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安全监测报告

2024-08-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用药安全监测报告(精选10篇)

用药安全监测报告 篇1

用药错误监测报告管理制度

为有效防范用药风险,减少用药错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根据《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建立建用药错误监测报告制度,对院内已发生的用药错误报告进行分析反馈,提醒医务人员,通过改进用药环节和培训员工用于预防此类错误再次发生。

一、用药错误的定义:

用药错误,是指药品在临床使用及管理全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可以防范的用药疏失,这些疏失可导致患者发生潜在的或直接的损害。包括一般用药错误、严重用药错误。

(1)一般用药错误:是指在药品使用过程中发生差错或错误,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患者与医疗目的无关的,延误甚至加重患者病情的事件。

(2)严重用药错误:指造成患者损害成永久性或危机生命,如过敏性休克、心率不齐,或造成患者死亡。

二、用药错误的处置

用药错误一旦发生,医务人员应积极实施处置措施并按规定流程及时上报。E级及以上的错误,医务人员应迅速展开临床救治,将错误对患者的伤害降至最低,同时积极报告并采取整改措施。A~D级用药错误虽未对患者造成伤害,但亦应引起医务人员及医疗机构管理者的重视,除积极报告外,应及时总结分析错误原因,采取防范措施,减少同类错误发生的可能性。

(一)用药错误的报告

发生用药错误应立即用规范的报告表报告(见附件4),报告内容应真实、完整、准确。用药错误报告药剂科及医务部门,药剂科不良反应、用药错误监测小组按国家规定进行网络报告。

(二)上报程序

1、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发生用药差错或严重用药错误,或患者对其提出质疑时,无论医务人员有无过失,都必须耐心听取患者倾诉,不许推诿或逃避患者或家属投诉或询问,并在2小时内报告本科室负责人。相关负责人书面报告《用药差错报告表》到医务科(或护理部),内容应包括:

1)用药错误情况:对用药错误进行描述,损害严重程度,事件发生顺序,所涉及人员及工作环境。

2)问题调查:①患者治疗经过,是否已用药?②最初的错误是由哪类医务人员所致?③错误导致的结果(例如:死亡、损害程度)?④采用何种干预使患者未发生用药错误?⑤错误发生于何时和如何被发现的?⑥错误发生在什么场合?⑦错误是否涉及其他工作人员?⑧是否向患者提供了咨询?

3)药品情况:药品通用名、商品名、剂型、批号、含量或浓度、制药公司、包装形式或大小。

4)患者情况:年龄、性别、诊断等。

2、接到相关负责人报告,医务科(或护理部)应视造成损害程度逐级上报。

(三)急救措施程序

医务科在收到用药差错报告后应立即了解用药错误情况,并根据影响的情况组织相关科室专家对用药差错进行相应处置,对严重错误进行会诊抢救。

1、了解所用药物剂量、给药途径。

2、判断患者发生的损害为功能性还是病理性的,以及损害严重程度。

3、根据临床表现积极进行对因、对症以及使药物尽快清除(排泄/滤过)的治疗。

(四)现场勘查程序

对疑似用药错误导致严重不良后果的药品,即由医患双方共同对现场实物进行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现场实物由医疗机构保管;需要检验的,应当由双方共同指定的、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双方无法共同指定时,由医疗行政部门指定。

三、用药错误监测报告管理规定

用药错误可发生于处方(医嘱)开具与传递;药品储存、调剂与分发;药品使用与监测;用药指导及药品管理、信息技术等多个环节。其发生可能与专业医疗行为、医疗产品(药品、给药装置等)和工作流程与系统有关。因此,用药错误监测指标包括:差错内容、差错分级、伤害情况、引发差错的因素、引发错误的人员、错误相关药品、改进措施等(详见“用药差错报告表”附件4)。医疗机构应对处方(医嘱)开具与传递,药品储存、调剂与分发,药品使用与监管,用药指导及药品管理等各环节进行监测。

(一)监测范围

1、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用药错误。如医嘱错误或转录错误及护士加药错误或输液错误等。

2、药品调剂过程中的用药错误。如调剂错误或由于发药交代不清楚造成的用药错误。

(二)监测报告责任部门、责任人

我院用药错误监测日常具体工作由药剂科不良反应及用药错误监测小组负责,在医务科分管及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的领导下,由医疗、护理和药学、医务等部门共同参与。各科室的负责人为药品不良反应、用药错误上报的第一责任人。

1、药剂科、医务科负责用药错误的监测报告工作。

2、临床用药中出现的用药错误应立即填写《用药差错报告表》并报告科室主任、护士长、医务科。

3、调剂过程中出现的用药错误应立即填写《用药差错报告表》并报告组长及药剂科主任。

(三)监测报告管理内容

1、临床用药是指使用药物进行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医疗过程,临床用药管理的终结目的是合理用药。临床药师、药师、护师等专业技术人员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加强协作,知识互补,共同为病人用药的安全性负责。

2、各临床医师严格执行临床查对制度、医嘱制度、医师应根据病情诊断开具处方,一般处方以三日量为限,对于某些慢性病或特殊情况可酌情延长。处方当日有效,超过期限须经医师更改日期,重新签字方可调配

3、对违反规定,乱开处方,滥用药品的情况,药剂科有权拒绝调配,情节严重应报告分管院长及医务科检查处理。

4、药剂人员严格按照“四查十对”审核处方,若发现用药差错,应停止配方,与医生沟通后进行更正,并及时进行差错登记。药剂师对每一张处方均应认真审核,有权监督医生科学、合理用药,并给予用药指导。医院药房应设有处方权签字留样,药学人员须在核对处方签字后方可发药。药剂师发药时必须向患者或临床医护人员,讲清药品的服用剂量、方法和注意事项。

5、临床护理人员执行医嘱时必须严格进行“三查八对”,抢救病人执行口头医嘱时,执行者必须口头复诵一遍,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并将使用后的空安瓿、药瓶或者相关包装等药品保留备查。发现患者用药后出现异常情况,临床医护人员应当立即对患者进行相应处理,并积极查找原因,并将有关情况立即通知医务科。

6、药剂科及临床各科室应将院内外发生的用药错误类型及药品损害事件定期院内进行通告,以便于临床医务人员及时改进用药环节和培训员工预防此类错误再次发生。

7、发生重大医疗用药差错事件(含病人用药投诉),立即进行事实搜集和调查,完整真实记录事实内容,包括:发生了什么、在哪里发生、为什么会发生、怎样发生和事件相关人员,保留适当的药物证据(例如包装和标签等),上报医院,迅速采取应对措施,降低对患者的损害及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

8、药剂科每季度收集临床用药信息及药剂人员登记的差错记录,并对其中用药错误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研究,报告相关管理部门,提出合理用药建议及干预措施,并将典型、严重、易错等用药错误在医院内告示,警戒所用医务人员。

9、药事管理委员会应定期检查本院合理用药情况、对本院临床用药情况进行总结,检查结果定期会议通报分析,从制度上、管理上查找漏洞,总结经验教训,实施整改并持续改进。

10、错误发生后,相关人员及管理人员应查找发生错误的原因和提出避免再发的管理措施。

11、实施用药动态分析,关注医院药品使用异常情况,每季度针对异动药品使用情况进行抽检分析,确定该药品使用是否准确合理,若存在使用不合理情况,则应汇总整理上报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由药事会讨论决定处理办法。

用药安全监测报告 篇2

1 我院ADR报告资料

见表1、表2。

2 我院ADR报告统计分析

2.1 ADR报告涉及药品情况分析

我院2007年~2011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总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病例为47例,其中抗菌药的病例报告33例,占总报告数的70%,涉及14个品种,其中注射剂41例占87%,口服药6例占13%。

2.2 ADR报告最多的药物为抗菌药物

我院几年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最常见的药物是抗菌药物,达到了总报告数量的64%,当然,这也与药品的使用量有关,引起药品不良反应最多的抗菌药分别头孢他啶,头孢噻肟钠,头孢孟多酯钠,阿奇霉素,阿莫西林等。

2.3 ADR报告中发生最多的剂型为注射剂

我院2007年~2011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病例以注射剂为主,占83.6%,口服制剂占16.4%。从我院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中不难发现,出现药品不良反应的情况多数是由于抗菌药引起,而且注射剂和联合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概率是最大的,如何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患者因药品不良反应带来的伤害。在希望达到治疗效果的同时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是每个医师和患者的愿望,通过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工作,可以尽早发现药品不良反应的信号,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预防工作,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保证合理用药。

3 ADR的相关知识

3.1 ADR的定义

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的规定,药品不良反应是: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药品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效应、变态反应、特异性遗传素质反应、药物依赖性、致癌、致突变、致畸作用等。这一法定概念包含四个要素:一是药品必须合格,假冒伪劣药品及其他不合格药品的人身损害不能认定为“不良反应”;二是用药必须严格符合药品明示的规定,或遵守医师的正确医瞩,不正常、不合理的用药不在此列;三是发生了有害反应,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了损害;四是这种有害反应是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或者是出乎事先预料的。以上四要素缺一不可,必须同时满足才可认定为药品不良反应。

3.2 副作用

是指治疗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适反应。产生副作用的原因是药品选择性低,作用范围广,治疗时利用其中的一个作用,其他作用就成了副作用。随着治疗目的的不同,副作用也可以转化为治疗作用。入阿托品有抑制腺体分泌,解除平滑肌痉挛,加快心律等作用。在麻醉时利用其抑制腺体分泌的作用,其松弛平滑肌引起腹胀气或尿潴留就成了副作用,利用其解痉挛作用时,口干或心悸就成为副作用。

3.3 毒性作用

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病理状态或并用其他药品可以导致患者对药品的敏感性增加,而在治疗量时引起毒性反应。毒性反应在性质和程度上与副作用不同,对患者的危害也较大。

3.4 后遗效应

指停药后,虽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但生物效应依然存在,如服用长效的镇静催眠药后,次晨还有困倦、头晕、乏力等反应。

3.5 变态反应

药物或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产物作为抗原刺激机体而发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这种反应的发生与药物剂量无关或关系甚少,治疗量或极少量都可发生。临床主要表现为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血清病综合征、哮喘等。

3.6 继发反应

由于药物的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后果,又称治疗矛盾。不是药物本身的效应,而是药物主要作用的间接结果。如由于长期口服广谱抗生素引起的感染。

3.7 特异性遗传素质反应

指少数患者因先天性遗传异常,用药后产生与药物本身药理作用无关的有害反应。该反应和遗传有关,与药理作用无关。大多是由于机体缺乏某种酶,药物在体内代谢受阻所致反应。如G6PD缺乏的患者若服用伯氨喹,容易引起溶血反应。

3.8 药物依赖性

反复地或长期使用有依赖性的药物,如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后所产生的身体依赖和精神依赖等,断药后就会出现戒断综合征,严重时可引起死亡。

3.9 致癌作用

指化学物质诱发恶性肿瘤的作用。致突变作用:指引起遗传物质的损伤性变化。致畸作用:指药物影响胚胎发育而形成畸胎的作用。

4 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的应对措施

4.1 建立健全组织完善制度

我院作为担任全市妇女儿童保健工作的妇幼保健院,用药安全性监测工作显得尤其重要,于是根据需要成立了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小组,由主管院长和药剂科主任担任小组负责人,各临床科室主任,及医学、药学、护理学业务骨干为组员,并设立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员,具体负责收集和上报工作。

4.2 明确工作小组各成员的职责

(1)工作小组负责人的职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小组负责人的职责是要贯彻实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组织并落实市卫生局,药监局有关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任务,开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的培训工作,研究和解决存在的有关问题,消除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存在的误解和疑虑,制定措施对漏报、瞒报的人员进行警告或处罚,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的重视程度和认识水平,指导临床合理用药。(2)工作小组组员职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小组组员的职责是负责收集本科室使用药品发生的不良反应信息,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发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并按规定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确保上报的内容真实、完整、准确、及时,杜绝漏报现象。(3)工作小组信息员职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小组信息员的职责是负责对各临床科室出现的药品不良反应进行收集、核实、管理和上报工作,发现疑问及不符合报表填报要求的均应及时到科室核实信息,并把结果反馈给科室,使临床科室在履行上报义务的同时,获取有益的反馈信息,从而更好地发挥监测工作的积极性。

5 明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关联性评价原则和要点

药品不良反应的评价一定要遵从《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里面的关联性评价原则:(1)时间方面的联系;(2)生物学上的合理性;(3)是否具有联系的一贯性;(4)联系的特异性;(5)联系的强度。进行评价时一定要注意的要点是:关联性评价的五项原则,不能简单套用,应立足于主动寻找资料,在主动研究的基础上,具体病例,具体分析。在考虑时间的关系时要注意用药不良事件首次出现的时间间隔是否符合药的药动学参数;评估还有没有其他引起不良反应事件的机会,如某些非处方药、避孕药等;查核是否已有类似的报道,要注意文献来源,对于文献资源尚少的新药,可参考同类药物的报道;还有注意观察撤药后的临床反应,撤药后反应症状好转,应辨别是撤药的作用还是使用了减轻症状的药物后病理的变化结果。对发生药品不良反应概率较高的药品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对已确认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药品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使用或停用,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

从报告资料来看,大多数的药品不良反应是由于联合用药,特别是由于抗菌药物的联合使用而引起的,还有的就是注射剂型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快而直接,医务人员也容易观察到,应做好预防措施。加强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重视用药安全,是每个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提高医院整体合理用药水平的有力措施。报告和监测工作小组,要负责对本院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分析、评价,要从药品不良反应病例的发现及其处理过程中,了解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归过程,并从中掌握其判别方法,增强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识别和处理能力,有效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保证合理用药。

我院自成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小组以来,坚持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积极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的信息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意识正在加强,我院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量也在逐年提增,2007年2例,2008年2例,2009年10例,2010年11例,2011年22例。每年举行一次药品不良反应分析报告会议,为我院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各项药品不良反应工作正逐步走向轨道。无论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震惊全世界的“反应停”事件,美国默沙东公司生产的非甾体抗炎药“万络”(罗非昔布)引发心脏病的副作用,还是2003年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的第二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中,9种常用药因疑有较严重不良反应而被通报,提醒患者在服药时要谨慎。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一再向人们敲响了警钟,(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全球1/7的患者不是死于自然衰老和疾病,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我国每年有250万人因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住院,死亡人数达19.22万人。)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代价告知我们,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工作成为了药学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也是保证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邵明立.邵明立副局长在全国第二次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药物警戒,2004,1(1):1-4.

[2]谢金洲.药品不良反应与监测[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269.

[3]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成为安全监管重要手段[N].中国医药报,2011-11-18.

[4]曹立亚,陈易新,沈璐.关于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技术工作发展方向的思考[J].中国药物警戒,2004,1(2):3.

[5]杨玉芳,陈龙英,何淑华,等.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1,21(9):546.

[6]迟丹怡,王大遒.药物不良事件的危害与预防[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3,12(3):129.

[7]谢惠民.合理用药[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19.

[8]Pharmacotherapy 19(10):1185-1187,1999.1999 Pharmacot-herapy Publications.

安全监测系统自检报告 篇3

按照《关于迎接河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专项检查的通知》(冀煤规划【2011】10号)文件精神和公司要求,我矿进行了周密组织,进行了认真自检,现将安全监控系统自检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程概况

(一)监控设备选型

我矿现装备了KJ65N型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主机)两套,其中一套工作,一套备用。该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1、系统结构简洁,便于安装和维护;

2、有故障闭锁功能,当与控制有关的设备未投入正常运行或故障时,自动切断该监控设备所监控区域的全部非本质安全型设备的电源并闭锁;

3、当与闭锁控制有关的设备工作正常并稳定运行后,自动解锁;对瓦斯、风速、负压、温度、一氧化碳等环境参数实时采集、处理、存储、显示、超限报警和打印;

4、系统操作平台采用Windows XP, 所有功能操作均具有在线帮助,可在中文菜单提示下完成。需要观看图形或信息只要方便地点击,即点即得所需信息。可随时显示监测数据、图形、曲线和报警点及数值;

5、报警点、断电点由软件设定或修改,实现区域内的超限自动断电。传感器超限时有声光报警显示,并在主机屏幕上有醒目的报警条显示,列出报警数值、地点及报警时间;

6、配置不间断电源,系统停电后仍可连续工作2~4h,可确保系统的安全性能,并提高整个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二)传输设备和器材选型

系统传输电缆采用已取得“MA标志准用证”的矿用信号电缆,型号为MHYUR1*4*7/0.52,确保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三)传感器选型及配置

1、回采工作面传感器选型及配置

①瓦斯探头:A、回采工作面的上遇角上隅角安设瓦斯探头T0,该探头报警

浓度≥1.0%CH4,断电浓度≥1.5%CH4,复电浓度<1.0%CH4,断电范围在该工作面

及其回风巷内全部非本质型电器设备;B、在工作面回风10米处安设瓦斯探头T1,该探头报警浓度≥1.0%CH4,断电浓度≥1.5%CH4,复电浓度<1.0%CH4,断电

范围在该工作面及其回风巷内全部非本质型电器设备;C、回风顺槽内距回风口10-15米处安设瓦斯探头T2,瓦斯探头报警浓度≥1.0%CH4,断电浓度≥1.0%CH4,复电浓度<1.0%CH4,断电范围为该工作面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器设备。

②一氧化碳探头、温度探头:在工作面回风顺槽内距回风口10-15米处安设一氧化碳探头及温度探头各一个,温度探头的报警值为30℃,一氧化碳探头的报警浓度为0.0024%CO。

③监测分站及瓦斯探头、一氧化碳探头、温度探头随工作面的采出及时移动。

2、掘进工作面传感器选型及配置

①瓦斯探头:在距工作面迎头不超过5米远的回风一侧安设瓦斯探头T1一个,随掘随移,该探头报警浓度≥1.0%CH4,断电浓度≥1.5%CH4,复电浓度<

1.0%CH4,断电范围在该工作面内全部非本质型电器设备;在掘进工作面内距回

风巷口10-15m的回风流处安设瓦斯探头T2一个,该探头报警浓度≥1.0%CH4,断电浓度≥1.0%CH4,复电浓度<1.0%CH4,断电范围在本工作面内全部非本质型电

器设备。

3、其它地点传感器选型及配置

①瓦斯传感器:在采区回风巷、一翼回风巷及总回风巷安设瓦斯传感器:在采区回风巷、一翼回风巷及总回风巷道内临时施工的电气设备上风侧安设瓦斯传感器;

②一氧化碳传感器:采区回风巷、一翼回风巷、总回风巷各设置一氧化碳传感器一个,报警浓度为≥0.0024%CO。一氧化碳传感器应垂直悬挂,距顶板(顶梁)不大于300mm,距巷壁不小于200mm,安装维护方便,不影响行人和行车。

③风速传感器:采区回风巷、一翼回风巷、总回风巷的测风站设置风速传感器。风速传感器应设置在巷道前后10m内无分支风流、无拐弯、无障碍、断面无变化、能准确计算风量的地点。当风速低于或超过《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值时,应发出声、光报警信号。

④烟雾传感器:四采区各带式输送机滚筒下风侧10—15m处设置烟雾传感器。

⑤温度传感器:四采区五号煤变电所、西翼变电所、中央变电所内设置温度传感器,报警值为34℃。温度传感器应垂直悬挂,距顶板(顶梁)不得大于300mm,距巷壁不得小于200mm,并应安装维护方便,不影响行人和行车。

⑥主要通风机的风硐内安设风压传感器一个。

4、设备开停、风门开关传感器选型及配置

主要机电设备配置KGT9型设备开停传感器共14台,为及时监测主要机电设备的工况信息,将开停传感器卡在被控设备的负荷侧电缆上。井下主要联络巷风门共配置KGE12型风门传感器10台,为及时监测风门的开关信息,风门传感器安装在风门处。

(四)总站和分站设置地点、数目和传输系统的可靠性

1、总站、分站位置和数目

系统总站设置在调度室,一套使用一套备用。井下监控分站均吊挂在距底板不小于300mm、支护良好、无滴水、无杂物的进风巷道或硐室内,井下现有20台。

2、传输系统的可靠性

系统传输电缆采用已取得“MA标志准用证”的型号为MHYUR1*4*7/0.52矿用专用信号电缆。传感器设置数量和设置地点是按照国家有关规程、规范和该矿井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的,设计中选用的传感器符合国家及行业的标准,并经过有关部门的检验、检测合格的产品。

(五)系统防雷、防毒功能

系统监测干线引入调度中心及下井接口处均设有型号为TVS2TL-60防雷保护器。

系统主机安装有最新版本的正规杀毒软件,并有专门负责网络安全的人员定期升级杀毒,确保系统的运行安全。

二、存在问题

对照《河北省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验收标准》,我矿安全监控系统在自检过程中主要发现以下问题:

1、调度室没有录音电话,没有防静电地板。

2、带式输送机下风侧没有CO传感器。

3、掘进工作面风筒没有风筒传感器。

4、掘进工作面瓦斯浓度大于3%时不能实现局扇闭锁。

5、没有风门声光报警装置。

针对存在问题,我矿进行了专门的安排部署,限定期限、责任到人。经复查,以上所有问题已于2月25前全部完成整改。

三、结论:

我矿安全监控系统符合《河北省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建设标准(试行)》中的相关规定要求,建设合格,申请上级部门验收。

兴源矿通防区

用药安全监测报告 篇4

度 目的

1.1 为了规范和加强大型医学装备管理,保证大型医学装备临床使用安全与有效利用,特制定本制度。2 范围

2.1 本制度规定了大型医学装备临床使用安全管理办法。2.2 本制度适用于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医学装备管理部门和使用科室。3 内容

3.1 大型医学装备使用时,必须按照设备的有关程序要求进行,不得随意添加或删减。

3.2 对有上岗资格要求的大型设备使用人员,必须取的上岗资质方可从事设备的使用。

3.3 大型设备的使用要有相关的使用和维护记录。

3.4 设备的监测须符合卫生监督和辐射防护的要求。

3.5 在大型设备使用时,若发生故障,操作人员须立即停止使用,由技术人员进行维修或维护。

3.6 遇重要节假日或长假,必须提前进行辐射类医学装备的安全检查工作。

3.7 认真执行国家《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规定,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实行可疑即上报的原则,使用人员应对使用的医疗器械实施有效监测,对发现的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应进行详细记录、并按规 定及时逐级报告。在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中涉及的尚未确认质量不合格的情形下,需对其作出暂停使用的措施。

附加说明

用药安全监测报告 篇5

为了确保生命支持类、急救类设备完好待机及正常使用,特制定本制度。

1、主管该类设备的工程师每月至少下病房检查一次设备安全状况,监测设定基本参数后设备运行状况,并做好记录以备查。

2、每月对该类设备进行一次基本保养及必要的预防性维修。

3、检查设备各项安全操作规程是否完善齐全。

4、检查设备计量检验周期和使用登记证的使用期限。

5、工程师不定期对该类设备进行巡查,以便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并做好记录及报告工作。

用药安全监测报告 篇6

1 检测方法

(1) 饲料检测方法:

用英国RANDOX检测试剂盒,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2) 尿液检测方法:

用江西中德公司生产的盐酸克伦特罗检测卡, 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法检测。

2 判定标准

(1) 饲料判定标准:

根据国际标准盐酸克伦特罗 (俗称瘦肉精) 检出限量为10 μg/kg判定, 低于检出限量判定为未检出, 高于检出限量判定为阳性可疑, 确认根据NY438-2001饲料中盐酸克仑特罗的测定方法确认。

(2) 尿液判定标准:

根据国际标准盐酸克伦特罗检出限量为3 μg/L, 低于检出限量判定为未检出, 高于检出限量判定为阳性可疑, 确认根据NY/XQ421-2003动物尿液中盐酸克仑特罗残留的检测—气相色谱/质谱 (GC/MS) 方法确认。

3 检测结果和分析

在一年时间里, 柳州市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检测药物残留的样品共有3 344份, 分上半年 (1月~8月, 在屠宰、养殖环节抽检生猪尿样993份, 抽检饲料31份) ;下半年 (9月~12月, 在屠宰、养殖环节抽检生猪尿样2 000份, 抽检饲料320份) 进行采样监测。

(1) 上半年, 食品安全监测采集、检测样品共993份, 阳性可疑14份, 阳性可疑率1.41%, 其中在市区屠宰场 (柳南屠宰场、柳北屠宰场、肉联厂屠宰场) 采猪尿液311份, 在柳州市辖区范围内 (市区、柳江、柳城、鹿寨、融安、融水、三江) 的75个养猪场采集猪尿液651份, 在各饲料市场采集饲料31份 (见表1) 。

检测结果:31份饲料, 检测结果全部合格;检测651份猪尿液中有14份阳性可疑样品, 具体情况如下:①柳州市辖区范围内有7份阳性可疑猪尿液, 分别来源于河西黎某养猪场6份, 来源于西鹅乡上窝坡1份。经再次采集黎某养猪场猪尿液及喂养饲料送广西兽药监察所进行检测确认, 结果为阴性, 没有发现含有瘦肉精。来源于西鹅乡上窝坡的阳性可疑猪尿液, 货源来自外地, 找不到养殖地点, 无法进一步追踪。②外地的7份阳性可疑猪尿液分别来源于广西平果县1份、来宾市5份、贵州省1份, 由于属地管理关系, 无法进一步追踪处理。

(2) 根据上半年的情况, 下半年为了进一步做好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 让我市食品安全监测工作更有效、持续的开展, 在检测数量和监测覆盖面上都有所增加, 范围涉及到市区各大定点屠宰场和六县五城区。9月~12月中心共采集检测样品2 320份, 阳性可疑0份, 阳性可疑率0.00% (见表2) 。

检测结果:检测2 000份猪尿液、320份饲料, 结果全部合格。

4 小 结

(1) 通过检测结果说明, 对柳州市辖区范围内养猪场、饲料市场、市区屠宰场药物残留的违法使用得到了有效监控。

(2) 从检测的结果可以看出我市的动物产品安全状况总体还是令人欣慰的, 这都是在市政府的大力宣传、严格执法、关心指导下, 市渔牧兽医局的大力支持、牵头组织下, 各部门的协助配合和检测中心人员共同努力下取得的优良成果。因此, 在今后的工作中, 要大力开展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 加大监管力度, 实施标准化饲养, 杜绝养殖户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瘦肉精等兽药添加剂, 从源头上控制动物产品的药物残留, 确实保障我市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卫生。

用药错误报告分析 篇7

事件经过及处理:

2012年2月10日夜间11时左右,我科护士在执行晚班洛赛克40mg一次静推时误将10%氯化钾注射液10ml推入患者体内,退完后该护士发现医嘱执行错误,立即立即报告护士长和科主任,科主任立即按高钾血症的处理原则予以紧急处理,并严密观察该患者的生命体征,紧急复查血钾:4.2ol/L;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2012年3月14日夜间1:30左右,我科护士给23床患者在执行10%氯化钾注射液10ml配匀浆膳250ml一次鼻饲管喂时,将医嘱执行为匀浆膳250ml一次鼻饲管喂、10%氯化钾注射液10ml一次静推。该护士执行完医嘱,再查看医嘱内容时发现错误,立即报告护士长和科主任,科主任立即按高钾血症的处理原则予以紧急处理,并严密观察该患者的生命体征,紧急复查血钾:3.8mmol/L;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原因分析:1.我科患者较多,且大多都是危重症、昏迷患者,执行的小治疗量较大;

2.制度落实不扎实,执行医嘱前未就医嘱具体内容进行查对,未就药物的用法,不良反应等进行查对; 3.相关护士责任心不强,重视不够;

4.相关护士对药物的适应症、用法,不良反应和应急处理等掌握不够; 5未能落实邀请患者及家属主动参与医疗质量安全管理。

整改措施:

1.查对制度的再学习,培训和考核不能达标者停岗待业; 2.加强医护人员的责任心教育

3.针对我科常用药物的适应症、用法,不良反应和应急处理等邀请药剂科药师对我科医护人员作相应的讲座,培训和考核不能达标者停岗待业;

用药错误报告处理操作程序 篇8

用药错误报告处理操作程序

目的:制定用药错误报告处理操作程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避免医疗安全事件的发生。范围:临床各科室、药学部、护理部、医务科等 责任人:全体医务人员

1、用药错误的定义:

用药错误(ME)是指药品在临床使用及管理全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可以防范的用药疏失,这些疏失可导致患者发生潜在的或直接的损害。

用药错误可发生于处方(医嘱)开具与传递;药品储存、调剂与分发;药品使用与监测;用药指导及药品管理、信息技术等多个环节。其发生可能与专业医疗行为、医疗产品(药品、给药装置等)、工作流程与系统有关。

用药错误与药物不良反应(ADR)一样会导致患者伤害,二者是药物不良事件(ADE)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上报程序

(1)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发生用药错误,或患者对其提出质疑时,无论医务人员有无过失,都必须耐心听取患者倾诉,不推诿或逃避患者或家属的投诉或询问,并在2小时内报告本科室负责人,否则追究当事人责任。相关负责人指定专人书面报告药学部、医务科或护理部,内容应包括:①用药错误情况;②药品情况;③患者情况等等(详见《用药错误报告表》)。

(2)接到相关科室报告,医务科(或护理部)应视造成损害程度逐级上报,药学部按要求进行网络直报。

3、用药错误的防范措施

(1)医生医嘱应认真无误,临时口头医嘱须交代清楚;

(2)药师配发药品须认真审方,四查十对,仔细用药交代,避免配伍禁忌以及用药、发药错误;

(3)护士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用药患者、药物质量、用药剂量和浓度、用药途径和速度、用药时间和顺序准确无误。在执行给药时,必须按照书面医嘱执行(除抢救外),有疑问的医嘱,须向有关医生询问清楚,无误后方可执行,加强医、药、护之间沟通。

(5)药师、护士对患者提出的疑问,应及时查清,确认无误后向患者解释方可执行,必要时与医生联系。

(6)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特别是对转院、转科、手术回室的病人所带来的药物一定要认真交接,以防用药遗漏、用药重复等现象发生。

(7)用药后主要观察患者反应及病情变化,注重病人主述。

(8)加强重点人群的管理。实习生、新进人员工作经验少、情绪不稳定、责任心不强,要特别关注,排班时要注意人员的搭配,实习人员必须在带教老师指导下操作。(9)一旦出现用药错误,启用《用药错误应急预案》。

4、用药错误应急预案

发现用药错误后应立即停止用药,相关科室及人员应积极应对,妥善处置,努力保障患者的安全。事件处理过程中,相关人员应注意保密,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解释工作,最大限度降低或避免药物不良事件。

医务科应立即组织相关科室专家对用药严重错误进行会诊抢救:

(1)了解所用药物剂量、给药途径。

(2)判断患者发生的损害为功能性还是病理性的,以及损害严重程度。

(3)根据临床表现积极进行对因、对症以及使药物尽快清除(排泄/滤过)的治疗并做好记录。

对疑似用药错误导致严重不良后果的药品,即由医患双方共同对现场实物进行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现场实物由医疗机构保管;需要检验的,应当由具有法定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5、根据用药错误的责任,执行医院有关奖惩条例。会同相关科室医、药、护人员分析原因,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并通报警示,防范类似用药错误的发生。附件:《用药错误报告表》 用药错误报告表 错误发生日期

年月日时分

发现错误日期

年月日时分

错误内容

□适应证□禁忌症□相互作用□品种□重复给药□剂型□规格□数量□溶媒□配伍□用量□给药频次□给药途径□给药时间□疗程□给药技术□给药顺序□患者身份□漏给药 □其他:

错误药品是否发给患者

□是□否□不详

患者是否使用了错误药品

□是□否□不详

错误分级

□ A级:客观环境或条件可能引发错误(错误隐患)

□ B级:发生错误但未发给患者, 或已发给患者但患者未使用 □ C级:患者已使用,但未造成伤害

□ D级:患者已使用,需要监测错误对患者的后果,并根据后果判断是否需要采取措施预防和减少伤害

□ E级:错误造成患者暂时性伤害,需要采取预防措施 □ F级:错误对患者的伤害可导致住院或延长住院时间 □ G级:错误导致患者永久性伤害 □ H级:错误导致患者生命垂危 □ I级:错误导致患者死亡

患者伤害情况

□死亡(直接死因):死亡时间:年月日 □抢救(措施):

□残疾(部位、程度): □暂时伤害(部位、程度):(恢复过程):□住院治疗□门诊随访治疗□自行恢复□其它 □无明显伤害

引发错误的因素

□药名相似□外观相似□处方辨认不清□缩写□货位相邻口口头医嘱□分装□稀释□标签□抄方□多科室就诊□环境□疲劳□知识欠缺□培训不足□技术不熟练□设备故障□其他:

发生错误的场所

□门诊诊室□病房医生办公室□门诊药房□病房药房□急诊药房□社区卫生站□护士站□患者床边□门诊输液室/注射室□患者家中□PIVAS

□其他____

引起错误的人员

□初级医生□中级医生□高级医生□实习医生□进修医生□初级药师□中级药师□高级药师□实习药师□进修药师□初级护士□中级护士□高级护士□实习护士□进修护士□患者或家属□其他_

___

其他与错误相关的人员

□初级医生□中级医生□高级医生□实习医生□进修医生□初级药师□中级药师□高级药师□实习药师□进修药师□初级护士□中级护士□高级护士□实习护士□进修护士□患者或家属□无□其他_

___

发现错误的人员

□初级医生□中级医生□高级医生□实习医生□进修医生□初级药师□中级药师□高级药师□实习药师□进修药师□初级护士□中级护士□高级护士□实习护士□进修护士□患者或家属□其他____

错误是如何发现或避免的:

患者姓名

患者年龄

体重:

kg

诊断

患者联系方式

手机号:

性别:

□男□女

错误相关药品

通用名

商品名

生产厂家

药品分类

剂型

规格

包装类型

用法用量

疗程

服药频次

是否能够提供药品标签、处方复印件等资料:□是□否其他____

错误发生的经过:请简述事件经过、后果、相关人员职位、工作环境(如药品条形码、工作人员换班、缺少24小时制药房、药品存放条件等)

对预防类似错误发生的建议:

报告人

科室

职称

联系电话

e-mail

用药安全监测报告 篇9

关键词:哮喘,峰流速仪,警戒值,储雾罐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慢性病, 是由多种炎性细胞与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反应性增加, 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 常在夜间和 (或) 清晨发作。为了减少患儿哮喘的反复发作, 我们利用简易峰流速仪 (PEF) 指导患儿在家进行自我监测最大呼气流量, 来提供哮喘发作的警报, 对预防哮喘反复发作有很重要的作用,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0年9月—2005年1月在我院哮喘专科确诊的哮喘患儿200例, 诊断标准符合特异性体质的判断标准[1]: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男136例, 女64例, 年龄最大12岁, 最小5岁。其中轻度哮喘患儿60例, 中度哮喘患儿112例, 重度哮喘患儿28例。

1.2 方法

200例患儿随机分成A、B 2组各100例, A组为指导组, B组为对照组。2组患儿严格规定每天早起床后、晚睡觉前定时吹峰流速仪, 每次连续吹3次, 取其中最佳一次值, 记录在哮喘日记上, 并根据2组患儿在哮喘缓解期的最佳值, 鼻不漏气即可, 不可用力过猛, 以免影响患儿呼吸, 按1揿后观察患儿呼吸及罐内活瓣运动情况, 活瓣开启15次后移开储雾罐, 每次喷药后一定要指导患儿涮口洗脸, 用力摇匀辅舒酮后垂直套入储雾罐。将面罩罩住婴儿口鼻, 按1揿后观察婴儿呼吸及罐内活瓣运动情况, 活瓣开启10次后移开储雾罐。对中度哮喘缓解期的患儿, 每天给予普米克气雾剂200~400μg, 对重度哮喘缓解期的患儿, 每天给予辅舒酮125~250μg, 指导组的患儿, 最大呼气峰流速值达警戒状态时, 除了增加原用的药物剂量外, 还要加用沙丁胺醇气雾剂每天2喷。

2 结果

指导组的100例患儿经过监测、及时指导用药及加用药后, 有6例患儿用药不到位, 引起哮喘发作, 另外16例患儿个人峰流速值一直维持较稳定状态, 其他78例患儿的峰流速值达警戒状态时, 及时给予指导用药及加用沙丁胺醇气雾剂后, 效果满意, 无1例患儿引起哮喘症状发作。而对照组的100例哮喘患儿, 个人峰流速值<80%~85%及早晚个人峰流速值变异率>15%~20%的患儿有74例, 均有不同程度的哮喘发作, 而且峰流速值越低的患儿, 其临床哮喘症状越重, 与指导组的患儿相比, 结果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对哮喘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 已公认支气管哮喘患儿存在气道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 导致哮喘在临床上呈现出慢性过程, 在接触诱因时出现急性发作。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儿时期的常见病, 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呼吸道病毒引起[2], 其可能是哮喘的早期表现, 故预防小儿哮喘应从婴儿开始。实践证明, 长期吸入小剂量皮质激素可有效控制、预防儿童哮喘, 越早使用吸入皮质激素治疗可越早控制和预防由于慢性炎症造成的气道不可逆损伤[3], 一旦延误治疗, 再予以长期高剂量的皮质激素吸入治疗, 已经形成的气道损害也无法恢复到正常理想水平。因此毛细支气管炎后的喘息糖皮质激素局部吸入治疗被推荐为防治哮喘的最重要的治疗方式, 其有强效抗炎作用, 可抑制气道的慢性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 也不会产生全身副作用[4]。可以减少气管腺体的过度分泌, 修复受损的气管上皮, 从而避免发生气道炎症性变化所致的肺功能不可逆的损害。笔者通过对200例哮喘患儿的长期用药指导, 用简易肺功能 (最大呼气峰流速值) 指标的监测, 可以有效地预防哮喘的发作次数, 有利于肺功能的恢复, 而且峰流速值是哮喘患儿长期进行自我监测, 最敏感、最准确、最客观的指标。

参考文献

[1]胡亚美, 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199-1192.

[2]李明才, 何韶衡.病毒感染在诱发和加重哮喘中的作用[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03, 2 (3) :189-192.

[3]岳丽杰, 傅文永.呼吸道合胞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随访观察[J].中华儿科杂志, 1990, 28 (2) :82-84.

11.用药安全 篇10

学习背景: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药物品种越来越多,药物中毒、滥用药物的现象也越发严重。加强教育,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用药知识,关注安全用药,关注健康,珍爱生命显得尤为重要。对学生进行“安全用药”知识的教育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这两个名词对多数同学来讲比较陌生,而四年级的学生具有初步读懂《药物使用说明书》的能力,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在课堂和课下的分组合作中积累了一定的探究能力,为本课的探究活动和自主学习奠定了基础。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好动、好问、好学,对周围事物反应灵敏,他们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并向抽象思维过渡,因而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根据学生的这一思维特点,首先提供直接感知的对象(药品说明书),让他们动用多种感官参与,形成鲜明的表象;再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概括、主动思维,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教学目标:

1.了解用药的基本安全常识; 2.知道正确的服药方式。

3.初步认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学会看“使用说明书”。结合日常生活事例来认识安全用药的重要性,并初步学会配置“家庭小药箱”。

4.通过“安全用药”的合作学习和交流,树立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学会看“使用说明书”。知道怎样正确服药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资源

1.课前准备:药盒+说明书; 2.PPT+视频: 教学过程:

一、用药安全要牢记 1.观看用药不当视频

交流:看了这段广告,你想说些什么?在我国,与这个小朋友一样遭遇的聋哑人还有很多,出示案例:

老师调查到了以下一组数据: 据调查,我国现有的180万聋哑儿童中,有60%以上是由于不合理用药造成的;我国因药物不良反应致死人数每年约有19.2万人;全球的病人有三分之一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而不是疾病本身;

2.看到这些惊人的数据,你又想说什么?

师:可见安全用药关系到人一生的健康和家庭的幸福,了解一些安全用药的知识非常重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安全用药》

二、分清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1.为了科学地学习,了解正确的用药知识,我们请来了一位医博士。怎样用药才安全呢?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药物的种类 医博士告诉我们有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两类。师:那什么是非处方药和处方药呢?

从字面上我们就可以理解,处方药是需要经医生明确诊断后,凭处方才能购买的,非处方药是针对一些常见轻微病,不需要医生开出处方就可以购买到的药

你们知道吗?区分他们还有个小秘密,那就是观察药盒上的标志OTC是非处方药,R就表示处方药。(OTC怎么有两种颜色?它们都表示非处方药,只不过绿色的更安全。)我们和医博士一起走进药店,观察标志 2.分辨处方和非处方药的小游戏:

(1)老师这儿有一堆药物,谁来区分一下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课件拖动鼠标把药物分类

接下来掏出我们带来的药盒,仔细观察,处方药的同学起立,非处方药的同学和老师挥挥手。

三、合理用药

师:了解了非处方药和处方药后,我们知道,严重的病我们要经过医生诊断开出处方服用处方药,小病我们是不是可以随意随意服用非处方药?我们来来看一段视频,讲述的是关于感冒用药的,从中你知道平时用药要注意些什么吗? 观看一段感冒用药视频,交流:

(一)对症用药,合理选择药物剂型;

感冒有的是风寒,有的是风热,我们要自习区分,对症下药,这样病才好得快。医博士觉得你们太棒了,奖励你们

(二)遵医嘱或按药品说明书使用

医嘱一般在病历单上,有的药盒上也会贴上。说明书上也会写上服用多少剂量 我们看一看自己的药品说明书,交流一下服用的剂量吧!

除了上面的剂量和服用方法外,你还关注到了什么和我们是息息相关的呢?和你的同桌讨论一下(保质期)

(三)不服用过期药

是啊,在药的外包装盒上,一般都会标注这些数据。出示外包装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在有效期的标注上,不同的药品有所不同,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标注方法,你知道它的含义吗?(学生观察并回答)

1.“有效期为2009年7月” 指该药可用到2009年7月31日 2.“失效期为2009年7月” 指该药可用到2009年6月30日 3.“有效期 090701” 指该药可用到2009年7月1日

4.“批号为 070521,有效期为2年” 表明该药是2007年5月生产的第21批,则该药可使用至 2009年5月31日提示:贮藏:药物的保存大多需要放在干燥、避光的地方,而且要密封保存,避免受潮。药物受潮后有效成分可能会分解,甚至发生霉变,影响药效。如果药品出现上述情况,即使在有效期内也不能服用!医博士提醒大家:不要购买无证药店内的 药物。

(四)不同时服用多种药

是啊,刚才短片中也说到,有的人为了是自己尽快痊愈,加大了药量,结果得不偿失。对于儿童而言危害更大。

(五)不服用成人药

(六)不滥用抗生素 视频一:滥用抗生素(四人一组讨论回答)

问题:细菌抗药性产生,给你怎样的提示? 为什么有些抗生素5-10年左右就从市场上消失了? 小结: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或医嘱的方式和剂量服用。关爱自身的同时,也请关爱他人的生命,这也是我们的社会责任。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小品:

小华半夜发烧了,头晕流涕,全身肌肉疼痛,他给自己量了一下体温,是39度,他不想惊动父母,拿出家中的药箱,想找一下儿童美林,没有找到,就拿起爸爸去年犯胃病吃的胃药倒出了两颗,拿了一颗布洛芬止痛药,还从药盒里掏出一瓶藿香正气口服液,一股脑儿吃了下去,没有想到病情雪上加霜,爸爸听见动静走进房间一看,小华汗如雨下,痛地在床上直打滚,再看看散布在桌上的药瓶,一拍大腿懊悔地说:“哎呀,儿子,老爸的胃药早就过期了!”接下来赶忙叫上救护车送小华去医院抢救,这才没有酿成悲剧 小华犯了那些错误呢?

巩固纠错(不对症用药、服用成人药……)

四、正确的服药方法

1.正确服药案例一:小华吃药时间到了,可家里饮水机和水瓶都没水了,妈妈让小华把药干吞了下去,小华看着手中的药片皱起了眉,拿起可乐把药服了。问题:小华的做法对吗?

2.你知道干吞药片的危害吗?你认为可以用可乐等饮料代替白开水送服药品吗?为什么?医博士讲解。

五、家庭常备小药箱

1.怎样的家庭小药箱才是布局科学,使用合理的? 学生交流讨论:外敷药、内服药、急救药等

师:由于家庭保存条件有限,而药物也有一定的保质期,因此家庭用药不宜多备,在保管上要按药物使用说明书上所示的贮藏方法存放,经常查看、更换、确保家庭备用药品的质量,保证用药的安全。

上一篇:社团文化节活动赞助协议书下一篇:创建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