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现状及思考

2024-08-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现状及思考

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现状及思考 篇1

——以镇江市为例

镇江市烈士陵园管理处:吴晓霞

内 容 提 要:爱国主义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高度重视对本国国民,尤其是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但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我国转型期的到来,我国在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中存在学校、家庭教育缺失;社会氛围不浓;多元化冲击;教育手段单一,教育效果不佳等现状。为此,在当前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应加强政府的重视与引导;注意学校教育的方式;注重家庭教育的作用;注重社会教育的影响;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功能。

关 键 词:青少年 爱国主义教育 思考

中华民族是具有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民族。自古以来,十分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积累了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经验。在新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仍然是时代的主旋律,爱国主义教育在各级领导、部门的努力及全体人民的配合下,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一些不容忽视的主客观因素又严峻地制约着爱国主义教育的进一步深入,尤其是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存在一定的缺失。

一、镇江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现状

(一)历年来镇江烈士陵园清明祭扫情况

镇江烈士陵园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建于1966年,建园40多年来在对群众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每年清明,更是社会各界群众集中祭扫先烈,接受传统革命教育的重要场所。上世纪90年代以前,每年清明来烈士陵园祭扫人数达7万余人,本世纪以来,平均祭扫人数仅为3.8万人。清明祭扫人数最多的一年,来园群众达12万人,而2008年仅为2万人。

三是氛围营造不够。笔者曾去过马来西亚,印象深刻的是马路、宾馆、商铺、住宅,甚至是正在建设的工地,到处飘扬的国旗。而我们国家,国旗并不是随处可见的,也许只有在运动员得到冠军,电视上播放颁奖仪式时,我们才能体会到国旗的亲切和国歌的庄严,才能体会到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再看马路上的广告,都是清一色帅哥美女做的商品广告,而那些为国捐躯的英烈和为国奉献的英雄什么时候能占据广告牌一角呢?

(二)学校、家庭教育存在缺陷

我国现阶段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时期,但高考的指挥棒并没有很好地调整,白热化的优质教育竞争导致残酷的淘汰,考场变战场。高考、中考、中学、小学一片“火海”。从而不可避免地使得学校教育的德智失衡,拼命追求升学率而忽视德育,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1。近年来,来陵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初中生少,高中生更少,学校以一个班甚至以十几个人代替全校数千名学生祭扫现烈的现象不断发生。此外,我们的中小学都设置了思想德育课、历史课等,但这些课程往往都作为副课而不被重视,被主课挤占现象严重。可见学校普遍重学习轻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

有人说:中国当前家庭子女缺少的不是营养、金钱,也不是家庭的爱,而是缺少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面对激烈的竞争,我们无时无刻都在给孩子灌输:要好好学习,长大找个好工作。却很少有家长会灌输孩子:要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家长的心中想的是小家,而恰恰忽视了大家,没有祖国的大家哪有自己幸福的小家?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很多家长都知道岳母刺字的故事,但我们有多少家长对孩子进行过“精忠报国”的教育呢?

(三)多元化冲击中小学生主流价值观念的形成

由于我国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不够,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网络的迅速发展,外来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的渗透越来越大,冲击着我国青少年传统价值观念。中小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念的形成期,处于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中,其判别是非的能力较低,在国外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很容易迷失。黄色暴力的影视片,奢靡的西方生活方式都影响着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形成。上网、追星、追求时尚在青少年中普遍存在,这些现象值得关注。

(四)教育手段单一,形式重于效果

1陆冬梅.浅谈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09(1)的宣传工作,此外,各地的党史部门、关工委、妇联、工会也有爱国主义教育的职能,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组织具体负责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爱国主义教育在力度上、效果上不够,很难组织统一的、有一定影响力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三是经费上的保障。政府应拨出一定的经费专门用于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尤其是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上要投入大量经费,目前全国还有很多地方的烈士陵园、博物馆、历史遗址、纪念地等存在房屋破旧不堪,陈列馆简陋、管理人员不足等现象,应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

(二)注重学校教育的方式

1、通过渗透式教育,提高爱国主义知识的掌握

学校是学生完成社会化、接受知识的重要场所,如何使学生能切实有效地掌握爱国主义知识,必须通过课堂的渗透,主要体现在:一是课本内容的渗透。在每门课程课文的选择和编排上要有连贯性,在课程与课程之间要有渗透性,如语文的教学可与历史的教学相对应等。如语文课上《郎牙山五壮士》,历史课正好对应讲抗日战争这段历史,地理课对应讲故事发生的地点,这样就有助于学生对历史背景的理解和地理知识的了解,也便于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知识的理解,提高教育的效果。二是各门课程的及时渗透。这就需要老师在上课时能随时发现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通过相关知识的讲解使学生能融会贯通,掌握知识。三是在各种活动中的适时渗透。如通过升旗仪式,可灌输学生国旗、国歌的来历,有关《国旗法》的知识,升国旗、放国歌的礼仪知识等。今年是我国建国60周年,学校可组织一些纪念活动,同时及时灌输学生一些历史知识,如解放战争中有哪些大的历史事件和重要战役,有哪些重点烈士,本地区在渡江战役中牺牲了哪些烈士等等。

2、通过针对性教育,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

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要针对不同的年龄层次来组织开展,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年龄不同,心理的成长发展不同,接受的能力也不同,要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一定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小学生的活动要生动活泼,寓教于乐;初中生与高中生可侧重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大学生的教育就应侧重于实践和对理性的思考的引导。此外城乡的差别,针对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的差异性在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上也应有所不同。农村学生可能见识的世面少一些,所受到诱惑相对少一些,思想可能

孩子明辨是非。随时随地,加强孩子思想品德的培养,这是家庭教育的优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互相配合,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四)注重社会教育的影响

个体成长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进行社会化的过程,青少年正处于价值观的形成期,社会的影响对其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加强社会教育,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意义重大。

1、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氛围

一方面要发挥新闻媒体的传播作用,传播历史文化知识、及时传播爱国主义教育的信息,播放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编辑爱国主义教育书刊,宣传爱国英雄、先进典型,宣扬传统美德等,通过集中的、大密度的宣传,主导青少年的意识形态。二是政府、学校、单位、公共场所等要悬挂国旗,要开展挂国旗、唱国歌仪式,开展经常性的国旗、国歌、国徽教育,让爱国主义的情怀时时激荡在每一个人的心中。三是通过公益广告、展览、街头雕塑等强化社会爱国主义教育的氛围。

2、净化社会环境

目前,许多成人爱国情感不高,社会上一些负面的、消极的、不健康的东西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如个人利已主义思想、贪图享受的思想、贪污腐败现象、铺张浪费现象、诚信缺失现象以及离婚率居高不下等一系列不良的思想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影响着青少年爱国主义意识的形成。许多孩子追求国外发达国家的生活方式,迷恋明星、网络成瘾、逃学、暴力、少年犯罪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现象不能不令我们关注,净化社会环境势在必行。在舆论宣传上要正确引导青少年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辨别是非标准,正确对待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怀。

(五)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育人功能

1、加大基地建设,增加基地教育内涵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应以新的理念加强基地建设,一是要改变过去基地建设统一以庄严肃穆为基调的传统观念,要融入现代化的理念。基地建设可集参观、教育、旅游、娱乐、休闲为一体,向公园化发展,让青少年在心情愉悦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二是要充分挖掘教育内涵,每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都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基地建设中要将这些内容通过艺术的手

7、邢孝福.爱国主义教育初探

8、盛鹏.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战略意义

9、陆冬梅.浅谈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09(1)

10、梁惠玲.现阶段我国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探析.中国知网

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现状及思考 篇2

一、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载体作用, 大力弘扬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是一面旗帜, 它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 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 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和奋斗进取的原动力, 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载体, 我镇拥有老营盘战斗革命烈士纪念碑, 这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载体之一。

1、“老营盘战斗”始末

1931年9月7日, 红军计划在兴国高兴圩围歼国民党蒋鼎文第九师。由于情报有误, 红军并不知蒋鼎文已于6日将高兴圩移防给了国民党蔡廷锴第十九路军, 经老营盘撤往泰和县。红三军军长黄公略7日凌晨率部赶到老营盘附近时, 意外地发现敌蒋鼎文师正在老营盘村的峡谷里集合, 准备出发开往泰和。原来, 蒋鼎文师6日行军到达老营盘村, 天降大雨, 山洪冲走了山溪间的小桥, 蒋鼎文师无奈留滞在了老营盘村、黄土坳一带宿营。由于事发突然, 来不及请示, 敢打敢拼的黄公略率领红三军, 在萧克的独立五师配合下, 以寡击众, 迅速向老营盘附近的敌军发起进攻。蒋鼎文的第九师为国民党主力师, 下辖2个旅6个团, 加上师部直属部队, 共有近万人马。而黄公略的红三军虽然号称一个军, 但经过连续大半年的反“围剿”战争后, 不过3000多人。由于进攻突然, 敌人猝不及防, 老营盘的敌第九独立旅3000多人被消灭, 其中一个新兵团被集体俘虏。当日午后1时, 红三军打扫战场后迅速撤离了老营盘。这一仗, 据当时的战斗详报, 俘敌1133人, 缴枪1186支。红军此战伤443人, 阵亡135人, 失去联络133人, 这就是红军历史上著名的“老营盘战斗”。

2、“老营盘战斗革命烈士纪念碑”是建立

为表彰烈士和纪念此次战斗, 1964年泰和县人民政府在老营盘镇敬老院南侧建“革命烈士纪念碑”。老营盘战斗革命烈士纪念碑, 碑基方形, 二层平台, 边长23.15米, 碑身方塔式, 高12.5米, 该碑为缅怀革命先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建筑。1984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3月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列为全省重点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1988年11月重修, 原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张爱萍为纪念碑题“万古长青”四个字。现在, 陵园已成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二、运用好本土红色资源的载体作用, 加强革命传统教育

革命老区人民富有革命的光荣传统。革命老区的红色资源相当丰富, 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共产主义理想与信念教育、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的最好素材。革命传统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应运用好革命老区本土红色资源, 以其作为革命传统教育的载体。

1、探索新时期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有效模式

一是学校教育模式。把革命传统教育内容写进教材、纳入课堂, 通过课堂教育, 通过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 将其根植到学生的灵魂深处。二是参观学习模式。红色旅游是提高和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组织学生到革命老区、革命遗址等景点参观, 通过身临其境, 深刻领会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 从而达到增强继承优良传统、保持政治本色的决心和信心。三是纪念活动模式。举行各种革命纪念活动, 到英雄陵园或墓地祭扫烈士墓, 到纪念馆、故居、遗迹瞻仰、献花。访问革命老人, 重温部分烈士的英雄事迹, 看革命历史题材的电影、戏剧, 演唱革命歌曲和戏剧, 举办以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的知识竞赛、歌咏比赛等。四是自我教育模式。要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 就应把革命传统教育与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力, 克制自己, 抵御各种诱惑的能力。

2、营造学习和弘扬革命传统的良好社会氛围

一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在校园内时时处处都能得到熏陶、净化、升华, 收到环境育人、物化育人的之效。同时,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焕发学生报效祖国的豪情。二是加强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充分发挥革命传统教育的作用, 抵制和净化对学生的思想道德造成很大负面影响的某些混乱的舆论、腐朽的文化、低俗的社会风气。

三、利用乡土历史资源的载体作用, 重视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 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 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 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应充分利用乡土历史资源的载体作用, 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1、挖掘地方人文资源

爱国, 先要爱家乡, 先要了解家乡的文化。老营盘革命老区不但山川秀丽、气候温和、物产丰富, 而且还诞生了许多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 称得上“物宝天华、人杰地灵”。要挖掘该地地方红色文化精华, 塑造地方楷模, 培育地方精神。

2、是利用乡土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祖国教育

乡土历史教育在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是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爱祖国总是包含着爱家乡的情愫, 爱家乡是爱祖国的第一块基石。把宝贵有限的乡土文化资源挖掘为传承民族精神的载体, 作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题材, 成为学校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亮点。在教学之中, 恰当地运用地方史料, 贯穿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 对于丰富历史教学内容, 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3、组织编写乡土教材

教师自行编写乡土教材, 让学生入学时通过乡土教材学习, 了解革命老区的历史文化, 增强广大师生爱校、爱乡的情结意识和提升办学的知名度。对于我县而言, 大有文章可做。

摘要:以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载体作用, 大力弘扬民族精神, 运用本土红色资源的载体作用, 加强革命传统教育, 利用乡土历史资源的载体作用, 重视培养人文精神均是重要方式。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及思考 篇3

【关键词】大学生  爱国主义教育  实效性

【课题项目】省级课题:编号J2012015,“思修课程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88-02

一、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祖国历史、中华民族传统的了解。“知之深”才能“爱之切”。部分学生热衷于了解“情人节”这样的西洋文化,对端午节等民族传统节日的来源却漠不关心,知之甚少,对四大名著、四大发明的了解也只占23%。

2.缺乏对马列毛邓基本理论的深刻认知。只注重表面学习,只求分数能够通过,对马克思是何国人、对《资本论》的创作背景这些马列理论的基本常识性问题都知之甚少,更谈不上对马列主义的深刻理解和坚定信仰。大学生们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的现象。

3.缺乏对国内社会转型期种种矛盾的理性分析。一谈腐败,就唉声叹气,或对党的执政能力没信心,部分学生存在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弱化、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

4.缺乏依法爱国的法制观念。但凡谈到爱国,不少大学生习惯将思维很自觉地锁定在“抵制日货”上,把爱国等同于“抵制”,简化为游行,甚至变为发泄个人情绪的违法举动,毫无依法理性爱国的法治精神。

二、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个民族,没有一股凝聚力,是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我国自建国以来,已经积累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财富,但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如果我们全国人民没有一种信仰来支撑,那么我们以后的路会走的更艰难。

1.爱国主义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情感基础。爱国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变得如此复杂,你会发现不太可能再像战争时期那样开枪消灭敌人就是爱国。在今天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谈爱国爱党,其实和爱社会主义在本质上一致的。中国目前最大的国情是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走符合本国国情和民族发展的路子,只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齐心协力向着中国梦的目标而奋进。因此,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必然会调动全民族的政治热情,必然会激励全民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热情。而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必须经历一个从情感培育到落实行动的过程,必须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才能体现到日常的行动上。

2.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爱国主义可以起到凝聚作用、积聚作用,可以更好地把全国人民指引到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在面对现实中难以克服的问题时,比如东西部发展失衡问题、城乡发展差距问题等,都可在这股精神凝聚力的感化下得到适度的缓冲和调解,从而更好地发挥人民群众的正能量。同时,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可以更好地调动起来,积极地在各行各业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3.爱国主义是共同应对复杂形势的精神法宝。在近代史纲要课中学生可以深切的体会到,越是在艰难困苦的情况下,爱国主义就越能够运用这股凝聚力来应对不可测知的挑战和威胁。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地方的观念差异及利益矛盾给中国的发展造成了一系列严重的阻力,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也只有全国人民拧成一股绳,才能同心同德应对各种严峻挑战。爱国主义也正是这样一股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团结之绳。

三、新时期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凝聚起来的对祖国的深厚感情。”爱国主义的内涵也是随着不同的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景而历史地发展着的,同时呈现丰富性。关于爱国主义的教育一直也是各国在上层建筑方面的重要任务,但其这种内在的凝聚力不是少数的、个别的人物朝夕就可以形成的,她需要通过长期的教育来加以培育。而在现阶段,爱国主义必须与新的时代背景相结合才能彰显出新的内涵。

1.民族情感与世界情怀要互融。无论我们从哪个角度来谈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一直是爱国主义的灵魂所在。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资本跨国界流动,商品在全世界销售,信息共享,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相互交融越来越紧密。因此,现时代的爱国主义,要从思想上改变狭隘的民族主义。只要是对我们发展有利的方面,都可以借鉴吸取,因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当然,我们要立足于中国的国情和党情、坚持独立自主、增强民族自信的基础上,以更加开阔的眼界和更加开放的胸怀,主动吸收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舍弃狭隘民族主义的的束缚。

  2.自豪感与危机感要并存。在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中,我们在自己的国土上繁衍生意、相互学习、共同发展,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这些都足以让全国人民为之骄傲和自豪,也是最富感召力和渲染力的情感基石。然而,在我们为之骄傲自豪时,也要时刻保持低调的态度,切不可沾沾自喜。必须清楚地看到,我国是取得了一些进步,但和发达国家比较而言,我们的定位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必须清楚地看到,西方发达国家正利用经济、科技和军事等方面的优势,竭力输出他们的政治观、价值观、文化观和生活方式,力图把我国纳入他们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轨道。所以我们切不可孤芳自赏、夜郎自大。如果说自豪感能催人奋进,那么危机感则让人时刻保持警醒的头脑,忧国之心可以使我国的爱国之情变得更为理性。

3.振兴中华与共同理想要结合。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理想,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整体利益的体现,具体体现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三个方面。“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只有把共同理想这一伟大目标寓于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中,爱国主义才不是抽象的;只有把自己投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具体行动中去,爱国主义才具备现实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

[2]中宣部.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R],1994.08.23

[3]毕红梅.全球化视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

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 篇4

青少年是祖国美好的明天,是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更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加强对青少年的爱国教育,是打造对党忠诚、思想坚定、纪律严明的建设队伍的有效抓手。

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爱国就是爱家,爱家亦是爱国。我们要不断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在他们幼小的心田里种下爱国的种子,让炽热的爱国情怀伴随其一生。思想教育是学生教育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德育高于智育。一个学生学习成绩再高,如果没有健康的思想,如果对国家和民族没有认同感和热爱之情,对国家和人民毫不放在心上,那也必将成为对社会无用之人,甚至是有害之人。思想建设是队伍建设的灵魂,一支队伍的战斗力有多强大,首先取决于这支队伍的思想建设水平的高低。我们应该着手加强青少年的爱国思想教育,确保青少年思想端正,做合格的守法公民。

加强对青少年的爱国教育,要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学校可以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爱国氛围,班级可以开展爱国教育主题班会,课堂上可以在讲授知识过程中渗透爱国思想,可以通过校园爱国思想为主题的演讲、征文、朗诵、话剧、歌唱、绘画等比赛强化爱国教育。在社会上,可以通过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式加大爱国教育力度,通过墙体喷绘、街头宣传广告、LED电子屏等载体进行爱国教育宣传,通过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电视电影、广播电台进行爱国教育宣传。家庭里,父母可以通过宣传册、报刊杂志、爱国教育读物等阅读交流的方式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可以通过讲述祖国英雄事迹、历史文化等培育孩子爱国家爱民族的感情,可以通过带领孩子参观爱国教育基地等增加孩子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现状及思考 篇5

大会同时启动了第24届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为配合活动主题,中国妇女出版社和新世界出版社编辑出版的系列读本《百年追梦全面小康》已正式发行。据悉,全国妇联持续开展23年的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始终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通过组织开展系列读书和社会实践活动,吸引了7亿多人次青少年踊跃参加,已成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和品牌工程。

★ 《奋发向上崇德向善》演讲稿1500字

★ 奋发向上,崇德向善作文500字

★ 崇德向善作文1200字

★ 崇德向善作文500字

★ 爱国主义征文

★ 奋发向上,刻苦读书

★ 研究青少年主题教育读书活动会议纪要

★ 小学读书征文比赛范文大全

★ 传统教育爱国主义征文

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现状及思考 篇6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生动的事实,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介绍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奋发图强建设祖国的辉煌历程,帮助广大青少年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更加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念信念,更加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努力成长为新一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领导小组:

组 长:简家彦(校长)

副组长:简昊(副校长)简卫东(副校长)张勇(副校长)成员:孙建才(政教主任)孙浩(教导主任)姜建(总务主任)

孙玉东(团委书记)各班班主任、全体语文教师

三、参加对象和活动指导用书:

1、参加对象:全体学生

2、指导用书: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读本《辉煌共和国》;相关书籍、资料等。

四、活动内容及时间安排:

1、发动动员阶段(2010年3月):广泛发动本校学生积极参与,成立读书活动指导小组,制定读书活动计划,提出准备工作要求。

2、活动开展阶段(2010年4月中旬—5月下旬)。(1)利用班级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

(2)在学校政教处、团委、班主任以及语文教师的指导下,各班组织学生认真读书、写作,积极参加读书征文比赛;

(3)各班召开主题班会,组织相关专题讲座;(4)开展以“辉煌共和国”为主题的演讲比赛;(5)开展“辉煌共和国”读书教育活动知识竞赛。

3、活动总结阶段(2010年5月下旬)。读书活动领导小组将针对各班的征文、摄影、演讲,以及各班开展比赛、举办特色活动情况予以总结评比,评选出读书活动先进班级、优秀征文、优秀指导老师等若干名次。

4、在校级总结、表彰的基础上,将评选出的各项优秀作品、选手参加县级比赛、评比。

五、奖项设置:

1、读书活动主题班会教案:(3月下旬)评委:政教处、教导处

名额: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2、知识竞赛:(4月上旬)评委:政教处、语文教研组相关教师

名额: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0名;鼓励奖:20名

3、摄影比赛:(4月中旬)评委:政教处、团委

名额: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8名

4、演讲比赛(4月中旬或根据上级评比时间适时安排)评委:政教处、语文组、团委

名额: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8名

5、征文评比:(5月上旬或根据上级评比时间适时安排)评委:政教处、语文教研组相关教师

名额: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20名;鼓励奖:30名

6、先进班级、优秀指导老师评比:(6月上旬)名额:先进班级3名;优秀指导老师若干名

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现状及思考 篇7

一、当前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学校的法制教育还存在着一些误区

青少年都要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 有的还要升入高中、大学进行学习。所以青少年的成长主要是在学校受全面的素质教育, 这就决定了学校是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然而, 目前有的学校法制教育还存在着一些误区:一是“重智育, 轻德育”, 政治敏锐性不强, 对当前抓好青少年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法制课, 但有名无实, 常常为了抓主课, 法制教育课被堂而皇之地占用;有的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 根本不重视法制教育课, 只是被动配合有关单位, 象征性地开展一两次法制教育活动;还有的学校干脆就不开设法制教育课。二是对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方式、方法简单化, 生硬灌输, 学生难于接受, 教育效果不大;三是对当前青少年学生思想动态把握不准, 分析不够, 未能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心理障碍, 消除心理疾病, 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 缺陷的家庭环境制约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效果

面对青少年犯罪比例不断攀升, 一些家长往往把责任推给社会和学校。笔者认为, 缺陷的家庭环境是一个关键的问题。不良家庭环境, 往往是引发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是家庭破碎, 青少年缺乏父爱和母爱。目前离婚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父母离异对孩子造成不可避免的心理伤害, 使他们孤独、自卑、怨恨, 这些不良情绪导致有些孩子形成难以矫治的人格障碍, 这就很容易被坏人引诱、教唆犯罪。二是家教方式错误。一些家长在生活上给孩子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呵护, 过分溺爱, 不管是否合理, 对孩子的任何要求都设法予以满足。这种“溺爱型”的家庭教育往往使孩子养成好逸恶劳、贪图享受、自私自利、专横霸道的恶习。一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 对孩子期望值很高, 只重视对孩子的智力教育, 而忽视对其德育的培养, 一旦预期得不到满足, 孩子就可能从此走上歧途。有的父母忙于自己的工作, 而未履行法定监护教育子女的义务, 不关心孩子的道德培养、心理健康和精神需要。三是家长有不良行为, 有的父母不学法, 不懂法, 不守法, 不务正业, 酗酒、赌博、行为不检点乃至违法犯罪。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涉世不深的未成年子女识别能力差、模仿能力强、意志薄弱, 不难想象, 不学法、不知法、不懂法, 染有某种恶习的父母, 是不可能做好子女的法制教育的。

(三) 青少年成长转型期出现法制教育盲区

小学四、五年级至初中三年级间, 高中毕业后暂时不上学这些时期, 是青少年成长的转型期, 在此期间, 随着家长对孩子自立能力的逐步认可, 对孩子的管理逐渐放松。摆脱了家长束缚的孩子们顿感轻松无比, 放学多玩一会儿再回家的事时有发生, 有的干脆就向家长们撒谎。特别是上了初三后, 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的家长也放弃了对其的学习教育, 而此时的孩子们正处在青春发育期, 不仅与家长老师沟通少, 而且好奇心大, 自我约束能力差, 便成了网吧、游戏厅等游乐场所的常客。

(四) 不良的社会环境淡化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效果

当前, 星罗密布的歌舞厅、游戏厅、网吧充斥着青少年生活的环境, 这些众多的不适合青少年的娱乐场所, 迎合了青少年追求新鲜、寻求刺激的需要, 导致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在闲暇时间迷恋于歌舞厅、游戏厅、网吧, 尤其是校园周围出现的“黄、赌、毒”问题, 严重腐蚀着学生的身心健康。而法制橱窗、板报等法制教育阵地形同虚设, 难以对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正确的影响。

(五) 对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因陈守旧

当前的青少年多为独生子女, 自小在家人的呵护下长大, 导致他们性格上的脆弱、敏感、依赖性强、承受力差, 而目前法制教育在方式和内容上过于成人化, 没有因人施教, 既忽视了青少年的心理特点, 又忽视了青少年的承受能力。时间久了, 青少年对这种教育方式产生了厌倦情绪和逆反心理, 出现了青少年学法而不懂法, 学法而不用法的怪现象, 致使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效果事倍功半。

(六) 青少年法制教育尚没有真正形成合力。

当前, 社会各界都认识到了抓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也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开展了一些法制教育活动, 但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这些法制教育活动往往是一家唱独角戏, 各管各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没有做到有机配合, 制约着青少年法制教育向纵深发展。

二、改进和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一) 加强学校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

学校教育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主阵地, 抓住了这个主阵地, 也就抓住了青少年接受法制教育的重要环节, 实现以点带面,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育效果。在这个过程中, 根据学校的特点, 可以采取以下途径和方法。

1. 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

法制教育入课堂, 这也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班会课、早会课、国旗下的讲话等引导学生学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尽量做到讲解通俗、具体生动, 以激发学生的学法积极性。

2. 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

恰到好处的渗透点拨教育, 既不增加课时, 又可开拓学生的知识面, 是任何形式的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可结合语文、数学、历史、地理和音乐、美术等课程, 挖掘学科教学的普法因素, 找准切入点, 寓普法教育于日常教学之中。如:语文课上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时, 可结合宣传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常识课教学中可导入保护水源、保护珍贵动植物的法律规定等。当然学科的渗透要根据学科的特点, 不可牵强附会, 应自然贴切。

3. 寓教于少先队、共青团活动中。

少先队、共青团活动形式多样, 丰富多彩, 深受少年儿童和青年朋友的喜爱。在团队活动中融入法律知识, 寓教于乐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生动活泼的主题队会、载歌载舞的文艺演出、拓宽视野的辅导报告、充满竞争的知识竞赛、丰富知识的读书读报活动, 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 得到具体、生动、形象的教育, 并愉快、主动地接受教育。

4.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是所大学校, 生活是本活教材, 参加社会实践, 是接受法制教育的又一良好途径。如:组织学生参观劳教戒毒场所、听取失足青少年的“现身说法”。在社会实践中, 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应有的放矢地进行答疑解惑, 如:路遇歹徒应如何自我保护, 当家长参加赌博时应该怎么办等, 学生不仅懂得了法就在生活中, 生活中处处都有法, 而且接受了活生生的法律教育, 进而自觉地学法、守法、护法。

(二) 重视家庭的法制教育作用

1. 家长注意提高素质。

父母是家庭生活的主导, 是子女的启蒙老师。因此, 父母自身思想文化素质、道德品质修养和法律素质的高低, 对子女直接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注意建立父母、子女互相学习的家庭环境。在孩子面前, 家长不再是一成不变的权威, 家长需要学习, 需要和孩子一起成长。

2. 家长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家长不仅要有疼爱子女的性情、望子成龙的愿望, 也应当有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子女既要有注重成绩的心理倾向, 也应当注意防止社会上的不良习气对子女的侵袭, 应进行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教育, 包括法律素质的教育。

3. 家长应增强对子女的法律保护意识, 提高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责任感。

不少案例表明, 未成年人被伤害, 或者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在一定程度上与父母的保护、防范意识不强有关。

(三) 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及社会力量齐抓共管, 营造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

法制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配合参与, 发挥各自的优势, 努力营造一个学法、守法、护法的社会环境。

1. 强化社区依法治理, 帮教社会闲散青少年。

社区居 (村) 委会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帮教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 积极协助有关部门落实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青少年的安置帮教工作, 尽快形成严密有效的安置帮教网络系统,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重新犯罪。对已完成义务教育的青少年, 劳动保障、税务等部门和职业教育机构应积极采取措施, 进一步加强对大学毕业生、初高中毕业生以及踏上社会的青少年的职业培训, 给予相应的政策优惠和扶持, 为其参与市场竞争、就业上岗创造条件。

2. 加强文化娱乐场所管理, 保证学生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

打击危害学校秩序、侵害在校青少年学生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清理学校周边所存在着的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丑恶现象, 使其成为对在校青少年法制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证。而这项工作本身就需要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 动员和依靠社会力量, 同公安、文化、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 彻底整治学校周边环境, 努力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学校、相关部门都要积极组织青少年开展“告别网吧”、“不让毒品进我家”等活动, 增强青少年对社会不良现象的免疫力。

3. 及时妥善办理涉及未成年人权益的案件。

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现状及思考 篇8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认同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0-0222-03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者主要体现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政治和情感的认同。目前,湖州市在校大学生2.8万人,是社会的前沿主体,其思想呈以下特点:一是思想单纯、思维活跃、渴望并勇于接触新事物、新思想;二是由于大学生自身能力和在校教育的不足以及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部分学生出现了信仰迷茫、信念缺失、价值扭曲等现象[2],需进一步加强宣传与教育。

湖州市在校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湖州市马克思主义讲习所的要务之一,因此,对湖州在校大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政治和情感的认同现状调研十分有必要。本问卷通过收集大量信息,如访谈大学生、咨询辅导员和专家的修正,主要从理论、政治和情感三方面考察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或认识现状[3]。

一、调查对象与资料收集

本研究采取网上自填问卷的形式,选取湖州地区在校学生为受测对象,调查问卷以样本集中时间统一填答、当场完成、现场回收的方式进行。本次调查本此发放问卷共160份,回收试卷142份,回收率为88.7%,其中有效问卷139份,有效率为97.9%,其中男生27人,占19.4%,女生112人,占80.6%。涉及的年级和专业比较广泛,从大一到大四,包括文科生、理科生、工科生、艺术生和其他专业学生。大一学生70人,占50.36%,大二学生39人,占28.06%,大三学生25人,占17.99%,大四学生5人,占13.6%,其中文科生85人,占61.15%,理科生20人,占14.39%,工科生9人,占6.47%,艺术生13人,占9.35%,其他专业学生12人,占8.63%。涉及答题者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含预备)17人、占比12.23%,共青团员121人、占比87.05%,群众1人、占比0.72%。

二、调查结果与数据分析

(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同的情况

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括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系列讲话等在内的重要理论体系。以习近平系列讲话中关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本涵义为例[4],调查结果显示,68.09%的受访学生略知一点、14.89%的受訪学生了解并理解、17.02%的受访学生完全不知道。以上结果说明大部分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是正面的、理性客观的,能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作用,但也有少部分学生缺乏主动的理论学习,导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认识不清,这就需要我们加强理论宣传与普及教育,有效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教育的生活化和大众化。

(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认同的情况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肯定,包括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和各项具体制度等。据调查显示:对“我国的基本制度还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态度是88.65%的受访学生表示同意,8.51%的受访学生表示基本同意,无不同意和不关心,2.84%的受访学生表示其他。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看法:48.94%的受访学生认为它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31.21%的受访学生认为它具有决策和执行高效率,能够对各种风险挑战作出及时有效的反应;12.06%的受访学生认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式大于实际;无人民代表制度权力配置不合理,中国应该学习西方搞三权分立;7.80%的受访学生认为说不清。在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看法调查时,有80.14%的受访学生认为稳步推进、3.55%的受访学生认为停滞不前、5.67%的受访学生认为滞后于实践、10.64%的受访学生认为不清楚。根据以上数据发现,大学生对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认同度较高,大部分持正面、积极的观点;对治国理政,政治体制的改革、发展和完善的理解趋于理性和科学。但是对多党轮流执政的理解差异较大,其中赞成比例高达三成,值得警惕。

(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情感认同情况

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情感认同,实质上就是大学生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感情植根于自身情感体系中,内化为自己的观点和言行,从心理上赞同和支持,同时引发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也是串联认知与行为之间的重要环节,具有自身行为内驱力的精神源泉[5]。

部分学生对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情感认同缺乏自信,信心不足。调查结果显示,有54.61%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比当今资本主义制度有明显优势,23.40%认为优势不明显,19.15%表示不清楚;而2.84%的受访者认为没有任何优势,感觉资本主义制度更能给人民带来福利,更具优越性。在当前中国人的民族自信是否充足及其原因调查时,38.30%的受访者认为充足,因为民族复兴已不远。33.33%的受访者认为充足,因为中国有五千年的光辉历史。12.06%的受访者认为不足,中国的政治制度不同于西方且无法克服各种问题。7.80%的受访者认为不足,近代屈辱史仍历历在目。8.51%的受访者表示说不清,没有感觉。但是,在评价目前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时,74.47%的受访者认为符合中国国情,18.44%的受访者认为有待改善,4.96%的受访者表示不清楚,2.13%认为的受访者认为不如西方民主。

(四)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差异的比较

调查结果显示,在题Q2中,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时:96.48%的学生选择A认为符合中国的国情,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52%的学生选择B认为实际上中国特色资本主义,至于C认为市场经济对社会主义本质有所改变无人选择。在题Q5中,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时:92.25%的学生选择A有信心、2.11%的学生选择B信心不大、4.93%的学生选择C说不清、0.7%的学生选择D认为前途渺茫,不抱多大希望。但不同背景(性别、年级、学科和政治面貌等)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情况还存在差异,下面作简要分析,调研数据如下表1所示:

第一,男生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看法优于女生,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看法时明显劣于女生,如正面有信心的回复以89.66%少于92.92%,反面的回复更是6.9%多于4.42%。

第二,不同年级的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看法无明显区别,大部分学生都认为符合中国的国情,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但大一至大三年级也有个别学生在该认识上也存在误区,如认为实际上是中国特色资本主义。至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看法时,正好相反,大四有20.0%的受访者认为“前途渺茫,不抱多大希望”明显高于低年的同学,这值得相关教育机构的重视。

第三,从不同政治面貌来看,党员、共青团员和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高度认同,但也有4.03%的共青团员对该认识存有误区,如认为实际上是中国特色资本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看法大致相同,党员的正面有信心的回答优于共青团员,但是党员中有5.88%的回答是“前途渺茫,不抱多大希望”,这反而略高于共青团员中4.84%的否面回答,说明部分学生党员对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度较低,缺乏信心,这值得我们进一步加强理论教育,做到情感、政治上的高度认同[6]。

三、思考与建议

调查表明信息显示,湖州地區在校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总体上是肯定的,但在个别具体的内容上还存有认识偏差、模糊和不足等问题[7]。具体来说,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创新认同教育的内容。要提高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政治和情感的认同度,首先要在认同教育的设置上多下工夫,从心理、认知、情感与行为的角度上为认同提供条件;其次,教育内容上以思政理论课为基础、“三个自信”为手段、“三个认同”为目标。第二,创新认同教育的方法。总体来看,不同背景的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认同的情况不尽相同,“因材施教”就显得十分有必要,因年级、政治面貌不同,认同教育的侧重点要不同。第三,创新认同教育的载体。充分发挥校园媒体的重要作用,占领舆论新阵地;重视大学红色“理论性社团”的作用,加以挖掘与宣传;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评论员.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工作[N].光明日报,2015-01-20(15).

〔2〕朱秀琴.新疆大学生国家认同的现状及对策[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3〕邱杰,张瑞.“三个认同”视角下大学生党员教育模式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0,(13):29-33.

〔4〕巩永丹.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认同的调查分析—以某省属高校为例[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5):16-19.

〔5〕蔡秀敏.徐仁安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认同的现状调查及思考[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1):69-70.

〔6〕张梦羽.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同的现状及特点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463):39-41.

〔7〕杨静.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认同现状调查及思考[J].中国轻工教育,2014,(2):18-22.

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现状及思考 篇9

根据《关于开展通山县第十六届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的通知》(通宣发[2016]2号)精神,制定本届读书活动实施细则。

本届活动是一次大型宣传教育活动,旨在提升我县青少年文明素养和综合素质。

本届活动的宣传口号是:中国梦·劳动美

一、总体安排

(一)活动组织

主办单位:中共通山县委宣传部、共青团通山县委、通山县教育局、通山县物价局、通山县文化体育和新闻出版广电局。

承办单位:湖北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通山县分公司。

比赛组织:通山县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组织委员会。

(二)活动要求

1.本次活动由下至上逐层选拔、逐层推荐。

2.参赛选手必须是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表现良好的在校中小学生。

实 施 细 则 3.比赛、评选务必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4.不得向参赛选手收取参赛费用。

5.各校要加大活动宣传力度,扩大活动的参与面与影响力。

(三)奖励办法

1.县组委会对获得本届主题活动奖项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予以表彰。

2.本届主题读书活动全省决赛各项等级奖的获奖选手、优秀指导老师、优秀组织单位将获得县组委会颁发的奖证。

3.由县组委会评出的优秀征文选编结集出版或推荐到报刊、网站发表。

(四)时间安排

1.本届读书活动时间为2016年3月至2016年12月。2.推荐到县组委会的征文类作品最后截止日期为2016年5月12日。

3.2016年5月30日,县组委会举行全县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比赛的决赛。

二、现场活动

综合素质比赛 1.决赛为现场比赛。

2.各校在经层层选拔的基础上选拔选手组成一个代表队,每个代表队选一个节目参加县组委会组织的决赛。

3.综合素质比赛的内容为反映红军长征精神或“中国梦·劳动美”相关的歌曲、舞蹈和民族器乐表演。

4.比赛可以是独唱、重唱、小合唱、个人舞蹈、集体舞蹈、歌伴舞、民族乐器表演等形式,决赛人数每队不超过9人。参赛队自备音乐伴奏,音乐或者视频须制成光碟交组委会。

5.决赛先进行小学组的比赛,后进行中学组的比赛。

6、奖项设置:

节目奖。共设一等奖4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11名,以现场评分为依据。

教师辅导奖。对辅导获得节目一、二等奖的指导教师颁发辅导教师奖。

优秀组织奖。对组织活动出色的六个单位颁发优秀组织奖。

三、场外活动

(一)征文比赛

1.征文比赛分小学组和中学组两个组别。

2.本次征文比赛围绕本届活动主题“中国梦·劳动美”或“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展开,务求事例真实,感情真切。

3.每篇字数以500-1500字为宜,文体不限,题目自拟。4.征文比赛的初评由各校自行组织。通过严格的初评后,将评选的优秀征文作品推荐到县组委会参加复评。乡镇中心学校选送推荐征文的数量为中小学各10篇,通羊镇中小学各20篇,县直学校每校15篇。

5.推荐的文稿必须抄写工整,字迹清晰,要求有纸质文稿和电子文稿。

6.选送的征文类作品必须在作品结尾处写明作者的姓名、详细地址、邮政编码和联系电话。若有指导老师,请写明指导老师的姓名与联系电话。

7.复评参赛作品必须标明在当地初评的获奖等级,没有标明获奖等级的作品将不予参评。

8.奖项设置:

征文由县组委会组织专家进行复评,小学组和中学组分别评出一等奖6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25名、优秀奖若干名。

(二)诵读比赛

1.诵读比赛分为小学组和中学组两个组别。2.诵读比赛围绕活动主题“中国梦·劳动美”或“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展开,题目由参赛选手自拟。

3.诵读比赛的初赛、复赛、决赛由各校自行组织,县组委会不再设置全县现场决赛,诵读比赛规则及评分标准见附件。4.决赛分别在小学组、中学组中各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16名。

5.各校须录制小学组、中学组前三名获奖者诵读音频,报至县组委会,县组委会统一向上级组委会推荐,省组委会将统一在“读书活动”官方网站上集中展示。

通山县青少年爱国主义 读书教育活动组织委员会 2016年4月12日

附件:诵读比赛规则及评分标准

附件:诵读比赛规则及评分标准

1.参赛选手的要求

(1)参赛选手必须是中小学在校学生。(2)诵读比赛的内容必须围绕本届活动的主题。

(3)诵读须有真情实感,要真实反映青少年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避免内容空洞、概念化和成人化。

(4)参赛选手必须用普通话诵读;演讲形式不限,可灵活多样,散文或诗歌朗诵均可。

(5)参赛选手必须脱稿诵读,如照稿朗读,则扣分。(6)每位选手演讲时间不超过6分钟,如超时将扣0.5分。诵读前通报姓名、年龄、学校等,所占用的时间不包含在6分钟内。

(7)选手着装应活泼、大方,充分体现青少年的勃勃朝气。选手的序号牌应统一佩戴在腹部左侧。

(8)选手所用诵读稿必须是最新创作的文稿。文稿不得抄袭他人作品,不得使用曾经使用过的演讲稿,否则,按零分计。

2.比赛规程

(1)比赛顺序在领队预备会上抽签排定,并发给选手序号牌。(2)所有参赛选手必须在开赛前15分钟到场向主持人报到。(3)比赛开始后,未上场的选手可在观众席观看,但即将上场的选手应在上一序号选手演讲时到后台等候。

(4)选手诵读前应先通报自己的序号、姓名、年龄、所在学校的名称和年级组以及演讲的题目。计时从通报演讲题目时开始。

(5)当诵读进行到5分30秒时,工作人员将以特定的信号(声音)予以提示;当诵读进行到6分钟时,工作人员再次以特定信号(声音)予以警示,此时,选手应立即终止演讲。

(6)每位选手诵读结束时,均以“我的诵读到此结束”示意,并向评委观众致意后再退场,回到观众席上就座。

(7)每位选手诵读完毕后,评委将现场予以评分、亮分。评分采取10分制。评委打分可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如9.68分)。工作人员现场统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去掉一个最低分后,再求出平均得分。若遇得分相同的情况,则以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三、第四位数的方式决出名次。计分结果于下一位选手演讲完后当众公布(第一、二、三号参赛选手比赛完毕后,一同评分),以示公平、公正。

3.评分标准

(1)诵读内容(5分)①内容是否紧扣主题,有时代特点。

②材料是否生动、得当,内容是否充实感人、令人信服,是否表达了青少年的真情实感。

③文章结构是否严谨、完整,是否有利于表现主题思想,是否具有一定的演讲艺术风格。

④遣词造句、语法修辞是否准确、生动、得体。(2)诵读技巧(2分)

①普通话发音是否标准,吐词是否清晰、准确。②诵读是否流利、流畅,有无忘词、卡壳、冷场现象。③时间掌握是否恰到好处,不超时。(3)情感表达(3分)

①语气、语调、语速把握是否得当,是否准确地表达演讲内容。②诵读的情绪把握是否准确、得体,是否声情并茂、有感染力、能打动人。

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现状及思考 篇10

1、请各学校按照自愿的原则,并着眼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积极发动,认真组织征订《建设幸福中国》,力争小学中高年级以上学生要做到人人有读本,并纳入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组织开展好读书活动。将读本征订汇总表(见附表1)汇总后连同订书款于2011年12月22日前交徐延华老师,并将征订汇总表电子稿发至“装备”。

2.“建设幸福中国”中小学生有奖征文比赛。每校至少5篇,多者不限。(1)各学校按照市局要求,以“建设幸福中国”为主要题材,结合个人实际,写一篇作文。小学生作文不超过800字,中学生作文不超过1200字。征文应使用方格稿纸,要求字迹清楚,书写工整。

(2)文章标题下面写上作者的署名,顺序为:县市、乡镇街办学校、班级、姓名;文章末尾写上辅导教师简明扼要的评语、推荐意见、教师署名以及作者所在学校地址、邮编和联系电话。

(3)2012年1月5日前报纸质稿件(方格稿纸),电子稿发办公平台“普教”信箱。纸质稿件和电子稿均需附参赛作品汇总表(样表见附表2)。

围子教育办 2011年12月19日

中共昌邑市委宣传部 共青团昌邑市委 昌邑市妇联 昌

关于组织开展全市青少年“建设幸福中国”

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的通知

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现状及思考 篇11

关键词:多元文化;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教育;路径

多元文化背景下,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教育不仅面临着教育系统本身的挑战,而且青少年自身也面临着心理的多重选择和冲击。多元文化带来的挑战复杂,形势严峻,给青少年自身的价值选择带来极大困扰。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教育要想顺利实施,达到预期教育效果,就必须树立科学教育理念、优化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教育的内容、拓展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教育的路径。

一、树立科学教育理念

第一,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理念。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也就是既坚持主导文化又兼顾其他多元文化,使主导文化与多元文化并存,两者相互补充来共同服务于青少年的认同教育。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们必须用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来教育指导青少年。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最核心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猎奇心理、他们的求知欲望都非常强烈,仅仅只用主导文化来引导他们,难以满足他们的多层次需求,在尊重青少年个体的差异性的基础上,用多元文化来开阔他们的思维、满足他们的多层次、多方面需求。

第二,积极引导与自主选择相结合,也就是既坚持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也坚持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应该遵循教育学中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采取自主选择与积极引导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以承认和认可青少年自己选择为基础,以帮助青少年分析并引导为手段,使得青少年可以自己发现丰富的多层面的社会,进而自己选择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另一方面,在教育方法上一定要结合青少年自身感官的反应和社会实情进行教育,而不是一味的硬式教育。可以利用网络技术、设立网站讨论等方法,使学生真正参与到价值观的讨论中来,真切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多种观点的交流中帮助学生自己发现各种价值的利弊取舍。

二、优化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教育的内容

第一,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加强对青少年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是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首要目标。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青少年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逐渐增强,青少年的思维方式、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的新情况、新特点。在这样的背景下,能否帮助青少年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帮助青少年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显得尤为紧迫和关键。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课堂、进教材、进入青少年头脑,在学习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认同,在学习中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帮助青少年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第二,坚持共同理想的教育。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帮助青少年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多元文化背景下进行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内在目标。在共同理想教育中,应引导青少年明确自身的价值追求,将个人理想与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结合起来,在共同理想的实现中实现个人理想。强化青少年在行动选择中承担起对他人和对社会的责任,自觉地把为国家作贡献、为他人送温暖、为家庭谋幸福作为人生的追求,在奉献中实现自我的价值。

第三,提高道德素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帮助大学生提高道德素养是多元文化背景下进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基础目标。在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各种社会思潮纷至沓来,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和巩固带来多方面的影响。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是一种价值标准又是一种道德规范,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因此,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必须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切实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使大学生正确的看待荣誉与耻辱,对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有明确地认识,对真善美、假恶丑有清醒地辨别,切实增强大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

三、拓展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教育的路径

第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学校是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是一致的,抓好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就抓住了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首要问题。同时,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内容融入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使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注重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使青少年在良好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熏陶。

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现状及思考 篇12

关键词:青少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一、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

1、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发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一直以爱国为最高的理想和追求, 以背叛祖国为最大的耻辱, 无数仁人志士刻苦学习, 努力奋斗, 最终是为了报效祖国, 特别是在国家处于危难时刻, 涌现出无数的英雄烈士前仆后继为国家的存亡抛头颅洒热血, 贾谊将“国而忘家, 公而忘私”作为自己的言行标准, 林则徐将“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作为自己的人生指南, “精忠报国”的岳飞以《满江红》和抗金行动表达自己的爱国之志, 还有文天祥、谭嗣同等, 以及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无数的爱国志士, 无不以自己的生命和鲜血谱写了悲壮的爱国诗篇。可以说华夏民族的历史是一部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的历史, 爱国主义经过代代相传已经融入到了华夏儿女的血液中, 作为祖国的未来和脊梁的当代青少年学生, 肩负着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 要加强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使他们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牢固地树立爱国主义思想, 树立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国家的宏伟志向。

2、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使广大青少年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通过艰苦的八年抗战, 终于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 解放了全中国, 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在此期间有无数的中国共产党员为国家的存亡、人民的幸福, 前仆后继, 英勇奋战, 用生命证明了自己的爱国主义理想。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共产党又带领全国人民克服种种困难开展社会主义建设, 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得到飞速的发展, 如今, 国家日益强盛, 人民幸福安康。历史已无可辩驳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离开了社会主义, 中国就不能独立富强。社会主义的极大优越性, 集中体现了国家、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所以加强青少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

3、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历史的发展与演变告诉我们, 爱国主义精神在国家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果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在共同的目标下, 国家是统一的, 各民族是团结友好的, 一旦出现不以国家利益为重, 只考虑自身的利益和目标, 就会出现四分五裂, 战乱纷纷, 民族矛盾重重, 最后导致民不聊生, 国力脆弱, 从而引起外敌入侵, 国家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这时同样在爱国主义精神的鼓舞下, 涌现无数爱国志士, 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为国家为民族抛头颅、洒热血, 使国家统一, 民族团结。所以历史证明, 一个国家只有大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使爱国主义成为广大青年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 无论何时何地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 个人利益集体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的要求, 那么国家就会统一和发展, 民族就会团结, 国家就会兴旺发达, 人民就会安居乐业、幸福安康。

4、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当代的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如何, 对国家的建设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生活在幸福的环境里, 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 从小备受长辈的关爱与呵护, 而长辈又只有给予付出, 几乎没有索取和回报, 另外由于学习、就业、竞争等压力, 学校过多的强调学习成绩, 而对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重视不够, 再加上国内外各种不良思想以各种形式出现, 对青少年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观、人生观产生影响, 青少年学生由于辨别能力不强, 容易使人生目标产生偏离, 所以要加强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使他们从各种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 潜移默化受到熏陶,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树立以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 树立为国家为人民刻苦学习, 努力拼搏的思想。

二、加强青少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

1、加强青少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要提出科学合理的的统筹规划

对青少年学生的爱国意义教育不能只是停留在宣传中, 要高度地重视, 要认真贯彻执行《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首先要依据当前爱国主义教育的要求和现状进行规划和部署, 制定爱国主义教育具体落实方案, 从目标建设、舆论宣传、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规划, 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 采取丰富多彩、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广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突出效果, 讲求实效, 真正起到培养他们爱国情怀的作用, 同时从人力、物力、财力给予充分的支持和保障, 使各项措施得以有效的开展和落实, 从而达到培养青少年学生爱国热情的目的。

2、加强青少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要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课堂文化教育进行

青少年学生主要接受的教育是课堂教育,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直接、最系统的课程, 我们要紧紧抓住课堂教育的主要阵地, 认真扎实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形势与政策等课程的教学, 正面引导青少年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让广大青少年学生了解中国的经验与教训, 同时其他的文化课、专业课等也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对他们进行历史、国情、文化等方面的教育, 使青少年学生自觉维护祖国的荣誉、独立统一和民族团结, 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情感。

3、加强青少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要营造爱国主义教育良好的环境

加强青少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要加强宣传力度, 充分发挥社会、家庭、学校多方面的作用。学校可以在教室、图书馆、礼堂等场所, 悬挂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领袖、先烈和名人的画像、诗词、格言, 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板报等主要宣传阵地, 加大对爱国主义精神的宣传, 同时占领网络新阵地, 大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网站的建设, 丰富网站的形式与内容, 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学生, 充分发挥网络这种青少年学生易于接受的优势;同时加强家庭的爱国主义教育, 家长要有意识地对青少年学生从小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让他们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优秀文化传统、爱国的典型事例;另外, 社会要加大对爱国主义的宣传, 通过电视、电影、报刊杂志、新闻媒体等加强对爱国主义的宣传, 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全方位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环境。

4、加强青少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要加大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建设

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各类博物馆、烈士纪念建筑物、纪念馆、文物保护单位、历史遗迹、名胜古迹和一些重大建设工程都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这是一笔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 学校要充分利用这些爱国主义教育资源, 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有组织有计划开展各种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用典型的爱国主义示例和题材教育广大青少年学生, 使他们亲身感受历史英雄、革命先烈为国家为人民奉献青春的高尚情操, 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 坚强不屈的革命意志, 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并以他们为楷模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和情感, 刻苦学习, 努力拼搏, 为祖国的强盛、人民的幸福奋斗终身。

5、加强青少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要大力开展爱国主义实践活动

要利用假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让青少年学生深入各级部门、企事业单位等, 了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祖国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和新变化, 要深入农村, 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 了解农村建设取得的成就, 增强青年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对社会主义的热爱。要进行升国旗仪式, 让青少年学生在国歌中看到鲜红国旗冉冉升起, 激发他们缅怀先烈的感情, 使他们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刻苦学习。要进行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 增强国防观念, 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 强健体魄、磨炼意志, 使他们养成讲道德、守纪律的良好风尚。

参考文献

[1]王春华周海.谈抗战时期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J].辽宁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2]陈奇文.爱国主义精神永放光芒[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9

[3]黄小军, 应竞丽, 王华标.爱同主义教育概要[M]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5

上一篇:市领导建党八十五周年表彰讲话下一篇:给驾驶员叔叔的一封信小学六年级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