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矫治策略

2024-06-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自闭症儿童矫治策略(通用8篇)

自闭症儿童矫治策略 篇1

【摘要】近年来,自闭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自闭症儿童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融合教育是有利于自闭症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方式,笔者结合自己的教育经验对于随班就读的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提出了以下策略:诚心接纳;爱心帮助;耐心引导;悉心教育;细心交流;留心追踪。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随班就读;融合教育

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说话有障碍、语速缓慢、语音低沉、行动迟缓、不愿与人交流、不开心的时候会发出尖叫,有时候对他人或对自己有一定的攻击性,他们被人亲切地称为“星星的孩子”,因为他们就像传说中的外星人一样,不认识这个世界,也不了解这个世界,他们就是自闭症儿童。

自闭症又称儿童孤独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发育障碍,表现为语言、社交、行为各方面的全面异常,大部分患儿还伴有智力落后的症状,而对于病因,尚未明确,可追溯认知神经理论、大脑机制、环境和遗传等因素。近年来,自闭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2001年相关数据显示,当时我国0~6岁精神残疾的儿童已有10.4万人,其中大部分为自闭症儿童,平均每万名儿童中就有10多个,而这一数字还在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对于随班就读的自闭症儿童,我们发现,通常他们是孤立的,很难真正融入到班集体之中。其实,融合教育对于自闭症儿童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融合教育是要让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包括:肢体伤残、视觉受损、听觉受损、智力障碍、自闭症、学习困难、语言障碍、长期病患者等,跟同龄孩子一起在常规学校接受教育,使他们适应主流学校的校园生活,发挥潜能,让其身心均能得到全面的发展。融合是为了给自闭症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而不是让几十个普通孩子陪着一两个自闭症孩子学习,造成顾此失彼,更不是让自闭症孩子随班“混”读或只随不读,因此如何让自闭症儿童真正融入集体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

一、首先我们要掌握自闭症儿童的身心特质

(一)自闭症儿童的人际互动特质

自闭症者的人际关系障碍,包括不注意人、眼睛回避与他人互动、欠缺基本社交应对能力,无法适当表达自己对他人情绪的了解和反应、缺乏参与合作性团体游戏的能力、和父母的依恋关系薄弱。

(二)自闭症儿童言语沟通的特质

约有 50%的自闭症儿童没有沟通性的语言。在了解他人的口语、肢体语言或以言语、手势、表情来表达意思时,都有程度不同的困难,在语言使用的质与量都远落后正常儿童。自闭症儿童沟通障碍包括不熟练的文法结构、回复言语或称鹦鹉式语言、代名词倒置、无法使用抽象名词、暗喻性言语、音调简单,语调和节奏缺乏变化、缺乏情绪表达,也少有动作配合,无法了解和记忆和他对话的人,对他们的谈话细节不感兴趣。因此,自闭症儿童很难用言语的表达和同伴互动沟通,或是同伴无法了解自闭症儿童想要表达的意思,使得自闭症儿童在团体生活中较不受欢迎。

(三)自闭症儿童的行为特质

模式化、固定的行为是自闭症者的普遍特征。自闭症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育乐方面常有仪式行为。另外,功能性、象征性游戏的缺乏也是自闭症的特点之一。自闭症儿童常不按玩具的功能性质操作,而是出现对某些玩具的偏好和不恰当的玩法。如放入嘴里咬,用手触摸特殊的材质,或只注意某些角度或动作,而让人觉得它有斜视的现象。自闭症儿童因其固定玩法与知觉缺陷而缺少一般儿童想象的、功能的、变化的及和别人互动的游戏形式。

除上述自闭症的行为特征外,自闭症儿童也常有活动量太高、活动量太低、注意力不集中,缺少主动,对某些事物特别的恐惧或特别的喜爱,乱发脾气,甚至没有达到他的要求时,有攻击或伤害自己的行为。这些行为只在少部分的自闭症儿童出现,但这些行为出现时,对任课教师在班级经营上深具挑战,对自闭症儿童融入普通班学习造成很大的阻碍。

(四)自闭症儿童的智能与学习特质

自闭症儿童因其神经心理功能的异常,在学习适应上具有以下之特质:

1、认知能力不均衡:自闭症儿童70%以上都伴有智能不足的现象,记忆能力优于理解和想象能力。

2、过度选择性的注意力:他们对大部分的刺激反应微弱或是没反应,难以和人建立良好的互动。面对这种注意力分散不易持久的特性,一定要先引起学生的注意才进行教学动作,如此才有成效。

3、偏窄视觉:自闭症者对刺激的过度选择是受到被认知的事物彼此空间距离关系的影响。自闭症者学习语言宜多注意语汇、字词的关系,意义越接近学习效果越好。

4、类化:类化困难是自闭症教学最大问题之一,自闭症者如果能将学业、社交、休闲和工作技巧,在实用和生活化原则情境教学,会得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根据自闭症儿童的身心特征,在班级中要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才能让他们真正融入到集体之中。

二、自闭症儿童融入集体的策略

(一)诚心接纳

首先教师要调整好心态,面对随班就读的自闭症儿童,要以诚心来对待,不能对这类儿童有任何的偏见,更不能产生厌恶情绪。教师更有必要就此类儿童的行为特征进行深入了解,或是阅读相关书籍,在心理上做好准备接纳自闭症儿童,在知识上做好如何让自闭症儿童融入班集体的策略准备。

其次还需要让自闭症儿童所在班级的学生能够诚心接纳他们。自闭症是近些年来被人们所认知的新疾病种类,想让班里的学生接纳自闭症儿童们,就要加强自闭症知识的宣传,可以给普通学生讲解有关自闭症的知识及自闭症儿童的特点,让他们接纳自闭症儿童以及帮助自闭症儿童,确保融合教育顺利开展。

(二)爱心帮助

因为普通学校的小学生年龄还比较小,对于自闭症儿童还很不理解,当自闭症儿童出现情绪或行为问题时,同学们会嘲笑、讽刺自闭症儿童,有的过激言行还会引发自闭症儿童更多的情绪及行为问题。我们要在普通儿童中加强爱心教育,让同学们从小学会关心比自己弱小的人,对有困难的同学伸出援助之手,对自闭症儿童不反感,不冷落,不期侮,而是用自己的爱心去帮助,同时树立普通儿童良好的责任感与良好的人格品质,在班级内、学校内形成互帮互爱,团结向上的友好群体,让自闭症儿童更好地适应普通学校的生活和学习。教师对于自闭症儿童也应该倾注更多的爱心。例如,自闭症儿童周某,我为了鼓励他,上课奖励了一张苹果图案的贴纸,他拿到后,马上放进嘴里咬,然后还大声说:“不好吃!”班里的学生就因此而取笑他,就这件事我在班里进行了一次教育,让同学们明白正因为自闭症儿童的特殊行为,我们作为他的同学,应该热心帮助,而不是嘲笑。自此之后,学生改变了态度,特别是在一次校外实践活动中,大家主动邀请他加入自己的小组,野炊的时候,纷纷把自己做好的食物拿给周某吃,还热心地教周末烧烤。

(三)耐心引导

自闭症儿童很难用言语的表达和同伴互动沟通,或是同伴无法了解自闭症儿童想要表达的意思,使得自闭症儿童在团体生活中较不受欢迎。因此,也容易与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应该有耐心,从细小处一点一点教自闭症儿童注意约束自己的行为。但是,由于自闭症儿童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很多时候需要我们多次地引导,才能慢慢有改变。例如:自闭症儿童周某,喜欢把自己的口水抹在别的同学的桌子上,有时候还会抹在别的同学的文具上。我就只好多次告诉他:这样做不好,别人会不喜欢你的。有时候看到他要这样做的时候,会用手势暗示他停止,几次之后,他只要看到我制止的手势就会马上坐端正。

(四)悉心教育

由于自闭症儿童神经心理功能的异常,在学习适应上面临更多困难。例如: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差,注意力分散不易持久,而且难以学以致用。所以,在教育方面老师就需要多关注他们。课堂上要运用多种策略吸引自闭症儿童的注意,在合适的机会也让他们参与到与其他同学的学习互动中来。另外还可以运用同伴指导策略,例如设立爱心小老师,以多人、多次、短时间方式,照顾并协助自闭症学生,增加特殊需求学生与同伴互动,并注意使用加分鼓励同伴,避免学生疲乏和失去耐心。例如:为了帮助自闭症儿童周某的学习,我在班里为他设立了语文、数学、英语爱心小老师,同时还要求周某所在的学习小组要分工辅导他的学习,一旦周某有进步,不仅奖励周某还奖励他的小老师和学习小组。

(五)细心交流

自闭症儿童的融合教育离不开教师与家长的及时交流,所以教师要细心关注自闭症儿童的点滴变化,及时与家长沟通。家庭是孩子首先接受教育的地方,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使自闭症儿童融合取得成效,仅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家庭教育也是不可忽视的教育资源,教师应和家长一起互相沟通、了解,形成教育的合力,使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如果想顺利开展融合教育,就必须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必须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考虑孩子的情况来进行融合,家长可以支持融合教育的开展,但家长不能操之过急,那也会影响融合教育的发展。例如:对于随班就读的自闭症儿童周某,我和他的家长约定每隔一天就要沟通一次,互相交流他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并且商量接下来我们该重点关注什么,这些措施有效地保证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同步,促进了周某的健康成长。

(六)留心追踪

对于自闭症儿童的融合教育,最好能对他们做成记录册,追踪他们的学习成效。这样,既有利于自闭症儿童在班级中的成长,也有利于新接手自闭症儿童所在班级的老师能够及时掌握情况,在教育上做到循序渐进,还有利于自闭症儿童以后的成长。毕竟,小学阶段只是自闭症儿童成长的一个阶段,自闭症儿童的成长道路还很长。而且如果教师能够留心追踪自闭症儿童的成长情况,就能积累经验,便于以后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自闭症儿童矫治策略 篇2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语言康复训练,教学策略

一、自闭症儿童语言障碍表现

目前自闭症儿童语言障碍主要表现在发音障碍、句法障碍以及语言环境障碍三个方面。其中发音障碍主要是指单音重复发音或失语的障碍类型。句法障碍则是指具有一定发音基础和发音能力的儿童, 缺乏能够将语音组合成词语、或将有限的词语组合成完整的能够表达一定含义和个人情感倾向的语言。还有一部分儿童缺乏语言主动性、也不会使用人称代词, 导致语言表达出的内容不明所指、不为人所理解。

二、自闭症儿童语言发音矫正策略

从细节上来看, 不同自闭症儿童发音障碍的类型有所不同、表现形式也有所区别:有的儿童可以模仿正常发音时的口型, 但是由于面部肌肉较为僵硬、声带和内置器官的僵化, 难以生成足以发音的声带振动频率;还有一类自闭症儿童发音时声音较轻、声带振动频率较低, 所以其只能发出一些较为简单的音节或零星的词组, 不具备连贯性和完整性, 时间一长就会显得发音吃力, 本身的体力以及精力并不能支撑其完成一段语音的表达和陈述。

鉴于此, 对自闭症儿童语言发音的矫正可以尝试着从这样的思路来展开:从发音原理的角度来看, 言语呼吸与一般呼吸最为本质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是通过深吸气、浅呼气来带动声带的振动, 达成发音的效果;但是自闭症儿童在发音时, 他们的胸腔起伏较小, 这充分说明他们的呼吸器官不够强大, 不足以支撑其完成整个发音的过程。所以教育工作者可以尝试引导自闭症儿童通过跑跳、吹气等方式进行呼吸训练, 当然有的儿童由于本身在语言表达障碍存在的同时还具有听力障碍, 很难听从口令来完成训练动作, 因此教师可以引导这类儿童来进行将膝盖弯曲至胸前、平推进行压迫呼吸的训练方法, 来逐渐培养他们加深呼吸力度, 也可以在吃饭喝水的时候引导儿童进行缓慢的咀嚼训练来提升舌头的发音力度。

三、自闭症儿童语言康复训练策略

1. 训练策略

自闭症儿童由于本身沟通交际能力欠缺, 要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 进行语言康复训练, 就要采取有效的措施, 帮助这类儿童调动想象力、拓展生活视野。

第一, 游戏运用策略。在康复训练中融入有趣而轻松的游戏, 可以帮助自闭症儿童在较为愉悦、轻松的环境中接受教师安排的语言训练活动。

第二, 运动训练策略。身体是一个人一切活动和思想诞生的本源, 没有强健有力的体魄, 纵使再有想法, 也难以通过语言表达出来;或者底气不足, 让呈现出的语音模糊、不清晰。因此在对自闭症儿童进行语言康复训练时, 还必须要夹杂一定的体能训练, 为语言能力的康复提供有效的体力基础。

第三, 音乐陶冶策略。音乐对于陶冶自闭症儿童的情操、培养良好的性情具有非常直接的作用。在语言康复训练过程中, 伴随着轻柔悠扬的音乐, 让学生随着音符的跃动, 逐渐走出性格上的孤僻, 变得慢慢开朗起来, 从而为语言表达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奠定有效的基础。

第四, 亲情接纳策略。教师要通过引入亲情的因素, 让自闭症儿童卸下内心的包袱, 信任老师, 愿意听取老师的意见, 在以后的康复训练中能够不断地用心去体会老师说过的话、做过的动作, 从而积极投入地展开康复训练。

第五, 伙伴认同策略。语言需要对话来进行丰富与完善, 所以教师可以采取伙伴培养的方式, 让语言功能正常, 性格乐观开朗, 同时又富有积极性和爱心的健康儿童帮助自闭症儿童进行对话训练。让自闭症儿童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帮扶和友善, 感受拥有伙伴的意义和价值。

2. 训练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自闭症儿童由于心理、性格以及语言上存在的特殊性, 要求教师在引导其进行康复训练时, 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第一, 言语表达要秉承适度原则, 尽量采用短句、短语, 降低自闭症儿童的理解困难;同时还要注重用词的准确性, 尽量避免双关语、时下流行语以及反讽语。

第二, 在与自闭症儿童进行沟通和交流时要有足够的耐心, 不要对他们的个人不当或失言行为抱有私人成见, 相反要积极结合每一位自闭儿童的身心特点, 采取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 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 帮助他们消除心理恐惧。

第三, 积极推进师生之间的良好合作, 通过构建良性的互动与合作机制, 能让自闭症儿童在面对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群体时, 产生一定的适应性和积极心理。

第四, 在与自闭症儿童进行沟通和交流时, 教师要随时注意他们情感和表情上的变化, 密切留意他们感兴趣的点与内容, 帮助他们将交流的话题进行合理的延伸或拓展, 让他们愿意将自己内心所想积极表达出来。

第五, 自闭症儿童语言康复训练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所以在展开康复训练之前, 教师一定要仔细检查周边环境, 消除干扰物, 保持他们心境上的稳定。

结语

帮助自闭症儿童进行语言康复训练, 使之走出自闭、自卑的心理困局, 不仅需要认真了解这类儿童生活上和精神上的需要, 同时还要结合其具体的行为特征展开有针对性的方法选择。倘若教育工作者能够有效地将语言康复训练过程与其它方面进行结合, 展开综合训练, 那将会收获更加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花.自闭症儿童语言康复训练案例分析[J].新课程·下旬, 2015 (9) :114.

自闭症儿童矫治策略 篇3

【关键词】融合教育;儿童自闭症;康复策略

4月2日是“世界自闭日”,据统计,美国每50个学龄儿童中就有一名自闭症患者,而据中国残疾人普查表明,儿童自闭症已经占据了我国精神残疾的首位。自闭症儿童的主要表现为人际交往障碍、语言障碍、行为方式刻板甚至智力发育迟缓,而正是由于他们懵懂茫然的行为习惯,人们亲切地称之为“星星的孩子”,即他们就像一个个降临在地球的外星人一样,对周围的一切感到陌生又恐惧,固执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自拔,而我们对这些孩子能做的就是关注、理解、接纳与帮助,又能够融合教育的理念,让这些孩子慢慢地打开心门,认识世界,接纳世界。

一、融合教育概述

1.融合教育的含义与起源

融合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平等、参与、共享”,即它要让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如肢体伤残、视觉障碍、听觉障碍、自闭症、语言障碍等)跟同龄学生一起进行常规性教育,让其在与主流教育的融合中发挥潜能,从而实现身心的全面发展。

融合教育起源于教育界对特殊儿童隔离教育的反思,在过去,人们会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开设特殊教育学校,让这些同质的学生在一起,以方便统一教学,这种教育方式虽然具有专属性,但是进入了这种教育体系中的孩子都会被贴上特殊的社会标签,而因为有了这个标签,这些学生在生活与学习的各个方面都会受到不平等的待遇,例如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会降低教学的期望值,将教学质量长期维持在低水平,而这些孩子在未来融入社会的过程中也会受到排斥甚至歧视,这样的隔离教育对自闭症的孩子来说就像一个死循环——越不能融入社会,越让他们脱离正常的社会,最后他们只能在孤独的世界里越陷越深。

2.融合教育的发展

基于对隔离教育的改革,教育界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了融合教育的理念,其目的就在于利用接纳、平等、尊重的方式去除这些孩子身上的标签,使他们能正常地接受校园教育,接受人文关怀,融合教育主要有三个发展阶段。

(1)“正常化”。二十世纪中期,北欧的文化界掀起一股“正常化”的文化思潮,其核心理念就是帮助所有的人过上正常的生活,“正常化”思潮的倡导者认为,隔离的养护机构使许多有特殊需求的人群终身游离在主流生活之外,这对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非常不利,因此,应该让他们从被隔离的机构、学校回到社区,回归到正常的主流社会中来。这一思潮是融合教育的开端,它掀起的“非机构化运动”使得许多人开始关注隔离措施的弊端。

(2)“一体化”与“回归主流”。受北欧“正常化”思潮的影响,二十世纪中期,以英国为首的西欧国家开始将特殊学校与普通学校进行重组合并,从而实现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并轨,这一改革运动被称为“一体化”,它在实践的层面上为特殊儿童 进入普通学校和主流社会提供了机会,也为北美的“回归主流”运动奠定了实践基础。 “回归主流”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美国掀起的一场融合教育改革运动,该运动迅速在北美地区蔓延,使“融合教育”的概念开始进入到人们的视野,“回归主流”运动提倡把被隔离的特殊儿童安置到主流的普通学校进行教育,强调以“最少受限制的环境”,满足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让他们回归主流生活。这场教育改革是“正常化”的延伸,它正式拉开了融合教育的序幕。

(3)全纳教育。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国际教育界兴起了全纳教育的思潮,它倡导普通学校应该接纳所有学生共同参与学习,坚决反对教育中的排斥与歧视,主张在统一教学的大环境下探索差异性的教学措施,以满足所有儿童特殊的教育需求,促进所有儿童能够平等、健康地发展。在全纳教育思潮的影响下,世界各地开办了许多全纳学校,这些学校不考虑儿童在身体、智力、情感、语言等方面的差异,以接纳的态度营造和谐融洽的校园氛围。

二、随班就读——融合教育理念下自闭症儿童的康复策略

1.随班就读的含义

经过教育工作者的不懈探索,融合教育在我国逐渐走出一条具有实践意义的发展途径——随班就读。对自闭症儿童而言,随班就读就是让其在普通教育机构的普通班级接受与普通孩子一起接受正常教育的安置形式,因此,随班就读是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新政策,是我国目前自闭症儿童的主要安置方式之一,是促进自闭症儿童平等融入同龄人集体的重要手段。

2.随班就读策略的要点

随班就读就是在共同的课程理念和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将普通课程与特殊课程相结合的教学策略,教师在课程准备阶段要在充分了解班级特点的情况下,照顾到自闭症儿童的差异性。

首先,教师运用科学的手段了解随班就读中自闭症儿童的学习起点,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利用资料查看法,即将自闭症儿童的病例资料、教育资料进行全面的汇总了解;谈话法,即教师利用口头语言或肢体语言与自闭症儿童进行沟通,了解其自闭症的行为障碍特征;询问助学伙伴法,即教师可以向自闭症儿童的相邻同学,或者助学教师询问其主要行为特征;家庭访问法,即教师可以通过家访,详细了解自闭症儿童的家庭情况以及儿童的行为习惯。

其次,教师要合理安排随班就读中自闭症儿童的座位。教师在安排自闭症儿童座位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儿童的行为特点,根据其心理状态,选择既有利于其自我调节,又能够方便学习的位置进行安置,例如对于不喜欢与他人进行身体接触的自闭症儿童,教师应该在其周围安排一些比较安静的同学,避免一些好动同学的行为激起自闭症儿童的焦虑情绪。

再次,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照顾自闭症儿童的差异性。教师应根据“面向群体,注重融合”的教育理念,进行差异性备课。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从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和培养情感三个方面入手,引导自闭症儿童在融合中接受教育。所谓传授知识,就是教师在备课时要准确把握本学科的知识范围、知识容量和学习程度;所谓培养技能,就是教师要利用教具的辅助,提高学生听、说、读、写以及绘画、制作等动手能力;所谓思想情感,就是教师要针对自闭症儿童情感交流障碍的缺陷,通过反复强调以及模仿教学等方式,让自闭症儿童逐渐学会接纳情感,以增强其对外界社会的兴趣。

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自闭症儿童学习及心理状态进行适当的教学调整。教师可以在不改变课程内容的基础上,以变通的理念对普通教学内容的课堂呈现形式和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进行合理的调整,使自闭症儿童能够在足够理解,充分参与中获得知识和情感;教师可以对教材中某些课程内容进行适当的充实扩展,利用教具的辅助,缓解自闭症儿童重复机械的行为方式,使其能够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儿童自闭症的患病程度以及其学习需求对教材中的某些内容、学习目标进行适当的改变,使普通教学的学习内容更符合特定班级学生的接受水平;教师可以利用资源教室联合特教教师对一些有严重信息接收障碍的学生进行个别化教育。

三、案例分析

在融合教育的理念下研究自闭症儿童的康复策略是接纳、理解、帮助自闭症儿童的主要方式,笔者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进一步阐述融合教育对自闭症儿童康复的影响。

1.沟通阶段

某校教师在接纳自闭症儿童加入普通学生集体之前,开展了全面的沟通工作,该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与家长的沟通,融合教育在推行过程中遇到的障碍不光来自普通教育机构,还来自自闭症儿童的家庭,一些家长深知自己孩子的缺陷,害怕其在普通孩子中受委屈,对于这种心理,教师主动向家长讲解学校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并邀请家长在教学前期参与到早课或其他教学活动中来,以保持学校与家庭的沟通的畅通性;其二,与自闭症儿童的沟通,通过与家长交流,教师了解到自闭症儿童的兴趣点是小鸭子,因此教师利用讲故事的方式表达了他即将进入普通学校接受教育的情况;与其他同学的沟通,教师为了让自闭症儿童尽快地融入到普通学生集体,将对即将接纳他的班级同学进行相应的思想教育,以保证这些孩子正确看待自闭症儿童,不要将其看作一个特殊的个体。

2.心理指导阶段

在自闭症儿童顺利进入班集体以后,教师也没有放松对学生心理状态的观察和指导,这种指导一方面是对自闭症儿童的心理建设,即利用该儿童喜欢的话题,引起他与外界交流的兴趣,进而帮助其利用语言或行动将愿望表达出来;另一方面是对普通学生的心理建设,即教师通过思想教育约束这些学生的行为,避免其过激动作激起自闭症儿童的攻击行为,同时也防止其不良行为引起自闭症儿童的机械模仿。

3.课程设计

教师利用“同一学习,合作学习,个性化学习”的理念对课程进行设计,使课堂教学在保证多数同学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又能够兼顾自闭症儿童。例如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为所有学生设计了相同的教学内容,并时刻关注自闭症儿童随堂就读的状况,对于其不当的学习习惯要予以纠正;然后教师将学生分组,将自闭症儿童编入到某一组中,让其在同龄人的帮助下,获取知识;教师通过对自闭症儿童学习情况的测试,适当调整其教学任务,将自闭症儿童的学习内容控制在其可接受的范围内。

4.教学评价

通过一段时间的融合教育,教师发现该自闭症儿童的语言沟通障碍有明显的缓解,例如之前该儿童对教师态度默然,不会主动打招呼,而经过与教师的一段相处之后,在一些情况下,该儿童已经能够说出“老师好”的简单问候语;之前该儿童几乎不会与人进行目光对视,但是在与同学交流一段时间后,他已经能够顺利接受同学的帮助,对于熟悉的教师或同学能够进行一定的目光交流,或者简单的语言交流。

四、结论

融合教育理念下的自闭症儿童康复策略是指将这些“星星的孩子”从教育隔离机构中解放出来,利用自然、灵活的融合方式弱化治疗的人为痕迹,让这些孩子在同伴、教师、家长、社会的共同帮助下,走出自己的小世界,在融合教育中感知世界、理解世界,进而接纳世界。

参考文献:

[1]张洁华,朱剑平,吴筱雅.融合教育背景下上海市宝山区特殊教育医教结合管理机制的策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6,No.18701:16-21.

[2]唐美丽,李金燕,王波,李博,吴瑕,沈静,张劲松.探析我国当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现状与对策——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J].改革与开放,2015,No.41510:99-100+103.

[3]高环环,陈佳欢.融合教育视角下自闭症儿童随班就读及教师教学策略的研究[J].求知导刊,2015,No.2509:71.

[4]李乐乐,李苗.中国自闭症儿童的融合教育[J].绥化学院学报,2015,v.3510:94-98.

关注自闭症,关爱自闭症儿童 篇4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目光清澈,却不愿与人对视;有语言,却很难与他人交流;有听力,却总是充耳不闻;有行为,却总与安排相悖。他们拥有天使般的单纯表情,却似乎永远在天边闪烁发光。他们被称作“星星的孩子”。

关于星星

星星的孩子”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人们这样描述孤独症儿童:他们不聋,却对声响充耳不闻;他们不盲,却对周围人与物视而不见;他们不哑,却不知该如何开口说话。也有人说,他们是异类,像个外星人,天外来客。

生存现状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20分钟就有一个患有自闭症的孩子诞生,我国庞大的自闭症患者群体不容忽视。现今,孤独症人群缺乏社会团体的关心和帮助,并且国家相关的社会保障系统还不完善,他们的未来在哪里...家长担忧 如果孩子一天不能融入社会和被正常学校所录取,那么孩子的前途就会更加渺茫。父母最大的担心就是孩子将来如何能够生存下去。

未来

任何一个孩子都是社会的希望和未来,自闭症孩子也不例外。星星的孩子就像蜗牛一样,虽然走的很慢,但一直都在进步,哪怕一毫米 一微米。也许他们的接受能力有限,也许培养他们需要长期的努力,但家长们应该明白,只要他们能够自食其力,就是最大的收获,而要培养他们,最重要的是有一个好的心态,对自己放低要求,对他们放低要求。给他们一个宽松的环境,也许他们会创造奇迹。要相信,“星星的孩子”也有未来。

我们能做什么?

目前自闭症的原因不明,也没有特效药,但爱是唯一能唤醒他们的精神药物。我们能给与最简单最直接的帮助就是关注他们,了解他们,宣传他们,理解他们。这样增强社会认识度,或许有一天我们的社会就会增大她的宽容度,那么自闭症家庭可以存在的空间便更大一些。

星星的孩子渴望更多人能够了解他们的世界,渴望更多的爱与理解。

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 篇5

融合教育就是让特殊需要的儿童进入普通班级接受教育。融合教育的支持包括教师支持、同伴支持、环境支持等。

困难和挑战

 学生能力问题

(社会适应、情绪行为问题、学业问题)

 环境融合的支持度 PRT(关键行为训练)

 是以ABA为基础,关注“关键性”技能的训练,这些关键性技能是发展其他技能所必需的。

 是一种自然干预方法。

 通过提高孩子学习的动机与反应来达到。

 这一技术更多的是帮助孩子将治疗环境中所学到的行为方式泛化到日常生活中去。融合教育流程

个训

人员(老师,同伴)地点(个训室,其他活动场所)

培智课堂

(体育课、感知课,语文、数学等课堂)

随班就读

(社交沟通,课程支持)干预领域:

1、语言与沟通

2、社会交往

3、游戏与象征能力

4、认知能力

自闭症儿童的分类

通过对自闭症儿童的长期观察,赢和固德(Wing &Guold)认为,缺乏社会互动是自闭症儿童的主要特征,并根据缺乏社会的自闭症程度将自闭症儿童分为三大类: 1、隔离型:这样的儿童好像生活在一个与环境隔离的自我封闭的世界。特征:

(1)不喜欢与人接触,缺乏人际交往能力

(2)口语表达能力差,有的自闭症儿童一生都没有口语能力

(3)非口语表达能力,如不能用眼神与人接触,也不能理解别人的传情(4)没有共享性注意力,不能与别人分享快乐,感觉特别冷漠和麻木(5)除了对物理刺激有明显的反应,如(热,电,光,冷),但对人的出现感到漠然(6)通常只有刻板行为,缺乏模仿能力,没有进行象征性游戏的能力

(7)明显的情绪障碍,喜怒哀乐变化无常,有时会大声尖叫或失去情绪控制

2、被动型:与隔离的自闭症儿童相比,被动型的自闭症程度要轻一些。特征:(1)能与人接触,有时会表达自己的要求,但不主动,缺乏人际交往能力(2)口语表达能力可以,但表达的意思多是重复的、简单的

(3)有体态语言等非口语的表达能力,但是在理解力方面不行,无法理解别人的传情(4)共享性注意力可以,也能与别人分享快乐,显得特别被动和退缩(5)刻板行为和模仿能力可以,但想象力和进行象征性游戏的能力差(6)有一定的情绪障碍,显得冷漠、被动和迟钝。

因被动型的自闭儿童并不拒绝他人的介入,所以干预性教育和训练的效果比隔离型的自闭症儿童要好。

3、主动与特异型:是自闭症程度最低的一类自闭症儿童。特点:

(1)能与人接触,有时会主动亲近他人,但多半是单向的,比如:他会向别人提出问题,但并不稀罕别人回答,还表现出明显的自我中心倾向

(2)口语表达能力可以,但是在发音和声调上都可能有异常

(3)没有非常明显的刻板行为,但偏向于重复性强的排列性游戏,有时执迷于一种活动(4)有体态语言等非口语表达能力,但运用得比较差,社会沟通能力差(5)没有明显的情绪障碍,但给人的感觉还是缺乏热情和冷漠

自闭症儿童活动策划 篇6

一、活动背景„„„„„„„„„„„„„„„„„„„„„

二、活动目的„„„„„„„„„„„„„„„„„„„„„

三、自闭症介绍„„„„„„„„„„„„„„„„„„„„

四、活动主题„„„„„„„„„„„„„„„„„„„„„

五、活动时间„„„„„„„„„„„„„„„„„„„„

六、活动地点„„„„„„„„„„„„„„„„„„„„„

七、活动对象„„„„„„„„„„„„„„„„„„„„„

八、活动承办单位„„„„„„„„„„„„„„„„„„

九、活动内容„„„„„„„„„„„„„„„„„„„„„

十、活动前期准备„„„„„„„„„„„„„„„„„„„

十一、注意事项„„„„„„„„„„„„„„„„„„„„„

一、活动主题

二、活动背景:

三、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志愿者与社会各界人士了解、关爱自闭症儿童,给予他们帮助,并长期性地协助康复学校的老师对他们进行康复训练。

2、宣扬志愿者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精神,关注社会上更多的弱势群体,坚守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核心价值体系,永记八荣八耻,让社会上更多有需要的人得到实质性的帮助。

四、活动内容;

1.摸口袋:我们事先在口袋里装上各种玩具或日常用品,让孩子根据要求,摸出相应的东西;如家长说“请找出梳子”,孩子就要从口袋里摸出梳子;或者老师说出物品的特征,如“请找出圆形的东西”,孩子 就要从口袋里摸出圆形物品来,等等。

2.两人三足:幼儿的一腿与一名家长的一腿绑起来,成两人三足状,从开始走向终点,先到者为胜。

3.托球跑:幼儿与家长面临面站立,幼儿拿球送给当面的家长,家长随即将球用乒乓球拍托着走到终点。在过程中球不掉下来即为胜。

4.赶小猪:老师发出口令,爸爸和孩子手拿羽毛球拍推赶“小猪”(皮球)向前跑,跑到事先指定的地方。谁先到达指定的地方就算谁胜,但不能击球奔跑。

5.创意拼图:把旧杂志或旧报纸上的人物图片剪下来,例如:棒球选手、司机、警察等等,叫妈妈把这些人物图片的头部和身体部分剪开。让孩子重新任意组合,帮每一个身体配上头部,并贴在白纸上。最后可能发生棒球选手戴警察帽,大头小身体等情况,十分有趣。

活动背景

在社会上,有那么一群人,他们有着明亮的双眼,却拒绝和他人对视;他们拥有正常的听力,却对亲人的呼唤充耳不闻;他们能正常发声,却又不与他人交流;他们或被认为智障,却常在部分领域能力超强。他们就是呢写患有自闭症的儿童。

据统计,2009年,全球患有不同程度自闭症的患者已达6700万左右。自闭症在我国的发病率大0.2%,有些省份的患者达到了近万之多。

一、活动背景:

有这样一群孩子,不聋,却对声响不闻不问;不盲,却对周围视而不见;不哑,却不知该如何开口说话;他们按照自己的规律生活,不与人交流,他们被称作“孤独的天使”,医学界称此为“孤独症”或“自闭症”。有人说自闭症儿童是“星星的孩子”,每个星儿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孤独的在天上膳食着冰冷的光芒。让我们携起手,用爱把星儿连成一条线,构建一条永恒的轨道,让他们从此不再孤单,让世界没有距离。

二、活动目的:

增进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乐于奉献的雷锋精神,增大社会对自闭症儿童的关注程度,希望每个自闭症儿童都能拥有和其他人一样的幸福生活,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的社会和谐。

三、活动主题:

“关爱 ﹒ 信赖”

四、活动时间:

2012年4月21日

五、活动地点:

星苑儿童自闭康复中心

六、活动人员:

负责人:长沙理工大学能动学院分团委青志团

参与者:能动学院义工服务团队

七、活动内容:

1.活动前期:

1)制作好活动所需的相关器材(准备画画及写字的工具)。

2)做好去照顾自闭症儿童的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上网查询及到收集相关资料,并针对具体情况安排活动)。

3)对将要去参加志愿者活动的同学进行提前培训(挑选具有良好交流能力的同学,加以训练以便孩子们的沟通)。

2.活动进行:

1)4月21日上午九点在学校南门口集合,并作简短介绍表明此次活动的意义与安排。

2)教导孩子们的功课或教授孩子们简单的写字与绘画的技巧。

3)携带孩子们一起做游戏或表演节目。

4)与孩子们进行深切的交流,使他们消除对外界的陌生感与孤独感,并培养孩子们的探索心。

3.活动后期:

1)新闻组上交至少5张照片并撰写相应的新闻稿。

2)收集志愿者的活动感想,并筛选出优秀文章上交。

3)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总结材料请于活动结束后五日内上交总会。

八、活动注意事项:

1)由于活动校外进行,活动负责人要随时注意志愿者的安全。

2)对志愿者事先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专业知识和礼仪知识。

3)佩戴校徽和志愿者证,有序的开展活动。

4)注意自身形象和素质,展示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二.活动目的1.让孤独症儿童得到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温暖;

2.让更多的人了解自闭症;

3.让大学生更加了孤独症儿童,让社会更加关注孤独症儿童;

4.在以后的志愿服务工作中,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做到志愿服务的专业化。

二,活动背景:

社会上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想遥遥天空闪烁的星星,远离我们的现实生活,从不理会父母的血泪。他们不盲却视而不见;不聋,却充耳不闻,总沉寖在自己封闭的思维天地,他们清纯的眼光折射出的永远是茫然与晦涩!为了打开他们心灵绿色的窗,我们将牵他们进入我们温暖而又幸福的大家庭,用爱将他们唤回

三,活动目的:1,关爱自闭症儿童,让他们不再觉得孤单。

2,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注和理解,尽我们的努力,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3,提高我们对自闭症儿童的关爱意识,也锻炼同学们的交流能力和耐心。

自闭症儿童矫治策略 篇7

关键词:儿童乳牙反,疗效,改良垫式活动矫治器

乳牙反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错颌畸形,其中口腔不良习惯、不良人工喂养姿势是引起该病的主要因素。乳牙反是一种功能性反,出现后很难自行恢复。本研究中通过资料回顾性分析,探讨儿童乳牙反采用改良垫式活动矫治器矫治的效果,现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1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本院进行口腔体检检出反的50例患儿。纳入标准:第AⅢ~BⅢ或AⅡ~BⅡ反,无龋坏及松动;乳牙列期,第二乳磨牙与第一乳磨牙间无龋;既往未接受过正畸治疗;无先天缺牙和拔牙史;患儿下颌均可后退至对刃位、乳磨牙终末平面呈近中型。将入选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25例。治疗组中,女12例,男13例,年龄3~8岁,平均年龄(4.6±1.5)岁;对照组中,女11例,男14例,年龄4~7岁,平均年龄(4.8±1.6)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组

矫治器的制作:用藻酸硬膜材料取反牙印模。灌注和修整模型,在石膏模型上,相当于龈乳头处沿石膏牙面插入蜡刀0.5 mm,削去龈乳头,用一段钢丝(直径0.8 mm)弯制成箭头式卡环,箭头紧贴第二乳磨牙的颊侧近、远中楔状隙颈部的牙面,将其两邻接点下的牙体组织抵住,以增强固位。对无倒凹、牙冠短的,于第二乳磨牙颊面釉质上磨一浅沟,便于卡环固位,用横臂梁连接,以增强卡环固位力。用自凝材料铺制上腭基托和垫,将上腭基托范围延伸至反牙的舌面,且舌侧基托与反牙舌面呈面接触。并以脱离前牙反的锁结关系的高度作为垫高度。矫治方法:初期令患儿使用佩戴矫治器,学会清洁、摘取、佩戴,并要求患儿24 h佩戴矫治器。在每2周复诊时,将基托与牙舌面接触的组织面用自凝材料加高0.5~1.0 mm。将上腭基托组织面用自凝材料衬垫,使上腭基托紧密贴附腭部组织,以利于矫治器稳定。当反解除后,应将垫及时磨低。

1.2.2 对照组

传统垫舌簧矫治器矫治:取口腔印模,取对刃时的蜡记录,模型上架。转移架至前牙对刃位,在上颌弯制舌侧推簧、固位卡环。之后在模型上涂分离剂,用蜡将推簧、卡环固定在模型上,用自凝塑料包埋弯制钢丝的固位部分,在上颌后牙面形成解剖式垫。自凝塑料凝固后,将矫治器从上颌模型取下,进行打磨、抛光,并进行试戴调整。嘱患者除刷牙外24 h佩戴。每2周复诊将舌簧加力,反解除后停止加力,继续戴用1个月,期间进食可取下。

1.3 投影测量

患者在正中位摄取定位X线头颅侧位片,由作者使用传统方法进行定点、绘图及测量,连续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测量项目包括线距测量项目(6项)和角度测量项目(9项)。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上下颌骨变化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上下颌骨矢状方向有明显改变,ANB、NA-PA显著增加,APDI显著降低(P<0.05);上颌骨的改变:治疗后Co A、Ptm-A显著增加(P<0.05);下颌骨也有改变:Co Gn、T4-Po有效增加,上述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牙位比较

治疗组上切牙的突度明显增加:U1-NA、U1-SN均显著增加;下切牙的倾斜度均有减小:L1-NB、L1-MP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bP>0.05;与对照组比较,cP<0.05;SNA为蝶鞍点-鼻根点-上牙槽座点角;SNB为蝶鞍点-鼻根点-上牙槽座点角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UI-SN为上中切牙长轴-前颅底平面交角;LI-MP为下中切牙长轴-下颌平面交角

3 讨论

非母乳喂养、遗传因素等是引起乳牙反的高危因素。乳牙反多发生于乳前牙,且多为牙源性,如矫治不及时,就有可能导致患儿颌骨异常生长,成为恒牙期反和Ⅲ类骨性错畸形[1,2]。随着年龄的增长,反愈加严重,对其咀嚼功能及面部美观有严重影响,故早期矫治尤为重要。反矫治可阻止反畸形进一步加重,促进患儿颌面部正常发育。3~5岁患儿乳牙根发育基本完成,可承受一定的矫治力,因此该年龄段是乳牙反矫治的最佳年龄。年龄>6岁,乳牙根开始进行性吸收,牙冠松动或脱落,而影响治疗[3]。反之,若年龄过小,则乳牙根发育尚未完成,加力可造成乳牙及乳牙根发育异常,对牙周组织的正常生长发育有不利影响,且年龄过小者临床冠未完全萌出,不便于放置卡环和邻间钩,导致固位不良。要获得良好的矫治效果,活动矫治器需具备良好的固位,如固位不好,则在患儿张口时矫治器易脱位,而不能发挥作用。改良垫式活动矫治器与传统的垫舌簧矫治器比较有优势如下:传统矫治器通过将双曲舌簧打开加力,不易控制力值大小,且随着舌簧形变,加力方向及其位置也会发生改变;而改良垫式活动矫治器因反牙舌面与舌侧基托呈面接触,施力持久稳定。传统矫治器的加力装置为双曲舌簧,在加力过程中,舌簧易发生变形,存在折断和误服的可能[4]。而改良垫式活动矫治器的基托不易变形,折断的几率很低。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改良垫矫治器使上下颌骨矢状向的异常得到纠正,APDI显著降低(P<0.05),从而纠正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显示[5,6],在乳牙反早期普遍存在骨面畸形。而传统垫舌簧矫治器对骨改建的作用较小,仅作用于牙齿。改良垫式活动矫治器施力面积大,可使患牙接近于整体移动,且其基托紧密接触前牙区腭部,刺激上颌骨的发育,利于骨面畸形的改善和反的解除。本实验治疗前后的投影测量分析显示,治疗后上颌长度Ptm-A较治疗前显著增加,Co-A也显著增加(P<0.05),推测改良垫式活动矫治器能促进上颌发育,改善患者的Ⅲ类骨骼关系。此外,改良垫式活动矫治器直接铺制即可,操作简单,可省去弯制双曲簧的步骤,其加力区为同一材料基托的延伸,不易滞留食物残渣,利于清洁,光滑、容易适应、稳固。反解除后,应注意调整咬合早接触,一般需在3~4个月完成矫治。

综上所述,儿童乳牙反采用、改良垫式活动矫治器矫治,疗效确切,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美兰,陈利民.兰州市3~6岁儿童乳牙反的调查与分析.中国优生优育,2012,18(6):385-387.

[2]冯靳秋,米君国,陈骊,等.上海地区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口腔医学,2015,35(2):141-144.

[3]翟佳羽,曾慧韵,邓利琴,等.矫形-正畸联合治疗乳牙反.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10,16(2):102-105.

[4]万健英,刘冠馥,欧阳志强,等.江西德安县儿童乳牙错畸形患病率的调查分析.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3,13(3):67-68.

[5]邹敏,李敏,毛新霞,等.FR-Ⅲ功能调节器矫治59例儿童前牙反软硬组织形态的变化研究.口腔医学,2010,30(9):547-550.

儿童自闭症的心理密码 篇8

自闭症,一种出现于童年期并持续终身的重症。但是,我选择自闭症作为主题,恰恰是因为对这个曾经让人惊恐和无助的疾病的研究最近已经有了一线曙光。另一方面,作为儿童的一种常见病,我们确实很有必要了解一下。

我不想陷入自闭症的学术谜团中,虽然这种角度难以避免。自闭症同样也是一种心理现象,一种错误的心理成长引发的疾病。科学证据无法允许用如此“简易”的方式处理问题,那就让我们换种说法:目前最有影响力的医师和心理学家认为自闭症是不同症状的组合,所以,我们最好称其为“自闭症谱系”。显然,因为疾病的严重程度不一,我们有必要区分一下。从成因上看,它们的共性是中枢神经系统中央的功能紊乱。另一方面也有心理元素的参与,妥善的心理治疗对年轻患病人群的显著改善让这一点格外清晰。但是,对此类障碍细致而确切的诊断非常困难。有时候甚至“测试”在所谓的“鉴别诊断”方面都无能为力。

在如此复杂的情况下,建议孩子有我提到的“奇怪”症状的父母去咨询儿科大夫,必要时咨询精神科大夫;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精神疾病的即刻干预总是会带来最佳的预后。另外,读者必须注意,在阅读本文时,“暗示”很容易影响大脑,而且,当父母不得不对待孩子的健康问题时,也总是感觉到焦虑。所以,请尽量避免对号入座(就像医科学生总能在自己身上找到自己正在研究的疾病的症状一样)。

第一个症状:选择型缄默症。它必须和真正的自闭症区分开来,虽然它们有些联系。这是一种仅仅出现在特殊时期的症状,尤其常见于学校。幼儿园的孩子、儿童、青春期少年都可能出现这种症状,这些孩子的说话能力和语言技巧保持完好,只是在某些情境下不能说话。它不属于过度抑制导致的单纯害羞,而且女孩比男孩更常见。以上因素都显示它是心理原因导致的症状,心理治疗、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老师的帮助都能带来很好的效果。总体上说,它是一种少见的症状。

更常见和复杂的是阿斯伯格综合征,一种最早出现于30个月大的儿童身上的疾病,但一般来说发病会晚于这个时期。当然这种疾病也有沟通困难,但不是口头表达的问题,儿童缺乏的是一种将“代表着情感”的面部信号进行转换的能力,因此无法清晰地理解他人。只有为数很少的病患缺乏语言和认知的技能,这一点在儿童的某些学科(比如数学)中就可以发现,但这种成就的范围非常局限。受到抑制的似乎是对他人情感的兴趣或是表达自己情感的欲望。而且,将自己限制在狭小空间的倾向、忽视大量的“兴趣源”似乎是某种对环境的恐惧。所有这一切某些时候会伴随着一种“重复相同行为”的倾向,甚至是长时间的身体动作(比如晃动,请注意,这种动作在幼儿身上很常见,它们没有病理问题,而是一种自我安抚)。

自闭症第一个特点是:大约80%的病患是男孩子。严重程度不一,但现在没人再将自闭症当作“成年精神病”的第一个阶段了——当然,过去人们都是这样看待自闭症的。另外,自闭症的症状会持续终身。主要的症状:情感封闭,语言学习障碍(50%),强烈重复身体动作,无法理解简单信号,比如微笑和拥抱等等。虽然有些出现得较早,但自闭症一般出现在生命第三年。信号可能是和母亲的关系中缺乏反应,易怒的倾向,无理由的大量哭闹等等。自闭症患者似乎缺乏“刺激和情感反应”的惯常连接,所以他们和一般的儿童哭泣的理由不一样(普通儿童会因为母亲的离开而哭泣),他们看上去对母亲毫无兴趣。当综合的症状达到峰值,也就是3岁以后,他们与母亲甚至没有连接(当然也包括其他人),不能忍受任何身体接触,没有喜爱他人或惹人喜爱的行为,对其他儿童毫无兴趣,充满恐惧。他们的言语很少,减少到几个字。简言之,他们只有独处时才觉得轻松。

马龙解析自闭的孩子非常敏感

这种严重疾病的成因不明,专家们对其起源展开了讨论。显然,自闭症有器质性的因素,也可能是遗传的问题。但还有些自闭症病例并非来自遗传,例如孕妇孕期后半年服用抗抑郁药会让胎儿罹患自闭症的几率增加50%。另外,最新证据显示,照顾者“适当的”行为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反应。举个例子,对直接接触毫无反应的孩子,会对一些“超乎想象”的温柔举动做出反应。我指的“超乎想象”的举动是:不触碰他们,用一种低沉而温柔的语言,讲一些简短而容易的句子,语句中没有太多情感甚至完全不用看着他们。似乎只有以这种“超乎想象”的方式尊重他们,满足他们对安全和距离的“超乎想象”的需求时,他们才能接受触碰。

人们一直认为自闭的人缺少情感生活。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通过我上面的描述,大家应该能看出来自闭的人非常敏感,细微的情感似乎都会引发他们过强的焦虑,因此他们努力回避这种情况。一个用于成年人轻微自闭的有趣实验是“道德两难实验”。这个实验中被试者将不得不做出一个重要的道德选择。经典的实验场景如下:假如为了救更多的人让你杀死一个人,你会怎么选择?显然,做正确的选择需要接受杀害不幸的无辜者,因为其中真正蕴含的逻辑是:总得有人牺牲,所谓“选择”仅仅是让一群人死(也就是杀死他们)还是一个人死。但是,大部分人意识不到这一逻辑,他们觉得如果选择杀死一个可怜的受害者意味着自己就是凶手。那么,自闭的人会作何反应呢?简言之,他们无法面对这个问题,而且会表现出淹没性的焦虑症状。

那么,该做些什么呢?显然,无论症状的病因如何都需要治疗,这无疑会给大部分个案带来好处。治疗不仅仅局限于心理治疗,家庭也应该参与进来,通过训练学会和自闭的孩子相处。幸运的是,人们已经抛弃了一个错误的旧观念,那就是提到家庭,母亲是唯一需要对孩子症状负责的人。过去有人制造了“冷若冰霜的母亲”这个词,它带来了遭受自闭症痛苦煎熬的家庭的强烈反对。但另一方面,这些家庭需要帮助的事实也证明家庭的氛围中有人给孩子带来了无法承受的痛苦。谁呢?过去人们会特别地指出是母亲或者是父母中更加严厉的一方的责任。

上一篇:派驻纪检组长工作总结下一篇:2022圣诞礼物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