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库集中收付中心2010年工作总结

2024-06-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国库集中收付中心2010年工作总结(推荐10篇)

国库集中收付中心2010年工作总结 篇1

2010年,县国库集中收付工作在财政局的直接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国库收付中心干部职工坚持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服务高效、规范运行、加快发展”。坚持改革创新,明确岗位职责,切实加强资金安全监管,很好地发挥了集中收付的功能,确保了各项工作任务的如期完成,取得了突出的工作成效。现将今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国库收付中心通过大力实施网络建设工程,对全县66个县直机关事业单位全部安装了远程终端,确保用款计划申请、审核和资金申请、审核、拨付等全部在网上操作,全面实现了网上运行、网上管理。通过努力协调,创造条件,又退回由国库收付中心代理记账的单位12个。同时,在代理银行为剩余26个代理记账单位各开设一个单位零余额账户并将其报账员身份改变为单位出纳,从而让国库收付中心只负责代理记账。通过进一步加大对单位账户的管理,并结合小金库清理工作,撤消了县安监局的培训中心账户和路管所的养护资金账户,使纳入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的单位只有

份派出2名员工到清华大学学习,取得了较好效果。

(二)抓好制度建设,做到管事制度化。

2010年是我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规范之年,作为改革的排头兵,为了完成局党组安排的任务,收付中心制订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并且强化在廉政和高效服务等方面的监督检查,确保制度的有效落实。

一是收付中心全面实行工作目标责任制,主任与员工签订了2010资金安全责任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禁毒责任书,保证各项工作目标落到实处。

二是收付中心牢固树立“支付无小事,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特别注重制度建设。制定了《县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会计核算暂行办法》瓮财„1010‟69号,通过办法的形式规定财政总预算会计、财政专户会计、收付中心汇总会计、单位资金归集户会计、行政事业单位因财政国库管理改革支付管理方式改变和资金流转程序变化而发生的会计业务怎样核算及对账。同时根据省州2010年财政资金安全检查的有关规定及《县2010年预算执行情况检查实施方案》的要求,国库集中收付中心于10月20日至22日,对全县64个行政事业单位2010财政资金安全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同时抽查了15个行政事业单位20101-9月份项目预算执行情况。没有发现违反廉政制度行为。收付中心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库集中支付资金银行支付与清算有关要求的会议纪要(瓮财专议„2010‟1号)及《关于进一步加强单位资金归集户账务核对

责,使各个环节操作程序化、制度化,确保了国库收付中心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2010年,国库集中收付大厅按业务分类调整为5个窗口岗位,大厅从计划下达、资金受理、资金复核、资金支付、资金清算、单据签收、对账单签收、报表上报等,分工明确,职责细化到岗到人,彻底杜绝推诿扯皮现象。国库集中收付综合科定期对业务办理过程进行跟踪检查,确保了制度的全面落实。

(四)进一步完善了国库收付中心内外对账工作。通过制度落实加强了国库收付中心与银行、财政局科室、预算单位账务核对工作,且上述对账工作均须双方签字完善手续。确保了资金安全工作万无一失。加强收入进账管理,针对银行有收入我们和单位都无“银行进账单”的情况,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在办理现金存款和同行转账收入时,必须同时填制“银行进账单”和“收入存款通知单”。要求银行在办理同城跨行业务收款时,各银行应在“银行进账单”附言栏注明进账的单位名称及收款项目;要求单位在支付资金时要在“支付申请”的摘要栏注明付款单位名称及项目内容;加强银行对账管理,开户银行要在次月3日前(节假日顺延)向国库收付中心提供“银行存款对账单”。加强与行政事业单位的对账管理,我们于次月8日前(节假日顺延)向行政事业单位提供“单位资金归集户对账单”。各行政事业单位每月要及时与国库收付中心进行账务核对,发现账务不符应及时与国库收付中心联系,查明原因,并作相应的账务处理,并于每月20日前,将上月“单位资金归集户对账单”,经会计签字加盖公章后,退回国库收付中心一份。

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后,一是预算单位必须按规定程序编报用款计划,从而克服传统支付方式下用款随意性的弊端;二是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能够实时监控到每一笔资金的支付信息。让财政资金运行更加安全、高效,从各个环节上,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三)提高了财政资金的运行效率。

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后,按我县设置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和集中支付流程,所有资金全部通过代理银行直接支付到收款人或用款单位手中,运行效率大大提高。所有未支付资金余额都停留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中,大幅度提高了财政调度资金的能力。

(四)实现了网络化、信息化管理。

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后变过去财务处理手工或半手工操作为网上申报、网上审批、网上打印、网上支付、网上查询、网上维护,让财政管理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

四、2011年工作安排

(一)指导思想及主要目标

深入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发展、团结、奋斗”,以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完善财政国库管理对账制度,加强预算执行管理与分析,进一步规范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继续抓好信息系统网络建设,创新会计工作改革,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继续构建具

在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基础上,加强用款计划管理与考核,进一步做好预算指标接收、用款计划批复管理、资金支付、定期对账、支付范围划分、资金审核规范等基础性工作,健全预算执行管理运行机制。

5、继续抓好信息系统网络建设。

按照国库管理改革与发展的要求,不断推进国库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进一步提高财政国库现代化信息管理水平。力争使预算指标系统和国库支付系统成为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保障相关业务有序开展。

进一步健全财政国库动态监控机制,推动建立覆盖财政和预算单位一体化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加大监控力度,扩大监控范围,严格防止违规操作。增强财政资金管理的统一性、透明度和可控性,实现对银行账户流出的每一笔资金进行实时监控。

国库集中收付中心2010年工作总结 篇2

一、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工作回顾

回顾这几年我区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工作, 可以用三个数字来概括。

(一) 实现了三个到位

一是稳步推进, 纳入范围逐步到位。先后分四批将预算单位逐步纳入改革范围。截止2009年6月, 涉及到的改革部门有47个, 预算单位154家, 相关专项资金18项, 有43个零余额单位安装了支付系统终端。

二是涵盖全面, 改革内容逐步到位。清理预算单位账户, 对改革前所有账户的沉淀资金归集到财政专户, 按照国库改革的要求, 全部建立了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三是资金扩大, 支付程序逐步到位。三年区级共实现国库集中支付金额197172万元, 其中财政直接支付128870万元, 财政授权支付68262万元, 实拨支付40万元。

(二) 建立了四个框架

一是建立了完整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框架。改革后, 财政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建立。这个体系包括:

1.在人民银行开设了“国库单一账户”;

2.在代理银行开设了“财政零余额账户”;

3.在代理银行开设了“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

4.在代理银行开设了“财政专户”。

二是建立了规范的财政收入收缴程序框架。对税收收入, 通过财税库行联网系统缴入国库单一账户。收入收缴程序得到进一步规范, 确保了预算内收入直达国库, 取消了收入过渡户。

三是建立了运行安全、高速稳定的支付网络框架。财政、银行、预算单位网络联通情况是制约软件顺利实施的一项重要因素, 根据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技术要求, 我们经过反复研究论证, 先期投入一定的技术和财力购置必要的网络设备, 创建较强的硬件平台, 在较短时间内进行了系统软件及网络的安装与调试, 为业务开展创造了运行安全、高速稳定的支付网络以及快速便捷的网络平台。

四是建立了财政资金支付方式新框架。改革后的一种支付方式为在不改变预算单位资金使用权的情况下, 由财政部门发出支付令, 进行财政直接支付;另一种是由预算单位经财政部门授权自行发出支付令, 进行财政授权支付, 大幅度缩短了资金到位时间。

(三) 取得了五个成效

一是提高了财政资金管理水平。建立了以部门预算为依据的分月用款计划制度, 增强了资金管理的计划性和科学性, 有利于保障重点项目的落实, 有利于规范单位收支行为, 促进单位依法加强财务管理。

二是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财政资金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内运转, 能够使财政资金直接快捷到位, 极大地方便了预算单位, 并提高了资金运行效率与使用效率。

三是提高了财政资金的透明度。通过改革, 形成了良性的资金管理模式, 既缩短了资金在途时间, 又确保了专款专用, 促进了党和政府有关政策的落实。

四是提高了财政资金调度能力。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 财政部门资金调度能力增强, 有利于政府统筹安排, 为各项建设提供了可靠的资金保证, 保障了我区各项支出的需要。

五是提高了财政资金监督水平。改革后, 财政部门依托现代化手段, 通过代理银行的支付信息, 实现对每笔资金流向和流量的全过程监控, 将传统的事后监督, 转变为对预算单位支出的全过程实时监督。

然而, 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仍有不足:

(一) 资金安全意识不强。内部制衡和纠错机制尚需完善;现有岗位不能完全满足财政资金安全管理需要;信息系统相关操作环节尚需进行安全密码管理。

(二) 配套改革没有及时跟进。资金支付、资金清算、会计核算等在内的一整套管理办法需要进行修订和完善。

(三) 改革范围有待继续扩大。目前改革部门仅有47个, 不到全区部门的50%, 而且乡镇的改革还没有涉及, 与国家、省、市财政改革要求尚有差距。

(四) 现金支付比例仍然较大。我区改革初期, 包括现金支付在内的授权支付占了较大比例, 现金持有量的增加加大了资金支付风险。

(五) 相应机构不健全。我区尚未建立完整的国库管理和国库执行机构, 改革的实质性工作面临考验。

二、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工作展望

今后一个时期, 我区将推动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一) 完善规章制度, 规范操作程序

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 逐步修订和完善工作制度、岗位职能、考核制度等。同时, 进一步理顺内部岗位工作职能, 规范业务操作流程, 更符合工作的实际需求。以此为基础, 强化内部的各项管理。

(二) 细化预算编制, 推进预算改革

部门预算是推进国库集中支付的前提, 国库集中支付是实现预算目标的保障, 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推进, 需要部门预算、政府采购等改革的及时跟进。

(三) 加大改革力度, 实现平稳过度

随着我区国库改革的发展, 实现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转轨, 对会计集中核算的单位纳入国库集中收付管理,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库单一账户管理, 是现实和长远的需要。

(四) 加强现金管理, 推行公务卡制度

把公务卡消费结算方式引入到国库集中支付中来, 对规避现金支付造成的风险, 打造“阳光”财政, 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五) 扩大改革范围, 逐步延伸乡镇

建议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向乡镇一级延伸, 以提高乡镇财政公共保障能力和财政支出管理水平, 最终建立区乡两级国库集中支付体系, 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迈上新台阶。

(六) 加强机构建设, 提高工作效能

财政国库管理是一项新生事物, 随着各项国库改革的持续深入, 国库部门职能不断完善, 管理日趋精细化, 负担的任务也越来越繁重。为进一步加强财政国库管理, 推动财政改革事业的发展, 建议尽快成立国库管理机构和国库执行机构, 定编定岗。

沙河国库集中收付新路 篇3

现在全市68个预算部门中,13个乡镇办由于多数在信用社开设账户,难以实现当日清算,暂不具备条件,故未实行零余额账户管理;其他市本级55个一级预算单位中有52个部门具备条件,实行零余额账户管理。所有纳入财政统发范围的人员工资全部直接支付,所有政府采购资金实行直接支付。未纳入财政统发范围的人员经费和所有正常公用经费实行授权支付。

2012年7月底,财政支出总量66131万元,改革资金量36585万元。沙河市国库单一账户开户行为中国人民银行,财政直接支付零余额账户开户行为工行、建行、中行,截止2012年7月底一级预算单位的授权支付零余额账户数量已达44个,基层预算单位10个。全市财政专户数量40个,市级18个,非税收入5个,归收费科管理,其余13个由国库管理。乡级22个全部由财政所管理。

改革具体化

财政集中支付中心目前仍有实有资金账户,为防止预算执行中清算行因故不能及时清算而保留。全市预算单位实有资金账户38个,主要是乡镇办经费账户和专用账户35个,市本级3个。所有资金账户均在国库部门的监控范围之内。

2012年上半年通过财政零余额账户先支付,再与国库单一账户清算的直接支付资金量12325万元;通过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先支付,再与国库单一账户清算的授权支付资金量870万元;拨付财政专户的资金量22370万元;拨付工资统发专户资金量20070万元;拨付非预算单位资金量3320万元。

在动态监管方面,主要由业务科室强化用款计划审核,支付中心加强票据管理,拒付不合理票据,拒付应进行政府采购未实行政府采购的资金。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方面,执收单位32个,全部纳入收缴改革范围,2012年1-7月非税收入总量2620万元,全部通过非税收入收缴系统收缴资金。

改革成效

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是一项政策性强、技术性要求高的工作,改革初期,沙河市财政局组织人员深入学习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有关的文件、政策和法规,吃透文件精神,熟练掌握政策法规。同时,组织有关人员到开展较早取得一定经验的兄弟县市进行学习,汲取兄弟县市的宝贵经验,对整个操作流程实际运行进行全方位的接触和了解。同时对预算部门的财会人员进行培训和业务指导。

在全局的努力下,财政局解决了财政资金层层拨付的问题,减少了资金拨付的周转环节,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指标录入、编制计划、计划批复、生成额度都是在计算机系统中操作,方便快捷,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直接支付到供应商或用款单位,缩短了拨款时间,方便了单位用款。

过去财政资金多头开户、分散管理的问题也得到解决。一是以局文件形式,明确规定所有账户由国库股统一开户,统一支付,统一核算。二是严格预算单位的银行开户审批,除上级文件要求必须开设银行账户的,财政性资金一律纳入国库集中收付体系。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所有的财政性资金全部由财政国库管理部门集中管理、统筹使用,使财政部门成为政府的资金管理中心,一来财政资金的安全性、有效性大大提高,二来有利于增强宏观调控能力,促进财政支出向保证重点、结构合理、管理规范、廉洁高效的方向发展。

目前预算指标的导入,用款计划的编制、审核、批复都通过计算机操作完成,机器操作代替手工操作。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后,局内部股室与支付中心联网,实现了信息共享,提高了自动化办公水平,随着此项改革的不断深入,“金财工程”的实施,财政信息化水平将不断提高。

难题待解

实施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后,从指标管理到用款计划、支付、清算和会计核算,严格按照资金性质、指标类型、预算科目运行,即按照预算执行,专款专用。这就要求年初的预算编制要尽可能细致准确,而且科学合理。但目前的部门预算和政府采购预算编制还不够完善:一是准确程度不够,年初预算编制和年度实际用款的出入较大,新增、追加预算较多,执行起来需要不断地对指标进行人工调整。二是细化程度不够,部分专款还不能细化到预算单位,预算编的越粗,执行造成财政授权支付的比例越高,直接支付的到位率就越低。部门预算是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基础,两者相辅相成,预算编制的细化程度直接影响预算执行的质量和难易程度。

沙河市财政局在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中,还遇到了各方面的思想阻力。一是财政资金由国库直接支付给支出单位的商品和劳务供应者,造成了部门职能的调整,专项资金账户的清理改变了财政资金的条块分割的局面,一些人员存在抵触情绪或畏难情绪;部门的“既得利益”被打破,以至改革积极性不高,阻力较大。

另外,由于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是对原财政预算拨款的一次根本性变革,要求单位财务人员要从预算编制入手,熟悉本单位的预算经费的每一项构成和财政拨款程序,熟悉行政事业会计制度,能用微机记账,大多数情况是老会计熟悉业务不懂微机,年轻会计会微机不通业务,有些会计既不懂会计业务也不懂微机操作。

国库收付中心半年总结 篇4

国库收付中心(国库科)

上半年,国库收付中心致力于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注重财政资金管理环节控制,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做到了收入进度与时俱进,支出保障平稳有序,资金运行规范高效。主要特色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财政收入完成超历史

上半年,我们采取以旬促月、以月抓季、以季保年的工作措施,实现了财政收入的均衡入库,截至6月30日,全市累计完成财政收入42,045万元,占年初预算 68,200万元的61.6%,超正常进度11.6个百分点,超收7,945万元,比去年同期32,999万元增收9,046万元,增长27.4%。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5,655万元,占年初预算27,350万元的57.2%,超正常进度 7.2个百分点,超收2,744万元。

二、财税库银联网实现新突破

今年,我们积极协调地税、国税、人民银行等部门做好依法征收和均衡入库工作。今年5月,全省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推广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我市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推广运用的先进经验在会上做了交流推介。

三、集中支付改革取得新进展

一是核算体系更科学。取消会计集中核算实有资金账 1

户,设立零余额账户,实行先支付后清算。在财政总会计体系下设立市直预算单位往来资金专户会计,将原纳入会计集中核算的市直预算单位实有账户资金4300万元,划入新开设的国库单一账户。

二是支付流程更便捷。上半年,我们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财政代理会计业务退还工作,将市建设、民政、林业等部门会计业务退回单位管理。

三是账户管理更规范。配合非税局实施国土资金管理改革,分别撤销市土地交易中心在工行、农行、中行和信用联社开设的4个土地出让收入过渡账户,归并缴入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资金1,291万元,追缴国库土地出让金收入2,000万元。

四、财政资金管理机制日趋完善

一是会计核算制度严谨规范,会计代理水平不断提高。进一步完善内部稽核、内部牵制的工作机制,有效地提高了财政资金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推出了月度会计核算抽查互审制度,从源头上控制和杜绝预算单位坐收坐支财政收入行为。

二是妥善处理假日期间资金安全和拨付工作。在节假日,我们重点加强印章、票据、有价证券、会计凭证和电脑设备安全检查,责任到人,及时发现和堵塞安全隐患。同时做好重大节日期间维稳工作。

三是强化了债权债务的全程监管。强力推行“到期即扣”机制,严控新债,大力清偿旧债,通过下达《国库资金回收通知书》和扣款方式进行回收借款,上半年,共回收财政国库借款3500万元。

四是开展了单位账户年检和备用金账户检查。对预算单位的银行账户进行了一次检验,并对需要整改的单位责成限期撤消或合并账户。同时,联合人民银行对市直349家行政事业单位备用金结算帐户使用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

上半年,我们还有三个方面的工作不尽人意:一是社保资金没有按国库集中支付标准流程办理支付;二是行政事业单位实行公务卡结算的推动面和使用面没有达到省厅规定的百分之百的目标;三是国库集中支付代理银行的代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亟待提高。

下半年,国库集中收付工作将抓住以下四个工作重点:

一、进一步加大组织财政收入的力度,圆满完成全年收入任务

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财政总收入力争突破70,000万元,一般预算收入总量达到30,000万元的要求,下半年,全市财政预算总收入应完成27,955万元,其中,国税17,215万元,地税7,557万元,财政3,183万元;一般预算收入应完成14,345万元。其中:税收收入应达到8,081万元;非

税收入政府统筹应完成1,732万元。

要实现上述目标,我们一是要加大收入任务考核督办力度,认真落实和分解收入任务。二是要不定期召开财税库联席工作会议,提高税款入库速度。三是对乡镇税收收入入库情况将实行月通报,季考核;对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将试行驻点征收、包片征管的方式,建立考核机制,确保任务完成。

二、进一步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不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一是强力推行公务卡结算方式。二是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体系。按照国库集中支付“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改革要求,将包括社保资金在内的所有财政资金,按照标准流程办理支付,确保项目支出财政直接支付总量达到国库集中支出总额的80%以上。三是建立国库集中支付代理银行考评机制。采取问卷调查考评、协议履行情况考评、报告综合考评等方式,将考核结果与代理银行工作业务费挂钩,对服务质量差,严重违反协议规定的代理银行,建议局领导取消其代理资格。

三、进一步完善财政资金安全运行体系,坚持做到安全管理常抓不懈

一是组织开展财政国库资金、乡镇财政所和市直预算单位备用结算资金安全检查。二是强化债权债务监管,继续清理财政往来款项,加大财政借款的回收力度。三是建立健全

国库支付实时监控、核查处理、整改反馈、跟踪问效的运作机制。四是加强国库支付系统数据网络异地备份与容灾系统建设,提高国库支付系统的安全等级。

四、进一步加强国库队伍建设,扎实开展文明创建活动 以创建省级最佳文明单位为契机,依托服务窗口,开展争先创优,弘扬财政文化,打造国库品牌。牢固树立“服务领导、服务科室、服务单位、服务全市经济建设大局”的服务理念,充分发挥“全国青年文明号”的龙头带动作用,努力创建“国家级巾帼文明示范岗”,真正把财政国库干部打造成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扎实、善打硬仗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国库集中收付的账务处理 篇5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实行增加了财政宏观调控能力,如何结合会计委派制集中核算的业务特点,使会计核算中心的账务处理方法科学化、规范化成为关键。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

一、本级财政部门统一调度会计核算中心资金的账务处理

本级财政国库管理部门根据财

政资金的储备情况调用会计核算中心(某些地方称“会计工作站”)“基本户”银行存款,需出具合法的批件和收款收据。会计核算中心建立独立的核算体系,真实记录与本级财政国库管理部门发生的资金往来,代理单位的银行存款数额则不发生变动。

调出时,借:暂付款——财政国库部门——明细科目(行政单位)

其他应收款——财政国库部门——明细科目(事业单位)

贷:银行存款—会计站基本户

调入时,作反方向会计分录。

二、本级财政国库管理部门根据各会计工作站备用金实有数,核拨部门预算款项的账务处理

.本级财政国库管理部门拨入部门指标款时(资金没有发生空间位置转移),入账依据有单位收款收据、部门预算和预算审批表。

行政单位会计分录:

借:暂付款——财政国库部门——明细科目

贷:拨入经费——经常性经费

——专项经费

预算外资金收入

事业单位会计分录:

借:其他应收款——财政国库部门——明细科目

贷:财政补贴收入

拨入专款

事业收入——财政专户拨款

.发生支出项目交由本级财政国库管理部门直接支付时,入账依据有发票、合同和工资表等。

行政单位会计分录:

借:经费支出——经常性支出

——专项支出

预算外支出

贷:暂付款——财政国库部门

——明细科目

属于固定资产的借固定资产,贷固定基金。

事业单位会计分录:

借:事业支出

专款支出

贷:其他应收款——财政国库部门——明细科目

属于固定资产的借固定资产,贷固定基金

.授权会计核算中心支付时,入账依据有发票、合同和其他支出资料等。

行政单位会计分录:

借:经费支出——经常性支出

——专款支出

预算外支出

贷:银行存款——基本户存款

属于固定资产的借固定资产,贷固定基金。

事业单位会计分录:

借:事业支出

专款支出

贷:银行存款——基本户存款

.本级财政国库管理部门通过银行划入上述部门预算指标款项时

借:银行存款——基本户存款

贷:暂付款——财政国库部门

——明细科目

国库集中收付中心2010年工作总结 篇6

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成功对接

根据鄂政发[2001]**号《关于试行财会集中核算制和零户统管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为加强单位财务管理,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在该县全面推行财会集中核算制。**县会计核算中心于200*年*月**日正式

成立,运行几年来,县直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业务基本纳入了会计集中核算,并为单位临时资金和工程项目建立账户**个,共建立账套***套。实现了会计集中核算的平稳过渡,保障了单位的正常业务需要。在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节约财政支出,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核算中心在完善操作办法,建立内部岗位责任制,统一明细支出科目的基础上,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办法,积极探索了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与核算中心“基本账户”合并,实行统一管理的新途径,实现了有效监管。

财会集中核算工作作为财政改革和财政工作的重要内容,受到该县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经过*年的努力,实现了从单位核算到集中核算的顺利过渡,运转顺利,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得到了县直绝大多数单位的认可,基建项目、自收自支单位的会计业务也主动要求纳入集中核算管理。

一、会计集中核算取得的成绩

1、增强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大大缓解了县级财政资金调度的困难。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对各单位的账户进行统一管理,不但便于财政部门全面掌握单位的收支情况,而且有效地发挥了财政资金事后监管的作用,为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奠定了基础。在保证单位资金使用的前提下,集中分散的资金有效开展资金调度,缓解了资金调度的压力,保证了急需支出的安排。

2、加强了财政资金的监督力度,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核算过程由过去的“暗箱操作”变为现在的“阳光作业”。各单位的收支都必须通过会计核算中心,在核算中心会计人员的公开监督下进行。一方面,各单位遵守财经纪律的意识明显增加,一些超标准、不合理的支出明显减少,把一些不合法的财务支出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核算中心会计人员不断加强日常监督,严格按照有关财政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业务审核,拒付了许多不合理不合法支出,有效遏制了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的发生。严肃财经纪律、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3、减化了财政资金的运行环节,大大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工作效率,降低了行政成本。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各单位的财政性资金直接拨入核算中心的统一账户上,大大减少了由于层层下拨资金造成的划拨途中的占压,因而大幅度节省了财政资金,在搞好日常核算的同时,能够及时为各单位提供会计报表和明细科目余额等会计信息资料,核算的深度和广度也有了提高,受到了核算单位和社会的好评。

4、规范了会计核算,加强了会计基础工作管理。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使会计人员增强了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有效监督的责任心,有利于解决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秩序混乱的问题。同时解决了一些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账户设置混乱,多头开设银行账户等问题,清理了单位的往来款项,解决了一些单位长期遗留的财务问题。

5、为县委、县政府领导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为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奠定了基础。为认真贯彻执行《会计法》管好用好财政资金,构筑公共财政框架奠定了坚实基础。

6、大胆探索资金管理办法,预算内外资金形成合力。实行财会集中核算后,为简化手续,提高办事效率,解决资金管理过程中的不足和“体外循环”问题,他们大胆探索,将预算外资金统一纳入财会集中核算一并管理的办法。把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与财会集中核算“资金专户”合并为一个“基本账户”,单位实现的预算外资金直接缴入“基本账户”后按资金性质进行会计核算。这种“合二为一”的做法,减少了单位资金划转的中间环节,方便单位操作,缓解了过去预算外资金中的矛盾,节省了人力、物力,净化了收入管理,解决了少数单位为逃避监督而采取的一部分资金打滚进专户,另一部分资金体外循环的违规作法,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收支两条线”管理。

7、妥善处理各单位在报销中存在的问题。针对现行行政事业单位开支标准和管理办法滞后以及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广泛听取有关部门和单位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充分考虑政策的连续性、统一性和可操作性,与监察、人事、审计等部门共同制定了《**县县直行政事业单位经费开支暂行办法》和《**县县直单位领导干部电话通讯费暂行办法》,并将各项财务制度规定编印成册,供单位参照执行。

国库集中收付中心2010年工作总结 篇7

中收付制度之研究

实行财会集中核算之后,为全面建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构建了“操作平台”。从目前各地实际运行的情况来看,财会集中核算制已具备了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基本雏形,轮廓已日渐清晰。如何将财会集中核算制与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有效地融合起来,以达到建立符合县级财政管理功能的“财会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目标。笔者特撰文略抒浅见:

一、“财会集中核算制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设计的基本要求及运作程序。

财会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指在现有财政部门成立的会计核算中心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以健全的财政收入、支付信息系统和银行间实时清算系统为纽带,所有预算单位的收入进入国库单一账户,所有需要购买商品或支付劳务的款项,由预算单位

提出申请,经国库集中支付机构审核资金并通过单一账户体系支付给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的管理制度。它是融合了会计委派制、财会集中核算制、国库集中收付制的集成模式。

财会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体系构成:1)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包括:财政部门在中国人民银行开设国库单一账户;在商业银行开设的财政集中支付专户;在预算外资金还未完全实行收、支“脱钩”的情况下,暂时在商业银行开设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2)收入缴库分为直接缴库和集中汇缴两种方式。(3)支出拨付程序为财政直接支付方式(根据县级财政的特点不宜采取财政授权支付方式)。因此,在实行财会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之后,财政部门只在人民银行开设国库单一账户、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集中支付专户和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取消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为单位开设零余额账户,取消财政部门为预算单位在商业银行开设小额现金账户,取消各类特设专户,取消各银行的“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为了解决取消“三户”和“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之后资金的“入口”和“出口”问题,所有税收收入、预算资金、各类基金、转移支付资金等一律进入国库单一账户,预算外资金以及其

他各类资金一律进入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的预算外财政专户,支出拨付一律从财政执行机构在商业银行开设的财政集中支付专户中直接支付。另外结合各单位的工作需要,实行“备用金核算制”,在日常经济活动中,各单位发生的零星小额开支由会计核算中心核算一定的备用金额度,由单位自行支配,按规定到核算中心报销。

“财会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运作程序:指预算单位按照批准的用款计划向财政国库支付机构提出申请,经支付机构审核从财政集中支付账户中向收款人支付款项,然后通过银行清算系统由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的财政集中支付专户与国库单一账户进行清算。在国库集中支付方式下,由于银行间的清算系统是通过网络进行的,因而财政集中支付专户和国库单一账户每天清算结束后其余额为零,财政资金的日常结余资金都集中保留在国库单一账户之中。

通过上述对财会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科学设计,我们认为是一项全新的制度、体制、管理的创新和发展,是当前财政实践的一次重大财政理论与实践的突破,是会计委派、财会集中核算制与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有机融合的一种科学、有效、成熟、较高级次的复合型管理模式,是一种与地方财政运作相适应,特别是符合县级财政管理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二、建立“财会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实现“直通车”可行性。

第一、财会集中核算已为建立“财会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的地方在实行财会集中核算之初各项工作的起点比较高,在组建“中心”之时,已作好向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过渡的前期筹划,在“中心”的运作中已经部分承担或履行了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职能与职责,前瞻性的酝酿和操作为建立财会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早已架起了桥梁。

第二,在解决资金的“安全入口”和“安全出口”问题上,已为建立“财会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设计了科学便捷的路径。实行财会集中核算之后,各预算单位的银行各类账户已全部取消,其会计机构及财会核算职能已被会计核算中心取而代之,采取的是“会计主体与会计核算的分离,资金所有权与核算权的分离”的“两权分离”核算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实行“五权不变”,即“资金所有权、使用权不变,财务管理自主权不变,单位的资金筹措渠道不变,债权、债务主体不变,单位的经济责任不变”。这样比由各单位分账核算并由财政部门为单位在商业银行开设零余额账户的做法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各单位既不需开设账户,也不需进行会计核算,一切财务核算职能由财会核算中心代理,单位只需设立一个报账会计,资金的“入口”和“出口”更加安全、便捷、流畅。

第三、现有基础设施已为建立“财会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作了技术支撑。由于各地在建立会计集中核算的时候,计算机硬件的配置档次比较高,尤其是成熟的软件系统技术含量比较高,有庞大的可扩容空间。工资支出,如各预算单位的工资实行统一发放;购买支出,如商品及劳务费用的支付,代扣水费、电费、电话费、工程项目、政府采购等;专项支出,如各种基金及专款;转移支出,如中央对地方的各类一般性转移支出;债权与债务的内部结算及划转,等等。可以说,在会计核算中心的财务

核算这个“操作平台”上“只有想不到的事情,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第四、会计核算中心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已为建立“财会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作了充分的人才储备。各地在实行财会集中核算时,对人员的选拨是比较严格的,“中心”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财会核算与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熟练操作运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准入”的“门槛”较高。所以说,建立财会集中核算型的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会计核算中心人员技能的“角色”转换快,轻车熟路,举重若轻,完全能够肩负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运转工作。

三、建立“财会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六大强势。

通过建立财会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它有效地融合了“两种制度”之所长,实现了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1、“财会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它继承和发扬了财会集中核算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甩账、加强财务基础管理诸多优点,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效率。过去在单位实行独立核算的情况下,绝大多数单位从记账凭证的填制,到记账、报账、开具拨款通知单以及与银行间的对账等繁重、复杂、固定、机械式的工作,完全靠手工操作,现在通过财会集中核算后上述工作一切由计算机来运行完成,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甩账,工作效率成几十倍提高。同时也消除了财务管理上的“五多五乱”,即单位“银行账户多,资金管理乱;票据种类多,资金收支乱;违规账目多,资金核算乱;环节层次多,监督审核乱;违法违纪多,支出管理乱”的现象,使“五多五乱”的痼疾得到了彻底清除,加强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基础管理,这一剂良方无疑解决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问题,达到了综合施治,正本清源,药到病除,斩草除根的功效。

2、妥善解决了重新“支摊子”“另起灶炉”的问题。能够充分发挥会计核算中心现有的硬、软件网络基础设施,管理手段,技术力量,信息资源等各方面的优势,无

需“另立门户”“另起灶炉”去重新“支摊子”,避免了重复投资。因为两种制度的有机对接后主要表现为“四个基本相同”:一是核算的对象相同,都是对所辖的行政事业单位实行财会集中核算;二是核算的方法相同,实行“一取消、两直达、三集中、四规范、五设立、六建制”的“通用型模块”;三是核算的内容相同,都是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内、外资金及其他各类款项实行统管;四是组织形式相同,大多采用“一厅式办公,柜组式核算,流水式作业,链条式管理”方式。

3、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实行财会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之后,所有预算单位的资金全部集中在国库,减少了大量的库外资金的无效、低效运作,使政府在调控宏观经济方面更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4、解决了重复设立机构的问题。财会集中核算制和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两者合二为一,避免了财政内部机构重复设立和人员膨胀,促进了当前的机构改革,符合 “精简、高效、统一”管理的目标。

5、开辟了深化细化部门预算工作的新途径。实行财会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尤其是所提供的月、季、年终决算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囊括资料的全面性及会计信息的可利用性是勿庸置疑的,这是财政部门多年来盼望已久,梦寐以求,来之不易的珍贵的“会计信息共享资源”,这些可以充分信赖的、没有任何“杂质”和“水份”的数据,为科学编制部门预算、细化预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过去一直困扰财政部门的预算编制不细、数据不实的“假预算”的问题,通过建立财会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之后使之得到了迎刃而解,为编制部门预算提供了“高保真”的“会计信息共享资源”。

6、简化了会计核算程序。通过实行财会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解决了国库、财政预算编制机构、执行机构、各预算单位以及专业银行之间人为的频繁的资金划拨、结算和对账等问题。

四、建立“财会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需要配套实施并着力解决的八个关键问题。

第一、科学设立机构,规范工作职能。

1、细划现有预算管理职能,建立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三分离机制。

2、建立财会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之后,现有的会计核算中心履行财政国库集中收付执行机构的职能,由于实行国库单一账户核算,因而中国人民银行的工作量成倍增加,现有人员已不能满足需要,应适当调整充实国库部门(科、股)人员。

3、科学调整会计核算中心的内设岗位。原“中心”的核算会计、复核会计、资金会计按照有关规定,履行国库集中收付核算、复核和资金会计的职能。

4、调整预算外资金管理机构的职能,实行收、支完全“脱钩”。现有的预算外资金管理机构只负责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等征收与管理,收入按规定通过财政在商业银行开设的预算外资金专户然后汇总缴入国库单一账户,取消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的编制工作,将编制预算计划的职能划入财政预算编制机构,撤消预算外资金的资金的分配职能,不再承担支出的核拨,将其对预算单位核拨支出的职责转入财政国库集中收付机构,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收、支“脱钩”,实现收与

支的“直通车。

2、取消各类库外资金专户。现在有些地方在成立核算中心之后,无论是各预算单位还是财政内部仍然保留着部分资金专户,如各类基金专户,各类补助专户,社会救济救灾专户,扶贫专户,福利彩票发行专户,住房基金专户等,从而形成了大量的库外资金,与建立完善的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解决的办法是将现有的各单位及财政内部的各类专户全部取消,通过财政国库集中收付机构在集中核算时建立“账套”,实行“一个口进,一个口出”的“漏斗式管理”,堵住“管涌”,发挥国库单一账户的“总阀门”作用。同时,建议上级财政部门在制定有关财务管理制度的时候,不要强令地方建立上下贯通、名目繁多的各类专户,避免给地方在推行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方面设置障碍。

3、将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包括基层单位)全部纳入财会集中核算,以利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有效实

施。对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实行整体推进,实行纳入的单位“一刀切”,不留“盲区”和“死角”,否则,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集中”目标将难以实现。

4、改变由单一的对“资金总量控制”为“对资金总量控制和对预算指标控制”。实行预算指标控制是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内核机制”,是与财会集中核算的根本差异。财会集中核算实行的对单位的资金的总量控制,只要单位的支出凭证符合规定,账上有余额,核算中心就理应办理资金的划拨业务,及时快捷的为单位报账,但是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之后,原来的会计核算中心不仅担负着对单位资金总量的控制,而且更重要的是按照年初部门预算的计划对单位的各项预算指标实施控制和监督,并进行明细核算,防止挤占、挪用和无预算拨款等违纪违规行为发生,实行资金总量控制与预算指标控制“一肩挑”。

5、妥善处理好“并户不并账,分账不分钱”的问题。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之后,犹如“千条江河”

的资金汇集到国库这个“汪洋大海”,资金总量增加,块头增大,形成了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之势,资金的“聚合”和“裂变”效应得到发挥。但是政府在调控这笔为数可观的资金之时,要谨慎运作,防止“放大”地方可用财力,防止资金相互“垫背”而导致出现新的挤占、挪用等隐性财政风险,积极处理好“并户不并账,分账不分钱”的问题,否则,使用不当“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将成为一把锋利的“双刃剑”。

6、取消实行财会集中核算之后部分单位又另行组建的“内部结算中心”。尤其是建立财会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之后,不能出现“中心”之外的多“中心”,要借财会集中核算制转型之时,将各种“内部结算中心”的核算业务全部纳入财政国库集中收付机构管理,斩断其“二次分配”甚至“三次分配”的渠道。

7、修订、完善有关与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相配套的法律与法规。完备的法律法规是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实施的保障。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之后,应对《会计

法》、《预算法》、《预算法实施条例》、《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以及税收征管法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进行修改和补充;对《金库条例》、《金库条例实施细则》、《国库收入管理办法》、《收入退库管理办法》、《财政资金支付管理办法》进行合并立法,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法》。

国库集中收付中心2010年工作总结 篇8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积极推进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确保中央财政资金运行安全、高效,规范选择中央财政国库集中收付代理银行的招投标程序,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根据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中央财政国库集中收付代理银行统一采取招投标方式确定。财政部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条 中央财政国库集中收付代理银行招投标过程(包括招标、投标、评标、中标等),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法》以及相关的法规制度规定执行。

第四条 中国人民银行国库部门负责对商业银行代理国库集中收付业务的资格进行认证。

第五条 财政部国库部门在认定具备代理国库集中收付业务资格的银行范围内开展招投标组织实施工作,并确认招标结果。

第二章

银行代理资格标准

第六条 申请代理国库集中收付业务的投标银行,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持有中国人民银行核发的《金融机构法人许可证》或《金融机构营业许可证》,以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并年检合格。

(二)资金实力雄厚,资产状况良好,申请前三年内无重大金融、财经违法行为,具有较强的风险控制能力和较好的经营业绩。

(三)能够满足代理国库集中收付业务需要的经营网点规模。

(四)具备先进的资金汇划清算系统,保证本行系统同城转账实时、异地转账两小时内到账。

(五)具备先进的信息反馈系统,能够及时、全面、准确地反映所代理的财政支付业务信息。

(六)能够保证资金汇划系统和内部网络的安全性,并承担自身网络安全问题方面的有关责任。

(七)内部管理规范,内控制度健全,具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和保密措施。

(八)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三章

招标投标

第七条 中央财政国库集中收付代理银行的招投标工作,由财政部国库部门委托在财政部登记备案的政府采购业务代理机构(以下简称“代理机构”)进行。

第八条 代理机构根据财政部委托要求,编制招标文件和招标工作方案,报财政部国库部门。经财政部国库部门审批后,送财政部政府采购管理部门备案,并向具有代理国库集中收付业务投标资格的商业银行以投标邀请书方式发售招标文件。

第九条 参加投标的商业银行应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认真准备投标文件和相关附件。

第十条 代理机构应按照招标文件确定的时间、地点接受商业银行的投标。因特殊情况需要变更时,应按有关法律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代理机构接受商业银行投标文件后,即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有关规定程序举行开标大会,各投标商业银行应按抽签顺序进行投标方案陈述,并由代理机构宣布中标基本条件、评标有关事项及评标安排。

第四章

评标中标

第十二条 中央财政国库集中收付代理银行招投标的评标工作由评标委员会负责。评标委员会应根据有关规定组成,并遵循科学、择优、公正、公平的原则和事先确定的评标办法进行评标。评标工作应当体现服务、效率、权威的宗旨。

第十三条 评标委员会由5位以上单数评委组成。评标委员会由代理机构和财政部各1人、不得少于2人的专家委员及不得少于1人的服务对象组成。

第十四条 评标委员会组成人员应由代理机构商财政部国库部门提出候选人名单范围,并按规定程序报批后,随机抽取。

第十五条 评标原则上采取综合评分办法。评标办法主要由有关指标和相应的评分标准两部分构成。根据管理要求,有关指标主要包括:资产质量与经营状况、银行信用等级、服务水平、信息系统、网点分布、风险控制等。

第十六条 评标原则应当在评标开始前确定,并在招标文件中公开载明。

第十七条 参加投标商业银行未能按照招标文件要求提请投标文件及相关附件的,即为废标。

第十八条 评标委员会评标结束后,代理机构应在评标现场向评标委员会成员宣布评标结果,并在法定时间内将评标结果推荐给财政部。财政部国库部门根据推荐结果,按照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初步确定中标银行,并按规定程序报批确认后,通知代理机构向中标商业银行发送中标通知书。

第十九条 中标通知书送达中标商业银行后,中标商业银行应与财政部正式签署《委托代理协议书》。中标通知书同时抄送中国人民银行国库部门,中标商业银行应与中国人民银行正式签署《支付清算协议》。

第二十条 中标商业银行应严格遵守《委托代理协议书》和《支付清算协议》各项条款。对违反《委托代理协议书》和《支付清算协议》的有关行为,按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二十一条 《委托代理协议书》未尽事宜,中标商业银行应严格按照财政部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委托代理协议书》和《支付清算协议》要符合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实施办法,因改革需要修订有关内容时,要商中标商业银行,并签订补充协议。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三条 为保证招投标工作的公正合理,财政部应邀请监察机构参与投标、开标和评标全过程的监督工作。

第二十四条 财政部、代理机构招投标工作人员和评标委员会组成人员应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组织招投标工作,并对涉及招投标有关的情况严格保密,如有违法、违规及泄露行为的,将按照有关规定追究当事人责任。

第二十五条 中国人民银行国库部门在认定代理银行资格过程中,应遵循合法、合理、公开、公正原则,有违法、违规行为及由于资格认定原因带来损失的,应承担相应责任。

第二十六条 因中标商业银行不执行或故意延迟执行委托事项并造成财政资金损失的,由中标商业银行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中标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如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由有关机关进行相应处罚。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财政部向中标商业银行支付业务代理手续费的办法另行规定。

第二十八条 中标商业银行应根据招标文件要求在指定的时间内向代理机构支付相关费用。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负责解释、说明、修改。

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工作职责 篇9

1、负责制定公共财政支出管理有关规章制度;负责有关财政财务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

2、负责执行综合财政支出预算。办理部门和单位资金拨付、资金结算、会计核算。

3、具体办理财政直接支付业务。根据国库科批复的预算单位用款计划,审核预算单位的直接支付申请,及时办理单位财政直接支付业务。

4、管理和使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有关账户,包括财政零余额账户、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特设专户等;负责办理财政零余额账户的开设、变更和撤销等事宜;

5、按照国库科批复的单位用款计划,及时向代理银行发送用款额度(包括纸质),定期与代理银行核对用款额度余额。

6、负责国库集中支付中心的账务核算;定期与国库科、代理银行、预算单位对账。(安玉娟)

7、负责财政零余额账户、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的资金清算工作。每日按规定填制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汇总清算额度单,经国库科盖章后,送国库和预算外资金专户实现清算。

8、集中管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使用的各种凭证和票据。

9、负责单位财务报帐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

10、配合政府采购中心执行政府采购办法;配合财政行政事业性收费局,加强财政非税收入的管理。

11、定期反映和报告单位预算支出执行情况,配合财政局内设科室搞好支出方面的统计报表编制上报和分析工作。

⒈负责市级预算单位的工资统一发放工作。负责乡镇教师工资的统一发放工作。⒉负责与编委、人事、代理银行等工资统一发放相关部门的业务联系和协调工作。

⒊负责提供相关的工资统一发放信息。⒋负责对预算单位的工资统发业务培训工作。⒌负责工资统发相关信息资料的保管及归档工作。

6、负责汇总两个分中心的工资统一发放信息表。

7、负责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㈡岗位责任 ⒈主管:

⑴做好与预算单位、财政所、人事局和财政局业务科室的沟通与联系工作,根据具体情况协

商确定工资统发实施进度。

⑵会同人事局做好预算单位工资统发的业务培训,着重做好工资统发软件使用的培训和指导工作。

⑶每月8日前(遇节假日提前)完成工资统发数据分析报表,不定期出具书面汇报材料。每月4日前(遇节假日提前)完成教师工资统发数据分析报表。

⒉审核:

⑴负责预算单位、财政所工资数据材料的催报。

⑵做好工资数据的最后审核汇总工作,每月6日前(遇节假日提前)制作分银行工资汇总表,连同财政局业务科室提供的工资审核表

一并送交受理组。乡镇教师工资每月3日前直接送资金组,支付后转会计组记帐。

⑶经支付中心主任审签后资金组开具财政工资统发支付令,于每月6日前(遇节假日提前)将统发工资数据盘和工资数据汇总书记面材料送交各工资代发银行。并要求代发银行于每月8日前(遇节假日提前)将实发工资额及时、准确划入个人工资账户,同时由支付中心将个人工资中的代扣款项及时分解并转到扣款单位。乡镇教师工资于每月3日前(遇节假日提前)将统发工资数据盘和工资数据汇总书记面材料送交各工资代发银行。并要求代发银行于每月4日前(遇节假日提前)将实发工资额及时、准确划入个人工资账户。

3、及时汇总两个分中心的工资统一发放信息表,15日前完成工资统发数据的其他分析工作。

七、综合组

㈠工作职责

⒈负责支付中心内部行政事务管理工作,包括:内部财务、公务接待、制定和修订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安全保卫及卫生管理、文件收发、档案管理、以及宣传报道、信息调研等文秘工作,配合财政局办公室、行政审批中心做好支付中心的人事教育工作,协助检查内部事务的落实和执行情况。

⒉协助领导做好支付中心内部各组间以及支付中心与财政局及有关单位的协调工作。⒊负责办公用品、物资的购置、保管、领用工作,健全财产物资

⑷配合领导做好支付中心内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⑸配合做好相关事务的督办工作。计算机系统管理员: 工作职责:

1、负责中心计算机系统软、硬件和数据的日常管理工作。

2、负责落实和做好硬、软件防病毒工作等安全检测措施。

3、负责督促和做好中心各项软件数据、资料的备份工作。

4、负责督促和做好中心各种系统信息的保密工作。

5、指导电脑操作人员正确操作和进行设施保养。

6、对系统的升级、完善提出实施建议。

7、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岗位责任:

1、负责中心内部计算机管理制度的拟定。

2、检查计算机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3、每星期做一次杀毒软件反病毒库的升级。

4、每星期检查一次机房设备运行是否正常。

国库集中收付中心2010年工作总结 篇10

区政府办公室转发区财政局关于

锡山区全面推行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收付

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开发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各办局,区各直属单位,驻区各条线单位:

经区政府同意,现将区财政局制定的•锡山区全面推行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七年十二月十九日

锡山区全面推行乡镇财政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锡山区财政局

(二○○七年十二月十七日)

为深化我区乡镇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推动乡镇财政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逐步构建与公共财政相适应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根据•江苏省财政厅、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关于印发†苏南地区乡镇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苏财基层„2006‟25号)、•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财政局、人民银行无锡市中心支行†无锡市全面推行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指导意见‡的通知‣(锡政办发„2007‟235号)文件精神,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加快建设乡镇公共财政管理体系,逐步建立起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新型乡镇财政资金管理体制和机制,规范财政收支行为,加强财政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二)基本原则。

1.透明管理原则。所有财政收支业务按规范的程序在国库单一

账户体系中运作,收入和支出的全过程处于财政有效监管之下,增强财政收支活动的透明度。

2.高效运作原则。财政收入直达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直达供

应商或个人,加快资金运行速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三权”不变原则。预算单位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主体地

位不变;预算单位的资金使用权、财务审批权不变;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职能不变。

4.因地制宜原则。充分考虑我区乡镇(街道)财政管理的实际,因地制宜确定我区乡镇(街道)具体的改革模式和操作办法,在符合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基本规范要求的前提下,稳步推进,取得实效。

5.配套改革原则。在推进改革的进程中,要和非税收入、部门

预算、政府采购、绩效评价等财政改革工作相互衔接、相互推进,全面提升乡镇财政的管理水平。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

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在科学合理编

制部门预算的基础上,通过设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来管理财政资金,通过编制部门用款计划来加强财政资金支付的计划性,通过实行财政直接支付方式来实现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

(一)建立国库集中收付执行机构。

将“镇(街道)财政结算中心”更名为“镇(街道)财政国库集中

收付中心”,具体负责非税收入管理、预算单位用款计划管理、财

政直接支付的审核和支付、会计核算、资金清算工作。

(二)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乡镇(街道)财政所应选择一家商业银行作为国库代理银行,并

按规定开设账户,为简化程序,也可将原使用的账户更名。乡镇财政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原则上由以下四个账户构成:

1.“国库单一账户”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纳入预算管理的财

政收入和支出的活动,并与财政零余额账户进行清算。

2.“非税收入资金专户”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政府非税收入的收支活动,并与财政零余额账户进行清算。

3.“财政零余额账户”用于财政直接支付,支出与国库单一账

户、非税收入资金专户清算,做到零余额管理。

4.“特设专户”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财政特殊专项资金的拨

入和支出活动。

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建立后,所有财政性资金均通过国库单一

账户体系存储和实行财政集中支付。

(三)建立部门用款计划制度。

单位按年初批准的预算实行用款计划申报制度,在财政批复的计划额度内使用资金,部门预算下达后,预算单位基本支出按年度均衡原则,项目支出按项目实施进度原则,科学合理并规范地编制用款计划,经财政所批复同意后,作为向国库集中收付机构办理用款申请的依据。

(四)建立规范的资金收支办法。

1.规范收入收缴,乡镇各项收入直接缴入国库单一账户或非税

收入资金专户,各预算单位的非税收入均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纳入预算管理的收入按有关规定办理,未纳入预算管理的收入,一律开具财政部门监制的财政票据,在取得收入的当日缴入非税收入资金专户。

2.规范支出拨付。乡镇财政资金原则上实行直接支付。发生支

付时,由财政国库集中收付机构在“财政零余额账户”中直接将资金支付给商品劳务供应者和个人等。小额零星支出,以备用金方式进行报支。

(五)制定配套办法。

各镇(街道)应根据我区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相关要求,结

合镇财政管理实际,制定规范的国库集中收付操作流程、岗位设置、建立内部制衡机制,健全会计核算制度,确保改革顺利实施。

三、改革的相关要求

乡镇财政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是对原会计集中核算

模式的深化和完善,各镇(街道)要高度重视,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一)加强组织领导。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意义重

大,各镇要统一思想、高度重视,要成立镇级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镇(街道)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组织协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改革的实施,并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改革的进展情况。

(二)完善部门预算。部门预算是做好财政国库集中收付的前

提。目前,有些乡镇(街道)已实行了部门预算改革,但仍有部分乡镇(街道)的预算编制随意性较大,编制缺乏严肃性,支出标准不统一,降低了预算约束力。因此,财政集中收付改革要与部门预算改革相互配套、相互衔接,要全面推行和完善乡镇(街道)部门预算制度,为有效开展财政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创造条件。

(三)加强学习培训。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是财政管

理制度的重大创新,涉及到财政业务的各个方面,为保证改革的规范运行并取得实效,必须加强乡镇(街道)财政干部和各预算单位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要重点培训财政集中收付的业务流程、操作办法和信息系统等,通过各形式、多层次、有针对性的培训,为实施改革奠定基础。

四、实施时间

2008年1月1日起在全区范围内(含东亭街道)推行乡镇国库

集中收付制度改革。

主题词:财政收支改革通知

抄送:区委各部门,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区政协办公室,区纪委办公室,区法院,区检察院,区人武部,区

各人民团体。

无锡市锡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07年12月21日印发

上一篇:检验报告目录下一篇:2024年同业对标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