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人力资源管理习题(精选8篇)
2、校教育、家庭教育、职业培训、卫生保健,劳动力迁移和劳动力就业信息收集与扩散等途径而获得的,能提高投资接受体的技能、学识、健康、道德水平和组织管理水平的总和。人力资本是由后天通过耗费一定量的稀缺资源形成的,这种投资是为增加未来收益而进行的。人们在从事生产的过程中,以各种方式对自身进行投资,用于提高人的智力、体力与道德素质等,以期形成更高的生产能力,从这一点看,人力资本的形成与物质资本并无区别,因而将人力视作一种资本,即人力资本。
3、:薪酬是员工因向所在的组织提供劳务而获得的各种形式的酬劳。狭义的薪酬指货币和可以转化为货币的报酬。广义的薪酬除了包括狭义的薪酬以外,还包括获得的各种非货币形式的满足。薪酬,由薪和酬组成。在现实的企业管理环境中,往往将两者融合在一起运用。薪,指薪水,又称薪金、薪资,所有可以用现金、物质来衡量的个人回报都可以称之为薪,也就是薪是可以数据化的,发给员工的工资、保险、实物福利、奖金、提成等等都是薪。酬,报酬、报答、酬谢,是一种着眼于精神层面的酬劳,合理运用可使员工产生归属感。
4、及取得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估,并运用评估的结果对员工将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业绩产生正面引导的过程和方法。绩效考核是一项系统工程。绩效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将企业将要达成的战略目标层层分解,通过对员工的工作表现和工作业绩进行考核和分析,改善员工在组织工作中的行为,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和积极性,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各项目标的程序和方法。绩效管理是一个有计划、有准备、有指导、有沟通的循环过程,既重视结果,亦重视行为,而绩效考核则是绩效管理过程中的一种手段。
5、双因素理论,又称“激励保健理论”,是激励理论的代表之一,由赫茨伯格格提出,商业管理教育均将双因素理论及如何激励员工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包含在内。双因素理论认为引起人们工作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保健因素,二是激励因素。只有激励因素才能够给人们带来满意感,而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人们的不满,但不会带来满意感。
其理论根据是:第一,不是所有的需要得到满足就能激励起人们的积极性,只有那些被称为激励因素的需要得到满足才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第二,不具备保健因素时将引起强烈的不满,但具备时并不一定会调动强烈的积极性;第三,激励因素是以工作为核心的,主要是在职工进行工作时发生的。
保健因素是指造成员工不满的因素。保健因素不能得到满足,则易使员工产生不满情绪、消极怠工,甚至引起罢工等对抗行为;但在保健因素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以后,无论再如何进行改善的努力往往也很难使员工感到满意,因此也就难以再由此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所以就保健因素来说:“不满意”的对立面应该是“没有不满意”。
《人力资源管理》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人力资源
2.绩效管理
3.薪酬管理
二、单选题
1.面试中的“晕轮效应”表现为()。
A.所有考官都向应聘者问类似的问题
B.考官没有将有关应聘者的信息整合起来
C.考官在面试时想到了应聘者的心理测试分数
D.考官只用一方面的特性来判断应聘者的整体素质
2.()是指员工从企业那里得到的各种直接的和间接的经济收入
A.报酬
B.奖金
C.薪酬
D.工资
3.()是影响人力资源质量的主要因素
A.年龄因素
B.人种因素
C.教育因素
D.宗教因素
4.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从低到高依次为()。
A.安全需要、生理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B.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尊重需要、社交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C.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尊重需要
D.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5.()是设置岗位的基本原则
A.因人设岗
B.因事设岗
C.因职设岗
D.因物设岗
三、简答题
1.什么是人力资源的性质?
2.平衡积分卡的核心思想和特点是什么?
3.激励过程中的七个阶段分别是什么?
四、案例分析题
某国有信息技术企业在IT产业高速发展的2000年前后提出了在3到5年时间内发展成为业界第一,快速做大做强的战略构想,因此大规模地招聘人才,员工总数由1999年的2500人急速扩大为2002年的4500人。但是随着全球IT泡沫的破灭,市场空间逐步缩小,产业规模受到限制,人员富余情况比较严重。一方面一线生产人员和市场营销人员冗员严重,另一方面职业化的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级技工却严重不足。尽管2003年以来IT产业开始复苏,发展前景普遍看好,但是如何做好本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该企业领导和人力资源部都感到比较困惑的问题。
问题:
1.解决人员富余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2.简要说明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的主要步骤。
一、单项选择题:
1.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标是(D)
A.有效管理员工B.达到组织体系和文化体系的协同发展
C.提高组织的生产力D.组织目标的达成与组织战略的实现
2.在企业培训中(A)是最基本的培训方法。
A.讲授法B.专题讲座法C.角色扮演法D.拓展法
3.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被视为(D)
A.事务性机构 B.服务性机构 C.非生产非效益部门 D.生产与效益部门
4.在招聘录用过程中,如果人力资源部与用人部门在人选上意见冲突时,应尊重(B)
A.人力资源部的意见B.用人部门的意见
C.企业主管领导的意见D.相关部门的意见
5.企业招聘测试中,完全不准备问题和答案的面试被称之为(B)
A.结构化面试B.非结构化面试C.半结构化面试D.系列化面试
6.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途径之一是(A)。
A.培训B.激励C.招聘D.选拔
7.我国职工的社会保险是(C)
A.自愿性保险B.商业性保险C.强制性保险D.任意性保险
8.企业发展与薪酬管理的关系是(D)
A.互相对立B.互相矛盾C.互相联系D.相辅相成9.人力资源质量指标主要体现为(D)
A.劳动力人数的多少B.劳动者体质的好坏
C.劳动者智力的高低D.劳动者体质和智力的和谐统一
10.绩效考核涉及的人员不包括(B)
A.高层领导B.外部客户C.全体员工D.人力资源部门人员
二、多项选择题: 1.企业进行薪酬管理的目的是(ABCE)
A.合理控制人工成本B.吸引人才 C.激励员工D.获取更大效益E.留住人才
2.影响员工职业生涯选择的个人因素主要有(ABCD)。
A.个人心理特质B.个人生理特征 C.学历经历D.家庭背景E.组织特色
三、名词解释:
1.招聘是寻找空缺职位的合格候选人的可能来源,并采用适当的方式吸引他们到企业来的应
聘过程。
2.报酬指员工作为个人劳动的回报而从企业得到的各种类型的酬劳。包括经济报酬和非经济
报酬。
3.人力资源管理简称HRM,是指有效的运用人力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四、简答题
1.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责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的程序;开发与选择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监控与评价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向直线管理者提供建议咨询和服务。
2.内部招聘的缺点申请岗位而未录用的员工积极性受到打击;在空缺岗位内定的情况下,还要与所有申请人面试,浪费时间;可能引起妒忌、攀比的心理,或引发拉帮结派等派生问题;被提升的人面临艰难的角色转换;近亲繁殖,被提拔的人缺乏创造性。
3.内部招聘的优点。
答: 能够鼓舞员工的士气,防止人才外流;企业对员工有很好的了解;员工对企业的情况较熟悉,容易进入工作状态,需要培训较少;员工对企业的目标有认同感并且不易辞职;节省招聘费用。
4.培训的作用。
答: 消除员工因能力不足差劲的工作表现,降低员工的缺勤率和流动率;使员工掌握新技术,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改善员工的人际关系,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防止员工工作技能退化。
五、案例分析题:(本题15分)
小B的专业是日语,毕业后被一家中日合资公司招为销售员。他对这个岗位挺满意不仅工资高,而且尤其令他喜欢的是这个公司给销售业务员发的是固定工资,而不采用佣金制。刚上岗位的头两年,小B虽然兢兢业业,但销售成绩一般。可是随着他对业务的逐渐熟练,到第三年年底,他觉得自己已可算是全公司几十名销售员中头20名之列了。不过公司的政策是不公布每人的销售额的;也不鼓励互相比较,所以他还不能很有把握地说自己一定是坐上了第一把交椅。
去年,小B干得特别出色。日方销售经理对他说:“咱公司要有几个像你一样棒的销售明星就好了。”不过他觉得自己心情不舒畅。最令他烦恼的或许莫过于公司不告诉大家干的好坏,没个反应,其实,在开头他干得不怎么样时,他并不大关心排名第几的问题,如今可觉得对他越来越重要了。“不仅如此,他开始觉得公司对销售人员实行固定工资制是不公平的;一家合资企业怎么也搞”大锅饭“?”应该按劳付酬嘛。而其它同类公司却大张旗鼓的奖励优秀的销售人员。于是,他主动找了那位日本经理,谈了他的想法,建议改行佣金制;至少实行按成绩给予奖励的制度。不料那位日本上司说这是既定政策,母公司一贯就是如此,这正是本公司的文化特点,从而拒绝了他的建议。
昨天,令公司领导吃惊的是,小B辞职而去,听说他被挖到另一家竞争对手那儿去了。小B跳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果你是企业领导,你会怎么做避免人才流失?
答案要点:
(1)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是有效的运用人力资源实现企业的目标。这个目标派生出四项职
能:人力资源配备、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补偿和人力资源保障;
(2)人力资源配备包括人力资源计划、招聘和选择等内容;
(3)人力资源开发包括员工培训、职业计划和绩效评价等内容;
(4)人力资源补偿主要指报酬管理、福利管理和激励计划等;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社会人”人性理论假设的基础是什么?(D)
A、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B、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
C、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D、霍桑试验
2、根据劳动的复杂程度、繁重与精确程度和责任大小来划分等级,根据等级规定工资标准。这是种什么工资制度?(A)
A.技术等级工资制B.职务等级工资制C.结构工资制D.多元化工资制度
3、学术界经常提到的评价中心法是人力资源选拔的哪种方法?(D)
A、心理测验B、面试C、知识考试D、情景模拟与系统仿真
4、教员请学员在可以全面观察操作的位置上观察,教员可以把工作的操作步骤向学员解释清楚,把这一步与下一步的联系是什么交待清楚。这是培训工作的哪一阶段?(B)
A、准备阶段B、演示阶段C、试行操作阶段D、随访阶段
5、一个国家或地区有较强的管理能力、研究能力、创造能力和专门技术能力的人口总称为
(C)
A、人力资源B、人口资源C、人才资源D、劳动力资源
6、制定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管理层、员工、监管机构、客户等)、财务增长标准、市场增长标准、品牌增长标准等指标体系、方法和工具。这是制定人力资源战略中的哪个步骤?
(C)
A、战略分析B、战略选择C、战略衡量D、战略实施
7、通过检查人力资源目标的实现程度,提供关于人力资源计划系统的反馈信息。这是人力资源规划工作的哪项活力?(D)
A、人员档案资料B、人力资源预测C、行动计划D、控制与评估
8、员工离开组织之前由于工作效率低下而造成的损失费用应从人力资源成本的哪个项目中列支?(D)
A、保障成本B、开发成本C、使用成本D、离职成本
9、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科学化的基础是(B)。
A、工作评价B、工作分析C、岗位设计D、人员规划
10、拟定招工简章,进行“安民告示”。这是企业每年一次招聘录用工作的哪个阶段?(B)
A、筹划与准备阶段B、宣传与报名阶段
C、考核与录用阶段D、岗前教育与安置阶段
11、通过示范,教一名工人如何操作一台车床,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哪项工作?(A)
A、员工培训B、绩效考核C、人员招聘 D、职业管理
12、某单位有10个员工,每人的配赋分为76分,则10个总分为760分。如果规定优秀的基准分为90,称职的基准分为70分,则优秀的人数不能超过3个,因为(3*90)+(10-3)*70=760。这种方法可以控制各单位滥评优等员工的现象。这种考评方法属于比例控制考评法中的(B)
A、高额限制法B、总体常态分配法C、整体绩效优劣控制法D、综合考评法
13、为了使同一技能而实际劳动贡献不同的员工各得其所,可让技能工资与下列哪些类型的工资结合起来使用(A)
A、岗位工资 B、奖金C、结构工资 D、浮动工资
14、人与职业相匹配的职业选择理论最早是由(A)提出的。
A、美国波士顿在学教授帕尔森B、美国约翰·霍普金在学教授霍兰德
C、美国心理学家佛隆教授D、美国心理学家薛恩教授
15、中国劳动安全卫生工作的基本原则是:(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2)保护员工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3)(B)。
A、只管安全不管生产B、管生产必须管安全
C、只管生产不管安全D、安全必须靠员工自己管
16、劳动合同一般都有试用期限。按我国《劳动法》的规定,试用期最长不超过(B)。
A.4个月B.6个月C.8个月D.10个月
17、“只有真正解放了被管理者,才能最终解放管理者自己”。这句话表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把人看成什么?(资源)
18、根据组织的发展战略来制定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并通过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的建设,来促成这个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这指的是什么?(人力资源战略)
19、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方法中的集体预测方法也称(德尔匪预测技术)。
20、组织为培养一名有潜力的高级管理人员,特派其到高等学府脱产培训一年,并支付全部培训费用共计2000元,此费用应从人力资源成本的哪个项目中列支?(开发成本)
21、适合于冰箱厂流水作业岗位的任务分析方法是(决策表)。
22、影响招聘的内部因素是(企事业组织形象)。
23、管理过程中一切由领导说了算。与领导关系好,“说你行,不行也行”;与领导关系不好,“说你不行,行也不行”。人们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造成这种现状是由于管理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考评手段)。
24、下列特点的企业哪个适宜采取计时工资(产品数量主要取决于机械设备的性能)。
25、能在信息不全的情况下,分析解决问题,善于影响、监督、率领、操纵、控制组织成员,善于使用权力,具有这样典型特征的职业是哪种类型?(管理能力型)
26、在解决劳动争议过程中,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最终机构是(法院)。
27、某人在甲单位是人才,到乙单位可能就不是人才了;又如某人在上世纪80年代是劳模,但到本世纪后就不一定是劳模了。这说明人力资源具有(D)的特点。
A、活动性B.时效性C.可控性D.变化性与不稳定性
28、根据组织的发展战略来制定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并通过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的建设,来促成这个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这指的是什么?(A)
A、人力资源战略 B.战略人力资源 C.组织战略D.军事战略
29、估计在未来某一时间构成劳动力队伍的人员数目和类型。这是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时的哪一个步骤?(A)
A、预测未来的人力资源供给B.预测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
C.供给与需求的平衡D.制定能满足人力资源需求的政策和措施
30、某企业为招募新员工,派遣人力资源部的两名员工赴外地某高校进行招聘。其中,差旅费3000元应从人力资源成本的哪个项目中列支?(A)
A、获得成本B.开发成本C.使用成本D.保障成本
31、某车间共有设备8台,每台开动两班次,每人看管定额4台,问此车间应该定员几人?
(A)
A.4B.2C.8D.632、拟定招工简章,进行“安民告示”。这是企业每年一次招聘录用工作的哪个阶段?(B)
A.筹划与准备阶段B.宣传与报名阶段C.考核与录用阶段D.岗前教育与安置阶段
33、在培训中,先由教师综合介绍一些基本概念与原理,然后围绕某一专题进行讨论的培训方式是(B)。
A.讲授法B.研讨法C.角色扮演法D.案例分析法
34、依据萨伯的观点,当临近退休的时候,人们就不得不面对职业生涯中的(D)。
A.成长阶段B.探索阶段C.确立阶段D.衰退阶段
35、既吸收了传统型的养老保险制度的优点,又借鉴了个人账户模式的长处,既体现了传统意义上的社会保障的社会互济、分散风险、保障性强的特点,又强调了员工的自我保障意识和激励机制。这种养老保险制度叫做(D)。
A.投保资助型养老保险B.强制储蓄型养老保险
C.国家统筹型养老保险D.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
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有(ABCD)。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社会稳定功能D、组织功能E、核算功能
2、人本管理的基本要素是(BCDE)。
A、经济人假设B、员工C、管理环境D、文化背景E、价值观
3、问题分析中的目的分析是消除工作中不必要的环节,一般包括那几个问题?(ABCD)
A、实际做了什么B、为什么要做C、该环节是否真的必要
D、应该做什么E、在什么地方做这项活动
4、招聘的渠道大只有(ABCDE)。
A、人才交流中心B、招聘洽谈会C、传统媒体D、网上招聘
E、校园招聘F、人才猎取
5、以下哪些法定劳动年龄以外的劳动人口属于现实的人力资源?(ABCDE)
A.未满16周岁的体操运动B.未满16周岁的文艺演员
C.未满16周岁的特种工匠D.60岁以上的男人E.55岁以上的女人
6、通常一个企业的办公室主任要同时担负单位的(ABC)等几项职责。
A.人事调配B.文书管理C.日常行政事务处理
D.负责市场营销业务E.负责解决生产安全问题
7、在当今知识经济发展的新格局下,处于组织中人力资源金字塔顶端的人力资源,在企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而人才的获得是平时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哪些工作?(AB)
A.招聘B.选拔C.绩效考核D.薪酬管理E.培训
8、在员工考评领域中,“考评”包括哪些形式?(ABCDE)
A.考试B.面试C.评价中心测验D.情境考验E.观察分析等
9、岗位工资在实施中可以采取哪些形式?(BDE)
A.基础工资制B.单一型岗位工资制C.技能工资制
D.衔接可变型岗位工资制E.重合可变型岗位工资制
10、我国的社会保障主要包括(ABCDE)。
A.社会保险B.社会救济C.社会福利
D.优抚安置E.社会互助和社区服务等
11、人本管理动作系统工程包括:(AB)。
A.人本管理系统工程B.人本管理机制
C.人际(群)关系机制D.物本管理系统E.组织系统
12、影响职责定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ABC)
A.管理层次B.机构设置与分工C.工作效率
13、企事业组织的性质对招聘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BCDE)
A.企业的战略 B.企业的经营目标 C.战略决策的层次D.企业战略类型E.企业文化
14、模具工技术等级的考评分初级、中级与高级三级,“模具工技术等级”是考评对象。为了把握这一对象,通常规定了哪几个方面的考评内容?(ABC)
A.文化程度B.技术等级水平C.身体条件
15、薪酬管理的任务是(ABCD)。
A.薪酬目标设定B.薪酬政策选择C.薪酬计划制定D.薪酬结构调整
16、当前世界上公认的养老保险制度的类型可分为哪些种类?(ABC)
A.投保资助型(也叫传统型)养老保险B.强制储蓄型养老保险(也称公积金模式)
C.国家统筹型养老保险
17、工作分析的对象是岗位中的(ABCDE)在组织中的运作关系。
A.工作内容B.工作责任和技能C.工作强度
D.工作环境E.工作心理及岗位
18、影响企事业单位招聘的内部因素可以分为哪几个方面?(ABC)
A.空缺职位的性质B.企事业单位的性质
C.企事业组织的形象 D.人口和劳动力E.劳动力市场条件
19、按考评标志可把员工考评的类型划分为哪些种类?(ABC)
A.常模参照性考评B.效标参照性考评
C.无标准的内容考评 D.绩效考评E.非绩效考评
20、岗位工资制在实施中可以采取哪些形式?(BDE)
A.基础工资制B.单一型岗位工资制C.技能工资制
D.衔接可变型岗位工资制E.重合可变型岗位工资制
21、职业咨询预测法的主要测评工具有(ABCDE)。
A.能力倾向测试B.职业兴趣测验C.人格测验D.价值问卷E.生涯成熟问卷
三、判断题
1、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人力资源获取、整合、保持激励、控制调整及开发的过程。(√)
2、工作分析作为一种活动,其主体是工作岗位,客体是工作分析者。(×)
3、职责是某人在某一方面担负的一项或多项相互联系的任务集合。(√)
4、用人单位招聘者和应聘者直接进行接洽和交流,能节省企业和应聘者的时间。(√)
5、依据中国法律规定,未满16周岁的人不能参加劳动,即便参加劳动也不属于真正的人力资源。(×)
6、组织中任何战略的实施都离不开人力资源战略的支撑。(√)
7、为了评估规划的有效性,规划人员有必要首先确定评估标准。(√)
8、人力资源会计只关注成本收益问题。(×)
9、效率定员计算法适用于一切能用劳动定额表现生产工作量的工种或岗位。(√)
10、面试方法可以全面测评个体的任何素质。(√)
11、培训强调的是帮助培训对象获得目前工作所需的知识和能力,以更好的完成现在所承担的工作。(√)
13、考评主体只能是某一个人。(×)
14、结构工资制适用于同一岗位技能要求差别不大的企业和工种。如纺织工业。(×)
15、职业发展是指组织或者员工本人为确定的一个职业生涯的发展目标。(√)
16、即便用人音位及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但为了严明劳动纪律,员工也必须服从执行,无权拒绝。(×)
17、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组织和员工之间建立劳动关系,不是必须签订劳动合同的。(×)
18、人力资源是一定范围内的人口总体,它涵盖了城市和农村的所有人口。(√)
19、实施人力资源战略最重要的工作任务就是依据企业的发展战略与终极目标,愿景,个性化地进行战略性的人力资源制度体系的设计。(√)
20、人力资源规划工作的内容包括人力资源组织、生产、营销等方面的计划。(×)
21、人力资源价值会计是研究人力资源对组织产生的价值的会计。(√)
22、职务与职位并非一一对应,一个职位可能不止一个职务。(×)
招聘程序的第一步是招募。(×)
23、员工培训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即业务技能和业务知识。(×)
员工考评是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最为核心的环节。(√)
员工薪酬就是指发给员工的工资。(×)
24、职业发展阶段设计是指按员工在现阶段的工作任务、任职状态、职业行为的不同特征进行设计,是组织职业生涯设计的常规性设计。(×)
25、员工保障管理主要包括社会保障管理、劳动安全卫生与作业条件管理等。(√)
一、名词解释(考四道,每题5分)
1.土地制度:人们在一定社会制度下利用土地所形成的经济关系的总和,它又是一种法权制度。完整土地制
度包括土地所有制度、土地使用制度和土地管理制度。
2.土地产权:是指存在于土地中的一系列排他性权利束,这一权利束由各具特色的利益或权利构成,可
以分散拥有。
3.土地产权管理:土地产权管理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对土地权属关系进行调整,以维护土地所有制,保护
土地所有者的合法权益,规范土地权属流转,发挥市场对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4.土地他项权利:土地他项权利是泛指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之外的各种土地权利。包括:地役权、空中权、地下权、土地租赁权、土地借用权、土地耕作权、土地抵押权。
5.土地抵押权:指土地使用权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在不转移占有的情况下,将土地使用权作为债权的担保,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处分该土地使用权并由处分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
6.地籍管理:是国家为取得有关地籍资料和为全面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和经济状况而采取的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工作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措施。
7.地籍调查:以权属调查为核心,查清每一宗地的位置、权属界线、数量、用途等基本状况,满足土地
登记的需要。地籍调查是土地登记的前期工作和法定程序之一。
8.土地登记:是指将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和土地抵押权、地役权以及依
照法律法规规定需要登记的其他土地权利记载于土地登记簿公示的行为。
9.土地代理登记:是指在初期土地登记申报期间,土地登记申请人不能亲自申请土地登记时,可以授权
代理人办理,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代理行为,承但民事责任。
10.土地利用管理:是指土地管理部门为合理地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使土地发挥更大的综合效益而采用
技术、经济、行政和法律等一系列措施的职能活动。
11.土地分类:根据土地性状地域差异的规律而进行的分类。
12.土地评价:是指在特定的目的下,对土地生产力高低的鉴定、评定或估价。土地评价的实质是对土地
生产力高低的鉴定,亦即对土地的生物生产能力大小的鉴定。它是查清土地质量状况的必要手段,也是土地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13.城镇土地利用潜力评价:是指当前土地利用情况与特定时期内的考虑技术经济和自然、规划因素限制
以及城市未来发展要求等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佳土地利用状况之间的差距。
14.建设用地管理:是土地利用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国家为调整建设用地关系,合理组织建设用地而采取的行政、法律、经济和工程等措施。
15.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是政府从国家的全局和长远的利益出发,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需要,结合土地的自然特性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整治采取的一种行政调控手段。
16.基准地价:政府对城镇各级土地或均质地域及其商业、住宅、工业等土地利用类型分别评估的土地使
用权平均价格,是分用途的土地使用权区域平均价格,对应的使用年期为各用途土地的法定最高年限,由政府组织或委托评估。
17.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及自然、社会经济条
件,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整治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安排和布局。
18.基本农田:是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对建设用地的预测,依据土地利
用总体规划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的耕地。
19.农村土地整理:是指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
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行为。
二、简答题(考四道,每道8分)
1.我国土地所有权的特点
土地所有权属于财产所有权的范畴,具有所有权的一般属性,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土地占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收益权、土地处分权。
土地所有权属于不动产所有权,但又在一定程度上有别于其它不动产所有权。
土地所有权是直接构成社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土地所有权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主体的特定性:只能是国家和集体。
2)交易的限制性: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
3)权属的稳定性:由于主体的特定性和交易的限制性,我国的土地所有权处于高度稳定的状态。
4)权能的分离性:在土地所有权高度稳定的情况下,为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法律需要将土地
使用权从土地所有权中分离出来,使之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物权形态并且能够交易。
2.我国国有土地所有权的来源
1)承继(1949年以前的旧中国所有的土地)
2)没收(新中国成立后不没收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资产)
3)土地改革
4)依据宪法规定直接取得
5)征用
3.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客体及权利受到的限制
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是由劳动群众组成的集体组织,这种组织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它代表全体成员享有和行使对集体财产的所有权。
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客体包括:农地(耕地和其它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生产的土地)、建设用地(宅基地、乡镇企业用地、乡村公益事业用地等)
集体土地的使用权及处分权受到以下限制:
1)使用必须符合国家政策。
2)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占有、使用和收益权能可以以土地使用权的形式有偿或无偿地授予私人或企业,但以本集体的成员和本集体兴办的企业为限。
3)集体组织可以让渡土地所有权,但只能通过土地征用程序让渡给国家
4)集体可以放弃其土地所有权,这种情况下,土地所有权自动转归为国家。
4.土地征用和土地征收的异同点
共同之处:都是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都要经过法定程序,都要给予补偿
不同之处在于:征收主要是所有权的改变,征用只是使用权的改变。
5.征收集体土地的工作程序
1)申请用地:建设单位持经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或初步设计、年度基本建设计划以及地方政府规定的相
应材料、证明和图件,向土地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管部门申请建设用地,同时填写《建设用地申
6.7.8.9.请表》。2)受理申请并审查有关资料:县以上土管部门负责建设用地的申请、审查、报批工作,对应受理的建设项目,在30日内拟定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地方案和供地方案,编制建设项目用地呈报说明书,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上级土管部门审查 3)审批用地:有批准权、会审 4)征地实施:公告、支付土地补偿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安置农业人口、征收用地单位的费税、协调征地争议 5)签发用地证书 6)征地批准后的实施管理:落实安置措施、督促补征地单位按时交地、处理争议、填写征地结案报告。7)颁发土地使用证 8)建立征收土地档案地籍的功能 1)税收功能—现代地籍中都记载了土地的权属、数量、用途、等级和价格。2)地籍的产权保护功能—地籍的核心是权属,它登录了土地权利及界址线,土地权利人的产权得到确认和公示,从而使地籍成为保护土地所有者、使用者合法权益并免遭他人伤害和侵害的基本保证。3)地籍的土地正常交易维护功能。地籍提供了以国家信誉为担保有关土地数量和质量的资料,同时也及时登记了合法土地交易中不动产产权的转换。4)地籍的土地管理功能。地籍资料为国家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行用途管制、调整土地政策提供了基础资料,是土地管理的基础。5)地籍的多目标服务功能。地籍资料能提供最新的土地信息。为国民经济提供了不少方便。地籍调查的程序(适当展开)1)准备工作:包括收集并分析调查区资料、踏勘调查区、编写技术设计书与调查计划书,组织人员、准备仪器和物资。2)权属调查:土地权属调查是对申请土地登记的土地权利人所拥有的土地所有权或土地使用权所进行的实地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土地所处的位置、权属状况、界址、使用状况等。3)地籍测量:主要是测定宗地的界线、位置、形状、面积等地籍要素。4)内业工作:根据权属调查、地籍测量的成果,进行内业计算、汇总、成图等。5)地籍调查成果检查验收:检查验收实行作业人员自检、作业组互检、作业队专检,由上级主管部门验收的三检一验制度。土地登记的内容 1)土地权利主体。即权利的归属,指国有土地使用者、集体土地所有者、集体土地使用者和他项权利者。登记权利主体,主要登记权利人姓名、通讯地址、若权利人为法人的,还包括单位性质、法人等。2)土地权利客体。主要包括权属界址及其面积、土地用途和等级、地上附着物的登记等。3)土地权属来源。是指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最初取得土地的方式。土地利用管理的原则
1)综合效益原则:土地利用是人们按照土地的特性为满足自身的需要而进行的有目的注重效益的活
动,这种效益是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综合与统一。
2)整体性原则:土地利用应把整个区域内的土地视为一个大系统,每一项土地利用时都不应离开整
体,从而使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独立功能之和。
3)动态平衡原则:土地利用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针对改变了的社会、经济等条件及时做出
调整,土地利用应寻求土地利用大系统在时间序列上处于不断变动中的平衡状态。
4)因地制宜原则:由于各地区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千差万别,利用时必须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考虑土地利用,才能寻求到符合实际的土地利用方案。
10.建设用地供地的依据
1)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决定是否供地。(国家鼓励项目可以供地、限制项目要限制供地,禁止项目要禁
止供地)
2)根据有关政策,决定供地方式。(分为划拨用地、有偿使用土地、依法使用集体土地等)
3)根据规划,决定供地的具体位置。
4)根据年度计划,决定供地时间。
5)根据用地定额,决定供地数量。
二、论述题(考三道,每道16分)
1.我国土地产权结构
2.征收集体土地的政策规定、补偿范围及标准
政策规定
征收范围:国家进行经济、文化建设以及兴办社会公共事业和列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用地的,经有批
准权的政府批准后可以征收;
批准权限
1)在征地依法报批前,当地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告知征地情况,确认征地调查结果,组织征地听证; 征收土地实行两级审批制度,即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
2)征收农地的,应先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同时办理征地审批手续;
3)基本农田;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35公顷的;其他土地超过70公顷的,由国务院审批;
4)其他用地和已经批准用地转用范围内的具体项目,由省级人民政府审批并报国务院备案。 建设单位申请征地不得化整为零;
对被征地单位和农民进行安置、补偿和补助;
临时用地必须办理报批手续;
全民和集体所有制企业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联营使用集体土地的,必须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设
计任务书和其他批准文件,由联营企业向县以上政府土管部门提出用地申请;
征收土地时必须进行征地公告:被征地所在的市县人民政府,在收到征地方案后,10日内应以书面或
其他形式进行公告,主要有以下内容:征地批准文号、时间和用途;被征地土地的所有权人、位置、地类和面积;征地补偿标准和农业人口安置途径;办理征地补偿的期限、地点等;
合理使用征地补偿费;
特殊征地按特殊政策办理: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征收林地园地的、征收土地中发现文物等、迁移烈士墓华侨墓的、国防设施等;
征收集体土地补偿的范围和标准
1)土地补偿费:耕地为补征收前三年产值的6-10倍,征收其他土地的补偿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
参照征收耕地的标准规定;
2)安置补助费:是为安置因征地造成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补助费;按照需要安置的劳动力人口计算,每一个人标准为被征地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4-6倍,但每公顷被征耕地的补偿费最高不得超过被征收前3年平均产值的15倍;
3)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
4)临时用地补偿费
3.土地统计报表类型及其内容
土地统计报表制度是基层单位和各级土地管理部门按照统一规定的指标涵义、统计报表格式和报送程序,定期向国家报送土地统计资料的一项重要的统计报告制度。分年度报表和季度报表两种形式。季度报表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考核:
1)考核建设用地来源,反映各地立足内涵挖潜、集约用地情况;
2)各地对建设用地的管理情况;
3)土地复垦情况。
年度报表主要反映四方面的内容:
1)各地区土地资源分布及利用情况
2)各地区建设用地动态与补充用地动态变化
3)土地使用权流转情况
4)土地检察及机构人员状况
4.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的内容与任务
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是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产业政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建设用地和土地利用的实际情况编制的,对计划年度农用地(含耕地)转用计划指标、耕地保有量计划指标和土地开发整理计划指标等的具体安排。
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包括国家建设用地、集体建设用地和农民个人建房用地指标。
2)耕地保有量指标。它是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核心,也是土地利用利用计划管理的最终目标。
3)土地开发整理计划指标。它由三部分构成:中低产田的改造、废弃地的复垦、未利用地的开垦。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任务:
1)加强土地管理,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引导集约用地。
3)切实保护耕地,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政府管理土地市场的手段
1)法律手段。是国家首先以立法的形式对土地市场进行规范。主要法律法规有:《宪法》、《土地管理
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暂行条例》、《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2)经济手段。主要措施有:税收措施(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金融措施
3)行政手段。主要有:制定全国土地利用计划、规定限制供地和禁止供地的范围、建立土地有形市
场、建立交易许可制度和交易预报制度、建立土地储备制度、建立地价等市场信息公开查询制度。
6.土地用途管制内容及实施
土地用途管制是指依据法律、法规,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用途实行强制性管理的制度。土地用途管制的内容:
农用地用途管制的内容,它可分为农地农用的管制和农地非农化管制两个方面。
1)农地农用的管制是指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农用地用途使用
土地,农用地内部地类变更也必须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依法批准后进行。进行内部地类变更时要注意:控制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耕地转为其它农用地、严禁陡坡开荒、限制围湖造田、禁止滥垦草原。
2)农地非农化管制在于限制农用地转为非农用地,特别是严格限制耕地转为非农地。
建设用地用途管制内容
1)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的用途合理使用土地
2)控制建设用地总量,保证耕地保有量
3)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不占和少占农用地
4)严格建设用地审批管理。
未利用土地管制内容
1)禁止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土地开发;
2)鼓励对未利用地进行科学的开发利用;
3)鼓励对废弃渠道、公路、零星坑塘水面、盐碱地的利用,利用各种方式进行土地整理。
土地用途管制的实现途径
1)规划途径
2)经济途径
3)用途登记途径
4)许可证途径
5)法律途径
6)信息监督途径
7.我国现行的耕地保护措施
1)坚持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即通过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和土地利用计划的安排使用
土地,严格控制占用农地特别是耕地,实现土地资源合理配置。
2)强化耕地占补平衡管理:推广实行建设占用耕地与补充耕地的项目挂钩制度,落实补充耕地的责任、任务和资金;加强按项目检查核实补充耕地情况;推进耕地储备制度的建立;强化占补平衡。
3)严格耕地保护执法:建立严格的耕地保护和监督检查制度,同时建立耕地保护动态监测制度,及时
发现和纠正土地违法违规行为。
4)严格执行城市用地规模审核制度:严格控制城市规模,实现用地规模服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
建设项目服从城镇总体规划的双重管理。
5)建立有效的土地收益分配制度:确实新增用地的有关费用按标准缴纳到位,从而控制建设用地的扩
张。
6)引入耕地保护的社会监督制度:应将土地规划内容,特别是土地用途管制内容以各种形式向社会公
一、单项选择题
1.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方是()
A.个人B.企业C.其他经济组织D.国家
2.农业生产上常用的积温指标()
A.≥10℃B.≥8℃C.≥9℃D.≥12℃
3.一般情况下,有利于植物营养生长的是()
A.弱光照B.强光照C.光照长度D.太阳辐射
4.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中的递减是指()
A.土地总报酬递减B.土地边际报酬递减
C.土地临界报酬递减D.土地平均报酬递减
5.按《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规定,投标人不得少于()
A.3人B.4人C.5人D.6人
6.平原的海拔高度大多低于()
A.100米B.150米C.200米D.300米
7.影响土地利用的因素中,自然因素不包括()...
A.气候、地貌B.水文、土壤
C.植被、矿藏D.产业结构、投入水平
8.我国土壤的土类有()
A.30个B.45个C.48个D.46个 9.人们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式为()
A.土地所有制B.土地所有权C.土地使用权D.土地使用制度
10.地球上的水资源可分为大气降水和()A.地表水B.地下水C.河水D.河流
11.根据法律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内耕地的()
A.60%以上B.80%以上C.90%以上D.95%以上
12.下列不属于土地自然特性的是()...
A.土地面积的有限性B.土地位置的固定性
C.土地经济供给的稀缺性D.土地永续利用的相对性
13.保证耕地总量不减少的重要制度是()
A.耕地保护社会监督制度B.耕地保护动态监督制度
C.合理土地收益分配制度D.耕地占补平衡制度
14.有林地是指树木郁闭度大于多少的天然、人工林地()....
A.30%B.35%C.20%D.25%
1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城市土地私有合法
B.我国土地权属划分为国有土地和集体所有土地
C.国有土地所有权性质不可变更
D.城市土地属于国有
16.1996年,我国第一家土地收购储备机构建立在()
A.成都B.上海C.杭州D.南京
17.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比,下列不属于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特点的是()...
A.全局性B.针对性C.实用性D.局部性
18.由印度农业研究会在新德里首次确认可持续土地利用思想的时间是()
A.1990年2月B.1990年4月C.1991年2月D.1979年2月
19.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为()
A.10年B.15年C.20年D.5年
20.下列哪一种地类不属于耕地()...
A.菜地B.望天田C.园地D.旱地
21.土地权利是()
A.仅指土地所有权B.仅指土地使用权
C.仅指土地的他项权利D.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和土地的他项权利
22.我国土地的公有制的具体表现形式是()
A.全民所有制B.劳动群体集体所有制
C.个体所有制D.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二、多项选择题
1.地形地貌调查包括()
A.地貌类型B.海拔C.土壤D.坡度E.坡向
2.土地退化的形式包括()
A.水土流失B.土地沙漠化C.土地污染D.土地抛荒E.土地整治
3.根据沉积物的堆积形式不同,平原可进一步分为()
A.山前平原B.冲积平原C.湖积平原D.滨海平原E.高山平原
4.在土地资源调查面积量算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A.图幅控制B.分幅量算C.按比例平差D.逐级汇总E.科学量算
5.根据评价的目的不同,可以将土地评价分为()
A.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B.土地生产潜力评价C.土地经济评价
D.单项评价E.综合评价
6.土地类型划分的原则包括()
A.自然发生学的原则B.综合性原则C.主导因素原则
D.实用性原则E.总体布局原则
7.构成土地的自然要素包括()
A.气候B.土壤C.植被D.地形地貌E.水文
8.影响土地资源特征最主要的气候要素有()
A.光B.温C.水D.气流E.风
9.下列哪些属于耕地()
A.菜地B.水田C.园地D.望天田E.牧草地
10.根据沉积物的堆积形式不同,平原可进一步分为()
A.山前平原B.冲积平原C.湖积平原D.滨海平原E.高山平原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土地资源
2.土地人口承载潜力
3.土地生态系统
4.土地评价
5.土地
6.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7.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8.土地经济评价
9.区域土地资源开发
10.土地整理
11.土地复垦
12.城镇土地分等定级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简述土地整理的主要任务。
2.简述影响土地人口承载潜力的因素。
3.简述我国保护耕地的对策。
4.简述土地评价的作用。
5.简述土地资源调查的任务。
6.简述城镇土地定级的原则。
7.简述区域开发及其原则。
8.简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内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1.试述我国西部地区土地资源特点及其开发战略。
2.试述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主要问题及其可持续利用对策。
3.试述我国西部地区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开发战略。
4.面对全球土地资源的问题与人口压力,你认为人类应共同采取哪些对策?
《国土资源管理》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2.A3.A4.B5.A6.C7.D8.D9.A10.B
11.B12.C13.D14.C15.D16.B17.A18.A19.B20.C21.D22.D
二、多项选择题
1.ABDE2.ABC3.ABCD4.ABCD5.ABC
6.ABCD7.ABCDE8.ABC9.ABD10.ABCD
三、名词解释题
1.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的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土地资源的内容比土地更具体。
2.土地人口承载潜力:是指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内,根据其土地资源的自然生产潜
力,以及不同的投入水平所能生产的食物,可能供养一定生活水平的人
口数量。
3.土地生态系统:是指土地的组成要素(地貌、气候、土壤、水文、植被等)之
间以及与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所构成的统一体。
4.土地评价:是指为了一定的目的,在一定的用途条件下,对土地质量的高低或
土地生产力的大小进行评定的过程。
5.土地:是指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包含人类活动对其
改造和利用的结果
6.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指在全国范围内,为查清土地的利用现状而进行的全面的土地资源普查。
7.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由于受土地生产力的因素限制律的作用,在技术和其他条
件不变的前提下,人们在同一地块上连续投入资本和劳动,而达到一定
限度时,其增加的收益就会递减,这一现象被称为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8.土地经济评价:是指采用一定的经济可比指标,对土地的投入、产出的经济效
果进行评定的过程。
9.区域土地资源开发:是指为了满足社会生产建设和生活不断发展的需要,采用
一定科学技术手段,在一定区域内扩大对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范围或提
高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深度和程度所进行的活动。
10.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调整改造、综合整治、提高
土地利用率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产环境的过程。
11.土地复垦:是指对被破坏或退化土地的再生利用及其生态系统恢复的综合性
技术过程。
12.城镇土地分等定级:是在对城镇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及其在社会活动中的地位作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划分土地等级,它揭示了城镇不同区位条
件下土地价值的差异规律。
四、简答题
1.简述土地整理的主要任务。
答:(1)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
(2)调整土地关系,使土地关系适应土地生产力提高的要求。
(3)扩大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土地产出率。
(4)实现土地资源的景观功能。
(5)提高全社会的现代化水平。
2.简述影响土地人口承载潜力的因素。
答:(1)土地资源的数量。
(2)土地资源的质量状况。
(3)投入水平。
(4)生活水平。
(5)时间尺度。
3.简述我国保护耕地的对策。
答:(1)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2)加强耕地保护的宣传。
(3)强化耕地的行政保护。
(4)强化耕地的法律保护。
(5)提高现有征地费标准。
(6)加强城市用地的产出率指标管理。
(7)加大对耕地的投入。
4.简述土地评价的作用。
答:(1)为土地利规划服务
(2)为估计土地利用和经营好坏服务
(3)为土地交易服务
(4)为土地税收服务
(5)为土地管理服务
5.简述土地资源调查的任务。
答:(1)查清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
(2)查清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和质量状况)
(3)完成系列调查成果图
(4)分析土地资源的特点,进行土地利用分区
6.简述城镇土地定级的原则。
答:(1)主导因素原则
(2)综合分析原则
(3)地域分异原则
(4)级差收益原则
(5)定量与定性结合原则
7.简述区域开发及其原则
答:区域开发是指为了获得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不损害环境与生态效效的基础上,对一定区域内的自然、经济和社会资源进行综合的利用。
原则:(1)因地制宜原则
(2)可持续发展原则
(3)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原则
8.简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内容。
答:(1)查清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并量算出各地类面积。
(2)按土地权属单位及行政管辖范围汇总出土地总面积和各地类面积。
(3)编制分幅界线图和县、乡两级土地利用现状图。
(4)编写调查报告,分析土地利用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合理建议。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试述我国西部地区土地资源特点及其开发战略。
答:
(一)西部地区土地资源特点:
1.土地资源数量丰富,人均占有量高。
2.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地区差异明显。
3.耕地质量低,坡耕地所占比例大。
4.未利用土地面积大,有开发利用潜力。
(二)开发战略
1.编制并严格实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2.优化西部土地资源法律法规配置。
3.加强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建设。
4.调整西部土地资源利用结构。
5.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
6.加强与完善土地资源动态监测与管理系统。
2.试述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主要问题及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答:
(一)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主要问题:
1.土地资源退化严重。
2.非农建设用地扩大,耕地数量继续减少。
3.土地污染严重。
(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1.完善土地管理制度。
2.进一步推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3.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保护基本农田。
4.增加投入,改造中低产田。
5.实施土地资源宏观生态开发。
6.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3.试述我国西部地区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开发战略
(一)西部地区土地资源利用的存在的问题:
5.生态环境脆弱,土地退化现象严重。
6.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和城建严重滞后。
7.土地利用粗放,利用率和产出率低。
(二)开发战略
1.编制并严格实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2.优化西部土地资源法律法规配置。
3.加强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建设。
4.调整西部土地资源利用结构。
5.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
6.加强与完善土地资源动态监测与管理系统。
4.面对全球土地资源的问题与人口压力,你认为人类应共同采取哪些对策? 答:
(一)树立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观
(二)进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1.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评价方法研究
2.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潜力研究
(三)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技术方法的研究
(四)加强土地保护,防止生态恶化
一、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多选或者少选均不能得分)
1、美国哈佛大学威廉·詹姆斯教授,在实地调查中发现一个人平常表现的能力水平,与经过激发可能达到的能力水平之间存在着大约(A)左右的差距。
A.60% B.50% C.70% D.40%
2、赫兹伯格提出的双因素论认为物质和精神上的激励都属于(B),它对人的激励作用是有限的,而人们“对工作本身的兴趣以及从中得到的快乐”才对人具有根本性的激励作用。
A.内在激励 B.外在激励 C.正向激励 D.负向激励
3、外附激励是指掌握在管理者手中,由管理者运用,作用于管理对象,对被激励者来说是外附的一种激励。其方式主要包括(ABCD)。P28
4A.赞许 B.奖赏 C.竞赛和考试 D.评定职称
4、下列属于过程型激励理论的是(ABC)。
A.期望理论 B.公平理论 C.目标设置理论 D.需要层次理论
5、中国古代的“卧薪尝胆”、“破釜沉舟”的故事充分说明了(B)的重大作用。
A.情感激励 B.危机激励 C.荣誉激励 D.目标激励
二、判断题(对的在括号中打√,错误的在括号中打×)
1、在通常情况下,对员工进行正向激励的效果要远远好于负向激励的效果,而且越是素质高的员工,负向激励对其产生的负作用就越大。(√)
2、内滋激励是一种高层次的激励,它产生的力量是最大、最有效的。(√)
3、传统的激励办法是以各种物质刺激和精神刺激为手段,根据员工的绩效给予一定的工资、奖金、福利、提升机会、以及各种形式的表扬、认可和荣誉等。这些激励都与工作本身并不直接相关,只是作为对于员工付出劳动的补偿,因而称为外在激励。(√)P2834、美国哈佛大学威廉·詹姆斯教授,在实地调查中发现,按时计酬的人员一般情况下只发挥了20%~30%的能力。(√)
5、双因素该理论最重要的贡献,在于要求管理者必须充分注意工作本身对员工的价值和激励作用。(√)
6、公平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当一个人做出成绩并取得了报酬以后,他不仅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相对量。(√)
7、权力是公共部门进行激励的有效方法。权力激励就是要向公务人员适当分权,而不能对权力进行制约。(×)
8、精神(物质)奖励是最古老和传统的激励方式之一,我国古代就有“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之说。(×)P3029、中国古代的“卧薪尝胆”、“破釜沉舟”的故事充分说明了荣誉激励的重大作用。(×)
10、人力资源管理中运用侧激进行激励的方法有:用危机感激发人们的斗志,增加压力,变压力为动力等。(×)
三、名词解释
1、人力激励:是指通过各种有效的激励手段,激发人的需要、动机、欲望,形成某一特定目标并在追求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保持高昂的情绪和持续的积极状态,发挥潜力,达到预期的目标。
四、简答题
1、简述双因素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答:(1)管理者要充分了解员工的兴趣爱好,尽量将员工安排在其喜欢的工作岗位上;
(2)管理者首先要注意满足员工的保健因素;
(3)管理者要使员工的工作丰富化,满足员工的高层次需求;
(4)管理者要注意正确地发放工资和奖金;
(5)管理者要要注意正确运用表扬激励。
2、简述目标设置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答:(1)目标是一种外在的可以得到精确观察和测量的标准,人力资源管理者可以直接调整和控制,具有可应用性。
(2)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帮助下属设立具体的、有相当难度的目标,使下属认同并内化为自己的目标,变成员工行动的方向和动力。
(3)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尽可能地使下属获得较高的目标认同:①使所有下属人员了解组织目标,并参与目标设置过程;②支持和鼓励下属认同目标,相信下属人员的能力及承担完成目标的责任;③对目标的实现采取各种形式的激励和肯定,以强化和调动员工完成目标的积极性。
(4)加强和做好目标进程的反馈工作。信息反馈是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运用目标理论,通过设置、核查目标,使员工经常看到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并随目标的实现进程不断予以反馈,实施反馈控制。
3、简述强化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答:(1)正确选择强化物。要根据员工的需要和特点,正确地选择正反两方面的强化物,不能搞“一刀切”;
(2)正确选择强化的方式。员工的差异性很大,组织应该根据不同的情景选择合适的强化方式;
(3)正确选择强化时间。选择强化的时间段时必须注意最适合于强化的时间;
(4)设立一个目标体系。分步实现目标,不断强化行为;
(5)及时反馈、及时强化;
(6)强调员工的社会学习;
(7)要实事求是地进行强化。
五、论述题
1、试述公共部门人力激励的特殊性。
答:①公务人员身份保障。公务人员由于有任用身份上的保障,一直被称为“铁饭碗”打不破,因而只要“大错不犯,小错可以不断”,这种情形使得人力激励的手段——赏罚分明制度——打了许多的折扣,无法重罚,也无法即赏即罚。②层级节制。官僚组织的层级节制,使得公务人员在升迁、沟通、公文的传达上皆比一般企业缓慢、无效率许多,也因此产生了“天高皇帝远”或“公门好修行”的心态,使得公务人员存在与组织、他人或自己疏离的情况,继而妨碍了激励手段的运用。
③法规限制。公务体系由于受到太多的法律规章限制,造成公务人员过度消极、僵化,甚至不推不动、阳奉阴违的形式主义,以及把遵守法规当成第一要务的“目标替代”情况。而且,法规的修订旷日废时,导致公务人员的服务永远赶不上人民的期待,不但引起民怨,公务人员自己本身也无奈,因而产生反激励效果。另外,譬如“图利他人”的罪刑,也让许多公务人员生怕动辄触犯法律,而采取明哲保身,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
④预算限制。官僚组织预算有限,而且必须要受到立法机关的严格审核,因此无法做到即时有效的奖赏作用,同时也无法编列足够的预算在公务人员的教育训练上。
⑤升迁。公务人员能否升迁除了受到法令的限制外,也时常传出有因意识形态、政党、小团体的差异或裙带关系或不够会吹会捧等原因,而有升迁不公的情况。更惨的情况是:表现良好的公务人员由于受到极度的“欣赏”与“重用”,主管反而舍不得他升迁,而要把他留在身边,上述情况皆是对公务人员士气和激励上的伤害。
⑥人事制度的缺失。官僚组织除了以上五种问题,其他譬如现行考试制度、考试方法及任用制度是否能找到最适当的人,并把他(她)放在最适当的职位上,恐怕仍有许多的疑问。其次,公务人员考绩制度也有同样的问题,常无法明辨优劣。一方面是因公务绩效难以衡量,先天限制,更因制度未彻底落实或长官主观、人情、徇私之弊;而且在考绩方面,也无法给予公务人员有效、即时的赏罚。⑦政治挂帅。公务体系如果太政治化,可能导致反激励的三种情形:(1)绩效放两边,政治摆中问:不论是非、不论表现,只要加对政党、跟对人,每日汲汲营营搞政治,就可官运亨通;(2)政治横行,专业弃守:如果公务人员以其专业拟定出来的政策,轻易地即被政党、长官以意识形态或政治的理由,或民意代表所扭曲,对公务人员之士气势必造成相当的伤害;(3)成群结党,破坏关系:组织里面分成好几派,或把别人归为哪一派,都造成彼此间失去信任,而导致人际(沟通)关系和组织气氛不良,甚或相互诋毁、攻击。
一、单项选择题
1、在职业市场比较健全,人力流动比较顺畅的地区,对雇主而言,培训是一种()的活动。
A.利润更大; B.风险更大; C.风险更小; D.成本更小。
2、让受训者将全部时间用于分析和解决其他部门而非本部门问题的培训技术称为()。
A.案例研究法; B.管理竞赛; C.个案比较法; D.行动学习。
3、下列陈述中,正确的是()。
A、目前的趋势是,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正在向着更加专业化的方向进行发展,而这一趋势要强于向多面化的发展;
B、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必须是人力资源高级管理人员;
C、人力资源管理专家专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几项工作职能;
D、人力资源高级管理人员是直接向组织的最高管理层或者主要部门主管进行报告的高层经理。
4、观察法适用于收集强调()的信息。
A、脑力技能; B、人工技能; C、体力技能; D、概念技能。
5、主要承担人力资源规划的全过程工作的是()。
A、企业高级管理者;B、其他职能部门经理;C、人力资源部门人员;D、相关专家。
6、笔试不具备的优点是()。
A、可以大规模地进行评价; B、成绩评定较为客观;
C、评价成本较;D、适用于各类能力的考评。
7、我国《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是指()。
A、劳动者在社会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所有劳动关系;
B、劳动者与所在单位之间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
C、劳动者在个体劳动中与他人发生的关系;
D、劳动者在家务劳动中发生的关系;
8、一份工作说明书通常会随任职者的去留而()。
A、变化; B、不变; C、适当变化; D、以上答案都不对。
9、我国《劳动法》规定,当事人发生劳动争议,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
A、180; B、90; C、60; D、30。
10、绩效管理的着眼点在于()。
A.人员的招聘; B.员工的培训; C.个人业绩的提高和发展; D.员工的晋升。
11、为了获得过去行为的写照,面试考官应当避免提出的问题是()。
A、“你是怎样看待部门之间出现的不合作现象的?”;
B、“当你的工作得到了不好的反馈时,你是怎么做的?”;
C、“请举一个你亲身经历过的部门合并中人员重组的事例。”;
D、“在你所承担的项目中,你是怎样获得技术部的支持和帮助的?
12、每一个主管都应该协调他本身的工作项目,并对自己和员工的工作行为加以必要的矫正,这是目标管理的()阶段。
A.确定目标; B.执行计划; C.过程检查; D.自我调查。
13、有的企业提倡安全性,因此()。
A、工资较低; B、工资较高; C、福利较差; D、员工没有积极性。
14、以下关于人力资源的陈述中,不正确的是()。
A、人力资源是存在于人体中的体能、知识、技能、能力、个性行为特征倾向等为载体的经济资源;
B、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分为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
C、人力资源与其他资源一样也具有物质件、可用性、时效性;
D、一定的人力资源必然表现为一定的人口数量。
15、薪酬结构指员工薪酬的各构成项目及()。
A、企业的支付标准; B、各自所占的比例;
C、企业的薪酬水平; D、福利项目。
二、多项选择题
1、工作分析通常在下述()情况下进行。
A、新组织建立;B、某岗位员工辞职;C、新的工作产生;
D.当工作由于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或新系统的产生而发生重要变化时。
2、工作分析具有多种用途,如下所述()。
A、在考虑安全和健康时,来自工作分析的相关信息很有价值;
B、对员工和劳动关系很重要; C、为人力资源研究提供了一个起点;
D、对支持管理实践中的合理性尤其重要。
3、整个人力资源规划可分为三大阶段,即人力资源规划的()。
A、分析阶段;B、制定阶段;C、评估阶段;D、执行阶段。
4、对于绩效反馈面谈的描述正确的是()。
A.是管理者与员工双方沟通的过程;B.管理者将考核意见向员工传达的一个过程;
C.是绩效考核之后不可或缺的一步; D.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作用。
5、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主要包括()。
A.安全卫生责任制度;B.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制度;
C.安全生产教育制度;D.安全卫生检查制度。
6、面试考官应由()组成。
A、人力资源部主管;B、用人部门主管;C、其他部门主管;D、独立评选人。
7、员工招聘原因主要有()。
A、新公司成立;B、现在职位因各种原因发生空缺;
C、公司业务扩大; D、调整不合理的职工队伍等。
8、明确培训需要时,包括()。
A.对组织整体需要的分析; B.对组织中部门需要的分析;
C.对员工个体的分析;D.工作任务需求的分析。
9、关键绩效指标通常包括()种类型。
A.质量;B.数量;C.利润;D.时限。
10、企业中培训活动目标的确定主要有两个依据,即()。
A.工作分析的结果;B.绩效考评结果;C.企业的战略;D.员工的个人发展规划。
11、下列关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设置的陈述中,不正确的是()
A、随着企业规模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变得更为复杂;
B、在不同规模的企业之中,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有着根本的差别;
C、在不同规模的企业之中,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的实现方法基本相同;
D、随着企业规模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变得更为重要。
12、大型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设置具有如下哪些特点()。
A、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分工进一步细化;
B、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重心一般是招聘和员工培训,以及档案和薪酬管理等事务;
C、人力资源部门中拥有数量较多的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或多面手;
D、往往会出现专门负责人力资源管理的高层领导。
13、薪酬系统主要分为两大部分:()。
A、工资; B、福利; C、非金钱奖励; D、金钱薪酬。
14、矿山设计的主要项目必须符合矿山安全规程和行业技术规范,包括()。
A.矿井的通风系统和供风量、风质、风速;
B.露天矿的边坡角和台阶的宽度、高度;供电系统;
C.提升、运输系统;D.防水、排水系统和防火灭火系统。
三、判断题
1、人力资源是存在于人体中的体能、知识、技能、能力、个性行为特征倾向等为载体的经济资源。()
2、我国规定城镇企事业单位缴纳的失业保险费不超过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
3、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不在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中。()
4、计件工资、销售提成工资、效益工资等薪酬结构都属于以绩效为导向的薪酬结构。()
5、古典组织理论的学者们提出了差别计件工资制。()
6、人力资源规划,主要是为了满足未来一段时间内企业的人力资源数量方面的需要的。
()
7、德尔菲(DelPhi)法是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定性分析方法。()
8、职位薪酬体系在确定基本薪酬的时候基本上只考虑职位本身的因素,很少考虑人的因素。()
9、劳动法规定,试用期最长不超过三个月。()
10、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创造理想的组织氛围,鼓励创造性,培养员工积极向上的作风,并为合作、创新和全面质量管理的完善提供支持。()
11、随着企业规模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变得更为复杂。()
四、简答题
1..薪酬系统的重要性有哪些?
2.人力资源管理经历了哪些阶段?
3.简述面试的类型。
五、问答题
1.请你对某个自己曾经从事过的岗位做一个工作分析。
2.职位薪酬体系的特点和应用条件是什么?
3.讨论组织战略与人力资源活动因为不同的待业生命周期阶段而有何变化。
六、案例分析题
案例(一):
自1983年以来,世界著名的迪斯尼公司经过艰苦卓绝的尝试,终于在1988年使每股股票股利由1984年的0.69美元上升到3.8美元。而且,迪斯尼王国的规模也不断扩大,拥有了沃尔特迪斯尼制片厂、沃尔特迪斯尼世界以及东京迪斯尼乐园。
迪斯尼公司在短短的几年间取得如此大的成功,除其最高主宰沃尔特迪斯尼慧眼定位的产品一欢乐具有特殊价值外,更重要的一点是迪斯尼公司在对人力资源的培训与激励上具有独到之处。让成千上万的游客心甘情愿付出高额代价,去享受迪斯尼的超值服务是该公司的宗旨,因此精心规划、培养训练有素的员工成为公司的首要任务。
随着迪斯尼公司兼并旅馆及其他休闲设施事业的发展,新员工来源更加广泛,这些人员有两种分配方向:计时员和支援专业人员的员工。前者从事身着传统服饰扮演美国拓荒英雄以及各种卡通人物以吸引游客的工作,后者则可能成为设计师或构想新计划的理财专家等职
务的管理者。
由于员工的需要不同,对其培训方式也应不同。为此,在20世纪60年代,沃尔特先生创办了迪斯尼大学。该大学负责研究与分析公司员工的需要,并提出训练计划来满足这些要求。大学根据各个营业点面临的不同问题,成立了众多训练基地针对不同的工作人员设计训练课程。例如,对“卡通人物”的要求,他们强调“这不是在做一项工作,而是在扮演一个角色”。对前往应聘的人,他们首先要求其做自我估价,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之后,会放一段影片给应聘者看,详细介绍工作纪律、训练过程及服饰,然后才能进入面谈,最后再经过评选,被选中的卡通人物方能由穿着全套角色服饰的教师带领进人受训阶段。迪斯尼大学的教师大多由各相关单位指派的杰出卡通人物担当,这类杰出入选的主要工作与其他卡通人员一样,但每周有一部分时间要承担上课任务。
迪斯尼大学的课程之一是8小时的新人指导课,目的是让新人了解公司的历史、哲学和对顾客的服务标准。这一时期是他们接受无形产品—欢乐的时候。课程之二就是让他们了解自己所要担任的角色,并学习如何扮演。训练目的是使新人更加敏锐。接下来就是老手带新手的“配对训练”,时间长短视参与的节目而定,大约是16-48小时。在这期间,新手可以向备受尊敬的优秀员工直接学习,同时培养以迪斯尼为荣的理念,使他们更能有热情地投人工作,并努力自我要求。在完成这一部分的学习,并熟练掌握训练单上所列的项目之后,新手才能单独接待游客。
迪斯尼的干部有25%是从内部提升的,为此,公司制定了“迪斯尼乐园实习办法”作为主要的人力规划手段。对新人的指导课包括密集训练和主管介绍,以了解公司的产品和历史。之后再对各部门高级主管访谈,以了解各部门的目标及其在组织结构中所扮演的角色,例如,如何从销售或财务的角度为游客创造欢乐。最后,是参加一个正式的训练课程,了解公司策略及节目的制作过程。这些来自各部门具有管理才能发展潜力的人,在接受6个月的在职训练(他们每天要穿上卡通人物服饰)之后要通过期末考试才算结业,但结业并不保证晋升。受训目的不只是训练在职干部,更是训练储备干部,及早发掘人才。对初级管理者进行密集训练,一旦晋升到中级阶层,他们对公司的期望已经完全了解,并且具备了必要的专业技能,其后的训练就没有那么密集了。
迪斯尼的卡通人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天天回答同样的问题、干同样的工作,这也是重复枯燥的,而且迪斯尼将“面带微笑,服务顾客”视为宗旨,期望所有的卡通人物都遵守公司高标准的要求。因此,为使卡通人物每天都能设法翻出一些新花样,让游客在这里看米老鼠时会感受到神奇的滋味,迪斯尼公司提供了各种奖励措施,包括服务优良奖、同仁表扬活动、全勤奖,以及服务期满10年,15年及20年的特别奖励会餐。此外,公司餐厅提供免费啤酒以助于提高士气,公司还辅助进行各种社团活动。另外,为更好地激励员工,公司还在各类节日期间,以各种方式感谢卡通人物及其家属。例如,在圣诞节期间,园区为其开放,干部则穿上各种角色的服装,取代卡通人物的工作,向员工庆贺,迪斯尼乐园中,管理者充当售货员,贩卖汉堡包和热狗。所有活动的共同目标是:激发员工的活力、热忱、投入和荣耀,使他能在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自我要求,认同公司,与管理者一起,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请分析并选择下列问题:
1、人力资源管理角度分析,迪斯尼的培训意义不在于:()
A、为实现迪斯尼的目标服务; B、培训是员工职业发展的推动器;
C、是迪斯尼的管理工具;D、员工有更高的收入。
2、在迪斯尼的管理人员中,从外部招聘所占的百分比约为:()
A、25%; B、50%; C、75%; D、80%。
3、迪斯尼大学的新人指导课的主要目标是:()
A、传递信息; B、改变态度; C、更新知识; D、发展能力。
4、为了使卡通人物每天都能翻出一些新花样,迪斯尼公司采取了一系列的奖励措施,它们主要属于:()
A、激励因素; B、保健因素; C、刺激因素; D、以上A,B,C都不对。
5、在圣诞节期间,管理人员取代卡通人物的工作并向他们庆贺,这主要是为了满足卡通人物:()
A、生理的需要或安全的需要; B、安全的需要或社交的需要;
C、社交的需要或尊重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或自我实现的需要。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B;
2、D;
3、A;
4、B;
5、C;
6、D;
7、B;
8、B;
9、C;
10、C;
11、B;
12、D;
13、D;
14、D;
15、B。
二、多选题
1、ABCD;
2、ABCD;
3、ACD;
4、ABC;
5、ABCD;
6、ABD;
7、ABCD;
8、ABCD;
9、BD;
10、BC;
11、AB;
12、ABCD;
13、BD;
14、ABC。
三、判断题
1、对;
2、对;
3、错;
4、对;
5、对;
6、错;
7、对;
8、对;
9、错;
10、对;
11、错。
四、简答题
1..薪酬系统的重要性有哪些?
答:所谓薪酬是指员工从事企业所需要的劳动,而得到的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所表现的补偿,是企业支付给员工的劳动报酬。
(1)薪酬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2)薪酬强化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3)薪酬有利于吸引和留住企业的核心、关键人才;
(4)薪酬有利于培育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2.人力资源管理经历了哪些阶段?
答:人力资源管理从其产生到现在经历了四个主要的发展阶段:初级阶段、人事管理阶段、人力资源管理阶段和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阶段。
3.简述面试的类型。
答:1)根据面试的结构化(标准化)程度,面试可以分为结构化面试、半结构化面试和非结构化面试等三种。
2)根据面试对象的多少,面试可分为单独面试和集体面试
3)根据面试目的的不同,可以将面试区分为压力性面试和非压力性面试
4)根据面试的进程来分,可以将面试分为一次性面试和分阶段面试。
5)根据面试内容设计的重点不同,可将面试分为常规面试、情景面试和综合性面试等三类面试。
6)依据面试的功能,可以将面试分为鉴别性面试、评价性面试和预测性面试。
7)依据面试结果的使用方式,可以将面试区分为目标参照性面试和常模参照性面试。
五、论述题(略)
六、案例分析题
1、D;
2、C;
3、B;
4、A;
【2024人力资源管理习题】推荐阅读:
人力资源管理师习题06-29
2024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 培训资料09-20
人力资源期末复习题07-04
人力资源复习题20107-20
2024年护理人力资源调配方案09-11
非人力资源经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培训心得10-16
人力资源管理周记06-06
科技人力资源管理07-20
人力资源调配管理09-19
人力资源管理资料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