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做强中小企业担保 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2007年4月,通过参加省厅组织的对全省第一批20个扩权县市担保工作的调研,结合2006年5月参加全省对第二批扩权的验收,通过学习借鉴外地经验,认真总结共经验教训,就如何做大做强中小企业担保业,结合江陵县情况,谈谈个人的一些观念。
从兄弟县市担保公司业务状况进行的调研情况来看,总体上看,担保业务工作均能按照省财政厅的要求做到了“四到位”,且操作较为规范,担保业务工作有序的开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主要做法与值得借鉴的经验
一是政府非常重视,公司管理规范,经营稳妥,后续发展潜力较大。有的地方公司成立初期,县市政府设立了“**县市信用担保基金管理委员会”,作为担保公司的上级主管部门,其主任由市长担任,副主任及主要成员由副市长及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其主要职责是与担保公司签定担保基金管理责任目标;提名担保公司董事长、副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人选,委派监事会主席,听取和审议担保公司工作计划和财务报告,考核经营情况等。市领导出任公司董事长,从审计局或财政局、信用社派人出任副董事长或公司总经理,市财政局派员出任理事,市纪委或财政局、审计局派员出任公司监事。这些机构的建立和人员的到位,为担保公司的经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和工作力度。同时,为了防范和控制担保风险,对担保对象进行了界定,明确规定了禁止高风险的特殊担保,对风险控制指标具体化、数字化,建立了有效的风险控制程序和抵押质押及代偿追偿制度,有利于降低担保风险。
二是搞好“银保”协作。有的地方根据银行与担保公司的协议,如银行承诺了放大3倍倍数担保,担保1笔,担保公司就存出担保额33%的保证金,其余部分担保金公司自主选择银行未准入的贷款企业,通过银行委贷方式进行融资,充分发挥担保基金的经济效益。以此培养客户,银行什么时候准入,就什么时候收回委托贷款,再实行信用贷款担保。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讲,委托贷款也实现了公司的三倍担保收益。从信用的角度讲,公司培养扶持的客户,银行准入一户,也就是银行对担保公司的信用认可多了一份,这样的客户越多,担保公司自身信誉就愈高。从而开拓了市场,拓展了“银保”合作空间。实行与银行风险共担制度,采取各种形式化解风险。担保公司与银行按5:5比例分担风险。主要借助银行控制风险的有效手段来化解担保公司的风险。同时对银行推荐客户也是一项制约措施。实行企业提供反担保制度。实行法人代表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制度。同时实行担保会员制制度。公司对参加会员制的中小企业,按企业规模大小和担保额度分别收取一定数额的风险保证金。
三是担保公司与就业局、财政局合作,为下岗失业人员及合伙企业小额贷款提供担保。有的地方担保公司充分利用国家为支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对下岗
职工小额贷款出台了财政安排担保费及贴息等优惠政策。积极为小额贷款提供贷款。该项合作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不仅有利于政府政策贯彻实施,更重要的是为企业本身进行较好的推介和宣传,为将来潜在的担保客户树立了良好的担保公司品牌形象。
四是防范融资担保风险。担保公司将风险防范贯穿于担保项目全过程,定期对在保企业的基本情况、财务资信状况、反担保措施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利用风险评价模型,确定可控风险度,及时发现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化解风险。对代偿资金分别采取了法律诉讼和分期还款措施进行了有效的追偿,一是采取诉讼保全措施,二是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到期未还的担保企业,签订了分期还款协议,确保了担保金安全运行。
二、目前担保业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由省、县两级政府分别出资,政府牵头筹建担保公司,对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担保工作是一个新的事物,在起步阶段,但难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担保公司自身信用、抵御风险能力难以得到商业银行的认可。一方面县级担保公司还刚刚起步,经营资产有限、经营规模不大、承担风险能力较低,尚未真正建立起强大的商业形象,另一方面银行信贷权的相对集中,与之协作很难降低其融资门槛,商业银行的协议放大倍数目前难以兑现;而一旦产生还贷风险,担保公司将承担全部代偿责任。
二是担保公司底子薄,担保风险大导致担保工作开展有限。需融资担保的企业主要是一些中小企业,自身信誉度较差,存在规模小、产品市场小、经营管理差等诸多的先天不足,导致担保公司因惧贷而局限于与开行、农发行这些政策性银行合作,局限于对地方骨干企业或政府性贷款。
三是担保具体业务操作不利于有效规避担保风险。需要大胆引进熟悉银行信贷业务的人才。银行部门专业的管理队伍,在资金放贷上都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现在担保公司就目前的条件还没有专业银行的信贷人员那么高的业务素质,再谨慎也会出现担保风险,就会出现代偿问题。
四是与银行的合作上,缺乏银行风险联动机制。贷款风险完全集中在担保公司,而一旦出现风险,担保公司必须无条件进行代偿。从各地目前开展的担保业务情况看,均为全额担保,未有风险分担机制。没有与协作银行建立风险分担制度。
五是吸收社会资本比例过低、银行合作伙伴较少。有的地方资本金1520万元中,政府出资为1500万元(含省借调资金500万元),社会资本只有20万元。担保公司成立至今,因建行、中行、工行、农行,信用合作社提出的授信条件较苛刻,只有国家开发银行湖北省分行一家协议银行,公司业务空间受局限。
三、担保公司的发展思路与建议:
县市担保业务的发展对县域经济建设有着深远的意义,但同时也承受着巨大压力,搞好担保工作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担保工作中,必须以控制风险为基础,树立先进的经营理念,坚持开拓创新。如何实现政府投资为主过渡到吸纳民营资本为主,政府资本逐步淡出,变政府管理为走向市场管理,对担保公司今后和发展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1、对省到期借给各县市的担保资金是收、是缓、是扩充资本金?根据调查各县市当前的担保工作情况,各地方的担保工作正如火如荼的开展,我们调查的县市中,即使进展最为缓慢的县市,现在也正有序的开展着此项业务,且市委、政府高度重视,融资平台已经搭建,在担保业务量不大的情况下,也与当地信用联社合作,开展了担保业务,如果对已经开展担保业务的现在收回借出的资金,无异于釜底抽薪,给当地的担保工作泼冷水,最终的结果是给当地担保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目前因政府资本占担保资本主导地位,社会、民营资本不够的前提下,建议省厅对已经起步,开展了担保业务工作且资金用量不大的县市,其借出资金可适当放宽政策,采取延期2-3年归还的办法;对于工作开展很好的县市可以适当扩充资金予以重点扶持。
2、明确财政监管职能。省厅应明确地方财政对地方担保机构的监管职能。制定和颁布担保机构的财务管理制度。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担保业务操作流程,统一资金核算办法、统一财务管理软件、统一风险金提取比例、统一担保费收取标准,对财政金融系统干部进行担保政策、业务及会计制度培训,解决各地担保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提高我省各地市、县市金融干部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县域经济。
3、切实解决与银行协作问题。关于银行金融机构与担保机构开展合作风险提示的通知(银监会办[2006]145号)明确规定,注册资本金为1亿元人民币,且必须是实效资本。为此看出,国家政策性银行门板合作的门槛较高,而且政策性银行贷款申报条件也高,如农发行要求达到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一般小企业难以达到申报条件。另一方面担保贷款融资成本偏高,如开行利率上浮10%以上、还要上交贷款额20%的保证金,加上申报平台(城投公司)手续费、担保公司担保费、企业申报银行指定审计、资产评估、项目可行性报告等费用,结果是不符合条件的企业不能报,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又不愿报。
银保协作不协调,但也有有利的一面。《湖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与中小企业担保公司业务合作管理办法》中规定,县市级注册的资本金为2000万元,且货币资金为70%,同时,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对外逐步放开,农村信用合作社及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担保机构的介入,能够活跃银行的贷款业务,扩大银行放贷业务范围,而且为银行放贷提供一道风险屏障,减少银行后顾之忧,银保合作是具备基本条件的,关键在于担保机构自身信誉和
承担风险的能力。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金融市场,银行也需要担保机构搭建银企合作桥梁来促进自身发展。
担保机构与银行合作时,可以适当降低协议放大倍数,通过规范运作,尽量规避担保风险,提升自身信誉,赢得银行信任,再逐步提高担保放大倍数,拓展银保合作空间。银监会可以确定担保贷款一个固定(2-5倍)的放大比例。
4、实行担保市场化运作。扩充担保公司资本金的同时,政府逐步淡出,吸收更多的民营资本,将担保业务做大、做强。为此,在继续加大对政策性担保机构的资金投入、政策扶持和运作监管的同时,还要引导和吸收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投入,壮大担保机构资本金规模。整合担保资金,由现在的政府控股、民营参股模式向民营相对控股、政府参股,政府向担保公司委派财务总监管理模式过渡;将担保公司完全推向市场,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运作。
为什么明达担保公司会出现这样的出色业绩呢?其宝贵经验是:把握主业不偏移, 诚信服务促发展, 防控风险不失误, 不被不当利益所迷惑。例如明达担保公司在各金融机构的保证金存款有上亿元之多, 如放弃担保主业搞短期拆借等每年就可收益5千万元以上, 但该公司没有这样做, 始终坚持担保主业, 全心全意为中小企业服务, 有利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取得了突出的社会效益。
董事长纪志金女士表示:明达担保公司将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充分发挥融资性担保行业在资金与资源配置上的调节作用, 积极调整经营方针, 牢牢把握诚信这个担保业的生命线, 努力做到一个牢记, 即科学发展观;处理好两个关系, 即国家利益与企业利益;把握住三个坚持, 即坚持支持节能减排环保投入企业, 坚持支持上档升级做大做强企业, 坚持支持劳动密集型促进就业企业;把住五道关口, 即把住不支持高耗能、高污染、产能过剩关口, 把住不支持“十五小新六小”关口, 把住不支持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关口, 把住不支持各项证照不全、非法经营的关口, 把住不支持挪用贷款、非法集资、非法放高利贷关口。
明达担保公司坚持做大做强担保主业, 全心全意为中小企业服务, 有利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取得了突出的社会效益。其成功与发展是一首融资担保业经营的正气歌, 融资担保业只有这样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一、工作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规范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运营,有效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作用,进一步提升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的能力,着力缓解小微企业和“三农”等领域融资难题。
二、主要任务
(一)坚持聚焦主业
1.聚焦支小支农。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要根据政策性、普惠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定位,聚焦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支持符合条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不断提高支小支农担保业务规模和占比,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得偏离主业盲目扩大业务范围,不得为政府债券发行提供担保,不得为政府融资平台融资提供增信,不得向非融资担保机构进行股权投资。其中,小微企业认定标准按照中小企业划型标准有关规定执行,农户认定标准按照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税收政策有关规定执行。
2.突出重点对象。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要严格以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担保业务为主业,重点支持单户担保金额500万元及以下的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优先为贷款信用记录好、有效抵质押品不足,但产品有市场、项目有前景、技术有竞争力的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融资提供担保增信。
(责任单位:市政府国资委、市政府金融办、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
(二)降低融资成本
1.强化降费让利。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要在可持续经营的前提下,保持较低费率水平,切实有效降低小微企业和“三农”的综合融资成本。其中,对单户担保金额500万元及以下的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收取的担保费率原则上不超过1%,对单户担保金额500万元以上的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收取的担保费率原则上不超过1.5%。
2.规范收费行为。相关部门要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和融资担保机构的收费行为,除贷款利息和担保费外,不得以保证金、承诺费、咨询费、顾问费、注册费、资料费等名义收取不合理费用,避免加重企业负担。
(责任单位:市政府国资委、市政府金融办、嘉峪关银保监分局、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
(三)加强银担合作
1.健全合作机制。构建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和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同参与、合理分险的银担合作机制,银担双方应秉承平等互惠原则,探索建立“共同尽调、联合评审、信息共享”的合作模式。甘肃金控嘉峪关融资担保公司要落实省上“总对总”合作相关要求,进一步完善银担合作条件,夯实银担合作基础,原则上银行业金融机构承担的风险责任比例不低于20%。其他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要持续加强与在嘉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合作,完善合作模式,优化合作条件,进一步降低担保业务成本。
2.落实银担责任。银担合作各方要细化业务准入和担保代偿条件,明确代偿追偿责任,强化担保贷款风险识别与防控。在嘉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按照勤勉尽职原则,落实贷前审查和贷中贷后管理责任。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要按照“先代偿、后分险”原则,落实代偿和分险责任;
要对合作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定期评估,重点关注其推荐担保业务的数量和规模、担保对象存活率、代偿率以及贷款风险管理等情况,作为开展银担合作的重要参考。
(责任单位: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在嘉各银行业金融机构)
(四)强化正向激励
1.完善资金补充机制。探索建立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团体和个人广泛参与,出资入股与无偿捐资相结合的多元化资金补充机制,支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发展。市财政局要依据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支小支农业务拓展、担保代偿和绩效考核等情况,适时对其进行资金补充。鼓励参与银担合作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融资担保机构支小支农业务拓展和放大倍数等情况,适时向符合条件的机构注资、捐资。鼓励各类主体对政府性融资担保进行捐赠。
2.加大奖补支持力度。市政府国资委、市政府金融办要加大对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考核,依据支持实体经济领域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规模的扩大、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担保费率的成效等情况,积极向省财政申请资金给予奖补激励,市财政给予一定配套奖励,提升融资担保机构可持续经菅能力。
3.落实扶持政策。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代偿损失核销,参照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执行。符合条件的融资担保机构的担保赔偿准备金和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按照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机构准备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执行。
4.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根据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需要,由政府出资设立风险补偿金,对支小支农担保业务占比较高,在保余额、户数增长较快,代偿率控制在合理区间的融资担保机构,给予一定比例的代偿补偿。
(责任单位:市政府国资委、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市政府金融办、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
(五)提升担保能力
1.加强协同配合。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要加强与省级融资担保机构的联系,积极参加相关业务培训,申请技术支持,促进业务合作和资源共享,提升发展能力;
要主动强化与省级再担保机构的对标,提高业务对接效率,做实资本、做强机构、做精业务、严控风险,不断提升规范运作水平。
2.提升服务水平。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要充分发挥信用中介作用,针对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的信用状况和个性化融资需求,提供融资规划、贷款申请、担保手续等方面的专业辅导,总结经验、加强宣传,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做精风险管理,不断提升规范化水平、业务拓展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持续增强融资服务能力,提高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融资便利度。要持续完善信用评价和风险防控体系,探索逐步减少、取消反担保要求,简化审核手续,完善操作流程,提供续保便利,降低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融资门槛。
3.防止风险转嫁。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要严格审核有银行贷款记录的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的担保申请,防止银行业金融机构将应由自身承担的贷款风险转由融资担保机构承担,避免占用有限的担保资源,增加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综合融资成本。
4.营造良好环境。各相关部门要持续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强化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严厉打击逃废债行为,为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融资营造良好信用环境。要维护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独立市场主体地位,不得干预其日常经营决策。要完善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切实加强区域风险防控。
(责任单位:市政府国资委、市政府金融办、市发展改革委、市文明办、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
(六)优化监管考核
1.实施差异化监管。人行嘉峪关市中心支行、嘉峪关银保监分局要强化政策引导,督促和鼓励在嘉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与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开展业务合作,主动落实银担风险分担制度。对在嘉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和融资担保机构的支小支农业务实施差异化监管,引导加大支小支农信贷供给。加强对支小支农业务贷款利率和担保费率的跟踪监测,对贷款利率和担保费率保持较低水平或降幅较大的机构给予考核加分,鼓励进一步降费让利。对支小支农贷款不良率高于银行自身各项贷款不良率目标2个百分点以内的,可不作为监管评价和银行内部考核评价的扣分因素,调动银行放贷的积极性;
将支小支农贷款政策落实情况作为金融机构综合评价内容,对贷款政策落实好的金融机构,在各类货币政策工具运用中给予支持。
2.强化内部考核激励。在嘉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和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要优化支小支农业务内部考核激励机制。提高支小支农业务考核指标权重,重点考核中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担保业务规模、覆盖面、户数及其占比、增量等指标,降低或取消相应利润考核要求。对已按规定妥善履行授信审批和担保审核职责的业务人员实行尽职免责。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对支小支农业务实行内部资金转移优惠定价。
3.完善绩效考核。市政府国资委、市政府金融办要会同有关方面研究制定对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绩效考核办法,重点考核具体服务情况,适当提高代偿和损失容忍度,合理使用外部信用评级,考核评价结果作为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享受政策支持、资金补充、风险补偿、薪酬待遇等的基本依据,进一步激发其开展支小支农担保业务的内生动力。
(责任单位:市政府国资委、市政府金融办、人行嘉峪关市中心支行、嘉峪关银保监分局、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在嘉各银行业金融机构)
三、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相关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规范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运作的重要意义,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实施方案上来,强化责任担当,加大推荐力度,抓好组织实施,共同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发挥应有作用。
(二)强化服务保障。市政府国资委要根据实施方案建立和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监管考核机制,健全考核体系。市政府金融办要强化业务监管,做好支小支农业务统计监测工作,对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运营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跟踪分析,重大事项及时向市政府报告。市发展改革委、工信局、农业农村局、商务局、科技局、文旅局、生态环境局、卫健委等部门要切实履行行业主体责任,摸清分管行业企业底数,认真负责地向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推荐能够正常生产经营、有融资需要的优质企业。市财政局、税务局等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家关于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税收减免、专项补贴、代偿损失、税前扣除以及风险补偿等政策。公检法等部门要依法加强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债权保护,严厉打击恶意逃废担保代偿贷款行为。
县域经济是联系城市与乡村的纽带,其发展水平一方面集中反映出城市经济辐射能力的强弱和经济的繁荣程度,另一方面还是城市化和市场化进程快慢的主要原因。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关系到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关系到中国改革的顺利进行。金融是经济的核心,金融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可替代。近几年金融机构对县域经济的信贷投入虽然有所增加,特别是农村信用社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增幅较大,对农村及县域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与县域经济发展的特点相悖。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商业银行逐步由分散经营转向集约化经营,普遍推行“重点行业、重点项目、重点客户”战略。这一行为取向无疑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其主流是好的,但是与当前县域经济的特点相背离,使县域金融的功能和作用趋向减弱。针对近几年中小的货币信贷政策难以落实到位的事实和县域金融功能弱化的趋势,笔者认为:首先必须寻求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观念上的突破,加大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力度。
一、县域经济发展中资金供求现状
(一)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刚性增强。首先,县域经济必须要走“兴县”的战略,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重新优化资源配臵。发展工业,对资金的需求量很大,没有充足的资金保证,“工业兴县”只能是纸上谈兵。其次,改变扭转落
后的农业、农村经济,就必须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行农业产业化,走特色农业、订单农业之路。这就要适度调整压缩农业种植业的比例,加大养殖、蔬菜、林果业的建设。而林果业、蔬菜种植及养殖业的发展所需资金,要远远大于种植业。第三,县域经济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把民营经济做为培育经济增长点的突破口。第四,加强城镇建设。一方面政府加大对城镇土地资源的利用,对土地进行有效储备,统一收购,做好营运土地的文章;另一方面,为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加大引资力度,政府要加大对城镇工贸园区的建设,增强对城镇基础设施的投资,这些都要有大量的资金做保证。
(二)县域资金分流严重,加剧了县域经济资金供求矛盾。一是邮政储蓄增势迅猛,成为县域资金外流的主要渠道。邮政储蓄只存不贷,吸收的存款全部外流,成为县域经济资金外流的“黑洞”。二是随着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县级行的贷款权限逐渐上收,致使县级行贷款功能逐渐萎缩,存贷款比例严重失衡,造成县域资金的外流。三是由于体制改革,高校扩招及学费价格的上涨,每年也需从县域抽走大量的资金。四是随着股票债券市场的发展和人们的投资理念的提高,加之银行储蓄存款利率的持续下调,造成部分资金流向股票债券市场。
(三)金融信贷支持做为县域经济资金供应的主渠道作用呈弱化态势。金融部门的信贷投入和吸引外资成为县域经济资金供给的主渠道。金融部门的信贷投入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因素,离开金融的信贷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便会因“缺血”
而萎靡不振。但近几年来,受诸多因素的制约,金融的资金供给的主渠道作用呈逐渐弱化态势,总体表现是金融信贷投入总量增长缓慢,无法满足县域经济发展的合理资金需求。
(四)县域民间借贷相对活跃。民间借贷并非是现代经济的产物,其源远流长。民间借贷在支持县域农村经济方面有其积极的作用,但其负效应也不容忽视。
二、业加大支持县域力度的对策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主导着经济的发展,在现代经济中越来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加大金融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是建立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在当前新的形势下亟待解决的现实而又紧迫的重大课题。金融业必须顺应经济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的需要,围绕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优势的发挥、进一步密切与地方政府和的合作,为加快市场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服务,并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中实现金融安全,壮大自身实力。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真正树立为县域经济服务的意识。金融业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金融业是服务行业,应始终坚持客户至上、客户第一的原则。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既是金融业的职责所在,也是金融机构赖以生存的前提。金融业赚取的是存贷利差和各种服务的收费,在为县域经济服务的同时,实质也是为自己创造效益。必须彻底根除衙门作风,了解县域经济的资金需求,不断改进和提高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满足县域经济的各种金融需求。同时,应主动寻找县域经济优质中的客户,推销贷款、推销其他的业务品种。要保证信贷业务的长
期性、连续性和有效性,坚决克服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老毛病。要抓好贷后服务工作,贷款的发放只是这项业务的开始,不是终结,良好的贷后服务,对保证信贷资金安全,提高信贷资金使用效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国有商业银行应逐步改进和完善信贷管理体制。我国新兴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好的做法,减少对基层行的干预,使基层行能够放开手脚,自主经营。改进有关的考核办法和奖罚制度,使其更为合理,更能体现促使基层行“提高资产质量、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盈利能力”的原则,在发展自身的同时,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增强“抓大抓优扶小”的金融服务意识,在强化信贷管理责任的同时,应充分利用当前机构改革,布局调整的有利时机,根据各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将县级机构划分为不同级次,适应下放贷款审批权,确定合理的授权、授信额度;对县域企业制定切合实际的、科学的信用等级评定制度,特别是要针对企业发展的阶段性资金需求的特点,适时给予信贷支持,要像政府培植“税源”一样来培植“信贷效益”增长点。当前,国有商业银行县级机构,要认真贯彻落实《加强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指导意见》,对县域经济中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业,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简化和完善个人消费信贷的发放程序,大力拓展消费信贷领域。
(三)、重新构建与县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人民银行要充分发挥“窗口指导”职能作用,加强与地方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的联系,协调好政府及有关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关系,精心打造政府、银行、企业对接的“金融平台”,加强信息的收集、反馈和沟通,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加强金融监管,提供金融服务,适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有效信贷投入。人民银行要有针对性地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扩大注入县域经济的货币供应量;国有商业银行在县域实现市场退出后保留下来的县级机构,必须确立为县域经济服务的市场定位和职责,确定适当的存贷比底限,地方财政应设立县域经济发展基金,国家从邮政储蓄中拿出一块资金作为配套,成立专门机构来经营运作;鼓励股份制商业银行到县域设立分支机构;理顺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的作用。
(四)、农村信用社应积极发挥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农村信和社点多面广,在县级金融市场所占份额将近一半,对县域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确立正确的经营思想非常重要。首先,农村信用社在化解风险的同时,应逐步启动自营贷款,管好用好支农再贷款,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布在农村的信用社,重点应满足农户的金融需求,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宗旨不动摇,扩大贷款投放面,真正解决农户贷款难的。同时,应有重点地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专业户、专业村的发展,及时解决他们的资金需求。城区的农村信用社,在完成支农任务的基础上,重点应支持一批市场前景好、经营管理水平高、信用良好的中小企业,建立起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优质客户群,在服务企业,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为信用社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农村信用社要与商业银行合作,解决结算领域存在的问题。农村信用社与商业银行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管理层次少、业务审批手续简单,而最大的缺陷则是结算受到制约。为了满足
客户对金融服务的要求,必须坚持“发挥优势,弥补缺陷”的原则。通过与商业银行的合作,借助商业银行的结算渠道,解决结算领域存在的问题,如代签商业银行承兑汇票,通过商业银行签发银行汇票等。最大限度地为客户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发挥农村信用社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011年4月15日 9点4分来源:金融时报作者:笑冬 马建红
相关标签:调 查
农村信用社以支持“三农”、服务“三农”为宗旨,肩负着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社会责任,如何更好地发挥农信社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支持农村经济和农村城镇化建设,实现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是当前农村信用社面临的重要任务。
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为支持“三农”、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生态,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转型跨越发展,农村金融服务的不适应性凸显。一方面是金融产品供给总量不足,不适应人民群众急剧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同时,金融产品供给单一,不适应金融服务公平性和均等化的要求。另一方面经营理念还受传统经营的影响,不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要求。金融服务滞后,不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因此实现金融支持县域经济转型发展,农信社尚有很多工作要做。
农信社支持县域经济转型发展,必须结合自身特点,发展专业化经营。农信社拥有点多、面广、线长的优势,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农信社正处于股份制改造阶段,在加快推进股权改造的同时,从支持县域经济转型发展及自身转型方面看,需要解决好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差异化经营的问题。就是把人力、机构、费用、技术、品牌等诸多方面的配置向与自身服务能力相匹配的业务、客户、产品方面倾斜,应由主要针对农户生产性、消费性周转贷款,转向支持农业科技发展,集中有限的人财物资源,在农业产业化、特色化生产等结构调整方面做出品牌,做出影响力,形成比较优势。二是专业化经营的问题。应在管理、战略、文化、服务、产品、业务结构、客户结构、收入结构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专业化的经营,力争让品牌影响力走在市场前列。专业化经营既是农信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基础,也是适应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
农信社支持县域经济转型发展,必须加快创新步伐,创新金融产品服务的提供方式。农村贫困,农民增收缓慢,导致农户抵押难、贷款难的问题仍较普遍。农信社要围绕提高金融产品供给效率这一目的,按照不同类型的产品特点,加快金融服务改革、开发和发展,构建多元化、服务高效、监管审慎、风险可控的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增强金融市场功能,更好地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此外,要从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增强农业产业生产后劲,激活农业存量资产,快速增加农民收入出发,开发农民房屋、承包地、林地、荒山、采矿、商标等抵押贷款产品,提供方式多样化的金融产品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需求。
农信社支持县域经济转型发展,必须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信用建设是发展农村信贷的基础。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的薄弱状况,应加快农村资产评估、担保公司、征信登记等金融中介机构建设,建立一套针对“三农”特点、行之有效的定价机制,并开展农信评估、担保、评级工作,让农户树立起信用观念。还要抓住在中西部地区的592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分层次开展农村金融教育活动的机遇,组织好小额信贷业务和技术培训以及农村金融改革、农业保险、农业合作经济等方面的培训,解决好农信社与农村、农民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切切实实推进农村信用体制建设。农信社支持县域经济转型发展,必须形成能够使农民、政府、金融企业共赢的政策和措施。从目前看,需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政策供给不足的问题。在农村信贷市场准入政策逐步放宽的形势下,要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局限,逐步提高市场开发程度,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的限制,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创造政策环境。二是公共资源配置不均的问题。其中公共财政资金配置最为关键。要做出统一安排,使政府与农信社等地方金融机构真正有机结合起来,用好用活支持金融发展的贴息资金,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等专项资金。通过客户结构转型,紧扣农业农村工作的发展思路:就支持县域经济转型发展而言,要切实围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格局,瞄准设施蔬菜、特色养殖、经济林建设、水利建设、产业升级等事关长远发展的项目,持续加大融资力度,有效发挥金融支持作用。
三、对策和主要措施
(一)以深入贯彻落实一条道路和两场革命的战略思想为纲领,审时度势,使内部各项机制建设成为农村合作银行做强做优的动力与活力。
1、体现四个着力,明确侧重点,争取在客户经理队伍建设上实现新发展。
一是着力加强客户经理等级制度和淘汰机制建设,建立以业务为主的等级评价标准和考核奖励制度,明确等级档次、考评周期、晋升或降级等动态管理的规则。二是着力提升客户经理信贷营销的能力和水平,对客户经理进行定期培训,提升其对贷款客户风险状况的综合分析能力。三是着力创新客户经理岗位的设置和定位,将客户经理营销和操作相分离;增设理财、风险等类别的专业客户经理,定期出具企业和行业的风险分析报告。四是着力改进客户经理的工作方式和作风,采用客户经理全天候密集上门营销的方法,并对客户经理的工作作风、生活作风、个人账户进行不定期排查,提高客户经理队伍的素质。
2、围绕五大中心,紧扣关键点,争取在网点标准化转型升级上凸显新优势。
一是围绕网点硬件环境改造为中心,全面分析网点所处地域的经济状况和客户结构,设置不同类型的特色网点。二是围绕网点功能、流程转型,根据网点业务发生的频率和复杂程度,对柜口设置、业务种类、设备配置等方面进行规范,实行分级差别服务。三是围绕员工服务行为规范为(博客,微博)中心,对员工服务行为进行标准化管理和培训,提升员工的职业技能、营销技巧、风险意识,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四是围绕加强网点服务环境的监督为中心,将服务质量、客户的满意度纳入支行网点及员工考核,采取明察暗访、调阅监控录像、神秘人检查、随机询问客户满意度等方式,进行定期评比和通报。五是以转型试点网点的验收为中心,打造标杆网点,层层推进,定期验收,对其经验在全行推广。
3、坚持六项创新,找准切入点,争取在特色金融产品研发应用上确立新方向。
一是创新推出股权质押贷款金融产品,合理确定股权质押贷款的发放对象,通过对出质人和质押股权所在公司的资信、身份及企业经营状况进行完整审查,评估股权的市场价值以确定质押贷款的金额,同时在贷后要求企业提供质押股权所在公司的财务报表,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二是创新推出网上银行金融产品,通过积极筹备、及时总结,开展网上银行业务培训并投入试运行,争取早日对外开办丰收e网业务,为企业提供快捷、高效的金融服务。三是创新推出特色银行卡金融产品,通过开发集存、贷、汇、理财等于一体的特色银行卡,为企业提供套餐式的优质服务。四是创新推出出口退税质押贷款金融产品,在发放贷款前与企业签订协议,对经国税部门认可的企业出口退税专户进行控制,贷款到期后直接从该账户扣除,帮助外向型企业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五是创新推出应收账款质押或收购等产业链融资金融产品,选择一些实力雄厚、信誉良好的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开展应收账款等质押贷款,缓解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六是创新推出商标权、专利权等新型质押贷款金融产品,满足企业个性化的资金需求。
(二)以继续努力当好地方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坚强后盾,顺势而行,使外部各项业务拓展成为农村合作银行抢占先机的保障与支撑。
1、注重三个实效,掌控平衡点,争取在企业多元化发展支持上取得新突破。
一是注重在信贷支持的行业和企业类别的选择上求实效,不断加大对新兴产业如光机电、化工、生物制药等产业的扶持,持续加大对环保产业、循环经济发展、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的扶持,重点加大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企业的扶持;做好传统行业如服装、箱包、童车、洁具等的跟踪和监测,强化准入和退出机制,推动传统业务和新兴业务结构的调整。
二是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在信贷支持的力度上求实效,对转型升级刚刚启动的企业的研发资金需求适当予以支持,推出技术改造贷款;对致力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档次的成长型企业给予挖掘和培养,积极主动地深入企业,为其排忧解难;对已经转型成功的优质企业进行重点支持,为其提供全方面、全过程服务。三是注重在信贷支持的不同发展模式和前景的企业差别上求实效,对资金实力较强、掌握相当技术、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大力支持;对自身资金实力不足、掌握相当技术的企业,提高抵、质押率;对自身资金实力不足、技术不稳定的企业,严格控制信贷投入。
2、突出六个强化,防范风险点,争取在企业异地办厂和对外投资信贷监管上提升新能力。
一是突出对外迁企业在资金监管力度上的强化,针对企业外迁信贷资金监管难度加大的情况,积极主动与企业进行沟通,要求外迁企业在银行开立基本账户,要求其平时用于异地所办企业的日常经营开支、出货运输等方面的资金通过开立在银行的账户进行划转;同时要求外迁企业提供相对规范的财务报表和业务经营资料,加强对外迁企业生产和销售状况的跟踪。
二是突出对外迁企业和对外投资企业在信贷政策调整上的强化:对外迁企业,以租赁和购买当地土地与厂房两种不同的类型为区分,在扶持方式和支持力度上进行区别对待;对投资房地产的企业,做好专用账户开户、预售资金监管等工作,注重企业自身资本实力和资金链状况。
三是突出对外迁和对外投资企业贷款利率定价机制灵活性上的强化,结合企业的行业性质、资信状况、贷款期限和经营情况,建立利率定价的风险溢价机制,实行差别化的上浮利率,来获得风险补偿。
四是突出对外迁和对外投资企业经营效益跟踪上的强化,关注企业信贷资金流向,强化对其风险的预警与分析。五是突出对外迁和对外投资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构筑上的强化,深化与信用担保机构和其他中介服务机构的合作,使针对企业的信用评级更科学合理地反映企业真实的资信状况和偿债能力。
六是突出对企业主行为决策和风险承担上的强化,强化第二还款来源的落实,要求外迁企业和对外投资企业的企业主签订无限连带责任承诺书和补充协议,将个人资产用于企业担保,同时要求大股东也签订个人连带责任协议;提升企业主的还款意识;转变经营观念,以评估企业未来盈利能力、市场发展前景等要素的信贷决策行为,来帮助企业主作出合理化的投资决策。
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简称区联社)自2005年9月成立以来,带领全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锐意改革、开拓创新,植根八桂、服务“三农”,在短短五年中,走过了一段辉煌历程,成长为一个资产优良、实力雄厚、运行安全、服务快捷、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的地方性金融机构。当前,广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已成为全区分支机构网点和从业人员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金融机构。
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着力打造“广西人自己的银行”,始终坚持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的市场定位不转向,充分发挥农村金融和县域金融的主力军作用,通过实施“五大工程”促进“三农”和地方经济发展。
从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成立到今年8月底,全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累计发放贷款2975亿元,其中累计发放“三农”贷款1907.28亿元。据人民银行统计数据,广西农合机构涉农贷款余额1085.20亿元、小企业贷款余额502.73亿
元。区联社连续5年被自治区政府授予“金融机构支持广西经济发展突出贡献奖”,最近又获“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服务三农和支持中小企业先进奖项”。
――实施农户小额信贷品牌工程。区联社充分发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的优势,努力打造服务品牌,扩大农户贷款覆盖面,满足广大农民生产生活信贷资金需要。从区联社成立到今年8月底,全区农合机构累计发放农户贷款1303.49亿元;农户贷款余额达621.62亿元。区联社着力构建发放千家万户农村小额贷款的平台,增加支农信贷投放渠道。近年来,全区农合机构累计向各类专业合作社及社员发放贷款41.94亿元。
――实施产业化企业服务工程。区联社积极推进“龙头企业担保+农合机构授信+农户承贷+农业政策保险”、“公司+基地+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贷模式,加快农业龙头企业带基地、基地带农户2009年,区联社与自治区农业厅签订合作备忘录,计划3年内向全区农业产业化提供信用额度100亿元;与自治区林业厅达成全面战略合作框架,计划在5年内为我区林业产业、林权制度改革等提供260亿元的信贷支持。据统计,自2007年以来全区农合机构累计向林业、桑蚕业、糖业、酒精淀粉业等广西优势特色农业发放贷款274.91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广西优势农业实现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
――实施中小企业扶持工程。按照小企业贷款“六项机制”的要求,全区各级农合机构积极做好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一是制订小企业贷款利率定价机制,让利于企业;二是创新服务机制,建立小企业贷款服务中心;三是推行产品质押担保贷款、林权抵押贷款、活体产品抵押贷款、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担保贷款、流动资金最高限额循环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等解决小企业融资难的金融新产品。截至今年8月,中小企业贷款余额579.43亿元,其中小企业贷款市场份额居全区各金融同业之首。区联社2007年被自治区政府授予“小企业融资服务工作先进单位”光荣称号。
――实施农村消费信贷工程。围绕政府实施家电、农机具、汽车“三下乡”工程,积极支持农户购置家电、农业机械、自用车和其他各类耐用消费品的信贷需求,促进农村消费市场发展;配合国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累计投放近3亿元贷款支持农贸市场建设,改善农村商品流通和消费环境;修订和完善国家公务员、企事业单位人员贷款管理办法,提高县域、乡镇国家公务员、企事业单位人员的信用贷款额度,支持其购建房、购买大宗耐用消费品等。2005年以来,全区农合机构累计发放各类农村消费贷款近100亿元。
七年磨一剑
“瞪羚”是一种善于跳跃和奔跑的羚羊, 业界通常将高科技高成长的中小企业形象地称为“瞪羚企业”。一个地区“瞪羚企业”的数量直接反映了这一地区的创新活力和发展速度。中关村示范区拥有一大批处于高速发展中的瞪羚企业, 但它们的融资渠道却相对狭窄, 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为切实解决这一难题, 中关村管委会于2003年开始实施“瞪羚计划”, 旨在为企业融资提供解决方案。“瞪羚计划”的设计原理是将信用评价、信用激励和约束机制与担保贷款业务进行有机结合, 通过政府的引导和推动, 凝聚金融资源, 构建高效、低成本的担保贷款通道。七年来, 已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支持资金近200亿元, 并从中走出了一批以东华软件、北斗星通、北京科锐、神州泰岳、碧水源、海兰信、数码视讯、恒泰艾普等为代表的创新能力强、增长速度快的行业龙头企业, 有些已成功在中小板或创业板上市。“瞪羚计划”不仅已经成为中关村示范区高成长性企业重要的担保融资渠道, 还成为支持高科技、高成长性企业发展的重要抓手。
推出“瞪羚计划”首批重点培育企业是对“瞪羚计划”实施七年的总结和深化, 是落实国务院批复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举措。“瞪羚计划”的深化实施, 正是为了培育一批创新性强、增长速度快、信誉良好的瞪羚企业, 促进中关村示范区中小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品结构, 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保障改善民生、推动技术创新、优化经济结构、扩大社会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 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重要支撑。
加大政策倾斜力度
“聚焦重点、集成政策、集中资源、特需服务”是开展瞪羚计划重点培育企业工作的核心内容。
扶持对象更加聚焦, 重点培育企业是从示范区2万多家中小企业中遴选出来的高科技高成长企业, 创新能力强、增长速度快、发展前景好, 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前列, 品牌知名度高, 是十百千企业重要的后备力量。
支持政策呈现多元化特点, 集成了北京市各委办及各园管委会对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 从专项政策拓展为综合政策, 由原来较为单一的担保融资政策拓展到支持企业获得创业投资和信贷融资, 支持企业引进和激励人才, 支持企业拓展研发、生产和办公空间, 支持企业上市和并购, 支持企业开拓市场, 支持企业塑造知名品牌, 支持企业实施中关村知识产权推进工程, 支持企业开展中关村标准创新试点工作, 支持企业持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等各个方面。
资源汇集广泛全面, 集中北京市各委办、各分园、专业园、联盟、投融资机构及开放实验室等服务与信息资源共同为企业提供高品质、全方位的服务, 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重要的信息渠道;
通过调研走访、座谈、调查问卷、编制服务手册等方式深入了解企业需求, 根据企业发展的阶段特点, 分领域、分专业展开针对企业的培训和辅导。
北京市市委、市政府领导对“瞪羚计划”重点培育企业工作予以高度重视, 市委常委赵凤桐、副市长苟仲文等同志对此项工作开展做出重要指示, 强调要加大政策倾斜力度, 切实针对“瞪羚计划”重点培育企业的具体需求, 给予企业更多、更好的政策支持;要求北京市各委办要明确各方职责, 建立和完善瞪羚计划工作长效机制, 推进“瞪羚计划”向纵深发展;通过政策支持重点培育企业, 形成规模示范效应, 进一步提升示范区在聚集和引领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方面的龙头作用。
首批培育企业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
“瞪羚计划”首批重点培育企业聚焦于中关村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与新医药、能源环保、新材料、航空航天、高技术服务等领域, 针对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选择两类企业给予重点支持, 一是拥有核心技术, 未来成长性好的初创期企业;二是增长速度快, 具有“专、特、精、新”特点, 发展前景好的高成长性企业。
在企业创新性方面, “瞪羚计划”首批重点培育企业中有438家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且绝大多数企业掌握着自有核心技术, 有的企业还创造出全新的商业模式, 或者已经在产业价值链的某个环节、某个细分市场成为行业中的“小巨人”。
就专利而言, 据不完全统计, “瞪羚计划”重点培育企业中有191家企业拥有近2700项有效专利, 已成为中关村示范区技术创新最活跃的群体。例如, 北京飞天诚信科技有限公司自1998年成立以来已累计申请专利500余项, 其中200多项专利已获授权, 并获得2009年北京专利示范单位和2010年全国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试点单位称号;优视科技有限公司成立6年的时间里申请发明专利80余项, 最新产品UC浏览器7.2版本第一个突破了手机浏览器网页flash10技术这个全球技术难题, 走在同行前列;北京科信必成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 从事药物试剂研发, 目前已申请专利100多项, 超过半数获得授权;北京纳源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从成立到现在仅短短一年时间, 专利拥有量已近20项, 在节能设备研发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就标准而言, “瞪羚计划”重点培育企业牵头或参与了多项国家及行业标准的制定。例如, 谱尼测试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负责起草了国家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标准, 参与了RoHs国际标准制订修订工作;北京创毅视讯科技有限公司参与了移动多媒体标准的制订;北京海域天华通讯设备有限公司参与了数字电视地面传输国家标准的制订, 等等。
在企业成长性方面, “瞪羚计划”重点培育企业呈现出经营能力强、上市潜力大等特点。据统计, 这些企业中2009年经营收入达到亿元以上的有202家, 占全部培育企业的38.5%;企业利润率的增长势头也保持了较高水平, 与2008年同期相比, 2009年利润增长率超过50%的达到202家, 占总数的38.5%;约有98家企业符合创业板上市企业的财务指标, 上市潜力较大, 其中北京联飞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紫光华宇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正在履行创业板上市的相关手续。
为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进一步优化调整信贷结构,大力支持县域实体经济发展,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各金融机构要有效扩大信贷投放,加大对全县的融资支持力度。农业发展银行县支行要发挥好政策性金融优势,实现xxxx年各项贷款余额在全系统占比不低于上年水平。各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分支机构要充分利用国家强化对省资金支持的有利政策,积极向上级行汇报沟通,争取更多政策、信贷资源向倾斜,实现xxxx年各项贷款增速高于上年水平。地方法人银行要立足当地,找准自身定位和优势,通过积极申请使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切实加大对当地实体经济特别是涉农、普惠小微领域的支持力度,实现xxxx年各项贷款增量高于上年水平,持续降低贷款利率,做到总量增、结构优、价格降。
二、持续做好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
(一)努力实现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贷款“量增、价降、面扩、结构优化”的目标。各金融机构要合理配置信贷资源,力争实现全县民营经济贷款增速和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速分别高于各项贷款增速,其中工、农、建三家全国性银行分支机构普惠小微贷款要增长xx%以上。各银行分支机构要落实好内部资金转移定价要求,力争实现普惠小微贷款利率稳中有降。地方法人银行要完善定价机制,合理调整存款利率定价策略,降低负债端融资成本,提高贷款差异化、精细化定价能力,用好央行再贷款资金,将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保持在合理水平。下沉服务重心,继续扩大普惠小微贷款覆盖面,努力实现有贷款余额的普惠小微经营主体户数不低于本行上年水平。优化风险评估机制,用好涉企信息数据,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用贷款支持力度,各银行分支机构力争实现普惠小微信用贷款发放额占比高于xx.x%,地方法人银行力争实现普惠小微信用贷款发放额占比高于xx%。合理降低授信门槛,提高新增小微企业首贷户数,实现小微企业贷款首贷户不低于本行上年水平。
(二)继续落实两项普惠小微企业贷款支持政策。各金融机构要认真执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和信用贷款支持政策延期至xxxx年底”的政策要求,按市场化原则与企业自主协商办理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大力开发并推广使用更多符合小微企业需要的信用贷款产品。地方法人银行要强化金融科技手段运用,充分挖掘和对接企业信用信息资源,用足用好省级财政风险补偿资金,用好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严格按照政策要求申请央行资金支持,确保资金精准有效地支持普惠小微企业。
(三)加大对重点小微经营主体的融资支持。各金融机构要聚焦保市场主体,加强与金融办、工科局等部门推送的小微企业进行融资对接,按照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给予融资支持,提高资金供需匹配效率。结合本行实际,组织开展金融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专项活动,针对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居民服务等各类主体的资金需求特点,创新有特色的产品服务,做到快审快贷,高效便捷满足个体工商户的用款需求。创新开发支持创业就业信贷产品,加大对城镇登记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复员转业退役军人、刑满释放人员、网络商户等创业就业重点人群的支持力度。
三、做好乡村振兴金融服务
(一)巩固拓展金融扶贫成果。各金融机构要落实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政策衔接,优化脱贫地区金融供给,力争全县金融精准帮扶贷款(原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保持合理增长。县作为全市三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之一,要力争实现贷款增速高于全市各项贷款平均增速。要认真贯彻落实省过渡期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实施方案,对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户积极给予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支持,并做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到期后的续贷和展期工作。要积极借鉴“黄花金融”、“交口模式”、“繁峙模式”,结合当地资源禀赋,不断调整完善符合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支持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探索建立金融支持产业发展带动脱贫户增收致富的挂钩机制。进一步强化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后续金融服务,积极与安置区开展专项对接,加大对安置区产业发展和搬迁人口就业创业的信贷支持。地方法人银行要强化对已发放的扶贫再贷款的使用管理,用足用好支农、支小再贷款政策,带动降低“三农”、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二)加大乡村振兴重点领域金融支持。各单位要加大“三农”领域信贷投入力度,力争实现全县涉农贷款增速高于上年水平,农户贷款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保持较快增速,不低于涉农贷款增速,降低涉农综合融资成本。积极对接当地农业农村部门认定发布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名录内企业和农业重点项目,开发专属信贷产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结合全县农业经济特点,加大对粮油、种业、果业、蔬菜和畜禽等传统种植、养殖业的金融支持;加大对粮食、林果、蔬菜、畜牧等四大优势农业产业集群的金融支持,落实全省“南果”战略,加大对我县果业信贷支持。加大对农村冷链藏储设施建设、农村产品市场建设、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农产品流通网络的金融支持;加大对乡村旅游、文旅融合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城乡融合发展等农村新业态的金融支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乡村建设领域的金融支持;加大对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产业的金融支持。
(三)丰富涉农金融产品。各部门要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创新推出符合不同农作物生产周期特点的信贷产品。要结合自身业务优势,拓宽涉农领域信贷抵押质押物范围,积极支持农机具、大棚设施、活体畜禽、养殖圈舍、农业商标、保单等抵押质押融资,积极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加强与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合作,大力发展“农担合作”模式。扩大与保险公司合作,大力发展保证保险贷款产品。加强金融科技赋能,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加大农村信用贷款的创新研发和推广应用。在不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积极开发符合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需求的信贷产品。创业担保贷款经办金融机构要加大对农村自主创业农民、大学生村官、返乡创业农民工等创业就业群体的金融支持,贷款增速力争实现xx%以上。助学贷款经办金融机构要继续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让助学贷款惠及更多农村家庭困难学生。
四、大力推进绿色金融发展
各部门要理性认识“碳达峰、碳中和”与能源革命之间的关系,对钢铁、煤炭、煤电行业内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能源利用效率高、有节能减排政策的行业应予以支持。加大对绿色企业、绿色项目的票据融资支持,力争申请再贴现的绿色票据占比逐年提高。对已纳入补贴清单的风电和光伏发电存量项目所在企业,以“应收未收”财政补贴资金的确权凭证为增信手段,提供合理资金支持。要积极对接行业产业主管单位推荐的绿色金融项目名录内企业等,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予以信贷支持,将更多的信贷资源向绿色发展和科技创新领域倾斜。要积极创新绿色信贷产品和融资模式,探索开展与节能环保相关的收费权、项目权益权、特许经营权、排污权、碳排放权、环境容量资源有偿使用权以及绿色产业的商标权和知识产权等抵押质押融资模式,扩大抵质押物范围。同时,要制定绿色信贷发展规划,建立绿色信贷专项审批机制和操作流程,确保全县绿色信贷规模扩大,年内绿色信贷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增速,绿色信贷新增贷款占到新增贷款的xx%以上。
五、持续做好制造业和科技创新金融服务
各金融机构要落实好有扶有控的差异化信贷政策,聚焦煤铝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项目,机械制造、新材料等技术研发项目,丰富支持制造业民营企业的信贷产品,鼓励通过单列信贷计划、实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优惠等措施,加大制造业民营企业中长期信贷投放力度,保持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合理增长,逐步提高制造业贷款占各项贷款的比重。大力推广供应链融资信贷产品,加大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融资的融资服务。运用多种金融工具,采用差异化路径,对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科技企业加大支持力度,提升科技创新金融服务的精准性和可持续性。
六、积极支持县域经济和产业发展
巢湖市政府门户网站2008-12-31 信息来源:
【浏览次数:1524 次】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我要投稿】
王炳祥
http:///chgz/article.jsp?articleId=742
4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县域经济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然而,目前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特别是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县域,银行“贷款难”与企业“难贷款”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金融机构的资金很难在辖区内产生良好效益,另一方面辖区内经济发展又急需金融机构资金的大力支持。为探索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子,笔者对和县金融与县域经济发展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调查,试图探寻金融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信贷现状
近年来,金融机构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县级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明显存在吸收存款功能强化、发放贷款功能弱化的现象。融资难成为阻碍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
(一)存款总量增长较快。各项存款是金融机构(不含政策性银行)最主要的资金来源,也是发放贷款的坚强后盾。2000以来,和县金融机构存款保持较快增长势头,截至2008年3季度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73.64亿元,是2000年的3.7倍。
(二)贷款总量增长乏力。2000年,和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为17.04亿元,截至2008年3季度末,各项贷款26.45亿元,剔除农发行5.57亿政策性贷款因素,只有20.88亿元,仅增长22.5%。
(三)存贷比持续下降。2000年,和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为19.95亿元,各项贷款为17.04亿元,存贷比为85.4%,至2008年3季度末,各项存款为73.65亿元,各项贷款为26.45亿元,存贷比仅为35.9%(剔除农发行政策性贷款,仅为28.3%)。
(四)金融“垒大户”现象严重。2008银企对接会,和县金融机构和企业协议贷款额14.65亿元,截至3季度末,实现贷款5.39亿元,但大部分集中在县内仅有的几家大企业,其中给县内上市公司华星一家贷款就有2.6亿元,占贷款总额的48.3%,而县内一些中小企业贷款却十分艰难,签订的协议难以落实。
(五)农信社成县域金融主力军。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与农村信用社的角色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2003年以前,商业银行是县域贷款的主力军,2004年以后,这种局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至2008年3季度末,剔除农发行政策性贷款,和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为20.88亿元,其中,仅农村信用社就有16.04亿元,占76.8%。
二、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信贷乏力的原因
近年来,金融机构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持续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金融机构信贷服务能力下降。商业银行为了追求效益最大化,转变经营策略,主动撤离县域,实行“扁平化”管理,上收县级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审批权,资金由省行直接调度,市二级支行对中小企业只有5000万元的流动资金审批权,项目资金审批权一律在省行。国有银行有意识地撤离县域后,县域机构功能严重萎缩,信贷规模不断收缩,存款成为经营的主要目标,导致金融信贷服务能力下降。同时,特殊的政策和邮政储蓄网点优势使邮政储蓄资金流出县域后难以回流,资金源源不断流向城市。
(二)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机制对县域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形成约束。一是信用评级难。银行对法人企业评级要求提供近三年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而对于财务制度不健全,无法提供标准财务报表的县域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缺乏相对客观的评判标准,县域企业多数评信等级低,不符合贷款条件。二是信贷方式单一与县域多样化、多层次的融资需求不相适应。存在支持范围狭窄和需求范围扩大之间的矛盾,贷款需求期限长与金融支持短期化矛盾突出,同时抵押难、担保难,制约县域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三是贷款权限上收过度,对县域中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贷款产生不利影响,使县域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四是过分强调风险考核和新增贷款零风险的机制不切实际,造成信贷人员奖惩不对称,从而严重挫伤了业务人员的积极性。
(三)县域中小企业自身方面的缺陷成为融资障碍。县域经济起步较晚,大部分中小企业是近年来发展的民营企业,在财务报表、业务管理等方面基础工作达不到银行信贷的条件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是信用等级不够。目前,和县共有规模以上企业90家,其中,在各商业银行建立信用档案的只有40几家,达到授信等级的仅有20几家。二是利润空间比较模糊,很多中小企业不能向银行提供
明确的利润增长点,发展前景不明朗。三是自有资金少,流动资金不足,资金链比较脆弱。四是经营者的素质和信用资料难以考证。
(四)社会信用状况未得到根本改善。一是企业改制过程的逃废债让金融机构心有余悸。前几年,一些企业借改制之名行逃废债之实,贷而不还的现象时有发生。2002年末,和县金融机构被26家企业悬空、逃废债本息达6977万元。二是信用环境建设中,金融部门看不到惩治不信用行为的整体合力,政府、央行虽在极力主导,但部门的配合仍然乏力,全社会还没有形成“珍惜信誉,爱惜名声”的良好氛围。三是企业对信用认识不足。
三、加大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力度的对策
(一)强化信贷投入激励考核措施。在现行体制下,要想加大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力度,必须充分调动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完善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突出“正向激励”。2006年,和县出台了《和县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奖励办法》,按照“奖励与贡献挂钩”的原则,对金融机构从新增贷存比、新增贷款、信贷资产质量等8个方面实行考核评比,考核名次较好的,县政府不但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还在财政资金、单位存款等各方面给予支持。考核办法出台后,县级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提升,工商银行和县支行为在考核中取得好成绩,出台了新增存款全部用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管理规定,存贷款业务都得到了极大提升。到2008年3季度,工商银行各项存款由2006年的46182万元增加到66318万元,贷款也由10374万元,增至24747万元,分别增长43.6%和138.5%,促进了金融机构贷款业务的扩张。
(二)加强与上级行沟通联系。目前,县级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没有贷款审批权,而上级行对县级经济发展状况又不了解,对双方的发展都造成被动局面。因此,县政府要主动出击,定期组织“上级行长看形势”活动,把省、市各商业银行行长请到县级来走一走,看一看,让他们亲身感受县域经济蓬勃的发展态势,感受县内企业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增长后劲,增强上级行给县内中小企业放贷的信心。县级金融机构也要积极主动向上级汇报,申请上级行适当下放贷款审批权,确定合理授权、授信额度,简化、完善信贷发放程序,对县域经济中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三)构筑银企合作平台。发挥人民银行的“窗口指导”职能作用,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联系,协调政府及部门、金融机构、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精心打造政府、银行、企业对接的“金融平台”。建立协调例会制度,按季分析、通报经济金融形势,督促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有效信贷投入。加强信息收集和反馈,做好优势项目、优质企业筛选、包装工作,定期组织召开银企洽谈会,向金融机构推荐生产经营好、发展潜力大、贷款风险小的优秀企业,引导金融机构信贷投入方向。积极帮助企业按照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有利于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科学规范的公司制运转机制。支持金融机构维护金融债权,帮助金融机构盘活不良贷款,促进金融机构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积极开展信贷营销,扩大信贷投放。
(四)建立完善社会信用担保体系。发展县域经济如果没有相配套的信用担保体系,只是单方面地期望金融机构短时期扩大信贷支持是不现实的。必须要健全完善县级信用担保公司,扩大信贷担保能力,创新信贷担保方式,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信贷担保体系,积极为各类企业提供信用担保,降低银行的风险监控成本,切实解决企业办理担保、抵押贷款难的问题。2005年,为破解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难题,和县组建成立了两家担保公司,加强与银行合作,发挥了良好的融资平台功能。其中,仅振兴担保公司一家,自成立以来,就为43家中小企业提供担保1.92亿元,且运行良好,14户贷款到期的企业全部按期还款。目前,公司注册资本规模已达1亿元。
【做大做强中小企业担保 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推荐阅读:
银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10-27
创新金融服务,支持中小企业发展12-16
县域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01-11
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工作汇报11-19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项目资金申请报告11-03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09-19
乡村中小企业的发展10-11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对策探讨09-12
中小企业发展案例分析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