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教育自查评估报告

2024-06-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党员教育自查评估报告

党员教育自查评估报告 篇1

导评估自查报告

一、学校基本情况

彬村山第一小学位于彬村山农场东部。学校占地1332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196平方米,运动场面积6660平方米。现有6个教学班,89名学生,专任教师9人。学校布局合理,环境优雅,具有良好的教风、学风,教育教学工作井然有序。

二、评估的准备情况

我校高度重视此次评估工作,首先是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为副组长,教研组长为成员的自评小组,全面开展自查工作。二是准备材料,在掌握指标体系、划清各项指标的内涵、评估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等要求后,按指标分类整理,建档保存。

三、评估指标的执行

1、普及程度

严格执行上级有关政策法规,自觉规范办学行为,不断加强内部管理,近年来,依照《义务教育法》,确保了适龄儿童入学,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辍学率为0,巩固率达到100%。

2、经费投入

我校学生人数较少,经费紧张,但学校一直优先保障教学经费的使用,改建、补充教学设施设备,支持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多方筹措资金,优化教学配置,改善办学条件。

3、教师队伍

我校专任教师9人,具备本科学历1人,专科学历2人。中专学历的6人。其中小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5人,小学在职教师达标率达到100%。

4、学校管理

我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制度化管理。各校目前环境优美,规章制度健全,文化氛围、育人氛围浓厚。严格执行了国家和海南省制定的新课标和课程计划,在开齐学科,开足课时的同时,积极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并加大力度推行新课程改革试验,教育教学成效良好。在校生违法犯罪率为零。

四、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转变观念,优化管理,大胆创新

1、教育现代化首先要实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现代化。现代教育要适应社会需要,关键要优化教育。而实现优化教学的目标,首先,要以培养新世纪具有主动发展意识和创造的人作为教育的基本职责。观念问题是最为关键的问题,必须通过培训和实践解决。要让教师认识到教学工作要围绕着学生和学习来进行,要紧紧扣住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发展的根本目标来展开。

2、注重过程的管理。以日常检查与阶段抽查相结合;以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激励全体教职员工认真履行本岗位职责。

3、加强学校档案建设,逐步完善档案管理。

(二)培训教师队伍,探索育人之路

1、提倡业余充电,鼓励无师自通,鼓励一专多能,能者多劳,多劳多得。

2、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广泛开展理论学习、教育观摩和培训操作。

3、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树立以人为本,尊重学生自我发展的育人观念。

(三)重视课堂教学整体策略和教学模式的研究

1、重视网络资源。网络为我们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的平台,我们要充分利用教师博客,做到资源共享。

2、在教学目标设计上应有全面性。既要传授知识,也要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与优良的品德,使学生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3、在教学方法上应选择的方案。要重视学生主题性发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研究,善问善学,大胆参与实践。同时,重视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因材施教,走一条符合每个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道路。

4、在课堂教学手段上,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信息的传递、知识整合的质量,给学生创设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在小组学习和集体讨论中,教师加以引导,鼓励学生形成独立的具有个性的见解,特别注意每一个学生的探究表现和研讨发言,不轻易做出肯定与否定的表示,以免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设计设问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要求学生去解决,倡导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人格,弘扬学生主体创新精神的教学模式,力求创设民主、和谐、积极、开放温馨的学习氛围,建立双向互动、共享信任的师生关系。

5、以“激励性的教学评价机制”为抓手,在教学过程中,真诚鼓励每个学生去获取成功,培养自信心,增强学习的兴趣。

五、存在的问题

1、专业发展方面:教师科研能力尚不能完全适应素质教育的多项要求。教学研究活动不够深刻。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还有待提高。

2、评价体系不完善。品德、艺术等薄弱学科还评价不够科学。课堂教学课程评价不具体、不到位。

3、经费紧张,学校的配套设施有待完善。

党员教育自查评估报告 篇2

一、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时代主题

从世界范围看,高等教育质量建设问题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后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 二战后,随着高等教育民主化、 全球经济复苏和国际间竞争日益加剧,世界各国对于高等专门人才产生了强劲的需求,高等教育被看成是经济发展和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投资高等教育被认为是最为重要的人力资源投资。在这样的背景下,世界各国迅速扩大了高等教育发展规模。 其中,美国在20 世纪50 年代率先开启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并在20 世纪70 年代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紧随美国之后,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也在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相继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但是另一方面,在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持续增长的高等教育规模发展同时也带来了高等教育质量危机,这一危机突出表现在较高的辍学率、适龄青年失业率以及高等教育学术水准的持续下降。 1995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提出了高等教育的三大危机: 质量危机、财政危机、道德危机,其中高等教育的“质量危机”首当其冲[1]。1998 年10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首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 向全球昭告21 世纪将是更加注重质量的世纪,由数量向质量的转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为了应对高等教育质量危机, 从上个世纪90 年代开始,“教育质量”和“质量保障”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普遍关注的焦点,在全世界范围掀起了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运动的热潮。例如,英国于1997 年成立了质量保障署(QAA),目的是保障英国提供的高等教育始终处于统一水准,确保英国高等教育更具有竞争力和吸引力。澳大利亚于1992 年成立了“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委员会”(CQAHE),由该组织对高等院校质量保障机制和程序进行独立审核,并依据审核结果分配奖励性财政拨款。 2000 年,澳大利亚进一步成立了大学质量委员会(AUQA),目的是确保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质量更具有国际竞争力,从而争取到更多的海外教育市场。日本在原有完善的民间评估基础上,于1991 年成立的国家学位机构(NIAD),专门负责评估非学校教育机构的学位授予。 2000 年, 该机构又兼作大学评估,其评估计划应用于所有国立大学,并作为文部省对国立大学拨款数额的主要依据。依托于这些独立的质量保障组织,发达国家加强了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国家控制, 形成了成熟完善的外部质量保障(external quality assurance,EQA)。 它们或者通过国家的政策、法规或财政等杠杆对于本国高等教育质量加强干预;或者通过第三方认证、评估、审计或者办学准入标准,间接抬高高等教育质量标准;或者强化高等学校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透明度,如发布年度质量报告,加强高等教育主管部门与院校之间互动联系,等等。 所有这些都凸显了对高等教育质量控制的国家意志。

近十多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危机,高等教育成为各国竞争的重点领域,高等教育质量再度引起了各国普遍关注。许多发达国家开始以发布国家战略规划和教育战略规划的做法,把应对“教育质量危机”上升为建设性的教育质量国家战略。 例如美国在21 世纪初, 连续修订和发布了几个国家战略规划和教育战略规划,包括2002 年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和《2002—2007 年战略规划》,2006 年的《美国竞争力计划》,2007 年的 《2007—2012 年战略规划》。2009 年, 美国奥巴马政府也制定了一项庞大经济刺激计划———《2009 年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 在这项总额巨大的投资计划中, 超过1,000 亿美元(占12.7%) 用于资助公立学校和高等院校, 投资项目涵盖了教育领域的所有方面。 正如奥巴马2009 年3 月10 日在全美拉裔商会上所说:“在全球化经济中,一个人所拥有的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他的知识,教育已经不仅是通往机会和成功的途径,而且也是获得成功的先决条件。今天,那些在教育领域强于我们的国家,明天也必将会在全球竞争中超越我们。 ”[2]

除了国家层面制定教育规划之外,伴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关注高等教育内部质量保障(internal quality assurance, IQA) 成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又一重要趋势。例如在内部质量保障中引入企业质量监控的ISO9000,以及实施论证、审核评估等。 在世界发达国家高等学校,有关内部质量保障建设已经进入到系统化、精细化、标准化、规范化的成熟发展阶段,高校内部形成了包括课程测评(Course evaluation)、专业评估(Programme evaluation by student survey)、教学指导、 检查(Teachers’supervision)、 教学质量监测(Programme monitoring)、 学生学业评价(Assessment of students’workload)、 毕业生跟踪调查(Graduate tracer studies)、 用人单位满意度评价(Employer satisfaction surveys)、 用人单位参与(Involvement of employers in study program revisions)等一系列保障手段,这些手段通过学校整体目标整合在一起,又与外部质量保障互动,共同构成了现代意义的大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也同样面临挑战。在一些发展中国家还面临着经费和资源短缺以及信息技术缺乏等问题,他们正迫切寻求一些既经济节约又非常有效的内部质量保障机制。为寻求解决高等教育质量危机的有效途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14年发起了一项包括中国、德国、智利、孟加拉国等8 个国家在内的高等教育质量内部保障国际案例比较研究,即“高等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优秀原则和创新实践项目(Exploring Good and Innovative Options in Internal Quality Assurance in Higher Education)”。 其研究最主要目的是了解发展中国家内部质量保障现状并提出内部质量保障原则,从而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借鉴和示范意义。

与此同时,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质量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即质量文化建设。 2009 年7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举行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会上发布的《社会变革与高等教育发展新动力》公报指出:“在当代高等教育中,质量保障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必须包括所有利益相关者。 质量的实现既要求建立各种质量保障体系, 形成多种评价模式,同时更需要在机构内部形成一种质量文化”[3]。 欧洲大学联合会也于2002—2006 年实施了题为 “质量文化课题”的研究, 研究工作涉及欧洲36 个国家的134所高校。 经过数年的研究,课题组针对高校如何培育质量文化提出八项具体“优秀原则”:(1)增强职工对学校的认同感;(2)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3)重视内部沟通并赋予教职工权力;(4)对于评估程序和标准达成一致;(5)对于关键数据做系统的定义、收集和分析;(6)吸纳各方面(教师、学生、家长、雇主等)的适当参与;(7)重视自评;(8)评估后及时跟踪研究并改进工作[4]。 与此同时,从2007 年起,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其永久性教育计划 “高等教育机构管理”(IMHE)下,专门设立“教学质量提升”(FQT)项目,旨在通过提供科学合理的质量标准框架和总结推广优秀教学实践案例,促进高校质量保障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等教育质量建设是一个世界性命题,既有高等教育大众化内在逻辑需要, 也有激烈国际竞争的推动。 高等教育每次质量建设往往伴随着质量危机,进而从质量危机意识上升到质量国家战略,再从质量战略分解为具体的质量建设行动计划、制度框架建设及更为深层的质量文化建设。 今天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已经不再是一所大学、一个国家的质量标准,而是与国际接轨的质量标准。 显然,我国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就必须使高等教育改革置身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潮流中,把握高等教育质量建设发展方向,这样中国高等教育质量建设才能看得准,走得远,发展得好。

二、高等教育质量建设内涵的国际视野

高等教育质量究竟是指什么?教育质量是价值选择,还是技术管理?判断教育质量高低的标准是什么?质量是否可以人为控制? 理解这些命题,需要从国际视野深刻理解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与特征,这既是中国高等教育质量建设的前提,也是推动中国高等教育走向国际化的必经之路。

1. 高等教育质量具有明确的指向性。 高等教育质量究竟是指什么?这是讨论高等教育质量建设的前提。 2009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次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公报 《社会变革与高等教育发展新动力》 提到:“质量标准必须反映高等教育的总体目标, 特别是学生的批判性与独立性思维、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等目标。 标准应鼓励创新和多样性。 保障高等教育质量要求我们充分认识到吸引和留住合格、专业且敬业的教学及研究人员的重要性。 ”[3]从联合国这一公报看出,高等教育质量首先是指人才培养质量,高等教育质量危机也常常是指人才培养出现了问题。如1995 年,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会由于不满研究型大学忽视本科教育,经过长达4 年的研究于1998 年发表了《重建本科教育, 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简称 “博耶报告”),呼吁各大学给予本科教育更多的重视并提出了10 条改革建议。 报告的发表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以哈佛大学为首的研究型大学掀起了本科教育改革的高潮。此后,针对美国研究型大学现状,陆续有不少反思大学教育的警醒力作,如《失去灵魂的卓越》《回归大学教育之道》等,这些著作均以作者亲身经历,反思了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育宗旨与目标,直接剑指美国最为顶级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不足和缺陷。中国近些年来由“钱学森之问”引发的对于高等教育的整体反思,其核心和焦点依然是人才培养质量。所以,就其指向而言,高等教育质量首先是人才培养质量。

2. 高等教育质量标准是多维价值判断。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一说到高等教育国际化,人们就试图去寻找国际上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 然而事实上,高等教育质量并非是一个恒定不变的标准,而是一种多维的价值判断。这种价值判断是对高等教育规律和本质的一种把握,是社会对教育活动的一种目的期待。 这种期待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综合的。 1998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次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公报《面向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宣言:观念与行动(草案)》就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多角度的概念,它应包含其所有的功能和活动:教学和学术活动,研究、奖学金、队伍建设、学生、基础设施,社区服务和学术环境”。 “质量保障是当前高等教育至关重要的任务,必然涉及所有利益相关方。质量保障不仅要求建立质量保障体系和评价模式,而且要求促进机构内部质量文化的发展。 ”[5]再以欧洲博洛尼亚进程为例,多年来,欧盟一直在寻找建立统一的质量标准,但由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不同,这种一体化进程推进一直是非常艰难的。 而2014 年,欧盟正式启动了“多维度全球大学排名”(U-Multirank),为不同国家高等教育质量比较找到一个可行的方法途径。 该系统是一个全新的、立足全球的多元排名工具。它以用户导向、多重维度、机构可比性、排名多层次和方法可靠性五大原则,设计了包括教学、科研、知识转化、国际化和地区参与等五大绩效维度指标, 试图为公众展示了一个多元、立体、整体和多样的高等教育质量发展维度。

高等教育质量发展的多维性告诉我们,对于高等教育质量的判断不能从单纯的某一个维度进行简单判断。 高等教育质量不仅要关注具体的技术标准,教学要素投入,以及过程监控体系建设,更应关注培养目标设计的科学性,培养模式选择的合理性,从目标设计、模式选择、过程监控和结果输出等整体考察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同时也应看到,在高等教育发展不同阶段各国出现的高等教育质量也具有其阶段特殊性,对于质量的理解和内涵也是有所侧重的。 就中国而言,在前一阶段,由于理论研究的相对滞后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阶段性,对于质量的关注主要集中于要素投入,重点包括师资、经费、办学空间等基本办学条件。 相反,对于高等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以及质量管理的运行机制则关注相对不足。为克服这一不足,教育部评估中心提出了从五个维度来判断高等教育质量的整体标准,即高等教育质量的社会适应度、目标达到度、条件支撑度、质量保障度以及用户满意度。 可以说,这“五个度”从整体上反映和把握了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的状态。 当然,教育质量多维性也不是要求在所有的维度方面平均用力,而是根据高等教育发展的具体问题有所侧重,有所为,有所不为。就当前发展任务而言,这种整体性从其切入点上说,应强调目标导向。 强调学校办学目标定位,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在组织架构、政策制定、资源配置、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制度设计与安排以及最终教学效果产出是否与预期目标相吻合。 这种趋向,既是世界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共同趋势,也符合审核评估所要求的 “注重以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关注学校目标的确定与实现”。

3. 高等教育质量建设导向以生为本。 质是事物内在规定性, 量则是这一规定性满足人的需要的程度。在高等教育领域,从不同利益相关者出发,对于高等教育质量存在着不同价值判断,形成对于高等教育质量的不同看法,包括:质量就是卓越;质量就是符合标准;质量就是目标适切性;质量就是达到机构既定目标的效果;质量就是用户明确需求和潜在需求的满足度[6]。 但从国外的做法看,尽管对于高等教育质量存在着多元理解,但在实践层面已经形成一个共同趋势,即对于质量关注焦点已经转向学生发展,由此产生了“以学生为中心”“基于成果导向”和“持续质量改进”等重要理念,成为新时期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行动指南。

以学生为中心是近年来高等质量保障的一个重要趋势。 如英国于2011 年6 月发布《把学生置于体系中心》高等教育白皮书,这是世界首次把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上升为国家政策框架。 白皮书提出,要建立更透明的高等教育市场化体系,增加高校之间的良性竞争,增强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切实维护学生作为高等教育消费者的合法权益[7]。 英国质量保障署的核心理念就是把学生和公众利益置于工作的中心,基于这一导向,质量保障具体措施也重点围绕学生展开。

与 “以学生为中心” 密切相关的另一重要理念———“基于成果导向”的教育质量(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这一质量理念反映了近年来高等教育质量发展的又一大转变。 这种质量发展导向遵循“以学生为中心” 的教育理念, 聚焦于学生受教育后“学到了什么”和“能做什么”。如从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基于“增值”(value added)评估方式迅速成为美国高校本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方式。该评估方式关注学习成果评估(Student Learning Outcomes Assessment),注重对学生学习经历、学习投入调查。 其中较为典型的如 《全美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问卷》(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 NSSE)以及 《加州大学本科生就读经历调查问卷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Undergraduate Experience Survey, UCUES)。 目前基于成果导向的质量保障在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已有了多年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其理念也被以工程教育认证为代表的质量评估实践所采纳。 美国ABET认证、 加拿大CEAB认证、 欧洲EUR-ACE认证等,质量评估已经从教育投入评价转移到对教育产出(能力、成果、效果等)的评价上。 又如以经合组织(OECD)、欧盟(EU)为代表的国际组织开发出了 “ 高等教育学习成果评估”(AHELO)、“全球大学多维排名”(U-Multirank)等国际质量监测评估项目,这些项目聚焦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强调学生的满意度调查以及毕业生的学习产出。中国“五位一体”的高等教育评估制度以及“五个度”的质量标准,始终坚持“以学校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位”,致力于打造“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在理念和标准上体现了国际实质等效,说明了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已经与国际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流方向接轨。

4. 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从经验转向科学。 大学教学质量从长远目标而言是一个追求至善的过程,是永恒的主题。 但从其阶段性任务而言,它又是一项具体的管理工作,需要明确的目标设计、要素投入、过程管理以及结果评价。 高等教育质量既是价值判断,但也是一个底线保障。特别是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系统日益复杂。在信息化、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传统经验管理模式已很难有效地把握质量的内涵。 高等教育质量管理需要从经验走向科学,需要从制度及运行机制层面建立相对科学、规范质量保障与监测机制。以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的评估标准为例,内容包括了使命与目标、计划与评价、专业与课程、教师、图书馆与信息资源、体育设施与技术资源、财务状况、学校事务公开、完整性等11 项指标内容。同过去的指标体系相比,新的评估标准的一个重要变化是评估体系完全是一个宗旨性的标准,更多是引导性的。但是所有这些宗旨性标准背后必须要有一个可靠的事实和数据支撑材料,以此证明高等教育质量与其办学目标相适应。

再从世界高等教育三大排行榜看,从市场角度对于高等教育质量监控更是完全以数据说话。 如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排行榜中,对高等教育质量就保留了入学率、专业保有率、毕业率等多方面的指标。以毕业率为例,根据2014 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对美国前200 名以内大学(national universities)的六年毕业率统计结果可知:排名靠前的高校其毕业率较高,排名越靠后的高校其毕业率也随之降低。 其中排名在前50 名的大学, 毕业率介于80%~98%; 排在51~100 名的大学,其毕业率介于66%~84%;排名在101~150 名的大学,其毕业率介于53%~77%;排名在151~200 名的大学,其毕业率介于42%~69%。

对比分析我国高校毕业率,则普遍偏高,而且不同办学层次的高校之间的毕业率几乎没有差异。根据对2004—2014 年的统计, 普通本专科生的毕业率一直保持在96%~98%之间。 学位授予率从87.85%不断攀升至97.79%,并在2011 年前后一直与毕业率保持一致(见图1)。 这说明,一方面毕业生质量有保障,满足了学位授予质量基本要求,另一方面,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加快,各高校对于质量管控的底线却呈现放松的迹象。 近年来国家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陆续以质量报告的形式来发布高等教育质量发展状况。 特别是教育部评估中心开发了国家数据平台,通过对人才培养质量内涵各项数据的采集,适时分析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状态,可以说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监测找到了一条新的技术方法。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4—2014年。

三、中国高等教育质量建设的特殊性

从国际视角反观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建设,就会发现在前一阶段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建设表现出一些非常特殊的现象。 这种现象包括:从宏观上主要集中于学校师资、经费、设备等一些基本办学条件建设,而较少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来考察人才培养质量。 从中观上看,学校内部对于教学质量的关注还局限于教学改革本身,而较少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学科建设整体综合改革来考虑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从微观看,各高校工作重心主要集中于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和完善,而较少从以学生为中心,从学习效果的角度来观察。 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主体而言,政府始终在质量保障过程中起着主导力量,学校在质量保障中的主体地位和责任意识没有完全觉醒。这种质量保障格局一方面导致政府在质量管控中过细但不到位,另一方面学校内部质量保障处于一种粗放管理,精细化、科学化以及有效性、针对性都亟待加强和提高。这些方面都说明中国高等教育质量建设还处于一种经验管理的探索阶段,其科学性和成熟度与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这种差距显然既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与高等教育发展阶段性有关,也与传统历史文化有关。

从经济发展水平制约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后发优势”在短短几十年时间内完成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任务。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绝对规模稳居世界第一,师资队伍绝对数量全球居首。 中国高等教育竞争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 已成为世界第三、亚洲第一的留学生接收国。这些方面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改革开放30 多年来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为高等教育发展筑牢了强大的经济基础。但同时也应清醒看到,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属于一种后发外生型模式,高等教育发展起步晚、发展快,体量大、底子薄且发展不平衡。 截至目前,我国主要劳动年龄人口(25~64岁)中每百人接受高等教育仅有4~5 人,而OECD成员国和欧盟21 国2013 年的平均水平为33.3 人。 中国普通高校生师比近五年来基本稳定在17.5∶1 左右,而OECD和欧盟国家2012 年师生比的平均水平分别是14∶1 和16∶1。自2012 年开始,中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达到了4.08%,而2011 年OECD国家和欧盟21 个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的平均水平为5.6%。 这说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资源短缺仍是制约中国高等教育质量建设的重要因素,持续加强高等教育投入仍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手段,这是由中国高等教育发展阶段性所决定的。

从高等教育历史惯性制约而言,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实施了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专业教育模式。尽管后来市场力量不断消解这一模式,但专业教育至今仍然带有很强的历史惯性,形成高校人才培养非常特殊的“中国模式”。 这种特殊性包括: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运行机制、资源配置等。其一,就专业设置来说, 学科专业本来只是一个知识体系分类,只具有统计的意义。 但在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学科专业成为一种资源配置体系、 以学科为基础的系科专业、学院设置导致了学科专业设置部门所有制,从根本上割裂了学科专业之间内在联系。这种割裂最终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得不到满足、 跨学科专业交叉设置难、教学资源得不到充分共享等问题。其二,就课程设置来说,本来课程结构只是反映学生知识结构,必修课与选修课、主修课与辅修课、基础课与专业课只是根据学生的知识体系需求所做的区别。 但是,由于资源配置的部门所有制及深层利益关系,这种柔性区别成为刚性管理,从根本上割裂了知识本身的内在逻辑联系,造成了当前课程结构存在的主修与辅修、选修与必修、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完全分开,学生知识狭窄,视野狭隘,理论与实践脱节、做人与做事、动手与动脑割裂。其三,就教学模式而言,教师注重以“教”为中心、忽视学生学习效果。注重课堂教学讲授、忽视课后作业辅导。注重期末期中考试,忽视平时学习反馈;学生学习注重课堂听讲、忽视课外自主学习。 注重理论学习、轻视实践训练。 注重期末考试,忽视平时学习。其四,就教学运行机制来说,中国大学组织管理架构更多考虑与上级主管部门相对应,更多从学科专业建设需求考虑。而国外大学教学管理的组织架构更多围绕着学生和教师服务需求来设置。 例如注册中心、选课中心、教师发展中心。 其五,就资源配置来说,政府对于大学资源的配置除了经常性事业费之外,更多是带有传统计划经济留下来的思维方式,通过大大小小的各种各样的工程、计划对高校进行调控。 而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在高等教育质量管控方面更多强调管、评、办分离,更多依赖于第三方评价。 显而易见,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呈现的这些问题,是高等教育质量建设进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且已形成惯性制约。谈及中国高等教育质量建设, 就不得不面对这种惯性,并且要努力克服这种惯性带来的阻力, 打破固化思维,持续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从文化传统制约而言,中国教育历来秉承“建国君民”传统,当国家实力强大时,往往以官学为主,相反当国家力量式微时,往往私学兴盛。从这点上说,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既不会出现美国两年制社区学院,也不会出现日本短期大学模式,主要靠公办高校的改制和转型发展,民办教育力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补充。 这种发展模式与其说是中国教育市场不成熟,勿宁说文化传统的力量仍然十分强大。“学而优则仕”至今影响着社会文化心理,这不仅造成整个社会“重学轻术”, 而且也使高等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排斥职业技术教育。这种影响典型的例子就是过去一段时间存在的盲目“专升本”风潮,高校办学目标的趋同以及人才培养的同质化现象,这也是中国高等教育转型发展过程遇到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文化心理阻力。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高等教育是为学生未来谋生做准备,高等教育属性仍然是基于普通教育基础之上的专业教育。而不是马丁·特罗所描绘的那样,在普及教育阶段,高等教育属于终身教育的范畴,更加强调通识教育,更加强调人的自我发展,接受高等教育取决于个人的意愿追求。这些文化传统显然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阶段性所特有的,是探讨中国高等教育质量命题不可回避的文化语境。

从高等教育面临的外部环境说,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 其中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经济转型带来的挑战,二是世界科技竞争带来的挑战。从经济转型来说,党十七大报告提出,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 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党十八大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经济建设最为重要的主题,并提出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新四化”发展思路。2014 年底,中央在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 “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中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中国经济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8]这些挑战对于高等教育类型、层次、结构、人才培养模式等各个方面,都会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 再从世界科技竞争挑战看,以创新促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 2009 年,美国制定了“创新战略:迈向持续增长和高品质就业”,提出了美国发展创新型经济的框架。 2011 年,美国把先进制造业、清洁能源、生物技术等作为国家优先发展的领域,并投入3 亿美元用于与产业界合作。 德国政府提出到2015 年科研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 教育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 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及工业4.0 的挑战, 我国于2015 年提出中国版的工业4.0———《中国制造2025》,提出以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为基本方针,力争通过创新发展战略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不难想象,高等教育在多重严峻挑战下,不仅要解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愿望,而且要强力推动高等教育成为国家创新战略的重要驱动力。 所以,同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走过的历程相比,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承载着更多的使命和责任,这种使命和责任会使高等教育结构和职能发生一系列重大变化,甚至在某些方面可能出现变革性的裂变。这些方面显然是中国高等教育质量建设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前提和背景。

四、提高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建议

高等教育质量建设命题是一个非常具有国际化色彩的命题,又是中国高等教育在一定发展历史阶段呈现的特殊话题。这种国际性和特殊性的双重属性说明,解决中国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既要从国际视角主动借鉴和吸收国际高等教育的成功经验,又要立足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自身阶段特点和实际情况,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发展的“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和“弯道超车”。就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而言,中国高等教育质量建设应着重解决结构调整问题、 投入保障问题、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问题、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问题、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以及国际化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结合对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的研判分析,坚持调结构、保增长、促改革、转方式、国际化的总体方向,全国上下形成一揽子工程,从国家层面、地方政府以及高校找准角力,同时发力,形成合力。

1. 要重点调整优化高等教育结构, 助推中国经济转型和社会协调发展。高等教育结构包含了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类型、层次科类结构,体制结构等多方面内容。 按照马丁·特罗的理论,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后,不仅仅体现在规模数量发生变化,同时也体现在高等教育内部系统都发生了变化。 对于这种变化马丁·特罗用隧道指示牌作比喻, 从精英教育进入大众教育, 高等教育会进入一个非常不一样的发展阶段。但就中国情况而言,在过去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大背景下, 中国高等教育在短短不到20 年时间来就完成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标任务。这种快速发展模式使中国高等教育在其前进过程中似乎来不及看到这一“指示牌”,对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解局限于“毛入学率”这一数量概念,而对其他方面的变化却没有给予过多的关注。如我国工业创造的附加值占整个国民经济已达到45%的比例, 但是我国普通本科高校无论从毕业生、在校生、还是招生方面大约只占到33%。 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农业所创造的附加值平均为9.64%,但我国普通高校的农学专业和学生数比例都相当小,长期平均不到2%的比例。 又如,随着经济一体化现象,中国经济发展出现资本、劳动力、资源等向某一区域综合汇集的特征,形成了包括长三角、珠三角、长江沿岸、海峡西岸、环渤海湾等不同的经济带和综合经济区。 但是,我国高等教育区域结构布局一般沿袭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发展思路,而较少考虑从区域经济发展来考虑高等教育区域布局和人才流动,高等教育管理行政壁垒在一定程度上又加强了人才培养的同质化现象。再如中国制造业从业人口中本专科生平均在28.5% , 但专科毕业生只占13.5% , 这说明在整个制造业中, 一线的技术工人缺口非常大。 金融业从业就业人口平均在3.3%,但是有关财经类专业的专科毕业生平均约占20.8%,明显供过于求。

以上这些方面说明,在过去一段时间内,高等教育发展重点始终是外延发展。这种发展模式在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前期阶段,确实迅速培养了大量的社会所需的专门人才,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 但是,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新四化”发展思路以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逐步实施这种粗放发展模式已经越来越显露其发展的瓶颈,尤其高等教育结构方面迫切需要进行及时调整。 基于这一现状,建议把调整结构作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点,从国家层面说,应着力加强顶层规划设计,根据国家发展战略需求,选择时机启动高等教育学制系统改革,引导全国各地高等教育分层分类发展。 要加快高等学校设置分类标准,引导各地方政府、各高校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根据自身优势,提高办学特色和办学水平。 从地方政府层面说,应着力于高校类型结构优化,根据地方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发展,统筹各级各类教育,推动地方高校转型,把主要办学思路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增强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 从高校自身层面说,应着力于层次结构和专业结构优化,主动结合地域特色和区域优势,科学合理定位学校的层次类型、办学定位和办学目标,全面优化内部学科专业结构,增强人才培养与社会产业结构之间的契合度,克服同质化现象。

2. 要保证高等教育投入稳定增长, 强化高校教学基础设施的内涵建设。教育经费投入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保证。 从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投入情况看,随着近年来经济增长困难,各国不同程度削减政府的公共财政投入,高等教育面临着财政紧缩压力。 而就中国情况而言,从绝对数看,过去一段时间,高等教育处在大投入大发展阶段,国家公共财政经费连续十年保持平稳增长,国家教育总经费成倍增长,高校绝对经费数量保持继续增长,生均拨款水平达到历史上最高水平。然而,从高校教育经费占全国总经费比例看,总体略有下降。 并且不同高校经费投入不平衡,很多新建本科院校的生均拨款尚未达到国家基本要求。从各类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公共设施看,生均水平普遍较低,并且不同类型高校不平衡。 其中部分指标生均水平(如固定资产总值和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近两年连续呈下滑趋势。高等教育这种投入反映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基本特征, 即总量大但生均水平低。从这一意义说,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不仅不足,相反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还要继续加大投入,把加大投入作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首要条件。

从国家层面说,建议国家把保持教育经费的持续稳定增长作为一项基本要求。要确保教育中央公共财政支出绝对量和相对量同时增长。建议国家进一步出台政策,提高学费收入用于日常性教学比例,确保高等学校专项教学改革经费以及实践实习经费。从地方层面来说,要确保地方政府在高等教育投入及比例双增长,确保生均拨款水平达到国家规定要求。 从学校层面来说,要确保教育教学经费比例逐年增长。 鉴于高等教育公共基础设施现状,建议国家继续完善专项修购的政策,引导和鼓励各高校把中央专项修购计划用于强化高校的内涵建设,防止辅张性建设。

3. 要全力强化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推动人才优势向人才培养优势转化。师资队伍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关键。 经过前一阶段建设,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高等教育师资队伍的规模、数量实现了较大规模增长,高校教师数量稳居全球第一,相当程度上缓解了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的瓶颈问题。 但是,另一方面也应看到,高校师资短缺依然严峻,高校生师比仍然偏高,高校教师队伍整体年轻化明显,中初级职务和中青年教师成为大学教师队伍主体。大学师资队伍学缘结构尽管有所改善,但吸引国际一流人才的竞争力还不足,从全球引进人才的力度还有限,大师级领军人物和学科带头人尤其缺乏,高层次人才分布总体数量不足且分布不平衡。 并且还应看到,在不合理教育评价机制引导下,高校教师重科研轻教学,重智育轻德育, 重知识传授轻思想方法启迪仍不同程度存在。根据2013 年部分高校抽样统计, 各高校给本科生上课教授数占教授总数的比例平均值为84.02%, 基本达到教育部规定的要求。 但是从总体上看,高水平教师投入到本科教学人数还十分有限,师德师风建设仍然是一个长期坚持不懈的任务。

基于师资队伍建设这一现状要求, 从国家层面说,建议进一步修订《教师法》,完善教师资格条例,提高教师的准入门槛标准。继续实施重大人才引进工程和培育工程,加大力度引进和培育一批学科领军人物和重要学术带头人。 继续实施“教学名师”工程,倡导和引领高校教师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把主要教学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上。 继续实施“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计划,引导各高校建立长效的教师教学培训机制,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从地方政府层面, 建议进一步加大对于国家重大人才引进工程、教学名师工程以及教学能力建设的配套支持。适应地方高校转型发展需要, 推进高校教师资格制度改革,制定教师分类管理和分类评价办法,引导高校师资队伍从单纯的“学术型”向“应用型”“双师型”和“实践型”多样发展,从源头上解决人才培养与实践脱节问题。 要改革教师聘任考核制度的行政主导倾向,推动高校、行业、学术协会共同参与教师职务晋升机制。从高校自身来说, 要进一步加大教师队伍引进力度,从根本上解决教师队伍力量不足问题。要狠抓师德师风建设, 把教授上课制度作为高校领导的一把手工程,推进学校形成常态化的校内年度审计制度。要深化高校内部综合改革,改革薪酬分配办法,实施教师工作分类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符合教学工作规律和科研工作规律的人才使用制度。要强化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等专门组织机构,使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成为常态化机制。要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建设,完善助教培训机制,严格教师资格准入制度。要重建基层教学组织,完善教研室、教学团队、课程组等教学制度,发扬传帮带等优良传统,在全校上下形成尊重教学、严肃教学、敬畏教学的良好教学质量文化。

4. 要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大力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从改革中要动力,从改革中寻找发展的潜力。 1998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宣言中提出,高等教育机构必须教育学生,使“他们能够批判地思考与分析问题,寻找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并承担社会责任”[5]。 同时大会还提出另一个重要观点:“培养首创精神和学会创业, 应当是高等教育主要关注点,目的是使毕业生更加容易立业。 高校毕业生不仅越来越少地被称为求职者,相反,他们将更多地成为创业者”[9]。 就中国前一阶段的改革来说,在中央一系列重大综合改革计划推动下,各高校协同育人取得了新突破, 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也有了新抓手,各大学办学目标将逐渐趋于多样化,相当程度上扭转了一段时间以来高校办学目标同质化现象,初步形成了多样化人才培养新格局,这些方面说明高校已经从规模为特征的外延发展转向以提升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发展。但是,另一方面也应看到,由于现有体制机制的制约以及历史惯性的影响,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还存在着诸多脱节,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重视学术导向轻视职业应用导向, 重视智育轻视素质教育,课堂教学重知识传授轻思想品德养成的问题。特别是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未形成长效机制,大学生科技成果转化缺乏平台,在融资、风险、投资方、市场营销方面还没有形成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对接机制。不同类型层次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平衡,特色不明显,还没有总结不同类型高校创新创业训练的规律与特点。基于这一现实,建议国家把推进产学研政相结合,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应对策略,引领高等教育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从国家层面说,建议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从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入手,继续强化高校从制度建设、机制保障、组织机构、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实训实践等方面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议国家进一步改革科研管理方式和科研经费资助模式,引导高校主动与行业对接,推动高校科研工作主动瞄准社会急需的科技创新关键领域、重点环节进行重点攻关。从地方层面说,建议地方政府抓紧研究制定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制定出台相应优惠等政策,带动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建议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支持鼓励高校技术发明、转让,鼓励地方高校与企业共建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开发联盟等研究机构,鼓励地方高校的教师和学生参与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 加速科技成果在企业中的推广和应用。从高校层面说,建议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引领,进一步总结“卓越”教育计划、“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一批重大教学改革工程的成功经验,制定和出台政策, 鼓励和吸引各个行业部门参与高校人才培养,形成校内外联动的人才培养新机制。建议改变教师教学科研工作评价方式, 鼓励教师对接行业发展需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应用性与时效性。 建议从制度上改革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模式, 从学期安排、课程修课、学籍管理、项目设计、创业指导、创业培训、融资渠道、技术支持、风险管理、场地租赁等方面为大学生开展创业提供便利支持。

5. 要切实推进教育管评办分离, 转变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治理方式。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是世界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趋势之一。 从世界范围看,自上个世纪90 年代以来, 在一种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推动下,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纷纷设立了独立或半独立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构,形成了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第三方中间力量,持续不断对高等教育质量进行评估与监测。就我国情况而言,自《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以来,我国政府围绕着建立政府、 学校与社会的新型关系,基本形成了政府宏观指导、学校自主管理、社会多元主体广泛参与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新格局。特别是近年来,教育部以新的理念、新标准、新的技术方法,从顶层设计 “五位一体”教学评估制度,改变 “一把尺子量不同高校”的做法,突出了“用自己的尺子量自己”,促进高校自主发展和特色建设,各高校基本建立了内部质量监测评估体系。但是,从总体上说,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总体上还是以政府为主导,政府在质量保障中的主导惯性作用还非常强大,高校作为质量的主体地位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一定程度制约高校从现代大学制度来整体系统考虑质量建设,质量保障的整体性、系统性明显不足。基于这一现状,建议国家继续深入推进“管评办”分离,把“管评办”分离作为推进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方式的一项重要推手,推进高等教育公共治理结构改革,推动高校从现代大学制度层面从顶层设计强化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从政府层面说,建议进一步简政放权,应用立法、评估、经费调控、政策指导等多种方式,增强地方政府统筹协调能力,推动高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建议国家加强高等教育立法工作,启动修订《高等教育法》,制定《大学组织法》,完善《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条例》等法规条例,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供法律保障。 要进一步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下放权限,给予高校更多办学自主权,调动学校自主办学积极性。 要进一步扩大社会参与教育评价领域,推动高校信息公开制度,主动完善国家、省级和高校三级质量报告制度, 探索社会公众监督高校的有力机制。 要进一步健全“五位一体”评估制度,把评估作为强化质量保障的重要“抓手”,建立教学评估与生均拨款挂钩制度,进一步完善国家、省级、学校分层管理、分类评估的运行机制。要进一步完善教学状态数据库建设,依托国家数据平台,形成国家、省级和高校三级教学状态数据监测机制。 从高校层面说,要进一步理顺校院两级管理、 学术组织与行政部门之间的关系,明确各自在质量保障中的地位与责任,从制度上确保本科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环节严密、 科学合理、运行有效、执行严格。 要转变重教学科研队伍一线建设,轻管理服务队伍二线建设观念,加大力度强化质量保障队伍建设,提高教学管理的服务和水平。 要完善以学生为本,基于学生学习效果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完善质量监控手段,特别加强质量管理信息公开制度和质量信息反馈制度,广泛吸引社会用人单位参与质量监管,形成多元共治的高校质量管理新模式。

6. 要加强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 以技术变革倒逼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教育信息化特别是互联网迅速发展给教育带来革命性变革。 1998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高等教育宣言首先明确指出,“新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突破,根本性地改变了知识的开发、获取和传递的方式。 高等教育必须率先利用这些技术的优势和潜能,坚持公开、公平和国际合作精神。 ”[5]同时提出,建立新的学习环境,消除距离障碍并发展高质量的大众教育体系,为社会进步和民主化服务。就中国情况而言,自《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应用信息化手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就。但是,也要看到,中国高等教育的信息化也存在规划不足、 投入不够、分散建设、标准不统一、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窄、教师使用不积极等问题,尤其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存在着相当的差距。与此同时,还应看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并且受体制和机制等方面束缚,高等教育资源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方面考察,部门条块分割现状仍然存在,高等教育资源的紧缺与浪费同时并存。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看,各国都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加速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解决高等教育资源短缺的一个有效办法。 基于这一现实,建议国家把推进信息化建设作为加速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策略,以技术变革倒逼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从国家层面说, 建议加强教育信息化的顶层设计,完善信息化技术标准,加强国家高等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与国家数字教育资源中心,形成数字教育资源汇聚和共享机制。从国家层面推进建立国家平台与地方、企业平台互联互通与协同服务,建设覆盖全国的数字教育资源云服务体系。 从地方层面说,建议地方政府加大教育信息化投入力度,建设地方教育资源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建立虚拟大学校园,推进区域高等教育优质资源共享。 建议树立大校园观念,依托信息化统筹地方教育资源,建立图书信息、仪器设备、科研平台、实践基地、实验中心共享机制。 协同创新区域内高校课程资源的开发机制,形成共享互惠的管理办法,推动校际选课和学分互认。从学校层面说,建议加大信息化改革创新力度,发挥学校和师生的主体作用,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要鼓励教师参与优质课程资源建设,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开发, 提升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 加强课程信息化建设的国际合作,引进优质的教育资源。 要依托信息化推进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推动大班授课、小班研讨、复合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课堂吸引力。要大力推进虚拟实验、仿真实验、模拟实验,通过信息化手段强化实验教学管理,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推进学生开展自主性探索实验。

7. 着力扩大高校对外开放力度, 加快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步伐。 国际化是实现高等教育跨越发展,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 2009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二次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公报《社会变革与高等教育发展新动力》中,明确把针对性、质量和国际化作为决定高等教育战略地位及其自身职能发展的基本行动指南[10]。 同时指出,国际合作是世界学术界的共同目标,而且还是确保高等教育机构工作质量和效果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应当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实现了跨越性发展。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亚洲第一的留学生接收国,中国高等教育竞争力日益增强,学生出国留学大幅增长,境外办学能力有了突破,对外文化传播影响力日益增强,部分学科和实力在全球排名不断攀升,这些都预示着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看到,与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相比,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还存在许多不足,突出表现在整体学科实力还比较弱,在顶尖学科吸引国际一流大师和一流学生的能力还较差。高等教育国际办学能力弱, 接受留学生数量还非常有限,学生出国交流机会少,受益面小,尚未全方位形成与国际对接的人才培养体系。师资队伍、课程国际化、学生国际化程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管理改革创新还不够,高等教育质量管理还未能与国际有效接轨,国际影响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基于国际竞争对于高等教育国际化迫切需求,建议国家把高等教育国际化作为一项重大战略。

从国家层面说,建议进一步扩大留学生教育规模与数量,鼓励更多优秀人才出国留学,吸引更多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 建议改革留学教育管理体制,国家负责留学教育总体规划设计, 要从国家战略需求出发,优化出国留学学科科类结构,加快国家急需学科专业的选派工作, 以此提高高等教育的竞争力和水平。从地方层面说,建议进一步创造条件,加大支持力度,从全球范围内鼓励和吸引外国专家来华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提高高等学校的国际化师资水平。从高校层面说,建议拓宽国际办学资源,推动国际交流从外延发展转向内涵质量提升,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满意的国际教育资源。 国家重点建设大学,从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的制高点,精选国际合作伙伴,依托高水平的科研合作推动与国际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合作培养国际化人才。 建议积极推动专业国际认证,引入国际认证标准和著名大学的课程设置,有效推动专业办学与国际接轨,从师资队伍、课程、学生等方面加强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水准,扩大国际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邬大光,等.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透视(笔谈)[J].高等教育研究,2012(2)

[2]转引自王志强.《2009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教育项目解读[J].比较教育研究,2010(4).

[3]赵叶珠,游蠡.社会变革与高等教育发展新动力——2009年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公报[J].中国高等教育,2009(17).

[4]李福辉.欧洲高校与质量文化:迎接质量保证的挑战[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6).

[5]面向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宣言:观念与行动(草案)[EB/OL].[2016-1-5]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236/200409/712.html.

[6]吴岩.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新视野[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15.

[7]英国高教改革:把学生置于体系中心[EB/OL].(2011-8-23)[2016-1-5]http://www.edu.cn/hai_wai_464/20110823/t20110823_671824.shtml.

[8]人民网.习近平提出中国经济新常态的3个特点及带来的4个机遇[EB/OL].(2014-11-9)[2016-1-5]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1109/c1024-25998809.html.

[9]王晓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世界高等教育大会的主要内容[J].世界教育信息,2000(5).

党员教育自查评估报告 篇3

[关键词]重度障碍;教育康复;评估报告

重度障碍者是指那些为参与一体化的社区环境和享受跟其他具有更少或更多障碍的居民一样的生活质量,在超过一项以上的人类主要生活活动中,需要广泛、持续支持的所有年龄的个体。这些个体在行动、交流、自我照顾、学习以及独立生活、就业、自立等生活活动方面需要提供支持。当下,越来越多的重度障碍儿童进入学校,面对重度障碍学生入学率日益升高的趋势,如何对其开展有效教育与康复成了每个培智学校老师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前提需要进行科学的评估,制定出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教育训练计划。

本报告是评估小组在观察和访谈的基础上,运用多种评估工具和方法对个案进行综合评估,针对评估结果,对其教育训练的目标领域和方式方法提出了具体建议,以期能为更多重度障碍学生的教育评估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一、研究对象

1.个案基本情况

小程,男,1998年8月出生,15岁3个月,是笔者所在培智学校高年级段的学生。小程是足月生产,出生时体重3400克,出生时状况正常。母亲怀孕期间无疾病发生,也无服药情况,情绪状态良好,无其他妊娠反应,也无家族遗传病史。据个案母亲介绍,个案在出生后第6天因护士操作不当,致使个案头部摔伤,淤血压迫神经中枢,经尽力抢救,清除大部分血块,但仍有残留。因中枢神经创伤,导致个案构音器官发生病变,出现构音障碍,身体发育迟缓,手部活动能力受限。之后,父母带个案四处奔走求医,但均无明显效果。3岁后入当地幼儿园就读,接受过早期康复。随后转入本地培智学校就读,经本地医疗部门鉴定,个案为一级言语残疾。个案是单亲家庭,现跟母亲一起生活。母亲文化水平较高,现为一家纺织公司老板,家庭经济状况优越,母子关系融洽,母亲对其教育康复十分重视,但因工作原因,常无暇照顾孩子,所以个案平时主要由外公、外婆照看。

2.个案行为表现

小程因为手部肌力弱,活动能力受限,在家需要家人帮助挤牙膏、拧毛巾、穿脱衣物。小程体质较弱,容易受凉,拉肚子,可单独如厕,但不能控制大小便,偶尔会弄到身上,需要时时提醒。知道冷暖饥饱,能够使用勺子独立进食,不挑食,但咀嚼困难,适合吃流食。

小程无口语表达能力,无法借助手势语进行表达。平时有需求多依靠面部表情及粗大肢体动作来传递信息。对于图画、简单指令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能够完成简单的任务。性格比较开朗活泼,喜欢与同伴交流,无明显行为问题。在家喜欢听音乐,常能独自一人坐在卧室听上半天,也喜欢打篮球,没事喜欢在家门口的操场上练习投篮。

二、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

本研究由班主任、家长、特殊教育高校专家等合作进行。研究采用观察、访谈和直接测评等方法对小程进行全面的教育康复需求评估。

2.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主要是小程身心的发展现状、特殊需求以及广泛发育障碍的症状性评估,包括小程的基本情况、感知觉能力、动作发展、言语沟通、社会交往能力、认知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以及情绪行为问题等方面。

3.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采用各种调查量表、观察表、评定表、检核表和标准化测验等工具搜集资料进行综合评估,具体包括:学生基本情况调查表、孤独症学生发展评估表、学生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构音障碍结构与运动功能检核表、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等。

三、结果与分析

1.心理发展

(1)感觉统合能力

运用《学生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对小程进行评估。结果反映:小程的本体感表现为中度失调,学习能力发展表现为重度失调。此外,小程还表现有大年龄的特殊问题(见表 1)。

(2)社会适应能力

运用《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评估小程的社会适应能力,所得总分74分,转换为标准分为6分,表明个案存在重度适应行为障碍。各领域具体障碍情况:独立生活领域,个案缺乏独立脱换衣物、处理个人和集体卫生的技能;运动领域,个案缺乏独立乘坐交通工具外出的经验;作业领域,个案无法完成精细作业,如解系鞋带、使用螺丝刀修理家具等;交往领域,个案存在表达和书写困难;自我管理领域,个案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特别是计划的独立制定和完成方面(见表2)。

(3)综合发展水平

运用《孤独症学生发展评估表》对小程感知、认知、语言与沟通、粗大动作、精细动作、社会交往、生活自理等七个领域进行全面的发展性评估,明确其各方面能力的发展现状以及各项能力的最近发展区,为其后续的教育教学和康复训练提供依据。

评估结果显示:“感知觉”领域,通过32 项,中间项 8项,中间项大多集中在视觉辨别与听觉区辨两个方面;“粗大动作”领域,通过 54 项,中间项 10 项,主要表现在动作的平衡性、协调性等方面;“精细动作”领域,通过 26 项,中间项18 项,多集中表现在基本操作能力、手眼协调、握笔写画等三个方面;“语言与沟通”领域,通过21项,中间项16 项,主要表现在语言理解与语言表达两个方面;“认知”领域,通过 36 项,中间项 13项,主要集中在经验表征和因果关系两方面,“社会交往”领域,通过 24 项,中间项 3 项,主要集中在社交礼仪方面;“生活自理”领域,通过 38项,中间项 16项,主要集中在进食、如厕、穿衣三个方面。图1 显示: 小程的各领域能力发展都较为迟缓。其认知和粗大动作能力相对较高,语言沟通能力相对较低。精细动作、语言沟通、认知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空间较大,其他领域发展空间较为均衡。小程的综合发展水平相当于两岁六个月的学生。

2.言语与语言

运用《构音障碍结构与运动功能检核表》对个案构音器官的结构与运动功能进行主观评估,发现个案存在明显的构音器官结构与运动功能异常,致使个案言语功能重度受限。(见表3)

3.情绪与行为

运用《孤独症学生发展评估表》对小程情绪与行为领域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小程情绪与行为发展良好,无明显情绪行为问题。但受障碍限制影响,个案在情绪表达与调节方面存在不足。(见图2,着色部分越大说明情绪行为越好)

4.学业表现

依据个案的受教育档案,发现个案各学科学业表现均不理想。生活语文因表达能力、书写能力欠缺而落后;生活数学可借助计算器完成作业;生活适应课动手能力较差;美工、音乐等课也因相关能力受限而导致无法参与课堂学习。个案综合成绩居班级后位,学习能力较弱,属于需要进行个别辅导的对象。

四、访谈与观察

1.晤谈

与小程的妈妈及随班科任老师进行了晤谈。妈妈反映,小程是家中独子。孩子摔伤以后,父母为求治愈,四处奔走求医,花费巨大,但效果甚微。后来,父母在个案的养育问题上产生分歧,分歧日渐严重,最后走向离婚。由于个案母亲经济状况较好,遂将个案判归母亲扶养。母亲由于忙于工作,常无暇顾及个案,只能将个案送至外公家由老人照看。老人是退休工人,有一定文化水平,对待个案态度良好,能够协助个案处理个人卫生清洁问题,也能帮助接送个案上下学。

随班科任老师介绍,个案由于障碍原因,体质一直很弱,进入秋冬季节,个案因为畏寒,常会请假休息至第二年春暖返校上课。在校期间,个案由于不能控制大小便,常会弄到身上,需要老师不断提醒及协助处理。

上述可表明个案家庭情况基本良好,对个案较为关心。但个案体质较弱,生活自理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较差,需要提供广泛、持续性的支持。

2.观察

通过持续观察发现,个案上课注意力较难集中,易受外界干扰影响,爱东张西望,常游离于课堂之外,需要老师时时提醒,自控能力差。个案沟通交往意识较强,有较强的沟通意愿,喜欢跟同学打成一片,但缺乏是非辨别能力,容易盲从,跟风模仿,形成不良行为举止。

五、结论与建议

1.结论

依据上述量表评估、晤谈内容及对小程观察的结果,可推断小程目前各方面能力发展水平均低于同龄正常学生。(见表4)

2.建议

针对以上评估结果,发现个案在社会适应、精细运动、生活自理、认知及言语沟通等领域能力发展较弱。而其中精细运动、生活自理及言语沟通都与个案生活密切相关,属于需要优先掌握的技能领域。因此,建议教师和家长优先选取以上三个领域进行教育康复训练,具体如下。

一是针对个案精细运动能力较弱的特点,建议教师及家长可以先从训练个案的手部肌力着手,可借助重锤式拉力训练架、哑铃、弹力网等进行手部肌力的康复训练;伴随手部肌力的康复,可同时开展手部灵活性训练,如安排一些作业游戏,拨珠子、插木棍、走迷津等,或者利用一些生活游戏,如捡豆子、串珠子、画线、拧瓶盖、色彩填涂等来提高个案的精细动作能力。

二是针对个案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问题,建议教师和家长在为其提供支持的同时,多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尽量多给予个案表现的机会,鼓励个案进行积极尝试,并给予正向行为支持,如表扬、鼓励、奖赏等,以强化动机水平。在校期间,教师可运用生态评估的方法将个案在校所需掌握的技能罗列出来,利用生活适应或个别训练课进行训练。在家可让家长协助训练个案处理个人卫生或培养替代能力。

三是针对个案言语表达能力发展不足的问题。一方面可以借助学校的言语矫治训练仪进行构音器官的运动功能训练以及构音语音训练,帮助个案矫正构音障碍,学习发声。另一方面,训练个案借助辅助沟通工具进行沟通,如自制沟通板、图片兑换沟通手册等。

此外,针对个案认知、交往、社会适应等领域存在的问题,教师同样可依据技能优先顺序依次进行训练,以促进个案整体发展能力的提升。在对个案进行各领域综合康复训练的同时,还需要构建起基于个案的个别化支持网络,以保障各项教育康复训练计划的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编者略)

(责任编辑   尹   杰)

2.言语与语言

运用《构音障碍结构与运动功能检核表》对个案构音器官的结构与运动功能进行主观评估,发现个案存在明显的构音器官结构与运动功能异常,致使个案言语功能重度受限。(见表3)

3.情绪与行为

运用《孤独症学生发展评估表》对小程情绪与行为领域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小程情绪与行为发展良好,无明显情绪行为问题。但受障碍限制影响,个案在情绪表达与调节方面存在不足。(见图2,着色部分越大说明情绪行为越好)

4.学业表现

依据个案的受教育档案,发现个案各学科学业表现均不理想。生活语文因表达能力、书写能力欠缺而落后;生活数学可借助计算器完成作业;生活适应课动手能力较差;美工、音乐等课也因相关能力受限而导致无法参与课堂学习。个案综合成绩居班级后位,学习能力较弱,属于需要进行个别辅导的对象。

四、访谈与观察

1.晤谈

与小程的妈妈及随班科任老师进行了晤谈。妈妈反映,小程是家中独子。孩子摔伤以后,父母为求治愈,四处奔走求医,花费巨大,但效果甚微。后来,父母在个案的养育问题上产生分歧,分歧日渐严重,最后走向离婚。由于个案母亲经济状况较好,遂将个案判归母亲扶养。母亲由于忙于工作,常无暇顾及个案,只能将个案送至外公家由老人照看。老人是退休工人,有一定文化水平,对待个案态度良好,能够协助个案处理个人卫生清洁问题,也能帮助接送个案上下学。

随班科任老师介绍,个案由于障碍原因,体质一直很弱,进入秋冬季节,个案因为畏寒,常会请假休息至第二年春暖返校上课。在校期间,个案由于不能控制大小便,常会弄到身上,需要老师不断提醒及协助处理。

上述可表明个案家庭情况基本良好,对个案较为关心。但个案体质较弱,生活自理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较差,需要提供广泛、持续性的支持。

2.观察

通过持续观察发现,个案上课注意力较难集中,易受外界干扰影响,爱东张西望,常游离于课堂之外,需要老师时时提醒,自控能力差。个案沟通交往意识较强,有较强的沟通意愿,喜欢跟同学打成一片,但缺乏是非辨别能力,容易盲从,跟风模仿,形成不良行为举止。

五、结论与建议

1.结论

依据上述量表评估、晤谈内容及对小程观察的结果,可推断小程目前各方面能力发展水平均低于同龄正常学生。(见表4)

2.建议

针对以上评估结果,发现个案在社会适应、精细运动、生活自理、认知及言语沟通等领域能力发展较弱。而其中精细运动、生活自理及言语沟通都与个案生活密切相关,属于需要优先掌握的技能领域。因此,建议教师和家长优先选取以上三个领域进行教育康复训练,具体如下。

一是针对个案精细运动能力较弱的特点,建议教师及家长可以先从训练个案的手部肌力着手,可借助重锤式拉力训练架、哑铃、弹力网等进行手部肌力的康复训练;伴随手部肌力的康复,可同时开展手部灵活性训练,如安排一些作业游戏,拨珠子、插木棍、走迷津等,或者利用一些生活游戏,如捡豆子、串珠子、画线、拧瓶盖、色彩填涂等来提高个案的精细动作能力。

二是针对个案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问题,建议教师和家长在为其提供支持的同时,多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尽量多给予个案表现的机会,鼓励个案进行积极尝试,并给予正向行为支持,如表扬、鼓励、奖赏等,以强化动机水平。在校期间,教师可运用生态评估的方法将个案在校所需掌握的技能罗列出来,利用生活适应或个别训练课进行训练。在家可让家长协助训练个案处理个人卫生或培养替代能力。

三是针对个案言语表达能力发展不足的问题。一方面可以借助学校的言语矫治训练仪进行构音器官的运动功能训练以及构音语音训练,帮助个案矫正构音障碍,学习发声。另一方面,训练个案借助辅助沟通工具进行沟通,如自制沟通板、图片兑换沟通手册等。

此外,针对个案认知、交往、社会适应等领域存在的问题,教师同样可依据技能优先顺序依次进行训练,以促进个案整体发展能力的提升。在对个案进行各领域综合康复训练的同时,还需要构建起基于个案的个别化支持网络,以保障各项教育康复训练计划的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编者略)

(责任编辑   尹   杰)

2.言语与语言

运用《构音障碍结构与运动功能检核表》对个案构音器官的结构与运动功能进行主观评估,发现个案存在明显的构音器官结构与运动功能异常,致使个案言语功能重度受限。(见表3)

3.情绪与行为

运用《孤独症学生发展评估表》对小程情绪与行为领域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小程情绪与行为发展良好,无明显情绪行为问题。但受障碍限制影响,个案在情绪表达与调节方面存在不足。(见图2,着色部分越大说明情绪行为越好)

4.学业表现

依据个案的受教育档案,发现个案各学科学业表现均不理想。生活语文因表达能力、书写能力欠缺而落后;生活数学可借助计算器完成作业;生活适应课动手能力较差;美工、音乐等课也因相关能力受限而导致无法参与课堂学习。个案综合成绩居班级后位,学习能力较弱,属于需要进行个别辅导的对象。

四、访谈与观察

1.晤谈

与小程的妈妈及随班科任老师进行了晤谈。妈妈反映,小程是家中独子。孩子摔伤以后,父母为求治愈,四处奔走求医,花费巨大,但效果甚微。后来,父母在个案的养育问题上产生分歧,分歧日渐严重,最后走向离婚。由于个案母亲经济状况较好,遂将个案判归母亲扶养。母亲由于忙于工作,常无暇顾及个案,只能将个案送至外公家由老人照看。老人是退休工人,有一定文化水平,对待个案态度良好,能够协助个案处理个人卫生清洁问题,也能帮助接送个案上下学。

随班科任老师介绍,个案由于障碍原因,体质一直很弱,进入秋冬季节,个案因为畏寒,常会请假休息至第二年春暖返校上课。在校期间,个案由于不能控制大小便,常会弄到身上,需要老师不断提醒及协助处理。

上述可表明个案家庭情况基本良好,对个案较为关心。但个案体质较弱,生活自理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较差,需要提供广泛、持续性的支持。

2.观察

通过持续观察发现,个案上课注意力较难集中,易受外界干扰影响,爱东张西望,常游离于课堂之外,需要老师时时提醒,自控能力差。个案沟通交往意识较强,有较强的沟通意愿,喜欢跟同学打成一片,但缺乏是非辨别能力,容易盲从,跟风模仿,形成不良行为举止。

五、结论与建议

1.结论

依据上述量表评估、晤谈内容及对小程观察的结果,可推断小程目前各方面能力发展水平均低于同龄正常学生。(见表4)

2.建议

针对以上评估结果,发现个案在社会适应、精细运动、生活自理、认知及言语沟通等领域能力发展较弱。而其中精细运动、生活自理及言语沟通都与个案生活密切相关,属于需要优先掌握的技能领域。因此,建议教师和家长优先选取以上三个领域进行教育康复训练,具体如下。

一是针对个案精细运动能力较弱的特点,建议教师及家长可以先从训练个案的手部肌力着手,可借助重锤式拉力训练架、哑铃、弹力网等进行手部肌力的康复训练;伴随手部肌力的康复,可同时开展手部灵活性训练,如安排一些作业游戏,拨珠子、插木棍、走迷津等,或者利用一些生活游戏,如捡豆子、串珠子、画线、拧瓶盖、色彩填涂等来提高个案的精细动作能力。

二是针对个案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问题,建议教师和家长在为其提供支持的同时,多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尽量多给予个案表现的机会,鼓励个案进行积极尝试,并给予正向行为支持,如表扬、鼓励、奖赏等,以强化动机水平。在校期间,教师可运用生态评估的方法将个案在校所需掌握的技能罗列出来,利用生活适应或个别训练课进行训练。在家可让家长协助训练个案处理个人卫生或培养替代能力。

三是针对个案言语表达能力发展不足的问题。一方面可以借助学校的言语矫治训练仪进行构音器官的运动功能训练以及构音语音训练,帮助个案矫正构音障碍,学习发声。另一方面,训练个案借助辅助沟通工具进行沟通,如自制沟通板、图片兑换沟通手册等。

此外,针对个案认知、交往、社会适应等领域存在的问题,教师同样可依据技能优先顺序依次进行训练,以促进个案整体发展能力的提升。在对个案进行各领域综合康复训练的同时,还需要构建起基于个案的个别化支持网络,以保障各项教育康复训练计划的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编者略)

党员教育自查评估报告 篇4

自 查 报 告

中学

二00九年九月

民族中学督导评估工作

自 评 报 告

县教育督导办公室:

根据《云南省教育督导规定》、《云南省学校督导评估工作规程》、《云南省全日制普通初级中学督导评估方案》的精神和施政办发【2009】88号《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乡镇人民政府教育督导评估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我校对近三年来的工作进行了认真地总结。以《督导评估方案》的C级27项指标95条要素为依据,对学校各方面工作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合学校实际,充分总结经验,自查整改。现将自评工作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基本情况

彝族乡距县城37公里,乡域面积76.6平方公里。全乡4个村民委员会,4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988人。以布朗族、彝族、白族为主的三种少数民族占全乡总人口的54%,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78人。民族中学位于布朗彝族族乡的村。全乡有一所初级中学,目前有教职工19人,专任教师18人,工人1人;其中本科8人,大专10人,中专1人。2009年秋季,学校共有在校生 6个教学班,245人,平均班额为 40.83人。初中入学率102%,辍学率为2.90%,控制在3%以下。

二、学校办学的成绩、经验、特色

自2004年8月全面实施教育改革以来,我校致力于教育教学的全面提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大宣传力度,借助“两免一补”的东风,不断提高和巩固“两基”成果,并把一部分经验丰富的教师集中到初三年级,同时加强学校内部管理。

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学校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洗刷了同行们说的“中学的学生考不上施甸一中才是正常”的说法,得到人民群众好评。通过改革和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教学成绩有了提高,得到群众和家长的认可,同时也激发了广大家长送子女到学校就读的愿望。

学校大力加强办学特色,注重体艺教学,开设书画兴趣学习课程。积极动员广大学生就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自评情况

我校对督导评估工作高度重视,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了开展学校督导评估工作的有关文件,并成立了自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长:(民族中学校长)

副组长:(民族中学副校长)成员:(政教主任)

(办公室主任)

(班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学校办公室,由副组长杨文光负责。

领导小组对评估工作进行分工部署。按照评估分解项目责任范围,收集信息,归口整理资料。对近三年来的工作进行了认真地总结和评价。根据《方案》指标体系,进行定性和定量测评,在单项评估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评价。自评结果如下:

达标具体情况 A1办学目标 B1办学方向

C1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自评为优秀)

我校坚决按照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推进和深化素质教育的要求,依法办学,以德治校,制定素质教育方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坚持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生素质的形成为教学的最终目的,以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认真制定了符合学校特色的办学目标和素质教育目标。

C2面向全体学生(自评为优秀)

学校重视教育教学工作面向全体学生,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目标。做到了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使各年级、各班、各学科协调发展,学生共享教育资源。实施新课程以来,我校 积极开展教学实验研究,不断探索寻求新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从学生健康出发,要求教师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一视同仁。在教学中给予学困生,特别是残疾儿童、少年以更多的关爱和个别辅导,让其身心得到健康发展,逐步提高学习成绩。

B2办学思想

C3依法办学(自评为优秀)

多年来,我校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民族区域自治法》、《残疾人教育条例》、《云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等教育法律法规办学。按教育规律办学,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入学、巩固得到了提高。学校制定了岗位职责,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能,规范管理,各项工作秩序井然。

C4教学思想(自评为优秀)

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参与新课程改革与实验,在教育改革实验中转变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为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制定了相应的辅导措施。学生考试成绩实行等级制,不给学生排名次。

A2办学过程 B3行政管理

C5领导班子建设(自评为优秀)学校按照上级要求实行校长负责制,并按编制要求配备学校领导、二级班子,班子成员年龄、学历、职称方面结构合理。校长、副校长全部做到了持证上岗。学校内部实行民主决策和管理。为加强对学校的管理,做到有章可循,学校制定了领导和教职工岗位职责,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位。

C6校风制度建设(自评为优秀)

学校管理制度健全,有专人负责,加强督促、检查、落实,有民主监督的制度与措施,收效明显,考核有依据。校风优良,校纪严明,师生员工思想意识健康,工作学习井然有序。

B4师资管理

C7师德与任用(自评为优秀)

中心学校注重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认真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积极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八荣八耻”、“十七大精神”、“向张桂梅同志学习”和“教师廉政风险点防范”等的学习教育活动,使教师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和精神风貌,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

C8培训与考核(自评为优秀)

我校在教师进修、培训方面高度重视,有教师培训计划,从经费方面给予支持,形成较完善的培训体系。2008年我校按照教育局下达的继续教育任务,组织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教师学历提高培训。圆满完成了培训任务。达到规定培训人 次和经费。

高度重视教师教学创新精神和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育评价考核,为提高校内教师的“自培”能力,我校统一制定了教师学习制度。培训学习工作与教师的考核挂钩,与德、能、勤、绩结合起来,做到过程考核与实绩考核并重。

C9师资与水平(自评为优秀)

教师队伍结构合理,编制配备率100%,学历合格率94.7%,新补充教师合格率100%;不断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和学历层次,本科教师占教室总数的42.1%,能利用远程教育设计课堂教学,与学生共同创造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各学科教师普通话水平达到国家和省规定标准;教师有务实的治学精神,能积极与学生、家长、同事进行交流和沟通,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作风务实、勇于创新、自律好学。

B5德育管理

C10德育队伍(自评为优秀)

学校历来重视德育工作,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学校领导是德育工作的引领者,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思想政治教师是骨干,各学科教师是重要力量,树立了“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和“全程德育”的观念。在校外,学校、家庭、社会相互结合(开展的“万名少儿讲孝道活动”、“诚信教育活动”,家长对学生讲孝道、懂诚信的行为全程督导和评价。学校组织全体师生献爱心等活动,社会各界给予高度评价),形成了德育网 络。

C11德育目标(自评为优秀)

认真落实《中学德育纲要》和《云南省中学分年级实施意见》,根据学校实际,制定学校管理目标,不同年级制定不同目标,有利于学生对提高德育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按照《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抓好常规教育,注重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对学生进行纪律、法制、心里健康、道德操守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做到遵纪守法。通过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马列主义等基本观点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C12德育途径(自评为优秀)

积极加强德育工作的开展,贯彻德育为先的原则,学校在学年初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计划,能按照计划结合学校实际认真开展各项德育活动。德育课与各学科教学相互渗透,在上好思想品德课的同时,各学科也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各学科的德育功能。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有良好的文化氛围。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的作用,严格管理,做到了校园内干净整洁,室内外布置有序,规范班级、宿舍的管理,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B6教学管理

B13执行课程方案(自评为优秀)

我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课程开设情况纳入到对学校全面工作考核。同时,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明确培养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为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制定了作息时间表,为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规定除使用上级配发的教辅外,任何老师不得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由,让学生购买其它教辅资料,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适量,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切实减轻学生的过重的课业负担。

B14教学常规(自评为优秀)

为加强对学校教学常规的管理,学校统一对教师的备、讲、批、辅、测等各个教学环节作出了明确要求,要求教师严禁无教案上课,学生作业要适量,作业要求全收全改,对学生理科作业及作文周记要求有批改记录,定期不定期的由学校开展检查,并留有记录,纳入年终考核。有控辍保学措施和制度,学生入学、巩固率均达97%以上,无留级现象发生。

C15教育科研(自评为合格)

我校重视教育科研,有专门的领导机构。学校领导带头,教导主任和优秀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参与。进行听、评课或观摩课活动,加强校本教研。虽然没有研究课题,但是学校非常重视教法、学法方面的探索,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B7后勤管理

C16师生安全(自评为优秀)我校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来抓,均制定了学校安全工作管理制度,有具体的防护措施,利用放学站队、班会、周会、升国旗等时间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开展好安全演练。学校与各班主任、课任教师、学生家长层层鉴定安全责任书。政教处主管安全工作,对校舍定期检查,及时排出安全隐患。学校伙食团有专人负责检查食品卫生,禁止不安全行为。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和“防火、防盗、防毒、防电”等教育。每次组织学生劳动或各种文体活动,都精心组织人员,确保师生安全。多年来,学校无一例安全事故发生。

C17校园校舍(自评为优秀)

截至2008年底,我校校舍建筑面积2614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10.67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为40.78平方米。学校在绿化、美化、净化和校园文化建设中也加大了投入,效果明显。使师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教得好,实现了“环境育人、环境留人”,发挥校园环境的教育作用。

C18财务工作(自评为优秀)

财务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可靠的后勤保障,有专人负责,财务制度健全。账目清楚,财物管理规范科学。学校教育经费首先保证教学需要,及时购买办公用品,维修设备。严格执行财务制度,无挤占、挪用义务教育经费现象,按时进行政务、校务、财务公开,接受家长和社会监督。财务工作每年都顺利通过了纪委和各级职能部门的检查。C19教学设施(自评为合格)

学校课桌椅配备符合国家规定尺寸要求,生均图书量达标,配置合理,管理规范,并逐年添置,无实验室,但能满足各学科要求,而且管理规范,有计划添置现代教学仪器、设备,培训提高管理人员,不断提高设备利用率。

A3办学效益 B8学生素质

C20思想道德素质(自评为优秀)

学校乃精神文明之阵地。我校始终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来抓,要求每一位教师始终将德育工作贯穿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当中。认真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结合学生实际,采取措施,保证落实到学生行动中。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语言文明,举止端庄,讲究卫生,住宿生洗漱用具摆放整齐,被子折叠规范,好人好事在校园内层出不穷。形成了爱祖国、爱学校、关心集体、团结向上、关心别人、勤奋好学、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学生品德合格率在99.8%以上。通过法制教育课,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法律知识,做到知法、守法。学校思想教育贯穿于各学科之中,课外活动之中,为学生情感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奠定了基础。

C21文化科学素质(自评为优秀)

学校历来重视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打牢基础,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提高自学能 力,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达到阅读迅速、流利,书写工整,表达准确,计算符合逻辑,各学科均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且体艺考核合格率在90%以上。掌握一定的生活、自然和社会常识,解决一些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C22劳动技能素质(自评为优秀)

学校按课程标准开设劳技课,进行基本劳动知识的传授和劳动技能的培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趣味性和技术性相融合,来提高学生学习劳技课的兴趣,养成劳动习惯。学校每周都安排劳技课,除了上好理论课之外,都要进行实际操作,干好学校的勤工俭学基地,到山上找柴,打扫学校清洁区和街道,回家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通过这样不断的训练,学生在校、回家都够洗衣做饭,极大地减轻了父母的家庭负担,劳动技能考核中,学生的合格率达95%以上。

C23身体心理素质(自评为优秀)

学校按课程计划开设体育课、体育活动课和健康教育课,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达标率达90%以上。由于卫生与保健课深入开展,不断教育,督促检查落实到位,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学校重视在学生中开展艺术教育,坚持开展早操、课间操和课外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利用“元旦”、“五.四”节日进行文艺汇演,使具有文艺才华的学生脱颖而出,为学生的特长发挥提供展示平台。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教师耐心细致进行心理疏导,抵御抗挫折的 能力,既要让学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又要培养学生活泼开朗、乐观向上的品格,具备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确定人生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多年来,学生无因心理健康原因辍学、伤亡等现象发生。

B9社会反应

C24社区及家长的反映(自评为优秀)

学校所在社区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情况反应良好,家长对孩子在校外的表现反映普遍较好。对学校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给予肯定。毕业生能在较短时间内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绝大多数学生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具有较大的发展潜能,未升学的学生适应社会能力较强,积极参加生产劳动,为发展社会经济、推到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C25综合表彰奖励(自评为优秀)

学校2009年9月被中共委、人民政府授予“中考成绩优秀奖”,学校已初步彰显出办学效益,在社会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教育教学质量也有了较快的提高,受到了上级行政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

B10办学特色

C26学生兴趣特长(自评为优秀)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以人为本,全面发展。通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是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展现和发挥。利用每年的“五.四”和“元旦”,举行运 动会、文艺演出(学校的校歌、打歌表演队曾到姚关、保山演出)、书画作品展览,极大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得到了社会、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好评。

B27学校特色(自评为优秀)

自2004年8月全面实施教育改革以来,我校致力于教育教学的全面提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大宣传力度,借助“两免一补”的东风,不断提高和巩固“两基”成果,注重体艺人才的培养,并把一部分经验丰富的教师集中到初三年级,同时加强学校内部管理。

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学校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洗刷了同行们说的“中学的学生考不上施甸一中才是正常”的说法(09年中考,我校文化分最高分587分),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通过改革和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教学成绩有了提高,得到群众和家长的认可,同时也激发了广大家长送子女到学校就读的愿望。

学校体艺教育与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息息相关,文体活动频繁,形式多样,它时刻反映着学生的思想动态,也是反映校风学风的一个舞台,历年来,我校教师团结一致、相互支持,成功举办了每年的冬季运动会(田径比赛、队列队形广播操比赛、篮球比赛、文艺晚会)、五四文艺晚会,今年还举办了学生书画展,并取得了良好效果。阿飞云、阿飞翠等 几位同学获得县级“嘉洲杯”文艺比赛优秀奖。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对各种职业工作的需求增加,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连续扩招,办学规模快速扩大,学生毕业就业率上升。我校积极动员毕业生就读各类中等职业学校,2007年23人,完成达标率209%;2008年26人,完成达标率186%;2009年32人,完成达标率213%。2007年送出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已成功就业,为推动的建设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利用学校园地发挥法制宣传职能,把青少年法制教育纳进全县普法教育的范围。2006年,在全县“五五”普法规划和每年普法依法治县工作计划里,都把《未成年人保护法》列为全民学习和普法考试的内容。将《宪法》、《民法通则》、《婚姻法》、《继承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发》、《刑法》、《劳动法》等以讲座形式开展,对未成年人进行广泛的法制宣传,使他们清楚的认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从而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和维权意识。

学校开展各类三生教育活动,观看“禁毒防艾”影片,开展“森林防火五个一”活动,H1N1预防知识讲座,每周一次安全演练。

通过对各项指标的分析测评和综合评估,在C级27项指标中,达到优秀的有25项。合格的有2项(C15教育科研、C19教学设施)。优秀率为92.6%。自评结果为“优级乙等”。

四、学校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整体素质还不够高,离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运用现代教育设备进行教学等业务能力有待提高。

(二)学校硬件建设还要进一步完善,目前还没有实验室,学生宿舍、运动场地不够等问题。还有607平方米的 D级危房有待拆除。

(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还很一般,实验室、图书室开出率阅读率还不高。

(四)特色学校尚需加快步伐。

五、主要改进措施

(一)不断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以此带动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教师经验交流的平台。不断进行校本培训,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进一步壮大教师队伍。

(二)调动教师参加教育科研的积极性,鼓励教师结合自己实际撰写教育论文,重点培养学科带头人,真正成为教学的骨干、教育科研的领头人,在工作中注意收集材料和痕迹的管理。

(三)加大对社会、家长的宣传力度,多争取社会、家长的支持。

(四)多方面筹措资金,尽力改善硬件建设。

尽管学校还面临着办学条件等诸多困难,但我们坚信,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只要继续扎扎实实搞好学校全面工作的具体落实,民族中学的明天将会更美好,学校的成绩会更加辉煌。

2010教育督导评估自查报告 篇5

一、基本情况

代市镇位于广安区渠江以东。现全镇共有人口72683人。其中非农业户3891户,非农人口10192人;幅员面积70.3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40322亩。全镇现有小学3所,一贯制学校1所,初中3所,完中1所。学校布局合理,基本能适应我镇初等义务教育的需要。

二、自评情况

我镇高度重视此次评估工作,成立了以镇长曾军为组长,分管教育的副镇长熊树林为副组长,代市镇小、代市中学、梭椤小学、长伍小学、拱桥小学校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和自评小组,全面开展自查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1、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入学率:07年末,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阶段比率100%。目前在校初中生计4274人,初中三年保留率100%,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率为0;15-17周岁初中教育完成率为100%;残疾少儿入学率:全镇人口总数7.27万人,残疾少儿9人,入学在校的残疾少儿9人,“三残”少儿入学率100%。

2、幼儿教育:全镇学前幼儿人数1492人,学前幼儿入园人数1492人,学前入园率100%。

3、成人教育:近三年,全镇成人教育人数逐年增加,07年通过各种办学,共培训2097人,08年为3019人,09年为3923人,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4、社区教育:举办了卫生教育、安全教育、综治教育、党员教育等各个方面的教育。

5、办学条件:初中校园面积33.8亩,生均49平方米;校舍面积3299平方米,生均6.8平方米。小学校园面积69535.36平方米,生均27.86平方米;校舍面积16219.42平方米,生均

4.5平方米。初中实验室及音体美器材室按二类标准配备,小学的实验仪器配置均达到“普实”要求,体育器材达到II类标准。初中有图书11500册,生均10册,小学有图书16592册,生均10册。教育设施和设备均达到标准要求。

三、具体做法和措施

㈠ 明确职责,确立教育优先地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社会发展,教育优先”。我镇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把教育工作列入了重要政府工作,党政主要领导带头尊师重教,解决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将教育工作纳入了镇、村(居)干部岗位责任制和目标管理,建立了科级领导联系学校制度,制定并完善了尊师重教的村规民约。坚持从实际出发,遵循教育发展规律,顺应教育发展形势,确保了义务教育政策得到落实。

㈡ 加强管理,创造优美校园

一是规范经费管理,做到专款专用。

1、根据区财政文件规定,对全区教育财政拨款,预算内年生均教育事业费、教师工资、预算内年生均公用经费实行以县统筹的原则,明确了对教育事业经费的保障责任,保证了教育事业经

费、生均公用经费和教师工资逐年增长和及时到位。从未出现拖欠、扣发、挤占教育经费和教师工资的现象。

2、保证了“两免一补”资金。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一费制”收费政策,全面推行公示督导、责任追究、教育收费资金“收支两条线”制度,严禁截留、平调、挪用、挤占学校经费。2010年救助中小学生95名、补助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学生生活费383人、资助经济困难家庭高中学生60人、救助在校残疾学生9人。“两免一补”优惠政策得到落实,上级下拨的“两免一补”及资助贫困学生的资金专款专用,足额发放到贫困学生手中。

3、建立健全助学制度,开展多形式的助学活动,镇政府和学校都建立了完整的帮扶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体系,建立了贫困学生档案,采取学校减免、社会捐助等形式,对贫困学生进行扶助。近年来,我镇适龄少年儿童无一例因家庭贫困而辍学。

二是加强教育管理。

1、依法治教,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法律法规,认真宣传贯彻《义务教育法》,充分利用板报、墙报、咨询、讲座、散发传单、广播、电视等各种宣传工具和宣传形式进行宣传,使教育法律法规进村入户,全民皆知,形成了依法治教氛围。

2、重视学校安全。各学校通过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广播、专栏、交通事故图片展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向全体师生员工开展防火、用水、用电、饮食卫生、交通安全、紧急疏散等各方面的安全教育。每学期在学校师生中坚持开展1-2次“热爱生活,珍惜生命”主题教育及一次安全健康教育周活动,召开家长会,有效地增强了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以革命传统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德育教育网络基本建成,社会教育环境得到很好的优化。

3、认真对待教育工作督导检查,及时进行整改;同时及时组织开展镇级教育工作督查,并完善了检查机制。

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我们坚持把校长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整个教育工作的重头戏来抓。一是完善校长负责制度。择优聘任了德才兼备的村小学校长,中小学校长都按要求参加各级举办的校长岗位培训班和提高培训班。二是教师的继续教育。加强教师岗位培训,中小学专任教师全部参加岗位培训。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学历进修,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三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

㈢ 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1、进一步增加教育投入,既重视校舍管理与维护,更重视校舍的整改与建设。对校舍安全实行定期和不定期排查,并建立排查档案,对排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召开有关会议研究整改措施,并把每一个安全隐患整改责任落实到具体学校及人员身上,限期整改,确保了学校安全,出台了校舍勘察、维护和工程检查的相关文件及制度,并建立了档案。

2、适应现代教育需要,不断加大教学仪器及各种器材添置

和管理力度,建立了各种仪器清单、管理制度和使用登记表;信息技术装备显著提高。

3、近年来,镇、村两级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的投入,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已经彻底消除危房。

(四)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思路

1、层层签订“两基”巩固和“保学控辍”工作责任状,实行控辍保学责任制。①与镇村干部签定了“控辍”责任状,责任到人;②对辍学生实施跟踪管理,由学校摸底建档,镇政府发出复学通知,驻村干部、村干部入户动员,教师分类指导教育,保证进得来留得住。教育事业发展指标得到落实,各项表、册、卡健全,义务教育档案完备,并实行滚动跟踪管理,通过加大控辍保学力度,我们扎实把好了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关,建立了“三残”人员档案,我镇 “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达100%,保障了我镇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权利。

2、农村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镇党委、政府把解决农民就业培训工作,作为政府“一号工程”来抓。做到教学场所、培训措施、培训经费、教学制度和培训活动四到位。此外还通过各种培训渠道,三年来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占全镇剩余劳动力人数的58%。

3、社区教育成效显著。社区教育是新时期成人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大力开展社区教育,对于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们举办了各种各样的社区教育,如法制教育、综治教育、党员教育、安全教育、人

口教育、健康教育等等,还组织了青少年在社区中接受教育的活动。社区教育的加强对居民素质的提高,城市文明的提升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4、注重加强幼儿园管理,提高幼教质量,依据区教育局精神和《幼儿安全管理细则》等文件规定,对幼儿教师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对幼儿园实行考核评估制度和登记注册制度,加强监督等措施,彻底消除安全、卫生隐患。目前,全镇幼儿入园呈现良好发展态势,3-5岁幼儿入园率100%。

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方向

我镇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还有差距,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镇教育改革和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是教育事业发展还不能很好适应经济社会的需要,特别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任务很重,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二是教育经费投入还不能完全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农村学校建设和发展经费比较短缺。

三是教师队伍还不能很好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课程改革的需要,中小学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学科配套程度不高,特别是外语、音乐、美术、计算机等专业课程的师资较为紧缺。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1、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把“两基”巩固与提高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系统

工程,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并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具体的行动,认真落实镇、村两级领导班子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

2、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进一步深化学校内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激励机制。

3、千方百计筹措资金,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总之,我们将以这次教育评估为契机,本着办好教育为人民的高度责任感,加大整改力度,着实提高我镇的教育水平,为我镇经济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广安市广安区代市镇人民政府

义务教育管理评估自查报告 篇6

一、平等对待每位学生,维护学生平等入学权利。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规定落实招生入学方案公开范围、程序、时间、结果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不举办任何形式的入学或升学考试不以各类竞赛、考级、奖励证书作为学生入学或升学的依据。实行收费公示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关于义务教育免费的规定。建立“控辍保学”工作机制。执行国家学籍管理相关规定使用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做好学籍管理。执行学生考勤制度每天统计学生到校、上课信息实行缺勤跟踪。不让一名学生因学习、家庭、身体、性别等因素而受到歧视。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单位工程质量评估报告编制 篇7

工程质量评估报告是监理工程师对工程质量客观、真实的评价,是监理资料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质量监督站核验质量等级的重要基础资料,也是工程竣工验收时监理单位必须提交的资料。目前,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尚未明确工程质量评估报告的标准格式。质量评估报告应随工程进展阶段分别编写,通常编写的有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主体分部和单位工程质量评估报告。单位工程质量评估报告的编制,主要应从:工程概况;评估依据及评估范围;分部、分项划分及质量验收情况;安全及主要使用功能检测结论;竣工预验收遗留问题及解决办法、复查结果;技术资料及管理资料核查;质量评估结论等7个部分进行重点评述较为客观、翔实。现结合长庆油田泾渭大厦4#楼工程实例,就监理工程师如何写好单位工程质量评估报告进行归纳和总结。

2 工程概况

工程概况需反映工程地理位置、建筑面积、层数、建筑使用功能、结构形式、建筑使用年限、建筑抗震设防烈度、工程的开(竣)工时间、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和监理单位名称、质量目标等。

可以采用文字描述或表格描述两种方法加以阐述。

长庆油田泾渭大厦4#楼工程由长庆油田公司泾河工业园项目组投资,位于西安市高陵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内,西临南北五号公路,北临东西四号公路,建筑面积17040m2,地下1层,地上15层,建筑高度60.3m,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使用年限为50a,建筑抗震设防裂度为7度。该工程作为长庆油田第一采油厂综合办公用房,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负责岩土地质勘探工作,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工程设计,土建、安装施工由西安天宝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实施完成,西安长庆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负责施工阶段的监理。工程自2010年10月25日开始CFG桩施工,2011年10月至2012年7月进行地下室和主体、装饰、安装、空调、消防等施工,直至竣工验收交付业主。

工程质量目标为合格。

单位工程质量评估报告应由负责该工程监理的土建、电气和水暖监理工程师编写,总监理工程师代表审核,总监理工程师批准。

3 评估依据、评估范围

3.1 工程质量评估依据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相关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及其他相关工程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和现行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2)合同文件(施工承包合同、投标商务标、技术标文件等);

3)设计文件(设计图纸、图纸会审纪要、设计交底文件、设计变更等);

4)国家、地方有关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行政性文件等;

5)建筑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

3.2 评估范围

评估范围为整个单位工程。

4 分部分项工程划分及质量验收情况

首先文字简述分部工程、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和验收批划分及验收情况,再采用表格详细描述分部分项划分及验收情况。

4.1 分部分项工程划分及验收情况(见表1)

4.2 分部分项质量验收情况

1)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有土方、桩基、地基处理、混凝土基础、地下防水、砌体基础共6个子分部工程,11个分项工程,128个检验批,承包单位评定等级为及格,监理验收合格;

2)主体结构分部工程:有混凝土结构和砌体2个子分部工程,主体结构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及填充墙,在施工过程中按工序进行巡检、抽查和工序检查验收,总体质量情况良好。其中,钢筋、模板和混凝土3个主要的分项工程全部达到优良,承包单位评定等级为优良,监理验收合格;

3)建筑装饰装修分部工程:有地面、抹灰、门窗、吊顶、轻质隔墙、饰面板(砖)、幕墙、涂饰和细部共10个子分部,20个分项工程,301个检验批,承包单位评定等级为合格,监理验收合格;

4)建筑屋面分部工程:有8个分项工程,22个检验批,承包单位评定等级为合格,监理验收合格;

5)建筑给水排水分部工程:有室内给水系统、室内排水系统、卫生器具安装、室外排水管网、室外给水管网共5个子分部工程,9个分项工程,21个检验批,承包单位评定等级为合格,监理验收合格;

6)建筑电气分部工程:有电气动力、电气照明和防雷及接地安装共3个子分部工程,12个分项工程,113个检验批,承包单位评定等级为合格,监理验收合格;

7)智能建筑分部工程:有通信网络系统和火灾报警消防系统共2个子分部工程,4个分项工程,4个检验批,承包单位评定等级为合格,监理验收合格;

8)通风与空调分部工程:有9个分项工程,9个检验批,承包单位评定等级为合格,监理验收合格;

9)电梯分部工程:有10个分项工程,40个检验批,承包单位评定等级为合格,监理验收合格;

10)建筑节能分部工程:有6个分项工程,33个检验批,承包单位评定等级为合格,监理验收合格。

5 安全及主要使用功能检测结论

5.1 桩基检测

主要描述各项内容和检测结果,从而反映出各方面是否达到设计或规范的要求。如本工程根据设计要求,要对素土挤密桩及CFG桩进行检测。具体内容有: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spk)、高应变检测、低应变检测的检测根数、检测结果、检测单位和报告编号等。

5.2 建筑物沉降观测

描述观测时间、次数、设计要求的观测点数、累计沉降最大值、最小沉降值、平均沉降量等,结论应符合相关设计规范和竣工验收的规定。

例如:本工程由西北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实施观测,时间为2011年5月8日到2012年3月27日,共观测17次,设计要求共设观测点10个,累计最大沉降量为19.3mm,最小沉降量为10.69mm,平均沉降量为15.4mm。结论:上述累计沉降量符合《建筑地基设计规范》(GB5007—2002)和《关于高层房屋地基变形竣工验收的规定》(JGJ/T8—97)要求,沉降趋于稳定。

5.3 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混凝土回弹检测

描述地下室墙柱、梁板、主体结构墙、柱、板采用混凝土抗压强度回弹法检测。应注明检测时间、回弹具体部位、数量和检测结果、检测单位、报告编号等。

5.4 幕墙检测

幕墙描述3项性能指标(气密性、风压变形性、雨水渗透性)和现场淋水试验等项,内容包括检测时间、检测内容、检测结果、报告编号等,如本工程仅对中空玻璃露点进行检测。结论:全部试样露点≤-40℃,符合设计要求。

5.5 内装饰、室内环境检测

室内装饰有花岗石、大理石、饰面板、木工板、中密度纤维板、内墙砖等材料,根据《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物控制规范》(GB50325)第1.0.3条规定,室内环境污染物要对氡(Rn-222)、甲醛、氨、苯和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浓度进行检测,其含量应符合上述规范的要求。

应描述检测时间、数量、检测结果和报告编号等内容。

5.6 线路绝缘电阻检测

包括地下室楼层配电回路线路的绝缘电阻、防雷重复接地测试的数量、位置、检测标准和检测结果、报告编号等内容。

5.7 建筑物排水管道通球试验

按有关规范对建筑物排水管道进行通球试验。如:本工程对PVC管(de110)通水30min,采用80mm球径。结论:顺利通过。

5.8 通风与空调检测

前题是通风与空调调试必须合格。包括风口风量试验点、舒适性室内参数试验点等指标。应描述检测时间、数量、检测结果和报告编号等内容。

5.9 防雷接地、消防、人防检测和验收

由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对全部系统进行检测,应描述检测时间、位置、检测结果和报告编号等内容。

6 竣工预验收遗留问题及解决办法、复查结果

本工程于2012年6月20日,由甲方、监理组成的预验收小组一行25人对长庆油田泾渭4#大厦楼进行全面、系统的验收,共提出各类问题43个,以监理通知单形式下发该施工单位,施工单位逐条进行了整改,经监理复查已全部整改完毕,达到竣工验收条件。

7 技术资料及管理资料核查

本工程技术资料根据《建筑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 50328—2001)分成质量控制资料核查、安全和主要使用功能核查、观感质量检查共3类,分别汇总填写相应的检查表(见表2、表3、表4)。

8 质量评估结论

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和《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的要求,长庆油田泾渭大厦4#楼工程的质量评估工作,均在施工单位自行检查评定合格的基础上进行,施工单位向监理单位提交了《工程竣工报验单》;总监收到工程竣工报验单后组织专业监理工程师对工程质量进行严格检查、预验收,并且对施工单位报送的竣工资料进行核查,对工程实物和资料上存在的问题,提出限期整改要求,并通过了整改复查。

监理单位认为:

1)完成工程设计和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

2)工程资料完整有效;

3)完成的工程质量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符合设计和合同要求;

4)质量等级为合格;

5)符合竣工验收备案要求;

6)同意竣工验收。

总监理工程师:×××(签字)

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

9 结语

监理单位提供质量评估报告是房屋竣工验收的最后一个程序,是对工程施工质量的合格性进行判定的重要依据,只有掌握好质量标准和验收规范,才是写好质量评估报告的关键。只有在监理过程中,在每个分部工程之前合理地划分分项工程和检验批,对关键部位重点工序制定旁站方案,明确监理质量控制的重点、难点、监理方法和质量控制的手段,严格按预定的监理程序实施监理、才能确保工程符合预定的目标。

摘要:工程质量评估报告既是工程竣工验收必须具备的重要文件之一,也是工程竣工备案必不可少的文件。根据工程相关法规文件,结合工程实例,提供了工程质量报告的编制要点。

评估人生的建议报告 篇8

[评估过程]

案例一:有支“莲花落”歌词曰:“人生70古来稀,我今70不为奇。前10年幼小,后10年衰老,中间只有50年,一半又在睡中过,算来仅有25年……”人生,只有区区25年!

案例二:美国《读者文摘》载,一生以60年算,计21915天,其中睡眠20年,吃饭6年,娱乐8年,穿衣梳妆5年,行路、旅游、堵车5年,生病3年,打电话1年,上卫生间1年,闲谈70天……最后仅剩下10年时间!这足以让绝大多数芸芸众生惊呆。

案例三:德国人以严谨出名,当然不会忘了算这笔账。以60年为标准人生,同样睡去20年,看电视、上网13年,购物、娱乐、排队1.5年,交通堵塞2年4个月,打电话1年,因对方无人接听浪费6个月,参加竞选、投票、游行花去4年3个月,找东西一年,看乱七八槽广告2年,约会浪费3年。结果真正用于工作、学习的时间仅为9年8个月左右。

案例四:英国绅士也不甘示弱,猛按计算器,最后以上帝的口吻声明:阁下就算是活到80岁的老人家,人生除却荒废的年月,真正的人生岁月其实也只有10多年!

[评估建议]

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人生苦短,逝者如斯。但建议大家别气馁,有句哲言说得好:时间如橡皮泥一样具有可塑性。经反复论证,研究得出:虽然不可能控制生命的绝对长度,但你可以努力拓展生命的宽度和厚度。也就是说,如果努力压缩荒废时间,人生将能相对延长。那么不妨用另一组数字开动脑筋,努力践行三个“1/3”,这样您的人生将会抹去无色的苍白,留下重彩浓墨。

首先,利用好一生的1/3岁月。按现代生活标准,以75岁作为人生的长度较为合适。25岁前是生命中长知识、健体魄、修道德的青春岁月。在浩瀚的史卷中,英雄出少年的楷模层出不穷,。“莫等闲,白了少年头”是警示,“老大徒伤悲”是遗憾,“少壮要努力”是人生的理想状态。还好,这个1/3时间是有弹性的,即便过了25岁,只要孜孜不倦,完全可以“用今天的时间,做昨天未竞之事”,活到老学到老。

其次,利用好一年的1/3时光。一年365天,都市人都在忙忙碌碌,不妨停下脚步掰掰指头算一算:周末休息104天,黄金周——春节、五一、十一、元旦、寒暑假……一年竟“自由”了120多天,占到1年时间的1/3!如果把多一些的时间资本投入到学习或工作中,必定会创造出超额“利润”。

最后,是利用好一天的1/3时间。我们通常把最富激情、最富效率用于工作学习的8小时比作钻石时间。但其实善于驾驭时间的弄潮儿,更会利用钻石时间、垃圾时间(睡眠)以外的8小时,海绵里的水大多是从这里挤出来的。定居美国的苏格兰人贝尔说自己正是采用了25小时工作制,才用比别人多“出”的另一小时发明了有线电话。

在万籁俱寂的1/3时间,思维信马由缰。如果您用七、八分钟时间,读罢这千字拙文,悟出个道理一二,便不枉笔者半宿劳心智、爬格子之苦。

上一篇:渭南导游词下一篇:房务部安全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