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婚恋观调查问卷

2024-08-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青年婚恋观调查问卷(精选8篇)

青年婚恋观调查问卷 篇1

1、性别A女B男

3、你的恋爱次数是

A 0次B 1~2次C 3~5次D 5次以上

4、你对恋爱的心态是

A期待B心里没底,观望中C害怕D没考虑过E其他

5、你认为恋爱的坏处主要是

A浪费时间,分散精力,耽误学习

B大学生心理并不完全成熟,如果失恋会给身心带来巨大影响

C可能导致人际关系圈的缩小,影响正常的人际关系,脱离群体D其他

6、你相信一见钟情还是日久生情A一见钟情B日久生情

7、你是怎么看待同性恋的A一种正常的感情抉择,只是性取向不同B一种另类的时尚潮流

C一种变态的心理扭曲但无害于社会D一种危害社会的行为,是罪恶的8、你认为大学生相亲是因为

A生活圈子太小,认识的人里没有适合的恋爱对象

B想多认识些人,多交些朋友,扩大交际圈C大家都在相亲,为赶时髦D被家长逼上梁山,不相亲不行E其他

9、相对于其他择偶方式,你认为相亲的优势在于

A能迅速找到合适自己的B能认识更多优秀的异性

C可以扩大交友圈,成为你与他人沟通的桥梁

D可事先了解对方的情况,比较安全放心E其他

10、你认为恋爱与婚姻的关系是

A任何不以婚姻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

B恋爱是恋爱,婚姻是婚姻,爱到一定程度自然会结婚

C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只想恋爱不想结婚

D恋爱是婚姻的基础,婚姻是恋爱的延续E没想过

11、你对未婚同居有什么看法

A赞成,感情到了一定的地步未婚同居很正常

B反对,以后结婚了有的是时间在一起,不差这几天C中立

12、你觉得以下哪种是促使你结婚的最重要的因素

青年婚恋观调查问卷 篇2

1.1 调查目的

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时代的变革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物质和精神上的巨大变化, 从而导致这三项基本的社会活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当代青年人更是对婚恋、性、家庭的观念发生了与祖辈、父辈很大的改变, 此次调查就是为了了解这种观念改变的程度和深度从而对婚恋、性、家庭观念进行描述性的研究。

1.2 调查对象

调查时间为2007年7月, 分别在成都和昆明两个城市选取50名18到30岁的青年人进行调查 (性别比1:1) , 主要面对城市青年。而基本上所有的调查对象都是高校学生或老师, 少数其他职业的人群, 而即使是其他职业者也大都是刚毕业离开学校不久的学生, 100人里有39人是来自农村的青年, 其中成都13人、昆明26人, 但都已在城市里学习、生活或者工作了较长时间, 基本融入了城市生活。

1.3 调查方式

此次调查采取了简单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的方式, 选取了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财经大学、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几所高校进行调查。此次调查采用100份模拟调查问卷的小样本, 其中成都50份昆明50份 (性别比1:1) , 采用了封闭式问卷和自填问卷的方式, 抽样涵盖了两地较代表性的高校。运用SPSS统计学软件, 分析过程采用集中趋势与离散趋势的研究分析方法, 同时也可对比两地样本的差异。

1.4 问卷内容

此次调查问卷主要从婚恋、性、家庭观念三个方面的内容着手, 分为个人情况和观念两个板块, 13道婚恋观念的问题, 23道性观念的问题, 9道家庭观念的问题, 共计45道问题。

2 关于现代青年人婚恋观念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从此次调查结果来看, 现在青年人的初恋年龄49%都集中在16到20岁, 这个年龄段在以前任何时候来看都是相对很低的, 并且有着不断低龄化的倾向。对于早恋现象, 67%的人都表示了接受和理解, 可见新一代的观念和父辈有了明显的分别。 (见表1)

在恋爱中与对方闹矛盾的主要原因42%都是因为琐碎小事, 这毫无疑问地反映了一个现象那就是现在人的独立意识的不断强化导致人在很多事情上都有相当强的自主权意识, 同时27%的价值观念的差异所导致的矛盾也不容忽视, 这正说明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导致青年人价值取向的多样性。 (见图1)

在恋爱消费分担问题上, 只有7%的人选择了由男生全部承担, 42%的人认为男生多承担一点, 女生少承担一点;34%的人认为应当根据经济情况的好坏来承担;这和以前的全部由男生承担的旧观念有了很大的不同和改变。对于女生多承担, 男生少承担的选项数据竟为0, 可见, 传统的男性处于经济的领导与付出地位的思想影响仍很强大。 (见图2)

在爱上一个人的因素问题上, 把“性格、共同的兴趣、爱好;共同话题等”这个因素与“内在 (思想、品德等) ”这个因素排在第一位的分别占45%和40%, 而把“外表”和“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状况等”这两个因素排在最后一位的都占44%, 从这可以看出, 现在的青年人对于恋爱对象的选择更加理智和清醒, 也可以说更注重精神层面的东西了。 (见图3)

83%的人认为恋爱是结婚的必要前提, 78%的人在择偶时会听父母的一些意见, 并结合自己的标准。对于结婚年龄的选择, 45%的人都选择了随缘, 该什么时候就什么时候, 还有43%的人选择了30岁左右较好, 这无疑反映了现代年轻人在婚姻问题上的进步, 很多人并不急着结婚或者说对婚姻的时间没有了具体的限制, 这无论是在国家倡导的晚婚晚育政策上, 还是对个人自身幸福的选择和体验权上都是一种进步和前进。 (见表2)

83%的人对于婚姻意义的看法都是找一个精神的家园, 但是对于白头偕老和婚姻的永恒54%的人都认为希望如此, 不行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心态。

3 关于现代青年人性观念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 70%的人都认为性的问题已是所有年龄段的人的问题, 在女性贞操问题仍然有较大比例的人群认为应该继续保持传统的贞节观, 但是同时我们看到22%的人反对, 认为有悖于人性本身;19%的人认为都可以接受, 包括自己的妻子。这两个选项因素占到了41%,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观念的较大变化。相对于女性的贞操问题, 84%的人都认为男性也应该树立贞节观, 86%的人都认为单方面要求女性贞操是不公平的, 而且有57%的人认为男性贞操的不可检验性是否一定程度上是现今女性在看待贞操问题的开放性上的影响因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男女生理状况的不同所带来的对于贞操问题的关系使得很多女性, 甚至是一部分男性觉得单方面要求女性贞操问题是不公平, 不人性化的, 所以我们进而看到67%的人都对婚前性行为表示接受和理解, 这不能不说是对以前的观念的一个彻底颠覆。

时代进行到现在, 性权利一词也出现在人们视线之中, 今天的性权利在几个方面得到彰显:非生殖的性快乐也被看作目的;性被看成是个人的事, 是一种私人化体验;任何人的任何性行为与性关系, 只要没有妨碍和伤害他人, 都被认为具有正当性。77%的人知道婚内强奸的概念, 91%的人认为性是一种权利, 他人不得强迫, 即使夫妻双方也应如此。但对于婚外性行为、第三者、第四者几个问题的态度, 多数或者半数的人还是坚守着传统爱情婚姻道德, 认为是不可以接受的。我想这种信念不管是以后什么时候, 只要是在一夫一妻制的大的婚姻制度背景下, 这是不会改变的原则。同时对于交换夫妻、SM (性虐待) 现象、性放纵 (聚众淫乱) 等比较极端的性行为方式, 均是超过半数比例的人反对, 看来这些行为方式还是远在人们日常讨论的性话题范围之外的。而对于工作和生活中的性交易、性消费者和性工作者的态度和看法, 则是接受和反对双方接近持平的比例, 看来此类问题产生的复杂性、社会性会让人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出发点站在不同的地方。最后对于同性恋、双性恋、这两个最为敏感的问题的态度:34%的人默认不作公开表态;36%的人接受并理解;7%的人赞同支持认为这是人权的一种体现。三者的比例达到77%, 只有23%的人公开表示反对, 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两个概念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和了解, 而对于此的态度也在发生着慢慢的变化, 反映到青年人身上, 我们可以看到已经不是那么惊讶和无知, 而是对此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并且接受和理解的程度也是有了明显的提高。 (见表3、图4)

在对待性工作者的态度上, 有46%的女性都认为性工作者是社会的垃圾和毒瘤没有廉耻, 但相反却有64%的男性却认为这也是一种自己养活自己的工作。同样, 在对待性消费者的态度上, 有64%的女性都认为性消费者违反社会道德, 没有廉耻, 但也同样恰恰相反66%的男性认为性消费者只是寻求刺激、排解压力, 可以理解。这两个问题上, 男性与女性两个极端的态度和观念我们就可以从上述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的分析图中看的一清二楚。

4 关于现代青年人家庭观念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此次调查的结果显示40%的人同时认为没有必要为孩子保留婚姻和家庭, 这个比例可以说是比较高的。这些可以告诉我们一个信息, 在目前以至将来离婚的概率可能会保持一个高的状态, 因为现在的青年人不会再像父辈那样为了其他的一些问题而强迫自己继续保持婚姻和家庭的形式而没有实质, 现在的年轻人的观点大部分应该是趋于该结束时就结束的想法。44%的人把“和自己的爱人共建的家”理解为家的概念, 只有8%的人把“父母和我”理解为家的概念,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当今青年人的独立性。对于丁克家庭的概念和态度, 大部分的人都表示知道和接受理解, 相对传统家庭大规模、集中化, 以生儿育女、抚养后代为己任的传统观念而言, 新一代家庭中夫妻最普遍观念就是追求个性舒适、享受生活, 而不太愿意向老一辈父母一样生儿育女。这也是如今丁克家庭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视野里的原因。93%的人都认为家庭给一个人带来的安定感、稳定感多于其他, 但同时55%的人认为现代家庭关系趋于紧张;这样矛盾的关系更加加剧了人们对未来家庭结构和关系的担心。

5 调查结果对比分析及对未来婚恋、性、家庭观念的预测

对比成都、昆明两地的调查问卷数据可以看出在观念在地域上的不同。在恋爱的消费分担问题上, 男生全部承担这个选项, 昆明数据为0, 没有一个人选择;在考虑父母及周围朋友对择偶的意见问题上, 完全听父母意见这个选项, 昆明数据同样为0;在婚姻的意义问题上, 由性而产生的本能这个选项, 昆明数据为0;而与此相对的成都数据均有稳定的数值,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虽然同样作为省会城市, 但地域环境和文化的不同仍然影响着人潜在的思想和观念。从数据中就可以看出, 没有男性承担全部经济的概念, 也没有依靠听从父母做决定的习惯, 具有自己的平等性和独立性;在婚姻的意义问题上, 排除了性的因素, 是更加看重精神层面的东西, 是将性独立于婚姻之外可以单独存在的一个现象,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少数民族在性问题上的开放态度对当地汉族的影响。 (下表中数据为0的选项未出现)

从性别角度看调查问卷数据, 从男女问卷的对比可以明显看出男性和女性在观念上的不同。在恋爱中的消费分担问题上, 男生中有48%选择“男生多承担一点, 女生少承担一点”, 女生中也有36%选择这个选项。但是女生有40%选择“根据经济情况来承担 (经济好的多承担, 不好的少承担) ”, 男生则仅有28%, 这说明当前女性经济独立性的增强。在结婚年龄的选择上, 和我们预期的有很大不同, 64%的男性认为30岁左右结婚较好, 只有28%的男性认为随缘, 该什么时候就什么时候;但是恰恰相反, 只有22%的女性认为30岁左右结婚较好, 却有62%的女性认为认为随缘, 该什么时候就什么时候;更有6%的女性不打算结婚, 而男性对于此选项却是0。这说明现在的女性越来越明显地脱离了以前女性把婚姻作为一种生存工具和手段的历史, 而是在自立自足的基础上来看待婚姻, 把婚姻作为自己进一步幸福的催化剂或者润色膏, 婚姻的角色位置在女性的心目中已经有了本质的转变。在理解家这个概念时, 把“父母和我”作为一个家的概念的, 女性尚有16%, 而男性为0, 这充分了说明了男性长大成人后作为一家之主的传统思想仍然根深蒂固, 40%的男性选择了“和自己的爱人共建的家”, 50%的男性选择了“我的父母、长辈及背后的亲戚所组成的大家庭”, 从这两个选项所占比例来看, 无疑更加肯定了当今男性意识中仍旧残留着宗法家族制度和男性在家庭中的绝对地位的思想。而48%的女性选择“和自己的爱人共建的家”, 这也证明了女性是非常看重自己的婚姻和家庭的, 往往都重视自己的小家而不去在意家族或者其他。对于男性贞操的问题, 女性的选择更是一致:96%的女性认为男性也该树立贞节观, 并且单方面要求女性贞操问题是不公平的。60%的女性认为男性贞操的不可检验性一定程度上是现今女性在看待贞操问题的开放性上的影响因素。当然男性对这些问题态度也大部分也和女性看法一致, 比例虽不及女性那么高, 但和以前相比却不能不算一种进步, 这也是现代男性在社会发展中对女性摆脱束缚的一种理解和接受。

从100份模拟问卷的调查情况统计数据来看, 有我们事先预料到的情况, 也有我们始料不及的情况。在研究分析方法上相对较简单, 这次的调查也就基本停留在描述性研究的水平和层次, 但也基本上弄清楚了当今青年人婚恋、性、家庭观念的基本状况, 为以后做进一步详细深入的分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次调查虽然在城市中进行, 但是很多人是生长在农村的, 只有大学或者工作的几年才开始和城市接触并交流融合, 100份问卷里共有39份是来自农村的青年, 其中成都13份、昆明26份, 他们在很多观念上和城市的青年相比却是属于比较保守的, 但是其中也不乏接受新生事物较快的, 改变比较大的, 但是长期农村生活环境对他们的影响, 在很多问卷的答案中依然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出来。

总之, 这次的调查问卷所反映出的青年人对婚恋、性、家庭的观念的数据统计, 显示出现代青年人与其父辈、祖辈的截然不同和在一些观念、接受度上的开放性和前卫性, 同时他们也保留着一些传统的固有的应该坚守的原则, 在看待这些问题上更多地具备了理智性、冷静性, 而不是情绪化;更加地从人性的角度, 从人本的理念来看待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都要面对的这些现象, 但却又是隐私;今天的青年人已经不像以前的祖辈在这些问题上采取只做不说的态度, 而是敢于大胆地、从容大方地来和周围的朋友来谈论这样的问题, 交流彼此的观念, 正是有了这样的氛围和环境, 有了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开放的大背景, 现代青年人的观念才会变得较之以前开放和更加人性化, 更注重对人自身应有权利的重视和人自我体验和情感的尊重, 而不是以前的伦理道德压迫和束缚。这次的调查所反映出的现代青年人的观念在婚姻和家庭方面有了不少的进步和开化, 这对以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提供了观念的理论基础和经验积累, 对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结构的细胞形态的多元化和普遍化提供了舆论支撑的环境;同时在性观念方面的一些开放和进步, 也使我们对当前艾滋病的快速传播和广泛流行趋势表现出担心;有关部门和机构应该更加关注青年人的婚恋、家庭观念的变化发展, 引导他们的观念向人性化、社会化和和谐的方向发展, 同时在如今艾滋病广泛流行的背景下, 也要警惕一些对性较随意和开放的观念的变化发展, 引导青年人正确地看待性、远离高危性行为, 为防治艾滋病的扩散和蔓延建立起思想的坚实屏障。

摘要: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时代的变革导致了当代青年人在婚恋、性、家庭观念的巨大变化, 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目前青年人婚恋、性、家庭观念的现状, 分析其变化原因, 并推测未来婚恋、性、家庭观念的发展。

关键词:青年,婚恋,性,家庭,观念

参考文献

[1]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青年婚恋观调查问卷 篇3

为开展《农村青年教师职业成长规律及培养机制研究》课题研究,了解农村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情况,建立合理培养机制,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课题组设计了《农村青年教师职业成长规律及培养机制研究》问卷调查。2011年4月全县开展特岗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借此机会向参赛特岗教师发放问卷调查,了解特设岗位教师职业发展情况。

二、基本情况

课题组设计有A卷(12年教龄以下的青年教师用)和B卷(12年教龄以上的青年教师用)两种问卷,本次共收到A卷47份,B卷13份。本文仅对47份A卷作详细分析。47人中,男20人,女27人,22岁至25岁23人,26岁至30岁24人,本科学历43人,大专1人,中专3人。未到一年教龄的35人,一年以上教龄的12人,小学任教29人,初中任教18人。

三、问卷情况及简析

1.欢迎你选择教师职业,你选择的原因是()

A.非常热爱(19%) B.比较喜欢(61.7%) C.就业需要(17%)D.无奈的选择(2.1%)

简析:特岗教师对职业的选择是理性的,近八层对教师职业非常热爱和比较喜欢,大学生毕业就业压力大,有近两层教师属就业需要选择了特岗这个工作岗位,只有少数是出于家庭等级因素的影响选择特岗教师岗位是无奈的选择。

特岗教师是一个热爱教育事业,乐于奉献的高素质的队伍。特岗教师为教师队伍增添了新鲜的血液。

2.你对自己未来的专业发展有目标吗()

A、有而且明确(57.4%) B、有但模糊(42.6%) C、没有, D、不知道怎么确定。

简析:多数特岗教师具有本秒学历,大多数教师对自己教师职业的选择目标是明确的,但对于教育专业的长远目标又是一个模糊的印象。

3.你对你目前的工作环境满意吗( )

A、满意(4.2%) B、基本满意(36.2%) C、一般(38.3%) D、不太满意(10.6%)E、很不满意。

简析:特岗教师工作的环境主要是乡镇中学和小学,有一部分是在村级教学点,工作环境相对来说是比较差的,调查表明对工作环境基本满意和一般的占72.5%,说明特岗教师是一支能吃苦能战斗的教师队伍。

4.你对自己目前的发展状况的评价是()

A、满意(2.1% )B、基本满意(36.2% )C、一般(48.9%) D、不太满意(17% ) E、很不满意,

简析:特岗教师工作未到一年,但有85%对自己目前的发展状况是基本满意和一般的,这也说明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为特岗教师专业发展不断创造条件和机会,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加之特岗教师自身的刻苦努力已经在工作中初显成效。让他们对自己选择的职业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

另外,对自己目前的发展现状满意只有2.1%。有17%的的对自己的发展现状是不太满意的,这也说明有少数特岗老师存在不适应工作要求的情况。

5.你认为学校领导对教师专业成长( )。

A.非常重视( 19.1% )B.比较关心( 31.9% ) C.提供帮助(23.4% )D. 很少关心(23.4%)

简析:从特岗教师所在学校领导对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关心程度来看,非常重视和比较关心的占一半,提供帮助的也有23.4%,这说明学校领导对青年教师的成长是关心和重视的,很少关心的也有23.4%,说明部分领导对培养青年教师做得不好。

6.你认为现阶段制约教师个人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学校激励机制不合理,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36.2%)B.教师个人追求差异所致(14.9%),C.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限制个人学习提高(34.0%)D.学校缺少青年教师成长展示的平台(25.5%)

简析: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教师由于特殊的工作性質,各项工作也逐渐加大负重,因此,大多数老师感觉到学校激励机制不合理,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和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限制了个人的学习提高与发展这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

教师要求学校应考虑改进激励机制,建立教师专业成长平台,让教师从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解脱出来应该引起上级相关部门的重视。

7.你认为什么最能体现教师专业发展进步与成功的因素是()

A、职务职称的提升(8.5%)B、取得更高的学历(2.1%)C、学生获得良好发展(51.1%)D、个人修养的完善(40.4%)E、业务水平的提高(46.8%)F、经济收入提高(10.6%)G、受到社会的更多尊重(25.5%)

简析:大多数老师认为,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才能体现教师专业发展的进步与成功。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使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其基础是教师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这是非常符合教育规律的。教师个人修养的完善和业务水平的提高是教师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保证,而最终的发展与成功要落实到学生是否得到发展上。

8.你认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是()

A、更新知识,提高素质(57.4%),B、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42.6%),C、追求职务职称的提升(8.5%),D、追求更高的收入(12.8%)E、适应教育改革的新要求(34%) F、更好实现人生价值(29.8%)

简析:教师对这样的问题的认识是比较客观与真实的。更新知识,提高素质,适应教育改革的新要求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真正动力。追求职务职称的提升和高的收入不是特岗教师前进的动力,这充分彰显特岗教师高学历高素质的本色。

9.你认为目前自己最需要发展的方面是()

A、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27.7%),B、课堂教学技能(53.2%)C、科学文化[及人文]方面的素养(21.3%)D、现代教育理念,23.4%E、多媒体等教育技术(10.6%)F、教育科研、论文写作方面(17%), G、班级管理(27.7%)

简析: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的提升,课堂教学技能和班级管理水平的提高成为特岗教师最需要发展的能力。重师德建设,重课堂教学,重班级管理得到特岗教师的普遍认识。

10.你比较喜欢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是()

A、脱产进修获得更高学历(17%)B、以函授的方式学习(6.4%)C、自学、个人钻研(14.9%)D、同事之间的相互交流帮助(48.9%)E、外出考察,参观学习(48.9%)F、专家座谈讲座(19.1%)

简析:在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的选择上,他们没有过高的要求。教师们认为只要是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有益的各类培训方式都还是比较乐意接受的。他们不但希望得到同事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帮助,更希望走出去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11.平均算下来,你大概每天看教育类书籍期刊的时间是()

A、不到半小时(8.5%),B、半小时-- 一小时(31.9% ),C、一小时以上(42.6%)D、几乎没有时间(14.9%)

简析: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他们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工作压力也很大,每天的自主性学习要从自己的正常生活中挤出时间来学习提高。因此,有42.6%的特岗教师每天能够有一小时以上时间来阅读教育类书籍、刊物是很正常的。也有14.9%的教师几呼没有时间读书学习,8.5%的教师每天读书不到半小时,对于年轻教师来说是很不好的,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搞好工作。

12.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可多选)

A、自身能力(48.9%)B、家庭环境(17%)C、职业理想(48.9%)D、专业挑战(23.4%)E、教学兴趣(44.7%),F、教师专业互动(31.9%)G、学校组织气氛(38.3%)H、进修途径(19.1%),I、学校制度(25.5%),J、工作压力(25.5%)

简析:如上选项是从教师的实际情况考虑的,在不同程度上教师对上述影响自身专业发展的因素均有选择。其中教师感觉影响较大的是自身能力,职业理想,教学兴趣和学校组织气氛。

13.希望学校为你的专业发展提供哪些机会或条件()(可多选)

A、学历提高(17%) B、学习化环境(59.6%),C、教学成果评优(34%), D、业务进修(55.3%),E、教学观摩(72.3%) F、赴企业参观访问(17%)

简析:大部分教师对业务进修、学习化环境、教学成果评优和教学观摩等方面对学校有所要求。教师们已经看准了在上述诸多方面如果学校能够为其提供机会和条件的话,教师的专业发展将会受益颇深。但在这里值得一议的是,有些方面是能够通过自身的争取和努力可以实现的。例如:学历的提高、业务进修等。由此得出结论:教师专业发展可以走学校创造条件与教师自身积极努力相结合的发展的路子,即外部环境与内部自主发展相结合的发展途径,共同开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局面。

14.你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当前你最需要获得的三个类别的知识()

A、教育专业知识(57.4%)B、学科专业知识(51.1%)C、课程知识(21.3%) D、学科教学知识(42.6%),E、科学人文知识(6.4%) F、新课改知识(31.9%)G、科研方法知识(31.9%)

简析:对教育专业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学知识,改知识的追求与渴望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教师们普遍认为,在新形势下只有掌握了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才能更好的进行新课改实践;只有掌握了教育专业知识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另外涉及到的相关知识,例如教育专业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和科研方法知识等,这也是一个教师专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基本知识。

15.你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当前你最需要提高的三种能力()

A、教学能力(46.8% )B、教育管理能力(51.1%)C、教育科研能力(42.6%) D、实践操作的能力(40%),E、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的能力(23.4% )F、自我反思、自我学习的能力,(29.8% )H、语言交流能力(10.6%)

简析:中小学教师的基本能力体现在多个方面。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对应的选项表现出教师的可塑性与动态发展的可持续性。从教师的选项上来看,大部分教师对教育管理能力,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实践操作的能力,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的能力的提高比较重视,说明教师对自身素质的要求是很严格的,也充分体现广大教师进一步认清了当前教育改革的形势。他们认为,教师能力对自身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是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16.你认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最有利的形式是:()

A.校本研修(10.6%)B.外出培训(53.2%)C.专家指导(21.3%)D.专题研讨(31.9%)E.自我反思(29.8%),F.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6.4%)

简析: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调查来看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尤其对外出培训更为渴望,专题研讨与自我反思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17.每周你与()学生交流教学情况。

A. 1-5位 (40.4% )B.6-10位 (38.3%) C.10位以上( 21.2% )D.0位 0%

简析:特岗教师都是年轻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是顺畅的,每周与1—5位学生交流的占40%,与6—10位学生交流的占38.3%,与10位以上学生交流的占21.2%,这充分说明特岗教师能与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共同交流思想,探讨学习问题。不存不与学生交流的现象。

18.每周你与()同行教师交流教学情况。

A.1-5位 ( 80.9%)B.6-10位 (17%)C.10位以上(4.2% )D. 0位0%

简析:特岗教师与同事间就教学问题与同事都有很好的合作交流。这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最有利的形式。

19.教学领导一般一个学期与你就教学工作交流()。

A. 1次(14.9%)B.2-4次(55.3%)C. 5次或者以上(17%)D. 没有(12.8%)

简析:多数领导都经常性地与教师沟通交流。

20.你发表的论文的情况是( )

A.无(93.6% ) B.1-3篇 (6.4% ) C.3-6篇D.7篇以上

简析:特岗教师初入职场,只有6.4%有教师发表了1—3篇的論文,大部分特岗教师都没有发表文章,这是正常的现象但也是值得关注的,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不断的反思与总结才能较快地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在这方面还得加强指导与培养才能让特岗教师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四、特岗教师反映的积极因素及主要问题:

(一)积极因素:

1、特岗教师选择教师职业是从自己知识特征与兴趣爱好上作出决定的,有对自己职业的热爱就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出成绩。

2、特岗教师是热爱学习,有思想有活力的教师,这对特岗教师本人及学校和学生的发展都是很好的。

3、特岗教师重自身业务能力的提升与学生的发展,对物质和名誉的追求看得很轻,说明特岗教师是一支乐于奉献,勤于钻研的有希望的教师群体,这对充实西部地区教师力量有积极的作用。

4、青年特岗教师是开放民主的80后,他们思想活跃,善于沟通交流,他们与学校领导,教师,学生都有很好的沟通交流,这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良好素质。

(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学校激励机制不合理,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限制个人学习提高,学校缺少青年教师成长展示的平台是特岗教师感到十分困惑的问题,

2、学校领导对教师专业成长关心不够,很少关心的占23.4%。希望学校领导与老教师要多关心特岗教师的专业成长,让他们专业知识得到更快更好发展。

3、特岗教师的专业学科知识是领先的,但缺少课堂教学技能方面的能力,有53.2%的特岗教师希望得到课堂教学技能的提升,这还需要学校领导与老教师的支持与帮助。

4、外出培训学习是一半以上特岗教师提升自身业务能力的愿望,希望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尽量创造机会让他们外出学习,让他们得到更快发展。

5.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有少数教师认为几乎没有时间阅读教育书刊。这是一个不好的现象,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要鼓励他们挤出时间加强学习,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80后青年婚恋观的调查报告 篇4

如今,在大众眼中,“80后”被贴上了这样的标签“自我、缺乏责任感、不够成熟稳重、做事冲动”,在他们眼中“80后”一直都没有留下很好的印象。无论是现实生活中还是网络上对“80后”的评论都是非常的激烈,不管是正面赞扬还是反面的抵触,都未曾停止过。而“80后”大多数为独生子女,所以他们拥有着优越的家庭成长条件和良好的社会环境,每个人的思想都较现代,他们也正是思想革新的一代。然而对于婚恋观,他们又是抱有什么样的想法和态度呢?

网络上对于“80后”婚恋观的报道比比皆是,对于闪婚、网恋、同居这一类的话题已经不算新奇,反而变成了一种流行,因而人们对此也不再感觉诧异。为了能够更近的了解青年的婚恋观,更加真实的反映他们的想法和态度,我们在百度贴吧上特组织了一次关于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和网上的抽样访谈。

1.调查具体情况

经调查发现,“80后”的婚恋模式主要以自由恋爱(64.1%)为主,其次为朋友同学介绍(14.6%)和家长亲友介绍(11.3%)。对于结婚的主要目的,大多“80后”青年表示“因为爱情”和“需要安全感及依靠”。调查同时发现,传统与现代婚恋观的融合与冲突在“80后”青年群体中尤为突显。六成“80后”表示“找不到满意的对象,情愿单身”,仅9.6%的人表示“不赞同”;71.2%的“80后”赞同“单身生活也是一种人生的选择”。另一方面,在对于“结婚是个人的选择,结不结婚都可以”这一问题的态度上,多数“80后”年轻人表示不认同,表现出与传统婚姻观相一致的特点,仅有36.1%的“80后”表示认同。

此外,在对未婚且没有恋人的“80后”进行调查时发现,他们单身的原因多种多样,首当其冲的原因是“暂时没有谈恋爱的打算”(占21.8%),其次是“工作和交际范围太窄”(占14.1%),再次是“工作太忙没有时间”(7.6%),也有人表示单身生活还没有享受够(6.7%)等。

2.当代大学生对爱情和婚姻的看法

人人都会有或长或短的恋爱经历,然而,恋爱之中,双方却难以站稳心灵天平的两端。人人都要对自己负责,恋爱是婚姻的前奏,恋爱的对象将有可能成为伴随一生的眷侣。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中谈恋爱人的人足以超过了50%。然而大学生在校期间谈恋爱,很多人都只是为了谈恋爱而谈恋爱,并不会考虑太多将来和婚姻等问题,更有些人觉得大学不谈恋爱就是白读,或者说很没有面子,还有就是觉得周围的人都有了女朋友,自己觉得孤独、寂寞了,变去找了一个男女朋友,只有25%的大学生是真正因为爱、考虑过未来才去谈恋爱。还有的则是因为找不到满意的对象而情愿单身。可以说,在大学生眼中那所谓的爱情,在很大的程度上都是不太成熟的,都是比较随性,缺乏多重思考的。

3.大学生如何寻找恋爱对象

现在大学生寻找男女朋友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通过同学关系或者朋友介绍发展而来,其他像参加社交活动、相亲、网恋等途径也同样比较流行。尤其是通过网络认识自己另一半的比例和以往比起来高了许多,在对有关婚恋现象的认可度上,也有相当一部分的人是认可网恋的,这足以说明网恋在如今网络化的时代已经成为众多人恋爱方式的一种,尤其是“80后”的青年一代。而对于未婚或者没有恋人的大学生来说,主要原因则是还没有恋爱的打算。

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64.1%的大学生的婚恋模式是以自由恋爱为主,由此可见,现在的大学生对待爱情都是比较自主,更加相信自己的选择。

4.当代大学生对于传统婚姻观念的看法

在对于传统婚姻上的看法,大多数的大学生都不接受这些传统的婚姻观念,例如男主外、女主内,女子应该遵从三从四德等。由此看出:传统的封建的婚姻观念在“80后”的脑海中已逐渐消失了。

在传统的婚姻观念里,女子是被要求“从一而终”的,但是在现代社会,离婚却变得很普遍了,对于现代社会离婚比较多,而社会对此现象包容的原因,可以这么解释:经济社会的发展、再加上外来文化的一些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转变,觉得婚姻本来就是好合好散,这就导致了离婚现象越来越普遍,而离婚现象的普遍又反过来导致人们对这种现象更加的包容。离婚现象和人们对这种现象的包容,可以看作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大学生也都认同,都认为两个人在一起,合则聚,不合则散,这便成了爱情的潜规则。

5.大学生对婚姻的态度问题

爱情与婚姻是息息相关的两件事,在有关恋爱与婚姻的关系中,有少数的大学生认为恋爱是婚姻的准备,大多数大学生则虽然现在在恋爱中,但和婚姻没有很大的关系,没有人认为可以不经过恋爱就直接进入婚姻。可见现在大学生、乃至整个80后都认为谈恋爱并不是要以结婚为前提,只要有感觉,两个人就可以在一起。

6.对于大学生婚姻观念的加强和指导

首先,应积极帮助、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教育大学生增强恋爱的道德责任感。性生理和心理的发展,使大学生谈恋爱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作为高校教师,特别是高校的德育工作者必须要清醒认识和积极正视这一问题,并加以科学地教育和引导。要一改往日放任自流、“出了问题才处理”的被动工作局面,变被动解决为主动预防,可利用课堂教育或邀请恋爱、婚姻方面的专家来校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题讲座、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组织同学们就恋爱问题展开专题讨论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慎重选择恋爱时机,以纯洁的动机、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行为审慎对待自己的爱情,用学业的目标去引导爱情的航向。要让大学生们明白任何从功利思想出发,把物质条件放在第一位,希望从恋爱中获得“靠山”,为日后就业和发展创造条件的行为,都是缺乏恋爱道德责任感的表现。

其次,需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引导大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高校教育的各项工作中,改变心理咨询工作坐等来访、流于形式的被动,积极主动地深入大学生之中,可通过个别访谈、问卷调查、发放宣传手册、开辟宣传专栏等灵活多样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恋爱心理方面的咨询机会和条件,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疏导大学生恋爱中的一些不良倾向和有害心理,倡导健康文明的恋爱方式和行为。

总结: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大发展,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织,使得“80后”产生了与前人们大不相同的婚恋观。他们的身上有这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子,也同样有着西方文化带来的前卫思想观念。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选择自由恋爱,但是他们也能够接受传统的“相亲”,同时也赞同“网恋”这种前卫的方式。

广州地区单身青年婚恋调查报告 篇5

广州地区单身青年婚恋调查报告1

(一)36000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16%。随着城市化的推进,青壮年人口流动性增强,老年人口呈现出基数大、发展速度快,老龄化伴随空巢化的特征,因丧偶等原因独居的高龄老人比重也相当高。据统计,集安市现有空巢老人2460人,城区三无老人109人。人口老龄化势必引起家庭规模和家庭结构的变化,使传统的家庭养老和照料功能不断弱化,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激增。据调查,集安市城区约85%的老人有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意愿,约15%的老人想入住老年公寓,所有老年人都希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在养老观念上,正在由养儿防老向国家养老转变;在养老形式上,正在由家庭化向社会化、普惠化、均等化转变。

(二)养老服务机构得到改善和发展。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发展养老服务业,制定出台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使集安市养老服务机构管理体制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有了较大改善和提高。从XX年开始,集安市先后投入建设资金1921万元,对全市农村敬老院进行新建和改扩建,总建筑面积达14332平方米,新建床位812个,极大地改善了五保老人的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XX年,根据省民政厅、省编办《关于全省社会福利服务中心依照事业单位法人登记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将全市农村敬老院统一更名为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并纳入依照事业单位管理行列,完成了由敬老院到社会福利服务中心的过渡,理顺了农村养老服务机构管理体制,进一步增强了公办福利机构承载能力,提高了五保老人入住率。目前,全市公办收养性养老机构已达12个,养老床位1000余张;民办养老机构3所,床位280余张。

(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逐步启动。从XX年起,集安市加大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共建设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10所,建设日间照料中心12个,日间照料床位50张。为了提高养老服务水平,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统一配备了电脑、电视、电话、床、桌椅及老年人文化、娱乐用品,并为每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配备了3名专职工作人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免费对外开放,城区老年人均可来此休闲娱乐,丰富了城市老年人的业余生活。日间照料中心以社区服务中心为依托,由社区为高龄、失能老人提供简单的生活照料服务。由日间照料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等方面的服务,集中了传统家庭养老与机构养老两方面的优点,让老年人在自己生活的社区就可以享受到方便的社区福利服务,既减轻了老年人及家庭的经济负担,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又节省了养老福利资金的投入。全市社区服务的工作规范、服务标准、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工作也在逐步探索。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总体上看,集安市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尚处在起步阶段,养老服务设施规模较小,服务水平较低,与当地人口老龄化步伐日益加快、社会养老需求不断攀升的客观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一是宣传力度不够,认识不到位。从目前情况看,养老政策的宣传还不够主动,居民群众对社会化养老的有关政策知之甚少,很多人不知道社区有居家养老服务站和日间照料中心。有些部门对社会化养老的重要性、迫切性以及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认识不足,致使社会化养老仍处于自发的、无序的发展状态。市里虽然成立了各部门参与的老龄工作领导机构,但各部门往往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很难形成合力,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仍是民政部门热,其他部门冷。由于没有形成必要的舆论氛围,导致居民群众参与社会养老的积极性不够,参与率不高。

二是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缓慢,资金投入不足。虽然建立了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和日间照料中心,但能够得到上门护理服务的老年人比例很小,所提供的服务仅限于生活照料层面,鲜能给予老人精神慰藉,而且从业人员严重缺乏,更少有专业培训,总体服务水平较低,只靠社区干部和志愿者难以更好地承担为老年人服务的需求。由于财政困难,政府在养老服务业发展方面投入太少。为困难老人养老服务补贴政策,以及居家养老服务护理人员公益性岗位补贴政策尚未出台;缺乏对居家养老、日间照料、紧急援助、社区服务和机构服务等养老服务的制度和标准。由于投入资金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养老事业的发展。

三是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缺失,民办养老机构发展滞后。一方面,农村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导致赡养脱离,空巢老人现象严重,生活照料缺失问题普遍存在。而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相对落后,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主要面向五保老人。集安市11个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普遍存在设施简陋、功能单一问题,还停留在救助式的供养和运行模式上,服务内容仅限于吃、住等简单的生活照料服务,生产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难以开展,生活气息沉闷。另一方面,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相对滞后,集安市目前仅有3所小型民办养老机构,卫生条件相对较差,其养老服务水平及服务功能较低,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及生活需求。由于对优惠政策理解不深、对养老市场了解不透、对福利事业关注不够等原因,民间资本进入社会化养老服务事业的速度迟缓。“民办公助”的政策没有真正落实,民营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步履艰难。仅靠政府的有限投入,很难使社会化养老事业有快速的发展。

四是管理机制不健全,养老队伍素质偏低。全市社会养老机构在管理机制上、制度建设上、服务标准上还存在一定差距,服务规范、行业标准和市场监管等亟待加强。社会养老的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养老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导致管理能力弱化,服务水平低下。目前,集安市社会养老机构多半管理及服务人员是聘用的下岗人员或家庭中的闲置人员,特别是民办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多数是从社会上随意招收的,文化水平和服务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基本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尤其是专业人才十分匮乏。由于养老护理工作待遇低、保障差、不稳定,加上观念上的原因,社会上很多人不愿意干这种“侍候人”的事,从而导致养老从业人员偏少,很难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社会养老需求。养老服务公益岗位开发不够。据调查,集安市养老服务类公益性岗位仅占全市公益性岗位总数的3.3%,而且这部分公益性岗位人员也未全部充实进养老队伍,导致养老服务人员严重不足,影响了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和养老服务质量的提高。

三、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社会化养老工作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走政府、社会、家庭相结合的养老保障道路。要从实际出发,按照“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的原则,逐步建立起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让老年人安度晚年,共享美好生活。

(一)强化思想认识,提高重视程度。加大养老政策宣传力度,广泛开展各种敬老爱老主题教育,切实提高社会各界对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为老服务的社会荣誉感和责任感,努力营造一个社会关心支持、个人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同时,还要做好居家老人的宣传教育工作,逐步改变老年人传统的生活观念和消极的消费观念,增进老年人对社会的认同感和信任感,消除顾虑和偏见,鼓励更多的老年人主动融入社区大家庭,乐于接受服务。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仅要发挥民政部门的主体作用,更需要各部门的密切配合,需要调动全社会参与养老服务的积极性,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二)整合社区服务资源,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居家养老服务涵盖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以上门服务为主要形式。居家养老符合大多数老年人的习惯和愿望,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居家养老作为主要的.养老形式是大多数人的现实选择。对身体状况较好、生活基本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家庭服务、老年食堂、法律援助等服务;对生活不能自理的高龄、独居、失能等老年人,提供家务劳动、家庭保健、送饭上门、紧急呼叫和安全援助等服务。探索建立居家养老补贴制度,对居家养老的失能老人给予专项补贴,鼓励他们配置必要的康复辅具,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和日间照料中心应配备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吃、住、玩的固定设施和接送工具,养老服务人员能够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洗衣、做饭、保洁、购物、护理、求医买药、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务。加快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全面掌握辖区内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健康状况和服务需求,以有效对接老年人服务需求和供给。

(三)继续推进机构养老设施建设,夯实社会化养老服务基础。发挥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在农村养老服务中的核心作用,在保证五保老人入住的基础上,改造一批具备收养条件和规模的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提高对社会老人的收养能力;对个别入住率低、运营困难的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进行合理整合,空余床位用于收养社会老人。以农村养老服务大院为基础,建设日间照料和短期托养的养老床位,逐步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转变,向留守老年人及其他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短期托养、配餐等服务。就集安市而言,当前急需按照花园式、宾馆化标准,开发建设一所集养、护、医为一体的城市福利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公办养老机构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同时,在保障基本需求、服务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推行集星级服务、旅游休闲、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候鸟式”多元化养老服务,采取“南飞过冬、北漂避暑”的方式,使入住老年人像候鸟一样,随着季节气候变化选择不同的地方养老,让老年人在游玩中健康快乐地享受生活,颐养天年。

(四)加大投入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坚持政府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加大对公办养老机构的投入力度,在列入财政预算的基础上,建立动态保障机制,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在坚持政府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推进市场化运作,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原则,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形式,鼓励社会资金以独资、合资、联营、参股等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充分调动社会养老投资者的积极性,加快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的发展。同时,鼓励社会慈善力量对福利性、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进行捐赠,拓宽民间资本的投入渠道。

(五)完善优惠政策,扶持民营养老机构发展。要优先将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城镇居民小区开发无论是新区建设还是旧区改造,都要预留足够的社区老年人活动和日间照料服务场所;在已建成的居民小区,可采取置换、租赁等方式,保证社区养老服务场所需求。要加大“民办公助”的扶持力度,研究制定鼓励民间资本投向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的优惠政策,从土地使用、贷款贴息、基础设施配套以及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扶持,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及各类老年文化体育场所和设施,吸引各商家加盟社区服务网络,鼓励民间资本向养老服务业聚集,促进民办养老机构的快速发展。

(六)加强规范化管理,切实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制定完善养老行业管理服务标准,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和规定,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监管职能,全面实行养老服务人员持证上岗,强化安全防范措施,使养老机构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管理轨道。加强养老队伍建设,经常开展养老从业人员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培训,将养老服务人员培训纳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就业再就业培训体系。研究制定养老服务人员优待鼓励政策,积极引进老年康复、老年病治疗、养老机构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不断优化人员结构。积极开展志愿者服务,努力培育造就一支由党员、干部、学生等组成的专、兼职人员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养老服务队伍。合理开发利用公益性岗位,增加社会养老服务类公益岗位比例,在搞好培训的基础上,充实到养老服务队伍中,并适当提高其薪酬待遇,落实岗位补贴,形成激励机制。

广州地区单身青年婚恋调查报告2

作为一线城市之一,广州青年的婚恋状况一直备受关注。当下,他们的择偶观、恋爱观、婚姻观如何,有着怎样的婚恋方式?日前,由共青团广州市委、广州市青年文化宫婚恋研究中心、广东省晴朗天婚姻家庭咨询中心、广州市青年婚恋服务促进会等单位共同调查的《广州地区单身青年婚恋调查报告》出炉。报告显示,在择偶问题上,想嫁富二代的广州女性不足一成。

择偶时最看重性格脾气

不管是“80后”,还是“90后”,如今都已进入晚婚年龄。调查显示,广州地区青年人择偶最看重的是性格脾气(占27.8%)、价值观(占13.1%)和道德品质(占10.7%)。其中“价值观”一项,女性要比男性高6个百分点。男性在择偶上最看重女方的“性格”(占64%)、“学历才华”(占13.8%)和“相貌身材”(占12.6%)。

至于配偶的职业,男性最想娶的是女教师(39.1%)和“公务员”(28.4%);而女性则认为“公务员”(29.7%)和“同行”(22.4%)最靠谱。

调查中,48.7%的受访者认同“门当户对”的婚姻比较幸福,“很不同意”只占8%。同时,56.6%的受访者把“父母之间的感情”“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父母的教育水平”作为考察对方家庭的重点因素。

调查显示,女性最愿意嫁的.人依次为“有潜在发展空间的人”(占57.9%)、“只要自己喜欢就行”(占26.9%),想嫁富二代的还不到一成(占8.6%)。调查还显示,67.2%的人不同意“可以和一个自己不喜欢但非常有钱的人恋爱结婚”的说法。此外,近七成人不认同“宁可坐在宝马车上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的婚恋观。

青年文化宫相关负责人认为,这说明了其实大多数人在婚恋问题上更期待两情相悦,宁愿接受“有情饮水饱”,也不愿将钱视为择偶的主要标准。

可接受婚前性行为的人不到四成

在婚前性行为问题上,广州地区的青年又有何想法?调查显示,对于婚前性行为,36.3%的受访者认为可“接受”,20.1%认为“不能接受”,43.6%表示会“视情况而定”。

值得一提的是,“80后”比“90后”对婚前性行为的接受度更高。据了解,“80后”中能够接受婚前性行为的比例达47.1%,比“90后”高出近20个百分点。

若配偶出轨,近半数人会“冷静沟通”

广州青年在面对配偶出轨时会如何处理?调查发现,对于配偶出轨的处理方式,选择“冷静沟通,找出原因再说”的受访者最多,达49.9%,其中女性要比男性高5个百分点;选择“立即分手”的也不少,占37.6%,只有6%的人选择“跟踪,找出证据再说”。

近两成人接受裸婚

面对现有居高不下的房价,广州青年是否要先有房再结婚呢?调查显示,近两成人愿意选择“无车、无房、无存款”的裸婚,“不接受”的占32.1%,“视情况而定”的占45.5%。

调查还显示,在“认为男性具备哪些经济条件后才能结婚”的选项中,近九成女性认为男性首先要有“稳定的收入”(占87.73%),而“一定积蓄”和“房子”也成为不少女性考虑的重点,认同前者的占69.25%,认同后者的占59.24%。

有意思的是,近六成广州青年愿“接受”婚前财产公证,其中男性比女性高13个百分点。

男性更能接受“姐弟恋”

调查发现,虽然广州青年普遍认为最佳结婚年龄为25岁~30岁,但51.6%的男性愿意接受配偶“比自己小2岁~4岁”,54.3%的女性可接受配偶“比自己大2岁~4岁”。

在社会热议的“姐弟恋”问题上,能够接受这一婚恋模式的男性要比女性高出10个百分点。在老少配问题上,近四成人认为爱情与年龄没有关系,而且年龄越小的受访者对此的接受度越高。同时,“90后”比“70后”“80后”更赞成真爱与年龄无关。

婚恋专家:广州青年婚恋观较为理性

从报告中,能够解读出广州青年的婚恋观到底有哪些特点?广州市青年文化宫婚恋研究中心副主任、全国高级婚恋顾问胡展鸿认为,从报告看来当下广州地区青年的婚恋观还是比较理性的,他们在择偶问题上更看重性格,也更期待志同道合的伴侣。

青年思想状况调查问卷 篇6

青年思想、工作和生活状况调查问卷

各位团员青年朋友:

您好!感谢您能抽出时间参与我们的调查。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支部团员青年当前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团员青年工作,切实为团员青年服好务,有效推进团员青年与企业同发展、共进步。运营团支部特组织开展本次调查活动,调查对象为35以下团员青年。请参与者如实回答问卷。再次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选项说明:请在您认为合适的选项上打“”;如选“其它”选项,请说明。本问卷未注明的均为单选。

第一部分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第二部分青年思想、价值观状况

1、您的信仰是:

A共产主义B实用主义C宗教D没有信仰E 其他

2、对加强青年思想政治建设,你认为:

A、很重要;B、必要但不重要;C、没有必要;D、可有可无;

E、其他(请说明)

3、就近期因钓鱼岛问题引发的抵制日货您的态度是

A、绝对支持,日本反华气焰太高B、保持理性,政治和经济应当区别对待C、反对,抵制日货同时会使国家经济利益受损失D、无所谓,保持原有购物习惯

4.为捍卫国家利益而发生战争时您愿不愿意参军?

A主动报名,志愿参军B随大流C不主动报名,但如果被征召就参加D尽量逃避

5、无论你是否党员,现在让你选择对入党的态度是: A、积极争取;B、无所谓;C、不加入

6、你认为当代青年最应该重点发扬那种精神?(可多选)

A、艰苦奋斗精神;B、无私奉献精神;C、爱国主义精神;D、开拓创新精神;E、其他

7、你认为对团员青年有重要不良影响的思想因素是什么?(可多选)A、拜金主义;B、急功近利;C、官本位现象;D、追逐权力、逃避责任;E、缺乏诚信;F、精神空虚、没有信仰;

8、您认为下面哪种情况最符合现在多数青年的思想实际:

A为了他人的利益可以牺牲自己利益 B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情况下,愿意帮助别人 C只管自己的事,不管别人的事 D如果别人帮助了自己,自己也可以帮助别人 E不惜损害别人的利益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F说不清

9.您最崇尚的生活方式是:

A拼命赚钱成为有钱人 B勤奋工作,出人头地 C追求符合自己兴趣的生活 D老老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E与世无争,悠闲度日F其它

10、你认为青年群体普遍存在着那些问题(可多选)

A、风险意识不高;B、责任意识较差;C、工作能力不够;D、社会适应能力不强;E、缺乏理想信念;F、过分强调自我;

第三部分社会及企业认同感

11.下面哪句话更接近与您对当前社会的看法: A坚持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能使中国更加富强、民主、文明B改革开放带来了一定的社会矛盾和经济问题C走一步,看一步,当前社会扑朔迷离

12.您是在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环境中长大成人的,您对改革开放怎么看:

A改革开放带来了国家的发展和生活的改善,就得这么走下去,没什么好争论的B改革开放有成就也有问题,但成就是主要的C改革开放带来的问题比成就大D不搞改革开放问题更多,对出现的问题还要靠深化改革开放去解决E 改革开放还不全面、不彻底,应该尽快驶上西方文明快车道

13.您心目中理想社会的首要标准是:

A人人物质丰裕B社会公平正义C 人人平等D人人互帮互爱E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14.在以下各项中,您最关心:

A、社会就业和物价、房价 B、中国外交政策 C、政治体制改革D、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前景E、能源供给和环境保护F、经济体制改革G、三农问题H、社会治安和综合治理I、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J低碳经济 K 都不关心

15.你认为本单位的收入分配机制:

A 合理B 基本合理C 不合理D 说不清16.您认为本单位的企业文化:

A 对凝聚员工,促进企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B有些作用,但不明显C宣传的企业文化和实际文化不一致,流于形式D不好说,不清楚企业的企业文化

17.您认为目前影响企业发展的主要内部因素是什么?(可多选)

A 政策导向B 思想观念C 管理体制 D分配机制 E 激励机制18.您最关心本单位的哪些发面:

A生产经营情况B 机构改革C人事变动

D工资制度改革E只关注本职工作或本专业方面的信息

19、你对目前工作是否满意:

A、很满意;B、满意;C、说不清;D、不满意;E、很不满意; 20、你认为自己的才能在目前工作岗位中:

A、全部发挥;B、基本已发挥;C、稍微有所发挥;D、根本没发挥;

21、你认为本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状况:

A、非常合理,人尽其才;B、比较合理,部分存在资源浪费;

C、不合理,完全没有科学配臵;D其他(请说明)

22、你认为单位领导对青年的态度是:

A、非常关心;B、比较关心;C、一般;D、不关心;

23、目前,你最希望单位为你提供的是:

A、高层次培训;B、学历提升机会;C、提高薪酬待遇;D、更具挑战性的发展平台;E、职务晋升;F、其他(请说明)

第四部分工作、学习、生活情况

24、你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明确规划吗?

A、有,正按部就班朝目标努力B、不明确,先干干再说C、暂时没有,不清楚职业生涯规划的意思,需要指点D、没有,不考虑那么远

25、你对未来个人发展,更倾向于:

A、专业技术方向; B、行政管理方向; C、专业与行政同步;

26、你认为青年成才的关键是什么?

A、自身努力 B、组织培养C、机遇D、敢闯敢干 E、人际关系;

27、你认为激励青年成长成才的最有效方式是:(可多选)

A、领导重视和扶持;B、轮岗;C、职务晋升或享受职级待遇;D、受到各种表彰;E、适当增加收入;F、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培训机会;

G、增加工作的挑战性; 28.您自身的能力在现有岗位发挥的程度: A全部发挥B基本发挥C稍有发挥D 没发挥

29.如果您的能力不能充分发挥,最主要原因是:

A自身专长和岗位不匹配B缺少发挥潜能的机会C目前岗位和本

人兴趣不一致 D工作缺乏挑战E受管理体制机制制约F 所在单位人际关系复杂,氛围不和谐G 其他30.您对自己的未来期望是:

A 努力工作,提高能力,争取获得更大的发展B 没有发展,只要

做好本职工作就行C 练好本领,熬几年再说 D 不清楚自己的未来

发展期望E 如有合适机会,准备在近年内跳槽到其他公司

31.面对当前的工作任务,您的精神状态是:

A工作时精神饱满,处理事情游刃有余 B工作很累,压力大,有精

力、能力透支现象 C对工作越来越不感兴趣 疲于应付D有时有快

要崩溃的感觉

32.在您的工作中,压力最主要来自于:

A 同事间的竞争压力 B 能力不足的压力C 按要求完成任务的压

力D 协调复杂的人际关系E 不断创新的压力

33.您认为工作上成功的最主要标志是:

A当上领导B高薪收入C 成为专家D同事认可E荣誉称号 34.您认为要在单位里取得发展,下列因素中哪个最重要:

A较强的欲望和积极地努力B创造性和开拓性地工作C模范地遵

纪守法D让同事接受和欢迎自己 E取得突出的工作成绩F 有运气或机遇G加强修养,做事先做人35.您平时读书和业务学习的时间为: A平均每天两个小时以上B平均每天1-2个小时C平均每天一个

小时以内D想起来就学习,想不起来就不学习E 根本不学习36.以下哪种学习方式,你最感兴趣的是:

A参加社会上各等级的考试以获取资格证书B希望公司能组织开设

比较适合专业特点的科目,只求学知识,不在乎各种名目考试C与有关高校联联合开设相关课程进行不同层次的学习

D其他37.您每年平均接受各类培训的时间累计为: A一个月以上B半个月至一个月C一个星期到半个月D少于一星期E没有 38.您认为学习培训的作用是:

A更好完成工作任务B 获得更多提拔机会C 完善自我,提升素质D 增加更多选择工作的机会E其他 39.您迫切期望提高的能力是(可多选): A 团队沟通与协作能力 B 信息分析与处理能力C专业知识能力 D 心理平衡能力E 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F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G危机处理能力H其他 40.您来自生活的最大压力与烦恼是: A 购房压力B 找到理想的伴侣C 赡养父母、子女教育 D 处理复杂的家庭关系 E 提高生活水平需求与经济收入不高的矛盾 F其他 41.对于个人生活中的压力和烦恼,您更多地找谁去谈呢? A行政领导B党工团组织C同事D朋友E家人 F不找任何人 42.您目前对工作和生活的总体感受是:

A感到很幸福B感到比较幸福 C一般吧,没有感到幸福D不幸福第五部分共青团和青年工作 43.您认为所在单位团组织作用发挥情况: A发挥很好B发挥一般C发挥不好D没发挥任何作用

344.您对团组织开展活动的态度是: A 典型人物现身说法B上课,学文件C看录像、电影D 开交流A非常欢迎,积极参加B如果与个人的事情不冲突,愿意参加C研讨会E 开展谈心和善意批评F 参观访问G 其他 不太愿意,被动参加D参加不参加无所谓E从不参加52.您认为本企业青年工作存在的最大问题是: 45.如果有人很少或不参加团的活动,您认为最可能的原因在于: A 企业青年工作的方式方法有效性不足B 企业对青年工作的重视A工作忙没时间B工作累没精力C活动没有意义 D团组织活动少程度不够C 党团组织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D 企业缺少青年成长

E个人兴趣所致 46.您最希望团组织开展哪项活动:

A 思想政治学习B 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C职业生涯导航D青

年社团活动 E 业务知识培训F 其他

47.您最希望团组织帮助解决的问题是:

A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B组织培养,推优入党C解决婚恋

D搞好文体活动,丰富业余生活 E维护权益

48.你认为本单位团组织在那方面发挥的作用最大:

A 关心青年工作B 青年思想教育C 搞文体活动能力D 文化

宣传E 安全生产 F 经营生产G其它

49.您认为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A形式单调、内容较空,不能充分吸引人没有充分发动团员青年

B 由下而上产生思想教育需求上级怎样指示,团组织怎样说教,缺

乏生动有效的“翻译” C目前的思想教育体系跟不上时代发展要求 D团的基层组织建设薄弱,团的教育功能无法正常发挥 50.您认为最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是:

A 与团员青年自身的发展充分结合 B 与社会发展对团员青年提出的要求结合C 与团员青年关注的热点文化现象结合D 与信念及道

德教育结合51.以下以哪种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您最乐意接受的?

成才的良好氛围 E 其他

53、你希望团组织可以为你提供什么样的帮助: A、增进同事之间的了解和友谊;B、爱好特长的发挥和体现;C、提供晋升平台;D、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E、其它

54、如果单身,你认为自己单身的原因:

A、自己的要求太高;B、交际圈太窄,机会少;C、忙,顾不上;D、感觉自己还年轻,不想找对象;E、其他

55、你目前对工作和生活的总体感受是:

A、感到很幸福B、感到比较幸福C、一般吧,没有感到幸福D、不幸

第六部分开 放 题

56、你在工作和生活中目前存在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希望单位如何

帮你解决?(可另附页)

青年婚恋观调查问卷 篇7

一、大学生婚恋观现状

婚恋观是指人们对恋爱、择偶、婚姻生活和婚恋过程中性问题所持有的基本观点和态度。迈进大学校园的一年级学生刚刚脱离紧张枯燥的高中生活后,渴望能在大学里面收获一份爱情,然而其婚恋观是否理性健康不仅会影响自身今后的学业、事业及婚姻家庭生活;也会影响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及中国梦的实现。本文随机抽取509份调查问卷对包头师范学院大一新生进行调研,主要目的在于进一步了解学校大一新生婚恋观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便引导其正确对待爱情与婚姻,树立健康理性的婚恋观。

(一)恋爱人数增多且时间较早。

近年来,在社会上流行一句话“大学期间没谈过恋爱,是人生的一大遗憾。”受这种错误观念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一进入大学就开始寻求恋爱对象。本次通过对大一新生进行婚恋观问卷调查计得出:有71.5%的大学生谈过或正在谈恋爱,有4%的大学生初恋时间在13岁之前,28.3%的大学生初恋时间在14~16岁,41.2%的大学生初恋时间在17~19岁。44.8%的大学生谈过两次及两次以上恋爱。通过访谈,部分学生承认过早恋爱、频繁更换恋爱对象以及全身心投入到恋情当中,对其学业、身心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

(二)恋爱目的多元化。

与“70后”、“80后”的大学生相比,中国“90后”的大学生受传统文化的禁锢较少,恋爱目的呈现出现多元化的趋势。据调查,在回答“你谈恋爱的目的是什么?”问题时,15.5%的人谈恋爱目的是为以后寻找合适的伴侣,8%的人是因为内心空虚,想通过恋爱寻求心理寄托,14.5%的人认为到了谈情说爱的年龄,18.3%的人是因为对方追求不好意思拒绝才选择谈恋爱,还有14.1%的人选择“其他”这个答案,给出的理由是喜欢、两情相悦、因为爱情、想找就找,随大流等。可以说,“90后”大学生恋爱目的已不仅仅局限于为了结婚,更多是出于其他原因,充分表明现在的大学生恋爱目标较明确且更加多元化。

(三)传统婚恋观影响依旧存在。

传统婚恋观认为: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婚姻;恋爱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结婚;强调恋爱过程中举止得当;注重择偶对象品格;强调婚姻长久性;重视贞洁观念;恪守婚恋道德、勇于承担婚恋责任等。据调查,在回答“恋爱与婚姻关系“问题时,45.9%的同学认为只有通过恋爱才能收获美好的婚姻。在回答“你对大学生公共场合的亲密行为有什么看法”问题时,36.9%的同学认为不太合适,23.7%的同学认为这是不文明的行为,对其他同学会产生负能量,应加以管理。在回答“如果你发现你的女朋友过去和别人发生过性行为,你会怎么做”问题时,18.1%的同学会立即终止交往,30.8%的同学会勉强维持关系,但内心会很受伤。在回答“你对现在大学生同居现象的看法是什么”问题时,33.4%的同学认为应学会更好地克制自己,56.3%的人认为别人发生可以接受,但自己会慎重考虑,5%的同学认为严重违背传统道德,违反校规校纪,必须严加管教。在回答“你对贞操观的看法是什么?”问题时,59.2%的同学认为很重要,是衡量道德水准的重要标志。在回答“你对一夜情怎么看?”问题时,33.6%的同学持坚决反对的态度,47%的同学持“不反对,但自己绝对不会做”的态度。在回答“你是否支持婚前同居生活”问题时,14.3%的同学不支持,53.5%的同学不支持也不反对,但自己不会做。在回答“你如何看待大学生小三?”问题时,67.1%的同学持坚决反对的态度,认为违背伦理道德。在回答“你怎么看待爱情世界里的专一”问题时,47%的同学认为这是婚恋的必要条件,无法容忍对方的劈腿,34.9%的同学认为这是婚恋的重要条件,自己会努力恪守。在回答“你认为婚姻的基础是什么?”问题时,48.2%的同学认为爱情是婚姻的基础,31.5%的同学认为共同的理想、志趣是爱情的基础。在回答“你是否认为婚姻都应从一而终?”问题时,50.4%的同学给出“是”这个答案。在回答“你选择结婚对象时考虑的重要因素是什么?”问题时,看重品德的同学居多。综合上述问题,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受传统婚恋观的影响较深,个人婚恋观念及行为较理性健康。

(四)恋爱观念开放化。

如今,在校园的任何角落都能找到恋爱中的人群做出不同的恋爱行为。据调查,在回答“你所能接受恋爱中双方的最大亲密程度?”问题时,20.6%的同学认为可以牵手拥抱,53.6%的同学认为可以接吻,7.3%的学生可以接受身体抚摸,18.5%的同学可以接受性行为。在他们看来,大学生在公共场所出现牵手拥抱、接吻、抚摸等行为非常正常,是自我情感的一种表达。在回答“你对姐弟恋有何看法?”问题时,28.4%的同学认为可以接受,44.5%的同学认为无所谓,一切看缘分。在这些学生看来,女大男小不能成为阻碍彼此在一起的理由,爱情不分年龄。在回答“你对同性恋如何看待?”问题时,31.6%的同学持支持的态度认识是特殊人群正常的心理需求,25.9%的同学认为无所谓。可以看出,大多数同学对姐弟恋、同性恋持更加开放、宽容的态度。而姐弟恋、同性恋在以前的社会里是所不允许的,现如今姐弟恋、同性恋的人群不断壮大,甚至在公开场合秀恩爱,在国外允许同性恋结婚,这些无不对青少年产生一定的影响。

(五)能够理性对待结婚、婚前财产、离婚等问题。

据调查,在回答“你认为结婚前有必要学习《婚姻法》?”问题时,27.3%的同学认为非常必要。在回答“你接受婚前财产公证?”问题时,84.2%的同学给出的答案是接受。在回答“如果结婚的话,你是否会办婚礼?”问题时,50%的同学会选择办婚礼,但一切从简,11.2%的同学选择不办婚礼,还有25.2%的同学给出的答案是“视情况而定”。可以看出,这些学生认为通过婚前对《婚姻法》的学习了解,可以使婚姻真正回归到爱情轨道上来,同时也能更好地保护对方婚前所创造的财富。在回答“如果婚后发生矛盾后,你会如何处理”问题时,51.3%的同学认为谁有理听谁的,33.4%的同学选择一方迁就一方。在婚后出现纠纷后,大多数同学能理性解决问题,表现出“90后”身上所折射出的更多、更大的包容与宽容。在回答“你对离婚持什么观点?”问题时,7%的同学认为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63.5%的同学认为完全属于个人自由,21.6%的同学认为离婚属于正常行为。在回答“如果婚后你发现和对方没了感情,你会怎么做?”问题时,68.5%的同学会选择离婚。现如今,“90后”的大学生受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能够更加理性客观地看待离婚问题了。然而在以往的社会中离婚被看作是伤风败俗、有辱家风的行为,女性如果离婚在社会上是抬不起头的,所以出现了许多名存实亡的婚姻。现如今,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对离婚持一种理解与包容的态度,不少的学生认为与其婚内生活不幸,不如离婚重获自由,追求新的幸福生活。

二、大学生婚恋观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来看,学校大一新生的婚恋观是积极健康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仍有部分学生存在着过激婚恋观念和行为,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认为恋爱和婚姻是两码事。

传统的婚恋观认为恋爱是缔结婚姻的前奏,婚姻是恋爱的最终归宿。大学生谈恋爱的目的应是为了结婚。然后在调研中发现不少学生谈恋爱的目的并不单纯,为了消遣而爱、为了时髦而爱,为了积累经验而爱,为了金钱、荣誉而爱等,为了建立家庭而爱的比例仅占24.8%,完全把恋爱和婚姻看作两码事。还有24.9%的同学认同“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的”婚恋观,体现出大学生对爱情不负责任的态度。这种“只看重婚恋过程不注重婚恋结果”的错误观念如果得不到及时引导,极有可能产生诸多负面影响。

(二)择偶动机不单纯。

据调查,部分同学在选择对象的时候,过多考虑的是对方的容貌、学历、收入、家庭背景、房产,较少考虑双方是否拥有相同的价值观、理想、志趣。然而甜蜜的恋爱、幸福长久的婚姻都是建立在相同价值观、理想、责任基础之上的,马克思和燕妮的爱情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一个人如果择偶时过分注重物质,忽视情感,极有可能会以悲剧收场。据调查,在回答“你是否认为婚前一定要买房”问题时,44.5%的同学认为有房才能结婚,37.7%的同学认为婚房必须由男方家买。2015年郑州现“悬浮婚姻”,他们所进行的是一场“为爱发声”的公益活动,目的是呼吁“回归感情纯真的追求,撕掉物质的标签。希望通过调查,能够有助于未婚人士端正心态,放下成见,更加客观地看待房子,不要让房子绑架了爱情。

(三)把恋爱与性混为一谈。

据调查,在回答“你如何看待性行为与恋爱关系?”问题时,79.3%的同学认为恋爱到了一定程度发生性行为是理所当然,无可厚非的事情,出现了“性随爱走”错误心态。然而传统婚恋观认为恋爱和性是两回事。爱情有时需要性,但性绝对不是爱情的全部。恋爱期间,恋人双方举止要文明得当,要对彼此的行为负责任。不要把性与捆绑爱情在一起,也不要企图通过性谋利。不仅会伤害自己的身心,也会出现不计后果的影响。为此,大学生需要提升婚恋道德意识,增强婚恋责任感。

(四)不能理智对待失恋。

爱情是美妙的,但切不可把恋爱看作大学生活的全部内容。据调查,在回答“如果失恋了,你会怎样?”问题时,仍有13.2%的同学认为会伤心难过,甚至会难以自拔。充分表明,这些大学生心理承受力差,逆商指数不高,一旦失恋,极有可能做出失智、失命的行为,后果不堪想象。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校期间最主要的任务是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与各种技能,学习做人、做事本领,尽早担负起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为此,大学生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看待失恋,不能自甘堕落。

参考文献

[1]马天芳.从大学生婚恋观现状,看高校婚恋观教育[J].昆明大学学报,2007,18

当代女大学生婚恋观调查分析 篇8

关键词:女大学生;恋爱观;婚姻观;性观念

中图分类号: C9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0-143-2

0 引言

为了解当代女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和特点,本文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对黑龙江地区H大学200名在校女本科生展开调查。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200份。其中,大一学生46名,大二学生54名,大三学生42名,大四生58名;文科生79名,理科生44名,工科生41名,艺术生36名;有91名学生家庭所在地是农村,109名学生家庭所在地是城市;独生子女80名,非独生子女120名。本研究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了数据统计,总结出当代女大学生婚恋观呈现的一些新特点。

1 早恋倾向与晚婚倾向并存

恋爱在当代女大学生中已经十分普遍。在“您现在的婚恋状态是什么”的调查中,“正在恋爱”的有79人,占据39.5%,“从未恋爱”的有27人,“已经失恋”的有94人,占据47%,“已婚”的为0人。这表明绝大部分女大学生有过恋爱经历,并且有很大比例的女学生经历过恋爱波折。为了进一步了解婚恋时机,本研究对女大学生恋爱的时机和结婚的理想年龄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表1-1和表1-2所示。

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女大学生的初恋经历集中在中学阶段,占据比例近六成,这种时间分布较从前有所提前。近九成的女大学生的理想结婚年龄是26~30岁,这一数据十分集中,这表明女大学生晚婚的趋势比较明显。

2 恋爱与结婚相关性弱化

“大学恋爱是否会结婚”的调查得到了比较集中的调查结果。选择“大学恋爱最终结婚的可能性很大”的有51人,选择“大学恋爱有可能结婚,但可能性很小”的有149人,占据74.5%。可见,大部分大学生对大学恋爱会最终结婚持悲观态度。“恋爱与结婚是什么关系”的调查结果也具有类似的倾向,结果如图2-1所示。

选择“恋爱对象理所应当是结婚对象”的有23人,选择“恋爱和结婚完全是两回事”的有58人,选择“恋爱能结婚是最好的,不能也无所谓”的有114人,有5人选择了“没有考虑过”。总之,认为恋爱与结婚关联性不大的女大学生占据了86%,这证明当代女大学生对恋爱和婚姻关联性的理解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

3 婚恋媒介由传统方式向新媒体转化

传统的婚恋方式主要是亲友介绍和自主恋爱的方式。当代女大学生接受新媒体等恋爱渠道比较普遍,其中,来自城市的女大学生对新媒体等婚恋媒介的接受程度高于来自农村的女大学生。如表3-1所示。

当下女大学生除了接受传统的亲友介绍的婚恋方式以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女大学生已经接纳了新媒体的婚恋方式,尤其是婚恋网站。由于媒体的广泛宣传、网络的便捷、智能手机的普及等原因,电视相亲节目、网络聊天或网络游戏、手机通讯软件等媒介也被越来越多的女大学生接受。总体而言,来自城市的女大学生对新媒体婚恋媒介的接受程度高于来自农村的女大学生。然而,新媒体带来的婚恋信息并不都是真实的,传递的婚恋观念并不都是积极的,需要政府和社会把好舆论关,提高女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4 恋爱受挫排解方式不足

“在恋爱中遭受挫折或失恋选择的排解方式”这一问题下,有141名被试选择了“向家人或朋友倾诉”,有93名被试选择了“采取运动、音乐等渠道发泄”,有40名被试选择了“藏在心中,自己排解”,有37名被试选择了“寻求新的恋爱对象”,有22人选择了“寻求心理咨询”,有16名被试选择“向学校或老师寻求帮助”。这说明恋爱受挫时,当代女大学生更愿意向亲人朋友诉说、自己排解或合理发泄,这是比较正确的做法,然而,很少有大学生愿意向老师或同学寻求帮助、寻求心理咨询,这表明,女大学生对向老师、咨询师寻求恋爱帮助存在抵触。

5 性开放程度较高

在性文化日渐开放的世界潮流下,我国当代女大学生也在经历着性解放。本文对当代女大学生性开放的程度展开调查。女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接纳程度如图5-1所示。

在200名被试中,有108名被试选择了可以接受,41名被试选择了无所谓,51名被试选择了坚决反对,只占25.5%的比率。这说明当代女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总体趋于宽容。在108名选择接受婚前性行为的女大学生中,父母受教育程度主要集中在高中、初中和大学。考虑到我国60、70年代的教育国情,可以推测,在那时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父母,其下一代女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接纳程度略高于父母受教育程度是小学、初中的女大学生。此外,本文还调查了女大学生对同性恋、双性恋的接纳程度。在对同性恋、双性恋的看法中,有137个被试选择了“理解或支持”,选择“没有考虑过”的有28人,仅有35名被试选择了“难以接受”。总之,不论是对于婚前性行为,还是对于特殊性取向,当代女大学生的性开放程度都已经较高。

6 性知识储备不足

在性开放十分普遍的现实下,女大学生掌握必要的性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调查涉及了女大学生避孕的知识、意外怀孕的处理方法,以及获取性知识的主要渠道。

女大学生避孕知识掌握的程度如图6-1所示。

在“您认为女大学生应该如何应对意外怀孕”的调查中,有114人选择“和男友商量解决办法”,有67人选择“去大医院咨询医生”,有40人选择“和自己最好的朋友商量解决办法”,有22人选择“与父母商量解决办法”,还有9人选择了“寻求心理援助”,没有人选择“自己偷偷找小医院流产”或“身心创伤独自隐瞒”。这一调查结果总体上说明当代女大学生应对意外怀孕的方式比较积极,但也说明当代女大学生更愿意寻求亲近的恋人、朋友帮助,胜于找专业的大医院咨询,也很少有人愿意将压力排解给心理咨询师,这样的选择仍然不够理智。

另外,本文调查了女大学生获取性知识的主要渠道,调查结果如表6-1所示。

获取性知识的最主要渠道是学校教育,占到六成。其次是同学或朋友交流。通过音像、文学作品及网络信息获取性知识的比率高于父母告知性知识的比率。总体上来看,当代女大学生性知识来源渠道是可靠的,但仍然有40%的女大学生没有从学校教育渠道获得性知识。此外,父母可能由于工作繁忙或羞于提起而对女儿性知识关注很少,朋友同学交流缺少权威性,通过音像、文学作品可能造成理解上的偏差,网络信息稂莠不齐,可以见得当代女大学生性知识的来源渠道存在一定问题,可能导致女大学生性知识不足或存在错误。

通过调查分析中可以看到,我国当下女大学生婚恋观总体上是积极的,她们敢于追求理想的爱情,注重精神生活,具有相对正确的婚恋价值判断。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婚恋媒介可靠性不足、婚恋受挫排解渠道不足、性知识相对缺乏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将严重危害女大学生身心健康,阻碍社会的和谐稳定。社会营造积极的婚恋价值导向是女大学生树立健康婚恋观的前提,学校是女大学生婚恋观教育最为重要的主体,家庭是培养女大学生积极婚恋观的持久支撑,女大学生自我教育是树立积极健康婚恋观的内在动力。然而,女大学生婚恋观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事,也不是一方面努力就能解决的问题。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女大学生婚恋观会更加科学和理性。

参 考 文 献

[1] 范伟达.当代大学生婚恋观实证研究——中国大陆十城市调查报告[R].上海:复旦大学社会学系,2010.

上一篇:关于母亲河的诗歌朗诵稿下一篇:妇女在家风建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