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欣赏

2025-01-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古代诗词欣赏(推荐11篇)

古代诗词欣赏 篇1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凤栖梧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忆帝京 柳永

薄衾小枕天气。乍觉别离滋味。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

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也拟待、却回征辔。又争奈、已成行计。

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远知何处.

鹧鸪天 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青玉案 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渔家傲 陈袭善

鹫岭峰前阑独倚。愁眉蹙损愁肠碎。红粉佳人伤别袂。情何已。

登山临水年年是。常记同来今独至。孤舟晚扬湖光里。衰草斜阳无限意。

谁与寄? 西湖水是相思泪。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一丛花令 张先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沈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秋风词 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 刘禹锡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无题 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香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无题 李商隐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暮秋独游曲江 李商隐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离思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赠别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寄人 张泌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写情 李益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赠婢 崔郊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寄李亿员外 鱼玄机

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江陵愁望有寄 鱼玄机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长相思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 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梦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长相思 林逋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乌夜啼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谒金门 冯延巳

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捋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玉楼春 欧阳修

樽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西江月 司马光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红姻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微醒.深院月斜人静.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美人 秦观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荥迥,借问一枝如玉为谁开?

古代诗词欣赏 篇2

一、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中学生深刻品味古诗词的动力源泉。 在中学古诗教学中, 要把激发兴趣当做重中之重, 贯穿于全过程, 课前要导趣, 利用多媒体展现景, 使音、情艺术化、趣味化、直观化, 以古诗导入新课, 调动学生的情感, 激发他们的兴趣。 如:教学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 可利用多媒体展现庐山海市蜃楼般的优美景色: 远处山峰在轻舞缥缈的云雾中忽隐忽现, 层层叠叠, 遥看瀑布飞流直下, 挂于前川;豁然开朗展现青草萋萋, 山腰显出一寺, 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陶醉于庐山的景色之中, 再加上一段课前设计的旁白, 向学生娓娓讲述诗人的创作背景。 这样学生既把握了基调, 又领悟了诗意。

二、捕捉诗词意境, 体味诗人的真情流露

欣赏诗词中的名篇佳句, 可以捕捉到诗词美妙的意境, 感受到诗人、词人当时创作时的喜、怒、哀、乐的情感流露, 容易与读者形成情感共鸣, 使读者想象作者创作时的时代背景。 例如, 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名句: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种闲愁。 流露出女词人苦于战乱, 漂泊流离的哀怨、无奈、愁闷之情;再如刘永的《雨霖铃》中: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词中“寒蝉”、长亭烘托出浓重送别凄凉的意境, 体味到黯然神伤的感觉;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 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词中“无绪”、留念、泪眼、无语凝噎, 我们可以捕捉到一对恋人握手依依惜别之情, 让读者体味恋人们感情深挚, 出语凄苦, 此时无声胜有声之情。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这三句以景写情, 寓情于景。 一个“念”字领起, 说明下面所写的景象只是一种想象, 而不是眼前的实景。 但虚中见实, 由推想的情景中更能表现出一对离人此刻的思绪和心境。 重复“去”字, 表明行程很远, 也表明了词人是多愁善感的。

三、渗透学法指导, 帮助学生触类旁通

赏析古诗词时, 一要求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和生活的时代背景;二要掌握诗词的结构, 体味诗词的意境之美、韵律之美、 节奏之美。 三要找出诗词中起到画龙点睛的关键字词, 分析给整个诗词蕴藏多特的人文韵味;四要要求学生准确判断诗词修辞手法, 领悟作者情感的修辞手法有:拟人、比喻、夸张和诗词的对偶句等, 还可以结合诗句指出运用这些修辞手法的精妙之处在哪里? 例如, 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夸张手法, 再现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 也抒发了李白对瀑布的赞美惊叹之情。 还有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里的比喻修辞: 把突如其来的飘雪比喻成芬芳洁白思维梨花, 形神兼备, 联想奇妙, 给人不是寒气逼人的感觉, 而是充满欣喜与洋溢的春意之感, 特别“忽”字描写得恰到好处, 表现出塞外大自然变幻莫测的神奇, 流露出作者赏雪的惊喜和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 最后要求学生富有情感地吟诵、背诵, 陶冶情操, 增加文学底蕴。

四、巧用教学手段,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诗词教学中如果采用灵活多变、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 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就会使古诗教学效益倍增。

1.抓住古诗 “ 诗中有画” 的特点, 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通过作画, 具体而形象地再现古诗中的画意, 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 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画面美。 例如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诗中通过“山”、“雨”、“秋’、“月”、“松”、“清泉”、“竹喧”、“莲动”、“渔舟”体会出“诗中有画”诗人把情感和自然景物和谐有序组成一个艺术整体, 使学生真正知道什么是诗情画意。

2.中学生是爱表现的, 应创设一个轻松、开放的平台让他们尽情发挥, 倾洒热情。 通过表演展示学习成果是再现古诗意境的好办法。 例如我教授唐代诗人贾岛《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叫学生模仿贾岛月下敲门的动作, 并且指出作者为什么不用“推”字而用“敲”字, 因为推字体现不出那种意境和艺术效果。

3.音乐是一种崇高而深刻的艺术, 它有强烈的感人魅力, 好的音乐能使人精神振奋, 培养人进取向上的精神。 诗与歌本是一家, 古诗很多当时是用来吟唱的。 例如, 我上《诗经》一文, 用悠悠的慢节奏的轻音乐伴奏, 我开始情文并茂地吟唱: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然后我让学生模仿吟唱, 学生在快乐中体会到诗歌吟唱带来的快感、美感, 提高了诗词的学习兴趣,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 诗歌是美的化身, 美的结晶, 如果把握好诗歌美妙, 让学生融情参与诗歌欣赏, 就一定能滋养人性, 陶冶情操, 产生感悟之美,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旅游诗词欣赏 篇3

玉带滢绕石门环,低树吐翠百花鲜;

月季含笑迎客到,民众晨练在河边。

西边歌来东边舞,拽出朝霞红了天。

碧水荡漾民心唱,感谢政府关心咱。

观柏林寺

烟火扑鼻吹南风,梵音入耳闻钟鸣;

四季香火烧不断,亚洲庙宇她称雄。

壁悬禅语警人世,凡界庶民尽聆听;

万佛寺里缘无数,佛光普照渡众生。

颂安济桥

玉环半沉跨河骄,民颂鲁班架石桥;

忍辱负重千年久,春夏秋冬唱风骚。

驴驮日月笑声走,神车五岳她没摇;

兄妹飞虹传说美,此桥李春建隋朝。

南京印象

钟山滴翠伴君行,绿荫风动传鸟鸣;

六朝古都依龙脉,先生西去卧金陵。

闹市街头寻雨花,夫子庙前觅华灯;

长江大桥走一走,夜色茫茫眺流荧。

观钓鱼有感

水中精灵河里游,逍遥自在随波流;

戏弄小虾啄水草,上下翻舞乐不休。

觅食本是家常事,岂料诱饵藏鱼钩;

一时贪吃命西去,何谈今后有自由。

游香港海洋公园

遥望碧水上青山,地面峰巅缆车连;

急速之旅真叫好,越矿飞车找新鲜。

海豚戏水游客乐,丘陵肚里众鱼观;

暮色降临兴未尽,移步回首再流连。

题大三巴

中西文化立街头,游人仰视几停留;

天主圣神白鸽现,圣母耶酥望天愁。

普世之主难救世,海星之母岂甘休;

难料兵厨燃巨火,残壁迎送数春秋。

游澳门妈阁庙

依山抱海立高岩,层层庙宇起紫烟;

吉凶难卜心不灭,期盼娘妈保渔船。

石狮镇门邪不入,飞檐凌空叹海观;

名流政要刊石咏,骚人墨客题诗篇。

游太阳岛

叶落高树幽径飘,赞歌一曲随风摇。

小河冰下瞧捉鲤,荒丘滩上看砂雕。

冰灯未观导游讲,松鼠欢跳跃树梢。

天上来石合个影,离别回首望长桥。

游荣国府

红楼一梦梦成真,青砖灰瓦庭院深。

雕梁画栋工匠巧,花草繁茂高木荫。

店铺林立幌需辨,匾牌交错处处新。

游客至此时空越,仿佛已是清朝人。

游显通寺

深山古刹庭院幽,长鸣金钟悬高楼。

八角碑亭碑无字,万佛铜殿金光游。

千钵千手文殊握,龙袍加身方丈羞。

灵鹫禅寺开先祖,佛法弘扬万事休。

秋登封龙山

满目青翠不见天,唯有石径绕山旋;

黄花一路高处引,飞鸟伴我共登攀。

采桑子·河边看景

夏风吹动河边柳,

翠鸟鸣飞,

朝暮迎晖,

高树鸣蝉声声追。

碎银戏绿千丝乱,

垂钓生悲,

几度空回,

手握鱼竿紧皱眉。

长相思·公园泛舟

望水流,

听水流,

双脚均衡踩动舟,

臂挥喊加油!

眺桥头,

摸桥头,

刹那之间几度游,

绿风送惊眸。

西江月·

观人民广场音乐喷泉

水柱射天似箭,

银珠狂跌彩盘,

弱强音乐奏在前,

灯下十分妖艳。

来似夜空电闪,

去如山涧飞烟,

玩童雨雾舞翩翩,

观者欢声一片。

画堂春·

观奥运雕塑展感怀

圣洁火种引自天边,

苍穹激荡五环,

寰宇何处不狂欢,

橄榄高悬。

肤色不同手握,

眼神哑语相传,

健儿运动场争先,

古诗词欣赏之边塞诗词 篇4

6(5)班 姓名:张润中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赏析】

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

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这两句,蘅塘退士评曰:“作旷达语,倍觉悲痛。”历来评注家也都以为悲凉感伤,厌恶征战。清代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从内容看,无厌恶戎马生涯之语,无哀叹生命不保之意,无非难征战痛苦之情,谓是悲凉感伤,似乎勉强。施补华的话有其深度。千古名绝,众论殊多,见仁见智,学人自悟。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简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诗人从写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只要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活着,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龙城飞将”是指汉武帝的镇守卢龙城的名将李广,他英勇善战,多次把匈奴打败。“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后两句

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赏析】

开元二十五年(737),王维奉命赴西河节度使府慰问将士,此诗即诗人赴西河途中所作。这是一首纪行诗,诗人身负朝廷使命前往边塞.诗即记述这次出使途中所见所感。

首二句交待诗缘何而作,以及写作的地点。‚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单车‛,是说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诗于纪事写景之中微露失意情绪,这种情绪便是从‚单车‛二字引发出来。而后一句说身过‚居延‛这特殊的地域,则成为诗中描绘的风光景物的根据。三、四两句包含多重意蕴。由‚归雁‛一语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这一句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如曹植的《杂诗》(其二)所谓‚转蓬离本根,飘飖随长风‛,就是著名的例子。本诗中的‚出汉塞‛

恰与诗人此行相映照;而且,这三个字异国他乡的情味甚为浓厚,这就加深了飘零之感。去国离乡,感情总是复杂万端的,不管是出于有家难奔、有国难投的情势,还是象本诗中听写乃是因为负有使命。大约诗人这次出使,已自心境不佳,并不同于汉司马相如初得武帝青睐,出使西南夷那样的威风、气派。诗人的失意情绪或者同朝廷政治斗争有关。一向器重诗人的宰相张九龄即于本年四月贬为荆州长史。

诗在表现上采用的是两两对照的写法。‚征蓬‛于诗人,是正比,而‚归雁‛于诗人则是反衬。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旧巢育雏,是得其所;诗人迎着漠漠风沙象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五、六两句写景,境界阔大,气象雄浑。这一联由两个画面组成。第一个画面是大漠孤烟。臵身大漠,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这样一副景象: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诗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似乎觉得这荒漠有了一点生气。那是烽烟,它告诉诗人,此行快要到目的地了。烽烟是边塞的典型景物,‚孤烟直‛,突出了边塞气氛。从画面构图的角度说。在碧天黄沙之间,添上一柱白烟,成为整个画面的中心,自是点睛之笔。《坤雅》:‚古之烟火,用狼烟,取其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清人赵殿成说:‚亲见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这又是从用字上说。

另一个画面是长河落日。这是一个特写镜头。诗人大约是站在一座山头上,俯瞰婉蜒的河道。时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这是怎样美妙的时刻啊!诗人只标举一个‚圆‛字,即准确地说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点。由于选取这样一个视角,恍然红日就出入于长河之中,这就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从而整个画面更显得雄奇瑰丽。

最后两句以事作结:询知都护此时所在,诗人的使命也即将完成。诗的收束,顺其自然。

这首诗虽是纪行,但或抒感慨,或叙异域风光,一路写来,自然天成。‚长河‛,‚落日‛一联极其出色,历来被传诵为写景的名句。

塞下曲

【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欣赏】

这首边塞小诗,写一位将军猎虎的故事,取材于西汉只学家司马迁记载当时名将李广事迹的《李将军列传》。原文是:“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诗的前两句写事件的发生:深夜,山林里一片昏暗,突然狂风大作,草丛被乔得刷啦啦起伏抖动;蛙人起落处津津乐道恍恍惚惚有一头白虎扑来。这时,将军正从林边驰马而过,他眼急手快,拉满弓一箭射出… …

后两句写事件的结果是:第二天清晨,将军记起昨晚林间的事,顺原路来到现场,他不禁大吃一惊:明亮的晨光中,分明看见被他射中的原来不是老虎,而是一座巨石。恐惧感默然蹲在那里,那枝白羽箭竟深深钻进石棱里去了!请注意箭射入的部位,不是石孔,不是石缝,也不是石面,而是窄细的尖突的石棱――这 要多大的臂力,多 高的武艺啊!

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赏析】

荆门,山名,在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隔江与虎牙山对峙,战国时属于楚国。

李白在蜀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二十五岁;他开始远游长江,黄河中下游各地。这首诗即是他出蜀远游时所写。诗题为《渡荆门送别》,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唐诗别裁》)。看来此论未免欠妥。送别,并非写诗人送别同舟人。从本诗最后两句可知,原来“送别”所指,是指“故乡水”送别诗人。近人俞陛云亦说:“末二句叙别意,言客踪所至,工

水与之俱远,送行者心亦随之矣。”(《诗境浅说》)这首诗是借景抒情之作。构思巧妙。脉络井井有条,结构波澜起伏,颇有层次。

开头两句是总叙,陈述诗人离开家乡,千里迢迢,乘船渡过荆门。来到古代楚国属地漫游。“渡远”,是“远渡”的倒写。“来从”,是来作之意。看来这两句并不是什么惊人之笔,但它与以下诗句都密切关合,丝丝相扣,具有穿针引线、贯串全诗的重要作用。

“山随平野尽”以下四句,是倒叙。“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两句,是写诗人坐在船上,举目所见地面上的景色变化。这两句所写,容量很大。有阔大的空间的立体感和漫长时间的行进感。它写诗人从四川乘船,沿着长江,顺流而下,穿过蜿蜒起伏,千姿百态、高耸入云的三峡。来到辽阔的湖北平原,高山峻岭逐渐消失,随着山势的变化,滚滚奔腾而来的长江,也渐渐平静下来,在广阔的原野上,缓缓东流。它用高度凝炼的语言。极其概括地写出了诗人整个行程的地理变化。这两句,与杜甫的“星随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两句诗,同为佳句,却各尽其妙。所不同的是,李白的两句诗描写的是白天的景致,杜甫的两句诗描写的是夜晚的景色,李诗是“行舟暂视”,杜诗是“停舟细观”(王琦《李太白文集》辑注),并无优劣可分。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俩句,是描绘太空的夜景,诗人坐

在船上,抬头遥看万里长空,只见一轮明月,犹如天上飞下的明镜,皎洁澄澈,普照大地,那飘荡在碧空的朵朵彩云,忽而连结在一起,由于折光的作用,便构成了非常壮观的海市蜃楼的幻影。这两句都是用鲜明的形象作比,描绘太空的迷人景致,表现出诗人的丰富想象力。对于“月下飞天镜”一句,有人解释说:月亮映入江水,好象从空中飞下的明镜。这种训释,似乎失于确当。“月下飞天镜”,诗意异常明显。即月亮从太空运转而下,就好象从天上飞下的明镜。这里并无“月亮映入江水”之意。辛弃疾词写道:“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太常引》)他把月亮比作从天上飞下的明镜,与李白诗意完全相同。俞陛云说:“五六句写江中所见,以天镜喻月之光明。以海楼喻云之奇特,惟江天高旷,故所见如此。若在院宇中观云月,无此状也。”(同上)见解非同凡响,不失为的评。

最后“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俩句,紧扣“送别”的诗题,与开头两句写诗人离蜀远游的诗意遥相呼应。李白五岁后至二十五岁之前,都是在蜀度过的。他酷爱故乡的山山水水,对故土产生了浓厚的感情。诗人突然别离家乡到异地远游,自然会产生惜别之情,这也可以说是一种“离情别绪”吧。这两句诗的妙处在于,明明是诗人有离乡惜别的情思,而又不直说,反而采用拟人化手法,说“故乡水”对自己怀有深情,不辞劳苦。从四川一直送他到荆门外,即“万里送行舟”。采用这种拟人化的手法。比直抒胸臆,陈述离乡之情,显得更曲折含蓄,更有诗味

和情趣。

古代诗词欣赏 篇5

教案

1.能理解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3.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情趣。

重点:1.能理解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难点: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情趣

作家赵丽宏在《为你打开一扇门》中告诉我们:“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这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而我国古代的古诗词更是文学作品中的精华,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古代诗词的世界,一同领略古代文化的美。

1、自由朗读课文。指导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2、师生评价,正字正音。

3、找出疑难问题。

1、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㈠.分别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三首诗词。

1.《次北固山下》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呢?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这两句写得好吗?你是怎么认为的呢?

3.《赤壁》中作者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可谓是以小见大,别出心裁。试找出用两个美女的命运象征国家命运的诗句。

4.《浣溪沙》表达了作者什么?

㈢.集体朗读三首诗词。

《次北固山下》

1.镇江的北固山在作者的笔下是格外的美丽,于是诗人乘舟来到北固山下,展现在眼前的是山青水碧。通过诵读你认为写景的诗句是哪几句呢?那么抒情的诗句又是什么呢?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呢?

2.你认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两句写得好吗?想一想为什么呢?

3.古人写诗都非常注意锤炼字句,有人认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就是一个典范,你以为呢?

《赤壁》

1.你知道“赤壁之战”吗?你能绘声绘色地描述这个故事吗?你一定行!

2.作者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地慨叹,可谓是以小见大,别出心裁。你认为作者用两个美女的命运象征国家的命运诗句是哪两句呢?

《浣溪沙》

1.找找看,词的上阕作者向我们描绘了哪些美丽而又幽静的景物呢?

2.你知道吗?好的作品都能以景传情,情景交融。词的下阕作者转而抒情,联系作者的经历,你认为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1.《次北固山下》抒发了王湾刻骨的思乡之情。可以说思乡是中国文学的主题之一,无数的乡愁陪伴着无数的诗人,同时无数的诗人创造了无数的乡愁诗。乡愁丰富了我们的情感世界,乡愁诗丰富了我们的文学世界。思乡实际上已经成了一个“结”,一个套在炎黄子孙身上的“结”。下面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大诗人余光中笔下的乡愁吧。乡愁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作者巧妙地借用“距离”让读者由远而近,再由近及远,远近间乡愁毕现,远近间体味出乡愁的无奈,远近间主题实现,远近间才真正品味出乡愁的内在。因为本诗真正要表现的不是缠绵悱恻,也不是儿女情长,而是作者一腔的悲壮爱国情怀。

诗词创作欣赏 篇6

五绝–国酒·国色·国香

(6月1日,在我的“商艺精英群”里,应贵州茅台美女罗太敏小姐洒出的广告,随性和之调侃为乐)

喜宴茅台酒,花溪太敏舟。

长天怡笑浪,秋水暗香幽。

小重山-周末会

(6月5日周末,在我的“商艺精英群”里洒出几个小红包后,被名流们很快扫光,根据各自微名顺序而作助兴)

博翼翔临创智闻。

中华甜蜜蜜,济良辰。

翩跹美丽娅娇痕。

荷雨静,城小爱斯涔。

闪闪耀星宸。

晓娟多俏丽,暗香门。

建斌横亘魏候人。

荣荣至,媛遂可汗岑。

如梦令–转风水

(6月10日端午假期广州-深圳之行的.回京高铁路上回顾有感)

南下羊城凝重,窗口蓉城谁共。

许梦问婕斯,比翼双飞堪控。

梁栋,梁栋,

别梦依稀阿吽。

忆江南–南行记

(同上)

临南粤,

深广数翩跹。

黔首羊城行道法,

珠江丽影天河间,

孤裔可汗嫣?

卜算子–红包会

(6月17日晚睡前,在“商艺精英群”里向大咖美女们撒了几个小红包问安,旋即被各路美女占多数的大小名流们领走,临屏助兴)

菲亚特先锋,

秦可欣从属。

蜜蜜甜甜美利娥,

百姓传媒主。

雪霁暖芳心,

演艺京城舞。

远眺羊城忆爱诗,

沫沫冰冰楚。

望蓬莱–瑶池会

(6月18日中午,我的“商艺精英群”里邀进了华迪集团总裁,随意撒出几个小红包以示欢迎,旋即被几位文艺美女领走,据其微名而作助兴)

华迪总,

傜馥美晴吟。

星照夏花诗雅韵,

妍妍慧敏弄胡琴。

天府是非嫔。

蝶恋花-悼慈父

(6月19日父亲节,在我的“商艺精英群”里除了节日问候之外,广州作家协会的浙籍美女作家雪芳老师也通过其个人平台抛出了怀念其家族先父风华往昔的感人文章,倍感伊人于情真意切、缅怀悱恻之芳心令卧龙顿生涟漪,悲戚之情似如己出,情不自禁而题作以助缅怀)

鱼米浙乡莺飞绿,

辗转天涯,

南粤羊城据。

世纪烽烟携故趣,

雪芳正统书香续。

邀祭父亲节日聚,

泪洒经年,

巧户邻乡遇。

祈愿天堂存柳絮,

中国古代建筑欣赏 篇7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对称美

对称美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之一, 我国古代很多事物都体现了对称美这一思想, 例如女眷的发饰, 窗户上的剪纸。同样对称美是我国古代建筑的一大特色, 在我国古代建筑中, 对称无处不在。建筑是一代人生活习惯和思想的沿袭, 所以我国古代建筑也深受宗教思想、文化教育等影响。道家的中庸思想在我国古代建筑中的到了很好诠释, 其具体思想就体现在古代建筑的对称美上。

二、中国古代建筑与自然景色的天然合一

在科技还不发达的古代, 淳朴的古人只能用迷信解释那些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 因此, 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古人崇尚天人合一的境界。所以在我国古代的建筑中, 有很多与天最接近的古建筑的传说, 如:云顶天空, 蓬莱仙道等。事实上, 也确实有很多建筑建到了离天空很近。例如布达拉宫屹立在西藏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的红山上, 布达拉宫是13层宫殿建筑, 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堡式建筑群。它的地理位置是古时候燃烟较少的西藏, 而且它确实做到了“与天同高”, 给人一种天空的假象。

我国古代建筑与自然的天然合一还体现在许多其它的方面。例如:我国古代的皇宫里都有御花园, 而许多南方的园林小院里也有自己的后花园、假山、鱼塘等。

三、庭院式组群布局

中国建筑特别重视群体组合的美。这些建筑十分重视对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美学的追求, 这些建筑体现了中国人的民族审美习惯, 与欧洲等其他建筑体系建筑个体的体形体量、外向性格的强烈对比等有明显差别。

在古代中国, 封建思想牢固, 有“长幼有序, 内外有别”思想意识, 所以古代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 通过前院到达后院, 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 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这种庭院的建筑方式体现了古人门第思想深固, 另外这种庭院结构也能体现当时庭院主人的家世如何。一般情况下, 庭院的规模和庭院主人的财势官力是成正比的。这也就有了古语“庭院深深深几许”, “侯门一入深似海”。

这种错落有致的院落结构不仅加深了古人之间的门第思想, 而且也给我们后人今天参观留下了几许神秘色彩。

此外, 我国还保留了一些老北京四合院的房屋。这也四合院也体现了古人庭院式组群布局建筑。古人不仅爱将生前居住的地方建成庭院式结构, 考察很多官宦人家的墓地, 很多也是“庭院式”结构的, 古墓中主墓是墓主人的死后栖息所, 而除主墓外还有好多坟墓在古墓中, 这些坟墓构成一个“庭院式”结构, 把亲人死后也可以联系在一起, 也体现了古人生死相依, 封建迷信。

四、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

中国古人无疑是最有想象力的。我国古代的建筑多半是以牛马蛇神之类的动物作为依托来建筑的, 在我国许多古楼之中, 有很多房梁, 支柱等建筑上都有龙凤的雕刻, 让人望而生畏。而古楼的楼顶四周也多以神兽动物来装饰, 给人一种威严感。

而中国古代的石狮应该是中外显著的标志之一。石狮多半放在古代权威人家的门口“看家”, 让对主人有非分之想的小人望而却步。同样, 石狮高大威猛, 目光凶狠, 给人一种威严感, 象征主人的财力与权势。是家里、门第雄厚的代表。

《红楼梦》中贾府无疑是当时最为有实力的家庭之一, 而大观园的门面上也同样矗立着两个石狮, 象征着贾府的势力。

此外, 中国古代的建筑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不过, 古代建筑在用色方面也是有阶级之分的。不是每种颜色都是可以随便运用的。即便如此, 我国古代的建筑无不体现了一种大气、富丽堂皇、美轮美奂。尤其是在佛门之地、皇宫贵族的应用, 让人看后无不感慨天朝的壮观, 浮想联翩。

五、古代建筑与“风水”的结合

风水之说也是起源中国, 并且可以说是流传至今, 在现在, 我们很多家庭盖房子还会找风水先生算上一挂。而在中国古代, 由于古人对封建迷信的依赖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所以所建建筑每一处都有风水之说。尤其是国都选址, 皇陵建造, 无不是“风水宝地”。古人崇尚“天时、地利、人和”, 而这里的风水就是讲的“地利”, 而风水宝地之处多是高山多水之处。先不说这些地方是否真是风水宝地, 但是这些远离尘世的地方多少可以使人心灵沉静, 是佛家陵墓的首选之处。也可谓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风水宝地了。

传统风水学所追求的美, 是自然的美。风水所说不需要雕饰, 只需要选择。在选择风水宝地时, 我们首先应当注重地势的“美”与“恶”, 与此同时, 风水之说以天然的美为最好。这种天然美, 就是井然有序的和谐。

其次传统风水学说追求的美, 就是整体的美, 而并非零散的、支离破碎的美, 这种整体美, 就是有机统一的和谐。和谐美, 首先是体现在人为建筑与周围大自然上的和谐统一, 而在这个前提之下再追求建筑与建筑之间的和谐美。这种和谐, 又和古人中庸的思想和为一体了。

六、总结

建筑的历史美, 主要是体现在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建筑上。我们人类的每个时代, 均是用它所有的技术来创造建筑。而那些被历史遗留下来的建筑, 有它存在的理由, 也有被我们欣赏的道理。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建立在城市之中, 这些建筑犹如一道人工风景般映入我们的眼中, 让我们对其产生不同的联想。建筑是空间的艺术, 环境的艺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中国古代建筑始终保持了其自身的独特性格。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是中国人的伦理观、审美观、价值观以及自然观的深刻体现。

关键词:对称美,布局,形象美

参考文献

[1]中国传统美学特征.谢承国.20070705

[2]中国古代建筑十三讲.楼庆西.三联

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欣赏 篇8

2、欣赏诗歌意境,感受诗歌氛围。

3、感悟诗歌情怀,认识诗人心路历程。

4、对比诗歌风格,鉴赏艺术手法。

教学方式:学生自主研读为主,老师讲解为辅。

教学步骤:

一、 新课导入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是杜甫的创作态度与实践。他以沉郁顿挫的诗风独步诗坛,具有鲜明抒情风格。笔触严谨而客观,忠实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面貌,极富生活气息。继承并发展了《诗经》以来现实主义文学传统,使现实主义诗歌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作品反映社会的深度和广度,对国家人民的深挚感情,对弱小的同情以及利他思想,对友谊的执着与珍视等诸多方面,杜甫可算是当之无愧的诗坛第一人。我们今天来学习他晚年的三首诗歌,了解这个“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诗人。

二、 知人论世

三首诗,三段历程:

1、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五月,杜甫携家离开成都浣花溪草堂,乘船沿岷江南下,经嘉州(四川乐山),抵戎州(四川宜宾),船入长江,改向东行,至渝州(四川重庆),停留数日后,继续东行至忠州(四川忠县)。在忠州停留数日后,吟衣食无着,遂继续沿江东行。日行夜宿,皆在舟中。沿江浩淼,宇宙苍茫,常令诗人发身世孤微之叹,《旅夜书怀》一诗,典型地表达了这种感受。

2、 诗人从唐代宗永泰元年九月到大历元年春末,养了半年的病,身体稍微痊愈后,便又启程扬帆沿江东下,飘至夔州(今四川奉节)。杜甫在夔州住了不到两年,却换了四个住处,初到夔州时就借住西阁。西阁位于半山腰,南临长江,地势很高,可以看到江上渔船和来往的客船。《阁夜》就是诗人居住阁楼时的一个不眠之夜写下的。

3、 时间过了两年,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在夔州住了两年的杜甫,出峡漂泊到了两湖,年底船到岳阳。岳阳城西门门楼即名播天下的岳阳楼。登楼可以望见洞庭壮景,曾有不少文人墨客来此登临赋诗。杜甫舍舟登楼,本想一舒望眼,稍释郁怀,却不料被眼前浩淼壮阔的洞庭水触动家国之忧,身世之慨,写下了千古绝唱《登岳阳楼》。

三、 吟咏诗韵

1、 请分别体会三首诗的意境,看诗人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明确]《旅夜书怀》意境:孤弱的细草在无边的夜风里飘摇不定,孤立突兀的危樯和孤独的小舟对抗着漫漫长夜,三两星盏衬托着无边荒凉的原野,月亮似乎不堪滚滚而来的大江水的压逼而一下子涌了出来,如此开阔的坏境,如此孤独的小舟把诗人衬托得何等孤单 , 何等渺小 ——诗人命运的写照。

《阁夜》“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营造出的意境:五更时分,军营里的击鼓声和号角声传来,在作者听来,这声音在寂静的夜空中显得异常悲壮。——鼓角声悲(实)

他想到了在漫长的战乱期间和这个夜晚相似的很多不眠之夜:当战争的消息传来时,听到过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听到过很多地方传来渔人、樵夫的歌声。百姓的哭声和渔樵的歌声就是乱世的音响。——乱世音响(虚)

《等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营造的意境:洞庭湖水波涛万顷,巨浪千层,方圆数千里的江南大地訇然裂为两半,刹那间,乾坤摇动,天崩地解——洞庭湖气势磅礴

阔大的洞庭湖能包容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他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飘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

2、 在意境中感悟詩情,这三首诗都蕴含着那些复杂的情感?

[明确]《旅夜书怀》一诗中诗人漂泊在浩淼辽阔的江面上,我们感悟到的是“沙鸥”飞翔茫茫天地间的孤独凄凉。

《阁夜》悲壮鼓角声以及山川美景的秀丽中,我们读到了一份爱我神州、痛我神州的悲情萦绕诗人的心头。

《等岳阳楼》诗人面对汪洋浩淼的洞庭湖,回想自己的遭遇,眼看自身的处境,那凄凉、哀痛、愤怨之情,不言自明。

三、 对比阅读

1、 这三首诗选取的意象和营造的意境有什么异同?

分析:《旅夜书怀》写了四个典型意象:阔岸

平野——孤舟

大江

《阁夜》写的实景:天涯霜雪、五更鼓角、三峡星河

虚景:千家野哭、数处夷歌、卧龙跃马 ——阁楼上的“我”

《登岳阳楼》画面:浩瀚洞庭水

苍茫天地 ——孤舟

[结论]我们发现诗人选取的意象都是壮景。诗人在船上,在半山阁楼,在岳阳楼顶,看到听到的都是雄浑开阔之音影,都摒弃了眼前细微之景,以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家国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

2、 这首诗都饱含着诗人深挚复杂的情绪,请你分析对比,看看诗人一直都执着于什么?

[明确]我们发现,每一首诗都有诗人孤独漂泊的身影,而且总是年老多病:“官应老病休”岁暮阴阳催短景”“老病有孤舟”;但是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诗人此时关注的是人民,是国家:“鼓角声悲壮”,“戎马关山北”;可惜,诗人只能感叹:“名岂文章著”,“卧龙跃马终黄土”,“凭轩涕泗流”。

这个早年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理想的诗人一生漂泊孤苦,到了贫病交加之时,仍是“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那年老孤独的悲伤,对亲朋的眷念,对国家的忧虑,对百姓的怜惜,对无以报国的哀叹无处不在。

3、 找一下这三首诗都用到的艺术手法。

三首诗的艺术手法各有不同,但是都用到了对比衬托手法,诗人一纵一收,不仅意境上大开大阖;情感上更是,诗人孤独的身影里藏着爱国爱明的宽广胸襟。正是有这样的思想感情做基础,才能与浩瀚壮阔的景色交融在一起,构成宏丽阔大的意境。

四、 小结

诗词附四联欣赏 篇9

五绝–双兰娇

继兰多彩誉,

齐鲁赋青春。

优雅罗兰趣,

书香沪上温。

忆江南–赋仙子

闻仙女,

聊以赋从容。

馥郁江淮独解意,

琴心西子意万重。

赏月倚花丛?

如梦令-午夜剧场

港岛莉萍幽静,

甜蜜美人鱼兴。

菲亚特曾闻,

舞女丽娅复命。

莲磬,莲磬,

城小演员谁令。

十六字令–红包雨

君,

杨柳清风道法尊。

媛媛巧,

小莉梦莹春。

忆江南–微影莉

(同上)

达然杳,

潍坊影新萌。

西苑卧龙北望志,

澹薄宁静助聊城。

田娜几孤曾?

对联:

1.

优雅女汉,生世风尘黛德丽;

和平斐尤,美欧鹊起万人迷

2.

物欲横流,混沌浊世怎放下;

清心抱朴,芬芳田园竞塔莎。

3.

情绝红楼,葬花半掩,绛珠泪酬陈晓旭;

风冷春榭,秋草长天,宝玉禅释新太虚。

4.

造化弄人,误入满映美战史;

诗词欣赏 篇10

下江南

辞离燕京下江南,一路烟花衬天蓝。

黄河相托长江水,新到朋友别待慢。

江南题

江南水乡荷花媚,风摆桂树翠鸟啼。

蓝天绿柳湖光曲,薄雾落霞日色西。

醉景张家界--武陵源

武陵幽谷天下奇,最美不过金鞭溪。

群猴相戏迎游客,人间仙境在这里。

苗族凤凰城

北风送我到湘西,石门开启凤凰飞。

沱江缠着梧桐树,苗酒飘香游客醉。

登上天门山

走进天门入天堂,神女举杯敬酒忙。

琼楼玉床留醉客,不知此时在他乡。

亡妻周年祭(外一首)

去年今日这一天,残风吹醒秋睡眠。

以探究方式切近诗词欣赏刍议 篇11

关键词:诗词 欣赏 技法 探究

由最初的填鸭式教学,到启发式教学直到现在的探究式教学,课堂教学正一步一步地走向民主,给学生更多的空间,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共同完成要解决的问题,给他们质疑、探究的机会,学生之间看法、观点的表达可以撞出思想的火花,从而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入。诗词理解相对比较难,学生很难抓住诗人、词人要表达的情感,通过学生之间的探究思想的碰撞,可以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由浅入深不断深化升华进而总结诗词鉴赏的方法。本文试以李白的诗词为审美对象,借探究方式完成一次审美之旅,主要侧重对学生进行了诗词鉴赏的探究性训练,和学生一道总结诗词鉴赏的方法。

一、抓意象,会意境,探情感

诗词鉴赏中意象—意境-情感是一条“流水线”,学生只有把握住这条线就才更好的体会诗词的情感。 李白是一位寄情于山水,借诗词中的意象抒发自己的情怀的诗人,尤其是开始漫游生活之后,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和送别诗,在这些诗歌中,有一种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韵味,那种洒脱自如无人能及,这种美在诗词中感染者读者。要想探究这种意境,首先要抓住诗词选取的意象,如《峨眉山月歌》一诗,笔者引导学生抓住诗中的景物描写,借诗中选取的半轮秋月,一江春水这些意象,通过学生丰富的联想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秋夜美景,这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诗词的意境而且还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和写作能力,在语言上会有很大的进步,诗词的情感也就探究出来了;课本中选择的《春夜洛城闻笛》是一道高考题,更适合学生进行意象意境的训练,课堂上让学生找出意象,学生只要抓住“折柳”这一意象,并且知道“折柳”这一意象的含义,诗句的情感问题也就解决了,简洁而高效;比如《将进酒》,让学生感受那排山倒海的气势,关键的词语揭示了作者情感的变化:“悲—欢—乐—愁”,初读的学生很难把握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于是笔者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分析、探究,有的学生说是“欢”,“人生得意须尽欢”,有的同学说是“乐”,“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就是欢乐,这时很多同学都跃跃欲试,作为老师的笔者又给予了适当的点拨“我们不能只抓住作者要表达的表层意思,要透过表象抓住作者的内心”,这时候有的同学就说了他们说的“欢乐”都是作者排遣内心愁苦的一种形式,作者最终要表达的是“愁”啊,“与尔同销万古愁”,这样的探究让学生印象深刻,最终情感的落点也就找到了。

学生通过李白的诗句掌握了分析意境—意象—情感的思路,总结答题的方法,学生学以致用去解决其他诗词鉴赏中出现的问题。无论是分析意境还是探究情感都要从最根本的构成诗词的意象入手,如分析意境的试题大致可以这样提问“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或者“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当然也有很多变式,学生从意象入手,抓住意象构成的画面用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最终探究作者的情感,如教材中王维的《山居秋暝》就很适合这样去做,“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空山、新雨、秋、明月、清泉等意象构成了一幅山居图画,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展现了山居的幽静,正体现了王维诗词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这样将课本的内容和高考紧密相连,易于学生把握;比如在课外练习王磵的词《浣溪沙·梦中作》的时候,词的上阙重在写景,并且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让学生在描绘景物中感受情感,“林樾人家急暮砧,夕阳人影入江深,倚阑疏快北风襟”,学生就这样写到:“浓密的树荫下掩映着几个农家,炊烟袅袅,江边传来村妇阵阵急切的捣衣声;夕阳的余晖愁洒向江面,船渐渐远去,人们归家的影子倒影的江面,倚着栏干,任凭北风吹起了他的衣襟却浑然不觉。”一部分学生就会提问“为什么风吹他竟然不知道”,“他想事情呢”“他想家乡的情景呢”,学生之间互相质疑,对词的理解就更深入了;杜甫的《江村》是他的作品中少有的反映自己生活的作品,有试题就提出问题“诗中是如何体现“幽”这一特点的?”实际上考查的就是就是诗清幽的意境。

二、记手法,析诗词,究情感

诗词鉴赏的艺术手法是诗词鉴赏题的重中之重,学生更是要在背诵艺术手法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分析后感悟作者的情感。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是考察的重点;表达方式中的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描写(白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远近结合),表现手法里的用典、对比、比兴,修辞手法的夸张、排比、比喻、拟人,李白的诗词更容易让学生感受到这些艺术手法,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的有机结合尽显李白诗的豪放,大胆的夸张进而可以体会李白的情感世界。如《将进酒》李白将自己的排比“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气势酣畅,一泻千里,抒发了人生感慨。“悲”—“欢”—“乐”—“愁”,诗人的感情是跌宕起伏,其实,“尽欢”的狂放里,流淌着的是诗人满腔的郁闷悲愤。末句“与尔同销万古愁”,回应篇首,戛然而止。真可谓悲到极点,痛到极点,也狂到极点,到极点的狂也看到作者内心的苦闷与惆怅;《蜀道难》一课先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理解含义,分析他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学生分析到了他的反复咏叹,读到了他火山迸发式的感情,经过老师的点拨意识到了反复手法与其奇特的想象和引用神话传说融为一体,并写下了这些手法运用的妙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惊叹穿插在首中尾,形成了一咏三叹的韵味,借古老的神话传说表现蜀道的高险,歌颂了劳动人民的悲壮业绩,又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写“猿猱欲度愁攀援”,写西游路途的险恶来强调蜀道的奇险,“连峰去天不盈尺,哭松倒挂倚绝壁”,夸张手法更是突出了雄奇险峻,虚实结合自然巧妙,“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这一细节描写更让人体会到人物的心理,衬托出蜀道的险峻,分析这些艺术手法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探究体悟到作者的感情。

夸张、比喻、排比、虚实结合、细节描写、白描、反衬等手法在李白的作品运用得比较成功,学生在他的作品中掌握了手法进行“移用”,解决其他作品中的问题。在文学史上李杜并称,杜甫的作品中也可以体会到这样的手法,比如《江村》一首中学生可以抓住细节描写,“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颔联颈联细节描写,梁间燕子, 时来时去,自由而自在;江上白鸥,忽远忽近,相亲相近。从诗人眼里看来,燕子也罢,鸥鸟也罢,不仅美好夏景让人陶醉,家中的恬静使诗人惬心快意: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亲;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天真无邪,弥觉可爱。让学生体悟到作者那闲事的心境,进一步感悟作者的情感,感悟杜甫作品中少有的表现“小我”情感的作品。

学生喜爱李白,笔者正是抓住学生这个心理特点以李白诗词作为突破口,探究总结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探究作者的情感。探究性诗词教学让学生在交流中解决问题,教师在指导点拨中传授知识。探究是一种能力,更是在培养一种能力,探究让学生的智慧之光闪耀,语文教学的课堂少不了探究,让学生的理解在探究中升华。

上一篇:18年政治部工作总结下一篇:第十一届推普周活动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