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卫生安全整顿实施方案

2024-08-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食品卫生安全整顿实施方案(推荐10篇)

食品卫生安全整顿实施方案 篇1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进一步做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切实解决食品安全突出问题,提升我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广大师生饮食安全,根据区教育局的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与师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重点食品和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创新工作机制,强化管理措施,促进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向更深层次拓展,全面提高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保障水平,有效控制食物中毒及其他食源性疾患发生,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

通过集中整顿,使食品安全责任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标准有效实施,食品安全自律意识显著增强,广大师生食品安全得到切实保障。具体目标:

1、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监管。签订食品卫生安全责任书。建立领导工作机构,不断完善食品卫生安全的各项管理制度。重点强化对学校食堂食品包括:粮、油、肉、蛋、奶、蔬菜、水果、豆制品、水产品等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确保食品质量、卫生设施、餐饮用具卫生安全达到规定的标准要求。

2、完善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的设施设备,做好食品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学生食品卫生安全教育。食品从业人员的培训率达100%,学生 1

食品卫生安全教育面达100%。杜绝无证(健康证、培训上岗证)和无照承包经营行为。

3、建立食品购销信用体系。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信用体系建设面达100%。坚持索票证验印工作,坚持留样,确保学校食堂、商店食品进货台帐和索证的规范性。

4、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严格把关,防止假冒伪劣食品进入校园,规范学校餐饮业经营行为。杜绝购进和使用“三无”食品及超期变质食品。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

5、加强对学校食堂环境卫生的管理,要求食堂内外环境要保持整洁,所有餐具要陈列有序,同时应采取措施,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和其他害虫及孳生条件。

三、组织机构职责

学校成立食品卫生安全领导小组:

组长:王宏伟

副组长:张亚玲

成员:孟继顺张亚妮李晓静程卫东

由后勤处具体负责全校食品卫生安全事宜,检查督促学校食堂,商店落实,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责任,严格实行食品安全准入制度。

四、阶段安排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学校结合实际,进行动员宣传,分析查找食品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细化目标任务,完善整顿措施,明确整顿时限,量化考核指标,形成学校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学校按照区局文件提出的目标和任务,确定2010年—2011整顿目标和任务,积极开展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具体工作任务:

1、建立相应的食品安全管理,措施和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患等突发事件的预防控制机制。

2、建立建立食品卫生日常检查台帐,实行量考核。

3、杜绝无证(健康证、培训上岗证)上岗和无照承包经营行为。

4、加强食品单购、运输、存储、加工、销售等各环节的管理。

5、建立食品卫生安全责任追究制度。

6、建立健全食堂及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制度,并且在师生餐厅公示相关的卫生管理条款。

第三阶段:总结评估

学校根据食品安全整顿目标和任务,五、主要措施

1、学校把食品安全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工作计划和任务。定其召开会议。研究和部署食品安全工作。

2、建立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编制工作规划,制定工作制度,实行第一把手负责制,强化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追究制,3、学校主管领导应熟悉食品安全工作的政策法规。学校的计划和年终总结,应有食堂卫生安全的内容。

4、要求食堂保持内外环境整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和其他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

5、严格遵循食品采购的卫生要求,严把食品采购关,并科学合理的贮

存食品。

6、承包食堂商店必须取得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卫生许可证,未取得卫生许可证的不得承包经营。

7、学校食堂应严格按照食品卫生的要求进行食品加工,保证食品加工过程的卫生安全。

8、学校食堂食品加工场所包括厨房、凉菜间、蛋奶间,应配备防水、防潮、防蝇、防尘、冷藏、洗涤消毒、排烟装置等设施。

9、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实行校长负责制,并配备专职的食堂和食品卫生管理人员,加强对学校食品卫生的管理。

10、建立健全事物中毒事故或其他食源性疾患的报告制度和学校食品卫生责任追究制度。如果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件,要立即在2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部门和县教育局,食物中毒事件得到控制后要将该事件的详细情况和处理结果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对因失职、渎职造成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和恶性事故的,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11、学校要将食品安全工作经费纳入预算,落实经费保障措施,确保食品安全工作正常开展。

12、在学校内开展经营性食品安全专题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学校领导和师生的食品卫生安全意识,切实树立“学生健康安全第一”的思想,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食品卫生安全整顿实施方案 篇2

2009年6月份, 西藏自治区质监局制定了《西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2009年食品生产加工领域质量安全专项整顿工作方案》, 力争在1~2年内, 通过深入开展食品质量安全整顿工作, 全面提高我区食品生产加工领域质量安全水平, 完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做好食品质量源头把关工作, 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

此次食品安全专项整顿工作分为组织动员、食品安全大检查、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查漏补遗、总结提高五个阶段进行。目前, 各地 (市) 质监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细化责任分工和考核要求, 全力抓好"四查、四建、四落实", 集中力量做好食品安全专项整顿, 着力把食品质量安全隐患消除在生产加工环节, 确保我区食品安全。

食品卫生安全整顿实施方案 篇3

一、着力强化食品流通许可的能力建设

《食品安全法》第29条、第31条规定: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食品流通的应当依法取得食品流通许可,县级以上工商机关依照该法和《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实施食品流通许可。

县级工商机关作为食品流通许可部门,要依照国务院制定的实施条例和总局制定的规章和操作规则,依法审慎地实施食品流通许可。在实施许可时既要依、照《食品安全法》第27条第一项至第四项的规定审查申请人是否具备从事食品流通经营的条件,也要对申请人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经过培训的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设置情况,营业场所选址、布局、面积、环境卫生状况及防潮、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等设施的设置及运行情况,食品贮藏和销售过程中污染控制措施,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等情况进行现场实地核查,如实记载核查情况并根据审查、核查情况决定是否准予许可,确保食品流通经营主体资格合法有效。

二、着力强化食品检验的能力建设

《食品安全法》第60条规定:县级以上工商部门应当对食品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抽样检验。

首先,要充分发挥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机动性强、筛查问题快、发现问题早的优势,强化工商所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作。依据检测计划和食品安全监管中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采取快速检测和抽样送检相结合的方法主动出击、初步筛查、快速送检、果断处置。同时,要加大快速检测的科技投入和经费保障,加强快速检测箱以及检测试剂、辅助用品等的配备和使用管理。

其次,要依据上级制定的年(季、月)度监测计划认真开展好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测工作,提高食品安全监测的针对性、时效性和精确制导性。要紧紧围绕米、面、油、奶、蛋、茶、酒等“刚性”生活消费食品和季节性、节庆性消费食品开展监测,严格依照总局制定的《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办法》中所规定的程序、步骤实施监测工作。同时,在选择、委托检验检疫机构时,除要审查其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认证认可的规定取得资质认定外,还要注重对其检测能力和执业信誉的考察,确保检测过程和检测结果科学、客观、公正、合法。

再次,要综合运用好监测结果。对经检测发现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除了要对有关当事人立案查处外,还要根据《食品安全法》第53条的规定通知生产经营者立即召回或停止经营同批次产品。同时,要按程序定期统一向社会发布食品安全监测结果信息。为消费者提供食品安全预警警示和放心食品公示,变事后应急为事前预防。

三、着力强化依法监管、责任监管的能力建设

第一,建立监督检查记录制度,促使执法人员尽职尽责。《食品安全法》第78条规定:县级以上工商机关对食品经营者进行监督检查,应当记录监督检查的情况和处理结果。监督检查记录经监督检查人员和食品生产经营者签字后归档。市场巡查记录是工商所实施并记载食品安全监督检查情况的基础文书,是网格巡查员监督检查痕迹的纪实。县级工商机关要以全面、详细、真实、准确反映监督检查过程和结果为标准强化工商所食品安全市场巡查记录的规范使用,在巡查记录中反映何时、何地、何人、采取何种巡查方式,巡查的内容和事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对问题采取的处置措施以及整改情况的回访等情况,填写巡查表时要注意叙述全面、用语规范、引用法律法规准确,切不可以类似“情况正常”、“情况无异常”等简单模糊语言来表述检查过程和检查结果。巡查记录由监督检查人员和食品经营者签字后统一归入监管档案,供社会公众了解、查阅。

第二,建立食品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制度,促进经营者依法自觉诚信经营。县级以上工商机关要根据《食品安全法》第79条的规定,建立食品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对许可颁发(或变更)、参加年检(验照)、日常监管、抽样检测、违法行为查处、申诉案件处理等情况予以记录并供社会公众了解、查阅,为食品经营者确立信用等级实行分类监管,引导社会公众选择消费提供依据。

第三,建立有关食品安全投诉、申诉、举报的受理、核实、处理、流转、回复制度。要根据《食品安全法》第80条的规定,依托12315平台建立有关食品安全投诉、申诉、举报的受理、核实、处理、分流、流转、回复制度,确保社会公众提出的每件投诉、申诉、举报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四、着力强化构建“问题”食品可防、可控、可机制的能力建设

《食品安全法》第39条规定,食品经营者采购食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食品经营企业应当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并规定记录保存不少于两年。

县级工商机关要广泛向广大食品经营者尤其是个体食杂店业主宣传上述法律规定,要在巡查中采取倒查的方法,对食品经营企业建立的进货查验记录中所载内容进行实质性检查,对个体食杂店业主查验供货者许可证和合格证的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要责令其限期改正。对拒不改正的,依照《食品安全法》第87条的规定严肃作出处罚。

同时,要教育、督促食品经营者不得向未取得食品生产许可、食品经营许可的食品生产经营者批发销售食品。

五、着力强化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能动监管、无缝监管的能力建设

《食品安全法》第5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工商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第6条规定,县级以上工商等部门应当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按照各自职责分工,依法行使职权。承担责任。

首先,要在地方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自觉接受地方政府的领导、指挥和监督。同时,要加强与食品安全其他监管部门的沟通与配合,形成执法合力。严厉打击各类危及食品安全的违法行为。

其次,要实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之间的无缝衔接,防止和消除执法盲区和监管空白。在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和受理咨询、投诉、举报时,如发现违法行为属于其他部门管辖的,应当及时书面通知并移交有权处理的监管部门处理:对其他部门移交来的属于工商管辖的咨询、投诉、举报,应立即处理。不得推诿:对于涉

嫌构成犯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依照《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及时向公安机关移送,使食品生产经营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及时得到有力的打击。

再次,加强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要在当地政府的主持下实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之间信息的互联互通,定期交换食品(包括食用农产品)安全标准制定与修订信息,食品生产、食品经营许可的动态信息,食品抽样检测的结果信息,投诉、举报及案件查处的分析信息、食品安全趋势信息和其他信息。

六、着力强化处置涉及食品安全事件的能力建设

一方面,要加大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监督,促使其自觉履行食品安全事件的报告义务,督促食品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企业、食品经营柜台的出租企业、食品展销会的举办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形成有效机制,以高度的食品安全责任感对待食品安全,发现问题早报告、早处理、早控制、早消除。

另一方面,要建立食品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立足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层层建立和落实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强化责任意识,对于未然或已然发生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早控制,妥善处理,慎始善终。

七、着力强化引导公众安全消费、科学消费的能力建设

县级工商机关要充分运用12315这个平台,开通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发布渠道,定期向社会发布食品安全信息。同时要以多种形式积极开展食品安全知识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工场、进厂区等活动,全方位、立体式宣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提高社会公众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依法维权的能力。

八、着力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履职尽责的能力建设

第一,《食品安全法》更加突出依法行政,更加强调承担责任。县级工商机关要牢固树立“只有尽责才能免责”的责任执法观,及时修订执法责任制,将工商机关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执法职责纳入执法责任制中,通过量化、细化、实化食品安全监管各环节、各岗位的执法责任来为执法人员依法履职提供准则。在这方面要重点抓住明责、履责、验责、问责、免责这五个环节,其中:明责是基础。履责是核心,验责是关键,问责是保障,免责是对干部的保护,五个环节相辅相成,构成履职尽责的有机整体。

第二,加大检查和考核的力度,纠正和查处执法人员不做为、乱作为和消极作为。要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第95条规定,经常性地组织纪检监察、法制机构人员对食品安全监管一线人员进行明查暗访,发现在监管执法过程中渎职枉法、玩忽职守、消极敷衍、推诿扯皮的,要严格依法依纪进行处理,追究主管人员和责任人员的执法责任。

食品卫生安全整顿实施方案 篇4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国家质检总局《开展食品安全整顿加强食品生产监管的实施意见》、省局《全省质监系统食品安全整顿实施方案》和市政府关于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的部署,现制定连云港市质监系统开展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用两年左右时间集中整顿,使我市食品生产领域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监管保障能力建设得到切实加强,人民群众食品质量安全得到切实保障。

二、总体要求

全市质监系统要适应《食品安全法》的新要求,加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深入排查隐患漏洞,监督企业建立落实质量安全控制体系,改革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落实食品生产企业、地方各级政府和质监部门三方责任,建立健全快速反应和工作协调机制,努力解决影响食品安全监管有效性的机制性、制度性问题。

三、主要任务

(一)认真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大检查。要以监督检查食品生产企业为重点,以提高质量安全水平为目标,全力抓好“四查、四建、四落实”,着力消除生产加工环节食品质量安全隐患。

一查生产企业,督促企业建立全过程质量安全制度,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监督检查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货台账与销售台账、生产加工质量安全关键点控制记录、原料进厂与产品出厂检验记录及检验报告、产品留样、问题食品处理、产品召回记录及消费者投诉处理记录等。要加强食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食品企业诚信档案,督促企业落实各项质量安全控制制度。

二查重点产品,充分发挥监督抽查的作用,建立市场暗

察和快速反应机制,落实相应措施。对容易出现质量安全问题的、高风险的食品,主要是动物源食品、特殊人群食品、容易制假食品以及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米、面、油等大宗食品,重点监督检查滥用添加剂和非食品物质等违法行为。建立和完善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高风险项目市场暗察制度和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

三查重点地区和行业,建立重点区域治理整顿机制,推动地方政府落实领导责任。各县区局根据实际情况,把那些具有区域性集中生产特点而质量安全隐患较大的食品加工区确定为重点地区,把那些生产加工集中度较高、质量安全风险大的食品加工业作为重点行业。建立区域性食品质量安全整治督查督办和通报机制。在地方政府领导下和工业部门、行业协会支持配合下,开展治理整顿,防止出现区域性质量安全问题。

四查自身监管工作和执法工作,建立协调有序、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落实相应的监管责任。针对食品生产加工业易产生质量安全问题的薄弱环节,查找质监部门监管与执法工作中制度不完善、措施不合理、工作不到位、能力不适应的地方,解决监管能力保障与监管任务严重不匹配问题,健全和完善分工合理、职责明确、运转协调、保障有力的监管工作机制,形成质监部门各条线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大力开展加工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针对加工食品质量安全大检查发现的突出问题,认真组织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集中整治,开展“打假保民生”行动。

一是规范整治潜在的食品企业质量安全隐患。以获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为重点,其进货台账、生产过程配料记录、产品检验记录等不符合法律法规和生产许可必备保障条件要求的,责令其限期整改;整改仍达不到法定要求的,如实向社会公布;情节严重的,坚决吊销生产许可证,并建议工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机关处理。对无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假制劣等违法行为,依法严肃查处。

对屡整屡犯、违法严重的企业,要列入“黑名单”。

二是规范整治滥用食品添加剂和使用非食用物质生产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要结合《连云港质量技术监督局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方案》(连质技监发[2009] 7号)要求,以高风险产品为重点,加大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着力发现生产加工企业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坚决责令企业实施召回。对使用非食用物质加工食品以及滥用食品添加剂等成为行业性质量安全隐患的,会同工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等开展专项整治,加快相关检验方法研究。

三是进一步加强食品小作坊整治。严格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工作的通知》(苏政办发[2007]135号)要求,做好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管工作。

四是对乳制品企业进行全面审查和检查。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和省质监局部署,督促企业严格执行《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各项规定,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将乳制品企业驻厂监管逐步转入常态监管。

(三)加强检验检测。加强对乳制品及含乳食品、肉制品等高风险食品监督抽查力度,加大检验检测频次,查找食品安全问题;开展食品添加剂专项监督抽查;对部分食品在2010年12月底前进行跟踪性产品质量检验。对检验检测中发现质量问题的依法处理。

(四)认真组织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把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贯穿于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和大检查全过程中。组织学习、宣传、贯彻《食品安全法》、国务院即将出台的《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以及省政府、国家质检总局制定的配套实施办法和方案,及时调整原有食品监管方式,严格依法行政。

(五)完善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防范和应急机制。围绕进一步提升应急能力和水平,完善应急工作。

1、力争质量安全隐患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理。《食品安全法》颁布后,质监部门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主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获知有关食品安全风险信息后,应当立即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通报;二是应当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提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建议,并提供有关信息和资料;三是当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得出食品不安全结论的,应当依据职责范围立即采取相应措施,确保该食品停止生产经营,并告知消费者停止食用。各地质监部门和检验机构要将收集的食品安全风险信息及时上报市局,由市局收集汇总后向省局和国家质检总局进行汇报。

2、完善反应机制。各县区质监部门要完善食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职责,理顺应对机制,提高效率。全市各级质监部门在年底前都必须制定食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各级质监部门要储备人员、技术、设备、标准物质等应急资源,确保有能力及时响应。配合各有关部门协调建立合作机制,及时控制风险和消除危害。各地应积极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应急演练,要充分发挥食品快速检测设备在应急处置中的作用,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

3、加强信息沟通。加强系统内上下级之间、同级部门之间以及与有关社会组织等方面的联系,及时报告和相互通报敏感信息,实现食品质量安全信息共享。与食品生产加工上下游的农业、工商、卫生、食品药品等监管部门,及时沟通协调,通力合作。

4、提高应对公众食品质量安全需求的公共关系能力。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食品安全知识能力。根据突发事件发展和应急处置情况,自觉接受舆论监督,积极与媒体沟通,及时发布相关信息,有效引导舆论。

(六)加强基层和基础建设。围绕提高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保障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和基本能力建设,努力解决制约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保障的问题。

一是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市、县两级质监部门监管力

量要向食品安全监管方面重点倾斜。要充分发挥监管员、协管员、信息员“三员”在整顿中的作用。

二是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和执法能力建设。各级食品检验机构要苦练内功、提升能力,食品检验机构要成为各级质监行政部门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的重要技术支撑。市、县两级质监部门也要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争取地方政府加大对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必配的执法装备、技术装备、基础设施、监督抽查等经费保障力度。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加强自身人员和企业人员的培训工作。

三是要加强对食品检验机构工作质量的监督,适时开展检验能力验证和盲样比对工作,确保检验数据的准确可靠(检得出、检得快、检得准)。

四、工作步骤

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分为四个阶段进行,2009年5月底前,认真调查分析,制定整顿方案;2009年6月至2009年11月,全面开展检查,加强督查指导,8月份按要求做好阶段性总结和有关材料报送工作;2009年12月进行总结;2010年1月至12月,抓好问题整改,组织总结验收,具体方案另行制定。

五、工作要求和措施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大检查和专项整治活动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是我市质监部门今年食品安全工作的首要任务。全市系统必须全力以赴,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市局已成立连云港质监局“质量和安全年”活动领导小组,负责食品安全专项整顿工作,各县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也要成立专门领导小组,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明确任务、责任和考核要求,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

(二)依靠政府,加强配合。各县区质监部门要积极主动向地方政府汇报工作情况,争取政府支持。要加强与相关部门信息沟通,做到工作协调有序,形成监管合力。

(三)加强督查,落实责任。各县区质监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大检查和专项整治方案,细化职责分工,明确责任人员,及时报告工作开展情况,提出改进工作建议。市局将加强重点区域、重要案件的督查督办。

(四)集中资源,保障有力。各县区质监部门应积极调配资源,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对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给予充分保障。

食品卫生安全整顿实施方案 篇5

为全面提升我县食品安全水平,切实解决食品安全突出问题,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根据县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莒县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莒政办发[2009]41号)精神,结合部门职责,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把食品安全工作放在突出位置,落实餐饮单位、集体食堂经营者的主体地位。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与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对辖区的食品安全工作形成监管体系。坚持治理整顿与振兴产业相结合、集中整治与长效机制建设相结合、企业自律与监督管理相结合,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依法整顿,促进我县餐饮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二、整顿目标

用2年左右时间集中整顿,使食品安全各环节监管责任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标准逐步完善,食品行业自律显著加强,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健全,使我县餐饮单位、集体食堂食品安全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得到切实保障。

(一)食品消费环节中的餐饮企业100%具有合法资质。

(二)学校及幼儿园食堂卫生许可证发放率达到100%。

(三)严格许可标准,提高餐饮单位的准入条件,通过关、停、并、转等方式,扶优汰劣,全面提高我县餐饮单位的整体卫生水平。

三、整顿任务

重点就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集中整顿:

(一)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严厉打击在餐饮单位违法使用非食用物质行为;整治超过标准规定的范围、限量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

(二)餐饮消费环节。查处餐饮单位无证经营行为。重点整顿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旅游景区餐饮单位、小型餐饮单位。查处采购、使用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劣质食用油等行为。加大对熟食卤味、盒饭、冷菜等高风险食品和餐具清洗消毒等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

(三)学校食品安全。联合工商、教育部门继续开展学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加大对学校食堂的日常监管力度,检查督促食堂经营者执行原料采购、储存、加工、餐具消毒等制度的落实情况。部门联合执法,清理整顿学校周边餐饮环境,取缔无证食品摊点。改造学校食堂硬件设施,挺升学校食品安全水平。

(四)保健食品。配合工商、食品药品监管局,打击在保健食品中违法添加药物的行为。查处违规生产经营保健品和伪造、冒用保健品标签标识的行为。严查以公益讲座、免费体检、学术交流、会展销售等形式销售假冒伪劣保健食品的行为。整治夸大宣传普通食品功能疗效和保健食品功能的行为。

四、整顿措施

(一)落实餐饮单位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餐饮单位、学校及托幼机构食堂、集体单位食堂要确保为消费者提供安全、营养的产品,并承

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卫生监督部门要督促相关单位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原料查验、索证、索票和全程追溯制度,鼓励和引导大型餐饮企业积极采用危害分析控制点技术(HACCP)等先进食品安全制度,提高企业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二)加强检验检测。卫生监督部门要加强对食品特别是高风险食品的检验检测,加大检验检测频次,定期公布检验检测结果。规范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结果发布。完善检验检测手段,重点提高对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鉴定排查、风险监测、风险预警、风险评估和技术仲裁的能力。建立覆盖全县并逐步延伸到乡镇及以下的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的收集、报送和管理。

(三)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规范餐饮单位准入条件,提高准入门槛。实施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和食品卫生管理员制度,推行卫生监督公示管理制度,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各项监管制度,加大对重点食品、重点环节和重点地区的监督检查力度,对不合格食品坚决予以销毁。改进监督抽检手段,采取明察暗访、突击检查、追踪溯源、排查举报线索等方式,及时发现和查处违法行为。加强食品安全各环节执法衔接,联合开展监督抽查,相互通报情况,提高监管效率。

(四)严格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加强评议考核,落实食品安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着力纠正执法监管中的不作为、不到位和乱作为问题。加强执法队伍思想建设、业务建设和作风建设,提高执法队伍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健全食品安全事故信息快速通报制度,完善食品安全事故快速反应机制。及时查处食品安全重大案件,严惩违法犯罪分子。

(五)加强餐饮单位行业自律。加快建立以守法遵章为准绳、社会道德为基础、企业自律为重点、社会监督为约束、诚信效果可评价、诚信奖惩有制度的食品企业诚信体系。抓紧制订食品生产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和诚信体系评价标准。选择若干企业开展诚信体系建设试点,及时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完善相关规范和标准。建立食品企业诚信不良记录收集、管理、通报制度和行业退出机制。

五、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2009年6月)。根据职责分工制订本辖区餐饮消费环节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各乡镇卫生院要制订本辖区的餐饮消费环节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认真做好食品安全整顿的动员部署工作,并于7月 1 日前将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报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办公室。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各有关单位要按照制定的餐饮消费环节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采取有效措施,深入开展整顿工作。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2011年1至2月)。各乡镇卫生院要对本辖区食品安全整顿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并于2011年1月2 0日前报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办公室。

六、工作要求

(一)县卫生局成立莒县餐饮消费环节食品安全整顿工作领导小组(见附件),负责餐饮消费环节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统一领导,卫生局卫生监督所负责全县整顿工作的技术指导、行政处罚,并负责城区餐饮消

费环节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城阳镇卫生院负责城区以外辖区内的餐饮消费环节食品安全整治工作;其他各乡镇卫生院负责本辖区的餐饮消费环节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各有关单位要将食品安全整顿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调配力量,加大工作力度,要结合实际细化工作目标,明确完成工作的时限和考核指标,逐级落实整顿工作任务和责任。

(二)卫生监督所要加强协调指导,与各有关单位加强协调配合,督促和指导乡镇卫生院开展工作。整顿期间,卫生部门的职能如有调整,要做好工作交接和衔接,按调整后的职责分工开展工作。

(三)动员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加强社会监督,鼓励群众积极参与食品安全工作,提高全社会食品安全意识。大力宣传食品安全整顿的重大意义,及时报道各乡镇开展整顿的措施、进展和成效。大力开展诚信教育和行业自律宣传。同时,整顿工作要注意策略和方法,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强化诚信意识,增强消费者信心。

(四)加强督查和评估。各有关单位要根据工作目标和任务,逐级开展检查和评估。对整顿工作扎实、效果显著的单位,要给予鼓励;对食品安全问题突出且长期得不到解决的单位,要通报批评、督促整改,并依法依纪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县卫生局将不定期对各单位餐饮消费环节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情况进行督查。

附:莒县餐饮消费环节食品安全整顿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二00九年六月二十四日

附件:

莒县餐饮消费环节食品安全整顿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郭维金

副组长:唐永磊

成员:管仁庆 王立欣 李顺波 潘新颖 王增太 王春雷 赵子

明各乡镇卫生院院长

食品卫生安全整顿实施方案 篇6

为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消费安全,防止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0〕17号)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维护公众饮食安全、构建和谐社会为出发点,按照“标本兼治,重点治本”的食品安全工作方针,不断强化“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意识,突出源头治理,严格市场准入,推进食品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的有机结合,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劣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全面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确保公众饮食消费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一)深入开展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整治覆盖率100%,蔬菜农药残留抽检合格率达95%以上;水产品药残抽检合格率达95%以上,其他畜禽产品中违禁药物抽检合格率在95%以上;杜绝生鲜乳中添加三聚氰胺等违禁药物。

(二)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100%建立生产记录档案,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加大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和“三品”认证工作力度,提高“三品”市场占有率。

(三)打造一批让群众放心消费的农副产品绿色市场,农副产品市场检测设备配备率和检测实施率100%。

(四)加强对生猪定点屠宰场和肉品经营市场的日常监管,生猪定点屠宰率达95%;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加强酒类流通管理。

(五)做好28类食品生产企业换发证工作和产品申报工作,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实施分类分级监管,获证企业巡查率100%,抽查合格率85%以上。

(六)食品经营企业建立和落实两项制度达100%,亮证照经营率达100%。

(七)严格落实餐饮服务许可登记制度,依法查处无证经营行为;全面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日常检查覆盖率100%;餐饮单位100%建立原料进货索证制度。

(八)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经费有保障,工作有序推进,成效明显,达到预期目标;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有计划地组织节假日期间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

(九)投诉举报案件处理及时,处理率达100%;及时处置和上报食品安全事故,无瞒报、漏报现象,无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十)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网、群众监督网有效运行,现代流通网食品配送率达到省定标准。

(十一)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开展两次以上大型食品安全知识咨询活动,各成员单位至少单独组织一次以上宣传教育活动。

三、重点环节和主要措施

各乡镇、各部门要对照工作目标,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各环节监管工作,加强乳品质量和供沪食品安全监管,确保全区不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不出现源头在我区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一)加强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整顿

严格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制度,加强标签标识管理,实行食品添加剂使用报告制度。开展食品中食品添加剂、非食用物质专项抽检和监测。整治超过标准限量和使用范围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严格食品添加剂及相关产品研制管理,查处和打击生产、销售、使用非法食品添加物的行为。

(二)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整顿

开展生鲜乳、种养殖产品、饲料兽药及兽药残留、水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等专项整治。

1.加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环境污染控制。在建设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过程中,严格种养殖基地环境污染控制,杜绝工业“三废”排放,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膜、饲料、兽(渔)药等农业投入品,大力推广安全、无公害生产技术,加强对基地的水、土、气等质量的监测,为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提供良好的生产环境。2.加大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力度。全面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农业投入品综合整治的意见》精神,严格执行禁用、限用农药的管理法规和规定,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兽(渔)药,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兽(渔)药和生物农药,推行综合防治和生物防治。强化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建立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3.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快构建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农产品监管体系;各乡镇农技推广中心要配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专职人员,要有工作场所、有专项经费;加强农业生产加工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内检员的管理与培训,加强目标考核,强化责任意识。

4.强化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度,充分利用现有检测条件和资源,积极开展自检,进一步加大监测范围,扩大监测品种,增加监测参数。根据监督抽查结果,建立检打联动机制,及时追根溯源,依法予以处理。加强动物产品检疫监管,规范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以及动物产品生产、经营、加工、贮藏、运输等环节质量安全监管,强化奶牛养殖、饲料、生鲜乳生产和收购的监管。

5.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在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及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的基础上,由点到面,由“三品”企业基地到全部农产品基地,逐步实行实现产地准出。规范农业企业、生产合作组织、农业协会等的生产、加工、销售管理,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档案,规范包装与标识,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

(三)开展生猪屠宰环节整顿

对一星级屠宰厂进行资质认定,全面清理和整顿不符合要求的屠宰企业,打击私屠滥宰及销售注水肉、病害肉等不法行为;严格执行进厂(场)检查验收制度、肉品检验检疫制度和病害肉无害化处理制度。

1.认真开启“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落实生猪屠宰监督管理责任制,建立举报与投诉制度,公布举报投诉电话,做到有报必查,有查必严,有责必纠。与试点屠宰加工企业签订“放心肉”服务体系工作责任书,确保猪肉质量安全。生猪屠宰加工企业要建立生猪进厂验收、台帐管理、不合格肉品召回制度,完整记录生猪产品流向,实现肉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确保出厂肉品检验合格率100%。

2.强化肉品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对农贸市场、超市肉品销售日常管理,对上市肉品坚持索票、索证制度。要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制售病害肉、注水肉等不法行为。对集伙单位执行肉品采购登记制度,确保肉品100%来自生猪定点屠宰厂。依法加强对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工艺流程的监控,完善宰前检疫、宰后检验等工作制度,确保全区生猪定点屠宰率达到95%以上。加强外埠肉品管理。要严格执行市场准入、验证换证、经营管理、台帐管理、市场监管、审核等制度,确保外埠肉品销售安全。

3.加强宣传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在重大节日期间,组织宣传《食品安全法》和国务院《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现场受理举报和投诉,向广大消费者宣传肉品安全知识和如何识别放心肉和病害肉品小常识,提高消费者维权和自我保护意识,为生猪定点宰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四)开展食品生产环节整顿

督促企业按照《食品安全法》建立全过程质量安全制度;开展区域性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全面整治食品小企业、小作坊。

1.制订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计划。按照《食品安全法》及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上报全区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计划,严格按计划组织实施。2.全面推行分类分级监管新模式。在全区获证食品企业监管中全面推行产品分类、企业分级、监管分等管理新举措,提高监管效率和有效性。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突出监管重点(特别是乳品生产加工)、细化操作程序、统一相关表式,不断提高日常监督管理的及时性、有效性和规范性。

3.加强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工作。结合全年风险分析重点、本地实际及食品安全最新动态,认真执行《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工作程序(试行)》的有关规定,控制和排除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风险因素和隐患,努力降低食品安全事故风险。4.加大快速检测装备运用。制订详细周密的快速检测计划,加大快速检测装备运用频次,提高监管威慑力和监管有效性,突出技术监管特色。

(五)开展食品流通环节整顿

严把食品经营主体市场准入关,依法查处和取缔无证照经营和超范围经营食品的违法行为;完善和推进索证索票和进货台帐制度。

1.严格规范食品经营主体准入。按照《流通食品许可证管理办法》的要求,依法做好受理、现场核查和发放工作。结合个体验照、企业年检和日常巡查,全面开展食品流通许可执法检查。加强教育培训,强化食品经营者第一责任人意识。2.严格督促食品经营者建立和落实两项制度。积极开展“两项制度落实年”活动,推行食品安全远程监管系统,提高远程监管系统的使用效能。全面推行“统一销货票据,批发商印制台帐,食杂店督促批发商用一票通帮其建立台帐,工商干部巡查留痕”的做法,真正做到单货随行,单货一致。强化两项制度落实情况的市场巡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对教育后拒不整改的,依法予以查处。

3.扎实开展流通领域食品安全集中整顿。继续开展规范食品经营主体资格准入、乳制品、食品添加剂、农村食品市场等专项整治。严厉打击伪造变更生产日期和批号、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虚假食品广告、违规销售散装食品等违法行为。加强流通环节食品质量监管,重点查处经销过期变质食品行为。加大食品安全大案要案查办力度,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4.积极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店规范化建设。坚持“统一称谓、统一标志、统一承诺、统一亮证照经营、统一监督电话”,不断提高示范店标准化水平。坚持标本兼治,注重规范经营行为,进一步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六)开展餐饮消费环节整顿

以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为抓手,强化餐饮经营单位的责任意识,建立原料进货索证索票和验收登记制度,扎实开展餐饮环节专项整顿行动。

1.严格餐饮服务许可制度。以学校和建筑工地食堂、小型餐饮为重点单位,以餐饮单位集中地为重点区域,继续开展集体供餐单位的专项检查,全面加强餐饮服务环境食品安全监管,查处无证经营行为。

2.督促落实原料进货索证制度。加强餐饮经营单位的日常管理和检查,杜绝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现象,严厉查处采购、使用病死畜禽及其制品、劣质食用油等行为。

(七)开展保健食品整顿

组织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原辅料使用情况专项检查,开展减肥类、辅助降血糖类、抗疲劳类等重点品种非法添加化学药物整治。开展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专项整顿,重点开展保健食品违法添加药物、制售假冒伪劣保健食品、以及标签、说明书专项检查,重点打击化妆品违法添加禁用物质、超范围使用限用物质、无证生产等行为,规范农村、城乡结合部化妆品市场。

(八)开展食品进出口环节整顿

督促企业建立全过程质量安全制度,建立和完善进口食品追溯和召回体系;建立分类管理、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

(九)提升农村食品安全“三网”运行质量

进一步完善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网的台帐资料,加强信息员、协管员培训和考核,通过“以奖代补”,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着力消除农村食品安全隐患。加强农村自办宴席管理,全面实行备案、厨师推荐公示等制度。加强农家店的后续管理和指导,食品集中配送率提高到85%,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消费安全。

(十)深入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

以宣传造势、日常检查、示范带动为抓手,提高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的知晓率,逐步增强乡镇、行政村防范处置食品安全事件的能力,推动全区创建工作深入开展,确保顺利通过验收。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政府对辖区内的食品安全工作负总责,切实将整顿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做到专款专用。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认真细化整顿工作方案,并抓好落实。对于机构改革中涉及到职能调整的部门,要按照改革进程履行职责,确保不出现工作脱节现象。

(二)加强协调配合。各乡镇、各部门在履行好各自职责的同时,要加强沟通,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要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利用,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提高行政效率,逐步形成科学的食品安全信息评估和预警体系。

(三)加大督查力度。区食安办要对食品安全整顿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查考核,并通报督查考核情况。对成绩突出的乡镇、部门予以表彰;对工作不力、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依法追究责任。

(四)加强舆论宣传。要注重发挥社会中介组织和宣传媒体的作用,强化社会各方面的责任,动员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形成“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齐抓共管”的食品安全工作良好局面。

各乡镇要围绕全区食品安全工作的总体目标,以食品安全整顿工作为契机,及时排查食品安全领域中存在的隐患,结合本乡镇实际,制定2010年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目标,落实措施,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目标得以完成。

流均镇中心小学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贯彻《食品安全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和《楚州区教育局关于开展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和学生寄宿管理专项检查的通知》精神,深入开展学校食品安全整顿,全面提升学校食品安全工作水平,确保师生食品卫生安全,对本单位食堂、住宿的软件、硬件进行完善,对学校食品卫生安全隐患和学生寄宿安全管理工作进行认真排查,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应立即纠正,整改。现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把食品安全放在学校稳定安全工作的突出位置。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强化学校食品安全监管。落实学校和食堂、商店经营者的主体责任,进一步健全学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体系,保障师生饮食卫生安全,促进学校安全管理水平提高。

二、总体目标

按照根据《楚州区教育局关于开展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和学生寄宿管理专项检查的通知》安排,通过在中小学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整顿工作,使学校食堂、商店食品安全各环节的监管责任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标准有效实施,食品从业人员的自律意识显著增强。通过整治,切实改善学校食堂设施、设备与环境卫生条件,使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基本建立,相关制度规范逐步完善,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进一步落实,行业自律意识显著增强,无证经营行为得到有效遏制,食品安全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师生食品安全得到切实保障。

三、工作任务

(一)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学校校长是学校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要强化领导,夯实管理责任,细化管理措施,确保师生饮食安全。学校要确定一名校级领导负责师生食堂食品安全管理。

(二)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学校要健全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各项制度,按照卫生部《餐饮业食品索证管理规定》要求,健全食品原料采购、贮存、加工、销售各环节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原料查验、索证索票和台帐登记制度,对食堂和商店经营的食品,加强进货索证、检查登记等过程监管。重点做好食品原料存储,食品加工温度、时间控制,餐具清洗消毒等重点环节,推进规范化管理,严禁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学校要加强应急能力建设,成立应急组织机构,健全学校食物中毒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开展应急救援演练,建立食物中毒事故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在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后,能及时报告,及时控制、有效处置。

(三)做好学校饮用水安全工作。学校自备水、二次供水要规范做好卫生消毒,对水井、蓄水池落实加盖加锁等安全措施,做好安全防护管理,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四)切实改善食堂硬件设施。按照教育部、卫生部颁布的《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按照“经济实用、安全达标”的原则,不断加大食堂硬件投入。重点治理教师食堂使用不符合安全标准要求的塑料餐具、不合格仿瓷餐具以及加工、清洗用具问题,确保中小学食堂硬件设施设备达到安全标准要求。

(五)强化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要将食品安全教育纳入学校安全教育内容,不断提高学生卫生安全意识和自护意识,促进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行为。同时,要加大食堂从业人员的法律知识和职业道德教育,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以上的专门培训,指导从业人员严守《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树立“合法经营,服务育人”意识,不断规范从业行为。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学校食品卫生工作。

校长对本校食品安全工作负总责,要把食品安全整顿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经费投入,严格日常卫生安全管理。要按照本实施方案,结合实际提出本学校具体整顿的方案和重点、任务和工作目标,逐层逐级落实。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校要大力宣传《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的重大意义。对学生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动员广大师生积极参与食品安全整顿工作,要通过家长会向学生家长宣传,提高全社会食品安全意识。

食品卫生安全整顿实施方案 篇7

一、《食品安全法》及其对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的相关规定

《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6月1日正式实施, 它的出台反映出我国食品安全对于强力监管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紧迫需求。《食品安全法》具有责任更明晰、制度更完善、规则更细化、惩罚更严厉的特点, 并实现食品安全监管既不交叉又不脱节, 做到环环相扣、无缝衔接、分工明确、各负其职, 构建完整的食品安全监管链条, 真正将食品安全工作落到实处。该法第一次从法律层面明确提出食品安全信用档案这一概念, 并强化了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的作用, 对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来说是一个契机, 这将有助于提高社会对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的认识, 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步伐。通过确立食品生产经营许可、食品生产经营者安全信用档案等制度, 引导生产经营者在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中重质量、重服务、重信誉、重自律, 进一步完善了食品安全诚信运行机制, 全面发挥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对食品安全工作的规范、引导、监督功能, 形成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并对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的内容作出明确的规定:“县级以上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食品生产者召回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的情况, 以及食品经营者停止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的情况, 记入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

二、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的意义

1. 构建食品溯源体系的必要条件。

食品可追溯系统的核心是通过食品生产、流通、销售每一环节所记录信息的完整、准确等来实现。《食品安全法》的补充条款规定, 食品批发企业应当如实记录批发食品的名称、数量、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 或保留载有上述信息的销售票据;记录、票据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两年。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 通过对档案记录的查询, 即可追溯至问题所在。

2. 对企业实施分类监管的重要依据。

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 既是食品监管部门对各类食品企业划分不同信用等级的必备条件, 也是监控食品安全风险度、实施食品企业信用分类管理的重要依据。如在实际的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 对信用记录不良者实施重点监督检查, 增加监督抽查频次。通过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 引导企业转变观念加强诚信自律, 最终达到将那些缺少安全信用的企业驱逐出市场的目的;确保企业生产者讲究诚信, 造假检验记录者无处容身;保障食品安全, 规范和警示食品生产者讲究诚信, 做“良心”企业、做守法企业。

三、加强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管理的策略

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由县以上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共同建立, 食品安全信用档案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企业填报的信用基础信息, 包括企业基本情况、企业资信情况、企业良好信用记录、企业不良信用记录、企业产品信用信息;二是地方食品监管部门报送的有关食品安全工作信息以及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违法行为查处情况;三是社会信用信息, 包括行业协会的评价、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信息、消费者投诉情况等。

1. 完善食品安全信用管理制度。

以《食品安全法》为依据,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用管理制度, 提高食品安全信用法制建设水平。具体而言, 各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信用标准、信用信息征集、信用评价、信用披露、信用奖惩等信用管理制度, 并做到依法行政。作为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的食品企业, 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 抓好企业内部信用体系建设。

2. 确保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管理系统高效运行。

(1) 抓紧建设地方平台。在商务部门的牵头下, 各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积极配合, 建设好当地的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管理系统。面向所辖地区开展公共信用信息服务, 审核企业信用信息, 为全国的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管理系统服务。 (2) 及时、完整、真实地报送信息。食品行业监管部门应将有关食品安全工作信息、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违法行为查处情况、行业协会的评价、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信息、消费者的投诉情况等内容及时、完整报送;食品企业从维护自身形象和提升自身价值出发, 切实遵循诚实守信的原则, 及时、完整、准确地向食品信用档案管理部门报送企业信用信息。 (3) 加强协调, 实现信息共享。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系统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的部门比较多, 这需要各部门明确职责、各司其责、协调配合、互相支持、资源互补、信息共享, 共同来维护系统的高效运行。 (4) 建设公共食品安全信用信息网。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在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网站, 发布信用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等信息, 为政府相关部门、企业及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发布相应的企业信用基本信息、发布采信的中介机构对企业信用评价信息;面向消费者和企业提供基本信用信息查询。

3. 准确、及时、客观地披露信息。

食品卫生安全整顿实施方案 篇8

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确立了国家建立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制度,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保证食品可追溯。《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应运而生,明确由政府主导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履行信息上传等义务,实现食品和食用农产品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为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体系建设提供法制保障。《办法》自2015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

可追溯的食品种类

根据《办法》要求,上海市对十大类食品和食用农产品实施信息追溯管理,包括粮食及其制品、畜产品及其制品、禽及其产品制品、蔬菜、水果、水产品、豆制品、乳制品、食用油以及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其他类别的食品和食用农产品10大类。

经上海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批准的《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品种目录(2015年版)》现已公布,详见表1。

需要实施信息追溯管理的生产经营者有哪些

《办法》规定,实施信息追溯管理的生产经营者包括14类单位,即从事追溯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的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屠宰厂(场)、批发经营企业、批发市场、兼营批发业务的储运配送企业、标准化菜市场、连锁超市、中型以上食品店、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央厨房、学校食堂、中型以上饭店及连锁餐饮企业等。

实施信息追溯管理的生产经营者需履行哪些义务

生产经营者的信息追溯义务主要是将下列两类信息上传至上海市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一是生产经营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生产经营许可等基本信息;二是在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生产、流通以及餐饮服务环节产生的与追溯相关的信息,包括追溯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检验合格证号、销售日期以及购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追溯食用农产品的名称、数量、销售日期以及购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产地证明、质量安全检测、动物检疫等。

《办法》中第十三条至第十六条已分别对追溯食品生产企业、追溯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批发经营者、零售经营者、餐饮服务提供者等的信息上传义务做了明确规定。

食品卫生安全整顿实施方案 篇9

行动方案

(讨论稿)

为全面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市委、市政府决定从即日起至9月底利用三个月的时间,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大排查、大整顿、大提高行动。为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扎实细致的搞好本次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通过专项整治的开展,摸清底数,明确情况,全面整改,消除隐患,建立起科学合理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实现从农田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监管,全面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二、总体安排

时间:即日起至9月30日,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大排查阶段(即日起至7月31日)

(一)食品企业自查内容

1、生产加工企业:原辅料进厂是否经过检验检测,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是否按照生产质量规范搞好产品质量控制,有无使用非法添加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情况,产品出厂是否进行把关,保证产品出厂的质量安全。

2、经营流通企业:食品追溯机制建立情况、责任体系建立情况、裸装食品管理情况、召回食品的下架处理情况、食品添加剂经营情况、人员查体情况、环境卫生情况,是否销售过假劣或过期食品。

3、餐饮服务企业:食品原料采购是否建立台帐,环境卫生是否符合标准,现场管理是否符合要求,人员查体培训是否到位,是否存在使用地沟油、工业盐以及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

4、种植养殖小区: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是否符合规定,农药残留自检是否超标,管理台帐是否齐全,是否有滥用饲料添加剂行为,畜禽防疫是否及时,病死畜禽是否进行无害化处理,原料奶的存运是否符合要求。

5、定点屠宰企业;检验检疫情况,台帐追溯情况,是否存在加工病死畜禽和畜禽注水行为。

(二)部门排查主要内容

质监、工商、卫生、农业、商务部门按照各自职能分工彻底摸清监管相对人底数,基本情况、基础数据、做到全面真实。查清各自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安全隐患以及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搞好登记备案。全面自查各自在履行食品安全职责中存在那些不足,领导是否重视,情况是否明确,措施是否得力,责任是否落实,工作是否到位。

通过企业自查和部门排查全面掌握各自环节的食品安全状况,根据存在的问题,分别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方案要有问题、有分析、有目标、有措施,做到细化、量化,操作性强。部门整改方案要于7月31日前报至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第二阶段:大整顿阶段(8月1日至8月31日)针对大排查阶段发现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市场整顿。

(一)种植养殖环节,主要五个方面。

一是开展种植业产品和投入品整顿。严厉打击违规生产、经营、使用甲胺磷等五种禁用高毒农药和假劣农资行为。强化市场准入管理,加大质量抽验力度。加大对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生产基地农药残留的监测力度,加大对假冒无公害、有机、绿色农产品非法标示行为。加大粮食收购、储存以及原粮卫生的监督检查。(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市蔬菜局、市粮食局)二是开展生鲜乳整顿。严格生鲜乳收购站许可准入条件,完善运存储、运输设施,加强对生鲜乳中添加违禁物质的检测,依法严厉打击添加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违禁物质的违法行为。(责任单位:市畜牧局)

三是开展饲料整顿。严厉打击违法违规饲料生产、经营企业,对无生产许可证、无产品批准文号、无产品标签的“三无”企业及产品坚决取缔,加大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抽检范围和频次,严厉查处在饲料的生产、经营和使用过程中添加三聚氰胺、瘦肉精、苏丹红等有毒、有害违禁物质的行为。(责任单位:市畜牧局)

(三)市场流通环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开展经营企业整顿。依法查处无证、无照和超范围经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的行为。督促其完善进货台帐,严格落实索证索票制度,做到可追可溯。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彻底查处“三无”、过期、霉变、假冒伪劣等不安全食品和非法销售食品添加剂的行为。(责任单位:市工商局)二是开展农村食品整顿。以农村批发市场、集贸市场、村级食杂店为重点场所,以节日性、季节性食品和地方特色食品为重点品种,全面进行整顿,清除假冒伪劣食品,净化农村食品市场。(责任单位:市工商局)

(四)餐饮消费环节整顿,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根据《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严厉查处无证经营、超期经营和超范围经营行为。严厉查处采购和使用不符合标准的原辅料,生熟交叉污染和餐具清洗消毒不彻底的行为。严厉查处未建立原料购进记录和不按规定索证索票行为。(责任单位:市卫生局)

二是严厉查处餐饮单位使用“地沟油”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严格登记管理,规范餐厨废弃物处理。加强食品添加剂管理,督促企业严格落实“五专两公开”(专店购买、专账记录、专区存放、专器计量、专人负责;所有餐饮服务单位都要公开《食品安全责任书》和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发现违规,严肃处理。(责任单位:市卫生局)

食品卫生安全整顿实施方案 篇10

三府办〔2006〕86号

各镇人民政府,各区管委会,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三亚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整顿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六年五月二十二日

三亚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整顿工作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3号)、《国家质检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国质检监〔2005〕182号)精神,切实从源头做好食品安全隐患的防范工作,安排用二年左右的时间,进一步规范全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并集中一年的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整顿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和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食品市场体系、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我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为重点,按照“源头治理、监管前移、预警机制、标本兼治、注重实效、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工作方针,努力提高我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质量安全水平,促进食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全市人民群众的食品消费安全。

二、组织领导

全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整顿工作在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进行。为便于工作,成立三亚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整顿领导小组(见附件),具体负责整顿工作的组织、协调、检查和落实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三亚质量技术监督局,主任由三亚质监局领导担任,成员分别由质监、食品药品、工商、卫生、商务、农业等部门的负责同志担任。

三、整顿的内容及重点

(一)整顿的内容:无食品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无基本生产和检验设施,质量难以控制,无标准生产和产品标准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和规定,使用非食品原料和滥用添加剂生产加工食品,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在食品中掺杂使假以及产品质量低劣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及生产加工小作坊。

(二)整顿的重点:以城乡结合部和食品生产加工相对集中的村镇作为重点区域(崖城镇、海棠湾镇、田独镇、凤凰镇);以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作为重点对象;以国家纳入实施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食品(包括米面、食用植物油、乳制品、肉制品、白酒、饮用水、冷冻食品、调味品)及糕点、水产品等百姓经常食用的食品作为重点产品,进行全面的整治。

四、整顿的目标和任务

(一)整顿目标。一是摸清我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状况,基本完成食品企业标准清理工作;完成我市28类食品的市场准入工作;基本完成区域性、行业性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整治工作;二是全面建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档案,实现以信息化管理为主要手段的食品生产企业动态监管工作;三是清理并取缔无营业执照、无卫生许可证、无食品生产许可证和不符合食品质量卫生安全许可条件的食品生产加工点;四是通过整治力争做到“三个一批”,即扶持一批产品质量长期稳定、监督抽查连续合格、信誉度好、知名度高的名优企业,关闭一批不具备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必备条件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严厉惩处一批制售假冒劣质食品的违法犯罪分子,从而使我市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整体状况有明显的改善,食品安全有可靠的保障。

(二)整顿的任务。各职能部门要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切实做好食品生产企业经营资格的审查工作。凡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必须取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卫生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证》和质监部门颁发的《法人组织机构代码证》(不需办理代码证书的除外)。对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的食品生产企业,必须按规定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无证照、证照不齐或证照过期的食品生产企业,一律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五、工作步骤与时间安排

全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整顿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制定方案和落实责任(从即日起至2006年7月31日)。召开全市工作会议,部署专项整顿工作。各区管委、各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按照会议精神,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统一思想认识,组建工作机构,制定整顿方案,部署整治工作,层层落实责任。

第二阶段:调查建档(2006年8月1日至2006年9月30日)。通过“进村、入企、入户”,掌握辖区内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数量、证照、卫生状况、生产条件、产品质量等情况,并建立食品企业质量安全档案,做到“一企三档”,即质监部门要有纸质和电子监管档案、企业要建立食品质量安全档案(内容包括购销记录、生产记录、检验记录及监管情况记录等与企业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资料)。

第三阶段:集中整治(2006年10月1日至2007年5月30日)。在对企业进行普查的基础上,对不同情况的企业采取不同的措施。

1、扶持一批产品质量稳定的企业。对质量法制意识较强,切实履行法定质量义务,牢固树立“质量第一”、“以质取胜”理念,信守质量信誉,产品质量稳定可靠,自觉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出厂的产品未出现批次质量卫生不合格,在市级以上监督抽查中产品质量安全连续合格的,要给予大力支持和帮扶。

2、整顿一批存在质量安全问题的企业。对已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企业,质量管理滑坡,卫生条件恶化,产品出厂检验得不到保证,产品质量达不到规定要求的,责令其停产整顿、限期改正。经整改仍不符合要求的,质监部门要上报省局、国家质检总局,吊销其食品生产许可证并提请工商部门、卫生部门吊销其工商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对未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食品,要加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定期监督检验和强制检验的频次,一旦发现严重不合格食品,责令企业停产整顿,经整顿仍达不到要求的,由政府组织相关部门依法取缔。

3、关闭一批不具备质量安全条件的企业。对无卫生许可证及工商营业执照的食品加工企业,一旦发现,卫生、工商部门要依法取缔;对未申领食品生产许可证或经发证审查不合格的企业,经整顿仍达不到要求的,要责令其停止生产销售,并提请工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对违反国家强制性标准,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要依法责令其立即停止生产销售,从严从重处罚,对已获证企业要依法吊销生产许可证,已申请但暂未获证企业一律不予核发生产许可证,并提请工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切实加大执法和打击力度,及时处理一批涉及面广、数额大、影响恶劣的生产销售有毒有害、不符合卫生标准的伪劣食品,以及滥用食品添加剂、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的大案要案,依法严惩一批违法犯罪分子,关闭一批不具备食品质量安全条件的生产加工企业。

第四阶段:汇总情况及检查总结(2007年6月1日至2007年7月30日)。各职能部门要对照工作目标,认真总结整顿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分析典型案例和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加强监管的措施,并及时上报整顿情况。市专项整顿工作办公室将组织力量对各地开展整顿工作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和考评,并向市政府写出专题汇报。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整顿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部门协作,各方联动”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整顿工作办公室要加大协调力度,切实做好清理整顿和验收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找出差距,边查边改,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各区管委、各镇人民政府要对本地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整治工作负总责,明确一名政府负责同志分管,成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整顿工作领导小组,并在人员、经费、物资等方面给予必要保障。

(二)明确分工,各负其责

三亚质监局负责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对食品生产企业进行等级划分。根据企业生产条件、质量管理能力、检测能力、诚信记录和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等,将企业划分为ABCD四类;并按照有关规定实施分类监管。二是要全面推行“三员四定”(三员:即明确监管员,聘请协管员和信息员;四定:即定区域、定任务、定人员、定责任)和“两书一报告”(即三亚质监局要与省局及市政府签订责任书、企业要签订质量承诺书并定期向市政府报告食品生产企业的质量状况)的责任制度,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卫生状况的日常监管。三是对企业产品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食品生产企业的原辅料台账、生产加工及检验情况进行检查;加强对生产加工企业产品质量的抽查;严格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通过巡查、回访、年审等措施加强对获证企业后续监管工作。对存在问题的企业,要督促企业整改,问题严重的要依法处理,直至吊销《食品生产许可证》,并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食品生产许可证发放、吊销、注销情况。四是要认真搞好食品“百千万”专项整治行动,牵头组织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违法行为,依法坚决取缔食品非法加工窝点、小作坊。

三亚工商局负责做好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的登记注册工作,及时查处食品虚假广告、商标侵权的违法行为。负责依法吊销违法企业营业执照,并将营业执照发放、吊销、注销等有关处理情况及时通报各有关部门。

市卫生局依法实施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卫生许可,主要是生产场所的卫生条件、卫生防保和从业人员的健康卫生状况的评价审核;负责卫生许可的清理整顿,严厉查处违反卫生许可的违法行为,并将卫生许可证的发放、吊销、注销等有关情况及时通报各有关部门。

三亚食品药品监管局要加强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和组织协调工作;建立食品安全监管各部门之间的工作联系制度,及时通报情况,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积极探索综合执法、联合执法机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和和重复执法。

市商务局负责对生猪定点屠宰加工的监管及违法行为的查处。

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负责打击整治生猪私屠滥宰行为。

市农业局负责对初加工农产品违法行为的查处和监管。

市公安局负责查处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及在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的食品刑事案件和拒绝、阻碍依法执行公务的违法犯罪活动。

市监察局负责对各有关部门工作人员行政行为尤其是行政执法行为的监察。对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搞地方保护及在行政执法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违法违纪行为的单位和个人,要严格追究行政责任。

各区管委、各镇人民政府要对辖区内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整治工作负总责,并对市政府直接负责;认真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将食品安全工作具体分解和落实到各有关部门和人员;协助职能部门查处无证生产经营食品的违法行为,正确引导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合法生产,不得对本地区非法生产企业实行地区保护;建立食品安全举报制度,配备专职人员受理举报工作,发现食品安全事故要及时向市食安委和有关部门报告,并积极采取应急救援措施,确保食品安全事故(事件)得到及时妥善处理。

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整顿工作办公室各成员单位之间要建立工作联系制度,及时通报情况,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作。

(三)广泛宣传,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发挥各食品行业协会的作用,充分调动企业依法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借助新闻媒体,大力宣传食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增强全社会质量安全意识。

(四)严格行政责任追究。各区管委、镇人民政府及各职能部门要严格执行已建立的辖地管理和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追究制度,按照责任分工要求,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切实发挥好职能部门的作用。对于工作拖拉,措施不力,以至于发生食品安全责任事故的,要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五)加大治本力度,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各区管委、镇人民政府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长效动态监管体系和监管网络,通过建立食品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突出监管重点,要按照定人、定责、定区域、定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专业监管员、政府协管员、打假信息员、企业联络员和企业变化动态图、食品行业分布图、监管责任落实图和食品安全警示图的要求,明确分工和责任,层层落实,强化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监管。努力构建“企业自律、市场调节、政府监管、群众监督”的食品质量监管模式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分类监管、重心下移”的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新机制,全面规范我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

上一篇:关于做好十一黄金周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汇报下一篇:田径运动会成绩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