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服刑改造人员现身说法(精选7篇)
你们好!
我叫***,因犯诈骗罪被让**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0年。1999年投入大庆监狱服刑改造。捕前是大庆二十一中学教师。入监后在人民政府的教育帮助下,我深刻地反省过去,充分认识到自己给国家和亲人造成的损害,痛悔自己的罪过。
在这里我向来宾讲一讲我是怎样从一名人民的教师在人生中不注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修养,偏离了人生的航道,走进犯罪深渊的过程。希望能为来宾提供一份真实的反面素材,给大家一点警省。
我出生在富饶美丽的小兴安岭上的伊春市,父母都是小兴安岭的开发和建设者。在我记事时,他们那种艰苦奋斗,任劳任怨奉献的品质就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因此,我刻苦学习,1983年在全国统一高考中,考入了大庆师范专科学校。也就是在这一年的初秋,我沿着外祖父勘察建设的小兴安岭上唯一的铁路线带着美好的理想,报着为祖国建设贡献一切的决心,走出了大山,来到大庆这座光荣的油城。
在师专学习期间,学校经常开展理想、人生的教育,这使我能够不断地勉励自己刻苦学习,一定要成为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为将来参加祖国的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我连续三年被评为学雷锋标兵,还被评为全省高校的优秀班级干部,并将同功异构酶的科研成果发表在学报上。在大庆市第五届全运会上获得了举重冠军,在师专毕业时,有考上了哈师大的本科函授班。刚参加工作时,我就担任了大庆市第二十一中学初中毕业年级的生物教师,在第一年带毕业班中,就把我校的生物成绩由上一年的全市第79名提升到第9名。那时,父母的影响和大学的教育还能使我时刻想着报效国家,为人民服务,多做一些有益于人民的工作。于是面对当时的教育经费不足,教育改革无法正常进行的实际情况,我主动提出下海经商,为学校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从1989年开始我相继参与建设了大庆市萨区冰山化工厂,自己设计建造了大庆市精细化工厂和大庆市萨区国洁清洗剂厂。1992年,我研制的地毯干粉清洗剂和锅炉无腐蚀清洗剂分别荣获92年全国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的银奖和科学进步奖。这时,如果我能牢固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很可能成为一名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然而,我却偏离了人生的航道,虚荣心在思想意识中开始了滋生和蔓延。
自从我在事业上有了一点成绩后,领导给予了不断的鼓励,同志和朋友们也都倍加赞许。由于当时思想完全被虚荣心占据,灵魂开始扭曲,大脑丧失了客观、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不但没有正确地认识领导的鼓励和同志朋友们的赞许,反而把这一切当成了炫耀自己的资本,逐渐感觉别人称我陈老师不大顺耳了,只爱听大家叫我陈厂长。厂长,这毕竟代表着一定的权利和财物。老师,在商品经济时代已不在受人尊荣了,更不能带来别人羡慕的目光,从此报效国家,为人民做些好事的理想,在我心中荡漾无存。后来,别人称我厂长也不愿听了,开始对总经理、董事长的头衔进行了追求。于是,千方百计地筹措资金。因为那时,上学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在我的头脑中只剩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条直理,只要我有钱,还愁不叫我陈总吗?在这种错误思想的驱使下,我开始打造自己的小天地。不久,就在内蒙古呼仑贝尔盟的首府海拉尔市投资建成了当地最大的民营商场,在俄罗斯布勒亚特共和国的首府乌兰乌德市开办了进出口经贸公司,我也就当上了商场的总经理和经贸公司的董事长,这样在我的名片上,厂长、总经理、董事长的头衔全有了。
由于虚荣心占据了头脑,自然私心和欲望也急骤地膨胀起来,真是欲壑难填呀!从此,名片上的头衔已不能满足欲望,我开始需要在公开场合上演主角,频繁地参加各种邀请庆典活动,因为那时我能听到别人说我年青,二十几岁就干大事的夸奖声,可有谁知道,在这虚荣心得到满足的背后,要付出多少代价哪?为了着一点点虚荣,不能弄面子,别人说的事:办!别人提的要求:满足!别人提的想法:做!就在这时,罪恶的魔鬼来到了我的面前。
慢慢地,我对满足虚荣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了,要满足虚荣心的欲望,就需要大量的金钱。金钱,它也是客观事物,它不能凭人的意识无中生有,不管你想有多少,那只是想,绝不会凭空产生。那时我大脑中根本没有这些最基本的概念,一些所谓的朋友开始登门借钱。当时,害于面子从来不让他们打借条,当然最后也就很难收回这些钱。一些商人拉赞助,不问青红皂白,只要能让我的虚荣心得到满足那就行。这样企业的赢利已远远不够填补我追求虚荣的花销,企业资金出现了严重的不足,可恰在此时,拉布达林国营农场的厂长再一次找我帮忙。他们秋收所必须的汽、柴油供应不上,我是大庆人,谁都知道大庆产石油,我有不只一次地帮过他们,怎么能不在这件事上显露一下自己呢?
当即我就答应他们:三日内就从大庆将所需的三百吨汽、柴油发到海拉尔,他们见我答应的爽快,也马上为我办理了一张30万元的汇票交给我,其余的货款油到后再付,油是三天内发到了,可我却将这30万元存入了自己的帐号上,因此事情发生了质的变化,我触犯了刑法,这看起来好象似一念之差,其实当我们细想一想的时候,就会发现,着决不是一念之差,完全是我在思想上长期偏离正确的人生航道,忽视了对自身世界观进行不断改造所造成的结果,是一个经历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现在在想一想自己走过的人生弯路,就是自己思想上的错误,导致了犯罪,这不仅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也给自己的亲人带来了很大的伤害和痛苦,犯罪后,我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工作,在监狱内接受国家和人民的惩罚。妻子因承受不了打击,怕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与我离了婚,母亲因我犯罪精神倍受摧残,一夜之间花白了头发,还患上高血压、心脏病。
如今,在政府的帮助教育下,我在思想上挖掘出犯罪的根源,在灵魂深处重新找到了自我。人民政府、来宾请放心,我一定会用辛勤的汗水洗涤思想中的污垢,积极改造,争取早日获得新生,回到社会用勤劳的双手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对服刑人员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是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 它不可能立竿见影, 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而是需要持之以恒和艰辛反复的努力。在实施过程中, 一是要尊重罪犯的人格尊严。现代监狱行刑理念已从旧时对罪犯的报应刑思想转变为人道主义的矫正刑思想, 罪犯并不因为犯罪而丧失人格尊严, 人格尊严应得到尊重。二是要保障罪犯的合法权益。罪犯被剥夺的只是部分权益, 而没有被剥夺的合法权益, 监狱一定要予以保障。如没有原则地对罪犯合法权益予以剥夺, 势必会造成不良后果。以上两点, 是我们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另外对服刑人员要力所能及地多加关心, 多一些“雪中送炭”。不要因为他们曾是罪犯就把他们看成是毒蛇猛兽, 一棒子打死, 我们的工作职责是把他们教育改造成守法公民, 因而首先要把他们看成“人”, 人在困境中, 总是希望有人会帮一把, 拉一把, 对罪犯我们多关心, 多用心, 对他们的困难多关注, 多给予帮助。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才能让罪犯真正感恩, 感到生活不绝望, 感到挫折、磨难不过是人生的一种经历而已。反之, 如果我们对罪犯漠然置之, 甚至“落井下石”, 那么我们所有的心血和汗水都会付之东流。
二、适应形势, 有的放矢, 加强对服刑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
在现实改造生活中, 不少服刑人员不良的思想意识根深蒂固, 缺乏主动改造意识。一是身份意识淡化, 服刑意识缺失。尤其是一些“多进宫”罪犯, 他们对国家法律缺乏敬畏感, 对自身是罪犯似乎已习以为常, 毫无羞耻感, 把服刑当成了“度假”。至于国家不断完善的刑事政策好不好、家人过的怎么样、监狱执法的文明规范, 他们懒的想, 只是混刑度日;二是悔罪意识减弱, 责任意识缺失。有些服刑人员对自身违法犯罪毫无罪恶感、悔恨感, 他们不把犯罪的原因归于自己主观原因, 而是归于家庭、归于社会, 对于自身所犯罪孽给家庭、社会带来的不幸无动于衷, 人格冷漠, 毫无怜悯之心, 忏悔之意, 赎罪之行, 全然一个“冷血动物”;三是改造意识淡薄, 有偿改造心理突出。不少服刑人员做事常常以是否合算来衡量自己改造的投入, 主动改造意识严重缺失。做什么事都围绕着“分”转, 只要能加分的事就做, 不加分的事就躲。他们的“积极”表现只是为了换取表扬、改造积极分子, 最终达到减刑之目的, 他们把改造变成了一种投机的行为。不少民警为挽救服刑人员, 对他们的教育可谓煞费苦心, 用心良苦, 但结果常常都是收效甚微, 只要不给加分, 付出再多的“口水”也只能付之东流, 毫无感激之意、感恩之情。四是一些获得减刑、假释或其他行政奖励的服刑人员总认为成绩的取得全是自己努力的结果, 对教育帮助过他的民警、其他服刑人员丝毫不放在心上。
三、以人为本, 创新教育, 唤醒服刑人员主动改造意识
内容摘要:监狱服刑人员劳动权作为刑事被执行人人权保障体系的一项基本权利,其具有普遍性,亦有其特殊性。我国目前服刑人员劳动权保障由于传统文化观念及司法制度的影响,与国际囚犯最低待遇标准存在一定差距,存在诸多问题,亟需完善。
关键词:劳动权 现状 存在问题 措施
自2004年人权入宪以后,我国服刑人员的人权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但社会各界关注最多的还是服刑人员的人身权以及监狱的医疗、伙食、卫生、文体等问题,服刑人员劳动权方面的保障仍没有得到重视。服刑人员的劳动权虽具有其特殊性,但亦应得到充分的实现和必要的保障。
一、劳动权与服刑人员劳动权
(一)劳动权的含义
1948年的《世界人权宣言》第23-24条规定“人人有权工作、自由选择职业、享受公正和合适的工作条件并享受免于失业的保障;人人有同工同酬的权利,不受任何歧视;每一个工作的人,有权享受公正和合适的报酬,保证使他本人和家属有一个符合人的尊严的生活条件,必要时并辅以其他方式的社会保障;人人有为维护其利益而组织和参加工会的权利;人人有享受休息和闲暇的权利,包括工作时间有合理限制和定期给薪休假的权利”。[1]而后,多项国际公约及各国国内的《宪法》、《劳动法》等均对劳动权予以规定并充分保护。
《世界人权宣言》的规定一定程度上已经描述了劳动权的基本涵义和内容。劳动权就是以工作权为核心及在此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相关权利的总称,其应包括工作权、休息休假权、劳动报酬权、职业技能培训权、安全保护权、社会保障及劳动福利权、民主管理权、劳动争议处理权等等。[2]我国《劳动法》就是采用广义的界定方法明确了我国劳动权的外延,并规定具体程序使以上权利有了更充分具体的法律保障。
(二)服刑人员劳动权
服刑人员劳动权是基于人权属性的应然权利经宪法及法律规定转化的实然权利。在参加监狱劳动的过程中,不能无故被剥夺劳动权或被强迫劳动,应得到充分的实现和保障。
本文中所指“服刑人员劳动权”采广义劳动权概念,即指监狱服刑人员在参加劳动过程中所应享有的一系列相关劳动权利。因服刑人员权利行使特殊性,劳动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保障服刑人员劳动权的意义主要体现在:首先,保障服刑人员劳动权是实现人权司法保障的重要体现。其次,保障服刑人员劳动权有利于调动服刑人员劳动积极性。再次,保障服刑人员劳动权有利于服刑人员刑释后再社会化。最后,保障服刑人员劳动权有利于降低重新犯罪率。
二、我国服刑人员劳动权现状
为了说明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可行性建议及对策,增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课题组对吉林省长春市某监狱服刑人员的劳动项目、劳动时间及休息休假、劳动报酬、劳动生产安全保护、工伤处理情况、医疗保险情况进行了调研。
截止2015年6月,该监狱有在押服刑人员2609人,除老弱病残不能参加劳动的服刑人员外,参加劳动的人数为2168人,约占服刑人员总数的83%;劳动项目主要涉及磁性材料加工、工艺生产、服装加工等项目,监狱主要根据入监时服刑人员基本情况调查及刑期等条件综合考量确定劳动项目;服刑人员在元旦、春节、清明等国家法定节假日享有休假权,每天有效劳动时间为8小时,中午1小时午休,每周有一天休息日,用于接见、购物等;服刑人员劳动报酬月均达52.2元(超出省监狱管理局规定的40元),劳动报酬均能及时支付;劳动生产安全基本达到了各种生产安全要求;服刑人员2013年共支出医疗费用约280万元(财政拨款医疗费用为每人每月15.8元);服刑人员生活成本约为每人每年3457.6元(国家财政拨款2500元)。
调研范围有限,素材虽不能完全代表我国服刑人员劳动权的行使情况,但仍能反映出目前全国监狱服刑人员劳动权保障的现状。
(一)监狱劳动目的不明确,工作目标偏离
一些学者对监狱劳动的目的性研究提出了诸多不同见解。有人采单一目的说,强调监狱劳动的唯一目的就是矫正犯罪;也有学者提出双重目的说,即包含惩罚与改造两个目的,亦或是矫正和经济收益。还有学者认为应包括惩罚、矫正和经济三个方面的内容。[3]目的不明确导致强调服刑人员劳动的经济属性,而忽略了劳动改造的社会属性,偏离了“以改造人为宗旨”目标。
(二)劳动权被“义务化”
宪法规定,劳动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对于普通公民而言,劳动义务并非被强制劳动,而对于服刑人员来说,无论是轻刑犯还是重刑犯,服刑期间只要有劳动能力都会被要求参加劳动。个人素质、特长等基本情况不会被加以区分而从事不同的劳动,劳动权被完全强迫性的义务化,基本人权属性被抹杀。
(三)监狱体制缺陷导致劳动权普遍被侵犯
监狱管理受到考评制度、经费保障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将简单的监狱生产等同于劳动权保护,认为只要组织劳动生产就是完善劳动权保障,维护基本人权,一定程度上导致监狱劳动及服刑人员劳动权出现异化甚至畸形发展,劳动权无法得到充分实现与保障。
三、当前我国服刑人员劳动权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服刑人员对劳动项目没有选择权
《囚犯待遇最低限度标准规则》第71条第6款规定了职业选择权:“在符合正当选择职业方式和监所管理及纪律上要求的限度内,囚犯得选择所愿从事的工作种类。”[4]我国《监狱法》没有具体规定,实践中,服刑人员参加劳动往往都是被设定劳动场所、劳动项目,服刑人员没有自主选择权。一定程度上影响服刑人员劳动积极性,也不利于服刑人员特长发挥及技能培养。
(二)劳动报酬权没有保障
联合国在《囚犯待遇最低限度标准规则》第76条规定:“对囚犯的工作,应订立公平报酬的制度。按此制度,以供自用,并将部分收入交付家用。此项制度并应规定管理处应扣出部分收入,设立一项储蓄基金,在囚犯出狱时交给囚犯。”[5]我国劳动法第3条规定了劳动报酬权。我国《监狱法》第72条也规定:“监狱对参加劳动的罪犯,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报酬并执行国家有关劳动保护的规定。”
但我国《监狱法》虽然明确了服刑人员有获得报酬的权利,但只是依照“有关规定”给付,对于最重要的支付形式、时间、标准、报酬分配、争议处理等均没有明确规定,亦没有提供可参照系,导致实践中各地监狱无章可循,做法不一。有的认为监狱的伙食、医疗、生活卫生等就是劳动报酬的一种形式,有的以发放零用钱或者衣物等实物形式代替服刑人员劳动报酬给付,标准远低于国际标准,侵犯了服刑人员的劳动报酬权,更影响了依法治监的进程。
(三)休息、休假权普遍被侵犯
《联合国囚犯待遇最低限度标准规则》第75条规定:“囚犯每日及每周最高工作时数由法律或行政规则规定,但应考虑到当地有关雇用自由工人的规则或习惯。”[6]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是国际普遍关注的保障劳动权的一项重要内容。而目前关于服刑人员休息、休假权的规定与我国劳动法及现实存在一定的差异。我国《监狱法》第71条做出了相应规定,司法部《关于罪犯劳动工时的规定》则是对《监狱法》的补充说明。2007年,司法部下发了《关于加强监狱安全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俗称“35条”)同时规定:“罪犯每天劳动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每周劳动时间不超过40小时。”
目前我国监狱内服刑人员的劳动时间远远超出了这些规定,笔者认为,服刑人员虽然是人身自由受限具有特殊法律地位的群体,无论是从人权保障角度出发,还是从教育改造实效出发,都有必要进一步规范服刑人员的劳动时间,保障其休息休假权。
(四)劳动生产安全及保护条件达不到标准
我国监狱法律法规将劳动安全与保护措施的事前预防工作和劳动工伤的事后救济混为一谈,没有具体的事前预防保护措施的操作规程及可参照的规定,造成服刑人员劳动之初的最为关键的劳动安全与保护达不到应有标准。生产事故发生后又因缺乏法律依据而不能进行责任追究,严重侵犯了服刑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权。
四、服刑人员劳动权保障的完善
(一)树立正确的司法理念
理念指导行动,理念作用于实践。好的理念能够更好的理顺司法机关与其他机关的关系,充分有效的发挥各机关的职能,提升司法公信力。
1.人权司法保障理念。从刑事执行检察角度看,只有具备人权保障理念,彻底摒弃长期以来历史遗留、传承的错误的报应主义、痛苦赎罪的观念,将服刑人员作为一国之公民,时刻从保障其应有的法定权利为出发点,才能更好的履行监督职能,发挥检察机关的监督作用。
2.法律监督理念[7]。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检察机关最重要的职能就是通过法律监督实现和保障公正司法。从刑事执行检察角度看,只有牢固树立法律监督理念,才能避免与被监督单位之间重配合、轻制约的问题,更好的提高监督工作力度。
3.教育与矫正行刑理念。作为监狱管理与检察监督的司法工作人员,要深刻领会立法精神,转变行刑理念,监狱劳动的目的只应是教育与矫正,使服刑人员通过劳动改变自身的恶习,通过自己努力获得专长,以确保被刑释后更好的回归社会,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
(二)通过立法完善各项劳动权保障
应借鉴国外好的经验做法,加快服刑人员劳动权保障的专门立法;制定相关配套实施细则,完善各项权利保护及救济具体程序,与监狱法等各项法律的贯彻实施形成良好无缝对接:
1.明确服刑人员劳动报酬统一标准及分配方式[8]。首先,在立法中明确服刑人员劳动报酬最低标准及具体支付标准;其次,参照普通劳动者劳动报酬权规定服刑人员劳动报酬的支付方式及时间。最后,对劳动报酬的具体分配方式应予以明确。
在调研中笔者发现,被调研对象在对待限制减刑服刑人员的劳动报酬问题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并且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即对限制减刑的服刑人员参加劳动的,对其劳动所得进行全额发放,即人均每月可获得900元的收入,并将其按照“334”原则进行分配,30%用于服刑人员生活必要支出费用,30%的收入支付给服刑人员的家人,40%的收入留作服刑人员刑满释放后的养老基金,待其刑满释放后一次性支付。此做法,在提高限制减刑服刑人员劳动积极性的同时树立重新生活的信心。
笔者认为,针对我国目前现状,可以将服刑人员劳动报酬按照20%支付被害人赔偿金、20%用于监狱生活支出、30%用于支付服刑人员家庭使用,30%用于刑释准备金来予以分配。[9]有效的使劳动报酬规范化、货币化、标准化,促进服刑人员参加监狱劳动积极性,树立社会、家庭责任感。
2.完善劳动生产安全保护相关立法。建议根据各个行业的安全保护标准进行相应立法专门规定。尤其应当加强“事前预防”的安全保护立法,并建立相应制约问责机制,使监狱管理机构在实践中有章可循。同时,应高度重视特殊工种的安全防护,有毒有害工作环境的特殊防护措施等等,避免发生重大劳动安全责任事故,并应制定服刑人员安全责任事故处理程序、追责及赔偿机制。
3.加强各项社会保险权利保障。通过本次调研,该监狱医疗费用支出占总支出比例较大,但由于无法律依据导致服刑人员无法缴纳医疗保险,部分服刑人员需要自行支付医疗费用,不利于服刑人员人权保障,同时监狱管理经费支出存在巨大压力。服刑人员作为特殊群体,权利受到不同程度限制,但是其作为公民,同样应该享有部分社会保险待遇,生存权和健康权应当受到尊重和保障。[10]
4.细化劳动争议解决程序。目前监狱服刑人员劳动权受到侵犯,只能通过《监狱法》规定提出申诉或控告,但没有时间及程序、责任追究方面的具体规定。应该将服刑人员已经享有的权利进一步明确化,同时拓宽劳动争议解决渠道,建立公开、透明、公正的争议解决程序,弱化监狱在争议解决程序中的主导作用,也可考虑根据实践情况将行政诉讼引入到劳动争议解决途径中,从而保障服刑人员的民事权利。
(三)健全监狱管理体制
1.科学选择适合服刑人员的劳动项目。保障服刑人员劳动权并不是完全否认监狱劳动的特殊性,监狱管理者应考虑到:监狱劳动项目必须与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需要以及刑释后融入社会实现个人价值相适应;进一步而言,应当根据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及服刑人员的年龄、文化程度、特长、兴趣爱好、犯罪性质等,积极探索开发以知识和科技含量为核心的脑力劳动项目和岗位,从而使服刑人员再刑释后在思想、观念、技能各方面适应和立足社会。
2.健全服刑人员劳动权保障的监狱管理体制。《监狱法》作为指导监狱工作的基本法律,仍是比较原则性的法律,而监狱具体执行还需要相关配套法律及监狱内部管理体制的支撑和落实。针对服刑人员劳动权保障问题,应从实体法角度完善相应部门规章及内部规范性文件等,以进一步细化和规范基本法各项权利保障,使之贯彻落实。同时,还要从程序法角度制定内部规章及管理制度,规定罪犯在劳动权受到伤害时的救济途径和程序,确保《监狱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执行到位,亦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监狱及其管理人员之间的矛盾。
3.严格落实监企分离。自2008年全面推行监狱监企分离改革,我国从体制设计上彻底摒弃了一直以来监企合一的状态,但在落实执行中尚有未到位的环节,仍有旧体制的弊端,服刑人员劳动权一定程度上受其影响。
监狱劳动的目的是教育改造、矫正服刑人员,而不是利用他们进行经济创收,因此我们应该尽快转变观念,将监狱企业分离落实执行到位。监狱应加强经费保障,为监企分离的落实提供支持,突破、解决监企各自规范运行的重点和难点,使之协调。这就需要监狱内部进行更深入、合理的改革设置,清晰界定狱政管理与刑罚执行,并加强干警职业素养培训,做到公正廉洁、文明规范执法。只有这样逐步探索、创新、推进监企分离各项工作,才能真正的将监企分离落实到位。
同时,监狱企业也应当承担和协助监狱教育改造服刑人员的责任,以让服刑人员学习掌握一技之长以回归社会为目标,为服刑人员提供适合他们的劳动岗位,并关注服刑人员劳动技能需求。服刑人员矫正工作需要其个人、司法机关、社会及家庭的共同参与与努力,使他们有信心有希望并渴望回归社会,重新贡献社会。
注释:
[1]白桂梅、刘骁著:《人权法教学参考资料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版,第5页。
[2]薛长礼:《劳动权的法律研究—人权视角的考察》,吉林大学2002硕士论文。
[3]参见赖早兴:《监狱劳动合理化论纲》,载《法学评论》2007年第2期。
[4]同[1],第439页。
[5]参见白桂梅、刘骁著:《人权法教学参考资料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版,第439页。
[6]同[5]
[7]参见赵云龙:《论刑罚执行视野中的检察监督制度》,河北大学2014硕士论文。
[8]李腾:《论我国监狱劳动组织形式的改革及完善措施》,载《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4年4月,第85-89页。
[9]参见朱美云:《罪犯劳动报酬的具体模式设计》,载《中国司法》2009年第12期,第51-53页。
看来没人知道,下面看另外一张照片,大家马上就认出来了,是张国荣。那第一张照片的演员就是张国荣。大家一定奇怪了,张国荣不是香港流行歌手演员吗?啥时候去唱京剧了。其实啊,这是1993年上映的由陈凯歌导演的著名电影《霸王别姬》里的剧照,在这部电影中,张国荣饰演的程蝶衣和张丰毅饰演的石晓楼两个人都是京剧演员,程蝶衣演虞姬,石晓楼演霸王,在经历了半世纪的爱恨情仇之后,张国荣饰演程蝶衣在最后一次登台演《霸王别姬》的时候拿起本该给霸王的剑自刎而死,结束了短暂而又绚烂的曲艺人生。电影具体的剧情我就不多介绍了,《霸王别姬》这部电影是中国最经典最具文化内涵的现代影片,这部电影不近成就了陈凯歌,也是见证了张国荣演艺事业的巅峰。然而未曾想到,十年后的2003年的4月1号,当天还恰好还是愚人节,张国荣从香港东方文华酒店的24层匆匆跳下,结束了自己46年短暂而又辉煌的一生。大家一定奇怪这么大红大紫、人生成功的人为何要跳楼自杀啊。后来据张国荣的姐姐张绿萍说啊,张国荣生前患有严重的抑郁症。
那除了,张国荣,还有很多影星歌手都是因为抑郁而自杀身亡的,比如著名的歌手陈琳,美国著名演员罗宾威廉姆斯啊等等。
如今不仅仅是影视明星自杀能登上头条新闻,其他行业的跳楼新闻也是不短上演,比如2010年富士康工厂工人的十三连跳事件,还有很多大学生、硕士生来至博士生自杀、官员自杀等等也不断见诸报端。面对越来越多此类的新闻,大家不禁要问,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想不开自杀的。
由上面这些事例可以看出,这些人的离开不是因为生理上的病因,而是因为心理上的病因。早在2000年,卫生部提供的资料显示,精神疾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的排名中居首位。已超过了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等疾患,各类精神问题
约占全部疾病和外伤所致残疾及劳动力丧失的1/5。国内各类精神病的总患病率由50年代的2.7‟上升至1993年的13.47‟,近年的上升幅度更明显。
然而社会对精神卫生认识不足,这不仅是中国的问题,也是世界性的问题,鉴于此,联合国卫生组织自1992年将每年的10月10日定为“世界精神卫生日”,以引起社会对精神卫生问题的正确关注。每年都会确定一个主题:
2005年
心身健康,幸福一生; 2006年
健身健心,你我同行; 2007年
提倡心理咨询,促进精神健康。
健康定义
好了,下面我们转入今天的主题,开始看看什么是健康。
关于健康的定义,我们当然先来看看世界上最专业的卫生机构——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健康的定义: 1990年对健康定义的阐述是: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皆健全。
身体健康,大家很容易明白,直观来说就是没有疾病,更客观量化地来说就是体温36℃-37℃,如果超过了39℃那就是发烧的症状了,血压:低压60-90 毫米汞柱、高压90-130毫米汞柱,心率60-80次/分,可以通过各项生理指标来鉴别身体是否健康。
但是说到心理健康,想必大家都能说是几句,但是很难说清楚,因为心理健康就没有身体健康那种非常量化客观的数据标准了。那下面了,我们就来具体看看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相对于生理健康而言的。也叫心理卫生,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是指心理健康的状态。即没有心理疾病,心理功能良好。
二、是指维护心理健康状态的能力。
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处于这种状态下,人们不仅有安全感、自我认同良好,而且与他人社会和谐相处,能以社会认可的形式适应外部环境。它一般可理解为情绪的稳定和心理方面的成熟两个方面,但这种稳定和成熟的状态是相对的。因为我们生活在一切都在变化的社会中,没有人会有一成不变的精神和情绪状态。比如今天我发奖金了我很高兴很兴奋,或许明天我失业了那我就感到悲伤失落,正所谓“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你按下葫芦,却浮起了瓢。这些生活中的事件必将对我们的心理造成或轻或重或小或大的影响,如何调节好我们的悲与喜愁与欢,不至于像范进中举高兴地发了疯,也不至于像周瑜被别人气死,留下“既生瑜,何生亮!”的千古长叹,这就需要我们还有调节好心理的能力。
心理与身体
人的心理不是空穴来风就出现的,它是建立在人的大脑上的,古人一直以为心脏是人心理活动发生的场所,所以汉语中便有了“心想事成、心神不宁、心理学”这些词,可是现代科学发现人的心理活动、情感体验这些其实是在人脑中发生的。比如说你的脚被割伤了,立马你就能感受到很疼痛,痛的泪流满面,但是如果你在手术台上,医生给你打了麻醉药,虽然脚依旧被割开,但是你没有疼的感觉,因为麻醉药阻隔了你脚部发出的神经信号,大脑接收不到脚部发来的信号,相应的也就不能产生疼痛的感觉。所以说人的心理是建立在人的物质身体之上的。
医学调查统计发现,癌症患者,毁容、畸形、残疾等身体缺陷和身体功能受损的人往往比正常人有着更多的心理问题,身体的健康与否对于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会起到很大的作用。然后,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与否同样会对其身体健康起到巨大的反作用。
临床医学实践发现:近50年来的人类十大死因的前三位都是心因性疾病。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过去:肺炎、结核、大脑炎;现在:脑血管病,心血管病,癌症。主要原因:心理压力大,不良情绪体验多,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影响生理功能而产生疾病。
美国新奥尔良的奥施纳诊所曾做过统计,发现500个连续求诊入院的肠胃病人中,因情绪不好而致病者占74%;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门诊部统计,求诊病人中因情绪紧张而致病的占76%。
因此,健康幸福快乐长寿,很重要的一条是及时调节心理,保持情绪稳定,维护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标准
好了,我们讲完心理健康是什么之后,再来看看健康的标准。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健康有个十条标准:
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劳。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工作有效率。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5、具有抗病能力,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得当,身材均匀,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蛀牙,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不出血。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有力。
从这十条标准中大家发现了什么?那就是前四条都是关于人的心理方面的,可见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看完健康的标准,下面我们来看看有我国心理学提出的心理健康八条标准。对于每条标准,我都会通过一个人物事例来表现出来。下面我们来看第一个人物事例。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能接受自己,具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情绪和优缺点都能做到恰当、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分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的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会面临的心理危机。
传说春秋时期,越国有一美女,名唤西施,不仅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而且就是平时所做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非常美的。因此常有一些姑娘模仿她的衣着,装束;也常有一些人有意无意地模仿她的行为举止。有一天西施患病,心口非常痛。她出去洗衣服时,皱着眉头,用一只手捂着胸口,走在路上虽然非常难受,但旁人看来今天的西施却又别有一番风姿。西施有一邻居容貌长的很丑,见西施人长的美,别人时常效仿西施的衣着,举止。她就常常暗地里观察,看看西施到底与别人有什么不同之处。这一天,她看到西施用手捂着胸口,皱着眉头的样子后,感到非常美。于是她就跟着学起这个样子来了。本来容貌就丑,又皱起了眉头,本来形体就含胸弓背,却又捂住了胸,弄得更加丑陋不堪,弄巧成拙。对于东施这种行为,用咱们现在流行的一句话评价就是“你长很丑,却想得美”。那大家分析一下东施的行为哪里出问题呢?
显然东施她不能合理恰当的对待自我,以为去模仿别人,不仅没有变美丽还显得更丑陋。
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不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悦纳他人,能认可别人存在的重要性和作用。他能为他人所理解,为他人和集体所接受,能与他人相互沟通和交往,人际关系协调和谐,在生活的集体中能融为一体,乐群性强,既能在与挚友团聚之时共享欢乐,也能在独处沉思之时而无孤独之感。在与人相处时,积极的态度(如同情、友善、信任、尊敬等)总是多于消极的态度(如猜疑、嫉妒、畏惧、敌视等),因而在社会生活中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充足的安全感。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总是自别于集体,与周围的环境和人们格格不入。
2004年2月23日,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用锤子杀死了自己的四位同学,一位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沦为凶残的杀人凶手,这一新闻一时间成为当时中国大街小巷都在议论的话题。在被捕后,经过警方审讯,马加爵道出了作案的动机:在和同学打牌过程中,马加爵被怀疑作弊,并和同学发生了争执,同学说他“没想到你连玩牌都玩假,你为人太差了,难怪龚博过生日都不请你”。那同学的这句话对内心极自尊又极自卑的马加爵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感到长期以来努力维系而且深深依赖的友谊骤然崩溃,于是他起了杀机。“我觉得我太失败了”,“我觉得他们都看不起我”,“他们老是在背后说我很怪,把我的一些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甚至是一些隐私都说给别人听。让我感觉是完全暴露在别人眼里,别人在嘲笑我。”马加爵后来向警方袒露了当时内心的想法。从马加爵这个事件可以看出,马加爵之所以最终走上不归路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和他人相处好,不善与他人相处,不善化解遇到的人际矛盾。
3、热爱生活,乐于工作。心理健康的人珍惜和热爱生活,积极投身于生活,在生活中尽情享受人生的乐趣。他们在工作中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聪明才智,并从工作的成果中获得满足和激励,把工作看作是乐趣而不是负担。他能把工作的过程中
积累的各种有用的信息、知识和技能存贮起来,便于随时提取使用,以解决可能遇到的新问题,能够克服各种困难,使自己的行为更有效率,工作更有成效
4、面对现实,接受现实,适应现实,改变现实。心理健康的人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能够主动地去适应现实,进一步地改造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对周围事物和环境能做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并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会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与奢望,他对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信心,对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都能妥善处理。心理不健康的人往往以幻想代替现实,不敢面对现实,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接受现实的挑战,总是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或责备社会环境对自己不公而怨天尤人,因而无法适应现实环境。
我们来看一个短片。看完短片大家感觉如何,是不是感觉很震撼?这位主人翁叫尼克胡哲,没有胳膊没有双腿,然而他的生活比咱们普通人过得都精彩,你看他不仅会用电脑,还会游泳、打高尔夫甚至冲浪,我们许多人都还没尝试过这些活动。如果我们把自己的一些苦难烦恼拿来和他的比一比,那显然都不算什么事,既然这位残疾人都能活得那么精彩,我们这些四肢健全的正常人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生活呢?因此啊,我们要勇敢的面对现实,接受现实,不要老是抱怨上天不公平,而是应该勇敢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坚信未来总会好起来的。
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心理健康的人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总是占据优势的,虽然也会有悲、优、愁、怒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但一般不会长久。他能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喜不狂,忧不绝,胜不骄,败不馁,谦虚不卑,自尊自重,在社会交往中既不妄自尊大也不畏缩恐惧,对于无法得到的东西不过于贪求,争取在社会规范允许范围内满足自己的各种要求,对于自己能得到的一切感到满意,心情总是开朗的、乐观的。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流传很广,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的小故事。
有一个坏脾气的男孩,他父亲给了他一袋钉子,并且告诉他,每当他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个钉子在后院的围栏上。第一天,这个男孩钉下了三十七根钉子。慢慢地,男孩每天钉钉子的数量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钉下那些钉子容易。于是,有一天,这个男孩觉得自己再也不会失去耐性,乱发脾气了。
他告诉父亲这件事情。父亲又说,现在开始每当他能控制自己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根钉子。一天天过去了,最后男孩告诉他的父亲,他终于把所有钉子给拔出来了。
父亲握着他的手,来到后院说:“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那些围栏上的洞,这些围栏将永远不能恢复到从前的样子。你生气的时候说的话就像这些钉子一样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别人一刀,不管你说了多少次对不起,那个伤口将永远存在。话语的伤痛就像真实的伤痛一样令人无法承受。”
6、人格和谐完整。心理健康的人,其人格结构包括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动机、兴趣、人生观等各方面能平衡发展,人格即人的整体的精神面貌能够完整、协调、和谐地表现出来。思考问题的方式是适中和合理的,待人接物能采取恰当灵活的态度,对外界刺激不会有偏颇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也能与集体融为一体。
下面我们来看一位文学人物,不知道大家认出他没有,他就是鲁迅笔下的文学人物——阿Q,说到阿Q,我们首先联想到的就是他那战无不胜的精神胜利法,比如阿Q被别人打了,他内心就会想:“我被儿子打了,这世界真是不像样,儿子居然打起老子来了。”取得精神胜利后,阿Q便会心满意足的走了。阿Q这种显得滑稽而又荒谬的想法显然与他的人格息息相关。比如自尊自大而又自轻自贱,对于他村里的邻居,阿Q一概不犯在眼里“你算什么东西啦,我先前比你阔多啦!”,另一方面,阿Q又很能自轻自贱,打败了就轻易承认自己是虫豸而求饶;赌博赢来的钱被抢走,竟然自打嘴巴,用自贱的手段来消除失败的痛苦。再例如阿Q蛮横霸道而又懦弱卑怯,阿Q遭了假洋鬼子的哭丧棒,然后就无端的迁怒于小尼姑,收到赵大爷的迫害丢了生计,就
把不满发些到小弟身上。阿Q还有诸如率真任性而又正统卫道,说起话来来像一名卫道士,做起事来去蝇营狗苟。我们可以发现啊,阿Q这种人格充满了矛盾性,双重性,这种不和谐的双重人格的外在表现就是:一方面退回内心,靠幻想以维护自我,另一方面是泯灭意志来适应环境以维护个体的生存。
7、智力正常。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准,智力是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的操作能力的综合。
说到智力,大家肯定都知道智力测验,智力测验就是测量人的智力水平的一种科学的心理测验。智力测验是上个世纪由法国心理学家比奈和西蒙两人一起创制了第一个科学的智力测验,大家一定又问心理学好多东西都是西方人发现的啊,其实啊,咱们中国人也是很有智慧的,心理学家指出:兴起于隋唐时期的科举考试是世界上最早的心理测验的实践。说到科举考试,大家第一印象就是觉得这是一个迂腐、刻板、钳制思想、阻碍咱们中国发展的很坏的制度。其实了,科举制度对于中国历史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它首先促进了社会公平、增加了社会流动性,“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平民老百姓只要努力都有出头之日,上层社会不再被累世公卿所把持。只是到了近代,科举考试的内容过于拘泥于传统儒学四书五经等,忽视了迅猛发展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才遭到摒弃。另外,科举考试不仅对中国起到巨大推动作用,这一制度被接受到西方后备受推崇,西方由此创制出文官制度。可见中国人也是一个充满智慧对人类发展起到巨大作用的民族。
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人的生命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都有相对应的不同的心理行为表现,从而形成不同年龄阶段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心理健康的人应具有与同年龄段大多数人相符合的心理行为特征。
当人们还在妈妈的肚子里的时候,也就是处于胎儿期时,便有了心理活动,出生之后便是婴儿期,之后是儿童期、青春期、青年期、中年期和最后的老年期。每个人
生阶段都有独特的心理行为表现。如果一个小孩很会琢磨大人心理,说起话来跟个大人似得头头是道,我们就会说他少年老成,通俗的是“小人精”。如果一个中年人老是表现得很顽皮、不稳重,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他人感受,我们就会评价他还不成熟,虽然外表是个成年人,但是他的心理确实一个小孩。
以上八条心理健康标准大家理解没有。另外还需要强调一些问题,比如有的人认为心理不是健康就是不健康,非黑即白。其实人的心理健康与不健康是一种连续的状态,是一种量的不断积累变化的过程,是从健康不间断的过度到不健康的。
还有人认为我心理现在是健康的,以后一定没问题,这个人也太过自信,人的心理状态是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有时是心理健康,但是有段时间会心理失调,然后再回到心理健康,同样有精神疾病的不一定一辈子都会有病,如果接受恰当的治疗之后也能回归到心理健康的状态。
常见的心理问题
抑郁
大家遇到不顺心的事都有过失落、伤心、悲哀等情绪,但是一段时间后都会消失,但是如果这个情绪持续时间很长并且开始影响到你的生活时,那么你就要当心抑郁这一心理问题的出现了。抑郁有什么样的表现呢?我们可以用三个三来概括,三低(情绪低落、思维缓慢、活动减少)三无(无望、无助、无价值)以及三自(自责、自罪、自伤或自杀)。
焦虑
如果我们面对一些压力很大的事情,并且不知道未来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我们往往都会体会到担心、紧张、焦急等情绪。但是这些情绪都会随着压力事件的消失而消失,比如考试之前我们很紧张不安很担心,但是一旦考试结束我们就会有种如释重负 的感觉,便将不安紧张的情绪抛到了九霄云外,那么这是心理健康的表现。但是如果随着压力事件的消失而你的焦虑紧张的情绪仍然不消失,而且还泛化到你的生活之中,那么你的心理就出现了焦虑的问题了。
我对这方面深有体会,在初三下学期,也就是五六月,大家知道这段时期已经是临近中考。此时啊,我压力特别大,家长说如果考不上重点高中你就不用继续读书了,少一分就得掏一万块钱的赞助费,七大姑八大姨说你要考出好成绩,我们都看着呢,你得为弟弟妹妹树立标杆做榜样,班主任说我们老师对你们期望很大,指望你们这一届考得最好,提高咱们的升学率,为学校争光啊。可见我那时候压力是有多大,然而啊从五月份开始每到下午第一节快结束的时候我的肚子开始痛了,然后下课感觉跑进厕所,可是蹲了半天,什么也拉不出来,但是那种拉肚子的感觉就是不消失。想想上厕所迟到了回到教室又要遭受老师的白眼,同学的嘲讽,心里别提有多急啊,可是越蹲越拉不出来,哪段时间别提心里有多痛苦,始终有很赶很匆忙的感觉,自己也始终感到很疲惫。于是我就跟我妈说了这事,我妈说她天天去菜市场买的都是新鲜食材,用的也不是地沟油,饮食肯定没问题啊,于是又带我去医院,经过肠胃科医生的细致检查还是没啥问题。哎,那我只能默默忍受着这个难言之隐,还在六月的中考终于结束了,最终我是一分不差的踩线考进了重点高中,虽然离我的理想成绩相去甚远,但是我安慰自己:少一分受罪、多一份浪费啊!直到我踏进大学校园,开始阅读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后,我才意识到多少年前的那个不堪回首的难言之隐其实就是因为当时太过焦虑而引起的。所以啊,大家没事的时候看看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也是很有益处的。
偏执
偏执是走极端的表现。固执刚愎,始终自以为是。不仅常常把别人无意甚至是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怀有敌意,没有足够根据即猜疑别人侮辱或伤害自己,且不能宽容,久久耿耿于怀。谁若妨碍了其利益,就会经年累月纠缠不休,而且好与人争辩,听不
进不同意见,很难以事实或说理来改变他们的认识和想法。
怎样消除心理问题
那么,如何才能尽快摆脱不良的心理问题呢?
1、善于学习。那学习什么呢?我们首先要学习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咱们的心理世界有个清晰地了解,这样当你面对一些心理问题时候就能够自如应对了。如果我初三的时候能够看看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或者家人老师有懂心理健康知识的,我估计那段时间也不会生活的那么痛苦,中考成绩或许能考得更好,所以,开卷有益,没事多看看书是没有坏处的。学习好心理学的知识,不仅可以自助,就是自我帮助,还能助人,帮助他人。如果你能帮别人解决了一些心理困惑、心理问题,不仅收获了友谊,你自己也会感到很有成就感,生活变得更有意义。另外我们还需要看看哲学、名人传记方面的书籍,看看那些伟人在面对人生难题的时候是怎样应对的,看看人家面对苦难是如何挺过去的,相信你们能从中汲取力量。
2、争取社会支持。什么是社会支持?也就是你的亲人朋友同学同事你周围的人能够对你提供精神情感上的和物质上的帮助。当你把幸福和朋友一起分享时,很多人都会觉得幸福;当你把痛苦向朋友倾诉时,痛苦就会减轻。因此,当你的坏情绪涌上心头时,不妨先做做深呼吸,伸伸懒腰,之后找朋友随便聊聊,你的坏心情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化解。
3、装出一份好心情:心理研究发现:如果一个人老是想像自己进入某种情境,感受某种情绪,这种情绪就十有八九真的会到来。装出好心情会让你的坏情绪在不觉间悄悄溜走。一个人在抑郁的时候,可以多回忆愉快的时光,还可以用微笑来激励自己,要尽量多想快乐的事情。
6、转移注意力,暂时置身事外:当你因某事烦恼时,最好努力使自己暂时忘记它,转移注意力,或者干脆暂时放下手上的一切,舒缓一下紧绷的心情。可以轻轻松松地享受清晨的沐浴,让清水流过脸颊,滑过身体,驱散所有的烦闷,仿佛重新获得了快乐„„
7、听听喜欢的音乐:音乐是心灵的阳台。很多资料表明,音乐能改变人的情绪。轻松、欢快的音乐总能带我们到快乐老家,不管心情有多坏,只要听一下自己喜欢的曲子,你就会感受到你那愉快的心跳。当然,当你放声高唱出来,你的心情会变得更好。
今年以来,市人社局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认真落实市综治委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对罪犯劳教人员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深入洪泽湖监狱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共组织鉴定人数995人,其中电子装配工361人、服装制作工595人,下半年电子装配工69人,服装制作工160人,中式烹调师39人,培训鉴定合格取证人数899人。主要做法是:
一、正确引导,激发参加技能培训的积极性。服刑人员是监狱的改造对象,提高他们的生产能力和生存技能是当务之急。市人社局和洪泽湖监狱密切配合,立足服刑人员实际,分期分批地向他们宣讲参加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并通过典型引路、回归帮教,开展思想发动,政策咨询、技能培训、技能鉴定等服务工作,引导他们树立技能助人新生的就业观念,进一步增强他们刑释后的再输血、造血功能。通过宣讲、大部分服刑人员明白了社会在给劳动者提供广阔的就业空间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激发了服刑人员学习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今后培训、鉴定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因人施教,提高接受技能培训的自觉性。从回归社会、回归就业出发,在服刑人员改造中,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因人施教,先后开展培训了一批具有一定技术含量、劳动强度小、便于操作的工种,合理设置职业技能培训学期,学习期满由人社部门考核合格后发给职业资格证书,满足了不同文化程度、刑期等服刑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需求,把技能型劳动者的培养融入监狱改造服刑人员工作中,为罪犯释放后就业或创业取得资格。
今年以来,随着司法部部署的“教育质量年”活动开展的不断深入,监狱系统教育改造工作出现转型发展,我们应抓住契机,积极主动的做好新时期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的研究,完善教育改造理念,初步实现科学的教育改造体系设计,积极探索出实施教育改造的有效举措,从而落实“首要标准”,服务于法制中国,平安中国建设,下面我从当前监狱服刑人员的实际改造状况入手,对教育改造工作的发展,进行一些肤浅的探讨:
一、当前监狱服刑人员存在的改造现象
当前监狱服刑人员,存在的改造现象主要表现为三“喜好”:
一是喜好“简单”,服刑人员之间的言行以简单为主,缺乏感情交流和沟通技巧,直来直去的言行虽然看上去节约了时间,但也堆积了大量的劳动改造、生活、学习及卫生矛盾和问题,乃至于很多服刑人员习惯于用暴力解决问题,所以打架斗殴,对抗管教,严重的违规违纪问题出现较为普遍和突出。
二是喜好“以自我为中心”,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劳动改造过程中,很多服刑人员(特别是有特定技能犯)非常喜好以自我为中心,过于自念和自私,自私和自念的言行,不仅导致服刑人员之间缺乏合作和配合,窝里斗、相互拆台过多,影响劳动改造的有序开展,还导致改造风气不正,互监互控制度落实不到位,易出现监管事故隐患。
三是喜好“一根筋”,虽然当前服刑人员的文化水平较以前有较大进步,但服刑人员容易认死理,不易转弯的情况出现增多,他们认识的狭隘性和偏执性,导致他们喜好“一根筋”的思维模式,不能进行自我心态调节,跳出固定思维的能力较弱,民警对服刑人员开展说教工作的阻力较之以前有所增大。
二、导致监狱服刑人员改造现象形成的原因
万事皆有因才有果。上述三种现象存在的原因,在我看来主要是因为三个“缺乏”:
一是缺乏科学严格的服刑人员系统教育,一方面新犯行为规范整训没有与时俱进,源头性教育还有待改进和调整,入监教育缺乏必要的力度和针对性,导致不少新投改的服刑人员,对于服刑的规范学习不到位,对于改造的权利和义务学习不全面,特别是近期大量投送监狱改造的短刑犯,有不少表现出身份意识淡薄,劳动热情缺乏,改造动机不纯,为谁改造的意识不明现象,对良好的改造风气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缺乏较为科学的技术教育思路和设计,缺少科学系统,具有前瞻性的培训教育目的调研,也缺乏系统的技术骨干阶段性的过程培训设计,技术教育基本还停留在基层监区自行安排组织的层面,流于形式的培训效果是差强人意,既资源浪费,又造成基层单位普遍技术储备不足,不仅导致质量问题,设备维护问题较为突出,更为关键的是影响劳动改造成效,使得劳动改造发展不能与教育改造发展相匹配。
二是缺乏高水平的专业教育团队,监狱虽然一直在组织教育改造工作,但教育内容的更新及时性,教育手段的新颖性和技术性,教育课程设计的科学性都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虽然教育课程是开设了,但上课的`老师水平却难以让人满意,课程效果还不理想,缺少一支高水平的专业教育团队,把课程开好,能吸引住广大服刑人员的兴趣,能在潜移默化中引起广大服刑人员思考,教育性和影响性还有待加强。
三是缺乏具有正能量的文化引导,在当前监狱服刑人员群体中,由于缺乏健康、积极的群体亚文化引导,导致不少基层监区服刑人员自我调节能力普遍较弱,而现象产生的根源,在我看来,主要是服刑人员长期缺少自己的时间,缺少自我心灵净化,他们缺少阅读,特别是有益于心灵洗礼的书报,更是鲜有看者,我观察了一下,我目前所在的监区服刑人员来看,参加自学考试的只有八名,占总人数的1。69%,订阅各类报刊杂志共计76份,订阅率只有16。1%,而《读者》、《杂文》、《文摘》等有益人生思考的报刊,更是鲜有人订阅,只有8份,占总人数的1。69%,占总订阅数的10。5%,大部分订阅者订的是《健美》、《知音》、《健康与生活》、《男人装》等书刊,缺乏人生哲理的启迪和引导,导致服刑人员缺乏思考,喜好简单的想问题,处理问题,不仅增大了民警的教育难度,还占用基层民警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影响基层监区、分监区领导对教育改造工作的科学谋划和积极实施。
三、对当前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的几点建议
1、重塑教育理念,推崇教育改造出效益。
一是应建立“磨刀不误砍柴工”的理念,要重视服刑人员入监教育工作,严格新犯入门教育,通过源头性的教育整训,帮助服刑人员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强化服刑人员的身份意识和劳动改造意识,要解决当前服刑人员中普遍存在的为谁改造,为谁劳动的问题?变要我改造,为我要改造;
二是进行必要的罪犯改造发展动态教育探索,对于一些想改造、真改造的服刑人员,我们应考虑开展具有素质和技术提升性质的中途教育和继续教育,此举,不仅可引导服刑人员继续积极改造,还能形成改造示范效应,引导其他服刑人员也积极改造,踏实改造,更为关键地是,可提高好素质服刑人员的比例,提高我们的劳动改造成效,进而促进劳动改造的模式与教育改造发展要求相匹配,让教育质量年活动,得到真正的开展和取得较好的实效;
三是积极探索出监适应教育,劳动改造和教育改造的目的是一致的,即为“首要标准”服务,当服刑人员改造到刑期的尾期时,我们应进行一些与社会接轨地适应教育,一方面可以播放一些社会打工人员的就业现状调查纪录片,另一方面可进行必要的生产模拟和就业模拟教育,让即将刑满的服刑人员,对当前社会创业和就业有较为客观的认识,尽量减少服刑人员出狱后的心里落差,尽可能的减少自暴自弃行为的出现。
2、强化文化建设,借助文化教育促正气。
一是鼓励文化学习,特别是在目前施行“5+1+1”教育改造模式下,我们应大力倡导文化学习,鼓励服刑人员多看好书、好报,鼓励他们参加自学考试(通过一门可外加3分的奖励对服刑人员诱惑非常大),虽然这些学习看上去占用了服刑人员的一些业余时间,但其增强服刑人员自我调节能力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还有我们还可把参加自学考试,同服刑人员的改造表现相挂钩,只有表现好的,才能报名,如有违规可以限制报名,引导服刑人员踏实改造,真诚改造;
二是加强基层监区的文化建设,当前我们不少基层监区,由于硬件条件的短板,从环境上就缺乏文化的气息,劳动改造环境和监舍颜色的单调,压抑服刑人员的心理,鲜有的文艺演出和娱乐条件设施,导致服刑人员的业余生活缺乏调剂,我们应该鼓励有书画和文艺才能的服刑人员利用休息时间,多进行文艺汇演和创作,形成改造正气,通过加强监区文化建设,丰富服刑人员的业余生活,多方面的引导服刑人员平稳改造。
3、创新教育内容,形成教育改造的正能量。
除了日常开展的文化教育、形势教育及技术教育以外,我们还应积极开展一些具有正能量的娱乐和生活教育,一是可组织观看具有正能量的电影和文艺晚会,如电影《中国合伙人》和每年一度的《感动中国》颁奖晚会,激发广大服刑人员内心的至善,鼓舞起他们的生活热情;二是还可有选择的看去年开始出现的《中国好声音》、《中国达人秀》等健康向上的娱乐节目,教育广大服刑人员,社会成功的渠道已具有多样化,对于他们来说,努力可以造就成功,只要踏实改造,积极劳动改造,将来也有机会去赢得社会成功;
4、重视隐患化解,抓好个别教育稳秩序。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丙型肝炎,知晓,干预
丙型肝炎(以下简称丙肝)病毒(HCV)感染后80%未有明显症状而不易被发现,慢性感染者中约20%最终会发展成肝硬化[1],被称为“隐匿杀手”。目前尚未有疫苗预防,其防治关键是切断传播途径和对感染者早发现和早治疗。我们针对天津市部分医务人员和监狱服刑人员开展了丙肝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和健康干预工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次调查选择在天津市2家监狱和5家二级医疗机构,对象为服刑人员和医务人员。其中医疗机构选择当地门诊量或接诊肝炎病例较多的医院,对象为非传染科医务人员。本次实际调查和干预医务人员403人,监狱服刑人员500人,合计调查和干预目标人群903人。
1.2 方法
本次调查/干预持续时间为2011年9月—2012年2月。采用统一编制的《丙肝防治知识问卷(医生版)》和《丙肝防治知识及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服刑人员版)》进行调查。其中对医生主要调查和干预丙肝传播途径/感染方式、危害、治疗方法及效果、诊断和检测指标等专业知识;而对服刑人员主要调查和干预既往危险行为、感染方式、危害、预防措施、治疗时机等方面知识点。干预方法主要为专题讲座、现场咨询、发放防治手册、宣传台历和播放宣传视频。干预前后使用相同问卷调查,以利评估干预效果。
1.3 统计方法
采用EpiData 3.02建立数据库和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干预前后知晓率
2.1.1 医务人员 调查和干预医务人员403人,其中男性177人,女性226人;年龄均值(38±9)岁。干预前医务人员总体知晓率为74.96%,干预后达97.83%(χ2=986.80,P<0.01)。调查显示,干预前医生对其他危险因素中的美容美体、共用剃刀(牙刷)危害、早期治愈率高、感染标记物等知识点的知晓率分别为71.71%、71.46%、65.51%、66.50%、59.81%。见表1。
2.1.2 监狱服刑人员
2.1.2.1 既往危险行为 干预监狱服刑人员500人,均为男性,年龄均值为(30±9)岁。通过对其既往行为调查发现,其中有输血、美容美体(纹身、穿耳洞)史的占32.80%,共用过牙刷和剃刀的占34.40%,共用过注射器的占33.2%;72%的人表达愿意继续了解丙肝知识。见表2。
注:抗-HCV—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RNA—丙型肝炎病毒RNA。
2.1.2.2 干预前后知晓率 干预前服刑人员总体知晓率为28.65%,干预后增至99.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 081.08,P<0.01)。其中干预前对感染行为、预防措施、危害、疫苗知识点的知晓率分别为23.16%、20.40%、28.10%和30.60%。见表3。
3 讨 论
文献报道对于无症状的HCV感染者早期规范治疗,治愈率高达80%[2]。而医务人员是丙肝早发现、早诊断、规范治疗和宣传知识的重要执行人群,所以选择对其干预尤为重要。本次研究干预前医务人员总体知晓率为75.45%,存在部分知识点掌握不全面和不准确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具体的感染危险因素认知不高,例如共用剃刀和牙刷(71.71%),全国其他省市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例如文献报道上海医护人员知晓共用剃须刀可传染丙肝的也仅占49.20%[3];对于丙肝诊断能力上也有待提高,例如抗-HCV和HCV-RNA感染标记物的认知,特别是国家在2009年6月颁布实施“WS213-2008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4],要求HCV-RNA为确诊丙肝的唯一现症感染标记物,删除旧标准中抗-HCV抗体阳性作为确诊病例的标记物依据,目前抗-HCV抗体仅作为初步筛查或临床诊断依据;对丙肝早期治愈率高的认知率也不高,仅为65.51%,与上海(36.01%)存在问题一致[3]。本次选择干预对象为非传染科医务人员:一是此类医务人员对丙肝防治认知存在薄弱点,对此类疾病不够重视,急需提高意识和诊断能力;二是丙肝感染者症状多不明显,多数病例可能因其他疾病就诊,提高医生意识,更利于早检测,早发现,进而提高治愈率,减少传染源;三是医务人员防治能力的提高也对丙肝疫情监测和防制起到积极作用。
服刑人员既往高危行为较多,例如共用注射器(33.20%),明显高于文献报道的一般城市居民的10.2%[5]。还存在共用刷牙和剃刀史(34.40%)等行为,这些均是感染丙肝等血源性传染病的危险因素。天津市静脉吸毒人群抗-HCV抗体阳性率达23.94%[6],进一步证实服刑人群是HCV感染高危人群,且干预前总体认知率仅为28.65%,需重点干预。监狱是人群密集居住场所,提高该人群对感染方式和危害认知率,减少或避免危险行为、可达到切断传播途径目的;另外,对于既往存在危险行为的人群可建议其进行早期筛查、诊断和治疗,提高治愈率,进而减少传染源;在调查干预过程中,通过与监狱医务管理人员沟通,能够提高其丙肝防治意识,促进其日常对服刑人员进行宣传和加强预防控制工作。本次干预形式多样,宣传材料丰富,干预工作取得非常好效果,这与监狱系统管理人员有效组织和服刑人员的配合非常密切有关。
建议加强对丙肝高危、重点人群宣传和干预,特别对既往发生过感染危险行为的人群尽快检测;同时也要加强对公众防治知识的普及,减少或避免危险因素的接触,例如有文献报道,居民错误地认为有疫苗可预防丙肝的占到65.9%,但其生活中确有不同危险因素暴露(纹身、穿耳洞、多性伴、受血等)[5]。另外,还要加强对所有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此类疾病重视程度,及时筛查高危人群,提高发现和诊断率,并进行规范治疗和健康宣传。
参考文献
[1]Aman W,Mousa S,shiha G,et al.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directionsinthe manage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C[J].Virol J,2012,9:57.
[2]Gerlach JT,Diepolder HM,Zachoval R,et al.Acute hepatitis C.highrate of bothspontaneous and treatment-induced viral clearance[J].Gas-troenterology,2003,125:80-88.
[3]施阳,李燕婷,吴寰宇,等.医护人员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1,28(6):332-334.
[4]WS213-2008.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S].
[5]刘童童,肖璨,李雨波,等.不同人群丙型肝炎知识及行为和宣传材料需求调查[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0,16(3):273-276.
【监狱服刑改造人员现身说法】推荐阅读:
服刑人员道德教育10-08
社区服刑人员管理手册11-24
给服刑人员的一封信06-07
监狱人员管理系统06-15
监狱长监狱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会讲话10-28
监狱范文09-22
监狱设计标准09-27
监狱法治12-06
监狱安保表态发言06-23
监狱民警个人总结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