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下地理复习资料有哪些
第一节 美国(首都:华盛顿,面积世界第四)
一、范围与位置
1、美国本土+阿拉斯加+夏威夷群岛
2、位置:纬度位置:美国本土——北温带和亚热带,阿拉斯加州
——寒带和亚寒带,夏威夷州——热带。(北回归线穿过夏威夷州,北极圈穿过阿拉斯加州,世界唯一跨热、温、寒三带的国家),位于北半球和西半球;
海陆位置:美国本土三面临海,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东南临墨西哥湾,美国北与加拿大相邻,西南与墨西哥相邻,阿拉斯加临北冰洋和太平洋,夏威夷临太平洋。
二、自然环境
1、地形:分南北三大纵列带:东部:山地——阿巴拉契亚山脉,中部:平原——中央平原,西部:山地——落基山脉,科迪勒拉山系。平原占总面积一半以上。
2、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由东向西递减。(受墨西哥湾,大西洋的影响)P84
3、河湖:最大河流:密西西比河(世界长度第四) 世界最大淡水湖群:五大湖(苏必利尔湖世界最大淡水湖,密西根湖美属湖泊)
三、人文环境
1、人口:超过3亿;人种: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华人和华侨最多的城市是旧金山、洛杉玑和纽约);民族:美利坚民族
2、经济:
农业:
(1)农业:美国农业具有两大特点:机械化和专业化。
(2)美国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①地理位置:美国幅员辽阔,本土大部分处在温带和亚热带,夏威夷州位于热带,热量充足,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美国本土三面临海,受海洋影响,气候温暖湿润,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
②地形:
美国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2以上,耕地广大,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土壤肥沃,对农业发展有利。
③气候:水分条件较好。
④美国河湖众多,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长河,它纵贯美国中部,水量大,流域面积广,五大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为农业灌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美国在其优越的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业,成为世界上的农业大国,许多家产品的生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p83)
(3)美国农业带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p85
工业
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大国。高新技术产业发达。
汽车城——底特律 硅谷——旧金山
3、资源消耗大国:美国是世界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应对世界资源的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负主要责任。
第二节 巴西(首都:巴西利亚)
一、位置
1、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属于热带;
2、海陆位置:拉丁美洲东部,东临大西洋,邻国众多,国土辽阔。
二、自然环境
1、地形;北部:平原——亚马孙平原(世界最大平原);南部:高原——巴西高原(世界最大高原)
2、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亚马孙平原),热带草原气候(巴西高原)
3、河流:亚马孙河(世界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长度第二)
4、资源:木材,水电丰富,缺乏能源矿产(煤,石油)。
三、人文环境
1、人种: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混血种人——民族大融合。
2、经济:工业:分布在东南沿海和接近矿产产地。(分析原因:自然条件,人文条件)。
农业:分布在东部沿海(分析原因:自然条件,人文条件)。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为主,咖啡,甘蔗,柑橘产量世界第一。P94 3
3、城市化问题:城市分布在东部沿海,东南部尤为密集。(分析原因:自然,人文条件)。首都:巴西利亚,最大城市,工业中心:圣保罗。(掌握图上位置)
四、热带雨林:
1、环境效益: (提供木材,调节全球气候,提供新鲜空气,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提供良好的生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2、减少原因:外国公司砍伐,垦荒。
3、雨林减少产生的危害;森林遭到破坏,水土严重流失,珍贵野生动物遭劫,加快全球变暖速度。
4、《21世纪议程》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保护雨林。
第十章 极地气候
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
海陆状况 陆地——南极洲 海洋——北冰洋
纬度位置 南极圈以南地区 北极圈以北地区
海陆位置 以南极洲为主,周围是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部分 以北冰洋为主,周围是欧洲、亚洲和北美大陆的部分
气候 酷寒、狂风、降水稀少 严寒、干燥
资源 淡水、煤、铁、石油、天然气 石油、天然气、金属、非金属
主要动物 企鹅 北极熊
考察站 长城站、中山站 黄河站
居民 无定居人口 因纽特人
新加坡:是一个著名的花园城市国家。经济以转口贸易和航运为基础,发展了炼油、造船、电子、纺织、食品等工业。旅游业收入是新加坡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
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于1967年建立。文莱在1984年加入,越南在1995年加入,老挝和缅甸在加入,柬埔寨在加入。在成立初期,东盟强调用和平手段解决区域争端。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探索经济合作途径,在80年代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
组成: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位置重要性:地处亚洲和大洋州、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交“十字路口”,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联系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为日本的“海上生命线”。
地形:⑴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上游水能资源丰富;下游平原及三角洲土壤肥沃,地势低平,易于灌溉,交通便利人口分布稠密
⑵马来群岛:多火山,地形崎岖,平原集中在沿海
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和热带雨林气候(马来群岛)
农业生产:⑴中南半岛的平原地区人口稠密,耕地较少,高温多雨,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泰、越、缅为主要稻米出口国
⑵湿热的气候条件,使得东南亚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地。其中泰国是世界上最大天然橡胶生产国、马来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油棕生产国、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椰子以及金鸡纳霜和木棉生产国、菲律宾是世界上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
矿产主要有锡和石油
1、地形区与所在地势阶梯
云贵高原 一级阶梯 华北平原
青藏高原 二级阶梯 四川盆地
东南丘陵 三级阶梯 柴达木盆地
2、将下列山脉与其四周的地形单元连线
天山北侧 内蒙古高原
大兴安岭西侧 准噶尔盆地
太行山东侧 华北平原
巫山西侧 四川盆地
横断山东侧 青藏高原
昆仑山南侧 云贵高原
秦岭北侧 黄土高原
3、四大高原及其地表形态
青藏高原 地面平坦
内蒙古高原 地面崎岖
黄土高原 沟壑纵横
云贵高原 冰川广布
4、山脉与走向
阿尔泰山 东西走向
太行山 南北走向
秦岭 东北—西南走向
横断山 西北—东南走向
5、我国气温和降水出现极值的地方
冬季最冷 吐鲁番
夏季最热 漠河
降水最多 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降水最少 火烧寮
6、地理区域、干湿地区与对应的植被
东北三省东部 干旱地区 森林草原
塔里木盆地 半干旱地区 森林
华北平原 半湿润地区 草原
1.最先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的事件是( )
A. 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 B. 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C.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 D.大地测量技术的产生与进步
2.近年来经过精 确测量,得到了地球大小的准确数据。下列关于地球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赤道半径是6357千米 B.极半径是6378千米
C.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D.地球陆地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3.小华说他去旅游时照了一张非常有意义的照片,只见照片上的他两只脚分别踏在南北半球上,这个地点可能是( )
A.中国的北京 B.英国的伦敦
C.澳大利亚的悉尼 D.厄瓜多尔的基多
4.毛泽东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中的“地”是指( )
A.极圈 B.赤道
C.回归线 D.本初子午线
5.下列有关经线和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经线和纬线都是圆圈
B.经线和纬线长度都相等
C.经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D.在地球 仪上,0°经线叫本初子午线,0°纬线叫赤道
6.下列有关地球自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球自转的绕转中心是地轴
B.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C.地球自转产生了季节变化现象
D.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
7.下列有关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B.地球公转的方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一样,都是自东向西
C.地球公转的轨道近似正圆,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天
D.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8.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是( )
A.赤道
B.本初子午线
C.20°E经线和160°W经线组成的经线圈
D.20°W经线和160°E经线组成的经线圈
9.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五带中的( )
A.热带 B.北温带 C.南温带 D.北寒带
每天早上,北京天安门前的五星红旗总是和太阳一同升起,引来众多中外游客驻足观看。请据此回答10-11题:
10.一年当中,天安门前升旗最早的一天是(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11.一年中,每天正午时分,天安门前旗杆的影子有长有短,其中影子最长的一天是(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12.小爱丽丝给中国的朋友写信,信中描述到她居住的地方一年中阳光斜射得很厉害,甚至有一段时间太阳终日不出。请你判断一下她应该是居住在( )
A.热带 B.北温带 C.北寒带 D.南温带
13.地图的语言是指( )
A.图片、高度、距离 B.指向标、地名、数字
C.比例尺、图例、指向标 D.比例尺、方向、图例
14.在比例尺为1:10000000的交通地图上,量得拟建中的攀枝花到成都的高速铁路长度为6.32厘米,请你计算一下该高速铁路的实际长度是( )
A.6.32千米 B.63.2千米 C. 632千米 D.6320千米
15.阅读地图需要学会认识图例,下图中用于表示水库的图例是( )
16.生活中要学会看地图,如果你手持地图,怎样站着看地图才能与实际方向一致( )
A.面朝北,背朝南 B.面朝南,背朝北
C.面朝东,背朝西 D.面朝西,背朝东
17.国庆黄金周期间,小敏去了成都,她想到成都动物园游玩,请你告诉她她应该查找( )
A.世界政区图 B.中国地形图
C.四川省地图 D.成都市旅游交通图
18.小明要绘制一幅中学平面图,需要表示内容较为详细,请你帮他判断一下,下列比例尺较合适的是( )
A.1/10000 B.1: 1000000
C.五十万分之一 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
19.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描述高原的是( )
A.四周高,中间低
B.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
C.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势起伏较大
D.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
20.为了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得用到( )
A. 卫星地图 B. 等高线地形图
C. 地形剖面图 D. 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
21.北京的畅畅在早晨的时候打电话向远在美国纽约的姨妈道晚安,这是因为( )
A.两地语言不同 B.两地季节不同
C.两地经度不同 D.两地纬度不同
22.以下地点中,既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又位于西半球寒带的是( )
A. 39°N,151°E B. 45°S,175°W
C. 67°N,165°E D. 79°S,163°W
读昼夜半球图(阴影表示黑夜),回答23-24题:
23.中国、澳大利亚等国在M处海域联合搜寻失联马航MH370客机,M处海域属于(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24.N地此时为( )
A.夜晚 B.白天
C.3月21日 D.9月23日
读右图,完成25—26题:
25.在d点太阳直射( )
A.每年一次 B.每年二次
C.全年皆无 D.时间是6月22日
26.有关c处地理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有四季现象 B.全年皆夏
C.四季如春 D.全年皆冬
27.我国北方住宅区的楼房间隔,理论上应该比南方更宽,理由是( )
A.北方地形更平坦开阔 B.北方冬季白昼时间更长
C.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更低 D.北方气候更干燥寒冷
28.下列关于地球上海陆面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29%是海洋,71%是陆地 B.60%是海洋,40%是陆地
C.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D.三分海洋,七分陆地
29.赤道穿过的三个大洲是( )
A.亚洲、非洲、欧洲 B.亚洲、非洲、南美洲
C.欧洲、大洋洲、南极洲 D.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
30.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有关此次地震的成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处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地带
B.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
C.地处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
D.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
第II卷 综合题 (共40分)
二、综合题(每空(处)2分,共40分)
31.读经纬网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写出B点的经纬度位置
(也称地理坐标):
(2)图中A点按东西半球划分
属于 半球;按南北半球划分属于 半球;
在五带中属于 带。
(3)图中B点位于A点的 方向。
(4)请在图中标出C点(提示:C点经纬度位置(也称地理坐标)为:
30°S,150°W)。
32.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请在右图中地球公转轨道旁的“—”上用箭头标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2)当同学们今天考试时,地球公转到哪个位置( )
A.CD之间 B. DA之间
C.AB之间 D. BC之间
(3)当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___ _ _,我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 (昼比夜长、昼比夜短、昼夜等长),北极圈内将出现__ __现象,此时南半球的阿根廷是____季。
33.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相应地形部位的名称:E是 。
(2)如果沿虚线A或F修一条公路到山顶D,你认为比较合适的
是 (填字母),你的理由是 。
(3)如果在虚线A或F中有一条小河,则小河最有可能分布在 (填字母)。
(4)C陡崖的高度大约为 米。
34.读世界海陆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6分)
(1)大洲大洋:图中A是 ,
③是 。
(2)洲际分界线:⑥与⑦两大洲
之间的分界线是 。
七年级地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5 ACDBD 6——10 CDDBB 11——15 DCDCD
16——20 ADABC 21——25 CCCBA 26——30 BCCBD
二、综合题(每空(处)2分,共40分)
备注:请阅卷教师把学生本大题的错别字圈出来并严格扣分,以利于后期地理教学。
31.(12分)(1)30°S,110°W(备注:如果学生只写对纬度或经度则给1分)(2)西 南 南温带 (3)东北 (4)略
32. (12分)(1)略 (2)D (3)南回归线(或:23.5°S) 昼比夜短 极夜 夏
33. (10分)(1)鞍部 (2)A 沿A到山顶D之间的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容易修筑(备注:本空为开放性问题,如有学生答沿A到山顶D距离近或沿F到山顶D是小河等均可酌情给分)(3)F (4)100米
一、血液是幅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 二、血浆
1、血液分层后,上层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是血浆。
2、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三、血细胞
1、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2、血液分层后,红细胞在下层,呈红色;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两层交界处,很薄,呈白色。 3、红细胞是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
4、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 5、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呈红色。 6、红细胞因有血红蛋白而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7、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但数量少。
8、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
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
一、三种不同的血管: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 二、动脉
1、动脉是将血浆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2、动脉的管壁较厚、弹性大,管内血流的速度快。 3、动脉最后变成了毛细血管。 三、毛细血管
1、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
2、毛细血管的内径小,管壁薄,速度最慢,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 四、静脉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蜜蜂采蜜,失去幼仔的母鸡抚育小猫。
(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学习行为,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
2.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在生态平衡中心重要作用
(2)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3. 变温动物和恒温的区别:
哺乳类和鸟类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它们都是恒温动物。其他动物的体温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属于变温动物。
4. 陆地动物适应陆地环境的形态结构特征:
(1)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比如爬行动物具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具有外骨骼。
(2)陆地动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
(3)除蚯蚓等动物外,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
(4)陆地生活的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作出反应。
5 骨胳肌的结构和特性:
结构:肌腱: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
肌腹:中间较粗的部分
一、音调
1、音调: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2、频率: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它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Hz,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3、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音调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人们听到的声音越尖细;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人们听到的声音越粗钝。不同物体的振动频率不同,同一物体的振动频率也可以调节。
4、超声波与次声波
人们把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波,频率高于0Hz的声音为超声波。它们都超出了人类听觉的范围,所以人类听不见超声波和次声波。
能产生次声波的声源有:火山爆发、地震、风暴、核爆炸、导弹发射等。次声波有极大的破坏力,能使机械设备破裂、建筑物遭到破坏等。有些动物不但能听到部分次声波,还能听到超声波。
二、响度
1、响度:在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2、振幅:发声体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3、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课本P21)
4、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
⑴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
⑵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距发声体越远,声音越发散,人耳感觉到的声音响度越小。
5、增大响度的方法:增大发声体振动的幅度;减小距发声体的距离;减小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的分散。
注意:音调和响度是根本不同的两个特征,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响度大的声音也不一定音调高。我们平时所说的声音“大小”是指响度,而声音“高低”一般是指音调。
三、音色
1、音色也叫音品: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不同发声体的材料不同、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我们能分辨出不同的人,不同的乐器就是根据它们的音色而分辨出来的。
第二阶段是专题训练阶段。主要是针对热点,抓住弱点,开展难点知识专题复习,综合提高,强化冲刺。
1.多思、多问、多练。无论是跟随教师进行专题复习,还是自己针对薄弱环节进行的专题复习训练,一定要明确这个专题的主题是什么,具体有哪几类常规思路。既做到一题多解,训练发散思维,又做到多题一解,训练收敛思维。要寻找差异——因为做了大量雷同的练习,容易造成对相近试题的判断失误,这是非常危险的,也是第二轮复习时要格外注意的。
2.要抓住基础概念,将其作为技巧突破口。数学试题中的所谓解题技巧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东西,它来源于最基础的知识和概念,是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到一定程度时的一种表现形式。
3.要抓住常用公式,理解其来龙去脉。这对记忆常用数学公式很有帮助。此外,还要进一步了解其推导过程,并对推导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能变化进行探究,这样做胜过做大量习题,并可使自己更好地掌握公式的运用,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4.勤练解题规范。由于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考越来越注重解题过程的规范和解答过程的完整,只要是有过程的解答题,过程比最后的答案要重要得多。所以,要规范书写过程,避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形。
1.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物体受摩擦力作用,则一定受弹力作用
B.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可能出现弹力
C.摩擦力总是阻碍相对运动的进行或阻碍相对运动的发生
D.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2.关于摩擦力,下面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摩擦力的方向总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B.运动物体所受摩擦力为µFN
C.滑动摩擦力一定是阻力
D.摩擦力可以与物体运动方向成一锐角
3.下列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
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零,它的速度也一定为零
C.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越小,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小
D.加速度的大小是表示物体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率的大小
4.如图所示,物体A和B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则物体A受到的力是( )
A.重力,B对A的支持力
B.重力,B对A的支持力、下滑力
C.重力,B对A的支持力、摩擦力
D.重力,B对A的支持力、摩擦力、下滑力
5.如图所示,A、B、C三个物体的质量相等,有F=1N的两个水平力作用于A、B两个物体上,A、B、C都静止,则地面对A物体、A物体对B物体、B物体对C物体的摩擦力分别为:( )
A.0N、1N、0N B.1N、0N、1N
C.1N、2N、1N D.1N、1N、0N
6.一辆沿笔直的公路匀加速行驶的汽车,经过路旁两根相距50m的电线杆共用5s时间,它经过第二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15m/s,则经过第一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 )[来源:21世纪
A. 2m/s B. 10m/s C. 2.5m/s D. 5m/s
7.汽车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的加速度为5m/s2,那么刹车后2S与刹车后6S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
A.1∶1 B.3∶1 C.3∶4 D.4∶3
8.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质量为m的A、B两球,用两根等长的细线悬挂在O点,两球之间夹着一根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静止不动时,弹簧处于水平方向,两根细线之间的夹角为θ.则弹簧的长度被压缩了 ( )
A.mgtanθk B.2mgtanθk
C.mgtanθ2k D.2mgtanθ2k
9.在已知的一个力的分解中,下列情况具有唯一解的是( )
A.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的方向
B.已知两个分力的大小
C.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并且不在同一直线上
D.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
10.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A处于静止状态,所挂的砝码和托盘的总质量为0.6 kg,弹簧测力计读数为2 N,滑轮摩擦不计.若轻轻取走盘中的部分砝码,使总质量减少到0.1kg时,将会出现的情况是(g=10 m/s2)( )
A.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小
B.A将向左运动
C.A对桌面的摩擦力变为0
D.A所受的合力不变
11.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放一个质量为m的光滑球,球被挡板P挡住,如图所示.改变挡板P的取向使它所受的压力最小.这一最小的压力等于( )
A.mgtanθ B.mgsinθC. D.mgcosθ
12.如图所示,位于水平桌面上的物块P,由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与物块相连,从滑轮到P和到Q的两段绳都是水平的.已知Q与P之间以及P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μ,两物块的质量都是m,滑轮的质量、滑轮轴上的摩擦都不计,若用一水平向右的力F拉P使它做匀速运动,则F的大小为( )
A.4μmg B.3μmg
C.2μmg D.μmg
二、填空题:(共4个小题,共16分)
13.用一根长20 cm、劲度系数k=200 N/m的弹簧,水平拉放在水平桌面上质量为1 kg的木块,弹簧的长度逐渐伸长到22.4 cm时木块开始运动,当弹簧的长度为21.7 cm时,木块在桌面上做匀速运动.则木块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14.如图所示,一条细绳跨过定滑轮连接物体A、B,A悬挂起来,B穿在一根竖直杆上,两物体均保持静止,不计绳与滑轮、B与竖直杆间的摩擦,已知绳与竖直杆间的夹角θ,则物体A、B的质量之比mA∶mB等于______
15.一物体由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最初的3秒内的位移为S1,最后3秒内的位移为 S2,若S2—S1=6米,S1:S2=3:7,求斜面的长度为
16.如图所示,一小虫在半径为R的圆心为O的半球形碗内爬动,设小虫与碗壁的动摩擦因数μ=3/4,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求小虫能在碗内爬到的最大高度为 (sin 37°取 , g取10m/s2)
三、实验题:(共2个小题,共14分)
17.某同学在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时,将一轻弹簧竖直悬挂并让其自然下垂,测出其自然长度;然后在其下部施加外力F,测出弹簧的总长度L,改变外力F的大小,测出几组数据,作出外力F与弹簧总长度L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的)由图可知该弹簧的自然长度为________cm;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N/m.
18.某同学在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的实验时,利用坐标纸记下了橡皮筋的结点位置O点以及两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如图所示.
(1)试在图(a)中作出F1和F2合力的图示,并用F表示此力.
(2)图(b)所示是甲和乙两位同学在做以上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力F′是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时的图示,其中哪一个比较符合实验事实________(填甲或乙)
(3)有关此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可以同时比橡皮筋的拉力大
B.橡皮筋的拉力是合力,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分力
C.两次拉橡皮筋时,需将橡皮筋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两次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效果相同
D.若只增大某一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而要保证橡皮筋结点位置不变,只需调整另一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即可
(4)若两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均为4 N,且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相互垂直,则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一个量程为5 N的弹簧测力计测量出它们的合力,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实验中,如图所示,用A、B两弹簧拉橡皮条结点,使其位于O点处,此时(α+β) = 900,然后保持测力计A的读数不变,当α角由图中所示的值逐渐减小时,要使结点仍在O处,可采取的办法是( )
A.增大B的读数,同时减小β角 B.增大B的读数,同时增大β角
C.减小B的读数,同时减小β角 D.减小B的读数,同时增大β角
四、计算题(共4小题,共34分,写出必要的做题步骤,计算过程和单位.其中第19题8分,第20题8分,第21题9分.第22题9分)
19.如图所示,m质量为2 kg的圆柱体放置在光滑的V形槽内如图所示,凹槽右壁竖直,左边为倾角 = 37的斜面。(sin 37°取 , g取10m/s2)
(1)对竖直档板的压力F1为多少?
(2)对斜面的压力F2为多少?
20.汽车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4s未关闭发动机,再经6s停下,10s内共行驶了30m.求:
(1)汽车运动中的最大速度;
(2)汽车在加速与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a1与a2的大小。
21.滑板运动是一项非常刺激的水上运动,研究表明,在进行滑板运动时,水对滑板的作用力FN垂直于板面,大小为kv2,其中v为滑板速率(水可视为静止).某次运动中,在水平牵引力作用下,当滑板和水面的夹角θ=37°时,滑板做匀速直线运动,相应的k=54 kg/m,人和滑板的总质量为108 kg,试求(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sin 37°取 ,忽略空气阻力):
(1)水平牵引力的大小;
(2)滑板的速率;
22.如图所示,轻杆BC的C点用光滑铰链与墙壁固定,杆的B点通过水平细绳AB使杆与竖直墙壁保持30°的夹角.若在B点悬挂一个定滑轮(不计重力),某人用它匀速地提起重物.已知重物的质量m=30 kg,人的质量M=50kg,g取10 m/s2.试求:
(1)此时地面对人的支持力的大小;
2.战国时期的战争:①.七国之间战争不断。②.兵器得到改进,步兵和骑兵取代车兵,成为主要兵种。③.各国组织军队在都城和边境修筑城防工事。④.战争激烈,规模很大,发生了“围魏救赵”和长平之战等著名战役,战国时期出现孙膑、白起等著名军事家。
3.合纵与连横: A(合纵原因):战国中后期,秦国力量日益强大,对东方六国造成威胁。B:(合纵内容:)六国有“合众势以攻一强”的意愿,并因此进行合作,包括联合出兵进攻秦国。历史上称这种策略为“合纵”。C(连横的原因):秦国进一步向东发展,必须破坏六国的联合,尤其是齐楚两个大国的联盟。D(连横的内容);秦国采用各个击破的办法,分别收买拉拢东方国家服从于自己,“事一强以攻众弱”历史上称为“连横”
4.合纵与连横之争是战国纷争的重要的内容。)
25.战国时期,各国都注意兴修水利。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26.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商鞅变法
背景:秦国相对落后,东方六国看不起秦国;土地被魏国占领也无力夺回,秦孝公深感耻辱,决心变法图强,改革内政,发布求贤令,招揽人才。
时间: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开始变法。
内容:1,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2,重农抑商。3,奖励军功。4,迁都咸阳,推行县制。5,严明法令。
性质: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影响:1,旧的制度被废除,新的制度建立,秦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2,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3,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27.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文字的演变过程为:甲骨文——金文(也称铭文)——大篆。
28.相传四千多年前的夏朝,就有历法了。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据说来源于夏朝。
29.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能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他总结出来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30.屈原生活在战国末期的楚国。他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代表作《离骚》,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被翻译成多种外国文字。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31.湖北随州出土了大量的钟鼓乐器,其中已整套编钟最为珍贵。
32.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他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又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孔子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他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
33.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34.诸子百家要掌握课本50页的第三题(即填表题)。
【人教版七下地理复习资料有哪些】推荐阅读:
七下人教版历史试卷06-30
人教版七下巴西教案12-08
人教版生物总复习试卷有哪些11-10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与资料有哪些09-06
人教七下名著阅读09-17
人教版七年级八年级生物复习笔记有哪些09-13
人教版初二地理上册复习提纲01-05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06-26
苏教版七下语文期末字词复习资料02-05
湘教版七下乘法公式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