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意境分类(精选7篇)
古诗词的教与学之于语文学科,可谓房阙之柱、楼塔之基。对于古代诗词鉴赏能力的考查,可以有效检验学生的文学素养与审美水平,因此,古诗词是语文教学与考查的重点。然而,很多同学在对古诗词的学习中并没有能够把握住一个系统思路和综合技巧,没有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一个整体框架结构,这对于同学在语文知识的夯实以至应试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鉴于这样的情况,笔者在此总结一些学习经验以供参考。
诗词本以言情,情不能直达,寄予景物,情景交融,境界全出,似空而实,似疏而密,优柔善入,这正是唐诗冠历代、宋词集大成之所在。古代诗人词人格外重视文学意象创造中的“意”与“象”的有机融合,重视创造出“情中景,景中情”(王夫之《姜斋诗话》)的审美意象,而追求的最高标准就是从意象中升华出境界,即意境。王国维先生在其《人间词话》中这样论境界: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由此来看,对于境界,也就是意境的把握是学习和鉴赏古诗词的重中之重。在此,我们便对古诗词中意境进行一个整体分析。
一、雄壮阳刚类意境
这类意境所展现的意象,或高昂激烈,或奔放骋怀,或深沉坚毅,或悲慨刚劲。
①雄奇阔大的意境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的《观沧海》可谓典型代表。其特点在于写景雄奇壮美,气势恢弘;抒情奔腾震荡,磅礴千钧;文辞渲染夸张,振奋激昂。
②旷达开朗的意境
典型代表——苏轼这首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其特点在于写景则脱俗飘逸,虚实相生;抒情则自然开朗,舒缓绵长;文辞轻健明快,奇谲俊丽。
③苍凉悲壮的意境
典型代表——李白的《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言。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其特点在于写景则苍茫辽远,峻拔萧疏;抒情则豪迈雄健,慷慨悲凉;文辞古朴遒劲,惨烈悠长。
④深邃沉郁的意境
典型代表——杜甫的《秋兴八首》,举其第四首为例: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震,征西车马羽书迟。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其特点在于思想上厚积薄发,沉郁顿挫,曲回郁结;语言上不饰雕琢,真挚感怀,长于以情动人。
二、内敛阴柔类意境
这类意境所展现的意象,或瑰丽香艳,或清净静谧,或清新素雅,或凄婉忧伤。
①浓艳瑰丽的意境
典型代表——温庭筠的《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其特点在于题材多“酒边花下,盛装美人”;表现手法“浓抹彩绘,刻意雕琢”;艺术形象“金碧辉煌,浓艳绝人”。
②淡泊静谧的意境
其特点在于题材多大自然的空寂幽趣,表现作者一种远尘避世的淡泊情绪。号称“诗佛”的王维晚年的田园山水诗便是杰出的代表,例如他这首著名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③清新素雅的意境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韦庄的《菩萨蛮》五首可以说是典型代表。其特点在于或描写大自然景物,青山绿水,芳草佳树;或描写一些纯洁天真的人物,生动活泼,俏丽可爱。表现手法多为细致素雅,清新婉转,似流泉鸣琴,洋溢着生气。
④凄冷寒凉的意境
典型代表——李清照的《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莲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其特点在于环境哀伤凄冷,如泣如诉,往往以愁肠楚恻的意象打动人心并唤起读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向往。
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 教师往往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诗词的翻译上, 学生在逐字逐句的解释中, 根本不能体味到我国古诗词所特有的意境美。而且迫于中考升学的压力, 学生只是背诵一些考试范围内的名言名句, 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学生缺少独立感知古诗词意境的能力。学习古诗词, 不体味意境, 就好比囫囵吞枣, 不知其味, 难以真正领悟到古诗词的魅力。要让学生学会领悟、品味古诗词的意境, 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从诵读入手, 结合诗词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意象, 抓住“诗眼”展开联想, 感受古诗词意境。
一、结合创作背景, 把握感情基调
中国古诗词的创作与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 反映广阔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的人生经历。由于相隔时间的久远, 学生理解创作背景有难度, 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准备充足的背景资料, 尤其是音像资料, 这些生动的画面能够帮助学生跨越时空还原历史, 体会古人创作时的心境。这样既为教学做了知识铺垫, 又能使学生更好的走近作者、理解作者, 进而结合时代背景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为品味诗词意境做好准备前期。
如学习陶渊明的《饮酒》时, 结合陶渊明数次出仕却又因不满于社会的动乱和官场的污浊而退隐的经历后, 就更能领悟到诗人对官场的鄙弃,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感受到诗人的高洁品格, 因而更能领略“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所营造出来的怡然自得的优美意境。“诗圣”杜甫的大部分诗歌作品真实反映了“安史之乱”给百姓造成的疾苦, 因此教学这部分诗歌如《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 教师可播放有关“安史之乱”的音像资料, 让学生初步了解历史, 形象地感知唐朝天宝年间, “安史之乱”造成尸横遍野、百姓逃散、田园荒芜的凄惨景象。这样, 拉近了学生与诗人的时空距离, 能够理解诗人在战乱和饥荒中的凄苦、悲愤及忧国忧民之情。再如李清照的词《武陵春》, 写于国破家亡、丈夫离世之际, 词人孤寂一人, 随只顾逃跑的南宋朝廷奔波避难, 掌握写作背景帮助学生把握这首词愁苦悲切的感情基调。
二、诵背诗词, 描绘画面, 领悟意境
古诗词语言含蓄、凝练、隽永, 言有尽而意无穷, 充满独特的节律美和音韵美, 诵读起来抑扬顿挫、韵味无穷。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都是通过诗词的语言来表达的, 而读是语文教学活动的开端和基础, 朗诵有助于学生深入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并通过想象进行艺术再创造, 品味诗歌创造出来的艺术感染力。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反复朗诵, 推敲诗词的语言, 想作者所想, 抒作者情怀, 在课堂上为学生渲染浓厚的诗歌意境。这样, 学生能更深刻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从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并提高审美能力。教学中教师要做好朗诵技巧的指导, 注意让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在音调、节奏上给予学生点拨。在朗读时还要注意声音的强弱和速度的快慢。如与世无争清新自然的《归园田居》, 奔放豪迈想象瑰丽的《望天门山》, 气壮山河慷慨悲壮的《过零丁洋》, 或激越高亢, 或轻慢舒缓的朗读, 会使学生对诗词内涵和意境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再者背诵也是读的一种形式, 熟读至能背诵, 有助于学生在脑海描绘诗词呈现的画面。
诵读应贯穿古诗词教学的始终, 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性, 培养学生诵读的能力和想象力, 加深理解和感悟, 品味意境, 获得思想的启迪。
三、抓住意象, 融情入景
意境是一种境界和情调, 它通过形象表达, 是要体悟的、抽象的一种氛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包含了许多客观存在的物象——意象, 意象是可以感知的、具体的、实在的, 如古代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明月”、“梅花”、“流水”、“归雁”等等, 这些都是可以通过感官感知的自然事物, 作者赋予这些意象以象征意义, 寄托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意象形成了意境整体上无穷的魅力, 在古诗教学中, 我们尽量让学生多把握常见意象的内涵, 帮助学生领会诗歌的主旨, 进入古诗的意境, 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鉴赏古诗词时, 要抓住意象反复揣摩、体味, 突破意象表层去体悟诗词的意境。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是古诗词创作的常用方法。作者往往将自己的感情寄托在描写的客观事物之中, 从而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例如, 杜甫《登高》诗中, 前四句用了“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等意象, 描画开阔而悲凉的秋天景色, 看似写景但情藏景中, 实际上句句都在抒发作者内心的愁苦情绪, 引发读者无尽的审美想象, 形成了诗歌悲凉壮阔的意境。
诗词的意境主要是通过意象组合营造出来的, 所以在品诗的意境时, 要抓住诗中的意象, 理解意象中蕴含的情感, 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 进而品味意境美。
四、“诗眼”悟读, 拓展意境
“诗眼”是领会意境的窗口, 能使全诗的意境豁然开朗, 要欣赏品味古诗, 必须抓住“诗眼”。在教学中准确地捕捉住“诗眼”, 能帮助学生把握诗意, 弄清诗词含意, 又能对诗词的精华部分反复推敲、琢磨, 拓宽诗歌的意境, 而且能够把古诗词品得更全面, 悟得更透彻, 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升华, 进而对诗歌的景外之情、言外之意有更深刻的领悟。
古诗词教学的最终目的, 不是要让学生理解一首古诗词, 领略一首古诗词的意境, 而是要让学生掌握欣赏古诗词、感受古诗词意境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应有意识地在诵读、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品味古诗词意境的能力, 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审美意识, 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摘要:古诗词教学的最终目的, 不是要让学生理解一首古诗词, 领略一首古诗词的意境, 而是要让学生掌握欣赏古诗词、感受古诗词意境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应有意识地在诵读、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品味古诗词意境的能力, 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审美意识, 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意境,诵读,联想,情景交融,诗眼
参考文献
[1]刘国正.叶圣陶语文教育文集1-5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
【关键词】意境;诵读;联想;情景交融;诗眼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古诗词意境深远,表达了不同时代背景下作者的独特精神追求。这些优秀古代诗歌经千百年的传承而经久不衰,展现出中国优秀古典文学恒久的生命力。读者只有走进古诗词的意境之中,才能真正感悟其散发的无穷魅力。
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往往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诗词的翻译上,学生在逐字逐句的解释中,根本不能体味到我国古诗词所特有的意境美。而且迫于中考升学的压力,学生只是背诵一些考试范围内的名言名句,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缺少独立感知古诗词意境的能力。学习古诗词,不体味意境,就好比囫囵吞枣,不知其味,难以真正领悟到古诗词的魅力。要让学生学会领悟、品味古诗词的意境,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从诵读入手,结合诗词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意象,抓住“诗眼”展开联想,感受古诗词意境。
一、结合创作背景,把握感情基调
中国古诗词的创作与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反映广阔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的人生经历。由于相隔时间的久远,学生理解创作背景有难度,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准备充足的背景资料,尤其是音像资料,这些生动的画面能够帮助学生跨越时空还原历史,体会古人创作时的心境。这样既为教学做了知识铺垫,又能使学生更好的走近作者、理解作者,进而结合时代背景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为品味诗词意境做好准备前期。
如学习陶渊明的《饮酒》时,结合陶渊明数次出仕却又因不满于社会的动乱和官场的污浊而退隐的经历后,就更能领悟到诗人对官场的鄙弃,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感受到诗人的高洁品格,因而更能领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营造出来的怡然自得的优美意境。“诗圣”杜甫的大部分诗歌作品真实反映了“安史之乱”给百姓造成的疾苦,因此教学这部分诗歌如《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教师可播放有关“安史之乱”的音像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历史,形象地感知唐朝天宝年间,“安史之乱”造成尸横遍野、百姓逃散、田园荒芜的凄惨景象。这样,拉近了学生与诗人的时空距离,能够理解诗人在战乱和饥荒中的凄苦、悲愤及忧国忧民之情。再如李清照的词《武陵春》,写于国破家亡、丈夫离世之际,词人孤寂一人,随只顾逃跑的南宋朝廷奔波避难,掌握写作背景帮助学生把握这首词愁苦悲切的感情基调。
二、诵背诗词,描绘画面,领悟意境
古诗词语言含蓄、凝练、隽永,言有尽而意无穷,充满独特的节律美和音韵美,诵读起来抑扬顿挫、韵味无穷。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都是通过诗词的语言来表达的,而读是语文教学活动的开端和基础,朗诵有助于学生深入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并通过想象进行艺术再创造,品味诗歌创造出来的艺术感染力。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反复朗诵,推敲诗词的语言,想作者所想,抒作者情怀,在课堂上为学生渲染浓厚的诗歌意境。这样,学生能更深刻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并提高审美能力。教学中教师要做好朗诵技巧的指导,注意让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在音调、节奏上给予学生点拨。在朗读时还要注意声音的强弱和速度的快慢。如与世无争清新自然的《归园田居》,奔放豪迈想象瑰丽的《望天门山》,气壮山河慷慨悲壮的《过零丁洋》,或激越高亢,或轻慢舒缓的朗读,会使学生对诗词内涵和意境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再者背诵也是读的一种形式,熟读至能背诵,有助于学生在脑海描绘诗词呈现的画面。
诵读应贯穿古诗词教学的始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性,培养学生诵读的能力和想象力,加深理解和感悟,品味意境,获得思想的启迪。
三、抓住意象,融情入景
意境是一种境界和情调,它通过形象表达,是要体悟的、抽象的一种氛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包含了许多客观存在的物象——意象,意象是可以感知的、具体的、实在的,如古代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明月”、“梅花”、“流水”、“归雁”等等,这些都是可以通过感官感知的自然事物,作者赋予这些意象以象征意义,寄托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意象形成了意境整体上无穷的魅力,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尽量让学生多把握常见意象的内涵,帮助学生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古诗的意境,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鉴赏古诗词时,要抓住意象反复揣摩、体味,突破意象表层去体悟诗词的意境。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是古诗词创作的常用方法。作者往往将自己的感情寄托在描写的客观事物之中,从而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例如,杜甫《登高》诗中,前四句用了“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等意象,描画开阔而悲凉的秋天景色,看似写景但情藏景中,实际上句句都在抒发作者内心的愁苦情绪,引发读者无尽的审美想象,形成了诗歌悲凉壮阔的意境。
诗词的意境主要是通过意象组合营造出来的,所以在品诗的意境时,要抓住诗中的意象,理解意象中蕴含的情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而品味意境美。
四、“诗眼”悟读,拓展意境
“诗眼”是领会意境的窗口,能使全诗的意境豁然开朗,要欣赏品味古诗,必须抓住“诗眼”。在教学中准确地捕捉住“诗眼”,能帮助学生把握诗意,弄清诗词含意,又能对诗词的精华部分反复推敲、琢磨,拓宽诗歌的意境,而且能够把古诗词品得更全面,悟得更透彻,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升华,进而对诗歌的景外之情、言外之意有更深刻的领悟。
古诗词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要让学生理解一首古诗词,领略一首古诗词的意境,而是要让学生掌握欣赏古诗词、感受古诗词意境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应有意识地在诵读、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品味古诗词意境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审美意识,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刘国正.叶圣陶语文教育文集1-5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刘衍书,赵桐林.略谈古诗的意境教学 [J].语文天地,2010(24).
1、很多事都被慢慢拆下来拼凑在心里,然后物是人非。
2、昭君出塞万马惊,匈奴单于喜相迎。弱女力挽民族怨,落雁佳人垂世间。
3、其实醉生梦死也只不过是和遗忘开的一个玩笑,当你认为自己已经忘记一个人的.时候,你才会发现这比记得她的时候更加痛苦。
4、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春冷入瑶席。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常记曾携手处,千树压。梅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何时得见。
5、我已经找到我需要的一切,你就是我的一切。
6、十年无奈伴身旁、不去想、自凄凉、纵有千人身旁、无人解忧伤。
7、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8、人生短短几十年,不要给自己留下了什么遗憾,想笑就笑,想哭就哭,该爱的时候就去爱,无谓压抑自己。
9、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10、你连叹息都可以美得像是在微笑。这样要我怎么画出悲伤的你。
11、月影憧憧,烟火几重,烛花红。
12、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13、倘若红尘亦纷飞,何必苦笑做欢颜。
14、惯看花开花又谢,却怕缘起缘又灭。
15、寂寞只是一场华丽的虚张声势。
16、有一次,我们梦见大家都是不相识的。我们醒了,却知道我们原是相亲相爱的。
17、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沈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18、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19、流泪,是为了想起一个人,努力去想一个人,是为了提醒自己,至少有一个值得你哭泣的人。
20、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
21、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2、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23、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
24、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25、一些人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但对于那些真正的浪漫主义者来说,爱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
26、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27、如果今色的阳光,停止了它耀眼的光芒。那么你的一个微笑,将照亮我的整个世界。
28、念伊心似西江水、纤纤玉手,当谁枕游!
29、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30、我如何告诉你我爱你?我如何告诉你我在乎你?我如何告诉你我一直想念你。
31、似水流年花似锦,颠沛流离花以落,花晨月夕花易冷,一季花落花离夕。
32、思伊不见望空月,罗帷何事入秋风?
33、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34、没有快乐,微笑还在。没有童话,童年还在。
35、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36、和寂寞对话,只是不愿意相信你已经离开。
37、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38、没有你烦我,我就开始烦我自己。
39、花开花落花满天,情来情去情随缘。
40、如果有一天不再拥有,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忘记。
41、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42、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43、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
44、千帆过尽,皆不是我心所爱;三千弱水,哪一瓢知我冷暖。
45、欲除相思垢,莹泪浣春袖。朝夕红颜老,岁年依红豆。
如何鉴赏评价古典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呢?可从下面几点开掘,高考古诗词意境与情感鉴赏方法。
1. 认清作者。通过了解作者的独特人生经历和与众不同的写作风格帮助理解作品内容。
2. 审准标题,读通注释。通过审题,达到了解诗词大意和作者写作意图的目的。要充分利用注释说明交待的写作背景、作者经历及重点词语的含义等语言信息。
3. 把握意境,品味语言。只有从整体上把握了诗词的意境,才能准确地把握诗词的形象和作家的思想感情及写作意图。同时,对作品中言近而旨远、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词语要仔细品味、认真把握。
4.掌握设题方式和解题思路。
分析意境型的古诗鉴赏题的设题方式是:
①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②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的一般思路是:
所写的意象+意象的特点是什么+艺术效果+包含的诗人的感情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高考辅导《高考古诗词意境与情感鉴赏方法》。我们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5.掌握古诗词中表达情感的术语。
(1)在古典诗词中常常表达这样的情感:忧愁、惆怅、孤独、寂寞、伤感、烦闷、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等等。
更多的常见术语归类见下表:
归类
具体表述
举例
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反映离乱的痛苦
同情人民的疾苦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杜牧的《过华清宫》
杜甫的《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
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
保家卫国的决心
报国无门的悲伤
山河沦丧的痛苦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曹操的《龟虽寿》 陆游的《书愤》 王昌龄的《从军行》
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 少年不识愁滋味》
陆游的《示儿》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屈原的《涉江》
思乡怀人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昭示了“读”的重要性。学习古诗词, 更应通过读来领略其意境美。但在读古诗词时, 不能只是机械地重复朗读, 而应通过读达到品的目的。因此应掌握一定的方法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 重视对初读的引导。
在学习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时, 我先叫学生自由朗读然后齐读。学生在读的时候声音很洪亮, 语调高昂, 给人的感觉就是他们很高兴于是我叫他们听我朗读。在我朗读的过程中, 他们一个个面色变沉重了, 我读完时, 他们一致发出了“唉!”的感叹声。我问他们为什么叹气, 他们回答说是因为杜甫的遭遇太悲惨了, 而他的胸襟却是那样博大。由此可见, 有感情地朗读能帮助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所以在学生初读诗词时要加强引导。
初读要读准节奏、语气和语速在指导学生读准语速和语气时, 教师可以先示范, 或播放录音, 让学生学习。也可以让学生自主揣摩, 然后学生读与学生读进行比较或是学生读与教师读进行比较, 让学生在比较判断中学会更正确地朗读。
2. 在朗读中将诗画结合。
学生理解了诗词的主旨后, 还应通过朗读把自己所领会到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这时, 教师可为学生配乐, 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想象诗词所描绘的画面, 再用散文的语言将其描绘出来, 充分感受诗词的意境美。诗歌的语言凝练, 其意境的美主要包括音乐美、人物形象美、画面美等方面。古诗词都比较注重押韵、对仗, 读来琅琅上口, 具有音乐美。教师在教学古诗时应注意朗读指导, 使学生能够在朗读中感受到美。如我在教学《江南好》这首诗时, 首先教读———体味诗的音乐美, 即读出诗的节奏来。教师示范后, 全班同学轻读课文, 感受节奏停顿。其次, 诗是抒情味最浓的一种文学体裁, 必须读得抑扬顿挫。为了表达思想感情, 有些词语的“音”要读得重些, 就是要把重音读出来。教师先范读后, 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最后还要把诗的韵脚读好。诗是讲究押韵的, 通过这一步, 学生既感受到诗歌的音乐美, 又初步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把自己想象成诗人, 品味诗词的意境美
要引导学生根据诗中所提供的信息进入诗的意境中去。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一诗, 就是一副孤寂单调的悲凉秋景, 而它表现的则是诗人远在天崖, 愁肠欲断的思乡情怀。因此, 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诗人———一名浪迹天涯的游子, 正骑着一匹瘦马, 徐徐行在西风吹拂的古道上, 眼前是古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一副宁静、祥和的日暮归家图, 而“我”却流浪在天涯, 这样学生就能深入诗的意境中, 会得到一种如见其景, 如见其物, 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的真切体会, 身临其境地品味诗的意境美。
三、联想写作背景, 品味诗词的意境美
诗词创作本身就是有感而发, 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更能帮助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时, 我们要联想到苏轼因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的政见不同, 自求外放。政治上的失意, 理想不能实现, 才能不能施展, 因而对现实产生强烈的不满, 滋长了消极避世的思想感情, 这样学生就能更加领略到诗人那种视月为有生命, 有感情之伴侣。感受到客观存在的自然之美, 人情之爱, 达到物我交感, 人月融一的境界, 因其意境优美, 富有哲理, 情感动人。
四、张开想象的翅膀, 品味诗词的意境美
入境, 是读古诗词的根本。教师应注意启发学生展开丰富想象, 设计典型问题, 使学生进入到古诗词所描绘的情境之中, 去领悟古诗词之美。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 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补充情景, 设计下面几个问题: (1) 诗人经过艰难跋涉, 来到人烟稀少的山中, 天色已晚, 面对风雪, 远望苍山, 路途遥远, 这时, 他会想些什么? (2) 夜更黑了, 风更紧了, 雪也更大了, 天气冷得叫人难受, 正在这十分为难的时刻, 忽然发现山间有一间穷人住的茅屋, 诗人的心情怎样呢? (3) 听到犬吠, 茅屋里的主人会怎么做?这时主人与诗人会有一段什么样的对话? (4) 诗人受到主人的热情接待, 会有什么样的感受?通过思考这些问题, 学生自然而然地置身于古诗描写的意境之中, 然后可以让学生分角色, 对诗人来到柴门边, 并受到主人热情接待这一情境进行表演。学生通过想象和表演, 可充分领悟到诗所蕴含的意境美。
所谓意境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它是自然景物与作者心中境界的高度统一,是外物与内情的自然融合,是包含作者感情的艺术画面。我国古诗词的创作非常注重表现意境。因为意境能够引起人们的美感,“红杏枝头春意闹”描绘的是春天的优美景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写边塞的壮丽景象。这些景物给人以强烈的感情上影响,即“一切景语皆情语”。因此,我们在欣赏古诗词时应力求时入意境。引导学生分析诗词,就是要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创造了什么意境,是如何创造的,进而深入地体味意境,再现意境。在教学实践中,我喜欢用以下六种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意境的。
一、介绍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引入意境
适当的介绍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是带领学生进入意境的重要手段。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无论哪一种文学作品,它都是以作者丰富生活为基础的,是作者的智能、知识不、意志以及思想感情等多种素质条件的综合体现。诗词也是如此,它是作者人生阅历思想感情的一种外在表现。因此,适当的介绍诗词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了解诗词写作的生活基础,有助于学生正确把握和理解诗词,也更容易唤起学生思想生活经历方面的共鸣。
二、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意境
除了以介绍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来引导学生进入意境外,教师还可以以饱满的感情,用准确生动而又有启发性的语言把原诗境和再造意境讲给学生,使之受到感染熏陶,以唤起学生的形象思维活动,在他们的心中呈现出一幅幅情景交融的图画来。也就是说,让他们在教师的启发中,在自己的脑海中再创造出新的意境来。教师要在这个活动中起到桥梁和中介作用。作为语文教师,不一定要有诗人的气质和灵感,但教诗歌必须有丰富的感情,善于进行联想和想象,还须有运用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再现意境的表达能力。
三、巧设问题启发想象,浮现意境
诗歌是想象的果实,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别林斯基说:“在诗中,想象是主要的活动力量,创作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完成。”古诗词的创作讲究意境,讲究留白,而意境和留白都属于想象的产物。如果诗歌中没有留有想象空间,诗歌就显得直白而毫无生气;如果鉴赏诗歌没有主观再联想,就绝难进入诗歌的意境。
诗歌鉴赏过程中,学生的想象由诗内到诗外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巧妙地启发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再现诗歌的艺术形象,则是古诗词教学艺术中的重要问题。教师要善于带领学生发现诗中“不确定的点”,而且使“不确定的点”与“明确化”的想象结合,触发学生想象的灵感。清人李渔说“各盘托出,不若使人想象于无穷。”因而教师讲解作品中时应有节制,语言要有分寸,不能绝对化,贵在有启发。教师一个重要和任务就是要诱发学生创造描绘出属于自己想象中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四、以良好的朗读创设情景
“诗歌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正因为诗歌如鼓琴,声声见心,易唱动听,悦耳感人,又因为“俯而读,仰而思,熟读精思理自知”是传统的教诗方法,所以良好的朗读,在实践中是奏效的。
好的朗读能创造出良好的气氛,使课堂充满诗情画意。诗词的重要特点是富有鲜明的节奏的音乐美。诗词本身有形之于声的特性,较其它文学校式更适宜于朗读。如果说一首诗像一块炽热的红煤,那么好的朗诵或朗读却会使它散发出全部的光和热。图画中有“三分画七分裱”之论,诗词也有“三分诗七分读”之说。朗读能使眼到口到耳到心到,使静止的诗词活动起来,变成听得清看得到的形象画面,将我们的更快更深的带进诗词的意境,却领略那摇荡心灵的思想美图画美和音乐美。朗读有很多方式,在日常教学中最常用的可能是齐读,因为它能使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可我认为,诗词是尤其不适于齐读的一种文学样式。因为体裁的特殊性,它的朗读速度又须较慢,学生不易读齐。另外,和其它文学样式相比较,诗词是最有内涵,最有韵味最有意境的,它的抒情又特别强,它的朗读更注重意境的创造和情感的表达。每个人对情感的表达都有所不同,因此,每一个人在朗读诗词是必然会有不同的节奏停顿,抑扬顿挫。如果齐读的话,势必会影响到学生对诗词意境和感情的领会,也就达不到朗读的目的了。最好的办法就是教师的范读或朗读录音让学生体会朗读的方法,教师的范读或朗读录音,能恰如其分地表达作者的感情,学生开始就受到感染,激发起浓厚的情趣;并从中体味诗词的意境,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去琢磨、自读、品味。多次反复的琢磨,有感情的朗读,自然就把学生带入到所创作的意境当中,从而更深刻的理解诗词。
五、利用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
诗词作品从《诗经》开始,就建立了与音乐相结合的传统。词是“曲子词”的简称,是随着隋唐燕乐的兴盛而起的一种音乐文学。词是配合曲的一种文学。从音乐方面说,曲和词本身是一个事物不可分离的两个方面。在表情达意上,音乐和文字也是有想通之处的,音乐是以声音为载体传播思想,而诗词则是靠文字表现感情的。虽然今天它已不能和乐歌唱,但我们或许能从与之相配的音乐中感受到一样的情怀。
音乐配合古诗词教学时,所选音乐必须与所教诗篇的情调、节奏相和谐,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效的辅助,决不可胡乱选一首歌或一首曲子就上,那样将得不偿失。
六、通过直观的图画直入背景意境
图画的直观性、形象性特征是作为教学辅助的一个重要条件,更有些诗即是画,画即是诗,“诗画一体”。笔者在教学《惠崇〈春江晚景〉》是这样处理的,当学生在品味诗意之际,教师已在用彩色粉笔以速描的方式勾勒出一幅简图,让学生根据黑板上的画面结合诗句,展开自由想象,在短时间内构思一段绘景的话语。一个学生绘声绘色地说:“透过一片青翠的竹林,有两三枝粉红的桃花分外耀眼……”
以画配诗,教学效果很好。但不是所有的画都能信手画来,有时就需要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制作相关课件,展示相关图片,给学生予直观呈现,加深理解。
【古诗词意境分类】推荐阅读:
小学古诗词最全分类汇总12-07
小升初最全古诗词名句分类07-12
初中语文古诗词分类背诵大09-25
小学词语、古诗、分类12-04
小升初古诗分类大全07-07
诗词分类09-27
写景古诗词07-16
惊蛰古诗词07-25
大暑古诗词10-31
古诗秋夕古诗今译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