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情况汇报(精选9篇)
报
从实施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来,**县高度重视远程教育发展,不断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设力度,坚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努力推动教育工作跨越式发展。现将远程教育实施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县基本概况:
**县位于吐鲁番盆地东部,东临哈密,西连吐鲁番市,北越天山和木垒、奇台两县相邻,南越觉罗塔格山与
若羌县相邻,西距乌鲁木齐280公里,兰新铁路,312国道横贯县境,是葡萄、哈密瓜的主产区。全县辖5乡5镇,计81个村民委员会,12个居委会。总面积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万人,有维、汉、回等19个民族,其中维吾尔族占,汉族占31,回族占。
(二)教育系统基本情况:
全县有中小学78所,其中完全中学5所,初级中学16所,小学57所。全县教职工总数3213人。专职教师3089人,其中小学教师1865人,中学教师1224人,退休教师566人。少数民族教师2516人,汉族教师697人,女教师1650名。大专以上学历教师1927人,中专学历教师1162人,分别占教职工总数的60、36。目前,共有73所学校配备了远程教育设备(其中一期项目学校38所,二期35所),远程教育设备覆盖率为,73名资源教师中少数民族教师54名,汉文教师19名,女教师8名。
二、开展远程教育的主要做法:
(一)强化师资培训,努力提高资源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建立一支技术精、能力强的资源教师队伍是保证远程教育顺利、有效开展的首要条件。我们从三个方面入手,不断加
大资源的教师的培训力度。
一是强化资源教师培训。在国家教育部、李嘉诚基金会为我县培训了73名资源教师的基础上,我们选派了中小学校长、远程教育管理人员到北京、上海、自治区等参加培训,进一步强化了项目学校现代远程教育管理水平和资源教师的操作技能。2003,我们选派了60余名骨干教师到南京、上海、兰州、新大等地培训,学习网络基础知识及远程教育运用等相关内容,进一步提高了资源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加拿大CIDA项目专家于2003年3月到我县进行实地调研,并对七克台中学、连木沁汉墩夏学校和迪坎中心小学就该项目有关问题进行抽样基线调查,我县远程教育实施情况受到加拿大专家的好评。CIDA项目于2003年4月1日正式启动,从7月起按计划为我县培训CIDA项目指导员,目前已培训13名项目指导员。并对项目学校的教师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的培训,截止到目前,接受培训的教
师累计500余人次。二是组织技术水平高、专业能力强的计算机教师对各项目学校的资源教师进行集中培训,重点培训了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制作课件、制作网页等相关内容,使资源教师们进一步掌握远程教育资源应用方法,切实提高了资源教师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据统计,仅2003年以来培训190余人次。
三是落实“以一带五”。(即每名接受过初步专业培训的资源教师负责培训五名骨干教师),对各项目学校资源教师进行计算机IP数据接收、资源运用等方面进行系统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操作水平。截止到目前,已培训骨干教师185名。由于加强管理,培训到位,各项目学校资源教师的业务素质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各项目学校开展了正常的资源接收、利用工作。
(二)深化学习观摩,不断加大远程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力度。
由于我县远程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我
们坚持“边探索、边实践”的原则,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开展师资培训和研究性学习,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努力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一是各项目学校在实施远程教育过程中,能够对资源进行分类整合,选择使用,县二中、连木沁三中等学校购买刻录机,对教育资源中的优质示范课等内容及时刻录,建立校园资源库,供教育参考、利用。据统计:各项目学校共刻录教育资源光盘200余张。
二是采取定期集中和自由上机两种形式,让教师自由进入《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网》查阅教育信息资源,浏览远程教育网中的“教育资源”、“信息空间站”等内容,进一步了解教育教学的动态、教研教改的方向、优秀课堂教学。目前各项目学校的教师在课余时间自觉上机观摩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高。鉴于“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播发的都是汉语节目,由于语言障碍,民文学校只重点收看理科、实验课教学资源,并有计划
地强化“双语”教育,使民文教师先过语言关,再逐步学习、利用远程教育资源。2003年11月,新疆电教馆播出了“新疆教育宽带网”民文资源节目,为民文学校学习观摩教育资源带来了便利。民文教师纷纷表示:播出民语节目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也很有意义,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离不开远程教育。
从当前我市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情况和发展趋势来看, 倡导和实现“三个转变”, 是推动此项工作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所谓“三个转变”, 即从以重视硬件设备建设为主转变到重视管理和应用为主, 从以开展信息技术教学为主转变到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为主, 从教师运用传统教育方法教学转变到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为主。为此, 需要全力做好下列重点工作:
一、狠抓培训, 建好队伍, 全面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
抓好教师、管理和技术人员培训, 是组建高质量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及管理队伍的关键, 必须摆在重要位置来抓。在培训工作中, 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坚持做到师资、经费、教材“三落实”。首先是要通过各种方式, 选拔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骨干教师, 形成培训的骨干力量。第二是要开拓思路, 到远程教育工作扎实、技术力量和教育工作比较先进的地方, 去选取培训教材, 进行学习参考。第三是要保证培训经费的及时足额划拨。
二是积极探索培训工作的有效方式。要结合当地实际, 组织开展集中讲座式的基础性培训、任务驱动式的应用性培训和问题解答式的针对性培训, 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建立远程教育校本培训机制, 实行以校本全员培训为基础的分级负责制, 明确市、县、校三级培训责任, 提高参训人员对三种模式的应用能力。
三是严格培训考核, 确保培训质量。建立健全培训工作激励机制, 将教师、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参加培训, 以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情况列为业务考核的重要内容, 激发了教师的学习积极性。
二、狠抓主线, 突出应用, 推动远程教育教学工作扎实开展
远程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质量的提高, 要求我们狠抓主线、突出应用。要牢固树立服务教学、方便教学、促进教学的意识, 坚持以面向学生推进教学应用为核心, 以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为根本目的, 把设备和资源的应用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
1. 切实抓好基本应用。
例如, 对于比较边远的农村项目学校来说, 应充分利用教学光盘, 组织学生观看光盘教学资料,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并将光盘播放与课堂讲授相结合, 实现光盘中的教师、学生与教室中的教师、学生之间的互动式教学。这种模式, 使教师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学生可以直接看到全国优秀教师讲课, 从而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对于城市信息技术条件较好的学校来说, 则要抓好信息的收集、筛选、分类、存储与利用等基本应用, 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进行跨县、跨地、跨省网上教研、网上学习辅导等应用发展工作的研究和试验, 为远程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高奠定基础。
2. 推动学科教学的整合应用。
目前, 在我市城乡已经有一些中小学校组织开展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与教学实践。包括:实施教学资源整合:将从互联网搜集到的资源进行科学的编排和再加工, 建立符合课程需要的教学资源库, 为教学设计奠定基础。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项目学校将整合后的资源有机融合到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方面, 实现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实施与研究性学习方式的整合:一些学校积极探索在网络环境下, 实现学生、教师、教材、信息技术四要素合理建构及有效互动, 通过信息收集整理发布、小组协作学习等方式, 开展探究式、合作式学习, 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3. 在尝试与探索中开展“三种模式”综合应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小学德育整体建设以及义务教育的巩固与提高是当前基础教育工作的重点。各学校要根据各自的实际与特点, 充分用好远程教育资源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引导学生弘扬民族精神, 提高道德素养。要把英语、语文、音乐、美术、科学等课程的优秀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普遍使用起来, 解决教师的结构性短缺和学校教学设备不足的问题, 提高教学质量。要利用远程教育与现代教育技术, 推进课程改革培训, 使广大教师接受现代教育理念, 学习先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能力。各地可以尝试建立“三种模式”教育教学应用的示范校以它们为基地, 开展教育教学观摩活动, 以点带面, 带动其他学校普遍开展教学应用工作。
摘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程在我市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市作为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程试验点, 已经初步具备了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基本条件。因此, 如何组织好这项教育工程, 逐步提高我市远程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是值得每一个站在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岗位上的教师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工作汇报
作为远程教育的项目单位,我校为了提高本校现代化远程教育设备的利用效率,开展教育教学资源的应用研究,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应用教育教学资源的积极性,完善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探索为农服务和党员教育新途径,在远程教育方面做了如下工作:
一、设备投入
龙额乡中心小学学校学校占地面积40余亩,校舍建筑面6000多㎡,全校现设12个教学班,教职工30人(其中2名特岗教师)在校生人数565人。有微机室1个,远程教育教室一个,“梦想空间”教室1个,共有微机22台,打印机3台。现代远程教育设备1套。
我校对远程教育工作非常重视,安排专用教室和教师,成立领导小组和教师培训小组,对教师进行培训。各专用教室的日常使用及维护都做到责任到人,为农远工程发挥其更大的作用创造了条件。
二、远程教育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加强领导,成立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石品昌
副组长:兰勇、杨杰
成员:伍顶光、姚畅、石朝霞、梁才学、石健、吴本兰、黎东、陆客尹
(二)、精心组织,专人管理
为了搞好远程教育工作,我校选派认真负责的教师,专人负责远程教育的管理工作。管理人员周收集、整理教育资源,及时做好教育资源的推介工作,以促进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教导处在学期之初,编排出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上课,每周安排4节课,有效利用教育资源服务于课堂教学。
(三)、资源接收到位,及时整理归类,定期观看节目,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工作
远程教育管理工作庞杂,涉及人员众多,为了保证远程教育工作能有序进行,我校进一步完善了远程教育档案资料的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认真填写“三簿一册一志”等等,不断规范远程教育管理工作,确保远程教育设备的有效
利用。
(四)、加强人员培训,促进远程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
1、按时参加上级培训。通过培训,学习到了管理人员操作远程教育教学系统的相关知识,使学员在能力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提高了管理人员对远程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管理人员为本校教师服务的责任心和积极性。
2、开展了对本校教师的培训
(1)、符合年龄范围的教师全员参加培训,普及远程教育的使用率。
(2)、对骨干教师进行业务培训,熟练掌握远程教育设备的使用方法及计算机应用技术,做到培训有记录。
(3)、培训内容丰富,教师能力得到迅速提高。
(4)、培训形式多样,针对实际情况采取有效形式,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个别指导与集体培训相结合,提高了培训效果。
(5)、内容全面、覆盖面广、措施得力,确保了培训质量,对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保证远程教育在我校长足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3、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
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学校办学质量的好坏。远程教育资源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的素材以及一些鲜活的事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榜样的指导和在一些事例中汲取的经验和教训,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这些极大的推动了我校的德育工作和安全教育工作,使我校的这两项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4、利用农远项目开展党建工作
利用党员课件频道,下载学习资料,组织党员学习观看光碟。学习“与时俱进新党章”,学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材料时,观看教育光盘。党员干部群众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和个体素质差异的限制,随时利用远教站资源来学习,可以随心所欲地挑选学习内容,交流学习心得。
三、农远项目,真正使我们受益匪浅
1、教师教学方法有了很大的改变
远程教育资源有利于教育资源的整合,使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得心应手,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课堂
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农远项目给我校的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
2、扩大视野,关心时事
管理人员定时地接收一些与国家发展有关的一些资料向教师推介,这将改变教师长期以往只局限于教书育人的工作局面,既调剂了教师的课余生活,也开阔了教师的眼界,远程教育项目使我们以更先进的方式来了解国家大事。
3、提高了学校整体办学质量
由于我们现在的教学资源比较丰富,我校有了新的办学品位。我们的教学质量在稳步提高,同时,学校的德育工作及安全教育工作也开展的有声有色,使得我校的校风校貌有了很大的改变。
四、使用上还在的问题
1、教师在使用时的熟练程度还有待于提高,由于我校的远程教育工作起步较晚,完全是在学习兄弟单位的经验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因此,经验有所欠缺,这一方面还有待于提高。
2、资金欠缺,经费紧张,制约了对教育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
五、扎实工作,展望未来
在远程教育的工作方面,我们任重而道远,因此,我校也提出了今后的工作要求:
1、加强学习,提高对远程教育工作的认识
增强全体教师使用远程教育资源的自觉性;对国家综合实力提高的认识,只有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全国教育水平才能真正提高;实施本项工作是教育发展的契机,以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远程教育工程更具有专业性、时效性、针对性,经常利用资源有利于教师成长。
2、完善管理机制,促进远程教育工作发展。
3、加强学习,让先进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从而为教育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4、结合实际规范管理,健全远程教育考核办法,推进我校远程教育工作,提高办学理念和办学效益。
龙额中心小学
——涵江实验小学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工作汇报
21世纪,是一个全球信息数字化、学习网络化的时代。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学校教育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它促进了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它促进了教育方式、教育手段的变革;它也对教育制度,教材教法等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学校座落于风景优美的紫璜山上,学校总面积达16856平方米,历经几代涵小人的辛勤耕耘,涵小被垦辟为文献名邦的摇篮地,为兴化大地造就一批批栋梁之材。自2003年正式挂牌成为“福建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几年来,我们始终围绕“走现代教育之路,谱写涵小发展新篇章”的办学理念,致力于教学设施现代化和高素质师生的培养,全面提高师生的信息化素养。
一、优先发展,教育装备软硬件水平不断提高。
学校顺应时代潮流与需求,不断致力于现代化教学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先后建立学校校园网、校园网控制中心、信息网络系统与闭路电视系统、藏书三万多册的数学图书馆、语音室、多媒体网络教室三间、教师电子备课室一间,并为每间办公室、教室添置电脑,使学校教学电脑达到200多台台,实现千兆进校园、百兆进教室,师生们在办公室、教室即能登陆Internet。在校园网建设中,用于软件投入的资金也相当充足,学校先后购买了校园网资源平台、校园网管理平台、网络杀毒软件、网络行为管理软件、网络过滤软件、数字图书馆和VOD视频点播软件等。同时制定了现代教学设备使用制度,不断提高现代化设施的使用率,大大拓宽师生视野,促进教学资源、成功经验、优秀课件、教学心得网上交流、共享,实现了网上管理、网上教研、网上教学、网上查阅、网上学习的信息化教学体系,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004年至今我校用于校园网络建设及其终端设备配备的投资累计200多万元,初步建成了涵江区实验小学网站、涵小博客:http://blog.hjsx.com,网站投入使用后我们在管理方面也加大了力度,安排了2名专职网管人员分别负责网络安全、网站的制作与维护、资源库的建设、网络中心的管理及终端的维护等。由于分工比较明确责任到人,出现问题后都能够及时解决,自使用之日起从未出现任何大的事故,很好的保障了网络的畅通。这一切为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优势互补,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扎实高效。
培养一支教育观念新,信息技术过硬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学校针对情况,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培训,并成立现代教育培训考
核领导小组进行考核。
(1)在活动中培训。我们通过集中培训、多媒体课件说课比赛,理论研讨,多媒体课堂教学竞赛课件制作评比、论文交流、评比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近年来,电教媒体的使用率高达90%。现代教育技术考核过关率为98%。青年教师计算机中级考试合格率为100%。
(2)根据需要培训。根据教师和学校需要,我们对40岁以下的教师进行了计算机基本操作、两个模块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培训,同时针对我校教师的实际水平,进行了powerpoint、Flash动画制作、Photoshop、因特尔未来教育培训。
(3)对骨干教师进行了flash、authorware、dearmware的提高培训,使他们由最初的动画设计到学习课件制作,进而探索网页制作、网页动画等高新技术。短短的时间里,制作出水平较高,适用于课堂教学的课件85个,大大促进了学校课堂教学改革。
(4)在面向全体教师进行培训的同时,学校先后组织对具备一定电脑基础和课件研制能力的10位骨干教师外出参加各种计算机课件制作的培训活动,请专业人士定期来校进行解疑答难,定期交流课件制作的体会和经验。现在,我校各学科均有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带头人。
三.课题带动,信息化教学活动的全面开展。
多媒体网络教学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科学结合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不仅从手段和形式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更从观念、过程、方法以及师生角色诸多深层面赋予教学以新的含义,信息技术已经不再局限于原来意义上的教育教学辅助手段,它是现代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并且已经渗透到对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价各方面。那么怎样开展信息课教学更适合学生特点和需要?在硬件设备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信息技术如何能尽快地从研究型、示范性进入日常课堂教学?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的整合的突破口在哪里?这些思考,促使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开展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实验研究。
随着课题的深入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强大优势和无限魅力逐渐呈现出来。其中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教师角色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第一,老师劳动的创造性增强。在传统教学中,由于教师是凭借黑板、粉笔,书本给学生“讲”知识,因而教师创造性发挥的余地很小。多媒体网络教学使教师获得广阔的创造空间,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第二,各种知识信息的整合性突出。传统教学以书本知识的静态传授为最重要的目标之一。而多媒体网络教学由于强调教学中知识信息资源的多元化,并且教师和学生能够随时根据教学要求,对知识信息不断进行新的加工、组合和整理,基于此,知识重组、资源整合以及对多媒体信息的发现、搜索、筛选、开发、利用过程中,教师成为真正用心于教学的专家,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种氛围中,教师的作用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指导,而是透过多种知识资源所实现的知识、思想、价值、理念、情感的和谐统一。在一节课上,学生领略到了许多综合性的知识,锻炼了综合技能,学生的成为主动的探索者、创造者。
第三,整个教学过程的合作性得到充分体现。从我们的实践中,可以明显地感到,网络教学体现的合作性更宽泛,这种合作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
第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与培养。
网上学习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不仅是接受知识,还是探索和创造知识,使学生体会到学习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乐趣。
实践证明,信息化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创造信息、传递信息方面的显示出了特别的优势,它克服了传统课堂教学的缺憾,既为学生提供了完全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又为协作化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有极大的影响,它将逐步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勇于探索,注重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主要是把学科教学的过程、方法、参数等诸项要素积极、科学,有组织、有规划地为向媒体技术靠拢,为此实现教学改革与创新。这不仅包含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的转变,在此次改革中我们注重了(1)“学教并重”:对于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不能把它们仅仅看作是辅助教师“教”的演示工具,而更应强调把它们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并把这一观念重重地,自始至终地贯彻到课程整合的整个教学设计和各个环节之中。(2)注重结合各学科的特点建构新型教学模式,要求每位教师都应结合各自学科特点,去建构即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又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
五、锐意创新,信息技术在素质教育中彰显了活力。
1、几年来,学校硬件环境呈现良好的滚动式发展,逐年不断改造和升级,使现代信息技术始终保持最新,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现代观念。
2、“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课题研究,使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开阔了师生视野,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备课速度日益加快,课堂信息量加大,学习兴趣提高,利用课件解决课堂上的重点、难点问题方便快捷,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习成绩上升。教学成绩稳定在涵江区前列,与开展教育技术研究有必然的联系。
3、建立了初具规模的学校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库,包括各种来源的音像资料和计算机上的各种数字化资源。
4、我校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成果巨大。我校教师制作的课件多次在区级教育教学工作交流会议上展示,一些优秀教学案例在各类发表,部分教师和学生在市、省级计算机比赛中获奖。
作的交流汇报材料
一、学校基本情况
连然小学始创于1915年,地处安宁市螳川地代中心城区,至今已有96年的办学历史。连小是一所具有深厚文化积淀和优良传统的名校。学校占地28639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18634平方米。学校分为两个校区,低段部校区(1-3年级)位于安宁城区黉学路8号,高段部校区(4-6年级)位于盐兴路1号、2号。
学校现有62个教学班,学生总数3221多人。学校共有154名教职工(其中在编教职工147人,自主招聘7人),具有小学高级教师73人,一级教师72人,二级教师5人,本科以上学历73人,大专学历的教师53人,中专学历8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昆明市级学科带头人2人,安宁市级学科带头人2人,骨干教师8人。
连小在上级各部门的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在全体连小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先后荣获百余次的各级各类先进。1982年被省教育厅评为“云南省绿化甲级学校”、“昆明市绿化先进单位”、1986年被评为“昆明市文明单位”、1995年昆明市考评为“昆明市示范学校”,1998年被评为“昆明市文明学校”,1999年被安宁市政府授予“花园式单位”称号;同年被安宁市教育局认定为“安宁市一级小学”,2000年被省教育厅认定为“云南省一级示范小学”,2002年获“省文明学校”称号,同年荣获“云南省红领巾示范学校”、“昆明市文明交通示范学校”和“昆明市少儿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06
年成为国家课题十一五计划心智美育研究实验学校,昆明市青少年足球训练培训基地,2007年定为国家级课题“放飞童心、快乐作文”研究基地。2007年取得安宁市绿色学校称号,同年获得昆明市绿色学校等级认证。2008年荣获云南省三八红旗单位、省巾帼文明岗称号,2008年获昆明市教育局教学督导评估优质学校,2010年被评为云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自2000年以来学校不断加大信息设备的建设与发展,从电话线上网到20W光纤接入,从赛扬处理器到现在的部分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从学校教师挤用一间多媒体教师到现在大部分教室使用电子白板。从不会使用课件到现在自己每节课做课件教学。并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达到理想的教学,这项目规划已经纳入学校课题研究。逐步的学校也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站,建立了一间现代化的20套多媒体电子阅览室。逐步实行办公现代化、无纸化、网络化、快速化管理。到目前现在连然小学有4间电脑教室218台学生电脑设备,14套电子白板系统,16套班班通设备,8套专用教室多媒体设备,各年级教师办公室配备了2台办公电脑,行政办公室共计12台办公电脑设备。2011年5月在校长李文华的支持下学校通过公开招标采购了42台教师笔记本电脑和1间60台学生机的电脑教室。现学校规划内有341台电脑设备。明年学校计划在更新一间学生电脑教室。
二、工作亮点
1.加强领导 统一思想 提高对教育现代化的认识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就是一所学校的希望。”我校有一个强有力的学校管理队伍,敬业勤政,团结协作,工作有力度有魄力。创建现代化学校以来,面临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统一思想,提高对教育现代化的认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这一新的教育手段,能够实现资源共享,更新教育理念,同时它必将为推动新课程改革,推动学校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巨大的保障。目前,全体教师充分意识到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深远意义,学校的长远发展必须依靠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现代化的观念深入人心。
2.加强管理现有设施 抓好制度建设
为保证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的在我校顺利有序的开展,建设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开展此项工作的前提,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政教处、教导处、年级组负责实施的相应的组织机构,加强对现代
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和使用,做到图书、实验仪器、电脑及音体美器材等分类登记造册,帐物相符,定期检修、维护。
同时,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包括《微机室管理制度》、《学生上机制度》《实验室使用制度》《图书室阅览室借阅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保证了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有序、高效、安全地在我校进行。
3.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学校十分重视对微机专任教师的培训,然后由微机专任教师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组织对全体教师的培训。通过培训,教师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能力有显著提高——参加职称计算
机考试和现代教育技术考试的老师均以高分顺利过关。并邀请“电子白板”专家到校对教师系统培训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技术水平的提高。
现在我校已经有80%的教师可以熟练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进行搜集信息、备课、上课和传输文件等。学校还以网络为依托,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推动教学改革。
4.充分利用多媒体开展教育教学。多媒体设备成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主体。在我校,利用多媒体教学在学生和教师中已经很受欢迎,使用的很好,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初步统计我校教师多媒体使用率、学科覆盖率均达100%。近年来,我校多次承办全市教研活动,数名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公开课,教学效果显著,受到一致好评。
现代教育技术是为学生学习生活服务的,是一种学习工具,是学习资源的提供者,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和协作学习。
5,现代教育技术是为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活动服务的.6,现代教育技术是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的,如辅助学校的学生学籍管理、人事管理、教学教务管理、行政事务管理、总务后勤管理等。
7,现代教育技术是沟通学校与外面的窗口,利用它即可以从校外获取各种信息,也可以向外发布各种信息,所以说现代教育技术应具有教学、教研、管理和沟通等功能。
三、应用探讨
现代教育技术建设成功与否,关键就在应用上,若机器闲置,就是资金的浪费,应用才能真正体现网络的价值。
首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学生。
教学活动的开展主要依托多种媒体的教学资源和学校提供的学习支持服务自主学习,教学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的好坏关系到能否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和教学效果及质量。利用宽带网学生上微机课就可以查找资料,制作自己的学具。
多种媒体教学资源是实施现代网络教育的核心条件。它不仅传输教学内容和信息.而且是沟通教与学的纽带和桥梁。教学资源管理工作就是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有效利用可能的条件,搞好资源建设和综合利用,为学生提供适用的、有效的和优质的学习资源。由此教育中的三要素应为资源、服务和学生是有一定道理的。
其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师。
网络教室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建设的主要目的是要实现网络教学,现代教育技术的最终目的是使校园内所有教室都是网络教室。从整体上我们已经把原有的三个微机室接入现代教育技术,辅以相应的软件。多媒体阶梯教室、各班级和专用电子教室,不仅可以定期不定期进行公开课观摩教学,学校的会议、学术报告及学生的活动也可在这个地方举行,既能提高多媒体教室的使用率,又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我们把多媒体教室与网络连接起来,教师和学生就能够通过网络获取自己需要的东西,培养他们使用网络的积极性。
再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学校管理。
建立学校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建立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为学校领导提供及时、准确的管理信息,实现学校办公自动化,建立学籍管理,人事档案管理、财务管理等系统。为将来提供决策支持下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校管理信息系统中丰富的管理工具还可以将学校领导和各级行政管理售货员从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使之得以集中精力来考虑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最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与校外的沟通。
学校可以通过教育局主页向外界介绍学校的办学特色,师资力量,发布招生信息,联系各层校友,扩大学校的影响。教师可以自己上网收集素材或通过教育和科研网交流教研信息。学校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校园网对内发布校园信息,(校内新闻)。学生还可以在教师的辅导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校内组织网络兴趣小组、建立学生网站、主页、校园电子刊物,网络讨论区等活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组织跨学校的信息交流及联谊活动。
1.1 师资队伍不专业
以前独立的员工培训中心现被撤销归属于公司政工部人力资源管理, 且大多数培训老师是兼职的内训师, 平时都有自己的专职工作, 工作重心不在培训工作上, 偶尔进行培训工作, 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1.2 教育培训理念陈旧落后
由于现阶段电力设备生产厂家的售后服务体系完善, 加之企业竞争的需要, 部分设备技术保密, 进一步加深了县供电企业对生产企业的依赖, 也造成县供电企业教育培训内容陈旧落后, 班组员工技能等级提高慢, 有些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节, 一些员工的技术和经验, 仍停留在陈旧的设备上和习以为常的老思维中, 对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的学习不够。
1.3 约束激励机制不完善
现阶段有的供电企业内部缺乏相应的约束激励机制, 大多数员工干好干坏一个样, 技能水平高低无法与工作报酬成正比, 员工的升迁、加薪基本上靠领导的喜好。这也间接地削弱了员工的自学兴趣和积极性。
2 对策
2.1 独立职教中心, 足额拨付职教经费
为了真正做到培训为实际工作服务, 应积极推进教育培训工作的班组化, 把教育培训工作与基层日常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有计划、有方向、有组织地向生产一线员工传输岗位必备技能, 达到“培训一大批、带动一大片”的培训目的。县供电企业应独立设立职教中心, 使之拥有足够合格的师资力量, 并足额拨付培训经费, 确保年度培训计划顺利完成。
2.2 合理确定培训对象, 分级培训合格
随着新设备、新技术的不断运用, 供电企业营销、大修、网改、基建、管理等生产任务日益繁重, 县供电企业对一线员工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技术人才、专业人才、管理人才的短缺现象也越来越普遍。因此, 培训应结合员工的技能水平和年龄结构, 如对30岁及以下的员工重点是以提高基本功和现场操作能力为主, 对30~40岁的员工重点是以提升专业技术和业务能力为主, 对40岁及以上的员工则以更新观念, 接受新知识、新技术为主, 努力把基层班组建设成为“技能型、管理型、效益型、创新型”的班组。
2.3 创新教育培训方式, 拓宽培训渠道
改进教育培训方式, 必须跳出原有教育培训模式, 尽量深入基层或检修施工现场以修促训、以安促训, 利用网络、视频会议、系统教学以及“送出去, 请进来”的形式, 并做到以点带面, 因人施教,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 采取“传、帮、带”、“一对一”、“一帮一”的师带徒等多样化培训方式, 做到有的放矢、因地制宜。积极拓宽员工培训渠道和成长途径, 让员工主动参与到教育培训中来。针对员工业务技能需求开展培训时, 应结合员工的实际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 以切实提高员工素质和实际操作水平。
2.4 注重培训效果, 完善约束激励机制
袁庄小学于1921年创办于冒家庄,始名“双甸区第九国民学校”,1943年学校被苏中行署文教处列为重点小学,1946年学校迁至现址,1948年更名这“如东县袁庄小学”。学校占地面积1724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433平方米,绿化面积6392平方米,建有多媒体教室、科学实验室、仪器室、信息技术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图书室、学生阅览室、学生食堂等齐备的教学服务设施。漫步校园,雕塑亭台、假山喷泉错落有致,绿树掩映、花香四溢,环境优雅。
学校现有教学班17个,学生728人,教职工47人,专任教师44人。其中高级教师4人,县级以上骨干教师7人,本科学历36人。
近年来,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我们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从自身实际出发,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沐浴着教改的春风,根据《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评估细则》的要求,积极开展了义务教育现代化创建活动。我们以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朝着创建现代化农村小学的目标迈进,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现将学校创建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办学理念与办学行为
1、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成就良好的办学效益
我校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优秀的办学业绩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学校始终以“办学生快乐、教师幸福、社会满意的学校”作为办学追求,依托丰厚底蕴,秉承优良传统,形成了“文明、和谐、勤勉、进取”的校风,“尊重、赏识、严谨、高效”的教风和“乐学、善思、自主、创新”的学风。在长期的教育改革与实践中确立了“敦品 笃学 艺馨”的校训,它时刻提醒我们关注学生品德、学业与特长的全面、综合发展。近三年来,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铜奖、南通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南通市学生德育工作测评优秀学校、如东县学校文化与特色建设一等奖、如东县教育系统工人先锋号、如东县教育系统“青年教师示范岗”、如东县德育先进学校、如东县先进学习型组织等荣誉称号。在如东县教育局组织的办学水平评估中学校也连续多年被评为“质量优等学校”和“教学质量金奖”
2、以规范的办学行为促进学校管理的现代化。
我校能自觉规范各项办学行为。学校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招生政策,坚持免试就近入学,保障残障儿童和外来务工人员女子随班就读。目前有残障儿童3人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13人在校就读,入学率与巩固率均达100%。去年,我校配合镇相关部门共同解决了一名无户口学生的入学工作,该工作以《小其荣终于可以上学了》为题被《如东日报》报道。
学校的学籍管理规范,能做到均衡编班。全校728名学生,17个班级,平均班学额42.8人,办学规模与办学条件相适应。能认真贯彻《江苏省关于切实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意见》,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施“园丁爱心”工程,学困生、家庭经济困难生均能得到有效帮扶。近三年来,共有348人次接受困难生资助,累计资助金额达174000元。
学校严格执行收费政策,收费有公示,有发票,无任何违规收费,无违规推销、征订教辅用书及其他违规行为。
3、以严格的课程管理和教学管理促进教学工作的规范化。
我校严格按国家和省课程计划设置安排课程。定期调研课程实施情况,确保“开齐、上足、教好”各类课程;严格实行请假与调课申报审批制度,确保做到专课专用,课课扎实;继续模范执行上级关于作息、作业、考试等相关负担管理的规定,严格查评,有效控制学生课业负担。
我们抓实教学管理。坚持教学工作“十字”方针,即备课“深”,上课“实”,作业“精”,教学“活”,手段“新”,活动“勤”,考核“严”,辅导“细”,负担“轻”,质量“高”。坚持一天一巡课,一月一检查,建立教师“教学六认真”档案,及时反馈,指导矫正。精心思考、周密部署教学活动,做到主题清、目标明、过程实,确保教研工作组工作高质量、上水平。全体行政人员都深入教学一线听课、评课、参加教研活动,正常开展行政听课,及时发现问题,适时指导。
二、人才与队伍建设
1、拥有一支率先垂范的领导班子和 数量充足的教师队伍。
我校有校长1人,副校长1人,校长助理、教导主任、总务主任等5人。学校领导班子均符合相应的任职条件和任职资格。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分工具体明确,管理到岗到位。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0岁,其中有骨干教师2人,有2人获得过县教学竞赛一等奖,1人被评为县优秀教育管理工作者,2人被评为师德典型。校领导班子已经形成了团结、务实、以身作则的优良作风与传统,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已成为班子成员的共识。所有班子成员都任教主要学科,其中2 人任毕业班教学,张爱芹校长和康爱珠主任发挥螺丝钉精神,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学校缺英语教师时,曾经改行教学英语,康爱珠主任曾经一人任教3个班的英语教学。
学校现有教职工47人,专任教师44人,其中县级及以上骨干教师7人,占16%.本科学历36人,占82%,高级教师4人,一级教师16人。
2、坚持师德为先、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
近年来,学校坚持开展师德教育与师德考评。围绕县局要求,先后以“践行师德创先争优、办人民满意教育”、“树立正确的从教观”、“做家长放心、学生满意的教师”等为主题开展了师德主题教育,组织教师学习并撰写心得。学校制订了《袁庄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制成大幅喷绘,与教师签订师德师风责任状,开展了“学生、家长民主评议教师”活动,通过“奉献在岗位”师德演讲、观看“最美乡村教师”事迹、邀请退休老教师“讲过去的故事”等形式对全体教职员工进行教育。
除了做好师德宣传与教育之外,我校在绩效考评时始终将师德列为首要内容,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
多年以来,我校行政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廉洁自律、作风民主,全体教职工秉持高尚的师德,坚持教育育人,从未发生过师德失范行为。我校的缪黄燕老师被评为感动如东十大教育人物,这一学期又到我镇的一所偏远村小支教,薛梅老师的先进事迹被推为全县典型并由如东教育宣讲团在全县宣讲赵华老师被评为如东县师德典型,1人被评为如东县优秀教育管理工作者,3名教师被评为如东县优秀乡村教师,濮玲玲老师家庭被评为如东县优秀教育世家,4人被县委县政府记三等功。
3、坚持能力为重,打造一支知识全面、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1)读书滋养底气
我校着力打造书香校园,努力让读书成为教师的第一挚爱,坚持开展了“与经典为伴”读书活动,让书籍成为教师的第一挚友。学校先后为全体教师发放了《蔡林森与先学后教》、《教育的使命与责任》、《做老师真好》、《教育走向生本》、《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等必读书目,统一印制了教师读书笔记并将其列为教学六认真检查必查项目。学校在如东教育网博客平台开通了“宁静致远”学校公共博客,组织教师撰写读书与教育心得。每年组织青年教师开展“读书演讲”活动。我们还鼓励教师订阅教育教学类报刊杂志,为调动教师积极性,我们从有限的公用经费中挤出费用,为教师补贴50%的订阅费用。为了浓郁读书氛围打造高品质的读书环境,借校舍加固的东风,我们腾出一间教室做为教师阅览室,并请专业设计公司进行了精心的设计,目前正在施工中。
(2)规划引领发展
我校以三年一个周期制订《教师专业成长发展规划》,为各级各类教师明确任务,指明目标,在此基础上,要求教师根据三年发展总目标,制订一年一期的阶段性自我发展计划,以规划引领教师自我加压,自我完善和自我成长。
(3)校本培训提升技能
我们重视教师的业务培训与进修,每学期都组织相应的教学技能校本培训,近几年来,学校先后进行了“课题申报”培训、微型课题培训、新教育实验通识培训、“晨诵、午读、暮醒”专题培训、电子白板使用培训、互动电视的使用培训,正常开展教师白板书写训练,多样的培训活动有效的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技能。
(4)校本教研助长提升
教学是教师立身之根本也是学校立校之根本。我们立足偏远农村小学的实际,将校本教研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导处围绕“真学课堂”的打造,不断完善校本教研制度,每学期都制订详细的教研计划。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学期组织每位教师上一节校内“真学课堂”研究课;以行政人员为龙头,开展了“真学课堂”行政先行课;以骨干教师为主体,开展了“真学课堂”示范课、以青年教师的重点,开展青年教师同题异构赛课活动。
学校还能根据学校特点和队伍结构,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提升研修质量。三年来共承办了十二次市、县级教研活动,邀请专家来校讲学,让老师们在家门口就能聆听到专家的指导。在这些活动中共有四十余人次上研究课,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有效的校本研修不断推进了教师业务的提升。2012年至今,我校多人在市、县教学或基本功比赛中获奖,其中市二等奖1人,县特等奖1人,一等奖7人,二等奖7人,有2人被评为如东县课堂教学改革先进个人。
(5)“青蓝工程”助推成长 过去我校由于历史原因,教师数量不足,年龄严重老龄化,近几年来,在镇党委、县教育局的关心之下,大力招聘青年教师,自2012年以来,我校共招聘青年教师17人,队伍的年龄、学科与知识结构得到质的提升。但也带来了队伍经验不足的问题,为此我们将青年教师的培养作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的重要一环,为他们的成长找路子、搭台子。每年,我们都组织新入职教师开展青蓝结对工程,为指导教师发放了聘书和专用听课笔记。每年都开展青蓝工程的亮相课、展示课、汇报课与师徒同题课活动。凡有高层次的学习与研修活动,总是尽量委派新教师参加。学校的培训加上个人的努力,这此新教师中已经有部分同志成长为学校骨干,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崭露头角。17人中,已经有7人在县级教研活动中上执教公开课,8人次在县级教学和基本功竞赛中获奖。我校的顾天星老师成为“张启建名师创新团队”成员,在县教学竞赛中获特等奖1次,一等奖1 次,获市二等奖一次。
(6)教育科研提内涵
我校注重科研兴校,重视课题研究。我校曾邀请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张健主任等专家来校指导,承办了如东县教育局十二五课题中期现场验收活动。三年中,开展了“十二五课题申报培训”和“微型课题”培训。目前,全校共有市级立项个人课题一个,县级个人立项课题3个,微型课题26个。近三年中,学校有中国教育学会子课题《数学教学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策略研究》顺利结题,现有一个市级课题正在进行结题申报。近3年来,全校教师共发表教育教学论文33篇,获奖四十余篇。通过教育科研我们培养了一支优秀的学习型、研究型教师队伍。
三、素质教育与学生发展
1、德育为先,以德树人。
我校使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制定了详细的德育工作计划,有专人负责学生德育工作,在德育工作中注意“小、细、活、实、新”的原则,通过各种春风化雨的活动来滋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我们狠抓八礼四仪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国旗下讲话,在校内设立“八礼四仪”展板,为学生印发了“八礼四仪”知识要点、开展“创童谣、绘童谣、学礼仪”主题活动、开展主题班会、制作专题黑板报等方式进行宣传。
我们重视发挥优秀榜样的力量。学校正常通过集体晨会的形式公开表彰优秀学生。从去年起,我校开启了袁小好少年的评选活动。这项活动前后历时一个月,先由学生自行申报,班级推选出一名优秀学生,用海报的形式公开展示一周,再进行个人演讲,最后向学校提交个人成长档案,由学生评委和老师综合进行评分,最后推选出十名袁小好少年,制作展板进行了公开展示。这项活动被《江苏科技报-今日教育》报道。这些活动的开展我们有力地宣传了优秀学生的事迹,树立了正面典型,在全校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我们注重发挥传统德育阵地的作用。我校每周的集体晨会与国旗下讲话能长期坚持;红领巾广播台多年不辍;少先队大队部组织各班开展的“成长的足迹”、“感恩父母”、“为理想奋斗”、“文明礼仪”、“我与好书交朋友”等主题班会催人奋进,清明祭扫烈士墓让全体师生潸然泪下,团中央“争当四好少年”演讲团的演讲使孩子们深受教育。
我们能抓住德育契机开展主题德育活动。2013年,开展了为雅安募捐活动,2014年,与去甘肃支教的校友联合开展了“爱心西海固、奉献在袁小”募捐,为西部贫困地区的孩子献上了我们孩子的一份爱心。
我们努力以学校文化涵养学生德性。校园文化建设主题鲜明,校园的一景一点的设置,都因育人而生。楼道布置、室外喷绘、文化墙等营造了较为浓郁的文化氛围、润泽了师生的心灵,处处彰显育人功能,体现积极和谐、以生为本校园环境文化。在新教育的指引下,班级文化建设卓有成效与特色。各班通过班级图书角、班风班训、班级展板等班级文化布置、提炼班级精神、打造完美教室、丰富班队活动等方式构建班级特色文化,塑造班队精神气质,培植班级精神。努力在全校形成积极向上的舆论导向,建立合作、竞争、和谐、友爱的同伴关系,形成健康向上的班风学风。
我校的德育工作在2014年以《立德树人 追求师生共同发展》被《今日教育》报道。
2、培育艺术教育特色,促进学生特色发展。袁庄小学的艺术教育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三十多年前,为了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在一批有艺术特长的老师的带领下,学校成立了以培养学生艺术爱好为主的各类兴趣小组,艺术教育的种子从此在学校生根发芽。2005年,学校创建江苏省实验小学,在创建过程中确立了“敦品、笃学、艺馨”的校训,期望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精神,提高他们的生活情趣。我们根据学校的历史传承,将艺术教育作为学校的特色发展之路。
首先我们将艺术教育列为一把手工程,并将艺术教育的管理从教导处管理中分离出来,单独安排了一名行政领导分管艺术教育,每学年单独设置艺术教育工作计划,从而保障了艺术教育工作的计划性与规范性。
其次,统筹安排艺术活动。我校的艺术教育强调普及性、全员性,100%的学生参与到学校兴趣小组与社团活动中,每名学生都掌握一项艺术特长。我校自编有校本教材《儿童歌谣》6册,《每周一歌》1册,艺术专用校本教材《音乐》、《美术》、《舞蹈》、《笛子》和《二胡》。我们将每周三下午的“体艺2+1”的时间和下午第三课合并,设立了80分钟的校本课程专用教学时间,保障了教学时间。我们根据师生特长,组建了合唱、舞蹈、儿童画、手工、二胡、横笛等十余个校级社团。各社团由专人负责,计划先行,长期训练,做到人员落实、时间落实、质量落实。
再次,我校坚持训练和活动相结合。在加强训练的同时,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每年五月,学校大队部都要举办“庆六一”汇演,十二月学校举行一年一届的校园艺术节。我们还经常举行各种小型比赛,给孩子们一个舞台,尽情呈现童年的精彩。学校连续多年在县校园艺术节展演中获得组织奖和一等奖。2013年,学校顺利通过了南通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验收,成为了第二批南通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3、重视体育与健康工作,保障学生健康发展。
除了艺术教育,我们将学校体育工作也列为重要的环节。学校重视阳光体育活动,推进体艺2+1的实施,严格落实阳光体育1小时要求,全面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检测工作,每年镇卫生院都来校为学生进行体检,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达92%。学校每年都召开校园体育节与单项体育竞赛活动。通过严格课程与教学管理规范体育教学。去年,虽然因为校园施工,学生无法到操场活动,但学校因地制宜,保障学生体育活动时间与场所。
4、推进新教育实验,培育书香学子。
我校是新教育实验加盟学校,在新教育实验推进过程中,我们重点推进了新教育六大行动之首的“营造书香校园”行动。为了能让全体教师加深对新教育的理解,我们对全体教师进行了“新教育通识培训”和“晨诵、午读、暮醒培训,购买了大量的书籍供老师们学习、参考并自编了校本教材《儿童歌谣》。为了保证学生读书的时间,我校每天晨会后的15分钟为“晨诵”时间,中午有30分钟的午读时间,晨诵与午读时间列入常规检查,任何教师都不得挤占。为了保证学生有数量充足、内容合适的书可读,学校图书室配备了新教育儿童阶梯阅读推荐书目,图书室每天对学生开放,对各班的借阅率及时统计通报。学校为每班都配备了书橱,为了丰富班级图书资源,学校组织学生自带、教师自筹,我们还组织了高年级向低年级赠书的“爱心图书捐赠”活动,期望通过这种活动的延续形成数量充足的年级图书资源。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展示读书成果,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低年级开展了校本课程“儿童歌谣”创作本展示、高年级开展“与黎明共舞”晨诵展示活动。近几年我校分别邀请了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杨鹏、沈石溪、小玲叮当、殷健灵走进校园,为孩子们做了精彩的讲座。世界读书日期间,我校还开展了“小蜜蜂”读书节系列活动,开展读书演讲、学生读书笔记展评、图书跳蚤市场、晨诵展示、编印《星星草》校刊,整个校园书香荡漾。
四、硬件设施与条件保障
1、推进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做到办学条件现代化。
精良的办学条件是落实先进理念,达成美好愿景的基础和保障。由于种种原因,以前我校的办学条件相对滞后,已成为学校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有计划地分步推进基础设施设备的现代化进程已刻不容缓。我们紧紧抓住抗震加固工程与“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创建的契机,在县教育局与镇党委、政府的直接关怀下,近几年先后投入一千余万元对学校大部分的校舍进行了加固与改造,进一步改善了校园环境,完善了办学条件。2010年新建了学生餐厅,2012年加固了两栋教学楼,2013年新建了综合楼与塑胶操场,2014年对原综合楼进行了加固与改造,新建了食堂操作间、教工餐厅与教工宿舍楼。今年暑期还将实施大门、教工厕所、学生厕所的新建工程。随着这些建设工程的逐步实施,校容校貌在短短几年之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配齐教学基础装备,做到教学装备现代化
学校配备了各类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现有200米的塑胶跑道一条,一个足球场、一个标准篮球场和一个标准排球场及其他体育器材。学校建有校园网,有独立的网络中心,有电脑教室2个,学生电脑92台。有美术教室2个、科学实验室2个,科学仪器室1个,音乐教室2个,多媒体教室1个,拥有数量充足的音乐、美术、体育器材。
学校有藏书室1个,藏书量达17340册,学生阅览室和教师阅览室各1个。2012年学校自购课桌椅300套,去年县教育局又为我校配备了学生课桌椅300余套。同时县教育局为每间教室都配备了先进的电子白板、数影仪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学校还建成了广播、监控系统。可以说,一所功能齐全、设施完备、整洁靓丽的现代化农村小学已经初步呈现在我们面前。
3、落实经费保障,做到投入充分、使用合理。
学校财务会计和资产管理制度健全,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做好后勤保障。财务管理规范,采购制度健全,经费使用公开透明,用足用好公用经费,有力她保障了学校的发展。
五、学校管理与办学特色
1、全面落实《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建立现代学校制度。
我校全面落实《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校园校务管理、教师学生管理、教学科研管理、后勤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岗位责任明确,工作落实到位。
学校制定了学校章程,校内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建立了教师绩效考核制度,实行校务公开,做到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
2、强化安全教育和管理,确保学校安全、稳定发展。
学校安全保障体系完备,有专职保安2人,安全设施齐全,有健全的安全管理网络和安全工作制度。重视对师生的安全与法制教育。通过主题班会、黑板报、宣传橱窗、红领巾广播台、集体晨会、观看安全与法制宣传片、主题教育日、聘请法制副校长来校授课等形式定期开展法制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我们注重加强安全检查与演练,提升安全防范能力。我们有有突发事件处理预案。正常举行应急疏散、消防演练和抗震减灾演练。严格执行安全月查制度,重大节假日前还进行特别的安全检查。我校还邀请镇安监所等部门对学校进行消防安全、综治安全、食品卫生安全检查,召开了学校食品供应商会议,对供应商进行了食品安全的培训,签订安全责任状。几年来,学校未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
3、构建家校沟通平台,加强家校联系。
坚持“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定期召开家长会,学校重大事项与收费均及时进行公告,确保家长的知情权。每学期均组织家长和学生民主评议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学校满意度均达90%以上。
4、规范学生评价体系。
学校建立了《袁庄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把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作为学生评价的基本标准。每学期都组织学生、教师和家长对学生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学生学习态度端正,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基本习惯已经养成,学业合格率达95%以上。
北辰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陈文慧
(2011年9月26日)
北辰区委、区政府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注重政府主导、加大资金投入、深化改革创新、强化队伍建设,使教育事业驶入了全面提升的高速路。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成人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项工作在全国性会议上做了经验交流。先后获得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全国农村成人教育先进单位、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特奥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优秀成人教育培训机构、全国“千校百万”进城务工青年培训工作先进集体等十余个国家级荣誉,同时被推荐为全国学前教育工作先进区、全国教育先进区县的评选,较好地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制定并实施区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坚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
高起点编制《北辰区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坚持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方针不动摇,紧紧围绕教育现代化建设标准和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加快提高综合办学水平;坚持以德育为核心,以教学为中心、以体卫艺为健心的思路不动摇,紧
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一中心任务,加快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持人才强教的战略不动摇,紧紧围绕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机关责任体系建设,加快提高干部教师队伍素质;坚持转变教育新方式不动摇,由基本建设向集中型队伍建设方面转变、由集中型资源配置向资源管理利用方面转变、由学校现代化建设向学校现代化管理方面转变、由速度型发展向质量型发展转变、由追求空间发展向追求内涵发展转变、由整体推进向特色建设转变。“十二五”期间,将争创全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争当全国教育对外开放先行区,争做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先导区,建设全国素质教育样板区,建设全国教育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全国教育质量评价实验区。到2013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十二五末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本世纪初平均教育水平。
各级各类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目前,全区建有幼儿园144所,学前三年教育基本得到普及。中小学校49所,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99.75%,巩固率99.75%,毕业生合格率100%,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达标率为94%。普通高中5所,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96.5%,其中示范高中2所,接受优质高中阶段教育学生比例达到83.2%。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所,在校学生3287人,市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3个,可容纳780名学生实习。2009年开始,我区连续三年成功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9镇4街全部建立了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实施了农民素质提高工程,累计培训农民近10万人,居全市领先地位。全区接受高等
教育人数占总人口的22.8%,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4.6年。另外,我区现有特殊教育学校1所,各项软硬件水平在全市居于前列,在8月初召开的全市特殊教育专题会议上,得到张俊芳副市长的高度肯定。民族教育方面,在继续做强民族职专这个民族教育品牌外,经市教委批准,从2010年开始招收新疆班,民族教育得到进一步加强。
二、坚持财政优先投入,严格按照教育法律法规规定,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
区委、区政府每年优先安排教育预算经费,并依法逐年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保证了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从2004年-2010年,我区财政教育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2007-2010年,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分别增长31.20%、31.50%、18.19%、18.4%,同期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分别为28.03%、29.13%、18.17%、18.37%,预算内教育拨款增长均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各级教育生均事业费支出和生均公用经费也实现逐年增长。以中小学为例,2007-2010年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分别为5465元、7539元、8141元、8467元,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分别为1613元、1921元、2057元、2100元;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分别为8588元、10649元、12659元13644元,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分别为3115元、3720元、4445元、4674元,也实现了逐年增长。
教育专项资金以20%递增。教育专项资金由1996年的350
万元增长到至2011年的20223万元,15年增长了57.8倍。条件持续改善,设施滚动升级,保证北辰教育拥有一流的硬件环境。近几年,更是多方筹资6亿多元,先后改建、翻建、新建了普育学校、模范小学、华辰学校等50余所学校,面积达28.7万平方米。2009年底竣工的北辰教育中心,已成为全区地标性建筑。投资600万元对区特殊教育学校进行了改建,集教育、康复、矫正、实践等功能于一体,可使120名残疾儿童享受优质教育。2007年以前,我区塑胶草皮运动场只有8个,现在全区塑胶草皮运动场已达48个,农村学校彻底实现操场无杂草,无扬尘、无积水。目前,全区教育占地面积已达149.5万平方米,生均33.33平方米,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生均12.3平方米,有力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
三、贯彻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规范办学行为,改革评价制度。
制定政策,明确要求,确保教育工作落实到位。区委、区政府将教育事业发展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纳入我区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区级财政预算、纳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纳入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确保了教育各项工作的落实到位。先后制定出台了《北辰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方案》、《北辰区教育系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北辰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确立了“规范学前教育、巩固小学教育、加强初中教育、办精
高中教育、做强职业教育、完善成人教育、提升特殊教育、丰富民族教育”的指导方针和坚持“以人为本、内涵发展、均衡协调、提升质量”的教育理念,确保了教育发展的科学化、品牌化、制度化和法制化。
深化改革,锐意创新,确保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为更好的贯彻教育方针,深入落实素质教育教育,我们对教育的体制和机制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不但在全市率先实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还先后创建艺术、体育、学前、职成教、特教、中小幼衔接、教师培训、人才交流、劳动服务、网络信息、考试服务等十一个中心,成立职业教育工作委员会、学科建设委员会,改革重组教研室、教科室、督导室等部门。指导学校逐步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结合传统的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建立新型的学校理事会制度,吸收社会教育资源,不断推进学校办学的民主化、法制化进程。
德育工作方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制订了《北辰区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导手册》,指导开展主题教育。开展特色班级文化建设活动,组建了以 “五老”为主体的关工委讲师团,在全区中小学巡回演讲、报告。开展“模拟法庭”、交通安全、消防教育、“青少年维权岗”等活动,增强了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维护了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大力提倡“感恩励志”教育,作为对学生进行德育品质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途径。校园文化节、校园文化艺术周、书画摄影展、歌咏比赛、文艺
演出等活动,活跃了课余生活,陶冶了道德情操。杨连第纪念馆、安幸生纪念馆、青少年宫、中小学生劳动实践教育基地等公益性活动场所,常年坚持全天开放、免费服务制度,成为未成年人道德实践的重要场所。
教学方面,大力推进高效教学,实施课堂教学革命战略。落实减负工作要求,定期开展课程计划落实专项督导工作。开展课堂教学星级课认定和教学能手评选活动、学区教研活动、教研员包片包校蹲点等活动,开展学科教学评价与考试改革、优质初高中招生指标分配改革,依托教育部信息化教育实验区,深入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依托中学和小学劳动基地和校外实践基地,全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学校特色建设系列展示活动,已有6所取得特色学校称号。加强城乡合作,建立校际之间手拉手合作学校,与河北区22所中小学结成姊妹校。为保证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我们还设计了面向学生、家长的调查问卷,追踪学生心理变化,通过征集学生、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我们的办学思路,老百姓对教育的满意程度不断提高。
在体卫艺工作方面,创建体育中心和艺术中心,推进 “阳光体育”、“2+1”项目、“艺术展演活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使全区体育艺术教育,在普及和提高两个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全市中小学田径运动会获区县组第一名,实现了“五连冠”。
规范办学,科学评价,确保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充分履行
教育督导职责,将全区教育系统的所有基层单位划分成六个模块,分别制定了综合督导评估标准,专项督导、分类评估,形成了分层次、全覆盖的督导运行体系,坚持每年一次的综合督导评估,确保各级各类教育的规范发展。同时,在全国区县率先实行了督学职级制,明确和规范了督学任职的相关标准,将部分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知名人士聘为特约督学,对教育工作进行全方位监督。我区做法得到了教育部督导办的充分肯定,已多次在全国专题会议上做经验介绍。由我区发起的全国第一个区域教育督导合作性组织——环渤海教育督导联盟,已有内蒙古、北京等七省市自治区的30余个联盟成员,是国内最为活跃的区域教育督导合作组织。为提高对学生学业评价的科学性和专业性,我们建立了由政府教育督导室、教育局教育科、教研室、考试中心、网络信息中心等部门组成的学生学业水平测量机构,对全区各学段学生进行学业水平测试,并在全市首家斥巨资购置网上阅卷系统,作为学业水平测试的技术支撑。
四、加强校长、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率先实行干部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从08年开始,我们在全市率先实行了干部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实行了校长职级制及教职工岗位聘任制。校长取消行政级别,实行四级十等的职级制度。推行校长任期制和交流制,依据办学基础、教育资源状况、校长任职年限、学校规模大小和管理难易程度等对中小学校长进行考核,重点看综合办学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和发展变化情况。今年6月30日,召开“北辰区教育系统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大会”,全面总结三年改革成果和经验,修改完善了相关配套文件,并对第二聘期续聘的70名校长和7名专职督学进行了职级评审。教职工实行岗位聘任制,分级负责、分层聘任、竞争上岗、按岗聘人,建立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充分激发教师队伍的工作潜能。在考核评定上实行绩效奖励制,推行“三个倾斜”政策,即:向名优骨干教师倾斜,向一线教师倾斜,向农村边远地区教职工倾斜,有效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
把提高干部教师整体素质作为一项重点工程来抓。大力实施了“三名工程”、干部教师培训工程和人才引进工程,选派年轻校长赴各省市及教育部挂职学习锻炼,组织全体校长到华东师范大学进行高级研修,成立青年教师“骨干班”、“锐意班”实施精确培养,安排骨干教师赴东北师大、北京师大乃至国外参加综合培训。有312名教师成为“265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工程”的学员,6名教师成为“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学员。引进全国知名校长、教研员、特级教师、省部级优秀教师51人,每年招收新教师百余名,充实到农村边远地区,极大提高了师资水平。07年以来,我区共有4人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特级教师达到7人,教师队伍素质水平显
著提高。2009年12月我们还成立了天津市北方教师培训中心,专门服务于干部教师队伍的培训。今年,在全面实施“全覆盖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千名人才培养工程”、“领导干部能力提升工程”三项工程的基础上,又启动北辰区第五周期继续教育,推动我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工 作 汇 报
扶沟县中小学教师核查领导组:
为净化教师队伍,严肃财经纪律,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按照县委、政府统一部署,县中小学教师核查工作领导组办公室从财政局、教体局、编办抽调20余名素质高、责任心强、业务熟练的工作人员,在今年的春秋两季对全县中小学教师(含离退休人员)情况进行了两次核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核查工作的必要性
为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发放,稳定教师队伍,促进基础教育健康发展,根据上级统一部署,我县自2002年元月1日起,将全县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上划县级统一管理,对教师工资实行统一标准、统一银行代发。管理的对象是全县中小学国家正式教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共计9111人,月工资总额698万元,全年工资总额为8376万元,其中:在职教师7551人,年工资总额7005万元,离退休教师1560人,全年工资总额1371万元,占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91%。两年来,我县对中小学教师工资的管理适应了目前县乡财力水平,兼顾了乡镇政权正常运转的基本支出需要,确保了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同时还严格了教师编制管理,建立了工资发放保障机制,有效防止了截留、挪用教职工工资的现象发生。全县中小学教职工教学积极性不断提高,教职工责任感明显增强,全县教育界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良好局面。但是,由于教师工资管理以县为主,乡镇财政具体操作,再加上教师队伍庞大,人员结构复杂,死亡瞒报、教职工不在岗套领工资、冒名顶替等不良现象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涉及此类事件的举报电话、举报信件和信访案件也时有发生,造成了一些社会不安定因素。为全面摸清我县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堵塞教师工资管理中的漏洞,我县组织了这次核查。可以说,这项工作的开展是必要的,更是及时的。
二、加强领导,严明纪律,扎扎实实做好教师核查工作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为加强对核查工作的领导,经县政府研究,成立了由***县长为组长,县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副县长**任副组长,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扶沟县中小学教师核查工作领导组,下设办公室,由财政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地点设在财政局。财政局党组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及时抽了10余名素质高、责任心强的人员组成了核查工作组,为集中搞好核查工作奠定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2、统一思想,提高认识。3月下旬,我县召开了由财政、教体、编办主要领导及有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围绕县领导的指示精神,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为具体部署普查工作,由财政局牵头,又召开三部门领导及乡镇财政所长、中心校会计和普查工作组人员参加的动员会,严明了工作纪律,强调了工作方法。根据全县学校分布情况,决定下派四个工作组,把工作任务具体分解到每组,实行组长负责汇报制。并就核查工作进展时间作了具体安排。
3、周密部署,强化措施。核查工作组根据教师人员广泛、点多、面广的实际,研究制定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核查方法,即:工资序号、身份证、签到表、教师任课课程表、资格证和一学年教案六对照;离退休教师采取三对照办法,即:工资序号、身份证、离退休证三对照。从而有效地杜绝了“冒名顶替、长期脱岗”者蒙混过关。针对普查工作时间短、任务重且教师结构复杂的情况,核查人员积极主动,克服困难,放弃了节假日,常常加班加点。对个别不理解政策教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细致的做思想工作,说明政策,取得他们的理解支持。对在普查工作中遇到的特殊情况,及时向领导汇报,共同研究对策,做到分门别类、认真分析、区别对待。对查出有疑问的而未彻底核实的,采取进一步深入班级、教师学生及校边住户等形式调查了解,把情况弄清查实,未取得真实详细的材料,从不轻易下结论。个别离退休教师重病卧床,不能与工作组人员见面,工作组人员不辞辛苦走村入户进行家访慰问,实地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他们手中。
4、认真公示,透明运作。由于我县教师队伍庞大,且人员结构复杂,再加上核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在实际核查工作对存在的问题难免会有遗漏,这势必会挫伤辛勤工作在教育一线的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按照原制定工作方案,结合今年两次核查的情况,我们对核查后的教师在岗情况进行全面公示,公开举报电话,鼓励广大教职工和社会各界监督举报,对举报的问题一经核实,每人重奖1000元,并对举报人严格保密。目前,此项工作正紧张有序的进行。
三、中小学教师核查结果
经过对全县16个乡、镇(场)和委直单位400余所学校的两次认真细致的核查,核查工作组整理归纳出以下存在的问题:死亡人数41人;离岗外地教学或打工93人;考研及长期离岗40人;长期有病无法任课102人;短期培训20人;借出教育46人;原教办人员不在岗74人;待退43人;20所学校后勤人员过多,涉及304人;离退住外地(未见面)83人;在职未见面60人;顶替教学人数19人;其它情况67人。
对于以上核查出的问题,核查组办公室根据不同情况,经过认真研究筛选,分别在今年的4月份和10月份已停发工资272人,另有720人待进一步落实处理。
四、关于对中小学教师核查工作有关问题处理意见的建议
针对在核查中核实出的各种问题,核查工作领导组办公室经过认真研究,分别对以下人员提出初步处理意见:
1、死亡未报人员。对此类人员,从查实之日起停发工资,并按照扶政办[2002]48号文件精神,督促乡、镇政府落实解决埋葬费、抚恤金、遗属补助。
2、离岗外出教学或打工人员。对这些人员,从查实之日起停发工资。
3、长期离岗人员。此类人员不论何种原因,暂停工资,查明原因后进一步处理。
4、未纳入培训计划的考研及长期进修人员。暂停工资,保留教师资格,等学业完成,上岗后恢复工资。对研究生人员,补发工资,不再参加教师录用考试,由教体局直接分配工作。
5、长期因病无法任课人员。严格按《河南省机关工作人员病假期间工资待遇的规定》(河南省人事厅豫人薪[1999]14号文件)中的第1、2、3、4条执行。附合条件的,可依据人事部门相关规定办理病退手续。
6、短期培训人员。由教体局据实处理。
7、借出教育一线人员。对此类人员,限时15天办理调动手续,不办理者到教育一线任教,否则,工资停发。
8、中心校管理人员严格按教委原核编人数定员定岗,富余人员充实到基层一线任教,不服从分配者停发工资。
9、离退休长期在外人员。对此类人员暂停工资,等见面核实后再补发工资。
10、在职未见面人员及其他情况人员。对此类人员暂停工资,查实后进一步处理。
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管理的建议
为强化编制约束,堵塞管理漏洞,稳定优化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我县的教育教学质量,经过慎重研究,特提出如下建议:
1、加大调整中小学布局不合理力度,按照农村城镇发展规划的要求,充分考虑人口密度、地理环境、交通状况等因素,在坚持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重点调整村设小学布局。逐步取消现有的“包班教学”、“隔班招生”、“复式教学”等落后教学模式。促进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统一协调,促使我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2、加强中小学校编制管理,精简优化教师队伍。对教职工超编的学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有计划地进行精简和调整。要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合理压缩学校的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必需配备的人员要坚持一人多岗、专兼结合,提高工作效率。
3、全面清理长期被占用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行政事业单位占用或变相占用的中小学教职工要与学校脱离关系,对长期借调到其他单位的教师要限期与学校脱离关系,愿意回学校工作并符合条件的,由教育、人事等部门根据岗位需要按照规定程序重新聘任。
4、统筹安排、合理配置教师资源。结合中小学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积极采取措施引导和分流城镇中小学富余人员到需要教师的农村中小学任教。有条件的乡镇,实行城乡中小学教师定期交流制度。要采取多种方式鼓励社会各界支援农村中小学,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中小学任教。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教师到边远乡镇任教。对于“民办公助”、“公办私助”等形式教育机构中的公派国家正式教师,要严格执行相关政策,若符合条件任教的,须报请扶沟县中小学教师核查工作领导组批准。
5、严格中小学教师工资社会化发放制度。要全面实行发放工资签名领取责任制度,层层把关、违规追究。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师工资管理奖惩制度,即把教师工资发放和教师在岗情况与基层学校负责人、中心校长、财政所长及工资专户管理人员的工资有机结合起来,管理好的给予一定的奖励,出现漏洞可扣发其30%的工资,问题严重者由纪检监察部门给予党政纪处分,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达到统一管理,明确责权利,堵塞漏洞。
通过今年两次的教师核查,我们深深体会到,对教师队伍的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作,必须强化监管,长抓不懈。建议由县政府统一协调,进一步建立健全长效的监督机制,完善相关组织制度,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科学配置教育资源,共同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扶沟县中小学教师核查工作领导组办公室
【县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情况汇报】推荐阅读:
2024-2025学年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总结09-22
现代中小学教育10-13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方案10-18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模式三应用研究09-18
安福小学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汇报07-01
小学现代教育技术与实验工作自查汇报10-08
中小学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汇报材料07-16
县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检汇报材料07-09
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情况汇报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