺尺寸确定等问题,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
(2)提高结构设计能力。学生应根据被加工零件的加工要求,设计出高效、省力、经济合理而且能保证加工质量的夹具;
(3)熟练使用手册及图表资料的能力。
四、课程设计的内容及时间安排
课程设计的内容和步骤如下:
1.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绘制零件图(CAD或手工);(0.5天)2.选择毛坯的制造方式;(0.5天)3.制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路线;(1.5天)4.工艺装备的设计(CAD或手工);(1.5天)5.编写设计说明书(Word文档或手工)。(1天)
五、设计成绩的考核
课程设计的全部图样及说明书应有设计者和指导教师的签字。未经指导教师签字的设计不能参加成绩考核。
课程设计成绩的考核根据平时的工作情况,工艺分析的深入程度、工艺装备的设计水平、图纸的质量、独立工作能力等情况综合评定。
课程设计成绩定为五级: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
六、应注意的事项
1.遵守学校和学院的规章制度,有事请假; 2.服从指导教师的管理,经常和指导教师联系; 3.课程设计应独立完成,不得抄袭。
七、设计指导教师:郭永环 何成文 袁建民
八、教材:邹青.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教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8
机电工程学院机制教研室
2013.6.21
设计题目《机械制造系统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XXXX”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及工艺装备(年产量为4000件)
设计者姓名 设计者学号 设计者班级 指导教师
江苏师范大学机电学院
年 月 日
《机械制造系统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 设计“XXXX”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设计内容 1.2.3.5.6.及工艺装备(年产量为4000件)
原始零件图 1张 机械加工工艺综合卡 1张 工序卡 1张
夹具装配图 1张
夹具体零件图 1张(不要求)设计说明书 1份
学 生: 指导教师: 院系主任:
江苏师范大学
摘要:“互联网+”正在颠覆所有传统行业,教育行业也正进入到一场基于信息技术的变革中。本文提出了基于“互联网+”的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辅助系统的设计方案,该系统整合了“微课”与在线程序编译检测功能,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系统部署在云服务器上,不仅可以享受云服务器为我们带来的高性能、高稳定性、安全性等优势,还能降低系统建设与维护的成本。
关键词:互联网+;云服务器;教学辅助系统;微课;在线编译
中图分类号:TP311;G43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6970.2015.09.016
0 引言
随着3G、4G网络建设与完善,高速移动宽带网络覆盖面越来越广,智能终端普及率也越来越高。据互联网实验室的综合研究显示,2014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近13亿部,中国市场达3.6亿部,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数已超过美国人口总数,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才是真正的互联网,其本质是让连接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从而改变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这也被称作“互联网+”。2015年3月,“互联网+”写入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这意味着“互联网+”正式被纳入顶层设汁,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互联网+”正在颠覆所有传统行业,教育行业也正进入到一场基于信息技术的变革中,“互联网+教育”的代表在线教育产物——微课、慕课的出现,对传统教育模式进行了强有力的挑战。
1 “互联网+”教学辅助系统的意义
“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和整合上。一方面,互联网极大地放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和价值,从传统一个优秀老师只能服务几十个学生扩大到能服务几千个甚至数万个学生。另一方面,互联网联通一切的特性让跨区域、跨行业、跨时间的合作研究成为可能,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低水平的重复,加速了研究水平的提升。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传统的因地域、时间和师资力量导致的教育鸿沟将逐步被缩小甚至被填平。
面对互联网+对传统教育的冲击,各高校应未雨绸缪,积极投入到“互联网+”浪潮中,把握时代赋予的机遇,能够在“互联网+教育”领域走在前沿的高校,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将会占据主动。“互联网+教育”,实际上就是教育信息化在互联网浪潮下的深入发展,我国教育研究人员在教育信息化领域也做过深入的研究,尤其是网络教学平台的架构与设计,如陈仁章等采用缓存技术、集群技术、分布式存储技术,并在现有开源软件系统的基础上,为大型网络教学平台实现了一个低成本、高可用、高并发、高可扩的通用架构;覃艳为解决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建设中存在的设备重复投入、已有资源无法共享等问题,提出了基于云计算的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平台(NTRP)的架构;王福成等为基于云计算的网络教学平台提出了设计方案。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应用,能够有效地支撑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但目前各高校的网络教学平台还没有充分利用到移动互联网,也没有针对程序设计类课程的特点而提供相应的服务。
本文基于“互联网+”的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辅助系统的设计,就是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优势,促进学生有效地自主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该系统核心功能主要有两大模块,微课子模块与作业管理子模块。教师为每个知识点精心录制讲解微视频,做成微课发布在系统中;学生可以用移动客户端或PC端的浏览器接入系统,随时随地的学习。由于程序设计类的作业以编程题为主,因此我们设计了作业管理子模块,学生可以在线提交源程序,系统在线检测编译评判,并立刻把评判信息返回给学生;学生通过排行榜,可以看到别的同学学习进度,从而增加学生之间的互相竞争。该系统为学生自学提供了充分的支持,也为教学改革比如“翻转课堂”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平台。
为了降低系统建设中的软硬件成本,减少系统维护过程的人力资源投入,同时可以随时随地开展教学活动,本系统利用云计算技术,将各种功能与数据部署在云服务器上,从而充分利用云服务器为我们带来的高性能、高稳定性、安全等优势。
2 教学辅助系统的设计
2.1 云服务器
云服务器即云计算三种服务模式中的IaaS,是服务体系中的一项主机产品,是云计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各类互联网用户提供综合业务能力的服务平台。平台整合了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应用三大核心要素:计算、存储、网络,面向用户提供公用化的互联网基础设施服务。云服务器服务包括两个核心产品:面向中小企业用户与高端用户的云服务器租用服务;面向大中型互联网用户的弹性计算平台服务。
目前国内许多互联网公司都提供了云服务器产品,如百度云、阿里云、新浪云等。通过注册用户一>在线支付一>购买云服务器,云服务器就可以实时开通,开通后登录用户管理区,可以给云服务器预装操作系统,完成后就可以通过远程连接进行其他应用操作。云服务器帮助我们快速构建更稳定、安全的应用,降低开发运维的难度和成本。
2.2 教学辅助系统的框架
系统的数据以及各模块功能部署在云服务器上,并开发移动客户端,用户可以通过web浏览器或移动客户端访问系统,系统框架如图1所示。
系统主要包含以下这些功能。
(l)系统管理
主要包括班级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课程管理、教师开课管理等基本数据的管理与维护。
(2)微课平台
教师进入平台可以组织和管理微课内容,包括课程知识点的组织,微视频的上传与管理,教学课件管理。学生可以使用浏览器或通过手机安装客户端,进入系统在线观看视频、微视频、课件,从而实现碎片化、移动化的学习。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微课平台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学校也可以利用微课平台,开展各种教学改革,比如“翻转课堂”等。
(3)作业平台
老师可以进入系统为某个班级的某门课程布置作业,查看学生完成作业情况。学生可以进入系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虽然学生的本地编程环境能够对程序语法、程序逻辑错误给出反馈信息,但是有些逻辑错误与程序中的Bug却是初学者很难发现的。根据程序设计类课程的特点,在本系统中,所有的编程题都能够在线提交源程序,由云服务器对源程序进行在线评分。服务器提供代码的静态检测,比如数组越界、内存泄露、变量在使用前未初始化等初学者容易犯的错误进行检测,并实时将检测结果反馈给学生,学生能快速发现错误。有了能够自动评判程序的作业平台,也大大减轻了老师批改作业的工作量。
(4)排行榜
学生可以查看学习排行榜,排行榜显示学生完成微课学习进度的排名与作业完成进度与分数的排名,从而增加学生之间的竞争。
(5)在线交互系统
通过在线交互系统,学生可以向老师提问,老师上线以后可以对问题进行解答。只要安装并启动了手机客户端,老师在手机通知栏就可以收到学生提问信息,学生可以收到老师解答信息。
3 小结
【物流系统规划设计课程教学大纲】推荐阅读:
物流系统规划课程设计10-28
物流系统规划设计06-21
电子商务物流系统规划07-01
武汉市物流系统规划09-06
博星卓越综合物流教学实验系统使用说明书06-24
物流系统案例07-18
物流系统仿真报告10-23
物流系统工程12-15
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分析07-06
物流业务管理系统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