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共8篇)
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毕生精力贡献给教育事业的人,被后世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他将毕生精力贡献于后一代的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重视道德修养,是一位尽职的好教师。他在两千多年前提出的儒家思想,经过后人不断地传承,不断地发展,延续成为我们中华文明的一种精神的信仰;是早期的礼制的规范和规则;是历史长河中每个人心中对自己以及家庭和国家信仰的图腾。显而易见,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同时对当今的教育思想仍有着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孔子的儒家思想可以归纳为一个字,“仁”。“仁”是一种价值观,它既是家庭的关系,又是社会的政治关系。那么他的教育思想则可以看做是,教育学生如何才能做到“仁”。孔子出身自一个贵族家庭,因此他的生活他的教育思想是与当时的封建统治阶级息息相关的,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子夏的这段话集中概括了孔子的教育方针和办学目的。做官之余,还有精力和时间,那他就可以去学习礼乐等治国安邦的知识;学习之余,还有精力和时间,他就可以去做官从政。“学而优则仕”和孔子倡导的“举贤才”是一致的,确定了培养统治人才这一教育目的,在教育史上有重要的意义。它反映封建制兴起时的社会需要,成为当时知识分子积极学习的巨大推动力量。
与此同时,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在此之前,只有王公贵族的胄子才能接受教育,普通的百姓是没有资格入学接受教育的。“有教无类”是孔子对当时教育体制招生对象的革命,从此,无论贫贱,无论职业,无论阶级都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那么就有了“学而优则仕”的机会。实行开放性的“有教无类”方针,满足了平民入学受教育的愿望,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孔子私学成为当时规模最大、培养人才最多、社会影响最广泛的一所学校,从总的社会实践效果来看,是应该肯定的。“有教无类”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进步思想,他打破了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一般平民,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
在孔子提出儒学的初期,因为那个兵荒马乱纷争的年代,与孔子仁政的思想背道而驰,因此并没有得到诸侯的认可。直到汉武帝时期,终于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呼声下,华丽地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因为“三纲五常”等等思想深得统治者们的欢心,儒学思想此时正好为统治阶级对于加强集权统治和君主专制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从封建统治的角度来说,儒家思想的广泛传播和认可从思想根源上抓住了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百家争鸣的局面,稳定了社会的政治经济秩序,并为其后近两千年的封建专制的集权统治打下了基础。而从更长远的角度来说,这也使得中国人很早就拥有了国家观念以及维护国家与民族统一的信念,这比西欧最早的民族国家早了十多个世纪。这是这种强烈的民族统一观念,当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的时候,中国人能以一种不可思议的强大力量,来保护自己的家园。
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 至少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关于茶历史的具体起源学术上一般有先秦说、西汉说、三国说。唐人陆羽根据《神农食经》中:“茶茗久服, 令人有力悦志”的记载, 断定饮茶始于神农氏。但笔者认为, 以所述书的时代断定书中所载食物的年代, 是具有不严谨研究倾向的。其次, 据后人考证, 《神农食经》一书本身就是后人托名的伪书, 故此饮茶起于神农之说, 是不可信的。学术界公认的饮茶起源, 在于三千年的跨度区间, 而史有明文记载的饮茶源于三国时期。
探究茶历史的本质, 笔者发现, 茶的发展本身经历由饮用功能转向药用功能最后至文化功能的趋向。茶作为茶文化的物质载体, 其茶性具有不偏不倚、坚忍不拔等美好品质, 这是主观层面;客观层面, 古今喜好饮茶的文人以魏晋为首, 将传统文化中的美德内容加入茶文化之中, 这样主客观结合发展, 茶的历史演化逐渐具有了文教功能, 而且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茶文化中渗透了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指融合了中华各民族的传统美德, 高度概括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宝贵精神理念, 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勤劳勇敢、爱好和平、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在历史的发展中, 民族精神始终作为国人的精神支撑与各民族之间彼此融合的枢纽而存在, 深深的烙印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普及民族精神对于大中小学生的教育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首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将使学生明白爱国的概念和作出爱国的良性行为, 其次, 对于传统美德的植入, 也会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鉴于目前的民族精神课堂教学, 狃于传统僵硬式的填充式教育方式, 因此笔者认为, 以茶历史以及茶文化为切入点, 寻求一条民族精神的新型教育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2 以茶历史为切入浅析民族精神对学生的作用和意义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的变化是不断发展的, 社会意识依赖社会存在而存在。故此, 探索民族精神, 必须从中华五千年历史入手。茶历史作为中华历史的组成部分, 里面蕴含了大量与民族精神相关的可贵文化品质, 以茶历史为切入, 研究民族精神对学生的作用和意义, 是切实而可行的。
民族精神中的爱国主义与茶历史中的茶性、茶道、茶德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茶性中的不偏不倚、不迁不移的特点, 本身便符合爱国主义的要点。作为茶性与茶道升华的茶德中, 又深入地蕴含着民族精神自强不息、爱好和平、团结统一、勤劳勇敢的诸多美德。在下文中, 笔者将先行综述以茶历史为切入点的意义, 再详述以茶历史为切人, 民族精神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对于学生的作用及影响。
2.1 以茶历史为切入点的意义综述
2.1.1 茶作为古代开门七件事之一, 探究其历史, 能从中深入挖掘传统民族精神的精髓。从魏晋以来, 茶作为文人品性清高的象征, 一直与文人墨客为伍, 在历史的发展中融合了传统文化而演化成一种精神。而茶性本身具有的高贵品质, 是其他植物所不具备的, 故此, 以茶历史为切入而探析民族精神, 是由茶本身的历史发展以及文化内涵决定的。
2.1.2 在茶历史的发展中, 茶性、茶道、茶德也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被赋予不同的文化内涵。最初的茶性, 往往是古人朴素唯物观中的茶的本质。茶生长于潮湿的江南丘陵, 或是悬崖峭壁之上, 凌云而背负青天, 具有不偏不移的中庸特点, 其枝叶不开鲜艳的鲜花, 朴素大方, 其生存不需风和日丽, 坚忍不拔, 这本身便与民族精神中强调的对祖国不迁不移, 在人生观、价值观领域要勤劳勇敢、爱好和平极为相似, 甚至可以说, 茶文化代表了大部分的民族精神。以茶历史为切入浅析民族精神, 将对民族精神的阐述起到良好的辅助效果。
2.1.3 针对时代的要求, 学生对于德育教育的反映意见, 传统的书本灌输式教育已不能很好满足学生的接收需求。对本宣科式教育也将逐渐被摈弃。因此, 以茶历史为切入, 浅析民族精神作用和意义, 丰富学生的课堂教学, 将对学生的求学需求, 以及课堂教育效果起到良好的辅助意义。
综上所述, 以茶历史为切入, 在民族精神的教育传播中引入茶文化, 将使民族精神对学生的作用与影响, 学生对民族精神的接收与领悟, 都起到无可替代的辅助的效果。
2.2 民族精神对学生世界观指导作用
世界观是指人们在探索世界的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对世界总的观点和看法, 而这种看法, 对于个人的世界定义是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效果的。我们知道,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同样会反作用于物质世界, 民族精神中包含了古人以朴素的唯物观点探索世界的进程中所形成的对人与自然的看法, 即为古人的世界观。因此, 在民族精神传播与教学中首先对学生起到影响作用的应为总体的世界观。
民族精神中包含的世界观对学生的作用主要在于:
2.2.1 对于世界的热爱。在传统文化中, 不同时期的文人追求, 哪怕是隐入山林的田园派诗人, 都通过作品表达出对自己国家、对整个世界的热爱。这成为民族精神蕴含的世界观中的一个共识表达。
2.2.2 如何去改造世界为人类贡献。与西方式的以有限资源满足人类的无限欲望追求不同, 中华传统的世界观也即是民族精神的世界观, 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往往是为了更好地保留资源即可持续发展。例如愚公移山的传说, 后羿射日的传说, 都是强调古人为了众人的利益放弃了自己的享受机会, 但其中改造的自然理念又是建立在促进世界的发展上, 而非一味向自然索取与破坏。
故此, 以茶历史为切入, 通过对茶文化的历史性探究, 能够在展示了茶文化的历史发展的同时, 达成了对茶历史中蕴含的民族精神世界观的阐述, 从而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指导和教育意义。例如, 史有记载的饮茶之风盛行时期是在魏晋时期, 魏晋文人的豁达风气与自由世界观作为该时期的重要民族精神世界观通由茶历史很好的传达出来。
2.3 民族精神对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指导作用
人生观与价值观是以世界观为基础所形成的具体的个人化的人生原则, 学生的世界观往往会决定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所以在论述以茶历史为切入、民族精神对学生的具体作用和意义时, 笔者先行阐述世界观且分列论证。
民族精神中体现的人生观, 首先体现在为国家做贡献。传统文化中任何时期表现出的人生意义, 都在于为国贡献。屈原爱国而投江自沉, 文天祥为国捐躯, 这些强调爱国与贡献的内容是永恒不易的。其次, 便在于知识与劳动。民族精神的人生观强调了对知识要“自强不息”地去学习, 同时要勤劳勇敢地参与社会劳动, 古人甚至提出了“一日不耕, 一日不食”的观点。价值观实际是人生观的具体取舍, 在民族精神的价值观中, 首要在于贡献而非索取, 在于坚持道义而非金钱, 在于劳动而非享受。事实上这种价值观贯穿我国发展的历史, 在民族精神的孕育下, 伟大的人物层出不穷, 李大钊、朱自清、陈寅恪, 都是民族精神下坚守民族价值观的伟大人物。
民族精神中蕴含的爱国、贡献、追求知识和劳动的人生观与由之体现的国家至上、贡献大宇索取、道义贵于金钱、劳动光荣的价值观, 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和影响。而以茶历史为切入点, 通过对体现民族精神人生观的茶性的阐述与教学结合, 对体现民族精神价值观的茶德进行历史发展讲解, 详细说明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内涵, 将使学生对民族精神的理解更加深入。
由茶历史的产生由来, 谈及茶历史的民族精神意义, 再由之具体地详述民族精神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的作用和意义。茶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 茶历史的起源更是早在茶文化之前, 茶历史中既有对古人朴素唯物世界观的包含, 也有对后代加入其中的民族伟大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阐述, 故此, 以茶历史为切入浅析民族精神对学生的作用和影响, 是必要的。
3 结束语
一个没有民族精神观念的国家, 将不会是一个长久的国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演越烈, 东西方乃至多元文化的碰撞变得异常激烈, 在文化植入与碰撞的大环境下, 贯彻我国的民族精神教育, 是迫在眉睫的。学校作为文化的主要传播场所, 在学生的教育中渗透民族精神, 将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思想启示作用。茶历史的发展中蕴含了极为深厚的民族精神因子, 以茶历史为切入浅析民族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具有实际可行性的。笔者希望, 学生们能在掌握茶文化历史的基础上, 完成对民族精神的继承。
摘要:随着文化强国理念的进一步强化与渗透, 民族精神作为传统文化中的最精髓内容在学生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受到国家与社会的进一步重视, 在大中小学生课堂中贯彻民族精神势在必得。茶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发展历史蕴含了民族精神的主要内涵, 对于茶文化的探索便是对于民族精神的部分探索, 故此, 笔者准备以茶历史为切入点, 浅析民族精神对学生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茶历史,民族精神,学生,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维锦.试论中华茶文化精神与高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J].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 , 2007, 34:286-287.
[2]徐柏才, 李从浩.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06:86-89+115.
[3]张勇.浅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及对民族精神形成的作用[J].商业文化 (学术版) , 2008, 06:107.
[4]陈季君.论历史教育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的地位与作用[J].贵州社会科学, 2006, 03:99-100+108.
[5]裴亚婷.新媒介环境下中国茶文化的精神呈现[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03:39-41.
[6]魏登云, 冉光彩.论中国传统茶文化精神内涵[J].兰台世界, 2014, 36:86-87.
关键词:档案;价值;意义和作用
(一)
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这是它的价值所在。它是客观形成的,是确凿的原始材料和历史证件。“今世赖之以知古,后世赖之以知今”。有的历史学家指出,我国的历史著作一向以史料丰富著称,运用档案史料也最早。在国外,近百年来历史著作的取材,也从文学性的回忆录、书札等,转到了文件性的档案史料,这是一个进步。现代国外学者,特别是历史学家对于档案史料的重视和迫切要求,充分证明了档案史料的重要使用价值。
历史研究是通过对特定的时间、地点、发生的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综合,以揭示和总结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推动社会发展,可以提供历史研究作为证据的主要是档案史料。史书和地方志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进行政治斗争不可缺少的材料,编史修志是我们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编史修志最可靠的材料也是档案。所以说档案是进行历史研究和编史修志的第一手史料。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和东汉班固的《汉书》这两部我国古代的名著,编修时都大量地利用了档案史料。
我国具有悠久的编修史志的传统,内容之丰富,卷宗之浩繁为世界各国罕与伦比。据有关学者统计,我国历史地方志有一万多种,达十万多卷。我国编史修志之所以发达,与利用了大量的地方档案史料是分不开的。档案史料是编史修志的重要依据。
我国当代史学者在研究清史过程中,大量地利用明清档案中的清代录副奏折、朱批奏折等各种史料,保管明清档案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正在利用馆藏档案编纂一部大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汇编。
档案又是国家进行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外交、文化教育等的重要凭证。我国各级档案部门以及民间数量巨大的档案是我们民族的财富,档案记载了许许多多的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内容十分丰富。我国从古到今利用档案建立政权、巩固国防,进行经济、文化建设的实例不胜枚举。这批档案在建国家、平群雄、安地方、抚百姓以及后来改革制度、治理国家中也起了不小的作用。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疆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明清档案中有大量文书、地图载明我国的领土海疆。解放以来这些档案为我国与友好的邻国划分边界提供了大量可靠的依据。一些帝国主义分子和霸权主义者歪曲历史,制造谎言妄图侵占我领土和海岛,但谎言代替不了事实,我们保存的大量有关档案和图籍是揭露这些谎言和捍卫我国领土的极好材料。
我国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中,如治理黄河、长江、海河等河流历史上最大的洪水流量和最小的枯水量,成为设计三门峡水库、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重要依据。在发展农业中也大量利用档案中晴阴录等材料,从而掌握了近百年来气候变化规律和水旱灾害情况,为制定我国农业发展规划提供了有益的资料。我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化古迹遍及全国,成为中外游客观光游览的胜地,而这些古迹每届修缮和陈列展览,也都要利用大量历史档案。
档案不仅是国家进行经济、文化建设的可靠依据,同时还是文学创作的重要素材。许多文学创作的实例表明,档案史料所反 映的史实曾对作品的取材、情节构思起过重要的启迪甚至是憑证作用。中国作家姚雪垠写《李自成》时,也是阅读了大量的档案材料的。这方面的例子太多了。
(二)
档案是社会实践活动的真实记录,同时又是新的社会实践最可靠的凭证和依据。在两个文明建设中档案发生的效用与日俱增。正确地继承前人的经验,有批判有分析地运用档案材料,是实事求是地进行工作,克服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和防止思想僵化的较好途径。档案是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它客观地、真实地记载着各阶段的活动,铭刻着历史上的千秋功过,保留着真切的历史标记。
在蓬勃发展的现代化建设中,广泛地利用档案已成为党的工作和社会各方面的迫切需要。党为刘少奇同志平反、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编辑《毛泽东选集》、《周恩来选集》等都利用了大量的档案。社会实践产生了档案,并赋予档案丰富的内容,这就决定了档案是总结经验、交流技术、落实政策、配合并服务于党的各项工作的重要条件。
档案馆保存的档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档案中记载着各机关工作活动的情况、成果、经验和教训,为落实政策、平反案件、配备领导班子、交流技术、总结经验等提供了大量可靠的凭证。某市剧团一位编导,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当时他认为一切全完了,于是便悄然到内蒙一边远地区隐居,连亲友也不知道他的去向。1982年人口普查,解放军才在一个人烟稀少的山区发现了他,并向他宣传了党的政策,他这才给原单位发信要求复查他的问题。原单位派人查了几个月毫无结果,最后找到档案馆,档案馆提供了他被错划右派的全部材料,问题解决后,该人无限感慨地说:“是档案救了我”。
各级领导干部利用档案可以增加知识,对于顺利完成各项任务也是大有裨益的。历史明君贤相以及有远见有作为的政治家、革命家.他们从切身体验中赋予档案以“文化财富”、“知识宝藏”、“历史舟车”等崇高美好的名称。在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和以毛泽东为领导的中国革命胜利前后都采取了接管档案,保护档案,统一管理档案的有效措施,这是十分英明的。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对全国档案工作会议的报告作了重要指示:档案是历史的记录,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档案工作是很重要的专业事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展历史研究,进行各项工作的必要条件,而且是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的重大事业。因此充分的发挥档案的作用,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目前在档案工作中我们还存在不少问题,使得目前我国科学文教战线广大知识分子,还没有更多的便利条件像到图书馆那样的档案馆去利用档案从事研究,有的还没有养成利用档案的习惯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与我们进入21世纪的今天是不相适应的。因此,就需要我们积极、耐心地宣传档案的重要性,争取各级领导的重视,尽快改变当前档案工作中存在的落后状况,充分发挥档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作用。
同时还要告诫人们轻视或忽视档案作用会给我们的事业带来严重的损失。大同矿务局晋华宫矿由于平时对科技档案不重视,1983年10月在南山延伸井的施工中将积满泥水的97米井筒误认为实体岩层,以致发生透水事故,造成两人死亡,给国家造成180多万元的经济损失。当年的巴黎公社不仅没有管好敌人的档案,对自己的档案文件也不懂得管好,不知在情况紧急时作何种处理,在公社失败和部队撤退时把档案丢失或留给了敌人。于是这些档案便落在了凡尔赛分子的手里,使成千上万的人牺牲在军事法庭。
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级:12-01班 学号:541206080144 姓名:吴天呈
写在开始之前:
<<我是一名摄影家>> 不久的将来,总有一天,有人也许会问你:
为什么你要当一名摄影家?
你将这样回答: 我要当一名摄影家,因为它使我融入周围的世界。
我要当一名摄影家,因为它使我得到心灵所需的甘露
和餐桌上必备的面包。我要当一名摄影家,因为它使我有能力观察人间万象并记录下人类的伟大成就
我见过那自由的大地 和勇士的家园
我也见过生命的开始和结束 我见过邻人穿街而过
和走遍全球
我也曾记录过建设者的巨掌
和破坏者的魔爪。我曾拍下欢乐的笑颜 和辛酸的泪滴。我也曾摄下纯真的自然
和世故的人生 我曾拍过美艳的人体 和纯净的心灵。
我也曾拍过人们辛勤的劳作
和轻松的娱乐。
我拍摄过大自然的雄伟壮丽 和人类的鬼斧神功。我也曾摄下花团锦簇之景 和豪情奔放之人。啊!这一切 我眼中的世界,尽在我的记录之中。啊!我是一名摄影家!
——摘自《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
摄影是了解、认识、反映社会现实的形象化手段,也是陶冶情操,裨益心灵,蕴含审美理想,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是与科学技术连结在一起的文化艺术。在大学中进行系统的摄影基础理论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动手能力、技术水平,进而培养高尚的健康的心理素质、综合的思维能力和高雅的审美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培育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极为有益。
一、摄影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兴趣健康高雅、广泛深厚、稳定专
一、积极有效,往往是衡量一个人兴趣品质的标志,一个人的兴趣品质又往往影响着这个人的心理智能能否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比照绘画、音乐等其它艺术形式,摄影具有的易学、易会、易见效果的特色,充分体现“寓教于乐”、“寓教于学”的精神。摄影教学本身就具有愉悦教学的功能,它可以使学习变成精神享受,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学生在赏心悦目的视觉愉悦中,能够比较容易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从而消除一般教学的枯燥性与乏味性。同时,教师可以用图形、图像媒体和多媒体为手段进行教育,使教育内容可见度大为提高,教育内容更加直观、生动,教育的信息量大大增加,增强学生观察问题、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显著地提高教育效率,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摄影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摄影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它的艺术表现对象是人、自然与社会,每一幅成功的摄影作品都表现了作者的情感、思想、性格等,表达了作者对美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通过各种传统和现代的摄影教学手段,以美的作品、美的形象、美的情感为特点,从情感上打动学生,感之以形,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实现对美的事物从感知到理解再到欣赏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摄影能让学生主动地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美,留意在生活中遇到的事物,关注现实世界并发掘它具有的价值,尤其是审美的价值。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可以提炼的,可以感动人的美好的事物。虽然我们所处的现实并不是完美的,但它是实在的、活生生的,在各种矛盾中、在现实的冲突与撞击中,才更会显示出生命的活力与真实朴素的美。在摄影教学中,我们可以从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出发,而学生时代的生活最重要的主题就是校园文化生活。我们就可以指导学生从校园生活中挖掘素材,发现现实生活的美。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多举办一些摄影的观摹展示,或是拍摄活动,如以“校园一日”为主题,让学生通过摄影从多方面多角度来体现自己的生活学习、文体活动。让他们自己去观察体验自己的生活,发掘有价值的事物。
三、摄影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摄影主要是培养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其根本目标是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这个过程中,它所表现的形象性、情感性、自由性最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摄影在素质教育中也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手段。智能的核心是思维能力。人的思维分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如果只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形象思维能力,会制约人的智力素质的全面提高。科学实践证明,按单一知识结构培养的人,不会有健全的联系系统要健全思维,提高智力素质,必须通过美育教育。
在所有的学科教育中,摄影的最大优势就是发展人的形象思维,因为审美、创造美的过程具有形象思维的特点。想象是形象思维的基本方式,科学创造离不开想象。摄影教育的形象性,教会学生怎样去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摄影的过程,就是一个认识、感受、领会、想象、创造的过程。一个人不会想象,也就不懂得创造。直觉思维是摄影艺术创造的思维方式,直觉又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创造性的突破往往是通过发现隐蔽关系和创造性想象来实现的。因此,在摄影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调动其想象力,在表现上运用力学透视、光学、色彩等知识来处理一系列问题,继而创造出一个新的艺术形象来。因而,摄影选修课的开设能够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四、摄影培养、提升大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大学生理解了关于照片中应当追求什么之后,就可以开始教会学生对于如何观察、摄取他周围世界中美丽景物,并有自己的方法和见解。这种发现周围世界中美的景物的能力和技巧,会让大学生能够用一种新的眼光去观看、分析和评价一幅美丽的照片。而更重要的是,大学生们将会开始用一种新的标准、新的方式去观察世界,从而用新的目光来抓取美的镜头了。
强调观察和发现是必要的,观察与感觉,构思与表现是优秀摄影人必备的条件,而训练有素的摄影人具有特殊敏锐的审美感受力,在日常生活中有意无意地保持着艺术知觉的选择性,充分的体现出对被摄体客观效果的准确判断能力。亨利•卡蒂埃——布列松说:“摄影就是在一瞬间里及时把某种事件的意义和能够确切地表达这一事件的精确组织形式记录下来。”可以说,观察就是摄影人的一种艺术素质,摄影创作离不开观察,因为它不仅是表现取舍被摄体的方式,同时也是感受和理解被摄体的过程,只有具备观察能力,在创作时才能恰当的选择被摄体、表现形式、用光、意图和技术技巧。对于摄影创作来说,与画面构成紧密相关的拍摄位置的选择,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能直接影响所构成画面上艺术形象的表现。用光也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画面的光线效果和决定画面是否具有艺术质量。根据创作意图和被摄体特征用光,因为用光是摄影人的一种创作思想,一种创作理念。即使是同一被摄体,不同质地,不同颜色和不同形状,用光相同,所构成的画面效果也不相同。学习摄影必须研究和探索不同的光源所构成不同的的光线效果,所产生的不同表现意图。因此,摄影能更加提升大学生的观察能力。
五、摄影培养、提高大学生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
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学生的普遍存在动手操作能力、创造力、学习能力较差的现象。而摄影就为提高大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了一个极好的途径。
随着社会的进步,照相技术已经比较普及,照相机也早已经飞入了寻常百姓家,许多大学生有意愿也有经济能力购买传统的廉价照相机。照相机这种设备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个“高级玩具”,它充满了知识性、趣味性、实验性和创造性,可以培养并充分展示人的创造性心理功能及动手操作的能力,随时随地都可以“玩”,经过不断的使用、操作,逐步能自如地实现创作的意图。大学生的每一次拍摄活动都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根据创作主题的要求,首先要选定拍摄主体,观察并选择适当的光线,确定光圈、快门的数值,并在取景对焦等步骤进行之后完成拍摄,有的甚至还要经过暗房操作进行冲洗胶卷和放大照片,这样才能完整的进行一次拍摄活动。毫不夸张地说,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如果能够熟练使用自己的普通照相机拍出一批有一定艺术水平的照片,还能研究和动手排除一些小故障,使设备使用得心应手,这就说明了其科技知识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和艺术修养都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因此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技术交流,可通过参赛、投稿、办展等形式检验学生实践水平,也可通过方便的网络系统展示作品、开辟论坛,赢得广泛评论,增强创作信心。总之要以开放思维实施教学。引导有兴趣的学生拍摄组图、系列报道、命题创作等,锻炼学生对主题及摄影全过程的把握能力,达到思想性、艺术性、现实性、审美性的完美结合。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摄影的实践活动具有灵活多样的特征,没有固定的目标,没有不可变的模式,强调学生个体的独创性,是一种生动的、鲜活的、极具有形象性的教育形式,对于培养和拓展学生智力、创造力方面具有特殊的优势。学生在创造新的作品时,可以体会到实践的价值和他们自身存在的价值。他们可以在这些创作活动中激发自己的艺术创作灵感,可以感受到自己创造的潜能,可以体会到创造的乐趣。
六、培养大学生心理素质
摄影有助于开发心智潜能直觉是萌发创意灵感的基本内在动力。直觉思维是摄影艺术创作和拍摄活动的根本思维方式。摄影拍摄和艺术创作时的心理(思维)过程可分为动机和动力(为什么拍)、题材和对象(拍什么)、表现手法(怎样拍)三个阶段。“为什么拍”,是指要调动起拍摄望和审美激情,对将来熟悉或不熟悉的拍摄内容进行预测,这个预测主要是靠直觉感,当端起相机面对纷繁无序、丰富多彩的客观事物时,就要思考“拍什么”,即使面对已确定好的拍摄对象,也要判断何时按门,这个思考判断也是靠直觉感。当然,这三个阶段是一个完整连续的、有时是很短暂的过程,直觉思维的发生是一种自觉与不自觉的行为,是一种说不清楚、道不明白的心理感觉。摄影对象所具有的唯一性、整体性、现场性、瞬间性的特征又制约和规定着摄影的思维方式,所以摄影者在按动快门的瞬间,怎样构图、怎样曝光、怎样变换角度、怎样调换色彩等一系列技术及艺术技巧的处理,都主要靠直觉来把握,这种靠直觉思维来拍摄的方法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抓拍。直觉思维要求一种异常敏锐的直觉眼力,这种眼力是由各种力(物理力、生理力以及理智力、感受力、意志力等)的相互作用所维普资讯产生的一种“合力”,是人的摄影活动和人在生活中形成的感性积累、情感体验积累和知识经验积累。直觉思维使拍摄者处于一种非自觉、非理性的状态,这种自觉不自觉的状态发挥了人的右脑功能,从而可以有效地开发和培养人的心智潜能。
当今,我国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明显存在一些的薄弱环节:如独生子女人数越来越多,这一群体从小被呵护太多,在为人处世方面存在着许多不足和误区。另外,由于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许多大学生缺少艰苦奋斗的进取精神。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应从多方面努力,而积极开展摄影活动也是引导改善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一个好途径。一方面,可以通过欣赏好的作品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人文精神,增加社会责任感。从风光摄影作品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秀丽、壮观之美时,会引起由衷的赞美和对祖国的热爱;从纪实摄影作品中领悟到所揭示的社会问题时,会引起对自身的反思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例如,提起在我国家喻户晓的“希望工程”,首先映入人们脑海中的就是那双渴求知识的大眼睛,《大眼睛的小姑娘》成为希望工程宣传的经典作品。作者解海龙在其希望工程系列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和炽热的人道主义情怀,感动了许多国内外善良的人,大家纷纷慷慨解囊,奉献爱心。通过摄影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们更加关注社会,增强了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
另一方面,大学生积极参加摄影实践活动,可以消除心理障碍,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在摄影实践中,成员的互相帮助和个人体力、意志的磨练,克服了困难,加深了团队中同学间的友谊,既陶冶了情操,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又培养了坚韧不拔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团队协作精神,潜移默化中个人的心理障碍也会逐步得到消除和矫正,这也更好地为毕业后适应社会创造了条件。
其实,摄影创作没有什么奥秘,在创作过程中必须掌握带有普通意义的创作规律,这种规律只能体现在摄影的独特规律之中,需要丰富理论知识和长久刻苦的磨练。只有良好的愿望和激情满怀的按快门不行,还要求摄影人具备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审美判断能力和高度的构成画预见能力,以及娴熟的技术技巧等。摄影创作具有无限丰富的潜力,客观的条件对于摄影人来说有着明显的依赖性,只能捕捉到镜头前有限的被摄体,一个又一个的精彩瞬间的流逝,在摄影创作中就是一种遗憾。优秀摄影人的本领就是在主客观有限条件中求得无限,使冷冰冰的照相机富于感情,赢得永恒。摄影选修课能针对性地向大学生施加审美教育,从而减轻当下不良审美文化的影响,帮助大学生树立起健康、健全的审美意识。因此,探讨推广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摄影选修课具有必要性。
党的十五大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是这样论述的:
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这是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
中国共产党是非常重视理论指导的党。中国人民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我们党把它称为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这两大理论成果都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经过遵义会议和延安整风,党的七大又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总结建党二十四年经验作出的历史性决策。现在,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二大、十三大、特别是十四大的基础上,中央建议十五大在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是我们党经过近二十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作出的历史性决策。作出这个决策,表明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把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的决心和信念,也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共识和心愿。
实践证明,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
第一,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一九七八年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篇讲话,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一九九二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是在国际国内政治**严峻考验的重大历史关头,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深刻回答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在走向新世纪的新形势下,面对许多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的艰巨课题,邓小平理论要求我们增强和提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坚定性和自觉性,一切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三个有利于”为根本判断标准,不断开拓我们事业的新局面。
第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新时期的思想解放,关键就是在这个问题上的思想解放。我国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归根到底都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拨乱反正,全面改革,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近二十年的历史性转变,就是逐渐搞清楚这个根本问题的进程。这个进程,还将在今后的实践中继续下去。
第三,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世界变化很大很快,特别是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进步深刻地改变了并将继续改变当代经济社会生活和世界面貌,任何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都不能不认真对待。邓小平理论正是根据这种形势,确定我们党的路线和国际战略,要求我们用新的观点来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强调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墨守成规只能导致落后甚至失败。这是邓小平理论鲜明的时代精神。
如果您对课程内容还没有完全掌握,可以点击这里再次观看。测试成绩:100.0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单选题
1.我们党的基本路线是: √ A 一个中心
B 两个基本点
C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 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 C 2.党的基本路线的意义是: √ A 党和国家的生命线
B 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C 以上都正确
D 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 C 3.我国的兴国之要是: √ A 四项基本原则 B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 改革开放
D 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 B 4.我国的强国之路是: √ A 四项基本原则
B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 改革开放
D 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 C 5.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通过发展: √ A 增加社会物质财富
B 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C 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 D 6.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 A 改革
B 发展
C 创新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正确答案: B 7.下列哪些战略是我们需要实施和发展的: √ A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B 人才强国战略
C 可持续发展战略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 D 8.党的根本宗旨是: √ A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 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正确答案: A 9.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 A 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 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 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 D 10.关于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发展为了人民
B 发展依靠人民
C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 D 11.国际社会主要有哪几种发展观: √ A 传统发展观
B 增长极限
C 可持续的发展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 D 12.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 A 全面
B 持续
C 可协调
D 以上说法都包括
正确答案: D 13.协调发展指的是哪些方面需要协调: √ A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B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C 以上说法都正确
D 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 C 14.全球性问题包括: √ A 环境污染
B 资源枯竭
C 粮食短缺 D 以上说法都包括
正确答案: D 15.关于发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发展为了人民
B 发展依靠人民
C 发展成果由执政党独享
D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普及,历史的航船进入了21世纪,我们的这个时代被称之为信息时代、多媒体时代、网络时代。人们渴望受到信息化教育的热情空前高涨,因为大家已经意识到数字信息化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开始学习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知识、程序设计等方面知识,在这些方向里面有一个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那就是计算机美工基础知识。
计算机美工,也叫电脑美工,其主要特点在于将最先进的电脑技术应用于现代艺术设计之中,强调技术与艺术的高度融合,培养目标为熟练的平面助理设计师、网页设计专员、三维图形辅助设计师等一专多能的实用、综合性人材,就业去向为广告公司、网络公司、动画公司等设计师或助理设计师。它是在传统绘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绘画艺术。一方面,它继承了传统绘画艺术的基本特点,如构图、造型、着色等;另一方面,它具有传统绘画艺术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如它的方便易用、新颖独特以及效果的丰富多样等。因而,电脑美工深受电脑爱好者的喜爱。
计算机美工基础教育,不是培养专业电脑美工设计师,而是作为一门信息化教育基础课程来开设的。它通常作为选修课被安排在我们的教学计划里,但实际表明作用的巨大的。经过作者实际教学实践表明:开展计算机美工基础教育,不仅满足了电脑学习爱好者的美术方面提高的要求,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能对学生起到陶冶情操、培养创造性思维等良好效果。以下是总结的几点经验,供大家参考。
2 通过美术艺术品欣赏,陶冶高尚情操
一个人的审美倾向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学生爱读什么样的书,爱看什么样的画,欣赏什么样的情调和情趣,无不与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有关。建立正确的审美标准,对于学生的人格生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就有责任引导学生确立积极健康、高尚优雅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全面的艺术修养。
美术欣赏其内容浩如烟海,时空跨越古今中外。以往要上好美术欣赏课,需搜集大量教学挂图,搜罗有关幻灯片、录像带,在讲课时要进行大量的口头解说,不少教师把上好欣赏课视为畏途,学生对乏味的欣赏课持有不欢迎的态度。采用电脑多媒体教学,美术欣赏课的效果则大为改观。只要教师拥有一台多媒体电脑,把存有美术欣赏资料数据的光盘装进光驱,操作鼠标或键盘,欣赏资料就在显示器上出现,再通过传输设备输送到银幕上(或大屏幕彩电上),伴随着图像、文字、声音的呈现,那么学生主动性就更强了。随着国内外光盘产品的日益丰富,随着网络通讯的发展,美术欣赏课所能提供的资料越来越丰富了。
当你欣赏经典名作时,鼠标一点,某个画家的代表作及其生平介绍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前。不但可以窥视作品的全貌,还可以放大局部进行观察;不但可以全面地把系列作品逐一欣赏,还可以有选择地选一些作品观摩或打印出来。学生身在课堂,却能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驰骋中外、跨越古今,在绘画长廊漫步,在想象的空间飞翔,审美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之中。至于欣赏美术的其他部类,如建筑、雕塑、工艺美术等,同样是丰富而生动的。
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色彩绚丽、精美动态的画面,逼真传神、扣人心弦的声响,能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感知,在脑海中留下具体、鲜明、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学生从无意记忆向有意记忆发展。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和美好现实的逼真显现,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激起他们对生活的真诚热爱。学生在持久的观察过程中,仿佛身临其境,从而产生联想,提高表现力。
3 培训计算机美工基础知识,是工作生活的迫切需要
有位哲人说:“不是美不在我们身边,而是我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在感慨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时,又不得不惊叹于艺术家的匠心独具。电脑的出现、功能强大的图形处理软件的使用使我们童心般的憧憬得以成功描绘。“闪客”、“PS专家”等信息时代计算机艺术家为我们奉献了绚烂多彩、拍案叫绝的作品。
问题是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即使我们不准备成为一名专业的计算机美工师,但在日常工作当中,计算机美工知识的匮乏和水平的低下还是影响了我们工作进度和效果,在某种程度上打击了我们使用计算机进行创作的热情。因为任何一个计算机项目最后都是要和用户见面的,除了项目中应用技术的先进与成熟以外,计算机美工的好坏也非常重要,它就像人的门面,是给用户的第一印象。计算机项目的美工水平影响着该项目用户的情绪和使用效果,在很多时候决定了该项目的成败。
现在关于计算机美工方面的软件很多,各自有各自的特点和长处。Photoshop从最初的发布到现在的全面更新,已成为平面设计制作人员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Maya是Alias/Wavefront公司在继PowerAnimator之后开发出的新一代三维动画软件,完全具有作为超级软件所应具有的高级功能。AutoCAD在机械、电子、建筑、纺织、地理、航空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甚至可以说已成为微机CAD系统的标准……
鉴于这种情况,我们是不是应该把以上流行的美工软件进行一一讲解呢?答案是否定的。我们需要普及的是美工的基础知识和创意,而不是讲每个软件如何操作,是要让学生真正理解美工设计的思路和含义,真正做到触类旁通。比如,给学生讲解色彩的应用时,我们会讲到网站色彩的应用。网站给人的第一印象来自于视觉,因此,确定网站的色彩相当重要。不同的色彩搭配产生不同的效果,从而使网站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效果,吸引访问者的注意。对于网站的色彩处理应该是“总体协调,局部对比”,也就是说主页的整体色彩效果应该是和谐的,而局部应该有一些强烈色彩的对比。再比如,在讲到动画的时候,我们要讲动画的应用的原则。动画就是由一组连续的画面组成的一种动态图形效果,这也是它区别与单一的静态图形的地方。在网站中适当地加入动画的效果,可以使静止的网站给访问者以“动”的感觉,从而也证明动画的加入是成功的。如果动画的加入,给访问者以“乱”的感觉,那就是说动画的加入成为网站设计的败笔。精彩的动画组合在一起的时候不一定能构成精彩的网站,这也是网站美工应该注意的地方。
4 教学过程和评价模式新颖灵活,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现代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研究表明,创造性是人的本质特性之一,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一种潜在能力。创新思维的发挥,决不取决于先天生理因素的遗传,而取决于后天的努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主动,就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一项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电脑绘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培养独特的创意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教学当中,在学生有了基本的电脑美术基本知识,还要学习一些常用软件的使用,学会艺术的基本表现手法。美工理论、电脑制作,两条腿走路,这是我们要达到的理想的教学效果。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们采取精讲多练的方法,给学生一个自由探索学习的空间,注重创新思维方式的培养。比如我们在任务的设置上要具有灵活性,给学生以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若使每个学生画出一样的画,或呈现同样的风格,是创造的大忌。在教学中,我们要合理利用具有丰富资源的网络,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内容,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途径,有意识地促使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地思维操作,培养与发展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
在电脑绘画教学当中,评价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现代教学主张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研究,发挥首创精神,实现自我反馈。比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随时上传到网络平台上供大家赏析,实际上同学们总是争先恐后地展示他们自己的作品,当自己的作品出现在投影仪或网络上时,一种得意的表情便会在他的脸上展现。而在今后的学习中,你会发现他总能努力去探索新的技巧和操作方法,以使他的作品是最棒的,这样逐渐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帮助学生树立“求异、求新”的观点。
在教学准备上,我们要提供优秀的软件、网站等资源,供学生选择,使网络环境下的电脑绘画教学和美术学科更完美的结合在一起。真正做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网络环境下“激发兴趣――主动探索――发展个性――多元评价”的教学模式的采用就具有了非同一般的积极意义。
总之,电脑绘画中那种近乎游戏式的手法,特别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尤其对绘画基础薄弱的学生,会减轻心理压力,甚至会激发学生的热情,把美术学习作为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因为这是一种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她以生动的形式、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们眼前展示了一幅诱人的前景。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培训热潮涌动的今天,进行计算机美工基础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净化心境,陶冶情操,在教学手段上技术先进,可以有效地实施愉快教育,让学生肯学、乐学,有利于身心发展,有利于创造力的培养,不仅满足了工作当中有关计算机美工方面的需求,还为在当今教学中实现高层次电化教学提供了方向与做法。
摘要:作者通过介绍进行计算机美工基础教育的艺术欣赏、工作美工的需要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三个方面,阐述了当前信息化教育中计算机美工基础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计算机美工,网站色彩,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姜伟.网页美工传奇[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崔德钟.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的优势[EB/OL].http://gz.fjedu.gov.cn/meishu/ShowArticle.asp?ArticleID=10363,2007-3-5.
增强民族自信力
历史是民族自信力的根据。中国近代文学家、史学家章太炎曾说:“余数见印度人言其旧无国史,今欲搜集为书,求杂史短书以为之质,亦不可得,语辄扼腕。”又说:“史之有关于国本者至大,秦灭六国,取六国之史悉焚之;朝鲜亡后,日人秘其史籍,不使韩人寓目。以今日中国情形观之,人不悦学,史传束阁,设天降丧乱,重罹外族入寇之祸,则不待新国教育三十年,汉祖、唐宗必已无人能知,而百年之后,炎黄裔胄,决可尽化为异族矣!”这些论述说明,国民的民族历史意识的强弱,与国家民族的存亡兴衰有着直接的关系。
以中国历史为例。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持续发展,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其间虽曾多次遭到严峻的考验,但每一次都最终战胜了艰难险阻,取得新的發展。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几次短期的分裂,但统一是主流;虽有民族间的冲突、斗争,但多民族统一共处仍是历史的主线。如此悠久的历史,如此众多的民族、人口抟聚在一起,数千年间连续不断地繁衍和发展,这在世界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春秋、战国、秦汉文明可以与古希腊、罗马的文明媲美;唐宋盛世的文明水平,更是西欧“黑暗的”中世纪所不能企及。一部中国历史,是我们民族自信力的根据,学习历史,可以增强我们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力,增强我们对社会主义祖国的前途的信心。
激发爱国主义的热忱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的情感和意志的表现,它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千百年来巩固、凝聚起来的一种对自己祖国的最深厚的感情和信念。这种思想感情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出一种崇高的品质和精神。崇敬祖国、热爱祖国,并为之奋斗终身,甚至献上自己的生命。
历史学家吕振羽在《中国历史讲稿》的“引言”中这么说:“毛主席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讲: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是我们学习的另一任务。我们这个民族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的确,到国外一些地方去看一看,就更知道祖国的可爱。不把外国的历史和中国的历史比较一下,就不知道我们的祖先并不是对不起我们的,对我们很不错,给我们留下很多珍贵品。”远古的先民,筚路蓝缕,开启山林,开辟我们生于斯、养于斯的祖国山河,创造出光辉灿烂的历史文明。中华民族子孙世世代代生活、繁衍在这片土地上,休戚相关,荣辱与共,培养了极其深厚的胞泽之谊。保护我们祖国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爱护这千百年积累的优秀文化,珍惜世代相传的民族感情,是每一位中国人的天职。为了维护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一代又一代的先烈志士,怀抱着爱国热忱,前赴后继,流血牺牲,构成了历史上的灿烂篇章;为了推进祖国的文化发展,一代代的科学家、发明家、文学家、艺术家,创造了一笔笔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梁启超说,历史是爱国主义的源泉。了解我们祖国的历史,能激发起我们树立要无愧于先辈和后辈的历史责任感,加深了我们的责任感,也就是激发起我们的爱国主义热忱。
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历史学的特有功能之一,就是它以具体的历史人物、事例为素材,提供了一部生动的道德伦理的教科书。人生在世,为人处事,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自己心目中树立几个学习的榜样或楷模,仿照他们的行为准则来为人行事,把他们的嘉言懿行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用以鞭策自己努力上进。
李大钊曾说:“吾人浏览史乘,读到英雄豪杰为国家为民族舍身效命以为牺牲的地方,亦能认识出来这一班所谓豪杰的人物,并非有与常人有何殊异,只是他们感觉到这社会的要求敏锐些,想要满足这社会的要求的情绪热烈些,所以挺身而出为社会献身,在历史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悲剧、壮剧。我们后世读史者不觉对之感奋兴起,自然而然的发生一种敬仰心,引起有为者亦若是的情绪,愿为社会先驱的决心亦于是乎油然而起了。”这种“见贤思齐焉”的心理冲动,是不难体会的。当我们读到诸葛亮忠贞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诗句;读到文天祥宁死不屈,以诗明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因禁烟被黜,然报国之心益烈而写下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诗句,怎不令人热血沸腾,心神向往呢?近代以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家孙中山、黄兴、陆皓东、秋瑾、陈天华、林觉民,乃至李大钊、方志敏、刘胡兰等无产阶级革命先烈的崇高品德和光辉形象足以荡涤人们灵魂深处的污垢,萌生革命的豪情和崇高品质。这一系列有血有肉的历史记载,是人们进行道德修养的最好的教科书。历史使人明智,历史还使人品德高尚。
(作者单位:安徽省阜南县第三中学)
【历史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推荐阅读:
论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当代意义07-15
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1-19
论历史教育的国际视野09-10
艺术教育的目的和意义12-17
浅谈新西兰的教育历史12-18
廉政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10-09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06-17
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06-24
建筑的历史背景喝意义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