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拼音的学习中

2024-08-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拼音的学习中(精选11篇)

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拼音的学习中 篇1

大家都知道拼音教学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学起来确实困难。在刚接触到拼音时,孩子们觉得比较简单。大概这与他们在幼儿园已经学习了六个单韵母和二十三个声母有关,不但初步的掌握了字母的发音方法,同时还掌握了字母的形体。但当我告诉学生生字是有声调的,并在黑板上标出a o e 的四声调式,让学生试着发一发带有声调的字母时,他们努力的拼读,没有一个准确拼读出来的,这下犯难了。

通过观察书上配有的四幅字母四声调的发音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明白了四声调的发音方法,不但会朗诵儿歌,也会用手势打出四声调的发音态势。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但真正让学生自己准确拼读出来太困难了。尤其是第二声和第四声。在教a的第二声时,我想了一个好办法:启发问,爸爸、妈妈平时喊你的时候,你是怎么回答的?学生异口同声的说“啊”a。以后在练习拼读到的第二声时,学生就想起了这个情境,读起来容易多了。在比如e的第二声,我充分利用书上教学的第三幅情景图,引导学生说出:大白鹅。鹅的发音就是的第二声。在比如e的第四声我引导学生说:妈妈我饿了。饿是e的第四声发音。

从以上教学中我充分的意识到拼音教学要与我们的生活实际、语言文字联系起来。学生把生活情境与学习拼音结合起来,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

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拼音的学习中 篇2

一、培养兴趣,激发学生参与动机

1. 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地理教学设计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依据“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设计情景,尤其要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是鲜活的。例如,紧扣“干旱”特征进行“西北地区”教学时,在学生了解西北地区“干旱”条件下农牧业的特征后,教师可设计结合家乡的生产实际,分析发展农牧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这一问题。将学生置于探索发展家乡的农牧业的位置,亲身体验现有知识的创造经历,既让学生感到学习地理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又体验到学习地理的成功乐趣,提高他们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地理问题的信心和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进而形成科学求实的态度和探究能力。

2. 以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课程标准》倡导通过活动带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据此,地理教材增加了大量的“活动”内容,在初中阶段共设计了180个活动单元,包含376个具体项目。其功能也从过去单纯的复习巩固课堂知识的作用,转而成为承担一部分新知识的教学和对教材的拓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载体。例如,在学习“我国省级行政区”时,在教学时设计拼图比赛、填图比赛、地名跳棋等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游戏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尽快形成我国省级行政单位分布的空间概念,达到“心中有图”的效果。

3. 利用教学呈现方式多样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地理教材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呈现方式。如采用图释的方法呈现地理概念,用对话的形式说明地理问题,应用组照或组画展示地理过程等。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领悟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意图和所要达到的目的,然后从不同角度设计教学过程。地理学习材料的选取、呈现,应较多地体现直观形象性,多使用实物、图片、地图、图表等直观材料,文字尽可能生动形象,不断给学生以新鲜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教给方法,培养学生参与能力

1. 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和使用地理图表。

地理图表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是地理知识的来源,还是巩固知识的工具。7~9年级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教材中常用“图文转换”来表述地图和文字之间的关系。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获取信息,展示学习结果和运用图表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技能和能力。例如,教学“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时,一是引导学生阅读香港和澳门政区图,让学生能够说明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培养学生获取图上的信息的能力和分析技能;二是通过图文资料的分析,综合概括出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的优势互补的模式,意义及影响因素,培养学生对地理图文的处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2. 指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思考。

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学生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学习,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为此,在教学活动中,要求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提出的问题必须是建立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之上,每一个学生的发言要能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要求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中过程中,学生的发言必须是独立思考的结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分析论证与归纳,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并得出结论,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各层次的地理知识,获得广泛的地理活动经验,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思考。

3. 引导学生学会反思总结。

整个教学过程结束后,要求学生追问一下“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学后的反思总结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若能把每节课所学到点滴知识和学习经验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就会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经验和学习个性;把失误和不足记录下来,及时吸取教训,使学习经验不断丰富。通过反思和总结,全面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从而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当反思总结成为学生的一种自我意识,这种意识必将能够有效地控制,调节学生的学习活动,从而形成学生自我完善的内在机制。通过反思过程,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而且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创造空间,保证学生参与机会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来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此时,教师就放权给学生,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时间和权利,让学生充分进行思考,给学生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充分表达。例如,在课堂中开展“读一读”、“说一说”、“画一画”、“找一找”等形式的活动,从不同的角度,多提几个为什么,谁还有不同的意见,谁还能补充,还可以怎样做等形式,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这样就为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创造了机会。

四、营造情景,增强学生参与信心

自信心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培养学生强烈的自信心非常重要。如果学生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能解决问题,问题经过学生不屈不挠的努力得到解决,学生就会增强学习的责任感和自信心。教师要用心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不感到有任何压力。教师积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创新,敢于用理论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问题,即使错了也不会受到指责和讥笑,如果有道理,则受到支持和赞扬。使学生体验到老师在关注我,并且在鼓励我,这种期待会产生巨大的情感效应,学生学习的自心会倍增,学习效率也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五、开放问题,培养学生参与意识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需要增大教学的开放性,激活学生思维的灵感,激发学生创新的冲动和欲望,使地理知识变得有趣而不令人生厌,地理重归生活而不再那么遥远。例如,《西部山区“下山生存”、“异地致富”》、《“服装城”、“建材城”模式对商业布局的启发》、《节约耕地的建议》等小论文,都闪耀着创新意识的火花。

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拼音的学习中 篇3

关键词:音乐课堂教学 主体 参与空间 激发参与

新课程强调音乐课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课堂教学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论向重过程转变。教师要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机会,要为学生的参与提供足够的时间空间以及宽松的环境。体验是每一位学生成长过程必须的,只有在参与中才体会成功的欢乐,体验展现自我的自信,体验有所合作的趣味,参与为了体验,体验为了发展,本文结合当前的现状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性,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教育的承担者,为了有效的培养学生,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便敞开其内因的大门。而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恰恰忽视了这个内因——学生主体。

(一)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

传统的教学过程,由于过分强调学科本身的严密性,过分注重教育结构的严密性,过分注重经典知识的倾向,导致一方面学生参与甚少,另一方面由于忽视学生参与,所以教师对学生兴趣热点、所思所想不甚了解,这样的教学结果可想而知。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十分重要,在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成长很快,学生渴望教师理解他们,与他们平等相处,和他们交朋友,作为一个独立的人,他们的喜、怒、哀、乐虽然与成人相比内容不同,但本质上是一样的,教师如果不是很好的了解这一点,即使你有很高的学识,很扎实的基本功,也不能使学生对你产生足够的信任,即所谓“敬而远之”,人与人有了相当的距离,沟通就有了问题,师生之间不能很好地沟通,良好的关系也就无从谈起。

二、创设参与学习的情景,激发学生参与欲望

音乐课强调主体的情感光体验,而影响体验的快慢与深浅度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加强音乐课的情景创设,创设一些与音乐教学有关的情景和环境渲染音乐气氛,诱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产生想象,这是促进学生参与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首先要应用“美的教学语言”创设美的音乐情景

创设情景需选择美的突破口,语言的本身在便是美的化身,它具有节奏美、音调美、韵律美等特点,而美的语言更是运载着人类语言独特的心不在焉,美的语言在审美活动中,更加烘托出美的基质,因为美的语言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能生动地再现欣赏内容,描写情景,或是可以联系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利用学生的联想、想象把他们带入向往的境界,它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引信他们去感受音乐,获得真切的美感体验,所以都是要深刻地理解,准确地把握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师既要成为音乐作品的欣赏者,又要成为传播者,让学生置身于情景、声交融的场面,真正领会教学语言和音乐语言带来的美感。

(二)注意提问方式的语言,使每个学生大胆的在音乐活动中展现自己

教师不但要当好课堂上的设计者,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把自己融入音乐,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和“心灵朋友”。这就要求教师要机智应变,善于调控场面,这样才能化课堂气氛中的枯燥为幽默有趣,化抽象为具体,语言要注重启发性,要在提问中启发,提问应是鼓励性的,从简单入手让学生取得成功的满足,不是为了把学生问成哑巴,哪怕不能回答或是答错的问题,也要及时给予鼓励。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诱发兴趣

通过多媒体手段,用声音和画面的同步作用,增加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来自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对形象具体、形成新导的事物容易引起兴趣,音乐课应努力创设与其它学科不同的环境,当学生进入教室时,教师应提前放一段旋律优美的音乐或歌曲,使学生感到进入音乐世界,与周围环境很快融为一体,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听觉能力,同时也增加了师生的感情。为提高学生兴趣,我们可以把声音与画面结合起来。

四、主导作用是主体参与的动力

在开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活动之后,学生对以前的欣赏课有了新的认识和看法。他们说:“以前教师怎么讲我们就怎么听,从来不会去多想。现在我们愉快多了,既可以自己想象又可以告诉大家为什么会这样想,有时还真想与音乐家对话呢!”听到学生们的话笔者不无感慨。是啊,对于音乐欣赏课来讲,它的价值在于激发人的创造性,养成一种活跃的思维习惯,培养一种能力。因为音乐它并不只是让学生接受观念和知识,而是用自己的感觉去发现,用自己的理智去发掘心灵深处的美。如果教师过多地“牵引”,必须导致学生的思维从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人类文明的日新月异,音乐已成为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面对的学生,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接受音乐的途径,早已不仅仅是课堂了。学会从浩瀚的音乐海洋里选择吸收人类优秀的音乐文化,将音乐的美融进心灵,使之成为答类硬性世界里极其丰富而生动的一部分。这是我们每位音乐教师目前面临具有挑战性的一项任务。而要出色的完成上述任务,音乐教师自身的现代课堂教学意识和素质亟待提高,应通过不断地,广泛地学习,完善、更新和提高教学能力,掌握和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刻苦钻研专业理论,让自己的教学水平、质量和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更重要的是,教师应认清生与师的角色、身分,摆正各自的地位,充分发挥各自“主体”与“主导”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音乐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委办

2、《音乐课程目标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拼音的学习中 篇4

------音乐教学反思

在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不喜欢书本上的歌曲喜欢流行音乐”,如何才能使初中生积极参与到音乐课堂中来,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自身的特长和潜能,从而喜欢上音乐课。这已经成为我们音乐教师普遍关注和急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展示教师魅力感染学生

1、从自身的业务素质来赢得学生,上好开学来的第一课,赢得学生的认可。例如:我在开学第一课时讲了对待音乐课的态度;发声练习,做示范;学生模仿口号练习:一、二、三、四、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兴趣很浓厚。音乐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之外,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音乐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应变能力也是

感染学生的一个重要方面。

2、以幽默的语言吸引学生,针对这个问题我也进行了调查,每班90%的学生都喜欢幽默的教师,教师在课堂上可根据教材内容适当开玩笑来活跃课堂氛围是拉近师生情感的一个重要方面。

3、善于沟通,走进学生心灵,让学生从心里接纳你。由于课时的限制,音乐教师比起语、数、外教师来说,接触学生的机会相对来说少一些,所以音乐教师除课堂以外要多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了解学生的性格禀赋,关注他们的爱好及心理方面的变化,使学生与教师的心贴的更近一些,这有利于教师在音乐课堂上找到更好的切入点,从而使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中来。

二、优选课外歌曲,满足学生

唱歌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参与表现主要形式之一,现在的学生比较喜欢流行音乐,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适时引导,有选择的将课外歌曲引入课堂教学,以满足学生的需要。我们选了励志歌曲《水手》《我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感恩歌曲《父亲》,校园歌曲《北京东路的日子》爱国歌曲《精忠报国》等。

三、倡导积极评价,鼓励学生

首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要求,然后教师抓住每一个鼓励学生的机会对学生进行鼓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交流,探讨,老师当场给予积极的评价、鼓励。还有一些性格特别内向的孩子,从来就没有胆量和勇气在全班同学面前唱歌,老师也要给予学生机会积极鼓励要他们勇敢的参与进来,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并给予积极地评价。对于问题学生多沟通,给予表现的机会,发挥自身潜能,多记忆学生的名字,让他们在小科上找回自信,爱上音乐课,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四、学生基础差,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哼唱简谱学生不能做到,针对学生这一现象加入视唱 教学,音阶,小练习曲等。这一教学环节枯燥,学生兴趣不够浓厚,我采用老师领唱,分组齐唱,个别领唱、小组比拼并给予及时的评价,在这一环节上我还采用了问卷调查,百分之百的同学都说当唱会一条小视唱时心里特别高兴,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针对这一现象我就有信心一定坚持下去只要坚持下去我想一定会有收获的。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

常言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积极重要的作用,而愉快的心情时是产生兴趣和灵感的重要因素。游戏活动本身不但可以给学生带来欢乐,还能够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锻炼能力,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

1、击鼓传花,虽然很土,但很有效-

2、游戏接龙,包括唱歌接龙和节奏接龙

3、分组比赛,以月亮,太阳,星星为主题,唱歌中有月亮的歌,有太阳的歌,有星星的歌,看哪组唱的又多又好。

4、模仿明星,初中生喜欢流行歌曲,同样也崇拜歌星,让他们模仿歌星组成组合,对同一首歌进行再创作。

5、课前节奏练习。课前进行5分钟节奏练习,让学生集中注意力。

6、改编歌词,对曲调好听内容不好的歌曲进行歌词改编。

7、学生当老师。这一方法不但可以教学相长,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锻炼学生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更理解老师,老师更关心学生,从而增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篇5

石家庄市井陉县教育局教研室

马军明

邮编:050300

辩论前

欲擒故纵

一个周一的自习课,我对学生说:“这周作文课准备……”话还未完,一片怨声,“又写作文……”看着学生们满脸的不悦,一个想法油然而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既然同学有想法,何不看看同学们的愿望,因势利导,对,干脆不写了。”“那你们想做什么?”“老师我们不如开次辩论会吧?”“一个同学说道。“对就开辩论会吧,看人家电视上的辩论口若悬河、神采奕奕。多带劲!”同学们七嘴八舌,兴趣高涨。由此我看到了同学们的热情,于是决定开辩论会。但我故做为难:“开辩论会倒可以,但是大家对此可是一窍不通啊,像辩题的确定、辩论的规则程序、辩论稿的书写、辩论小组的组建等等我可不太懂,你们要自己解决。好吗?”“行,下去我们自己接组找资料学习”看到学生积极性高涨辩论会水到渠成,于是我答应了他们下周召开辩论会。“好,下周以大组为单位接组辩论开,比比那个组合作的好辩论的好。但辩论会很复杂,准备工作繁多,望同学们好好准备辩出水平”“好!”同学们群情激奋,跃跃欲试。同时课下我又专门安排班干部分工负责辩题的确定、辩论的规则程序、辩论稿的书写、辩论小组的组建等各工作。

没想到第二天早上,一份《辩论会的参赛题目及辩论规则、程序》交到我手上。从它身上我看到同学们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好象也看到了辩论会上激烈交锋的场面。这更增添了我举行辩论会的信心。大家不约而同的接成小组,有的在确定辩题;有的在认真分工;还有的在商量辩论技巧等。都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周四我们师生共同确定了同学们感兴趣的四个辩题:(1)正方“金钱是万恶之源”反方“金钱不是万恶之源”(2)正方“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反方“中学生上网弊大于利”(3)正方“成大事者拘小节”反方“成大事者不拘小节”(4)正方“封闭式管理有利于学生成长”反方“封闭式管理不利于学生成长”。之后我稍做指导,没多加干涉。只说:“希望大家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充分表现自己,把自己最亮丽的一面展示给大家。”随后大家又积极投入到搜集资料,编写辩论提纲的活动中。

辩论中

生龙活虎

“事不辩不清

理不论不明 ”只见黑板上写着一行苍劲有力的大字,辩论会如期开始了。只听主持人说:“事不辩不清

理不论不明初二四班辩论会现在开始。首先上场的是……”随后见两队同学雄赳赳气昂昂的走了上来,互相鞠躬后,分座两边。“本场辩题正方‘金钱是万恶之源”’反方‘金钱不是万恶之源’”。辩论开始后只见双方队员唇枪舌战、互不相让。即使平常不善言辞的同学也表现不俗。抓漏洞,紧追不放;反、设问,运用得当。有的同学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有的同学口吐莲花、妙语连出;有的同学就事分析、精辟透彻;更有的举例生动恰当,反驳咄咄逼人。尤其他们所列事例、所析道理、所列观点都非一初中生所应掌握的范围。如有的同学说道:“钱不是万恶之源,贪才是产生恶的根源”并从货币的产生以及金钱的价值等各方面阐述金钱对人类的作用。有的谈道:“世界上很多罪恶是由权力、名利、地位甚至自私引起的,并不能把他们都归罪于金钱。这对金钱是不公平的!相反金钱却有很多益处„„”可见他们在下面下了不少工夫。其热烈程度堪与大学生辩论会匹敌,同学们的表现大大出乎我的预料之外!真没想到平时一向大大咧咧、吊儿郎当的学生竟有如此不俗的表现。辩论会获得成功!事后同学们都说获益匪浅。希望以后多开。

辩论后

受益匪浅

学生很快恢复正常,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去了。可我却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平静。“为何这次活动学生有如此大的热情?为何学生能在活动中收益如此之深?为何学生会有如此广泛的参与?”一系列问题在我的脑海萦绕。精心细想,我觉得答案应是“兴趣是成功的第一要素”“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仔细来想我认为辩论会的成功有以下因素:

一、学生兴趣浓厚、辩前准备充分。

新课标明确要求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我们开辩论会正好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能满足不同学生不同的需求。如电脑高手可积极上网搜集资料;写作水平好的认真准备辩论提纲;组织能力强的同学仔细组队;口头表达能力高的勇挑重担等等。大家都有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都有一试身手的舞台,都有又都有浓厚的兴趣,所以都卯足了劲,努力工作。这与以前一写作文就喊头疼的被动局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原来以前的作文课只是会写的同学们的舞台,他们尽情的遨游,如鱼得水。可那些不善写作的同学,却由于没有兴趣,而备受煎熬。与其让他们怨声载道在煎熬中度过作文课,何不让他们在自己喜欢的领域也尽情飞翔呢!可见导比堵好。

此外,准备也非常充分。辩论会其实也是一个系统工程。缺一不可。我们从辩题的确定、辩论的规则程序、辩论稿的书写、辩论小组的组建等都认真准备,尤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他们积极分工合作,取长补短,努力展现自己,贡献自己的力量。据说他们在下面还预演过几次呢!

二、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乐学愿学。

因为每个人的程度不一,能力不一,因此他们在单一的课堂上不能充分展示自己,可在辩论会上他们可以充分展示自己。此外在准备的过程中也在积极的学习着,而这种学习决不是被动的学,而是积极、主动的学,所以效果明显,只不过学习的内容不一罢了。从效果上看,有的拓宽了知识面,有的提高了写作能力,有的锻炼了口才,各个不同,但唯一相同的就是提高了合作意识、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因此会后同学们大喊“受益匪浅”。

三、真正相信学生、充分挖掘学生潜力、提高能力。

学生们潜力无穷,只要挖掘得好就能有意外收获。在活动中全有学生组织,我只作适当指导,没像以前那样全程参与,正因为相信学生所以他们才能放开手脚各显其能。同时在活动中,为了做到更好,他们没像以前那样被动的去吃老师嚼过的好馒头,而是自己主动去吃,也正因如此,他们才能尝到馒头的味道,也才能更能体验成功的喜悦,更能积累自信。“原来我也不一般!”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

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拼音的学习中 篇6

瓮安五中:敖灿

数学新教材的最大特点是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认为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一、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学生能自己做的事教师不能代劳。教师的主要任务应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例如在学习“方位角”时,我让学生通过做游戏的方式来感知、体验各种方位角的大小和方向。具体做法是这样的:先把全班同学分成红、蓝两队,分别坐于教室两边,在教室中间画上十字形(交叉点为原点),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标出方向。然后由红、蓝两队分别派代表向对方提问并指定对方某一人作答,作答人要站到与所提问题相对应的位置上才能得分。如:红方要求蓝方的张三表示出“北偏东450、距离原点100厘米”的位置,则张三就应站到表示该点的位置上。如此轮流提问,大家一齐评判,累计得分,决定双方的胜负。

一、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探索

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做出来的,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觉得每项知识都是他们实践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

二、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

某些学生不想学习或讨厌学习,是因为他们觉得学习枯燥无味,认为学习数学就是把那些公式、定理、法则和解题规律记熟,然后反反复复地做题。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我们身边的数学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列举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经常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学习上要及时总结表彰,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要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乐学、愿学、想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值得为学习而勤奋,不会有一点苦的感觉。

例如在学习“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时,我提前两天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的一些图片、实物,用硬纸片制作柱体、锥体等模型。教学中,让每个学生都先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图片、实物和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立体模型,然后再按每两人一组把这些实物或模型进行归类并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最后选派一些代表作总结发言,老师点评,对做得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通过这样教学,学生在愉快中学到了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另外,教师也可利用教材中编排的有关内容,如“地砖的铺设”、“银行的利率”、“股市走势图”、“图标的收集”、“打折销售”等等,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这种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新教材设计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试一试”、“想一想”、“议一议”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选用。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也可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成绩。

五、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提供更为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

例如对“图案设计”的教学,我要求学生利用计算机完成以下问题:(1)我喜欢的数学图形(2)收集一些公司或企业的标志图案(3)为我们班设计班徽。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在网上找到了相当丰富的素材,上课前我先把每个学生搜集到的材料加以整理,教学中再进行分类展示。这样做可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教学效益。

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篇7

关键词:积极参与;高效课堂

语言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过程,学生要实现主动发展,有效参与是基本的保证条件。新课程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强调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样的定位强调了学生参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如何在切实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实效性上下功夫,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而有意义的课题。

一、影响学生课堂参与实效性的不利因素分析

1.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只是被动参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人们积极从事实践活动,不断获得认识,开阔眼界从而丰富人的精神生活的推动力量之一,在人的全部生活过程中,在人的各种活动领域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钻研,主动阅读有关书籍,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在活动中获得成功。在他们的需要得到满足的同时,参与课堂活动的目的更明确,参与课堂活动的欲望就会变得更强烈,参与的实效性也就不言而喻了。这样的被动参与往往有赶鸭子上架之感,让学生有太多的不情愿、太多的忐忑、太多的尴尬,其结果往往是磕磕碰碰、草草收场。这样的参与不仅难以实现教师预期的教学目标,还可能因此使学生对参与产生恐惧。这有何实效可言呢?

2.学生对课堂活动的目的不明确,只是盲目机械参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有些学生习惯了接受式的学习,面对课堂上教师设计的各种需要其亲身参与、体验的活动、游戏、操练等,表现得无所适从,缺乏对活动实质的把握,缺乏独立的思维能力,只是盲目地跟从、模仿,只会以指定的方式参与指定的活动,机械地游荡于活动间。这样的参与,其实效性自然也会大打折扣。

3.教师的课堂教学形式单调、雷同,使参与显得乏味。单调、雷同的教学形式折射出的是教师创新意识的淡薄、创新能力的欠缺。缺乏创新氛围的教学,是令人乏味生厌的,其生命力是短暂的。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是大打折扣的,参与的实效性也就不会理想。

二、有效参与的促进策略

1.寓学与乐,充分利用一切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全体参与。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无论是英语学习的开始阶段,还是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说学生的兴趣是永恒的主题。这要求老师对每一节课都高效投入。如英語教材中有一节课是以介绍香格里拉这个地方为例子,让学生仿效制作一份旅游手册。我认真钻研了教材,也分析了班上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精心设计了一节多媒体课,里面的教学活动指向明确,受众面广。

2.面向全体,给学生充分参与的平台,促进学生持久参与。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教师应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能力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以话题为主线,以任务为中心,实行课堂教学任务化,课外作业项目化,评价方法过程化。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主动、积极地进入状态,有一种完成任务的迫切感,于是就出现了参与任务的欲望。其次就是教师作适当的引导,带领学生进入学习,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环环紧扣的任务,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学习,达到学生学习新知的要求。其三,到达一定熟练程度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共同探讨、交流、讨论等,让学生动起来,进行一些表演,对知识加深巩固,同时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

3.加强指导,提供积极参与课堂的保障,促进学生深层参与。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需要自由活动的空间,就像健康需要空气一样。”自主活动是学生主体作用得以发挥的首要条件。学生的学习必须是主动获取、主动发展,才能记得住、学得好。让他们通过讨论,挖掘问题,列出他们容易出错的题目,并找出错的原因。我则引导学生,进行方法指导,鼓励学生多角度进行思维,分析句子结构,真正扫除自己知识的盲点和弱点。通过这种教学,成绩好的同学得到更好的发展,平时课堂上不主动发言的、胆小怕羞的同学也开始踊跃参与,表现出他们的内在潜能,更得到了锻炼的机会。

三、有效参与的评价标准

1.参与目的:学生的行为与教学内容进行深刻的互动,而不是漫无目的的一盘散沙式自由活动。

2.参与态度:学生对学习活动有兴趣,参与活动积极主动,乐于与他人交流合作。提高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基础。课堂上教师还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把握学生情绪的脉搏,及时反馈并调整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注意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探索,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答案或结论,使学生亲身体验到参与教学的成功的愉悦。

3.参与广度:全班不同层面学生参与学习全过程,有充分参与的时空和有效的合作、探究交流。对于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补充一些思维量大的内容,使其在知识上纵向加深;对于接受能力处于中等的学生重在引导他们刻苦钻研,向优等生发展;对于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则以强化基础为主。

4.参与深度:学生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或发表个人见解,获得独特的学习体验。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主动的思索,有序地将操作、思维、语言表达有机结合,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学会方法,还发展了思维能力。

总之,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新课程深入人心的今天,探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参与实效性更具有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当每位教师都能关注学生课堂参与实效性时,当每位教师都能理直气壮地说自己设计的课堂教学能让每位学生有效参与时,又何愁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得不到培养和发展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陈波,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刘道义.《提高中小学英语教学效果的几点意见》.《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8.

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拼音的学习中 篇8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关于自主创新教学的思考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于自主创新教学的思考 北戴河区育花路小学李萌 摘要: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方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更是知识经济时代赋予教育的责任。创新教育的提出有利于我们站在时代的高度自觉反省、检讨我们以往的教育,有助于我们克服应试教育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压抑,对创新能力的摧残,但不管是哪一种创新模式,强调的都是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做学习的真正主人! 本文着重从“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即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探究学习进行阐述,浅谈对自主创新教学的几点认识。 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方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更是知识经济时代赋予教育的责任,长期以来,传统的教育观念束缚了教师的手脚,使得学生被动接受填鸭式的“满堂灌”,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而创新教育强调的是教会学生去主动探求知识,创造性地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需要教师经常地启发、点播和引导,我们应当真正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点,遵循学生的心理和认知发展的规律,精心设计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采取种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由于我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经验与能力尚欠缺,只作了一点粗浅尝试,请批评指正。 一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在启疑、激趣中让学生发现、探索,做自主学习的主人。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与联系。”因此,在学习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精心设计一些对理解课文有帮助,可激情引趣的内容,在启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己去尝试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其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真正成为自主学习中的主体。 例如,在布置学生预习《清清的溪水》一课时,我和大家谈起了“黄河”这看似与课文无关的话题。让学生说说对黄河的了解并鼓励学生质疑,学生们踊跃发言,提出:黄河为什么叫“黄河”?黄河的水是黄的吗?等一系列问题。看着学生们兴趣盎然的样子,我打从心里高兴,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起学生学习活动的内在动机,无疑是为他们主动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这一点出发,我让学生们带着问题自己去寻求答案,可以去书中查资料,也可以向家长请教,总之,是鼓励学生自己解疑。教师是学习中的主导,就应当适当地引导、积极创造机会,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读书时间,而并非手把手地教导。结果,当新授课反馈时,学生们自信地纷纷举手,把自己找到的资料介绍给大家,互相交流。有的人说,“黄河的水黄是因为有许多泥沙。”有的人说,“黄河很长,还被我们叫做‘母亲河’。”有的人说,“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学生们思维活跃,我也忍不住加入他们的讨论中去,我们不仅了解了黄河名字的由来,知道了黄河水黄是由大量泥沙沉积造成的,甚至知道了黄河的水并不都是那么黄的,只是在流经黄土高原以后才开始的。到这儿。我并没急于讲授新课,而是又设一难题:“如果让你治理黄河,你有什么好办法?”学生们一时无法作答,过了一会儿,有学生提出:把河里的沙淘干净。有的说:“水流进大海,把泥沙带走。”还有的说:“种树。”我真讶异面前七、八岁的孩子,竟然能想出这么多种办法!经大家讨论,一致认为在黄土高原上种树的方法最好,为理解新课奠定了基础。 接着,我根据课文的需要,设计了简笔画、剪贴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低年级的学生无意注意占主要地位,对于直观的图片,画片往往更关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亲自操作,在简笔画创设的情境中填充图片,便于理解课文内容。如:小白兔发现溪水变浑了,沿着岸边往上游走,学生自己贴图,很清楚地认识了什么是“河的上游”。二创设最佳情境,在平等互助下自主学习,做课堂的主人。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在观察、感受时,擅长形象思维的大脑右半球处于兴奋状态;观察后,有语言表达情景时,擅长思维的左半球兴奋,这样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抑制,可以挖掘出大脑潜在的力量,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了参与的兴趣与意识,培养了参与能力,从而更加主动的学习。 因此,在<<清清的溪水>>新授课上,在简笔画、剪贴画的基础上,我以小白兔的发现为主线,编了一个大森林里的故事。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课文,通过自己的`观察,理解,感受,去体验,探究。这一情感积淀自然,和谐。师生在情境中平等学习。当学生分角色朗读三个小动物对话部分时,劲头十足,读得那么认真,那么绘声绘色!在读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表演,前两组是根据原文表演。我为每个小演员佩带标志(自制的动物图片),让他们首先从意识上给自己定位,小演员们各显其能,有的在面部表情上下了大功夫,有的在动作上创新,有的语言把握得当。特别是第三组,我允许自由发挥,这又让我由衷的地感叹孩子们的创造力!刘永伟饰演的小白兔惟妙惟肖,那小嘴一撅的娇俏模样至今让我记忆犹新。由此可见,恰当创设情境,可以促进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真正是发自内心的喜学,乐学。 三尊重学生,在自由选择过程中促其完善自我,做自信向上的主人。 自主创新教学的评价应当站在发展性评价的角度,重视激励性评价的作用。教师应当尊重每一个学生,不要轻易地否定学生的观点,看法,想法,伤害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给学生一些自主选择,自由加工的机会。 比如,在指导这一课对话部分朗读时,有这样一句话:“喂,别拔了!你们为什么拔树哇?”重音一般放在“为什么”上,而有的学生却把重音放在了“拔树”上,但都读出了小白兔着急的语气,所以应当肯定两种读法都是正确的。 其实,除了指导朗读时要充分肯定学生以外,我们每时每刻都要注意以激励促其进步,允许甚至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例如,我们写过这样一篇看图写话--《第二次龟兔赛跑》,图上给出小乌龟背着推进器,教育小兔,遇事要动脑筋。意思是小龟因为运用了现代化的机器,提高了效率,最后又一次取得了胜利。大部分学生是这么理解并完成的,而有个学生却这样写:松鼠裁判举起了乌黑的发令枪,“砰”的一声,比赛开始了!乌龟和小白兔冲出起跑线。忽然,松鼠裁判发现小龟肚子底下有轮子,他大喊:“小龟犯规!”小龟无奈地下了场。小兔擦了擦汗,说,“原来虚惊一场!”多特别的思维啊,我因学生的想象能力而骄傲,不但没否定,还当成范文和大家一起交流,探讨。这种“宽容”的做法,会使学生始终对知识饱含渴望,愿意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四活学活用,在举一反三的过程中升华认知,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自主创新教学强调的是学生自主性与主动性学习的精神,使得学生从“依赖他人”的被动学习转为自己探究学习。《清清的溪水》这一课由于有着开头的质疑、争辩、解疑的过程,有着对治理黄河的理解,所以对于中心“环保”的揭示显得极为自然。同学们还为小动物们出了各种各样的主意,学生不仅获得知识上,情感上的满足,而且他们的主体性地位也得到了充分肯定。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渗透了“提示语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使用适当的提示语可以使文章生动,增强趣味性,还可以指导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我们教研组还以此为中心进行了小练笔的指导。我们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技术的作用,用多媒体创设图像情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激发说话兴趣,开拓思维。学生们积极地为小动物的对话加动作,神态,比如,树根伤心地说,小鸟好奇地问,树根气愤地说等等,并能够独立完成《树根与小鸟》的对话这一小练笔,用上适当的提示语。一篇小小的童话故事竟然培养了学生的诸多能力,把学习的主动性交给学生,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我对此非常认同。只有尊重每一个学生,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其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只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才是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

如何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英语课中 篇9

首先:我认为设计任务时应当妥善安排好学困生的角色。就是说为学生设计一些比较适合的角色。如果事先就规定说哪个是学困生哪个是优等生这也不太现实,也不太可行,因为涉及到分组。比方分到这个组说不定他就是,因为你分组的时候往往是根据座位来分组的,不是根据成绩好成绩差来分组的,那这个组里到底谁是优等生谁是学困生就不一定了,这时候老师要真正为每个学生决定、设计一个角色也是比较困难的,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做到一个活动有不同的角色,而且不同的角色完成的任务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小组中我们还有group leader,对吧,我可以建议学习好的一个学生做group leader,还可以让一个学生负责记笔记,就是人家一边讨论要记笔记,还可以指定一个学生主要负责汇报,最后大家说完了你去汇报,这样每个人都有不同角色,然后呢小组自己再讨论,我做什么,你做什么,他(她)做什么,这样每个人就会有自己的选择余地,我想如果老师在设计活动的时候考虑的周全一些,另外使角色更具体一些,小组活动做起来成功概率会高一些,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可以参与。

例如,在教Unit 5 It must belong to Carla时,设计一任务活动叫“寻找主人”。课前准备十位学困生的练习本或试卷。上课时,遮住名字,将试卷或练习本展示给大家看,让大家判断这是谁的,并说明原因。然后将此任务以小组的形式展开活动。即给每组分发一位学困生的练习本,分四人一小组练习问答,每小组有一名学困生拿着非他(她)的练习本,他(她)只做简单的提问Is it mine? 其余三名用It must / might /could /can't be … because …作猜测练习。当学困生提问了三位同学后,也能效仿回答了,于是转换角色流利地用It must / might /could /can't be … because …句型了。

其次,老师在设计角色的时候自己要把每个角色都演一遍,把所说的话都要大概有个记录,老师就可以看得出来哪一个角色困难一点,哪个角色容易一点,可以在分角色的时候进行一种暗示指导,让大家选角色的时候选自己力所能及的,另外,就是知道了角色可能要讲哪些语言他可以在活动之前把这些语言练习一下给点语言支持,也能使更多的人参与一个分角色

最后:教师要在课堂活动过程中要多用鼓励性语言、语气和学困生进行交流。协调,帮助使有困难的学生能继续参与,直接完成他们所承担的任务。设计任务活动时要为学困生设计一些“特殊活动”即他们可以参与的活动。若在执行过程中其还有困难,教师就要降低原任务的难度,坡度。例如,对于复杂的对话,我就分节让其操练,从最简单的说起。读时,我采用打节拍速读法,像唱读一样,其乐融融。当然,在活动中我还用了许多鼓励性语言:you are right! That is great! Nice work! Very clever! 最终帮助其成功的完成了任务,请几位学困生在全班读了他(她)们的短文,受到同学们的好评。

总之,为学困生安排好角色,以鼓励贯穿活动的全过程,帮助学困生充分感知和体验知识,让其感受成功。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困生的积极性,让其有效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真正实现了让全体学生动起来的目的。

让小学生参与到语文活动课中来 篇10

关键词:学生;参与;语文;活动课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落实学生参与

我们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仅仅重视问题的提出,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简单的问答式,一问一答,将学生抓在手中,学生被牵着鼻子走。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学生能准确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但很少有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表面上看是师生互动,实际上是用提问的方式“灌”,学生毫无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也很差。由此可见,要真正落实学生参与,要让学生主动学习,应在激活学生思维方面做文章。要激活学生思维,让课堂上的学生都互动起来,参与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去,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把课堂提问的权力下放给每一位学生,多让学生提问、学生回答。教学时可以把学生每两个人编成一组,让他们互相提问、互相回答,每节课可抽查3~4组,并规定他们提出的问题不重复,每次抽查可以按学习稍差的学生、中等学生、优秀学生的顺序进行。就像考试做试卷一样,先易后难,很有艺术性地使每一位学生顺利通过抽查。这样能真正地处理好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的多边关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和参与性。学生的主体作用一经发挥,便会使教与学的活动达到和谐发展。这样你问我答的课堂,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学生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学生的个体才能就可以得到充分发展,学习效果也会非常明显。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正如有的教师所说,“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因此,要让学生主动学习,最关键的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落实参与。

二、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要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从活动的设计、

准备到实施、总结都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参与,使学生感到这是自己的“活动”,从而真正动起来。

1、让学生自主参与活动的设计。开始时,教师可就活动的设计和内容征求同学的意见。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可将一部分内容交给学生搜集准备,这一过程其实也是学生的活动过程。如《趣说歇后语》就可叫学生推荐一些趣题给老师。一些活动内容熟悉以后,则放手让学生设计,教师主要是引导完善。学生参与出题。设计的活动,会“动”得特别投入。

2、让学生自主参与活动准备。从活动内容搜集,学具教具制作,到活动场景的布置,均可让学生参与,教师主权是做好小主持的指导。如在上《诗情画意迎新年》这节活动课节中,学生不但布置了一个喜气洋洋的教室,还自行准备了水果、糖、饼、卡片等奖品。

3、让学生自主在活动中一展身手。活动课重在过程,只要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动脑、动手、动口,那么即使学生在活动的某项内容没有充分完成,这节课也是成功的。如活动课《手抄报大赛》,开始很多教师认为大部分学生将难以完成。后来放手让学生自行设计版面,结果连最差的学生也能完成,一些手抄报的精美还令人赞叹不已。当学生看到满教室展评的作品时,都深感自豪。

4、让学生自主参与活动总结。这能使学生在总结经验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先认识讨论,再全班交流,最后由老师归纳升华。如活动课《我能行》结束时,教师说:“大家有什么收获呢?我想采访几个同学。”这就是引导学生以活动作总结的一种方式。每次活动后,若能引导学生以活动为题材写篇日记,能使学生的总结产生更大效益。

三、让学生乐意动起来

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控者,要善于创设一种宽松的氛围,解除学生的紧张的心理。在上活动课时,我总是把自己作为普通的一员置身于学生主体中,与学生打成一片。一方面,要做好活动场地的布置,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学生才能以积极的态度投身于活动之中。

另一方面,在活动开始和活动过程中可利用绘声绘色的语言、情境渲染、实物演示和动手操作等方法,以激起学生想看看、说说、做做的强烈愿望;其次,充分利用活动课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的特点,带学生到社会、大自然的情境中,营造一个学生“乐意动”的氛围。如在活动课《寻找春天的足迹》中,带学生到大自然中,那刚钻出来的小草,树枝上的嫩芽,星星点点的小花,湿润的泥土的微微的风,都能一下子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情不自禁融到活动中。

四、让学生全体动起来

由于儿童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教师应采取多种新颖的活动形式,让儿童的学习器官全方位开放:开放其脑让其自由思考,开放其口让其自由发表,开放其手让其自由操作,这样,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保持他们的兴趣,发展他们的个性。在每一次活动中,都应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语文活动课的形式是多样的,如阅读欣赏、口才培训、表演品评、调查观察、语文技能赛等。要从为学生提供人人都有“动”的机会的角度出发,巧选活动形式。如,《课本剧院表演赛》中,由于时间限制,决定了表演的只能是部分人。怎样让其余同学做评委,对表演作出书面及口头评论及打分。这样,尽可能地为每学生提供听、说、读、写、演、制作等实践机会,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个性,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表演中感受、理解和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语文能力。诱发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置身于活动中。

五、让学生全程动起来

为确保学生在活动过程的每一环节都处于“动”中,教师除了让学生参与活动的准备工作以外,还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科学、合理、有序的活动程序,优化活动课课堂结构,营造出宽松、愉快的活动气氛,让学生全程动。如在《我能行》这节活动课的程序设计中,先以充满激情的语言导入情境,继而“选评委”抢答案掀起第一个小高潮。在汇报“发现别人优点”时,由于每人都想知道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所以会磁石般地吸引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虽然要求较高,但满足了孩子的表现欲。紧接着安排了一个带有竞赛性却轻松愉快的“表演”,则缓和了紧张的气氛。最后的“评选‘班之最’”,每一次宣读“我们班最……的……同学”都会引起热烈掌声,从而将活动推向了高潮。这样的课堂气氛,自始至终都让学生们处于活跃的“动”中,效果自然显著。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 篇11

【关 键 词】 语文课堂;学习;参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根本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重视每位学生的学习结果。这就让每位学生都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运用自己擅长的学习方式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教学效果如何、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学生参与面广,有效程度就高,教学效果就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

一、营造氛围,使学生“敢”参与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情感具有一种内驱力。小学生天真、单纯、幼稚、自尊心强,容易受到伤害,特别是后进生,总担心自己读得不好、问得太简单或是回答错了被老师、同学取笑,而在课堂上小心翼翼,甚至不敢参与。所以,课堂上必须创设一种互相尊重、理解、宽容和谐的学习气氛。把微笑带进课堂,用真诚亲切的微笑、和蔼可亲的教态、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不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特别是后进生,老师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只要是有可喜之处,就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使他们心理上得到满足,扬起自信的风帆,克服自卑心理,敢于参与。从而使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待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来。

二、激发兴趣,使学生“想”参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巨大动力。南宋朱熹在《小学集注》中指出:“教人未见趣,必不乐学。”皮亚杰说:“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使他们发展。”学生对教学活动或教学内容有了浓厚的兴趣,就愿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在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突出特点,灵活应用教学教法,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想参与的热情,整堂课就活了。在激趣导入这一环节中,我运用不同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略举几例语文的导入设计:

1. 设置悬念激趣。如教学《鱼游到了纸上》一文时,教师问:“鱼本来是在水里游的,怎么会游到纸上呢?”学生带着这个悬念,兴趣就浓了,就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了。

2. 确定目标激趣。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时,动机和兴趣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把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紧密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如教学《挑山工》一文时,教师告诉学生,当你学完这课时,就会懂得一个做人的道理,学生听了就会产生极大的兴趣,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了。

3. 介绍轶事激趣。对于教材中的名文名著以及赞颂的英雄人物,可以花较少的时间加以介绍,也能达到激趣的效果。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教师可向学生介绍鲁迅作品中的一些人物:如闰土、孔乙己、阿Q等,使学生对鲁迅的作品更感兴趣。

三、创造机会,使学生“能”参与

有一些教师进行教学时,因为各种原因,能参与到教学中的学生只是一部分,特别是一些后进生,教师根本不给他们机会。这样,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就会打消,久而久之,这一部分学生就不再想参与了。因此,当学生有了较强的参与兴趣和欲望时,教师要给他们创造参与的机会,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如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时,我先组织好讨论小组合作,合作小组的成员组合按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个性差异搭配,然后让组员自主轮流担任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进行讨论,这样使各类学生都能在讨论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提高,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才开始的时候,可以先让好的同学发言,不会讲的同学,让他们先跟着说一遍,以后慢慢地提高要求,把这些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让他们树信心、倍勇气,虚心学习。这样,全班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课堂就激起来了。又如,指名学生朗读时许多同学都想读,就请想读的同学都起来读。一句话,就是在教学中,要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选择、自我发展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活动中获得一种自由,可以按自己的意志、兴趣去活动,以达到学生都参与其中的最佳境界。

四、体验成功,使学生“乐”参与

学生参与的成功与学习效果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学生从参与中活动成功的体验,享受到成功的乐趣,能转化为参与的兴趣和动力,促使学生感受成功的乐趣,让学生“乐”在其中。学生读得富有情感,写得生动具体,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表演得惟妙惟肖等,教师都应给予充分的表扬、鼓励。对一些没有掌握一定学习方法,基础较差即使参与也往往以失败告终的学生,教师要特别关心,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使他们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如观察的方法,写作的方法等),让他们回答一些较简单的问题,朗读一些较简单的课文,完成一些较简单的习作,提出一些较简单的问题,只要他们有一些可取之处,就给予他们表扬、鼓励,使他们在参与中获得成功,真正体验到成功的无限乐趣。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使学生敢参与、想参与、能参与、乐参与,让学生对学习语文充满兴趣和信心,每位学生都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获得成功的乐趣,我们老师应该对学生多肯定、多信任,让学生在自信中喊出“我能行”并在参与过程中实现“我能行”,在获取成功的喜悦中感受“我真行”,促进学生获得真正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英. 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策略[J]. 吉林教育,2014(4).

[2] 黄凉凉. 引导学生参与,提升课堂活力[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3).

上一篇:学生干部工作计划汇总下一篇:初中想象作文:假如我是一只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