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监控系统管理制度

2024-10-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校监控系统管理制度(精选9篇)

学校监控系统管理制度 篇1

2、监控人员负责作好当班的资料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必须及时汇报。

3、严格按规定操作步骤进行操作,密切注意监控设备运行状况,保证监控设备安全有序,不得无故中断监控,删除监控资料。

4、监控用的计算机不得做与监控工作无关的事情。

5、认真学习监控的操作规程,维护和保养好监控设施。

6、保持监控室内卫生清洁、干燥,有关物品摆放整齐。

7、严禁非监控人员进入监控室,除学校规定使用监控人员外,不得向其他人员提供查看监控录像或调阅有关资料。

8、严禁携带易燃、易爆、有毒的物品进入控制室。

9、严禁带零食进入监控室,室内严禁烟火,水杯应放置在远离电器设备的地方。

10、遵守有关保密规定,不得泄露监控录像资料;不得泄露学校安全秘密。

11、确保监控范围内夜间照明,发现路灯缺失、损坏,及时向学校保卫处报告。

学校监控系统管理制度 篇2

(1) 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于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 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 是学校管理的重要辅助手段。由于系统是学校自行研发的, 各项功能都能配合本校的管理模式, 体现本校的管理特色。不仅仅是教学管理方面的内容, 还有学生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 凡是有需要的都可以按本校的实际要求进行开发。

) 针对性强, 符合实际需要。学校自行研发的系统与软件公司开发的系统不同, 前者是系统跟着管理走, 后者是管理跟着系统走。不同的学校, 其管理要求必定存在差异, 同时又具有各自的特点, 学校自己量身订做的系统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不仅满足了使用的需要又彰显了本校的特色。开发的每一项功能都是有针对性的, 有使用价值且符合管理程序, 不会存在管理要求与系统流程相背离的情况。

3、实现资源共享, 信息查找方便、快捷、准确, 有效提高管理质量。学校管理的数据相当庞大, 仅是学生成绩这一项的数据就已经很多, 而且对数据的准确性要求很高, 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记录方式, 师生查询起来相当麻烦, 耗时很多, 已经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管理系统实现了信息化高速高效的目标。

2 学校MIS的功能模块

学校MIS系统由多个管理信息子系统组成, 最后形成一个学校管理的大系统, 其最终目的是为学校决策提供快速准确的信息数据、决策方案;提供最佳的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达到学校各项管理的最优化川。学校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教学管理信息子系统 (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成人教育) , 学生管理信息子系统 (招生、就业、学生工作等) , 人事管理信息子系统 (人才引进、教师培训、人事工资管理、人事档案等) , 科研管理信息子系统 (纵向课题、横向课题) , 财务管理信息子系统, 公共服务体系管理信息子系统 (网络信息服务、图书档案信息服务等) , 后勤管理信息子系统 (教室、宿舍、餐饮等服务) 以及资产管理信息子系统 (房产、地产、设备仪器、无形资产等) 等等。各个管理信息子系统又是由若干个管理信息模块组成。以教学管理信息子系统为例, 它的基本构成如图所示。

图中给出了教学管理信息子系统的基本模块和主要内容及功能, 各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 又相互关联。有些模块独立性较强如考试编排、实验设备管理等;有些模块如学生学籍管理与学分、成绩登录查询管理之间则存在着很大的关联性。对有些课程而言, 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是分不开的, 因此对有些课程的教学管理在系统设计时应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同样的对于其它管理信息子系统, 也可以将其划分为若干个管理信息模块, 分别对每个模块

进行分析设计, 最后组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

3 学校信息系统安全

校园网络与管理信息系统建成后, 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计算机访问学校的校园网络, 其中就可能有“黑客”试图攻击网络, 破坏网络、传播计算机病毒, 还有的可能窃取保密的技术资料及数据等等, 这样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网络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主要包括物理安全与逻辑安全;物理安全主要指网络硬件的维护和使用以及管理等;逻辑安全是从软件的角度提出的, 主要指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等等。

由于学校信息系统支持全校各部门的办公活动, 采取集中存放、统一管理数据的方式, 因此这些信息的安全至关重要。为了保证共享信息的安全, 从数据管理安全和系统管理安全两个方面加以保证。在数据管理安全方面, 录入数据要进行有效性检验, 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和归档制度、系统管理员责任制度、关键程序的管理制度和服务器机房的管理制度;在系统管理安全方面采用多层安全机制, 即信息服务器的网络安全, 操作系统安全, 数据库安全和应用程序安全的四层安全保证。在信息服务器的网络安全方面, 为了保护服务器上的信息资源, 在信息服务器与校园网的连接处设置了防火墙, 使用防火墙用以防止非法用户的频繁登录、猜测系统密码, 对服务器的开放端口进行限制, 设置允许用户访问端口的时间, 限制用户访问端口的IP地址等;在操作系统安全方面, 系统管理员对用户权限严格控制, 有些用户必须在指定的机器上进行某种操作;在数据库安全方面, 对用户设定权限控制表, 做好数据库审计记录的检查。

校园网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是一个大问题, 只有很好的重视安全性管理, 采取很好的管理措施, 才能保证校园网与管理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4 值得注意的问题

4.1 强化学习培训, 为信息化增强后劲

学校在建设硬件环境的同时, 必须拿出一部分资金, 挤出一定的时间, 统一组织, 科学安排, 对教职工进行全员培训。其中对三支队伍的培训更要严格: 一是领导干部队伍。首先要让他们更新观念, 提高认识, 真正把信息化建设摆在学校工作的突出位置, 做到天天讲, 处处讲, 营造浓郁的信息化氛围。二是骨干教师队伍。尤其是那些通过竞赛活动涌现出的各级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教学能手, 要让他们加强实践, 提高技能, 示范引路, 以点促面, 真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三是信息技术专职教师队伍。“火车跑得快, 全靠车头带”, 一所学校的信息化水平, 有赖于学校领导的懂行和重视, 更有赖于学校的信息化专业老师的素质和知识水平。一个好的信息技术专业教师, 能够将整个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氛围提高一个层次, 能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及时、随时的处理出现的各种问题, 并且能够承担对本校教师进行简单而富有实质性的辅导和培训工作。所以, 学校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一方面尽可能地提高这部分教师的待遇, 另一方面经常派遣他们参加国家、省、市级组织的各类培训活动、学习、参观和进修, 这对促进学校信息化水平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学习培训, 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能必将大幅度提高, 这就为学校信息化建设增加了坚强后劲。

加强程序设计人员与教学管理人员、用户之间的沟通与协作。系统的程序设计人员拥有很好的开发技术, 但是他们往往多从技术的角度考虑和设计管理系统, 少从管理者、使用者的角度进行开发, 以致部分系统功能的设置不够人性化, 而用户的需求又得不到真正的满足。搭建有效的沟通平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畅通的交流、通力的协作才能使设计开发的系统拥有友好的界面及完善的功能, 智能化地为管理服务

4.2 重视维护与换代, 为信息化建设夯实基础

我们经常痛惜地看到这样的现象, 一些学校筹巨资建成了一座校园网, 但由于管理不善, 维护不力, 服务不到位, 短短一两年时间, 就出现设施提前损坏、设备提前报废的情况。其实, 校园信息化不是一次性就能完成的工程, 教学硬件设施的购置, 除了考虑性能、价位等外, 还要考虑以下两方面因素。一是设备的后期维护, 包括商家跟踪维护和学校自身维护。学校很容易忽视商家跟踪维护这个环节, 往往设施设备一上齐, 商家除了象征性地派些服务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回访, 大部分承诺就形同虚设。因此, 学校在前期投资前一定要和商家做好“书面功夫”, 包括发票、合同以及意向书的签订等。在后续使用中, 千万不要忘了先前与商家做好的“书面功夫”, 设备一旦出现故障, 该追究的责任一定要追究。学校也常常忽视自身维护这个环节, 比如, 不设专门的管理机构, 不设专职电教人员, 不培养自己的技术骨干, 不能像检查安全隐患那样对设施设备进行详细排查。总而言之, 就是怕花费人力、物力, 只顾眼前, 不想长远。试想, 一项大的校园信息化工程少则几万, 多则几十万, 而维护费用相比之下又能占多大的比例。

二是现在的IT业更新如此之快, 教育教学的要求可能随时会根据日新月异的时代要求而做出合理的调整和改变。所以, 硬件设施的购置策划一定要注意以后的二次更新和将来可能的升级换代, 千万不可为省有限的几个钱, 而将硬件的可扩展性全部放弃。

学校全面实现信息化是大势所趋, 学校应当结合本校实际, 充分利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数据标准化、业务流程化、制度规范化”的教育管理信息化理念, 不断创新, 不断完善, 让系统为提高教学及管理水平多发挥作用, 促进学校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光生.走进“教育e时代”-广州教育信息化创新和发展经验谈[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07.

[2]乌日其木格, 马恒宇.浅谈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情况[J].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7, (4) .

论学校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 篇3

一、在学校中实行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在知识经济时代,学校管理尽管仍然承担着传播公共教育的任务,但新的教育改革要求学校管理不能只局限于追求如何完美地传播一整套既定的教学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必须更新知识内容、建设成为学习型的组织,并要为培养学生形成终身学习习惯而负起责任。学校教育要为当前以知识为动力的经济不断地提供可资利用的资源,这便要求教育者能够在自己所处的岗位上更有效地制造知识,并能在不断变化的组织环境中更加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随着学校教育的这种根本性转变,学校管理者越来越处于管理的中心地位,并且日益拥有更大的权力与更广阔的空间。但他们所面临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他们需要去思考何种管理形式能更好地支持改革的需求。而其中最重要的任务不是人员或财务的管理,而是知识和思想的管理。管理者不得不寻找一种新的、有效的学校知识管理的方法,使得学校这个与知识息息相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组织能够适应知识经济和创新时代的要求。由于学校与知识天然地存在紧密的关系,因此,以往的学校管理中也存在知识管理,学校在不断地、无意识地执行着这种管理,如每个教师不断地从经验中学习,甚至可以通过在教研室中讨论而达到与别人分享的程度。但这个过程总体而言表现出无意识和粗糙简约的特征。如果学校的知识体系能够被有意识地加以管理的话,它将发挥更为强大的作用。以此为基点,要求学校管理者基于知识管理的原则探求能够有效提高学校绩效的知识的创造、转化与应用的新方法。因此,学校建立一套体系来管理他们独特的知识资源,以适应其组织的独特目的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学校知识管理的影响因素

1体制因素。在学校中为了管理的方便,人为地划分了很多部门,各个部门都有自己的职责,且各尽其责,这样就产生了部门本位主义。学校教职员工之间相应接触和交流的机会较少,无法实现面对面的互动式交流。从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说,学校的管理制度越完善,则教职员工的工作就越为机械化,长此以往,其工作能力和思维方式就会固步自封。无法形成超越和突破,这就会对知识共享造成很大的障碍,制约了知识的流动与转化。另外,因为尚未建立由物质和精神等多方面激励形成的高效组合激励机制,也导致知识的流动与转化存在障碍。

2技术因素。学校要实施知识管理,就要拥有良好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特别是要有合适的信息库、知识库。这些都需要学校付出巨大的投入,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在目前我国教育投入不多的情况下只有少数学校可以做到,并且当前知识管理技术还不成熟,还处于摸索状态。同时,知识管理的实施对教职员工的信息素质要求较高,虽然他们对知识管理十分感兴趣,但缺乏知识收集、处理、交流的技巧,尤其是缺少交流沟通的技巧,因而对如何进行知识管理感到茫然。

3思想因素。传统观念中存在着知识就是力量的误区。人们一直都认为如果我知道一些你所不知道的东西,我就占有了优势;如果我告诉了你我所知道的,我就失去了这些优势。另外,我们的教育体系本身也不鼓励信息共享,不鼓励个性特点的发挥,教学方式缺少多向交流。任何一种守旧观念对任何新生事物都会产生抵制。长久以来,我们的教育理念要求学生尊师重祖,这种教育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得以传承和延续,但同时也促使了守旧观念的形成。对于新事物,我们往往采取的不是去勇敢地尝试,而是持怀疑、抵制的态度。同此类似,知识管理虽然具有很多优点,但毕竟是个新生的事物形态,很多学校管理者对知识管理的意义及其必要性缺乏深层次的认识,因而对知识管理缺乏热情并心生抗拒。

4校园文化因素。知识管理专家指出,在一个组织能够采纳知识管理策略之前,必须发展一种知识管理文化。形成推崇学习、提倡知识创新与知识共享的校园文化是开展知识管理的基本条件。这种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是:第一,学校的管理者要思想开放,敢于向自己和传统的习惯提出挑战,敢于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把管理模式由控制转为支持,由监督转为激励,由命令转为指导,自上而下形成学校共享知识的宽松环境,形成有利于学校任务和功能完成的氛围。第二,学校内部推崇知识和学习、科研和创新,具有坚定的知识信仰。教职员工之间的竞争是知识创新实力和能力的竞争,而不是相互损害对方的利益。第三,合作的知识实践与知识共享是学校成员间普遍的关系模式,知识共享成为一种自发的行为,学校成员自然地与组织内外的人员形成各种知识网络团队。当前,我国大多数学校内部缺少一种能促进知识流动、转化与创新的良好环境和氛围,缺乏自觉合作、自觉交流、自觉共享的价值观,远未形成较完善的以人为本的知识共享型的校园文化。

5教师因素。教师在认识上的模糊、心理上的障碍和技巧方面的缺乏都会对知识管理的实行产生不利的影响。(1)认识障碍。很多教师认为知识管理是管理者的事情,对他个人而言并没有太大的关系。而且,教师的创新意识并不是很强,对知识管理的意义及其必要性缺乏认识,因而对知识管理缺乏热情,更有部分教师由于对知识管理的概念模糊,而心生抗拒;(2)无知感障碍。无知感对知识管理的障碍主要体现在它抑制员工的求知欲。有些教师认为,发问会使别人认为自己无知,进而会让别人否定自己的价值。为了避免这种难堪,他们宁愿忍受对问题的不解,或者另外找方法去解答。这种意识就限制了知识的交流;(3)技术障碍。有些教师对知识管理很感兴趣,也想进行尝试,但缺乏知识收集、处理、交流的技巧,对计算机操作、网络应用不熟悉,尤其是缺少交流沟通的技巧,因而对如何进行知识管理感到茫然。

三、学校知识管理系统的建构

对学校组织进行知识管理是具有长远价值的,但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不是短期内能完成的。学校知识管理建设需要从组织到个人各个方面的改革,使学校和教师个人从观念到每一个行为都有利于知识的发展、利用和创新。

1关注学校组织文化的建设。尽管很多学校拥有先进的技术支持,架构了网络,添置了新设备,但知识共享活动开展得并不成功。究其原因,就在于没有形成一个共享的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影响知识共享的最大障碍,技术则在其次。我们很多教师是在不共享的文化中成长的,只有让教师理解知识共享的价值,看到共享的知识是怎样促进他们的工作效果,才会在行动上进行转变。由于隐性知识是个人在长期教育实践中摸索得来的东西,很多教师会认为他拥有的这部分私人信息是他的个人价值所在,因此不愿与人分享。作为一个学习型的学校,应当以开放和合作的价直观来规范学校文化,要在学校中发展积极的合作关系,倡导教师之间相互鼓励和促进彼此的学习,鼓励教师把隐性知识贡献出来与大家共享。

2建设开放互动的学校环境。教师的知识要能成为学校组织的知识,学校必须塑造出一个有利于互动的知识环境,激励教师通过开放讨论、经验交流与观察学习等途径,创造新观点与扩展知识,这种将教师个人知识转化为学校组织知识的过程,是学校知识管理的一项要务。学校可以通过改变学校的物理环境来影响人的情绪、行为,以创造更多的教师交流机会。如果每个教师都封闭在独立的小单元里办公,这样看似给了教师独立的空间,实际上是限制了教师之间的流畅沟通,也不利于教师之间的合作。

3建设支持型的学校组织结构。学校上下级之间存在严格的等级制度,易于造成组织的僵化,不利于知识的交流和应用,这样的组织结构已然不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因此需要构建一种新的组织形式来适应新的社会结构。新的组织结构应该有利于员工的相互沟通和知识共享,这种沟通不仅发生在组织内部,而且应该发生在组织与组织、组织与社会之间。学校管理人员应为教师进行知识的共享、创新、使用创造条件,为知识管理与创新制定基调,而教师则可以方便地进行知识的交流、传递、创新。

参考文献

[1]德鲁克,彼得等,知识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哈佛商学院出版社,1999

[2]王如哲,知识管理的理论与应用——以教育领域及其革新为例,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0

[3]朱永国,学校知识管理探析,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3)

[4]徐高明,高校知识管理的历史考察与特征分析,江苏高教,2002(2)

[5]徐高明,知识共享与创新——高校知识管理的核心,江西社会科学,2002(5)

南堡学校广播系统管理制度 篇4

一、校园广播系统是学校的重要教学设施之一,承担发布作息信号、校园“两操”、“校园之声”广播、英语听力播放等重要任务,必须明确专人负责维护和管理。

二、校园广播系统必须由精通系统和设备技术、工作责任心强的专职人员负责维护和技术指导工作,确保设备的完好和可随时使用。

三、校园广播系统分设学校广播室与生活区广播室,设施设备实现分级分类保管。系统负责人负责系统的维护与管理,建立系统设施设备台帐,包括室内外广播、音箱等;广播室负责人负责广播室设施的维护与管理,建立广播室内的设备台帐,包括设备的厂家、品牌、型号、配置、购置日期等。

四、广播室操作人员必须熟悉业务,经培训达到合格要求方可进行操作。制定广播系统操作规程,按规程进行操作。非广播室操作人员不得操作设备。

五、系统设置由专人负责,其他人员不得随便更改系统设置。播放的乐曲要定期更新。

六、校园广播是宣传工具,广播的材料必须经过学校审查,播放的乐曲要健康。

七、经常对系统设施进行检查,及时维护保养,保证广播系统安全正常运行。保管好广播设施设备,人为的损坏或丢失要给予赔偿。

八、保持广播室内的清洁卫生。闲人不得进入广播室。任何人不得随便挪动广播系统设施设备。

php学校网站管理系统 篇5

Php学校网站管理系统是由网畅基于php+mysql开发,在文章内容网站的基础上,预设了学校介绍、校园新闻、校园风光、教育教学、党建园地、资源下载、学生天地、互动交流等学校网站常用的二十多个栏目和测试数据,采用适合学校网站的专用模版,增强了系统的针对性和易用性。系统具有文章、图文、下载、社区、表单、用户等基本系统模块和一系列网站辅助功能,用户也可根据自身特点任意创建和修改栏目,适合创建中学、大专院校网站。

Php学校网站管理系统在安装时预设了以下栏目、分类和测试数据:

1、网站首页校内新闻、领导关怀、教育新闻、媒体报道

3、学校概况党建动态、网上党校、党员风采、党史典藏、文明创建、党纪条例

5、教育教学课件下载、模拟试卷下载、视频下载

7、学生天地家庭教育、经验交流、教子诀窍、热门话题、家长心声、名人家教等

9、互动交流可创建多种用户类型,设置不同的注册参数和权限

       用户管理系统针对用户类型或单个用户设置阅读、发布权限 栏目管理系统任意创建多个文章频道,灵活设置频道首页 图文发布系统任意创建多个下载频道,灵活设置频道首页 互动交流社区具有页内广告、浮动广告、弹出窗口、挂角广告等多种形式

  访问统计系统设置投票组,任意插入模版    友情链接系统通过后台设置模版插件的显示参数 管理权限设置-可设多个管理员,自由分配各种管理权限

Php学校网站管理系统系统特点和优越性 [>]预设栏目内容,直观易用

预设学校网站常用栏目和测试数据,具有专家门诊值班表、网上挂号等医院网站专用功能,直观易用 [>]多语言支持

独立语言包,支持GBK,UTF8编码方式,可用于创建各种语言的网站 [>]静态HTML生成

可设置生成静态HTML网页,自定HTML缓存更新时间,提升网站访问速度 [>]可视化模版引擎

采用可视化模版引擎,模版修改直观灵活,模版插件可通过后台可视界面选择设置。可满足用户的个性化建站需求。[>]任意创建频道

具有单页、文章、下载、图文等频道类型,可任意创建多个频道栏目;

不同栏目可设置使用不同的模版,网站界面更丰富多彩。[>]全站内容插件灵活调用 大量可全站调用的内容插件,插入到任何页面,实现各频道之间内容穿插,并可通过专题互相关联。[>]完备的内容管理功能

后台各频道均具有分类检索、搜索、自定排序方式、批量处理、转移栏目和类别等完备的内容管理功能 [>]自定义内容阅读权限

可将栏目、类别或单篇内容进行阅读权限控制,指定阅读权限级别

[>]自定义用户类型,灵活设置权限

自定义创建多种用户类型,每种用户类型、每个用户均可设置不同的阅读权限级别和操作权限 [>]灵活的网站广告管理系统

各栏目均可设置不同的弹出窗口、浮动广告、对联广告、挂角广告等非定位广告;还可自定义页内广告标签插件,插入模版中任意位置。[>]网站辅助功能丰富

具有访问统计系统、投票调查系统、友情链接系统、数据备份系统等网站辅助工具 [>]内置DisCuz!论坛用户接口

内置DisCuz论坛标准接口,只需简单设置,就可使用户和论坛互通。

[>]便利实用的升级更新体系 采用XML远程获取升级信息,保证升级的延续性和完整性 [>]搜索引擎优化

多目录结构和HTML静态网页,每个页面都可设置网页标题、META标签,更有利于搜索引擎收录

学校教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篇6

第1章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本系统的发展前景 1

第2章需求分析 2

2.1 需求的文字表述 2

2.1.1 调查用户需求 2

2.1.2 系统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3

2.2 数据流图 3

2.3系统E-R图 5

2.4数据表 8

第3章系统功能模块介绍及详细设计 9

3.1 闪屏设计 9

3.2 管理员用户模块 9

3.2.1登录模块 9

3.2.2系统维护 11

3.2.3教室管理 12

3.2.4教室查询 14

3.2.5数据库操作 20

3.3 普通用户模块 22

3.3.1我要自习23

3.3.2教室申请 24

第4章系统测试 27

第5章用户手册 28

5.1 系统运行环境 28

5.2 系统配置 28

5.2.1VB6.0的安装与简介 28

5.2.2SQLSERVER2000安装配置 28

5.2.3ODBC数据源的配置过程 30

第6章总结与展望 31

6.1 总结 31

6.2 展望 31

毕业设计体会 32

参考文献 33

学校设备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研究 篇7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 各类学校使用信息设备的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 并且学校的各项活动对信息设备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如何规范有效地管理信息设备, 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优势, 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各项工作, 成为学校信息职能部门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学校由于体制、管理制度、设备的性质及使用目的均不同于生产企业, 因而难以像生产企业管理生产设备那样系统规范地管理信息设备, 但这些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与企业设备管理相同的问题, 如规划、选型、采购、安装、维护、维修、报废等。

1 学校信息设备管理内容

学校信息设备管理的实质, 就是使信息设备时刻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随时满足各项应用活动的需要。主要内容是:监控信息设备的运行状态、规划信息设备的日常维护、处理信息设备的突发故障。

学校信息设备的生命周期中, 使用和管理的参与者涉及到财务部门、信息设备管理部门 (对于一般学校来说往往是信息中心) 和信息设备使用者 (如教师) 3个方面。财务部门对信息设备管理的着眼点是资产管理, 信息设备管理部门对信息设备的管理则包括设备的需求规划、新设备的选型、设备安装调试及设备的运维管理, 而信息设备使用者不承担管理的义务。信息设备管理周期从设备需求规划开始, 直到设备报废为止。

财务部门管理的内容包括:设备台账、设备建卡、残值计算、报废设备的账务处理等。本文对此部分不作讨论。

按照学校信息设备的特点, 可以把信息设备管理部门对设备的管理活动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前期管理, 第二阶段为运行管理。

1.1 前期管理阶段

前期管理阶段包括设备需求规划、设备选型、设备安装调试3个部分, 这些对设备的终身技术性能、服务年限、运行费用起着支撑性作用。

(1) 设备需求规划。设备需求规划是根据教学活动和管理活动需要而进行的设备规划, 内容包括设备类型、数量、功能要求、角色分配、使用布局、设备备份等。需求规划对今后设备运行及管理的影响极大, 一个好的规划对于有效降低设备的采购、使用和维护成本, 充分发挥设备的性能, 以及提高使用质量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2) 新设备的选型。设备的选型是对设备需求规划理念的体现, 关系到设备的使用质量、使用方式、采购和维护成本、需求扩展、角色变更等。

(3) 设备的安装调试。设备的安装颇有讲究, 涉及设备的安装位置、操作方式、线路布置等方面, 对日后的使用有很大影响, 因此必须进行精心设计;调试则应根据可能出现的不同使用要求逐一进行, 否则会因为使用方式的改变而出现“故障”。

1.2 运行管理阶段

运行管理阶段包括设备日常使用、设备运行监控、设备日常维护、故障设备报修、报废设备更换、设备使用人员培训等。

(1) 设备日常使用。不同设备使用主体和使用要求不尽相同, 而且学校信息设备的使用主体不承担管理的责任, 因此在设备开始启用之前要对不同的设备制订相应的操作规程和操作方法, 并据此对使用主体进行必要的培训。设备日常使用期间, 管理部门的工作就是指导和监督使用主体按照操作规程和操作方法正确地使用设备。

(2) 设备运行监控。设备运行监控是对设备的使用过程和运行状态进行跟踪。一方面对出现异常状况的设备及时处理;另一方面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管控, 需要每天开关机的设备要按时开关机, 需要用后即关的设备应保证在不用时关机。

(3) 设备日常维护。由于信息设备基本上是电子设备, 不存在磨损问题, 但对使用环境的温度、湿度及清洁程度有较高要求。设备的日常维护就是按照设备生产厂商提出的使用条件, 并结合教学和管理活动的使用要求制订相应的维护计划, 根据维护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维护的内容既包括使用环境温度、湿度的日常检测和定期除尘等, 对于计算机等设备还应进行定期的系统清理和系统备份。

(4) 故障设备报修。设备故障可分为硬故障和软故障两类, 软故障在多数情况下都可及时排除, 硬故障则在多数情况下难以及时排除, 对于无法及时排除故障的设备一方面按照报修流程及时报修, 另一方面为不影响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 及时启用备用设备。

(5) 报废设备更换。设备报废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按计划报废, 即根据设备的使用寿命, 到期时不论设备是否还能继续使用都按计划报废。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设备的报废是事先安排的, 因此报废更换工作对正常教学和管理活动的影响不大, 缺点是可能造成一定的浪费;另一种是使用设备直到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出现无法修复的故障或物理损坏为止。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物尽其用, 可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上的浪费, 缺点是由于设备出现无法维修的状况可能是随时发生的, 而报废更换工作涉及到新设备选型、经费申请、采购、安装调试等一系列程序, 会对教学和管理活动产生影响。

(6) 设备使用人员培训。由于信息设备的使用主体多数情况下不是设备的管理人员, 所以对设备使用人员进行操作规程和方法的培训, 使他们能够正确使用设备, 以减少设备出故障的机率。在设备升级更新和操作方法改进时, 也必须对设备使用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

设备管理部门的大量工作都集中在设备日常使用、设备运行监控、设备日常维护这三项上。

2 设备管理信息系统

对信息设备进行高效管理的有效办法就是建立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一个完整的信息设备管理体系应涵盖各方面的管理要求, 建立这样的信息系统包括3个步骤:1确定信息设备管理的基本流程;2建立能反应设备各项信息的数据表集;3实现基于12的设备管理信息系统。

2.1 信息设备管理系统基本流程

学校信息设备管理的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

设备需求规划是构建整个设备应用体系的必要前提, 好的需求规划是保证整个设备应用体系高效、节约运行的基础, 这项工作发生在设备实际运行管理之前, 故放在主流程的最上端。

系统初始化工作是设置参与管理的用户及权限, 参与设备管理的用户中, 不是所有用户都可以变更设备的配置和用途, 因此必须在权限上加以区别。

设备采购事关设备的使用、维护、故障处理及将来可能的功能扩展, 设备采购工作可能会对设备的使用与管理产生长期影响, 并且在设备使用与管理过程中, 设备采购工作可能会重复发生, 故将其放在主流程上。

构建设备各项基本信息是设备的静态数据, 是设备使用、维护、升级、增加功能、变更用途等的重要依据。基本信息包括设备厂商提供的信息, 包括设备的型号、基本参数等;设备的使用信息包括设备的位置、角色等, 如果是服务器, 有文件服务器、Web服务器、流媒体服务器等不同的角色;设备的设置信息包括设备的硬件配置和软件设置及应用系统等。

设置设备的维护周期, 是按照设备的技术指标结合具体的使用情况进行设置, 如投影机的灯泡是有使用寿命的, 它受投影机的使用条件影响, 因此须根据投影机的使用频率和使用环境设置投影机的清洁周期和灯泡的更换周期。再如, 计算机中的一些软件在不断升级和打补丁, 也应根据使用情况设置升级周期和备份周期。

设备报废处理流程、设备维护流程、设备故障处理流程在不同的管理体制下可能会有所不同, 可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其中, 故障处理流程要求快速有效, 因为有些设备的使用是不能中断的, 如投影机、音响等, 对于无法及时处理的故障, 可立即使用备份代替。

2.2 信息设备基本数据集构建

建立信息设备基本数据集的基础工作是对设备进行分类, 设备管理部门管理的对象原则上可按不同的方式进行划分。按设备所处的位置可分为:教学设备 (如教室中用于教学的各项设备) 、办公设备 (学校各项日常管理工作中使用的设备) 、机房设备 (如学校的网络基础设施) 、公共设备 (如会议厅中使用的设备、摄像监控设备) 等;按设备的功能大类可分为: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音响设备、投影设备、监控设备等。然而以上的分类都过于宽泛, 并不利于实际操作。在实务中, 一般按设备的具体使用功能进行划分, 即将全部设备划分为:路由器、防火墙、交换机、服务器、UPS电源、计算机、电子屏、功率放大机、调音台、投影机、话筒、中控器、视频监控摄像头等, 这些设备都具有公共使用的特点, 而打印机、扫描仪、复印机等具有部门专有特点的设备通常不纳入信息设备管理部门的实际管理范围。

为了应对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及各种附加要求, 信息设备基本数据集应尽可能详细。其内容应包括:用户信息、设备基本信息、设备参数信息、设备配置信息、设备故障处理信息、设备维护信息, 每一类信息通过一张表来反映。

(1) 用户信息表, 反映设备管理人员的信息, 包括如下基本数据项:

用户编号:用户在全体用户中的唯一标识。

用户姓名:用户的真实姓名。

用户密码:用户的登录密码。

用户职务:用户的工作职务。

用户权限:用户在系统中的权限。

备注:其它说明事项。

(2) 设备基本信息表, 反映设备的基本信息, 包括如下基本数据项:

设备编号:由设备类型名的缩写和类内编号组成, 如交换机的设备编号具有如下形式:jhj001, 其中jhj是“交换机”汉语拼音缩写, 001是其在交换机中的编号。

设备名称:设备的类型名称, 如“交换机”。

设备品牌:同一类型的设备由于采购批次或规格不同, 其品牌也可能不同。

规格型号:由于设备在使用中的角色不同, 其规格或型号也不同。

采购单价:记录设备采购时的销售单价。

采购时间:记录设备采购的时间。

启用时间:记录设备开始使用的时间, 为计算设备的维护周期与报废时间提供参考。

设备位置:记录设备的安装地点。

设备状态:记录设备的运行状态, 是处于使用中, 还是停用中, 亦或是已报废等。

设备采购源:记录设备采购自哪家公司。

售后服务:记录设备的售后服务条款。

备注:其它说明事项。

(3) 设备参数表, 反映设备的性能参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需求可能会有所改变, 需要扩展功能或变更角色, 如果现有的设备具有满足需求的功能, 则可以减少重新采购以节约成本。设备参数表可以为决策提供参考, 设备参数表包括如下基本数据项:

设备编号:同设备信息表。

设备参数:记录厂家提供的设备参数。由于各厂家提供产品参数的形式与规格有所差异, 所以参数记录只使用一个备注字段。

备注:其它说明事项。

(4) 设备配置信息表, 反映设备的硬件和软件配置。同一型号的设备由于在使用中承担的角色不同, 其硬件和软件的配置也不一定相同, 并且, 在不同的时期, 对同一设备的使用要求会有所不同, 这些都是在设备变更用途和提升使用要求时需要考虑的问题。设备配置信息表则记录了这些数据, 设备配置信息表包括如下基本数据项:

设备编号:同设备信息表。

设备初始角色:记录设备在使用中承担的角色, 如服务器, 是文件服务器, 还是流媒体服务器或Web服务器等。

角色变更记录:反映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角色的变更。

硬件配置:反映设备硬件的初始配置。

软件配置:反映设备软件的初始配置, 对于服务器来说, 即安装的是什么操作系统, 安装了哪些应用软件。

配置变更记录:反映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硬件配置或软件配置的增减及改变。

备注:其它说明事项。

(5) 设备故障处理信息表, 反映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过的故障及所做的处理。包括如下基本数据项:

设备编号:同设备信息表。

故障时间:记录设备发生故障的时间。

故障现象:记录设备发生故障的现象。

维修时间:记录故障维修的时间。

处理措施:记录设备发生故障后采取的处理措施, 是维修后正常使用还是需要更换。

维修者:记录是本单位管理人员做的维修还是请专业公司做的维修, 如果是本单位管理人员做的维修, 维修人是谁;如果是请专业公司做的维修, 是哪家专业公司, 维修人是谁。

备注:记录故障产生的原因。

(6) 设备维护信息表, 反映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所做过的维护, 包括如下基本数据项:

设备编号:同设备信息表。

维护时间:记录设备的维护时间, 作为下次维护时间的参考。

维护措施:记录对设备做了些哪些维护措施, 为下次的维护作参考。

维护者:记录是本单位管理人员做的维护还是请专业公司做的维护, 如果是本单位管理人员做的维护, 维护人是谁;如果是请专业公司做的维护, 是哪家专业公司, 维护人是谁。

备注:其它说明事项。

2.3 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程序

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程序的编制应着眼于能够如实跟踪设备的管理状态, 体现设备维护的计划性和维修的随机性, 并且界面简洁便于管理人员操作。

设备管理信息系统采用B/S结构, 所有数据放在服务器的数据库中, 设备静态数据一旦输入便不可轻易修改, 而投入使用后对设备的所有管理操作都须输入系统数据库, 作为今后管理操作的参考和依据。

如图2所示, 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由6个功能模块组成。

(1) 用户管理模块。用于为参与设备管理的用户分配角色和权限。其中, 用户是指可以操作系统的一个拥有具体用户名称和密码的实体对象;角色是指具有明确行为准则、确定的行为方式、完成规定范围任务的实体, 角色与角色之间可以有继承的关系;用户的权限是分配给用户所拥有角色所有权限的总和。

(2) 设备基本信息管理模块。处理新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 正式投入使用前的所有数据信息, 建立设备的基本数据集, 即设备静态信息。

(3) 设备维护管理模块。为每台设备设置维护周期, 并建立设备的维护记录, 包括设备的维护时间、维护方法、维护结果、维护者等数据。一旦设备的维护周期设置成功, 可自动计算设备维护周期的到期时间并提醒用户对设备进行维护。

(4) 设备故障处理模块。当设备发生故障时, 建立设备的故障处置记录, 包括设备发生故障时的时间、现象、诊断结果、处理方法、处理结果、处理者等数据。

(5) 设备报废处理模块。用于记录设备报废的相关信息, 如报废日期、报废原因、生成报废申请报告。

(6) 设备状态信息查询模块。用于生成设备运行状态的查询报告, 并计算设备的完好率、利用率、故障频率和故障强度:

3 结语

信息设备管理的根本目的是维护设备的正常运行, 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定期维护是保障设备正常运行的有效手段, 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必须具有预警功能。本文所述的管理流程和基本数据表集是建立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 如何在此基础上编制适合管理实务需要的应用程序, 以便及时准确地反映设备运行管理过程中所需要的各项信息, 为设备更好地运行提供服务, 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汝杰, 石博强.现代设备管理[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7.

[2]柴永生, 吴秀丽, 孙树栋.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4 (12) :212-215.

学校监控系统管理制度 篇8

1. 建立管理网络,进行责任分解

总负责(校长)——具体负责(分管领导)——分块负责(司务长、厨师长)——各环节安全卫生责任人:采购——运输——仓库(验收)——粗细加工——半热加工——熟(烹调)加工——餐用具消毒——保洁——就餐环境等。

2. 制定学生营养餐加工工艺流程图

学生营养餐一般根据营养要求,制定1周的食谱重复使用(根据季节和市场、蔬菜的变化及时调整,尽量吃时令菜)。每天的食谱基本不重样,食品有15种左右,基本种类为荤菜、素菜、主食和汤(禁用冷菜),学生营养餐涉及的食品原料包括肉、禽、鱼、豆制品、蛋、蔬菜、米、面、油、调味品等几十种。学生营养餐基本烹调的方法为炒、烧、蒸、炸。鉴于中餐的加工工艺复杂多样,如要制定详细的学生营养餐加工工艺流程图有一定困难。这里笔者粗略地归纳了学校食堂食品的基本加工制作流程图。(图1)。

3. 分析潜在危害,确立防范措施。

以预防食物中毒为中心,我们重点分析营养餐中可能会引起食物中毒的危害因素。根据权威部门关于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资料,学生营养餐中可能存在的致病菌有蜡样芽孢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志贺菌等,可能存在的化学性有害因素、有菜豆中的毒素、猪肝中的盐酸克仑特罗、误加亚硝酸盐、蔬菜中的有机磷农药。

目前,学校食堂常见的食物中毒发生原因为:(1)细菌性食物中毒依次是熟食品存放时间过长、未冷藏、器具污染、加工人员带菌、烹调加热不当;(2)动植物食物中毒主要是烹调加热不当和误食;(3)化学性食物中毒主要是误食有毒物品和养殖家禽家畜时滥用饲料添加剂、种植蔬菜时滥用农药。(4)肇事环节主要是容器洗刷消毒不合格、存放时间过长、加热不彻底、食品来源不安全等。根据学校食堂食品加工流程和以上分析,制定各个步骤的危害分析和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表1。

4. 确定关键控制点,进行控制。

危害分析所确定的关键控制点,即:食品采购、食品粗细加工、食品烹调加热、容器餐盒碗筷洗刷消毒、分餐员、时间间隔、储存与保管、环境等8个。依次来制定每个关键限值、监控程序、纠正措施、文件记录和验证程序表2。

5. 验证结果

5.1 食品原料采购验收情况调查

从表3中可以看出,实施HACCP前后相比索证情况、验收情况、感官合格率差异有显著性。

5.2 餐用具消毒效果调查

根据防疫部门历年检测结果,通过表4分析,实施HACCP前后,餐用具消毒合格率都有明显提高。

5.3 操作人员手消毒及个人卫生情况调查

通过表5可以看出,操作人员手消毒及个人卫生情况有了提高,说明通过实施HACCP,操作人员卫生意识有很大提高,卫生习惯有所改进。

由于学校营养餐的加工过程不同于其他食品工业的加工过程,产品及生产过程经常变化,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产量不断变化、加工时间紧。加工过程非常忙碌,基本上是手工操作,因此建立完整的HACCP系统有一定的难度。但借鉴HACCP食品理念和管理方法,对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控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推行HACCP的管理体系,促使学生食堂卫生管理进一步制度化。HACCP管理体系是全过程、全员化参与实施的科学防止食物中毒的食品卫生管理体系。所以,HACCP的实施,就要对食堂每个环节作出规范性的要求、规范操作,对每一位操作者的行为作出约束。落实食品卫生安全责任制,制定相关的奖惩制度和监管措施,来确保食堂食品加工全过程的安全,从而推动学校食堂管理的进一步制度化。

2. 推行HACCP的管理体系,促使学校食堂卫生管理进一步科学化。在传统的食堂卫生管理中,管理人员多年来从事的是点菜加工的经验,对食品卫生认识,特别是点菜加工过程中容易引发食物中毒事故的潜在危害、关键环节没有深入系统地了解分析。炊事人员同样也是按照自己的经验各行其事,没有统一的标准和科学认识。HACCP管理模式则对点菜加工的每一个环节的潜在危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控制这些危害的关键限值和措施,使食品卫生管理有章可循,有科学的理论指导,用科学的手段操作,从而使食堂卫生管理进一步科学化。

3. 推行HACCP的管理体系,促使学校食堂卫生管理进一步全程化。传统的学校食堂的卫生安全是以卫生检查的形式来管理,卫生检查看到的只是某时某地某一环节的卫生状况,不可能控制到点菜加工的全过程,是一种被动的、事后管理的模式。而HACCP的管理要点是预防为主。对点菜加工的整个生产加工过程实施有效监控,对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及时发现和制止,从而有效地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

4. 推行HACCP的管理体系,促使学校食堂卫生管理进一步全员化。HACCP体系的实施,是基于食堂每一位从业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共同参与的。HACCP的实施过程首先是对食堂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的培训、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职业道德的教育过程。所以,HACCP管理体系将食堂卫生管理进一步全员化,有助于提高食堂全体从业人员卫生安全意识和自觉性。

我们通过HACCP卫生管理的原则操作,十几年来从未发生一起食物中毒安全事故,管理也变得较轻松。这充分说明它是保障食品安全的一种先进管理手段,效果很好,科学、实用,易于掌握。

学校监控系统管理制度 篇9

高等专科学校

教学质量监控管理规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管理中的核心问题。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学校实现自我约束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为强化我校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完善以系部为基础,教师为主体,管理为纽带的校、系部两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保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更加科学、有效、有序地开展,制订本规程。

第二条学校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目的,是通过系统、有序地搜集、分析有关教学的各种信息、资料,掌握教学运行状态,检验教学效果,预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情况。同时对学校、系部及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作出评价,为改进教学工作,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依据。

第三条教学质量监控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依据学校所制定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中的各项质量标准,对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全方位地进行监督、检查、检测和评估,及时反馈教学信息,不断调控和优化教学过程,为学校和教学管理部门提供教学管理决策依据。

第四条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师的教风 1

和教学效果、学生的学风和学习效果、教学的组织和管理、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等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和各个环节,教学质量监控的重点是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课程考试、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

第五条教学质量监控的方式主要有定期与随机教学检查、学生评教、同行评教、专家督导听课、校系部教学工作评价等。

第二章监控体系

第六条校级的教学管理工作以宏观管理为主,日常教学质量监控以系部为主,逐步建立以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为主线、以系部为基础、以教师为主体、以管理为纽带的校、系部两级教学质量保障体,主要由教学管理、教学信息和教学督导三个子体系构成:

(一)由学校——系部——教研室——教师(学生)的垂直管理线组成;

(二)由领导、教师、学生信息员组成信息网络;

(三)由校、系部两级督导员组成。

第三章 组织保障

第七条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由教务与科研管理处、系部、教研室以及学生班级等组成的网络负责。各部门都要树立质量意识、全员参与意识。

第八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组织机构分为领导机构、管理机构和工作机构。

第九条学校教务与科研管理处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领导机构。其主要职责为:

(一)负责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完善和实施;

(二)监督各管理、工作机构对教学质量监控的执行情况;

(三)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标准制度;

(四)每学期在开学、期中、期末组织教学检查;

(五)落实校督导听课并整理和汇总听课意见,安排学生评教工作并汇总评教结果,组织系部开展学生教学信息员工作并汇总教学质量信息,对全校课堂教学质量进行分析评价;

(六)组织对系部执行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情况的检查,对全校实践教学质量进行分析评价;

(七)组织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程序、规范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进行分析评估;

(八)组织对毕业生资格进行审核;

(九)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对系部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价。

第十条系部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工作机构,系主任是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各系部要强化教学质量管理职能,负责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具体实施。其主要职责为:

(一)按照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的要求,针对本系部自身特点,制订系部教学质量监控细则,并组织实施;

(二)按学校规定进行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按时向教务处提交检查报告或总结;

(三)按学校要求组织实施学生评教、系部领导评教、同

行评教等教学评价工作;

(四)建立、健全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加强管理,建立学生教学信息员报告制度;

(五)建立、健全系部督导队伍,充分发挥系部督导的作用;

(六)根据学校安排,具体实施对系部教学工作的评价。

第四章教学质量监控的主要任务

第十一条理论教学环节质量监控的主要任务为:

(一)备课环节的质量监控:包括对教师授课的讲稿或教案、课程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学日志等教学基本文件和教学手段、方法选择等内容的质量监控;

(二)课堂教学的质量监控:包括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仪表仪态、教学规范、责任心、教学内容、教学进度、重点难点处理、课堂控制、教学效果等方面的质量监控;

(三)课外作业和辅导的质量控制:包括对作业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评分和辅导答疑的内容、时间等的监控。

第十二条实践教学环节质量监控的基本任务为:

对实训(验)教学内容和体系是否符合教学计划的要求,综合性、操作性实训(验)课程的比例、课程设计、毕业实习、社会调查等的质量监控,重点监控教学实训(验)、实习计划的落实情况,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安排等内容。

第十三条考试环节质量监控的主要任务为:

对考试课程、考试方式的确定,课程考试试卷的命题与制

作,题库建设,考试管理制度的执行,试卷评定,试卷分析,成绩登录和试卷归档管理等的监控。

第十四条毕业设计(论文)环节质量监控的任务为: 对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指导教师、论文撰写、答辩、成绩评定等的检查和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评估。

第五章监控方式

第十五条教学检查

教学检查是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学检查分为开学前教学准备工作检查、期中教学检查、期末教学检查。检查重点分别为:

(一)开学前教学准备工作检查主要检查学生报到注册情况、教师到岗情况、教学设施到位情况、教材到位情况等;

(二)期中教学检查主要检查学生学习情况、教师授课质量情况,以及系部执行教学管理制度和相关规定的情况、课程教学、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是否按教学计划要求进行的情况;教师执行授课计划的情况、教学文件、教学成果、试卷、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资料是否按要求和规定进行归档、管理等内容;

(三)期末教学检查主要检查各系部期末考试准备工作、考场纪律等情况。

第十六条系部教学工作评价

教学工作评价是宏观调控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其任务是学校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专家对系部的教学质量进行实地考

察,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同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系部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实施教学工作的自评或互评。

第十七条公众监督

公众监督的任务是通过学生评教、同行评教、教学督导及学生教学信息员反馈信息等手段对教学的各主要环节实施监控。

第六章 信息反馈与处理

第十八条教学检查、评教等教学质量信息经各级教学管理部门分类、汇总后,应反馈给相关系部、部门或个人,作为分析、改进教学质量的依据。

第十九条系部或个人在获得要求改进教学质量的相关信息后,要及时研究,提出改进措施,并将处理结果以书面形式报教学管理部门备案。

第二十条各级教学管理部门应根据具体情况将有关质量信息及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公布。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一条本规程自印发之日起施行,由教务与科研管理处负责解释。

上一篇:给教师的元宵节祝福语下一篇:中级会计实务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