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供电技术规程

2025-03-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江西省供电技术规程(精选6篇)

江西省供电技术规程 篇1

洪灾期卫生措施

一、饮水卫生

(一)水源选择:若需以河水、湖水、塘水作为水源时,要选择最上段作为饮用水,取水点向河中心延伸一些或河边挖滤水井取水。供饮水的河段,要加强卫生管理,划定卫生防护带,禁止游泳、捕鱼、打捞及船只靠近。

(二)饮用水的处理与消毒

1、混凝沉淀处理,下列混凝剂任选一种:

硫酸铝:50-100毫克/升,25升(50市斤)的桶,每桶水加1.5-2.5克

明矾:100-150毫克/升,25升(50市斤)的桶,每桶水加2.5-3.75克

水的浑浊度越大,混凝剂投加量随之增加。静置澄清后(约1小时),用无毒塑料软管将上清液吸出来,盛入另一容器备用。

2、消毒处理

澄清后的水加入下列消毒剂任何一种即可: 漂精片2-4毫克/升(每桶水加1片)漂白粉4-8毫克/升

漂精片必须碾碎,用水调成糊状,加入搅匀,消毒时间不少于30分钟。

二、食品卫生

(一)防止食品腐败变质

1.动员群众利用晴天,抓紧晾晒粮食,防止霉变。2.防止食品表面损伤,保持粮食、花生仁、蔬菜、水果等表面的完整性,在运输过程中轻拿轻放。注意贮存,防止鼠咬虫蛀。

3.利用盐渍、糖渍、醋渍的方法提高食品的渗透压或酸度,抑制微生物的繁殖。

(二)食物中毒的预防及处理

1.食物必须烧熟煮透。分送救灾食品时尽量采用小包装,少量多次分发。

2.不食用病死及死因不明的畜禽及水产品;不食用被水浸泡的来源不明的直接入口食品。

3.不采食野生蘑菇,防止误食毒蘑中毒。

4.群众自贮的已经霉变的粮食(主要是小麦),可用清水或泥浆水漂浮法去除霉变麦粒,反复用水搓洗;或用石灰水浸泡霉变粮食24小时(每12小时换水一次),取出晒干后再食用。

5.加强灾区居民集中区域的食品卫生管理,对不符合要求的流动饮食摊点要坚决取缔;禁止销售病死畜禽肉类及变质水淹食品。

6.搞好食品卫生知识宣传,提高灾民的自我保健意识。7.一旦发生食物中毒应及时向卫生防疫部门报告食物中毒发生的时间、地点、中毒人数和原因,并随即将病人送往医院抢救。

(三)做好儿童、老人、孕妇及病残者的食品供应,应先保证他们最基本的营养需求,防止因饥饿、疾病造致的死亡。

三、宿地卫生

(一)临时宿址选择:应选择地势较高、背风向阳和用水方便的地点,并有一定的坡度,以便于排水和保持地面干燥,山区 3 注意避开山口,城镇注意避开高层建筑物或工业废水、废水排放口及存放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仓库附近。

(二)建筑材料尽量选用轻质、坚固、防雨、耐热性好的材料,如木板、帆布、帐篷、油毡、苇席、茅草等,防止棚舍倒塌压伤。

(三)宿地要防潮、去湿、保暖,填平宿地周围的坑洼,清除杂草,排除积水,四周挖排水沟,床下或地面铺一层稻草、干草或草木灰去湿,或撒上一层生石灰吸湿,门口挂棉帘或草帘。

(四)防止蚊虫叮咬,可使用蚊帐、盖被单或穿长袖衬衣、长裤、袜子等方法,或使用防蚊水、蚊香等驱、避蚊剂。

(五)临时厕所应避开水源,设在宿地下风口30米以外,粪便用生石灰消毒处理。

洪灾后期卫生措施

一、水源修复与管护

(一)清淘被淹水井内的泥沙、污物,加入漂白粉滞留消毒,使余氯量达到0.5毫克/升。

(二)修复被毁水井,订立取水卫生公约,设置公用取水桶,并定时进行消毒。

(三)供水条件很差而且条件许可的地方,应重建水井或压水井供水。

二、垃圾粪便污物处理

(一)广泛发动群众清除地面的淤泥及留落漂浮物,填平水冲造成的地面坑洼,疏通、清理原有的排水沟渠。

(二)清理、修复、或重建水毁厕所、畜圈。清理出的粪便要运至远离居民区、地势较高的空地,与淤泥一起进行平地堆肥或坑式堆肥处理。(方法:在肥堆中心放置一个用稻草和树枝扎成的通风把,肥堆四周用泥封好,每日向肥堆中心喷洒杀虫剂或石灰1-2次。)

(三)对污染严重的局部地区,应在彻底清理后,用5%漂白粉液、1-5%来苏尔液或10%石灰水等进行消毒。传染病病人的粪便要用10-20%漂白粉液进行消毒。

(四)尸体处理:洪水造成死亡的畜禽尸体须在打捞后的24小时内处理,或火化,或深埋。深埋地点应选择地势较高、远离饮用水源的地方,深埋前在坑底及尸体上撒上一层漂白粉或生石灰。传染病患者的尸体必须火化,在火化前用过氧乙酸进行消毒。

三、杀虫灭鼠

(一)杀灭蚊蝇 1.搞好灾区环境卫生,铲除杂草,填平坑洼,疏通沟渠,清除蚊蝇孳生场所;对厕所、垃圾要加强管理,定期消毒,杀灭蝇蛆和蚊蚴。

2.发动群众利用蝇拍扑打成蝇,或使用0.1%敌敌畏喷洒毒杀,或制成毒饵(0.1%敌敌畏加糖制成毒蝇纸、毒蝇砂)诱杀。

3.使用0.1%敌敌畏(1毫升/立方米)喷洒或使用烟熏片杀灭成蚊。

4.广泛发动群众,采取土方土法杀灭蚊蝇。同时做好防蝇防蚊工作。

(二)灭鼠

1.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搞好居住区的环境卫生,杂物堆放整齐有序,减少鼠类隐蔽场所;告诉灾民做好粮食贮存,断绝鼠粮,减少鼠害。

2.在钩体病、出血热流行疫区要重点抓好灭鼠工作,同时要开展鼠密度,鼠带毒率调查,控制灾后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3.化学药物灭鼠

磷化锌:常用浓度,毒饵2-3%;毒粉:15-20%;毒浆磷:5-10% 杀鼠隆:常用浓度0.005% 氯敌鼠:常用浓度0.005%-0.025% 溴敌隆:常用浓度0.005% 敌鼠钠盐:常用浓度0.02-0.3% 4.器械灭鼠:鼠夹、鼠笼等

疫病控制措施

一、疫情监测

(一)灾区卫生部门要执行24小时疫情值班制度,并有专人负责疫情的收集、整理、分析,严禁隐瞒和谎报疫情。

(二)监测病种要以水情有关的霍乱、伤寒、痢疾、病毒性肝炎、脊灰、疟疾、乙脑、钩体病、出血热、血吸虫病等主要传染病及腹泻、上感等多发病,中毒事件为主。

(三)监测方式、监测数据分析、监测报道按《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规定进行,紧急疫情、重大疫情及时报告。

二、重大疫情的报告

以县为单位发生以下情况之一者为重大疫情: 发生鼠疫1例; 发生霍乱1例; 发生脊灰1例; 发生艾滋病1例; 五日内发生肝炎50例; 五日内发生伤寒、副伤寒10例; 五日内发生痢疾100例; 五日内发生出血热5例; 五日内发生钩端螺旋体病20例; 五日内发生乙型脑炎20例; 五日内发生疟疾20例;

发生中毒事件中毒人数50例或死亡1例以上。

重大疫情发生后,所在单位和个人及收治病人的医疗卫生机构必须采取最快通讯方式向当地卫生防疫站报告。接到疫情报告的卫生防疫站应当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上级卫生防疫站和当地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当地政府。上报的内容应包括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发病(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发生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需要解决的问题等。

三、重大疫情的控制

重大疫情发生后,卫生部门应立即报告当地政府,根据传染病疫情控制的需要,组织医药、公安、工商、交通、水利、城建、农业、商业、民政、邮电、广播电视等部门采取以下预防、控制措施:

1.病人的抢救、隔离、治疗。

2.搞好环境卫生,加强粪便管理,清除垃圾、污物。3.加强饮用水的管理,保护饮用水源;加强食品卫生的管理。4.有针对性地消除病媒昆虫、鼠类及其它染疫动物。5.开展广泛性的卫生防病知识的宣传,提高灾民的自我保健意识。

6.组织对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染疫动物密切接触人群的检疫、预防服药或应急接种,特别注重对孕妇、儿童、老人、病残者等特殊人群的健康保护。

江西省供电技术规程 篇2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马铃薯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品种和种薯、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收获、贮藏和包装、运输。本标准适用于山西省无公害马铃薯的生产。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 (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标准

GB 18133 马铃薯脱毒种薯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066 马铃薯等级规格

NY 5010 无公害食品 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NY 5221 无公害食品 薯芋类蔬菜

NY/T 5222-2004 无公害食品 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

三、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1. 脱毒种薯

选择不带PSTVd类病毒的马铃薯块茎, 应用茎尖组织培养技术获得的、通过病毒检测确认不带PVX、PVY、PVS、PLRV等主要病毒和PSTVd的试管苗 (试管薯) , 经脱毒种薯生产体系逐代扩繁的符合GB18133相应要求的各级种薯。本标准主要指大田用种。

2. 中心病株

最早发病的植株, 并以此为中心向周围扩散蔓延。

四、产地环境

马铃薯的产地环境要符合NY 5010的规定。

五、品种和种薯

1. 品种

选用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或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当地气候条件和栽培条件、符合种植目标的优质、高产、抗病、抗逆的各类专用品种。当前, 生产粮菜兼用薯可选用克新1号、晋薯14号、晋薯16号、同薯22号等品种;城郊早熟及二季作区可选用系薯1号、费乌瑞它等品种;生产淀粉加工原料可选用晋薯7号、晋薯15号、同薯20号、同薯23号等品种;生产薯片加工原料可选用大西洋等品种;生产全粉加工原料薯可选用大西洋等品种。

2. 种薯

(1) 种薯质量

选用脱毒种薯, 其质量符合GB 18133的规定。

(2) 种薯催芽

在播前20 d左右将种薯出窖。首先淘汰不具备该品种典型特征的块茎, 淘汰病薯、烂薯、畸形薯、表皮粗糙老化以及芽眼凸出、皮色暗淡的块茎。将种薯置于具有散射光、温度在16℃~20℃的室内, 摊开2~3层。幼芽萌发后, 每隔3~5 d翻动1次, 并随时淘汰病薯、烂薯和幼芽纤细、丛生的种薯。当种芽露白时, 即可进行整薯或切块播种。

(3) 种薯切块

50 g以上较大的种薯可在播前3~5 d进行切块。切块大小以30~50 g为宜。每个切块带1~3个芽眼。100 g左右的种薯, 应从顶部纵切为2块;大种薯先从顶芽一切为二, 然后检查是否感染病害, 随后按螺旋式排列的芽眼切为楔形。切块时, 切刀每使用10 min或切到病薯、烂薯时, 可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或75%的酒溶液浸泡1~2 min, 或擦洗消毒, 2~3把切刀交替消毒使用。并对场地和器具进行消毒。

(4) 种薯消毒

(1) 预防晚疫病。可用杀真菌药剂150 g加杀晚疫病菌药剂150 g加2.5 kg滑石粉拌种薯150 kg。杀真菌药剂可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的异菌脲可湿性粉剂 (扑海因) 等;杀晚疫病的药剂可选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 (克露) 、687.5 g/L氟菌霜霉威悬浮剂 (银法利) 等; (2) 预防真菌和细菌性病害。150 kg种薯切块, 可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14 g加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 g, 再加滑石粉3 kg进行拌种; (3) 预防黑痣病和地下害虫及蚜虫。可用杀虫剂70%吡虫啉湿拌种剂 (高巧) 133倍液加杀菌剂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 (扑海因) 40倍液加杀菌剂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200倍液兑成混合溶液, 均匀喷雾种薯; (4) 防治疮痂病。当种薯带有疮痂病时, 可用甲醛 (福尔马林) 200倍溶液浸湿种薯, 然后用塑料薄膜或草袋子覆盖闷种2 h, 再用清水洗净, 晾干后播种;或用0.1%兑苯二酚水溶液浸种30 min, 晾干后播种。

(5) 晾种

拌种后摊薄放在通风阴凉处, 最好在温度17℃~18℃、空气相对湿度在80%~85%的条件下, 保持3~5 d, 使切口尽快愈合。

(6) 种薯用量

根据品种、种植条件、种薯大小、种植密度等确定种薯用量, 计算公式见式 (1) 。一般用种量为100~150 kg/hm2。

式中:种薯用量———单位为kg;

切块质量———每块种薯的质量, 单位为g/块;

种植密度———1 hm2种植的株 (块) 数;

计划播种面积———单位为1 hm2;

自然损耗率———一般按5%计算。

六、栽培技术

1. 地块选择

(1) 选择土壤

选择耕作层深厚、土壤肥沃、疏松、透气性良好、排灌方便、酸碱度适中的轻质壤土和沙壤土。

(2) 轮作倒茬

马铃薯不宜连作, 应实行3年以上无番茄、辣椒、茄子、烟叶等茄科作物的轮作制度。前茬宜选择谷子、小麦、玉米等作物, 其次为高粱、大豆, 不宜选择甘薯、甜菜等块根、块茎类作物。避免在前茬施过20%氯嘧磺隆可湿性粉剂 (豆磺隆) 、5%的咪唑乙烟酸水剂 (普施特) 等长效除草剂的地块及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种植马铃薯。相邻地块不得种植茄科作物和桃树、开黄色花作物等易引诱蚜虫的作物。

2. 深耕整地

秋季前茬作物收获后, 深耕土壤20~30 cm, 纳雨蓄墒。早春顶凌耙耱, 整地保墒。播前平整土地, 达到地平土细, 上虚下实。

3. 平衡施肥

(1) 施肥原则

平衡施肥, 以基肥为主, 追肥为辅;多施有机肥, 少施化肥, 农家肥和化肥混合施用;适当补充微量元素。

(2) 施肥数量

按照NY/T 496要求, 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根据目标产量、土壤肥力和肥料效应等因素确定施肥种类和数量。一般生产1 000 kg/0.067 hm2块茎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素 (N) :5.0 kg, 磷素 (P2O5) :2.0 kg, 钾素 (K2O) :11.0 kg。氮肥总用量的70%作基肥, 30%作追肥;全部磷肥作基肥;钾肥总用量的50%作基肥, 剩余的作追肥。

(3) 施用基肥

农家肥结合秋深耕或春季翻整地施入, 有机肥充足时可撒施, 不足时集中沟施。专用肥和化肥做种肥, 播种时穴施在种薯间, 或相邻播种行开沟施入, 不可与种薯接触。

4. 播种

(1) 播种时间

根据气候条件、品种特性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播期。一般当气温达到10℃~12℃, 10 cm地温稳定在7℃~8℃时即可播种。晚熟品种宜在4月下旬或5月上旬播种;中熟品种适期晚播。早熟品种在晋北一季作区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可提前到4月上旬播种, 晋南二季作区在3月上中旬播种。

(2) 种植密度

依品种、气候、土壤肥力、灌溉、栽培方式、生产目的等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一般单作时, 早熟品种种植密度4 000~5 000株/0.067 hm2;中晚熟品种种植密度3 500~4 000株/0.067 hm2;晚熟品种种植密度3 000~3 500株/0.067 hm2;炸片品种种植密度4 500~5 000株/0.067 hm2;炸条品种种植密度3 000~3 500株/0.067 hm2。

(3) 播种方法

人工或机械播种。旱地以平播为主, 播后及时耱平和适当镇压。有灌溉条件的起垄播种。一般情况下, 旱地等行距人工播种60 cm左右, 机械播种80 cm左右;水浇地机械等行距播种90 cm左右, 人工宽窄行播种时, 大行距170 cm, 小行距30 cm左右, 具体视土壤肥力和灌溉条件适当进行调整。株距视品种种植密度而定。覆膜播种时, 采用先播种后起垄再覆膜或起垄覆膜后再打孔播种。机播时, 开沟、点种、覆土或起垄一次完成。

(4) 播种深度

干旱地区播种深度12~15 cm, 水浇地、下湿地播种深度10~12 cm, 视土壤墒情作适当调整。

(5) 播种施药

未进行药剂拌种时, 播种后, 可在播种沟内喷药, 使土壤和芽块都沾上药液, 然后覆土。使用带喷药装置的马铃薯播种机开沟、播种、喷药、覆土一次完成, 或人工喷施药剂。防治黑痣病0.067 hm2可喷施25%嘧菌酯悬浮剂 (阿米西达) 36~60 m L。防治害虫0.067 hm2可喷施70%吡虫啉湿拌种剂 (高巧) 60~80 m L。

5. 田间管理

(1) 中耕

人工或机械进行中耕。整个生长期进行2~3次, 当马铃薯齐苗后浅中耕1次, 现蕾期及开花初期进行第2次和第3次中耕。

(2) 除草

(1) 中耕除草。除草与中耕结合进行; (2) 化学除草。大面积种植除草可选用适宜的除草剂进行。苗前除草剂, 每0.067 hm2可选用48%氟乐灵悬浮剂100~150 m L, 播种后, 地表喷施与2~3 cm表土混匀耱平;苗后使用除草剂, 每0.067 hm2可选用25%砜嘧磺隆水分散粒剂 (宝成) 6~8 g先配成母液, 充分溶解后倒入喷雾器内, 每桶按喷液量的0.2%加入优质洗涤剂, 当杂草2~4片叶时均匀喷施, 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及部分阔叶杂草。

(3) 培土

培土与中耕除草结合进行2次。当苗高10 cm时开始第一次培土, 在植株开花封垄前进行第2次培土, 培士高度距种薯15~20 cm为宜。

(4) 追肥

一般在现蕾期进行。追肥采用沟施或穴施, 距植株5 cm左右, 施肥后及时覆土。追施氮肥和钾肥时, 适量补充镁、锌、硼等微量元素。壮苗酌情少施, 偏旺苗可不施。追肥应结合降雨或灌溉进行。生长中后期若植株早衰可叶面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

(5) 化学调节

现蕾期, 对徒长田块可喷施多效唑溶液150~180 mg/L, 控制茎叶徒长。

(6) 灌溉、排水

灌溉水质符合GB 5084的要求。依据土壤相对湿度进行灌溉, 苗期65%左右;现蕾前期70%~80%, 现蕾后期60%;开花前期80%~85%, 开花后期50%~60%;收获时50%~60%。生长中后期降雨量多时, 应注意田间排水, 避免积水诱发病害而引起烂薯。

七、病虫害防治

1.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 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防控原则。

2. 主要病虫害

危害马铃薯的主要病害有PVX、PVY、PVS、PLRV病毒病和PSTVd类病毒病、晚疫病、早疫病、黑痣病、疮痂病、黑胫病、环腐病等。主要虫害有地下害虫:金针虫、地老虎、蛴螬;地上害虫有蚜虫、二十八星瓢虫、豆芫菁等。

3. 防治方法

(1) 农业防治

(1) 选用抗病、耐病品种; (2) 使用脱毒种薯, 防止PVX、PVY、PVS、PLRV病毒病和PSTVd类病毒病发生; (3) 轮作倒茬; (4) 平衡施肥; (5) 合理密植, 加强管理; (6) 及时拔除中心病株。及早发现中心病株, 并立即清除, 用塑料袋带出, 远离田间深埋处理。

(2) 生物防治

用有益生物针对性防治病虫害。可用环腐病拮抗菌防治环腐病, 七星瓢虫捕食蚜虫等进行生物防治。其他病虫害防治可按NY/T 5222-2004中6.4执行。

(3) 物理防治

采用频振灯、性诱剂、黄板等诱杀害虫:采用防虫网、银灰膜等防避害虫;人工捕捉害虫。

(4) 化学防治

合理用药。农药施用严格执行GB4285和GB/T 8321的规定。施用时应对症, 且适时防治, 多种适宜药剂交替施用。化学药剂的选用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禁止施用国家禁用和限用的高残留农药。 (1) 晚疫病:药剂拌种。田间防治时, 当气温在10℃~25℃, 且当日有中等以上的较大降雨, 或连续两天内都有降雨, 田间空气相对湿度达到95%以上持续48 h时, 喷施保护性杀菌剂预防。每0.067 hm2选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75~225 g, 或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 (安泰生) 150~200 g, 或46.1%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 (可杀得三千) 50 g等杀菌剂兑水喷雾。用药间隔期一般为7~10 d, 在作物快速生长时缩短间隔期至5~7 d, 连喷3~7次。当发现中心病株时, 应及时拔除, 并对中心病株50 m周围喷施内吸性杀菌剂进行控制, 并应及时进行大田防治。当24 h内至少有6 h降雨, 或者24 h内降雨累计时间不少于8 h, 并且温度不低于10℃, 最高25℃, 田间空气相对湿度至少连续6 h保持在90%以上时, 每0.067 hm2可选用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 (克露) 100~120 g, 或687.5 g/L氟菌霜霉威悬浮剂 (银法利) 60~75mL, 或25%嘧菌酯悬浮剂 (阿米西达) 15~20 m L等耐雨水冲刷的保护兼治疗剂兑水喷雾。植株上下、叶片正反面均匀喷雾, 每隔7~10 d喷1次, 发病严重时或多雨季节用药间隔期应缩短为5~7 d, 视病情发生情况连续使用3~7次; (2) 早疫病。在发病初期, 可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 (世高) 1 500倍液, 或用25%嘧菌酯悬浮剂 (阿米西达) 1 500倍液, 或每0.067 hm2用43%戊唑醇悬浮剂 (好力克) 20 m L兑水喷雾, 每隔7~10 d喷1次, 连续喷2~3次。 (3) 疮痂病。每0.067 hm2病田可用40%五氯硝基苯粉剂0.6~1.0 kg进行土壤消毒; (4) 环腐病。发病初期, 可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 000倍液, 或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喷雾; (5) 黑胫病。生长期间, 拔除病株后, 可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500~600倍液等杀菌剂处理周围5 m内的土壤; (6) 金针虫、地老虎、蛴螬。幼苗期发现地下害虫时, 每0.067 hm2可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1 500倍液, 或48%毒死蜱乳油 (乐斯本) 1 000倍液灌根; (7) 蚜虫。发现蚜虫时, 每0.067 hm2可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 (艾美乐) 3~4 g, 或25%噻虫嗪水分散颗粒剂 (阿克泰) 6 g, 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 (功夫) 1 000倍液等药剂, 每隔7~10 d喷施一次, 轮换喷施。虫害严重时可用2.5%溴氰菊酯乳油 (敌杀死) 2 000~3 000倍液喷雾; (8) 二十八星瓢虫。在幼虫分散前与幼虫为害期, 每0.067 hm2可用2.5%氟氯氰乳油 (保得) 30~40 mg, 或25%氯氰辛乳油 (快杀灵) 40~50 m L, 均匀喷洒叶片背面和正面, 每隔10 d喷药1次, 在植株生长期连续喷药3次; (9) 豆芜菁。可用4.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 000~1 500倍液, 或每0.067 hm2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 (艾美乐) 3~4 g进行喷雾。

八、收获、贮藏

1. 收获

根据生长情况与市场需求及时采收。当田间发生马铃薯晚疫病时, 为了减少晚疫病菌侵染块茎, 减轻贮藏期的烂薯率, 可以在收获前7~10 d割除地上茎叶, 运出田块, 或在采收前14 d每0.067 hm2喷施20%敌草快水剂 (立收谷) 120~150 m L, 第一次喷施后5~7 d再喷施1次, 或用46.1%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 (可杀得三千) 60 g与杀秧剂一起使用, 并适时收获。在收获过程中, 要做到轻拿轻放, 避免内伤, 速装速运;避免块茎被曝晒、雨淋、霜冻和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而变绿。

2. 产品质量

符合NY 5221的要求。

3. 预贮

(1) 预贮

马铃薯收获后, 在15℃~18℃、遮光条件下预贮2周。

(2) 贮窖消毒

入窖前30 d, 应把旧窖彻底打扫干净, 土窖需刮去墙体污土层, 然后用药剂进行喷雾或熏蒸消毒。可选用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均匀喷洒窖壁、地面及器具, 进行彻底消毒。熏蒸时, 每1 m3空间可用40%甲醛 (福尔马林) 20 m L和高锰酸钾109, 先将高锰酸钾置于容器内, 再注入甲醛溶液, 混合后即产生烟雾, 密闭熏蒸1~2 d, 然后打开通风孔和窖门进行换气通风, 空气质量安全后即可入窖贮藏。

3.贮藏

马铃薯预贮后, 按NY/T1066的规定进行分级, 去掉烂、病薯, 及时入窖贮藏。贮藏适宜温度为3℃~5℃, 适宜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应注意通风换气, 防鼠、防虫。

九、包装、运输

1. 包装、标志

应符合NY/T 1066的规定。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使用应符合有关规定。

2. 运输

江西省供电技术规程 篇3

第一条

为规范全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相关业务操作,保证各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单位的利益,根据《江西省高速公路管理条例》和我省高速公路相关的收费政策、制度与办法的要求,结合我省高速公路收费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各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以下简称“联网单位”)、江西省高速公路联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省联网中心”)应严格遵守此规程并根据此规程制订相应的考核办法。

第三条

各联网单位应互相监督,发现违规操作,有责任和义务进行改正。

第四条 收费员在入口发卡与出口收费过程中,应采取全车牌输入的方式进行收费,包括车牌的颜色、汉字、字母与数字。当车牌识别器识别的车牌与实际车牌不一致时,应进行人工修正。

第五条 省警卫局警备车带的车队车或上级有关部门通知的车队车,收费员可按车队键放行车辆,其他车辆原则上不允许按车队键放行,特殊情况必须报经本路段管理部门同意后,方可按车队键放行。

第六条 任何车辆进出高速公路均应通过车道软件控制挡车器起落杆,严格执行“一车一起落杆”(车队车、牵引车除外),严禁人工推杆放行车辆,特殊情况应做好详细的登记以备事后稽查。

第七条 除车队车外,所有进、出收费站的车辆均应刷通行卡或赣通卡进、出收费站,严格执行“一车一卡”。第八条 对客货两用车的判别,如对带斗的皮卡和改装的皮卡的判别问题,对此类车不管是封闭式还是敞开式一律按货车一类车(货1)进行判别。

第九条 对运输鲜活农产品的车辆是否享受“绿色通道”优惠政策,各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单位应严格按照交公路发〔2009〕784号、交公路发〔2010〕715号、赣交财审字〔2010〕141号及赣交财审字〔2011〕36号文件规定的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执行,对不符合规定或运输的产品不在目录范围的车辆,应按普通车进行收费。

第十条 对皮卡、昌河、五菱之光等轴型为11型的微、轻型车辆装载绿通产品,如需享受绿通优惠政策,行驶证应属货车类型且有营运证。

第十一条 省内绿通车和省外绿通车的判别方法,对我省车牌的“绿通车”按省内绿通键操作,对外省车牌的“绿通车”按省外绿通键操作。

第十二条 为保证收费工作的正常秩序和通行卡管理,严禁入口收费员直接从出口车道取卡发行。

第十三条 车辆已驶入出口车道,收费员刷卡后司机却想倒车从其它所站下,收费员不得将通行卡交还司机倒车,对此类车应进行收费。

第十四条 对供电局等单位的工程车统一按货车进行判别。第十五条 对事后稽核误差的处理,因全网事后稽核误差的款项现金额较少,此类事后稽核误差的款项全部作为长款上交至省联网中 心汇缴户,且全部拆分至出口路段;如频繁出现事后稽核误差且误差较大情况,将对其进行重点稽查。

第十六条

入口遇司机利用光盘等物品遮挡车牌车辆,收费站应要求司机将遮挡物取下,方可在入口领通行卡进入,出口遇此类车也应要求司机将遮挡物取下方可收费。不允许遮档车牌车辆进入高速公路或出站;原则上不允许无牌的车辆进入高速公路(对新车有临时牌的可进入,收费员可按临时车牌号进行录入)。

第十七条 为使全省高速公路现金结算的系统应收款、收费站上交款与实际进账款对账清晰,保证每月汇缴户进账与出账平衡,收费站票管员在填写通行费缴款单时应注明收费站站名、编号,并备注好本次上缴通行费所属日期(按自然日0:00~24:00)。

第十八条 收费过程中长、短款的处理。对收费过程中出现的长款,收费员应一并上缴至票管员,票管员应将长款会同本次的通行费一并上缴银行,上缴的长款全部拆分至出口路段;对收费过程中出现的短款,收费员应在银行收本次款前自己补齐,票管员应将收费员补齐的短款一并上缴,同时对补交的短款,票管员要作一次收费员交款业务,保证班报表的准确。

第十九条

入口虚轴车的判别,为便于出口收费时对此类车的轴组对比,统一按此车实际落地轴组判别。

第二十条 出口虚轴车的判别,此类车在通过收费站出口车道时,如该轴未放下行驶,则一律不予认可;如该轴已放下行驶,则收费员应查验车辆行驶证,行驶证上的车辆轴数少于实际轴数,按行驶 证上轴数认定。

第二十一条

对集装箱车辆如需享受集装箱优惠政策,应具备以下条件:

1、此车为国际标准集装箱(20英尺或40英尺,箱体为活动的);

2、超限30%以下;

3、四轴或四轴以上。对符合文件规定的国际标准集装箱车辆,不论是否装载货物均按集1进行收费,对不符合文件规定的均按计重模式进行收费。

第二十二条

对假军牌的处理,收费站发现后应进行记录并及时报部队纠察和省军区进行处理。同时应加强对假军车的识别,真军牌的特征主要有:

1、军牌前面的字母为前红后黑;

2、车牌有波浪纹;

3、车牌上下共有8个军徽等。

第二十三条

为保证各联网单位的利益,在处理逃费车时,对当次通行费应按实际入口站打票收费,不得以补票方式进行收取。

第二十四条

对坏卡、未复位卡或司机多交的通行卡等特殊卡的处理规则。车道操作过程中遇到此类特殊卡,收费员还应将此类卡单独存放并做好详细记录,登记卡号与车牌号,下班后将此类卡单独交给票管员,并在回卡单上登记卡号,同时票管员应对此类卡实际卡号与登记卡号进行核对,稽核员应根据登记的卡号核实此类车的入口站、车牌号等信息。

第二十五条 当收费系统瘫痪或车道计算机无法打印票据时,经路段管理单位批准,可出售定额票据,同时收费站或路段管理部门应将需出售定额票情况报省联网中心值班工作人员备案。使用结束后,路段票据管理部门应在24小时内将定额票的出售原因、金额书面报 省联网中心票据管理部门。

第二十六条 收费员对已操作了“废票”键的系统废票,应单独放置,下班后交票管员,同时要求出口收费员、带班班长、稽核员(审带员)和票管员分别在废票的背面签字,报所(站)领导审核签字确认后统一交票管员保存,待全省高速公路统一核销票据时统一销毁。严禁私存或有意出售废票。

第二十七条 为保证票据的不过期和顺号使用,各级票据管理人员在发放票据时,必须根据领入票据的时间先后顺序、批次先后顺序和票据号码顺序,按照“先入先用、早批次先用和从小到大顺号使用”原则发放和使用。

第二十八条

各路段应在每月4日前(节假日除外),将本路段上月长款、定额票、通行卡和机打票使用情况,按全省统一格式进行统计并上报联网中心,联网中心对各路的统计情况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将形成全省高速公路通行费、通行卡及票据统计报表报相关管理部门。

第二十九条 为防止通行费和通行卡的的流失,各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单位应严格按省交通运输厅下发的赣交联网字[2010]6号文件要求,加强对高速公路非正常出口封堵,不得出现非正常出口便道。

第三十条 路段通行卡管理部门每年1月7日(节假日顺延)对上本路段的坏卡上交至省联网中心。

第三十一条

便携式收费机必须由专人进行严格管理,不得随意使用,因系统故障或其它原因须使用便携式收费机时,须征得路段管 理部门的同意,使用结束后必须确保该便携式收费机的收费数据全部上传至收费站,如有数据未上传,则不得将便携式收费机带出车道,并及时与省联网中心联系,直至数据全部上传后方可带出车道。

第三十二条

操作人员身份卡、工号及密码的管理。目前我省高速公路收费系统的操作人员身份卡和工号统一由省联网中心配置,根据本人的权限在全省高速收费系统均可使用,操作人员应妥善保管自己的身份卡,因工作调动至其它收费站时,应将身份卡在原收费站注销,到新的收费站进行注册,即可使用。同时操作人员还应及时更改初始密码,防止他人使用。

第三十三条 妥善保管PSAM卡,严格按省联网中心的要求安装PSAM卡。现我省高速公路使用的PSAM卡均从交通运输部ITS中心领用,PSAM卡内带我省高速公路通行卡密钥和长三角ETC联网密钥,既可读写我省通行卡和赣通卡,又可读写长三角各省发行的CPU卡。PSAM卡的丢失,将影响我省高速公路收费系统和长三角ETC联网省份收费系统的安全,同时还需向交通运输部ITS中心报失。因读写器损坏需维修时,系统管理员应将读写器内的PSAM卡取出;目前我省高速公路正在使用的PSAM卡均固定至收费站的车道,原则上不得调动,特殊情况出现调动的,应及时报省联网中心备案。

第三十四条 “补票键”的使用原则。各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单位在操作“补票键”时应根据相应的类型进行选择,涉及到跨路段的正常通行费时,应按流程正常操作、正常拆分,不应发生有损其它路段收益的情况,具体使用原则如下: “冲岗补费”使用原则:因车辆冲岗、逃费等原因被录入车牌号黑名单,且下次通行高速公路被发现时使用。操作此类补费,系统将自动计算上次应缴通行费的3倍费率,补费金额全部拆分至补费路段,补费完成后系统才能自动删除车辆车牌号黑名单。当收费站在处理此类冲岗、逃费等车辆时,如不能收取上次应补缴通行费的3倍时,应按“逃费补费”人工输入补缴金额进行补费操作,此车的车牌号黑名单需人工进行删除。

“欠费补费”使用原则:因车辆钱不够,但又考虑到车道车流量较大,不便于在车道及时处理,收费员对此类车操作“欠费键”指引车辆使出车道,待此车来补交此次所欠通行费时使用。操作“欠费补票”只需选中此车所欠费通行费记录进行打票操作,所欠通行费将正常拆分。

“逃费补费”使用原则:因车辆换卡、甩挂等原因偷逃漏车辆通行费被发现时使用。操作此类补费需人工输入补缴金额,补缴通行费全部拆分至补费路段。

“其它补费”使用原则:因车辆撞坏收费岛设施设备、路段月票、补交本路段其它通行费等情况使用。操作此类补费需人工输入补缴金额,补缴通行费全部拆分至补费路段。

第三十五条 车辆车牌号黑名单生成流程及遇到车牌号黑名单车的处理。车辆车牌号黑名单生成流程为收费站录入,路段分中心审核,省联网中心确认生成车牌号黑名单下发至各收费站。收费站在进行录入车牌号黑名单时应对车辆特征、出入口站、重量、追缴通行费金额 及逃费的性质等进行详细录入;同时当车道遇到车牌号黑名单车辆,一经查实,必须及时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三十六条 “欠费键”原则上不得使用,如确要使用,应在本班次将所欠通行费补齐,且必须按“欠费补票”操作;因路段使用欠费键操作,导致所欠通行费未在本班次补交,将在使用路段扣除相应的通行费,同时应加强对此类使用“欠费键”操作欠费车辆的稽查。

第三十七条

为保证全省高速公路通行费拆分及时、准确,各收费站票管员除应核对收费员当班次实际售票张数与收费员业务报表中提示售票张数是否相符外,还应及时做好每班次各车道数据完整性检查业务,具体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如下:

1.在收费管理程序的收费管理菜单→选择数据完整性检查。2.检查结果分为“完整”和“不完整”。其中“完整”说明该车道该班次数据全部上传;而“不完整”则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本车道没有人使用,无数据上传,这时可点击右边的“插入”按钮加入一条为0的车道工班合计数,以确认检查通过;另一种情况是车道已经使用,但数据上传不完整,这时不会有“插入”按钮,票管员要及时告知系管员查找原因,检查此车道的网络是否与收费站服务器通畅,不能解决请及时与省联网中心联系,直至此车道通过数据完整性检查为止。

3.以上收费站数据完整性检查业务车道是针对本站所有配置车道(包含已使用人工车道、ETC车道、未用车道及便携式收费车道等),票证人员在做完上一班次的交款与交卡等业务后,对所有车道,还需做一次数据完整性检查业务,未使用的车道和便携式收费车道还需按 第2款的要求进行人工点击“插入”按钮确认。

4.票管在做完数据完整性检查业务后,如完整,左下角“确定”键将从灰色变为绿色,应点击确定上传数据到省联网中心,并再次点击“检查”键确认数据是否上传,如上传成功,则会在“检查”键旁出现“本工作日已确认”红色字样。

5.如当日数据不完整,除应按第2款处理外,还应检查车道程序是否为新版本;同时因部分站有ETC车道,所以会存在数据不完整,应及时电话通知省联网中心进行处理;车道未使用和便携式收费机未使用的,无数据上传,应点击“插入”,该车道工班合计数则为“0”。

6.对完成数据完整性检查业务的时间要求:保证当天的数据次日上午下班前完成数据完整性检查业务,绝对禁止提前点击“插入”;如误点击插入键,该车道实际有数据产生,但完整性车道工班数据显示为“0”,应上报省联网中心进行修改。

7.工班数据上传时间定为整点上传(0,8,16点),收费站临时加开车道进行发卡收费业务,未到下班时间想提前关闭车道或电脑死机重启的,收费员可以进行下班操作,但严厉禁止关闭计算机电源及车道程序,并保证车道工班数据上传。

第三十八条 对货车车型的判别应按货车载重吨位类别进行判别,即货1(一类车)≤2吨,货2(二类车)2.1至5吨,货3(三类车)5.1至10吨,货4(四类车)10.1至15吨,货5(五类车)≥15.1吨,但考虑到我省对货车已实行计重收费政策,货车的车型判别不会影响收费,通过对现有货车的载重情况进行了解和结合以前按车型收 费的实际情况,我们对货车的车型判别做出了如下的归纳:

货1为轴载重量认定标准小于等于17吨的蓝牌货车; 货2为轴载重量认定标准等于17吨的黄牌货车; 货3为轴载重量认定标准大于17吨小于25吨; 货4为轴载重量认定标准大于等于25吨小于32吨; 货5为轴载重量认定标准大于等于32吨。第三十九条

货车公路承载能力认定标准 1.车辆的轴载重量(简称轴重)认定标准:  1型轴——单轴单轮

7吨

 2型轴——单轴双轮

10吨

 3型轴——双轴单轮

10吨

 4型轴——双轴单双轮

14吨

 5型轴——双轴双轮

18吨

 6型轴——三轴单轮

12吨  7型轴——三轴双轮

24吨

 8型轴——三轴单单双轮 16吨

 9型轴——三轴单双双轮

20吨 2.车辆的车货总重认定标准:  三轮货车2吨;  四轮货车4.5吨;  二轴货车(六轮)17吨;

 三轴货车25吨(由二轴汽车和一轴挂车组成的汽车列车为27

吨);

 四轴货车35吨(空气悬架、轴距≥1800mm为37吨);  五轴货车43吨;

 六轴及六轴以上货车49吨。

3.当车辆各轴对应的轴重认定标准之和与该车对应的车货总重认定标准不一致时,以二者之间的较小值者作为该车对应的公路承载能力认定标准。

第四十条 高速公路费率的计算及拆分方法

1.客车费率:在车道根据车型、行驶总里程、收费标准及车情计算出总费额,并按照“二舍三进,整5整10核定”的原则取整,总费额不足5元按5元计。

2.货车费率:按照赣交财审字[2006]39号《关于印发江西省收费公路载货类汽车计重收费实施方案的通知》执行。

3.拆分方法:在收费站、省联网中心对通行费拆分时根据所经各路段里程比例拆分,拆分费率通过四舍五入精确到1元,分配给各业主,如果各业主按元的分配所得之和与总费额存在差额,则将差额部分(不论正负),分配给里程最长路段所属业主,当存在多个里程最长路段时,则分配给出口路段。凡不能准确判断入口站的通行费,全部拆分给出口路段。

第四十一条

特殊行驶情况通行费收费标准已经江西省交通运输厅、财政厅、发改委联合发文进行了明确(赣发改收费字[2006]572号文件),具体如下: 1.U、J型车:U型车是指IC卡中记载的入口站和出口站信息相同的车辆,J型车是指IC卡中记载的入口站和出口站信息虽不相同,但可确认是调头行驶的车辆。此类车辆若无正当理由,则以入出站时间(作为该车的行驶时间)乘以高速公路设计时速(100公里/小时)再除以2,得到该车调头行驶里程,在路网内查找一个最接近并小于该里程的站作为该车的入口站收取2倍通行费;若查取的入口站仍是出口站,则免收通行费。

2.坏卡车:指IC卡信息无法读取的车辆。若非车主人为损坏,按系统查得的入口站收取通行费,并正常拆分;若可确认是车主人为损坏,按“无卡车”处理,另按有关规定收取IC卡成本费。

3.无卡车:由于车主的原因,将IC卡遗失的车辆。若能查询到入口信息,按查得的入口站收取通行费;若查不到入口信息,则按路网内距出口站最远的站作为该车的入口站收取通行费。另按有关规定收取IC卡成本费。

4.换卡车:指车主出示的IC卡非本车在入口领取IC卡的车辆。若IC卡中记录的车牌号等信息与本车实际信息不符,很可能是车主中途换卡,经系统查询确认后,按路网内距出口站最远的站作为该车的入口站收取通行费,并加收2倍通行费。

5.伪卡车:指伪造IC卡的车辆。对伪造IC卡的车辆,没收伪卡,按路网内距出口站最远的站作为该车的入口站收取通行费,并加收2倍通行费。另按有关规定收取IC卡成本费。

6.冲岗车:指在出口站未按规定缴费强行冲岗行驶的车辆。冲岗 车将录入冲岗车黑名单中,在下次从路网中出去时,出口车道将报警。冲岗车的本次通行费在车道按普通车收取通行费,并正常拆分;上次违章部分(冲岗行程)通行费应补缴,并加收2倍通行费。

7.通过其他特殊行驶方式以达到逃费目的的车辆,一经核实,应补缴偷逃的通行费,并加收2倍通行费。

第四十二条

联网收费错误数据修改报批程序

1.由于各种原因,在系统中产生数据错误,必须进行修改时,适应本程序。

2.错误数据必须进行修改的,由错误发生地及时电话报告路段征费管理部门是否需要及能否进行修改。

3.路段征费管理部门对数据修改会产生的附带问题进行调查、评估,确认需要且可以进行修改时,必须在三个工作日内填报数据修改申请表(数据修改申请表中注明原因并加盖公章确认,如遇法定长假顺延)传真至省联网中心。

4.省联网中心收到数据修改申请表后,将核查申请事由是否属实,如属实,经相关领导同意后,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不属实或手续不全,则驳回申请,不予修改;省联网中心修改完成后将修改结果或不予修改的理由反馈至申请路段。

5.数据的更改原则上不允许在清分之后进行。对清分后的数据申请修改,省联网中心可以驳回申请,不予修改。

6.修改的数据只涉及本路段的数据,只需本路段征费管理部门填写处理意见报送省联网中心即可;如涉及多路段的数据,还应征得其 它路段的同意,再形成文字报送省联网中心。

7.联网中心收到数据修改申请报告后负责在申请表上填写处理意见及结果,并留存备查。

第四十三条

对特殊车辆应做到100%的稽核,对正常车辆的稽核,可根据本路的实际情况进行要求。特殊车辆的具体种类归纳如下:

入口特殊车辆的种类:1.操作模拟线圈键的车辆;2.自动识别车牌与人工确认车牌不一致的车辆;3.挡车器处于起杆状态下发卡的车辆;4.操作车队键放行的车辆;5.免费车辆;6.回退车辆;7.冲岗车辆。

出口特殊车辆的种类:1.操作模拟线圈键的车辆;2.自动识别车牌与人工确认车牌不一致的车辆;3.出入口车牌不一致的车辆(系统提示换卡车辆);4.操作了锁杆键的车辆;5.出口轴组更改车辆;6.自动识别与最后确定轴组不一致车辆;7.恢复车辆;8.删除车辆;9.插入空车情况;10.合并车辆;11.分离车辆;12.挡车器处于起杆状态下收费的车辆;13.操作车队键放行的车辆;14.免费车辆;15.回退车辆;16.车辆总重明显不一致车辆;17.操作坏卡处理车辆;18.操作无卡处理车辆;19.绿通车辆;20.U、J型行驶车辆;21.车牌号黑名单车辆;22.货车按车型收费车辆;23.超时车辆;24.冲岗车辆;25.系统显示的未知车辆;26.入出变档货大改小;27.操作废票车辆;28.数据错位车辆;29.补票车辆;30.入出口轴组组成不符车辆;31.出口初判车型更改车辆;32.入出变档客大改小车辆;33.入出变档车轴组不符车辆;35.入货出客车辆。

第四十四条 赣通卡的操作及注意事项 1.我省赣通卡均与车牌进行了绑定,做到了卡号车牌号一一对应,防止赣通卡换卡逃费,收费员在车道操作赣通卡时,必须进行全车牌录入,否则赣通卡将不能使用。无牌车不得使用赣通卡。

2.车道赣通卡扣款后无法更改,收费员应确信司机对应收金额没有异议后再按【赣通卡】键扣款。如果发生扣款错误,收费站应填写《赣通卡缴费异常处理表》,司机需持《赣通卡缴费异常处理表》至客户服务网点改正,同时对相应的数据按数据修改流程报送修改。

3.入口收费员发出通行卡后,司机又出示了赣通卡,收费员应按“废票”键将已发出的通行卡进行回退操作,重新输入车辆信息,对司机出示的赣通卡进行发卡操作。

4.对赣通卡余额不足无法正常扣款的车辆,收费员应按【现金】键收取相应的通行费。

5.对赣通卡缴费的车辆在入口均不发放通行卡,赣通卡出口缴费原则上不得出现刷通行卡用赣通卡缴费的情况。

第四十五条

陕西省发展党员工作规程(试行) 篇4

(根据《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编制)

第一阶段

申请入党

一、递交和接收入党申请书

党支部收到入党申请书后,应由党支部书记和支部组织委员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审看递交程序。入党申请人应当向工作、学习所在单位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没有工作、学习单位或工作、学习单位未建立党组织的,应当向居住地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一般人员申请入党,主要向这两个地方的党组织提出申请。流动人员还可以向单位所在地党组织或单位主管部门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也可以向流动党员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

江西鹰潭供电公司文件 篇5

鹰供发[2007]38号

江 西 鹰 潭 供 电 公 司

关于成立废旧物资管理效能监察领导小组及

工作机构的通知

公司所属各单位、机关各部室,贵溪市、余江县、月湖区供电有限责任公司:

为认真开展废旧物资管理效能监察工作,经研究决定,成立鹰潭供电公司废旧物资管理效能监察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现将具体情况如下:

一、公司废旧物资管理效能监察领导小组 组 长:郝跃武(总经理)

-1- 副组长:邹育临(副总经理)

汪金先(副总经理)向建中(纪委书记)龚继平(副总经理)

成 员:吴小明(副总工程师、生产技术部主任)

占广昌(副总会计师、财务部副主任)陈万隆(物资中心主任)方丽华(审计稽查部主任)

钟循志(农电工作部主任)

詹昌志(保卫部主任)李 俊(思想政治工作部主任)樊友杰(变电检修工区主任)汪刚明(线路工区主任)江 涛(城区分公司经理)王小平(贵溪分公司经理)

吴美珠(纪委副书记、监察部主任)

二、领导小组下设立废旧物资管理效能监察办公室,负责废

主 任:向建中(纪委书记)

副主任:吴美珠(纪委副书记、监察部主任)

占广昌(副总会计师、财务部副主任)

2- 旧物资管理效能监察的日常工作。- 左玖文(物资中心副主任)

钟循志(农电工作部主任)

办公室由生产技术部、物资中心、财务部、审计稽查部、农电工作部、保卫部、思想政治工作部、监察部人员组成。

办公室挂靠监察部。

三、公司废旧物资管理效能监察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职责

(一)领导小组职责

负责公司废旧物资管理效能监察的领导和指导,组织制定废旧物资管理效能监察工作方案,组织协调公司开展废旧物资管理效能监察工作,了解公司废旧物资管理效能监察自查工作的开展情况,监督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废旧物资管理效能监察自查工作,适时组织检查和抽查工作。

(二)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在废旧物资管理效能监察领导小组领导下,负责废旧物资管理效能监察日常工作。

二00七年四月十三日

-3-

主题词:成立

效能监察

领导小组

通知 抄送 :省电力公司纪检组、监察部。江西鹰潭供电公司总经理工作部

-4-

2007年4月13日印发

江西省供电技术规程 篇6

关键词:供电企业,电力设施保护,自我救济,证据,保险理赔

据统计, 2009年, 我省共发生电力设施破坏 (盗窃、外力损坏) 476起, 造成停电111次, 直接经济损失422.549万元, 供电企业电量损失上百万元, 严重影响了电网安全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电力供应安全。江西省电力公司系统各单位高度重视对电力设施破坏活动的防范和治理工作, 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 为挽回企业损失、打击电力设施破坏行为做出了积极探索。

自我救济是指当物被他人侵占、妨害或者有妨害之虞时, 物权人通过自助行为维护自身权利的行为。本文所指的自我救济即电力设备遭受盗窃、破坏、危害时, 电力企业通过自助行为维护自身利益的行为。本文重点对自我救济方式中的诉讼和保险两种方式进行探讨。

1 自我救济方式之诉讼

电力企业在电力设备遭受盗窃、破坏造成损失时, 首先应该采取法律的手段, 追究侵权行为人的法律责任。

(1) 罪名认定。破坏电力设备罪是指故意破坏电力设备、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或者已经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侵犯的对象是:正在运行或提供应急电力的电力设备;已经送电但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气候或电力短缺等原因暂停使用的电力设备;已经交付使用但尚未通电的电力设备, 包括用来发电、供电的公共设备, 如变压器、输电设备等。破坏电力设备罪的方法多种多样, 如毁坏、拆卸、割断等等。行为人实施上述破坏电力设备的行为, 必须是危害公共安全, 即有可能引起不特定多数人伤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使生产、生活秩序受到严重影响, 才能构成犯罪。犯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犯罪的主观方面是由故意构成, 即行为人明知其破坏电力设备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后果, 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一结果的发生, 犯罪的动机多是为了贪图钱财。

我国在刑法中根据犯罪后果的严重性, 对破坏电力设备罪设定了“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和“造成严重后果”两种情形。这种设定表明, 实际危害结果并非破坏电力设备罪的必然条件, 而是只要破坏了上述所指的电力设备就构成了该罪。但是, 我们也不能因此就在实践中忽视犯罪后果在定罪量刑中的意义, 而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尚未造成严重后果”中所指的后果, 既可以表现为有形的可以量化的后果, 也可表现为无形的只能估量的后果。其中有形的后果又包括直接后果 (遭受破坏的电力设备本身的价值损失) 和间接后果 (因电力设备被破坏导致的停产、减产等经济损失) ;无形的后果可以是危险的态势, 比如引起火灾、水灾、人身伤亡、社会经济发展趋缓等可能的危险。

如何区分“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和“造成严重后果”?笔者认为, 应对破坏电力设备行为造成的直接危害结果和因电力设备遭破坏后产生的间接危害结果予以量化, 根据量化的价值以直接损失为主、间接损失为辅, 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来确定犯罪分子所造成的危害后果是尚未造成严重后果还是已造成了严重后果。比如, 电力设备盗窃案件中, 电缆、开关、塔材、变压器等电力设备都可以根据市场价格直接计算, 这样计算出来的价值十分准确, 间接损失包括电力设备被破坏造成的电量损失、电器损坏、减产损失、人身损害等, 则应该由电力设施产权人提供, 对于这部分损失, 往往难以计算, 得出的价值不够准确, 难以得到法院的认可, 因此要重点对直接损失部分计算准确, 将间接损失的证据固化、价值量化。

从犯意上看, 破坏电力设备犯罪主要包括间接故意和直接故意两类。间接故意的犯罪分子大都是出于非法谋利、非法占有的目的, 通过盗窃电力设备间接造成电力设备破坏。这类犯罪主要是破坏输电线路设备和农用电力设备, 其中破坏农用电力设备的案件占绝大多数, 他们破坏电力设备罪的故意都是间接的。这类破坏电力设备犯罪绝大多数都是利益驱使, 犯罪分子往往把盗来的电力设备当做废品出售, 所得赃款用于挥霍。此类犯罪分子主观上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它不仅危害公共安全, 同时也侵犯了公私财产所有权, 只有并处罚金或者没收非法所得, 才能真正体现“刑当其罪”的刑法原则。对于盗窃等间接故意的破坏电力设备罪处罚, 在实践中往往依照盗窃犯罪的数额标准处罚。另一类是直接故意, 主要是指直接以破坏电力设备为目的, 通过破坏电力设备来破坏社会稳定、社会经济发展、发泄私愤, 这类案件所占的比例极小, 但是破坏性非常之大。

(2) 诉讼技巧。一是发挥证据优势。根据新的证据规则, 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是“高度盖然性”, 即诉讼双方的证据的证明力是否存在明显的差距。根据最高人民法院证据规则司法解释, 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要想得到人民法院的支持, 必须有充足的证据, 如果双方当事人对同一事实存在分歧, 并且分别列举了相反的证据但没有足够的依据否定对方证据, 那么人民法院就应该根据案件情况判断是否其中一方证据的证明力明显强于另一方证据的证明力, 然后对证明力较大的一方的证据进行确认。这就要求供电企业在民事活动发生过程中谨记“居安思危”, 尽量保管好一切与民事行为有关的证据材料, 为将来发生纠纷时提交证据作好准备。二是做好庭前准备。首先庭审中需提交的证据应在庭前及时调取, 如不能收集调取的证据材料, 应依据有关规定申请人民法院依法调取, 如证据材料可能会出现毁损、灭失, 以后难以取得之情形的, 应当及时向人民法院申请证据保全。并根据案情需要和诉讼请求, 在举证期限内决定是否变更诉讼请求或反诉, 并提交相应的证据材料。三是提高庭审应变能力。出庭时要能够针对对方的主张或抗辩, 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法律依据, 并根据对方的证据材料相应地调整自己的思路。可以委托律师或具备较高诉讼能力的公民参加诉讼, 以免自己因未顾及诉讼风险, 而使自己在诉讼中处于不利地位。

(3) 胜诉的关键点。胜诉的关键点在于证据, 因此, 供电企业要增强证据意识, 应建立健全法律纠纷处理的有关规章制度, 比如通过规范法律纠纷证据的保护、取得、运用和管理, 以有效防范法律风险, 依法妥善处理法律纠纷。依据江西省电力公司出台的《法律纠纷管理办法》和《法律纠纷证据管理办法》, 发生涉电案件, 获得第一消息的有关人员应及时报公司法律机构, 以便公司法务人员及时指导调查取证。打官司就是打证据, 而举证是有时限的, 故取证亦应注意时限, 越早越快越好, 以免到时仓促应诉, 造成证据不足而败诉。

2 自我救济方式之保险理赔

(1) 组织管理。供电公司应把电网设备保险管理当做供电企业资产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在组织上专门成立独立的保险理赔办公室, 主要负责投保设备出险后的现场勘查、取证工作以及收集各单位供电设备《出险报告书》、《出险通知书》和《索赔申请书》的送达、保险理赔等工作。在案发后要第一时间和当地保险公司联系沟通, 并成立专项理赔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2) 险种选择。电力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 应高度重视采取保险的方式对电力设施的财产权予以保全。投保的险种应包括财产保险综合险、附加盗窃险, 这样在电力设施遭受破坏后可以采取向保险公司索赔的方式挽回经济损失。

(3) 理赔。首先, 要强化证据意识。供电企业在电力设施遭受盗窃或外力破坏后, 应第一时间固定有关证据, 并及时报警和报保险公司, 由从事线路设计、电网结构工作的员工到现场查勘, 核对报表数据, 保证报损报表的准确性, 在抢修被破坏的电力设施前要做好受损设备数量的统计、电量损失统计和受损设备照片的拍摄工作, 充分掌握受损设施的第一手资料, 包括现场的破坏情况、损失情况等, 为理赔工作提供法律依据, 同时也利于警方了解案件现场情况、收集案件证据, 寻找破案线索, 打击盗窃、破坏电力设施行为。其次, 要做好索赔工作。电力设施遭受破坏后, 保险理赔专项工作小组应根据与保险公司签署的《保险赔偿协议书》, 制定《现场查勘工作方案》, 从组织领导、现场查勘工作计划、现场查勘技术规范与要求、后勤服务保障工作、查勘工作制度与纪律等方面作出精心的安排和部署, 预付赔款。

3 结束语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学校宿舍安全自查报告下一篇:2019年开门红主持词

付费复制
文书易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