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2024-08-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政务数据中心建设方案(精选8篇)

政务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篇1

建设工作方案

为加快推进政务服务工作,加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力度,按照省、市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我县的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建设,全面提升政务服务和公共交易平台的服务水平,特制定此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建设和完善县、乡(镇)、村(社区)政务服务体系,提升标准化、规范化政务服务水平和建立公开、透明、公平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政务服务体系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确保我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乡镇为民服务中心及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村级为民服务站建设工作在2012年底前全面完成。

二、工作安排

(一)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

XXX哈尼族自治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2011年8月23日设立,计划与县政务服务中心同时进驻到县便民中心大楼。

实施步骤:

1.成立筹建工作领导小组(2012年 月底前); 2.制定交易中心办公场地装修方案(2012年 月底前);3.确定进场交易的单位和部门,以及所涉及的交易事项(2012年 月底前);

(二)乡镇为民服务中心及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目前,已成立并投入使用的乡镇为民服务中心2个;整合项目,完成乡镇为民服务中心房屋建设4个;乡镇为民服务中心设在乡镇人民政府办公大楼7个。

实施步骤: 1.各乡镇结合实际制定各自两个中心建设实施方案(2012年 月底前);

2.各乡镇选定两中心办公场所(2012年 月底前);3.各乡镇两个中心挂牌成立,并正常运转(2012年 月底前);

(三)村级为民服务站建设。

村级为民服务站建设是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方面的又一新举措,按上级级相关会议和文件精神的要求,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在县委党代表大会上,县委书记特意作了此项工作的安排部署,全县共15个乡镇共有5个社区164个行政村期,需建设为民服务站169个。

实施步骤: 1.传达学习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2012年 月底前);2.各乡镇积极制定建设方案(2012年 月底前);3.选定各服务站点建设地点(2012年 月底前);4.挂牌成立为民服务站(2012年 月底前)。

三、主要措施

(一)健全机构,加强领导。成立县筹建工作综合协调领导小组,综合协调领导小组下设政务服务局筹建工作组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筹建工作组。

(二)精心组织,切实做好筹建工作方案。按照省市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乡镇为民服务中心和村级为民服务站建设的相关要求,制定系列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各项建设式样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主要职责、运作模式、性质,确定“一站式”服务的内容。

政务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篇2

针对政府数据中心建设的需求, H3C为政府用户提供统一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包括集中数据存储解决方案、政府数据灾备中心解决方案、政府超算中心解决方案。

一、政府集中数据存储解决方案。

集中数据存储与处理模式下的政府数据中心建设对数据中心的整体基础架构要求较高。考虑到数据中心在IT体系中的可靠性, 应要求数据中心的基础架构能够尽可能的标准、兼容, 以避免后期变更对整个IT系统带来较大的影响。H3C提供的数据集中存储与处理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可以为用户提供: (一) 高性能全万兆基础架构, 包括万兆网络、万兆安全、万兆存储, 实现数据中心基础的全万兆架构, 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性能的数据中心基础平台; (二) 标准、兼容的数据中心基础架构, 包括IP网络、IP存储、安全, 实现数据中心的标准化, 便于后期的平滑扩展; (三) 提供融合、统一的数据中心管理, 通过安全与网络的融合、数据中心前端网络与后端网络的统一拉通、数据中心的统一管理平台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数据中心管理。

二、政府灾备中心解决方案。

用户在需要实现灾备时往往存在以下疑惑:是否一定要选择原有的系统, 没有其他的选择;在异地灾备时是否一定要用长距的光纤线路来做;各接入单位在应用不同、情况不一时如何实现。H3C的政府灾备解决方案可以为用户提供: (一) 标准化, 通过虚拟化设备IV5000实现原有系统的虚拟化, 可以实现不同品牌、不同系统的标准化, 使用户不再受原有系统的限制, 有效降低了用户的投资; (二) 基于广域网的异地灾备解决方案, 基于IP存储的异地灾备解决方案, 可以实现基于广域网的灾备解决方案, IP可达即可实现, 有效降低了用户的线路投资; (三) 除传统的一对一的灾备解决方案外, H3C可以为用户提供基于共享模式下的灾备解决方案, 即多个部门统一建设灾备中心, 通过虚拟化技术以及多种数据备份解决方案 (WSAN, CDP等) 实现兼容不同接入设备、满足不同接入单位的需求。

三、政府超算中心解决方案。

政府超算中心的发展趋势是以网络为中心的云计算模式。计算虚拟化技术使物理服务器的单一网络接口的流量急速提升, 需要高性能接入和转发网络;大量核心应用密集, 网络的局部故障即可影响多个业务, 需要更高的可靠性, 更强的故障自愈能力;业务流量突发非常显著, 需要灵活的调度能力满足高吞吐量突发访问业务要求。针对以上需求, H3C提供了满足政府超算中心应用的下一代数据中心级产品和解决方案: (一) 高性能统一架构, 全系列数据中心级网络产品面向40G/100G下一代超高带宽的发展趋势, 提供纳米级低延时特性, 为服务器及存储资源提供高性能的万兆IP接入网络, 为政府超算中心提供融合的统一架构; (二) 高可靠性, S12500, S5800等数据中心级网络产品的快速路由学习能力, IRF II, BFD等特性, 使超算中心网络具备由核心到接入的一体化毫秒级快速故障收敛能力; (三) 数据中心核心转发的制高点, 具有优秀调度交换技术、绿色节能、高可靠的S12500产品。而设备对于NSR, GR, BFD, IP FRR, MPLS TE FRR等先进技术的支持则从业务层面保证网络的高稳定性。

我国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已经从建设网络等基础设施, 发展到今天在各个部门协同办公的需求下, 电子政务平台综合利用政府数据中心的存储、计算、传输、应用等各种资源。H3C从成立伊始, 就紧跟政府用户的需求, 成功服务于70%的电子政务网络, 并打造了一体化、虚拟化、自动化、绿色的全新数据中心理念, 将通过新的技术和解决方案持续为政府用户提供更优选择。

政务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篇3

随着政府信息公开日渐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能不能抓住这个机遇,发挥自己的特点和优势,积极参与到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逐步把档案馆建设成为政务信息中心成为关注的焦点。

一、由各级综合档案馆组建政务信息中心具有可操作性和经济性

1、档案馆具有一定的信息基础,有利于政府信息的集中收集和综合管理

(1)信息只有附着在一定的物质形式上才能存在。政府信息大多是以文件和档案的形式存在的。经过50多年的努力,各级档案馆己将同级机关10年(省级机关20年)以前形成的档案全部接收进馆,已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历史记录的集中保管地。进入21世纪以来,各级档案部门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服务机制,积极开展现行文件的提供利用服务,并设置有现行文件阅览室,方便社会利用。因此,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既集中保存了各级政府的历史记录,又保存有各级政府的现行文件,已成为事实上的政府信息保管基地。

(2)档案馆为各级政府部门文件与档案的形成与管理提供规范指导,使其具有统一的格式,便于政府信息的统一收集、管理和利用。

(3)档案馆公布政府信息相对于其他部门自身公布的政府信息而言,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公众到档案馆可以获得一揽子源自不同政府机关的各类信息。这些都为履行政务信息中心职能奠定了信息基础。

2、档案馆具有强大的信息能力

(1)首先,政务信息中心要具有广泛的信息收集能力。政府信息是动态的,又分散于政府的各个部门,没有强有力的信息收集能力是无法将各种信息从其形成部门收集起来的。在《档案法》、《档案馆通则》、《机关档案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支持下,档案馆已建立了通畅的档案接收进馆渠道和一套十分有效的档案信息采集方法,具备了相当的档案信息收集能力。

(2)其次,政务信息中心要具有一定的信息加工整合能力。作为一个信息工作部门,经过多年的努力,档案馆已具备了强大的信息加工能力。档案馆拥有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拥有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档案信息整编队伍,形成了一套科学的工作机制,积累了丰富的信息加工整合经验。

(3)第三,要想成为政务信息中心,就必须拥有高效的信息提供利用渠道和方式。经过多年的摸索,档案馆已建有多套信息检索工具,开发有信息检索系统,并能够提供网络检索服务。

3、档案馆的现行文件阅览室具备了政府信息开放的条件和经验,有利于降低政府信息开放的成本

现在全国许多城市档案馆均设有现行文件阅览室,面向社会公众开放。以成都市为例,档案馆向社会开放的现行文件一般是指市委、市政府还在执行和使用的规范性文件及行政规章,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市政协通过的工作规则、通则,市直机关制发的规范性文件。虽与政府信息公开范围不同,但信息开放目的和性质相似,都是为了增加工作透明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另外,现行文件阅览室工作人员积累了办理文件信息公开事项的经验,所以依托各级档案馆在现行文件阅览室的基础上建设政府公开信息阅览室既顺理成章,又经济实用。如上海市政府要求直属部门定期将必须公开的政府信息纸质目录和电子目录报送市档案馆,从而使得设在市档案馆的现行文件开放利用中心在不增加人员编制和经费的情况下,同时发挥了政务信息中心的功能。

二、积极把档案馆建设成为政务信息中心

档案馆虽然具有成为政务信息中心的有利条件,但要建设成为真正的政务信息中心,应着重做好三项工作:

1、做好信息储备,把档案馆建设成为政务信息资料的存储基地

建设政务信息中心要从满足社会信息需求出发,规划建设档案馆馆藏。在档案文件的接收范围上要囊括所有的党政机关和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信息内容上要囊括人民群众、社会组织所需要的各种政府信息;信息形态上要包括纸质、电子等各种载体,并逐步由以纸质为主向以电子为主转变;时间跨度上要完整,历史和现行信息全部收集,不能间断。

2、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网上信息中心是未来政务信息中心的基本模式。为此,档案馆应加紧信息化工程建设,尽快实现管理的现代化,把档案馆建成网上政务信息中心。

一是要积极争取把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纳入政府信息化规划和重点建设计划,为档案馆信息化建设寻求政策和资金支持。

二是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离不开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技术支持。要加大经费投入,配备满足数量要求和配置要求的计算机、扫描仪、光盘刻录机、激光打印机、复印机等设备,选用统一的高质量的应用软件,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库,这样才能实现档案收集、整理、编目、检索、利用等主要服务功能的信息化管理。

三是要改革现有的工作模式,不断增强信息处理能力。政务信息中心向社会提供的是系统的政府信息,提供的是信息产品,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档案文献,而且提供利用的数量也会越来越大,档案馆必须具备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才能满足工作需要。目前档案馆管理模式、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都是在传统档案文献管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离政务信息中心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档案馆必须根据新的角色要求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在先进的信息管理理论指导下,遵循信息工作规律进行流程再造,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开发档案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实现档案信息采集、加工整合和提供利用的自动化、网络化,不断提高档案馆的信息处理效率。

四是要积极实施数字化工程,丰富数字信息。网上政务信息中心是以数字信息为基础的。传统的档案馆馆藏大多是以纸质档案文件的形式存在的,必须加快其数字化步伐,为建立网上政务信息中心做好信息准备。馆藏信息数字化包括馆藏档案文件数字化和档案目录数字化。馆藏档案文件的数字化应从两方面、通过两个渠道来实现。一要抓好馆藏档案的数字化,通过数字化技术,将馆藏纸质档案、照片档案、录音录像档案转化为电子档案;二要大力接收现行电子文件。当务之急是制发电子文件收集整理和归档办法,要求各机关档案室收集积累本单位形成的电子文件,并随同现行文件移交档案馆。档案目录数字化通过对档案文献内容和形式的分析,著录标引档案文件的检索特征,建立馆藏档案文件目录数据库,为信息的检索利用提供基础保障。

此外,在信息化、数字化的社会大背景下,电子文件的数量急剧增加,档案管理工作应将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工作纳入电子政务和办公自动化建设的总体规划,进行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实现文档管理一体化,通过政府门户网站政务公开栏目设置“申请公开”分栏目,网上受理政府信息申请,并实现政府信息的网上公开。

3、要尽快建立和完善档案数据标准,实现信息共享

政务信息中心比传统意义的档案馆更强调馆际交流和协作,要求信息的交流和共享更加顺畅。要实现馆际的统一行动和信息的共享,除加强系统内的组织协调外,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一整套的档案数据标准,用技术规范统一系统内档案数据格式,包括电子文件格式和档案目录数据格式,为系统内的信息共享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胡凌秋:《政府信息公开与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浙江档案》,2004年第7期。

2、蔡艳红:《政府信息公开与档案工作》,《档案学通讯》,2005年第3期。

3、王英玮:《关于公共档案馆服务社会化的思考》,《档案学通讯》,2005年第3期。

4、杨霞:《政府信息公开实现条件研究》,《档案学通讯》,2005年第3期。

5、黄存勋:《走向公开:创新档案利用服务机制的最佳切入点》,《档案学通讯》,2005年第1期。

政务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篇4

【发布文号】琼府〔2007〕37号 【发布日期】2007-06-15 【生效日期】2007-06-1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海南省

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建设运行管理监督实施方案

(琼府〔2007〕37号)

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建设运行管理监督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七年六月十五日

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建设运行管理监督实施方案

为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提高行政执行效能和行政监察效能,切实改善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政务服务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和国家有关规定,按照省委四届九次全会关于完善和做实各级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的要求以及四届省政府第78次和111次常务会议的决定,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设立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设立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省政务中心),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是构建和谐海南的重大举措。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一切为了群众、一切方便群众”为根本宗旨,按照“高起点建设、高效率运行、高质量服务、高水平管理”的总体要求,着力抓好省政务中心软硬件设施建设,打造现代化的省政务服务平台;着力推进政务服务形式创新,实现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以下合并简称许可审批)由省政府部门和机构(以下简称省直部门)分头分散办理向在省政务中心集中公开透明办理转变;着力推进政务服务方式创新,实现许可审批由群众上门办理向现场提速办理与网上办理并行转变;着力推进行政监察手段创新,实现许可审批和政府投资、政府采购的招投标活动由分散的部门自我监督向集中、实时和可追溯的电子监察转变,提高反腐败斗争水平,为群众、企业和基层提供优质快捷的政务服务,促进海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整合省直部门的力量和资源,统一部署,分工协作,扎实推进省政务中心的各项筹建工作,确保省政务中心与省政府新建办公楼同步投入使用,同日正式开业对外办公。经过二至三年的努力,把省政务中心建设成为宽敞整洁、环境优美、功能布局合理、办事公开透明、管理信息化的政务公开平台,显著提高政府政务信息化和政务公开水平;建设成为制度科学完善,服务亲民便民、办事高效快捷的政务服务平台,显著提高行政效能和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美誉度;建设成为许可审批权力运行和政府投资、政府采购招投标活动的政务监督平台,显著提高行政监察效能和反腐倡廉工作水平,为顺利实现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提供良好的政务服务保障。以省政务中心建设带动市县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建成省和市县纵横贯通的全省政务服务体系。

(三)基本原则。建设省政务中心,以我国行政许可法规定的“公开、公平、公正”,“集中办理、联合办理”,“便民、高效、廉洁”等法律原则为指导,坚持下列基本原则。

1.一个中心对外、项目应进必进原则。省政务中心是省直部门提供政务服务的最集中场所。从省政务中心正式开业之日起,除有关行政机关对其他机关或者对其直接管理的事业单位的人事、财务、外事等事项的审批外,省直部门面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实施的行政许可项目、行政审批项目及相关的收费项目(以下合并简称政务服务项目),必须全部进入省政务中心办理,省直部门过去分散设立的政务(行政)审批大厅相应一并撤销,并不得擅自在其他场所再行受理政务服务事项。因涉及国家机密、宗教、意识形态等原因不宜进入省政务中心办理的政务服务项目,需报经省政府批准;对经省政府批准不进入省政务中心办理的政务服务项目,其承办机构必须与省政务中心联网,共享政务服务信息和网络资源,接受统一管理和监督。

2.简化办事程序、窗口充分授权原则。以组织政务服务项目进入省政务中心为重要契机,对省直部门的政务服务项目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清理登记,按照精简优化的要求,再造并实施新的许可审批流程,切实解决传统管理体制下形成的许可审批环节过多、周期过长、要求申报材料过多、行政效能过低的问题。在不改变省直部门对政务服务项目的法定许可审批职权、许可审批主体资格的前提下,以省直部门在省政务中心设立窗口为重要契机,由省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牵头,制定并实施《全面推行许可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工作方案》,在不增加人员编制的前提下,对许可审批业务量较大的若干相关部门各增设一个许可审批处室,对业务量较小的可在现有的法规处或办公室加挂许可审批处室牌子,处室主要负责人任部门的窗口“首席代表”,由部门行政首长对“首席代表”依法委托授权、交授行政审批专用章,进而做到“三个集中”,即各部门内部许可审批事项向其许可审批处室集中;许可审批权力向“首席代表”集中,“首席代表”按照“谁批准谁负责”的原则即审即办;各部门的许可审批处室及“首席代表”向省政务大厅集中。不断提高许可审批事项的窗口现场办结率,坚决避免把窗口办成政务服务事项的“中转站”和“收发室”。

3.服务公开公正、管理统一规范原则。把省政务中心作为省政府政务公开的重要载体和示范工程来建设。对所有进入省政务中心的政务服务项目,都要通过新闻媒体、政府网站、文本示范、办事指南等途径或形式向社会公示,做到“十公开”。即公开项目名称、法律政策依据、办理程序、申请条件、申报材料、承诺时限、许可审批进度、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对政务服务事项的知情权、接受服务权、监督权,切实解决许可审批中“暗箱操作”、权力“寻租”和滋生腐败的问题。按依法行政、规范管理的要求,省政府授予省政务中心对进出省政务大厅的政务服务项目的组织登记清理和初步审核权;对全体窗口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考核权;对许可审批和政府招投标活动的服务、协调、监察权;授权其对省政务大厅进行统一的业务管理、政治管理、纪律管理、信息管理、安全管理、物业管理,真正把省政务中心建设成为行为规范、运作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务服务实体。

二、建设一厅三网两系统,打造现代化的省政务服务平台

(一)建设省政务大厅。按照建筑面积与功能布局匹配、设施适度超前和讲究节约的原则,实施《 海南省政府政务信息中心初步设计 》方案,建设省政府政务信息中心基建项目一、二期工程(建成后大楼称“省政务大厅”),第一期工程与省政府新办公大楼同步完工,第二期工程于2009年12月底前建成,建筑总面积22674平方米。全部工程完工后,实现“ 行政许可审批大厅、招投标大厅、产权交易大厅、多功能听证厅、政府中心信息机房”等功能布局。省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提出二期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招投标设计,省政务中心负责提出二期工程的功能布局和装修方案,报省政府批准后由省建设厅负责组织施工。按照便民高效的要求,省政务大厅配备公示许可审批进展的大屏幕显示器、等离子显示器、查询触摸屏以及排号机、考勤机等电子设施设备。

(二)建设省政务中心公众网、省政务中心办公网、链接省政府电子政务外网。把省政务中心公众网建设成为面向社会的政务服务信息系统,承担政策法规和服务信息网上公告、办事查询、表格下载、递交有关许可审批申请、网上投诉受理等功能,为人民群众提供“一站式 ”在线政务服务,显著提高网上审批水平。把省政务中心办公网建设成为全省许可审批内部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承担省政务大厅局域办公功能,承担链接经批准保留的省直部门政务服务机构和市县政务服务中心办公网等功能,为全省纵向和横向传递相关许可审批手续和管理信息提供无障碍的内部网络通道。链接省政府电子政务外网,实现省直相关部门与其在省政务大厅设立的窗口之间许可审批业务网上传输和办理。以上“三网”主体部分的建设于2007年8月底前完成;由省政务中心牵头,省工业经济与信息产业局负责技术把关,共同组织制定《 海南省政务中心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 》,经专家组评审后付诸实施。

(三)建设网上联合许可审批服务系统、许可审批和招投标活动电子监察系统。依托省政务外网平台建设“省政府网上联合许可审批服务系统”,在全面清理许可审批项目、再造许可审批流程的基础上进行软件系统开发,特别是抓好“网上一表式申报多部门并联审批”的软件开发,力争网上联合许可审批系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以形成“ 窗口受理办理、省政务中心协调督办、网上运行反馈、信息平台转换”的机制。网上联合许可审批服务系统软件开发,由省政务中心负责,会同省工业经济与信息产业局组织实施,2007年9月底前完成。落实中纪委、监察部等《关于开展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工作的通知》(中纪发〔2006〕20号)精神,建设由视频监控系统、招投标网络系统、许可审批网络系统共同构成的省政务中心电子监察系统,发挥其实时监控、预警纠错、绩效评估等功能,建立起许可审批信息实时交换和应用的长效机制。电子监察系统建设由省政务中心牵头负责,组织省工业经济与信息产业局、省监察厅等单位制定规划并实施,于2007年9月底前建成。

三、创新政务服务运行方式,切实做到服务优质、高效便民

(一)许可审批运行方式。进入省政务中心的政务服务项目各部门不得在其他任何场所受理办理,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一次性收费、限时办结”的服务模式,按下列五种方式运行。

1.即时办理。对程序、条件简单,服务对象按要求提供了完整材料的事项,在省政务中心窗口即收即办,当场或当天办结。对即时办理件,各相关部门对其“首席代表”应完全授权,实行“窗口人员受理并审查,首席代表核准”的一审一核办结制。

2.承诺办理。对程序、条件相对复杂,受到设施、场地等条件制约需做出化验、检验、勘察、听证、论证、咨询、研究等而不能即时办理的事项,按不同事项明确不同的承诺办结时限。对承诺办理件,按照高效便民原则,各相关部门对其“首席代表”应按办理环节给予直接报签或决定受理的授权。

3.联合办理。对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办理的事项,实行“首办责任制”,即该事项的第一个受理窗口为“首办窗口”,由“首办窗口”联合、协调各相关部门办理并负责最后送达办结件。当“首办窗口”协调不了时,由省政务中心负责协调办理。

4.综合代理。对政务服务项目少、申办件常年发生次数少的若干省直部门,可以联合在省政务中心设立综合代理窗口收受申办件,然后按规定的程序、条件转有关部门办理,在综合窗口统一送达;对于下级部门转报或者递次审核的审批项目,可以由中心综合代理窗口代为接收,然后按照许可审批事项的性质和类别,将下级机关的初步审查意见和全部申请材料转交给许可审批决定机关,办理完毕后再通过综合窗口交给各下级政务中心或申请人。

5.统一收费。凡进入省政务中心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涉及行政事业性收费或者政府性基金收费的,一律由指定银行设立在省政务中心的收费窗口统一收取,所收资金直接缴入省财政非税收入专户。

涵盖以上五种运行方式内容的许可审批服务项目办理规则,由省政务中心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

(二)招投标运行方式。省政务中心负责“对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和政府采购项目的招标投标实施监督并提供服务”,按“统一进场、规则主导、全程监督”的方式运行。

1.统一进场。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和需要招投标的政府采购项目的标书发售、投标、专家抽取、开标、评标和定标工作统一在省政务中心依法进行。凡未在省政务中心进行招投标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和政府采购项目,有关部门不得为其办理任何法定手续。

2.规则主导。由省财政厅牵头组织省政府法制办、省政务中心等单位制定《关于在省政务大厅开展政府采购招投标业务实施办法》,由省发展与改革厅牵头组织省监察厅、省建设厅、省交通厅、省政务中心等单位制定《关于在省政务大厅开展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招投标业务实施办法》,由省政务中心牵头组织省直各有关单位制定《海南省政府投资项目和政府采购项目招投标工作专家库建立和抽取管理办法》,分别对招投标的各操作环节作出具体明确规定,做到依法公正交易。

3.现场监督。在省政务中心进行的标书发售、投标、专家抽取、开标和评标等关键环节由省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和有关监督人员进行现场全程监督。省政务中心对开标、评标和专家抽取实行全程声像监控,刻制光盘,建档保存,并受理招投标有关事项的备查和投诉。

(三)重大项目服务运行方式。省政务中心对省政府确定或确认的重大投资项目设立专门窗口办理,直接交由有关部门办理许可审批手续,做到特事特办。

四、创新政务服务管理体制,切实做到行为规范、运转协调

(一)明确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建立省政务中心,是省委、省政府的一项重要集体决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举省直部门之力,明确职责,共同来办。

1.省政务中心的职责。负责研究制定省政务中心各项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会同省法制办、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办公室等部门组织、筛选、协调、确定进入或者退出中心的政务服务项目并报省政府决定;负责对政务服务项目的协调、监督和服务,适时通报政务服务工作情况;组织各窗口部门提供规范、高效、优质服务;对进入省政务中心的各部门工作窗口及其工作人员进行日常管理和考核;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中心工作人员的投诉举报;会同省监察厅对各部门行政效能进行监督检查;组织调查研究,及时准确地向省委、省政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组织协调全省政务服务中心的工作,指导推动全省各级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的建设;办理省政府交办的其它工作。

2.各工作窗口所在部门的职责。组织开展对本部门政务服务项目的自查清理,将本部门的政务服务项目纳入省政务中心集中受理、办理、缴费和送达;制定本部门集中受理、办理政务服务项目的各项规章制度、办事流程并组织实施;按省政务中心要求制定统一格式的办事服务指南、表格化的申请书等文本,并免费提供;对涉及本部门多个机构办理的政务服务项目,建立联办会审制度,对需要多个部门审批的事项,建立相应的协调决策机制;在省政务中心设立工作窗口,选派、调整窗口工作人员,委任窗口首席代表;按照省政务中心窗口标准化建设的要求,依法、规范地对本部门的政务服务事项实行“十公开”;保障工作窗口必要的办公条件及正常的工作经费;对省政务中心发出的政务服务事项督办函及时处理并按期回复;协助省政务中心处理当事人的咨询、投诉;完成省政府交办的其它政务服务事项。

3.各工作窗口的职责。依法受理并按承诺时限办结本部门纳入省政务中心的政务服务事项;遵守省政务中心各项管理规定,接受省政务中心的监督协调,配合省政务中心或相关部门完成有关联审、联办事项,按省政务中心的规定填报各种统计报表; 负责省政务中心与本部门的工作衔接;受理有关政策法规、办件咨询,实行首办责任、一次性告知、服务承诺等制度;完成本部门和省政务中心交办的其它工作事项。

4.省监察部门的工作职责。派出专职工作人员,负责省政务中心督察处工作;受理对进驻省政务中心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违规违纪行为和行政效能等方面的投诉;依据有关规定纠正和查处严重影响行政效能和违反行政纪律的行为;会同省政务中心建立健全电子监察信息平台,依托信息平台对驻省政务中心各单位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和政府采购招标项目办理过程进行监督检查,促进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能。

5.其它有关省直部门和机构的工作职责。省法制办、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办公室负责协助做好对进入省政务中心的政务服务项目的全面清理登记以及项目办理的流程再造工作;抓好行政审批执法情况的监督检查和各项保障制度的建设。省财政厅应将省政务中心的运行和管理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给予必要的资金保障。省政务中心的建设经费纳入省财政基本建设专项经费统筹安排。

(二)建立健全人事管理制度。人事管理是其他各项管理的核心。必须建立健全与省政务中心运行相适应的人事管理制度,以确保政务服务工作顺利展开。

1.选拔配强窗口工作人员。相关省直部门按照“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服务优、熟练电脑操作”的要求,根据窗口业务量选派窗口工作人员,征求省政务中心意见并备案。窗口工作人员应有明确的岗位责任和执法责任,在窗口工作周期应在一年以上。

2.选拔配强窗口首席代表。省直相关部门应委任一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有审批工作经验的中层以上干部担任窗口首席代表,代表本部门行使许可审批职权,负责协助配合省政务中心做好管理工作。

3.窗口工作人员和首席代表实行双重管理。业务工作由其所在部门管理,行政隶属关系在原单位不变,工资福利由原单位发放;日常工作接受中心的管理,其党团组织关系临时迁入省政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年终考核由省政务中心负责,优秀指标由省人事劳动部门单列,不占选派单位指标,并适当高于其他单位比例;晋升职务以及入党入团应考察其在省政务大厅工作的现实表现,并征求省政务中心的意见。窗口工作人员因不能胜任工作或有违纪行为,省政务中心提出处理意见或换人要求时,派出部门应密切配合,及时更换工作人员;部门提出调换工作人员或临时顶岗换人时,应征得省政务中心的同意。

(三)建立健全日常业务管理制度。严格规范的业务管理制度是服务优质高效的重要保证,必须建立健全并认真执行业务管理制度。

1.保持政务服务项目及办理程序的稳定性。凡进入省政务中心办理的政务服务项目,未经省政府同意,各部门及其窗口不得随意进行调整或变更。省政务中心建立政务服务项目库,根据有关规定对政务服务事项依法实行电子化动态目录管理。各窗口对政务服务事项受理、审查和决定情况均录入中心办公自动化系统。

2.保持对政务服务项目办理状态的实时追踪监控。省政务中心信息管理系统自动对各个部门政务服务事项的承诺时限进行监控,接近承诺时限提示,超出承诺时限报警。

3.保持协调办理政务服务事项的有效性。省政务中心在必要时,可以组织召开许可审批联席会议,协调解决联合许可审批中的问题,参加联审会或联席办公会的人员,必须有权确定事项及签发纪要。省政务中心难以协调的事项,提请省政府协调、决定。

4.保持行政监察和督办工作的权威性。对受理的投诉,省政务中心可对相关窗口工作人员及相关部门负责人提出质询,被质询人必须到省政务中心作出解释。省政务中心可编发“海南政务服务”内刊和“政务服务督查通知书”,通报情况,督促窗口及有关部门改进工作。

5.保持政务服务工作人员良好精神风貌。各窗口及工作机构应坚持文明服务,规范礼貌用语,加强廉洁自律,展现良好政风。为规范工作人员服务仪表,省政务中心以及各部门窗口工作人员统一服装,经费列入省财政预算解决。有关部门窗口工作人员按国家规定已着专业制式服装的,所着制式服装不变。

五、创新政务服务监督方式,切实做到实时监察、提高效能

(一)行政首长负责,确保政令畅通。政务服务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和行政首长问责制。省长分管省政务中心工作,常务副省长具体分管具体抓;相关省直部门“一把手”要负总责,分工得力的分管领导上阵抓。对在省政务中心筹建阶段,未按统一安排部署按时推进本部门相关工作影响省政务中心正式开业对外服务的;对在省政务中心受理或者办理政务服务申请但又在其他地方受理或办理申请的;对未按规定在省政务中心收费窗口收取许可审批等相关收费的,省监察厅负责进行专项调查,省政府将根据《海南省行政首长问责暂行规定》对其部门主要负责人给予问责处理。

(二)严肃监察纪律,确保廉洁高效。对在办理政务服务事项过程中索贿、受贿或违规收费、谋取非法利益的;对由于工作失误造成政务服务事项延期办结或在工作中弄虚作假造成不良影响的;对未在承诺期限内依法办结政务服务事项的,省监察厅、省政务中心将与相关部门配合,视其情节轻重依照法纪政纪进行处理。

(三)依法维权维和,促进和谐服务。省政务中心要以“依法办事、公开维权、化解矛盾、促进发展”为督查工作宗旨,结合政务公开,在省政务中心设置群众意见箱、对外公布各部门窗口服务电话,开通网上投诉信箱,畅通群众监督渠道;认真受理、协调、处理人民群众投诉,切实维护行政相对人权益,切实做到“为人民服务、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促进和维护社会和谐。

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工作总结 篇5

为加强乡镇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加快乡政府职能转变,强化基层组织服务功能,提高办事效率,密切干群关系,高山乡政府成立了政务服务中心,建立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服务窗口,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促进服务型、法治型、效率型和廉洁型政府建设。

在落实建设政务服务中心的工作中,高山乡始终坚持领导带动、责任推动、考核促动三个原则,扎实推进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工作。

一是精心组织,服务科学发展。严格按照法定依据、法定程序办事,着力提升务水平、提高为民服务工作质量。严格执行政务中心工作标准,同时,广泛征求民意,合理安排工作,进一步提升中心工作人员素质,努力为办事困难群众开辟高效、便捷的“绿色通道”。

二是规范运行,提升服务效能。按照各项规定要求,切实做到态度到位,办理到位、服务到位。民政、社会保险救助、粮食补贴等事项实行专人专柜集中办理,对各类事项进行梳理和流程再造,减少办事环节;实行各分管领导定期坐班制度,落实分管领导行政负责制;加强网络互联互通建设,目前高山乡正在建设高山乡政府网,全面推进政务服务工作的改革。

三是严格管理,推进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严格落实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服务承诺、限时办结、责任追究和效能评估等制度,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加快推进乡镇事务“一站式”服务模式的运行;各政务窗口硬件要达到标识醒目、设施完备、卫生整洁的要求;办件流程要统一要求、统一标准、统一程序;政务公开要做到透明彻底、形式多样、便于监督。

四是公开透明,深化政务公开。深化公开内容,丰富公开形式,坚持方便群众知情、便于群众监督的原则,通过公示、现场查询等形式,确保办事群众能及时、准确了解办事过程与进度,确保政务窗口人员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履职尽责。

政务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篇6

为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有效提升服务质量,打造群众满意、社会满意的政务服务中心,激发全体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动员全员参与以“优质服务树形象,争创合格政务人”为主题的劳动竞赛活动,进一步落实以人民群众满意为目标,以规范服务行为,树立行业良好形象为抓手,争创优秀窗口、股室和岗位能手,特开展劳动竞赛活动。通过劳动竞赛,全面提升窗口、股室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创造优美和谐、温暖舒适的工作环境,以改进工作作风为主线,以提升服务质量为重点,以确保服务对象满意为标准,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着力营造文明、和谐、优质、便捷的服务环境,为建设规范的政务服务做贡献。

一、劳动竞赛活动小组成员及分工 组长:夏新情

副组长:龙乐安、梁建农、伍文俊

成员:张平安、赵旻旼、刘庆良、陶攀、陈娜 小组成员分工

1.组长及副组长按工作分工负责协调工作和各项指标考核。

2.小组成员主要负责具体工作落实和考核。

二、活动要求 1.此次劳动竞赛期间以窗口、股室为单位参与; 2.竞赛期间窗口主管、股室负责人要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增强窗口、股室凝聚力,保证各项指标的完成;

3.竞赛期间各窗口、股室相互监督,必须保证所有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得弄虚作假、徇私舞弊,一经发现,取消窗口、股室和个人评选资格;

4.活动时间:4月1日—12月21日

三、活动评选细则

通过优质服务主题活动,切实达到以下目标:

1、讲思想,比担当。有大局意识,主动担当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全力维护政务中心服务形象,全心全意、细致周到地为客户服务。机关作风进一步好转。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和推诿扯皮现象发生,机关干部职工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敢于负责、开拓创新,事业心、责任感和荣誉感显著增强,形成比学争先、风清气正、团结奋进、服务至上的浓厚氛围。

2、讲文明,比态度。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探索和制订各项便民措施,切实解决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开展职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从业人员语言文明、服务文明,对待客户热心、耐心、细心;上岗佩带统一标志,穿戴统一制服,仪容仪表规范整2 齐;主动帮助老、弱、病、残、孕及其他特殊业主解决困难。

3、讲守法,比规范。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通过集中开展优质服务主题活动,干部职工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有较大提高,主动为民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做到接待热情、亲情服务、办事周到、说话文明、依法行政、便捷高效。自觉遵守各种法律、法规;严格签订并执行《服务标准》,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考评。

4、讲质量,比服务。工作业绩进一步提升。广大干部职工要做到知识丰富、业务娴熟、运作有方、善抓落实、锐意进取,各项工作争创一流业绩。

5.优化创新。开展工作人员素质和品牌提升工程,进一步加强窗口服务的标准化、特色化、精细化建设。在中心推行“5355”服务规范方法,即“五个一”:对服务对象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杯热水暖心、一颗诚心办事、一声再见相送;“三规范”:规范办公场所标识,规范人员仪容仪表,规范办公服务环境;“五个好”:说好每一句话,接听好每一个电话,接待好每一位群众,耐心解释好每一项政策,干好每一天的工作;“五不让”:不让办事的群众在我这里受到冷落,不让工作差错在我这里发生,不让工作事项因我而延误,不让不良风气在我这里出现,不让中心的形象因我而受到损害。

6、搭建平台。切实抓好中心窗口建设,深入开展争创3 “优质服务窗口”和“优质服务标兵”活动,继续整合服务资源,规范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为群众提供“零距离”优质高效服务,努力营造“依法办事、行为规范、公正透明、便民利民”的政务环境。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公开和信息化平台建设,通过网络、报纸等有效载体,及时发布政务信息,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获取各方信息提供便利条件,进一步密切与服务对象的关系,提高社会公信力。

四、考核要求和考核部门 以中心窗口股的统计数据为准。

五、奖励办法

根据当月综合得分,一等奖500元(一个); 二等奖400元(2个); 三等奖300元(3个)。

个人评选由中心推荐8名窗口能手,给予80元奖励。

安化县政务和信息服务中心

政务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篇7

一、数据挖掘技术能够解决的问题

在人们眼中数据挖掘技术是具有极高科学技术含量的前沿应用,它能够在海量数据中寻找到隐藏在其中的内在规律和极具价值的信息。诚然,合理地运用数据挖掘技术能够更深层次地使用数据,更加充分地挖掘数据的潜在价值。但数据挖掘并非是打开信息应用大门的万能钥匙,也不意味带有数据挖掘技术的产品就是不容置疑的高科技产品,对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应保持更加理性的态度。

要想更加理性地认识数据挖掘技术就要揭开其神秘的面纱,数据挖掘(Data Mining)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数据挖掘主要可以解决分类(Classification)、估值(Estimation)、预言(Prediction)、相关性分组或关联规则(Affinity grouping or association rules)、聚集(Clustering)、描述和可视化(Description and Visualization)等五类问题。数据挖掘针对这五类问题的应用都有成功的商业案例和成熟的解决方案,这些成功的案例也为解决电子政务中具有相似问题提供了参考的依据。下节将结合电子政务中常见的功能需求对上述五类问题的应用进行阐述分析。

二、因地制宜地运用数据挖掘技术

数据挖掘技术并非模式单一的计算机技术,应用过程既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一成不变,针对不同的应用要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并进行模型修正和测试。进行数据挖掘前应对挖掘的方向要有清晰的认识,切不可漫无目的盲目挖掘,也不可不分领域地采用相同模式进行挖掘。数据挖掘是面向数据的应用,根据目前中国电子政务应用工程在承载数据的分类及其对应的数据挖掘应用进行概括、举例如下:

1、公共服务信息网。

以各级政府的政务网站为代表。网站为社会公众提供了围绕着以“政务公开、网上互动、在线服务”为主体的服务,不同的用户对不同的服务及栏目有着不同的需求。网站可以通过每位访问者的浏览内容进行挖掘从而找出潜在的规律,如某一特定人群对信息的需求,这样可以进一步指导网站栏目的设置、摆放及维护。其应用属于相关性分组或关联规则,它反映一个事件和其他事件之间依赖或关联的知识。如果两项或多项属性之间存在关联,那么其中一项的属性值就可以依据其他属性值进行预测。在商业应用中也有过类似的应用:沃尔玛超市曾经通过对顾客的购物行为进行购物篮分析,在大量原始交易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数据挖掘得知大量的人在给婴儿买奶粉的同时也给自己购买啤酒,从而在奶粉的货架旁边摆放啤酒以方便顾客采购。

2、政府各部门共建共享的包括党务、政务和职能部门业务数据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库。

信息资源库承载的是各职能部门在其长期工作中积累下来的具有极强专业性的数据,可以说这些数据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运行指标,具有极高的价值。传统的信息管理系统只能对其进行如查询、统计之类的浅层次应用,大量数据存放在数据库中成为“死数据”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一方面,部门可以有针对性、得当地对所管辖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应站在一定高度上对数据进行统筹考虑,在各部门进行的数据挖掘应用基础上,进行整体的数据挖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对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挖掘应把握适量、实用的原则,因需求而挖掘但绝不是因挖掘而挖掘。对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挖掘可以实现社会运行重大指标的预言和估值,从而为政府重大政策出台提供决策支持。如通过对个信息系统中各种经济数据的挖掘,确定未来经济的走势,辅助制定出相应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通过各项指标的数据处理来预测社会的发展趋势,扩展政府的服务功能,提高政府驾驭复杂事物的能力;通过对各行业运行数据的挖掘,使政府合理地运用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合理协调政府内外资源的关系达到社会资源的最优组合。

3、机关内部办公网。

以各个行政机关内部的行政办公局域网为载体,运行着决策指挥、宏观调控、监督检查、行政执行、应急指挥、公文流转等面向政府决策运营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由于其中更多存储的是政府行政运营行为的数据,通过对其有效数据进行数据挖掘比对可实现对政府工作流程的优化和监督。

三、数据挖掘实施步骤

通常,一个完整的数据挖掘过程包括:相关数据的准备、数据预处理、建立挖掘模型、挖掘模型评估预测、挖掘模型应用等五个部分。其中,建立挖掘模型和挖掘模型评估预测两个环节是挖掘过程的核心部分,前者是数据挖掘实现方法的集合,它通过采取合适的挖掘方法对有效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到目标数据,后者是测试前者是否有效的过程。

数据准备就是将普通的数据转换成适于数据挖掘的过程。在获得原始数据的基础上,抽取其中一定数量子集,建立数据挖掘库。如果企业原来的数据仓库满足数据挖掘的要求,就可以将数据仓库作为数据挖掘库。此阶段的数据集可能存在偏差或额外的特性,但是它如实反映了用来进行数据挖掘的样本。

数据整理就是要对上一阶段准备的数据进行初步的整理,清洗不完全的数据,做初步的描述分析,选择与数据挖掘有关的变量或者转变变量。这是因为数据可能是不完全的、有噪声的、随机的,有复杂的数据结构,因此会影响数据挖掘的准确性与性能。在此过程中,训练数据集逐渐被矫正,并随之变成了测试数据集。测试数据的修正是一个反复的过程,直到对测试数据集所建立的模型能准确地反映真实的数据,能够满足数据挖掘的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数据准备和数据整理两个阶段是包括所有从原始的未加工的数据构造最终分析数据集的活动,是数据挖掘过程中最耗时的环节,甚至要占据整个数据挖掘项目一半以上的工作量。

建立模型是根据数据挖掘的目标和数据的特征,选择合适的模型。挖掘建模包括数据挖掘算法的选择、算法参数的确定等,常见的数据挖掘算法包括关联规则、序列模式、频繁序列、决策树分类、神经元网络、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K-means聚类、模糊聚类、异常检测等。数据模型的选择要由数据挖掘目标、数据集特点、使用数据挖掘工具等情况裁定,较复杂的数据挖掘模型还可能会包含多种数据挖掘算法。

挖掘模型评估预测对数据挖掘的结果进行评价,选择最优的模型,作出评价,运用于实际问题,并且要和专业知识结合对结果进行解释。根据支持度等阈值对各机构方案进行比较评价,选定最佳的机构方案。如果都不满意,则重新进行挖掘模型的修订,如此循环往复,直到得到用户满意的挖掘模型和测试集为止。

四、合理运用数据挖掘算法

数据挖掘建模是数据挖掘实施的核心步骤,也是整个数据挖掘过程中最为复杂的环节,模型建立是否成功直接关系到整个项目的成败。通常一个数据模型是由多个数据挖掘算法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对于大多数数据挖掘产品来说,数据挖掘模型的实现相对于用户而言是一个黑盒。常见的数据挖掘算法及功能归纳如下:

1、决策树算法。

一种逼近离散函数值的方法,其分类精度高,生成的模式简单,并且对噪声数据有很好的健壮性,因而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归纳推理算法之一,在数据挖掘中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它着眼于从一组无次序、无规则的事例中推理出决策树表示形式的分类规则。采用自顶向下的递归方式,在决策树的内部节点进行属性比较,根据不同属性判断从该节点向下的分支,在决策树的叶节点得到结论。所以从根到叶节点就对应着一条合取规则,整棵树就对应着一组析取表达式规则。

2、回归分析算法。

处理多变量间相关关系的一种数学方法,用以描述和评估应变量与一个或多个自变量之间的关系。相关关系不同于函数关系,后者反映变量间的严格依存性,而前者则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波动性或随机性,对自变量的每一取值,因变量可以有多个数值与之相对应。回归分析可以分为简单线性回归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非线性回归数据分析。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可以确定,许多领域中各个因素(数据)之间的关系,从而可以通过其用来预测,分析数据。

3、聚类算法。

根据样本自身的属性,用数学方法按照某种相似性或差异性指标,定量地确定样本之间的亲疏关系,并按这种亲疏关系程度对样本进行聚类。它作为数据挖掘中的一个模块,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工具以发现数据库中分布的一些深层的信息,并且概括出每一类的特点,或者把注意力放在某一个特定的类上以作进一步的分析;并且,聚类分析也可以作为数据挖掘算法中其他分析算法的一个预处理步骤。

4、描述性统计分析。

对一组数据的各种特征进行分析,以便描述测量样本的各种特征及其所代表的整体特征。它包含的项目很多,如平均数、标准差、中位数、频数分布、正太或偏态程度等。描述性统计分析要对调查总体所有变量的有关数据做统计性描述,主要包括数据的频数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分析、数据离散程度分析、数据的分布、以及一些基本的统计图形。

5、关联规则算法。

目的在于发现大量数据中项集之间有趣的关联或相关联系。关联规则是形如X→Y的蕴涵式,其中且X和Y分别称为关联规则的先导和后继。关联规则在D中的支持度(Support)是D中事务包含的百分比,即概率;置信度是包含X的事务中同时包含Y的百分比,即条件概率。关联规则是有趣的,如果满足最小支持度阈值和最小置信度阈值。这些阈值由用户或者专家设定。

数据挖掘算法还有诸如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时序、支持向量机、模型合成等,但在易用性和普及度上来看,上述五种算法较好地解决了大量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政府电子政务系统应用的数据挖掘过程中同样要选择合适的数据挖掘算法,同时也应降低系统实现的难度。

五、避免数据挖掘技术应用的高风险性

数据挖掘技术作为计算机技术的高级应用,实施过程具有开发周期长、应用技术复杂的特点。在开发过程中时常出现半途而废、挖掘出的目标数据偏差较大的问题,致使高投入的系统建设无法达到预期目的,从而造成项目的失败。在系统建设初期,开发人员应在行政管理人员的协助下做好需求分析,对挖掘模型的建立应选择较成熟的算法甚至是经过市场检验的产品,这不仅可以降低开发风险,也可缩短开发时间。项目开发应尽量采用快速原型模型、增量模型降低开发各阶段的耦合性,使政府投入的每一分钱都能取得相应的回报。

在开发工具的选择上尽量选择系统正在应用的产品及升级。目前,大型数据库如SQL Server、Oracle、DB2等均对数据挖掘技术进行了不同程度支持。

进入应用阶段的数据挖掘产品也应定时进行挖掘模型修正及数据训练,从而避免出现错误信息、提高挖掘效率。开发过程中,应该有完备的开发文档以便于后续维护。

大数据与电子政务 篇8

关键词:大数据;电子政务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675(2013)15-

随着SOA、数据仓库和BI、云计算一系列虚虚实实的概念兴起,大数据成为最近技术领域热捧的名词,相比于前几个概念,大数据似乎更不局限在技术,更多的强调整个社会各个行业面临的挑战、机遇和可能产生的价值,因此大家看待大数据时代更认真,而不带有过多的炒作。

社会进入大数据时代的特征,是办理业务过程之外更加迅猛地不断产生的数据——来自GPS监控设备的数据、互联网的各种非结构化数据和结构化数据、生产流程中的自动采集数据等,这些数据明显不同于以往金融、电信、政府等业务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无论从数据量、产生速度、差异性和复杂度大家公认的哪一方面来看。

大数据时代到来,除了数据本身这一条件具备外,还有信息技术进步带来的大数据利用的可能性。除了计算机领域每一方面的进步,如CPU计算能力的提升、集成度的提高、存储价格的下降,计算机体系架构领域也产生了巨大变化,支撑数据仓库和云计算领域的海量并行计算技术,是目前IT计算领域的基础前沿技术。除了硬件的性价比急剧提高,软件方面对大数据处理也有很大进步,无论是针对海量结构化数据处理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还是针对非结构化数据的云计算技术,或者数据挖掘和灵活查询统计分析软件,以及数据可视化等,都足以迎接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于自然语言的解析算法的进步,也使得对普通文本数据的分析成为可能,也为探索大数据价值提供了巨大空间。

在国外,许多政府早已在大数据这个概念正式提出来之前,就已经开始尝试利用大数据。最近,美国中部犹他州能峡谷内,一个面积1100万平方英尺(约1022万平方米)、价值19亿美元的数据中心被曝光,大家推测其可能是检测公众电子邮件等信息,从而为公共安全服务,这仅是美国政府将大数据技术服务于政府职能的一个缩影。

电子政务发展较好的国家,如加拿大、美国、英国等,基本上都在政府设立了首席信息官(CIO),负责整个国家的信息规划和在政务中的应用。在美国,奥巴马执政之后,通过设立首席信息官逐步建立了政府的数据开放制度,通过www.data.gov向社会开放政府数据,通过开放数据,吸引社会力量,利用社会的最新大数据处理技术,包括数据仓库和云计算,进行数据价值的发掘,服务于社会。

正是这一数据开放运动,使美国基于数据仓库技术对交通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到快速发展。例如,正是基于政府开放的航班数据,有程序员建立了航班延误时间的分析系统(flyontime.us),指导乘客适当安排时间,避免了因航班延误造成的乘客与航空公司的矛盾。

英国也参照美国的经验,于几年前开放了政府数据(见www.data.gov.uk网站)。英美正是通过数据开放,达到进一步的政务公开,获得民间的技术能力和资源,服务与提升政府政务能力。除了利用民间资源,政府自身也利用大数据完善公众服务,如前述的数据中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在国内,随着政府的政务公开和电子政务的开展,在很多领域已经形成了大数据资源。中国政府的大数据来源也和通常的大数据来源相似,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业务办理过程中的,来自于日常政务系统产生的,由于政务逐步电子化,系统采集的信息越来越多、越来越完善,大量的历史数据逐步形成,如交通管理领域的车辆相关数据、公众管理领域的人口身份证信息数据等。这部分数据除了电子政务直接产生的,也包括政府监管的企业产生的社会数据,如航空领域的中国航空信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中航信)——中国唯一的GDS服务商,在航空订票、出行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历史数据。第二是新技术的应用产生的非结构化数据,如电子政务网站产生的点击日志数据、GPS监控产生的大量数据、政府OA系统的文本信息和电子邮件数据等。第三是大量电子文档扫描件、视频监控等非结构化数据。

中国政府在大数据应用方面正在进行一些初步的、简单有效尝试,像公安部的身份证验真已经广泛应用在金融、交通、公共安全等领域,政府通过网络舆情监控及时了解舆论情况也取得不错的效果。

随着支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电子政务和大数据相结合将会为政府服务带来全新的感受。

首先是大数据提供了更真实准确的数据,基于大数据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较之以往采用人工调查的方式,能够得到更详细、更真实的数据,因此统计分析得到的结果更能反映社会现状。譬如以往经常通过在路口统计各个方向经过的机动车数量,来了解路口指示灯分时设置的对交通的影响,随着GPS数据的采集,通过对几年来各种季节、气象条件下的数据分析,将更能得到合理的交通管理方案。由于数据量巨大,也需要与之相配套的不同的分析研究方法。

其次是对问题的反应将更为及时。要想对许多即将形成的社会事件进行处理,首先得有数据,其次需要能及时处理这些数据形成信息,只有在大数据时代到来之后,这两个条件才能得到满足。从网络电子政务、通信、交通各个领域实时获取的信息,如果能够得到及时的处理,将有助于在日常政务中采取及时的措施。

第三是社会服务将更加全面。大数据时代来自各个方面的数据,汇集整合后进行处理,将能够获取关于一个事件更全面的了解,来自电子政务、通信、交通、金融、商业等各个方面的信息经过汇集、整合,考虑到更多方面将有助于做出更完整的决策。

第四是社会服务将更加主动。通过对历史大数据和正在产生的大数据进行分析,能够了解一个社会领域的趋势,在对社会服务过程中,提前预判,提前制定预案,对于发生的事件按照预案有序应对,也是对社会主动服务的现实基础。

第五是大数据的集中和整合,将依次带来对政府职能、流程的改变,逐步提高政府效率,减少过多认为环节,提高社会服务的效率,从而为社会带来巨大效益。大家讲中国的人口红利即将消耗殆尽,因此要改变制造大国的状况,这就要求进行人力资源的转型和提高人力资源的效率,减少政务环境的人力成本,为社会释放必需的人力资源,也将是对中国经济有力的支持,通过大数据分析,电子政务和政务过程中的系统化、网络化、流程化,将有助于建设政务过程中政府、企业的人力成本。

上一篇:励志上进小故事下一篇:质量各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