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工作室管理制度

2024-07-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设计工作室管理制度(精选8篇)

设计工作室管理制度 篇1

为实现公司提出的设计水平和服务水平达到省内一流的要求,以及减少设计工作中不必要的失误,根据公司管理规章制度和设计部的实际工作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设计工作在展示项目工程的立项签约和实施的全过程中,有着

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关系项目成败和创优的关键环节,责任重大。订立本制度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明确和细化设计工作各程序负责人和各岗位工作人员的职责,保证设计工作有序、高效、优质地进行。

二、设计工作的基本流程是:立项工程项目总体设计方案准备,项

目洽谈和签约过程中的设计说明,设计方案的议定,具体设计工作的展开(包括和甲方及时沟通),设计小样的确定,平面设计的确认出图,项目实施中施工图和平面图实施的协助和监督,设计图差错的处理和责任,重要项目所涉及的工作总结。

三、竞标项目、立项项目和重要意向项目的艺术设计总体方案,由

设计部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应确保在公司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设计总体方案,必须包括以下要点:

(1)客户的意见、要求及简要说明。

(2)布展现场空间网络标识图及简要说明。

(3)设计理念几所要表现的主题。主体主要包括:展示内

容、参观者的需求分析、展示所要达到的目标。

(4)艺术风格及创新说明。

(5)主要借鉴资料说明。

(6)整体效果图和相关分图。

(7)承接人物事件送审稿完成时间。

(8)设计人员和辅助设计人员名单。

(9)送审稿审核人(签名)。

四、设计部负责人在接受公司下达的设计工作具体项目任务后,必

须做到:各程序负责人安排到位,各具体岗位工作人员落实到位,职责任务和完成任务的时间要明确到人。

在设计工作进行过程中,设计部负责人确认有必要对原定岗位任务和人员进行必要调整时可做调整。但调整必须做到设计方案有序、高效进行,不能出现工作安排上的漏洞。

五、在项目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中与客户的沟通,严格按项目负责

人的安排和要求进行,具体参加人员由部门负责人指定。上述指定人员在与客户代表沟谈前,应主动和文案人员沟通并在事先准备好介绍公司和设计部情况的相关资料,明确本次将承担的设计工作任务和公司意图。在和客户交谈时,必须做到着装整齐,举止大方,热情接待,言谈得体,有问必答。对客户代表提出的具体意见和要求,应认真做好详细准确的书面纪录,包括所负责的设计工作范畴,尺寸、内容、具体要求、工作期限等。

如因违背上述规定和要求,对公司形象造成不良影响,受到项

目负责人批评,视情节和后果的轻重,对负责人处以20——100元的罚款。

六、施工图纸必须正规、准确、翔实。如因客观原因对原施工图纸

进行修正,调整工作必须按规定程序进行,并必须在提供新图纸的同时抽回原图纸,避免发生施工差错。对原图纸,应妥善保存备案。

凡施工图纸做过改动的,设计人员应到施工现场进行核查,防堵施工差错漏洞。如因施工场地过远,确实不便到现场核查的,应通过部门负责人之间的及时协调,安排专人代为核查。如因核查不到位,造成施工差错,并影响到展示效果,则追究设计责任人的过失,并由部门负责人向项目负责人提出追究其他相关人员责任的意见。

七、在平面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设计人员应与客户代表充分沟通,既要让客户了解设计总体方案的特点和要求,又要认真听取客户的具体意见、建议和要求,并作出详细准确的文字记录,最后达成共识。总体原则是,以客户满意为准则,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平面设计任务。

对于客户在平面设计工作过程中提出的临时变更修正意见,应按操作程序规定的要求及时做好调整修改,直至客户满意为止。对于因设计人员工作失误、失职或工作态度粗暴造成不良影响的,经客户反馈并查明确有其事,对直接责任人处以20——500元的罚款。

八、所有平面设计图纸,必须正规、准确、翔实,并妥为保存。

对有改动的平面设计图纸,在提交新图的同时,必须将原图收回备考。

九、在设计工作全过程中,应按《设计工作程序管理表》的要求,严格把关。如由于个人工作态度轻率和不负责任,造成客户对设计方案不满意(包括尺寸不准、色彩失真、文字错误和甲方确认稿严重偏差的),或造成展示版面的差错,使客户对公司设计人员水平产生怀疑,使公司形象严重受损,经查明确有其事对直接责任人处以50——200元的罚款。

十、在设计总体方案、施工图纸、平面图纸的设计过程中,由于设

计人员和辅助设计人员未能充分理解客户代表的设计要求或与客户及时沟通不够,造成重复作业的,需要重新制作或合同结算额减少,为公司造成经济损失的,对直接责任人处以50——500元的罚款。

十一、设计方案和设计图纸在正式施引前,设计人员应与客户代表再

沟通,共同定稿,并经过客户代表检验签字后,方可确定图片制作。

十二、在图片制作前,设计人员应与工程负责人进行对接沟通,共同

制定图片的制作标准。同时,要对展场图片的制作要求进行严格分类(如室内和室外的规格要求等),减少不必要的开支,节约项目成本。

十三、在制图时,设计人员应与制图方先行沟通,准确传达制作要求

并对最终图片质量负责,协助工程人员确保图片摆放位置的准确无误。

十四、设计人员应根据设计工作和布展需要,协助文案人员撰写相关

文字简介。

十五、在展示项目工程竣工后,设计人员应按要求及时编制竣工图纸。

十六、对下列在设计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与一次性奖金奖励。

(1)提出合理化建议,被公司采纳并经公司确认,给公司在经营

或管理上带来实际效益。

(2)出色完成重要竞标项目工程的设计任务,受到公司表扬的。

(3)为公司工程项目顺利承接和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做出显著成绩,受到公司表扬的。

(4)所设计项目工程在行业性评比活动中被评为优秀工程获优

质工程。

(5)提出设计新思路,或在新技术新材料运用中提出新建议,被

公司采纳并受到客户赞许的。

(6)提出重大技术革新建议,经实施证明确有实用价值,能够明

显提高效率或节约成本10%以上。

(7)在业务上精益求精,在设计中形成个人风格,并获得同行和

多数客户认同。

(8)由于设计工作出色,赢得新客户赞许,并使之成为公司长期

合作客户的。

(9)自觉维护公司利益,在对外外活动中一次性为公司节约资金

3000元以上(含3000元),或挽回经济损失5000元以上的(含5000元)。

具体奖额由公司确定,并公布。

设计工作室管理制度 篇2

一、工作室制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1.现有艺术设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 现有艺术设计教育中, 存在专业划分过细而又各自孤立的状态, 导致了所培养人才知识结构单一, 综合能力差的情况。

艺术设计是一门多学科交叉、实用性强的综合性学科, 它不仅涉及到艺术, 同时还涉及到自然学科、技术学科与其他的人文、社会学科等诸多领域。而目前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专业设置划分过细而又各自孤立, 致使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仅能接受到比较局限的知识, 导致了其知识结构的单一化。同时, 由于课程安排侧重于技能培养与简单应用, 缺乏对人文类学科及设计理论等课程的重视, 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偏差。

(2) 教学与社会脱轨情况严重。目前我们的设计学科教学模式仍然是以教师单向的教学为主体、以课堂为中心, 缺乏教学与实践的双向互动, 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匮乏, 对行业动态与社会需求了解极少。众所周知, 设计是具有很强的社会性的工作, 一个设计的评判不仅取决于设计本身的好坏, 还要被社会和受众认可, 因此, 如何使艺术设计教育与市场和社会接轨, 如何解决教学、实践等环节的脱节是当下设计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

2.工作室制教学的必要性。相对于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 欧洲的设计艺术学院常常培养出能够自由穿插于多行业、多领域, 具有多学科知识和能力的综合优势的设计师。归其根本, 这与欧洲的设计艺术学院的设计教育制度与理念有关, 他们在教学上采用“理论教学”与“工作室教学”紧密配合的方式, 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解决了设计构思和设计表现两大问题的完美融合。

(1) 在其教育体系中, 以工作室为基础条件, 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强调表现在课程设置上。课程非常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技术课程、理论课程, 以及人文科学课程在课程体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而专业课的设置上, 也强调各专业间的融会贯通。如英国的奥斯特艺术学院, 为了让学生有一个相对宽泛的知识结构, 在第一年所谓的Foundation year里的基础课设置为打通式普修。在其学院的八个工作室的课程 (主要为油画、版画、水彩、素描、电脑设计、摄影艺术、陶瓷设计与制作、材料造型、服装染织等) 中, 所有的新生都要接触和学习一遍, 课程要求学生是初步了解和掌握这些专业的基本原理及简单的技能。同时, 使学生对其自身的能力和兴趣有所发现。而奥斯特艺术学院也与所有的欧洲设计艺术院校一样, 使用“学分制”, 在必修课完成的基础上, 选修课不受注册专业限制, 完全凭爱好和专业需求, 自行选择, 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在学院教学中, 工作室教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各类工作室有专门的技术教师负责学生技术方面的指导与培训, 解决学生在设计表现及应用中遇到的问题。而工作室不隶属于任何系, 面向所有相关专业学生开放。在工作室具体项目的合作上, 使得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同学可以相互合作学习, 能够实行真正的“学分制”, 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

二、工作室制实践教学的特点

1.工作室制教学利于实行真正的学分制, 在教学系统性的基础上增强了互通性, 拓宽基础,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正如前文所提奥斯特艺术学院的Foundation year, 以各工作室为基本的课程教学单位, 进行打通式普修, 可以让学生发现自身的能力与兴趣, 为第二年选择专业奠定基础, 同时更拓宽了专业基础, 有利于进行“通才”教育。其实在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方面, 在工作室教学的基础上, 我们可以看到, 如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的课程设置仍然具有较强的启发性。香港理工设计学院在艺术设计的范围内, 进行不同专业方向在内的系统化、多元化的教学, 通过各个不同专业方向的训练, 再使其在具体的工作室或具体的项目上将各种知识结合, 最后选择一个方向进行毕业设计。

2.工作室制教学可以将专业基础教学与项目教学相结合, 在掌握理论的前提下, 增强实践能力, 同时使教学与市场想接轨。

设计是一门实践型、应用型的学科。在现有的教学中, 我们往往做一些虚拟性选题, 侧重培养了学生的想法创意, 却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忽略了设计的具体实践性。工作室制的教学可以将我们的理论基础教学与实际项目相结合, 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实际的具体项目操作, 在操作中消化理论知识, 同时通过实践解决设计过程中的问题, 为学生实践提供良好的环境, 将设计的实践性凸显出来。

而且在工作室中可以将基础教学与具体项目教学相结合, 即可以将教学与市场相结合。老师的作用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 而是引导学生动手去亲自获取更多的知识, 引导学生通过调研了解市场和社会的需求, 启发学生的创意。在意大利的马兰戈尼设计学院, 老师就非常注重学生的调研能力, 课前、课中、课后均有大量调研, 而学生通过实际调研找到自己的方向和设计思路, 老师就是帮助学生通过其自身的调研确定设计方向。而学生在市场调研、接触客户、策划实施等过程中都是面临着客户的需求, 接触各类咨询, 增强了他们的执行能力, 也使其对于市场有了进一步深入的了解。

3.工作室制教学有利于走向系统设计的教学。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极强的交叉性学科, 因此如何在教学中, 将教学理论、人文社会背景、美学、市场学等结合好便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从产品开发的构思、到产品的设计形式、到产品的营销等等是一个系统的思维过程。而工作室制的教学, 可以将整个过程整体、系统的体现出来, 让学生对于产品的开发与市场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认识, 在学习过程中对于设计的流程形成一个完整的思路, 使现有的设计教学走向更为系统的设计教学。

三、工作室制实践教学的意义

工作室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作到“活学活用”, 在其整个教学过程中, 使理论与实践作到一定程度上合理的结合。能够边学习便创作, 在创作的过程中更好地学习和消化。比如设计管理等课程, 没有实践的过程就只能是纸上谈兵, 而不能预期到设计过程中真实的问题, 而工作室正是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实践、解决问题, 是实现有目的地深入学习的一个良好的手段。

1.实践性的工作室制教学可以使得学生通过实际项目了解设计的全过程、掌握实际的技能与经验, 而且能够在真实的项目中增强学生的主动性, 学生乐于参与, 也会开动脑筋, 避免在实践的过程中照搬课本。同时还避免了学生毕业后, 实际操作能力弱, 操作起来才发现很多东西不知如何下手。只有在教学中引入真项目, 才能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 避免学生只会空谈、脱离实际的问题。

2.工作室制度可将教学、科研与企业的力量同时整合进行教学。在具体的项目中, 可以根据具体要求, 从各行业中聘请外来教师, 使得学生可以结合最新的市场形式、知晓最新的科研成果、了解企业的运作与市场的营销。可以通过工作室的各种项目进行学科之间的补充与扩展, 便于培养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

3.工作室制度可以改变各学科之间互无往来的局面, 增强各位老师与各学科间的信息交流, 避免了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课程上的交叉重复, 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环境与氛围的改进。

4.工作室教学可以实现真正的学分制, 鼓励学生学习的动力, 且学生和教师的自由度大, 学习氛围良好, 更利于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四、工作室制的缺点与面临的困难

工作室制度的实施虽然有很多优点, 但是还是有诸多的问题存在, 实施起来也仍有很多困难。

比如, 管理复杂, 相对于现行的班级制教学, 工作室教学存在着教学空间、师资力量分配、教学时间冲突等等诸多管理方面的问题。

而工作室制也不适合进行规模化教学, 工作室将系内教师反复聘用, 那么与原来的班级制就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还有工作室选择与进入的问题, 如果学生在选择上都倾向于某几个工作室, 而其他工作室必然出现空闲, 如何决定工作室的选择与进入问题将会是艺术院校资源调配与整合的难点。其他问题尚有如何能让各系统之间做到真正的学分互等等。

五、结语

虽然工作室制实践教学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与困难, 影响工作室教学制的因素也有很多, 但是在教学改革中, 工作室制仍有积极的意义。它能提供良好的学术氛围, 能提供学生对课程的自由选择, 能够实现真正的学分制度等等。以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为例, 已经开始了对于工作室制实践教学的积极探索并逐步建立了品类齐全、设施完善的各类实验工作室。但是, 也应该看到, 这些工作室的建立, 尚是学校内部的实验教学场地, 并未真正成为面向市场的独立工作室和市场机构。所以, 进行工作室教学机制的改革仍是一项繁杂的工作, 还有更多的问题等待我们去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董占军.欧洲设计院校教学模式对中国设计教育的启示[J].设计艺术, 2004, (11) .

设计工作室管理制度 篇3

关键词:工作室 艺术设计 实践教学 制度建设 产学研

一、基本目的

1 完善“产学研”责权利机制

早在德国包豪斯魏玛时期,工作室(Workshop)模式就被应用于高等艺术教育教学实践中,而时至整整一个世纪之后的今天,我国仍有许多高校管理者还对工作室教学感到担忧,仍在论证是否要在设计学科领域配套建设工作室。而一些比较开明的学校,还是愿意拿出少许经费来支持工作室的建设,所建的这些工作室通常被作为“产学研”试验平台,假以“产学研”职能,并称谓“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然而,“三位一体”的模式给工作室带来了沉重的压力,也给管理者带来了诸多的麻烦,似乎工作室很难肩负产学研的职能。一度出现了“工作室老师运用学校的财产在创收,是否存在经济问题?”、“工作室的投入与产出如何计算?”、“学校能否一碗水端平,没有工作室的老师怎么办?”、“工作室内部如何管理?外部如何监管,是教务处,是资产办?还是总务处?”等等一系列令领导头疼的问题。笔者根据所在学校管理的成功经验,面对工作室管理问题,建议如下:一是对学校而言,应坚持“放水养鱼”策略;二是对教师而言,应坚持“如鱼得水”信念;对学生而言,应坚持“力争上游”的追求。

(1)“放水养鱼”。工作室的发展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学校“产学研”办学模式离不开工作室的推动。学校和工作室之间似水如鱼的关系,有水,鱼才能生存;有鱼,水才方显活力。“放水养鱼,鱼水共生,乃经济社会发展的智慧”。对于学校而言,人才培养是第一位的,也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学校应该把工作室的主要职能定位在培养师生上,而不应喧宾夺主或纠结于工作室的经济效益上;应该放宽权限给予政策扶持,而不应该忽视工作室的社会效益。工作室经济效益管理最好是建立在自负盈亏的开放性管理之上,这样有利于优化工作室运营环境:一方面,工作室正常化运营必须要靠接单实际项目生产来推动,但工作室毕竟不是公司,不能承接大的和紧急性的项目,因此,对于工作室来说,利润实在是微不足道。另一方面,工作室有利润也是正常的,工作室除了购买一定的耗材之外,所剩的利润可以用来奖励师生,这样可以促进工作室师生的积极性,通过实战合作来检验和提升设计服务水平。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对工作室管理的成功之初就在于“放水养鱼”的策略。

(2)“如鱼得水”。对于教师而言,工作室是一个资源平台,可以用来钻研艺术与设计问题,是专业创作和提供商业艺术服务梦想的舞台。我国几乎所有高等艺术院校的中有影响力的教师当中,无不潜心钻研于学校给予配套的工作室里,硕果累累。可见,拥有自己的工作室可视为所有艺术类教师的职业理想。为切实强化艺术设计人才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锻炼和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配合我校“创意产品研发基地(如图1所示)建设规划”的实施,笔者于2009年申报建设了太和视觉艺术工作室(如图2-1至2-3,并启动实施了“基于工作室平台的创新性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和“基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求的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教研教改项目。

(3)“力争上游”。作为学生而言,进入工作室的角色是根据自身的素质和水平不同而分别选择定位在不同层面:一是作为设计师参与项目设计;二是作为绘图员或操作员参与设计产品的制作;三是作为业务员或策划人员参与设计业务洽谈与服务。因此,学生大可以把自己当成“水中之鱼”,应当虚心学习,认真实践,鱼翔浅底,勤奋成长,千万不可只停留在勤工俭学的认识上。

2 保障工作室内部实践教学的正常化开展

制度是工作室规范化、科学化、秩序化运营的保障。无制度便是人治,人治的结果是谁说的都不算,朝令夕改。久而久之,工作室别说实践教学了,就连开门都很难。制度的建设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工作室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确保实践教学的有序化有效化实施。

3 构建基于工作室平台的实践教学改革评价体系

“官产学研”的责权利机制和实践教学制度的建立,有利于正确合理地规范工作室人才培养的职责,由于职责标准的确立,其评价参照的标准就可以确立了。

另外“放水养鱼”的最终结果是工作室集群的形成和企业化运作模式(公司)的诞生,这有利于孵化成为创意产品研发基地,其意义更值得学校翘首以待。

二、主要内容

1 工作室实践教学协议制度

①凡进入本工作室实践学习的学生需向工作室负责人提交申请书并与工作室签署实习协议书。原则上,工作室只能对口接收艺术设计专业学生。②进入工作室实习的学生必需遵守工作室的管理制度,严格遵守工作室的考勤时间表,并准时参加和完成工作室的每次项目或活动。③工作室负责人及其工作室成员有责任和义务对本工作室中实习生加以学习和生活上的指导。④工作室必需完成针对实习生的实践教学的项目有:市场调研、创意设计、印前设计、文案校对、广告制作、书籍装帧工艺。

2 工作室研究性学习与考核制度

①理论学习:工作室成员根据自己实际的目标计划,采取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反馈、自主检查的办法来提高自己。工作室需提供相关书籍资料等给学生阅读,成员每人每个月认真阅读一本设计理论或研读一本设计作品专著,采取讲座、观看音像资料等方式,有计划地组织工作室成员全员参与学习。每学期,在校、市、省级刊物上发表文章或作品一篇。②学术交流:工作室经常邀请专家名师深入工作室,对工作室成员的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寻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讨教法和学法的改进办法,进行实实在在的实践探索。③学科参赛:要求工作室成员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设计相关比赛,以此促进成员设计水平的提高。④项目实践:独立完成或参与工作室的实际设计项目。⑤专题研讨:教师拟定研讨专题,开展形式新颖、实效性强的教学研讨活动和现代教育技术专题培训活动。做好专题研讨的计划与研究过程的记录、整理、反思、总结、交流等。⑥成果评审:每学期,学生对自己研究作阶段性小结,呈现和展示阶段性成果接受大家的评议。工作室根据成果的大小给予一定的奖励。

nlc202309032101

3 工作室社会服务与分配制度

①工作室的师生在完成实践教学、科研任务之后,可为社会提供设计服务,并按照市场化标准进行运作,自负盈亏。②工作室社会服务项目的项目若有盈余,可进内部分配。分配的形式有两种,一是项目提成制:工作室盈利除去管理费和税费之后,一般以提成的形式分配,项目负责人提成20%,设计提成16%,制作提成14%;剩了25%作为工作室发展经费,25%上交给系部和学校。二是年终分红制:工作室成员根据参与项目所付出的劳动的多少和所完成的质量来进行分红。

4 工作室激励机制

凡进入长沙师专创意产品研发基地视觉艺术工作室(以下简称“本工作室”)的学生,可享受以下优惠待遇:①提供实践学习交流平台;②每学期可以少选一门专业选修课;③可参评学期或年度优秀实习生;④推荐加入省设计艺术家协会青年分会,参与协会组织的学术交流活动;⑤提供勤工俭学岗位(按实际参与项目和工作情况发放补贴);⑥符合毕业条件下,优先推荐就业。

凡进入本工作室的老师,可享受的优惠待遇有:①弹性课时补贴;②项目收入提成;③每学期可抵充一定的教学工作量;④推荐加入省设计艺术家协会,参与协会组织的学术交流活动;⑤学期考核给予加分。

三、总体效果

基于工作室平台的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制度建设,有效地保障了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实施,在推动我校实践教学改革、创新教育以及“产学研”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已经产生了一大批实践成果。

1 构建了以“专题研讨、项目驱动”为特色的创新性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体系。

所谓专题研讨,是指在工作室实践教学中,为了弥补传统理论教学讲授法的不足,以问题的形式设立课题,或以主题的形式设立研讨内容,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各抒己见的方式参与研究、讨论和交流,最终获得认识,从而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念和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独立思考与思辨能力的一种开放性教学方式。

所谓项目驱动,亦称“任务驱动法”,是指在工作室设计实践教学中,将任务分解成若干子任务(项目),设立完成期限和质量要求,学生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所有设计程序或设计工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若干问题和技术难题,迫使学生通过自学攻克困难或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这些项目包括研究性项目和实践性项目两大类,近几年来,基于工作室平台的重大研究性项目8个,发表论文14篇;实践性重大项目28个,包括学科竞赛获奖项目16个(如图5至图9所示),接单生产项目12项(如表10所示)。

2 强化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创造素质的培养和训练。

基于工作室平台的研究性和实践性项目,均是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学习来展开,选取的都是本专业领域的实际问题,有的课题是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中转化而来,且绝大多数项目是以相关专业的学生组成3-5人的团队来承担,这种基于兴趣、基于专业、基于实际问题和团队协作而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践,重在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学会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学会相互协作配合、反复动手实践、大胆探索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项目参与的亲身体验和完善设计内在创造过程,即从定义问题-了解问题-思考问题-发展概念一细部设计及测试,不断掌握研究方法,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和自主创造意识,锻炼和提高创新创造素质。

3 提高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工作室实践教学的最大优势,是可以实现学生从“造型、造图”能力向“造物、造境”能力转变。这一转变可以使人的眼、脑和手的身体机能得到均衡发展,历经观察、思考和创造过程的,丰富和完善了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工作室实践教学突出了理论与实践的真正结合,使实践教学融入到理论教学中,丰富了教学内容,克服了课堂教学与社会需求的脱节。同时,学生可以在工作室及时消化吸收现代设计观念,让学生全面了解市场需求、生产过程、工艺、材料和技术,“眼见为实”,实际操作,熟悉生产过程中的每一细节,真正参与到从设计作品到设计产品再设计商品这一过程中,从而提升专业品位和专业素质。在工作室教师的引导和项目的推动下,学生积极探索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践改革,有效地调动了工作室组织创新实践、教师指导创新实践、学生参与创新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充分发挥了工作室“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优势和促进了创新机制的形成。

在工作室参加社会竞争,通过工程项目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实践过程中,会碰到教学过程中许多难以发现的问题,例如市场运作、市场价格、市场材料与工艺手段、甲乙方的合作程序、相关法律等许多在教学环节中到不到体现的问题,通过参与工程项目,体现到教学环节中,从而解决教学环节中的许多盲点。工作室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模式方面形成了如下优势:①工作室的项目驱动,使教学过程中自然融入实践内容。有一线设计师和操作技术人员参与教学,自然而然会把社会需求带入到教学活动中。②工作室对外接单生产并与市内相关企业合作,以较多的社会项目来代替部分专业课程作业,使设计作业自然转化为生产项目。③工作室开发了市场能不断承接各类设计任务,师生共同研发项目,共同开展科研活动,将大大激活课堂教学,丰富教学形式,使课堂教学富于生命活力。④工作室搭起课堂教学与工作实践以及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桥梁,是学校面向社会的窗口,是学生步入社会的第一课程。工作室充分发挥了其自身规律和优势实现了“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从而有效促进了长沙师专“创新系统”的形成。

5 推动了长沙师专创意产品研发基地形成。

由于视觉艺术工作室的示范与带动作用,其它工作室应运而生,形成了为儿童的书籍、产品包装、文化传播、品牌形象、家居环境、玩具、动漫游戏、摄影摄像、健康娱乐、音乐舞蹈等而设计与创作的工作室集群,从而推动了我校创意产品研发基地的形成,成为我校办学的一大亮点。

四、结语

实践证明,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基于工作室平台的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制度建设是成功的。由此可见,只有在合理制度下的工作室“产学研”模式,才能真正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这一认识,从某种意义上讲,提升了实践教学制度化建设的内涵,也丰富和发展了“产学研”创新体系的内涵,从而更好地指导基于工作室平台的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改革实践。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规定 篇4

一、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要求

通过毕业论文(设计)训练,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一)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获得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

(二)培养学生正确的研究设计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对文科专业还应注重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正确的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问题的能力。

(三)训练和提高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科学计算能力、实验研究能力、外文阅读和使用计算机的能力,以及社会调查、文献资料查阅和文字、口头表达等基本技能。

二、毕业论文(设计)的组织与管理

(一)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在主管教学校长领导下,由教务处统一管理与协调,各院系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各教研室具体负责。以专业为单位,成立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指导组,对毕业论文(设计)的全过程进行具体的管理和质量监控。

(二)各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指导组在院系领导下负责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计划的制定、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的安排、论文(设计)写作期间的检查、组织答辩、成绩评定、质量分析和总结等工作;各院系要负责做好毕业论文(设计)材料的归档工作,每届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要在答辩后一周内收齐,有关材料(论文选题、成绩汇总表、质量分析和工作总结)及时报教务处备案。

(三)各院系成立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下设若干答辩小组,组成人员一般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有较高的学科研究水平,并由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担任委员会主任和组长。答辩委员会负责组织领导答辩小组进行工作,审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最后成绩与评语,完成答辩的总结工作。答辩小组具体组织答辩,每个答辩小组原则上不少于4人。

(四)教务处负责统筹协调各院系安排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组织专家检查了解毕业论文(设计)期间各环节、各阶段的运行情况及质量状况并及时通报,负责对各院系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行评估;布臵省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的推荐和评选等管理工作。

三、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管理

(一)选题

1、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必须符合各专业培养方案中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

2、各专业应建立毕业论文(设计)题库,并根据学科发展趋势和社会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及时更新。

3、选题应有一定的综合性、开拓性和创新性,覆盖的知识面较宽,能使学生受到比较全面的训练;理论探讨型、实验探究型、实际应用型、调查研究型的题目均应占一定的比例。

4、选题要考虑学生的专业基础和写作时间的限制,充分考虑主客观条件,大小适中,难易适度。

5、专科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要充分体现其职业性和岗位性,要与所学专业及岗位要求紧密结合。

6、毕业论文(设计)应一人一题。由几位学生共同参加的课题,必须明确每位学生应独立完成的任务,并在题目上加以区别。

7、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由指导教师与学生共同商定,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变课题内容,如确须更改,需重新履行审批手续。

(二)开题

学生在选定课题后,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写作的前期准备工作。

1、参考资料的阅读。文科类学生的阅读文献原则上不少于10部(篇);理工科、艺术类、体育类专业学生的阅读参考文献不得少于6部(篇)。

2、理工科学生需阅读一定数量的与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相近的外文资料。

3、撰写《安庆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经指导教师审核、院(系)批准后进入毕业论文(设计)研究与撰写阶段。

(三)指导工作

1、指导教师的资格

(1)指导教师应具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和理论研究人员担任。首次参加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的指导教师,院系应安排具有高级职称的、有指导经验的教师对其工作进行指导。助教或在读研究生可参与辅助性指导工作。

(2)在校外做毕业论文(设计),可由院系聘请相当于讲师以上的科研、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并由本专业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负责掌握论文的进度、要求,协调有关工作。

(3)指导教师由教研室确定并经院系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指导组审查,报教务处备案。

(4)每位指导教师指导学生人数原则上不得超过10人。指导教师人数不够的院系,可适当聘请校外相关学科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或本校具有高级职称的离退休教师参与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工作。

2、指导教师职责

(1)指导教师要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格要求学生,重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独立工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2)帮助学生做好选题、开题工作。学生选定题目后,指导教师向学生下达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介绍论文题目的意义和要求,帮助学生了解问题的研究现状和必读的参考资料,指导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实验等;把好毕业论文(设计)的开题报告关。

(3)指导学生拟定论文写作计划和写作提纲,审阅论文初稿,指导学生完成论文写作。

(4)检查学生论文的进展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定期向院系(或教研室)汇报指导论文(设计)进展情况。

(5)毕业论文(设计)期间,指导教师在岗时间每周不得少于6至8小时。严格控制指导教师的出差,因公必须出差的,2周内需经院系主管教学领导批准;超过2周的,需经教务处批准,并事先布臵好学生任务,委托他人代为指导。

(6)在毕业论文(设计)完成时,对学生论文(设计)进行认真、全面审查,对学生的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毕业论文(设计)的完成情况、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质量等进行考察,写出不少于100字的评语,并给出相应的成绩。

3、评阅教师

(1)各院系应指定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熟悉本类毕业论文(设计)内容的教师为评阅教师。

(2)评阅教师应以公平、公正、严肃认真的态度仔细阅读毕业论文(设计)。

(3)根据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参照评分标准对毕业论文(设计)的难度、工作量、深度和成果质量写出不少于100字的评语,并给出相应的成绩。

(4)每位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的评阅教师应在2人以上,指导教师不得担任该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评阅教师。

(四)学生任务

1、我校各专业的本、专科学生毕业前必须参加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期间必须完成以下任务:

(1)根据教师提供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和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定毕业论文(设计)课题;也可以自己选定课题,但必须征得指导教师的正式认定。

(2)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制定毕业论文(设计)分阶段实施计划。

(3)按计划开展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开展调研活动,进行实验和实践工作,并实事求是地做好有关记录。

(4)按时独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规定的各项任务,按规定的格式将毕业论文(设计)打印并装订成册。

(5)经指导教师确认批准后,按指定的时间、地点参加答辩。

2、学生在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期间必须遵守以下纪律:

(1)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独立保质保量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不得弄虚作假和抄袭、直接拷贝使用他人的成果,否则毕业论文(设计)成绩按不及格论处。

(2)尊重指导教师,虚心向指导教师学习,接受指导教师的指导和检查。

(3)遵守纪律,因事因病暂时不能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需经指导教师同意,按照有关规定办理请假手续。在校外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应遵守有关单位的作息时间。累计缺席10天(含10天)以上者,其毕业论文(设计)按不及格论处,需重修。

(4)学生调研或实验时,应爱护仪器设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有关部门规定,确保安全。

(五)质量监控

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阶段,各院系要对本院系各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行全面的监督、检查,主要包括:

1、前期:各专业着重检查指导教师到岗情况,课题安排、选题的审查、任务书填写等工作的落实和进展情况。

2、中期:各院系着重检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工作进展、教师指导情况及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各专业应有书面检查记录,并将检查情况及处理意见向学校报告。

3、后期:根据毕业论文(设计)的要求,检查学生课题任务完成情况,并对学生进行成果验收及答辩资格审查。

教务处根据学校每届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具体安排,组织中、后期检查,并按3%—5%的比例抽查一定数量的毕业论文(设计),对各院系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行评估、检查。

四、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结构

(一)毕业论文(设计)资料由以下内容组成:

1、毕业论文(设计)封面;

2、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3、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4、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记录;

5、毕业论文(设计)正文;

6、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意见表;

7、毕业论文(设计)评阅教师意见表;

8、毕业论文(设计)评审表。

(二)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内容和规范

1、摘要和关键词

中文摘要不少于150字,并翻译成英文臵于文末;关键词3—5个。

2、主体部分:包括引言或绪言、正文主体、结论、致谢和参考文献等。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字数文科专业(不含外语类、艺术类)要求在10000字以上,理工科、外语类、艺术类专业要求在6000字以上;专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字数文科专业(不含外语类、艺术类)在6000字以上,理工科、外语类、艺术类专业在4000字以上。

3、附录部分:包括设计图纸、实验所用仪器、设备性能简介,照片和翻译论文、资料的原文、计算机程序等。

4、毕业论文(设计)统一使用A4纸打印。打印规范由各院系根据专业特点统一规定。

五、答辩

1、毕业论文(设计)完成后,由各院系统一组织答辩。所有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均须进行答辩。

2、答辩工作由各院系成立的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组织,各答辩小组具体负责。答辩委员会和答辩小组可适当外聘相关专家和研究技术人员作为成员参加。

3、答辩前,答辩小组成员均必须详细审阅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准备答辩提问。

4、答辩中,学生须报告自己毕业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汇报时间一般为:本科15—20分钟、专科10—15分钟,并回答教师的提问。答辩过程中,应做好答辩记录。答辩结束后,以投票或集体讨论方式确定答辩成绩,并由答辩小组为参加答辩的学生写出不少于100字的评语。

5、各院系答辩委员会应对答辩小组的成绩进行检查、审核。对评定成绩有争议的学生由答辩委员会做出处理,或组织二次答辩。

六、成绩评定

(一)毕业论文(设计)成绩由答辩小组综合考虑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的意见及评定成绩,并结合答辩情况给出,答辩委员会负责审核。答辩委员会审核后的成绩为最终成绩。最终成绩采用五级记分制,折合标准为:90分以上为优秀;80分至89分为良好;70分至79分为中等;60分至69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

(二)从严控制优秀等级毕业论文(设计)的数量,每个专业的优秀等级比例一般控制在毕业论文(设计)总数的10%左右,最多不超过15%。

(三)评分标准

优秀:圆满完成任务书规定的全部任务,立论正确,计算、分析和实验正确、严密,结论合理,对某些问题分析有独立见解;在某一方面有所创新;论文、说明书条理清楚,中心突出,论述充分,结构严谨,文字通顺,并符合技术用语要求,符号统一,图纸完备、整洁、正确;答辩中思路清晰,论点正确,回答有根有据,能正确深入地掌握与毕业论文(设计)有关的生产、社会实践与实验技术方面的问题。前期准备及研究工作扎实;思想作风好,独立工作能力较强,工作认真踏实,严格遵守纪律。

良好:完成任务书规定的全部任务,立论正确,计算、分析和实验正确,结论合理,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论文(设计)中的实际问题,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论文、说明书条理清楚,论述正确,文字通顺,并符合技术用语要求,图纸完备、整洁、正确;答辩中思路清晰,能正确回答问题,无原则性错误;思想作风好,工作认真,遵守纪律。

中等: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任务,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论文(设计)中的实际问题;立论正确,文理通顺,但论述中有表达不清之处,图纸完备,基本正确,但质量一般;答辩时对主要问题的回答基本正确,但分析不够深入;工作较认真,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能遵守纪律。

及格:基本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任务,尚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论文(设计)中的实际问题,立论不严密;论文或说明书叙述不够恰当和清晰,文字符号方面问题较多,图纸质量不高;答辩中叙述条理性较差,经提示和启发才能回答问题,且回答问题较肤浅,无原则性错误;工作不够认真,独立工作能力较差,能遵守纪律。

不及格: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主要任务,或虽完成部分任务的设计、计算分析和实验,但毕业论文(设计)的结论有原则性或原理性错误,或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大部分是抄袭而来;论文或说明书文理不通,图纸不全或有明显错误;答辩中阐述思路不清,对主要问题回答基本概念不清楚,或有原则性错误;工作态度不认真,不遵守纪律。

七、其它

1、各院系可根据专业特点,自行安排好课程论文、课程设计和学年论文工作,为做好毕业论文(设计)打下前期工作基础。

2、各院系应将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与学生的科研立项、课题研究和研究性学习等结合起来,在选题和开题阶段,指导教师应了解学生的有关情况,并将其作为毕业论文(设计)考核的内容之一。

3、学校根据有关规定,按学生数将毕业论文(设计)经费划拨到各院系,用于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的资料、消耗材料、实验药品以及开展课题调研、打印、复印等方面的支出。

4、学生在校外单位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如委托校外单位答辩并评分的,须经院系主管教学领导批准,并报教务处备案。

5、学生毕业时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不及格者应予重做;经重做仍不及格者,属本科生,作结业处理、发给结业证书,学生可于毕业后一年内回校补做毕业论文(设计),补做及格后换发毕业证书;属专科生,则将其毕业论文(设计)成绩如实记入本人学籍档案。

6、毕业设计工作实施细则另定。

八、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实行,学校原有关于毕业论文方面的规定停止执行。本规定解释权在教务处。

设计管理部工作计划(内容参考) 篇5

2009工作计划

编制审核批准日期 日期 日期

为保证公司战略规划及2009公司整体目标的实现,强化公司和各部门战略及计划执行能力,明确重点工作方向,并据此形成绩效考核的相关内容,特编制此文件。

一、公司2009-2011年发展战略暨2009年战略主题和实施策略

1.年公司发展战略:

 2009-2010年采取稳健的战略态度,专注长春市场的开发,同时开展异地市场前期调研准备工

作,2011年在异地三线城市获取项目,2012年进行异地开发。 强化开发价值链的能力建设,重点加强住宅开发环节的客户研究、产品研发和品质把控、营销

管理、成本管理等能力,在此基础上构筑标准化运营体系。 开展客户关系管理,提倡客服理念,树立全员为外部客户服务的意识,在内部营造全员间互相

服务的氛围,将客户服务能力打造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2.2009年公司战略主题和实施策略:(1)战略主题:

在稳健的战略态度指导下,以销定产,保证公司现金流安全。2009工作重点为客户满意

度和公司内部能力的提升,树立公司内部和外部共同发展的全面大客服意识,着重打造公司运营管理能力、产品研发能力和成本优化能力。同时,为确保公司五年战略规划目标的实现,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营销管理体系和资本运作资源积累在2009仍须进行不懈地建设与丰富提高。

(2)实施策略:

二、部门使命

是公司的产品研究、设计管理中心,它通过产品研究策划、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和产品实施,确保项目产品能够实现公司项目定位,保证公司产品的合理性和先进性,提高项目综合效益,建立公司在产品设计上的核心能力。

工作流管理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篇6

2010-04-30

清华领导力培训

机电之家

本文主要从三个层次深入介绍了工作流管理系统结构,工作流管理系统将最终成为覆盖于各类台式机与网络操作系统之上的业务操作系统,但工作流技术目前还不够完善。深入研究工作流管理系统模型和各大主流工作流管理系统基础上设计一套全面系统结构。

工作流管理系统是一个软件系统,它完成工作量的定义和管理,并按照在系统中预先定义好的工作流逻辑进行工作流实例的执行。工作流管理系统不是企业的业务系统,而是为企业的业务系统的运行提供了一个软件的支撑环境。

目前已有上百种声称具有工作流管理功能的商品化软件或原型系统。为了对这些系统的功能、特点等有一具清晰的认识,可以根据工作流过程本身的特点、系统建模的方式、所使用的底层支撑技术、以及工作流过程的执行方式等的不同而对它们进行相应的分类如下:

1、结构化的与即席的

结构化工作流指的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会反复重复、严格按照某个固定的步骤进行的业务过程。定义此种工作流所需要的各种类型的信息可以通过对业务过程进行详细的分析而得到,从而得到完整的过程定义并在以后的应用过程中反复使用。大量的办公程序,如公文处理、审批等都属此类。即席工作流则是针对那些重复性不是很强或没有重复性的工作流程的,关于这类流程执行所需的有关参数(如参加者等)事先无法确定,而必须推迟到过程实例运行时才能确定,同时在执行过程中间还可能会发生一些意外的情况。这种动态多变的特点在提供更高灵活性的同时,也为过程的建模与执行带来更多的复杂性。

2、面向文档的与面向过程的

前者的侧着点在于将电子形式的文档、图像等在有关的人员之间进行分发,以便能够得到不同人的处理与审阅。现有的文档管理与映像管理系统均属此类。在面向过程的WfMS中,工作流被描述成一序列执行环节。与各环节相应都有待处理的数据对象。各环节的数据对象可以按不同的方式分发到其他环节中去,如可以将数据对象的值作为控制条件、或者依此数据对象组装成其他的数据对象等。高端的WfMS一般都属此类系统。

3、基于邮件和基于数据库

前者使用电子邮件来完成过程实例执行过程中消息的传递、数据的分发与事件的通知。低端的系统所使用的经常就是此种方法,它可以充分发挥电子邮件系统在广域环境下的数据分发功能,但整个系统将运行于一种松散耦合的模式下。在基于数据库的WfMS中,所有的数据都保存在某种类型的DBMS中,过程的执行实际上就是对这些数据的查询与处理。高端的大规模系统所使用的一般都是此种方法。

4、任务推动的与目标拉动的

前者指的是从过程的开始逐步地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执行,当某个活动实例被处理完之后,后续的有关活动将被创建并被激活,由此直至整个工作流程的完成。这是目前大多数面向过程的WfMS所使用的执行方式。而在目标拉动的WfMS中,一个业务流程被看成是一个目标。过程实例执行时,该目标将被分解得到多个相互之间按一定约束条件的关联起来的可执行的多个环节,其中各环节还可以当成是子目标而进一步进行分解。在各环节均执行完毕之后,整个过程也就完成了。目标拉动是一种全新的执行方式,下一代的WfMS将具有此种特征。应该说明的是:上述分类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入手的。一般来说,后面那些特点将给WfMS带来更好的灵活性,同时也将成为那些能够支持跨机构的大规模复杂工作流管理、面向关键任务的WfMS不可缺少的特征。

工作流管理系统将最终成为覆盖于各类台式机与网络操作系统之上的业务操作系统,但工作流技术目前还不够完善。本文深入研究工作流管理系统模型和各大主流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功能全面的工作流管理系统体系结构。本文主要从该体系结构的三个层次深入介绍了该系统结构。

1、引言

在一个组织内部存在着两种信息:一种是数据信息,另一种是业务信息。在组织之间也同样存在着两种信息:一种是数据信息,另一种是业务往来信息。如果这两种信息用计算机系统来管理,前一种属于组织内部的信息系统,后一种属于B2B电子商务系统。目前对数据信息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即:数据库管理系统)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熟。对业务过程的计算机管理系统由于比较复杂,可变因素较多,难度大,因此发展还不成熟。工作流技术作为现代组织实现过程管理与过程控制的一项关键技术,为组织的业务处理过程提供了一个从模型建立、管理到运行、分析的完整框架。同时,工作流管理系统(Workflow Management System,WFMS)通过一套集成化、可互操作的软件工具为这个框架提供了全过程的支持。Thomas Koulopoulos曾预言:工作流管理系统将最终成为覆盖于各类台式机与网络操作系统(如:Windows,Unix,Windows NT)之上的业务操作系统BOS(Business Operating System),它将带来操作系统的一次革命。但是目前工作流技术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都还不够完善,要实现Thomas Koulopoulos的预言可能还需有一段路要走。本文主要介绍了由作者独立设计一套工作流管理系统体系结构,以供工作流技术爱好者参考。

2、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

顾名思义,工作流就是工作任务在多个人或单位之间的流转。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这种流转实际上表现为信息或数据在多个人之间的传送。工作流管理联盟(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WfMC)对工作流的定义是:“业务过程的部分或全部在计算机应用环境下的自动化”。她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使在多个参与者之间按照某种预定义规则传递的文档、信息或任务的过程自动进行,从而实现某个预期的业务目标,或者是促使此目标的实现”。

工作流管理系统就是通过管理一序列的工作活动以及相关人员、资源、信息技术资料来提供业务处理程序上的自动控制。工作流管理系统通过计算机软件来定义、管理和执行工作流程。在工作流管理系统中计算机运用程序的执行顺序是由工作流逻辑的计算机描述来驱动的。她的主要目标是对业务过程中各步骤(或称活动、环节)发生的先后次序,以及同各个步骤相关的人力、资源、信息资料的调用等进行管理,从而实现业务过程的自动化。当然这种管理可能会在不同的信息及通信环境下实现,所涉及的范围可以小至一个只有几人的工作组,也可以大到政府、企业组织各个机构之间。工作流管理系统将人员、组织结构、设备资源、信息源(如数据库、文件系统、电子邮件、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等)整和成一个整体。这样,工作流管理系统就成为了一个理想的用来收容业务逻辑的业务知识仓库,并给予业务逻辑一个易操作易控制的界面。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最大优点就是实现具体应用逻辑和过程逻辑的分离,实现在不修改具体功能的情况下,通过修改业务流程模板来改变系统的功能,完成对组织生产经营过程的部分业务或全部业务的集成管理,有效的把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信息组织在一起,发挥最大的效能。

3、工作流管理系统体系结构

工作流管理系统在实际运用中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工作流建模阶段,工作流模型实例化阶段和工作流执行阶段,如图1。在工作流建模阶段主要通过工作流建模工具完成业务流程的模型建立,将实际的业务操作流程转为为计算机可模拟处理的工作流模型;在模型实例化阶段主要通过工作流引擎完成具体业务流程的实例化,为具体业务流程办理流转提供工作流相关数据和工作流控制数据,并为业务流程的办理提供所需要资源(如人力资源和物料、设备资源等); 工作流执行阶段主要完成业务流程的执行,重点是完成人机交互和系统内部应用或外部应用程序的调用。

1、实施的三个步骤

根据工作流的三个阶段的分工,工作流管理系统结构可以分为过程设计定义功能、运行控制功能和运行交互接口三个层次的功能,如图2。

4、过程设计定义功能

过程设计定义功能主要作业务处理流程的计算机定义,她提供了一种分析、建模、系统定义技术,将一个现实世界的业务处理过程转换成计算机可处理的定义;最终的定义叫作工作流模型、过程模版或过程定义,她可以用图形符号进行表示。工作流管理系统结构这一层次主要包括以下功能:业务建模与信息建模、组织管理、资源管理、内部应用开发工具、数据窗口开发工具、工作流定义等功能。

4.1业务建模与信息建模

业务流程是由各业务环节连接而成,而每一个业务环节都由多个相互关联、不同层次的要素构成。在业务建模时可自顶向下的将业务流程中各个业务环节最终分解成一系列的原子任务。所谓原子任务,即将有可能发生的每笔业务进行原子化分解,细分到不能再分割的操作单元,每个操作单元即是一个原子任务。任务之间的相互联结也将最终转化为数据流、信息流、协作流、资源流。这样各个原子任务的控制连接,就成为了工作流模型。因此,工作流是企业中过程流、数据流、信息流、协作流、资源流等各种流的综合集成。业务建模工具主要提供流程定义开发人员便捷的与数据流图工具或活动图等流程描述工具类似的业务流程分析工具。

业务模型是信息模型的出发点。信息模型说明了业务处理对象中所包含的信息,或者说执行具体功能的活动的输入、输出数据、以及这些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信息建模工具可提供使用E-R图方法构建信息系统的逻辑数据模型;根据实际选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适用于该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物理数据模型,同时可生成目标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创建脚本。信息模型是个两层次的建立过程,先建立逻辑模型,再建立物理模型。逻辑模型支持数据的概念模式,它从抽象的层次上反映内部数据间的关联,不管具体的数据结构及数据存储方式等等。物理模型支持数据库的物理设计,它与具体选定的数据库类型密切相关。

4.2组织管理

在组织单位中组织结构是信息决策、任务执行和监督管理等重要活动的载体,组织结构揭示了组织单位人员管理的层次,反映了人与工作、决策、责权之间的联系。因此,组织结构对于一个组织单位中如何完成业务流程的建模和提高管理、生产效率是至关重要的。组织结构、工作流、过程建模等概念的提出,为描述组织单位业务流程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也使过程到组织的映射模型的建立成为可能。

工作流管理系统结构提供了组织管理功能,用于定义业务单位的组织架构和人员管理职责分配等工作。为工作流模型的定义和工作流的实例化、执行提供人力资源约束和支持。

4.3资源管理

资源是进行生产经营不可缺少的物资因素,在工作流的执行过程,必须得到企业资源的支持,相应的组织实体才能够按照要求完成活动。同时,工作流要保证将正确的信息和资源在正确的时刻以正确的方式送给正确的小组或成员。

工作流管理系统结构提供了资源管理功能,用于建立组织单位的资源模型,表示组织单位的资源结构和配置情况,描述组织单位各种资源对象之间的联系和关系,为工作流模型提供资源约束和支持。

4.4内部应用开发工具

工作流管理系统结构提供了图形化应用开发工具,用户可以使用图形化设计方法,开发出动态页面应用,其结果可保存为html或jsp或其他可直接调度执行的运用程序。这些内部应用程序具有数据库访问能力,能够访问或存储工作流相关数据和控制数据。在流程定义时流程开发人员可以直接设计并提供流程节点预调用。运行时用户可以在任务列表中直接调用,执行所需完成的工作。它的最大的优点是让开发人员避免了复杂业务处理应用程序的开发。

4.5数据窗口开发工具

工作流管理系统结构提供了图形化设计复杂报表页面的能力,可设计任意复杂的报表,并可画出各种统计分析图并能够使用多种形式输出。在流程定义时数据窗口开发工具就像内部应用开发工具一样可以由用户自行定义并提供流程节点预调用。当流程实例运用到指定节点时,用户可以直接调用该数据窗口以用户所需要的形式展现相关信息内容。

4.6工作流建模工具

工作流建模工具以工作流元模型为基础,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业务过程,采用有向图的方法对现实的业务活动进行形式化描述,建立业务过程到工作流模型的映射机制。对于建模工具而言一方面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建立规范的业务过程的接口,另一方面,所建立的工作流过程可以存储于工作流库中作为工作流引擎的输入,投入运转、执行并接受监控。建模工具的主要包含以下功能:

提供建立工作流模型所需的各类基本元素,比如活动、子过程、连接弧等;

支持图形用户界面的基本操作,比如鼠标的点击与拖动;

提供用户定义各模型单元属性的对话框;

模型的保存与读取;

支持多层次建模;

与外部自动应用的接口;

4.7工作流模型库

工作流模型库主要用于保存和管理已定义完成的工作流模型。在工作流程启动时工作流引擎将直接加载并将其实例化,同时为工作流的流转提供基础模板。

5、运行控制功能

运行控制功能主要对工作流模型的定义进行解释,创建并控制过程的运行实例,调度过程的各种行为步骤,调用适当的人力、资源和应用程序以完成任务的执行。工作流管理系统的核心部件就是工作流管理控制软件——工作流引擎。工作流管理系统结构在这一层次的主要包括:工作流引擎和工作流监控管理2部分。

5.1工作流引擎

工作流引擎可以说是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心脏。一个工作流管理系统通常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工作流引擎,不同工作流引擎通过协作共同执行工作流程。工作流引擎实际上是经营过程的任务调度器,在某种程度上还是资源的分配器。在采用工作流管理系统支持经营过程中,工作流引擎可以看成是一个业务操作系统BOS(Business Operating System)。业务过程在她的管理、监控之下运行,因此工作流引擎的性能和可靠性就直接决定了业务过程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5.2工作流监控管理

系统管理与监控是工作流系统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工作流系统管理与监控工具能够对工作流在整个组织内部的流动状况进行监视,并提供一系列的管理功能,实现安全性、过程控制和授权操作等方面的管理。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

1)建立、设置和优化组成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各个软件。

2)对过程模型进行实例化。

3)将过程模型中的角色实例化。

4)将运行中的过程实例、活动实例和数据分发到各个工作流机中。

5)启动、挂起、恢复和终止过程实例。

6)管理正在执行的过程实例,并对正常结束或异常退出的过程实例的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6、运行交互接口

运行交互接口主要提供工作流管理系统与人员或应用程序工具的交互接口来处理各种活动步骤。交互接口对于活动间的控制传递是必须的,如确定过程的状态,调用应用程序工具,传递应用程序数据等。

7、结论

建设单位管理工程设计工作初探 篇7

设计是工程建设的龙头, 设计文件是工程建设的主要依据。实践表明, 设计的节约是最大、最有效的节约, 设计工作管理的优劣对工程质量、进度、投资以及建成后的运行成本, 投资效益等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对设计阶段进行有效地管理和控制, 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和提高工程质量。近年来, 由于各种原因, 设计单位片面追求自身效益、设计质量低劣、损害建设方利益的现象比比皆是。如何管理好工程设计过程、取得高质量的设计产品、维护自己的利益, 已越来越引起建设单位的重视。

一、目前设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设计程序是建设方发出设计委托, 由设计单位进行项目的方案设计, 并报出几个可行方案供建设方选定。建设方进行筛选并提出修改建议后, 设计单位进行施工图设计。一般来说, 设计单位提交的设计应该是合格的设计文件, 但并不是说合格的设计文件就是最佳的设计文件, 没有任何可修改完善的地方, 建设方拿过来就可以不加审核的直接采用。实际上, 在图纸会审阶段常常还能查出很多问题, 甚至不少会审后已交付施工的设计文件还存在或多或少的错误或缺陷。目前设计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 设计单位经济意识不强, 存在设计浪费现象

优秀的设计必须兼顾技术与经济两方面的因素。如果建设方对设计方的约束不够, 设计方就会以自己的利益为主。在设计过程中不会占用很多时间进行技术与经济的对比分析。而是从如何尽快地完成设计, 同时取得好的收益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比如取安全系数的上限进行设计、采用较贵的材料、设备等, 对于设计的经济合理性, 设计师一般不会主动去为建设方考虑。因为造价越高, 设计费相应提高。在这一点上, 建设方与设计方的利益是相冲突。所以建设方要加强对设计单位的管理, 通过一些措施, 促使设计方提高经济意识, 优化设计, 降低工程造价。

(二) 设计深度不够到位

有的施工图, 设计深度达不到建设部《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要求的标准, 实施性较差, 导致施工困难或错误。比如有的钢筋砼池子的施工图不给配筋明细汇总表, 缺乏经验的施工人员非常容易由于理解出入, 导致下料错误。有的设计人员为了提高设计速度, 不进行详细的计算或综合考虑引用较多的复用设计, 或粘贴其他设计等, 常常出现复用设计与复用设计之间、复用设计与新设计之间不匹配的现象, 粘贴的其他设计数据修改不全面、不系统, 数据之间互相不匹配的现象非常多。有的复用的设计不符合新项目的使用要求, 比如复用的卸油台与该项目使用的车辆不相匹配, 造成车辆卸油困难或汽车转弯困难等问题。有的设计不明确, 图中标注由现场确定、或标注参考或仅注明“参照图集页”, 而这页上有多项设计, 不知具体选哪一个。

(三) 各专业设计文件协调配合差

一项设计, 是由不同功能、不同专业的设计文件组成。需要不同专业及同专业不同项目的设计人员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所以项目设计的组织工作非常重要。目前的设计文件中, 各专业之间、同专业不同设计人员之间的设计常常出现相互矛盾、相互错位的情况。比如:从这个泵房出来的管线为DN100, 到另一张图上就变成DN80管线, 之间没有大小头。有的到另一张图上就没有了。又如工艺管线与电气管线打架等, 这些情况都反映了设计过程的协调配合存在问题, 项目设计的组织工作不够到位。

(四) 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目前设计审核制度实行的是三级审核制, 即主任工程师一级审核, 校核工程师二级审核, 总工程师三级审核。实际上, 从设计资料上看, 也确实履行了三级审核手续。但设计中出现许多简单的错误, 这些错误如果审核人员认真负责的话, 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这说明, 目前许多审核人员没有认真履行职责, 设计审核把关不严, 设计审核制度形同虚设, 导致工程设计质量差、错误较多的问题。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设计费计取方式存在不合理性

目前的设计收费是按面积或按造价的比例计取费用, 没有体现优质优价的原则。一项设计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设计师反复构思、推敲, 越是好的设计, 越耗费设计人员的时间、精力, 需要设计人员不断地进行优化和改进工作。而往往好的设计, 其造价应该是最经济的。如果按面积或按造价的比例取费, 对设计单位来说, 显然是不合算的。为了提高工效和效益, 设计人员必然会尽量采用复用设计, 或粘贴以往的设计, 以此来减少投入、降低成本。

(二) 设计缺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目前的设计市场, 不是建立在完全公平竞争的机制下, 存在地方、行业、部门的各种内部保护, 有的甚至是走形式。加之设计一般都是费率招标, 设计只要保证不出大的质量问题, 至于方案的好坏、造价的高低, 对中不中标影响不大。这使得设计单位的重心不在技术水平的提高上, 优化设计失去压力。导致设计单位不重视设计的技术经济对比, 而去追求高保险和高标准, 造成投资浪费。

(三) 现行的设计审核制度存在弊端

首先, 从设计单位内部审核看, 长期以来实行的这种审核制度是以集中统一的行政组织为基础的, 依靠行政指令进行运转。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各行为主体的经济利益日益强化, 不少设计单位统一的设计组织运作已经不灵, 原有的内部三级审核制度已名存实亡。一是部分设计单位内部实行了承包, 以包代管, 削弱了审核功能;划小核算单位后, “独立作战”的情况日益增多, 有的还“跳”过二级、三级审核, 直接向发包单位提供设计文件。二是一些具备资质条件的设计单位承揽工程后往往将部分工程分包出去, 从中收取管理费, 而对分包单位疏于管理, 审核把关形同虚设。

(四) 建设方优化设计的意识不强

有的建设方把投资的控制重心放在施工环节上, 对设计环节重视不够。其原因:一是对设计对投资影响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只看到搞施工招标, 投标价要低于标底价、施工单位要让利等, 殊不知设计方案的优化会带来更大的节约;二是无法很好地选择设计单位, 因为在设计前建设方不知道谁能优化到什么程度。有些项目设计虽通过招投标, 但此时方案不细, 概算粗略, 很难来综合评定;三是建设方由于专业知识上的限制, 对设计方案难以从优化的角度提出要求或疑义;四是有些建设方自身对工程应具备的功能要求及应达到的目标不明确, 随意性大, 要求出图时间紧, 又压低设计收费, 从而也影响了优化设计的开展。优化设计的开展缺乏必要的压力和动力。

(五) 建设单位对设计单位的管理不到位

目前工程项目的设计大多是建设单位自行管理。由于设计工作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建设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少, 工作经验有一定局限性, 在专业知识上存在严重不对称, 管理设计工作有一定的难度。有的建设单位把自己的设计意图、条件和各项设计指标、数据等资料提交给设计方后, 就完全依靠设计方设计了, 没有分阶段对设计进行介入和管理。最后由于双方缺乏交流和沟通, 导致建设单位的意图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和体现, 不能达到建设方的满意。

三、解决办法

(一) 推行设计招标, 择优选择设计单位

工程设计是工程建设的灵魂, 是处理技术与经济关系的关键性环节。工程建成后, 能否获得满意的经济效果, 设计工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必须通过招标选择优秀的设计单位。这种招标不能简单地只考虑设计收费价格, 应结合设计方案的技术与经济比较, 选择技术与经济方案最佳、设计收费合理, 同时设计力量较强、专业水平高、经验丰富、人员能够及时到位、能够较好的与建设方进行交流互动、充分理解建设单位意图的设计单位。

(二) 改进设计收费方式

优化设计的运行需有良好的机制作为保证。目前这种设计费收费方式不利于鼓励设计单位进行设计的优化工作。应改革现行的设计费用计取方法, 采用总造价加优化提成相结合的方式, 对因优化设计而节约资金的工作进行奖励, 激发设计人员优化设计降低工程造价的主动性。计费可按照工程总造价的比例计取基本设计费, 再根据本设计与优化前设计概算的差额计取优化费用。但是这种方式只适用于优化前的设计及设计概算与施工图设计不是同一家设计单位的情况。

(三) 借助设计监理力量

设计是一项专业知识很强的工作。一般来说, 建设单位缺少熟悉设计的专门人才, 尤其对工程勘测、设计全过程及具体的程序不是很清楚, 给有效监督、管理和控制设计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因此有必要委托有专业设计经验的监理单位对勘测、设计进行设计过程及成果的监督、管理和控制。因为设计监理单位有专业人员熟悉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 能按项目的投资规模和业主的意图, 提供科学求实的意见和建议保证业主决策的正确性。同时设计监理还可以协助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优化, 超前提出问题, 避免因设计仓促、某些设计人员的不负责任或缺乏施工经验而出现的设计错误。设计监理还可以协助业主编写设计要求文件, 参与设计招标及选择设计单位, 提供设计所需基础资料等。

(四) 加强沟通与交流

建设方作为全过程的统筹策划方, 在设计大的原则和目标上, 一般比设计方更高明、更前瞻。所以建设方绝不能将所有问题都交给设计师来解决, 自己当甩手掌柜。一来设计师永远不可能代替建设方来做出判断, 二来有些原则性问题, 必须由建设方拍板。建设方在设计过程中, 一定要加强设计跟踪和指导, 不能仅通过几次会议或汇报的方式来解决复杂的技术问题, 比较复杂的问题要主要依靠建设方的主要技术人员与设计人员进行面对面地沟通和交流, 必要时, 建设方可派驻工程师与设计人员一起参与设计, 对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建设方工程师要及时协调解决, 这种措施可有效的将一些细节或不大的问题解决好。所以, 双方加强沟通和交流在设计阶段是非常重要的。

(五) 加强图纸会审力度

初步设计出台后, 建设方要聘请有关专家和有经验的操作人员认真开展设计审查, 利用价值工程理论优化设计。在项目设计审查过程中, 按所聘专家专业类别, 分不同小组对工程项目的功能进行分解和分析, 在剔除多余功能的基础上, 把材料选择、设备选型与工程项目的功能、经济寿命和运行成本联系起来综合考虑, 针对设计方案提出降低工程造价的方案, 寻求最佳的功能和最适宜的成本, 从而获得最佳设计。要加强对施工图设计的审查、设计施工交底等工作。再好的设计成果也有不完善之处, 所以在施工图审查阶段, 必须结合各专业进行校审, 并通过设计进行修改处理。建设方要与设计方多沟通, 及时解决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包括建设方需求不明确、设计本身不合理等问题。

(六) 发挥施工单位的技术、经验优势

施工单位长期从事各类工程施工, 接触的工程比较多, 经验比较丰富。建设单位可在招标文件中增加投标单位在施工图修改建议方面的加分奖励, 以此调动施工单位优化和改进设计的积极性。具体的也分两情况: (1) 对于对施工图提出的节约投资的合理化建议, 按投资节约额的适当比例计取增加的报酬, 但该奖励要高于工程利润, 使该措施更具激励作用; (2) 对于非节约投资, 使工程项目功能更合理、技术先进的建议, 按适当比例进行奖励。该项奖励鼓励承包单位着眼于整个项目, 统筹考虑建设与运行情况, 改变了承包单位单一着眼施工方面的问题。

参考文献

设计工作室管理制度 篇8

【关键词】仓储管理;工作过程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234-01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仓储管理课程设计的重要性

基于工作过程的仓储管理课程建设,符合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其课程设计的基础是企业仓储管理岗位能力和具体仓储工作过程,其特点是学习内容和工作任务紧密结合、理论知识和工作实践紧密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先进的教育技术和方法,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提高了学生的仓储岗位能力

《仓储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主干课和专业必修课,它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通过对课程的学习,能够学、做一体化,既掌握了仓储管理知识,又锻炼了仓储实践动手能力,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仓储岗位能力。

2、加强了学生的职业素质

通过案例教学、实习等方法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爱岗敬业精神,为学生将来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仓储管理课程教学模式

1、设计思想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思想是以就业为导向,对仓储企业或相关仓储岗位进行调研,根据调研结果确定职业岗位,分析本岗位典型的工作任务,以此为依据确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教师根据仓储管理教学大纲,整合教学内容,形成本课程的教学模块。

2、教学内容

本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遵循两个原则:基于仓储管理岗位的能力要求安排教学内容、基于仓储工作流程安排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按照岗位能力在工作过程的先后顺序排序,使学习接近实际工作要求。通过仓储企业调研、物流行业专家访谈等方式,归纳出仓储管理的具体工作岗位:仓储业务员、仓储合同审核员、入库管理员、质检员、出库管理员、保管员、仓储会计员、仓储信息员和仓储主管等。根据岗位任务确定教学内容见表1

根据仓储管理的运作流程,按照由浅入深的教学规律,具体教学内容如下:(1)仓储商务

①仓储认知。了解仓储的沿革,熟悉仓储管理的模式。

②仓储商务是仓储企业进行的经营活动,是一种经济交换活动。其内容包括:收集和分析市场信息,把握商业机会,组织货源;根据市场需求,设计产品营销策略,促进产品销售;提供令顾客满意的仓储服务,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妥善处理商务纠纷,防范和减少商务风险。

(2)仓储合同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根据仓储业务范围和经营项目,组织与客户的商务谈判,明确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签订仓储合同。在仓储合同履行过程中,面对变动的经营环境,能够处理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3)仓储业务

仓储业务包括入库、保管和出库三个组成部分。入库管理包括入库准备、组织商品接运、商品检验、办理入库手续等一系列作业环节。商品保养包括商品盘点、商品保管场所的分配和布置、商品堆码设计、商品苫垫、商品保管秩序的建立、商品养护、仓储安全等内容。出库管理包括核单备料、复核、包装、点交、登帐和发运等一系列环节。

(4)仓储成本

仓储成本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仓储成本、仓储收入和仓储成本核算。

(5)仓储管理系统

仓储管理系统是一套应用性的操作软件,包括入库管理系统、出库管理系统、数据管理子系统和系统管理子系统。通过本叫教学模块学习,使学生可以熟练操控仓储管理系统。

(6)仓储管理

仓储管理可以从仓库管理和人员管理两个方面来研究。仓库管理包括仓库选址与建设、仓储设施设备选择和库存控制;人员管理包括仓储组织结构、人员选拔、培训和绩效考核等内容。

三、教学组织实施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上,理顺了教与学的关系,侧重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学生自学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1、教学准备

(1)教学资料收集。收集学科发展、学生的需求信息,向学生提供最有价值的仓储管理案例、参考书籍、参考报刊和参考网站等信息。

(2)教学大纲制定。根据物理管理学科发展动态和物流人才未来职业需要,确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大纲,作为授课教师的指导性文件。

(3)教案制作。针对仓储管理课程的特点,制作了集图片、声音、影视的动态PPT教案。

2、教学过程

(1)课堂授课。授课内容与岗位能力培养紧密联系,强调系统性和先进性;授课形式上体现多样化和互动性,充分运用教师讲授、情景体验、案例讨论、疑难解答等方式,启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2)实训模拟。配套开设仓储实习环节,聘请仓储企业工作一线的人员进行进行实习指导,采用现场指导方式,增强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意识,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社会实践。向学生提供真实的社会活动平台,让学生体验真实的仓储活动。

(4)课程考核。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检验采用了笔试、平时成绩、实习报告、等多种课程考试形式。

3、教学总结和研究。

针对教学内容的组织,为了达到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目的,定期举行教研活动,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体系等内容,从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完善仓储管理课程的建设。

参考文献

[1]真虹,张婕姝主编.物流企业仓储管理与实务第二版[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7

_

[2]田源.仓储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09

[3]宋雷,曾艳英,彭华华.高职院校《仓储管理实务》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齐鑫物流教育,2012

上一篇:镇长乡长就职演讲稿下一篇:2024-2025年实验室实验员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