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情感

2024-10-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课堂情感(共10篇)

小学语文课堂情感 篇1

情感教育,是和智育、德育、美育等一起,构成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的理念告诉我们,我们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智力水平,还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体验、情绪变化、学习态度和生活信念。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正确的“三观”,用情感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需要教师在提高自身修养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有感情朗读等方式对学生加强情感教育,培养小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和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为了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教师可以把以下三方面作为努力的方向。

一、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和终身教育,提高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度和学科知识素养

着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到:“好的教师就像吸铁石一样,他一吸小铁屑就构成了美丽的图案。”教师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才能更好地熏陶学生,带来正能量和积极的影响。

要做好情感教育,首先,教师要提高职业忠诚度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发自真心地喜欢自己的职业和学生。罗曼·罗兰说过:“要撒播阳光在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师要以端正的态度和积极的心态为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熏陶,让他们耳濡目染、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语文知识的意境美。其次,就是要加强自身的知识内涵和道德素养建设,严于律己,做出表率,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树立正面的榜样。充分利用身边的图书馆、资料室、数据库等资源,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了解语文学科的相关时事动态和命题趋势,时常更新课件,保持随时充电和终身教育的积极心态。兢兢业业、全情投入到班级建设和知识传授上来。

二、教师要运用创设教学情境、带感情朗读等方式,加强小学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点燃学生的探索激情

(一)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文学氛围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提高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求。通过分角色朗读、演讲、分组答题和竞赛、舞台剧等多种形式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营造良好的文学氛围。在良性的师生互动中,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观察和思考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从而更好地让学生在趣味盎然、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中感受语文知识的意境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结合作者的时代背景和人生阅历,感受作者的情绪起伏和思维波澜,加深对文章情感脉络的把握。

(二)结合多媒体技术带感情朗读课文,营造语文的美好意境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口头讲授为主,满堂灌、死记硬背成了学生攀登知识高峰的唯一工具,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不仅造成知识理解困难,还不利于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多媒体技术,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为教师营造良好的文学意境提供了技术支撑。

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在音响、图片、视频等营造的全方位环境中,跟着教师的有感情朗读,慢慢融入其中,体会作者的情感起伏和情绪跳动,就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章的主旨和内涵。比如,在朗读《凡卡》时,教师尽量使用低沉、缓慢的语气进行朗读。回忆美好生活时的片段,语调轻快、语速适当加快,充满幸福感和喜悦,可以把学生的情感带入其中,激发对小凡卡的同情心。朗读《我的战友邱少云 》时,充满悲壮感,让学生对战士的忠于祖国、严守军纪的精神充满敬意。在抑扬顿挫的朗读中,传情达意,引领学生揣摩作者的情感。除了声音变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表情、动作、音响等营造更立体的文学氛围,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三、教师要构建更加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把情感教育、人文素养的提升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正如我国着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所说:“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是由于情感推动力的薄弱,而要转弱为强,转薄而为弱,有待于陶养。”可见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得到了教育界泰斗的认可。

小学语文教师也要把情感教育作为智育、美育、德育之外的重要教学目标,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如春风化雨般感染学生的情绪,培养起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向上的学习心态。

小学语文教师要改变过去只看分数的单一评价体系,而是要综合学生的课堂和课外表现,为学生建立综合的评价标准体系。比如,学生是否喜欢提问、经常观察和思考、课上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对课堂活动的参与程度、课前预习和随堂练习中的表现、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外材料的拓展阅读等等。只有多维度考查和评价学生,才能更好地指导以后的教学工作,也为加强小学生语文课堂中的情感教育提供参考指标。

小学语文课堂情感 篇2

情感教育与单纯的知识传授不同,其更具艺术性,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更犹如一节语文课的灵魂,也是实现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张志公先生曾经说过:“在教学中,没有感情就不能提高教学艺术,教学质量更谈不上。备课、上课都要有激情,用教师的情感转化一些问题。”的确,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期待的眼神、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温馨的动作,无不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情流露,无不在学生的内心深处激起求知的欲望,在此基础上,如果教师在利用图片、音乐,将学生置于特定的情境中,为学生创设与课文有关的情境,将学生引入课堂,必然会在学生内心深处荡起层层波澜,引发情感的共鸣。如:我在教学《拉萨的天空》这课时,借助手机给学生播放《回到拉萨》这首歌,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初步感受了拉萨之美,然后我让学生闭上眼睛,我富含深情地诵读课文,学生在品味的过程中再次去感受拉萨的美。当学生睁开眼睛后,大屏幕上呈现出的一尘不染的天空时,更是深刻体会了拉萨的天空是纯净的,是无瑕的,学生的心灵好像也在这样充满美感的境界中得以荡涤,产生了美好的内心体验。

二、加强教学互动,以情传情

工具性是语文的根本特征,口语交际是语文学科的精髓,它不仅关系到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更可在相互交流中达到取长补短、彼此提高的目的,彼此之间对事物的不同态度也会在相互交流中得以共融,产生观点的碰撞,深化情感世界的体验。如:教学《船长》一课时,我首先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诺曼底”号遭遇海难的视频。“诺曼底”号被“玛丽”号巨轮切开了一个大口子,船身立即发生了剧烈的震荡。此时,恐惧的人们都慌忙奔向了甲板,奔跑声、喊叫声、哭泣声,海水迅速的涌进船舱,而此时我们的哈尔威船长却犹如一尊雕像,岿然屹立在指挥台上。此时,有孩子发问:“哈尔威船长他怎么不和其他人一样去逃命呢?他站在那里干什么呢?难道不想活了?”此时其他学生说:“他是船长,想让其他的人先逃生,他在坚守岗位。”还有的学生补充说:“他是船长,他想和船共存亡!”当听到哈尔威船长安排将救生艇放下:“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 !”但却忘记了自己时 , 孩子们不由自主地说:“他太伟大了,真正是舍己救人啊。”有的孩子说:“他在灾难来临时能够这样的临危不惧,坚守岗位,真的让人佩服”。此时,我再让孩子们分角色诵读哈尔威与洛克机械师和奥克勒大副之间的对话,大家试着分析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进行朗读,从而切实体会哈尔威船长的为人。从孩子们相互交流中、从彼此之间的对话中、从大家的争论中,孩子们体会了船长的伟大,理解了船长的无私,感受了船长与船共存亡的决心。当孩子们读到“哈尔威船长,他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作,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一段时,都流下了热泪,甚至有的孩子不由自主地喊道:“船长你快过来啊,船马上就要沉了。”也有的孩子说:“船长,谢谢您,我们将永远记住您的。”

这样的互动,将学生带入了难忘的真情氛围中,他们的内心深处犹如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这样的一种积极情感必然会指引他们学会辨别,学会在是非面前做出正确的决断。

三、深化感悟体验,以情诱情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借助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通过师生朗读、品味,让学生仔细体验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意蕴美,感悟语言中的情趣美,从而使学生的情感伴随文章流露出的深层情感产生共鸣。如:《爱之链》一课,描写了一个严寒的冬夜中充满爱的故事:失业的乔依无偿帮老妇人修好了汽车,老妇人在用餐时又受到了乔依的妻子的悉心照顾,老妇人受到了爱的感染,留下了一些钱,然后悄悄地离开……这一故事展示了人与人那种淳朴的关爱之情,呼唤人间构筑爱的链条,歌颂了人间真善美、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的美好感情。教学时,我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最后一段,体会乔依一家生活的艰辛,进一步体会乔依的善良。从学生的交流中可以感受学生此刻的内心,学生的情感也在对课文的感悟中得以升华,诱发出内心深处的关爱他人的情怀。

四、丰富阅读延伸,滋养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为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接触更多富含诚挚情感的美文佳作,引导学生去品读,让学生去体会,不断滋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从而真正培养学生成为情感丰富、心理健全的个体,让他们敢于表达、善于表达。

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开展情感教学 篇3

【关键词】 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积极的情感;学生发展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情感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是起着主导作用的。因为教学的过程首先是教师的教,教师拿到教材,先对教材中的信息进行熟悉,然后梳理脉络,制订出教学计划,然后再将教材中的内容系统地传授给学生。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师作为课堂中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开展情感教学中必须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为了进一步优化情感教学的效果,教师在语文课堂必须发挥自身的情感教育功能,引导学生进入情感状态。

新课改倡导的是要构建轻松和谐的小学语文课堂,让学生在愉悦、和谐、平等的学习环境下进行学习,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小学语文课堂开展情感教学,那么首先教师就应该具备高昂的情绪、高尚的情感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如果要做到这一点,那么老师首先就要保持这样积极的状态。要保持积极健康的情绪,首先就需要语文教师热爱语文课。语文学科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它教给学生的并不仅仅是科学知识,它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使学生能够健康的成长,给学生的生活指明道路。刚进小学,学生们还没有退去孩童的天真,但是自我意识又开始萌发,此时正需要有人来告诉他们,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又稍差,这就需要有人不断地去提醒他们,坚持什么,放弃什么。而语文课教师就担负起了这样的重任。想象一下,看着那些开始还是懵懵懂懂的孩子,在你的帮助下,积极乐观、健康的成长了起来。那种喜悦感和成就感,我想这是其他职业无法相媲美的。明白了语文课的真谛之后,我想应该没有语文课教师会不热爱这么学科了吧?也正是因为语文课独特的魅力,许多语文课教师放弃了高官厚禄,留守在了语文课教育的第一线。而教师这种对学科深切的热爱就不难激起学生对语文课的热爱,使学生在教师的情感世界中被同化,从而深深地爱上语文课这门课。

二、充分发挥学生情感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感情变得丰富且强烈,对课本中的情感因素的感受也会变得十分敏锐。他们的思想就如同没有点燃的烟花,需要教师学会用情感的火苗去点燃。一旦点燃了,必定焕发着绚烂无比的光芒。再比如,小学生的情感变得十分不稳定,极容易两极化。很可能这一分钟还觉得精神十足地想要去奋斗,而下一分钟,就因为一句话,或者一件事,变成了霜打的茄子,变得消极,萎靡不振。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学会很好的引导学生的情感,给予及时的调控。

(一)理解知识,夯实情感教育的基石

在小学语文课堂开展情感教学必须让学生了解学习的知识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触“景”生情。就拿小学教材中牵涉到的一些古诗词教学来说,语文古典诗歌的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情感的教育一般表现在情感的愉悦性、情感的多元化、直观生动的想象化及个性的自由性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也是新课改下三维教学目标的题中之义,也是促进学生情感升华、道德熏陶、美学赏析和意志品质塑造的重要途径。如在学习《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有效的引导学生,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思乡之痛和思乡之苦,同时表明,在任何时候都要顾及家人与故乡人,树立浓厚的家乡情和亲情,让学生学会爱人。

(二)创设情境,是情感教学的重要方法

素质教育和新课改中的先进教学理念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也就是说,目前小学语文的教育目标已经不是单纯的学生成绩与理论知识的累积,而是学生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升,其中的情感教育就是必须给与重视和落实的。在小学语文的情感教学中,极为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既定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情感的触发,引发他们情感的共鸣。如在学习《孙中山破陋习》的时候,对于当下发展的社会文明来说,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不文明的现象,那么就可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自己身边的陋习和不文明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学生就罗列了“中国式过马路” “随地吐痰” “乱丢垃圾” “复铺张浪费” “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等陋习,并且提出了自己的意见,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一定程度上就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也强化了情感教育的效果,真正的帮助小学生树立了“讲文明,树新风”的好习惯。

三、寻找教材蕴涵的情感教育因素,加大挖掘的深度与力度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具有极强的人文性与工具性,教材中所选择的内容很多都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同时又是德育教育和情感熏陶的有效素材,只要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给与关注和深度剖析,一定会促进情感教学的发展。情感教学也并不能凭空而生,它也必须以语文课教材为载体。当前学校正在全面推进新课改,而课改的关键东西就是教材。小学语文课的教材从一开始较为晦涩不易懂不断地进行改编,这其中流露出了许多教育者的感情,所以教材内容本身就不可避免地蕴含了大量的情感因素。只要我们努力去挖掘,教材中一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情感教育资源。如在学习《司马光》的故事时,我们要号召小学生学习司马光的睿智与聪明,同时也要学习他那种不怕困难,乐于帮助朋友的奉献精神。如在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时候也从教材内容出发,激励学生树立写日记、预习功课、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王伟.浅谈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3(34)

让情感教育走进语文课堂论文 篇4

人的感情世界是最为丰富的,只有人能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的感情,也只有人能尽善尽美地领悟对方的感情。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能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知识课、语言课、说理课,而置学生的情感教育于不顾。看着教材上一篇篇形质兼美的文章,我们怎能荒芜了学生的心田?尤其是在强调“以学生为本”的今天,教师更需要在课堂上倾注更多的情感教育。

一、建立全面的知识结构

做老师不容易,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就更不容易,这首先就需要教师有过硬的知识结构,也就是说学生有一杯水,教师就应该有一桶水,甚至是几桶水。当你让你的学生知道你能“通晓一切”的时候,当学生用崇拜的眼神望着你,认真地听你每一句话的时候,这不正是情感教育的一种体现吗?还记得在给学生讲《最后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我想起了余秋雨的《道士塔》,当我将其中的数据一一列出:“1905年10月,俄国人博奥鲁切夫用一点点随身带着的俄国商品,换取了一大批文书经卷;1907年,匈牙利人斯坦因用一叠银元换取了24大箱经卷、5箱织绢和绘画;1908年7月,法国人帕西和又用少量银元换取了10大车、6000多卷写本和画卷……”还不等我把这些数据念完,下面已经有了小小的骚动,这小小的骚动恰恰是学生爱国情感的流露。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应该是只关注书本教材,同样也需要积累各方面的知识来充实自己的教学。当一个教师的知识面让在座的学生吃惊,让学生觉得这个老师什么都懂的时候,他才会仰起他的头来看你,当他觉得你行的时候,他才会心甘情愿地认真听你上课,这就是所谓的“听其言,信其道”吧。正是这些积累的知识构成了情感教学的基础。

二、在课堂上加强师生互动

人的情感是多样化的,对待某一个人,某一件事,由于观察者着眼点和自身经历的不同,因而会作出不同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发学生的遐思迩想,那将是情感世界的一场盛会。这就需要教师融入学生之中,成为他们课堂中的朋友,要成为朋友,就必须以情感为纽带,这就需要师生间有更多的互动来促进感情交流。

首先,上课的内容要贴近学生。语文虽是汉语言,但学生总是感觉离现实生活较远,往往给人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这时候教师就要对讲解的内容有所选择,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的,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作为上课的重点。还记得我在讲《看云识天气》一课时,当时发现这篇文章虽然语言生动,但是内容繁多,各种云的形态又变化多端,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何让学生对这篇文章感兴趣呢?我从网上找来与本课相关的云的图片及所对应的天气图片,先要求学生细读课文,然后让学生用天气预报的方式报道天气情况,并提醒大家应注意什么。以小组形式进行比赛,看哪一组预报天气最准确。当我班级中那个最不屑于听课的同学第一次站起来时,我充分感觉到他传达给我的情感信息。当我问到大家有没有掌握住看云识天气的本领时,所有学生给了我一个从未有过的响亮的回答。我知道这节课我成功了。那一节课,因为我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设计,师生间产生了共鸣,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平时加强师生情感联系

教师情感教学的状态不应该仅仅体现在课堂上,如果一个教师在课堂上眉飞色舞,而一下了讲台就正儿八经,我想这也不会是一个让学生喜欢的教师。如果能做到在平时寻找机会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甚至当学生在学习方面或者其他方面有求于教师的时候,我们也能出于真诚地去帮助他,与他们缩短年龄上的差距,身份上的距离,那么就能更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施展情感教学的力量。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共鸣 篇5

教育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

--夏丐尊

综观语文教育,在经历一次次改革、争论、探索、实践之后,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长久以来,在语文教学中,人们往往只重视实际教育,而忽视了情感教育,尤其是在升学

考试的重压下,情感教育更是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其实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就是情感活动的过程。只有将教材的创作情感、教师的教学情感和学生的学习情感三者沟通、融会,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最终才能使教学场景呈现出强烈的情感共鸣状态。

那么语文教学中人样师学生情感共鸣起来呢?

一、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前提,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最大内动力,更是语文课上师生共鸣的基础。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主动探求知识,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相应情感。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每篇课文的不同特点,从各个不同角度入手,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如精心设计入情的导语,设置悬念牵引学生,以故事情节吸引学生等等,千万不要不分分体、内容、采取“朗读--分段--归纳中心思想”的固定程序进行教学。这种陈旧的教学方式丝毫不能引发学生的激情,唤不起学生听课兴趣。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兴趣为契机,作到以趣激情,以趣促学,挖掘知识本身的魅力,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只要学生对语文有了兴趣,有了对它的关注没有了对它的自觉学习探讨的意识,那么就等于无时无刻不在学习语文。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努力做到动之以情,授之以情,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

二、以“动情”点带动全篇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因此教师必须充分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选准动情点打动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使作品与学生心发生共振共鸣。如讲《我的老师》可以:“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这浓浓的抒情为动情点;《岳阳楼记》可以千古明言“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动情点。总之,可以借助人物形象、名言警句、优美描写、感人对话、动人抒情、慷慨议论等为切入点。达到感染学生的目的。

三、师生情感角楼

作文语文教师要揣摩学生的思想情感,了解他们有很强烈的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在语文教学中应以此为契机,使语文学习进入一种美妙境界。只有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爱,彼此情感相同,关系融洽,从而使情感的感染力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加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对所教学科的真诚热爱和执着追求,影响着学生的情绪体验。一个合格的教师应满腔热情,满怀豪情,在良好的师生关系氛围中,让学生的智慧之光主动、生动闪现。

四、用激活情法

激情应该贯穿于“导”、“读”、“讲”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中。下面我以讲解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几篇课文为例,试探讨这个话题。

“导”:导入新课。导语是一篇课文的起始,精彩的导语应该像诗一样精练、感人。导的方法多种多样,好的导语必须“动情”,使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最佳准备状态。如我在讲《荷塘月色》一课时,采用这样的导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文学家、教授,他自己一身重病,但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毛泽东称赞他为’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他就是我们熟悉的文学家--朱自清。朱自清是个有骨气的人,他的高尚品格就如同周敦颐笔下的莲’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朱自清先生写于1927年的一篇散文名著《荷塘月色》,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朱自清。”这样朱自清先生的人格魅力就在学生心中秃现出来,敬仰之情由然而生,更有助于学生了解其高洁的品质。

“读”:表现朗读。准确、流利、富于感情的朗读有利于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意境,所以首先必须要求教师的范读要融之以情,根据教材蕴含的情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或慷慨激昂,或缠绵婉转,或义正辞严,或清新有快,让学生在朗读中,激发情感,领悟真谛。如在讲《时间最美的坟墓》时,配以幽雅、舒缓的钢琴曲的朗读,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林间小道,来到古朴、静谧、另人景仰的坟墓旁,用包含感情语调把学生带入到作品境界中去,使他们有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能更好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作者之心发生共振。

小学语文课堂情感 篇6

情感教育具体是指的是以培养学生道德、美德等高尚品质为教育内容的教育模式。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要求语文教师善于运用有效的情感教育方式方法,通过富有情感和体验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并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进而促进学生健全完善的人格形成。

一、营造情感氛围,激发情感共鸣

中学语文课本所选的课文均为文学创作者的经典文章,这些文章为学生展现出了丰富多彩的精神情感世界,在课堂教学中,只有让学生进入到课文描绘的情境,去领略去体验作品的内在情感表达,才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进而形成共鸣,汲取作品的内在精神养料,实现自身品格升华。笔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主要通过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人手的方式,营造浓厚的课堂情感氛围,促进学生形成情感共鸣。客观方面的方法,主要是借助外在工具手段,烘托氛围。例如,在讲授《我的母亲》一文之前,笔者先在课堂上播放了一首毛阿敏的《烛光里的妈妈》,通过如泣如诉的音乐将学生引入对母爱感恩、感激的情感意境中,进而形成共鸣,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作品的兴趣和欲望。主观方面的方法,主要是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授课中要擅于充当导演和演员的角色,通过富有艺术的“导演”和“表演”,烘托出强烈的课堂情感氛围,感染、熏染学生的情感,进而达到唤起学生情感体验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最后一课》时,语文教师应在深入领会作品内在深刻情感内涵的基础上,进入韩麦尔先生的情感角色,进入境界,用充满情感的抑扬顿挫音调,辅以声音哽咽、茫然若失和神情呆滞等肢体语言,表达对祖国的爱和对敌人的恨的鲜明感情,达到情景交融。

二、深入挖掘教材,体悟教材情感

中学语文教材的文章多是情文并茂的名家名篇,饱含文章作者的情感因素,给人们以丰富的精神熏陶,如春意盎然的《春》、稚趣扑面的《社戏》、搏打风浪的《海燕》等给人们留有了深刻的印象。然而,要想使学生真正感受并领悟这些文章的丰富情感内涵,离不开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和教授,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对教材的科学挖掘来引导学生体悟感受文章的情感。下面,笔者结合鲁迅先生的名篇《藤野先生》谈谈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体悟教材情感。在教学《藤野先生》一课时,教师应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体悟教材情感。课文中,描写当作者看到日本学生观看中国人被捉的影片,发出“万岁!”的呼声时,作者写道“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刺耳”这个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品析感悟作者遣词用句背后的情感。可以通过向学生发问:“刺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刺耳”?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从理解“刺耳”是指声音杂乱,听着不舒服的本义出发,进而领会作者有感同胞因愚昧被杀、而做“看客”,祖国因落后挨打,日本学生的妄自尊大,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的深刻情感内涵,引起学生共鸣,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和感情。

三、突出朗读诵读,体会文章真情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意思就是有“情感”是写文章的基础,而读文章是进入“。情感”的条件。这句话对我们语文教师进行语文教学很有借鉴意义。读文章,即朗读和诵读,这两种学习方法对于体会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乃至情感美有着重要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和诵读,通过这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在讲解散文《背影》时,为了使学生感悟文章蕴含的深挚的情感,笔者指导学生进行深情朗读专项训练,围绕最能体现“背影”的情感因素一“蹒跚”、“探”、“攀”、“缩”等饱含深情的词语,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回忆父亲对自己关心、关爱,并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深情朗读比赛,充分调动学生感官,使他们积极参与,用心去体会、品味如山的父爱,深刻地理解父爱真谛,从而更加珍惜生命中拥有的真情。在强化朗读的同时,在课堂情感教育上更要注重诵读的训练。例如,学习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一文时,笔者便指导学生反复诵读,通过诵读自然地融入到诗作者创作意境中,领会诗人对黑暗社会的鞭挞,对幸福光明新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的爱憎情感,进而促进学生文化品味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四、联系实践生活,强化学生体验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思想体悟和升华。为了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加强了对相关文章社会实践和生活背景的讲解,以提高学生的情感体悟能力,比较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社会资料调查法和表演授课法两种。社会资料调查法,就是针对课文学习需要指导学生对作品的时代背景、人文地理等相关资料进行调查研究,用感性的方法拉近学生和作品的距离,产生亲近感和熟识感,更好地领悟作品的内在情感。如,在《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课学习前,我要求学生们搜集身边的环境破资料,了解人为破坏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重大灾难,拉近作品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感悟深切,产生了保护、爱护环境的情感共鸣。表演授课法,就是结合富有戏剧性色彩的文章,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方法,增强学生对课文的情感体会。例如,笔者在教授《孔乙己》一课时,便组织学生将作品改编成剧本,并让学生扮演孔乙己、掌柜、“我”等,通过实践的方式再现成亨酒店、作品描述的场景,使学生在表演中深入体验人物情感,在角色中真切地体验到作品中的主人公情感,从而加深对课本主旨的理解。

参考文献

[1]邓康,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的融入及其途径探析[J]

[2]熊小萍初中语文情感教学及其途径[J]

[3]刘国锋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浅谈[J]

让情感之花开满小学语文课堂 篇7

一、用理解课文词句来体会情感

要体会作者的情感首先要建立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 教师在加强情感教育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只有在析词理句的基础上阅读,才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1.体会人物语言

由于课文中的人物语言对于表现人物的思想品德、性格习惯等相当重要,所以如果要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就必须先要读懂课文中的人物语言。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提问等方法来引导学生领悟课文中人物语言所预示的人物性格。 例如,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的《 负荆请罪》 是剧本的形式,通篇都是人物对话,这样的课文正好可以用来让学生通过揣摩语言思考人物的性格、心理。 教师可以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廉颇为什么会感到气愤呢? 通过蔺相如的回答可以看出他在听了廉颇后,心情怎样? 通过廉颇和蔺相如的对话可以看出他们分别是怎样的性格? ”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对话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对于课文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

2.体会人物心理

人物的心理描写也是一种重要的描写方法, 通过心理描写可以挖掘出人物的内心世界,看到其复杂的情感。 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追问帮助学生更好地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师除了可以让学生从文章的心理描写中领悟人物情感, 更可培养学生通过文章的描写来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例如,在学习了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 《 第八次》 之后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 :“ 当布鲁斯王子看见了蜘蛛结网之后,他都有哪些心理活动呢? ”教师可以试着让学生用文字描述布鲁斯王子的心情,探讨他在喊出“ 我也要干第八次”这句话之前,有过怎样的内心挣扎。 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容,更可以锻炼学生心理描写的能力,促使他们自身的情感变得更为细腻。

3.体会人物行为

除了对话和心理之外, 其实人物的行为动作描写在文章中也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动作和行为描写能够看出一个人内心的精神和品德。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三年级语文《 军神》 的时候,教师可以着重让学生阅读军神刘伯承在手术前后的情景,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分组讨论刘伯承在手术中“ 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色床单” 等举动意味着什么,而沃克医生在手术后“ 俯下身子亲切地注视着年轻人”的时候,又是抱着怎样的想法。 通过这样的深入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军神的勇敢,体会沃克医生对他的钦佩。 教师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之后还可以启发学生思索一下, 是怎样的精神鼓舞了刘伯承支撑下去的,应该要努力学习他的这种精神。 这样的话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课文,更激发了学生的激情。

二、用有感情的朗读来激发情感

1.教师用朗读示范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师应该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要让他们逐渐培养语感,而培养语感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有感情地阅读了。 教师可以在上课的时候有感情地阅读课文,起到示范作用,引起学生的共鸣。 根据课文不同的风格,教师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朗读风格,在朗读《 哪吒闹海》 这篇课文时,要用欢快的节奏突出小哪吒的活泼机灵;在朗读《 拉萨的天空》 这种抒情散文时,又要用充满抒情的语气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祖国山河的壮丽多彩;在朗读《 狼和小羊》 的时候则要区分狼和小羊的声音, 表现狼的狡诈和小羊的温和。 通过这样的朗诵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品味出文章中的情感。

2.学生通过朗读想象

除了教师自己范读以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反复诵读课文, 让他们带着情感来朗读,并且在朗读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既要读出课文独有的意境,更要在脑海中形成一幅画面。 这样做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对于文章意境的理解,更能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三、用动人的教学情境来升华情感

语文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应该尽量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并在教学的过程中尽力展现一个和课文意境相符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这样的学习中,更容易帮助学生达到情感的升华。 例如,在学习《 拉萨的天空》 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和课文内容相符的图片或影像资料在课堂中播放, 构筑一个唯美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能够在形象思维中感悟文章要透露的内涵,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总之,情感教育有助于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在教学中运用情感教育方式,不仅能够和学生产生共鸣,更能够在激发情感的同时让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得更加深入、透彻。 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课文对话、人物心理、动作行为等入手,以启发式提问的方法鼓励学生思索文章中的深层情感, 而声情并茂的朗读更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文章中蕴含的情感和特殊韵味。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让语文课文成为传递情感的桥梁,这不仅有助于让学生感受到作者丰富的情感,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有很多充满情感的课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抓住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有感情地阅读,让学生能够在情境交融下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对课文的鉴赏能力,从而有效地促进并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情感 篇8

一、做一名有情感的教师

语文教学既有严谨的科学性,也有很强的人文色彩,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保持一种积极的情绪,要时刻注意调控个人情感。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带来正能量,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时,我从不把个人烦恼带进教室,而是时刻充满自信,带给学生阳光般的温暖。托尔斯泰说:“教育是强烈、真挚、独透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用真挚情感与学生见面,不能训斥、呵责学生,例如,在课堂上,我总是用温柔的眼神、鼓励的目光与学生交流,假如遇上一个缺乏胆量,又想回答问题的学生,我总是鼓励他;当遇上身体不舒服的学生,我总是亲切地问候他,并积极地帮助他;当有的学生做了错事,我总是慢慢教导他。这些,都让学生感受到了教师对他们的爱,在教师的影响下,学生也就变得有情有义了。

二、深挖教材情感因素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儿童的认知活动如果注入了情感,他们的认知将会更生动,更丰富,更深刻。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一条寓有感情的、诗意的与审美的清泉,学生就不可能有智力发展。”因此,对学生来说,积极情感比渊博知识和高度责任感都重要,因为我们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蕴含丰富的思想情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字里行间跳动着情感脉搏,那些优秀的作品,包含着对亲朋好友、对大自然、对同志的情感,或淡雅或委婉或悲壮。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深挖文本情,让学生在与作者的交流中动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用情。例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我这样挖掘文本情感:孩子们,当我们一家人在大年夜围坐在一起品尝美味佳肴时,当我们和家人一起享受着团聚的欢乐时,你们知道吗?有一个和你同样年龄的小女孩,她却在冰天雪地里赤着脚,她就是卖火柴的小女孩,你们看课文,是这样写的……”这时,学生迫不及待地读起了文章,他们已被其中的情感深深打动了。

三、创设情感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是沟通教育对象和教材的桥梁,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每篇文章中都包含着作者的写作目的,都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感。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时,我常常给学生创设情境来陶冶学生情操,例如,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为了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去世的悲伤之情,我给学生提供了音乐和图片相结合的教学情境,学生在哀乐声中,想象着鲁迅先生生前的画面,不由得悲伤起来,甚至有的学生小声哭泣着;在学习《金色的鱼钩》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老班长”去世的悲伤,我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他生前和战士们在一起的情境,当学生看到“老班长”去世时,内心无比痛苦。正是这恰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到了作者的情感,与作者产生了共鸣。

总而言之,情感是语文课堂的源泉,有情感的课堂才是有真实生命力的课堂,才会流淌精彩的生命激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最注重情感教学,让小学语文课堂长为学生释放情感的乐园。

参考文献:

[1]丁永忠.让人文精神成为我们生活的审美尺度[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0(01).

[2]徐芸.让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升华[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2).

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研究 篇9

一、情感教学的主要理论及主要作用

情感教学是教师在教学中,通过采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兴趣和需要,使其对学习采取一定的行动,进而对学习产生关注,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模式。情感是人类共有的精神需求,在教学中,通过教师对环境氛围的营造以及情感的渲染,让学生置身于情感的浓厚氛围中,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情感得到学习的助推力。因此,情感教学可以把教师和学生很好地联系起来,也能使学生从情感中得到学习的动力,从而采取一定的行动,对学习产生积极性,促进教和学的发展。

二、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的主要实施策略

(一)依托文本,加强对作者情感的理解感悟

在语文教学中,小学生获得情感的途径非常多,既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其中,依托语文教材,通过文本感知作者在写作中抒发的各种各样的情感来获取间接的情感体验是最常见的,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的主要步骤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走进作者营造的情感世界,进而品味和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产生情感的共鸣,让学生对作者的写作内容进行更深刻地理解。例如,在学习《怀念母亲》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于工具书扫清课文中的文字障碍,通过阅读文本,尤其是通过文本中作者对“两位母亲”的记叙,感悟其对母亲浓浓的“敬意”和“爱慕”之情,在这强烈的感情氛围中,学生大都受到感动,从而能够激发自己的情感,更加热爱学习,为“母亲”而努力。

(二)把握时机,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情感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有共同的情感基础,然后才能生发无穷的战斗力。这需要师生之间培养默契,尤其需要教师在课堂中把握好时机,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这样能够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在学习前半部分内容时,我们知道课文主要是讲地球本身,这里学生学到的主要是科学知识,但到结尾处,作者有了情感的抒发,讲应该怎样去保护地球。这时教师要把称谓改为“我们”,告诉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去做才能更好地去保护地球;同时,教师要把语气缓和下来,多用商量的语气,跟学生一起探讨,可以从身边的哪些小事做起。以此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从心底找到心理依靠,共同面对困难。

(三)以生为本,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

情感教学是要激发每一位同学的感情,让其迸发出精神的力量,然后借助于精神的力量去创造和改变世界。在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其年龄和性格特点,要照顾每一位学生的情绪,尤其是小学生对教师的关爱更加在意,公平对待所有学生是进行情感教学的基本要求。对待学生要公平,必须从小事做起,要充分考虑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细节。例如,在课堂提问的环节中,教师要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虽然不可能每节课都轮流一遍,但至少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提问没有只针对成绩好或者成绩差的同学,这样学生就能心态平和。在作业的批改中也是如此,写得好的和稍差的在教师看来都应该一样批改,而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同学和作业。教师千万不要小瞧学生,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学生那里都会变得非常敏感。

(四)注重课堂,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

学生丰富情感的积蓄需要在课堂上真正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在放松身心、毫无压力的情况下才能正常进行情感体验。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重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快乐课堂。这要求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要充分研究学生特点和教材,积极探索教师、学生和教材三者之间的最佳契合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分组合作,不断探求,以便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学生也可以在合作中得到快乐,能够更好地去体验教材中的情感,小组之间也可以一起分享大家所经历的情感故事等,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增强情感体验,情感教学的功效便显现出来。

(五)从我做起,提升个人道德修养

情感教学主要是教师借助于情感这一手段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促使其主动学习。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要有丰富的情感体验,要有过硬的职业道德,要不断完善自己的品德,提升个人的人格魅力。加强道德修养,要求教师要不断参加各种师德培训,认真聆听专家学者的经验教诲,增加自己的理论知识修养。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因此,教师更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在课堂上,要十分注重自己的形象,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激情。总之,情感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对于正经历人生快速成长的小学生而言,正是情感经历趋向丰富,情感体验深入发展的时期。通过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他们能够把情感力量转化为自身前进的强大动力,从而推动学习效率的提升。

作者:雷朝慧 单位: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县民建小学

参考文献:

[1]张力秦.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3).

[2]刘光.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J].教育教学论坛,(17).

[3]徐淑霞,姜领弟.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学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4(35).

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研讨论文 篇10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白杨》这篇课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注重心理描写,没有过多的直接的叙述,这就要靠我们用心去体会,里面有很多神态描写,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神态的变化来体会其中蕴涵的感情。教师可以抓住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让学生反复朗读并谈谈自己的理解。教师还可借助多媒体播放大戈壁上的杨树的图片,让学生谈感受。结合课文描写来谈白杨树具有什么样的品质。感悟白杨树身上的某些品质和人的品质的相似之处,通过感悟体会到自己的父亲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情怀就和白杨树扎根在戈壁滩上是一样的。父亲的所作所为和白杨树一样感动了我们,也激励了我们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也能培养学生高贵的品质。

二、对每篇课文都要设置一个合适的教学情境,便于学生理解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学生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要学会很多东西。为了让学生学习起来更方便、更容易,教师在做不断的努力。现在的语文教学,要想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创设教学情境非常重要。创设一个和课文相关的教学情境,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能体会到作者想表达的感情,能更容易地让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和课文里面所蕴涵的道理。在教学中,我们多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有丰富的画面,悦耳的声音。它的特点是形象、直观,能够吸引学生。

通过看多媒体画面,很多复杂的感情在画面里都能直接呈现给学生,使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不用教师很费力地去解释。教师当好学生的倾听者就好了,倾听每个学生内心的感情,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和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对学生有什么影响。例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触摸春天》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带进大自然,让学生犹如课文描写的一样去触摸春天。学生走进大自然,看见了春天的模样,把自己所看到的春天的模样记了下来。走进教室,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春天不同的模样,让学生谈感受。

带着这些感受再去看课文,看课文里描写的是否和自己看到的一样?读后是否和笔下的作者有同样的感受?课文里的主人公是个盲童女孩,她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感受到了春天。她是多么热爱生活啊!小女孩看不见,但依然热爱生活,乐观地生活。而完好无损的我们有什么资格不去热爱生活呢?我们没有理由不热爱生活,因为我们生活在如此美丽的世界里。这种情景教学法很容易感染学生,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作者揭示的深刻的道理。也会美化每个学生的心灵,给学生的内心装满很多美好的情感。

三、走进学生的内心,倾听学生心里的声音

作为教师的我们都知道,要想教好学生,就必须先了解学生。只有了解学生的教师,才懂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课。上学生喜欢的课,我相信每个学生都会喜欢这位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培养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语文教材里就有很多关于人际关系的课文,教会学生如何与他人相处。朋友遇到困难我们应该怎么做?还有和朋友有约我们要遵守约定等等之类的文章都是教学生如何搞好人际关系。仅仅课文里的教材很难让学生真正去理解现实中的人际关系。所以教师要在生活中和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学生真正地亲身体会,慢慢感悟。教师可以利用课下时间和家访时间多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对经济不太富裕、父母不在身边的学生多加关照,让他们感受到温暖。(本文来自于《学周刊》杂志。《学周刊》杂志简介详见。)

在学习上尽可能主动地去帮助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尤其是脱离群体的学生,没有玩伴的学生我们要给予更多的关心让他融入群体,让他们变得自信一些。树立自信会给他们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帮助。多和学生说说心里话,让学生敞开心扉接纳你,这会对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这样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内心,有助于我们帮助内心有困扰的学生摆脱困扰,还可以和学生建立很好的朋友关系,大大地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也从中学会了与他人相处以及如何搞好人际关系。这样的班集体是一个团结的班集体,是一个和谐的班集体。这个班集体的成员犹如家人一样,彼此相亲相爱,没有争吵,只有微笑。教师是最幸福的教师,学生是最爱学习的学生。师生成为一个整体,形成这样的班集体以后,对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四、总结

上一篇:《荒岛余生》电影观后感下一篇:第一次参加会议发言的开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