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责任法测试试卷(共6篇)
为进一步加强有关廉政理论知识的学习,用理论武装头脑。2015年3月18日和3月19日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党总支书记分别对活动中心中层以上干部和教辅中心党政正职领导进行了集中培训,并部署了“两个责任”知识试题的闭卷测试工作。
2015年3月27日上午,朝阳区校外教育集团办公室组织青少年活动中心中层以上干部、教辅中心党政正职领导进行“两个责任”知识试题的闭卷测试。26名干部参加了闭卷测试。其中100分24人,96分2人,平均分99.7分。没有得满分的两个人,1个人答错了:单选题4.各级纪委加强对同级党委特别是常委会成员的监督,更-好发挥 作用。A.党内监督专门机关 B.监督机关C.党内专门机关 D.监督专门机关;1人答错了:多选题1.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协助党的委员会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是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之一B.党的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要把处理特别重要或复杂的案件中的问题和处理的结果,向上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报告的同时,要向上级党的委员会报告C.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发现同级党的常务委员会委员有违犯党的纪律的行为,可以先进行初步核实,如果需要立案检查的,应当报同级党的委员会批准D.保障党员的权利是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职责之一。答错题的两人于2015年3月29日进行了补考,取得了满分。达到了人人过关。
通过闭卷测试,干部们反映进行了一次深刻的理论学习,并且表示这样的学习、考试很有必要。考试是手段,而通过考试让知识入脑,转变关键,提高对党风廉政建设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履行“一岗双责”才是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简称《侵权责任法》)于2010年7月1日开始施行。通过医院举行的专人专门讲座以及网上在线学习,我对该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有了一些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侵权责任法》与医务工作者密切相关的有两部分,即第五章《产品责任法》和第七章《医疗损害责任》。
在《侵权责任法》出台之前,医疗纠纷的处理执行的是“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则,医疗机构如果不能举证证明自己的医疗行为没有过错就得败诉,就得赔偿。为了避免风险,许多医生看病首先考虑的是如何保存证据,而不是病情需要,因此就出现了过度检查和过度治疗及推诿重症患者的现象,造成了医疗环境的混乱和医患关系紧张,使医患矛盾日益激化。社会上甚至出现专门的医闹组织。《侵权责任法》则坚持的是过错原则,也就是在发生医疗纠纷时,患方必须提供医疗行为有过错才能获得赔偿,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医院的压力。这是对医疗机构有利的一面。
另一方面,《侵权责任法》的出台对医务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医务工作者在日常的诊疗活动中,必须认真学习法律法规,牢固树立法治观念,依法执业,要有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参与意识、平等意识,要树立人本观念、责任观念,认真履行诊疗义务。比如说,过去药品消费中的开大处方、开贵药、开好药、搭车开药、重复用药等不规范用药行为只是存在着道德风险,但是依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这些都是侵权行为,一旦患者起诉,医生、护士和药剂人员都有连带责任。因此,这也就对药学人员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大家在日常调配处方时必须严格审方,坚持“四查十对”的操作规程,并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品和综合素质。
侵权责任法解读第五十四条:医疗损害责任的归责原则
-02-12
侵权责任法解读第五十四条:医疗损害责任的归责原则
第五十四条 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解读】本条是关于医疗损害责任归责原则的规定。
目前,与医疗损害责任的归责原则相关的规定主要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条规定:“本条例所称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同时,条例第五章规定了医疗事故的赔偿。可见条例体现的是过错责任原则的思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条第八项规定:“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依照最高人民法院这项司法解释处理医疗损害赔偿案件,可能产生等同于过错推定原则的适用效果。
在立法征求意见过程中,大体有三种意见。有的认为,医疗侵权责任一般应当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医疗行为不同于一般的民事行为,其本身往往具有侵害性,即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亦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的损害后果。如果对医疗损害责任一般适用无过错责任或者过错推定责任,将会给医疗机构带来过重的负担,影响正常的医疗活动。有的认为,医学是一门探索性、经验性的学科,并受到患者体质特异的局限,简单地采用过错推定,加重医务人员的责任,可能会阻碍医学的发展,最终是对患者不利。有的认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的举证责任倒置规则应当在侵权责任法中继续保留。实行举证责任倒置更符合医疗侵权案件的特殊性。如果不规定举证责任倒置,对患者来说,打医疗官司实在太难。医学文书基本掌握在医疗机构手中,只要医疗机构在证据上采取一些对患者不利的措施,患者将毫无办法。有的提出,在举证责任分配方面,可采用“谁主张,谁举证”以及特定条件下的举证责任转移方式。在一般情况下,应当由患者就医疗机构存在过错承担初步的举证责任。在实践中,该举证责任可以通过提
交相关证据或者专业鉴定的方式完成。如果有医疗机构隐匿或者销毁患者病历资料等情形,则可以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举证责任转移至医疗机构。
合理规定医疗损害责任,必须充分考虑诊疗活动特点。诊疗活动的主要特点有:(1)未知性。医学是一门探索性、经验性的学科,直至今天,我们对许多疾病的发生原因还不了解,已知发病原因的,也有一半难以治愈,对许多药品副作用的认识非常有限。(2)特异性。人体的基因不同,体质不同,情绪不同,所处环境不同,因此患者疾病表现、治疗效果也不同。如大家熟知的青霉素,有人过敏,有人不过敏,即使青霉素皮试过关,也不排除有过敏反应的可能。(3)专业性。医务人员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据了解,培养一名专科医师至少需要时间。卫生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一级科目有32类,二级科目有130类。
疾病的发生有患者原因,疾病的治疗需要患者配合,在诊疗纠纷中不能适用无过错责任,也没有哪个国家实行无过错责任。不问青红皂白,一律实行过错推定,将助长保守医疗,不利于医学科学进步。对诊疗活动引起的纠纷,应当适用一般过错责任。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医疗机构才承担赔偿责任,原则上由原告承担过错的举证责任。只在特殊情况下如医务人员有违规治疗行为或者隐匿、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医学资料,才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发生举证责任倒置。患者和医院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应当通过信息交流和信息公开等办法解决。
关于医疗侵权的归责原则,各国大都按照过错责任原则处理,如德国、法国、日本、美国等。德国处理医疗侵权案件的法律依据是《德国民法典》第823条的规定,适用一般的过错责任原则,即原则上由病人承担举证责任,病人需要证明医生没有遵守相应的标准、医生存在过错、医生的过错与其损害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只有当医生出现重大过错时,才由医生承担没有过错和因果关系的举证责任。一些国家将医疗侵权归人专家责任范畴,如英美法国家的不当执业概念包含医生、律师、会计师的失职行为,奥地利民法典对专家责任作了规定,适用范围包括医疗侵权。无论是适用侵权法的一般条款,还是适用专家责任,过错原则都是解决医疗侵权的基本原则。我国台湾地区司法实务中曾试图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处理医疗侵权责任。台湾地区法院曾认为,医疗行为系属医疗机构提供服务之消费行为,而依据台湾地区“消费者保护法”第7条的规定,应当适用无过错责任。有台湾学者认为,医疗行为终究不是商品,也不是以消费为目的的营利性服务,自然不宜适用消费者保护法。台湾地区“医疗法”第82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事人员因执行业务致病人损害,以故意或过失为限,负损害赔偿责
任。”依该条的立法目的以及文义解释,显然已经改变“消费者保护法”第7条规定的原则,使医疗侵权责任转变为过错责任。
本章规定的“诊疗活动”,包括诊断、治疗、护理等环节,对此可以参考《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八十八条的有关规定,即诊疗活动是指通过各种检查,使用药物、器械及手术等方法,对疾病作出判断和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改善功能、延长生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的活动。
本法第四章规定,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因此,本条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30年前,当我刚刚开始涉及这个领域研究的时候,几乎没有人知道有一个法律叫做侵权法,几乎没有人知道我们有一种权利叫人格权。”杨立新感慨道,30年后的今天,几乎没有几个人不知道侵权责任法,几乎没有几个人不知道人格权。这样的巨变,正是几十年前我们在研究时所追求的。
是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最后一年,民事主体的民事权利意识空前高涨。自然人和法人的权利受到侵害,即举起民法的大旗,特别是侵权责任法的大旗,大张旗鼓地保护自己的权利。尤其是“侵权责任法”草案经过二审、三审,已经深入人心,几乎人人都知道侵权责任法保护民事权利的重要意义。在杨立新看来,维权行为的东奔西突,反映的正是这种权利意识的高涨,反映的正是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真实面貌。
闫德利,她的权利遭受严重侵害,但警方出动,进行侦查,将侮辱、的行为人绳之以法,权利得到保护;罗彩霞,不仅通过诉讼保护了自己的姓名权,而且追究了犯罪者的.刑事责任;范后军,被列入“黑名单”进行封杀,几年主张权利,但仍被判决列入“黑名单”是正当的;张海超,为了证明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不得不开胸验肺……
“权利得到张扬,受到法律保护,应为喜,尽管在权利受到侵害时造成了痛苦,但毕竟有了法律的保护,
在一年来的民事案件中,与权利保护请求的东奔西突相对应的,是维权结果的有悲有喜。”杨立新总结认为,维权结果悲喜交织的原因之一,在于有关单位和管理机构的官僚主义。
在杨立新看来,维权结果悲喜交织与司法机关在法律适用上的不一致也有较大关联。法律是统一的,而法官的理解是不同的,因此才会出现爷爷奶奶探望孙子在法律适用上的巨大差异。这里有客观原因,更有主观原因。当然也有超出法律规定的维权主张,对于这样的诉求法律不予保护是必然的。
教 案
一、教学目的
这部被称为“维权圣经”的法律——《侵权责任法》,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关系极为密切,是我国一部新颁布的重要法律,通过教学使学员掌握侵权责任法的法律框架、主要内容及一些亮点问题,通过学习能处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法律纠纷问题,并能更好地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同时在行政执法或日常工作中避免侵犯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侵权责任法》的亮点和焦点问题
一、《侵权责任法》的立法背景及立法过程
我国侵权责任法的制定是从2003年开始的———2002年12月,民法典草案首次提请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草案共九编、有1200多条、10余万字。其中第八篇的“侵权责任法编”有68条,该编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王利明和杨立新两位学者共同主持起草,这就是侵权责任法的雏形。
2003年,国家立法机关考虑到,民法典涉及面广,内容复杂,如果作为一部法律进行修改和审议,历时长、难度大。于是确立了分编修改和审议、分编通过的原则,待各编审议通过后,再按照法典体例编纂民法典。因此,侵权责任法草案也是在民法典中侵权责任法编的基础上起草的。
6年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在《民法草案(征求意见稿)》第八编的基础和专家学者等各方面的修改意见上,形成《侵权责任法(草案)》第二次审议稿,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进行了审议。
2009年《侵权责任法(草案)》审议工作提速,10月底和12月底,全国人大常委会分别进行三审和四审并通过。从初审到通过,《侵权责任法》走过了整整7年,而《物权法》则花费时间更长,共经历了13年和8次审议,创下我国单部法律草案审议次数之最。
二、法律框架和主要内容
侵权责任法与物权法同等重要。
《侵权责任法》共有12章92条,这部被称为“维权圣经”的法律,与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看病治疗、交通事故、高空坠物、产品质量损害、网络诽谤、环境污染等生活息息相关,并规定诸多之前的法律及司法解释未规定的事项,将直接影响老百姓的生活。
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二章 责任构成和责任方式
第三章 不承担责任和减轻责任的情形
第四章 关于责任主体的特殊规定
第五章 产品责任
第六章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
第七章 医疗损害责任
第八章 环境污染责任
第九章 高度危险责任
第十章 饲养动物损害责任
第十一章 物件损害责任
第十二章 附 则
侵权责任法将于2010年7月1日起施行。这部法律的通过意味着中国向形成民法典又迈进重要一步。侵权责任法对保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明确侵权责任,预防并制裁侵权行为,化解社会矛盾,减少民事纠纷,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三、侵权责任法的主要亮点
亮点1:“精神损害赔偿”写入法条
中国有一句俗话:“树怕剥皮,人怕伤心。”树一旦被剥皮,自然生命力下降;而人被伤心了,或许看不出生理上的伤害,但其后果往往不亚于树被剥皮。
一个人被伤心,用现在的法言法语来说,就是受到了“精神损害”。《侵权责任法》把精神损害赔偿限制在侵害他人的生命权、健康权、名誉权、隐私权等。可以说,精神损害的范围是很广的,除侵犯财产权外,其他针对人身权的侵权行为都可能构成精神损害。对这一点,稍有社会常识的人应不难理解。
在中国现代法律体系确立之前,中国民间的习惯其实非常重视“精神损害赔偿”,这种“精神损害赔偿”既包括恢复名誉、消除影响,也包括支付钱物。比如南方一些农村几十年前还残留放鞭炮、挂红布、摆酒请乡邻、罚稻谷等赔偿精神损害的方式。
《侵权责任法》第22条规定:“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该法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北京市某区法院一审的一件案子。
案例1:安徽女青年李蕊蕊2009年8月3日进京上访,次日,在北京市一宾馆内,被看管上访者的徐建强奸。12月11日,李蕊蕊被强奸案一审完毕,被告人徐建以强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剥夺政治权利1年,并附带民事赔偿李蕊蕊经济损失2300.90元。
此判决一出,舆论哗然,李蕊蕊本人也提起上诉。且不说被告人获刑8年是否适当,其附带民事赔偿的2300余元也显然太轻微了。在这个案子中,一个未出嫁的女孩,无端被强奸,其精神上受到的损害很可能远远大于身体上受到的损害,而法院判定的2300.90元(真不知这9角钱是如何精确算出的),仅仅只是用于身体受伤治疗的费用。这个结果,不但李蕊蕊,连普通公众也难以接受。
当时,正是由于没有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明确法律规定,法院才未予支持精神损害赔偿。而此部法律的出台,完全可视为对人权保障的一大进步。当然,这部法律也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还需要相应的法律条文加以完善,但它毕竟让我们有了新的期盼。
以往法院判决侵权人承担受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主要依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侵权责任法》第一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精神损害赔偿,堪称《侵权责任法》的一大亮点。
案例2:2009年3月17日上午,在大连理工大学读书的李小姐
在校门口附近的斑马线上被一辆货车撞伤,腿部受伤,经交警部门认定,货车司机负此次事故的全部责任。后李小姐的伤情经鉴定构成十级伤残,住院治疗两个多月后,其腿部仍留下较大面积的瘢痕。因此在诉讼中,李小姐向肇事司机索要精神损害赔偿3万元。但被告方却以法律未有相关规定为由,不同意李小姐的这一诉请。最终甘井子区人民法院依照相关司法解释作出了一审判决,使李小姐获得了1万元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以此案为例,李小姐腿部伤情构成十级伤残,并遗留大面积瘢痕,她在今后找工作、谈恋爱和日常人际交往等方面都会受到重要影响,完全符合《侵权责任法》中“严重精神损害”的条件,李小姐依照此法向被告司机索赔将更加名正言顺,理直气壮。
案例3:2005年10月4日,清华大学晏教授与女儿乘坐公交车时,因票价问题,女儿与女售票员发生口角,售票员将晏教授的女儿掐死。2007年11月26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撤销了赔偿10万元精神损害金的一审判决,改判赔偿30万元。这是目前我国法院判决精神损害赔偿的最高数额。(本案例试时间安排决定是否讲解)
目前,精神损害赔偿怎么认定、究竟赔多少,在司法实践中,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来规范调整(司法解释在法律位阶上,低于法律)。而该条款则是我国民事法律对于精神损害赔偿首次明确规定。
亮点2:“同命同价”原则获得认可
《侵权责任法》第17条规定:“因同一侵权行为造成多人死亡的,可以以相同数额确定死亡赔偿金。”这被公众解读为“同命同价”赔偿原则确立。
长期以来,计算死亡赔偿金时,往往“同命不同价”。
按照过去的做法,具体表现是“三不同”:一是户籍不同赔偿标准不同。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死亡赔偿金可能相差十几二十万元。二是行政区划不同赔偿标准不同。在死亡赔偿金标准上,沿海、内陆和西部各地区千差万别。三是不同行业领域适用不同的赔偿标准。如近年来各地煤矿企业对死亡矿工的赔偿金普遍确定为20万元左右,航空运输承运人对每名旅客的死亡赔偿责任限额为人民币40万元,而铁路客运中的最高赔偿标准则是每名旅客14万元,等等,不一而足。社会各界对“同命不同价”的强烈反响和质疑,是对上述“三不同”的否定,希望国家法律切实贯彻宪法规定的生命权平等原则。
《侵权责任法》规定,在处理侵权行为时,可不考虑个人差异,而采用“一揽子”赔偿方案,以同一数额确定死亡赔偿金。因此,这一新增条款,展现的是权利的平等、生命的尊严,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
不过,尽管《侵权责任法》对此有了新规定,作出了很大突破,但这一条款在实践中的适用范围也比较有限。
首先,是具体化操作的难度大。规定只是笼统地限制在“同一侵权行为”,而具体涉及到哪些行为,却没有细致的界定。例如在本法
审议时,草案的原文为:因交通事故、矿山事故等侵权行为造成死亡人数较多的,可以不考虑年龄、收入状况等因素,以同一数额确定死亡赔偿金。而正式出台的新条款,却把此法律的有效范围给模糊化了。所以,一些法律界人士担心,这在今后的操作上,有可能会带来司法界定的不便。
其次,是“多人”的问题。多少人算是“多人”,两个及两个以上,或者一般意义上大于等于三人,还是重大事故的十个以上?
第三,在规范性上还没有把法律特有的刚性和强制性体现出来,“可以”二字(而非“应当”)的规范有些偏软。法律的定义是这样的: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因此,倘若具有弹性空间的法律,就有可能带来法律上的漏洞,以及被下位法规瓦解,甚至有被强势部门随意阐述与颠覆的可能。从一定程度上讲,越详细得面面俱到的越是完善的法律。比如,最近广受关注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中,那些对于“公共利益”的笼统界定,就出现了被随意解释的后果,也使拆迁领域出现了一些令人遗憾的负面问题。
这就给了我们足够的反思,对于法律特别是关键性的条文,应该尽可能地进行细致入微的阐述,并在后期进行更完善的司法解释,这样才能让其发挥具有普遍性的约束力
案例4:如果农村女孩小花和城市女孩小月同时在一场车祸中丧生,按照当地的赔偿标准,拥有城市户口的小月的家人可以获得350000元的死亡赔偿金,而农村户口的小花的家人却只能获赔
196360元,两者相差153640元。(结合本地发生的案件进行分析讲解)
而且,如果死者中有75岁以上的老年人,根据现行规定,只能按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赔偿5年,同小于60岁的人相差三倍,如此的“同命不同价”,难免使许多市民对我国现行的死亡赔偿标准提出质疑。
死亡赔偿金赔偿的不是生命本身,赔偿的是生命遭受侵害之后引发的财产损害和精神损失,因此,人为地划分城市还是农村标准是不科学的。《侵权责任法》生效后,在同一事件中多人死亡,法院可以以相同数额确定死亡赔偿金,但具体赔偿数额以城市标准还是农村标准赔偿,法律并未明确规定。
亮点3:泄露患者隐私承担侵权责任 现象1:床头卡曝光病情
在医院住院部,床头卡详细标明了患者的姓名、病情以及用药信息,这主要方便医护人员及时了解病人情况。而一些患有传染性或隐私性比较强的疾病的患者都认为,这样做泄露了自己的隐私。
赵先生因淋病住院观察。很担心自己的病情被同事们知道,可是当同事探访他时,正好碰上医生在填他的床头卡。这一下,大家都知道了赵先生的病情。
现象2 :隐私被候诊患者“旁听”
“当医生询问病情涉及病人的隐私时,发现身边围了不少候诊病
人,这令病人十分难堪”,当病人提出,让围观的患者回避一下的要求时,医生却让病人别计较太多,大家都是看病没有什么可以避嫌。
现象3 :医学观摩未经病人同意
有不少病人反映,在进行医学观摩时,多数医院并没有事前与患者沟通,这给患者带有不少烦心事,甚至也曾发生患者就此起诉医院的官司。
案例5:2010年1月15日,刘某到某医院妇产科门诊做人工流产,脱下衣服躺在检查床上时,医师叫进10多名见习医生,指着刘某,介绍各部位的名称、特征。羞辱难当的刘某以侵犯隐私权为由将医院告上法庭
现象4 :化验单随时公开
目前,很多医院都将所有的检验单,夹成数叠放在检验室的窗口处,让患者自由取单。这令患者的检验结果毫无保密性,由此也引出各种有关隐私被泄漏而给患者造成不便的情况发生。
现象5 :注射室不分男女
如今,在医院设有男、女分开的注射室委实不多,男女患者都是在敞开大门的注射室里宽衣解带。广州某广告公司职员林小姐因病到一家大型医院就诊。经诊断后,医生开药让她到注射室打针。当她走进注射室时,发现有一位男患者在打针,便赶紧走开。等了一会,当注射室人少时,她才让护士打针。可是,当打到一半时,同事王先生也走了进来打针,她立刻羞得把头埋了下去,而王先生也愣在一边尴尬不已。没多久,公司便传出王先生看过林小姐屁股的玩笑。
现象6:散布患者信息
案例6:张先生作为某小区社区医院的医务工作人员,为患者李先生诊病和填写健康信息登记表过程中,知道了李先生有关既往病史等个人信息。之后,张先生将这些信息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向小区其他人员透露,结果这些信息很快在小区传开,小区的人见到李先生后都拿张先生提供的信息取笑他。
张先生作为医务人员未经患者同意公开其病历资料,造成其社会评价降低,张先生的行为构成对患者的侵权。
第62条: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的隐私保密。泄露患者隐私或者未经患者同意公开其病历资料,造成患者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解读:我国《执业医师法》、《护士条例》都规定了医务人员“应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的义务,但并没规定违反该义务是否应承担侵权责任。
本条款规定了患者拥有隐私权及侵权的法律责任,是一种进步,但对于患者隐私的范围如何界定,仍需日后出台的司法解释进行明确。
第五十七条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如:
医院与患者签订的手术同意书中有医方的免责条款,这是无效的霸王条款。
亮点4:产品存在缺陷“惩罚赔偿”
案例7:2008年7月,家住青云街的小刘驾驶自己刚买的一辆轿车同一行人相撞,经鉴定,小刘的轿车刹车系统不合格,负此次事故的全部责任。法院判决小刘承担受害者的全部损失。
如果此事发生在《侵权责任法》生效后,如果小刘能够证明轿车刹车系统不合格是该车出厂时就存在的,那么受害者的损失应当由轿车的生产厂家全部负责。
同时《侵权责任法》第46条规定:“因产品缺陷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生产者、销售者承担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侵权责任。产品投入流通后发现存在缺陷的,生产者、销售者应当及时采取警示、召回等补救措施。未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补救措施不力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第47条规定:“明知产品存在缺陷仍然生产、销售,造成他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
案例8:丰田“召回门”:中国车企的前车之鉴?
丰田汽车在“召回门”事件中越陷越深,召回数量呈“飙升”趋势。2010年2月丰田汽车宣布,因刹车系统存在缺陷,在全球召回约43.6万辆混合动力汽车。其中,丰田汽车将在日本召回22.3万辆混合动力车,北美地区召回约15万辆,在俄罗斯、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召回约6.3万辆。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2月16日要求丰田公司上交与大规模
召回相关的文件,包括产品数据、客户投诉等信息,以期查明丰田公司在知晓车辆存在安全缺陷后多久才宣布召回。丰田公司必须在30天至60天内作出回应,如果调查表明丰田公司未及时召回车辆,存在违法行为,那么丰田面临罚款超过1600万美元。先前因召回不及时而遭处罚的最高罚金记录为100万美元,由美国通用汽车公司2004年创下。
丰田面临的另一大挑战则来自美国民间的巨额索赔。据国外媒体报道,全美目前累计有44宗针对丰田的集体诉讼,估计赔偿涉及36亿美元。这些诉讼既有针对汽车贬值,也有针对人身和财产伤害。
在这一轮召回门中,丰田损失惨重。丰田汽车公司2月4日表示,处理在美国等市场召回的问题车相关费用约20亿美元。召回事件发生后,丰田在资本市场也受到了打击,据初步估算,丰田在全球股市的市值缩水超过200亿美元。
也就是说,如果小刘或受害者能够证明,小刘的轿车的生产厂家明知道该型车存在刹车问题仍销售的话,可以额外主张惩罚性赔偿。
案例9:为什么到美国打官司,2006年8月4日《人民法院报》 2006年2月,因怀疑博士伦“润明”水凝护理液会造成使用者感染真菌性角膜炎,新加坡市场停售这种护理液。新加坡卫生部门的一项报告显示,自2005年5月以来,当地共发现19例由真菌引发的角膜炎,患者均戴过隐形眼镜,其中18人曾使用博士伦公司生产的水凝护理液。博士伦中国公司迅即作出反应,称新加坡的角膜炎病例是个案,表示不考虑在中国内地停止销售水凝护理液。4月10日,美
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发出公告称,博士伦“润明”水凝护理液可能与一种罕见的真菌角膜炎相关。5月15日美国博士伦公司宣布,决定在全球市场永久性收回该护理液产品,原因是这一护理液配方有缺陷。6月,美国芝加哥一家律师事务所主动联系北京的雷曼律师事务所,双方签订协议,决定采取风险代理方式代理这起跨国索赔案。为什么要去美国起诉?按常理,使用博士伦“润明”水凝护理液产品的消费者可以选择在国内起诉博士伦公司,为什么“舍近求远”跑到公司总部所在地的美国起诉?其原因是赔偿金额问题,我国目前法律规定的赔偿金额难以弥补消费者的实际损失,即使赢了官司也可能会赔钱,而美国的赔偿非常高,法院上亿美元的判决也是有的。前几年,东芝笔记本事件就比较典型。因为笔记本自身设计的缺陷易导致数据丢失,美国的消费者起诉东芝公司,得到了10亿美元的赔偿,而我国的法律要看这种缺陷是否造成实际损失,所以消费者胜诉的可能性不大。还有一个案件,2000年,长沙一辆三菱帕杰罗把人撞成全身瘫痪,后来鉴定是刹车管突然爆裂所致。法院判决三菱公司不承担责任,原因是该车是走私来的。但是如果根据国际私法或者美国的相关判例来看,只要是整车或车的零部件出现问题,公司就应当承担责任。惩罚性赔偿额高,法院判决主要看恶劣程度和过错程度。我国的赔偿范围主要侧重实际损失,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食宿费和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等,这些钱都很少;也有精神损害赔偿,但在司法实践中往往是象征性的一两万元。美国的赔偿范围比较宽,主要由实际损失、精神损害和惩罚性赔偿三大块构成,其中占绝大部分的是惩罚性赔偿。“万络”一案中,得克萨斯州法院判决美国默沙东公司赔偿2.53亿美元,其中2.1亿是惩罚性赔偿。
四、法律焦点问题
焦点1:再有“楼脆脆”开发商要担责
2009年6月27日凌晨,上海闵行区莲花南路 “莲花河畔景苑”一栋13层的在建的住宅楼倒塌,造成1人死亡。
2009年5月18日,湖南株洲城区高架桥坍塌事故共造成9人死亡,24台车辆受损,16人受伤。
2010年5月8日,广州猎德污水厂一在建的楼房突然发生坍塌,正在楼顶施工的19名工人全部被压。造成1名工人当场死亡,另有16人受伤。
2011年3月28日,贵阳市金阳新区阳关村28日发生一起在建楼房倒塌事故,已造成6人死亡,15人受伤。
对此类案件如何处理?
《侵权责任法》第86条规定:“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倒塌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承担连带责任。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赔偿后,有其他责任人的,有权向其他责任人追偿。因其他责任人的原因,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倒塌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其他责任人承担侵权责任。”
这就意味着今后如果再出现像上海“楼脆脆”这样的直接危及民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豆腐渣”工程,并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开
发商作为建设单位,建筑公司作为施工单位,应承担连带责任。
焦点2: 高空抛物邻里要“连坐”
案例10:《高楼里扔出的法律难题》2002年8月2日人民法院报
2000年5月11日凌晨1点多了,原告郝某还在重庆市某区学田湾正街的马路上和朋友李某聊天,而他们所处的位置,正在临街的仅一墙之隔而彼此相连的65号楼6号房与67号楼3号房的窗下。真的是事有凑巧,此时本应是夜深人静的时候,却偏偏从窗户里飞出一只硕大的玻璃烟灰缸(直径为17.2公分,厚3.3公分,重达3斤8两)。而这只烟灰缸先是掉到马路边搭建的售货摊的玻纤瓦棚上,接着从棚上滚落到郝某的头上,又从郝某头上弹到李某的大腿上,最后掉到旁边堆放杂物的木箱上。结果,烟灰缸完好无损,郝某的头却血流如注,当即被送到急救中心抢救,诊断为特急性创伤性硬膜下血肿(左额颞)、双额颞脑挫裂伤、左颞顶颅骨骨折、头皮裂伤,共住院治疗112天,用去医药费8万多元。
事发之后,公安机关立即派员勘察现场,但那只惹祸的烟灰缸已被现场围观的很多人摸过,指纹无法鉴别。因为烟灰缸在下落时被售货棚挡了一下,想进行力度试验以确定一个大致的致害范围也不可能。侦查员又进行了调查和走访,均一无所获。在既不能经过鉴定以确定烟灰缸的所有人,又无法确定是谁在深夜扔下了这只烟灰缸的情况下,公安机关根本不予立案侦查,只是在过后法官调查时由侦查员口头说明对此伤害事件“基本上排除了人为故意伤害的可能性”。
2001年3月,郝某到渝中区法院起诉,要求赔偿其医药费、鉴定费、误工费、护理费、住院期间伙食补助费、伤残补助费、交通费、精神损害赔偿费,合计33万多元。
于是,问题变得复杂了:在没有找到致害人的情况下,谁应是郝某起诉的被告?谁应当承担郝某受伤害的赔偿责任?
郝某是将65号楼、67号楼的开发商,连同2000年5月在65号楼6号房、67号楼3号房2至13层居住的24户人家的户主一起作为被告起诉到法院的。当然,郝某开始并不知道全部户主的姓名,而是笼统地将全体住户都列为被告,是法官后来一家家地核实了每一户的实际住户和户主姓名。本来65号楼、67号楼都是13层的高楼,一共应该住着26户人家,但考虑到住在一层的人不可能越过售货摊的棚子扔出烟灰缸,所以郝某没有起诉住在一层的人。
在审理过程中,经郝某申请,法院委托法医验伤所对郝某进行了伤残等级鉴定,结论:郝某为八级伤残。
法院在审理中查明,事发当晚,学田湾正街65号楼的6层和8层无人居住,因此排除了这两户人家致害的可能性。
客观地说,在被郝某起诉的其余22户人家中,必定有一家是致害人,因为烟灰缸不可能凭空而降,一定是有人从窗户里把它扔出去的。至于为什么在深更半夜往窗外扔烟灰缸,原因不得而知。就此案来说,也不需要知道这原因,只要能找出是谁扔的就行了。但本案的蹊跷处在于:烟灰缸上的指纹已经没有证据价值,不仅公安机关无法确定烟灰缸的所有人,法院在审理中经过百般查证,最终也还是不能
确定致害人。而郝某受到的伤害又是现实存在并需要赔偿的,那么,谁来赔偿?
开发商自然是不愿承担赔偿责任的,理由很简单:他们不是65号、67号两栋楼的所有权人,也不是使用人,不可能成为郝某受伤害的致害人。
22户人家中也没有一家愿意承担责任,即使谁心里都明白,其中必有一家应该承担责任。他们都找出了各种理由进行辩解,有的说窗户长年关闭,有的说当晚早就入睡,有的说自己不抽烟,家里没有烟灰缸,有的说家里虽有烟灰缸,但不是肇事的那种玻璃烟灰缸,还有的从自家窗户与地面形成的角度和高度来论证肇事的烟灰缸不可能是从他们家里扔出去的。因为时值深夜,每个人又都在自己家里,原告既难有证据证明哪一个被告所说的是不真实的,也不可能有证据证明哪一个被告所说的是真实的。也就是说,22户人家都有可能是致害人,也都有可能不是致害人,查无对证了。
难题至此也就留给了法院:究竟应判决由谁来承担郝某的赔偿责任?
渝中区法院采取了一种化繁为简的办法。对于开发商,因为其不是房屋的使用人,不可能有从窗户里往外扔烟灰缸的行为,故不应承担赔偿责任;对于22户人家,则适用过错推定原则,将举证责任倒置,只要其不能举证排除自己有扔烟灰缸的可能性,就要承担赔偿责任。因此,除了将郝某请求赔偿的精神损害赔偿金从10万元降为3万元外,对郝某的医药费、住院期间伙食补助费、护理费、伤残补助
费、误工费、鉴定费、精神抚慰金共计178233元,2001年12月,渝中区法院判决由22户房屋的实际使用人共同承担赔偿责任。也就是说,不分楼层高低,各赔偿8105.5元。
22户人家接到判决书后的强烈不平是可想而知的。将此案上诉到了重庆第一中级法院。
这起案件在法院是已经解决了,但所产生的问题却远远没有解决,而且,从一定意义上说,问题正是由法院的判决而引起。
本案引发了一场争议。
当时对这一案件作出判决,明显缺乏法律依据。
《侵权责任法》第87条规定:“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这也意味着高空抛物,邻里要连坐。值得一提的是,根据这一规定,以后当某人坐在家中什么事情都没干却收到了法院的传票时,就不值得大惊小怪了。因为那极有可能是因为楼内的某一邻居向外面高空抛物砸到了行人或车辆,如果查不出来究竟是哪一个居民造成的这个损害,为了保护受害人,也就只好让有可能造成损害的居民共同承担补偿责任了。
第90条规定:“因林木折断造成他人损害,林木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91条规定:“在公共场所或者道路上挖坑、修缮安装地下设施
等,没有设置明显标志和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的,施工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窨井等地下设施造成他人损害,管理人不能证明尽到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焦点3:发帖侵权 网站、发帖人都担责
目前盛行的网络“人肉搜索”,也会造成侵权。《侵权责任法》第2条规定:“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
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人肉搜索”中,难免会涉及到当事人照片、阅历等内容,其间不乏个人隐私,网络公开之后又常为当事人带来负面影响。
“‘人肉搜索’等现象已经让我们感到,网络领域对于民事合法权益的保护已经提到了一个重要的议事日程。对网络侵权进行规制,可以说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体现了立法的进步。”事实上,不仅是网络侵权责任,还有更多保护个人隐私的提法也在这部法律中得到体现,诸如“泄露患者隐私或者未经患者同意公开其病历资料,造成患者损害的,应承担侵权责任。”
第三十六条: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
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
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案例11:前不久,一个郑州警方扫黄的帖子在网上流传,有多张现场查处涉黄场所的照片和一段视频,甚至有卖淫女的裸照。在网络盛行的时代,公众合法权利如何保护?网络作为传播媒介该如何监管?
众所周知,本案中视频和照片涉及隐私权,网友在明知的情况下仍公开发布,网站对此知情却不采取任何措施。
对于此种侵犯他人民事权益的行为,网友和网站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焦点4:不必要医疗检查就是侵权
《侵权责任法》第63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不得违反诊疗规范实施不必要的检查”,其中的“不得违反诊疗规范”就是确定的标准,违反诊疗规范的检查,就是不必要检查。
案例12:刘先生在医院就诊时主诉流涕、发热症状,医生除了给他测体温、做血常规之外,还要求他进行脑CT、化验、彩超等检查,最终得出结论:伤风感冒。
就本案而言,刘先生主诉感冒症状,医生在正常查体、验血未发现异常的情况下,继续做脑CT等检查就是不必要的。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这种违反诊疗规范的行为就属于不必要检查行为,属
于医疗损害侵权。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7年,全国法院受理权属、侵权纠纷一审案件98万余件,2008年达到103万余件,而2009年,“三聚氰胺索赔”、“上海倒楼事件”“张海超开胸验肺”等侵权纠纷也成为公民维权热点„„
“从近年热点侵权案件中,每一个权利人都在通过不同的途径,寻求不同的方法,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利。”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立新认为,与权利保护请求相对应的,是维权结果的不尽如人意。这与现有法律中有关侵权责任的规定较为分散、司法机关在法律适用上不一致有所关联。侵权责任法的出台将改变这种局面。
焦点5:动物伤人,动物饲养人无过错也担责
《侵权责任法》第80条:禁止饲养的烈性犬等危险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81条:动物园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园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
第82条:遗弃、逃逸的动物在遗弃、逃逸期间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原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承担侵权责任。
案例13:今年6月,浙江一户人家的藏獒将一人头皮咬伤,眼珠咬掉。肇事藏獒被依法处置,主人赔偿了36万元;今年7月,云南牟定县先后有300多人被宠物犬咬伤,其中3人死亡;北京地区3年来激增40多万宠物狗,伤人逾7万。
《侵权责任法》借鉴了美国侵权行为法的经验,把动物致人损害分为一般动物、烈性犬等凶猛动物以及动物园饲养的动物三种情况,分别适用不同规则,更加公平。《侵权责任法》对动物伤人的侵权案件作出了“最严格”的规定,即承担无过错责任原则――如果动物伤人,饲养者或管理人即使没有过错也要承担责任。
焦点6:租赁、借用车辆出车祸,责任明确了
《侵权责任法》第49条规定:“因租赁、借用等情形机动车所有人与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时,发生交通事故后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由机动车使用人承担赔偿责任;机动车所有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案例14:2002年11月8日,富阳人张某向某汽车租赁公司租了一辆轿车,后发生车祸,两死一伤、撞塌民宅一间,直接财产损失9万余元,张某丧生。由于张某系醉酒驾车,车辆第三者责任险不予赔付。张某家属无力赔付,汽车租赁公司认为惹祸的是司机,也不愿补偿。死亡乘客家属和民宅主人起诉到法院,法院判决汽车租赁公司赔偿6.7万。
判决在浙江省汽车租赁企业引起震动。汽车租赁最明显的特点是“人车分离”,车子租出去后,租赁公司失去了控制权,这成了汽车租赁业的一处软肋。而有律师认为,租赁公司是机动车所有人,赔付合乎情理。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侵权责任法》 杨立新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教授 , 张秋婷
2009年12月29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主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通过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央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以及全国各地研究侵权责任法的专家、学者欢聚一堂,畅谈侵权责任法的重要意义和闪光点,研究了宣传和贯彻这部法律的主要措施。
中国民法典的主体部分已经完成
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侵权责任法》的通过在理论上的重大意义在于,一方面,它标志着中国民法典的主体部分已经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已初见雏形。这部法律在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起到了支架性作用,地位极为重要。《侵权责任法》对侵权责任作了全面系统的规定,是全面保护私权的法,是对民事主体的各项民事权益在受到侵害时提供救济的法,是我们每个公民人身权益的保护法,充分体现了人民性与科学性。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另一方面,它赋予中国新时期民事立法的可裁判性,《民法通则》是改革开放早期的立法,经过20多年的发展,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现在,民事权利的保护和救济要有更好的保障。《侵权责任法》应运而生,超越了《民法通则》的时代,对于新时期的中国民法赋予了更强烈的可裁判性。与此同时,《侵权责任法》结束了中国司法实践中没有一部完整侵权法的历史,全面规范民事审判活动,实现法律适用的统一化。此外,《侵权责任法》的通过将会增强社会的权利意识,进一步调动人民群众维权的自觉性和规范化。
民主立法、开门立法的重要成果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中国《侵权责任法》的主要特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侵权责任法》是民主立法、开门立法的成果,其中凝结了广大立法工作者、司法工作者以及法学工作者的智慧和贡献,是民商法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集体智慧结晶。立法者在制定法律过程中,尊重专家学者的意见,广泛听取司法工作者的声音;司法界积极配合,为立法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民法学界广泛讨论,各抒己见,为《侵权责任法》提供理论支持。《侵权责任法》的每一章节和条文都广泛征求了意见,是一次民主的立法,确确实实适应中国当前的情况。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第二,《侵权责任法》体现以人为本的立法精神,是一部建设和谐社会进程中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一个民事权利宣言。在内容上,突出了现实生活的需要,重点解决20年来出现的突出问题,如“同命不同价”、网络侵权、建筑物倒塌责任、产品的警示召回、保险责任的分担等问题,在《侵权责任法》中都有了切实可行的规定。
第三,《侵权责任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一是第2条采用开放式列举的方式规范了本法保障的权益范围,广泛全面地对各种私权以及各种利益提供了保护;二是自始至终都贯彻体现了对人和生命健康的最重要、最首要的关怀,把它放在首位来进行保护;三是按照归责原则建立了一个独特且完整的侵权法体系,非常科学、严谨;四是巧妙地做到了一般条款和具体列举的结合;五是在《侵权责任法》第15条全面规定列举了各种侵权责任形式,而且在责任形式的规定方面也实现了一般规定和具体列举的结合。学者从历史角度阐释了中国侵权责任法的发展,认为《侵权责任法》是外国立法经验借鉴与本土国情的密切结合,它体现了立法者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立法风范,以及中国民法学者既有学习他人的胸怀,也有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勇气,因而形成了鲜明中国特点,已经受到各国民法学家的重视,将会对外国侵权法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极具中国特色的《侵权责任法》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侵权责任法》独具中国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第一,《侵权责任法》单独立法。《侵权责任法》采用单独立法的形式,是成文法国家第一部以侵权法的名称制定的法律,这是对传统民法典体系的重大突破,是对各国民事立法的重大贡献。这部法律的制定之所以能够广泛引起世界各国学者的普遍关注,就是因为制定这部法律所具有的创新和重大突破意义。
第二,规定了独具特色的侵权责任一般条款。有的专家认为《侵权责任法》第2条是侵权责任一般条款,有的专家认为《侵权责任法》第6条第1款是侵权责任一般条款。有学者指出,《侵权责任法》第2条和第6条第1款都是侵权责任一般条款,是一个大小搭配的双重侵权责任一般条款,是独创性的立法模式。在成文法国家的侵权法中,只有一个侵权责任一般条款,或者是小的一般条款,或者是大的一般条款,而中国《侵权责任法》规定了两个侵权责任一般条款,第2条是大的一般条款,全面概括全部侵权责任;第6条第1款是小的一般条款,规范一般侵权行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侵权责任法》的完整逻辑结构。
第三,突出强调私权优先规则。《侵权责任法》第4条规定私权优先规则,赋予侵权请求权以优先权保障,当侵权人因同一行为同时承担侵权责任、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而其财产不足以支付的,首先支付侵权责任。有了优先权的保障,就能够,保证第3条规定的侵权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请求权得到担保物权的保障。这表现了中国立法的昌明,表达了私权的尊崇地位,体现的是国家、政府不与民争利的思想。
第四,着重解决死亡赔偿的“同命同价”问题。学者认为,城乡体制是一种客观存在,但立法是要维护这种体制还是消除这种体制,有一个立场问题。在死亡赔偿金的问题上不自觉地维护二元体制,“同命不同价”的结果就是歧视农民。《侵权责任法》的规定校正了这种做法,抛弃了按照城乡居民户口确定赔偿标准的做法,实现了城乡居民的平等保护。
第五,在具体制度构建方面,与会专家学者指出以下侵权责任制度具有中国特色。
(1)医疗损害责任。《侵权责任法》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综合平衡受害患者利益、医疗机构利益和全体患者利益的关系,借鉴各国医疗损害责任制度的经验,对医疗损害责任作了详细、具体的规定,打破了世界各国侵权法都不规定医疗损害责任的传统做法,解决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2)环境污染责任。《侵权责任法》把《民法通则》以及环境保护法中关于侵权法规范进行整合,协调了《侵权责任法》与《环境保护法》以及其他环境保护单行法的关系,补充了新的责任规则。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3)饲养动物损害责任。《侵权责任法》第十章专门规定饲养动物损害责任,除了规定一般性条款之外,还专门规定违反安全措施饲养动物、禁止饲养的烈性犬等危险动物、动物园饲养的动物以及遗弃、逃逸的动物造成损害的责任,有助于消除社会危险因素,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4)物件损害责任。有学者系统解析了《侵权责任法》第85条、第86条、第87条的规定,认为既借鉴了罗马法的历史传统,又体现了中国社会的现实需要,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创造,内容有重大突破。特别是《侵权责任法》第86条规范建筑物倒塌造成损害,由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承担连带责任,对于规范豆腐渣工程,警戒不法开发商,保障建筑物的质量安全,意义重大。
【侵权责任法测试试卷】推荐阅读:
商标侵权论文06-28
侵权法09-28
商标侵权如何认定10-14
商标侵权诉讼时效10-26
肖像权侵权法律分析06-25
名誉侵权案上诉状07-23
侵权损害赔偿答辩状10-30
无限责任、连带责任和无限连带责任的区别09-28
党建工作责任责任制10-22
牢固树立责任意识,落实好“两个责任”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