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开展扶贫日工作情况汇报(共10篇)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全面推进精准扶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大力弘扬“扶贫济困、人心向善”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友善互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各方力量向贫困农村整合,引导各方资源向贫困儿童汇聚,切实关心贫困儿童的学习、生活问题,加大助学救助力度,搞好向贫困儿童送温暖活动,10月24日,我镇成功开展了一次扶贫活动。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大力宣传,营造热心助学的良好氛围。
我镇召开三个专题工作会议,即班子会、干部职工、村委主要领导会议,使全镇干部职工思想统一、使扶贫助学观念深入人心。通过张贴标语、宣传栏等形式,激发干部职工献爱心的热情,营造扶困助学的良好氛围。
二、精心组织,开展扶贫助学捐赠活动。
我镇的“扶贫助学献爱心”活动得到全体干部职工的积极响应,镇主要领导走访慰问贫困儿童情况,对一些孤儿或者实际孤儿的`,给予特殊关照,比如将其列入低保对象,享受最高档次,并将全家列入低保,同时享受学校有关的一些补贴补助。积极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参与扶贫助学活动中来,组织“一日捐”活动,捐爱心,扶贫困。
三、热心助学,解决贫困生实际困难。
为了推动我镇扶贫助学工作的开展,我镇认真开展摸排,到贫困学生家走访慰问,在全镇范围内确定了11名贫困生,每生给予200元资助和一些生活用品,对他们表示一点关心,携手与他们共度难关。
通过开展“扶贫助学活动”,不仅密切了党群关系、缩小了贫富差距、增强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而且使党员干部受到了教育,感觉到了生活在新社会里互助互乐的氛围,也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相信通过广大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攻坚工作一定会得到春花秋实的结果。
县扶贫开发局:
今年 10 月 17 日,是我国第六个扶贫日,也是第 27 个国际消除贫困日,我乡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脱贫攻坚工作会议要求,深入宣传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和方略政策,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精准脱贫,通过多种形式扎实开展扶贫日主题活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现将扶贫日活动总结如下:
一、活动部署 我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提前一周召开了全体乡村干部会议,成立了由乡扶贫工作站、各村扶贫工作队及民政、农业、林业、计生、财政所、卫生院共同组成的工作组,研究部署并组织落实确保“扶贫日”活动宣传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活动内容 1.加强宣传,营造精准扶贫工作氛围 一是开展精准扶贫政策宣传。乡政府工作人员、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及卫生院走村入户,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单、现场答疑解惑等形式宣传了健康脱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民政兜底等各项政策。
共悬挂横幅 2 条,电子显示屏宣传 3 条,会议宣传 1 次,发放宣传单130 余份。
二是组织全体乡村干部学习扶贫先进事迹。对我乡获得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组通报表彰的最美选派帮扶干部毕圣龙(双源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杨俊森(双源村扶贫工作队副队长),吴清健(万二扶贫工作队队长),最美巾帼脱贫攻坚人许宁(乡扶贫专干)进行表彰,并学习其先进事迹,以进一步调动驻村工作队和乡村干部的积极性。
2.齐心聚力、为贫困户送温暖、办实事。
一是与各包保单位对接,安排各包保单位的帮扶联系人在 10 月 11日至 10 月 20 日期间进行一次走访,市、县两级帮扶单位极力配合,认真开展了走访活动,入户宣传政策。
二是联系了歙县惠明眼科医院分别在三个村开展了一次免费为贫困户检查眼科疾病的活动。
三是万二村驻村工作队副队长方筱马带来了爱心人士胡冬梅的5000 元善款,以教育基金的名义捐助了贫困孤儿王新海。
四是联系市红十字会,由国家一级心理咨询师胡继佳老师带队为我乡贫困儿童及妇女开展了一次心理健康促进活动。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活环境
为解决贫困户的的安全用水及出行问题,县教育局捐助万二村 2 万元用于万二村水毁道路修复,县文物事务中心捐助双源村 1 万元用于下坝 13 户贫困户的自来水管道改造。
目前,我乡“扶贫日”活动已告一段落,工作扎扎实实,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总结,努力做好各项工作,为 2019 年脱贫攻坚任务的圆满完成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x 县昌 xx 人民政府 20xx 年 10 月 21 日 【篇二】
扶贫宣传对扶贫工作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通过各类载体及时宣传报道扶贫工作的典型事迹及经验是扶贫宣传工作的重要职责。
20xx 年xx 县的扶贫宣传工作紧紧围绕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及产业化扶贫为主题内容,做到重点突出,机制健全,有针对性和创造性地开展各项扶贫工作。在党的 xx 大,特别是三中全会召开后,崇仁县扶贫办认真学习、贯彻党的 xx 大三中全会的精神,把 xx 大精神三中全会落实到扶贫开发工作的整个过程当中去。
一、紧紧抓住扶贫开发工作中的典型事迹,有针对性地加以报道。
20xx 年 x x 县扶贫办主要突出 8 个重点村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
xx 乡的 xx 村及 xx 镇的 xx 村在我县重点村中体现特色。、科技扶贫在我县形成亮点,创办了农村贫困户
“培训超市”,建立了科普长廓为农民“充电”,贴息贷款扶持 3 家企业,解决千余贫困劳力就业,为贫困户增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崇仁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抓产业化扶贫,实施“一村一品”工程,也有典型,如 xx 镇 xx 村农民郑子清、谢国发返乡合伙投资办厂,xx 乡 xx 村部分贫困户养牛致富; xx 镇 xx 村村民刘勇养猪致富; xx 支部书记创业安置贫困农户就业等这些先 进事迹我们在媒体作了宣传报道。
二、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载体,为报道崇仁的扶贫开发事业扩大覆盖面。
xx 县扶贫办由于人手少,为不影响扶贫宣传工作,特聘请县委宣传部一名记者作为扶贫工作的信息报道员,我扶贫办提供素材,为其采访提供方便。同时注重发挥帮扶单位宣传报道扶贫工作。广泛利用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生动形象地报道事例。一年来,中央级新闻媒体用稿 3 篇,省级媒体用稿 9 篇,市级媒体用稿 6 篇,省《两报》用稿 5 篇,市简报 8 篇。
20xx 年的扶贫宣传工作虽然取得较好的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还存在差距。
20xx 年我县 将乘 xx 届三中全会东风,再接再厉,不断开创扶贫宣传工作新局面。
【篇三】
xx 年以来,xx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将精准扶贫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把精准扶贫工作列入党工委、办事处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 街道下辖 1 个村,全街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 37 户 61 人,其中五保户 13 户 13 人,低保户 24 户 48 人,从致贫原因来看,因病致贫 17 户,占 46%,因残致贫 9 户,占 %,因缺劳动力致贫 11 户,占 %,因学致贫 1 户,占 %,XX 年没有脱贫任务。
二、主要开展的工作
1.精确评议,摸实扶贫对象。按照区委文件要求,我街于 4 月中旬安排布置贫困户评议工作,为确保评议会开出效果,评议出真正贫困户,街道分管领导和扶贫办参加村的评议会,各村村民组长、党员等 80% 村民代表参会,会上村干部向群众充分介绍国家相关扶贫政策,村支部书记逐户介绍贫困户家庭情况,每一个贫困户接受参会人员评议,并由参会代表逐户票决。评议结果由街道统一制作公示名单在每个
村民组公示,并公布监督联系电话。经过村召开评议会和公示,全街基本做到了扶贫对象精准,为下一步“真扶贫、扶真贫打下了基础”。.精细走访,调准扶贫策略。充分发挥党组织力量,认真开展党员干部包保贫困户。按照区委文件两个全覆盖要求,街道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社会事务办主任、扶贫工作站站长、村两委所有干部全部参与包保贫困户,并经常入户走访,了解户情。每位党员干部踏实走访包保贫困家庭情况,分析致贫原因,认真填写扶贫手册,科学制定扶贫计划,使每个贫困户既感受到组织关怀,又对未来充满希望。全街形成了浓烈的扶贫攻坚氛围。
3.精准发力,全面落实政策。认真落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确保贫困户脱贫取得实效。街道扶贫工作站根据本镇实际制定了脱贫攻 坚脱贫任务、干部包保、责任落实、脱贫人口、扶贫措施等“六项清单”,村根据本村实际制定了脱贫攻坚作战图,做到挂图作战,目标明确、任务清楚。
4.精心归档,规范软件资料。按照区两次现场会会议精神要求,街道党工委书记、分管领导、扶贫工作站站长去新安镇参观学习,深入了解扶贫资料的整理要求。统一购买档案柜、档案盒、保证做到一户一档,资料详实,能够很好的掌握贫困户实际情况。同时对村级扶贫资料做到规范完善,贫困户帮扶的措施都留存资料以备查阅。
三、存在的问题
1.村级后劲不够足。十里岗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严重 制约了村级的集体经济社会建设发展。
2.群众认识不够高。部分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不想通过自身努力来脱贫,只想等着救济和帮扶,此类贫困户脱贫任务艰巨,通过“扶智、扶志”来解决思想上的根本问题。同时还存在群众相互攀比现象,形成新的不稳定因素。
3.干部作风不够实。扶贫工作上级倡导的很响,群众期望值很高,各阶层都很关注。扶贫工作压力大、责任重。
4.长效机制不够细。今年以来全区自上而下制定各项责任机制,压实扶贫工作,但对于贫困户而言,如何做到稳定脱贫,降低返贫的发生,仍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机制不够细、措施不到位,这都将是脱贫攻坚路上的“隐患”。
四、下一步打算、坚持精准扶贫到户。根据前期干部包保情况进一步弄清贫困户致贫原因,逐户制定脱贫计划、大病救助、危房改造、雨露计划、因户施策,确保到户项目、脱贫效果精准。、充分发挥党的核心力量。结合当前“两学一做”活动精神,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扶贫工作中的核心力量,把扶贫攻坚作为衡量党组织战斗能力和党员带头引领力量的试金石,通过党员干部包户,落实干
一、主要目标任务
按照文件,XX乡20扶贫开发主要工作任务是:减少贫困人口83户299人,贫困户危房改造10户,劳务扶贫培训50人,园区企业招工就业8人,扶贫小额信贷140万元。
二、上半年工作推进情况
(一)深入推进扶贫攻坚“十大行动”
1、党建扶贫促进行动。组建了以县级帮扶单位领导任组长的4个贫困村驻村扶贫工作组,成立了4个联建党支部,乡党委下派4名干部到4个贫困村任党支部副书记;村党支部公开向群众承诺2015年帮扶20件以上实事,每个贫困村重点培育养殖业农村致富带头人2户以上。
2、扶贫助学促进行动。14名贫困家庭学生享受职业教育“雨露计划”补助2.1万元,栋梁工程“一日捐”0.35万元;组织开展“六一”儿童节慰问活动,市、县帮扶单位和乡村捐资赠物达3.2万余元。
3、卫生扶贫促进行动。乡卫生院到贫困村开展义诊活动1次,服务210人次,完成体检建档477户,免费体检58人。新建村卫站2个(大石村和星星村卫生站)。民族村4组贫困儿童的.门园园在社会帮扶下,在杭州接受心脏手术成功,直接为其家庭减少了20多万元的医疗费用。
4、救济救助保障促进行动。将符合低保条件的192人贫困人口纳入农村低保,落实专项帮扶救助措施2万元。XX成中集团社会扶贫45万元,解决彝家新寨群众生活物资。
5、技能培训促进就业行动。组织村干部20人到XX镇XX村、XX村参观学习,培训相关法规培训和技能、金融知识82人,养殖培训141人,发放养殖技术资料160份。
6、住房保障促进行动。按“优先建卡贫困户,保障农村低保户,照顾重点优抚对象,兼顾其他贫困户”的原则,确定2015年危房改造90户,其中:建卡贫困户45户。现已搬迁入住10户、在建70户。为477户贫困户办理房屋产权,“双证”已发放到户。
7、产业扶贫促进行动。积极宣传动员贫困户家庭符合条件的人到县内工业园区企业就业。乌蒙山区连片开发已成片栽种核桃4300亩,龙眼180亩,枇杷90亩,覆盖贫困户267户1184人。
8、乡村旅游扶贫促进行动。(1)开展旅游宣传活动。制作《我在清平,你在哪里?》系列宣传活动,点击率超过10万人次。(2)组织旅游文化活动。成功承办由北京沃伦轻舟俱乐部组织的“舟游中国”和XX“左右户外俱乐部”70余人在我乡开展户外徒步旅游活动。(3)夯实旅游硬件基础设施。金江石林道路硬化、冒水隧道口新建寨门、集镇小广场、波形护栏彝族风貌打造等已基本完成建设。烂田村彝家新寨建设完成项目进度的75%,预计在10月底前完成搬迁入住。启动了滨江路文化长廊风貌打造项目,预计7月底前完成。
9、金融保险扶贫促进行动。兑现贫困户贷款建房财政贴息资金2.445万元,2015年新增贫困户财政贴息扶贫小额信贷660万元。
10、智志扶贫促进行动。完成20脱贫户生产发展项目验收和2015年规划脱贫贫困户生产发展项目规划,已将年脱贫生产发展资金元/户兑现到户。
(二)全力推进扶贫开发各项工作
将全年目标任务分解到村、落实到户、责任到人,全力推进扶贫开发各项工作,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
1、扶贫解困。全面完成477户1778个贫困人口的信息核实、数据采集、系统录入,如期完成扶贫攻坚“双签约”和贫困村“三图两表”资料上墙工作,按时编制完成《贫困村脱贫发展规划》和《贫困户脱贫帮扶计划》,乡、村“6+6”资料卷宗归档。与今年拟脱贫的83户贫困户签订生产发展扶持项目协议书,落实脱贫增收项目和干部帮扶措施,现已减贫33户127人,完成目标任务的40%。
2、项目建设。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除彝家新寨在建外,其余项目已全面完成建设,正在抓紧验收报账。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在有序推进中。
3、其他工作。定点帮扶活动有声有色,市、县对口单位真帮实扶,县委统战部牵头县民宗局、县审计局、县统计局协调前山村饮水工程4万元,民族村2000米便民路16万元,龙宝村公路建设资金28万元,英雄村公路硬化计划4.8公里。
4、上半年受表扬通报情况。屏委[2015]16号、屏扶办发[2015]15号两次通报表扬。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全乡贫困户多,贫困村经济发展不平衡,由于主观和客观条件差异,各村项目建设进度不平衡,扶贫开发项目及资金匹配仍显不足。
(二)产业发展较为零散,未形成规效益,产业整合力度不够。
(三)基础设施建设仍是一个薄弱环节,水利设施亟待开发和完善。村级公路等级低,运载能力差。
四、下季度工作计划
(一)完成民族村1、2组2公里便民路。
(二)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和劳务扶贫培训年度目标任务,扶贫解困达到210人以上。
(三)前山村饮水工程开工建设。
(四)完成彝家新寨项目建设。
合力促攻坚
——AA镇旅游扶贫工作侧记
AA镇地处大别山腹地,境内拥有广家河自然探险、龙井峡瀑布群、别山湖等众多优美自然景观,是XX省最佳旅游乡镇。同时,现有贫困户876户,2654人,贫困发生率高达16.58%,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近年来,AA镇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基础好、见效快、带动性强的特点,大力推进“旅游+扶贫”的发展路子,促进产业、旅游、扶贫、就业充分融合,取得了初步成效。全镇一半以上的贫困户直接或间接参与乡村旅游发展。仅2016年就有57户189人通过乡村旅游脱贫,今年也将有75户274人通过旅游摆脱贫困。
一是夯实基础、搭建平台。
近年来,我镇积极抢抓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建设和茶谷建设机遇,不断加大投入,全力完善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配套,有序推进茶谷小站、停车场、公厕、观景平台等平台建设,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坚强支撑。目前,宋家河村茶栈、龙井山居、康家大院乡村客栈、羊跳峡观景平台、堆谷山驴友之家、胡家河钓友之家等10余处节点已经建成,四通八达的路网,保障有力的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全面提升。二是精心筛选、量身定制。我们每年都筛选出具备发展条件的贫困户,为他们量身定做帮扶计划,引导这部分贫困户自强自立、勤劳致富,发展农家乐、驴友之家、体验农场、茶谷小院等项目,经营农家菜、农家屋、农家菜园、农家养殖、农家生活等“五农经济”,统一规划、统一标识、统一管理、统一宣传、统一培训“五个统一”,引导他们稳步向脱贫致富迈进,让贫困户们从“被动等扶贫”到“主动要脱贫”,真正从思想上转变,从行动上得实惠,镇财政对每户补助不少于1万元。2018年26户贫困户兴办农家乐,年人均可增收1万元。
三是精准就业、长效增收。
为提升贫困群众就业创业能力、帮扶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就业,我镇通过“就业安置、技能培训、职业介绍”等主要措施,因需施策、分类施策,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努力实现“贫困家庭劳动力人人就业”。依托合作社、龙头企业、能人大户等,建设就业扶贫基地,吸纳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灵活居家就业,为贫困家庭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创造条件。目前,已建立诚安保洁有限公司、山头佬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钓鱼台度假农庄等8家就业扶贫基地,吸纳安置贫困家庭劳动力195人实现就近就地就业、灵活居家就业,人均年收入2万元以上。四是因户施策、产品全销。
针对镇内乡村旅游发展大户,每年需要大量农副产品和食品现状,我们牵线搭桥,建立“大户+贫困户+基地”模式,有针对性因户发展养殖、种植等产业,产品由农家乐大户以不低于市场价全销。目前,AA镇贫困户依托旅游上下游产业,已发展霍寿黑猪养殖439头,土鸡养殖12200只,高山蔬菜培育60亩,霍山黄芽茶园低产改造1280亩等,全镇126户贫困户与40户农家乐大户建立长期供货关系,户均可年增收5000元以上。五是配备专柜、路边开店。
我们改变传统的土特产品消费模式,采用移动货柜形式,通过发放给贫困户,推动广大游客用自驾车的后备箱,把贫困户的农副产品装满回城,实现贫困户增收、游客得益的双赢工程。截至目前,已免费出租30组60个惠民柜,2017年经济收益达30万元,纯收入超过10万元,192户贫困户参与后备箱工程,户均可增收2000元。六是线上建点、景区安置。
我们把易地扶贫搬迁与景区开发、茶谷建设、乡村旅游上、美丽乡村等有机结合起来,把安置点建在旅游干道沿线和景区周边,围绕乡村旅游进行配套建设,为搬迁安置户后续发展和长效增收奠定坚实基础。截至6月初,全镇共建设5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其中4个位于旅游干道沿线,涉及搬迁贫困户32户114人,并为每一户制定了后续发展措施,主要包括开设农家乐、民宿小院、土特产品销售、导游等产业,确保实现稳定脱贫。镇现辖黄家、岑港、铺前、蔡坞、朝堂、姜家等行政村及铺前居委会和刘源坑村落社区委员会,共84个村小组,全镇人口为17359人,农民人口14303人,非农人口1056人,镇域总面积7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6万亩,林地6.4万亩,森林覆盖率57%。现将扶贫与移民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近年来岑阳镇移民与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深入实施整村推进项目,持续改善扶贫村基础设施。2011年以来共整村推进项目12个,涉及岑港、黄家、蔡坞、铺前四个行政村。项目总投资达367万元,扶贫资金162万元,完成路面硬化9.31公里,面积约4万平方米,修护山塘水库8座,面积36亩,直接受益人口达1.1万余人。
二是深入实施产业扶贫基地龙头带动战略,推动贫困户脱贫致富。2013年,我镇通过招商引资在蔡坞村规划了2000亩现代农业园,在园中引入了300亩油茶种植基地、500亩葛根种植基地,同时,计划发展200亩的樱桃种植林和150 亩的蔬菜种植区,并新增猕猴桃、火龙果、草莓等特色水果种植,落实产业扶贫资金200余万元,覆盖人口3000余人,贫困人口200余户,直接参与的贫困户达60余户,蔬菜大棚面积300余亩,产业扶贫资金150余万元,覆盖人口1000余人,直接参与的贫困户达30余户。三是全面落实移民扶贫政策,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积极开展贫困户的建档立卡工作,为下一步精准扶贫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加强对贫困户的技能培训,掌握一技之长,提高贫困户就业择业能力,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二、工作建议
1、建议完善扶贫重点村的动态管理机制。根据各重点村项目实施情况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适当地调整重点村名单。比如:我镇的岑港、铺前及蔡坞村,在“十一五”、“十二五”计划中都被列为重点村,基础设施建设几乎趋于完善,但是其他村,特别是姜家、朝堂等偏远的北部村,连续多年未被列为重点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贫困户数量相对较多,如要完成在2020年全面脱贫的目标,建议实行对重点村动态管理的机制,使各村基础设施建设均衡发展。
2、建议完善重点村项目资金科学管理使用机制。一方面
根据项目规模来确定项目资金,从而避免资金量小,做不好、做不了项目情况,把“以项目定资金”改为“以资金定项目”,适当整合项目资金,有利于集中解决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另一方面项目操作程序更加科学合理,扶贫项目资金本身资金量不大,还要严格按照招投标程序进行,一是占用大量时间,二是增加了项目建设成本,建议采用村民代表大会“一事一议”的方式投票表决,并通过上级有关部门审核把关来确定施工单位和工程量,使重点村项目能更好地贴近基层实际。
3、建议完善产业扶贫基地带民脱贫长效机制。目前的扶贫产业虽然贫困户覆盖面比较广,有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贫困户参与率较高,但是目前的产业扶贫政策是导向型政策,缺乏一定的约束性,建议:一是产业扶贫资金补助要与脱贫致富人口挂钩,分兑付补助;二是建立贫困户产业脱贫人口的动态管理机制,已达到脱贫标准的贫困户应及时退出产业扶贫机制;三是打破产业扶贫村域限制,允许其他村的贫困户进入非所在村的扶贫产业脱贫致富。
一、财务收入情况:
按照邵财预20**]10号文件精神,我局2014财政预算总金额是113.65万元,其中基本支出是88.65万元(其中工资福利支出54.22万元,商品和服务支出17.79万元,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16.64万元),专项公用经费25万元。市财政农业科安排11万元,财政2013年底追加3万元,省移民局工作经费16万元,2013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工作专项补助经费20万元,2014年培训费42万,2014年转移支付21万元,上年预算内结余1128582元,其他资金户结余830136,以上合计4225218元。
二、财务支出情况。
2014年共支出2813294.24元,其中工资福利支出809592.04元,同比去年上涨27%;(其中:基本工资239452元,津补贴402240元,奖金86366元(其中:三边三区奖金48000元,市绩效考核奖二个半月工资38366元),社会保障缴费81534.04元),商品和服务支出1652446.2元,同比去年上涨19%;(其中:办公费562839.88元,同比去年上涨19%;电费10000元;物业管理费6400元;公务车运行费139013元,同比去年上涨16%;(其中租车费24518元,汽油费33000元,维修费69787元,过路费8067元,保险费3641元);差旅费31180.5元;会议费77414元,同比去年上涨100%;;培训费406077.5元,同比去年上涨34%;;公务接待211768.32元,同比去年下降34%;;聘用人员工资23054元,同比去年上涨17%;;监测评估费100000元;工会经费22190元,同比去年上涨100%;;2013值班补助费15800元;其他46709元;(其中:2013年政府调节金13969元;省局学会缴费5000元小车安全5280元奖及退休人经费320元,其他22140元,其中:省、市先进表彰2500元;2013年租车2600元;信访岗位补贴1040元;省局刊登文章奖400元;计划生育先进个人奖3000元;计划生育奖12000元;三八妇女节600]),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277705元,同比去年上涨29%;(其中:退休人员津补贴及工资126192元;医疗费(体检费)14853元;住房公积金54280元(2013单位差额11154元;2014年单位差额5526元;2014年财政预算37600元),其它82380元(三联二访一帮款50000元;学费12522元;内审补助、独生子女费、双联特困慰问、重阳节、党校学习伙食补助共计32380元)。办公设备购置费733551元。
三、结余。
国库预算内结余960888.76元,国库其他资金户结余656026元,共计结余1616914.76元。
镇现辖黄家、岑港、铺前、蔡坞、朝堂、姜家等行政村及铺前居委会和刘源坑村落社区委员会,共84个村小组,全镇人口为17359人,农民人口14303人,非农人口1056人,镇域总面积7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6万亩,林地6.4万亩,森林覆盖率57%。现将扶贫与移民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近年来岑阳镇移民与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深入实施整村推进项目,持续改善扶贫村基础设施。2011年以来共整村推进项目12个,涉及岑港、黄家、蔡坞、铺前四个行政村。项目总投资达367万元,扶贫资金162万元,完成路面硬化9.31公里,面积约4万平方米,修护山塘水库8座,面积36亩,直接受益人口达1.1万余人。
二是深入实施产业扶贫基地龙头带动战略,推动贫困户脱贫致富。2013年,我镇通过招商引资在蔡坞村规划了2000亩现代农业园,在园中引入了300亩油茶种植基地、500亩葛根种植基地,同时,计划发展200亩的樱桃种植林和150 亩的蔬菜种植区,并新增猕猴桃、火龙果、草莓等特色水果种植,落实产业扶贫资金200余万元,覆盖人口3000余人,贫困人口200余户,直接参与的贫困户达60余户,蔬菜大棚面积300余亩,产业扶贫资金150余万元,覆盖人口1000余人,直接参与的贫困户达30余户。三是全面落实移民扶贫政策,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积极开展贫困户的建档立卡工作,为下一步精准扶贫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加强对贫困户的技能培训,掌握一技之长,提高贫困户就业择业能力,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二、工作建议
1、建议完善扶贫重点村的动态管理机制。根据各重点村项目实施情况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适当地调整重点村名单。比如:我镇的岑港、铺前及蔡坞村,在“十一五”、“十二五”计划中都被列为重点村,基础设施建设几乎趋于完善,但是其他村,特别是姜家、朝堂等偏远的北部村,连续多年未被列为重点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贫困户数量相对较多,如要完成在2020年全面脱贫的目标,建议实行对重点村动态管理的机制,使各村基础设施建设均衡发展。
2、建议完善重点村项目资金科学管理使用机制。一方面
根据项目规模来确定项目资金,从而避免资金量小,做不好、做不了项目情况,把“以项目定资金”改为“以资金定项目”,适当整合项目资金,有利于集中解决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另一方面项目操作程序更加科学合理,扶贫项目资金本身资金量不大,还要严格按照招投标程序进行,一是占用大量时间,二是增加了项目建设成本,建议采用村民代表大会“一事一议”的方式投票表决,并通过上级有关部门审核把关来确定施工单位和工程量,使重点村项目能更好地贴近基层实际。
3、建议完善产业扶贫基地带民脱贫长效机制。目前的扶贫产业虽然贫困户覆盖面比较广,有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贫困户参与率较高,但是目前的产业扶贫政策是导向型政策,缺乏一定的约束性,建议:一是产业扶贫资金补助要与脱贫致富人口挂钩,分兑付补助;二是建立贫困户产业脱贫人口的动态管理机制,已达到脱贫标准的贫困户应及时退出产业扶贫机制;三是打破产业扶贫村域限制,允许其他村的贫困户进入非所在村的扶贫产业脱贫致富。
县地处赣西北边陲,是一个山多地少的山区贫困县,全县总人口13.6万,其中居住在边远深山区贫困农户6310户26079人。我县又是全省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地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列全省之首,全县发现地质灾害点及隐患点1097处,涉及全县所有的9个乡镇61个行政村1381户5148人。
2009年,我县移民搬迁扶贫工作在上级扶贫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按照“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富得起”的总体目标,围绕“整体搬迁,梯度安置、离乡不离土”的工作方针,通过全县上下的一致努力,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全年共完成建设集中安置点11个,累计移民搬迁216户1006人,移民扶贫搬迁成效明显。一是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按照高标准规划、高规格建设,政府统一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各地移民新村都达到了“五通三化”标准,“五通”即:通自来水、通路、通电、通电话(宽带)、通有线电视。“三化”即: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小区绿化。乡村两级移民安置点实现了门前道路硬化、自来水入户、环境绿化、建有卫生厕、人畜分开,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彻底的改善。二是移出区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移民户原居住地由于土地少、耕作难、生存条件十分恶劣,世代靠山吃山、乱砍滥伐,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威胁。我县在移民扶贫工程实施过程中,结合“一大四小”绿化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生态工程的实施,大力推行造林绿化和封山育林,全县移出区新增造林绿化面积达5300多亩,生态环境不断好转。与此同时,通过实施生态移民搬迁,移出区移民户摆脱了过于依赖林业资源的现状,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促进了林业可持续发展。三是移民收入稳步增加。通过扶持龙头企业、特种养殖基地、林业产业基地等产业扶贫工程的实施,逐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为移民户建起了致富产业。到目前,我县通过贷款贴息的形式,已累计扶持了华辉公司、新百泰公司等多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创办各种基地20多个,解决当地移民就业近1000人,带动发展移民2000多人,持续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在200元以上。四是移民户思想观念不断更新。过去的贫困户世代居住在深山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灵、上学难、看病难,不求进取,“等、靠、要”思想非常严重。移民户搬下山,沿公路靠县城,生活环境、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都发生深刻变化。搬迁群众逐步树立起教育意识、商业意识和科技致富意识,人口素质明显提高。移民户“故土难离、家难舍”的传统思想逐步向“人心思高、人心思走”的思想观念转变,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一部分人大力发展药材、食用菌、土养家禽等特色产业,一部分人离乡不离土,从事林业方面发展,一部分人放心外出务工寻求发展,还有一些人从事二、三产业的自主创业,搬迁群众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为脱贫致富奠定了基础。五是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和谐。通过移民扶贫工程的实施,统一了全县干部的认识,增强了全县干部抓移民扶贫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广大党员干部把移民扶贫工程作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落实“民生工程”的有效载体常抓不懈,广大群众从移民扶贫工程建设项目中感受到了广大干部对群众的关心、爱护和真心实意助民谋发展的热情以及移民扶贫的实惠,从而使干群关系日益密切,隔阂不断消融。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为做好我县移民扶贫工作,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了“XX县移民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并由县主要分管领导担任组长,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县政府出台了移民试点工作方案XX县城移民新村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移民搬迁总体思路、对象、工作原则、补助标准、政策措施和方法步骤等,按照省市下达的考核目标,将移民工作目标任务列入民生工程考核内容,并签订目标考核责任状。同时明确扶贫、财政、国土、民政、交通、水利、教育、卫生等部门职责,做到定期召开领导小组办公会,协调解决移民搬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深入调查摸底,广泛宣传发动。坚持“调查为先、决策在后”工作方针,确保了政策的实效性和严肃性。一方面,开展对居住在深山区和地质灾害区的农户居住状况、居住人口、家庭经济状况、安置意向等进行走访调查,视情况初步确定移民对象;另一个面,对安置方式、安置点的接收能力和建设条件等开展调查摸底。在开展调查摸底的同时,利用政策宣讲、下发宣传单、制作宣传栏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使移民扶贫政策家喻户晓。
三、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分类实施。我县移民扶贫对象界定于深山区、地质灾害频发区和水库库区的贫困人群。其中,深山区界定为扶贫开发重点乡中的重点村,老革命根据地所在村、重点乡中缺乏生存条件的非重点村、非重点乡中的重点村,列入退耕还林生态保护区缺乏生存条件的贫困对象;库区主要是大段水库就地拨高人群;地质灾害频发区包括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省国土厅评估认定的地质灾害点75个。为实现对这些地区的贫困群众整体搬迁的目标,我们根据不同情况,对移民户采取了集中安置、投亲靠友分散安置等到方式,解决了安置难的问题。
四、坚持政策引导,尊重群众意愿。坚持政策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通过宣传发动、组织协调、推动政策落实来引导群众实施移民搬迁。一是资金补助。对异地搬迁并实行集中安置的,每人给予3000元奖金补助,移民房免征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水电开户费,由政府帮助建设移民房配套工程。二是户籍迁移政策。凡搬迁到县城或异地搬迁的移民户,允许自愿保留农业户口或转为城镇户口,安置地公安机关及时办理迁移落户,并免收户籍迁转手续费,搬迁户子女入学免收转入费。三是减免各种费用。免交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各种经营性收费减半收取,在县城集中安置办理房产证减免各项费用每户在2000元以上。四是协调民政部门为部分移民点积极争取扶贫发展资金。五是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政策和雨露计划培训政策推动移民点的基础设施改造和移民户生产技能及职业素质的提高。六是保持政策的延续性。对移民搬迁的移民户原承包经营的土地和落实林改政策后的山林可自愿选择经营方式,其经营权和所有权不变。
五、合理利用土地,夯实发展基础。按照有土安置和无土安置相结合的原则,通过争取用地指标,实行土地置换,合理流转土地等方式,保证有房可建有地可种,在建设用地上会同国土部门,积极争取政策,优先解决移民建设用地指标。生产用地上,对有条件的安置点,鼓励移民户季节性地用原居住地耕种,同时,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土地租赁或转包形式,加快土地流转,从根本上解决移民发展的后顾之忧。
六、坚持群众参与,强化监督管理。一方面,移民户多形式参与建设管理。安置地选择由移民户确定,各移民安置点选择由移民户参与选择,政府帮助协调土地征用。各移民安置点移民房建设实行公开招投标,一部分安置点实行统一规划、分户自建、户主负责,一部分安置点统一规划、统一建房,由移民户选出理事会代表,成立移民理事会,负责协调和处理日常事务,参与移民建房监督管理。另一方面,严格资金管理使用。做到省下拨的移民扶贫资金,市、县配套资金,统一划入县移民专户,由县扶贫办审批,财政、审计监督,实行集中管理,专款专用,通过“一卡通”直接补到移民搬迁户手中。做到补助标准和补助到户资金公开、各项优惠政策公开、安置方式公开。
七、加大后续扶持,确保农民增收。坚持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培训,提高移民实现增收致富的技能,努力做到移民户家家有能人、人人有事做、个个能挣钱。通过实施“雨露计划”、“阳光工程”,共完成实用技术培训400余人次,按照先培训再就业方式解决移民就业增加收入,通过劳动部门优先安排移民到工业园区合适岗位就业,目前,已到本县龙头企业绿海公司、华辉公司等地就业的移民500多人。与此同时,对移民特困户,协调包扶单位继续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有条件的将其纳入城镇或农村低保范围。
一、主要成效
2010年以来,到位财政扶贫项目资金12657万元,到位库区项目扶持资金22974.38万元。实施整村推进64个村,村平投入达100万元以上;新建特色产业基地30000亩,扶持改造楠竹园20000亩,实施柑桔品改15000亩,巩固发展网箱养鱼3万口;完成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5244人,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民达8500人(次);完成扶贫搬迁(危房改造)1377户,5088人;实施库区危房改造1956户、9824人;发放原迁移民直补资金10258.12万元,富水库区粮食补贴资金2240万元;新建人饮解困工程736处,解决了10.2万人的饮水难问题;修通了一大批乡村级公路,库区98%村修通了村级公路,85%组修通了通组公路。2014年农民人均出收入达到6545元,比2009年增加108.4%。
二、主要作法
1.整村推进确保贫困户受益。我们把整村推进当作扶贫开发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重点贫困村经济,确保贫困户受益增收。一是有机结合。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做到同步规划,分步实施,巩固提高,促进发展,缩小差距。二是群众参与。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组织群众参与规划的制定和项目的选择,参与监督资金的使用和工程的建设,参与规划实施和检查验收。三是明确任务。以生产发展、增收脱贫为中心任务,结合各村实际,大力发展致富产业。四是整合资源。“雨露计划”、扶贫搬迁、产业化扶贫等项目,都优先安排到实施整村推进的村。五是加强管理。严格整村推进建设标准,加强检查督办,落实后续管理措施,保证推进一个村、脱贫一个村、长远致富一个村,并进而建成新农村示范村。
2.产业扶贫促进贫困户增收。围绕万亩生态养殖、万亩油茶、万亩香榧、万亩茶叶、万亩水果等六大万亩基地建设,引导贫困农户,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因地制宜选准具有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种养业项目,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库区重点抓水果品种改良和网箱养鱼;山区重点抓以楠竹、油茶和商品羊为主的种、养殖业;产粮区结合生态家园建设,扶持贫困农户大力发展养猪;城郊和国道沿线区,结合“一线两圈”生态旅游圈的建设,扶持发展和壮大一批以水果、苗木、畜禽和水产养殖为一体的农业庄园,并逐步向融旅游观光于一体的方向发展。支持大额扶贫贴息信贷款,扶持石材加工销售、土巴爷酒、野荞酒、恒通竹业、新厦松木业、九宫生态粮油等一批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大力推进小额贴息贷款,解决贫困农户发展生产贷款难题。
3.“雨露计划”助推贫困户就业。一是培训对象明确到户。参加“雨露计划”培训并获得扶贫资助的对象,都是农村登记在册的贫困户劳动力和新增劳动力。对贫困乡村中考、高考的落榜生,优先纳入转移培训范围。对需要和能够外出就业的贫困户劳动力建档造册,建立劳动力培训转移信息数据库,实行计算机动态管理。二是培训内容对口到人。根据贫困劳动力实际,选择最适合的培训内容,建立档案,接受培训,推荐就业,确保学有所得,学有所成。三是培训形式更灵活。凡是在中职中专、高职高专接受培训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都纳入补助范围。4.扶贫搬迁改善贫困户环境。我们把扶贫成本太高、居住分散的库区和深山区贫困人口作为首选搬迁对象,积极稳妥地搬迁到山下、路边、城镇等适宜的地方。在扶贫搬迁工作中坚持三个结合:一是坚持政府引导与农民自愿相结合;二是坚持扶贫搬迁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三是坚持异地扶贫开发与生态家园建设相结合。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安排,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搬迁,确保这部分人口“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扶贫济困,积德行善。2016年10月17日是全国第三个“扶贫日”,开展“扶贫日”活动,对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人心向善的传统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将发挥积极的带动作用,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为此,我校全面部署,广泛动员,积极开展活动。现将“扶贫日”活动开展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是召开会议,层层动员。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召开了班子会,专题研究部署“扶贫日”宣传工作。10月14日召开了全体教师大会,对“扶贫日”活动进行具体安排,要求班主任利用班会课及少先队利用宣传栏和校园广播开展“扶贫日”宣传,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
二是积极响应,开展活动,在活动期间,对困难教师进行走访慰问,结对帮扶困难学生,宣传国家扶贫政策,引导社会各界关注扶贫、关爱困难群体,关心扶贫事业。
三是各班于10月17日上一堂“扶贫济困,奉献爱心”主题班会,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感恩和奉献,培养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在实践活动后引导学生谈体 会、写日记。
总之,我校“扶贫日”活动已告一段落,工作扎扎实实,取得了一些成绩,我们将认真总结,发扬成绩,努力做好今后扶贫工作。
祥符镇中心小学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20**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扶贫移民局的悉心指导下,在县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精神的正确引导下, 我乡在去年的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基础上,以“万民干部下基层”为契机,继续深入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现就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乡位于县城东北部,离县城53公里, 辖7个行政村,43个农业合作社,1954户,7860人,幅员面积37.7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900米,属典型的农业乡镇和国定贫困乡镇,贫困率达19%。20**年12月7日全市精准扶贫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我乡立即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在贫困户精准识别“回头看” 工作中,我乡在20**年481户,1495名贫困人口的基础上共清退333户,1019人,清退率达68.2%;新进307户,923 人;按县扶贫移民局业务要求,20**年学村脱贫20户,55人,20**年全乡预脱贫200人,其中学堂山村预脱贫9户,33人。按照“十步工作法”、“八个比对”、“六个不纳入”等业务要求,现我乡精准准识别贫困户共475户,1402人,其中低保贫困户206户,550人;残疾人贫困户76户,83人。
全乡475户,1402名贫困人口全部实施“五个一批”脱贫攻坚计划。其中: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300户,507人;移民搬迁安置242户,765人;通过低保政策兜底240,642人;通过医疗救助扶持229户,245人。
二、具体工作
(一)强化帮扶队伍,夯实组织基础.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我乡组织了专班, 落实了专人, 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业务人员专门抓的工作态势。一是成立以党委书记、乡长为双组长,分管副乡长和其余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乡级各单位和村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二是设立扶贫开发办公室,由分管领导兼任扶贫开发办主任;专职副主任则由年富力强的业务能手担任并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2名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三是利用驻村帮扶单位的本身优势,充分发挥贫困村“第一书记”和回引创业人员作为扶贫攻坚生力军的辐射带动作用,确保实现全域脱贫。目前我乡三品寨村在市土地储备中心的帮扶下回引了2两户养牛专业大户,采取“分户散养、集约经营”的发展模式,带动该村23户贫困户参与黄牛养殖,计划年出栏50头,实现贫困户年均赢利2万元。启动了该村的办公阵地新建工程(现已完成选址及图纸设计), 该工程集村部办公、村小学、村医疗卫生服务和休闲文化娱乐等于一体,初步投资200万元,建成后将是我乡第一个现代化村级阵地。
(二)细化帮扶方案,夯实理论基础.根据县委《关于决战决胜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部署要求,我乡以县扶贫攻坚实施方案为蓝本,由党委书记亲自挂帅携班子成员、各站所负责同志编制了《乡扶贫攻坚实施方案》、《乡各村扶贫开发专案》和《乡总体扶贫规划》。各分管领导就分管领域也制定了详细的专项方案。同时以“规划至村、帮扶到户”为原则,为各村制定了契 合村情的发展规划和行之有效帮扶方案。截止目前我乡已为7个村制定专项发展规划26份,制定贫困户发展规划470份,基本实现贫困户一户一规划。通过细化帮扶方案,切实为贫困村的发展和贫困户的脱贫指明路子。
(三)优化帮扶环境,夯实产业基础.以乡、村、社层层召开动员会的方式,加大宣传力度, 把上级有关政策宣传到村、到社、到户,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做到政策公开、规则公平、结果公正、群众公认。转变交流方式, 消除贫困户和帮扶人员的隔阂, 使帮扶人员更深入细致的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利用现有的专业合作社优势,鼓励贫困户积极加入专业合作社,同时积极回引返乡创业人士发展产业。目前我乡已发展以红心猕猴桃产业和生态养牛以及中药材种植的专合社3家,带动54户143名困难群众加入,尚有2家正在深度洽谈中。以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为契机继续培植范家坝村官山上聚居点,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其中800米新街现已完成路基工程,计划入住15户,实现入住率100%;在学堂山村实施的庭园改土,大力发展“一社一景、一户一品”的庭院经济,目前该村已完成改土20**㎡,新建垃圾池6口。
(四)量化帮扶责任,夯实考核基础.我乡上将精准扶贫工作纳入行政村目标考核,将此项目标分解到村、社,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对各村阐明精准扶贫工作的纪律要求,确保扶贫工作公开、公平、公正。遵照巴中市委《扶贫攻坚驻村“第一书记”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加强对扶贫攻坚驻
村“第一书记”的管理与考核,同时强化督促检查, 严格奖惩。对各村定期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通过奖励先进、鞭策后进,调动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全面推进乡扶贫工作。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为贫困村和贫困户制定帮扶方案的时候,部分帮扶责任人没有联系到具体实际。导致帮扶方案可操作性不强,帮扶效果不明显。
四、今后工作打算
1.继续宣传,扩大影响。坚持舆论导向,加大宣传力度, 继续对贫困村、贫困户宣传上级有关政策,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从根本上转变贫困户的意识形态,变“要我富”为“我要富”,充分发挥贫困户的主观能动性,深层次解决贫困户思想意识贫瘠的现状。
XX县属全省50个新阶段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今年为全省10个扶贫攻坚示范县和省定减贫摘帽县之一,全县辖33个乡镇(办事处),323个村(居)。其中:一类贫困乡镇4个(兴隆、八堡、果瓦、绿塘),二类贫困乡镇17个,三类贫困乡镇5个,非重点乡镇7个;新界定贫困村184个,其中一类贫困村104个,二类贫困村44个,三类贫困村36个非重点村99个。末全县农业人口为90.73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5684元,扶贫对象6.78万户、16.6万人(按2300元标准,不含五保户和低保户)。20省、市下达我县完成减贫摘帽乡镇6个(雨冲、牛场、长石、鸡场、凤山、竹园),市下达我县完成减贫人口4.84万人,我县计划完成8万人,力争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14年的5684元增加916元,达到6600元的目标。
二、精准扶贫“四法”暨建档立卡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领导,组建工作机构。一是成立了由**副书记任组长,**副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县扶贫办、县民政局、县统计局主要负责同志为副组长,发展改革局、民宗局、财政局、教育局、残联等22个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XX县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全县33个乡镇都相应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部门和乡镇业务干部为成员的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紧密配合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三是结合同步小康干部驻村暨农村党建扶贫(集团帮扶)工作,组建了215个驻村工作组、1090人,其中省选派13人,市选派46人,县选派208人,乡镇选派823人。分别进驻215个贫困村,协助开展“六个到村到户”、建档立卡入户调查等工作。四是按照“县领导联乡、部门包乡、干部驻村包户”要求,县委下发了《关于调整县级领导干部和县直单位联系帮扶包保乡镇(办事处)工作的通知》(方委通字〔2014〕12号)文件,明确了县级领导和县直单位联系帮扶包保乡镇的任务及工作职责。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及县委常委带头“高位嫁接基层”,挂任村(居)党组织“第一书记”,指导所挂任村(居)结合实际,“量身”制定扶贫开发规划,示范带动各级干部,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帮助农民赚。五是实施“54321”结对帮扶,即:一名正县级领导结对帮扶5户贫困户,一名副县级领导结对帮扶4户贫困户,一名实职正科级领导结对帮扶3户贫困户,一名副科级领导结对帮扶2户贫困户,一般党员干部结对帮扶1户贫困户。目前“54321”帮扶干部与贫困农户结对的对应名单已全面结束,全县帮扶单位共896个、7639人,已与贫困对象28135户、95401人结成对子。其中:县级帮扶部门111个,3865人(其中:正县级5人、副县级39人、正科级251人、副科级497人、一般干部3059人)帮扶4987户16457人;乡村级帮扶单位785个4886人(其中:正科级97、副科级432人、一般干部4357人)帮扶23148户78944人,并印制XX县“六个到村到户”精准扶贫帮扶干部民情日记下发各帮扶干部,要求必须如实填写帮扶情况。六是落实了工作经费。县预算专项工作经费50万元,做到了“机构、领导、人员、资金、责任”五落实。
(二)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出台了《关于围绕精准扶贫“四法”推进扶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实施方案》,根据实际将省下达的2014年贫困村、贫困人口指标以及我县2014年减贫人口指标分解到乡镇。按照市委提出的明晰“一条路径”、构建“一套机制”、突出“一个抓手”、实现“一个突破”的要求,根据资源优势、产业发展、群众自愿,制定乡镇、村组帮扶规划,确保做到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精确瞄准,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薄、县有档”,为扶贫对象制定具体的脱贫帮扶计划,全力推进结对帮扶、产业扶持、农村危房改造、扶贫生态移民、基础设施“六个到村到户”的落实,确保XX县实现2014年减贫人口8万人。
(三)严把时间节点,有序推进建档立卡工作。我县严格按照国务院扶贫办要求的九个步骤和省办规定的贫困户和贫困村的建档立卡工作时限,统筹部署,分节分骤、循序渐进、保质保量完成好本次建档立卡工作。现已完成6.78万户16.6万人的规模分解、初选对象、乡村两级公示,省定工作步骤和完成时限为:一是5月底前,完成规模分解、初选对象、公示公告3项工作。二是7月底前,完成结对帮扶、制定计划2项工作。三是8月底前,完成填写手册、数据录入2项工作。四是10月底前,完成联网运行工作。五是明年1月底前,完成数据更新。
(四)加强督查,确保实效。我县采取“定责任、定对象、定规划、定措施、定成效、定督促考核”的“六定”办法完善“六个到村到户”精准扶贫及建档立卡考核细则,将“六个到村到户”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纳入“双考双评双挂钩”,成立四个督查组对各乡镇及相关部门实行“一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半年一评比,一年一总评”,确保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遵循自觉自愿的原则,组织广大青少年通过开展
二、资助对象及条件
具有我市正式学籍的家庭特别困难,难以完成正常学业的中小学在校学生。
三、资助标准
根据活动开展情况,待定。
四、工作程序
1、宣传发动(2月28前)
全市各中小学要在师生中广泛宣传,营造扶困助学的良好氛围,争取广大青少年及其家长的理解与参与。
2、奉献爱心(3月10前)
各中小学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广大师生踊跃参与奉献爱心。
3、确定资助名额及资助对象(3月10前)。
根据爱心奉献情况,具体确定资助的名额及对象。
具体对口帮扶联系单位:
济水一中——邵原一、二中;沁园中学——王屋一、二中;北海中学——下冶初中;实验中学——大峪一、二中;玉泉中学——大峪三中;济水中心校——邵原中心校(小学);沁园中心校——王屋中心校(小学);北海中心校——下冶中心校(小学);天坛中心校——大峪中心校(小学)。
济水、北海、沁园、天坛、玉泉中心校,济水一中、北海中学、实验中学、沁园中学务必于3月10前将本单位捐款数额报教体局教育科。
王屋、邵原、下冶、大峪中心校以中心校为单位将本单位贫困生名单报于3月10前报教育科(暂定小学20名,初中20名)。
其它各单位的捐献资金重点资助本单位的贫困生。
4、资金发放(3月15日前)
由双方单位领导及青少年学生代表、有关领导参与举行资金发放仪式,对贫困学生进行资助。
5、总结
各单位要对整个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并将总结电子文档于3月20日前报教体局教育科(xxxx.com)。
五、工作要求
1、各中小学要对本次活动进行大力宣传,在自愿的基础上争取广大学生及其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2、受助单位要对贫困生的情况进行认真的摸排,从严掌握标准和条件,切实把资助资金用在最需要资助的学生身上。
一、基本情况
此次扶贫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对照实施方案中24个问题,一是我局选派出区商务稽查大队长作为驻村工作队员;二是到目前为我局未发现有涉及扶贫领域政策、项目、资金违纪违规的现象发生,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项整治工作小组,认真组织传达了上级有关开展专项整治的文件精神,制定了工作方案,细化分解工作任务,进一步严明工作纪律,严格落实工作责任。
(二)任务明确,突出重点。按照组织部要求,今年我局挂点大岭乡大岭村,该村现有5个自然屯,1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528人。群众经济收入主要来源是种植水稻、玉米、花生、甘蔗、桉树以及种桑养蚕,其中种植水稻122公顷,种植甘蔗240公顷,桑园面积45公顷。今年以来,由主要负责人带队,与村里进行了对接,通过座谈、走访、入户等形式,基本摸清了村的情况和存在问题,并深入开展入户走访和结对帮扶15户贫困户调查工作,到每个扶贫帮困户家中交流,了解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如何脱贫,并发放了扶贫开发有关政策明白纸。鼓励贫困户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并对群众的需求认真进行记录,制定了帮扶工作计划。再者我局派出工作队员入驻大岭村,每个月在村时间不少于20天,并对驻村工作队员开展工作的指导、支持、关心和帮助,每个月落实了的工作经费、待遇的保障。
(三)精准目标,强化措施。在扶贫攻坚工作中,把扶贫攻坚重点领域、重点岗位、重点人员等纳入专项检查目标,强化时间节点要求,强化问题线索意识,充分发挥信访举报发现问题线索的主渠道作用,按照宣传发动、自查自纠、整改落实、总结阶段4个环节顺序要求逐步推进。
(四)举一反三,建立长效。在整治工作过程中,我局积极树立防范意识,举一反三,认真梳理,积极认真研判,查找漏洞,建章立制,从源头上防控,进一步完善“事前预防、事中监督和事后查处”的监督制约机制,努力确保实现监督执纪问责长效运行。
三、下一步工作
此次扶贫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我局未发现有涉及扶贫领域政策、项目、资金违纪违规的现象发生。
【乡镇开展扶贫日工作情况汇报】推荐阅读:
乡镇2024年扶贫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05-31
开展好乡镇武装工作12-12
乡镇扶贫攻坚工作汇报06-15
乡镇开展党员帮扶整改工作方案12-05
2020年乡镇扶贫工作汇报12-07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工作汇报01-09
乡镇开展森林防火工作阶段自查报告09-22
民政局产业扶贫开展情况汇报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