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主题诗词(通用12篇)
一、《长征》(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二、清平乐《蒋桂战争》(一九二九年秋)(毛泽东)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甄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三、念奴娇《昆仑》(一九三五年十月)(毛泽东)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融,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四、《油岩题壁》(叶剑英):
放眼高歌气吐虹,也曾拔剑角群雄。我来无限兴亡感,慰祝苍生乐大同。
(注释:油岩位于广东省梅县东山中学约两公里处,是广东梅州的名胜古迹。1915年就读于梅县东山中学的叶剑英,在毕业前夕约伙伴同游油岩。当时辛亥革命不久,袁世凯阴谋称帝,局势混乱,全国讨袁声势浩大,革命浪潮汹涌,爱国志士无不欲以身报国。叶剑英登上油岩,眺望祖国壮丽山河,有感而发,乃欣然题诗于油岩壁上,这便是著名的《油岩题壁》诗。)
五、1971年1月16日,陈毅被查出身患肠癌,并已有局部转移。在陈毅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叶剑英几乎每天都来探望。他看着陈毅虚弱的身体,不忍让陈毅劳神,经常只在病房里稍坐一会儿便告辞出来。然而,走出病房又不愿马上离去,双手背在身后,垂头无语,步履沉重,久久徘徊在陈毅病房门口。1971年12月19日,叶剑英满怀深情地写下《慰陈毅同志》诗一首。诗前有“毅公卧病,诗以慰之”8字。诗曰:
君子坦荡荡,于人曰浩然。赣南危不屈,福建错能悛。斯人有斯疾,闻道可闻禅。信回天有力,前路共巨艰。
六、清平乐·会昌(毛泽东)一九三四年夏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指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注释:[会昌]:江西东南县名,在贡水流域,东连福建,南接广东。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极“左”领导派毛泽东去粤赣“养病”,实际是进一步进行排斥、打击。毛泽东带着王首道、周月麟和朱开铨三个巡视员来到粤赣省委省zhèng fǔ所在地会昌县文武坝。7月23日凌晨,毛泽东在几位干部的陪同下登上会昌城西北的会昌山,在登高望远中忧时虑事,写下了这首词。作者自注:“1934年,形势危急,准备长征,心情又是郁闷的。这一首《清平乐》,如前面那首《菩萨蛮》一样,表露了同一的心境”。)
七、《大江歌罢掉头东》(周恩来)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注:此诗作于1917年,作者赴日留学前夕,时年19岁。)
八、《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周恩来)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注:此诗发表于1941年1月18日重庆《新华日报》。)
九、《念奴娇·井冈山》(毛泽东)
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五井碑前,黄洋界上,车子飞如跃。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
(注释: 岁月匆匆,在毛泽东重上井冈山的感受中,从革命战争到社会主义建设38年的历史步伐,故地已经“旧貌变新颜”、“江山如画”,留下的除了“莺歌燕舞”、“潺潺流水”的如画江山外,更有“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豪情和“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壮志,这些豪情壮志是历史积累下来的精神财富;这些豪情壮志承载着战争岁月的故事硝烟;这些豪情壮志也洋溢着胜利者的从容与自信。)
十、《西江月·井冈山》(毛泽东)
在班级管理、德育工作、学科教学中,科学利用网络红色资源,开展红色主题教育,对于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德育途径,提高德育实效,具有重要意义。
从来源、存在的形式等方面来看,网络红色教育资源具有诸多应用优势,也存在一些不足。我们应该把握其特点,选择运用适宜的策略,才能够发挥好其教育教学的优势。
一
网络红色教育资源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特点一:检索快捷迅速。常见的搜索引擎有百度、雅虎、谷歌或谷歌学术、必应搜索、搜狗搜索等,这些都是互联网专用的浏览搜索器。而对于数据库教育资源信息的搜索,则需要使用与数据库配套的数据库检索系统。当然,我们还应该掌握一些搜索信息的方法或技巧, 以提高搜索效率和质量。检索快捷迅速的特点, 我们可通过网络终端随时随地获取,不受时间、空间等因素的限制,为收集、使用网络红色资源提供了基本保障。
特点二:丰富性与多面性共存。一般地,检索或搜索某一信息,搜索引擎会提供大量相关资源,这些资源以不同形式、不同质量、不同角度等存在着。对于网络红色资源而言,这些资源中,有些经过学术考证是可靠的,有些来自民间、野史或传说传闻,甚至有些是编造的、错误的或反动的。也就是其丰富性与多面性是共存的,需要我们通过去伪存真、略劣留优、鉴别筛选,甚至各取所长加以整合使用。面对浩如烟海的同类网络资源,欲提高鉴别、使用效率,就需要在平时搜集资源时,随时保存、收藏那些优秀的资源网站,或下载并分类保存重要的网络资源,以便使用、推荐给学生。
特点三: 分散性与非系统性。由于网络信息缺乏统一管理,也没有统一的发布标准,且变化、更迭、新生、消亡等都时有发生,造成了网络资源在某个局部范围内是有序的,而整体分布较为分散、无序,甚至呈混乱状态。这样给运用带来许多不便,需要我们多收集积累,加以系统整理,构建相对系统的红色资源库。
特点四:形式多样性与生动性。网络红色资源以数字化形式,呈现出多样性、生动性,如文本、图片、动画、影音等,极大地丰富了资源内容的表现力,有助于知识结构的更新和重构。通过鉴别筛选,可供不同形式、不同类型的教育教学活动选用。
二
基于对网络红色资源特点的认识, 可以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选准时机,运用恰当的方式, 开展高效的红色教育活动。这里提供以下主要策略,以供参考。
1.构 建网络红色教育资源体系 。 根据网络红色教育资源的上述特点,我们要养成经常性地收集、筛选、分类、管理优秀
的网络红色教育资源的习惯, 逐步构建相对完善的网络红色教育资源体系,及时补充、更新形成资源库。这是利用网络红色教育资源开展红色主题教育的基本保障,相反,认为网络红色教育资源随手可得,不做资源准备,临时搜索拿来使用的想法或做法,往往达不到预期教育目的。构建网络红色教育资源体系,关键在于:一是平时积累,发现好的资源就要加以保存或收藏;二是做好分类,分类的标准尽量合乎资源本身的特征和使用的习惯,资源库不在于庞大,而在于组织有序、内容准确,做到引用快捷;三是动态管理、及时更新完善,做到实用。
这里推荐几个较为优秀的资源网站,共同借鉴。
中红网:http://www.crt.com.cn/
中国红色 资源 :http://data.jxwmw.cn/index.php category -view-642, 内含 : 全国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区 ( 沪浙红色资源区、湘赣闽红色资源、左右江红色资源、黔北黔西红色区、雪山草地红色区、陕甘宁红色资源、东北红色资源、鲁苏皖红色资源、大别山红色资源、太行山红色资源、川陕渝红色资源、京津冀红色资源)、红色革命故事、红色经典歌曲等丰富资源。
红色资源 :http://v.mos.gov.cn/shipinzhuankan/hszy/index.shtml,以视频图文形式展示介绍:南湖革命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红军渡纪念园、红色廉政文化城等历史资料。
苏红网:http://www.zg1929.com/
红色故乡:http://www.redgx.com/
红色文化网:http://www.hswh.org.cn/
红土魂———江西英烈网:http://jxhth.cn/
2.灵活而有计划地实施教育方案。凡事预则立 ,要制订出切合学生特点、地区教育教学实际、灵活适用的红色主题教育实施计划。首先,区分所教学生的阶段:小学(可以区分低、中、高年级段 )、初中 (以八年级 上学期为 界 ,可以区分 一、二阶段)、高中、大学,等等,不同阶段学生教育的内容、形式、方式,因其身心发展需求不同而不完全相同, 所开展的教育活动内容形式应有区别。其次,各阶段中各项内容涉及的侧重点、广度、深度及教育的形式、方式不同。再次,处理好持续性与灵活性的辩证关系,在保障持续、按计划实施教育活动的前提下,要因事、时、势、具体情景灵活实施教育活动。
3. 创新网络红色主题教育形式。一要因时因地 、因事因势,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情感,热情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没有情感的积极参与,教育将是被动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时因地、因事因势创设情境, 就是要根据学生所处的实际环境, 抓住时机、选准切入点地开展活动,例如:结合重要的纪念日(清明、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建党节、建军节、九·一八、国庆节、一二·九),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班级一些现象(提倡节约、反对浪费,理想、励志等),结合当前热点、焦点、时事要闻等,因势利导开展相应主题教育活动。二要尽量调动学生多种感知方式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心理学、教育学和教学实践研究证明:多种感知方式(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共同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兴趣,拓宽信息交流互动渠道,拓展感知、认识、理解、体验、情感深度。利用网络红色资源,可以采用阅读文本、观察图片、聆听歌曲、欣赏影视,甚至通过网络模拟游览等形式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例如:苏红网:http://www.zg1929.com/等网站提供模拟游览功能 , 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网络模拟游览活动。
关键词:《红色英勇勋章》;精神成长;转变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3-0213-02
斯蒂芬·克莱恩(1871-1900)是美国19世纪的一位多产作家,他8岁时父亲去世。克莱恩为了养家很小就开始了写作,16岁就出版了第一部小说。生活在美国内战时期的克莱恩对生活充满了失望与恐惧,其作品多数都是悲观与现实的,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精神的崩溃。克莱恩作为自然主义作家,其代表作《红色英勇勋章》深刻的反映了作者的悲观自然主义思想。
《红色英勇勋章》小说背景为美国南北战争,主要描述了亨利·弗莱明参军前对战争有着奇妙而美好的想象,因此全然不顾母亲的反对,毅然决然的报名参加了北方军。然而战场中的情形却与想象有着天差地别,现实总是不如幻想来得那么刺激浪漫,现实的战争击碎了弗莱明。在书中,作者描写了弗莱明面临第一次战斗时的情景,战场上轰雷的厮杀使他感受到了死亡的威胁,也使他产生了动摇情绪,最终导致弗莱明做了逃兵,仓皇地逃离了战场。战后,当弗莱明听见北方军重新获胜的消息,他又后悔不已,也觉得心里不安。因此为了弥补犯下的过错,他不顾一切千方百计地打探到了部队前线的消息,令人可笑的是在打探的途中,弗莱明不幸被一名士兵打伤了头部。自此书中的“英勇”勋章出现了,便是弗莱明额头上的一记无意之过,同时也是小说的转折点。之后弗莱明回到原来的兵团,不知情的战友把他奉为英勇的战士。由于深受良心的谴责,弗莱明决心上前线英勇杀敌,洗清耻辱,甚至在一次混战中,他主动接过倒下的战旗,英勇的带着部队冲锋陷阵,赢得了上级军官的高度评价,成就了真正的英勇勋章。然而小说并没有在此结束,小说的末尾弗莱明也意识到了这场战争,甚至这个时代的虚幻。这是一部描写年轻人成长的小说,是主人翁弗莱明从天真无知到成熟再到幻灭的过程。
克莱恩虽然一生从未上过战场,但克莱恩通过从退伍老兵听到的二手资料进行整合,经主人翁弗莱明的思想斗争与变化,深刻的反映了战争中的虚无与人性的懦弱,体现出了克莱恩的自然主义观,即人在自然面前的无能为力。
一、成长小说的定义与特征
成长小说也称启蒙小说,是指主人翁在通过一系列的磨难、困苦后由少年至成年,或由幼稚至成熟的过程。成长小说的起源在欧洲,然而却在美国文学作品中占了极为重要的地位,许多的美国文学都探讨了成长小说的意义,对于“成长小说”的定义解读,许多的学者都有着不同的阐释,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莱斯利·费德莱尔认为“成长是通过获取知识坠入成熟的深渊”,莫迪凯·马克思则概括为:“成长小说是年轻的主人公经历了某种切肤之痛的事件之后,或改变了原有的世界观,或改变了自己的性格,或两者兼而有之。这种改变使他摆脱了童年的天真,并最终把他引向了一个真实而复杂的成人世界。”无论怎么定义解读,成长小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主人翁必须是青少年,必须亲身经历事件,并且该事件促使了主人翁心理、性格的成长。《红色英勇勋章》作为克莱恩的经典小说,以美国内战中的“钱斯勒斯维尔战役”为背景,以主人翁弗莱明对战争和社会的逐步认识为主线,是一部典型的具有成长主题的小说。
二、主人翁弗莱明的成长
(一)从天真到虚无
小说开头就以倒叙的方式向读者展示了军队中沉重、灰暗的气氛,作者所用之词都是带有灰色色彩的词语,无一不加重了对战争给士兵们带来的阴影,小说主角弗莱明就感受到军队里的沉闷与虚无,他对即将的战争充满了恐惧,他觉得自己被国家、被希腊英雄主义欺骗了,他想逃,却又不敢逃。
然而,这些恐惧虚无的思想却都是在弗莱明参军后才出现的,在参军前,弗莱明对战争充满了美好的幻想和期待,他渴望着上战场,渴望着建功立业,渴望着成为希腊神话式的英雄。作者克莱恩在弗莱明的天真幻想阶段创造了一个对抗性人物:他的母亲。她看透了战争的意义,因而一次次的阻止弗莱明的参军,遏制弗莱明的幻想。但最终弗莱明还是瞒着母亲报名参了军,他似乎看见了流血的战场和英勇的英雄,可是旋即而来的便是无边的厌烦与虚无,他的军队一直处于后方无仗可打,他们必须等待。等待的虚无包围了弗莱明和他的战友,使他们恐惧,他开始想象战争中可能出现的血流成河,可怕场景,甚至死亡等后果,突然之间弗莱明对于自己为什么参战、为谁而战产生了疑问,他慢慢的意识到了自己以前的幼稚,他开始思考参军对自己是否有价值,不断地进行自我追问。这时的弗莱明已然对战争毫无幻想,他有的只是虚无和虚无带来的恐惧。
(二)从虚无到惧怕
军队中的无所事事给弗莱明心理上度日如年的空虚,一个个队伍即将上战场的谣言,也使弗莱明意识到自己想当个逃兵的强烈欲望,“也许在战斗中,他可能会逃跑”。他被迫承认,“在战争这个问题上,他对自己没有把握”,“唯一能够证明自己的办法是投身到炮火中去…”他想知道别人是否也如他一样,他询问队友吉姆和资深老兵们,但他得到的却是更加无止的恐惧。
如果说以上的描写只是弗莱明的思想活动的话,那么后来当他的队伍真的面临战争时,却是弗莱明恐惧心理的极好体现。随着连队开赴战场,战场上的枪林炮雨让弗莱明不知所措,在那样的环境中弗莱明又一次的萌生了逃跑信念,“他就像一只声名狼藉的小鸡一样,他根本不知道往哪儿跑才是安全的。他吓得脸色苍白,好像一个半夜三更不小心走到悬崖边缘才突然醒过来的人,他立刻丢掉手上的枪支,毫无羞色地如一只野兔般仓皇逃命”,最终混在伤兵中跑离了充满硝烟的战场。战场上的逃离是弗莱明历经了从虚无到惧怕的成长。
(三)从恐惧到成熟
战场上的逃离尽管弗莱明不再受战争和死亡的威胁,可又滋生了他另一方面的痛苦。当弗莱明得知他们这一方取得了战争胜利时,耻辱便侵袭了这个年轻人的心。他为他逃离战场的行为感到羞愧,然而他仍在不停的说服自己,告诉自己保全性命才是最正确的。这种想法尤其在弗莱明看见一只松鼠被他掷的一颗松果吓得逃之夭夭时得到了证明,他极力的使自己相信保全自身是任何生物的本能。
然而,弗莱明却无法真正意义上的远离战争,在树林里到处都是战争后的痕迹,伤兵遍地,哀嚎连天,弗莱明在这一幕幕的战争痕迹中又一次的迷失了自己,他既羞耻又相信逃跑是最正确的本能反应。在接下来的旅程中出现了使弗莱明彻底觉醒、归队和重生的,是他的战友——大个子战士吉姆·康克林。
康克林在小说中是镇定、谦卑、坚定不屈的,他被作者赋予了启迪、拯救弗莱明的使命。康克林是真正的战士,即使在临死前,他还坚持找寻自己的战场,并用他那庄严的死,唤醒了弗莱明内心的耻辱感和使命感。书中的吉姆·康克林用他的死唤回了弗莱明灵魂的生,这表明了弗莱明成熟的第一步:意识到人类在死亡面前的无奈与大自然对人的漠视。
弗莱明成熟回归的第二步便是他的伤疤(一个荒诞“勋章”)。尽管在遭遇了吉姆·康克林的死亡,弗莱明已经顿生了勇气与回归战场的念头,然而他仍需要一个可以掩盖他逃跑的借口来战胜黑暗,荣耀归队。
弗莱明受到康克林的启示,决定回归部队,回归战场,但却不知怎么向战友解释自己的逃跑。也许是上天的“恩赐”,他被卷入一支溃退的队伍中,他的额头甚至还在他向这批在散兵们打听时,挨了一名士兵的一枪托而受伤,而此伤口则被其自称为“枪伤”。可是,毕竟这伤疤不是真正的枪伤,这个伤口与其说是骄傲的源泉,不如说是一个耻辱的象征。回到原来的军团后,弗莱明的战友们把他的伤口当做令人敬佩的、因战斗而负的伤,当成是英勇的象征。弗莱明为了让自己真正的成为英雄,真正的拥有一个伤疤,自此,他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夺取了敌人的阵地,渐渐地他开始有种了一种崇高感, 无暇顾及去赢得别人的赞扬,或注意为自己赢得荣誉,成为了整个兵团中最疯狂、最勇猛的战士。
到此,小说向读者展示了一个迷途之人如何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思想斗争,同时在受到一连串的启示和“超自然助力”后,终于战胜了自己,走出了黑暗,完成了自外向内转移的艰难历程。这是弗莱明走向成熟的第三步,也是最后一步。弗莱明得到了心灵的觉醒与净化。
(四)从成熟到幻灭
幻灭是弗莱明在成长道路上的最后一站。虽然作者克莱恩让弗莱明走向了成熟,但并没有就此收笔,克莱恩相信在自然的面前人类是无能为力的,因此《红色英勇勋章》中的弗莱明也就是这种自然主义思想的体现。
弗莱明在最后不但明白了奋勇杀敌,更重要的是明白了自然的庞大力量和人类的渺小。在弗莱明逃跑的森林中,尽管哀嚎连天,伤兵遍地,但大自然却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变,依然晴空万里,动物们(如松鼠)依然欢乐的觅食,鸟儿依然唱歌,白天依然是白天,夜晚依然是夜晚,毫无改变,人类的死亡、生存、杀敌、逃跑在大自然看来都是微不足道的,所以,弗莱明明白了自然的道理,也明白了人生的真正意义:虚无!小说的结局自此才显示出来。在书中弗莱明野心完全消失,不仅不再为保命而活,也不再为了荣耀而活,他已经失去了恐惧,从容地接受发生在他身上的一切,变成彻彻底底的无个性特征者。
作者克莱恩为了让弗莱明能够真正找到自我,让其对自己行为进行反思,让他以旁观者的立场评价它们,从而使弗莱明和读者都认识到,任何伟大的事情背后都必然包含着丑陋,然而这一丑陋却并非不是道德的,相反更多的是出于人生存的本能,是人性之所为。作者在《红色英勇勋章》中反映了一个士兵从天真无知到成熟再到幻灭的成长过程。弗莱明之所以成为英雄,并非如常规的战争小说中的英雄具有至高无上的精神;相反,作者给读者呈现了一个普通人的虚荣,一个普通人盲目的自豪感,以及在面对战争时的一种畏惧感,最后经历了生死后的净化与成长,作者克莱恩用这种成长式的主题探索人类与自然,告诉读者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毫无选择。
参考文献:
〔1〕陈媛媛.《红色英勇勋章》的成长主题分析[J].沈阳: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93-95.
〔2〕芮渝萍.美国成长小说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芮渝萍,刘春慧.成长小说:一种解读美国文学的新视点[J].宁波:宁波大学学报,2005,(01):1-5.
〔4〕斯蒂芬·克莱恩.红色英勇勋章[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5.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演讲的题目是《听党话,跟党走,共圆中国梦》
从小爷爷对我说,吃水不忘挖井人。历经苦难才明白,没有共产党哪有新中国。
从小老师教我唱,唱支山歌给党听。几经风雨更懂得,跟着共产党才有新中国。
流金的“七一”,闪烁着真理的光芒。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风风雨雨九十多年,有太多的艰苦记忆值得我们铭记;有太多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颂扬;让我们走进岁月的远方,打开记忆的长卷,一起回眸这九十多年的艰苦历程。
看,那是烟雨迷蒙的江南,那是山雨欲来的南湖。1921年7月,几十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热血青年,创建中国共产党。从这一刻起,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史即将翻开开天辟地的一页。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齐读)长征是一首雄壮、豪迈、大气磅礴的革命交响曲!长征,把惊涛壮观推出,把日出瑰丽托起,让松柏昂首挺拔,让雄鹰翱翔蓝天!
新中国的诞生,告诉我们一个真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在那个黑暗践踏着光明的旧社会,面对着帝国主义侵略者疯狂的侵略行为;面对着军阀政府可悲的卖国行为;面对着武装军警可怕的镇压和逮捕,人的爱生之念,畏苦之情,算得了什么呢?爱国的学生们——这些进步的知识分子,毅然勇敢地站了起来,“爱国高于一切!”中国共产党那种视死如归、毫不退缩的可贵精神,不正是来自那颗炽热火红的爱国心吗? 有人说,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而21世纪,就是我们中国人的世纪,“远去足音凝重,再创辉煌更撼心!”中国经过几十年来的艰苦建设,已取得了“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迅猛发展。但我们不要忘记,我们仍然是个发展中国家,还有许许多多地方有待完善和发展,要想国家富强,就必须继续努力;而希望,就寄予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身上。我们就该努力学习,树立远大的抱负和理想,将来有所作为,报效祖国。
乙:一阵阵微风,诉说着当年的故事。
甲:就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年代,看一看,那时候的故事。
(学生准备好道具上台表演,主持人念旁白)
乙:1946年12月21日,她参与暗杀云周西村村长石佩怀的行动。因叛徒告密而被国民党逮捕,死在敌人的铡刀之下,死时未满15岁。毛泽东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刘胡兰图片和资料)
甲:12岁的他是龙门村儿童团团长。他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有一次,勇敢的他经过千辛万苦把一封十万火急的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
(学生回答,课件出示海娃图片和资料)
乙:1952年10 月14日,他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
(学生回答,课件出示黄继光图片和资料)
甲:同学们,你们还知道有哪些爱国人士的事迹吗?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吧!
(同学们介绍自己搜集爱国人士的爱国事迹。)(出示课件)
甲:他们虽然牺牲了,可是他们那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却万古长青,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乙:是的,刚刚有同学说了欧阳海的故事,你们知道欧阳海是哪里人吗?
甲:当然知道,不仅我,这里的每一个同学都知道!他就是……
(台下学生一起回答:就是我们桂阳人!)
乙:嗯,回答正确。桂阳可是我们郴州著名的红色革命县了,出了很多像欧阳海这样的英雄人物。那么你还知道桂阳哪些地方出了革命大英雄呢?
甲:哦,这个我要想一想。
乙:那我就先给你看个视频,相信看完后你就会知道了。(播放视频)
甲:这不是我们学校嘛
(视频播放完毕)
乙: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同学们念的那段歌谣,说的是一件什么事吗?
(学生回答:湘南暴动在洋市)(出示课件)
甲:同学们真不错啊,看来平时都有留意了。
乙:我们现在就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吧!
关键词:古诗词 爱国主义 文学主题
引言
我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古诗词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诗歌传统历史悠久,在古诗词的发展过程中,爱国主义一直都是诗词的重要主题。我国诗坛以及词坛上出现了很多伟大的爱国诗人,他们留下的作品形成了一道壮丽的风景,爱国主义思想表达的是一种对祖国的热爱忠诚,是牵绊着每一个国人最真挚的感情。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诗人以及词人为国家的统一、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不仅使用文学之笔表达了爱国主义的情怀,反对民族压迫,反对外国侵略,表达了中国人民骨子里拥有的一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久而久之,这种精神便根植于中华民族的灵魂深处,形成了爱国主义传统。古诗词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对现代教育也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古诗词的解析,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诗词主旨的理解,从而提升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
一、古典诗词的爱国主义主题
爱国诗歌,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些诗歌作品中,作者表达了一种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更表达了对国家以及民族的前途的关切之情。同时,在面对国家出现危难时会挺身而出亲身参与到斗争中,保家卫国、建功立业。古诗词中的爱国主义情怀,主要有这几个方面的体现。
(一)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祖国的大好河山给诗人以及词人很多的创作灵感,他们在进行诗词创作时往往都会以祖国的山水为基础,融入自己的情感,将祖国的山水也赋予了丰富的情感,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好像亲身游览了这些美丽的山水河流一样,从而建立起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表达对国家以及民族前途的关切
爱国主义诗人和词人在创作时,往往将国家以及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国家的发展还是民族的发展,都是与自身的命运有紧密联系的,国家的前途就是自己的前途。因此在诗歌中表达对国家以及民族的一种忧患意识。比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三)表达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国家遭遇危难之时也是诗人和词人进行创作的高峰之时,当国家遭受外来国家的侵略时,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诗人以及词人不仅会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愤慨,还会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比如陆游、辛弃疾,不仅创作了大量的爱国主义词作,更是亲身投入到战斗之中,与金国对抗,为国立功。
二、爱国主义诗词解读
爱国主义一直都是古诗词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中的爱国主义情怀也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
(一)古诗词中爱国主义思想的萌芽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在《诗经》中有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诗篇,比如:《无衣》、《载驰》、《六月》等。“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子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是《无衣》的主要内容,其中表达了秦国人民希望可以团结一致共同抗敌的爱国主义精神,诗歌往往给人带来一种十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发展到战国时期,出现了七雄纷争,我国的大片土地上仍然弥漫着一种刀光剑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爱国主义文学达到了顶峰,当时著名的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诗人是屈原。他不仅热爱自己的家乡,也热爱祖国的山河以及其他百姓,但是他的仕途并不顺利,遭到了排挤,最后被流放到沅湘,他的治国抱负得不到相应的施展,却一直在与黑暗的势力斗争。这才出现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等著名的诗句,表达了自己的一种气节。在屈原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那种爱国主义情怀以及敢于为祖国献身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二)古诗词中爱国主义思想的发展
从东汉末年到南北朝,我国出现了军阀割据的现象,在这种相互混战的局面下,建安诗派的出现对诗歌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建安诗歌抒发了诗人们渴望统一祖国、建功立业的抱负,建安七子的爱国情怀以及抱负得到了深刻的展现。比如曹植在《白马篇》中刻画了一个武艺高超、性情豪迈的游侠形象,他身上的那种爱国激情也是曹植身上的爱国情怀的体现。
发展到唐代之时,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强盛的国力对我国的文学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太平盛世之下,越来越多的诗人开始对祖国的大好河山进行描绘,表现出一种豪迈的爱国主义情怀。比如李白就描写了许多关于祖国山水的篇章,在他的笔下我们可以看到秀美的江山,看到充满了激情的生活。同时在边塞诗人的笔下也可以看到爱国主义情怀,他们的爱国主义则是一种豪迈的杀敌必胜的情怀,比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愿将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等,这些诗句中都彰显了豪迈的斗志以及豪气。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唐朝也开始衰落,在这个时期,则出现了另一批忧国忧民的诗人,很多诗人都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治国的理念以及抱负,比如杜甫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体现了他的政治抱负,“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则表达了他愿意为国家献身的精神。杜甫与李白同为唐代诗人,但是由于两人生活的时代不同,在诗作中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情怀有很大不同。杜甫的爱国主义情怀是一种直面人生的忧国忧民的思想体现,比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向来忧国泪,寂寞洒衣巾”等等。
我国古诗词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得到深化是在宋朝时期。宋词是我国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爱国主义在宋词作品中有十分深刻的体现。苏轼、陆游、辛弃疾等都是豪放派的代表,他们在作品中将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体现得淋漓尽致。比如“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等,都是脍炙人口的著名作品。在这个时代中也出现了很多爱国主义将士,他们不仅能在沙场上奋勇杀敌,也能在文坛上挥墨而作。其中陆游和辛弃疾的词作,是宋代爱国主义诗歌中的杰出代表。
三、诗词爱国主义教育价值
古诗词是我国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产物,延续至今,在任何一个教育阶段都有古诗词的身影。古诗词在现代社会中已经不单纯地是作者的情怀以及思想的体现,更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工具,是教材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对古诗词中的爱国主义情怀进行分析,对作者在进行创作时的心理进行剖析,有助于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进行教育,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对待国家以及民族具有责任感。比如辛弃疾的词作对典故的运用是一个最大的特点,他所运用的典故,都与内心的情感是有很大关联的,他是用典故在讲述自己的人生,讲述自己的故事。辛弃疾本身是一个具有高度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词人,对于一些涉及到朝廷和政治的话题,很多时候不能直接描绘,因此只好隐晦地采用典故来表达内心世界。在对古诗词进行解析时,需要对作者的生平、创作风格、作品主题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有助于从创作中得到灵感,便于学生领悟作者的情感,提升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
结语
古诗词中的爱国主义情怀是古诗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古诗词的创作过程中作者对社会现状的反映,也是对自己的人生的真实写照。只有对古诗词进行深刻的分析,才能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传递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张宏伟.“剑南诗万篇,半洒神州泪”——试论陆游诗中的爱国主义思想[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08).
[2]何元智.精忠报国志难酬——论《离骚》的忧患美[J];庆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03).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叫
,是来至五年二班的学生。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传承红色其因,携手共筑中国梦》。
红色,象征着光明,凝聚力量,引领未来。当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翻开崭新的课本,一次次捧读写满苦难与辉煌的历史故事;当我们坐在屋檐下,一次次聆听父辈们讲起那些峥嵘岁月的往事。于是,在儿时的憧憬中,便留下了红色的印记。
红色基因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它孕育了光照千秋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先烈们为求国家解放,民族独立,人民幸福,英勇奋斗,不畏牺牲,前赴后继,用鲜血和生命,用信仰和决心,写下了人类史上彪炳史册的壮丽诗篇。
如今,我国社会已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一个价值多元化时期。今天的物质条件以充实丰盈,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烈们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换来的,当你漫步街头的时候,可曾想到,我们脚下的土地浸透着烈士的鲜血,他们用鲜活的生命让幸福之花开的格外娇艳。想起这些千千万万为国捐躯的革命先烈,我的心中便充满难以抑制的感动。
二年级2班
一、活动目的
通过缅怀革命先烈,追忆他们所体现的精神。利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培育和弘扬中国传统革命精神教育,让学生在革命精神的激励下,努力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二、构思
将革命精神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小组不同形式的展示,让学生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受到感染教育;联系自己的现实生活,谈谈自己今后应该怎样践行先烈的革命精神。
三、活动
1.让学生搜集革命先烈的资料或书籍进行阅读,准备革命先烈故事,革命歌曲等。
2.各小组根据本组搜集的资料来汇报,准备有特色的汇报形式。
四、活动过程
(一)活动流程
1、主持人致开场词
2、入队宣誓词(陈果果领读)
3、齐唱少先队员队歌
4、诗朗诵《祖国祖国我爱你!》
5、表演唱《祖国祖国,我们爱你!》
6、街舞串烧
7、诗朗诵《沁元春·雪》
8、舞蹈《唱支山歌给党听》
9、诗朗诵《党啊,我亲爱的妈妈!》
10、班主任讲话,及时总结,不畏艰险、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为社会主义事业鞠躬尽瘁的献身精神,这些就是革命精神。其实,勇于实践、勇于探索、勇于思考、奋发进取的开拓精神,这些也是革命精神。
11、全体起立,合唱歌唱祖国
(二)学生谈体会,如何践行革命精神
坚定理想信念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演讲的题目是《传承红色精神,坚定理想信念》。
战火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红色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当一次次聆听那些奋勇杀敌的英雄故事,一次次捧读那些激荡人心的红色经典,一次次瞻仰那些洒满烈士鲜血的革命遗址,那段“愿以我血献后土,换得神州永太平”的历史一幕幕在眼前重现。
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数以万计的革命先烈,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用鲜血扭转乾坤、用生命铸造新中国。巍峨的雪山掩盖了革命烈士的躯体,却埋藏不了他们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茫茫的沼泽吞噬了革命烈士的身躯,却掩藏不住他们战胜黑暗的顽强意志;如雨的子弹夺去了革命烈士的生命,却夺不去他们无所畏惧的战斗精神,他们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辉煌篇章,铸就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支撑他们勇往直前的强大力量,正是源于他们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源于他们对实现民族和人民解放的坚定信念。
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生活在现在的我们,无法回归炮火纷飞的年代、感受碧血丹心的赤诚,也无法在生与死的抉择中验证自己内心深处的信仰。但我们的理想信念绝不能被和平的花团锦簇掩埋,绝不能在安逸的生活环境中泯灭。时代在变换,新的形势赋予了我们新的信念:
我们的信念,就是对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我们的信念,就是面对困难挑战的胸襟和豪迈;我们的信念,就是为党和人民付出一切的奉献和忠诚。去年,我心怀着敬畏、激动、喜悦的心情踏进了市委办公室的大门,近一年半的时间,我切身感受到市委办工作任务重、节奏快、压力大,在这里,我看到了事无巨细、毫厘必究的严谨与求实,看到了灯火通明、披星戴月的敬业与奉献,看到了雷厉风行、精益求精的高效与规范。从最初的新奇晦涩,到后来的逐渐适应,再到现在的完全融入,自己学会了平心静气、学会了反思沉淀、学会了迎难而上,每一步都是一次成长,每一步都是一次蜕变。我深刻地体会到,只有对工作、对生活、对人生树立起一个坚定的信念,才能让自己在困难挑战面前积极应对、破除万难,才能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坚定、越走越平坦。
信念有大小之分,但无高低之别。唐僧有理想、有信念,他要求取真经、弘扬佛法,所以不管怎样,他都一路向西向西。八仙普渡东海,他们要化解瘟疫、拯救众生,所以他们选择一路向东向东。伟大领袖毛主席知道北上抗日可能是解救中国、取得胜利的唯一出路,所以他选择一直向北向北。邓小平同志心怀大局,他知道改革开放要学习香港成功的经验,所以他选择一直向南向南。总书记心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他认为必须团结全国人民的力量,一切以人民利益为重,所以他带领各级干部深入基层,坚持向下向下。他们,都成功了。今天,我们奋斗在各自的岗位上,锤炼技能、踏实工作,我们也有着当前最坚定的信念,那就是恪尽职守、服务群众,天天向上,向上!
“重走革命路永葆先进性”——衢州红色之地行
二、活动目的
1、重走革命路,重温革命史,学习革命先烈,激励全体教职工“创先争优”的学习参与热情;
2、红色基地教育。组织党员干部赴开化梅岭山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回顾党的历史,重温入党誓词或新党员入党宣誓,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开化梅岭山是当年中共浙赣特委机关所在地,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浙江、江西最高的作战指挥中心。曾被评为浙江省十大经典红色旅游景区。
三、活动概况
1、时间:20_____年7月上旬,时间二天
2、地点:衢州开化梅岭山
3、参与:学校全体教职工(约98人)
4、主办:学校党支部
四、活动设想
1、整个活动由三大部分大部分组成:参观学习先烈事迹,缅怀革命前辈的峥嵘岁月。主要参观开化梅岭山新四军战斗旧址,中共浙赣特委机关旧居等。其次组织党员重温入党宣誓,激发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第三在参观途中组织有奖答题活动,题目分为“创先争优”知识宣传、伟人事迹宣讲、红歌接唱、红色景点解析等内容。
五、活动要求及准备
1、以年级组为单位组织全体教师和党员积极参与此项活动。年级组长和党员要高度重视,做好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并于7月5日前将部门各人员参加活动的时间上报办公室。
2、办公室要切实做好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合理安排人员和行程,做好后勤服务工作。
3、做好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搞好安全教育,讲究效率。及时做好宣传工作:如横幅制作,摄影和奖品的发放。做好通讯报道。
具体行程及经费预算
1、行程安排:
第一天:上午8:30从衢州至开化南华山。旅游公司包车前行。下午参观新四军旧居。
第二天:上午组织全体党员在烈士墓前进行入党宣誓。
2、经费预算:
分享
创新
浅谈参加红色主题教育感想
作为七十年代末出生的年青人,少时在银幕中初识延安,总把它与虚构小说情节联系起来,对那个年代的人、事、物、甚至是独有的延安精神半信半疑;中学时代在书本中认识延安,对英雄的老一辈在这里打江山、创基业、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壮举有了一定了解,但始终未有触及思想灵魂之感;如今,生活在衣食不愁的优越环境里,回忆延安,虽对他所建立的伟大业绩万分敬仰,但随着时空的变化不乏有遥远之感。因此个人脑海中的“延安”总觉是“印象延安”,而对于“延安精神”的理解也觉甚为肤浅。直至今年“七一”前夕,有幸参加了公司举办的红色主题教育,使我第一次亲身踏上了这方红色热土地,参观了洛川会议旧址、杨家岭、枣园、凤凰山、宝塔山、南泥湾等革命旧址,亲眼目睹了革命年代老一辈战斗工作的艰苦环境,仔细聆听了中华儿女奋力争取民族解放的革命故事,用心体会了延安时期广大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满腔热忱,身临其境,再次感悟“延安”、体味“延安精神”,我不再是儿时的半信半疑,不再是学生时代的一知半解,更没有了遥远之感。此次延安之行,教育深刻,受益匪浅,我决心把学习延安精神、传承延安精神立足个人实践,付诸具体行动,在历练个人成长中学习延安精神,在干好本职工作中学习延安精神。
一要努力学习,增长才干,学习实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作为一名组工干部,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等伟大理论著作至关重要,这是个人具备坚定政治立场的基础,一名共产党员、组工干部,只有具备坚强的党性原则,才能在关键时刻和大事大非面前的树立正确的立场,表现出组工干部应有的“讲党性”素质。要突出抓好岗位业务学习,不断增强个人的履职本领。每个人都要通过多种不同的学习途径,熟悉所干岗位业务,提高个人业务技能,争做本职岗位的行家理手。特别是组工岗位的新人,要一方面抓当前新的政策和现有文件精神的学习,一方面抓固有组织基础业务的学习,在干中学,学中干,边学边干,总结经验,才能为干事创业储备力量,创造条件,奠定基础。
二要立足本职,厉行节约,学习实践勤俭节约精神。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当前企业形势的有所好转,人们过“紧日子”的思想似乎放松了,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的现象也有所抬头,现在我们要当即为这种不良现象“叫停”。
免费
分享
创新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历来是我们党取得胜利,搞好工作的法宝。革命战争年代重要,艰苦创业年代离不开,特别是在今天更应该发扬光大。一句话,“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好传统什么时候都不能丢。”大家知道,当前,整个煤炭行情有所下滑,公司经营形势较前相对严峻。如此,各级更要提倡勤俭节约精神,贯彻落实好增收节支政策,大到有些项目的修旧利废,小到节约一张纸、一度电、一个螺丝钉;减小开支,开源节流;等等,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每个人做起,真正为感恩领导、报答企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三要服务基层,服务职工,学习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我们煤矿企业基层一线的广大员工,长年坚持工作在井下一线,为人类开采光明,为企业创造财富,他们是最值得尊敬的人。作为一名企业党务干部,我们要坚持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服务的思想,结合实际地为基层一线和职工群众服务。工作中,对于安排下去的工作,基层仍有不清楚的,要耐心解释清楚,并指导帮助其开展工作。当职工因有关原因出现情绪波动时,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积极为其做思想、心里疏导,帮助其解除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全工作。如若基层同志、职工群众前来办理业务时,一定要态度友好,尽可能为他们提供更多方便;当有机会和职工近距离接触时,要心存敬仰的和他们进行坦诚交流;假如周围职工群众遇到工作疑难和生活困难,我们每个人都要进行力所能及的帮扶
武强年画进南航·红色主题展活动于5月18日上午在我校将军路校区艺术中心多功能厅隆重举行。活动由我校团委与武强县团委联系,武强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王文正、县团委书记李强,我校将军路校区管委会主任高彬出席了活动。
首先进行的是活动开幕式,现场座无虚席,管委会高彬主任与王文正部长先后致辞,随后双方互赠礼物,武强年画博物馆赠送我校的是武强年画合集,而我校赠送给武强年画博物馆的是南京特色()画。
随后武强年画博物馆工作人员为现场师生逐幅讲解介绍参展的武强年画,另外,现场还有武强木板年画制作过程演示,看着一张张白纸变成精美年画,同学们无不惊叹。
本次展出的年画突出红色主题,精选了反映革命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翻身求解放以及解放后对美好生活的讴歌等题材,让我们欣赏年画同时接受爱国主义的熏陶。展出的作品有《打日本•救中国》、《保卫边区》、《解放开封》、《参军图》、《兄妹开荒》、《朱总司令》等。
武强年画历史悠久、博大精深,2003年入选中华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首批十大试点,2006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武强年画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其丰富的内容是中国民间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武强年画历史悠久,产生于宋末元初,明、清两代最为鼎盛。武强年画构图丰满,线刻粗犷,设色鲜亮,装饰夸张,节俗特色浓厚,是民间年画中的佼佼者。武强年画除大量民间题材外,更注重反映重大时代变革,以表达人们对国事的爱憎,对人生的美好期望。
据现场的武强年画艺术家介绍,武强年画的制作共分三个部分,极为精巧,第一,绘:是第一道工序。画师画的样子要经过作坊主人的同意,然后用薄薄的绵纸照样子将墨线重描下来,反贴在事先准备的木板上。第二,刻:墨线版也称“主版”,将刻好的主版印出样,照画稿的颜色分版,叫“择套”,一色为一版,一般是红、黄、蓝三套色版,有的加粉红或者浅蓝,通称“小红”、“小蓝”。第三,印:也叫“全套”,先印墨线版,依次印大红、粉红、黄、蓝、浅蓝版。有的画稿需要两块色版重复套印才能形成另外一种颜色,而每刷一种复色,必须在上一版的颜色晾干后才能施行,以防把颜色弄脏。而今天展示的就是武强年画制作的“印”的部分。
【红色主题诗词】推荐阅读:
红色经典主题班会05-31
红色文化主题班会06-08
红色主题教育班会教案07-12
小学生红色主题书籍07-24
红色主题教育遵义会议09-11
红色基因代代传主题队会活动方案07-15
机关干部参加红色党性教育主题党日心得体会06-23
关于讲红色故事做红色传人心得体会07-12
铭记红色历史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