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专利申请流程

2024-10-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国内专利申请流程(精选12篇)

国内专利申请流程 篇1

国家商标局备案商标.专利知识产权代理机构

万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商标注册、专利申请专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1、免费查名

2、快速申请报送国家商标局

3、受理通知书的发送

4、证书的领取

专利

1、发明专利 :申请--受理(获得专利申请号)--初审--公开(申请后18个月)--实审--授权公告(颁发专利证书)

2、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受理(获得专利申请号)--初审--授权公告(颁发专利证书)

3、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受理(获得专利申请号)--初审--授权公告(颁发专利证书)联系我们,您会得到您最想要的服务!

国内外商标法律事务咨询服务 商标侵权监测服务并出具监测报告和法律意见 商标法律保护意义基础上的商标设计和品牌包装运营

国内外商标注册、变更、续展、转让以及商标许可合同备案

国内外商标案复审请求、商标异议、答辩、争议裁定、撤消注册不当、质证 著名商标

认定驰名商标、认定中国名牌相关事务的咨询或代理

国内外商标侵权诉讼、商标行政诉讼、商标权冻结、诉前禁令、侵权调查 行政投诉和行政查处

通过行政或司法等手段打假维权

担任企业常年商标法律顾问

代理企业进行商标谈判,起草和签订商标转让或商标许可合同

为企业制定商标管理制度和商标法律保护市场定位

-----------------------------昆山万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昆山蝶湖湾商业街C4-45号

(电话:0512-57112505)

国内专利申请流程 篇2

散射, 使光线经过漆膜表面的消光粉颗粒产生散射变化, 最终达到消光效果, 该产品能同时适用于色漆和清漆。目前, 该产品已成为赢创消光粉系列中的重要成员。

美研制出新型液态储氢材料

国内专利申请流程 篇3

一、商业银行审计项目的基本作业流程

当前,国内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项目的基本作业流程如下:

首先,由总行审计部门组织制定审计项目总体方案,明确审计目标、审计对象、审计事项和审计期间等。

然后,各下辖审计机构分别成立审计组,审计组按照总体方案要求,编制具体方案,界定具体审计范围、审计重点、审计样本和审计资源配置等;各审计组成员按照具体方案确定的审计测试点和审计样本进行查证,对在查证样本时获取的审计发现出具审计工作底稿。

最后,各审计组归纳工作底稿,撰写审计报告,上报总行审计部门,由总行审计部门出具汇总审计报告。

二、现行项目作业流程存在的弊端

上述作业流程对规范审计项目运作模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相对于内部审计在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定位和内部审计履行监督、评价、建设职能的要求来说,存在着以下弊端:

一是各审计组无从精准把握审计项目的立项背景,审计组成员对项目涉及领域的全行业务发展状况、经营管理状况、风险管理重点缺乏必要了解。

二是各审计组仅是根据总体方案和审计对象情况编制具体方案,对审计事项涉及的制度、流程、系统、控制机制等梳理、研究不够,导致其不能完全按照“风险导向”原则确定审计范围、审计重点和审计样本,更多的是把总体方案的“刚性”要求具体化。

三是审计人员根据对审计样本的查证所出具的工作底稿,注重对问题状况及其表现形式的描述和揭示,但缺乏“样本推断总体”、“问题透析缺陷”的必要程序。因此,这种工作底稿对相关制度、流程、系统和内控缺陷剖析得不够深入和系统。

四是各审计组撰写审计报告时,更多的是对审计发现问题进行简单的归纳,缺乏系统的分析与提炼,由此生成的审计报告缺乏应有的高度、广度和深度。

三、优化审计项目作业流程的设想

1.在编制审计项目总体方案时,增加对项目立项背景的解读。商业银行年度审计项目计划是内部审计部门根据商业银行业务发展战略和年度工作目标,对一个年度拟开展的审计项目进行的事先部署和安排。编制总体方案时,对审计项目立项背景进行全面、精准的诠释,可为各审计组及其成员明确项目审计目标、界定审计范围、把握审计重点提供支持。

在诠释审计项目立项背景时,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解读审计项目涉及业务的发展战略,明确管理层及业务部门对开展这一审计项目的需要,诠释该审计事项存在的重大风险因素;二是描述外部监管部门对该业务的监管要求,解析近期被披露(暴露)出的同业重大风险事项;三是传导总行审计部门对开展这一审计项目的心理预期。

2.在编制具体方案前期,从制度、流程、系统和内控层面对审计对象进行风险预评估。各审计组在编制具体审计方案时,对审计对象进行风险评估是审计组及其成员把握审计重点、明确审计样本,编制测试方法和统筹内部审计资源的前提和基础。

在进行审计事项风险预评估中,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梳理审计事项相关业务所制定的规章制度,从制度的健全性和合理性上评判审计事项的风险;二是分析审计事项相关业务所涉及的业务流程,从业务流程的严谨性和效率性上评判审计事项的风险;三是掌握审计事项相关的业务支持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从系统的应用控制设计和技术支撑度上评判审计事项的风险;四是总体了解审计对象对审计事项相关业务的内部控制状况,从授权与批准、职责分离、会计记录控制、实物控制和独立检查五个方面评判审计事项的风险。

3.在审计测试后期,进行样本推断总体,注重对管理缺陷进行分析提炼。科学地进行“样本推断总体”和“问题透析缺陷”,能起到“窥一斑而见全豹”、“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作用。

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测试、加工审计发现时,可分别制作两类审计工作底稿:

一类为“问题记录”,用于就测试样本时发现的样本本身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描述,该类底稿重在对某个或某些样本存在的问题及其表现形式进行描述和记录,它可以样本属性(笔、户、个等)或测试点等为基本单位,针对取证对象分别出具。

二类为“缺陷记录”,用于就审计发现问题所暴露出的制度、流程、系统和内控缺陷进行提炼和归纳,该类底稿是在“样本推断总体”、“问题透析缺陷”基础上的深层次剖析,它可以缺陷类型和主要涉及部门为基本单元针对审计对象整合出具。

4.在审计报告阶段,着重依托缺陷分析结果,归纳形成审计报告。各审计组在撰写审计报告时,不能仅对审计发现问题进行简单的汇总,应注重对重大风险事项的披露和管理缺陷的归纳。

一是在提炼审计发现时,应以审计项目相关的经营活动为背景,依托“缺陷记录”形成审计发现中的各个具体“缺陷”,并从制度、流程、系统及内控缺陷方面进行系统性的阐释,然后从相应的“问题记录”中提炼出具有重要性、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问题作为论据,支撑对各个具体“缺陷”的表述。

二是在撰写审计评价时,应依托对审计事项的风险评估和提炼的“缺陷”型审计发现,对审计事项进行总体性的判断和评价。

三是在撰写审计建议时,应着重针对审计发现的重大风险事项和管理缺陷提出补充或完善规章制度、重构或再造业务流程、优化相关系统及内控机制的具体建议。

作者简介:

办理国内航空资质流程 篇4

办理国内航空资质注册资金不得低于50万 同时办理国际、国内航空资质不得低于150万。

1、新注册公司、资金不低于150万才可以办理国际国内航空资

质,公司核名下来后,确定启用的公司名称发给我们公司。同时提供3-6个人的身份证扫描件,每个人的照片扫描,发到我们公司。先办理国内(三本)国际(三本)上岗证。

2、公司营业执照下来、同时上岗证下来才可以办理国内、国际

航空资质手续了。

3、办理国际 国内手续需要材料见附件。。

附件:

Xx有限公司提供资料清单

备注:都要盖公章

1、股东投资协议(2份)

2、公司章程(2份)

3、申请书(2份)

4、授权委托书(2份)

5、介绍信(2份)

6、办公室设备清单(2份)

7、服务质量承诺书(2份)

8、上岗证接受证明

9、找2家公司担保,担保协议一家2份

10、验资报告(2份)

11、房屋租赁合同(2份)

12、营业执照正副本(2份)

13、股东身份证复印件(几个人)(4份)+股东个人简历

份)份

14、办公室场内外照片4份

15、空白盖章A四纸 10张

注:所有格式我们会提供

国内外智能安防专利申请状况分析 篇5

国内外智能安防专利申请状况分析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智能安防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分析显示,美国、日本、中国、韩国已成为智能安防领域的主要技术原创国,其专利申请量占全球80.5%,但相比美国、日本,中国仍然具有较大差距。

近年来,中国安防行业龙头如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其研发和投入持续增加,如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研发人员占总员工数比例高达30.8%,研发投入占总营业额7.55%,这表明国内安防行业在研发投入方面正在逐步赶上,技术创新力持续提升。

图表 智能安防专利申请分布

资料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综上所述,国内安防行业技术创新力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需要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实现关键技术突破,有效提升技术创造力。中国经济形势坚实稳定,平安社会的反恐、和谐与稳定在客观上对智慧安防系统的长期持续建设及技术升级存在迫切需求,同时民用安防领域的规模化发展趋势,给安防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潜力,面临着安防技术创新和系统完善的良好机遇。国家和安防行业应保持头脑清醒,努力积累关键基础学科知识,推出具有创新的颠覆式技术并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软件专利申请流程 篇6

软件专利申请包含三个部分:软件著作权申请、软件测试、软件产品登记

1.软件著作权申请

软件著作权登记指南:http://

准备资料NG提交资料(计算机软件测评重点实验室)OK约定测试时间、方式NG测试OK付款(每个项目1800)测试评价委托申请表、用户手册、软件设计说明书、软件包(刻盘)测试报告

3.软件产品登记

软件产品登记指南:http:///showArt.asp?id=888 申请网址:http:///index.asp

国内专利申请流程 篇7

关键词:选煤机械,脱泥,脱水

1 原煤

选煤厂为了实现最佳分选效果, 用了一些分选设备。这些设备仅能有效分选一些窄粒级的少量物料。因此, 开采出来的煤炭进入选煤厂时必须分成合适的粒级, 以供后续作业。在美国, 煤炭通常分为4个粒级进行分选:粗粒, 6英寸×1/2英寸;中间粒级, 1/2英寸×1 mm;细粒, 1 mm×0.150 mm (100目[100M]) 和极细粒, <10目。

1/2英寸的物料通常是用多倾角、高处理能力的香蕉筛进行分选的。通常情况下, 美国的筛子可达10英尺宽、20英尺长。这些筛子可进行有效分选, 并且处理能力远大于传统的单倾角原煤筛和水平预湿筛的组合。传统的筛面都是打孔的, 而如今磨损性好的聚氨基甲酸酯板正在广泛使用[1]。

通常新的选煤厂也使用香蕉筛分选1 mm的物料, 但许多厂仍采用弧形筛和直线筛的组合方式。澳大利亚和中国通常用12英尺×14英尺宽的单层香蕉筛。然而, 在美国10英尺宽以下的、结构更复杂的双层筛越来越普遍。分选1mm的筛面可以是金属丝或聚氨基甲酸酯。在应用中, 铬线作筛网可以延长筛面的寿命。

美国现在采用原煤筛和双层脱泥香蕉筛的组合方式。上层筛面的物料进入>1/2英寸的重介质管道, 下层筛面的进入1/2英寸×1 mm的重介质旋流器, 筛下<1 mm的进入细粒循环系统 (贝塞尔和德哈特2006年) [2]。

从极细粒中分选出细粒 (<100目中分选出1 mm×100目) 往往是使用分级旋流器。旋流器的直径范围通常是15~20英寸。然而, 对可浮性好的煤, 大直径的旋流器 (最多36英寸) 已经可以用来截粗 (至0.25 mm) 。较小的直径的旋流器通常用于不进行泡沫浮选、旋流器溢流被丢弃的流程 (小直径旋流器可进行更细粒的截粗) 。典型、严谨的美国中央阿佩巴拉契厂分级、分选、脱水装置。

2 精煤脱泥

1 mm×100目煤经过处理仍含有一些必须脱除的细泥。这可以由两阶段细丝筛很好地实现了 (贝塞尔和德哈特2004年) 。德里克制造业最近推出一系列筛子可很好地实现这一功能 (霍利斯2007年) 。

2.1 介质回收

通常直线筛在介质循环中用于脱水、脱介。重介旋流器的介质回收通常使用香蕉筛和直线振动筛。最近发现, 在香蕉筛前加上一个水平滑道的筛子可以极大地提高磁铁矿粉的回收 (梅茨勒2007年) 。高梯度自流磁选机的出现, 极大地提高了磁铁矿粉的回收[3]。

有些厂采用磁铁矿增厚或稠密系统。但是, 这些厂中运行的密度不会有很大变化, 将干磁铁矿加到重介质槽中证明最具成本效益。目前广泛采用的通过添加磁铁矿粉来控制密度可以通过向介质泵中注入水来弥补水池的液位。

2.2 滚轴筛

当原煤中的细粒的灰分足够低, 它就有可能掺在洗粗颗粒中。常规水平或香蕉筛在对难筛物料进行干筛、干燥时, 这种应用问题就暴露出来了。康寿能源在罗宾逊厂和罗伊厂, 已有效利用Roxon滚轴筛将干筛下限达到3/8英寸 (Yanchak和Merzler 2006年) 。同样的技术在犹他州Arch Coal’s Castle Valley的选煤厂中也被成功应用[4]。

3 选煤

3.1 粗粒

在大多数情况下, 美国的选煤厂采用重介质槽分选>1/2英寸的物料, 重介质分选是主要的分选方法。有些厂使用跳汰, 少数 (小厂或者处理物料中粗粒极少的厂) 对粗颗粒 (破碎至<2.5英寸) 和中间粒级仅用重介质旋流器进行分选。重介槽的优势在于占地面积小, 运行成本低, 比重介旋流器产生较少的细粒, 而且水分含量低, 发热量高。

南非, 有很多接近Gondwana-type的重力式煤, 通常使用较高效的转鼓 (例如, Wemco, 特斯卡) 分选机对粗粒进行处理[5]。然而, 在南非最近的流程设计中更偏爱粗粒 (3英寸~3/8英寸) 与细粒重介质旋流器 (3英寸~1 mm;克雷斯韦尔和索尔特2006年) 。

澳大利亚选煤厂通常将中间粒级和粗粒级一起给入重介旋流器中混合入洗。澳大利亚的炼焦煤供应合同有较宽松的水分条件。此外, 澳大利亚的气候更适合自然蒸发 (夏季少雨, 炎热干燥, 冬季不冻) 。经过破碎以解离而得来一系列问题使得重介质旋流器正在代替美国的重介质分选槽和重介质旋流器分选方法 (贝塞尔2006) 。

3.2 中间粒级

随着磁铁矿粉回收系统的改进和筛子处理量的提高、投资费用的减少, 在美国通过重介质旋流器在名义上完全可以对1/2英寸~1 mm的煤实现有效分选。

在澳大利亚旋流器的直径已经提高到5英尺, 单位处理能力达到500 t/h。这有助于降低工厂的投资成本, 简化电路。

而在这些设备处理>1/8英寸的物料是有效的, 对细粒物料的处理性能较差, 特别是在处理极细粒时。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南非人喜欢采用两套介质系统的的两个重介旋流器电路的方法 (大直径重介旋流器处理>3/8英寸, 小直径重介旋流器处理3/8英寸~1 mm) 。

由于大多数美国选煤厂采用重介质分选槽, 大规模旋流器需要减少。此外, 在美国正在采用一个单一的模块单元的经营理念 (单一原煤, 单一脱泥筛, 单一重介质旋流器, 单一产品和废弃物;贝塞尔和德哈特2006年) 。配合这一理念的重介质旋流器的直径通常都<40英寸。

3.3 细粒

在过去10年来, 螺旋分选机已成为美国对细粒煤处理的主要设备。通常是将水力旋流器与螺旋分选机相结合, 或者单独使用。

为了达到螺旋的最高效率, 将螺旋的中矿进行再选或者掺和是有必要的。低处理量螺旋 (2~2.5 t/n) 也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效率, 分选密度达到1.70~1.80 (勒特雷尔, 煤, 2003年) , 这些设备没有移动部件, 如果加上筛子控制粒度, 连续给料, 则螺旋的效果会更好。

随着一些选厂对低密度分选的要求, 澳大利亚一些选厂正使用TBS对细粒物料进行处理。TBS虽然处理量大, 但对粗粒的分选密度较低 (1.40) , 对细粒的分选密度较高 (+2.0) 。这与选煤厂的优化原则是相悖的, 优化原则是一个厂所有大小粒级都在同一密度分选[6]。

加拿大通常使用水力旋流器处理1 mm~100目的物料。南非选厂通常使用螺旋分选机处理细粒物料, 虽然TBS正在运行测试中。

3.4 极细粒

极细粒的处理从全部废弃到<100目的全部入浮。一个新兴的趋势, 只处理>325目的物料正在被动力煤和炼焦煤选煤厂所强化 (Baumgarth 2005年) 。为了获得最大的回收率, <100目的浮选物料应当过滤。然而, 对高水分的物料无热力干燥直接外运会导致整个产品的外运受限。

美国现在最广泛采用的流程:将<325目的物料脱泥后进行浮选可以获得较好的复选效果;脱泥后的浮选产品将用碗状筛子的离心机进行脱水, 水分含量通常会很低 (表面水分<10%) ;碗装筛子离心机的使用将会减少水分含量, 但50%<325目的产品将被损失。

澳大利亚动力煤选煤厂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对于Hunter Valley动力煤选煤厂, <100目的煤泥通常被丢弃。3英寸~1 mm的物料用大直径重介旋流器进行处理, TBS或螺旋分选机处理1 mm~100目的物料。澳大利亚许多传统的炼焦煤选煤厂采用两段分选:>0.5 mm的用大直径旋流器处理, <0.5 mm的用泡沫浮选。传统的泡沫浮选已被浮选柱取代 (Jameson和微泡浮选柱;斯通等。1995年) 。浮选柱的优势在于产品灰分低, 这就允许提高重介质的分选密度, 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整个厂的产量。浮选尾矿中粗粒的损失问题较为严重 (>0.5 mm的未经处理) 。

加拿大煤往往易碎, 产生较多的细粒。通常加拿大的选煤厂用浮选柱或者传统的浮选机配合压滤机或者离心机处理<100目的物料。在许多情况下, 热力干燥是必要的, 因为低灰的细粒精煤较多 (霍格2007) 。

在中国, 干法选煤在边远地区应用较广, 空气作为介质通常被使用 (霍纳克2007年) 。

4 脱水

通常情况下美国选厂对>1/2英寸的物料不用离心机处理, 而是经过筛子直接送往精煤皮带。1/2英寸~1 mm的通常是用振动筛或者滚轴筛子的离心机脱水。后者通常水分较低, 但是需要更多的维修时间。

新设计的卧式振动离心机正被美国广泛接受。这些设备相对立式离心机具有较大的处理量 (>200 t/n) , 维护量较小。

煤泥离心机 (滚轴筛型) 仍用于细粒煤脱水。不过, 大多数新厂用碗状筛子的离心机对细粒、极细粒煤进行脱水。该筛子较煤泥离心机回收率高, 产品水分低。大的离心机 (44英寸×132英寸) 可处理80 t/h (干物) 和800 gpm的煤浆。通常螺旋的产品和浮选脱出的泥可以形成理想的离心机入料。

过滤, 相对碗状离心机具有较优越的煤泥回收率 (95%或更多的过滤产品VS50%~75%的离心产品) 仍然在美国使用, 主要用于热力干燥。

大多数澳大利亚选厂的泡沫产品使用鼓式, 盘式或者较新的带式真空过滤机过滤。水平带式真空过滤也在南非使用, 如Grootegeluk选煤厂的细粒物料的脱水。高水分的产品是可以接受的, 但压滤可以提高回收率。

参考文献

[1]程宏志, 张孝钧, 石焕, 等.我国选煤用机械搅拌式浮选机的新进展[J].选煤技术, 2006 (5) .

[2]潘永泰, 路迈西, 王保强, 等.煤用破碎设备的现状与评价[J].选煤技术, 2006 (5) .

[3]王祖瑞.俄罗斯选煤工业现状[J].选煤技术, 1995 (3) .

[4]马力强, 胡军.浮选柱分选工艺的优势及展望[J].煤矿设计, 1999 (6) .

[5]邬象牟.新型过滤设备——相互冲洗滤池[J].煤矿设计, 1995 (3) .

国内外化工行业专利质量实证研究 篇8

关键词:化工领域;SPSS;专利质量

1 化工行业发展与专利保护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已在当今社会凸显其重要地位,化工行业在各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许多国家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化工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它关系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和科技的进步。化工行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对社会经济的各个部门有着直接影响。

当前,我国石油化工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位[1],这其中,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起到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化工技术又具有发明活动活跃、实用性强、实施快等特点,对新技术的保护十分重要,专利保护在这其中大有用武之地。近十年来,虽然中国专利的申请量年均增幅20%[1],但是我国专利的数量只能单纯的估计创新能力,专利的实力与水平要从专利质量来衡量。同济大学朱雪忠老师指出[2],中国专利事业的发展,在追求数量增加的同时,也要注重质量的提高,要追求有质量的数量。本文从专利的说明书页数、权利要求项数、专利寿命和专利平均审查时间来综合判断专利质量。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专利来研究我国化工领域专利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2 数据来源与统计方法

我们从国家知识产权局得到2004-2007年授权公告后失效的发明专利数据,合计4万多组数据作为本文的数据分析依据。其统计方法为:先根据WIPO《World patent report》(2008)中的国际专利分类号与技术领域对照表,筛选出化工行业的国际专利分类号,对其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如下是WIPO中化学领域分类[3] :

3 国内外化学工程领域专利比较研究

3.1 化学工程领域的整体分析

根据WIPO中化学领域的分类,化学工程领域共有28个,我们将这28个化学工程领域应用SPSS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在2004-2007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公告后失效的发明专利数据中,达到法定失效年限20年的化工领域有10个,提前失效的专利数量在1-10件的化工领域有5个,另外,有13个化工领域的提前失效专利数量在10件以上。在没有失效专利数量的10个化工领域中,国外的B01B(沸腾;沸腾装置)领域没有失效专利,但是国内的领域有1个失效专利。然而,国内的F25J(通过加压和冷却处理使气体或气体混合物进行液化、固化或分离)领域没有失效专利,但是国外有44个失效专利。国内外都没有失效专利的化工领域有8个。在所有化工领域中,国内外失效专利数量最多的是B01J(化学或物理方法,例如:催化作用,胶体化学;其有关设备)领域,国内失效专利数量是380个,国外是191个。

3.2 失效专利数量10件以下(不包含0件)的化学工程领域分析

授权化工领域的失效专利数量在10件以下的5个领域分别是B01D-01##、B01L、B06B、D06C、D06L ,通过统计分析:①国外的说明书页数普遍比国内多,通过分析我们得到国内说明书页数平均为4页,国外说明书页数平均为11页,国外的专利说明书页数平均比国内多7页左右。②国内化工领域的平均权利要求项数是7项,而国外化工领域的平均项数是15项,国内外的权利要求项数相差6-14项。③国内化工领域的平均专利寿命是7.6年,而国外化工领域的平均寿命是10年,通过比较发现国内外相差2.3年,国外化工领域的专利寿命较国内长,但是在分析中发现B06B(一般的机械振动的发生或传递)领域的国内专利寿命是14.18年,国外专利寿命是10.18年,国外和国内的专利寿命相差4年,说明在一般的机械振动的发生或传递领域,中国专利专利寿命较国外长,专利质量较国外好。④国内化工领域的专利的审查平均时间是0.9年,国外失效的化工领域专利的平均审查时间是1.4年。国外专利的平均审查时间整体上较国内长6个月,但是只有B01D-01##和D06C领域的国内审查时间比国外短,审查效率较国外高,其他领域的审查时间效率仍然不如国外。

3.3 失效专利数量10件以上的化学工程领域分析

应用同样的方法,对国内外失效专利数量在10件以上的化工领域进行分析研究,如图得到如下结论:①说明书页数:国内说明书页数是3.28-5.56页,国外说明书页数是5.82-26.67页,国内外说明书页数平均相差8页。②权利要求项数:国内的权利要求项数是4.06-6.41项,国外平均要求项数是8-18项,国内外平均相差8项。③专利寿命:国内化工领域的专利寿命是5.9-9.06年,国外的化工领域专利寿命是7.5-11.58年,国内外的专利寿命相差0.2-6年,平均相差3年。④平均审查时间:国内对于化工领域的平均审查时间是1.5年,国外平均审查时间是1年。在失效专利数量10件以上的化工领域中,D06B领域的国内专利平均审查时间是1.3年,国外是2年,国内比国外的审查时间短。

4 结论

为了让我国的化工领域的专利存活时间更长,本文化工领域的经济角度和专利申请过程中的技术角度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对2004-2007年国内外在化工领域失效专利的研究,我们得到了如下几点结论:

1、根据比较国内与国外的化工领域,我们发现国内的B01B有1个失效专利,而国外没有失效专利。国外的F25J领域的失效专利数量是44个,但是国内没有失效专利。失效数量较少的化学工程领域中,国内外的专利寿命相差2.3年,而失效数量较多的化工领域中寿命相差3年。所有化工领域中,唯有B06B领域的国内专利寿命是14.18年,国外专利寿命是10.18年。国内专利可以借鉴F25J和B06B领域的专利申请过程以及维持专利过程中的优点来延长我国化工领域的专利维持时间,以此来提高我国化工领域的专利质量。

2、通过将化学工程领域按照失效数量分类,分成了失效专利数量10件以下的技术领域15个和失效专利数量10件以上的技术领域13个,从不同的失效专利数量的化工领域的技术角度看:首先,所有国外的专利说明书页数平均比国内多7页左右,由于化工领域是一个存在危险的行业,它的专利说明书要比普通的专利说明书更加的详细,才能保证其安全性和高效率。其次,失效数量10件以下的化工领域中,国外的权利要求项数是国内权利要求项数的2倍,然而,失效数量10件以上的化工领域中,国外的权利要求项数是国内的2.6倍,平均失效数量较少的化学工程领域比失效较多的行业的权利要求项数多,说明权利要求项数在一定程度上对专利的失效起作用,所以国内应尽可能的增加化工领域的权利要求项数的数量,以保证不被其它专利所替代而提前失效。最后,失效数量10件以下的国内专利审查时间比国外短6个月,失效数量10件以上的国内专利审查时间比国外长6个月,失效较少的化学工程领域的国内审查时间比国外短,效率高,反之,在失效较多的行业的国内审查时间比国外长,效率低。国内应该缩短专利审查时间,提高审查效率,以此来延长专利寿命。

3、我国化工领域的专利寿命较短,专利质量较差的主要原因在于行业的创新能力较弱。一是专利数量申请量大,但是审查通过的专利数量较少,从而大大降低了技术创新能力,成果转化率不高,对产业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发挥不够。二是化工领域的创新能力不强,化工领域的专利维持时间明显较国外专利时间短,国内化工产业的高科技力量薄弱,使得国内化工产品依赖国外[4]。

本文从技术领域的角度比较了国内外化工领域的专利质量,在笔者的毕业论文中从经济行业的角度比较了国内外化工行业的专利维持时间,仅仅是简单的做了一些统计分析。根据经济角度的专利分类来研究我国不同行业的专利质量,将是笔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李琰,王玲玲.专利信息分析在石油化工科技开发中的实证应用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2年增刊(2):239-241.

[2] 朱雪忠.辨证看待中国专利的数量与质量[J].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3第28卷(4):435-441.

[3] 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WORLD PATENT REPORT – A STATISTICAL REVIEW.2008.

申请专利的流程 篇9

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2011-03-29 10:40:41

1.咨询。和我们进行沟通,咨询有关专利的知识,以便了解基本流程和理论;

2.写技术交底书。我们会对您的技术交底严格保密;

3.中文专利检索,先交检索费。目的:

1、初步确认申请内容在中文专利中的新颖性;

2、防止在国内侵犯他人的专利权。操作:检索中文专利(即中国的专利及外国人向中国申请的专利并且公开或公告的)。检索外文专利另收检索费、翻译费。发明专利经检索后并不保证授予专利权,主要是找贴近本发明的已有技术文献。

4.代理。普通代理:收基本代理费。加急代理:加收基本代理费40%的费用。根据申请人提供的原始材料,代理撰写符合<专利法>、<专利法实施细则>、<审查指南>规定的申请文件。

5.受理:国家专利局接到邮寄或递交的申请文件后,发回“受理通知书”,申请人在取“受理通知书”时或自申请日算起两个月内向中国专利局缴纳申请费,如减缓则按减缓比例交纳,同时我所收手续费。过期交费该专利申请视为撤回。

6.初审:国家专利局对递交的申请文件进行初步审查,申请人在取“初审合格通知书”时或自申请日算起3年内向专利局缴纳审查费,审查费全费2500元,如享受减缓待遇的,则按减缓比例交纳,同时我所收手续费150元。此审查费早交可以早进入审查程序。过期交审查费该专利申请视为撤回。

7.实质审查:审查员认为该专利申请新颖性、创造性或实用性(即专利的三性)有问题,向我们发出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要求申请人答辩,申请人自己答辩的需与我所办理解除委托手续,申请人委托我所答辩的,我所收取不高于基本代理费的答辩费(写答辩状)。如第一次答辩未通过,再次答辩仍收答辩费,但收费逐次递减,每次答辩都有期限,期满未答复该专利申请视为撤回。

8.办理登记手续:专利申请的三性如没有问题或答辩合格后,国家专利局发来<授权通知书>,此时申请人应缴纳专利登记费、授权当年的年费和欠交的维持费,交费期限是自收到专利局的授权通知书之日起两个月内,过期交费该专利视为放弃取得专利权。

9.权利的恢复:以上权利如丧失,如需恢复权利,除办理权利恢复手续和补交所欠费用外,还要向国家专利局缴纳恢复权利请求费:1000元。

10.复审:如对专利局作出的驳回专利申请决定或不授予专利权的决定不服的,还可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复审委请求复审。

11.费用减缓:向国家专利局缴纳的申请费、审查费、授权后头三年的年费(包括发明专利申请被授予专利权之前,自第三起应当缴纳的维持费)一个申请人的减缓85%、两个以上(含两人)申请的或由一个单位申请的减缓70%,两个单位申请的不予减缓。

商标注册专利申请流程简介 篇10

商标就是品牌,用于区别同类产品和服务的显著标识。

商标的形式(LOGO)由中文、英文、图形三者随意搭配组合。

商标注册遵循一大类一注册,一小类一保护。

商标总共分为45大类,其中1—34为商品商标,35-45为服务商标。

商标的有效期为十年。

商标申请人有两种:1个体工商户;2公司

个体工商户注册商标需提供个体营业执照复印件,商标LOGO,准备申请商标的类别(不超过十项,且在一个大类别范围内)及名称,报价是2000,其中成本1000.公司注册商标需提供公司营业执照,商标LOGO,准备申请商标的类别(不超过十项,且在一个大类别范围内)及名称,报价是1800,其中成本800.商标申请流程: 商标注册申请提交1个月发受理通知书1年左右公告期3个月

发领证通知书3个月领取商标注册证

商标申请保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域范围内,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专利

专利分3种

1:外观设计专利(产品外部造型发生新的改变)

申请人分两种,1个人(需提供个人身份证复印件);2公司(公司营业执照复印件)申请资料:产品6面视图和立体图,产品简要说明。

申请流程:

递交申请受理通知书4个月左右授权通知书审核公告

下发证书

保护期为十年。

2:实用新型专利(产品功能或结构发生改变产生新的功能)

申请人分两种,1个人(需提供个人身份证复印件);2公司(公司营业执照复印件)申请资料:产品爆炸图(CAD组装图和拆分图),技术交底书

申请流程:

递交申请受理通知书6个月左右授权通知书审核公告

下发证书

保护期为十年。

3:发明专利(工艺流程,方式方法,配方,软件加硬件发生新的改变)

申请人分两种,1个人(需提供个人身份证复印件);2公司(公司营业执照复印件)申请资料:产品原理图,技术交底书

申请流程:

递交申请7个工作日 受理通知书 6个月左右初审 15-18个月左右

实审公告授权2个月下发证书

公告期收取授权费

国内专利申请流程 篇11

利用专利权人声称的美国国内产业抗辩

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起诉讼在某些方面明显有利于美国地方法院诉讼,但是,证明违反相关法律需要额外的证据。其中一项就是要证明所主张的知识产权(IP)与某项“(美国)国内产业”有关。如果一家公司被诉至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其应当充分地利用专利权人声称的美国国内产业,并以此进行抗辩。

传统的美国国内产业要求证明产品在所主张知识产权的覆盖范围之内(技术层面的因素),而且已在美国对该产品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经济层面的因素)。然而,专利权人也可依赖专利许可业务活动来建立美国国内产业。也就是说,专利权人可依赖其试图将专利许可给他人时所做出的投资。

过去10年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为处理专利案件而进行的“337条款”调查增长了4倍多。随着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诉讼业务的急剧增加,越来越多的非执业实体也意欲参与此类诉讼。因为非执业实体一般不从事生产,也不从事专利所覆盖产品的研发,所以,只有在通过专利许可建立美国国内产业的情形中,这些非执业实体才有可能成为原告。故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哪些投资可列入专利许可的美国国内产业,以及如何对这些投资进行评估进行愈加谨慎的考量。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要求原告就其所依赖的投资活动与所主张的专利之间,以及和美国之间证明存在某种联系。这方面的一个典型案件是:媒体显示器和导航设施系统、其组件与包含上述内容的产品,调查编号337-TA-694,(委员会意见书,修正公众版本第7~8页,2011年8月8日)。每一个这样的参量都涉及指导美国国内产业质询的若干因素 (同上,第9~15页)。在确定了这些投资在多大程度上符合这些法定参量之后,行政法官必须确定这些符合资质要求的投资是否为“实质性的”(同上,第8页)。上述分析以事实为根据,而且,对于非执业实体的专利许可美国国内产业观点的抗辩而言,其关键在于尽快进行关于专利许可活动的证据开示。如果事实不支持专利许可美国国内产业,全部的调查有可能结案于宣称缺失美国国内产业的即席裁决。在最低程度上,被告若能强有力且有根据地辩证原告不具有美国国内产业,将会提高其在和解谈判中的地位。

评估专利许可美国国内产业时的考量因素

在评估非执业实体声称的专利许可美国国内产业时,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看重几个因素。例如,关于所主张的专利和许可活动之间的联结,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所主张的专利是否是一个更大的专利组合的一部分。委员会拒绝采纳将一项专利组合的全部投资自动转移至其实体下的专利组合中的每一单项专利。质询集中于事实方面,而且,下述因素指导此项分析:(1)所主张专利对于相关专利组合的重要性;(2)所主张的专利是否在专利许可谈判中被予以讨论;(3)对于该专利,原告是否曾赢得诉讼;(4)所主张的专利是否与技术产业标准有关;(5)所主张的专利是基础性专利,还是开创性专利;(6)所主张的专利是否在美国被侵权或实施;与(7)该专利的价值通过其他方式获得市场认可(同上,第10~11页)。当原告拥有一个大型的专利组合,专利许可活动通常指向该全部专利组合,此时,在许可贸易谈判过程中,或在授予的许可中,所主张专利有可能不被提及。在这种情形中,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可能不会发现许可活动与所主张的专利之间的联系(同上,第18~19页)。

关于所要求的活动或投资与专利许可之间的联系,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考虑这些活动是否仅仅与专利许可有关,或这些活动是否服务于多重目的(同上,第14页)。对于非执业实体而言,一项重要的质询是,原告所依赖的该等活动是否与所主张专利的诉讼或收购有关。

诉讼活动并不被自动认为是一种实质性的专利许可投资。原告必须在诉讼费用和专利许可之间创设一个联系(详见Mezzalingua AssocInc.诉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一案,660 F.3d 1322、1328,联邦巡回法院,2011年)。要想这么做,原告可证明其在起诉之前已经投入到了许可谈判过程中,并且为获得该专利许可付出了努力,另外,原告已建立的许可程序包含诉讼作为执行许可协议的步骤之一。案件:液晶显示器设施,包括监视器、电视及其相关的模块和组件,调查编号337-TA-749/741,关于违反337条款的初步裁决以及关于救济和债券的复议裁决,第228页(2012年1月12日)。另外,只有在起诉之前所发生的活动才能关乎美国国内产业是否存在,或是否处于创设进程之中。同上。如此一来,委员会认为不应当考虑原告起诉之前所发生、与当前调查中对美国国内产业的分析有关的费用。同上。原告可能非常不愿意依赖于这些活动,因为这有可能要求原告提供原本可以免于证据开示的信息以支持其所声称的美国国内产业。然而,作为被告,其应当主动执行这种证据开示活动。

在美国国内产业的分析过程中,专利申请之前所发生的投资活动可能被一并考虑进来,但是,他们必须与工程、研发、或第337(a)(3)(C)条款所界定的许可活动有关。仅仅涉及专利所有权的投资并不构成一项美国国内产业投资。对于力求依赖并购专利或申请专利的费用而建立美国国内产业的非执业实体而言,这一点更是息息相关。

质疑一个非执业实体的美国国内产业并非一僵化程序,相反,这其中包含了对该非执业实体所依赖的活动和投资进行基于事实的质询。在调查早期,对这些投资活动进行充分证据开示可能会提供必要的信息,从而确定寻求即席裁决或对美国国内产业进行其他质疑的可行性。

被告应当牢记于心的是,这是一块仍在发展中的法律领域。因此,被告应积极主动并采取创新措施,来分析原告基于许可活动支撑其美国国内产业诉求的信息。委员会已经打算为专利许可美国国内产业的建立规定一个较高的标准,被告对此意愿应加以利用。

Elizabeth Niemeyer为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 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ITC)和联邦地方法院面临专利诉讼的国际美国国内客户提供代理和咨询服务。Niemeyer女士的执业范围还包括申办专利以及为电气、半导体设备和光学领域出具可专利性意见。

国内专利申请流程 篇12

本文数据大多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信息技术领域专利态势年度系列报告。

1 专利申请与授权概况分析

(1)近五年来国内专利的申请和授权量均呈明显增长的趋势,虽然专利授权率仍然偏低,但增长速率高于专利申请的增长速率,技术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应用进一步改善。

我国国内专利的年累计申请量由2006年的470 342件增长到2010年的1 109 428件,五年内增长约2.36倍。专利的年累计授权量由2006年的223 860件增长到2010年的740 626件,五年内增长了3.31倍,速度可观,成果喜人。2008年国务院发布《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标志着中国正式启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2009年之后的专利申请量大增,反映出政策导向对专利发展产生明显的作用,技术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应用进一步改善。授权发明专利比例的提高,表明专利潜在价值得到提高。

(2)专利授权率不高,尤其是代表创新指数的发明专利授权量长期在低位徘徊,印证了我国还不能完全掌握核心技术,尚不具备技术和市场竞争优势的现实。

2006年至2010年五年间专利申请总量为3761 259件,授权总量为2 120 310件,授权与申请均比为56.37%,其中各年授权与申请比例分别为47.6%、51.41%、49.14%、57.18%、66.78%,从比例上看前3年授权量在50%上下俳徊,发明专利授权率仍然没有突破30%,比例相当低,说明专利申请不注重质量,数量优势建立在技术含量低的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方面。而真正的高科技是建立在不断创新的基础上的,绝不是一般的技术,这是竞争优势的核心所在,发明专利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发明专利的欠缺导致申请结构的不平衡,是我国专利发展的“软肋”。

(3)专利申请的活跃程度与当地区域经济发展态势较为吻合,与专利发展最重要的环节——研发投入成正相关。

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情况相同,专利申请也呈现地区差异性。北京、上海、广东是我国专利申请量最大的地区,这与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分不开,重视科研投入、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是关键因素。对技术的不断创新让当地拥有更多的高科技人才,也促使当地经济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形成合理的知识转化渠道,从而带动当地经济水平的提升。北京、深圳、上海在国内重点城市专利申请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得益于2003年以后实行的专利申请奖励政策,对大中型城市的作用更明显,尤其是北京,其专利结构以发明为主,专利质量优于其它地区,而广东则是在数量上取胜。随着经济由沿海向内陆纵深发展,除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排名保持前列,近几年川渝地区也奋起直追,形成良好的知识创新氛围,相信专利区域分布会随之改变。

2 专利结构类型分析

我国的专利共有三种类型,即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发明专利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能够较真实地反映科技创新的能力,因此发明最能代表技术创新水平;实用新型又称为“小发明”或“小专利”,通常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它们的结合所提出的适合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对创造性要求不太高,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实用性强;外观设计是指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或者结合所做出的富有美感并适合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技术系数最低,但其数量的多少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活跃程度的反映。

(1)三种专利的增长情况各具特色,但代表创新指数的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一直落后于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质量与数量不成正比,尚不具备主导市场的技术优势。

五年间发明专利申请总量为992 119件,在三种专利五年申请总量中占比约为26%,比例非常低;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为1 279 440件,占这5年三种专利申请总量比为34%;外观设计申请总量最为庞大,共有1 489 100件,占三种专利申请总量比约40%。总而言之,三种类型专利确实呈增长的态势,但这种数量优势是建立在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两类专利上,技术含量并不高。

发明专利的授权量从2006到2010年增长了3.18倍,略高于发明专利申请量2.4倍的增长幅度,说明我国发明专利的申请质量逐年提高。但是与庞大的外观设计申请量相比少了将近1/4,得到授权的比率也非常低。从整体上看,发明专利的授权量占授权专利总量的比例变化不明显,说明发明专利科技含量越来越高,获得授权的难度越来越大。其授权量与申请量近五年比例分别为:20.5%、20.87%、23.94%、28.54%、27.22%,平均比为24.21%,大大低于全部专利授权比例(56.37%),仅为平均比例一半,说明我国创新能力仍然比较薄弱。但从每年的发明专利申请量占当年申请专利总量的比例变化上看,发明专利申请所占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五年间从1 22 318件上升到293 066件,说明我国专利申请者已经开始重视科技的原始创新,且已初见成效。

(2)近五年来申请量增速较快的专利是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量最为庞大,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比例最高,表明我国经济活动和市场氛围活跃。

从2006到2010年申请量达到1 489 100件,占五年申请专利总量40%,这与我国经济活动和市场活跃氛围息息相关,高竞争力的产品不单讲究质量,精美的外观也更容易受到青睐,外观设计行业在市场需求下快速发展,也带动了外观专利申请的快速增长。但是,外观设计专利虽然数量庞大,授权比率在三种专利中却仅为平均值,低于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比,其近五年授权与申请量比例分别为:49.18%、47.82%、43.75%、68.98%、78.23%,平均比为57.59%,与三种类型专利均比基本持平。后两年虽然进步稍快,但也只有2009年授权比率超过实用新型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在近两年增速加快,有追上外观设计专利之势,在三种类型专利中得到授权的比例最高,但起伏比较大,发展不是很稳定。其近五年授权与申请比例分别为:66.7%、82.44%、78.22%、65.44%、83.66%,均比为75.29%。

3 专利权属结构分析

我国专利法把发明创造的权利归属分为职务发明创造和非职务发明创造两类。依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有关数据区分,专利申请单位主要分为五种:个人、企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机关团体,其中个人属于非职务发明人,其它四类属于职务发明。

(1)个人和企业多年来都是专利申请的大户,但企业申请以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为主,个人则以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为主,两者发明专利授权率和成果转化率相差甚远。

2008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启动,对我国专利发展打了一针“强心剂”,特别是对职务发明的大力扶持,企业从2009年开始超越个人占据首位,因此这五年来企业专利总量超过个人申请占的比例最大,占三种专利申请总量的45%,改变了过去以个人为主的局面。个人申请专利与企业不分伯仲,占到专利总量的44%。两者综合申请量虽然接近,但在授权方面却相差甚远,尤其是发明专利,非职务发明人五年来最高一年(2006年)占比26.6%,大部分为职务发明。但是外观设计授权却相反,职务发明最高一年(2010年)占比为46%,非职务发明均超过50%以上,反映出设计行业中个人、私营创业群体趋多。

在我国有效发明专利分布中,以企业为代表的职务发明占主体地位,其专利申请的数量和质量均高于非职务发明,同时我国非职务发明人在获得专利权后维持专利难度较大,原因在于国家对非职务发明扶持政策不具体、不落实,个人专利转化难、推广难、维持专利能力与意愿低,另一原因在于部分发明创造仅源于兴趣爱好,不关注市场动态。

(2)从企业申请专利的情况看,发明专利构成超过一半以上,说明企业更加注重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但在核心技术上仍需向上突破。

五年间企业申请专利数量占全国专利申请总数量的比例在不断提高,累计升高三倍左右。企业保护知识产权的目的与个人、大专院校及科研单位有所不同,个人、大专院校及科研单位专利的申请大多基于自己的发明创造,目的是创业、专利的转移或体现科研的领先等,但企业专利的申请主要涉及到赤裸裸的利益,以“公开”换取“独占”某些方面特有的经济价值,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提高竞争实力,而且专利的排他性还可以限制竞争对手在相同领域的发展和竞争,使企业独享在这些方面的利润,因此,企业在专利申请方面有着较大的动力。但是,发明专利授权率低下仍提示了不少发明专利技术的不成熟,随着商业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在知识产权的竞争中力度也不断加大,企业仍需克服专利申请中的“短板”,一部分企业急于申请专利,目的是报奖或通过技术鉴定,特别是为了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可以免税,这样的专利在自身技术状况上容易留下很多瑕疵,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专利。

(3)企业的专利申请表现出明显的行业集聚特征,尤其是在发明专利方面绝大多数为信息技术企业。

在专利申请量排名前位的企业中,大多数是通信、家电行业,表明在以通信网络业、集成电路、互联网服务业务为主的信息技术领域受知识产权竞争影响更大,这些企业的技术创新意识和能力要高于其他行业企业,相应地,国内在这些领域的专利积累也明显强于其他行业。这些企业重视知识产权,并以专业化态度实施,重视科研投入,在核心领域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保护方面有自己的亮点和特色,不断保持竞争力。华为、中兴成为国内在国际知识产权竞争中不断成长的代表。但不容忽视的是:除了这两家企业长年支撑着整个行业的专利申请量外,其它企业的专利申请量均不突出,表现零散,研发投入不足是制约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

从发明专利权属机构中还发现,国内排名在前的高校和中科院系统发明专利以信息技术领域专利申请为主。可见,信息技术领域专利主要集中在国内大企业中,还有一部分掌握在高校和研究机构手中。

(4)高校技术创新能力不高,亟需加强产学研合作。

高校专利申请率不高,与政策扶持力度和当时高校的专利申请体制有关。之前院校比较重视论著和科研项目,对专利工作未给予足够的支持和鼓励,还有一个问题是专利申请也只是与教师业绩考核挂钩,并未硬性要求成果转化效益,所以有不少申请专利的技术含量不高、创新性不足。

高校的区域分布情况显示,国家重点高校和老牌理工类大学的专利申请热情和专利水平较高,而且高校的技术创新活跃度与所在区域信息产业的发展水平呈现较高的相关性。区域经济的发展,既提升了对高端技术人才的需求,从而促进了高校教育资源的开发,同时又吸引了科研经费的投入,促进高校的技术创新。反过来,高校的科研创新成果又为当地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来源,并通过人才培养为当地信息产业的技术创新提供最重要的创新要素,在促进当地信息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互动作用。高校与所在地区信息产业技术实力的提升、整体经济的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

可喜的是:发明专利权属除了企业,高校专利申请中发明权重平均占比也达到百分之七十以上。高校具有较好的科研基础和条件,近年来在对技术创新越来越重视的前提下,校企联合申请专利正在增加,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产学研互动发展基础。但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专利申请大省,广东高校却并未在专利申请上与北京、上海两地高校比肩,如何提高广东高校专利申请积极性也是一个重要课题。

4 新技术增长变化趋势分析

专利技术的发展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一是萌芽阶段:即重要的基本发明、核心技术、基本专利产生的阶段;二是生长阶段:即基本发明向纵深发展和横向转移的阶段,其应用发明专利逐渐遍及各相关领域;三是成熟阶段:技术趋于成熟,在基本发明专利的基础上,一般的改良发明专利、二次开发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大量涌现;四是衰老阶段:技术日显陈旧,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量逐渐减少,而外观设计和商标的申请量却相对升高。通常采用以下四个统计参数对技术发展的四个不同阶段进行定量分析:

新技术生长率V:V=a /C。其中,a为当年发明申请数或批准数,C为追溯5年发明累积申请数或批准数,连续计算数年,V值递增,说明新技术正在萌芽或生长阶段。

技术成熟系数A:A=a/(a+b),其中,a同上,b为当年实用新型申请数或批准数,连续计算数年,A值递减,反映技术日趋成熟。

技术衰老系数B:B=(a+b)/(a+b+c),a,b同上,c为当年外观设计申请或批准数,连续计算数年,B值递减,预示该技术日渐陈旧。

新技术特征系数N:N=V2+A2。其中V为技术生长率,A为技术成熟系数,是反映某项技术新兴或衰老的综合指标,N值越大,新技术特征越强,预示它越具有发展潜力。

从指标图上分析,我国的新技术生长率V值在2006—2010年间呈现逐渐回落的趋势,2009年至2010年相对持平,表明我国在新技术领域创新缺乏,发明申请数增长不足,外观设计类技术创新水平不高的产品占据市场的大部分数额,与前面所分析的三种类型专利增长情况契合,当前主要问题仍然是如何提高发明专利的核心技术创新问题。

技术成熟系数A显示,2008年前趋势向上,表明之前几年间新技术仍处于生长阶段,即发明专利申请量在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扩大,这段时间新技术新发明比较多,说明技术更新加快,部分陈旧技术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新技术的涌现。之后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2008到2009年下降幅度比较大,表明我国现有技术经历了生长到成熟阶段的过程,部分技术进入衰老阶段,技术含量较少的外观设计开始渐渐占上峰。

技术衰老系数B显示我国新技术经历了成长、成熟、衰老的过程。2007年之前系数呈现下降趋势,表明新技术还在成长期,之后系数值上升,表明技术开始衰老,没有新技术替代,尤其是2008年金融风暴导致的各行业萧条,使得专利开发也停滞不前,影响深远,以信息技术行业为主的发明创新缺乏新的技术增长点,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盛行。

新技术特征系数N在2008年之前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至2009年数值有所下降,2009到2010年间数值平行,可以说国内新技术的萌芽、生长、成熟过程发展比较缓慢。2008年是一个分水岭,经过2008和2009年的萧条,各行业重整旗鼓开始创新之路,

5 信息技术领域专利分析

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信息技术领域是近五年来专利申请中最主要的领域。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支柱性的产业。

按照传统,我们将信息产业划分为九个技术领域,即计算机与自动化、通信、电子器件、电子元件、基本电路与通用设备、电子测量与雷达导航、信息材料与加工工艺、家用电器、广播与电视。在专利申请中涉及信息技术领域的主要是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以下数据来自于工业和信息化部自1999年开始每年发布一次的行业内重点技术领域知识产权最新发展态势报告中有关信息技术领域内容中提取,但有一些具体数据未能查实。由于统计的滞后性,统计截止日期为2010年6月30日,数据为历史累计。

表3为近五年信息技术领域专利申请量靠前排名变化。

(1)信息产业专利拥有量高速增长的态势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信息产业技术创新活跃程度和技术实力增长,同时也显示出知识产权制度对信息产业的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转型和健康可持续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为知识与技术更为密集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信息产业的创新活跃度和创新能力继续领先于其他行业。国内9大类技术领域发明专利申请比例变化趋势显示,国内在电子信息产业9个技术领域的发明专利申请比例正逐年提高,自2006年起信息技术领域专利态势的统计数据显示,该比例在近五年分别为30.3%、43.49%、48.19%、50.61%、 52.96%。授权专利增长速度也比较明显,尤其是发明专利,说明信息技术领域专利申请的市场导向性、专利技术的价值以及专利应用率正在逐步提高,国家知识产权发展战略也起到明显的导向作用,信息产业在规模化高速发展的同时整体技术态势也在逐步改善,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逐步提高产学研技术结合度。

(2)信息技术领域专利申请区域集中态势明显,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继续存在。

从信息技术专利申请在我国内地各省市的分布情况看,北京、上海、广东等东南沿海地区专利申请量排名普遍靠前,专利申请量均超过1万件,广东省是唯一一个信息技术专利申请量超过10万件的省市,并以较大优势保持其专利申请量的领先地位,但在技术水准上却是北京略胜一筹,北京丰富的科技资源带来的强大知识创造能力远远领先于其他地区。除了华为、中兴两家信息技术企业能走上国际舞台,国内其它企业,特别是家电企业以实用新型专利为主,没能掌握核心技术,还不能摆脱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状况。

总体来说,信息技术专利申请集中态势较为明显,从东到西,随着各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信息技术专利申请的集中趋势与区域经济发达程度的分布态势较为吻合,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仍然制约着我国创新能力的普遍提高,这与地区经济、文化基础以及地方投入方面与东部沿海地区有较大差距,也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3)电子信息产品更新速度加快,技术日新月异,发展面临瓶颈,结构调整势在必行,信息行业必须抓紧核心技术领域的钻研,重点攻关软件业关键技术。

虽然信息技术领域专利申请仍然保持增长态势,但相关产业增速有放缓的趋势,我国以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发展起来的优势在经历2008年金融风暴后逐渐暴露出问题,在这次危机中,制造业受冲击最大,只有软件服务业尚能保持平稳增长,以劳动力密集型为主的产业结构弊端已经促使调整势在必行。

产业增速放缓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产业规模基数逐年增高,增速放缓是客观经济规律;另一方面是因为继彩电、PC、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缺乏新的领域拉动产业高速增长。以及金融危机冲击所造成的国际市场疲软,也是迫使产业增速放缓的重要因素。总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依靠数量实现高速增长的时代已逐渐消退,产业发展已进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培育新兴领域、增强内生增长动力”的阶段,软件服务业成为重点发展方向。电子信息产业结构已经开始从单一制造业转变为制造业与软件服务相结合,从集中于产业链下游转变为产业链上下游相结合,只在抓住核心技术的关键因素,才能突破以往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

6 结语

总体而言,我国专利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领域更为活跃,虽然在数量上国际领先,但是在关键产业和核心领域的专利数量,特别是含金量较高的有效发明专利较少,发明专利一直未能超越国外;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专利成果仅停留在实验室阶段,还不能称之为核心技术。但是,有差距才有动力。相信随着创新体系的完善,科技投入的增加等一系列扶持自主创新的政策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将质量双胜。

摘要:从专利申请情况和专利技术发展态势两大方面,分析了2006—2010年期间国内专利发展情况,并以信息技术领域为例进行分析,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以期为专利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专利对比分析,专利申请量,专利申请结构,专利技术

参考文献

[1]吕淑仪.广东省专利结构及新技术发展态势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9(8):532-534

[2]牛瑞阳,王培璋.我国国内专利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9(5):88-93

上一篇:优秀少先队员方案下一篇:国庆10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