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篮球比赛方案

2024-08-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篮球比赛方案(共11篇)

初中篮球比赛方案 篇1

一、组 委 会:教育处、体育组、年级组

二、组织成员:组 长:刘小宁

副组长:曹慧斌、于转文、唐小刚

三、学生组织:各班班主任、各班体育委员。

四、比赛时间:下午第七节课(周一、三、五)

或第八节课(周二、四)开始

五、比赛地点:学校篮球场

六、比赛规则:

1、每场比赛分上下半场,各15分钟,其中半场之间休息5分钟,凡迟到超过5分钟的班级按弃权处理。

2、比赛分两阶段:第一阶段为双败淘汰制,抽签决定比赛班级,第二阶段六个班单循环,最终按积分决出前六名(带分进入)。

3、比赛中如出现打架、侮辱对方球员和不服从裁判等不文明情况的,取消该班的比赛资格和比赛成绩。

七、比赛奖项:

1、各班由宣传委员和体育委员书写各班的参赛队员的详细情况及特点,为本班宣传造势。做得好的班级可获得“最佳宣传创意奖”。

2、各班可组织拉拉队为本班呐喊助威,但必须有组织地进行,讲文明,懂礼貌,不喝倒采,最终根据情况评选“最佳拉拉队奖”。

3、各班可根据本班比赛情况及时写出精彩的宣传文章,送到教育处参加评选,学校中午广播播出,并在宣传橱窗里展出,最后评选出“最佳新闻奖”的班级。

4、集体活动需各班全力支持,认真组织。凡精心组织的班级,颁发“最佳组织奖”;凡组织不力者,影响班级考核。

活动目的: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展现青春活力,增强各班级的凝聚力,也为了提高同学们的篮球技能水平,给同学们展示自我的舞台,展示出新时代中学生的蓬勃朝气和竞技热情,特举行中学部班级篮球赛。

活动口号:团结、奋进、拼搏 活动宗旨: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活动时间:2012年5月23日开赛,周一至周四下午4:50分—5:40分

主办单位:惠州市外国语学校初中部

比赛地点:学校体育馆

参赛方式:

1.九年级组成一个队,同初中部老师进行师生友谊赛。(学生何德斌负责组织)

2.八年级以班为单位,参赛队伍队员不得少于7人,最多12人包括队长,不含教练(本班班主任担任教练)3.七年级组成一支队伍参加八年级的比赛。(由陈六姣、马勇平老师负责)

报名截止时间:5月13日下午4点45分前;报名表交柏老师处

比赛方式及安排:

1采用单循环比赛方式,积分确定胜利。2.设裁判1名、2名记分员(记分员由参赛双方各派1名),统计员由学生会成员负责。

主裁:巩芳宁 统计员:王森、李燕莹

3.各班做到统一队服,队服要有号码字样。

比赛基本规则:

1.报名以班为单位,每场上场5名球员,比赛中可以换人,换人次数不限,但必须经过当值裁判允许方可上场,被换下的队员可以再次上场,但前提场上打比赛每队只能5名球员。

2.比赛分上下半场,各20分钟,中场休息5分钟,加时赛为5分钟。每队上下各有2次暂停机会,每次暂停时间为1分钟。除下半场最后5分钟按规则停表外,其他情况均不停表。(如有特殊情况则由当值裁判决定是否停表)

3.一名参赛队员犯规满5次(侵人犯规)或2次技术犯规被罚下场,技术犯规实行一罚一掷。

4.比赛中若某队故意中断比赛,超过5分钟即视为罢赛,罢赛队以0:20判负。

5.比赛中若一队不足4人时则终止比赛,判该队负。6.比赛得分均按篮球规则执行,1分、2分、3分。

7.比赛中不设24秒进攻、3、8秒违例。

8.投篮动作犯规或裁判判定应该罚球时,由被犯规队员罚球,每进一球得意分,半场团队累计犯规6次以上,从第7次犯规开始由对方进行罚球。

9.开赛前以争球形式决定发球权,下半场直接交换发球权。

10.其他规则均以裁判判定为准。

11.比赛规则及相关规定,按国际篮联审定的规则。

12.所有比赛按时间进行

13.本次比赛的最终解释权归初中部所有。

注意事项:

1.篮球是一项高强度、高对抗的体育运动赛事,安全第一,赛前班主任必须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尽量避免安全事故发生,若发生事故,立刻送医务室。2.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在比赛中队员应遵守比赛规则,若对比赛有异议,应向裁判或中学部领导反映。角逐中杜绝打架等事故,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3.观众同学文明观看,为运动同学热情服务,每天赛后,由比赛班级负责清扫体育馆。

4.取冠、亚、季军各一个。

赛程安排:

5月23日:九年级VS初中部老师。

5月24日:八(1)VS八(3)班

5月25日:八(2)班VS七年级。

5月26日:八(1)班VS七年级。

5月30日:八(3)班VS八(2)。

5月31日:八(1)VS八(2)班。

初中篮球比赛方案 篇2

人们一般认为, 篮球比赛赛前准备无非是比赛前把准备活动做开, 充分热身, 练习投篮手感, 教练员布置一下赛前要求。其实不然, 赛前准备应该是从分组抽签完毕就真正开始了。中学生比赛的赛前准备时间一般为一个月左右。它包括, 了解比赛规则办法, 进行技战术准备和思想准备, 比赛的后勤准备等多个方面。

一、比赛前的技战术准备

1. 要详细了解、吃透比赛的规则和比赛办法

充分了解和吃透比赛规则办法就能在比赛中合理地运用好规则, 按规则进行比赛。在分组抽签完毕后, 就可以根据比赛办法, 排出本队的赛程表, 根据各队对手的具体情况, 使用不同的策略。基层中学生比赛一般为一天两赛, 密度、强度大。明确对手情况, 可以根据不同的对手合理安排本队队员的体力和关键场次的战术。其次基层中学生篮球比赛由于受时间、场地和设施的限制, 根据实际情况, 有时会在正常的篮球规则下, 增加一些特殊的规定。如由于场地设备等原因, 在比赛时, 不采用进攻24秒违例制度, 在正式比赛中, 就可能出现比分领先的一方在比赛结束前几分钟, 就开始使用控制球战术, 比分落后的一方很难翻盘。这些规则和特殊规则在比赛时可能会起到关键的作用。赛前一定要了解、弄懂、吃透并能合理运用。

2. 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这句成语告诉我们, 比赛不仅要了解自己, 还要研究透对手。中学生比赛一般都为遭遇战。由于平时学校球队之间交流不多, 就容易出现对对手了解少, 了解不透的情况。教练员在分组抽签后, 要想方设法, 更多地了解对方球队的情况, 越详细越好。如对方队员的身高、主力队员的技术特点、球队的技战术水平和一些常用战术, 根据实际情况, 确立比赛目标。根据对方的技战术特点, 制订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利用抽签完到正式比赛之间的一段时间, 进行强化训练。还应该找一些和对方技战术风格相近的球队进行一些教学比赛和实战模拟比赛, 提高队员在实战中的技战术运用能力。其目的是使本方队员更加了解对方队员的技战术特点, 在正式比赛时可以有的放矢。

3. 熟悉适应场地

由于城乡差别, 一般城里条件较好的学校, 有室内篮球场, 农村中学大部分都没有, 只有室外球场, 平时也只能在室外训练, 但比赛时都集中到城里的体育馆进行。室内场地和室外场地, 运球、突破、投篮的感觉都有着很大的区别。如果不提前适应场地, 在正式比赛中, 队员初次打室内场地就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会出现投篮失准, 技术动作不到位等情况而影响技战术的运用和发挥, 使队伍的实力大打折扣。赛前应有计划地安排几次适应场地的训练, 以熟悉比赛场地和适应比赛环境。

二、比赛前的思想准备

1. 明确比赛目标, 统一比赛动机

篮球队刚组建时, 学生会有原始动机, 有的是出于对篮球的爱好, 有的是为了锻炼身体, 也有的是为了表现自我等。赛前教练员应该想办法使队员端正动机, 明确目的, 加强比赛的责任感, 增强团队意识, 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方法, 因人而异地加强动机的教育,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使队员的动机和集体目标 (为校争光, 展现本校学生的篮球风采) 有机统一, 这样才能使球队齐心协力, 战无不胜。

2. 创设模拟比赛环境、过程, 强化心理素质

克服困难, 不屈不挠的精神是顽强的外在表现。在训练中, 可以制造多种困难复杂的局面, 如比分暂时领先和落后的情况, 比分和局势相持不下的情况, 最后关键分的情况, 裁判员错判、漏判的情况, 增加各种精神压力, 加大各种难度练习, 培养运动员勇敢顽强、战胜困难的品质。如2003年我校女篮在市初中学生女篮决赛时, 双方实力势均力敌, 我队队长朱明霞同学, 身患重感冒, 但她依然坚持比赛, 顽强拼搏的精神鼓舞了全队, 在比分紧咬的第四节她还投中了关键的三分球一举奠定胜局, 夺取了冠军。

三、比赛的后勤准备

俗话说, 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后勤保障对于比赛的重要性。中学生篮球比赛, 教练员一般不仅负责训练比赛, 还要管好队伍的后勤保障工作, 要想法设法创造良好的比赛环境和生活环境, 消除运动员比赛的后顾之忧, 让队员以愉悦的心情轻装上阵。如一般中学生比赛可能占用到学生正常上课的时间, 教练员应要求校领导协调好任课老师, 安排好运动员缺课的补习计划, 消除学生, 尤其是家长的疑虑。在比赛期间, 要安排好离赛场就近的用餐地点和休息场所。中学生好动性强, 特别是一场比赛获胜后, 会特别兴奋, 教练员要及时控制, 妥善安排好赛后的休息, 避免过多无为的体力消耗, 影响下一场比赛的发挥。

初中篮球比赛方案 篇3

其一,作为学生,他们喜欢自由自在的“玩球”。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迎合其心理,上课时,让学生拿几个球进行篮球比赛,那么,从表面上看来,学生是积极地,充分地发挥了学生能动的主体作用,也能有效地发挥学生体质,但实际上教师却是处于学生练习之外,不能称之为“教学”比赛,而成了我们常说的“放养式”教学了。这样做的结果,就会使学生的篮球基本知识不够系统、全面,篮球基本技术不扎实,甚至定形为不规范的动作技术,更谈不上正确的基本技能的形成。也就不能完成体育课的任务了。

其二,作为教师,如果认为学生这样是贪玩,而充分地利用自己的“权威”,片面强调自己的意志,把体育教学看作是向学生灌注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以形成基本技能和发展体质等的活动时,那么,学生处于消极被动的承受状态,压制了学生的主动性。这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充分发挥,死板的,“圈羊式”的教学也是不成功的。

所以说,在篮球教学比赛中,体育教师主导,教师与学生不断地相互交往,对学生认识的方向、内容、方法、速度、水平和个性的发展,都有巨大的影响。教学离开了教师的主导,没有教师教的活动,也就不成其为教学,同样,如果一味地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压制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的动作要领,那就谈不上形式正确的技能了,充其量只能算是“填鸭式”教学的“牺牲品”了。

那么,在篮球教学比赛中,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如何充分发挥其主导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呢?

我们不妨从体育教师身份的多重性入手。

第一,体育教师首先是教师,担负着向学生传授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战术,进行思想教育,增强学生体质的重任以利于学生通过身体练习,形成正确的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篮球教学比赛中,注意传授篮球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战术以及进行思想教育,并力求在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1.讲解动作要领言简意赅,语音要生动、形象,既活泼有趣,又浅显易懂,深入浅出。教师讲解时,用词确切,简练,口齿清楚,语气肯定,熟练地运用术语口诀,使学生得到清晰而准确的语言信息,从而对动作的结构、要领、形象、方法形成一个正确的概念,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讲解持球的手型的手型时,只要讲清两手张开,两大拇指成“八字形”,以双手的手指和指根部分“包”住球的后半部分,置于体前或体侧即可,切忌啰里啰嗦,含糊不清。

2.有正确的示范的动作能力。教师的正确示范对于学生直接逼真地感知某一动作的全貌和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篮球教学比赛时,体育教师合理地运用完整示范和分解演练,甚至有时还放“慢镜头”,辅之以有利于学生观察、模仿的示范位置,来显示基本技术,基本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并辅以形象生动的讲解,必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并因此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有严密却又不乏灵活的组织教学的能力。合理地安排和使用场地、器材、适当地安排运动负荷,利用各种游戏方法来克服基本技术练习的单调性,克服学生在教学比赛中的对基本技术、战术的盲目性,都是教师组织能力的体现。比如,在分成若干小组进行篮球行进间运球时,对枯燥、单调单调运球感到厌烦,进而就想拿球去投篮,此时,如果辅之以运球接力游戏或者障碍运球,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集体荣誉感,有利于学生对动作要领的理解以及运用,形成正确的运动技能。

第二、体育教师又是裁判,他除了要担负教师的职责外,还要在教学比赛中,正确执行篮球竞赛规则中的各项规定、熟练地运用裁判方法和裁判手势、术语。准确地掌握裁判尺度,来担任临场执法的裁判工作。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刻苦钻研竞赛规则和裁判法,努力提高篮球裁判水平,并结合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技战术的掌握情况,制定出符合学生教学比赛的具体规则,以利于学生掌握篮球基本知识,基本技术战术,形成正确的篮球技能,提高学生对篮球技术战术练习的兴趣,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体质的目的。

那么,在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这个特殊的裁判,应该做到哪几点呢?

1.正确地客观运用篮球竞赛规则的各项规定,熟练地运用裁判方法和裁判手势、术语。正确地掌握裁判尺度来进行临场执法,只有正确客观地运用篮球竞赛规则,才能使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内涵及发展趋势有个全面的了解,只有熟练地运用裁判方法和裁判手势,才能使学生发现篮球有如此丰富的内容、趣味性和魅力以及严格的纪律性,也只有正确地掌握裁判尺度,才能保证篮球教学比赛流畅,能有序进行而不至于过多出现“围抢篮球”的无序局态,影响教学比赛的效率。

2.及时转变角色,充分运用对篮球基本知识、技术战术的理解,对学生进行现场指导,当学生在教学比赛中出现犯规时,应该对学生的错误动作用简短、肯定的语言予以纠正,并给以及时正确的动作示范,使学生在自由自在的“玩球”中,体会到篮球技术的境界。当场上出现难以得分的情况时,就应该向学生讲解并示范实用的基本战术,引导学生找出如何控制场上局面、克敌制胜的方法,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提高篮球比赛水平。

3.积极培养学生裁判。第一方面,对学生进行裁判规则、裁判方法的教育,也就是对篮球基本知识、技术战术的教育延伸。它能促使学生提高篮球素养,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各种基本功练习。第二方面,通过培养出来的学生裁判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弥补教学比赛中裁判人数的不足,并影响全体学生,使他们都能自觉积极地参与体育训练。

第三,体育教师还是篮球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如果体育教师能把自己当成学生中的一员,融入学生这个集体,以运动员的身份与他们进行篮球比赛,并抓住时机把自己熟练的技术战术和思想潜移默化地传授给他们,如此一来,学生们就容易把体育老师看作知心朋友甚至是偶像,消除师生间的距离感,自觉进行学习、模仿,和谐友好地交流各自对篮球的体会和思想,由此所得的心得感悟也更正确更深刻。

公司篮球比赛方案 篇4

为丰富员工的文化生活,特组织筹备2011公司内部篮球比赛,具体事项如下:

一、篮球比赛目的通过比赛增强各部门的团队意识,提高集体荣誉感,加强部门间的合作与交流,增强员工体质。

二、篮球比赛报名要求

1.篮球比赛报名范围为青岛渤海公司内部所有职工。

2.每队以部门为基本单位报名,每队人数限制在10人,不得使用外援。

3.如本部门人数少于30人,可与其他少于30人的部门联合组队报名。(是否限定为电仪、机修、榨油、精炼、小包装、贸易、储运、物流、品管、采购、国贸、财务、人事等)

4.每位报名人员只可参加一支球队。

5.×月×日前将队长、队员名单及所属部门及队服颜色上报至行政人事部,联系人:邮箱:。

7.该比赛暂时只接受男子报名。

三、比赛的安排

1.比赛场地:公司二期篮球场。

2.比赛时间: ×年×月-×月,具体日期、赛程抽签决定。(下午

1或周末?)

3.比赛采取抽签对阵,一场定胜负,胜者晋级下一轮,比赛设1名冠军、1名亚军,1名季军,分别给予奖杯和奖金。(奖金设置?80,60,50,现场发放/工资卡)

4.比赛采用是上下半场制,半场比赛时间为20分钟,期间无暂停时间,中场休息10分钟,双方交换场地。

5.每队上场人数为5人,换人不限次数。

四、比赛纪律规定

1.超过10分钟仍未到场或人员不齐则视为自动弃权。

2.各队严格按要求报名,如有违反报名规定的现象则取消该球员的比赛资格,违规球队将被判开赛落后10分处理。

3.每队球员尽量统一服装颜色。进入四强比赛的球队必须穿统一球队服。(是否公司购两种颜色背心各10套印号码,)

4.所有参赛队员应保证比赛“友谊第一”原则,场外观众不得野蛮扰乱比赛秩序,否则将取消继续观看比赛的资格并做违纪处理并进行全厂通报。

5.每场比赛设有2名裁判、1名计时记分员。

6.场上球员必须尊重裁判的判罚,场上队员必须服从裁判判罚,否则给予技术犯规警告,严重者(两次)将被判罚下场。比赛过程中如有球员有严重犯规或危险动作则视同技术犯规。

7.场上球员不可有围攻、指责、漫骂裁判,不得有故意延误比赛等扰乱比赛秩序等行为,一旦发生则取消该队比赛资格并对相关责任人

做违纪处理并进行全厂通报。

五、比赛规则

1.比赛不采用禁区3秒、后场10秒及24秒规则。

2.凡投篮、上篮犯规的,均由被犯规者罚篮2次。

3.凡被判罚技术犯规的,均由对方进行2罚1掷。

4.累计犯规超过6次者将被自动罚下。(可否取消此条)

5.其它参考正式比赛规则。

六、比赛用品及预算

奖金,奖杯3个,记分牌,哨子3个,篮球2个,饮用水若干,另备创可贴等外伤药品。

行政人事部

篮球比赛方案 篇5

一、比赛目的:为了丰富11级新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展示个人风采,增强班级凝聚力,增进专业部间学生的友谊,校学生处、团委针对11级学生开展“展示杯”篮球比赛。

二、比赛时间、地点:5月12号篮球场

三、参赛范围及组队要求:各专业部从11级学生中各推荐男队1队,队员8名(5名队员3名替补);女队1队,队员8名(5名队员3名替补)

四、比赛进程:

1、5月12号上午第一节(裁判会)、中午所有参赛队员培训会,抽签决定比赛顺序。

2、5月12号下午开始每天三场,抽签顺序和具体事宜以临时通知为准(地点:办公楼下)。

五,比赛规则:

1、采用循环赛制

2、以积分多少决定最终比赛结果

六,奖励办法:

集体奖:总决赛产生男女队各设总冠军1名、亚军2名、季军2名颁发奖状专业部获得相应积分奖励

七、裁判组:体育组教师(李奇伟、郑跃军、赵宝欣、张秀玲、贾海江等)

八、场地,裁判员确定由现场随即抽签决定

九、比赛要求:

1、比赛时要求每个专业部有教练带队,(教练由专业部部长及副部长可担任)没有教练取消比赛有下场比赛接替。

2、各专业部要组织本部拉拉队为队员加油助威,活跃现场气氛。

3、专业部要组建篮球队应急小分队,应对现场突发事件,为本部队员提供后勤医疗保障。

4、比赛当中要求个专业队队员保持良好风格不出现一起辱骂打架事件,如有发生现场裁判当场终止比赛,取消该队比赛资格情节严重的将停止所有比赛,取消所有成绩及奖励。

5、比赛中对比赛结果有异议现场提出有体育组教师现场组建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

十、比赛时间:(每场20分钟)

十一、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新郑中专学生处、团委

篮球比赛活动方案 篇6

【活动对象】:大维装饰全体员工

【内容及流程】:篮球——定点投篮;三对三

【器材设备】:篮球2个

【比赛赛制】:定点投篮;三对三

【活动时间】:2012年1月5日下午1点到5点比赛

【活动地点】:全民健身中心

【报名】:定点投篮以个人为单位,三对三以三人一组为单位,即日起开始到企划部尚经理处报名,【抽签】:4日下午在企划部统一组织报名者进行抽签,落单者直接晋级。与此同时,向选手宣读比赛规则及相关事项。

【具体规则】:

(一)比赛流程:

一、定点投篮

1.篮架两边底角、45°角、弧顶共5个点,每个点可投篮3次,每个进球记1分

2.取分数最高的前8名晋级下一轮。若人数较少,则取前6名

3.以此类推,直至决出前两名二、三对三

1、每场比赛采取5球制;

2、率先进5球的一方赢得比赛;

3、两支队伍之间最多进行三场

4、首局获胜一方在接下来的一局比赛中率先发球;

5、两局比赛之间的休息时间为5分钟。

6、取胜局最多的前三支队伍。若队伍较少,则取前两支。

(二)具体规则

⑴ 参赛选手须按规定时间提前10分钟到达比赛场地,迟到15分钟的选手做弃权处理并判对方以3:0获胜

⑵掷硬币:三对三每场比赛开始之前,参赛双方首先要在裁判员的主持下,由裁判员抛硬币确定胜者。胜者具有挑选发球权或挑选场地的优先权。赢方选剩的那项权利归输方所有。

【比赛记录】:每场比赛须作记录。记录选手名字与比分,并由选手及裁判员核对并签字。

【比赛原则】:公开、公平、公正

【赛前准备】:

1、布置好比赛场地:矿泉水

2、公布选手比赛表。

准备好奖品。

准备好处理突发性事件的工作

【奖项设置】:定点投篮取分数最高的前8名晋级下一轮。若人数较少,则取前6名;三对三取胜局最多的前三支队伍。若队伍较少,则取前两支。

本规程的修改权和解释权属主办单位,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企划部

初中篮球比赛方案 篇7

一、控制比赛的局面

篮球比赛的局面错综复杂、千变万化, 但归纳起来, 共有三种情况, 教练员要做到心中有数。

(一) 比分领先

当己方比分领先时, 就抑制了对方的进攻重点, 打乱了对方的战略布置, 导致对方发挥不正常;而己方则会正常或超水平发挥, 进攻和防守都相对顺利, 全队行动统一、队员情绪高涨。在春秋时期, 军事家孙子称“勇怯、势也, 得其势, 则怯者勇、误者准;失其势, 则勇者怯、准者误”。既然得到了这样的势, 就要保持这种高昂的士气。此时, 应特别注意:

1. 要严防队员的松懈情绪, 如防守不积极、不认真, 以及随意处理球、乱投篮等, 以避免造成命中率的下降。

2. 要预防对手反扑, 分析对手丢分的原因, 是防守不好?还是进攻不顺利?要准备几套预案, 特别是当对手暂停或换人后, 要细心观察, 发现对手进攻和防守的变化, 以便及时应对。

(二) 比分落后

此时, 说明己方队员发挥不好或全队战术有误差, 己方教练员应高度集中注意力, 找出己队的不足, 灵活、快速地改变比赛策略。

1. 改变阵容或变换打法。

如某个队员频频漏人或防不住对方的重点得分队员, 应立即把他换下场, 或对对方投手实施夹击。

2. 可以把比赛节奏放慢, 不打快攻, 专打阵地进攻, 用消耗时间的方式来拖延时间, 减少对手的进攻次数。

因为, 此时对手气势高涨、进攻流畅, 己方突然放慢速度, 容易使对手产生急躁情绪, 减小对手快速冲击的势头, 消减对手的士气。

3. 考虑使用特殊的防守战术打乱对手的攻、防节奏。

如己方多次进攻对手联防不成功, 可以考虑改变防守战术以促进进攻。己方改用全场紧逼防守, 实施围堵、夹击, 用积极的防守延误对手的进攻时间, 破坏对方的进攻节奏, 增加对手的失误次数, 以增多己方的进攻机会, 达到缩小比分差距的目的。

(三) 比分相持

当双方比分相持、形成拉锯状态时, 教练员要特别沉着、冷静, 及时找出对手的弱点和要害, 以及己方的薄弱环节和问题, 然后变换战术或调配人力, 改进己方战术打法, 攻击对手的薄弱环节, 打破僵局, 把比分拉开。

1. 可以改变攻、防节奏, 加快速度。如, 可突然采用积极的全场紧逼防守, 使对手在短时间内难以适应, 造成失误, 增加己方进攻次数。

2. 变人盯人防守为区域联防, 人盯人防守是追着进攻人跑, 迫使进攻人要通过大幅度穿插移动摆脱防守人, 而突然改为联防后, 放慢了比赛节奏, 保护了内线, 保证了防守篮板球, 然后可以快速发动反击, 拉开比分。

3. 换上突破能力强的队员, 强行突破和打突破分球, 攻击对手内线, 造成对手犯规或由突破队员自己投篮得分。

二、掌握战术应变的规律

变化是篮球比赛的精髓, 篮球的技、战术有固定的规格和模式, 但技、战术的运用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在40分钟的比赛中, 无时、无处不存在着变化。篮球比赛的艺术性和观赏性也体现在变化之中, 变化可以扭转败局, 变化可以扩大战果, 变化可以使被动变为主动。

(一) 有准备地变, 取得主动, 争得气势

双方在赛前准备会中, 都要分析对手的优势和不足, 有针对性地安排战术, 避突击虚、扬长避短, 力争占据主动。特别要注意的是, 打好第一节的开局非常重要, 因此, 在开局时应采用有准备的变化, 占得先机。例如, 甲方进攻优势是内线, 有高大的中锋且中锋攻击能力强, 但甲方开局时可先不强攻内线, 而采用内打外, 用内线吸引乙方进行围守夹击防守, 使他们难以顾及外线防守, 这时甲方先重点在外线投3分, 这种策略的变化, 可以打破乙方赛前的部署, 从而赢得主动。

(二) 对方跟己方变化, 己方再变化, 取得优势

在上述的局面中, 当乙方感到甲方的攻击重点不在内线而在外线时, 乙方随即改变防守重点, 改防外线3分球。此时, 甲方也应及时改变策略, 从以外线攻击为重点变为内线强攻, 使乙方回缩防内线, 产生不适应。

(三) 彼方变化, 己方随变, 以变胜变

一般地讲, 当一方处于被动, 或与时方相持时, 而该方又准备打破僵局, 想改变战术, 变被动为主动。此时, 另一方应未雨绸缪, 必须跟随变化, 以变胜变。例如, 乙方久攻甲方联防不成功, 投篮不准确, 反被甲方多次抢到篮板球, 打反击快攻。乙方为限制对方进攻势头和改变自己进攻不利的局面, 改打全场紧逼人盯人防守, 以守促攻, 破坏甲方进攻节奏, 此时, 甲方应事先做好准备, 首先应沉着冷静, 采取个人运球突破或连续策应传球的方式破解对方全场人盯人防守, 以变胜变, 取得主动。

需要注意的是, 一般的规律是被动的一方首先会使用“暂停”, 以改变战术、变被动为主动。此时, 另一方应特别注意, 也应变换策略, 使对方的“暂停”前功尽弃。

(四) 保留实力, 示弱隐变, 奇变胜彼

在军事上, 作战的原则是“兵不厌诈”。当两队进行比赛时, 应适当保存实力, 其中包括人员的保留、技术绝招的藏匿、战术套路的伪装等。在部分比赛场次中可以暂不使用, 而在关键场次、关键阶段或决战时刻时, 出奇不意地使用, 可起到奇变制胜的效果。

(五) 根据彼方阵容, 主动变化, 取得胜利

“阵而后战, 兵法之举”, 意思是说两军作战, 先摆出阵型, 而后作战, 是取胜之道。两队比赛先出阵容, 根据双方的阵容、队员的结构, 可以看出双方攻、防的重点。如果甲方排出小个为主的阵容, 肯定是以打速度为主;如果排出以大个为主的阵容, 无疑是以打阵地进攻为主。根据阵容配备, 扬长避短, 攻其薄弱环节, 取得主动。例如, 在第29届北京奥运会女篮比赛中, 中国队在两场对阵欧洲劲旅捷克队和白俄罗斯队的关键比赛中, 根据对方身材高大、明显具备制空优势的特点和移动相对较慢的弱点, 果断变化阵容结构, 改三小两大的阵容为四小一大, 加强了突破和快速作战,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赢得了胜利, 挺进了四强。

(六) 替补开局, 主力替补, 以奇制胜

当两队都相当熟悉对方的阵容配备, 特别是先发阵容的人员结构、战术打法和人员特点时, 双方都会在赛前准备会上进行认真地、有针对性地布置和应对。此时, 如果其中一队突然改变先发阵容, 改由替补阵容进行先发作战, 主力阵容作为替补, 就会打乱对手的部署, 使对手的准备会内容付之东流、准备的战术失去作用, 使对手不知所措, 有时会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七) 手势、信号之变, 争取主动, 促彼方被动

两队在比赛时都会将“暂停”保留在关键时刻使用, 那么, 一旦场上出现思想不统一、战术行动混乱的局面时, 教练员或场上队长往往会利用日常训练中或准备会中事先规定的暗号、手势、某一动作等将各种信息传达给本方队员, 以统一思想、保持行动一致、改变战术。例如, 当全队守联防时, 如果对手投篮特别准确, 就会给守方造成特别被动的局面, 这时, 守方队员可通过信号改变防守战术, 如, 全队突然改打人盯人防守, 从而牵制对方的投手, 使对手措手不及, 化被动为主动。

(八) 当机立断, 决策之变, 克彼制胜

教练员在关键时刻, 对于用哪种战术, 由谁主导进攻, 用谁防守对方关键投手, 使用何种犯规战术等部署, 应该当机立断, 下定决心。如果教练员犹豫不决, 当断不断, 就会反受其乱。特别是在最后阶段, 在几个回合的攻、守当中, 应根据场上的比分情况和时间等因素, 果断地采取相应技、战术, 组织几次成功配合, 一决雌雄, 以决策之变, 克彼制胜。

三、准确掌握暂停和换人的时机, 充分发挥暂停和换人的作用

暂停和换人是篮球规则赋予教练员的权力, 如何准确掌握暂停和换人的时机和充分发挥暂停和换人的作用, 是教练员智慧和指挥技巧的表现。

(一) 暂停

一般地讲, 当一方处于不利、被动的情况时, 或对手出现比方连续上升时, 应果断叫“暂停”。“暂停”的时机有以下几种:

1. 当本方场上队员思想混乱、行动不统一、连续不得分时。

2. 当本方开局不利、准备会战术贯彻不力或布置有误、对方连续得分时。

3. 当本方失误较多、对方连续打快攻或成功率较高而士气上升、为了限制对方的势头时。

4. 当本方进攻战术成功率低、效果不佳时, 或当对手非正常连续得分时。

5. 教练员应保留一次“暂停”机会留在最后两分钟之内使用, 以布置适当的战术、力挽狂澜、反败为胜或保持比分, 最终化优势为胜势。

(二) 换人

换人也是教练员指挥比赛的重要手段, 通过换人不仅可以合理地发挥队员的能力, 使场上队员始终保持旺盛的战斗力或有针对性地实施攻、防战术, 而且可以改变攻、防节奏, 传递教练员的战术意图, 改变战术打法。换人时机有以下几种:

1. 某队员场上发挥不好或体能下降, 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时。

2. 某队员出现明显的漏洞, 例如篮板球抢不好或防守不住对方队员时 (此时应有针对性地换上特长队员) 。

3. 某队员犯规过多, 为保存本队的实力留在决战阶段使用时。

4. 为了保留“暂停”机会以改变战术, 通过换人传达信息、统一思想和行动。

5. 在以较大比分落后时, 换上勇于拼搏的队员, 一拼到底, 有时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怎样欣赏高水平的篮球比赛 篇8

门道,外行看热闹,为了提高观赏效果,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通过有关篮球的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等多种渠道,学习掌握一些必要的篮球基础知识、发展概况和比赛的规则裁判知识。

篮球运动是比赛双方(各五人)以积极争夺控球权为手段,以得分多少决定胜负的集体项目。场上队员的位置一般分为中锋、大前锋(二中锋)、小前锋、得分后卫和组织后卫。得分分为3分(3分线以外投篮)、2分(3分线以内投篮)、1分(罚篮)三种:因为每当场上队员投球中篮后,裁判员都要做出得分(1分、2分、还是3分)的手势,这也就是为什么正规的比赛场上队员的号码最小是4号,但是美国NBA的比赛规则有所不同,球员号码也是满天飞,实行的是三人裁判制,我国在2000年的甲B联赛中也试行了三人裁判制(以前都是二人裁判制)。比赛时间过去都是2×20分的上下半时,新的规则规定奥运会采用4 ×12分的四节制(近似NBA的比赛规则)。

国际上的篮球比赛分为“奥运会篮球比赛”和“世界篮球锦标赛”,都是每四年举行一次。与之相对应的是洲际比赛,如“亚运会篮球比赛”和“亚锦赛”。目前我们国内重要的比赛一般分为男子甲A甲B联赛和乙级联赛;女子甲级和乙级联赛。NBA有29个职业篮球俱乐部,中国有12支甲A俱乐部和8支甲B队伍。

二、从技术、战术角度来观赏篮球比赛可以得到美的享受。

篮球的基本技术包括进攻技术(运球、传球、投篮、移动等)和防守技术(防无球和防有球);篮球的战术包括进攻和防守两个部分:防守战术主要分为联防、盯人(全场紧逼盯人和半场扩大和缩小盯人)和混合防守(有的盯人有的联防);进攻战术是针对对方的防守阵型,以传切、掩护、突分等进攻基础配合为基础的各种战术打法。在高水平的篮球比赛中,运动员技术动作是经过长期艰苦训练和多次比赛的检验而形成的,有的已经达到或者接近了尽善尽美的境界。那些训练有素或水平较高的队员不仅能在复杂对抗的条件下,或是在失去平衡的情况下也能完成动作,而且由于他们随机应变,还常常会制造出许多新的巧妙配合。眼花缭乱的运球突破上篮、出神入化的传球、空中大力扣篮等技术动作扣人心弦、精彩绝伦,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了解国内外的一些明星队员的基本情况,不仅能增加观赏比赛的兴趣,还能从这些明星运动员的成长过程中得到启发和鼓舞。

篮球比赛活动方案 篇9

为了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同学们打造一个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平台,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进而达到“全民锻炼、共同发展”的目的,我校决定举行学生篮球比赛活动。

二、比赛时间:每周星期二至星期四下午放学。

三、比赛地点:学校篮球场。

四、参赛对象:

1、参赛范围:凡思想进步、学习成绩良好、身体健康的在校生。

2、以班级为单位参加比赛,此次比赛每班只报男队参加。

五、比赛安排:

10月19日(星期二)正式开始比赛。

六、参赛办法:

1、参赛单位:各班级。

2、参赛资格:凡属我校在校男生,体质良好者均可参赛。

3、参赛人数:每班一队,每队运动员至少5人,上场比赛者5人(采用全场5人制,上、下半场各20分钟)。

七、比赛方法:

1、比赛采用循环赛制按积分决出前3名。

八、比赛服装:各队服装尽可能整齐,颜色一致,服装要有醒目号码。

九、奖项设置:

本次活动设置班级集体奖3名,个人奖3名,分别颁发奖状、证书,并适当进行物质奖励。

十、注意事项:

1、报名参赛采取自愿的原则,有条件的班级尽可能组队参赛。

2、各参赛队务必遵循“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文明比赛,赛出风格,赛出水平。

3、各参赛队务必准时到达指定场地,迟到15分钟以上视为弃权。

4、已报名的不得恶意弃权,有事不能参赛当天比赛的,要在当天第3节课前告知组委会,以便及时进行调整。

5、比赛时有关班主任必须到场,注意学生安全

篮球比赛活动方案 篇10

为了构建健康、文明的企业文化氛围,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提高员工的全面素质,增进集团子公司及各部门间友谊,促进和谐的企业文化,同时提高共同竞争和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特举办此次秋季篮球比赛活动。

二、活动主题

x集团20xx年第x届秋季篮球赛

三、活动宗旨

增进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增强集体荣誉感及凝聚力。

四、活动时间

暂定20xx年x月x日(星期x)~x月x日(星期x)

五、活动地点

x篮球场

六、活动方案

(一)篮球比赛组织方案

1、考虑各子公司及部门的实际人数情况,拟在公司内部组成男子组6队。

2、每队参赛人数不少于8人且不多于12人;所有参赛人员必须是本公司正式员工,且所有参赛队伍不可互换人员和请外援。

3、各队须于20x年x月x日前将参赛人员名单报给行政人事部,由x负责登记并核查球员身份,过时不报名或补报均视为无效(x月x日以后入职人员无报名资格)。

4、比赛分二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循环赛,第二阶段为淘汰赛。

5、第一阶段比赛实行循环积分制,每赢一场积3分,输一场积1分,弃权0分;若两队积分相同比较两队间胜负;两队间胜负相同比较两队间得失分。积分前四名的进入第二阶段比赛争夺冠、亚、季军。

6、第二阶段半决赛、决赛:采用淘汰制。第1名VS第4名、第2名VS第3名,根据半决赛比赛结果,胜出者进入决赛(冠、亚军争夺),淘汰者争夺季军。

7、比赛规则:

(1)双方球队须按规定时间提前15分钟到达比赛场地并到统计台签到,迟到15分钟者被视为自动弃权,则本场比赛以20:0计到场方获胜并进行积分。

(2)比赛时间:比赛分上、下半场,每个半场2节,每节12分钟;若4节比赛得分平,则进行加时赛,时间为5分钟,依此类推。

(3)每节比赛间隙休息3分钟,中场休息5分钟。

(4)一支球队每节可叫暂停2次,第四节比赛可叫暂停3次,每次暂停时间为1分钟(暂停不计入比赛时间)。

(5)比赛时间内可随时换人,但需先到技术台报统计员,出现死球后并以裁判的哨声为准,且替换动作须在20秒内完成。

(6)单个队员全场共有5次犯规机会,第6次犯规将被罚下场且不能再参加本场比赛;全队每节犯规累计达4次后,第5次犯规将由对方罚球,犯规以裁判的判罚为准(判罚参考国际篮球判罚标准)。

(7)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实行“进攻3秒、5秒、8秒、24秒”违例规则。

8、篮球裁判:xx、xx。

9、具体的比赛赛程见附件1。

10、比赛奖项:冠军队1名,亚军队1名,季军队1名,分别给予3000元、元、1500元奖励并颁发锦旗。

(二)注意事项:

1、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尊重裁判、尊重对手。

2、一切服从裁判,如有辱骂、殴打、恐吓裁判者,取消参赛资格。

3、原则上比赛队伍需着统一的队服,队服号必须是4-15号不能随便乱取。

4、队员要发挥顽强拼搏的精神,不许干扰参赛队员比赛。

5、参赛队员要提前作好准备活动,避免一切伤害事故。

我国高水平篮球比赛负荷特征研究 篇11

摘要:为全面理解和把握目前国内高水平篮球队比赛负荷的特征和规律,进而有针对性地指导我国篮球运动训练,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解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2005-2006赛季CBA决赛以及2006年CBA球队夏训教学比赛的负荷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显示:CBA联赛的比赛负荷表现出显著的间断性特征;CBA主力队员整场比赛移动距离在3 700~5 500 m之间,单位时间(每分钟)内的移动距离平均在117~135 m之间,而且不同位置的运动员存在显著性差异;内线队员活动范围要远远小于外线队员;运动员的下半场比赛中体能明显下降;CBA教学比赛的对抗性不强,负荷强度较低等。

关键词:我国;高水平篮球比赛;比赛负荷;特征

中图分类号:G841.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3-0404-04

运动负荷是运动训练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训练最核心的环节。无论是训练内容的安排、训练方法和手段的选择,最终都要通过负荷的形式刺激运动员有机体,使运动员产生适应性的生理、心理反应,在适应-提高-再适应-再提高的过程中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并在特定时间和特定场合把这种运动能力表现出来转化成被承认和肯定的运动成绩。

确定训练负荷量度的首要前提,是确知比赛负荷指标。研究比赛负荷特征的目的,在于为训练中安排负荷提供一个标准,无标准便无比较。训练是为比赛服务的,训练负荷的控制与把握必须和比赛的要求相一致,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比如有人提出“以赛代练”,事实上就是把“练”的条件与环境更接近“赛”的要求。因此确定比赛的“负荷特征”是当前篮球理论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训练实践最需要把握和参考的依据。遗憾的是,出于各种原因,相对于体能类周期性项目,篮球比赛负荷特征的研究还处于相对落后的局面,表现为研究方法的局限和研究结果的模糊,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训练负荷安排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训练的科学化水平较低。

因此,为全面了解和把握目前国内高水平运动队比赛负荷的特征和规律,进而有针对性地指导我国篮球运动的训练,本文在总结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及我国篮球运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运用POLAR心率表、SIMI Scout软件等先进科研仪器,以及多种研究方法对CBA比赛的负荷特征进行科学的、定量化的研究。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2005-2006赛季CBA联赛冠、亚军球队及CBA2006年夏训球队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查阅一般训练、篮球专项训练理论专著10余部,有关运动负荷及篮球运动专项研究文献30余篇,CBA官方网站数据统计资料等,为研究篮球比赛负荷提供理论支持。

1.2.2录像解析法用摄像机(固定机位)现场拍摄2005-2006赛季CBA总决赛第三场八一对广东宏远的比赛。然后,把录像资料输入到德国SIMI公司的技、战术分析系统(SIMI Scout),对运动员比赛时的运动距离、速度、时间进行解析。

根据分析系统的要求,要得到运动员在某个时刻球场的具体位置(或坐标),首先要对所拍摄的录像图像进行二维的标定。二维标定至少要知道场地的4个已知的坐标点,这个已知的坐标点可根据所拍摄的篮球场的长度和宽度来确定。本研究所拍摄的球场的长度为28 m,宽度为15 m。以摄像机拍摄球场图像的近端边线和底线的交点定义坐标系的原点(0,0),这样摄像机二维标定的4个已知点的X-Y坐标分别为0、0,28、0,28、15和0、15。

进入分析系统的标定程序,在左右两台摄像机的画面中,分别用鼠标点击4个已知坐标点在图像中的相应位置,就可完成二维的标定工作。系统的标定精度可达到厘米级。运动员场上移动位置的解析很方便,用鼠标点击运动员在某一时刻在相应图像上的位置,就可以得到此刻的时间(t)参数和在所建立的坐标系中相应的坐标参数(Xt,Yt),并可同时给出此刻运动员在球场示意图中的位置(图1,图2)。

1.2.3数理统计法把从德产SIMI Scout系统中解析出的时间和位置数据,经过EXCEL2003和SPSS10.0的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出运动员在比赛中不同速度下移动的距离、速度、时间。

1.2.4现场测试法运用芬兰产Polar S810i心率表,对部分不同位置CBA运动员教学比赛中的心率进行了检测,获得不同位置男篮运动员比赛中心率变化情况。以心率为依据,来反映运动员在训练与比赛中的生理负荷程度。该心率表可长时间、高频率记录运动心率上下限、平均心率、最高心率百分比、最高心率运动时间等功能。其先进性主要体现在:简洁的可穿着一体化胸带结构;具有很好的抗干扰性,可以在训练和比赛中使用。

2结果与分析

2.1CBA比赛的负荷量负荷量是对机体刺激的数量,是构成运动负荷的重要方面[1]。它引起的机体反应相对来说比较稳定,解除负荷后消退也较慢。对负荷量进行度量通常有练习的时间,次(组)数,练习的总距离、总重量等等。

就篮球运动而言,比赛的负荷量是指一场篮球比赛的负荷对运动员机体刺激的量的大小,反映负荷量大小的指标一般为各种技术动作的次数、运动时间及跑动距离等等。

2.1.1上场时间一场CBA联赛的正常比赛时间为四节48 min,每节12 min,加上中场及节间休息、暂停、犯规、罚球等其它时间,从队员入场开始到比赛终场哨响,总共大约120 min(根据2005-2006赛季CBA总决赛统计数据)。比赛中可以随时对场上队员进行替换,因此,运动员的比赛时间会由于比赛类型、胜负重要程度、对手情况、自身状态、战术需要等等原因有所不同。

通过对2005-2006赛季CBA冠、亚军广东宏运和八一双鹿两队在整个赛季57场比赛的统计表明,5名主力队员平均上场时间32.5 min,个人平均上场时间最多的37 min,替补队员平均上场时间15.5 min,主力队员上场时间远远多于替补队员。因此,尽管CBA全场比赛时间为48 min,但运动员是交替上场,真正打满全场的运动员极少。

2.1.2跑动距离篮球比赛是运动员在28×15 的场地上进行的一项集体对抗性运动项目,比赛中运动员需要不断的通过移动来争夺有利位置和控制球获得进攻机会。因此,运动员的移动能力也是一项重要竞技能力,直接影响运动员的竞技表现,甚至对比赛的胜负会起到关键作用。

通过对CBA总决赛第三场的比赛录像解析显示(表1),易建联、王仕鹏、王中光三名运动员全场的移动距离分别为3 749 m、5 405 m和4 740 m,平均每分钟移动距离为117 m、135 m和133 m。就这场比赛来讲,后卫与小前锋单位时间内移动距离要比中锋队员多,这与队员的身体形态、运动素质、球队的战术要求以及对手的情况有关。

在移动路线方面,外线队员与内线队员也有明显的不同(图1、图2),从图中可以看出,后卫王中光活动范围非常大,不论是进攻还是防守,几乎遍及整个场地,进攻中主要活动区域是三分线与中圈之间和三分线外左侧45°,右侧进攻较少;防守中则没有太明显的区域特征。而中锋易建联活动范围相对集中在两个半场的限制区附近,进攻时多选择右侧限制区外,左侧和罚球线附近活动较少,防守时则更多地回缩在自己的限制区内,限制区外活动较少。像这种带有典型进攻区域特征的运动员习惯,既是进攻的技术特点,也是有效的攻击区域。但同时也表现为运动员的劣势或弱点。因为这种“习惯区域”的特点一旦被防守队员掌握和熟悉,很容易形成针对性的防守,重点协防和夹击“习惯区域”,使比赛陷入被动。因此,作为优秀的篮球运动员要具备全面的攻击技术和全方位的攻击能力。

图2易建联移动路线图

2.2CBA比赛的负荷强度负荷强度反映着负荷对机体刺激的深度,负荷强度的大小常常通过练习的速度、远度、高度、单位练习的负重量或练习的难度予以衡量[2]。篮球运动作为一项技能主导类的同场对抗项目,其技术动作复杂,身体接触频繁、激烈,负荷强度的度量是非常困难的,因为篮球比赛是进攻与防守的矛盾对抗,不仅体现在有利空间和有利位置的争夺,也体现在速度、动作节奏和假动作的运用上;科学、合理、针对性强的整体战术也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但综观NBA和世锦赛,球队的攻防速度、攻防转换和球队的整体竞技水平是相统一的。因此,通过运动速度和心率指标也可以反映比赛负荷强度。

2.2.1移动速度除全场运动距离外,运动员在比赛中的移动速度是反映运动强度和奔跑能力的另一个重要的指标。根据国外学者关于足球运动员跑动速度的研究成果及篮球运动的特点我们把篮球运动员场上移动速度分为5个等级,并根据运动员位置的不同,比较运动员在这5种运动形式方面的差别(表2-表4)。

2.2.1.1极限速度世界优秀100 m短跑运动员位移速度由起跑时的静止状态迅速增长,到10 m处的瞬时速度为8.74 m/s,20 m处的瞬时速度为10.38 m/s[3](郭成吉等,2003)。因此,篮球运动员由于自身素质和受场地条件的限制,不可能达到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的瞬时速度。所以,我们认为我国优秀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能达到7 m/s以上的速度就是极限速度。如表5所示,在全场比赛中王仕鹏出现19次,易建联17次,王中光16次。其移动距离占全场移动距离的3%~4%(表2)。并且王中光在上、下半场移动距离的比例分别是5.8%和0.6%(表3)。这些足以反映中国男篮运动员的体能问题。

2.2.1.2次极限速度从表3中可以看出,运动员在次极限速度每秒5~7 m运动距离比较接近,都为300多米,尽管易建联移动相对较少,但作为身高2.19 m的中锋来说能和小前锋、后卫具有相当的奔跑能力已经很优秀了。

另外,王仕鹏以次极限速度在上、下半场移动距离的比例差别明显,分别是11.5%和5.1%(表3);这种上、下半场相同速度下跑动距离的较大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优秀篮球运动员在下半场比赛中体力明显不足;当然,也反映出个别优秀运动员上场比赛时间过长,教练员过分依赖个别优秀运动员打球的思想惯性,以致个别运动员在场上由于疲劳而攻击力下降时,并没有及时换人,形成中国男篮在国际大赛上的一种怪现象——上、下半场判若两队,如2006年世界男篮锦标赛中国对希腊,中国对波多黎各的比赛。同时,也暴露出我国男篮运动员体能不足和板凳深度不够的现实。

2.2.1.3中等速度运动员以每秒3~5 m的快速移动时, 在上、下半场比赛中移动距离的比例存在较大差距。如王仕鹏分别是33.2%和19.7%,易剑联分别是25.9%和18.5%,王中光分别是31.3%和23.4%(表3)。并且运动员中等速度跑动的次数也有明显差别,如易剑联上半场108次,下半场46次,王仕鹏和王中光也有不够同程度的下降(表4)。说明男篮运动员的体能下降是全方位的。

2.2.2心率指标许多前人的研究已经证实,心率与运动负荷强度有高度的相关性(图3)。换句话说,心率能比较准确的反映训练、比赛过程中的负荷强度。因此,心率指标能够作为评定和调控训练、比赛负荷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图3心率与运动负荷强度的线性关系

由于篮球比赛规则的要求,我们不能在正式比赛中运用心率表对运动员的心率进行检测,因此,不能准确地把握运动员对于比赛负荷的反应和适应情况。但作为补充或者替代,我们可以在运动队的教学比赛中检测运动员的心率情况,从而间接地反映比赛的运动负荷情况。

通过对2006年CBA夏训期间两支运动队教学比赛进行的心率测试(polar表)结果显示(表5):

2.2.2.1最大心率由表5看出,4名CBA运动员在教学比赛中平均最高即时心率为192次,个人最高即时心率为196次;心率达到180次/min时间只有7.3 min,最多也只有17 min。与相关研究结果“整个篮球比赛过程中,65%的时间平均心率在85%最大心率下进行,15%的时间在95%最大心率强度下进行”[4](盖当,2006,体能训练讲义)有很大的差距。作为年轻运动员,在比赛中最高心率应该达到200次左右,充分说明CBA教学比赛中比赛强度不高,比赛的对抗性不强,难以适应正式比赛需要。

2.2.2.2平均心率据有关研究结果显示,一场激烈的篮球比赛中运动员的心率平均在(169±9)次/min的范围内[5](盖当,2006,体能训练讲义);国家女子手球队比赛时平均心率(159±10.1)次(曹建民, 2000)[6]。而表6显示,4名CBA运动员教学比赛时的平均心率为138次/min,最高平均心率为149次/min,最低131次/min,平均心率明显偏低,这说明我们的训练性比赛的对抗程度、运动员兴奋程度相对较低,负荷强度不高。这种中等强度的训练性比赛负荷使运动员产生的适应性反应根本达不到激烈比赛的要求,也不可能取得好的训练效果。因此,高水平教练员在训练内容、训练负荷、节奏等方面应根据实际比赛的需要来安排和制定。

当然,4名队员比赛平均心率偏低以及队员之间平均心率的差异除了基础心率不同以外,上场时间的不同也是造成平均心率偏低的原因之一。如图4~图7所示,李×上场时间为41 min,休息时间短,心率>160次/min分的持续时间较长,平均心率较高;而其他三名运动员由于上场时间只有30 min左右,心率>160次/min的持续时间较短,平均心率自然较低。另外,由于是集训期间的教学比赛,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况、技战术水平、心理动员程度等都不能与CBA联赛时同日而语,因此,这些差异也造成了平均心率以及心率>180次/min的时间相对较低。

图7王XX教学比赛心率变化图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 篮球运动既有多次的、连续的高强度负荷:快速移动、快速运球、突破、拼抢篮板球、篮下激烈抢位、紧逼防守等;也有暂时的、间断性的低强度负荷:静止、慢跑、传球、暂停、换人、局间休息、死球等。

2) 从比赛时间及运动员上场时间看,CBA比赛从队员入场开始到比赛终场哨响持续120 min,且比赛过程被各种时间不同的间歇(违例、犯规、换人、暂停、节间和中场休息等方式)分隔开,因此,比赛负荷表现出显著的间断性特征。

3) 从运动员移动距离看,CBA主力队员整场比赛移动距离在3 700~5 500 m之间,单位时间(每分钟)内的移动距离平均在117 m~135 m之间,而且不同位置的运动员存在显著性差异;后卫和前锋队员移动距离明显多于中锋队员;从队员的移动路线看,内线队员活动范围要远远小于外线队员。

4) 从运动员移动速度看,易建联在速度特征方面和外线队员差别不明显;三名被研究运动员在上、下半场以极限速度、次极限速度和中等速度移动的频率明显下降, CBA运动员下半场体能存在不足。

5) 从运动员心率指标看, CBA比赛(教学比赛)运动员平均心率为138次,其中最高心率196次,心率大于180次/min的持续时间较短(只有7.3 min),反映出比赛的对抗性不强,负荷强度较低。

3.2建议训练是比赛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良好的训练效果,不可能取得好的比赛成绩;而比赛是训练的镜子,是对训练效果的真实反映。正如外籍教练尤纳斯曾经说过:“训练就是比赛”,其实质就是篮球的训练实践应结合比赛的实际需求,“比什么,练什么”。因此,对于CBA联赛比赛负荷特征的认识有助于各运动队更好地组织、实施、监控训练过程。建议各级教练员加强对篮球比赛负荷特征的分析和研究,以此为依据制定训练计划,设计训练方法,安排训练负荷,才能最低限度地减少训练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另外,在有关篮球负荷特征的研究领域,建议今后在扩大样本含量的基础上,运用录像解析法概括和总结CBA联赛不同位置运动员的整体比赛负荷特征;继续探索更为安全可靠的心率检测方法,在不给运动员造成伤害的基础上实行正式比赛运动员心率的全程监控,再结合运动员的临场表现来更全面、准确地反映篮球比赛的负荷特征。

参考文献:

[1] 田麦久. 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223-225.

[2] 郭成吉,田中原,赛庆斌等.世界优秀男子短跑运动员100m跑速度规律的生理学分析[J]. 中国体育科技,2003(10):34-37.

[3] 盖当,体能训练[R],篮球运动管理中心,教练员培训材料, 广州,2005,17-19.

[4] 曹建民.女子手球比赛时生理、生化指标及运动负荷指标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3).

[5] 刘建和.对“训练负荷应大于比赛负荷”的两点质疑——兼论负荷安排的经济性原则[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1996(2):84-87.

[6] 徐本力. 对负荷量、负荷强度和总负荷的概念、结构体系及科学调控中几个间题的再认识[J].体育科研,2004(6):29-32.

[7] 艾康伟.足球运动员比赛条件下运动距离测量和运动速度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4(5):81-85.

[8] 苗风藻.篮球赛前训练与比赛负荷强度之关系[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7(1):65-68.

上一篇:义教小组户外活动策划书下一篇:科创部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