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力热综合题(推荐8篇)
【摘要】:多年以来,我一直从事初中物理教学工作。在平时的教学和考试中发现物理计算题的解答是错误率较高,失分较多的题型之一。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在解答过程中书写及格式不规范造成的。因此,加强计算题解题格式规范性的指导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初中物理 计算题 解题格式 规范性
物理计算题的解答要求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写出推演过程,能够充分反映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平时作业及各类考试中重要的考察方式。要准确解答物理计算题,除了要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具有较高的物理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数学基础外,还必须遵守它的解题规范,形成熟练的解题技巧。有了良好的规范,使解题过程表述的既简洁又明确,才能提高解题的敏捷性和准确性,从而把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充分反映出来。
初中物理综合计算题的解题格式规范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物理计算题的解答有一定的格式,计算也不是简单的数字计算。物理计算题应以解开头,以答结尾。在八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计算题时,有更严格的要求,须有“已知、求、解、答”几个步骤。
另外,物理计算题都是物理量的计算,每个物理量都有特定的物理意义,因此,在进行物理量计算时不仅要有数字计算,还要进行单位运算。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解题时都是注重数字计算而忽视单位计算,使得计算结果没有任何物理意义,也是解题不规范的一个重要形式。
二、解题过程要有适当的文字说明。
对于过程和状态相对比较复杂的计算题,在解题过程中须加入必要的文字说明,使解题思路清晰明了。文字说明力求精准,切忌繁琐。
例: 如图所示,电路中有一只标有“6V 3W”的灯泡L,阻值为12Ω的电阻R,当开关S闭合时,恰好正常发光,当开关S断开时,求:
(1)电源电压。(2)灯泡L的实际功率。
解题时加入文字说明指明电路状态。如:
(1)当开关S闭合时,电阻R短路,灯泡L连入电路„„(2)当开关S断开时,电阻R与灯泡L串联„„
三、物理量符号、单位、字母的大小写,书写要规范。1.物理量符号与其单位符号不能混淆。比如:U与V,I与A„„
2.不同的物理量都有固定的符号,不能用其他符号代替。比如:重力G、速度v等,不能像解数学题一样,用X、Y等字母代替。3.一道题中同类物理量用一个字母加角标来区分。
四、公式和步骤的书写。
1.解答物理计算题时一定要写出公式,不能像数学计算一样进行纯数字计算,要写出基本公式,变形公式、推导公式。
2.计算过程中代入的数据,其单位可写可不写。若写则全部都写,不要有的数据有单位,有的数据没单位。
五、结果的规范表述: 1.计算结果的数据必须带单位。
2.题目最后结果不能用分数表示,应用小数。如果除不尽,有规定的,就要严格按要求取,多取少取都不行;没规定的,保留一至两位小数。题目中间过程的结果可以用分数表示。
3.解题完成后要进行作答。参考文献:
一、阅读短文, 从文中获取信息
例:在电视《新闻联播》节目中, 曾播放了“神舟六号”“神州七号”飞船成功升入太空的壮观场景。当“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点火后离开发射台升空的瞬间, 只见火箭底部涌出庞大的白气团, 其实这不是火箭喷出的废气。我们知道, 当火箭刚点火发射时, 高温的火焰向下喷到发射台的地面, 此时任何物质遇到如此高温的火焰都要熔化。为了保护发射台的台底, 航天工程师在发射台底建造了一个大水池, 就巧妙地攻克了这项技术难关。现根据你所学的物理知识, 提出两个物理问题, 并作出解释。
只要意识到这些关键词都隐含着物理知识, 就不难提出相应的物理问题了。
1. 火箭是怎样升空的?
2. 白气团是怎样产生的?
3. 为什么要在台底建造大水池?
因此, 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 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与经济技术、社会生活、科技生产密切相联,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突出科学探究和科学素质的培养, 体现探究过程和方法
例:小丽在研究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时, 想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将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保持不变, 它的压强会不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呢?针对这一问题, 经过思考后, 她提出了两种猜想:
1. 这些气体体积不变时, 温度越高, 压强越大;
2. 这些气体体积不变时, 温度越高, 压强越小。
究竟哪种猜想是正确的?小丽进行了如下实验:
在烧瓶中装入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 烧瓶的一端连接在压强计上, 将烧瓶放入水中, 通过温度计可以测得水的温度, 也就是瓶中气体的温度。给水槽中的水加热, 通过不断调整压强计以保持瓶内气体体积不变, 通过温度计和压强计, 每隔一段时间记录瓶中气体的温度及相对应的压强值。经过一段时间, 实验数据如下:
小丽对上述数据进行了归纳分析, 看出了在两种情况下, 气体的压强和温度的体积关系。经过思考, 得出了一个初步的结论。
1.小丽得出的结论是:。
2.在夏天, 小宇将自行车胎中的气打得足足的, 准备出去游玩。路上遇到了同学小明, 于是他将自行车停放在烈日下与小明聊天。正聊得高兴时, 猛听到“砰”的一声, 车胎爆裂了, 这是怎么回事?请你用刚才探究的结论解释一下。
3. 小丽探究出的结论在日常生活中有何应用?
4. 以上探究实验运用了哪一种物理研究方法?
5. 小丽经历了怎样的探究过程?
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体现学生学习过程的主体性, 让学生充分体会探究成功的喜悦, 从而养成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创新灵活应用型。
例:给你一个透明玻璃杯、一支铅笔、一块塑料薄片、足够的水。请你选用这几种器材, 设计三个物理小实验, 并指出它所属的物理现象或与之相关的物理知识。1.器材:玻璃杯、水、铅笔。现象:将铅笔插入装有水的玻璃杯中, 看到铅笔往回折。实验名称或目的:光的折射。2器材:玻璃杯、水、塑料薄片。现象:将塑料薄片盖住装满水的玻璃杯, 然后用手按住再倒过来, 抬手后塑料片不掉下来。实验名称或目的:大气压的存在。3.器材:玻璃杯、铅笔、塑料薄片。现象:将塑料薄片放在玻璃杯上, 再放上铅笔, 突然抽出塑料薄片, 铅笔仍在玻璃杯上。实验名称或目的:惯性现象。
本题是一道综合的开放性题目, 既可用表格形式作答, 也可用文字叙述的形式作答, 因此, 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意识和灵活应用的能力, 要注意倡导学生自主学习, 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
四、关注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型
例:汽车是常见的交通工具, 它在给人们带来交通便利的同时, 也带来了环境污染、交通安全等一些社会问题。现请你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 汽车的燃料燃烧时排放的尾气既污染环境, 又会引起热岛效应, 请你设想可以采用哪些新型能源来解决这个问题, 并说出它的优点。 (2) 为了减少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可以采用哪些措施?请你提出你的设想和建议。汽车排放的尾气污染和交通安全问题是社会的热点和难点。本题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想象的空间, 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追求科学探究的思想品质, 无疑是今后中考命题的趋向。
摘要:中考物理试题的综合能力题加大了对物理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考查, 本文通过几个例子谈谈如何分析初中物理综合能力题。
关键词:物理;能力;分析
近几年来,中考物理试题的综合能力题加大了对物理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考查,如何复习这类题目,既能激发学生学到知识,又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一、阅读短文,从文中获取信息
例:在电视《新闻联播》节目中,曾播放了“神舟六号”“神州七号”飞船成功升入太空的壮观场景。当“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点火后离开发射台升空的瞬间,只见火箭底部涌出庞大的白气团,其实这不是火箭喷出的废气。我们知道,当火箭刚点火发射时,高温的火焰向下喷到发射台的地面,此时任何物质遇到如此高温的火焰都要熔化。为了保护发射台的台底,航天工程师在发射台底建造了一个大水池,就巧妙地攻克了这项技术难关。现根据你所学的物理知识,提出两个物理问题,并作出解释。
只要意识到这些关键词都隐含着物理知识,就不难提出相应的物理问题了。
1.火箭是怎样升空的?
2.白氣团是怎样产生的?
3.为什么要在台底建造大水池?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与经济技术、社会生活、科技生产密切相联,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突出科学探究和科学素质的培养,体现探究过程和方法
例:小丽在研究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时,想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将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保持不变,它的压强会不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呢?针对这一问题,经过思考后,她提出了两种猜想:
1.这些气体体积不变时,温度越高,压强越大;
2.这些气体体积不变时,温度越高,压强越小。
究竟哪种猜想是正确的?小丽进行了如下实验:
在烧瓶中装入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烧瓶的一端连接在压强计上,将烧瓶放入水中,通过温度计可以测得水的温度,也就是瓶中气体的温度。给水槽中的水加热,通过不断调整压强计以保持瓶内气体体积不变,通过温度计和压强计,每隔一段时间记录瓶中气体的温度及相对应的压强值。经过一段时间,实验数据如下:
小丽对上述数据进行了归纳分析,看出了在两种情况下,气体的压强和温度的体积关系。经过思考,得出了一个初步的结论。
1.小丽得出的结论是: 。
2.在夏天,小宇将自行车胎中的气打得足足的,准备出去游玩。路上遇到了同学小明,于是他将自行车停放在烈日下与小明聊天。正聊得高兴时,猛听到“砰”的一声,车胎爆裂了,这是怎么回事?请你用刚才探究的结论解释一下。
3.小丽探究出的结论在日常生活中有何应用?
4.以上探究实验运用了哪一种物理研究方法?
5.小丽经历了怎样的探究过程?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体现学生学习过程的主体性,让学生充分体会探究成功的喜悦,从而养成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创新灵活应用型。
例:给你一个透明玻璃杯、一支铅笔、一块塑料薄片、足够的水。请你选用这几种器材,设计三个物理小实验,并指出它所属的物理现象或与之相关的物理知识。1.器材:玻璃杯、水、铅笔。现象:将铅笔插入装有水的玻璃杯中,看到铅笔往回折。实验名称或目的:光的折射。2器材:玻璃杯、水、塑料薄片。现象:将塑料薄片盖住装满水的玻璃杯,然后用手按住再倒过来,抬手后塑料片不掉下来。实验名称或目的:大气压的存在。3.器材:玻璃杯、铅笔、塑料薄片。现象:将塑料薄片放在玻璃杯上,再放上铅笔,突然抽出塑料薄片,铅笔仍在玻璃杯上。实验名称或目的:惯性现象。
本题是一道综合的开放性题目,既可用表格形式作答,也可用文字叙述的形式作答,因此,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意识和灵活应用的能力,要注意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
四、关注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型
[示例]
一、小方同学发现: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沥青会变软;而冰块熔化时,没有逐渐变软的过程.由此推测,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不同.于是,小方同学选用碎冰和碎蜡研究物质的熔化过程.他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碎冰或碎蜡放在试管中,在烧杯中倒入水进行加热并记录数据.(1)小方同学应在试管中加入多少碎冰或碎蜡()
A .越少越好 B .越多越好 C .能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其中即可 D .随意多少(2)在熔化冰的实验中,用水而不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数据,他画出了冰和蜡的熔化图象.其中,图乙是(冰/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二、图(3)是给某种固体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像可知,该固体一定是________。(“晶体”或“非晶体”)
(2)在第1分钟时,处于________状态;在第6分钟时,处于________状态;在2~5min 这段时间内处于__________状态,要____热量,但温度________。(3)由图可知该固体的熔点是________℃。
(一)观察水的沸腾
某组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用酒精灯给盛了水的烧杯加热,注意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 记录1次水温如下表.(9分)
(1)这次实验所用的器材除图中的, 还应有,他们看到当水沸腾时,水中形成气泡,这些气泡上升,体积_____ ____,到水
面破裂开,里面的 _散发到空气中;由此可
知水沸腾时,______和______同时发生剧烈的
______现象,水在沸腾过程中要______热,但温度_____ __,停止加热后,水将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继续沸腾。由此可知水沸腾需要两个条件:一是_____ _ _ __;二是_____ ______ __。
(2)该组同学做实验时水的沸点是_____ __℃.(3)在下图所示的格纸上,画出沸腾图象.(4)水沸腾时,可以看到水面上不停的冒“白气”,此现象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当时的气压______标准大气压。
甲 乙 O
(一)测密度
1.小王同学用天平和量筒做“测定牛奶密度的实验”。(1)实验的原理为________;(2)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的桌面上,调节游码,当指针在标尺中央红线的两边摆的幅度相等时,停止调节; ②把盛有牛奶的玻璃杯放在天平的左盘,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到指针指在标尺的中央,测得牛奶和玻璃杯的总质量为m 1;
③把玻璃杯中的一部分牛奶倒进量筒,如图所示,记下牛奶体积V ;
④把玻璃杯和杯中剩下的牛奶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当天平恢复平衡时,托盘上三个砝码的质量及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记下质量m 2. ⑤把以上步骤中测得数据填入下表中求出牛奶的密度.
a)小王的实验步骤中有一处明显不合理,请更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在实验步骤④中,小王在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时,首先做的是()A .先加50g 的砝码 B .先加5g 的砝码
C .先移动游码 D .随便,都可以 c)写出小王计算牛奶密度的表达式________ d)为了使测量结果更精确,请你提出一个可行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3)小林同学的步骤是:先用量筒测出一定体积的牛奶,再倒入已经测出质量的烧杯中,最后用天平称出
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 最后求得牛奶的密度。与小王同学的方案相比,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2.在一次郊游中,小明拾到一块颜色特别的石块,他想通过实验测出这块石块的密度。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如图
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选填“左”或“右” 移动。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石块的质量,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石块的质量
是 ________g 3)再用量筒测出石块体积如图丙是:,则石块密度是_______g/cm3 = kg/m3 分析上述实验操作过程,发现会导致测量的密度值偏小,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量运动员短跑时的平均速度
为测量运动员短跑时的平均速度.在室外测出40m 的路程, 每隔10m 作一记号.选出4位记时员分别站在10m、20m、30m、40m 处;让该运动员跑完40m 路程即告实验完毕。(1实验中所用的主要器材是_______和_______;(2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3设计出实验记录表格。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如图所示,在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平面镜M平放在平板上,E、F 是两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于镜面的接缝ON 转动。
(1)如图甲,当E、F 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 沿纸板E 射向镜面,在F 上可看到反射光线,量出
∠BON________∠AON(>、=、<),若将AO 向ON 靠近,则OB________(靠近/远离ON .
(2)如图乙,把半面纸板F 向前或向后折,则________(能/不能 看到反射 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ON 在________________。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如图所示,小林同学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他将一块玻璃板垂直架在桌面上,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 和B 一前一后竖放在玻璃两侧,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在此实验中:(1 该实验中取用玻璃而不用镜子,是为了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有3mm 厚和2mm 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 取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___________关系;
(3 为了便于观察和比较,他________(应该/不应该)将后面的蜡烛B 点燃,为了
能够比较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他还应取用的一件实验器材是________;(4 实验中小明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 重合,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调整,蜡烛A 的像与蜡烛B 重合,说明:__________________;小林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接收到蜡烛A 的烛焰的像(能/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像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示例1:如图所示,京京做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他有好几个凸透镜,但均不知焦距。请你帮他设计一个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过测量,他发现有焦距分别为2cm、10cm 和30cm 的三种凸透镜,则为了便于进行实验,他应选择焦距
为________cm 的凸透镜。
(3)他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置在米尺旁。点燃蜡烛后,他还应调整火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
A B 甲 乙
____________。
(4)如图所示,当他把蜡烛放在A 位置时,光屏应向M 点的______(左/右)侧移动,才能接收到一个清晰的像;
要使所成的像更大些,他应把蜡烛向A 点的______(左/右)侧移动,同时使光屏离凸透镜更______(远/近/不变)一些。若固定光屏的位置于M 点不动,要使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他应把蜡烛向A 点的______(左/右)侧移动。当蜡烛移动到B 点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像,这时,通过透镜向烛焰同侧观察,能看到烛焰 的虚像,把蜡烛放到B 点______(左/右)侧,可以使虚像更大。
(5)实验中,当京京用白纸遮掉凸透镜的上半部分时,光屏上成像的情况是()
A .只出现烛焰的上半部分的像 B .只出现烛焰的下半部分的像 C .仍然是完整的像,只是变暗些 D .成像情况像不受任何影响(6)随着蜡烛燃烧而变短,光屏上成的像将向______(上/下)移动。
由于影响到了实验的进行,这时最合理的调整是()A .只需将凸透镜向下移动些 B .只需将光屏向上移动些 C .只需将蜡烛向上移动些 D .以上均可
[示例2]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a、b、c、d、e 五个位置如下图所示: 1.蜡烛放在 __ 点处所成的实像最小, 其成像原理被用于制作___________; 3.放在 点处得到的实像比蜡烛大,其成像原理被用于制作____________; 4.放在 点处可以看到放大的虚象; 5.若在实验中发现光屏上所成烛焰像偏
左,为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处,应向_____________方向调节蜡烛的位置。6.若在实验中,在距凸透镜20cm 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与烛焰等大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此时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_______cm。
7.蜡烛从a 移到c 过程中,要在光屏上获得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8.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华同学先把凸透镜固定起来,然后把点燃的蜡烛和光屏分别放置在透镜的两侧,但他无论怎样左右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出烛焰的像。请你分析其中可能的原因。
9.现有一块透镜,不用手摸,请你来判断它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
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的实验中,按照图甲所示,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
A B M 图5(1)把表格中的空格填写完整;
(2)把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的钩上,钩码静止时,弹簧
测力计的示数等于钩码受到的重力大小,这是利用了__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
(3)图14甲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_N;(4)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14乙中画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象;
(5)由此可知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跟质量成 . 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
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规律时,首先将弹簧的B 端固定,再用两个测力计沿相反方向拉A 端,使A 端到达某一点O 并记录下该点的位置,然后在表格中记录下两个拉力的大小与方向,再用一个测力计拉弹簧A 端,仍将A 端拉伸到O 点,记录此时拉力的大小和方向,(1)图中F1,F2两个力的方向应该作用在____________________。(2)从下表记录中你能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中用一个测力计拉弹簧时,仍要将弹簧A 端拉到。
(二)测滑动摩擦力
[示例]:小明进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在实验过程中,他必须____________拉木块,根据____________可知,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
测力计的示数。
(2)比较甲乙两图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甲丙两图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 乙 丙
(3)在此基础上小明又猜想:滑动摩擦力大小是否会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有关?请你利用图中已有器材验证小明的猜想。写出你的做法,并写出判断的方法。
运动和力
物体不受力会怎样运动?这个问题不能仅靠理论分析 来推测,应尽可能通过实验来回答。为此,设计实验如下:
①在水平的桌面上架设一个斜面,在斜面的某一合适高度作记号A ; ②在桌面上铺上毛巾,让小车从A 点由静止开始
滑下,用刻度尺测量小车在毛巾上滑行的距离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③把毛巾换成棉布,重复②中的其余步骤; ④最后去掉毛巾,再重复②中的其余步骤; ⑤对实验所得数据进行分析。
(1)第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水平木板上滑行时的停止位置如图所示,读出小车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并填在表中相
应空格处。
(2)让小车每次都从A 点下滑,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表中内容可知: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___________越____,小车前进的距离就越___________。
(4)根据实验结果推理可得:若接触面完全光滑,即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轨道足够长,小车将一直做___________运动,可见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车最后停下来,是因为受到
力的作用,可见力是改变物体________的原因。压强—压力的作用效果
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二个实验,通过观察三次实验时泡沫塑料,显示压力作用的效果。比较 两图所示实验,说明受
力面积相同时,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比较 两图所示实验,说明压力 相同时,受力面积,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下图中各图所示的操作。(1)为了顺利完成实验,除图中画出的器材外,还需要用到_______;(2)比较________两图,可以知道:在深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它的密度有关,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_______;(3)A、B、C 三个图中,压强计的橡皮膜朝不同的方
向,U 形管两边都有高度差,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比较B、D、E 三个图,可以看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某实验小组做探究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大小和 金属块排开的水重的关系的实验,按照图A、图B、图C、图D 的顺序做实验。
⑴请将下面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的内容补充完整,并写 出实验结论.(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已经标出,实验结论
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小强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经历了如下的实验步骤:
A、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__________位置平衡; B、在杠杆的两边挂上钩码,并移动悬挂位置,使杠杆重新平衡; C、改变动力或动力臂的大小,并重新调节,再次使杠杆平衡; D、如此多次测量,得到多组数据。
(1)小强进行步骤A 的调节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获得的数据如下表:
12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小强进一步做如图所示的实验时,发现不再满足(2)中得到的规律,请你对此作出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小明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如图12所示的滑轮组进(1)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①在做图12中的实验时要_____________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实验测量机械效率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表中有一个数据的记录是错误的,错误的数据是 ;
②第3次实验中,滑轮组对重物做的有用功为_______J,拉力做的总功为_______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
③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 无关。
(2)小红在小明实验的基础上多使用一个滑轮也做了实验,如图13所示。①小红多使用一个滑轮,目的是为了改变 ;
②当这两位同学使用各自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若忽略绳重及摩擦,它们的机械效率“相同”或“不相同”),理由是:
图12 图13 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某同学在探究“物体的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并进行了以下三步实验操作:
A、让铁球甲从斜面F 点滚下打到一个小木块上,推动木块使木块从位置A 移动,记下木块移动到的位置B。
B、让铁球甲从斜面E 点滚下,打到相同的小木块上,推动木块使木块从位置A 移动,记下木块移动到的位置C。
C、换一铁球乙(m乙>m甲 从斜面上F 点滚下,打到相同的小木块上,推动木块从位置A 移动,计下木块移动到的位置D(1)每一次都要让铁球推动木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由A、B 两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____、C 两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的比热容
夏天中午海边的沙子热,海水却很凉;傍晚海边的沙子凉,海水却较暖和。对此,同学们提出如下猜想:可能是沙子吸热升温或放热降温都比水快,两探究小组都设计实验去验证。
(1)他们在实验前准备了火柴、酒精灯、烧杯、沙子、水、搅棒、铁架台、石棉网,除此之外,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实验时使用搅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2)实验中应取________和________均相等的沙子和水。
(3)由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不便用仪器测量,本实验中把吸收热量的多少转换成用________ 的酒精灯加热,比较______________来判断。这种方法建立在一个假设的基础上,这个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你为探究小组的同学设计一个记录数据用的表格:
(5)两小组获得的实验结论分别是:①等质量的沙子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沙子的时间短;②等质量的沙子
和水加热相同的时间,沙子的温度上升得多。你认为上述结论能验证实验猜想的是_________(选填“仅是①”、“仅是②”或“①和②”)。
(6)探究过程中也有部分同学提出猜想:可能是中午海水蒸发吸收热量,所以温度低;而沙子不蒸发,所以温度
高,你认为上述猜想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小芳同学在探究“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时,做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①:在温度不变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猜想②:在温度不变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猜想③:在温度不变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供她选择的导体如下表所示:
她画出了如右图甲所示的电路图(M、N 之间为导体),并正确连接了电路.请完成下列填空(只填序号):(1)要验证猜想①,小芳同学应选择的两段导体是____________ ;
(2)要验证猜想②,小芳同学应选择的两段导体是____________;
甲 乙
(3)要验证猜想③,小芳同学应选择的两段导体是____________;(4)电路中,电流表与小灯泡均可用于显示电流大小,你认为,两者中,选用________效果更好.在电路中
接入小灯泡还可以起到防止________的作用.
(5)有同学提出,要探究电阻与温度的关系.老师向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废灯泡的灯芯,请用这个灯芯设计一
个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要求:在图乙中补全电路图. 探究欧姆定律
我们已进行过“探究欧姆定律”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图甲中把余下部分的电路用笔划线代替导线连接好,并在右边方框中画出电路图.(2在某次测量中,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值为__________A.
(3丙、丁两图是某实验小组在探究过程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象,其中表示电阻不变,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
象是__________(填“丙”或“丁” .(4在探究电阻一定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的过程中,使用滑动变阻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如果在家里做测白炽灯功率的实验,因家里一般没有电压表和电流表,所以可以利用家庭中都有的__________ 和__________测量更方便.
(6)综合甲、乙丙图像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
(1)小明根据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将图乙中的实验器材连接成实验电路。同小组的小亮在检查时认为,①请你在接错的那根线上打“×”,并另画一根导线,使电路连接正确;②如果不改接这根导线,对实验的影响是:
(具体说明是什么影响).(2)小明将电路改接正确后,合上开关,调节变阻器的滑片到某位置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指示如图丙所示,则电压表的读数是 V,电流表的读数是 A,被测电阻R x 的阻值是 Ω。(3)小亮为他俩在全班首先获得测量结果而高兴,准备整理实验器材结束实验.你认为他们的实验真的结束
了吗?你会给他们提出什么建议呢?
①写出你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提出这个建议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示例]如图所示,小红同学用“伏安法”研究小灯泡发光时的电阻规律.
(1)小灯泡标有“3.8V ”字样,电阻约为10Ω,则电流表应选用 ________量程,电压表应选用________量程; 丙 R x 甲 乙
(2)将下图的实物图连接完整(要求滑片P 在A 端时小灯泡最亮),并在方框内画出电路图;
(3)在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滑到_______端;(4
①第5________Ω. ②从已有数据推测,当电压为3.8V 时,灯泡的亮度将________(更亮/更暗),灯泡的电阻将________(更大/更小/不变).
③预期小红将得出的实验结论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小红准备在实验数据全部测出后,对电阻取平均值,请问她这样做是否有意义?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1 灯泡上所标明的电压值,是灯泡的____电压,为测出灯泡的额定功率,根据额定功率的意义和公式P=____,必须把灯泡两端的电压调整为____电压,并测出通过灯泡的____。
(1)为了测定额定电压为2.5V 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可用如图所示电路,甲、乙是两只表,甲表是____,乙表是____。
(2)在连接线路时,电键K 应处于____状态,滑动变阻器的触头应滑至____端。
(3)当合上开关S 以后,发现灯泡两端的电压只有2V,为了使灯泡两端电压达到2.5V,则滑动变阻器滑片C 应向____端移动。
(4)若估计到电灯阻值约10Ω,而电源由两节干电池组成,那么甲表应选的量程是____,乙表应选的量程是____。
(5)如果甲、乙两表如图所示,此时灯泡两端的电压为____,通过灯泡的电流强度为____,灯泡功率为____。
(6)把下图中的实物按图所示的电路连接起来
(2某班同学到实验室做“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被测小灯泡的额定 电压为 3.8V,电阻约为 10Ω。实验室有如下器材:电源(电压为 6V)、电流 表(0~0.6A 0~3A)、电压表(0~3V 0~15V)、开关各一只,导线若干,滑 动变阻器三只:R1(5Ω 0.5A)、R2(10Ω 0.5A)、R3(500Ω 1A)。同学们 设计的电路如图所示:(1)电压表应选用 挡,滑动变阻器应选用(选填 “R1”、“ R2”、“ R3”); 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 状态。(2)实验电路接好后,合上开关时,部分同学发现电路出现故障,主要有下表所列 的两种情况,请根据现象和检测结果指出故障的可能原因: V A 故 障 现 象 灯泡较暗、两表的示数均较小 检 测 故 障 原 因 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现象不变 灯泡不亮、电压表示数较大、取下灯泡,两表的示数不变 电流表无示数(3)下表为某小组的实验记录分析表: 实验序号 1 2 3 电压表示数/V 3.0 3.8 4.5 电流表示数/A 0.36 0.4 0.42 功率/W 1.08 1.52 1.89 W。额定功率/W 老师认为该小组数据处理过程有误,你认为正确测量结果 P 额= 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 在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中,R1、R2 是两个电阻圈,R1 的阻值大于 R2 的阻值,电 阻圈上各夹一根火柴.接通电路,一会儿观察到两电阻圈上的火柴先后被点燃,这说明电流通过电阻时会产生热,将 能转化为 能。若继续进行以 R1 R2 下实验:(1)断开开关,待两个电阻圈完全冷却,再重新各夹一根火柴,使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较大。接通电路,经 历时间 t1,R1 上的火柴先被点燃.这说明,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________越大,产生的 _越多。(2)断开开关,待两个电阻圈完全冷却,再重新各夹一根火柴,使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较小。接通电路,经历时间 t2,R1 上的火柴先被点燃,比较发现 t2 小于 t1.由此推理,在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_______越大,产生的 _越多。电磁感应现象 如图所示,在磁场中悬挂一根导体 ab,把它的两端跟电流表连接起来。依次进行如下实验,在空白处填写“偏 转”或“不偏转”。(1)
导体 ab 不动,闭合开关,电流表的指针 ; b(2)闭合开关,使导体 ab 在磁场中上、下运动,电流表的指针 ;(3)闭合开关,使导体 ab 在磁场中左、右运动,电流表的指针 ;(4)实验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 11 页
探究电磁铁的磁性跟哪些因素有关 为探究电磁铁的磁性跟哪些因素有关,小聪所在的实验小组用漆包线(表面涂在绝缘漆的导线)在大铁钉上绕若 干圈,制成简单的电磁铁,结合其它实验器材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根据 b、c、d 中观察到的情况,完成下面填空:(1)通过观察电磁铁吸引大头针数目的不同,来判断它________不同。(2)通过比较_________两种情况,可以知道通过的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性越强。(3)通过比较 d 中甲、乙两个电磁铁,发现外形结构相同的电磁铁,通过相同的_____时,线圈匝数越_______,磁性越强。7.小华学了有关电磁方面的知识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装置。(1)为了探究电磁感应现象,小华应选用_________装置进行实验.(2)小华选用甲装置探究有关知识时,进行了如下的操作: ①让直线 ab 静止在磁场中; ②让导线 ab 在磁场中左右运动; ③让导线 ab 沿竖直方向上下缓慢运动.其中能使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的是______。(填序号)甲 乙 第7题(3)如果在乙装置的实验中,当开关闭合时,发现直导线 ab 向左运动,若要使导线 ab 向右运动,你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个实验中,电能转化为_____________能。(4)甲、乙两图的原理分别用于制造__________和__________。第 12 页
1.密度、质量、体积(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路程、速度、时间(s表示路程、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s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表示重力,m表示质量,g=9.8N/kg,表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德原理:F浮 =G排 =m排
压强(p表示压强,F表
液体内部压强:
液 gV排 G 滑轮组:
液 gh 阿基米
(F表示拉力,G表示重力,n表示绕过动滑轮绳子的条数)(h s表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h
表示重物上升的高度,n表示绕过动滑轮绳子的条数)功:力,s表示沿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W 功率:机械效率:质量,有用 = W总
热量:
(F表示
(W表示功,t表示时间)t W
(t c表示比热,m表示表示升高或者降低的温度)欧姆定律:(I表示电流,U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电阻电路:
电功:
第 13 页
电功率:P=
。对于纯
答:铁与铜的热胀冷缩的程度有所不同(线胀系数(K-1)铁 1.2×10-5 铜 1.7×10-5).在高温下 铜热胀更大,尺子上的数字由于跟着膨胀的线条跑而使得单位长度比真实值要大,也比铁尺的单位长度要大,这时它显示的数据比真实值大,比用铁尺测量的数值小,误差大;反之如果在低温下,铜冷缩更加厉害 所以它比铁尺的单位长度要短一些,比用铁尺测量显示的数据要大,但是误差要小
2.为什么沿海地区的昼夜温差比内陆地区的小? 答:沿海地区因为靠近海而多水,水的比热容较大,夏天在吸收相同热量的情况下,温度上升得少,而到了冬天,在同样冷却的情况下,温度下降得少,水就起了一个天然的‘空调’的作用,它在夏天吸收大量的热而使得温度不致升得太高,在冬季则把夏季因吸热而储备的能量释放出来以阻止温度过度下降,所以沿海地区的四季温差小,昼夜温差也小。
内地因为远离海洋,多沙石和泥土,其比热容比水小得多,所以易升温也易降温,就导致昼夜温差大,四季温差也大.3.有一支科学考察队到新疆罗布泊进行考察。当时是阴天,气温约为负15摄氏度,周围沙漠的沙丘上覆盖着约5—10cm厚的积雪,然而过了大约20min雪不见了,而脚下却是干爽的沙地,这一现象令在场的科学考察队员瞠目,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答:这是由于雪直接升华为气态的水蒸气而形成的,雪升华时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没有经过变为“水”这一步,所以地面不会变湿,脚下肯定是干爽的,在不知不觉这之中,雪已经消失,所以他用会目瞪口呆.4.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液态氮发生泄漏是为什么会冒白气?
答:液态氮温度很低,它的温度低于-197摄氏度,液态氮发生泄漏后迅速汽化,而氮在汽化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白气 ,我们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雾化后的产物,而不是液态氮的产物,液态氮汽化而成的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我们既无法看到,也无法闻到.5.有两位同学制作了一台简易太阳能热水器。在夏天,这台热水器可将60kg水的温度由20°C升高至70°C,如果由电热水器产生这些热量,则要消耗多少kW。h的电能?
解:水的比热为4.2×10^3 焦耳/(千克?℃)
热水器吸收的热量:Q=CM△t=60×4.2×10^3 ×50=1.26×10^7焦耳 ,1千瓦时=1000瓦×3600秒=3.6×10^6 焦耳
故需要电能为:126/36=3.5kwh
6.用一张光滑的厚纸盛些水放到火上加热,过一会水就会沸腾,而纸锅不会燃烧 这是为什么?
答:水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即它在沸腾时温度始终保持不变(虽然继续加热,但它的温度却无法升高,一直固定在沸点温度),而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摄氏度,纸的着火点为187摄氏度,此时纸与沸水的温度基本相等,大致为100摄氏度,由于纸的温度未达到它的着火点,所以它不会燃烧.7.把一盆0摄氏度的水放入0摄氏度的房间内()A.水一定会结冰 B.水一定不结冰 C.水的质量减小 D.水的质量不变
辨析:不论是冰的熔化还是水的凝固,都会保持温度为零摄氏度不变,此题中水的温度达到了它的凝固点,初学者常会误认为水就开始凝固,这种判断的错误在于忽略了水凝固所需要的其他条件,水要凝固,除了温度要达到凝固点之外,还有一个条件,就是水要向外放热,但在0摄氏度的房间内这盆0摄氏度的水不能向外放热(因为热传递的重要任条件是要有温度差,在温度相同的两个物体之间不会发生热传递),因而水不会发生凝固,所以选 D.(水的质量不变),8.将试管口朝下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加热3至5秒钟后,立即竖直插入盛水的容器中某深度不动。产生的现象是_____.原因是_____
分析:产生的现象是试管中水液面逐渐上升,直到某一位置为止,因为试管被加热后空气膨胀,管内空气被赶走一部分,当把它竖直插入盛水的容器中后,管内热空气逐渐变冷,气压变小,外界大气压将容器中的水压进试,9.为什么在冬季要用水和酒精的混合物当发动机的冷却液?
辨析:通常我们用水来做为发动机的冷却液,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如果在寒冷地区或寒冷季节则不用水而用水和酒精的混合液,这是因为水和酒精的混合液的凝固点低,不至于在低温下因凝固而失去通过对流作用带走热量的能力.10.为什么柴油机比汽油机效率大?
辨析:汽油机燃烧室热效率转化较低,且燃料消耗率大。柴油机燃烧室热效率转化高,燃料消耗率小,但结构复杂。柴油发动机的燃烧过程一般分为着火延迟期、速燃期、缓燃期和后燃期四个阶段。
着火延迟期是指从燃料开始喷射到着火,其间经过喷散、加热蒸发、扩散、混合和初期氧化等一系列物理的和化学的准备过程。它是燃烧过程的一个重要参数,对燃烧放热过程的特性有直接影响。在着火延迟期内喷入燃烧室的燃料,在速燃期内几乎是同时燃烧的,所以放热速度很高,压力升高也特别快,压缩也特别强烈,“压缩比”比汽油机大得多,就使得柴油机效率很高.11.壶中水烧开时,壶嘴冒出的白气与冰棒冒出的白气原因相同吗?为什么?
一、(4分)全卷书写分。
二、(20分)完成下面1-7题。
1.改正下面各组中的错别字,将正确的宇写在括号内。
①察颜观色 海市蜃楼 精神矍铄 改正:()
②自告奋勇 仁慈义尽 众志成城 改正:()
③一塌糊涂 乌烟脏气 声名狼藉 改正〔 〕
④人才辈出 再接再厉 试目以待 改正:()
2.根据文意和注音填字。
我闭了柴门:yǐ()窗坐下,看我的小桃树,枝条被风雨摇hàn()着,花一片片落了,大半陷在泥里。它瘦了许多,昨日的容颜全然tuì()尽了。唉,往日我多么傲慢,多么jīn()持,原来也是个孱头。
3.读下面一首诗,自选一个角度写几句评点性文字。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评点;
4。指出下面写“胡子”的句子所描写的人物。
①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
②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③哈,这模样子!胡子这么长了!()
④其时进来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
5.文言诗文默写填空。
① 苔痕上阶绿,,往来无白丁,,阅金经。
②我欲乘风归去,,何似在人间。
③野芳发而幽香,,,,山间之四时也。
④,。兴尽晚回舟,。
6.揣摩下面句子的特点,并学用这种句式再写—个句子。
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从不舍得毁坏,哪怕自己住的棚子没一根懔条,哪怕自己吃不上饭,生不起火,也没有毁过一棵树。
7.用一句话概括从下则材料中得到的启迪。
猫头晦的样子不招人喜欢.叫声凄厉,被人视作“不祥鸟”,然而它是益鸟;蝴蝶艳丽多姿,翩翩起舞.招人喜欢.然而,它是害虫。
这则材料给我们的启迪是:
三、{46分}完成下面8--30题。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善也。向吾不为斯役;别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来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囊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宝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捕蛇者说》)
8.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两个词,不是近义词的一项是()
A.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君有疾在腠里
B. 殚其地之出 竭其庐之入
C.叫嚣乎东西 隳突乎南北
D.吾氏三世居是乡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9.与“以尽吾齿”中的“以”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B.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C.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D.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
10.选出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
A.君将寝而生之乎:您要可怜我,使我活下去吗?
B.乡邻之生日蹙:乡邻们的生活每天都困苦不堪。
C。视其缶,而吾蛇尚存:看看那瓦罐子,我的蛇还在。
D。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如今即使死在捕蛇这差事上,但比起乡邻们的死,已经晚多了。
11.对文段简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一段是蒋氏自陈心曲。“吾斯径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是蒋氏答话的纲。
B,文段可以分为两层:前一层回顾过去,后一层叙述现在。
C蒋氏用乡邻“非死则徙”与自己“以蛇独存”相对比,用乡邻“旦旦有是哉”跟自己”岁犯死者二”相对比,有力地突出了捕蛇之幸。
D.蒋氏陈述,以“又安敢毒耶”作结,使一篇血泪斑斑的控诉带上“哀而不伤”的色彩,蕴含更加深刻。
“人的天赋就像火花,它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而迫使它燃成熊熊大火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劳动,再劳动。”高尔基这段语生动地告诉我们.人的才能和智慧犹如埋藏在身上的宝藏;它不会自动地发挥出来,而是靠每个人自己去开掘,这就要靠勤奋。
但是,单靠勤奋也还不够,更要有谦虚谨慎、永不自满的精神。保加利亚革命锚袖手米特洛夫说过这样的话:“自负对人和艺术是一种毁灭,骄傲是可怕的不幸。我们必须每天改正自己的缺点,提高自己的能力,能力可以达到50%或80%,如果有自我批评的精神,听取内扦人的劝告,就能达到90%或者更多。”这是十分重要而真诚的劝戒。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一个人‘自卑’固然不好,‘自负’也不可取,顶好是不要自馁总是干,仍旧总是成功。”可见,既刻苦用功,毫不自馁,而又虚怀若谷,智慧的花朵就会怒放,才能才得以施展,为祖国为人民主功创业的宏愿,也就舍更好地实现。
我们要经常地扪心自问:在实现四化的战斗中,我的能力是发挥了50%还是90%?
12-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
13.用“‖”在文中给这篇短文划分层次。
14,本文采用的论证方法有 、、。
15.文中引用高尔基和季米特洛夫的名言有什么作用?这两句话在论证论点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作 用:
相同点:
不同点:
16.本文论证论点时,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举例分析其作用。
答:
在B县办完公事,明早要回省城,我想发个电报请机关派车接站。
刚走进邮局,就见一位扎羊角辨儿的小姑娘伏在柜台上写电稿,见我进来,她乞求地说:“大叔,帮我修改修改好吗?我是新化防爆工具厂的。我们厂要跟虢镇防爆工具厂合作生产一种新产品,明天我去签合同,先发个电报,请他们的有关人员在厂里等着。”
哦,我明白了这意思。
“大叔,”他指着稿,“宇数能不能少些?多一个字多花七分五哩!”
我盯着她起草的电稿:“虢镇防爆工具厂:我明天早晨到,等我。米兰。”抬头问道:“要人接站吗?”“不用。”“他们知道你叫柬兰吗?”“挺热的。”“那就这样吧,”我指着电稿说,“怎么样?”
小姑娘很激动:“谢谢您,大叔厂她把我的手紧紧握住,我随口说:“省去六个宇,四角五分钱。”
小姑娘很认真:“钱是大伙儿甩汗珠子挣的。我们厂长说,该花的一千一万也要花,该省的一分一厘也要省!”
我盯着她——一个普普通道的小姑娘,看不出竟有运气魄,这心动!自然我也是惭愧的。怕小姑娘问及自己来这里干什么,便什么也没做,趁她不注意溜出了邮局。
正是米兰盛开的季节。它的色彩是淡淡的,它的芬芳则是浓浪的!
17.文中横线上,“我”为米兰姑娘所拟的电报稿是
18.“我趁她不注意溜出了邮局”的原因有二:一是,二是。
19,“她把我的手紧紧握住”表达了米兰姑娘什么样的心情?
答:
20.理解下面一句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我们厂长说,该花的一千一万也要花,该省的一分一厘也要省!
答:
21.文章末尾说米兰的“色彩是谈淡的”,其含义是“芬芳则是浓浓的”,其含义是
22.“正是米兰盛开的季节”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答:
每个人都做过梦,但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为什么会做梦。梦境本泉是(①)荒诞的,没有什么实在意义。但从前由于受着宗教迷信污染的影响,常常有人把梦境看成是生活中的一种(②)。旧社会里的一些统治者,都幻想有“好梦”,也就有一些为他们豢养的奴仆牵强附会地、极其奉承地为他们“圆梦”。传说安禄山打进长安,做了一个梦,梦见袖于很长,找到唐宗室的一个乐工为他圆梦。这个人为了迎合安禄山想做皇帝的心理,就说这是象征着“垂衣而治”,获得了安禄山的封赏。后来唐代统治者又打回了长安,抓住这个乐工要治叛逆罪,他丈解释说:“为安禄山圆梦是说的假话,其实梦见袖干太长,是说明‘出手不得’,注定他要失败的。”唐玄宗听了也很高兴。一个梦竞有这两种绝然相反的解释,而他们却信以为真,也足见封建统治者的愚蠢可笑了。
对于“梦”的唯物主义解释,我国很早就流行有“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一种见解。古时还有人说过:“寝薄冰者,梦溺;寝积薪者,梦奖。”这都说明了“梦”的产生是与日常生活有联系的,它与自己平时喜爱的、忧虑的某些思堆活动有关,与入睡时的环境条件有关,这种说法是有科学根据的,当然还不够全面。
由于现代生理科学的发展,人们对于梦有了更多的了解。梦是在睡眠时产生的,熟睡却不会做梦,所以梦是睡眠还较浅时的产物。按照巴甫洛大学说的理论,睡眠是大脑皮层甚至某些低位部分的一种全面性的抑制。这种抑制过程如果很深很进,人的思维活动就停止了,外在一般强度的声、色刺激也不能感知,这此是熟睡,这时候不会做梦。如果睡眠还较浅,大脑里的抑制过程还不够全面彻底,剩下了某些兴奋点继续活动,梦境就要产生了。引起这些兴奋点活动的固素,大多与从前感知过的刺激的痕迹作用有关,因而梦境是与日常生活有关联的,不是神秘的。又由于大脑皮层大部分处于抑制状态,而这些孤立的兴奋点缺乏有逻辑性的联系,这就构成了梦境的荒诞性。巴甫洛夫说过:“梦就是过去各种刺激的痕迹.它们现在以最料想不到的方式组合起来。” 日常生活中经历过的,听说过的,在书本上见到过的事,都可以片断地在梦里出现,如一个人只到过北京、武汉,没有到过上海,他做梦也可能到了上海,因为他听说过上海是一个繁华的城市.但在他梦境里的上海绝对是真正上海市的面貌,而只是北京、武汉某些情景的模拟。入睡时身体内外环境的某些刺激,与梦境也常有联系,如口渴干燥.可能梦见吃灼热的东西,又如睡眠时半身露在被褥外面,受到寒冷的刺激,可能梦见跌在冰水池里。梦境也可能是一种真情流露,个人主义者梦见了自己的奢望实现,热爱工作的人梦见生产高涨的情况。这些都可以用刺激痕迹的错综组合来解释。
梦境也与睡眠的深浅程度有关,朦脆入睡时,大脑皮层里的抑制过程也比较浅,梦境就更加接近现实生活,正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日间深思一道数学题,梦里也可能做数学题.日间搞技术革新,梦里也可能搞同样的工作。甚至有时自己觉察到在做梦,但不能主动控制,只能听其自然发展。睡眠稍深一些,梦境则有明显的虚幻性和荒诞性,一时在东,一时在西,或者与死去已久的朋友在一起,而自己毫无判断辨别的能力。这就是因为大脑里抑制过程更深更普遍的缘故。
睡眠是由浅入深的,做梦也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一般说来对于健康没有什么妨害。但如果通宵做梦,而且梦境多处于一种朦脆入睡的阶段,也会影响休息,日间也合感到疲倦,这就要适当采取加深睡眠的措施。
23.如果要从“虚假”“虚无”“虚幻”“虚构”四个词中选一个填人括号①内,最准确的是”。如果要从“预示”“预兆”“标志”“征兆”四个词中选一个填人括号②内,最恰当的是“ ”。
24.第一段文字里写—个乐工替安禄山“圆梦”,意在说明:
25.从第一段中找出最恰当的词语填空。
乐工时安禄山的梦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种解释是“ ”,另一种解释是“ ”,这两种解释都是“ ”。
26.文中运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27.用简练的文字,归纳出文中对“梦”的三种不同的解释。
①迷信的解释:
②正确但不全面的解释:
③科学的解释:
28,根据文中提供的内容给“梦”下一个定义。
答:
29.第五段文字的中心句是:
30.文中最后一段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答:
四、(50分)完成下面第31题。
作文
作文题:这是一道风景线
要求:①文章体裁不限;
②600宇左右;
例1如图1所示, 水平传送带AB的右端与竖直面内的光滑半圆形轨道DC相接. 传送带的运行速度为v 0 = 8 m / s, 将质量m = 1. 0 kg的滑块无初速度地放到传送带A端. 已知传送带长度L = 12. 0 m, 竖直面内的光滑半圆形轨道的半径R= 0. 8 m, 滑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 0. 4, 重力加速度g = 10 m/s2. 试求:
( 1) 滑块从传送带A端运动到B端所需的时间;
( 2) 滑块在传送带上滑行的整个过程中产生的热量;
( 3) 滑块滑到轨道最高点C时对轨道的压力.
解析: ( 1) 滑块在传送带上做加速运动的加速度
假设加速到与传送带同速, 则用时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滑块对轨道的压力N' = N = 30 N, 方向竖直向上
例2如图2所示, 倾角为37°的斜面上, 轻弹簧一端固定在A点, 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另一端位于B点, 斜面上方有半径为R = 1 m、圆心角为143°的竖直圆弧形光滑轨道, 与斜面相切于D处, 圆弧轨道的最高点为M. 现用一质量为m = 1 kg的小物块 ( 可视为质点) 沿斜面将轻弹簧压缩40 cm到C点由静止释放, 物块经过B点后在BD段运动时的位移与时间关系为x = 8t - 4. 5t2 ( x的单位是m, t的单位是s) . 若物块经过D点后恰好能到达M点, 取g = 10 m / s2, sin37° = 0. 6. 求:
( 1) 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2) 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 3) B、D间的距离.
总结解决力学大题的处理思路:
1. 读题, 把语言描述转化为运动情景, 结合题目中给定的图示弄清运动过程.
2. 审题: 抓关键信息、隐含条件 ( 突破口) . 比如: “光滑”, 竖直面内物体“恰好”通过最高点, 物体对某物体的“压力”, 叠加在一块的物体在运动中“恰好”不下滑, “缓慢”等, 从这些隐含信息突破, 对处理问题帮助很大.
3. 步骤: 点明研究过程, 比如A到B , 从××到 ××过程: 然后结合牛顿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定理、能量守恒等列出标准式子, 切忌式子中的字母表达要优先以题目中给定的对应.
附: 1. 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
( 1) 选取研究对象, 明确并分析运动过程.
( 2) 对所选运动过程受力分析, 受什么力, 哪些力做功, 做了什么功, 做了多少功, 求出总功.
( 3) 明确过程始、末状态的动能E k1及E k2 .
( 4) 列方程W = E k2 - E k1 , 必要时注意分析题目潜在的条件, 列辅助方程进行求解.
2. 应用能量转化守恒定律解题的步骤
( 1) 分清有几种形式的能在变化, 如动能、势能 ( 包括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电势能) 、内能等.
( 2) 明确哪种形式的能量增加, 哪种形式的能量减少, 并且列出减少的能量ΔE减和增加的能量ΔE增的表达式.
计算题的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大板块,在历年的升学考试中计算题都占有比较大的分值,而计算题的教学历来是很多物理教师最为头疼的事,教师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却收效甚微。这一点我是深有感触的,结合自己近两年的物理教学情况,现就自己在计算题教学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也希望各位同仁能多提供相关的教学意见和建议。
一、鼓励学生正确面对计算题。
大部分学生对计算题有一种畏难情绪,面对计算题看也不看就说不会,更不要说去做。因为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计算题就是很难的,那是极少数优生的专利,多数学生不敢问津,又不是我一个人做不起,做不起也不算丢脸吧。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正确的面对物理计算题呢?我认为首先要做好学生的工作,让他们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不要从心理上产生对计算题的恐惧,要用一种平和的心态来讲题。
二、怎样教学计算题呢?
1、读题并理解题意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读题是解计算题的关键,一道计算题文字不多,可让学生多读几遍,完全熟悉题意。读题结束后可让学生勾画出题中的重点字词,着重理解。如“一根5kg的圆木漂浮在水面上,求静止时所受的浮力为多少?”这道题,只要我们抓住“漂浮”这个重点词,就知道“漂浮”是重力等于浮力,只要用公式F=G=mg算出物体的重力也就知道了物体的浮力。
2、分析题意,确定公式
从问题入手,搜集适应此类题目的公式,总结计算这一类型的所有计算公式,找出题中告诉的物理量,确定公式。比如:我们在讲浮力计算时给学生总结了求浮力的几种方法“压差法、测重法、阿基米德原理法、二力平衡法”等等,具体要用那一个公式就要求学生对题目中的条件进分析进而确定要用的具体公式。
3、解题要规范
以前的老教材讲计算题是严格按“已知、求、解、答”等步骤完成,解题简洁,但给人有一种缺乏人情味的感觉;而新教材要求学生在解题时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更注重体现素质教育目标,解题过程要显得丰润一些。
如解:有一空心铅球,重4.5N,体积为0.5dm,如果把这个球浸没在水中,该球受到的浮力为多大?如果该球上浮,静止时受到的浮力又为多少?
(1)读题。(略)
(2)勾划出重点字、词。“浸没”。
(3)分析题意:a、要求空心铅球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可以用公式F=G=pgv,题中液体的密度已知,而该铅球是“浸没”则排开液体体积与物体体积相同;b、铅球的重力已知,浮力在第一个问题中已算出,根据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判断该球是否上浮,如果上浮,则结果是漂浮,漂浮是浮力等于重力。
(4)解题:
根据题意,铅球浸没时,有
V排= V= 0.58×103m³,
F浮=pgv排=1.0×10³kg/m³×10N/kg×0.5×10³m³ = 5N
因为F浮>G,所以铅球上浮。
因为上浮的最终结果是铅球漂浮在水面,此时
F浮1= G,即F浮1= 4.5N
【初中物理力热综合题】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