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茶种植技术规程

2025-01-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有机茶种植技术规程(精选8篇)

有机茶种植技术规程 篇1

选择远离“工业三废”污染的地块,其环境条件符合有机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GB/T19630)的要求。生产场地清洁卫生,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质疏松、肥沃,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地下水洁净、充足。整地施肥

2.1挖沟种植,播种15天前按行距0.9-1米用挖沟机开1米深种植沟.2.2施基肥:按国家GB/19630.1-4-2005 关于肥料要求,每666.7㎡施腐熟有机肥2000公斤,用机械开沟前撒施于开沟垄面。种植

3.1将放置在阳光下晒好精选的种子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2摄氏度以上时种植。具体日期:山东一般在四月上中旬为宜

3.2在种植垄内开沟深8厘米左右,均匀摆放种苗,株距25厘米,然后覆土。搭架整枝

出苗后及时搭架,以利山药苗攀缘生长。为山药蔓及早上架,以利通风透光,留一主蔓,去掉部分侧枝,生长中后期可摘除部分山药豆,以利山药地下块茎生长。田间管理

5.1中耕除草

在山药苗刚爬上架时,将山药地里的草清除一遍并结合追肥同时进行。

5.2浇水

一般不用浇水,干旱年份用地下水喷灌。病虫害防治

6.1山药病虫害很少,一般常见的有炭疽病及危害较轻的蝼蛄、地老虎等。

6.2防治技术,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孽生,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主要措施有频振式杀虫灯、每亩摆放60片黄色诱虫板、及时摘除病叶。植株伸蔓后每隔7天喷一次葱蒜混合液或大蒜浸出液,从而预防各种病虫害发生。收获

7.1 收获期,霜降落叶后即可收获。

7.2 产品要求:形圆直,无畸形根,无开裂,无机械损伤,无污染,无病虫害疤痕。

7.3 贮藏,收获后入恒温库,一般温度在5摄氏度左右储藏。包装标志

用专用编织网和纸质包装箱包装,包装上标有品名,规格,毛重,净含量,产地,生产者,收获日期,包装日期,并标有醒目的有机食品标志。建立田间技术档案

有机茶种植技术规程 篇2

1.1环境要求

选择周围自然植被丰富、生态环境优良, 具有生物多样的园坦地、缓坡地和山地, 并与交通干线、工矿企业、垃圾场和城镇之间保持一定距离。

1.2环境空气质量要求

周围及上风口无污染源, 空气清新, 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

1.3土壤质量要求

周围没有金属、非金属矿山, 土壤未受污染, 土层深厚、有效土层达60cm以上, 质地疏松, 通气性良好, 不积水, 耕层有机质>1.5%, pH值5.5~7.5。土壤环境质量符合GB15618中的二级标准。

1.4茶园灌溉水水质要求

周围无造纸厂、农药厂等企业, 上游无污染源, 地表水、地下水的水质清洁纯净。茶园灌溉用水水质符合GB5084规定的农田灌溉水水质基本控制项目标准。

2茶园规划与开垦

2.1茶园规划

2.1.1道路设置:根据具体的地形地貌和面积等, 科学规划, 合理设置主干道、支道、操作道、环园道等, 做到路路相接, 道路占地控制在总面积的6%以内, 茶行长度控制在60m以内。主干道路面5~6m、支道3~4m、操作道和环园道1~1.5m。

2.1.2排蓄水系统设置:结合道路规划, 合理设置主渠、支渠、主沟、支沟、隔离沟、竹节沟、蓄水池、小山塘等, 做到渠、沟、池、塘相互连接, 雨多能蓄、涝时能排、旱时能灌。

2.1.3隔离带建设:规划应利于茶园水土保持, 保护和增进茶园及其周围环境的生物多样性, 维护生态平衡。有机茶园与常规农业生产区域及交通干线之间应有明显的边界和隔离带, 以保证有机茶园质量安全。隔离带以山、河、自然植被等天然屏障为宜, 若没有天然屏障, 应栽种乔木树种进行人工建设。

2.1.4便于机械化作业:根据茶园的具体情况, 全面考虑茶园各项机械化作业要求, 便于茶园耕作、修剪、采摘等机械化作业, 促进有机茶可持续发展 (严禁毁林建设有机茶园) 。

2.2茶园开垦

2.2.1地面清理:开垦前先将荒地内的灌木、荆棘、杂草等障碍物清除出园或烧成土灰供作肥料。尽量保留主干道旁、茶地边缘、山顶、山脚等不宜种茶地段的树木。

2.2.2建园初垦:园坦地和坡度15°以下的缓坡底, 全垦50cm以上。坡度15°~25°的山地筑塝开梯条垦, 梯塝坚实牢固, 梯面等高平整, 梯面宽度依据山势而定, 平均1.5m左右, 最窄处不少于1m, 梯面内低外高 (相差10cm左右) 。坡度大于25°和土层浅薄瘠瘦乱石多的山地, 不宜开垦种茶, 保留自然植被或植树造林。

2.2.3复垦:复垦宜在茶苗种植前进行, 深度30~40cm, 进一步清除树根、草根、杂草等杂物, 碎土平地, 以备茶苗移栽。

3茶树品种

3.1良种茶苗

新开垦或改造更新换种的有机茶园, 均必须栽种无性繁育的优质良种茶苗。常规管理的现有茶园转换有机茶园, 可保留原有茶树, 但需采取修剪或台刈、加强肥培管理等措施进行复壮树势。

3.2茶树良种

选择抗逆性强、适制性广, 并适宜婺源当地环境条件栽培的茶树良种。目前婺源茶区最适宜栽种的茶树良种是:上梅洲种和鄣科1号。适宜种植的茶树良种主要有:龙井43、乌牛早、迎霜、翠峰、浙农117、浙农113、鸠坑早、安吉白茶、铁观音、中茶108等。

3.3品种搭配

品种搭配应根据各个品种的适应性、适制性、抗逆性、生物特征、栽培特点、发芽迟早以及当地制茶种类、茶季劳动力调配、茶园土壤条件、茶园面积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情况下, 茶园面积7hm2以上的, 要考虑栽种2个品种;茶园面积30hm2以上的, 要栽种3个以上的品种, 其中当家良种占60%~70%, 其他良种30~40%为宜;若按发芽迟早来搭配, 即特早芽良种不超过5%, 早芽良种50%左右, 中芽良种45%左右为宜。

3.4茶苗质量标准

一级苗、二级苗为合格苗, 低于二级和二足龄以上的茶苗均为不合格苗 (见表1) 。

3.5有机茶园禁止使用基因工程繁育的种子和苗木

4种植技术

4.1种植规格

4.1.1开种植沟:种植沟宽度60cm、深度50cm, 经无害化处理后的猪牛粪、堆沤肥、草木灰、嫩青草等有机肥30 000kg/hm2或饼肥3000kg/hm2以及磷肥750kg/hm2施入沟中, 后在肥上覆盖表土, 间隔1.5~2个月后栽苗。

4.1.2单行条栽:行距150cm、株距33cm, 每丛3株, 不少于20000丛/hm2。双行条栽:大行距150cm、小行距33cm、株距33cm, “品”字形栽苗, 每丛2株, 不少于40 000丛/hm2。

4.2栽苗时间

婺源茶区在10月中旬~次年2月下旬均可移栽茶苗, 但须避开秋旱和“三九”、“四九”寒冷天气以及冰冻、下雪天。高山茶园安排在10月~11月或推迟到次年3月栽苗, 以减少冻害, 提高茶苗成活率。同一批茶苗移栽时间不得超过3天。茶苗候栽时, 放在阴凉处, 不得暴晒。

4.3茶苗移栽

4.3.1移栽茶苗时, 一手扶直茶苗, 一手将土填入移植穴中, 逐层填土, 层层打紧, 将土壤覆盖至不露须根时, 用手将茶苗轻轻一提, 使茶苗根系自然舒展, 然后再适当加细土压紧, 一般栽在埋没茶苗根颈处为适度。

4.3.2栽苗时, 大苗 (苗高20cm以上) 、小苗分开, 大苗每丛2~3株栽种, 小苗集中栽种在茶园边缘, 每丛3~4株, 株距15cm, 这样利于大苗生长, 小苗成活, 更便于第二年间挖边缘的小苗进行茶园缺丛补植 (带蔸土移植) 。

4.3.3栽苗时, 有条件的最好进行茶苗根系沾红泥浆。但应注意三点:一是红泥浆要现沾现栽, 二是红泥浆不能沾到叶片上, 三是红泥浆要用无菌的纯红心土。

4.3.4茶苗栽好后, 随即浇足“定根水”, 并及时进行第一次定型修剪, 在离地面20cm处剪去主枝, 剪高不剪低。

4.3.5茶苗定植后, 在根部及时铺草覆盖, 保温、抗旱、防寒、防冻、保苗。覆盖材料可用未受污染的稻草、桔杆、青草 (结籽前) 等等。

5茶园施肥

5.1肥料种类

5.1.1有机肥, 指经无害化处理的堆肥、沤肥、厩肥、饼肥等农家有机肥和无污染的沼气肥、绿肥以及经权威机构认证的商品有机肥。

5.1.2矿物源肥料、微量元素肥料和微生物肥料, 只能作为培肥土壤的辅助材料。微量元素肥料在确认茶树有潜在缺素危险时作叶面肥喷施。微生物肥料应是非基因工程产物, 并符合NY227-1994的要求 (禁止使用化学肥料和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城市垃圾、污泥和其他物质等) 。

5.2施肥方法

5.2.1基肥一般施有机农家肥15 000kg~30 000kg/hm2、或有机饼肥、商品有机肥3 000kg~4 500kg/hm2, 结合茶园秋挖开沟深施, 施肥深度20cm以上, 施后覆土。

5.2.2追肥可根据茶树生育规律和结合茶园锄草进行2~3次/年, 有机茶饼或商品有机肥600~1 126kg/次·hm2, 在茶叶开采前30~40天开沟施入, 沟深10cm左右, 施后覆土。

5.2.3叶面肥根据茶树生长情况合理使用, 但使用的叶面肥必须获得有机认证。叶面肥料在茶叶采摘前10天停止使用。

6树冠培养

6.1定型修剪

定型修剪的对象是幼龄茶园, 一般分三次完成。修剪时间:第一次在茶苗移栽定植 (晚秋或早春) 时进行, 第二次、第三次分别在栽后第二年、第三年的10月份进行。修剪高度与方法:第一次在离地20cm处用整枝剪剪去主枝, 第二次在离地35cm或在上年剪口上提高10cm~15cm处修剪, 第三次在离地50cm处, 可用篱剪或机剪剪去上部枝条, 要求剪口光滑。

6.2轻修剪

轻修剪的对象是成年茶园, 一般每年进行1次, 时间宜在秋末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进行, 以利于翌年春茶早发芽。修剪方法:用篱剪或机剪剪去树冠面3~5cm的枝叶, 把冠面突出枝、晚秋新梢剪除。机采茶园最后一次秋茶机采, 可视为轻修剪。

6.3深修剪

深修剪的对象是蓬面“鸡爪枝”严重, 产量下降的成年茶园, 一般每隔3~5年在秋季进行一次, 用篱剪或机剪剪去树冠上绿叶层的1/2, 约10~15cm。

6.4重修剪

用篱剪或机剪将衰老茶树地上部分的枝条剪去1/2至1/3, 重新培育树冠, 一般在秋季或春茶后进行。

6.5台刈

用台刈铗或锋利柴刀将衰老茶树地上部分枝条在离地10cm左右处全部刈去, 重新全面塑造树冠, 一般在春茶后进行。

6.6修边、修剪枝叶

覆盖度较大的茶园, 每年进行茶树边缘修剪, 保持茶行间20cm左右的间隙, 以利茶园田间管理和机械化作业及通风透光, 减少病虫害发生。修剪的枝叶应留在茶园内, 以利于培肥土壤。病虫枝叶和粗干枝清除出园, 及时销毁。

7茶园耕作

浅耕 (锄草) :每年2~3次, 即:春茶前 (2月~3月上旬) , 春茶后 (5月~6月上旬) , 夏茶后 (7月) 各进行一次。幼龄茶园行间浅耕7~10cm、根部3~5cm或手工拔草;投产茶园浅耕10~15cm。

深耕 (秋挖) :每年一次, 一般在9~11月进行行间深耕17~20cm, 茶丛附近10~15cm;深翻改土:一般在茶苗种植前全面深翻50cm以上, 并在种植沟内施足基肥和配施磷、钾肥后, 表土回填在地表, 间隔1.5~2个月后栽苗。茶苗种植前茶园未深翻改土或全垦的, 为了弥补茶园基础建设不足, 茶季结束后有必要在幼龄茶园根系分布不广时结合施基肥, 在茶行间进行深翻改土 (深50~60cm、宽70~80cm) , 这项工作必须在幼龄茶园期间完成。8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8.1保护和建设防护林带、隔离带

有机茶园四周、上风口及附近河流上游的自然植被和环境条件实行严格的保护制度, 并在保护中改良、建设, 使之成为茶园的一道天然防护林带或隔离带。若茶园四周、上风口原有的树木比较稀少, 应种植乔木树, 建设防护林带或隔离带。防护林带与茶园相隔3m以上, 栽种的乔木树种要求速生、抗性强, 并与茶树没有共生病虫害, 如桂花树、银杏树、枫树等。有异味或易发生病虫害的树木不宜在茶园四周、更不能在茶园内栽种, 如乌桕树、苦楝树、梧桐树、樟树、松树等。

8.2行道树和遮荫树

茶树是喜漫射光的植物, 适度的遮荫, 可改善茶树小气候, 利于茶树生长发育和提高品质。茶园中原有的树木, 只要对茶树生长无不良影响, 应当尽量保留并加以护育。茶园中没有树木的, 要在茶园主干道旁栽种行道树, 根据树种的不同, 每隔6—8米种1棵, 但茶行内不提倡种树, 不利于机械化操作。山地茶园, 要做到“头上带帽” (山顶有遮荫树) 、“脚下穿鞋” (山脚有防护林带或隔离带) 、腰间系带 (茶园主干道旁有行道树) 。茶园内及茶园道路旁严禁栽种毛竹。

8.3梯壁护理

山地梯形茶园提倡在梯壁上种植护坡植物, 如爬地兰、三叶草、百喜草、草皮等, 以利梯塝坚固不倒塌, 肥土不流失。梯壁上的草要以割代锄, 梯壁上割下来的青草, 可覆盖在茶行内。

8.4套种绿肥, 培肥土壤

幼龄茶园或改造更新换种的老茶园, 可在茶行中间适度套种绿肥作物, 以利改良土壤, 提高肥力, 减少水土流失, 但不能种得太密, 不能影响幼龄茶树生长发育。绿肥的品种主要有:豆科作物、肥田萝卜、三叶草、百喜草、油菜、红花草等, 但不宜在茶园里套种芝麻、花生。

8.5水土保持, 茶园铺草

铺草材料因地制宜, 未受污染的青草 (结籽之前) 、稻草、豆杆、嫩树枝叶、茅草、铁芒萁、山蕨叶等等都可选用。铺草厚度10cm左右, 铺草量22 500kg以上/hm2。铺草时间, 若用于抗旱保水的于8~9月为宜, 干旱过后, 在10~11月结合茶园秋挖深埋当肥料。用于抗寒防冻保温的, 可在秋挖后10月~11月进行。

9病虫草害绿色防控

9.1农业措施

选择种植对当地主要病虫害抗性强的茶树良种。

9.1.1及时分批多次采摘。许多害虫或病主要是危害或发生在新梢嫩叶上, 通过及时的分批多次采摘, 及时摘除了小绿叶蝉、茶蚜、卷叶蛾、茶橙瘿螨、茶炭疽病、茶白星病等危害芽叶的病虫, 以抑制其种群发展。

9.1.2修剪、台刈、清除枯枝病叶。根据病虫害发生的程度不同, 采取轻修剪、抽剪枯枝等措施, 对减少病虫为害有明显的作用。成年投产茶园, 如果茶行间茶蓬过于郁蔽紧密, 须进行疏枝、修边, 使蓬脚通风, 对抑制粉虱类、蚧类等害虫发生有较好的效果。对病虫害发生较严重的茶园, 可进行台刈或半台刈, 台刈后加强肥培管理。无论修剪、台刈、抽剪下来的枯枝病叶, 都应及时清理出茶园, 集中烧毁。

9.1.3勤除杂草, 合理施肥。勤除杂草, 不仅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促进茶树健壮生长, 提高抗逆能力, 而且还可以清除很多害虫、病菌的发源地或潜伏场所, 并减轻草害。合理施有机肥, 可以改良土壤, 提高地力, 增加茶树营养, 增强抗逆性。

9.1.4茶园秋挖。秋挖可减少土壤中越冬的鳞翅目和象甲类害虫数量及多种病原菌。秋挖时要在茶树根颈部四周培土壅根, 一可使土中越冬虫蛹无法羽化或羽化后无法出土, 二可保温抗寒。

9.1.5在茶园四周种植博落回。博落回是一种草本野生大叶植物, 灰白色, 对尺蠖类、毒蛾类、叶蝉类等常见茶树害虫, 具有较强的驱逐性, 同时也对部分茶树病害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略带轻微异味, 不可在茶园内种植, 以免影响茶叶品质。

9.2物理措施

9.2.1人工捕杀或摘除:对于体形较大、行动较迟缓、容易发现、容易捕捉或有群集习性、假死习性的害虫, 可采用人工捕杀的方法。凡是害虫零星发生, 或发生面积不大而集中, 或难以采用其他防控措施的, 组织人工进行捕杀, 是一种收效较好的方法。对于许多病害, 可以摘除病叶、病芽, 剪除病枝或拔除病株。

9.2.2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嗜色性和诱异性, 在害虫高发期运用太阳能杀虫灯、黄蓝色粘虫板、性信息素等进行灯光电杀、色板粘杀、性诱杀, 防控茶尺蠖、假眼小绿叶蝉、茶蚜、象甲类等害虫效果良好。

9.3生物措施

9.3.1加强茶园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促进茶园生物多样性, 保持生态平衡。减少人为因素对天敌的伤害, 为茶树病虫害的天敌生存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以益虫防控害虫, 抑制茶树病虫害发生 (允许有条件的限量使用生物源农药和矿物源农药) 。

9.3.2秋茶停采后, 使用石硫合剂或波尔多液封园。石硫合剂可防控小绿叶蝉和螨类害虫, 波尔多液可防控病害。

9.3.3有条件的茶场或种茶大户, 可在茶园中放养鸡, 达到吃虫的效果。同时, 也提高了茶园土壤肥力, 增加了茶园经营综合经济效益, 促进立体有机农业良性发展。

9.3.4农药使用准则。 (1) 坚决杜绝使用和混配化学合成的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等各种农药和各种除草剂以及植物生长激素。 (2) 植物源农药宜在病虫害大量发生时使用。矿物源农药应严格控制在非采茶季节使用。

9.3.5从国外或外地引种时, 必须进行植物检疫, 不得将当地尚未发生的危险性病虫草随种子或苗木带入。

10幼龄茶园抚育

幼龄茶园一般为3年, 第1年的主要任务是保苗, 提高茶苗成活率;第二年是壮苗, 促进茶苗健壮生长;第三年是培育良好的树型树冠, 为今后丰产高效夯实基础。

春季抚育 (2~4月) :茶园清沟排水, 行间锄草、根部拔草, 施有机肥 (穴施或沟施, 距根部10cm、深度10cm, 施后复土, 施肥量视茶树生长情况和苗龄而定, 以商品有机肥为例:每1hm2施600~1 125kg/次) 。

夏季抚育 (5~7月) :行间锄草、根部拔草, 适量施有机肥。梅雨季节防洪防涝。在茶行间适度套种豆科作物做绿肥。预防病虫害。

秋季抚育 (8~10月) 。 (1) 抗旱保苗:随时关注茶园的土壤湿度, 如遇干旱, 及时采取浇水 (或灌溉) 、铺盖青草等有效措施减轻旱情。 (2) 病虫害防控:密切关注茶树病虫害, 若有发生, 及时采取农业、生物、物理等措施综合防控。 (3) 定型修剪 (10月) :第2年在距地面35cm处进行第2次定型修剪, 第3年在距地面50cm处进行第3次定型修剪。 (4) 秋挖清园 (9~10月) :第1年、第2年在行间锄草、根部拔草, 第3年行间深挖16~20cm、根部浅锄7~10cm。山地茶园梯塝割草清园, 平地茶园清除四周杂草。 (5) 施肥铺草 (10月) :结合秋挖沟施有机基肥, 随后在茶行间铺盖青草。

冬季抚育 (11月~次年1月) 。及时补缺 (11月) :检查茶苗成活情况, 发现缺株缺丛, 及时补齐。防寒防冻 (11月~次年1月) :根部培土5~6cm, 冬保防寒。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 如遇寒冻天气, 及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防冻保苗。

11成年茶园主要管理措施

11.1修剪

根据茶园的园相园貌和茶树生长势, 分别选用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半台刈、台刈等措施, 复壮茶树生长势, 培育合理的树型树冠, 以便于采摘和扩大采摘面。一般茶行高度控制在80cm左右、蓬面80%~90%。

11.2锄草、秋挖、施肥

春茶前、春茶后和夏茶后结合施有机追肥各锄一次草, 严禁使用各种除草剂;秋挖是最环保、最有效的农业措施, 一年1次, 9~11月进行, 秋挖深度17~20cm, 土块不要打碎;结合秋挖沟施有机基肥, 施肥量以有机饼肥为例:3 000~4 500kg/hm2, 施后及时复土。

12改造茶园主要措施

在正常的栽培管理水平下, 茶园中、高产期可持续到30龄左右。30龄后树势开始衰败, 产量明显下降;也有一些茶园因择地不当、建园或管理不善等原因, 茶树提前老化, 这些茶树都需通过改造加以复壮。茶园复壮技术可概括为“三改一补”:改园、改土、改树和缺丛补植。

12.1改园

改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水、保土、保肥。改造时, 针对园地现状, 尽可能按照开辟新茶园的标准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做好全面规划。山地茶园梯层不等高、梯面向外倾斜的, 要平整改造梯层等高, 梯面外高内低, 外埂高出10cm, 做到梯壁坚实, 内有竹节沟。

12.2改土

改土是找出茶园低产的土壤因素, 然后利用茶园土壤酸碱性技术、茶园配方施肥技术、茶园深耕技术等技术的综合集成应用, 以达到高产优质的茶园土壤基础。如针对土层浅、质地差的茶园, 进行深翻改土和客土培园, 利用茶园附近有机质含量较丰富的表土来加厚土层, 为茶树根系的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12.3改树

视茶树的衰老程度, 分别采取深修剪、重修剪、台刈等措施, 然后加强茶园的肥培管理, 深耕改土, 增施有机肥, 配施磷、钾肥等, 促进茶树复壮, 培育良好树型树冠。

12.4缺丛补植

补植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用良种茶苗补齐缺丛, 然后加强管理, 促使补栽茶苗快速健壮生长。二是用台刈后的老茶蔸带土移植, 补齐缺丛。

13有机茶园转换期

现有的常规茶园要成为有机茶园需要经过转换。茶园在转换期间必须完全按有机茶园建设技术规程进行管理和操作。有机茶园的转换期一般为3年。但某些已经在按有机茶园建设技术规程管理或种植的茶园, 或荒芜的茶园, 如能提供真实的书面证明材料和生产技术档案, 也可以适当缩短转换期。

已认证的有机茶园一旦改为常规生产方式, 则又需要经过转换期才可能重新获得有机认证。

14建立完整的原始记录档案

从茶园开垦、茶苗订购、茶苗移栽、茶园管理、投入品使用等农事活动及鲜叶采摘、验收分级、茶叶加工、仓储、销售等有机茶生产全过程均应进行及时、如实、准确、详细、全面的原始记录, 建立一整套齐全的记录档案, 并有专人负责专人保管, 原始记录保存三年以上, 以备查档或茶叶质量可追溯, 保障茶叶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杨普香.绿色有机茶叶生产实用技术[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5:33-120.

有机黄瓜生产操作技术规程 篇3

【作者简介】王斌才(1965—),男,高级农艺师,从事有机蔬菜栽培及育种工作;*周国林为通讯作者。

随着生产技术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环保、生态意识的增强,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有机食品特别是有机蔬菜逐渐被广大市民接受和认同。有机蔬菜是指在蔬菜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除草剂、生长调节剂等物质,以及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协调种植平衡,使农业生态系统持续稳定,且经过以及认证机构鉴定认可,并颁发以及证书,在此基础上生产的蔬菜。特制定有机黄瓜露地栽培技术操作规程,以期为有机蔬菜生产者提供帮助。

1.基本技术

肥料。各生产基地使用的基肥,必须符合有机产品肥料施用原则,包括自制有机肥和购买的有机肥料产品。畜禽粪便必须是完全腐熟的;购买肥料产品需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绿肥亦应堆积或在土壤中进行充分分化和腐熟。基肥随翻地时先撒入地块中再旋耕,每667m2用量原始腐熟畜禽粪便2000~3000kg或商品有机肥400~500kg,其中80%作基肥,20%作追肥。

水。浇灌所使用的水,需通过有关部门环评检测达标。为了保证所生产的产品更优质、环保卫生、持续地力,还需对这种浇灌用水进行了净化处理。根据蓄水渠内水量按比例施入适量光合菌液,处理24小时后方可使用。

2.生产操作规程

品种。新星黄瓜(吉林延吉市蔬菜批发经营部)、京研迷你黄瓜二号(北京京研益农科技发展中心)

播种育苗。黄瓜采用穴盘育苗方式播种。基质采用无菌的国产泥炭基质和珍珠岩混合,装盘时基质不参入任何化学肥料,可按比例掺入适量的腐熟厩肥或有机肥。播前对黄瓜种子进行温烫浸种处理,方法为:用55℃温水,水量为种子量的6~8倍,将种子慢慢倒入,不断搅拌,经10~15分钟后,常温条件下浸种4~6小时,然后淘洗干净,甩干明水,用湿布或网袋装好,置于25~28℃下催芽,出芽前种子每天清洗一次,包布拧干,保持湿润,24小时即可出芽,70%露芽始播种。黄瓜于3~4月播种,播时,将穴盘摆放平整,做成宽1.2m,长30~40m的厢面,基质浇透水后喷一遍光合菌液防病虫。每穴播一粒,覆盖1.5~2.0cm基质,用小拱棚覆黑遮阳网保湿保墒。三天后出苗及时通风降温,晴天白天覆盖遮阳网,夜间揭去;阴天揭遮阳网见光透气;雨天盖遮阳网,大雨时加盖薄膜免伤苗。出苗时若子叶‘‘带帽’’出土,用喷水壶喷温水或撒湿润细土促使幼苗‘‘脱帽’’。在保证温度的条件下早掲遮阳网,尽可能延长光照时间,促根系生长。穴盘基质育苗容易缺水,应经常观察幼苗生长情况。前期保持苗床湿润,且需经常通风透光免生徒长苗,后期叶面喷施光合菌液增加营养和抵抗力,促根系生长。此时应控制好水分,‘‘宁干勿湿’’,尽可能不浇水或减少浇水次数。定植前5~7天炼苗,降温降湿。栽前一天可少量浇一次水,以利栽后活苗发棵快。注意:幼苗对连阴猛转晴时见光易“闪苗”,需逐渐见光且防大风扫苗,出现弱病苗和老僵苗。黄瓜苗岭一般25~30天,3~4片真叶时即可定植。由于育苗时地温和气温均较适宜黄瓜秧苗生长,因此苗床可不用地膜和薄膜等覆盖来增温保湿进行育苗。

整田作畦。按包沟1.2m开厢,沟宽40~50cm,畦宽70~80cm,畦面平整,土块尽量细碎。

定植。黄瓜于4~5月定植。定植前对幼苗进行一次防病虫处理,喷施1%浓度的高锰酸钾液。选晴天下午栽植,穴土要细碎,以刚埋没根沱为宜,不宜过深。新星黄瓜株行距为30cm€?5cm,每667m2栽3000~3200株;京研迷你黄瓜则为40€?5cm.,每667m2栽2000株,每畦栽二行。及时浇足定根水,如遇连续高温(30℃左右)翌日还需补浇一次水。4~5天缓苗后,浇一次缓苗水。如墒适宜时及时中耕除草1~2次,促苗早发棵和生长整齐并清除杂草,减少病虫害对幼苗的侵染和危害。

田间管理,中耕。缓苗或定苗后到插架之前进行一到二次中耕,并视苗情及时补水。做到清除杂草、疏松土壤、保湿保墒。

植株调整。伸蔓后,距苗7~8cm处插一根竹竿,一苗一根,搭成人字架或花架,引蔓上架。以后每3~4节绑一次蔓,并清理侧枝和卷须。新星黄瓜主侧蔓均可结瓜,以主蔓结瓜为主。根瓜下面的花和侧枝均摘除,所生侧蔓留一瓜二叶摘心。主侧蔓都爬满架时及时打顶,促子孙蔓结回头瓜。京研迷你黄瓜为主蔓结瓜品种,肥水充足时根瓜以上每节都能座瓜,留一到二个侧枝,其余侧枝全部清除。后期及时清除下部老叶、病叶及采收完的侧枝。绑蔓在晴天下午进行,人站在沟中操作。

肥水。从定植到根瓜出现,应控制水分,不旱不浇。追肥遵循的原则是少量多次,浇水要浇“跑马水”,要在晴天早上进行,切忌阴天浇水。做到三沟配套,高畦栽培,以利排灌。根瓜座住后铺施一次生物有机肥,第二批瓜采收后再追一次肥,第一次轻第二次重,同时浇施净化水。以后根据黄瓜的长势施肥水。盛果期除根际追肥外,还用光合菌液进行一到二次叶面喷施。黄瓜根系浅,怕积水,需做好清沟排灌工作。

病虫防治。有机黄瓜的防治方针完全按“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原则进行,以农业防治为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辅,很有限地施用BT制剂,坚决不使用化学制剂进行防治处理。黄瓜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疫病、细菌性角斑病、枯萎病。虫害为蚜虫、蓟马、黄守瓜、潜叶蝇。

农业防治。采用抗病品种,培育壮苗,提高抗逆性;清洁田园,加强通风调节种植地块的小气候环境的温湿度;深沟高畦,严防渍水;合理施肥,满足各生育期生长发育需要;轮作换茬,减少土残病菌侵染。

物理防治。利用防虫网、黄粘板等设施进行诱杀和驱赶害虫,减少飞蛾等虫口基数;人工捉杀害虫,清理病残株,减少侵染源等等措施防病虫。

制剂防治。黄瓜出苗后用0.5~1.0%的高锰酸钾液进行叶面喷施,7~10天一次,连续2~3次可预防多种病害。抽蔓前喷一次白醋液,兼防病虫。抽蔓至开花前喷一次臭肥皂液驱虫。开花期特别注意防虫,用白醋液、肥皂水、红辣椒水、大蒜水等生活制剂交替轮换使用,一到二次即可。结果期用1~2%高锰酸钾液防病,果期以防虫为主,防病为辅。根据黄瓜后期生长情况,可考虑施用一次BT制剂,BT制剂使用全生育期不超过二次。

有机茶国家标准 篇4

有机茶尚未有特定的国家产品标准,它只是在各企业采用的常规茶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规定了要开展有机茶种植和加工,生产有机茶所必须遵守的规定和产品指标。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99年制定了有机茶颁证标准,通过专家审定后于1999年9月份发布,并据此开展有机茶颁证工作。

有机茶标准的要点:

1、向茶叶行业引入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关于有机食品生产和加工的基本准则。标准依据IFOAM有机食品生产和加工基本标准,参考欧盟等国以及我国有机食品标准和绿色食品标准(AA级),结合茶叶特别是我国茶叶行业的实际而制定,使我国有机茶的生产与开发有一个基本的依据。

2、规定有机茶生产的生态环境、品种选择、土壤管理、病虫草害治理以及茶叶加工、包装、贮藏、运输和销售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原则和技术要求。

3、规定有机茶的产品标准,特别是产品的卫生指标要有较高的要求。

4、规定有机茶认证机构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开展有机茶认证过程必须遵循的程序。

有机茶是一种按照有机农业的方法进行生产加工的茶叶。在其生产过程中,完全不施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化学食品添加剂等物质生产,并符合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LFOAM)标准,经有机(天然)食品颁证组织发给证书。

有机茶叶是一种无污染、纯天然的茶叶。有机茶也是我国第一个颁证出口的有机食品。有机茶很多,消费者在购买绿色有机茶时,可向经销商索要验证绿色有机茶认证机构颁发的《有机茶原料生产证书》《有机茶加工证书》《有机茶交易证明》三个证书,如果这三个证书没有或不全,即可证明经销商销售的绿色有机茶是假的。

有机茶开发可行性报告 篇5

贵州普定县统计局

2005年3月20日

第一章 总 论

一、项目提要

项目名称

普定朵贝有机茶开发

建设性质

改 建

建设单位

普定夜郎湖食品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邓道明

所有制

形 式

民 营

建设地点

普定县化处镇

播改村

建设规模

茶园300亩,加工厂房900㎡

建设期限

3年

建设内容

茶园改造转换,厂房建设,

生产设备

投资规模

240万元

资金构成

财政资金160万元,其中无偿48万元,

有偿112万元

自筹资金

80万元

项目申报

单 位

贵州普定夜郎湖食品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邓道明

主要

技术

经济

指标

本项建成投产期

销售产值195万元

销售税金12.6万元

利润总额40.8万元

项目

辐射

范围

及带

动能

力的

本项目主要辐射普定县化处镇,朵贝、长庆、沙子、播改村。带动农户100户,基地规模1000亩,增加就业60人。

二、编制依据

本项目编制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意见》,普发[2003]22号《中共普定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实施意见》,2003年普定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03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已通过省、市、县三级有关部门评审的《普定朵贝有机茶开发项目建议书》。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背景

党的十六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把搞好“农业、农村、农民”(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不断加以强化和深化。200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确立了“多予、少取、放活”的农村工作方针。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以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为主题,专门下发一个中央文件,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

作为地处贫困山区的普定县。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2003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418元,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迈出了新的步伐等。但是我县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增收渠道狭窄;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不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龙头企业少等等。为此,我县县委于2003年6月27日以普发[2003]22号文下发了《中共普定县委、普定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实施意见》。提出“建设茶叶、药材、蔬菜、水果等生产基地、创立名牌。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形成农业支柱产业。”

普定县具有悠久的产茶历史。早在明朝崇祯年间,普定化处朵贝所产的朵贝茶便作为贡品进贡朝庭。朵贝茶曾三次在省地茶叶评审会上夺魁,成为颇具地方特色的佳品。然而,作为我县唯一的地方特色,具有一定历史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朵贝茶如今已是名存实亡了。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以及各级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一九九九年,安顺市委、市人民政府确立了茶叶产业化作为安顺农业产业结构战略调整之一,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借此东风,普定县于1999~2001年共发展茶园一万余亩,为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奠定了一定基础。基于此,为适应当今茶业发展,我公司提出了普定朵贝有机茶开发项目,利用我县的历史名茶,“朵贝茶”的历史知名度,开发有机茶,重振朵贝茶的雄风,推进我县茶业产业化向前发展。

二、项目必要性

同其它农业一样,随着化肥、农药等现代技术的应用与推广。茶叶生产得到了很大发展。但是由于在生产上投入了大量的高能物质,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一方面冲击了茶园生态系统,破坏了这个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另一方面是促进了茶园生态环境的污染和浪费,产品质量下降。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外特别是西方国家相继对进口我国茶叶进一步削减关税,有利于我国茶叶出口。但是,由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一些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对进口我国茶叶实施了更为严格的技术指标要求,如从2000年7月1日起,欧盟茶叶进口国对茶叶进口实施了更为严格的农残检测标准,新标准较原来的标准高10~100倍,使我国茶叶出口受到了较大影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健康,保健意识的增强,健康、安全的食品成为人们追求的热点。特别是近来年出现的疯牛病、口蹄疫以及各种农药残留引起的各种病症,如阜阳劣质奶粉事件。使人们更加关注食品的安全性。于是,各种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迅速风靡全球。成为人们竞相追逐的目标。有机茶作为一种纯天然、无污染的营养最丰富、最安全的食品,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有机茶就是在无任何污染地按照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和有机农业方法生产出茶叶原料,在加工包装和贮运过程中不受任何化学品污染,并经有机茶认证机构审查认证,颁发证书的茶叶产品或其再加工制品。有机茶在我国起步较晚。1990年浙江临安的有机茶经荷兰颁证组织颁证出口,至199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开始进行有关有机茶的研究工作;1999年成立有机茶中心,开始了我国有机茶的认证。至今:全国共有200余家生产企业获得了有机茶认证,贵州有羊艾农场等5家企业获得了有机茶认证。经审查认证的有机茶园面积达12万余亩,生产有机茶4000多吨。我国有机茶主要是外销,我国有机茶出口数量占全年产量的60%。但是,我国有机茶还必较少,审查认证的有机茶园面积仅占全国茶园面积的0.7%,生产的有机茶仅占全国茶叶产量的0.5%。

我县在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方向,大力发展茶叶产业,是符合当前我县农业发展实际的,但是,由于我县技术力量薄弱,农业基础差,农民素质普遍不高,在进行茶叶生产管理上,存在着管理粗放,滥施化肥,农药等现象,与当前我国茶业发展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在有机茶开发方面,目前安顺市尚未有获得有机茶认证的茶园及企业。为此,我公司根据当前乃至世界茶业发展方向,提出在我县化处镇播改村建设300亩有机示范茶园,以开发普定朵贝有机茶,带动全县茶业健康发展具有相当的必要性。

第三章 建设条件

一、项目区概况

1、地理位置及区域范围

普定县地处安顺市北面,距安顺市25km,南与安顺市西秀区相接,西邻六盘水市六技特区,北接毕节地区织金县,东邻平坝县。项目选在普定县化处镇播改村,距普定城25km,距化处镇15km,项目地远离城市,周围15km范围内无任何工矿企业,项目地以农业为主,生态环境良好,四周林木繁茂,与5000亩银杏叶基地毗邻,森林覆盖率达35%。

2、自然资源状况

普定县地处云贵高原腹地,属高原河谷地区,海拔高度1640~1864m。气候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季节交替分明。常年气候温和,冬无年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5.1℃。无霜期较长,全年无霜期达289天。雨量充沛,年降雨量达1396.6m,且雨热同季,云雾多,日照少,相对湿度在80%以上。普定县境内土壤肥沃,多为砂页岩发育而成的黄壤土,呈微酸性,pH值4.5—5.5之间,非常适宜茶树生长和发育。

3、社会经济状况

近年来,普定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据统计,2003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1.85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58亿元,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6.86亿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41亿元。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为21.8:57.9:20.3。全年共完成财政总收入1.88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75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全县城乡居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收入稳定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1418元,实际比上年增长5.2%。

二、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有机茶生产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有机农业生产技术。在有机茶的生产、加工乃至销售等各个环节都要受到有关有机茶认证资格的认证机构进行监督认证。特别是在茶园的田间管理过程中,茶叶生产绝不允许受到任何化学及其它污染。有机茶生产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在以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为首的我国国内各个科研院所联合攻关,目前已取得了相当的技术成果。如有机茶专用肥,苦蒿等植物原刹虫剂,茶病毒及Bt制剂等生物源杀虫剂。就我市而言,我市广大茶叶工作者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实践中积累了用苦蒿杀灭小叶绿叶蝉等方法。

目前,我国有机茶生产技术标准已相继制定并颁布实施。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中心以IFOAM基本标准为基础,参照欧盟标准,于1999年5月制定了有机茶认证标准,用于开展有机茶认证工作。有机茶中心还编写了农业部行业标准,NY5196-2002《有机茶》、NY/T5197-2002《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NY/T5198-2002《有机茶加工技术规程》NY5199-2002《有机茶产地环境》等技术标准,并于2002年9月1日起实施。这些技术规程和标准为我国有机茶生产,加工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技术支持。

目前,我公司已完成了普定县化处镇播改村和猫洞乡新民村土样检验。为能更好地推进我公司有机茶开发工作,我公司将聘请安顺市蚕种场罗邦涛同志(茶叶农艺师)以及省相应茶叶专家作为我公司的技术顾问,为我公司的有机茶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普定县基础设施良好,交通条件十分便利,距安顺市仅25km,距安顺市黄果树机场仅20km,安织(二级公路)穿越全境,普化(高等二级公路)连通普定县城与化处火车站,全县公路里程322.2km。通讯较为发达,固家电话、移动电话普遍全县,电话装机总数达32715部,其中移动电话12700部。能源十分丰富,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安顺电厂即位于普定县境内,全年发电量达76.18万千瓦小时,煤炭资源丰富,相邻的织金县,安顺市轿子山煤矿等可为我县提供丰富煤炭资源,就普定县而言,亦是产煤大县,全县年产煤167万吨。电力、能源、交通、通讯都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重要保障。

第四章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一、建设单位概况

普定夜郎湖食品有限公司是由原食品厂下岗职工筹资,于2000年9月创建的。公司主要从事传统食品中秋月饼的生产,2003年投资80万元,新建年产10余万桶泉水生产线。公司从2002年就到浙江引进设备和技术,在朵贝组织毛峰茶加工,对开发名优茶作了前期可行性探索,为有机茶园建设及名优茶开发奠定了基础。

公司是依据公司法和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来的,为确保食品生产的安全卫生,建立有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几年来生产的食品和泉水经省、市、县质量卫生监督部门抽检,均符合国家食品卫生质量标准。

公司现有职工18人,其中大专生1人,中专、职高10人,初中生7人,多数为原食品厂技术工人。

二、企业财务状况

公司注册资本52.8万元,2003年末,公司资产总额为109.9万元,负债总额55.3万元,资产负债率为50%。2003年实现销售产值24万元,税利3.1万元。2004年预计销售产值40余万元,税利8万余元。

公司自2000年11月在县工商银行开户以来无不良信用行为。

第五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一、市场分析

有机茶是一种绝对不受任何污染的纯天然食品。由于有机茶在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都受到严格控制,其品质是有保障的,是最营养、最安全的天然食品之一,满足了当今广大消费者追求健康安全的消费需求,因此,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市场潜力巨大。目前,国际市场对有机茶需求量稳步增长,而国内市场对有机茶的需求正在启动并呈迅猛发展之势。

有机茶主要销往西欧、美国和日本等国;有机茶的销量仅占上述国家和地区茶叶销售量的1%,而有机食品在上述国家和地区已占到5%以上。

目前,世界茶叶总产量约为296万吨,而有机茶销售量约为6000T,且主要是红茶。有机茶在国际市场以20%的增长率增长。因此,有机茶市场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呈供不应求之势,有机茶的销售价格较一般常规茶叶销售价要高30~50%,利润相当丰厚,市场空间相当巨大。

从我国的情况来看,我国有机茶发展经过近十年发展,已取得了一定的可喜成绩。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有机茶园经有机茶认证的茶园面积仅12万亩,占全国茶园面积的0.7%,年产有机茶仅4000吨,占全国茶叶产量的0.5%。我国的有机茶主要分外销和内销两条渠道,外销为主。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有机茶出口数量占全年产量的60%,而内销为40%,但从产值情况来看,目前有机茶产值约为1亿元,占全国茶叶产值的1%,利润丰厚。出口有机茶产值占有机茶产值25%,而内销有机茶产值占有机茶产值75%。由此可见,内销有机茶的产值高于出口有机茶产值,内销市场较外销市场更好,说明我国有机茶市场处于起步期并迅猛发展,消费者对最营养、最安全的有机茶更加青睐。

二、销售方案

从我国有机茶销售渠道而言,我国已开展有机茶经销商认证,建立了有机茶销售专柜制度。在经销商和市场的共同拉动下,目前我国有机茶产销基本平衡,部分产品特别是高档的有机名优茶呈供不应求的态势。我国有机茶市场主要由当地市场、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和出口市场组成。因此,对我公司即将开发出来的有机茶产品销售,我们将以当地市场和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为主,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寻找已获得有机茶认证的经销商代理经营朵贝有机茶产品,从而建立起我公司朵贝有机茶的销售网络。

第六章 项目建设方案

一、建设任务和规模

我公司提出的开发普定朵贝有机茶是一个改建项目,主要是对茶园进行有机茶园改造。采用公司+农户的方式,推动普定茶叶产业化发展,项目的建设内容有:①我公司改建有机茶示范基地300亩;②辐射带动现有常规茶园1000亩进行有机茶园改造;③新建有机茶生产加工厂房900m2;④有机茶加工设备一套。

二、项目规划与布局

整个项目需3~5年完成。第一年即2005年,主要进行示范茶园建设,即300亩有机茶茶园建设,第二年即2006年进行有机茶加工厂房的建设和加工设备的引进。第三、第四年进行公司+农户的运作,通过我公司的示范茶园,辐射带动相邻几个村1000亩茶园的转换。争取用5年左右时间,辐射带动我县猫洞、鸡场近5000亩的茶园转换。以推动全县茶叶产业化的发展。

三、生产技术方案及工艺流程

1、生产技术方案。

有机茶园的建设和技术方案主要有:

①园地选择,茶园应远离城市和工业区以及村庄与公路,以防止城乡灰尘、废水、废气的污染。要求茶园周围林木繁茂,具有生物多样性,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土质肥沃。

②茶种选择,不要选用基因改良生产的良种,所选茶种具有抗病虫害、抗冻害的无性系良种。

③茶树种植,选择在秋季或早春,即霜降前后或惊蛰至春分。种植时施足底肥,每亩施150~200kg的磷肥和100kg的无机矿质料,如钙镁磷肥、脱氧磷肥。或50~100担的厩肥、堆肥、绿肥。每亩种植无性系茶苗6000~8000株。

④苗期茶园管理:主要搞好肥水管理,施肥只能用各种有机肥料,以就地取材,有条件的可以选用经认证的有机茶专用肥。施用畜禽粪时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搞好病虫害防治,以农业防治为主,勤除杂草,防止病虫害发生。如果发生比较严重,则要用各种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方法进行,在进行化学防治时,一定要选择有机农药。

⑤成龄茶园管理,主要是在茶树的收获期,以采摘茶叶为主,采摘时要做到及时采摘和按标准采,采养结合。其它的仍然是加强肥水管理,耕作除草和修剪。必要时进行茶园行间铺草,每亩铺草1000公斤,即可以防治草荒,增加茶园土壤温度,有利无有益微生物繁殖,同时亦可以向茶园提供肥力,每年施肥一次,主要是基肥、按每亩100~150kg磷肥和50kg无机矿质肥料,如钙镁磷肥,以补充茶树营养,认真做好病虫害防治,其方法同苗期管理相同。

2、工艺流程。

①名优茶工艺流程

鲜叶→摊放→杀青→摊凉→揉捻→做形→提毫→烘焙→成品

②大宗茶工艺流程

鲜叶→杀青→揉捻→解块筛分→烘干→一炒→二炒→辉锅→成品

四、项目建设标准和具体建设内容

1、建设标准

严格按有机茶园标准进行建设,厂房及加工机械设备,按照有机茶加工环境及设备要求进行。

2、具体建设内容

①土建:900m2

②设备:为杭州茶机总厂或上洋茶机厂生产的有机茶设备,分名优茶机械设备和大宗茶机械设备。

③种苗:为福鼎大白茶,无性系播苗。

第七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一、项目建设投资估算

(一)项目建设投资估算

1、土建投资及构成 42万元

2、加工设备及构成 38万元

①名优茶加工设备 23.75万元

蒸汽杀青机 6CZS-50 2×63500元/台

12.70万元

揉捻机 6CRW-30 4×3500元/台

1.40万元

碧螺春烘焙机 6CHp-941(环保)6×13500元/台

8.1万元

足大提香机 6CCQ-50D 2×7750元/台

1.55万元

②大宗茶加工设备 14.25万元

滚筒杀青机 6CST-70 1×25800元/台

2.58万元

揉捻机 6CRW-55 4×6750元/台

2.7万元

连续烘干机 6CH-3/20 1×25700元/台

2.57万元

解块机 6CJW-40 1×1980元/台

0.2万元

瓶式炒干机 6CCp-110 4×15500元/台

6.20万元

3、种苗投资及构成 75.50万元

①茶园建设

A、种苗 180万株 0.20元/株 36万元

B、深耕整地费 300 230元/亩 6.9万元

C、肥料费 300 250元/亩 7.5万元

①种植费 300 60元/亩 1.8万元

②苗期抚育

A、耕作除草 300 3×40元/亩 3.6万元

B、施肥 300 3×150元/亩 13.5万元

C、定剪 300 3×38元/亩 3.5万元

D、病虫害防治 300 3×30元/亩 2.7万元

4、流动资金 36.5万元

流动资金需要量为:

即= =36.5万元

(二)无偿资金 48万元

其中:用于新产品研发,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和技术培训等15万元;用于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有机茶园认证等工作经费10万元;用于通往茶园道路改造及输变电设备、排灌设施等15万元;用于贷款贴息8万元。

二、资金来源及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规模为240万元,其中:申请财政资金160万元(有偿资金112万元,无偿资金48万元),自筹资金80万元(自有资金36.5万元,申请银行贷款43.5万元)。

三、资金使用和管理

1、资金使用及管理

根据项目建设规划,资金分使用计划如下表:

资金使用计划表

单位:万元

项 目

工 程 进 度

预计完成

投资额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有偿资金

无偿资金

有偿资金

无偿资金

有偿资金

无偿资金

有偿资金

无偿资金

一、基地种苗投资

52

23.5

75.5

二、土建

42

42

三、设备

38

38

四、流动资金

36.5

36.5

五、其他

1、技术引进、培训

5

5

5

15

2、基础设施

10

5

15

3、前期工作经费

4

3

3

10

4、贷款贴息

8

8

累计

52

19

140

13

16

192

48

项目资金设立专户管理,按工程进度质量监督使用.无偿资金的使用将遵照财政部财发〔2002〕57号文件规定合理使用。

2、有偿资金及银行贷款归还

本项目的有偿资金及银行贷款,拟用公司3.3亩土地,厂房1170m2,评估价值100万元和法人代表个人商住楼841m2,评估价值80万元,共180万元作为抵押担保。本项目作为种植业项目,需经过3年的抚育期才能投产。因此,对项目有偿资金及银行贷款的归还应从第五年开始,利用本项目的利润以及本公司现有经营利润进行归还。第五年归还有偿资金及银行贷款的50%。第六年全部还清。参见贷款分期偿还计划。附表8。

第八章 财务评价

一、财务评价依据

近年来,中央相继出台了扶持农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前不久,国家已出台了取消烟叶以外的所有农产品农业特产税,以后用5年的时间取消农业税。茶叶作为农产品,长期以来,其税收税率都比较高,为16%,取消其农特税后,无疑将推动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对设在我省以国家规定的鼓励类产业项目为主营业务,其当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企业总收入70%的内外资企业,在2003年至2010年内减按15%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本项目亦符合此实施意见,将给企业增加留利,增强投资偿还能力。

二、销售收入和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

该项目采用公司+农户的方式进行,公司基地300亩,辐射带动农户基地1000亩,项目共有茶园面积1300亩。

茶树是一种叶用多年生经济作物,其经济年限一般在30~40年。如果能科学种植和管理,便能达到头年载,二年摘,三年超双百的水平。但是,通常来讲,茶园都要通过2—3年的抚育后,进入6—7年后即进入盛产期,可延期20—30年。

随着我国茶叶产品结构调整,我国茶叶产品都向无公害、绿色食品、高档化、名优茶产品方向发展,茶园产值相当乐观。外省茶园如浙江、江苏亩产值最高可达2600元以上,最低也在1300元以上。就我省及我市而言,我市的许多茶叶生产企业其茶园亩产值亦在1500元以上,如贵州羊艾农场、安顺蚕种场、安顺市茶场、安顺明英茶场等,按以上茶园亩产值1500元计,本项目进入投产期以后,年产值达195万元,即销售收入195万元。

参照安顺几家茶场名优茶销售价格综合水平约50—60元/公斤,以每公斤54元计,则年生产量约36000公斤。

即年销售收入=36000公斤×54=1950000元

年销售税金=1950000×6%=117000元

年城建税及附加=117000×8%=9360元

年实现税金及附加=117000+9.360=126360元

参见附表6—1。

三、成本及利润分析

根据浙江省义乌市农业局多年来对该市茶叶生产情况调查分析,其每亩茶园投入成本接近1000元,我省较浙江省经济较为落后,劳动力、燃料成本均较浙江省低。则该项目年成本不足130万元。

根据浙江省义乌市农业局的调查,茶叶生产加工过程中,其投入产出比基本上在1:1.3~1:1.65之间。按1:1.3的投入产出比计,则茶叶生产利润率达35.6%。即如果每亩茶园的年产值为1500元,该项目年生产总值为195万元,则其利润可达69.42万元,扣除企业所得税22.91万元,则年净利润可达46.51万元。参照浙江义乌的生产成本水平,结合当地实际,其单位产品生产成本及总成本测算参见附表4。

四、财务效益分析

1、盈利能力分析

①投资利润率:根据利润测算附表6

投资利润率= ×100%=×100%=22.3%

②静态投资回收期:根据现金流量表,附表7。

静态投资回收期=

即:pp′= =2.9(年)pp=2.9+2=4.9(年)

③财务内部收益率和净现值

根据现金流量表及现金流量图。

其财务净现值为:

NpVA1(税前)=152.99(万元)

NpVA2(税后)=77.08(万元)

财务内部收益率为24.7%。

项目内部收益率为32%。

现 金 流 量 图

A1 20.95 31.42 52.37 52.37 52.37 52.37 52.37 52.37 52.37 52.37 52.37 153.87

A2 18.72 25.74 39.77 39.33 38.89 38.89 38.89 38.89 38.89 38.89 38.89 140.39

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复利0.909 0.826 0.751 0.683 0.621 0.564 0.513 0.467 0.424 0.386 0.350 0.319

系数

-192

根据上图,以折现率I=10%

即净现值NpVA1=-192+20.95×0.909+31.42×0.826+52.36×4.759+153.87×0.319

=-192+20.74+25.95+249.22+49.08

=152.99(万元)

NpVA2 =-192+18.72×0.909+25.74×0.826+39.77×0.751+39.33×0.683+38.89×3.325+140.39×0.319

=-192+17.02+21.26+29.87+26.86+129.29+44.78

=77.08(万元)

折现率I=50%

即NpVA1=-192+20.95×0.667+31.42×0.444+52.37×0.867+183.87×0.008

=-192+13.97+13.95+1.23

=-192+74.54

=-117.46(万元)

NpVA2 =-192+18.72×0.667+25.74×0.444+39.77×0.296+39.33×0.198+38.89×0.373+140.39×0.008

=-192+12.48+11.43+11.77+7.78+14.5+1.12

=-192+59.08

=-132.92(万元)

项目内部收益率IRR=10%+×(50%-10%)=10%+56.6%×40%=32%

财务内部收益率IRR=10%+×(50%-10%)=10%+36.7%×40%=24.7%

2、清偿能力分析

公司现有资产总额109.8万元,负债总额55万元,资产负债率50%,项目建成后,资产总额达301.8万元,负债总额随之增加为210.5万元,资产负债率为69.7%。

茶园建设具有周期长、回收慢的特点,且盛产期是在建设6年之后。本项目建成投产第六年需偿还银行借款43.5万元,财政有偿资金本金112万元,资金占用费14.74万元,其中:第三至第六年的资金占用费9.38万元已在经营期内财务费用中列支,作应付账款处理,实际清偿资金占用费5.36万元,财政有偿资金本金利息共计117.36万元。清偿资金总额为160.86万元。根据投产期经营收益测算,投产第六年,累计新增税后利润86.46万元,折旧基金23.6万元,清偿能力合计110万元,拟用公司现有经营利润和折旧51万元参与归还。(参见附表8)

五、不确定性分析

1、盈亏平衡分析

(1)以产量表示的盈亏平衡分析(依据收入、成本测算表)

即保本产量===6182kg

(2)以销售价格表示的盈亏平衡分析

即保本价格=

= =39.30元/kg

根据盈亏平衡分析,本项目年生产量达到6182kg(为生产能力的17.2%)项目盈亏平衡。销售价格每公斤39.30元时保本。在本项目成本预算时,折旧基金和借款利息均记入固定成本,故在保本量或保本价格之临界点时,也能保障折旧基金提取和息款利息的偿付。

2、敏感性分析

根据现金流量图,以净现值为主要指标分析销售收入及经营成本的变动对净现值的敏感性。

设定本项目最低期望收益率约15%。

即NpV=-155.5+52.37(p/A15%10)+65(p/F15%10)

=-155.5+52.37×5.0188+65×0.2472=123.4万元

销售收入及经营成本的变动对净现值的影响如下表:

净 现 值 变 动 表

单位:万元

变动率

变动因素

-20

-10

0

+10

+20

销售收入

-59.6

32.7

123

215

266.3

经营成本

253.9

188.7

123

58.2

-7.5

根据上表,当销售收入下降10%时,净现值下降为32.7万元,其变化率为:

=73.4%

当销售收入增长10%时,净现值上升为215万元,其变化率为:=74.8%

当经营成本上升10%时,净现值下降为58.2万元,其变化率为:=52.7%

当经营成本下降10%时,净现值增长为188.7万元,其变化率为:=53.4%

根据以上分析,说明销售收入的变动对净现值的影响程度较大,经营成本变动对净现值的影响程度较小。

六、财务评价结论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本项目的经营成本是作宽松估算,对产品销售价格及单产是作最保守的估算,据此测算的投资利润率,财务收盖率均高于正常融资成本的100%,静态投资回收期pp≤,项目清偿能力也能如期偿付财政有偿资金和银行借款。盈亏平衡及敏感性分析也说明本项目的风险性较小。

根据目前有机茶的销售价格水平和先进的茶园管理以及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茶叶的单产及销售价格期望上升10-20%,丰产期的第六至第八年,年净现值期望增加50-80万元是有可能的,发展后劲十足。

第九章 环境影响评价

有机茶是在原料生产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有益于生态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不使用合成的农药、肥料及生长调节剂等物质,在加工过程中不使用合成的食品添加剂。有机茶从种植到加工,其本质要求就是天然无污染,其实就是一个生态环境的改善过程。所以说,有机茶园建设,既是经济林,又是生态林,其发展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类文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第十章 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民增收效果评价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

目前普定县的农业主要是以粮食、油菜和蔬菜为主。在近年来,由于产业结构调整,普定县的茶叶产业有所发展,2003年较上年增长22.2%,但是其绝对数仍然偏小,尚未有一个具有规模的茶叶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全县茶业的健康发展。

本项目的建设,将瞄准全县茶叶产业龙头企业方向,依托普定县知名的历史品牌价值——朵贝,大力发展朵贝有机茶,通过示范带动,采用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向农户提供种苗,提供技术,在茶园投产后,按照市场价格向农户收购茶鲜叶,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壮大普定县茶业经济,推进普定县农业结构调整。本项目的实施,将辐射带动普定县化处镇朵贝、播改、长庆、沙子等几个村,近1000多亩的茶园转换。增加就业人数60人以上。

二、农民增收效果评价

根据安顺市蚕种场生产情况分析,2004年该场743亩茶园产茶青产值62.8万元,平均亩产茶青产值845.5元(含采茶费)。提供采茶费31.4万元,平均每亩提供采茶费422.6元。根据以上情况分析,该项目建成后,1300亩茶园,每年可向当地农民提供采花费54.94万元。该项目是采用公司+农户的方式,基地规模1000亩,辐射带动农户100户,平均每户茶园规模为10亩。在茶园投产后,公司将主要收购农户茶青,按每亩茶园茶青产值845.5元计,项目投产后,每户每年茶青产值为8455元。

三、其他社会影响

有机茶园是一个要求茶园与生态环境相互协调的生态环境,在生产过程中,要求严禁施用化肥和农药,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因此,是一个很好的生态环境建设项目,而我县地处长江上游,石漠化较为严重的县发展有机茶园,是加快我县退耕还林还草,切实改善我县生态环境的好项目。

第十一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

一、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

由公司全权负责本项目的实施和管理,具体分项目建设期和投产期两个阶段实施管理:建设期由公司经理兼任项目经理,聘请技术顾问1-2人。下设项目基地建设室、基建技术设备室、财务室、办公室等职能部门,其职能、职责参见建设期管理网络图。项目建成投产后,公司将推行全员股份制经营,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遵循精干、高效原则设置组织机构,其职能机构参见投产营运管理网络图。

二、项目经营管理模式

本项目实施的最终目的是带动农民致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确保财政资金安全使用。据此,借鉴省内外有关茶园建设管理先进经验,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公司的职责是搞好朵贝有机茶产品加工、新产品研究开发,负责向农户提供生产管理技术,严格按照有机茶生产要求要求农户搞好茶园生产管理,做品牌,做市场;农户的职责是遵循技术规范,负责种植和茶园管理,向公司提供优质鲜叶。公司与农户是在分散与集中的统一、利益与责任的统一之前提下实现双赢。

公司将选择50户农户作300亩示范基地的转换,农户与农户之间也可以联手,集约种植和管理,划片承建等。由公司统一提供种苗和肥料,农户负责种植抚育,公司保价收购鲜叶,公司与农户双方的责任与义务以及鲜叶收购价格将通过合同形式固定下来,确保农户的利益。农户以鲜叶折款逐年抵还公司投资。通过示范带动,逐步幅射实现1000亩的茶园转换。

三、经营管理措施

1、工程管理

项目实施的基建工程将按照有机茶加工技术规范要求及基地规模进行设计,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监督施工,在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的前提下实现最佳工程投资。

2、生产管理

从鲜叶收购开始把关,规范农户采摘,定级收购。按照有机茶加工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制定生产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岗位责任等,做到有章可行、责利挂钩、保证质量。

3、财务管理

编制财务收支计划、严格财经纪律、遵守财政、法规、合理安排调配资金,保证工程建设和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加强财务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障资金安全。

4、销售管理

公司设有专门销售部门,聘用专业营销人员,销售部门要制定销售目标计划,做好市场调查和市场细分,根据市场需求制定营销系统策划,包括产品结构、包装、价格、服务等。公司将根据销售目标测算确定营销责利挂钩比例,充分调动营销人员的积极性。

公司的产品除在本县、安顺、贵阳销售外,将在北京、上海等地联系具有通过有机茶销售认证的专柜代理。

四、技术培训

根据项目实施进度拟定培训计划。首先对基地农户进行种植和抚育技术的培训,由公司技术顾问负责,采取集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进行培训。

对项目实施管理人员,由技术顾问负责,集中进行相关知识培训。项目基地建成后,对择优录用的企业员实行先培训,后上岗,采取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进行培训。

五、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凡经公司录用的员工均按规定签订劳动合同,按劳动法对企业员工进行安全保护,依法确保企业员工的利益和公司的利益不受侵害。

第十二章 可行性研究的结论

有机茶的资格认证都有哪些 篇6

近些年,有机茶可谓在茶叶市场异常的火爆,有很多的人都开始选择和这种纯天然种植的健康茶叶。

而有机茶的资格认证也是非常严格的,可以说是是需要重重地认证,才能够最终被标上有机茶的资格。

有机茶的生产资格把关也非常严格,生产许可证期限最长不超过一年,第二年必须重新评审合格后方可颁证。

目前有机茶国际、国内主要的认证机构如下:

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认证

日本有机食品认证协会(JONA)JAS认证

美国国际有机食品标准(NOP)认证

欧盟国际生态认证中心(ECOCERT)认证

国际有机作物改良协会(OCIA)认证

瑞士生态市场研究所(IMO)认证

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OFDC)认证

杭州中农质量认证中心(OTRDC)认证

正因为近乎苛刻的要求,虽然有机茶在中国的发展已经10多年,发展依然缓慢。目前我国有机茶产量5万担,不足全国茶叶总产量的2%。有机茶面积45万亩,占全国茶园总面积的1.6%。

生态有机茶采摘技术 篇7

1 遵循采摘的原则

有机茶采摘应坚持贯彻科学、合理的采摘方法, 分区、分批、及时、勤采的原则, 并制定了科学完善的采摘标准, 以确保有机茶鲜叶的质量。

1.1 采摘和留养相结合

茶叶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茶树上留有适量并配置合理的成熟叶片, 是维持茶叶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基础。为此, 在茶叶采摘的同时, 要注意适当预留新叶, 应保证每年有一批新生的叶片留在茶树上, 待其成熟后形成主要的营养物质合成场所。当前我国名优茶畅销, 一般应在春茶期间尽可能多采名优茶鲜叶原料, 夏、秋茶可适当采摘名优茶或大宗茶原料, 夏茶留一叶采, 秋茶适当留叶。高山茶园或低丘生长不良的茶园, 春茶后期就应留叶采, 夏、秋茶少采或不采, 要提早封园, 集中留养。

1.2 采摘时要兼顾产量和质量

在茶叶采摘时, 要强调鲜叶质量和数量相结合, 严格贯彻采摘标准, 防止鲜叶污染和变质, 保证成茶品质和满足市场对茶叶的数量要求。

1.3 茶叶采摘要因地、因需制宜

栽种的品种和施肥水平不同, 茶园环境和气候条件不一样, 导致茶园中茶树生长状况差异较大, 同时不同茶类对鲜叶原料要求也不一样。因此, 茶叶采摘标准、数量和采摘方式应根据茶树生长状况和所加工茶类, 对鲜叶要求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要因地、因时、因加工茶类和级别需要不同而灵活掌握。

2 合适的采摘时期

农谚说“早采三天是个宝, 迟采三天是根草”、“茶过立夏隔夜老”, 都是强调茶叶采摘的强季节性。各地的经验是开采期宜早不宜迟, 易略早为好。一般名优绿茶区, 在采用手工分批采摘的情况下, 当春茶蓬面有5%~10%的新梢达到采摘标准时就要开采了。同时茶树早采可以促进萌发, 因此, 采摘标准已经确定, 就必须按标准及时采摘。另外, 必须要掌握好采摘周期, 达到标准的及时采。在采摘顺序上应先采低山、后采高山;先采阳坡、后采阴坡;先采沙土、后采粘土;先采早生种、后采迟生种;先采成龄树、后采幼龄树;先采大叶、后采小叶;先采对夹叶和不正常叶, 不能采余叶和老叶, 以免影响成茶品质。湖南多数茶区, 1年的采收期大致有3~4个月。掌握好季节首先要抓好春茶开采期, 当茶树上有10%~15%的新梢达到1芽2~3叶时就应开采, 此时正是加工早春优质茶的大好时机, 必须严格按标准精细采。

3 严格掌握好采摘标准

采摘标准因制茶种类不同而有很大差别, 同一类茶, 因品质等级不同标准差别也不同。湖南省生产的红碎茶和绿茶, 其采摘标准多为1芽2~3叶及同等嫩度的对夹叶。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高档名优茶的需求日益增长, 而各种名优茶均要求采摘1芽1叶初展的幼嫩芽叶或1芽2叶初展芽叶, 只有极幼嫩的芽叶才能加工成美观、精致、内含物丰富的特殊产品。

4 采摘方法

(1) 折采。名茶原料的采摘方法, 用食指和拇指尖把新生芽尖或1芽1叶折下来, 不能用指甲掐采。提手采:1芽2、3叶鲜叶的采摘方法。掌心向下或向上, 用拇指和食指夹住新梢需采摘的部位, 稍向上用力, 即落入掌心。采摘质量:芽叶完整、新鲜、匀净, 不带蒂头、茶果、老叶。 (2) 分批多次采。在采摘旺期要尽量争取时间, 把采摘面上可采的新梢采下, 春茶每隔3~4天采1批次, 夏、秋茶每隔5~7天采1次。分批分期多次采, 不仅所采芽叶整齐, 大小均匀, 可以保证和提高制茶质量, 而且由于分批多次采的作用, 可以促进茶芽的不断萌发, 提高茶叶产量。同时要采摘提倡以采为主、采养结合、采高养低、采中养侧。 (3) 留叶采。是一种以采为主, 采养结合的采摘方法。一般采用全年留鱼叶或春夏茶留鱼叶、秋茶留1叶采。在生产实践上, 往往以茶树“不露骨”为留叶适度, 即以树冠叶子相互密接, 见不到枝干外露为宜。 (4) 采茶人员应先培训后上岗。有机茶拥有专业的采茶队伍, 所有采茶人员均经过专业的有机茶采摘培训。采茶人员采摘有机茶鲜叶时, 禁止涂香粉或与有异味的物品接触, 以确保有机茶鲜叶不受污染。 (5) 有机茶鲜叶的采摘必须做好详细记录。每一批新康有机茶鲜叶都有详细的采摘时间、区号、批次、采摘人员、运输人员等信息, 注重细节, 严格规范, 保证茶叶品质的有机纯正性。 (6) 盛装鲜叶的器具必须使用清洁、通风性能良好的竹编、网编竹篮和篓筐, 不得使用布袋、塑料袋等软包装材料。在鲜叶盛装、集运和存储过程中, 应注意轻放、轻压、薄摊、勤翻等, 以减少机械损伤, 忌重压、日晒、雨淋, 防止鲜叶升温变质。 (7) 应注意“八不采”:雨天不采、细瘦芽不采、紫色芽不采、风伤芽不采、虫伤芽不采、开心芽不采、空心芽不采、有病弯曲芽不采, 采回后即行拣剔、除去杂劣, 再去出售。

绿色茶与有机茶有何不同? 篇8

它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为无公害茶叶(狭义),即在生产过程中可以使用除国家禁止使用外的所有化学合成物质,茶叶生产的卫生指标达到本国或进口国有关标准的要求,对消费者身体健康没有危害,并经有关部门认证、许可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产品。

第二层是A级绿色食品茶,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的产地、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查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级绿色产品审批标志的产品。

上一篇:211高校重点学科目录下一篇:沈阳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