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学习中学教学心得体会

2024-09-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参观学习中学教学心得体会(推荐14篇)

参观学习中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

参观学习中学教学心得体会

精心、放手——**中学学习有感

尊敬的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

**年4月19日到21日,我们一行10人由教研处周德梅主任带队前往河北石家庄参加了“**影响中国全国十大课改名校典型课特色经验交流活动暨全国课改名校精英中学高效“6+1”课堂全面精彩展示活动”。用此次活动点评专家江苏省教科院常务副院长周长平教授的话来说:此次活动节奏快、内容多、密度大。而参加了这次活动确实让我获益良多,收获满满。

到了精英中学后,我先是同善瑜贤老师一起听了一节高中课改名校典型课:由四川绵阳市东辰国际学校熊施帆老师上的语文课《念奴娇.赤壁怀古》。熊老师的课上得很精彩。然而让我感到惊讶的不是老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精湛的教学艺术而是精英中学学生们高涨的主动探究、大胆质疑、踊跃展示以及贯穿课堂的激情互动。此时在我心中留下了一个疑问:是怎样的教学培养出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敏捷活跃的思维以及良好的学科素养?在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当我亲身走进精英中学的课堂,亲历他们的集体备课活动中,我终于找到了答案:这是精英中学办学理念的硕果:激情教育、高效课堂、精细化管理,特别是他们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是精英中学校长、全国中学十佳卓越校长——李金池校长依据精英中学的校情,博采众家之长,创造性的推出的一套课堂教学改革模式。所谓高效“6+1”就是通过课堂上环环相扣、次第展开的六个环节“导、思、议、展、评、检”和课下的“迁移运用”环节,最终实现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课堂范式的实操运用。高效“6+1”模式被专家、同行誉为继洋思模式和杜郎口模式之后的全国第三大课堂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我的课堂,我做主在这一模式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在精英中学的参观学习让我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从**年学校开始实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到今天已经有三、四年的时间,从“三五”课改到“33575”模式的形成,学校采取种种措施推动改革的进行,**一中的课堂正在慢慢发生着改变:学生们的座位变了,上课的方式变了,但是老师们包括我自己在内内心的困惑是乎也更多、更大了。到底什么样的课堂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怎样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老师要讲到那种程度才做到了真正的“放手”?怎样在保持本学科学科特点的情况下做好课改与高考的衔接?种种问题困扰着我们,使我们的课改看着轰轰烈烈,但实际上却任重道远。带着这些问题我来到精英中学,在精英中学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使我对这所仅仅在三年时间里迅速崛起的学校不由产生赞叹和敬服之情,并由此引发了一些思考,也得到一些启示:精英中学“6+1”模式和我们的“33575”模式十分接近,但是为什么我们的改革没有产生那么明显的效果?

6+1课堂的做法可概括为两点:一是“精心”;二是“放手”。这是我认为我们最值得借鉴的地方。

“精心”主要体现在备课:实际上无论是上好一节6+1的课还是一节“33575”的课,我认为备课都十分重要。在精英中学集体备课要求做到“三备两研”:在初备时要求每一个组员要精心分析自己的学生,精心设计思和议的问题,并且设计怎样突破重点与难点,还要考虑课堂的突发事件。在接下来的集备中老师按资历由浅到深依次发言,老师们在听别人发言时对自己的教案做修改补充,然后由备课组组长组织全组老师定出每个环节的最佳方案,集集体智慧于本节课。

集体备课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修订导学提纲,做提纲时要求以考纲为准,以学情为基础,以夯实基础为目标,做到基础知识点的全覆盖,突出重点。关键是学生能通过提纲上的导向性信息能通读课本,填写常考的知识点,并能够记准记牢。重点的内容设置梯度,使学生能自学或讨论,能答出规范的答案,达到基本能够掌握。高考的频点可以以总结的形式出现在提纲上;或改编成题的形式让学生在合作探究时分析掌握。

在初备和集备后还有复备,要求组员认真分析提纲上的问题你要如何操控,重点怎样让学生突破,如果说初备是上好课的基础,集备是课堂高效的一个保证,那么复备就是课堂成功的关键。

我自己参加了一次他们高一年级的集体备课,整个过程中老师们讨论热烈,不是作秀,是真正的交流。

“放手”主要体现在课堂:

首先是在“思”的环节,这个过程中要求教师不仅要督促学生认真的思考,还要注意学生思的情况,发现学生做导学提纲的共性和个性的问题,为议、展、评做准备。这个过程要“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开放学生的思维。

其次在“议”的环节,老师在学生充分思考的前提下,指导学生议,比如课本上的基础知识点的填空,可以不议,几乎都能填对的不议。其次学生开始议后老师尽量做一个聆听者,不在某一组那里指手画脚,不评价学生议的对与错,不打断学生们的议,不把老师思想灌输进去。老师可以在议的过程中找出要展的对象,比如学生共性的问题,听学生议的过程的错误说法,这可能就是本节课的易错点和易混点,老师对应提纲做好相应的记录,为展或评打基础。

在“展”的环节:不同的课堂展的方式和方法虽有不同,但总的要求是要学生大胆展示,提出自己和小组的观点,老师不要打断、不要代劳,相信学生,放开学生,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尤其让学生展示共性的问题或比较规范的答案。根据精英中学的经验,结合我们历史组的实际,我觉得今后历史组的教学教研工作重点可以从两方面进行改进:

1、切实抓好集体备课环节,集中全体备课组老师的智慧,大家团结一致使集体备课切实有效,特别是必须认真打造导学问题和限时训练题。针对性的培养学生解题的能力和历史学科素养。集体备课中不仅要考虑到白天的正常上课,还有考虑到下午的第四节和晚自习的合理利用,怎样在保证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的前提下尽量不留负担在课后。

2、课堂是属于学生的,必须还给学生,此间老师也要适时展现自己的价值。因为没有传统的现代化只能走向虚无,方法是次要的,主要的是要有目标和决心。相信学生,放开学生,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这如何做到,仅靠小组,肯定不够。所以,我们老师还要考虑出一套针对学生管理的强力做法。才会让那些不懂事不开智的学生也不得不去投入。精英的成功就是它能牢牢地抓住学生,从早到晚,刻苦学习。有时间和状态的保证,成绩必然会提升。

教师费尽心思地“讲”。抵不过学生发自肺腑的“研”,教师耳提面命的“教”,赶不上学生发自内心的“学”。精英中学之行,让我领略了教改的作用,更加坚定了教改的信心。陈然,一种模式肯定不能适合学生的多种需求,今后,我将认真学习,认真实践,争取在学习中超越他人,在借鉴中构建自己。只要我们大家齐心协力,我相信,**一中也一定能创造出奇迹!

参观学习中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2

一、重视情境教学的创设,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好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运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我们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呈现出丰富的辅助教学环境,面对众多的多媒体呈现形式,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只要发展成为认知的兴趣,就会使他们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这样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们就会自觉养成课堂上认真听课的好习惯。如:在《平面图形的认识》的一课教学中,我给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图形妈妈今天带着他的孩子们到我们的课堂和同学们做朋友,你们想知道他们都是什么吗?于是多媒体就呈现出各种颜色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手拉手向同学们走来,孩子们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到问题上,“他们都是什么呀”,通过对图形的认知,学生们很愿意帮着他们起名字,不但能起名字,还能说出为什么给他们起这个名字。这种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了孩子们的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好习惯。

二、培养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好习惯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并给学生创造能充分参与的数学活动的机遇,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我们教师就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他们平时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实物开始培养学生,让他们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发现数学、学习数学和实践数学的兴趣。如:我在《观察物体》教学中“镜面对称”的内容时,先让学生们都去照一下镜子,然后在进行小组讨论交流:人在镜子里的特点,镜子内外人的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学生通过活动和交流就能得出结论:照镜子时人的内外、上下、前后不会发生改变,而人的左右位置确发生了对换。这样,学生在实践中发现了数学,并实践了数学,体会到了数学的生活价值。

三、培养学生专心听课的好习惯

在课堂上,教师应尽量把枯燥乏味的知识教学变成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能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让他们上课能专心听课,教师上课时一定要情绪饱满,力求做到语言生动有趣,条理清晰,让课堂引人注目,使每个学生乐意听,善于听。使学生比较容易做到专心倾听老师的语言,为了让学生更能专心听讲,我还常常利用学生善于表现的特点,让他们都来做学生的小老师,对发言的同学作一个评价,如:让他们说一说你认为发言的同学说得好在哪里?哪里还有不足?你能给他什么好的建议等等。往往很多时候,都是由于这一环节的增设,让学生能够做到更专心听讲,并在专心听讲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更快更牢的掌握理解课堂所学的知识,使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也得到更大的提升。

四、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的好习惯

教材是学生获取系统数学知识的主要源泉。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良好的思维习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阅读教材中,通过想象、分析、概括、推理等有规律的思维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学生如果不能具备认真阅读教材的好习惯,就会在多方面体现出其弊端:如做练习题时不会审题,读问题时只读一半,不会分析问题、更不能理解概括题意,导致他们不能正确地、完整地解决他能够完全解决的问题。如:在一次测验中,其中一题目为:请在下面的方格纸中画出一个直角,并标出它的各部分名称。对于后面一个问题有四分之一的同学未能做上,原因就在于他们都没能把题目读完。对于解决问题的题目,大多数同学只读一遍,更有甚者他们只看数字或个别词语就开始做题,也不作深入思考,只是凭着自己的感觉做。如:在解决问题的题目中,看到两个数字相加超过一百就认为肯定不对,一定就用减法做了,因为1-3 册教材只学了100 以内的加减法。又如:在求两数相差的题目时,看到“多”就习惯用加法,看到“少”就习惯用减法。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的好习惯是多么的重要啊。

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常言道:“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必须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使学生乐于思考、善于思考、勤于思考,逐步使他们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就要根据低年级的学生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主观意识差,在课堂上容易跟随大流,不经过自己的思考,别人说什么,他也跟着说什么的特点。要给学生适时创设思考的情境,在给学生提供思考材料的同时,也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时间,提问学生时,要多方思考,考虑到学生的各种层次。对于难度较大的题目可以多让优生发言,鼓励他们开动脑筋,使他们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对于容易解决的问题,要把机会多留给一些思维稍微差的弱势群体来回答,及时鼓励他们,只要他们答对或答对一部分,都应及时地给予他们表扬,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激发他们动脑的欲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参观学习中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3

【关键词】学习兴趣;学习氛围;展示平台

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更好地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课程改革是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一场“革命”,面对新课改,我们应该怎样让学生学会自主性学习呢?下面以我在历史课程实际教学中的部分片断为例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要搞好教学工作,上好课,就必须先备好课,这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也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在一定意义上,教师每上一堂课,好比带领学生攻占一个知识高地。要引导学生攻占知识高地,教师就应充分备课,既要考虑教学步骤和方法,又要做好精心的、周密的教学程序的设计,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好老师。在“自主、合作、探究” 的新课程理念下,学生自主性的发挥、积极性的调动直接影响到课堂目标的达成,而我们的新教材,却带有较强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因此,在备课过程中创设多样的历史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历史学科最有魅力的是它的生动性和鲜活性,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扑朔迷离的历史事件、璀璨夺目的历史文化……这一切构成了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利用历史学科的这一优势,老师可以引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例如,在讲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的《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时,我使用了视频资料展现中国外交代表团出现在日内瓦机场的情境,并补充说明:当时外国媒体争相报道此消息,其中有篇报道用的标题是“日内瓦来了一支中国军队”。因为中国代表团统一着装,连手提箱都是一样的。这处细节的补充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兴趣,也说明国际社会对新中国的不信任和猜忌以及中国外交走向国际舞台的艰难。再如,人教版必修三的《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课,我设计了与现实相联系的情境问题“假如你是北京奥运的总导演,你会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元素去打造开幕式?”试图寻找历史和现实的交汇点,创设一些实践情境,让学生从自己身边探寻历史、从现实生活中联系历史、从时政热点中关注历史,真切体会到历史的价值,课堂才能真正活起来,学生才能真正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然后自主的去探索历史知识的奥秘。

二、教师精心设疑,鼓励学生质疑,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

我们可以把一节课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学生自读,提出问题。”在这一部分中,我们依据课文的重点、难点按基础知识训练、提高能力、情感教育等要求编制出阅读思考题,让学生们带着思考题去阅读课文,他们自然而然地就进入学习思考的氛围。2.师生互动,解决问题。在这一部分中,老师只不过是一个主持人,担负起导演的职责,让学生轮流发言,相互交流,学生不得不积极自主地投入互动学习之中。老师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环节中,把握主题,调节情绪,创设好愉快的情境,营造出使学生跃跃欲试的氛围,使他们情不自禁而又自觉自主地进入学习思考的境界。3.小结讲评,升华问题。在这一部分中,学生先小结课文内容,然后老师总结;学生先点评,然后老师总评,使课堂知识得到进一步升华。总之,在整个课堂活动之中,老师一直处于导引之中,而学生却始终处于自主活动之中。在这种有情境、有氛围的自主性学习活动中,学生往往迸发出创造性的思维火花。

三、教师应按给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

一堂能体现学生自主性的历史课,不仅能让学生受益匪浅,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愉悦。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过程是不断思考、调节、更新的生成过程,也是师生互动、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才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发挥。因此,师生互动是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热情、发挥学生自主性的重要途径。

要放飞思想。学生发表的见解、提出的问题乃至错误的想法,都是鲜活的教学资源。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创造一个积极的教学环境,让他们放飞思想,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为此,我们老师要做到如下几点:1.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原则。即把表达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判断的权利交给学生,把想像的空间留给学生,反映在课堂上就是让学生的活动——读书、对话、交流、思考、练习拥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当他们读有所悟、思有所想、练有反馈、交流有所碰撞时,就一定会产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切地体会到,老师少讲一两个知识点,少说一两句话,并不会对学生成绩造成多大的影响。因为“我听过了,所以我忘了;我看过了,所以我记住了;我想过了,所以我理解了”。在人教版必修二专题八《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一课的教学中,我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在讨论、交流中完善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学生既能从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中认识到我们应该在保持清醒头脑的同时,制定合理的政策,主动参与,谋求发展,也能从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中认识到我们国家在当前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中存在的问题。2.创造师生互动的气氛,保护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亲其师则信其道”,心理的自由是创新的基础,而营造互动、和谐、宽松的互动氛围,离不开师生间民主平等的关系。教师要放下架子,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同一起跑线上,都是学习者、参与者,都是活生生的人,平等的地位会有意外的收获。当然我们要注意到,中学生自尊心强,很爱面子。面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有宽容的气度,允许学生说得不好、说得不对,允许学生节外生枝。特别要尊重后进生,关爱后进生。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恰到好处而又充满爱心的话语,会一一化解学生在课堂中的尴尬,呵护学生心灵不受伤害。

参观中学学习心得 篇4

1、搬经中学的老师以校为家,投入很多、付出很多。

从早晨学生起身到晚自习结束,一天14个时段,只要学生在教室,教师都到班级进行管理、上课或者辅导。由于师资紧张,包括高三在内各年级语数外老师多数都要带两班,带两个班的老师一周七天(因为周末学生自觉留校自习)从早到晚每天三分之二的时间都要花在教室里,正是这样的一种高投入才有了高产出,才有了搬经中学每年高考的丰硕成果。

2、搬经中学的教学管理特别细致,教学研究特别深入。

(1)每一份练习的编制,除了出题人、审核人之外,还有规定的做题人,做题的老师在做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研究题目的质量,针对性和实效性,发现问题再进行相互探讨、修改、完善。这样就确保了每一份练习都是一份高质量的练习,真正使学生做到了练一题收获一题。

(2)每一次的集体备课除了对新一周教学内容的研究安排之外,对前一周教学的反思尤其是对遗留问题的探讨同样是集体备课的重点。高三的每个备课组每周必开一节研究课,高三教师以研究课为载体不断研究高三不同复习内容的基本教学策略,明确复习的方向,避免了走弯路的可能,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教师自我探索的负担,在凝聚集体智慧提高复习效率的同时带动了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教师在集体智慧的基础上再进行二次备课,这样的课堂必然是高效的。

(3)每一次大型教学研讨活动都是充分利用,将其作为推动教师发展,提高教师教学业务水平的有效平台。搬经中学的教师都有着强烈的自我发展的愿望。这次去我们有幸观摩了他们学校面向全省的大型对外公开教学活动,所有的开课教师都是在校内选拔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的教师,课堂的教学水平、驾驭课堂的能力都是出类拔萃的。学校还要求每一位开课教师在开课结束以后要将整个从备课到上课的过程详实记录下来,写出自己的反思和体会,作为教师个人研究课堂教学的一份教育科研材料,教科室组织审稿完善,争取发表。这样的一次活动从校内选拔到个人撰写总结材料,使每一位教师都参与其中,使每一位教师都得到了锻炼的机会,而且非常自然地将教师的日常教学与教科研结合在一起,引导教师不断研究自身的教学,其实教科研并不是那么高深的东西,日常的教学活动、教学行为是我们最值得研究的东西,也是最有价值的东西。

3、搬经中学的课堂教学特色鲜明、富有成效。

搬经中学“361・自主合作”这种富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的保证。

对“361・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的解读

(一)时间分配

教师讲授时间总计不超过30%(约1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个体学习)和合作学习(讨论、探究、展示)的时间约60%(30分钟左右);最后留给学生反刍消化的时间约10%(5分钟左右)

(二)教学内容

(1)自主学习内容。30%的内容是学生自己能看懂的,教师不宜越俎代庖,应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内容。60%的内容是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能学会的,教师必须对该内容合理筛选,精心设计科学指导。

(3)点拨导学内容。10%的内容需要通过老师的讲授、点拨,教师不仅要讲,而且要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点拨到位。

(三)实施要求

(1)三维目标:在教学预设环节,教师必须明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围绕目标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2)六个步骤

第一步、自主学习。由学生独立阅读教材内容,思考问题,完成作业。

第二步、合作探究。学生在学习小组内相互讨论、释疑,解决问题。

第三步、成果展示。小组派代表通过各种形式展示合作探究的成果。

第四步、自我完善。由同一学习小组或其他小组的同学帮助订正完善。

第五步、导学点评。教师引导全班讨论、评价或教师点拨、评价。

第六步、整理巩固。学生整理笔记,完成作业,反刍消化当堂课学习内容。

(3)一条标准

“人人有发展,课课有收获”,即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获得进步。

“361”课堂教学模式让我们感受最深的是: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投入度特别高,自然课堂效率也就特别高,学生收获也就特别大。他们没有学案,他们使用的是活动单。但仔细研究发现,活动单其实是进一步优化的学案,在一般学案的基础上突出学生活动的设计,将知识梳理、重难点突破、练习巩固等等均纳入到学生的活动当中。学生在活动中理解知识,总结归纳提炼解题步骤和解题方法,教师适当点拨。学生在活动体验中理解知识往往更深刻,对步骤、方法的印象更深刻,掌握更牢固。其实,我们很多学校也一直在强调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而学生主体的概念更多的是流于形式,学生不能真正融入到课堂中来,课堂效率很低。我想对课堂教学的深入研究、有效实施应该是搬经中学成功的主因。

4、搬经中学的学生学习热情高涨,状态特别好。

荆州北门中学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篇5

团风思源实验学校童丽华

11月27日,我们一行40多人在学校丰校长,邵校长还有刘校长的带领下,走进了荆州北门中学为期一天的学习和交流。在这一天里我们共听了四节课,进行了短暂的交流讨论。一天的行程虽然短暂,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给我许多深深的反思。

印象一:学校管理大气,文化氛围浓厚。一走进北门中学,显赫的标语“用美的教育培育具有国际视野和民族正义感的现代公民。”“教育是用爱心培育爱心,智慧启迪智慧,成功引导成功的过程。”正如我们所说的,伟大的创造来源于伟大的理想与抱负。校园内到处洋溢着改革的思潮,教室内外、操场上、人行道旁,形成了一个文化与改革的海洋。

印象二:学校管理重精神建设。北中的课改不是一种冲动,更不是一种心血来潮。它是一种平凡中的伟大,这种伟大就是每个人都有一种向上的精神。这在北中身上得以体现,从教师的晒导案——给教师以促动;功勋人物展示——给教师精神上的鼓励;各类之星展示——给教师、学生前进的动力;高效课堂简讯——给教师思想上的碰撞与交流。

印象三:学校改革实在、真实。四节课的展示充分说明了他们的改革不是一日之功。虽也有不足之处,但我们更多的看到教师的教变化,学生学的转变,学生的精彩展示,无不令我们每一个参观者赞叹。他们班级人数之多,是出乎我们意料之外的,教室无以空隙,真正做到了教室无讲台,处处是讲台的境界,处处令人感觉到他们的课改是来处于实际,没有花架子。

印象四:学校重视学生的习惯培养。学校教学楼正中间的 “信念产生行动,行动养成习惯,习惯生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激情拿下2000米,美好未来属于你”。“将规范修炼成一个习惯,把认真内化为一种性格”。充分展示了学校把学生的习惯培养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如本周抓学生的倾听习惯。从学校的常规巡查反馈,充分说明了他们的抓不仅体现在口号上,更多的是体现在行动上,实在。也许正是由于这些工作的努力,我们看不到学生的古里怪气,也许这就是它

们的成功之处,伟大之处。

印象五:学校管理重整合。学校管理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而实际上这种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的方法是不可能彻底根除的。正如我们中医所提倡的综合疗法是非常有道理的。中医讲究调理,而在北门学校工作中,也许这就是最好的见证。从他们抓学生的行为习惯到校园环境的整治建设,无一不体现这一特点。没有学生的良好的品行,是不可能成就优秀的学生的。

当然,在我的大脑中还有许多令人回味的地方。回到我们的工作实际,我们的改革号角已吹响,正如一首歌写的那样:我们的路在何方?

一.继续加强教师的培训与理念转变的实效性。过去我们的培训工作,一直在抓教师学理论,学方法,学专著。而教师应付了事,真正让教师记住的不多,究其原因,也许是我们的培训不切实际。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来搞好教师的培训工作。开拓培训的方式,改变培训的方法,增强培训的实效性。

二.抓学生的培训工作。过去的工作我们抓教师的讲课,导学案的编写、反思,抓得多,而对于学生方面的培训工作做得比较少,抓得不扎实,其实我们说教师是前进的方向的指明灯的话,而学生则是那艘船,即使方向多么明确,船的质量不过关,经不起惊涛骇浪,是永远达不到大洋彼岸的。我想改革也是如此,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革不到位,我们的课改就会成为“竹篮子打水,一场空”。所以我们要学会抓学生的培训,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议到听,从想到写,课内到课外,从预习到展示来培养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充分体现学生的中心地位。

三、加强理论学习。有效教学的实施,我们现在的毕业班老师大部分还没有接触到新的教学模式,他们只是参与听了本校老师的课而已,还没有深入到实践中去。因此,学校将继续加强有效教学理论学习,让学习贯穿有效教学始终:一是结合学校实际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促使教师解放思想,全身心的投入到教改实验中,消除思想上的顾虑;二是学习杜郎口等学校的有效教学理论,促使教师掌握正确的方法,用理论和方法去指导自己的实践;三是派人外出学习,到兄弟学校去学习先进的有效教学实施策略,推动我校毕业班教改走向深入。

四、着力构建高效课堂。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实验的重心更在课堂。下届毕业班我们将在教学中实行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以课堂上是否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是否发挥小组合作学习

宁陕中学科技楼参观学习心得 篇6

汉阴中学

刘兆如

吴远廷

2017年3月2日,(即本学期第三周星期四),杨超主任带领刘兆如老师、黄后格老师还有我一起到宁陕中学科技楼参观学习。主要参观了宁陕中学动植物标本及科技创新作品。

宁陕中学的科技楼,专门设立了以优秀指导老师命名的工作室。建成了全省首个学校动植物标本馆,收藏学生采集制作的标本4000多件、涉及500多个物种,先后有5000多名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200余件科技创新作品获得国家和省级奖。

参观过程中是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陈列在动植物物标本室里的大约3000种动植物标本。据本次宁陕中学引导参观的教师介绍这些标本大部分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亲手制作的,宁陕中学的动植物标本室的标本比陕西省其他任何学校都多。宁陕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屡次获得国家奖励。在中学生“生物百项评比”、中学生物科技创新大赛中先后获得中、省、市、县奖励近百项。

宁陕中学科技室里的小制作、小发明琳琅满目。该校的机器人造型独特、功能全面、活动灵活,接受指令及时,还有航模室里的飞机种类较多,但排列整齐有序。

作为物理教师,我主要观察了宁陕中学的“金鸭浮舟”演示模型、“智能办公桌”、“救援机器人”及各种造型的航模。

“金鸭浮舟现象演示模型”成功解释了宁陕县老县城外长安河的沙滩上的城隍庙在屡屡的洪水袭击中历经了200多年风霜洗涤,依旧完好无损的谜底。原来距城隍庙船头(北端)64.8米处有一块形态特殊的巨石。这块巨石高出水面1.46米,长7米,前端最宽处为4.5米,从西侧看酷似一头四肢没入水中的犀牛身躯。与犀牛背巨石相邻的南侧数十米范围内,有10多个巨石组成的巨石群。这些巨石的共同特点是露出沙洲的部分虽不很大,但埋入沙中的部分非常巨大。这些巨石经历多次大水,位置从未挪动过,像生了根一样。通过测量、观察和分析,他们初步认为:以犀牛背为“龙头”的生根石群,相当于我国古代水利杰作都江堰的“鱼嘴分水堤”,在分洪导流,保护城隍庙庙基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主要运用了物理上离心力的作用。

“智能办公桌”主要由程序和光敏传感器、红外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组成。红外传感器可以检测人们的坐姿,机械臂可以接收语音指令,帮助人们取放物品,在光线弱的时候,光敏传感器能自行判断并打开台灯,温度过高时,温度传感器就能感受到并打开风扇。”宁陕中学徐垚的“智能办公桌”陕西省第31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二等奖。

“救援机器人”装有生命探测器及可以自动寻遍楼层所有房间的程序,救援效果及实用性都较强。“2013青少年机器人世界杯中国选拔赛”,来自全国28个省市区的240支队伍,1500余名选手进行角逐,宁陕中学夺得“机器人救援”类中国区冠军。宁陕中学的航模种类也较多,可惜本次参观未能看到该校演示飞机起飞。

参观结束后,刘兆如老师对宁陕中学学生科技创新取得瞩目成绩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有如下几点:1、充分利用了当地地理、自然资源制作生物标本,尤其动物浸制标本,制作精良规范。

2、标本展示室成规模,有品位,维护得当,充分发挥了宁陕中学标本制作名片效应。

3、有独立的学生实践活动基地,经费投入充足,活动场地宽敞,准备器材充足,植物组织培养活动成为科研素材。

4、名师引领,老师舍得奉献,长期默默工作,筑的梧桐树,引得金凤凰,得到各方面关注,并定期培养老师,每年培养50名学生,形成团队。得以良性循环。刘老师建议

1、我校的科技创新需要恰当定位,找准创名校的途径,是否能复制宁陕中学生物标本制作模式需要认真思考。

2、培训教师,对教师实验操作技能,指导学生活动方面进行培养。

3、学校需要投入场地、材料,给一定的活动资金,鼓励老师实践,锻炼老师引领组织学生。

4、学生实践、科技制作活动由专门部门负责,学生实践活动与实验教学分离,对学生培训,严格考核后方可推荐参加各级活动。

与中学生谈学习语文的几点体会 篇7

一、培养兴趣

俗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自学动机, 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 学习就不是负担, 而是一种享受。一位名人讲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化,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觉得这话很有道理。众所周知, 兴趣是科学入门的向导, 是学好各门课程的起点和催化剂。有了兴趣, 人才能产生不可遏止的求知欲望。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旦学生“乐知”, 兴趣被激发出来, 语文学习就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可见, 兴趣在我们学习中是多么重要啊!

二、注重积累

有了学习兴趣还不够, 要学好语文必须注重积累。荀子在《劝学篇》中说:“积土成山, 风雨兴焉;积水成渊, 蛟龙生焉”。又说:“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古人十分重视积累, 有大量的名言警句昭示后人。所以, 我建议同学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积累。

1.随时积累

语文学习无处不在, 只要我们细心发现, 俯拾皆是。看电视、报刊和杂志, 可以积累语文基础知识等;逛街时, 可以积累令人回味的广告词和标语等;旅游时, 可以积累人文景观介绍等;回家路上, 可以积累街头巷尾精妙的语言和对联等;与人聊天时, 可以积累偶尔出现的熟语和歇后语等。我们可以准备一个口袋笔记本, 随身携带, 随时把你发现的觉得有用的东西记下来。生活中不缺少学习语文的材料, 缺少的是发现材料的那双眼睛。

2.摘抄积累

学语文, 我们面对着大量的阅读机会, 如果能将读过的文章雁过留声, 把其精彩之处记录下来并熟读, 为我所用, 那我们就不会觉得“书到用时方恨少”了。我们不妨给自己下一个积累任务:规定自己每个星期摘抄20个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词, 摘抄10条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 写一篇50字的读书札记。无论何时, 有阅读就有摘抄, 读到精彩之处就把“精彩”留下。长此以往, 我们“厚积”了, 才可以“薄发”。

3.归纳积累

语文知识浩瀚如海, 包罗万象, 如果我们不把这些知识系统地归纳学习, 就会像猴子掰玉米一样, 顾此失彼。因此, 我们需要归纳广泛、琐碎的知识点, 并从中找出规律, 遇到问题时便可有计可施、依水找源。我们可以归纳积累自己感到陌生的音、字、词 (包括成语) , 可以归纳积累课内外自己不熟悉的典故、名言名句、文学文化常识, 还可以归纳积累做题时得出的各种规律和技巧。

4.错题积累

语文学科也有不少特例, 而这些特例往往是考试时命题者设置的“陷阱”, 一不小心, 就会失误。因此, 建立一本错题积累本, 对特殊的知识点加以防范, 是免入“陷阱”的好方法。把在平时考试、测验、练习、作业中做错了的题目用记录或剪贴的方式积累起来。每学期整理一遍, 然后把已经很熟悉的已经改正过来的错误删除, 接着再增加新的错误, 到考试前温故知新, 知道自己的薄弱环节和易犯错误之处, 用“前车之鉴”避免“重蹈覆辙”。

三、养成习惯

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太重要了,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 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习惯一旦养成, 你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自然地把该学的东西都学了, 该会的都会了。孔子说“少成若天性, 习惯如自然。”习惯简直是第二天性, 很多同学之所以学习取得突出成绩, 与其说是勤奋刻苦的结果, 不如说是良好的习惯使然。请同学们记住:好的习惯是朋友, 让你受益;坏的习惯是恶人, 使你受害。因此, 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课前认真预习的习惯

很多同学只重视课堂上的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 而忽视了课前预习,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为没有时间, 而是因为没有意识到预习的重要性。课前预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 预习可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 提高听课效率;还能够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 最重要的是能发展学生的能力, 减少学生对老师的依赖, 增强学生的独立性。预习可以加强课堂“记”笔记的针对性, 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

2.上课高效听课的习惯

集中注意力高效听课是非常重要的。高效听课, 是有目的的听课, 有选择的听课, 听老师讲解、分析知识的重点、难点及思维方法, 听预习时未弄清楚的内容, 听老师讲解与自己预习不一致的内容, 比较中去听课, 思维与老师接轨, 与老师碰撞, 从而形成自己的思维和方法。高效听课还必须与适当记笔记相结合, 记的内容与上述听的内容要相一致, “记”是略记, 记笔记不是抄笔记, 是为后来的复习及高效作业服务的。

3.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

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急速遗忘。根据遗忘曲线, 识记后的两三天, 遗忘速度最快, 然后逐渐缓慢下来, 因此, 对刚学过的知识应及时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 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 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要及时“趁热打铁”, 学过即习, 方为及时。忌在学过之后很久才去复习, 这样, 所学知识会遗忘殆尽, 等于重新学习。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复习过去的知识, 达到获得新的收获的效果,

4.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通过做作业, 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通过做作业, 促进知识的消化, 使知识的掌握进入运用的高级阶段;通过做作业,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面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 还会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 找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 从而引起学习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5.培养总结、思考的习惯

“独学而天友, 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和思考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互帮互学, 展开讨论, 每个人必须努力吸取他人的优点, 弥补自己的不足, 不仅要善于思考, 善于交流, 而且还要认真总结, 把自己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找出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 把散在的知识点连结成有机的整体, 从总体上把握知识体系。

四、端正态度

《尚书》里写道:“满招损, 谦受益。”意思是自满受损, 谦虚利益。孔子说过:“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孔子强调学习要老老实实, 不要强不知以为知。韩愈说过:“业精于勤, 荒于嬉;行成于思, 毁于随。”意思是学习要认真, 不要马虎。以上所引例子老师讲学习态度的。学习态度就是学习者对学习持有的积极的肯定的或者消极的、否定的反映倾向, 它也是个人对学习所抑郁的一种内存的心理准备状态, 它还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特点。因此, 我们在学习中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态度决定人的行为, 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更好地进步。

语文学科一旦你掌握了它, 它就融化进你的思想、精神和行动之中, 成为你生命的组成部分, 你想丢掉它、忘记它也不可能。这就可看出语文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学好语文会让你终身受益的。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 既要让学生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还要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让他们真正地会学语文, 受益终身。

法国费加罗中学参观小记 篇8

我们抵达法国时,被安排在学校附近的两户人家里,主人很热情,也很周到。他们告诉我们,今天不能到学校去参观了,好好休息一下,明天会有人来接我们去学校。主人还说他们很喜欢中国,大家是朋友,要把这里看作自己的家,千万不要客气——“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看来也是法国人的礼节。

第二天,学校派来一名教师萨尔瓦接我们去学校,萨尔瓦懂中文。我们随萨尔瓦一起步行去学校,我感觉学校离这儿不远,萨尔瓦也证实了我的猜测,他对我说:学校距离这里不足300米。

一路上,我感觉到小镇的人口并不稠密,路上行人稀少,与国内人来人往的情况相比完全是两种感觉,这里多了一份从容与宁静。

忽然,萨尔瓦在一座两层小楼前停了下来。他说:“我们到学校办公楼了。”到学校了,并且到了学校的办公楼?我简直是大吃一惊,并没有见到学校的围墙,也没有发现是什么时间进了学校的大门呀。

看到我惊奇不解的样子,萨尔瓦微笑着对我说:“噢,忘记向你介绍了,法国的学校不像你们国家的学校那样,有高高的围墙,所以也就没有高高的校门了,在这里是可以从任何一个方向进入校园的。”

我更加惊奇:“你是说,从各个方向都能进入校园?”

“是的,你看——”萨尔瓦指了指我们过来的路,接着说,“我们是从学校南边进入的,其他三个方向也有这样的进校小路。”

萨尔瓦进一步告诉我,法国学校建设有自己的“人文要求”,学校建筑不能与周围环境完全隔离,应该结合相融,成为一体,将校园建设融入社区建设。

我们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校园,然后去了学校的一间办公室。在办公室里,萨尔瓦告诉我们:过会儿到九点钟的时候就要上课了,等上课了,大家可以自由地到各个教室里去看看。萨尔瓦还特别强调——务必要随便一些。交待完了,萨尔瓦说他还有一节课需要准备,暂时无法陪我们,就先走了。

我想,在国内,到教室听课是很熟悉的路子,这点小事就不用烦劳萨尔瓦了。萨尔瓦准备课去了,我们四人一直坐在办公室里等。可是等了很长时间也没有等到上课的铃声——九点钟早就过了。

我有些着急地跟其他人说:“这里的校铃今天是不是坏了,怎么一直不响呢?”

正当我们在推测时,萨尔瓦忽然来了,他倒是很奇怪地问我们:“教室去过了?”

我说:“没有呀,我们正在等待铃声呢。”

听到我说“铃声”,萨尔瓦耸耸肩膀说:“噢,真是对不起,我忘记告诉你们了,学校是不设置铃声的,没有上课铃也没有下课铃,上课时间由老师和学生自己掌握。你们等铃声已经错过一节课了。”然后,萨尔瓦又耸耸肩膀说:“看,我的第一节课已经结束了。”

萨尔瓦老师因为没有课了,决定陪着我们一起转转,或许他已经感觉到了我们这四位来自中国的同行对这里的一切都感到陌生,不知所措。萨尔瓦带我们进了一间教室,教室很宽敞,有二十几个学生。教室里一共有七台电脑,图书柜四面都有。教师正在上一节历史课,有的学生在看书,有的学生在上网,有的学生在小声说话,你会认为这里是国内学校的课间状态。但是当你细心地走近学生时,就会发现,学生们确实在学习,他们的学习状态并不是认真地听,认真地记,而是在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主学习活动当中,在动脑子,在思考问题。

整个上午,萨尔瓦带着我们看了好几处这样的教室,看得越多,我越是觉得国内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筝

(作者单位:山东省莒南县路镇一中)

参观学习中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9

坪塬初级中学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12月1日在校领导带领下,我们一行10人赴坪塬初级中学进行参观学习。一直以来都是去比我们高级的学校参观学习,总有一种忘尘莫及的感觉。这次去乡下学校学习,心里很不以为然。一路东拐西弯让人晕晕乎乎,终于到了,真有了好些让人没想到的。

一、操场停留的小娇车多让人没想到

一走进坪原的校门,常常的一排小轿车震撼了我,这么偏僻的地方学校里竟然停放着成百辆高级轿车,就知道有多少人在这参观学习了,这不是一所简单的普通学校,我马上清醒了许多,睁大眼睛去看,留心去查。

二、独具魅力的校园环境让人没想到

坪塬的校区依山而建,因没宽阔的平地只能拾级而上,而这恰恰又是很具魅力的,一层一道风景,让人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冲动,因为每一个高土埂就是天然的宣传栏,每一个踏步就有一句名人名言,高出的就是表演台,下面的就是天然的看台,也可以互换,地形地势充分利用,处处用心,处处教育。校园宣传橱窗很多,主要展现了学校课改的理念及相关成果,展示了学生的精神面貌。还有班主任的简介,学生的优秀作品,各班的板报等分布在学校的每个角落里,可以说是每面墙都能说话,每一处景都能育人。

三、开放式的课堂让人没想到

上课时,教室的前后两个门都是大开着,听课的教师简直就是在逛超市,从这个门进去,那个门出来,这个班看看那个班瞧瞧,上课的老师和学生根本就不会理睬你,就像没有人听课一样,上课的老师和学生完全进入到了角色之中。开放式的课堂,三面全是黑板,这些黑板被分割成了几十块“责任田”,每个学生都有一块,上面写有很有诗意的小组名及学生名。学生6-8个人相对而坐成一个小组。上课时学生或站或坐或走动或念或讲,但都聚精会神、津津有味。课堂上没有老师的呵斥,完全是学生的舞台。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争先恐后的发言,自由而不杂乱,大胆而不羞涩,尽情地张扬着青春的个性。课堂的气氛热烈而不失和谐。老师只是在一旁点拨、总结、评价。这便是六模块“3+X”构建式课堂教学模式。这种课,让每一个学生都“动”了起来,让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学生的心智获得了极大的提升,把教室变成了学室,将讲堂变成了学堂。真正打造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开放课堂。

四、充满活力的课间锻炼让人没想到

以前听说过坪塬中学的课间活动有所不同这次身临其境大开眼界。第二节课后,各班的学生在教室门前规定的位置集合。然后在各班体育委员的带领下,整齐地跑向操场,还有一些有兴趣小组,比如:踢键子、投篮、跳绳等,大部分学生站在指定的位置做广播体操。亮点是全体教师也在学生中间一同做广播体操,虽然师生体操不一样,但动作都整齐规范,场面精彩不已,让我更深切感受到 “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办学理念的内涵,更感动在一个乡间学校培养如此有活力教师团队谈何容易,校长的付出有多大啊!

五、精彩的午间表演让人没想到

下午一点到一点半学校举办师生才艺展示,有笛子独奏、古筝表演,有诵读,有话剧,有舞蹈,形式多样,演技令人叫绝。坪塬中学的每一位教师和每一个学生表现的都积极上进。呈现出一片勃勃生机的气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里的老师真敬业啊!

坪塬中学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课堂教学改革目的是向课堂教学要效率要质量。回想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在高效课堂的行程中,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有很多困惑和有待解决完善的内容,我将继续努力学习探索,努力做到高效引导,学生高效学习。把课堂的四十五分钟真正的还给学生。

赴衡水中学参观学习总结 篇10

10月9日,我校60多名教师学生在王校长的带领下到河北衡水中学考察学习,衡水之行让我深切地感悟到一个道理,那就是精神品质造就了教育品质。人的潜力源泉永远在于人的精神世界。“深圳是经济特区,香港、澳门是政治特区,我们的校园应该是一个精神特区。特区之„特‟,不是特权,而是教师不同于其他职业者,他的思想言行不能有一点污渍,否则就会污染学生,影响教师的人格修为。如果教师很世俗,学生就反感,如果教师没有高层次的精神境界,学生就不佩服,如果教师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是一个高尚的人,学生们就服你,听你。”这是原河北衡水中学校长李金池在学校师生中公开发表的关于打造“精神特区”的“动员令”。“特”是相对于社会大环境而言,社会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良思想,学校应相对保持一片净土,成为不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的精神特区,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淳朴,积极向上的小环境。衡水的老师满怀激情,充满热爱和责任,衡水的学生充满激情,不懈竞争与进取,这就是衡水中学打造“精神特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老师燃烧激情,学生激情燃烧……这是衡水中学留给我们最为深刻的印象。

那么,衡水中学取得辉煌的秘诀在哪里?他们的精神品质到底是怎样打造出来的?这次衡水之行,基本上为我解开了这个谜。我个人理解为最重要的三个字:细、激、实。

感悟之一 :细——严抓细管,养成自律自省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在衡中,我看不到学生在课间追逐打闹、走东窜西,也看不到学生在路上边走边吃、随地乱扔,看不到学生的奇装异服、披金挂银,也看不到学生使用手机、MP3等现代化的通讯工具。我们近60人在学校参观,可是一切都是那样的井然有序,整个校园静悄悄的,教师依然在认真工作,学生依然在埋头学习。是什么能让衡中的师生如此宁静守纪呢?是衡中有一套严格的量化管理制度。衡水中学借鉴西点军校的办学理念,全体老师形成了严格管理出成效的理念,体现出一种服从、诚实的态度,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一种完善的执行能力。只要是行政会议决定后要做到的事,就应该坚决地不折不扣地完成。教育处根据校长室集体商量建议制定出《衡水中学学生违纪处理条例》,规章制度明明白白告诉学生,学生就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可做。当规章制度制定出来后,学生如果违犯规定,如超越范围吃零食,那就是警告处分,由家长带回家反思1-2周,如果哪位同学请家长来说情或干预,那就加倍处罚。像打架这类事情,那情节就更为严重,一般要反思1-2个月。他们用严格的制度来约束学生,学生也不服,但是老师们不是硬堵,而是用种种生动的事例来教育学生。他们用西点军校的校规来严格约束学生,用严厉的惩罚让学生知道违犯校规的严重后果,所以许多学生开始时都是小心翼翼地执行,然后渐渐就成了自己的习惯了。

感悟之二:激——激发鼓励,挖掘学生负重奋进的学习热情

在衡水中学,随处可见巨幅的宣传画,学校大门两侧、食堂门口、教学楼的墙壁上,甚至是厕所的门板上。这些宣传画大部分是学生取得的优秀成绩,2014年高考的辉煌成绩,在校门口醒目地挂着,清华北大学子的照片和事迹介绍遍布整个校园,连教学楼的柱子上也裹着优秀学生的励志誓言,如:清华梦,燕园情,九天揽月,前人真不朽;衡中人,赤子心,五洋摘星,我辈重复来。一幅幅照片,一个个事迹,一句句话语怎能不激励着衡中学子积极进取心 的。

评选“十大杰出学星”也是学校的一项激励机制。评选结果揭晓后,学校会举行隆重的颁奖典礼,并且将他们的事迹用巨幅宣传画张贴在校园醒目处,放在校园网上,同时还将喜报寄给他们的父母,让父母也一起分享孩子成功的快乐。“十大杰出学星”,对于7000多人的学校来说,比例还是相当低的,许多班主任非常重视年级评出的杰出学星,有的班主任自己给本班的学星进行颁奖,动员全班同学给他们写颁奖词。得到这样一份奖励的同学会感到无比光荣,从而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和工作的热情。衡水中学不仅评学星,他们还评选诚信之星、责任之星、劳动之星、节约之星、孝顺之星,这样多方面地肯定学生的优点,会让更多的学生脱颖而出,也让其他同学更好地向他们学习。走在校园里,优秀的学生会倍感自豪、暂时落后的学生被这些优秀学生给包围着,也会激起奋进的斗志。

感悟之三:实——实教实学,切实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人的潜能是无尽的,只要能合理的开发,每个学生都是一座丰富的宝藏。衡水中学的学生是每天都是全力以赴地投入学习的。

1、学生抓紧点滴时间学习。学生早晨5:30起身,春夏秋冬固定不变。5:45操场集合跑操,6:05-7:35进行早读。上午上五节课,到12:00吃午饭,12:40—1:40午休,下午五节课,晚上三节自习9:50下自修。10:10熄灯休息。学生每天的学习是超负荷的,但尽管这样,学生仍抓紧点滴时间学习。课间休息时,教室外几乎见不到人影,学生都在教室内仍埋头作业或小声讨论问题;中午12点,吃饭铃响了,路上也几乎看不到奔赴食堂的匆匆身影,原来许多班级都还在学习,要到12:10才去吃饭,他们在利用这10分钟时间,把上午的学习内容作一个初步的整理和复习。课间跑操前几分钟,几乎没有人抬眼东张西望,所有学生手里都拿着英语或语文在大声地朗读。寒冷的季节,学生的手是冰冷的,但学生那琅琅的读书声让人感觉不到这里没有寒冷,而是一种学习的热情,一种向上的激情。

2、老师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衡水中学的作业不过夜,他们是这么倡导的,也是这么做的。在高二教学区里,我悄悄偷听了一位女老师的语文课,课后进入她的教室询问了一部分学生,也翻看了他们的课堂笔记、试卷等。他们的成绩单上,不仅有成绩、名次、进退,还有每道题的得分率,每道题错误学生的姓名,更有任课老师的批语,如“考得不错,加油啊!”“这次男生不如女生,要知道落后就要挨打啊”“作业要更细心一些”。衡水中学的课堂是朴实的,但也是有效的,老师的讲解不是盲目的,而是非常有针对性的。我还有幸见到了他们的语文“自助餐”,每天都是满满的一页。上面有基础知识的归纳,几道典型性的题目及课外阅读资料。自助餐是学生可以自由处理的,但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好的完成。

参观学习中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1

一、充分利用历史教材中的插图

1.利用插图,精心设计导语,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运用什么方法在一上课时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如果教师一开始就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学生就会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教师必须讲究导入艺术,尽可能做到一开始就引人入胜。“利用插图,精心设计导语”这种做法效果显著。如教学《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我首先引导学生看《圆明园遗址》图,并告诉学生:白色的建筑,显示着曾经的威严,但破败的断壁残垣,却昭示了历史的沧桑。之后我问:“谁知道这个建筑的名称?它何时被烧毁的?”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集中到课文的学习上来了,并在求知欲的作用下,积极思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了。

2. 利用插图,能非常轻松地记住学习重点,从而使学生对这门功课产生兴趣

历史课中的插图是课本主要内容的体现,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重大的历史事件及古代遗存,尽入画中,成为大脑兴奋的催化剂,它们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如在讲《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时,将“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和“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找区别:北京人的前额很低,眉骨粗大,鼻子扁平,嘴巴凸出,而山顶洞人的前额、眉骨、鼻子、嘴巴与现代人差别不大。因为人是从古猿进化来的,北京人距今遥远,所以保留着猿的特点,山顶洞人距今稍近,所以与现代人有相近的地方。最后,点出关键:人类社会是向前发展的,从面貌上看,已经显示出来了,而在这缓慢的进步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通过这样引导学生对这两幅图的观察、分析及教师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引导,学生对课文的重点内容很快就掌握了,学习兴趣也就产生了。

二、运用比喻、歌曲、民谣、歇后语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巧妙地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民谣和歇后语,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又能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如教学《19世纪英德战争》时,我讲到:“德国,作为帝国主义宴席上的迟到者,根本不会满足于只享受一些残羹冷炙,它像一只喂不饱的狼,盯上英国殖民者手中的大盘子。”这一形象生动的比喻,幽默风趣地揭露了英德之间的尖锐矛盾。在讲解工农红军初上井冈山时,引用“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道香,餐餐吃得精光”的歌谣,反映出中国工农红军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仍然保持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到三国历史中的魏国攻打蜀国时,我说:“当时蜀国还有一定的实力,而后主刘禅却决定投降,把大好河山拱手相让,这真是‘阿斗的江山——自送。”这诙谐幽默的歇后语,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了解了阿斗的昏庸无能。在讲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我给学生播放了《长征》这首雄壮优美的歌曲,让学生集体朗诵并仔细品味歌词大意,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对中国工农红军有了更深的理解。

三、运用对比的方法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使学生系统地、完整地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重视历史知识的联系对比,引导学生认识、了解历史发展过程中历史事件的相互联系和因果关系。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才能使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克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混淆不清、张冠李戴等弊端。因此,我特别注意对比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常把历史人物等进行对比,因为教育的真谛是教人做人,历史能告诉人们做人的道理。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有的遗臭万年,有的千古流芳。前者有秦桧、袁世凯、蒋介石;后者有岳飞、杨家将、孙中山,以及千千万万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从这些历史人物身上,学生可以看到什么是假恶丑,什么是真善美,能够明白什么样的人可以做或如何做。通过这些历史人物的对比,学生学习很有兴趣。除此之外,我还常把同类历史事件、不同时间的历史概念、同一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进行对比,使学生能把零碎、杂乱、孤立的历史知识在短时间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四、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新奇思想

以往的教学,问题的提出与解决都由教师操纵,学生的思维活动局限于教师预设的框架之中,导致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其求异思维与创新思维的能力无法得到培养。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既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新奇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通过营造浓厚的问题情境氛围,培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求异创新思维。在实施情境教学时,可由学生主动探索获得。哪怕我们只有“一杯水”,我们也要学会用“一杯水”引出学生的“一桶水”,甚至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今后的中学历史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

参观学习中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2

一、利用生活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化学来源于生活, 应用于生活。许多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是很紧密的。在教学设计中要理论联系实际, 这样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理解, 而且能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用处, 学以致用。联系日常生活实际来创设问题情境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在“燃烧和灭火”的一节内容时, 我提问:“为什么点燃火柴后, 火柴头朝下, 就能继续燃烧, 而火柴头朝上就容易熄灭呢?”在讲中和反应时, 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境:为什么被蜜蜂蜇了可以用肥皂水来止痛, 而被黄蜂蜇了不能用肥皂水来止痛呢?利用这些日常现象,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不仅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讨论, 解决问题, 大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二、创设实验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会过分”。根据实验类型及教学目标, 我们采用“实验的结论→一般的规律→新情景中再以实验验证→形成一般知识规律”的研究方法, 从实验归纳和实验探究方面设计实验情境, 以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引导探索功能。

例如, 我在“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的教学中, 先让学生实验: (1) Zn片插入稀H2SO4中; (2) Zn片、Cu片不接触分别插入稀H2SO4中; (3) Zn片、Cu片接触后插入稀H2SO4中; (4) Zn片、Cu片通过导线连接后插入稀H2SO4中; (5) Zn片、Cu片通过导线与电流计连接后插入稀H2SO4中; (6) 电流计与1.5V干电池连接后观察指针偏转方向。通过以上实验步骤, 引导学生分析原电池的形成条件、电极反应, 以及电极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进而归纳原电池要领并推测其应用。

三、设计演示情景, 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中学生思维的特点是具体、形象、感性的成分居多, 学生的注意力能否集中往往取决于教学是否直观形象, 所以“形象”能直接激发兴趣, 吸引学生投入情感, 唤起学生的情景联想, 并留下深刻印象。所以课堂上利用演示实验、多媒体、录音、挂图、小故事、新闻报道、实物模型等, 创设形式多样、变化无穷的情境, 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 在“元素”教学中展示地壳、海水和人体中的元素含量表;在“化学材料”的教学中展示古代石器、瓷器、青铜器, 以及各种现代新材料的图片或实物;在“环境保护”的教学中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环境污染造成的危害的影像和图片资料, 等等。

四、巧用实验素材, 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 以疑创境, 于无疑处生疑, 疑可以促进学生更多地思考, 可以促使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师在教学中, 可以针对实验的各个环节精心设计问题, 活跃沉闷的气氛, 激活学生的思维, 树立创新意识。例如:我在讲氢气具有还原性时, 在做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前, 强调学生认真观察实验操作过程及实验现象。适时地提出:为什么要先通一段时间的氢气, 然后点燃酒精灯加热?此实验完毕后做对照实验:当黑色的粉末完全变成红色后, 撤掉酒精灯, 同时停止通入氢气, 让学生观察现象。然后提问:试管冷却后为什么红色的铜又变黑了?通过上述对照实验, 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 并且印象特别深刻。在教学中处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教师的实验操作和实验产生的现象, 可以达到掌握新知识并解决问题的目的。

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让每一个学生都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 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 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 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总之, 学生的化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创造性的过程, 学生可通过探究等活动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 不断地自我发展。因此, 只有在教学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充分地、适当地创设教学情境, 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真正帮助他们成为化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 让教师的有效化学教学与学生的有效化学学习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金美芳.教学过程与教学情境.高等师范教育研究[L].2001, 13, (2) :25-28.

[2]毕华林, 元英丽.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化学教育[L].2000, (6) ;10-12.

[3]齐玉和, 李霞.谈化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山东教育[L].2000, (8) :33.

[4]何金兰, 刘一兵, 刘晓瑭.初中化学教学理念与教学示范, 2004.

中学参观心得体会 篇13

一, 改变观念

我们若要接受一种新的事物,得改变自己的观念。首先我们要有角色的转换。老师不是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的。老师应该是课堂的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是民主,平等,和谐气氛的营造者。在许市中学,我们惊叹于学生的能力,有些学生在展示时,那种气质甚至超过了一般的老师。其次,我们要有方法的改变,老是要走下三尺讲台,站在学生的背后,做一位指挥者,解惑者,评价者。而不是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解。

二, 树立自信

在许市,年轻的老师居多。但也不乏两鬓苍苍的中年老师。因此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只要我们有信心将课该进行到底,我们的知识就没有老化的那一天。我们的课改就有硕果累累的那一天。

三, 吸取精华

中学参观后心得体会 篇14

3月28日零点整,我校教师在校领导王校长的亲自带队下自学校出发,辗转来到了山东聊城茌平县杜郎口中学,参观了一段时间来闻名教育界的杜朗口中学。

早上5:.30,我们进入了杜郎口中学,渴望解密我们心中的疑惑、揭开这股旋风的神奇。

或许我是个班主任的缘故,从踏入走廊到教室内面,我被他们丰富而极有震撼力的班级文化建设所折服。每个班级的外面(教室走廊)都挂有积极向上、令人振奋的格言标语,可是令人惊奇的是格言标语上的不是名人名言,而是杜郎口各班级的学生的照片和箴言。我暗自想:有这样的文化展示,怎么能叫学生不自豪,学生又怎么会不努力去奋斗,这才是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的细节体现,真正的做到满足学生内心的需要和表现的平台。杜郎口中学的每个班级共同点是设备设施基本相同,每个教室内面都有三块大黑板,教师外面有个长12米的白板,都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前面黑板上方的大字都是学校的校训:以人为本,关注生命;不同点是每个班级的设计均不相同,具有非常鲜明而有多样化的班级文化,有该班级的班级旗帜标志,有班级口号,其他如书法天地展示、数风流人物照片和箴言,有学生分组结对的黄金搭档优秀组的照片展示、研究性学习分组各组别具心裁的图标和名称及团队宣言、也有学生的感恩学校,教师,父母,生命的宣言。所有的一切着重体现出班级文化建设的创意性,实用性、全面展示了学生的才艺,更起到激励鼓舞作用,具有鲜明的班级特色。

短暂的杜朗口中学半日之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室里浓厚的学习氛围、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热情、紧张有序的合作以及室内外密密麻麻的学生的笔迹,确实深深地震撼了我。给我以下启示

一、用欣赏的眼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杜郎口中学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如何调动起来的?是不是有一种精神层面的东西去影响、感染学生呢?这也是我最期望得到答复的问题。在这里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从人格上去尊重每一个学生”。虽然简单,却正中要害,倒出了教育教学得真谛。教师不歧视每一个差生,让后进生本已自卑的心灵得到安慰。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倾向于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备课时每一个环节都要首先考虑到学生如何参与进来。找后进生谈心,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坚定信念是每一位教师必须尽到的责任和义务。学生得到充分尊重了,学生都有了学习信心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那一切的成功就不在话下了。再有就是通过一些具体措施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一是划分学习小组,小组长每天负责检查各同学的预习情况和学习掌握情况,使每天所学的知识都能及时巩固。班内的桌登摆放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围坐在一起。这样也消除了以前前排和后排的区别,每个学生平等地坐在了一起。二是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一块小黑板,学生要在自己的小黑板上写上自己的学习内容。如果学生不学习,就没有内容在自己的黑板上写。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叫“黑板制约生存”。这是一个很好的措施。三是小组间开展学习评比,每个学生都为自己所属的集体负责,尽量维护集体的荣誉。

二、以全新的课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在这里,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得到了最大程度度的发挥。可以说,学生学习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他们自觉主动的行为,预习、展示、反馈都是以学生为主体。

1、看看他们的预习笔记,一种颜色写预习目标或需要解决的问题(知识点),一种颜色写答案。这节课我要学习什么、了解、掌握哪些知识点,学生每个人都各不相同却都心中有数。遇到的问题先自己去解决,解决不了的找小组长。小组中解决不了的再写在黑板上,全体想办法或老师来解决。

2、展示课中的文本展示与情感展示都是学生自己在想办法选择自己喜欢方式,老师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只要不脱离文本即可。说、演、唱、制作等各种形式都闪烁着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的智慧。

3、反馈课由学生自己出题目、总结归纳。在三面都是黑板的教室里,找不到老师的影子,老师只是在“不悱、不启、不发”的关键时刻出现。这些做法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主体性,真正做到了学为主体。这些也都有利的培养了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真正是“我要学。”我想他们离开了这所学校,不管在哪里学习,他们也都知道自己今后怎样学习,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能力。

4、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很大的灵活性。给我印象深的就是他们能灵活地、大胆地处理教材,前提是必须对学生的学习最有利。比如预习课,有的把几篇有相通或相关的课文综合起来,利用一节课预习,几节课展示。展示的形式更是不拘一格,读课文、说感悟、演情景、搞制作、画、唱等等,让我感叹学生的潜力真是不可估量。我想,正是有老师灵活的教,才有了学生灵活的学,学生的潜力也才能得以挖掘。

三、以有效的方法缩小学生间的差异。

这是我在去之前曾经关注的一个问题。在这里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一)、在班级中成立学生学习小组,固定人员,做到兵帮兵、兵练兵、兵强兵。好差结合,好帮差结对子。考试时看二人的平均分,组与组之间看小组平均分,有效的缩小好学生、学困生之间的差距,调动他们积极性。在培养学生大胆发言、板书个人见解方面,老师更是想尽千方百计给与他们尽可能多的、而且是各不相同的鼓励,这都较好地激发了他们的表现欲望、树立自信心。

(二)、充分关注后进生,据了解,杜郎口中学第一名和最后一名学生的总分相差仅有100多分。这样的差距说明什么?说明杜郎口中学的学困生很少甚至不存在。杜郎口中学是如何转化后进生的呢?他们是这样做的:首先,在教师的考核导向上要求教师充分关注后进生,学校把每个班后1/3的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考核教师教学成绩的主要内容,课堂教学模式也以学生感兴趣为主要标准,在课堂上尽可能地提供机会让后进生出头露面,使他们逐步克服胆怯和自卑心理,慢慢树立自信,走向成功。

上一篇:瓦房店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李官分局信访工作制度下一篇:今天我很忙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