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治教育(精选8篇)
和风中学政治课组:周信斌
摘要:文章从三个方面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优化策略进行梳理,包括:讲述行为、板书行为和提问行为。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行为;优化
引言
课堂教学行为问题一直是依附于其他教育问题——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教育观念等而存在的。然而,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对改进教师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作用。所以,笔者选择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这一论题进行探讨。
一、讲述行为分析
(一)还原讲授知识的生活面
思想政治课程所要传授的是那些源自生活中的常识,这些常识被归纳和抽象化后上升至理性的高度,从而形成政治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但是对于抽象性较高的理论知识,学生往往表现出难以理解、缺乏学习兴趣,尽管政治教师一再解释,仍难得到学生的接受和认可。政治教师课堂讲述行为的优劣,主要体现在学生是否听得懂、记得牢、有无兴趣,对于思想政治课来说更是体现在学生是否信服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行动指导。对此,思想政治教师在讲解时,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还原到便于学生理解的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回归于学生生活的知识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认可,由此也加强了教师讲解的可信度。
(二)加强讲述语言的感染力
思想政治教师的讲述要具有说服力、可信度,这与其讲课时的语言运用能力有着重要的关系。一方面,政治教师在课堂讲述时要注重语音语调的变化,富有激情地讲述。作为马列主义的宣传者,思想政治教师在讲述教学内容时需要饱有激情,这样才能更好地使学生信服自己的讲述内容。因此,在课堂上,政治教师应当爱憎分明,赞扬、抨击、规劝等都要明确地在讲述中反映出来。对于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等科学真理要理直气壮地说明,对于市场经济带来的不诚信等负面效应要明确指出、毫不留情地批驳,政治教师的教学语言就是要做到旗帜鲜明,立场坚定。
例如在讲到经济学中“合理消费”的内容,政治老师提出“如何才能买到既便宜质量又好的东西”这一问题时,有同学回答“购买盗版光碟”。对于学生的回答,政治教师应当及时表示反对并进行适当的引导。可能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过购买一些盗版制品的经历,但是作为帮助中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者,政治教师应当明确指出购买盗版光碟这一行为是市场经济下的负面产物,其存在是不合理的,并且有扰乱市场秋序等各种危害性。同时,政治教师要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观点:生活中我们要打击盗版,支持正版,这与合理消费是两个概念。
在课前,政治教师要对教学内容做充分了解,明确思想政治课程对学生成长的教育意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自己的教学热情;上课时,政治教师要带着饱满的情绪进入课堂,在语音、语调、语速等各方面都要渗透思想情感,把握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在讲解知识时,根据知识本身带有的思想内涵,恰当地表现讲述热情。另一方面,政治教师要注重语言组织上的逻辑性,表现在课堂讲述行为上,就是政治教师讲课时要有清晰、深刻的思路。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思想政治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思想政治教师的抽象思维能力表现在其讲解教学内容,尤其是对一些时事信息和包含各种理论知识的材料分析题、分析说明题、论述题进行讲解时,能够运用自身具备的概念做出判断,进行逻辑推理来反映、揭示讲述内容的本质及其规律。思维能力强的政治教师,其口头表述可以让学生对其留下概念清晰、判断有理、推理合乎逻辑、论证充满说服力、善于归纳总结规律的印象,佩服其讲述能力。因此,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富有激情地讲课,对改进思想政治教师课堂讲述行为的有效性以及增强学生的信服感有一定帮助。
二、思想政治教师板书行为的优化
随着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思想政治教师传统板书行为逐渐被削弱,电子课件、多媒体技术的优点被无限放大,使得许多政治教师对其产生过度依赖。问卷调查发现,有些政治教师一堂课下来几乎没有使用过黑板、粉笔,或者使用几率偏低,尤其是一些新教师很少书写传统板书,相反,少数老教师因为不擅长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课堂板书行为主要还是以手写板书为主。这两种片面的板书行为都难以帮助思想政治教师清楚地呈现教学内容。总之,当前思想政治教师课堂板书行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技术,或者说是多媒体板书使用不当。这对这一主要问题,本文提出两点改进策略。
(一)板书内容教学化
多媒体教学技术的确可以弥补传统板书上的许多不足,其中一个主要优势就是加大课堂教学容量,其丰富多彩、声像并茂的呈现技术也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根据一些教育专家调查显示多媒体技术传递的教学内容量一般是传统教学的两倍。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政治教师通常需要借助现实生活中的案例、数据、图片、文字材料等加以说明许多抽象的理论知识,多媒体课件正是为政治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素材展示平台,因此,不少政治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于众多的教学资源难以割舍,甚至不加筛选,导致课堂上,政治教师原本简洁明了的板书行为在运用了 PowerPoint 软件后演变成了播放电影般的行云流水,大量的教学内容一晃而过,学生来不及吸收、消化,更谈不上有所思考,课堂教学由原来的“人灌”变成“机灌”,影响了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因此,政治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把握一堂课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并且事先了解学生学情,以免把每一项教学内容都设计在多媒体课件中。其次,政治教师在选择事例时要精选素材,做到宁可少也要精,选取的例子一定要能够切实说明老师想要阐述的问题,使学生能够从具体的实例中分析、归纳出结论,有所思考,做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最后,避免多媒体课件华而不实、外强中干。思想政治课具有一定的严肃性和严谨性,过分时髦花哨的课件看似声像并茂,技术性很强,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实际却是更容易分散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政治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将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意图清晰地展现给学生,理论的推理性、逻辑性及知识的整体结构比漂亮可爱的插图、复杂多变的展示技巧更重要。
(二)板书框架完整化
教学理论认为,整体教学内容的呈现比零散教学内容的呈现教学效果更显著。对于课堂上向学生整体呈现教学框架这一点来说,思想政治教师通常能够利用传统的黑板书写出整堂课的知识框架,做到条理清晰,结构完整。但是在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时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多数政治教师展示的多媒体板书往往是线性结构,老师总是被事先制作好的固定板书模式牵着鼻子走,不能根据课堂中实际的教学过程灵活调节教学内容。也有一些不善于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政治教师为图方便,刻意将课件设计成线性结构,课堂上总是设法将学生思路引到课件播放顺序上,使得政治教师的教学思路和学生的学习思路都受制于多媒体课件。因此,政治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可以运用 PowerPoint 软件中的超链接功能呈现教学框架,将整堂课的知识点全部提炼在同一页的电子板书上,再对每个知识点设计超连接,其形式如同政治老师在黑板上书写大标题式的板书。这样可以避免政治教师在演示多媒体课件时因为翻页而造成的内容零散、缺乏完整性。
例如,政治教师在进行“可以用于消费的收入”的教学时,便能运用超链接功能将一堂课的知识点排列在一页电子板书上,这节课主要教授三个内容一一“个人总收入与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于消费加储蓄”、“决定家庭消费和储蓄的比例”。政治教师在课堂开始时便向学生进行清楚明确地展示这三大知识点,便于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三、提问行为分析
(一)提高问题的思考性
本文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多数思想政治老师能够围绕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提问,提问的针对性、目的性较好,近一半的政治老师能够将提问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提高问题的趣味性、启发性,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思考。但是,一些青年教师,尤其是新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加强与学生间的互动,随意提问,有时会提出一些单纯的判断性问题,例如:“请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调解是不是解决消费争议,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唯一途径呢?”对于该问题,学生可以轻易通过阅读教材找到答案,失去思考的价值。一些新教师往往为了提问而提问,导致提问行为流于形式。因此,思想政治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尽量避免采用诸如“对不对”、“是不是”之类的单纯判断式提问,而要以学生已有知识、理解能力为基础,提出“为什么”、“怎么做”之类的问题。
就消费者权益保护途径的教学,政治教师可以创设一个生活场景“张先生在某商场购买了一个组装式书架。商家在为他安装后的一周内,书架的一档隔板突然松脱,导致架上的一个名贵花瓶摔碎。为此张先生找到商家就此事进行协商,但商家拒绝张先生的赔偿要求。”根据给出的案例,政治教师可以提问“请问张先生该如何让商家对出售并安装的问题书架负责呢?”同样是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途径的问题,政治教师可以在介绍了“请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调解”这一方法后,给出一个生活中的案例并进行提问。学生通过分析案例,可以知道张先生已经采用了政治老师已经教授的“与经营者协商和解”途径,因此,他们会积极展开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
(二)给予学生思考空间
通过试验比较心理学家发现,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增加3秒钟或者更长时间,学生回答的语句数量和时间长度有所增加;回答不出的情况有所减少;回答时能给出更多证据,并且进行推理性解释;成绩较差的学生能够回答出的几率增加。根据该研究结果笔者认为,第一,政治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应当做必要的停顿,以便学生能够听清教师的问题,并有适当的时间进行思考。第二,当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政治教师仍需要停顿少量时间,由于学生有时会因为紧张或者一时难以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准确想法而影响回答水准,所以几秒的停顿时间便于学生思考自己的回答情况,让其做出补充或修正。根据国外心理学家研究表示,学生回答后,教师停留的恰当时间是3至5秒或者稍长一点。政治教师在学生回答后稍做停留也有利于其观察学生的情绪反映或肢体语言,进而做出恰当的导答和反馈。
结语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课堂教学行为这一问题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而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选择思想政治学科作为研究背景,对政治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进行研究,期待能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有所裨益。参考文献
[1]张建琼.国内外课堂教学行为研究之比较[J],外国教育研究,2005(3):40.[2]蔡宝来,车伟艳.国外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热点问题及未来趋向[J].课程·教材 ·
然而, 作为有别于普通高等院校学生来说的艺术院校学子, 他们有着普通高校学生的共性, 也有着普通到校学生所不具备的个性。他们在其学习过程中, 更多地释放自己的艺术气质的同时, 也凸显出他们的张扬与棱角, 表现出复杂的心理状态。因此, 做好艺术类院校研究生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充分的必要性。
一、艺术院校研究生成分构成及现状分析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 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颁发明确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意见》中提到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也给大学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
艺术院校的研究生们在思考什么?他们想要学到什么, 收获什么知识, 以后要做什么, 做哪一类人。从这个出发点出发探究他们的内心世界, 才能开展行之有效的思政教育方式。
(一) 生存压力
目前, 艺术院校的研究生学生专业构成不外乎来自以下三类:艺术类院校自己的学生升入研究生, 其他艺术类院校学生跨校考入, 普通高校学生跨校跨专业考入。他们来到这样的艺术院校的情况多种多样, 错综复杂, 这三类学生的有机结合, 给思政教育工作者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自本校升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的学生, 大多数基于这样的一种考虑:深造。使得自己的艺术修养在这里, 再经过几年的艺术熏陶更加精进, 更好地在今后的艺术生涯里发展。
外校考生选择这里学习, 主要原因有几下几点:
1.圆梦。在4年前的高等艺术院校考试失利的他们, 进入本科学习以便有这这样的梦想, 刻苦学习, 踏入艺术圣殿。
2.逃避。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竞争, 他们忧虑重重, 而选择考研, 变成了逃避就业现实的不二选择。
3.志向。这类研究生的数量有几年前的很少一部分, 变成了现在的占大多数部分。依这种趋势, 这类学生的出现会以一个数量级的方式递增。他们为何这样选择?从笔者角度分析, 依旧是在他们的高考阶段, 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方向, 之一味地追求成绩, 造成了他们来到大学的迷失。这种迷失和他们心中理想的生活, 格格不入, 最终一部分学生选择了自己想要的专业。
(二) 学习压力
艺术类院校研究生, 在艺术创作学习中, 不可避免地要学习相关的理论、外语以及未来的专业论文、作品创作的课业压力。首先, 通过外语水平考试、发表学术论文关系着他们最终能够顺利毕业、拿到学位;其次, 研究生主观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的要求与实际学习中落后的艺术力之间的矛盾;再次, 艺术创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由简入难的过程, 勤奋、刻苦学习的同时, 悟性、灵感也是一样重要。
(三) 外界诱惑
首先, 作为艺术院校的学子, 较其他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很可能过早地接触到社会这所大学。社会环境复杂多变, 充满了诱惑。对还处于学习期的学生来说, 既充满了机遇也富有挑战。见过了灯红酒绿、有怎会安于平淡枯燥的学习;其次, 艺术创作是个集体性活动, 一个人即使再优秀, 也难于达到最高的巅峰。集体性活动, 学子们有了更多的沟通, 也有了更多的攀比;最后, 艺术院校的研究生本来在数量上是有限的, 在生活的内容是枯燥的, 在研究创作中是鼓励的。
二、研究生思政素养情势不容乐观
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今天, 艺术院校的研究生在艺术实践领域的实践者, 受到了强烈的来自多方面的冲击与影响。有关矛盾的哲学原理告诉我们: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外因是内因的表现形式。从学生们自身特点出发, 我们看到这种思政教育的教育监管缺位正在愈演愈烈。
1.重视专业与轻轻政治的矛盾。这类院校研究生对所学的专业知识热情极高, 有的不惜把专业学习视为成才的唯一标准, 在追求创作的唯美、自由中, 把自己独立于社会之外。
这一情绪的产生, 势必导致艺术院校大学生不愿意讨论政治话题、不关注国家的时政要闻、不参与政策性强的校园活动、更是对学校组织的政治理论课程学习充满的抵触, 久而久之地影响了对学校开设的相关理论学习课程的旷课、逃课。
2.个人主义与集体观念的矛盾。艺术院校研究生中的大多数, 个人意识观念很突出, 个人观念与集体观念产生强烈冲突时, 往往按照他们所想, 作出他们自认为是对的选择。
从小接受艺术教育的艺术院校大学生多数来自城市、家庭条件好良好, 他们的价值取向日趋功利化, 重视自我。
三、研究生思政“土壤”恶化
提起针对院校中学生们的思政教育, 一部分领导通常会用这几个词:讲道理、写材料、听报告这几句话敷衍了事。
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是:各级部门对研究生的管理存在明显的漏洞。相比较本科生而言, 对研究生的思政教育开展, 被相关的课题研究、项目报告所替代。
此外, 在一些艺术院校中, 组织管理机构的不明确, 在教学实践中, 充分体现在:导师“传道授业解惑”, 职能部门———研究生院 (部) 定义自身的职能:安排和监督教学。而院系更是强调自己的主要责任在于管理本科生。导致的结果最终便是各自为政, 互不通气, 互不干涉。
四、构筑思政体系, 通往最高的艺术殿堂
近年来, 许多高校在针对这一特殊学子的教育中, 进行了许多大胆有益的尝试, 有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
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艺术与生活的结合, 将对学生们的教育收到更好的效果。
1.大学生思政工作与艺术院校专业教学结合。充分利用艺术院校不同的学科的艺术 (如美术、音乐、舞蹈、戏剧与影视) , 结合学生本专业发展要求、艺术思想等要素, 开展多种多样、富有内涵的活动, 使之与艺术类研究生的思政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引起情感的共鸣, 更进一步地促进思想观念从外而内地转化。
2.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结合。开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等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合时下某一话题, 尝试进行的改革, 便被动为主动, 从而使学子么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 我们的社会主义优越性。
我们看到成绩的同时, 也不会忽略还有许多关于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还没有得到良好的开展。但是。随着教学实践的一步步深化, 学科设置的逐步完善, 相对滞后的研究生德育教育, 必将会有一个跨越式的进步, 积极探索, 勤于实践, 艺术院校思政工作必将有一个辉煌的明天。
参考文献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
在网络环境下,人们可以方便地获取各类知识信息,同时,网络还可以给人们创设多种交流环境。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大学生是宽带上网的主流群体,目前全国在校大学生约有3000多万人,相关调查显示,大学生上网的比例超过90%。现代网络对正处在身心发育尚不完全成熟的大学生有诸多影响,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者要调整工作方式,搭建教育网络平台,正确引导,寻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提升工作实效,以适应未来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一、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影响
1.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网络是一个浩瀚的知识资源库,是人们索取知识、开阔眼界、丰富精神生活的场所。网络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为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学习环境,为大学生提供了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思想教育内容,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空间。丰富的网络表现形式使教育的传递更加形象而生动,这大大增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吸引了更多大学生主动接受教育。[1]
2.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上是“一支笔、一本书、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方式,或者是采用听报告、开大会等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大学生是被动接受思想教育。网络的出现改变了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学生可以利用网络随时随地了解国内外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信息,师生、生生之间可以进行互动式、协作式学习和交流。
3.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渠道
QQ、E-mail、MSN、BBS、微博等网络工具,为大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和信息交流途径,在交流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拓宽了教育渠道。这种交流与传统面对面交流方式不同,更能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教师随时随地获得学生最新状态信息,便于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同时,网络的虚拟性可以让师生更加深入地交流和讨论,使学生更加透彻地认识各种社会问题、伦理问题、道德问题,对自我行为也能进行很好的规范,从而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2]
二、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
1.现实社会的复杂多变,导致大学生在道德层面交往的迷失
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是一个信息宝库,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网络上流动的各种冗余信息会影响大学生判断,会弱化他们的道德、法律意识,也可能使一些大学生失去理性思维,迷失方向。另外,网络现代化中的法制程序尚不完善,各种社会现象和离奇生活百态等健康的、不健康的,高雅的、庸俗的,文明的、肮脏的都会充斥现代网络,直接影响着当代大学生对是非曲直的辨别,甚至影响到大学生健康的正常交往。
2.不良网络文化环境导致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扭曲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原有的道德价值会不断受到冲击,由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还不太成熟,是非观念模糊,对西方国家大肆宣扬的某些腐朽的文化思想和生活方式盲目崇拜,而排斥本民族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念,从而产生倾斜、扭曲的心理,失去理想和追求,崇尚享乐和超前消费,缺少信念,给社会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3]另外,网络游戏、网络色情、网络暴力、网恋等充斥了大学生平静而纯洁的生活,有些大学生沉溺于虚拟世界,痴迷忘返,负面影响深远,甚至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3.社会浮躁的大环境,导致大学生的极端情绪的宣泄
大学生是社会的精英,在精神层面尤其如此。不论是对国家领土主权问题还是对惩治腐败问题,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这是积极向上的一面。同时,正是大学生政治上的不成熟和世界观的片面性,容易被浮躁的社会大环境所影响,被个别不良分子所利用,以宣泄自我情绪,造成社会的不和谐。现在,网民、网站及网页数量的激增,使Web成为巨大的全球化数据中心。大学生是Web数据中心的常客。在人人都是麦克风的时代,现实中的本体事件会在网络上演变成与本体事件具有较大差异的变体事件,通过网络传播,诱致突发事件。这种现实与网络相互衍生、相互影响的现状需要政府积极应对。
三、搭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1.师生共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
适时调整对大学生的教育方式,建立相关的道德教育网站以及“网络伦理与道德”等诸类网络课程,开设师生论坛、教师论坛、学生论坛等功能模块。通过网络这一传播媒介,师生共同参与理性思考和研究,明辨网络舆情。学生在参与共建的同时能够增强网络责任意识、法律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也能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网络道德,从而提升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性。
2.利用网络的多元性,切实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网络具有多元性,能够提供、双向、多向的直接交流互动方式以及图文并茂、音频同期的多媒体形式,使许多枯燥、抽象的教育内容变成了生动、形象的直观教育模式。教育者要转变对大学生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和模式,利用网络交流工具师生开展网上讨论,对大学生进行正面教育,正确引导,相互沟通。在沟通中获取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和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也能准确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情绪和关注热点。
3.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网络道德体系,提高大学生网络政治素养
网络与大学生已密不可分,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知识、获取信息、沟通交流、娱乐休闲的重要渠道,没有网络对于现代社会已经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要想最大限度地减少网络信息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就要提高学生自身对网络信息的辨别力、控制力,即提升学生的网络政治素养、网络文化品味和网络自律意识,使学生自觉远离不良网站,主动舍弃不良信息;同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结合中国优秀传统道德规范,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网络道德体系,加强大学生的网络伦理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网络伦理道德观念,自觉抵制网络垃圾的侵蚀,做到不抛垃圾,不搞侵权,不近黄毒,不做黑客,做文明网民,自觉维护网络秩序。
4.建立网络监控机制
加强对网络的监控管理力度,强化细化网络信息过滤工作,适时约束学生上网行为,预防网络突发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监控现在已经成为互联网管理的一大重点。基于“重叠共识”理论的网络舆情监控和研究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重叠共识”理论是美国政治哲学家罗尔斯针对理性多元论事实,提出的用以解决理性分歧、确保民主社会秩序良好的基个本理念。现代民主社会中,大学生有权选择和信奉自认为合理的学说或观念,并以此制定生活规划。考虑到复杂媒体时代面临多种声音并存的状况以及突发事件生成因素的多样性,借助重叠共识思想,即网络舆情与政府干预行为借助于重叠中心的形成,传达一种特殊观念共识,提供社会正能量,以引导舆情的正确导向,以帮助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李雪松.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2.
[2]徐晶.交往方式变迁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学院,2012.
[3]王凤.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初探[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7):56-57.
[4]郝坤安,张高旗.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4):109-111.
20xx年12月25日,在该院机关第三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上,支部书记宁玲玲领学了新华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一文特别是xxxxx就该文作出的重要指示。紧接着,一位班子成员带头发言:“年初到检察室调研时,我曾表态争取每个月到三个检察室一趟,但是除了陪同调研或者检务督察外,真正到检察室调查研究的时间与次数不够,说明自己表态多落实少,今后要改正。”其他党员也都结合自身实际,谈认识、谈体会、提改进措施。
“这种形式的学习每月至少一次。只有严肃、认真、经常地过好党内政治生活,才能真正锤炼党性、纯洁党风、净化检风、解决问题、推进工作。”梁经顺说。
该院开展政治学习并没有简单停留在会议上、笔记中和脑海里,而是聚焦检察主业,学习消化,务实创新,研究出台《纪律作风“十严禁”》等系列文件,以制度的刚性推动作风的持续转变。
把好作风“带”出来
今年4月,该院一年一度的廉政承诺开始了。“这个责任有千斤重,如果做不好,不但影响科室每个干警,还影响侦监科的工作,甚至全院的工作,必须把主体责任紧扣压实,做到环环紧扣,步步跟进。”在大会表态前,侦监科科长黄龙明谈了自己对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认识。
“对标员额制检察官权力清单,把案件办准办好;找准岗位风险点,落细防控措施;抓早抓小,敢抓敢管,矛盾不上交……”公诉科科长龚森平上台向全院干警作出廉政承诺。
这是该院20xx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上的两个镜头。该院统筹检察业务和廉政建设,根据不同分工和职责,要求党建负责人和业务负责人每年围绕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带头遵守廉洁从检规定、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兴调研转作风促落实等重点内容,向全院干警职工作出承诺。以此为示范和教育,传递责任和压力,带动全院干警明责、敬畏、知止,履职尽责。
把好作风“谈”出来
“作为负责人,你谈一下你们科室整体作风情况以及你在这方面的履责情况。你们科室有没有违纪苗头和倾向性问题?如果有,是哪几个人,谈了话没有……”这是该院纪检组与部门负责人谈话的提纲。
该院坚持抓早抓小,把纪律挺在司法办案前面,盯紧关键少数,锁定责任清单,近距离接触干警,常态开展检务督察和廉政约谈。对新提拔及录用、调整的干警,集中开展任职谈话,做到凡动必谈、教育在先。对容易发生违纪违规问题的重要时间、关键节点和办案场所加强督察,与干警常规谈话“约法三章”,确保不出现问题。对各部门负责人、重点岗位人员,开展专项谈心谈话,重点谈责任落实、廉洁自律和带队伍情况,以跟踪问效倒逼责任落实。
该院纪检监察部门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用足用好监督执纪的第一种形态是保证作风良好的关键,我们紧紧抓住谈心谈话这一法宝,对有苗头性或轻微违法违纪情节的干警,及时进行约谈,并提出整改措施,去年以来已开展谈心谈话150多次。”
把好作风“比”出来
今年2月,该院98名干警考核成绩在一楼大厅张榜公示。一名检察人员看到自己的司法作风评价得分后,当即向所在部门负责人提出质疑:“我的作风评价怎么是18分,别人都是20分?”
“去年你虽然参与几个重要案件办理,但是不够主动,作风散漫,该纠违的没纠违,办案效果不明显。这是我当时找你谈话的记录,也是扣分依据。”部门负责人回答。
紧跟司法改革步伐,在反复调研的基础上,该院制定检察官、检察辅助人员、司法行政人员业绩考评办法,从业务工作、司法作风、司法技能和职业操守等方面实行百分制量化考核。其中,司法作风评价重点围绕责任心、执行力、团队协作等内容,开展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对作风评价既定性又定量,统一亮出来、晒出来,让大家对照监督,比有标准、追有标杆。
记者了解到,针对去年整体考核效果不太好的情况,该院刑事执行检察部门今年一开始,就查找差距、确定目标、转变作风、提振精气神,力争今年打个翻身战。今年4月,刑事执行检察各项业务指标与去年相比得到大幅度提升。
把好作风“管”出来
该院以零容忍态度整治“作风病”,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防止小毛病拖成大问题,努力将问题解决在初始状态。
今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该院每位干警的内网邮箱收到了一封检讨书。“主观主义思想严重,不公正客观评价他人。”“思想上先入为主,没有看到我院近几年发展成绩,没有看到全院干警努力拼搏的艰辛。”“违规逾矩行为破坏团结向上的氛围,给队伍作风起了不好的头。”检讨书的内容公布后,全院干警都议论开来。
针对个别老同志因个人利益问题,多次公开讲不利于团结的话,该院党组和纪检组迅速作出调查处理。很快,在3月15日全院干警职工大会上,责任人站在台上,向大会作检讨。该院以此为契机,发动干警职工立足岗位实际,以司法改革背景下如何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为主题,每人撰写一篇心得体会,进行评比表彰,并组织演讲,持续维护队伍良好风气。
现根据学生处关于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座谈会要求,结合本学期开学以来一大队全体辅导员深入学生宿舍,与学生面对面细致了解交流后,在此,我代表一大队全体辅导员对全队学生思想教育的整体情况做如下几个方面汇报:
一、大队关于学生日常思想教育管理的工作;
(一)、“准军式化”管理观念,逐渐植入学生的思想观念 我队学生现已成功的进行了思想观念的转变。从大一的模糊了解甚至抵触“准军式化”管理办学理念,到二年级赞同学校管理模式,接收学校管理理念。现在学生党员,大队班级骨干不仅主动加入管理,并积极维护管理实施。当然这些观念的改变,是离不开全体大队辅导员。“牢抓一日生活制度落实,狠抓日常行为习惯养成”。大二上学期寒假结束,我队收回700多封《家长一封信》中,70%以上家长均表示赞同学校管理方式,学生在时间观念和习惯养成上都有长足进步,得到了许多家长的认可。学生家庭的认同,也是“准军式化”管理理念逐渐植入学生观念的有力支持。
(二)、发挥党组织的思想教育优势,逐渐引导学生坚定信仰 我大队辅导员利用周五党团活动这一课堂,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思想教育优势,引导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定信仰者。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思想教育优势,使核心价值体系为广大青年学生所认同、接受,是我大队今年工作的出发点。我大队做到了以下二点: 一是以主题班会教育为主阵地。首先充分发挥大队辅导员思想教育优势,结合学院思政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不断激发学生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进行自我完善提高的热情。我大队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份子观看《感动中国10大杰出人物》,并在班会中要求辅导员突出信仰信念、民族精神、荣辱观等主题,积极引导了学生的思想观念转变。
二是以学院党校教育为纽带。我大队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培训工作形成了四个层次:一层是依托院党委举办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提高学生入党的觉悟;二层是大队每个月党员“六个一”活动的开展,重点开展增强党员意识、增强党性修养的教育;三层是学生党员骨干进入宿舍。大队将“党员宿舍”“党员示范岗”的牌子挂上党员宿舍的门和党员所在的床上,着力培养学生党员精英并形成良好的辐射效应;四层是学生党员带动班级团学骨干,侧重进行党务实务培训。强化党组织服务功能,引导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追随者。
(三)、“丰富多彩”的团学活动,促进学生思想健康积极向上 我大队一直致力于团学活动的开展及创新,不断提高学生的个人文化素养的提高。从大一到大二不完全统计开展体育类活动总计70余次,感恩教育类60余次,安全教育类90余次,文艺互动类80余次。今年3月我院表彰大会表彰了400多名优秀团员典型,他们学业成绩优秀、品行兼优、各有特长,充分展示了能源大二学生的良好风貌。他们在青年团员中激励了更多的团员刻苦努力,开拓进取,形成了我大队团员在思想、学习、工作上互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使得全大队学生形成了一片健康积极向上的思想局面。
(四)、大队辅导员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以身作则,学生不断潜移默化形成好的思想作风
一大队全体辅导员在新进领导的带领下,不断改进自身缺点,每周在大队办公室进行学习,上个月“五心五镜”的集中学习,再次加强了辅导员自身素质的修养。我大队要求辅导员在各个场合都要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大于空泛的教条。要求辅导员深入课堂听课,并且经常深入宿舍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状况,与学生做思想沟通,通过思政教育的方式与学生学习生活教育工作做到互相补充。
二、大队关于学生目前思想状况的现实反映;
(一)、需从思想上加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学校在部分安全设施上未能具体完善,食堂学生套餐分量不足及菜品数量太少等问题,给学生学习生活照成一定程度的困扰,学生多次向学校反映,都未得到及时落实。诸如此类细节问题让学生对学校认同感和归属感不足。
(二)、需从就业指导上加强学生对企业的“诚信教育” 在解决学生就业压力对其进行就业指导教育时,学生表现出缺乏“企业诚信理念”等问题,学校还应当加强“诚信教育”,进一步引导学生“诚信工作,诚信做人”。
(三)、需将解决学生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学生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主要有家庭经济困难问题、学生学习困难问题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心理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学校需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将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四)、需落实完善机关工作,避免空耗学生精力
机关工作的落实程度不够,导致各辅导员在与学生通知交流以及事情处理的效率上,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时间拖延,耗费学生精力,也使学生思想上对辅导员信任程度降低,加大了我们工作的难度。
三、对下一步开展学生思想工作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通过调查问卷、走访学生宿舍和网络通讯等多种渠道,结合目前一大队学生思想状况,对下一步开展学生思想工作整合出以下建议:
(一)、希望加强第一课堂教师的言传身教作用
育人者首先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学院的“准军式化”管理理念的深入学生心,不能光靠辅导员的单独工作,也应该是广大能源机关人员,广大第一课堂教职员工的责任。希望学院每一位教职员工都能够以“过硬”的行动,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将准军式化的理念带入第一课堂。
(二)、希望学院加强学生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教育,树立学生主人翁意识
学院应加强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及爱国主义教育,来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使得学生有坚定的信仰的同时,也应该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希望学院多搞些类似于今天这样的座谈会,能针对学院中舆论焦点、热点问题,着眼于解决学生实际需求的座谈会,这样能加强学院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也让学生参与了学院的建设,增强学生的归属感、荣誉感。
(三)、增强学生政治敏锐度
希望学院在重大时事教育上能够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能有一定的分辨是非的能力。对学院已发生的各种问题,希望学院能已实际案例教育学生,有针对性,可信度的同时,教育的效果会更好。
以上是根据学校学生处要求,针对一大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情况所做汇总报告。我们也清醒地知道,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有许多缺点和不足需要改正和进步。
在此,作为学校学生工作管理者中的一员,我谨记,既把自己当管理者,更把自己当服务者。一切尽可能从学生角度考虑问题,努力为学生解决学习、生活、思想上的各种问题。尽自己微薄之力,希望与大家一起将学校的教育事业做得更好。
一、开展好一套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诚信教育为重点,反思教育为特色,包括感恩教育、安全教育、廉洁文化教育、国防教育等在内的一整套教育学校长期以来都重视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想教育,通过包括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反思教育等的一整套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构筑当代青年学生精神支柱。1.抓住各种契机,强化爱国教育。通过组织开展抗震救灾捐款、支持奥运等活动,弘扬时代主旋律,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强化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主旋律教育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力度。2.成立西南大学女子国旗班,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女子国旗班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大学生爱国情操,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通过举行升旗仪式等爱国主义活动在校内外产生影响,通过培养高素质队员让其在同学之间起到模范带头作用。3.以反思教育为特色,在全校师生范围内开展反思教育活动。学校以“反思我为什么上大学生活”为题的主题教育,在全校、全社会反响强烈,这是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开展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自身思想道德的内省和行为的自律,帮助学生客观评价学校、教师以及本人在成长成才过程中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对于低年级学生由各院系、社团组织开展反思教育活动;对于毕业学生则在离校前夕进行德育答辩,以此反思大学四年的生活学习。本科学生在完成自己的毕业论文答辩之后,要将自己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接受政治、思想、品德、法纪、心理等教育的效果,按照规定的格式,以总结报告的文体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形成个人德育状况论文,并以班级为单位,通过答辩会的形式,向班级的同学、答辩委员会成员宣读,同时接受提问,回答问题,由同学和答辩委员会就其德育表现作出评价。4.发挥校内学生社团组织优势,实现自我教育。充分发挥校内两大红色学生社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宣讲团和学生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会)的特色优势,深入开展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题活动,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5.成立受资助学生志愿者服务队。组织在接受学校、社会各界资助的学生成立一只志愿者服务队,在学校、社区、社会上义务开展一系列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开展感恩教育,教育学生乐于奉献、回馈社会。
二、争做好一项工作——学生就业指导工作1.实行“四挂钩”,进一步完善就业机制。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实行“一把手”工程。坚持“四个挂钩”即一是实行就业工作与干部业绩考核挂钩;二是实行就业率与教学评估挂钩;三是实行就业率与招生计划挂钩;四是实行就业率与经费划拨挂钩,让学校的就业工作呈现并保持着上下重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2.加强就业保障工作,实现就业工作人员、机构、经费的“三到位”。各学院设立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办公室,配备负责就业指导工作的专门人员,设立就业工作专项经费,建立专门的经费账目。3.深化就业指导的内容和体系,时时处处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扎实推进“多维一体”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构建以“一报两课四网”为主要内容的就业指导支撑体系,形成连续课堂、专题讲座、职前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网上职业测评、咨询服务等丰富多样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4.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就业服务工作更加完善到位。深入学院调研和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关心和帮助特殊困难群体的就业。聘请社会成功人士、各行业精英、校友回校担任就业指导兼职辅导员,通过授课、讲座、座谈等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咨询服务。
三、强化好一种服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1.为每名学生建立心理档案。针对大学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心理健康普查系统,对全体新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普查,并在此基础上为新参加普查的学生建立了心理健康档案,由此确定了心理健康服务的重点对象。2.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教育服务渗透课堂内外。在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中安排了6-8课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卫生”、“大学生生涯辅导”等必修、选修课程。3.开设以预防为主的定期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可以让学生在团体中彼此深入了解,在交流中学生可以互相观察、学习、体验,从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4.创建的班级心理联络制度。各班级下设立一名心理联络员,负责统计调研本班同学心理健康状况,每周定时上报。每位心里联络员将由专管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对其进行专业的心理辅导培训。
四、建设好一支队伍——以专兼职辅导员为主体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1.职责明确,任务清晰。每位辅导员要达到八项目标,即平均每天找一名学生谈心;平均每周到宿舍走访一次;平均每两周向主管领导汇报工作一次;每两周召开学生干部工作会议一次;每周记工作笔记一篇;每两周参加班会一次;每学期阅读有关学生工作的书籍一本;专职辅导员每学年公开发表工作论文一篇,使辅导员工作有目标、努力有方向。2.为辅导员素质培养搭建4个平台:一是课程平台,参照mba专业培养模式,研究设立了政治素质与专业素质结合、基础理论与工作技能结合、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结合的培训课程体系;二是进修平台,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优秀辅导员进行博士课程班进修;三是交流平台,建立西南大学辅导员研究会,开展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组织辅导员骨干到国内外学习考察;四是科研平台,设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题,建立专项资金,支持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应用性、前瞻性课题研究。
[大学加强思政教育工作经验材料(共2篇)]篇一:大学加强思政教育工作经验材料 大学加强思政教育工作经验材料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即“四个好一”工程:开展好一套教育,争做好一项工作,强化好一种服务,建设好一支队伍。
一、开展好一套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诚信教育为重点,反思教育为特色,包括感恩教育、安全教育、廉洁文化教育、国防教育等在内的一整套教育学校长期以来都重视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想教育,通过包括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反思教育等的一整套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构筑当代青年学生精神支柱。
1.抓住各种契机,强化爱国教育。通过组织开展抗震救灾捐款、支持奥运等活动,弘扬时代主旋律,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强化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主旋律教育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力度。
2.成立西南大学女子国旗班,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女子国旗班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大学生爱国情操,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通过举行升旗仪式等爱国主义活动在校内外产生影响,通过培养高素质队员让其在同学之间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3.以反思教育为特色,在全校师生范围内开展反思教育活动。学校以“反思我为什么上大学生活”为题的主题教育,在全校、全社会反响强烈,这是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开展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自身思想道德的内省和行为的自律,帮助学生客观评价学校、教师以及本人在成长成才过程中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对于低年级学生由各院系、社团组织开展反思教
育活动;对于毕业学生则在离校前夕进行德育答辩,以此反思大学四年的生活学习。本科学生在完成自己的毕业论文答辩之后,要将自己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接受政治、思想、品德、法纪、心理等教育的效果,按照规定的格式,以总结报告的文体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形成个人德育状况论文,并以班级为单位,通过答辩会的形式,向班级的同学、答辩委员会成员宣读,同时接受提问,回答问题,由同学和答辩委员会就其德育表现作出评价。
4.发挥校内学生社团组织优势,实现自我教育。充分发挥校内两大红色学生社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宣讲团和学生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会)的特色优势,深入开展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题活动,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5.成立受资助学生志愿者服务队。组织在接受学校、社会各界资助的学生成立一只志愿者服务队,在学校、社区、社会上义务开展一系列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开展感恩教育,教育学生乐于奉献、回馈社会。
二、争做好一项工作——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1.实行“四挂钩”,进一步完善就业机制。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实行“一把手”工程。坚持“四个挂钩”即一是实行就业工作与干部业绩考核挂钩;二是实行就业率与教学评估挂钩;三是实行就业率与招生计划挂钩;四是实行就业率与经费划拨挂钩,让学校的就业工作呈现并保持着上下重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加强就业保障工作,实现就业工作人员、机构、经费的“三到位”。各学院设立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办公室,配备负责就业指导工作的专门人员,设立就业工作专项经费,建立专门的经费账目。
3.深化就业指导的内容和体系,时时处处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扎实推进
“多维一体”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构建以“一报两课四网”为主要内容的就业指导支撑体系,形成连续课堂、专题讲座、职前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网上职业测评、咨询服务等丰富多样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
4.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就业服务工作更加完善到位。深入学院调研和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关心和帮助特殊困难群体的就业。聘请社会成功人士、各行业精英、校友回校担任就业指导兼职辅导员,通过授课、讲座、座谈等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咨询服务。
三、强化好一种服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1.为每名学生建立心理档案。针对大学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心理健康普查系统,对全体新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普查,并在此基础上为新参加普查的学生建立了心理健康档案,由此确定了心理健康服务的重点对象。
2.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教育服务渗透课堂内外。在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中安排了6-8课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卫生”、“大学生生涯辅导”等必修、选修课程。
3.开设以预防为主的定期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可以让学生在团体中彼此深入了解,在交流中学生可以互相观察、学习、体验,从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4.创建的班级心理联络制度。各班级下设立一名心理联络员,负责统计调研本班同学心理健康状况,每周定时上报。每位心里联络员将由专管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对其进行专业的心理辅导培训。
四、建设好一支队伍——以专兼职辅导员为主体的[大学加强思政教育工作经验材料(共2篇)]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1.职责明确,任务清晰。每位辅导员要达到八项目标,即平均每天找一名学生
谈心;平均每周到宿舍走访一次;平均每两周向主管领导汇报工作一次;每两周召开学生干部工作会议一次;每周记工作笔记一篇;每两周参加班会一次;每学期阅读有关学生工作的书籍一本;专职辅导员每学年公开发表工作论文一篇,使辅导员工作有目标、努力有方向。
2.为辅导员素质培养搭建4个平台:一是课程平台,参照mba专业培养模式,研究设立了政治素质与专业素质结合、基础理论与工作技能结合、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结合的培训课程体系;二是进修平台,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优秀辅导员进行博士课程班进修;三是交流平台,建立西南大学辅导员研究会,开展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组织辅导员骨干到国内外学习考察;四是科研平台,设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题,建立专项资金,支持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应用性、前瞻性课题研究。
篇二:大学加强思政教育工作经验材料
大学加强思政教育工作经验材料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即“四个好一”工程:开展好一套教育,争做好一项工作,强化好一种服务,建设好一支队伍。
一、开展好一套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诚信教育为重点,反思教育为特色,包括感恩教育、安全教育、廉洁文化教育、国防教育等在内的一整套教育学校长期以来都重视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想教育,通过包括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反思教育等的一整套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构筑当代青年学生精神支柱。
1.抓住各种契机,强化爱国教育。通过组织开展抗震救灾捐款、支持奥运等活动,弘扬时代主旋律,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强化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主旋律教育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力度。
2.成立西南大学女子国旗班,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女子国旗班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大学生爱国情操,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通过举行升旗仪式等爱国主义活动在校内外产生影响,通过培养高素质队员让其在同学之间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3.以反思教育为特色,在全校师生范围内开展反思教育活动。学校以“反思我为什么上大学生活”为题的主题教育,在全校、全社会反响强烈,这是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开展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自身思想道德的内省和行为的自律,帮助学生客观评价学校[大学加强思政教育工作经验材料(共2篇)]、教师以及本人在成长成才过程中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对于低年级学生由各院系、社团组织开展反思教育活动;对于毕业学生则在离校前夕进行德育答辩,以此反思大学四年的生活学习。本科学生在完成自己的毕业论文答辩之后,要将自己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接受政治、思想、品德、法纪、心理等教育的效果,按照规定的格式,以总结报告的文体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形成个人德育状况论文,并以班级为单位,通过答辩会的形式,向班级的同学、答辩委员会成员宣读,同时接受提问,回答问题,由同学和答辩委员会就其德育表现作出评价。
4.发挥校内学生社团组织优势,实现自我教育。充分发挥校内两大红色学生社
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宣讲团和学生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会)的特色优势,深入开展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题活动,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5.成立受资助学生志愿者服务队。组织在接受学校、社会各界资助的学生成立一只志愿者服务队,在学校、社区、社会上义务开展一系列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开展感恩教育,教育学生乐于奉献、回馈社会。
二、争做好一项工作——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1.实行“四挂钩”,进一步完善就业机制。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实行“一把手”工程。坚持“四个挂钩”即一是实行就业工作与干部业绩考核挂钩;二是实行就业率与教学评估挂钩;三是实行就业率与招生计划挂钩;四是实行就业率与经费划拨挂钩,让学校的就业工作呈现并保持着上下重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加强就业保障工作,实现就业工作人员、机构、经费的“三到位”。各学院设立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办公室,配备负责就业指导工作的专门人员,设立就业工作专项经费,建立专门的经费账目。
3.深化就业指导的内容和体系,时时处处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扎实推进“多维一体”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构建以“一报两课四网”为主要内容的就业指导支撑体系,形成连续课堂、专题讲座、职前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网上职业测评、咨询服务等丰富多样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4.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就业服务工作更加完善到位。深入学院调研和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关心和帮助特殊困难群体的就业。聘请社会成功人士、各行业精英、校友回校担任就业指导兼职辅导员,通过授课、讲座、座谈等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咨询服务。
三、强化好一种服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1.为每名学生建立心理档案。针对大学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心理健康普查系统,对全体新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普查,并在此基础上为新参加普查的学生建立了心理健康档案,由此确定了心理健康服务的重点对象。
2.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教育服务渗透课堂内外。在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中安排了6-8课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卫生”、“大学生生涯辅导”等必修、选修课程。
3.开设以预防为主的定期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可以让学生在团体中彼
此深入了解,在交流中学生可以互相观察、学习、体验,从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
4.创建的班级心理联络制度。各班级下设立一名心理联络员,负责统计调研本班同学心理健康状况,每周定时上报。每位心里联络员将由专管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对其进行专业的心理辅导培训。
四、建设好一支队伍——以专兼职辅导员为主体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1.职责明确,任务清晰。每位辅导员要达到八项目标,即平均每天找一名学生谈心;平均每周到宿舍走访一次;平均每两周向主管领导汇报工作一次;每两周召开学生干部工作会议一次;每周记工作笔记一篇;每两周参加班会一次;每学期阅读有关学生工作的书籍一本;专职辅导员每学年公开发表工作论文一篇,使辅导员工作有目标、努力有方向。
关键词: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大思政教育”理念,学生可持续发展
当前,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困难和挑战, 思政课的作用正不同程度地被学生人为地弱化。如何适应形势要求, 拓展思政课教学内容, 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 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 凸显思政课的作用, 是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笔者认为, 就施教主体与施教模式而论, 思政课教学要在实质上打破常规, 践行“大思政教育”理念。
优化组合, 创新高职思政课教学的施教主体
作为思政课教学的对象, 高职学生在其价值观、人生观、思维能力诸方面都有一个阶段性与连续性有机统一的发展与完善过程。当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以及学校原则性的育人功能, 时刻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高职学生的身心成长。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 思想政治教育的施教者对学生的影响尤其重大和深远。
切实实现身份转型, 从教师型转向导师型思政课的施教主体——专职教师能否真正实现身份转型是践行“大思政教育”理念的关键。高职思政课教学的效果优劣,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身份转型的程度。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要切实实现从“教师型”向“导师型”的身份转型, 坚持以学生为本, 注重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 真正做到教书与育人兼顾, 传授知识与辅导学生的学习生活相结合, 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生活和人生的导师。只有这样, 高职思政课才不会被边缘化, 其作用才不会被学生人为地弱化。但是, 目前许多高职思政课专职教师转变得仍然不是很彻底。
勇于打破体制限制, 下放思政教育权力高职学生人数不断增加, 高职院校校区规模日益扩大, 而专任思政课教师的增幅却未能与之相适应。现有的专职思政课教师面临着较大压力, 实施思政课教学的难度在不断提高, 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大。如何弥补思政课课内教学的不足, 调动与集中思政教育的积极力量, 优化思政教学的实效, 是我们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高职思政课教师队伍要构建起专兼职结合、人员立交式流动的科学化模式。要充分发挥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让他们配合或承担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 特别是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任务, 逐步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交互模式。要将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和学生骨干分子培养成思政课教师的得力助手, 利用他们贴近普通学生的优势, 让他们发挥思政课教师发挥不了的作用。可以将图书馆接近学生的流通部一线馆员, 甚至将生活区的楼栋管理员当作思政工作的近距离施行者, 还可以借助校企合作, 利用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 在企业建立长期的教学、实训、实习基地的优势, 聘请企业领导或优秀员工为特聘思政课教师, 为学生现身说法。这些游离于思政部或基础课部专职思政课教师之外的成分和补充成分, 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中实际上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是加强和改进高职学生思政教育必不可少的依靠力量和得力助手。以上途径能够填补体制内思政课教学的局限性造成的空白, 随时随地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渗透至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点滴之中, 时时处处在思想上保证学生思想发展的正确方向, 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这种措施的具体实施效果是可喜的、有效的, 而且是显而易见的。而如何建立一套有效的鼓励评价与互动交流机制, 使这一模式系统化、常规化, 从而发挥它的最大功效, 则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恰当引入教育典型, 发挥最大教育功效面对社会的竞争和压力, 部分高职学生由于起点较低, 对自己的前途既充满期望, 又充满恐惧感, 甚至有些担心连工作都不能找到。开展高职思政课教学时, 教师特别应加强对这一类特殊学生群体的教育、激励和引导。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在教育工作中, 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 任何规章制度, 任何人为的机关, 无论设想得多么巧妙, 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力量的作用。”毕竟每一个教师的个人魅力是有限的, 因此, 教师应根据相关的教学内容、适当的教学情境, 向学生及时推介有价值的思政教育典型, 借助典型人物的个性品质、个人修养、职业操守、业务能力和理性精神以及他们个人成长、成才和创业的先进事迹的极强说服力和重度感染力, 对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内在的、连续的、持久的影响。这种方式往往比教师的说教更容易受到高职学生的欢迎。教师向学生推介的典型人物, 一类是由主流媒体推出的理论家与实践者, 如保先教育中的方永刚等, 还有一类是那些生活在学生身边的, 在学习、工作或其他方面得到大众认可而又品德高尚、事迹感人的人物, 如中南大学推出的金展鹏院士、洪战辉同学等人。身边的典型往往更具立体性、多层次性, 有着丰富的情感、饱满的血肉, 这些人和事往往更易于为学生所接受。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把握得当, 其思政教育效果往往较之空洞说教更好。因此, 一方面, 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要准确把握主流媒体推出思政典型人物的机会, 学习与推广其先进事迹, 将相关典型的思政教育作用最大化;另一方面, 要及时发掘学生身边具体可感的思政教育典型人物, 学习与推广已毕业的校友中的成功人士、先进个人的先进事迹, 甚至可邀请他们亲自为学生授课, 现身说法, 用他们生动鲜活的事例教育学生时刻对照自我, 鼓励学生锐意进取, 激励学生追求人生的真善美, 引导学生实现自身发展的可持续性。
扎实推进, 创新高职思政课教学的施教模式
毛泽东曾说过:“教改问题, 主要是教员问题。”高职思政课教学能否取得实效, 关键在于执行思政课教学任务的教师, 在于教师能否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或途径。不可否认, 课堂讲授模式仍是高职思政课教学的主要施教模式之一, 但也要意识到,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 高职思政课教学仅仅依靠专任教师课堂讲授是远远不够的。因此, 在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中, 必须稳妥有效地推进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创新, 细化教育环节, 深入潜隐层面。
打破传统模式, 实现多角度思政教育在思政教育理念与实践上创新高职思政课课堂教学模式, 是高质量实施新课程方案的必然要求。在课堂理论教学中, 高职思政课教学已基本实现了变单向教学为互动教学, 变理论阐述为案例分析, 变知识传授为情境模拟, 变静态教学为动态教学的改革目标。但随着大学生思维活跃程度的空前提高, 高职学生思政教育也不应囿于传统的第一课堂, 而应渐次拓展, 采取第二课堂、校园公益活动、校外思政教育基地学习、校企合作单位学习考察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的思政教育实践方式。校园文化的各个层面、学生社团的每一次活动, 都可以成为思政课教学的多彩阵地。在这些活动中, 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实践, 对理论知识将会有深刻的体验和理解, 也将更好地转化为自己的认识和信念。这样, 学生会真正感受到思政教育不是可有可无的空洞说教, 而是与他们身心健康密切相关的重要环节, 是为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基础的必修课程, 是为他们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动力的保障。随着校园与社会之间壁磊的破除, 社会调研、社会服务、勤工助学、顶岗实习、生产实习等多种社会实践方式也纳入了高职思政课教学的范畴。思政课教师要有组织、有体系、常规化地参与, 并应提供支持、鼓励与引导。如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的思政课教学就新增了“工训”这一环节, 即思政课教师到实习现场为学生授课。在具体的实践情境中, 学生将理论用现实加以对照, 得以深刻体会并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 掌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同时, 也在实践中领悟到爱国主义、职业道德、荣辱观、和谐社会等概念的核心意义, 体会到为他人奉献的愉悦。这样, 高职思政课教学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必然会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深入潜隐层面, 实现多层次思政教育在打破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 实现多角度的思政教育之后, 高职思政课教学要力求在教学辐射范围上突破显表层面而深入潜隐层面之中, 实现对高校学生思政工作的全方位、立体式的主动占领, 主动渗透。比如, 在校园BBS中, 安排理论素质高、科研能力强、思维活跃、擅长沟通的专职人员, 就高职学生关注的社会思潮流派与即时出现的各种理论与实践的兴奋点进行研究, 对学生进行疏导。再如, 在校园里设置类似于心理辅导的思想政治问题讨论信箱或网络在线交流, 及时捕捉学生政治思想的新状况。这些新举措可以体现高职思政课教学的时效性、针对性与创新性, 但也对高职思政课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实现与学生的高水平即时互动, 使思政教育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相结合, 既释疑解惑, 又排忧解难, 一方面要求教师对党的创新理论有着高度掌握, 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对马列主义有坚定的信仰;一方面教师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要有自己的真知灼见, 另一方面又要深切了解高职学生的思想动态。只有这样, 才能将理论与现实相联系, 有针对性地运用理论武器进行答疑解难, 及时掌握新情况, 随时解决新问题, 从情感入手, 以理论服人。这样, 思政课教学便能如春风化雨, 渐次渗透到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 实现全过程育人, 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解决问题, 深化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
自实行党中央关于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的“05方案”以来, 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不断深入, 教学改革实践成就卓然, 思政课教学已初步实现了从传统的课堂拓展至学生广阔的学习、生活和实践之中, 积极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成才, 夯实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基础。
同时, 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也面临着许多问题, 诸如高职院校“大思政教育”构建有待体系化, 具体的运行也有待于进一步探索;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待于制度化, 方式方法也有待于进一步改进;高职思政课教师队伍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师资队伍建设任重道远;思政课教育教学实践基地的落实和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到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深化。
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一定要结合实际, 严格遵循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与高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 深入践行“大思政教育”的新理念, 继续探索新的路径, 以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单绍福.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5, (2) .
[2]刘万英.新形势下高职生思想特点和思政课教改的探讨[J].广西工贸职业学院学报, 2005, (3) .
[3]翁铁慧.创新大学生思政教育队伍建设的理念与举措[J].中国高等教育, 2005, (20) .
[4]赵琴.赋予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内涵[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3) .
[5]王雪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7, (12) .
[6]李璐娇.和谐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思考和实践[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3) .
【关键词】高校 思政教育 素质教育
前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界不断进行着自我反思。其中,应试教育的弊端日益显现,目的性极强的应试教育偏离了教书育人本途。进入21世纪,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发生急剧变化,导致了教育环境和教育理念的时代变迁,素质教育应势而生[1]。新时期,我国高校直面的时代命题就是培养具备高素质的人才:第一层面是指文化素质、技能素质;第二层面就是思想政治素质。良好的政治素质是高校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摇篮,是担起历史使命、扛起社会责任的必然要素。所以,分析、探讨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对我国新时期人才的培养备具意义。
1 我国素质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内涵
我国的“素质教育”理念是教育界在对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反思中产生的。它是为了满足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打破传统“以教为教,为学而学”的局面,进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方式,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和高品质人才的培养。我国的“思政教育”是指,在对高校学生文化教育、技能传授的基础上,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对高校学生的一种社会再造。它偏重于学生政治方向的把握、精神面貌的塑造、行为方式的优化,在整个教育系统中,思政教育占据主导地位。
2 思政教育对素质教育的作用
2.1思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先导和灵魂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局出发,要求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强调高校思政教育关系我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社会事业的繁荣[2]。因此,新时期高校教育必须以科学的思政教育为着力点,致力于提升高校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品质,提高学生的社会洞察力和环境辨别力;提升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国家命运感,以及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的价值观。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素质教育才能落到实处,才能连续而全面的推进,才能满足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所以,在当前的素质教育中,思政教育的核心地位不可动摇,离开思政教育的素质教育于社会无益,于学生无益。
2.2 思政教育为素质教育提供精神动力
思政教育能够作用于高校教师群和高校学生群,使其在思想观念、价值取舍方面产生变化。素质教育的达成,离不开高校教学主体和学生客体的共同努力。一个崇高的目标,较高修养的达成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克服学生在学习及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客观障碍和精神阻力。因此,健康的思想,优秀的政治修养,可以培育强大的精神动力,从而完成高校素质教育成果的提升。
3 素质教育对思政教育的反作用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认为:事物的作用是相互的。从一方面讲,思政教育是素质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素质教育起到先导作用,为素质教育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另一方面,素质教育的进行和发展对思政教育工作的进行、思政教育成果的达成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首先,我国素质教育的进行为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障。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素质教育丰富了思政教育的人文关怀内容[3]。因为,在我国的素质教育中,思政教育需要人文精神作其理论基石。在思政教育中,对学生合理人生观、健康价值观、科学世界观的培养,不可泛泛而论,而素质教育中的人文内容可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思政教育中的抽象内容。其次,素质教育强调的因材施教、鼓励个性发展,也能为学生思政教育的接受和思政教育成果的达成创造客观条件。素质教育致力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利于发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自我能动性,在客观上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在思政教育中,接受素质教育的学生更能产生共鸣,增强觉悟,加强对思政教育先进、健康思想的学习。
4 结语
素质教育是我国人才培养的根基,而思政教育是我国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必然途径。两者兼容并包、互为促进、彼此辅成、缺一不可。高校教育应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思政教育为灵魂,两者齐头并进,培养一代代知识丰富、技能达标,又具备良好思想政治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赵艳芹.成才视野下大学生素质教育与高校思政课关系研究[J].德育与成才,2013(11):23.
[2]赵云霄.高校思政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的共性特征[J].青年文学家,2012(2):180.
【思政治教育】推荐阅读:
思政教育问卷09-09
思政教育大学10-02
教育局思政办工作计划09-12
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及其价值09-14
高校思政教育积极心理学应用论文10-08
试论高校大学生的思政教育12-13
茶文化素养如何融入思政教育论文07-05
教育实习总结(思想政治教育)12-23
政治教育论文11-01
政治纪律教育专题党课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