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大在职研究生专业

2024-07-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苏大在职研究生专业(精选7篇)

苏大在职研究生专业 篇1

考试科目:高分子化学

一、填空题(每空2分,本题共80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聚碳酸酯的结构式是,其结构单元是

2、聚合反应按单体和聚合物,在组成和结构上发生的变化,可分为分

别称为。

3、无定性聚合物的Tg是

4、CH2C(CH3)2和少量异戊二烯的共聚物通常。加入后者的目的是。

它是通过聚合而制成的。

5、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的一个例子是,其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是。

6、SBS的单体是,它又可称为,其用途

是。

7、自由基聚合时,间甲基苯乙烯和对甲基苯乙烯而二单体相比,较为活泼的是。

8、密胺树脂是由为。

9.、CH2CHX单体中X为基团时易于阴离子聚合。

10、偶氮二异庚腈的结构是作为剂,当用它作引发剂时聚合物的端基是。

11、“笼蔽效应”是指自由基处于等三种出路。

12、自由基聚合当单体浓度在50%时,其转化率-时间曲线成如果把其分

成三阶段,阶段与动力学公式基本符合,阶段与动力学公式不符合,这是因为,整个这一现象称为。

13、无链转移时,动力学链长可以由之比求得。

14、分别在苯,甲苯,乙苯和异丙苯四种溶剂中聚合苯乙烯,当其它条件相同时,溶

剂将对聚合产生何种影响,排列其影响大小的顺序。

15、在理论上,自由基聚合无链转移,歧化终止时,重均分子量与数均分子量之比等于,这一比例可称为。

16、氯乙烯聚合时,聚合物平均分子量的高低取决于,聚合反应的速度取决于。

17、r11,r21时,其共聚曲线与恒比对角线的关系是,当r11,r21时,则情况是。

18、理想共聚的一对单体其Q和e各有其特点可交替共聚的单体对,其e有以下特点。

19、Ziegler-Natta引发剂中副引发剂是Ⅰ-Ⅲ族的化合物,例

如。(三种)

二、回答下列问题(每题5分,本题共50分)

1、自由基聚合,无链转移反应,其它条件不变,当单体浓度提高1倍,引发效率降低1/2,动力学链长有何变化?聚合反应速度有何变化?

2、判断下列单体能否用自由基聚合制成高分子量聚合物,并说明理由。

CH2C(C6H2)2,ClCHCHCl,CH2CHCH3,CH2C(CN2),CH2CHOR

3.、下列材料中哪些最适合制备热塑性管子,为什么?

a)CH3(CH2)29CH3b)CH3(CH2)14000CH3

c)CH3(CH2)200000CH34、将1.0103mol萘钠溶于四氢呋喃中,然后迅速加入2.0mol的苯乙烯,溶液总体积为1L,假定注入的单体立即均匀混合,结果发现在反应时间为2000秒时已有一半苯乙烯聚合,试计算链增长速率常数及在2000秒和4000秒时的聚合度。

5、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进行聚合时,在反应产物中发现有Ph-Ph,以及

Ph-COO-Ph,为什么?

6.、已二酸和乙二胺缩聚,问下列情况,它们的数均分子量和重均分子量各为多少?a)单体等摩尔比,反应程度为0.995。

b)二酸:二胺为0.99,且全部羧酸已完全反应。

7、在一缩聚反应中,氨基乙酸浓度为10mol/L,已知k=110Lmols,计算:

a)当聚合度DP为37时需要多少时间?

b)当反应程度为0.900和0.999时,它们分散指数分别为多少?

c)当有1.5mol%的过量乙酸存在时,DP最大能达到多少?

8、亚麻仁油酸,邻苯二甲酸酐,甘油,丙二醇的摩尔数分别为1.2,1.5,1.0,0.7,求该体系的平均管能度,判断该体系是否凝胶化。

9、分别以过氧化苯甲酰引发苯乙烯和醋酸乙烯酯聚合,哪一个引发效率f较高?为什么?

10、已吡啶-铜络合物作为催化剂,在30℃下进行了0.01mol的2.6-二甲酚的氧化聚合,为了得到聚合度为16的齐聚(2.6二甲基苯撑氧),最好在氧吸收量达到多少毫升时停止反应?

三、回答下列问题(每题10分)

1、请简单叙述高分子材料在国民经济各领域的用途。

苏大在职研究生专业 篇2

我国高等教育自1999年开始扩招,招生人数急剧增加,仅用短短几年时间,就完成了高等教育由精英到大众化的转变。同时,也新增加了或合并形成一批综合性大学,促进了学科的融合交叉,优化了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环境 [1]。我国实现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进程主要是“突进式”启动的,缺乏充分的资源准备,而且从办学软硬件设施及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来看也离大众化高等教育相距甚远[2]。在此进程中,过于强调指标、数量的意义,存在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就实现了大众化的偏见,忽视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丰富内涵。为了实现15%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这一指标,我国进行的大规模扩招就不免显得有点勉为其难、急功近利,更为严重的是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教育质量问题。

当前,教师队伍的总体素质,特别是学位层次、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仍然不能适应知识创新和教育创新的需要,已经成为制约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比例严重偏低,离新时期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863”总体规划目标(即硕士、博士学位者占教师总数的比例,教学科研型高等学校80%,教学为主的本科高等学校60%,高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30%)仍然有较大差距 [3]。 相对于其他学科,体育专业师资由于“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在学历结构上与这一规划目标的差距更大,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高等学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是我国师资培训迫在眉睫的一项重要任务。

2 当前我国体育专业在职研究生教育的两种主要形式

学者斯泰西(1992)认为:“成功必须是对模式的发现,这些模式通过我们采取的行动出现,这些行动是为回应讨论我们认定的问题的议程发生了变化而采取的”[4]。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教育目标的不同,在职教育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实施方式。国外根据实施的主体不同将在职培训分为四种典型模式:高校本位模式、培训机构模式、学校本位模式、网络本位模式[5]。当前我国体育专业在职研究生教育主要有“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和“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两种形式。

2.1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模式是以高等院校为培训中心的在职教育模式。实施教育的主体是各招生大学的体育学院(体育系),他们拥有对学员学籍的管理权限。一般来说,担任此教学工作的教师就是本高校体育学院(体育系)的专业教师,他们侧重于体育专业理论的教学,学习重点在于进行学科专业化知识和技能的传授,突出体育学科的专业化。在《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方案》中,明确指出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系统专业知识的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这种模式是一种学历培训模式,多以证书教育为主,参加在职研究生教育的体育界人士也多是为了取得高级的学位。

这种模式中的授课教师是高校专业教师,他们长期工作的环境是在高校,并没有中小学一线体育教学的实践经历,所以在培训过程中常常与中小学体育教学实践相脱离,从教学理念、思路和拟解决的教学实际问题上都没有深刻的自身认识。对于培养高水平的中小学体育师资来说,这种模式一直是存在着诸多弊端的。因此,我国政府以往在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政策制订与引导中,一直并未强化教师在职教育与大学之间的联系。长期以来,对于体育教师在职教育和培训课程的内容与结构被认为是大学和高校自身的事,国家几乎从来不做出有关的政策性要求。但是,随着近几年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社会上对高层次的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大增。同时,随着学校体育工作的改革深入,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方案需要进一步推行,广大学校特别是中小学的学校体育工作改革需要大量拥有新知识、新思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这对我国新体育课程方案能否顺利实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正是在这种特殊情况下,体育教师的在职教育成为政府教育政策的一个核心内容,而主要面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也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再次重视。同时,为了弥补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培养中小学体育师资中存在的弊端,保证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质量,政府加强了培训课程内容和结构的指导。2006年1月20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下发了《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学位办[2006]5号),其中对于课程设置做出了严格规范。

总的说来,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因其强大的师资阵容、规范化的教学方式和系统的教学内容为在职教师提供了证书教育,特别是对于中小学在职体育教师学位的提升以及文凭的获取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自2005年开始招生以来逐渐在我国的体育专业在职研究生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

2.2 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教育

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教育模式的实施主体是各地方的师资培训中心,师资培训中心是我国地方教育当局实施教师在职教育的重要基地。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伴随着我国关于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由上而下”的全面推行,各地方教育当局管辖下的师资培训中心红极一时,为教师的在职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90年代末以来,随着各大学自主权限的提升,学校本位的教师培训模式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国家也有意弱化作为教师继续教育中间环节的各地方性师资培训中心,所以,这些作为教师专业化培训的机构虽然对于教师的在职教育仍然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显然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繁盛。由于各地具体情况的不同,其发挥的作用也有很大差别。就教师在职教育的数量而言,当前我国培训机构模式呈现的是削减的态势。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政府加大了校本培训的政策引导,学校的教育经费,包括教师培训经费主要由学校自己支配,在这样的状况下各学校当然更愿意自己承担本校教师的在职教育;二是我国进行的教育制度改革逐步让中央和学校两端管理机构的权利增多,地方教育当局权力弱化。培训机构大多是由地方教育当局出面组织的,随着地方教育当局权力的弱化,培训机构模式自然也不断萎缩。以广东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招收高校体育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招生录取情况为例:

造成高校体育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招生规模日渐萎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2005年开始实施的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抢占了部分生源;二是通过3-4年的招生培养,大部分需要提升学历学位的高校青年教师通过入学考试,已经开始接受在职研究生教育;三是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日趋稳定,学校对于新引进教师由“数量”向“质量”转变,绝大部分教师本身已经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2006年国务院学位办对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招生单位的招生专业和招生人数做了更严格的限制,实行招生限额办法。除“高等教育学(国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辅导员)”外,每个单位限招15个学科、专业,每个学科、专业的招生人数不得超过20人。总的说来,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是教育部为了提高高校教师的学历、学位而采取的一项试行性研究生培养模式,这一政策试行的时间不会太长[6],这种模式的在职研究生教育的萎缩甚至取消是必然的。

图 广东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招收体育专业高校教师在职研究生情况

高校体育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实施主体是各地方高校师资培训交流中心,虽然教学工作大多也是由地方高等体育院校的专业教师担任,但是学员的学籍管理权限却不在这些院校。培训机构本位模式的教育宗旨是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搭建平台,它更侧重的是教师的职业技能,即教育者的职业化。2006年3月31日由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联合下发了《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开展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的通知》(教人[2003]3号),文件中指出开展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的目的是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并确定工作的指导思想为: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在遵循高层次人才培养规律的同时,为高等学校在职教师攻读硕士学位开辟途径,系统招生,规范培养,保证质量,为改善高等学校队伍结构和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积极创造条件;同年的6月25日,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在《关于制订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教体艺司函[2003]29号)中,进一步提出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良好师德、现代教育观念、较高的教学和科研能力的大学体育骨干教师。高校体育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在课程的设置方面以宽、新、实为原则,分为学位公共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要求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

3 我国体育专业在职研究生教育两种主要办学模式的对比

当前我国的体育专业在职研究生教育主要有“高校体育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和“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两种形式。它们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一定差异,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剖析阐述。

3.1 从培养的具体要求上看

2003年开始的高教硕士招生是伴随着其他专业同时推出的,主要是为了解决高校公共课老师的学历问题,其培养目标是“大学公共体育课骨干教师”。从培养的具体要求上看,高教硕士不但要求掌握基础的体育专业理论还要求掌握教育学理论和学校体育学知识,要能够胜任大学学校体育教学研究工作。而2005年开始招收的体育硕士则是为了解决我国体育界人士学历知识层次偏低的问题,其目标是“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要求其具有系统的体育专业知识。

3.2 从招生对象与条件以及入学考试的情况来看

高教硕士要求报考者是国民教育系列大学本科毕业的高等学校从事公共体育课教学的在职教师,入学考试科目中教育学、学校体育学及包含外语、高等数学、语文、逻辑学四部分的“GCT”综合考试,充分体现了高教硕士教育性、知识全面性的培养思路。而体育硕士要求报考者一般具有学士学位即可,专科毕业后三年也可报考,但强调其必须拥有体育运动实践经验,并达到一定的运动员等级标准,入学考试的考查重点在于体育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录取的时候,对于运动成绩和工作业绩突出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有特殊招生政策,可以给予降分录取,体现了体育硕士在培养思路上专业性、运动实践性的特点。

3.3 在学制方面

两者的学习年限都在2-4年之间,但高教硕士要求最少有半年的全脱产学习。在课程设置方面也充分体现了两者不同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现代教育技术等课程在高教硕士的课程学习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体育硕士的课程学习重点则在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竞赛组织管理和社会体育指导四个专业方向领域。对于学位论文的选题,高教硕士以研究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主,而体育硕士以研究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竞赛组织管理和社会体育指导等体育工作中的现实问题为主。通过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答辩后,高教硕士将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体育硕士将获得体育硕士专业学位。

3.4 从生源上看

高教硕士学员必须都是各高校的体育教师,而体育硕士的生源构成则呈多样化。高校老师仍是主要成员,占一半以上(58%),但选送学校已经滑向二级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地方院校等;中学占31%,提高中学体育老师学历层次已得到有关部门和教师自身的重视,并将成为我国体育专业在职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主流;优秀运动员招生政策的实施也将大大拓宽生源渠道。

4 结论

1.在我国教育大众化的快速推进过程中,学校规模不断快速扩大,由于缺乏必要的资源准备,大部分学校,特别是高校师资匮乏矛盾突出,随之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在校学生人数快速增长,高学历层次的体育教师数量严重不足,课堂教学质量明显下滑。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教育部和学位委员会在2003年推出高校“公共课”教师在职研究生教育,2005年开始推行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开始大力发展体育专业的在职研究生教育。

2.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是教育部为了提高高校教师的学历、学位,解决当前我国高校师资队伍存在的学历层次问题而采取的一项试行性研究生培养模式,这种模式的在职研究生教育的萎缩甚至取消是必然的。体育硕士专业研究生教育是在我国体育事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为系统性提升体育界专业人士的专业知识水平,解决他们的学历问题而推出的,这种模式在我国的体育专业在职研究生教育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3.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两种模式是当前我国体育专业在职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形式。两种模式在实施主体、招生对象、培养目标与方向、培养侧重点、课程设置、论文撰写要求等方面均存在着较大差异。作为培养单位,应该认真研究分析,根据两种教育形式的不同侧重点,分别制订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指导,达到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刘丽.高等教育学:大众化背景下高校教师发展问题及对策[D].硕士学位论文,2005.

[2]黄哲武.对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展的经济学分析[J].改革,2003,(12).

[3]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开展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的通知[C].

[4]迈克尔.富兰著,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加拿大多伦多国际学院译.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4.

[5]谭兆敏、段作章.国外教师在职培训模式的比较研究与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06,(1):75-79.

我的“苏大”记忆 篇3

1977年底,我参加了“文革”后的第一次高考,考上了当时还叫做“江苏师范学院”的苏州大学。这在当时的老家还是一件比较轰动的大事。尤记得当时,我填的第一志愿是:南京师院中文系,后来才知道该校不在苏州地区招生;第二志愿就是江苏师范学院中文系;说来好笑,第三志愿居然是复旦大学新闻系。我想,要是复旦的那些老先生们看到我如此“鄙视”这所名校,肯定会被气得眼镜从鼻子上掉下来的。

1978年3月3日,父亲、母亲和外婆送我到了常州火车站。行李自然是我自己挑的,一根毛竹扁担,一头是母亲早年工作时买的一只已经颜色发白的旧帆布箱,一头是棉线网兜兜着的被子、脸盆、水瓶。后来这一套东西一直伴着我到镇江工作,直到有了自己的房子以后才丢弃掉。当时,因为年龄尚小又是第一次出门,家人不放心,便由父亲亲自送我去苏州。

父亲是个不善言辞的人,一路上也没有和我多话。在苏州火车站,学校的车把我们接到位于十梓街1号的校门口(当时叫“红旗东路1号”)。在那里,我第一次见到了挂有“江苏师范学院”的苏州大学校门。在这以前,它在我的心目中一直是那么神秘。

报到是相当简单的,手续也很快就办完了。我们宿舍一共住了8位同学。当时好像还没到全,不过名字都已经在床位上贴好。从不做家务的父亲,居然很利索地帮我铺好了床、挂好了蚊帐。做完这一切,暮色将至。父亲说,我得赶去坐火车了。我坚持将父亲送到校门口。走出校门的父亲,又回过头,对着我张了张嘴,似乎还想交待什么,然而却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对我挥了挥手,转身低头匆匆地离去了。当时,我望着父亲慢慢远去的背影,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感觉,却不知道怎么表达。直到几个月以后,当我读到了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在这之前,我还不知道这世界上有过朱自清这么一个人)之后,我才真正地领悟到自己那一刻的心境,也才真正地读懂了朱自清对那永恒的“背影”的深情与眷恋。

如今,父亲已远在天国。但那难忘的背影却永远留在了我的心中。

※ 钟楼里的礼堂 ※

正对东吴大学老校门的钟楼,一直是母校的标志性建筑。钟楼在当时是外语系的教学楼,因此也叫外语楼。在我的印象中,相比于文科楼的巍峨庄重,外语楼则更像是一个少女,清新飘逸。

礼堂在钟楼的西侧顶端。以我的判断,这个礼堂过去可能是个教堂。朝南的大花窗上,镶嵌着漂亮的雕花玻璃(去年年底我去英国培训,参观过一些大学校园里的教堂,都有这样漂亮的花窗)。礼堂里是一排排结实的长木靠椅,大概能容纳近200人。当时确实令我这个“乡下人”大开眼界,记忆中只有在电影里才能看到这样的环境。

在开学的第一周,系里就在这个小礼堂里举行了迎新联欢会。我们77级着实是人才济济(哈哈,当然除了我之外),很多同学都上台表演了节目,胡琴提琴,无一不精,吹拉弹唱,无所不能,记得还有一个女同学上去朗诵了一首诗,最后一句是:“让我们张开双臂拥抱你们——”,让我至今难忘。

后来,我还在这个礼堂里听了人生中的第一场学术报告。在这之前,我和不少同学是不知道什么叫做“学术报告会”的,也不知道学术报告正是高等学府的特色所在。因为那时候我们知道的“会”,仅限于讲形势、作动员、听政治学习报告等。当时正是思想解放之初,也是改革开放的发端之期。那个学术报告会的主讲人是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徐迟先生,也是我们东吴大学文学院的老校友。徐迟先生的诗作,追求意象的蕴蓄,节奏的跳跃;他的散文受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影响,叙写细腻,富于诗情。在1976年以后,他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反映自然科学领域的生活,写出了《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生命之树常绿》、《在湍流的涡漩中》等一系列反响强烈的作品。之后,徐迟先生也一直是我等学中文的学弟们的骄傲和自豪。

而更令我和太太难忘的是,在钟楼南面的草坪上,学校学生会为纪念“五四”组织的篝火晚会。在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禁锢尚未打破,男女同学面对面说话还要脸红的情况下,举办了当时绝对浪漫时髦的集体交谊舞。记得当时放的曲子是《青年友谊圆舞曲》,各系选派了代表,大家围成一个大圈,女同学在里圈,男同学在外圈,然后手拉手,跳着舞步转圈。开始音乐连续响了两次都没成功,因为男女同学不肯拉手。太太对此还记忆犹新。当时我还不认识我太太,但我太太说肯定是和我拉过手的。

后来,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在校学生增多,大型活动都在位于老校门北侧的大礼堂里举行,我们也就很少有机会再到钟楼里的礼堂去了。据我了解,现在的钟楼已成为母校首脑机关所在地了。我的同学也有的已经作为学校领导坐在里面办公了。只是不知那漂亮的小礼堂是否仍然那么美丽,仍然演绎着那些令人难忘的故事。

※ 难忘樱花雨 ※

大凡校园,总会有许多花草树木,大学更是如此。记忆中的苏大校园,树木葱茏,花草繁茂。在这中间,最让人难忘的当属那灿烂的樱花。太太说,最漂亮的樱花树是面对东吴大学老校门红楼前的小院中种的那棵。而我认为,无论是比枝干粗壮,还是比冠盖华茂,或是比神姿形态,都远不如留在我的记忆深处的那几棵——在进校门后右转的那条路上的樱花树。

那是一条连接北区、南区的大道,沿途可以经过我们过去住的那栋“2舍”,路东是钟楼,继续向南的路西是那哥特式建筑的数学楼。在这道两旁,树虽然不多,但却很大,依稀记得大概是4棵左右,夹道而栽,当时树径估计就已经有30公分左右了,特别是花叶茂盛之时,叶华层叠,十分好看。虽然是阳光灿烂,然而华盖之下,竟见不到半点天日;如遇阴雨,则自然是绝好的大伞了;夜晚之时,在路灯反射下,枝叶是格外的绿嫩,而绿嫩的枝叶下则是由于悄然向外延伸而显得格外幽静的道路。我不知道,这樱花属于什么品种,现在想来,应当是属于山樱花之类。

每逢四月,这樱花便在不经意间灿烂地绽放开来。它们的花色浅浅的,白里裹着粉红,朵朵花繁,簇簇艳丽,满树烂漫,如云似霞,煞是好看。

樱花的花期不长,记忆中花开不到一月也就谢了。而花谢之时,她却是格外的惹人爱怜。带着书本从树下走着,一阵微风吹过,那粉粉的花瓣,会慢慢地、悄无声息地,轻飏着,正好落在你的发际,抑或滑向肩头,就像一阵温柔的樱花雨。她是这样的依恋着你,叫你又怎能忍心将她拂去?而到了真正雨天,虽然姑苏的春雨是温柔而绵软的,但一夜过来,宽阔的水泥道上,早已是落满一层粉白的花瓣了。望着这一地飘零的花瓣,又叫人怎能不生爱怜之心。樱花啊,你是叫人从这里走呢,还是不叫人从这里走呢?

据说,樱花象征着纯洁、美丽和善的教育。不知道当初母校是哪一位智者,在这里栽下了她,也不知道这位智者是否就是给母校定位了这纯洁、美丽和善的教育。有人说,武大的樱花才是最美的。我没有去过武汉大学,所以不敢妄下结论。但我可以肯定的是,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最美,而苏大的樱花就是我心中的最美!

※ 苏大三人行 ※

与太太的校友经历时常被友人们提起,而2006年的夏天,这个故事突然有了升级版本。女儿在经历了高考的失意之后,把“苏州大学”四个大字端端正正地填在了第一志愿的空格里。

接到了比我们当年精美得多的录取通知书,女儿虽然依旧嘴硬,却已经美滋滋地憧憬大学生活了,时不时还含蓄地向荣升“师兄师姐”的我们打听有关苏大的种种。“绕了一圈,最终还是回苏大了啊!”面对我们的打趣,女儿依旧不屑地翻翻眼:“连老爸这种水平的人都能毕业,说明我在那里会学得很轻松啊!”罢了,在女儿面前,我是彻底地连累母校了。

随着苏大的发展,女儿报考的文学院已经迁到了新建的独墅湖校区。送她报到的那天,离开苏州多年的我与太太,为了找寻新校区还颇费些功夫。一路上,女儿对充满现代气息的马路与建筑赞不绝口,汽车驶进崭新的校园时,她更是难以抑制自己的激动,瞪大眼睛看着车窗外,自言自语地说着“以后会不会迷路啊”之类的话语。眼前的校区,继承了苏大一贯的郁郁葱葱,古朴的烟灰色的建筑、熟悉的挺拔的钟楼,昭示着她的“血统”。宽广的校园、现代感的设计又多了几分青春活力。送女儿入校,阵势可比我当年大多了,满满一后备箱包裹,吃穿用齐全。我曾笑话太太“恨不得把世界给女儿打包带来”。宿舍是宽敞的六人间(后来换成了四人间),还配备了热水器,这一点让女儿很是兴奋。

苏大在职研究生专业 篇4

会计学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会计学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1、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守法律法规,品行端正,身体健康,能坚持在职学习者;2、获得大专以上学历者,旨在提高个人业务素质者,均可报名参加进修班学习;3、申请硕士学位者,须获得学士学位满三年。

法学专业在职研究生毕业自我鉴定 篇5

法学专业在职研究生毕业自我鉴定篇1

在实习当中,我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上,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习期间能够遵守工作纪律,不迟到、早退,认真完成领导和检察人员交办的工作,得到院领导及全体检察干警的一致好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

此次实习,主要岗位是审查起诉科,因此主要实习科目是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也涉及一些其他私法科目。在实习中,我参加了几起案件的开庭审理,认真学习了正当而标准的司法程序,真正从课本中走到了现实中,从抽象的理论回到了多彩的实际生活,细致的了解了公诉起诉的全过程及法庭庭审的各环节,认真观摩一些律师的整个举证、辩论过程,并掌握了一些法律知识的适用及适用范围。跟随干警提审,核实犯罪事实,探询犯罪的心理、动机。真正了解和熟悉了我国的公诉程序及法庭的作用和职能,同时还配合公诉人员做好案件的调查笔录和庭审笔录,做好案卷的装订归档工作。

实习期间,我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领导和检察干警求教,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党和国家的政策,学习法律知识、法规等知识,利用空余时间认真学习一些课本内容以外的相关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技能,从而进一步巩固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为以后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在实习过程中,也发现法律知识的普及非常重要。我国政府为推进法治建设而进行的多年的普法教育活动,取得了很大成就。人们的法制观念、法律知识意识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普法的深度与广度上还有一些不足。比如有些时候,人们对有些法律知识条文是知道的,但却不知道如何适用它,以至于触犯法律知识;有时候人们对两个以上不同法律知识对同一问题的规定不明白,不知道该适用哪一部法律知识,有一个案件就是这样的,被告人原是某村会计,后来在改选中落选,这样一些会计帐簿、会计凭证需要移交,但是他一直认为《会计法》是规定的要等帐目清算后再移交,所以就坚持不交出,结果被以隐匿会计帐簿、会计凭证罪逮捕。这一个案例就说明我们的普法活动不能只做表面文章,要深入实际,真真正正的让人们了解法律知识、法规的含义。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确立人们对法律知识的信仰,确立法律知识神圣地位,只有这样法治建设才有希望。

我学习法律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要面向群众,服务大众,为健全社会法治,为我们的依法治国服务的。高等法学教育在推进法治建设过程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其培养的具备一定基本理论知识,技术应用能力强、素质高的专业技能人才,将在社会上起到重要作用。现代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是一个处处充满规则的社会,我们的国家要与世界接轨,高素质法律知识人才的培养必不可少。

法学专业在职研究生毕业自我鉴定篇2

大学的四年里,学习了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民法、商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掌握法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和掌握国家的主要法律法规,理解和把握法律规则背后的`法律精神和法律价值,并能运用法学理论,方法和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但是书本的学习较有限,于是参加了很多社会实践和社团的工作,从事了大到组织策划晚会、小到文秘接电话的工作,积累了很多了从失败到成功的经验。我认为实际操作能力和组织合作能力的学习更重要。对自己总体评价是为人热情乐观,真诚,工作踏实、易上手,遇到困难能迎难而上,不轻易放弃。

从大学一直下来,我感觉我学到了很多,特别是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工作经验,虽然以前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从中我的到的是很多做事的原则和处事的经验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做事也变得成熟稳重了。在过去的工作中,我做事认真负责,有团队合作精神,还有较好的交际能力。

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也许我的知识有限,也许我还太年轻,缺乏实践经验,也许在某些方面我无法像其他人一样工作自如,但年轻意味着热情与活力,我有生理缺陷(从初中起我的听力就逐渐减弱,但并不妨碍我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反而更能让我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而不易受到外界干扰,保持自己的想法),但并不代表我不行!我自信能凭自己的能力和学习在毕业以后的工作学习与生活中克服各种困难,不断实现人生价值与追求的目标!

法学专业在职研究生毕业自我鉴定篇3

作为一名法学专业的学生,我热爱法学专业并为其投入了巨大的热情与精力。这些年中经历的每一天,都已在我心中留下了永久的印记,因为这些印记见证我这样一个新生的成长。四年的大学生活结束了,总结过去,收获良多,现总结如下。

在大学的四年里,学习了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民法、商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等,掌握法学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解与掌握国家的主要法律法规,理解与掌握法律规则面前的法律精神与法律价值,并能运用法学理论,方法与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校期间,我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通过紧张的学习生活,我已经熟悉并掌握了有关法律基础理论、基本法、部门法的相关知识。在学习之余,积极投身法律实践工作中,使自己在丰富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了社会经验。四年中令我欣慰的是:连续两个学年,四次获得奖学金,顺利通过了大学大作文英语四级考试与计算机二级考试。我把这些作为向上的动力,朝着更高的目标奋斗。

另外,我还积极阅读有关书籍与资料,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经常提出问题,与同学讨论,向老师请教;搞好师生关系,师生相处得融洽与睦;抓住点滴时间学习一些其它专业领域的知识,知识总是有用的。知识无止境,探索无止境,人的发展亦无止境,我还有很多的知识需要学习。

在思想上,我持明礼诚信、爱国守法、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与作风,勇于追求真理,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我不但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而且各方面表现优秀。我怀着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与工作责任心,坚持实事求事的原则,注重个人道德修养,且乐于助人,关心国家大事。

在学习上,通过良师的教导与自身的刻苦学习,我已掌握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进行工作,也养成了认真对待学习与工作的好习惯!我圆满地完成本专业课程,并具备了较强的法律应用能力。而且乐于与同学分享学习经验,并能即使帮助同学解决疑难问题。平时我还阅读了大量文学、心理、营销等课外知识而且理论联系实际,使我的工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生活上,我崇尚质朴的生活,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正派的作风。此外,我平易近人,待人友好,所以一直以来与人相处甚是融洽。而且在阶段,我踏踏实实的工作,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受到了领导与同事的一致好评。

大学不但教会了我知识,让我只是为人处事的方式,更磨练了我坚强的意志与必胜的信心。在这即将挥手告别美好的大学生活,踏上社会旅途的时候,我将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心,高度的责任感去迎接新的挑战,跨越新的高峰。

法学专业在职研究生毕业自我鉴定篇4

四年的大学结束了,总结从前,播种很多,现总结如下。

在校期间,我严厉请求自己,尽力学好专业知识,通过缓和的学习生涯,我已经熟习并控制了有关法律知识基本实践、基础法、部分法的相干知识。在学习之余,踊跃投身法律知识实际工作中,使本人在丰盛理论常识的同时,增添了社会教训。四年中令我快慰的是:持续两个学年,四次取得奖学金,顺利通过了大学大作文英语四级测验跟盘算机二级考试。我把这些作为向上的能源,朝着更高的目的斗争。

我校是一所理工学校,在培育人文素质的进程中,也浸透了理工科精良的风格,在我的身上,您会看到工科学生的扎实、看到理迷信生的沉着。综合发展自己,成为文、理、工兼具的好学生,是我对自己的要求。

作为一名来自乡村的大学生,我继续了中国农夫的勤奋、百折不挠和不怕苦的精力。凭着这种精神,我边工边读,直至顺利实现学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持续发挥这种精神,爱岗敬业,施展自己的最大潜能!

我不能自比千里马,便我信任你!

法学专业在职研究生毕业自我鉴定篇5

从刚进大学时的懵懂到现在即将走出校门,我这大学4年收获了很多,进步了很多。在这大学4年中,我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可以说,经过大学4年的学习,我已经具备了适应社会工作的能力。4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画上句点,蓦然回首,至少可以自信地说一声“我没有虚度”。在此给我大学4年的青春一个交待!

在学校期间,我充分利用了学校优越的学习条件和浓郁的学习氛围,认真学习了法律专业计划规定的相关内容,且在校期间取得良好的成绩,多次荣获校级奖学金及国家奖学金,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

在学好文化课程的同时,我也积极参加社会工作和暑期实践。无论担任班干部或进行市场调查、参加学生实践团等活动,我都积极投入,谦虚谨慎,团结同学,吃苦耐劳,很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表现出较强的与团队密切合作的能力、领导和组织能力及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由于在校期间表现良好,我的学习及工作常常受到老师及同学们的好评与奖励。学习之余的我,是一个外向而热情的人。爱好广泛,音乐、书籍、电脑、舞蹈,运动等等都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因为有了这些丰富的学习、生活经验和完美的生活习惯,让我具备了很强的学习能力,组织与协调能力;也是因为自身综合素质及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让我变成了一个更顽强的自己,变成了一个敢于为社会奉献的年轻人。

在面临毕业的重要阶段,将来的工作既是对我知识的检验,也是对我人生的挑战。我希望自己能够迈好踏入社会的第一步。我将以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走向社会,在工作中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用自己的行动让社会肯定我的能力。

当一个人满足于现状,那么这个人就不会再前进一步。我是一个喜欢上进的年轻人,也是一个朝气蓬勃、富有创新精神的年轻人,敢于拼搏、敢于冒险、敢于开拓自己的生活!安逸的生活并不能给我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只有不断的挑战自我,不断走向新的成功才会给自己更多的磨砺!我相信如果我做不到的,世界上也就不会有几个人可以做得到的。这就是我人生的理念!

【法学专业在职研究生毕业自我鉴定】相关文章:

1.在职研究生毕业感言

2.在职学习自我鉴定

3.在职护士自我鉴定

4.法学专业的自我鉴定

5.在职函授自我鉴定

6.在职护士个人自我鉴定

7.在职学习的自我鉴定

8.在职教师自我鉴定

苏大在职研究生专业 篇6

生物化学与一般医学基础课程相比, 其理论性强, 内容抽象, 代谢途径相互交织复杂又相互联系, 使得学生理解困难。而在职临床专业学生是一类特殊的群体, 他们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同时也长久脱离课堂, 渴望增强理论知识, 但对生物化学又有一个认识误区, 认为这是检验专业的事情, 自己作为临床医生只要会看化验单就行, 从心理上产生轻视, 从而影响在职临床专业学生对生物化学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在不断积累和更新教学经验的基础上, 分析原因、改革教学方法, 探索出了一套适合在职临床专业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教学方法, 现报告如下。

1 在职临床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背景

1.1 教学内容缺乏在职临床专业特色和临床实用性

成人临床专业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 迫切要求理论知识能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从而提高自己的临床业务水平。但长期以来, 由于生物化学是医学生第一学期的课程, 他们还末接触到临床知识, 所以无论从教材的编写、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计划的执行, 还是教学内容的安排都是针对普通的医学生, 即我们一直在将在职临床专业的学生当作初入大学的没有临床知识的学生一样在培养。所以在调查中发现, 在职临床专业学生普遍感觉生物化学学习内容偏多、偏深、偏难, 与专业课和临床实践联系不紧密、不实用。不能满足在职临床专业学生的需求, 缺乏在职临床专业的培养目标。

1.2 生物化学教学方法陈旧

在职临床专业学生不同于普通大学生, 他们脱离课堂时间比较久, 年龄偏大, 记忆力减退而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同时他们大量的时间及精力主要放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中, 也没有更多的时间用于生物化学的学习上。所以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只能使课堂气氛沉闷, 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3 生物化学教师缺乏临床实践经验

目前的生物化学教师均毕业于医疗专业或化学专业, 没有系统地在医院进行临床实践, 不能很好地了解临床医疗活动的新进展, 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将生物化学知识与临床实践知识紧密结合。使得生物化学与临床的联系被淡化, 教学内容空洞化, 纸上谈兵, 降低了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

2 在职临床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思路及方法

2.1 突出学生特点, 重组教学内容, 适应岗位需求

根据在职临床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在职临床专业学生的特点, 生物化学教材内容应与普通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有所不同。为此, 我们邀请了临床专业课教师和临床专业一线医务人员共同分析研究课程内容, 结合生物化学基本理论知识和临床疾病, 合理地调整了在职临床专业生物化学的教学内容和学时比重, 如在讲物质代谢时, 忽略复杂的结构式和反应式, 抓住反应特点、生理意义、临床意义等与临床相关的内容重点讲解。注重知识的更新, 搜集整理本学科的研究热点、新成果、新发现、前沿动态以及每年诺贝尔奖的成果, 将其融入到授课过程中[1], 丰富教学内容,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拓宽他们的视野。同时增加案例教学, 讲解每个章节的内容都先推出一个案例, 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思考,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加强该课程与临床的联系, 促进理论联系实际, 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我们在实用和够用的原则下改革教学大纲, 优化教学内容, 增补和完善与临床专业密切相关的内容, 突出实用性, 减少理论性, 以保证生物化学的教学设计符合在职临床专业人才培养需要。

2.2 优化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 增添教学活力

生物化学的理论性强, 内容比较抽象, 同时在职临床专业学脱离课堂时间较长、用于生物化学学习的时间有限, 并具丰富的临床专业知识, 所以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我们根据各个章节的教学需要及学生的特殊需求, 选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使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 同时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研究, 在研究中学习”, 发掘学生积极讨论与研究的能力。

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 学生为主体, 老师为导向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法。国内很多探索和开展PBL教学的医学院肯定了其积极性的作用和效果, 评价基本是正面的。我们运用PBL教学法, 在每节课开课前和结束后, 均会结合本章节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其在临床上的应用给出思考题, 同时针对在职临床专业学生的特点建立生物化学的教学QQ群, 学生在课后可以以该问题为中心查阅一些资料, 并在QQ群中进行讨论, 在下一周的课上老师再进行归纳总结。这使得以教为主的学习模式变为以学生为主的探索性学习, 提高了在职临床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且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讨论平台, 获得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在职临床专业在临床一线岗位工作多年, 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 单一的生物化学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使用CBS教学法, 让他们应用生物化学知识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治疗原则。如在讲完脂类代谢后, 列举一个高脂血症病例, 要求学生对该病例作出初步诊断, 分析该疾病形成原因, 为明确病因应做何检查, 如何治疗疾病,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通过病例分析, 不仅使学生增加了对疾病的了解, 掌握了脂类代谢的基本内容, 同时还将糖、蛋白质、脂类三大物质代谢结合起来指导患者日常生活。这种教学方法使得原来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成为了实际应用的手段, 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原本被动记忆变为了主动探索, 提高了教学效果。

在职临床专业学生相对普通院校学生而言年龄较大, 记忆力相对较差, 同时他们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及精力在工作、家庭、生活上, 所以用在学习上的时间较少。对于很多生物化学知识点学习起来枯燥乏味, 较难记忆的情况, 可采用歌诀、归纳总结、列表比较等方式来提高学习兴趣[2]。如我们在讲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有8种, 我们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记:携一两本淡色书来 (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赖氨酸) 。又如在讲三羧酸循环时, 对该反应过程中的底物、中间产物和产物可进行如下的归纳:乙酰草酰成柠檬, 柠檬又成α-酮, 琥酰琥酸延胡索, 苹果落在草丛中。让这些复杂、枯燥的理论知识用歌诀来记忆, 使学生当堂就能记住, 提高了学习效率, 节省了课后的复习时间。

2.3 提高教师素质、增强与临床的联系

为增加生物化学知识与临床的联系, 我们不仅要求教师精通生物化学教材, 还要求教师每年必须有3个月时间在临床一线实践, 一方面加强临床基础知识的学习, 密切与专业课老师的交流;另一方面加强临床实践, 密切与临床医生交流, 为生物化学知识与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奠定基础, 确保在授课时, 生物化学知识和临床知识能相互渗透。

总之, 对于在职临床专业生物化学的教学, 教师要充分了解在职临床专业学生的特点, 体现临床专业的特点及要求, 增加生物化学知识与临床专业知识联系的意识, 提高自身素质、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提升学习效果, 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使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摘要:当前, 在职临床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具有缺乏针对性、教学方法陈旧、教师临床知识缺乏等弊端。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从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提升教师素质三个方面入手, 来提高在职临床专业生物化学的教学效果, 激发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关键词:在职临床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方法,改革

参考文献

[1]马义丽, 陈莉, 朱华, 等.医学院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精品课程建设初探[J].辽宁医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4 (10) :23.

苏大在职研究生专业 篇7

【关键词】骨科护理,发展趋势,在职护士,继续教育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457-02

1骨科护理伴随着骨科学以及护理学的发展

骨科护理一般拆分为两个方面来讲,一方面是骨科学,另一方面是护理学。骨科学在现代社会已经体现出非常重要且不可缺的一个学科,其发展需求也是十分迫切,主要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1)人类从事行业种类的不断扩大化,提高了行业内从业风险以及行业人员的素质能力,比如“康复医学”就是体现护士综合能力的一门技术;(2)人口的急剧增长以及人口老龄化严重,导致老年骨科护理需求的增加。而另一方面护理学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发展到更加细节化和专业化,最基本的要求是考取国家认可的护理证书,其次再根据不同的专业性从事不同的护理工作,按照目前趋势,可分为“护理管理”主要从事管理性工作,“临床护理”多体现为实践,“专病护理”多体现专业性。

2关于专科护士的发展趋势

我国对护士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明确的,即针对不同的护理情况,要有相应的专科护士,既要体现专业性又要体现实践性,综合来讲:(1)临床护理专家(2)高级临床护理专家。为了达成这样的目标,第一:需要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不断的提升自我的同时,还要做好继续教育工作;第二:护理概念牢记心上,即了解人员的健康状况并实时观测其动态变化,对所出现的变化进行辨析以求准确施护,对于自身而言,掌握健康常识并能从自身情况出发,增强对疾病的应对和适应能力,预防为主,治疗为辅,达到最佳状态。

3.继续护理学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

3.1现状 护理学继续教育设置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目前主要有证书制和学分制两种考核形式;其次按照国家和相关部门的规定,专业的老师或者团队需有组织有计划性开展;授课方式一般都是课堂形式的集中培训,再根据学员的层次制定授课内容。

3.2发展趋势 (1)国家走法制国家,教学也需法律的辅助,使得更加规范化;(2)教学管理制度与教学内容也需要规范化,制定相关措施;(3)教育方式的更加多样化,丰富课堂形式。

4骨科在职护士继续教育设想

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我院的情况,本课题从护士培训,护师培训,主管护师培训,副主任护师培训四个方面介绍了对骨科在职护士的继续教育。

4.1护士培训 护士培训的重点要放在基础上,包含基本知识和技能。基本知识包含护士素质,骨科护士角色,现代护理理论的基本框架,骨科护理的概念,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营养护理等等。基本技能包含在护理过程中使用到的治疗技术以及配合医师所需要的配合护理技术,再通过医院不断的实践,提升对专科各疾病的护理。

4.1.1培训目标 半年内熟悉所在科室的工作班次和工作流程,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抓好基础理论,搞好基础实践,除此之外还要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办公技术。1到2年内,能用英语表达基本的医学术语,并进行简单的会话,初步了解常见疾病的护理特点和治疗方式,提升常用技术的操作熟练性,巩固所学过的护理专业知识。2到3年内能够制定比较完善的护理计划,尝试救护人员的角色配合医师在紧急的情况下进行抢救工作以及借助计算机查阅期刊进行课题研究。4到5年能够独立带领实习生解决临床问题。

4.1.2培訓方法 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法。首先必不可少的是上岗前培训,经过培训才能正式任职,任职后要进行长达6个月的对各个科室熟悉了解的轮流实习,6个月内2个月定期组织知识的学习和技术的练习,并且要有考核结果的输出,输出合格的人员才可正式转正进入合同期,进入合同期以“老带新”的培养方法进行业务的学习,并且全院要鼓励人员参加职称考试,最后在业余时间进行外语的学习。

4.2护师培训 护士培训和护师培训的区别是护师培训增加了骨科各疾病护理要点

4.2.1培训目标 首先要对专科各个疾病的护理要点要有所掌握,其次能够胜任带教人员的工作,最后可以带领团队进行个案的研究并进行论文的发表和医院总结报告的撰写。

4.2.2培训方法 (1)备档记录制度,医院定期每一个季度对人员进行综合表现的评定,评定分为上级评估和考核,综合成绩会记录在医院的档案中;(2)对医院采购的新仪器要熟练使用并了解新仪器的工作原理便于及时解决出现的小问题,参与医院组织的座谈会学习以及新技术的学习;(3)学习护理查房以及作为责任护士时参加主治医师的查房;(4)在员工宿舍设置学习室,提供较为新版本的杂志期刊等,定期让员工分享学习收获;(5)医院与外院建立友好的友谊关系,设立交换护师,较为优秀的护师可被选为代表,做“交换生”进行另院的学习实践。

4.3主管护师培训 主管护师需要较好的管理能力以及与他人沟通过程中较强的表达能力,这是作为主管所需具备的基本素质,而重点是要熟练掌握理论知识以及较强的操作技能。

4.3.1培训目标 与主管护师相关的理论知识比如专科护理理论、临床医学等要熟练掌握并可用于实践;对病情的动态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和敏感力;具有协调人员能力和管理病房能力;熟练掌握外语,了解最新医学的发展以及和他人无障碍的沟通;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尽量保证1到2年可发表论文3篇。

4.3.2培训方法 学习是首要任务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每月制定的月计划要按照实际情况制定也要踏踏实实完成,完成新技术新理论的学习;其次参加科内的的查房以及作为责任组长是,参加主任、教授大查房;最后医院为比较优秀的人员提供国外进修的学习机会并且积极鼓励人员考取高级资格证或者从事科研教学工作。

4.4副主任护师培训 副主任护师的要求相对更高,所以对其的教育培训也比较全面和严格。

4.4.1培训目标 副主任护师的要求比较高,既要专又要宽,“专”对本领域有很强的专业能力,“宽”对本领域也要有较宽的知识面;除此之外,要有资源整合能力并且对现有的资源付诸于实践的能力;最后,“灵活”灵活的处理问题能力以及灵活的有实效性的护理能力。

4.4.2培训方法 (1)参加全院组织的座谈会、临时召开的重症疾病措施商讨会以及院内大会诊等重大会议;(2)选送至特定的培训班以克服自身短板;(3)到国外进修或者选作国外的“交换护师”;(4)选派参加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的旁听者以及学习者(5)鼓励创新,鼓励从事护理科研、课堂教学、著书等行为。

5.结束语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条件下,应对骨科护理专业发展趋势,本文提出的在职护士继续教育的培训目标和方法会适用于医学的发展,进而为社会的发展谋取福利,为社会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邵佩,徐莎莎,尼春萍,画妍,黄叶莉,马金凤,高丽,史瑞洁.护理管理者对护士继续教育培训方式、内容及政策支持的需求调查[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04:150-152.

[2]王冬华.国际护理教育发展趋势及对我国涉外护理专业课程改革的启示[J].亚太传统医药,2008,07:7-8.

[3]惠青.顺应护理专业发展趋势满足行业应用技术需求石材应用护理专业委员会将于近日成立[J].石材,2006,06:5.

上一篇:四十年同学聚会开幕式致辞下一篇:2024年4月医疗质量检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