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管理论文

2024-10-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智能交通管理论文(推荐8篇)

智能交通管理论文 篇1

在管委(区政府)大力支持和分局正确领导下,大队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一期(投资308万)于2006年初建成并投入使用,在主城区12处路口信号灯实现自适应控制,3处路口安装电子警察系统,14处路口视频监控。该系统在调控道路交通、保障路面执勤、查处交通违法、发现预防事故和社会治安综合监控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截止目前,共监控抓拍交通违法131284起,通知122073起,处罚62803起,罚款1146.5万元,通知率93%,处罚率达到47.8%,在省总队和市支队的检查中,得到了领导的高度肯定,并按要求专门上报了有关经验材料。通过加大宣传和查处力度,扭转了长期形成且难以管理的不良交通习惯,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下面是我们大队在实践中的一些探索。

一、道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基本情况

该系统采用当今最新网络和信息处理技术,实现交通信息采集处理、交通信号自适应控制和综合协调指挥功能,极大地提高了道路交通管理科技化水平,对于合理控制交通流量,改善交通环境将发挥重要作用。该系统包括道路交通监控、信号智能控制、交通违法记录、数据库查询、显示系统及“122”、交通警卫指挥调度六个部分。在主城区长江路、江山路等12处路口信号灯实现自动控制;3处路口安装电子警察系统,配备1套移动电子警察,对交通违法行为进行自动拍照,自动识别车牌号码;14处路口视频监控,对违法行为进行24小时录像跟踪;监控中心设LCD正投影电视墙系统,上连分局指挥中心。路口监控安装美国Pelco公司生产的快速摄像机,它具有360度水平旋转和高低伏仰的高速云台,高倍率光学和电子变焦,可将几百米远处物体拉近放大,获得清晰图像,记录交通违法。该系统可较好地保证“122”处警调度、集中行动现场指挥,通过监控中心控制,使主干道路实现机动车“绿波带”,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满足我区交通警卫快速安全的要求。同时,对控制区域进行全天候监视,构建社会治安监控网络,快速处置重大突发事件,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二、充分发挥监控系统功能,努力服务路面执勤执法

一是通过交通信号自适应控制系统,科学合理地控制交通流。12个城区主要道路路口安装交通信号自适应系统,控制交通信号实现大流量方向优先通行,防止交通拥堵,特别是早中晚交通高峰期的交通堵塞。通过人为干预,在一定时

间段控制有关道路信号灯形成“绿波带”,较好地保障交通警卫任务的完成。系统投入运行以来,共保障交通警卫325次,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二是配合路面民警执勤执法,及时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通过公安内部网,及时查询机动车、驾驶人的情况,对违法车辆及强行“闯关”车辆形成反应迅速、控制有力的执法网络。随时观察监控交通情况,及时发现交通事故和交通堵塞,及时疏导恢复交通。对有碍及抗拒执勤民警执法情况时进行录像,协助大队指挥处置。

三是随时抓拍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有效地规范交通秩序。通过12个主要路口视频监控系统,对各种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手动抓拍,三个路口的电子警察系统对闯红灯自动抓拍,对违法信息进行采集、录入,进行各种数据查询和统计。大队通过软件更新,将路面民警粘贴处罚纳入监控系统,统一告知并处罚。

四是及时发现、处置事故,发挥治安监控的系统优势。监控中心24小时监控录像,发现、接到交通事故情况、报警和通报,及时上报并做好现场录像,协助现场民警处置。系统运行以来,为122处警、事故处理工作及时提供了数据和有效证据,共抓拍、录像各类交通事故19起,通过监控录像侦破肇事逃逸事故3起,有力地配合了事故处理及分局兄弟单位案件侦察工作。

三、积极稳妥,深入做好违法处理工作

系统运行以来,管委(区政府)各大班子领导多次莅临检查指导,2006年5月由管委办公室牵头专门到大队进行调研,分局领导多次做出指示要求。对此,大队非常重视,大队领导就抓拍违法处理等相关问题多次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在软硬件建设上亲自参与谋划,对系统检查验收,先后组织人员到兄弟单位参观学习,针对我区特点,不断改进方案,本着宣传先导、突出重点、掌握尺度、严格依法的原则,对违法处理的程序、分工、责任等进行了部署。建立完善包含违法抓拍、通知、处罚整个环节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三次完善升级软件系统,数据库管理达到科学、直观,可按多种条件进行快速查询,可对各岗位人员责任进行倒查,精确到人、到具体时间。数据逐日统计上报,严格请示报告制度,定期分析总结改进工作,减少人为干预因素,排除外界干扰,从整体上确保执法严格公正。

一是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系统2006年1月底投入使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一月底投入使用,为做好宣传,大队道路交通监控系统投入运行前后至今共制作了7期电视节目,分别在路口现场及监控中心对照讲解,介绍智能交通管

理系统的功用,指出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和注意事项,教育广大驾驶员注意改正平时不良的驾驶习惯,每一期都在电视台黄金时段进行连续多天的播放宣传,提高广大群众遵章守法和交通安全意识。同时,加强路面执法力度,通过路面民警执勤随时宣传,注重纠正。与各大单位联手,加强宣传教育,督促其建立健全制度,加强驾驶员队伍的管理。大队领导亲自带队,多次深入各集中有车单位召开车辆管理人员会议进行宣讲,大队3次组织出租汽车公司、公交公司等单位司机代表到监控中心进行现场观摩,提高驾驶员安全守法交通意识。

二是形成一体化交通信息查询、违法处理网络,方便群众,提高通知率和处罚率:

1、在违法处理室、车管所和车辆检测站安装客户端软件,可根据车牌号进行查询,观看录像,对违法当事人即时告知。

2、通过邮政部门设计制作了交通违法告知明信片,每天打印发出,对地址不详退回的,查找电话通知。

3、对车辆集中的单位制作书面通知,由中队民警送达或此单位车管人员定期到大队领取。

4、每天违法情况通过山东电视台公共频道进行滚动播放。

5、大队还设立了电话查询台,周一至周日全程备查。

6、与移动、联通公司建立道路交通违法查询系统,用户定制短信,48小时内通知到,极大地方便了群众查询。

三是严格管理,依法处罚,热情接待群众疑问和来访。严格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监控抓拍违法的处理规定,认真制定处理程序,明确责任分工,耐心接待群众来访、投诉,依照法规进行耐心说明解释,确实属于抓拍错误、违法轻微、外地不熟悉的及特种车辆等特别情况的认真甄别,严格把关,视情予以纠正并登记备案。抓拍违法处理实行在来,绝大多数当事人都能及时到大队接受处理,但还是有极少数人从情绪上、习惯上感觉难以接受。大队认真做好个别当事人的工作,讲法律、讲事实,最终取得当事人的认可。通过不断改进和耐心工作,极大地减少了投诉量,取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四、改进与展望

我区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从无到有,一切靠摸索,经验不足,还需要进一步向先进单位学习,在非现场处罚的法律适用、执法尺度与执法效果上还需要进一步

智能交通管理论文 篇2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时刻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1]。中国拥有1.8万km海岸线和12万km内河航道,素有“航运大国”的美称。近年来,随着船舶综合监测及操控系统的开发[2,3]、船标岸协同下的交通状态感知与交互[4,5]、长江航道要素实时智能感知与融合技术的研究及综合应用[6,7,8]等科研项目的开展,我国的水路运输智能化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主要体现在船货跟踪、航道信息感知与服务、港口作业管控一体化、水路交通监管信息化和水路运输仿真模拟技术等方面[9]。加快水运基础设施网络完善和实施高技术船舶智能制造,也已纳入了最新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如何从服务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的全局视角,审视智能水运发展现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科学谋划,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从水路交通智能化研究的角度出发,通过总结第十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水路交通智能化论坛》主题报告,分析了水路交通智能化的最新研究进展与趋势,探讨了智能船舶、信息传输网络关键技术和船联网未来在我国的发展趋势。

1 论坛概况

在国家科技部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司和高新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的指导下,中国智能交通协会于2015年11月3日~6日,在江苏省无锡市成功召开了“第十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年会以“新技术背景下的智能交通创新与提升”为主题,邀请了100余名嘉宾,围绕城市智能交通创新、交通大数据应用、水路交通智能化、道路交通安全、轨道交通信息化等研究热点开展了主题演讲、技术论坛和青年论坛等交流活动。

年会期间,中国智能交通协会水路交通专业技术委员会组织了“水路交通智能化论坛”,邀请了航海技术、内河航道、港口管理和船舶技术等领域的10位专家,从各自专业的角度共同探讨了新时期、新形势下水路交通智能化的最新进展,旨在促进水路交通行业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推动我国智能交通行业的发展。

2 水运智能化论坛报告总结

2.1 极地航海保障技术

位于地球南北两端,长年冰封的极地海域,具有特殊的地理和气候环境。近年来,随着资源消耗速度的与日俱增,人类在北极地区航运、捕鱼、自然资源开发等活动日趋频繁,我国船舶的极地活动也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极地航海保障技术成为了政府关注的重点课题。加强极地航海保障技术,是我国服务于世界航运、建设“海洋强国”的一项全新的基础性工作。

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承担着海事航标建设养护、港口航道测量绘图、水上安全通信等技术支持和服务职责。通过联合中国极地研究中心、集美大学等科研院所,东海航海保障中心组织实施了“极地211专项航海保障工程”,为我国船舶提供航标导航、海域测量、无线通信、海图编绘、冰上搜救等航海保障服务。

通过我国第31次南极科考任务,科考人员在极地航标导航、海道测量及绘图等领域取得重要成果:成功研发了适应极地环境要求的超高强度极地双模(无人、有人)智能测量艇;运用多波束声呐、卫星实时动态差分定位系统、磁力仪器等扫测设备,完成了极地海域海洋精密测绘、航道探测等科研任务;研制了集成AIS和北斗的极地科考综合导助航数据平台、科考人员便携式应急示位标(AIS-MOB)[10]。

在各参与方的共同努力下,“极地211专项航海保障工程”成果已逐步显现。由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牵头,东海航海保障中心、集美大学和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共同组织编撰的《北极航行指南(东北航道)》于2014年9月正式出版发行,实现了我国在极地区域航海图书资料的零突破,为航行北极东北航道的中国籍船舶提供海图、航线、海冰、气象等全方位航海保障服务,助力永盛轮 “再航北极、双向通行”。2015年1月,在南极进行了水准基面测量、平面定位测量和水下地形测量工作,绘制了1∶5 000的大比例尺海图,并发现了一块适合中国科考船锚泊、避风、装卸货物的大型锚地。

2.2 内河航道智能化建设

2.2.1 三峡通航信息化建设

三峡通航业务指长江上起宜昌庙河下至宜昌中水门59km的航运综合管理业务,所辖水域拥有举世瞩目的三峡枢纽及葛洲坝水利枢纽2座世界级大坝,是船舶进出西南地区的咽喉之地,涉及通航调度指挥、船闸、海事、航道、锚地、通信等多方面的专业管理,对信息化、智能化的需求强烈。目前,三峡河段已初步建立一批有特色的通航管理信息化系统,并形成了以传输层、网络层、数据层和应用层为核心的信息系统架构和以调度系统、GPS系统、VTS系统为主干的应用系统体系[11]。

三峡通航信息系统建设的应用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2]。

1)船闸通过效率显著提高。通过调度系统与GPS系统、办公门户系统、船闸集控系统等的融合,实现了船舶过闸计划远程申报调度和信息交换共享。

2)安全防控能力明显增强。船舶监管系统增强了交通事故预防预控能力;通过监管系统与GPS系统、调度系统、CCTV系统的融合,实现了直观、连续的可视化船舶监管。

3)通航管理效能得到提升。优化管理模式,降低管理成本,大力推进了信息系统管理规则、办法、规程的建立与完善。

4)社会经济效益日益显现。通航管理、服务模式的改变,使船舶交通事故发生率、待闸期间的能源消耗显著降低,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2.2.2 长江航道要素智能感知、融合及其综合应用

长江干线航道自云南水富至长江口,全长2 837.6km,其上、中、下游河道特性和航道条件各不相同,水位、水深、流速等要素变动频繁,航道处于动态变化中,通航环境复杂。传统的信息采集准确性、实时性、数据传输可靠性较差,人工干预环节多,效率低,缺乏快速有效的航道要素感知、融合与传输技术。

按照长江智能航道体系构架,通过系统研究航道要素感知及传输技术,解决多源多态异构航道要素信息的融合处理,长江航道局制定了感知、融合系列标准和技术规范,研发了航道要素智能感知和快速融合处理系统,实现了长江电子航道图要素信息的快速采集和及时更新,依托示范工程开展了数据采集、信息发布和船舶服务等应用[6]。

长江航道要素智能感知与融合技术研究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出了长江干线航道沿程水位感知点布设方案,构建了基于一维数模的水位拟合模型。

2)制定了航道地形要素信息快速采集与预处理技术方案,研发了航道地形要素采集与预处理系统。

3)提出了航道表面流场数据采集与预处理方案,研发了数据自动化批量处理软件系统。

4)制定了船舶通航的山区河段能见度采集方案,研发了基于摄像机的能见度监测原型系统。

5)设计了基于多波束声纳的船舶吃水检测方法和系统框架,实现了与多波束测深声纳的双向通信,研究了深度数据滤波方法和船舶吃水识别算法。

6)基于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航道要素感知中的高精度定位技术方案,建立了试验平台,并在长江干线下荆江河段试验应用。

7)研究了典型航道要素数据传输特性,实现了不同河段航道数据传输集成。

2.2.3 船舶交通行为可视分析

可视分析技术主要应用于海量数据关联分析,并实现数据链走向的完整展示。目前,可视化分析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公路交通,如:出租车数据可视分析[13]、城市交通拥堵可视分析[14]、飞机轨迹可视分析[15]等。

目前,国内船舶交通信息可视化技术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积极开展内河船舶行为可视化研究,包括可视化系统框架结构、数据采集和处理、船舶行为特征提取和可视化分析,可为绿色、安全和高效的水上运输提供决策支持。

连续桥区水域通航环境复杂,增加了船舶航行的难度,同时,对水上安全监管带来了巨大压力[16]。通过建立桥区船舶行为可视模型,实现船舶航行四维(经纬度、时间、航速)显示、异常数据识别、行为识别(停泊、转弯、过桥等)和上下水船舶航速分析,可为内河多桥梁水域船舶航行安全提供技术支撑。见图1。

2.3 “置”慧航运

宝船网2.0依托于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提供了一个开发、分享、透明和诚信的环境。目前,已涵盖全球电子海图、全球岸基和卫星AIS传播动态及全球气象等多种类型的数据。通过“云合计划”,宝船网向全社会开放数据接口,可用于水上交通流分析、海上目标及区域预警、大数据分析、航线规划和远距离海事感知等,解决了海量数据共享和分析的难题。

宝船网是一个基础性的平台,其广泛和有效的应用得益于云合计划,所有基础设施已全面云化,减少了第三方应用开发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大数据产品(特定船型/货物的运营分析、空间信息库等),提供了万众创新的基础;宝船网 “航运生态”的发展定位,使数据和信息资源的利用、分享、拓展更加便捷;基于位置的公共服务,为第三方增值服务的完成奠定了基础[18]。

2.4 港口资源管理

2.4.1 智慧港口建设策略

经历转型升级,当今港口在供应链中的角色发生深刻变化。其发展更趋理性化,功能不断拓展。随着国际多式联运的发展与综合运输链复杂性的增加,港口作为全球综合运输网络的节点,向综合物流中心发展;依托腹地经济向内陆扩展,为海运、陆运、空运及仓储提供综合物流服务;同时,为客户提供方便的运输、商业和金融服务,具备了商务中心的功能[19]。

智慧港口(smart port)是行业发展和知识创新相互驱动而催生的一种新理念,其内涵极为丰富,现代信息科技是其发展的必要非充分条件[20]。同时,它具备了生态环境和谐化、物流资源集约化、港城融合一体化、技术装备现代化、管理运营科学化和服务智能化等6大特征。狭义上的智慧港口借助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基于港口供应链思维,实现物资资源的无缝对接联动,达到信息化、智能化、最优化的现代港口,可称为信息化2.0港口[21]。

2.4.2 “互联网+”港口

作为水运大省,江苏省拥有1 090km海岸线、425km长江航道、691km京杭大运河,沿线港口资源丰富,具有明显的经济和地理区位优势。受限于港区分散、岸线利用不合理、传统管理方法效率低下等不利因素,港口资源管理存在改进和优化的空间。基于“互联网+”建立的港口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港口基础设施资源全面管理、相关数据统计和分析、决策制定提供了一种全新模式。见图2。

港口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突破了一系列的技术难题,包括:海量港口资源数据的采集与整合、系统数据更新维护、大数据(GIS)共享平台建设和Web GIS地图服务响应速度等。借助港口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可实现全省港口资源数据的互联互通、各港口运行状态展示(树状目录结构)、公共锚地资源集中调度、重要港口视频监控、港口岸线规划、监管和港口经营监控。

2.5 电力推进技术

绝大部分运输船舶是由大型压燃式发动机推动的,使用燃料油提供动力和供热,其燃烧后产生的颗粒物(PM)、硫化物(SOx)和氮氧化物(NOx)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很高[22]。与传统的机械推进船舶相比,混合动力系统有着污染小、噪声低、续航能力强和经济效益好等特点,符合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电力推进船舶作为混合动力船舶的先驱,具备了操纵性好、推进装置布置灵活和综合节能显著的优点。区别于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船舶对于功率等级有着更高的要求(100~1 000kW级)。由于大容量电力电子装置(整流、逆变设备)的应用,谐波干扰不可忽视。此外,混合动力船舶负载(螺旋桨)特性受水域环境影响较大。现阶段,混合动力船舶的主要类型可归纳为概念型和实用型两大类。其中,概念型混合动力船舶又包括太阳能/风能、太阳能/蓄电池、太阳能/风能/柴电机组/蓄电池(如Hornblower Hybrid客渡船)等不同形式的混合动力船舶;实用型混合动力船舶多采用电池/柴油(如Long Range 23游艇)混合动力。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技术在混合动力船舶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动力系统、控制系统、远程网络的智能化控制和监管。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动力系统从100kW级向1 000kW级发展,奠定了大功率混合动力船舶的技术基础。

3 水运智能化研究热点

3.1 智能船舶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23]。随着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到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重要。船舶作为水路运输最主要的载体,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重大挑战。以工业4.0为导向,大数据技术为基础,运用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ICT)和计算机技术,实现船舶智能化的感知、分析,保障船舶航行安全和航运效率,成为世界各国研发智能化船舶的强大驱动力,如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会思考”的智能船,可连续感知船舶运行与海况环境,降低事故率,保障航运安全,最终实现面向“Sea-海洋,Ship-船舶,System-系统,Smart-智能,Serv-ice-服务”的船舶运营智能服务体系(5S工程)[24];借助嵌入式数字技术,韩国现代重工与埃森哲(Accenture)正合作设计“互联智能船舶”,提高运营效率,改善决策流程[25];世界上最大的商业造船供应商之一的罗尔斯罗伊斯(Rolls-Royce PLC)计划在未来10年内将第一艘无人货船投入使用[26]。

智能船舶具有巨大的应用需求和发展前景,是未来船舶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船舶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信息感知、通信导航、能效控制、航线控制、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遇险救助和自主航行等技术。现阶段,信息感知、通信导航和故障诊断等方面的技术正在逐步完善并实现应用,而航线规划、安全预警和自主航行等技术处在不断研究和探索之中。在后续研发中,需重点从以下4个方面加以突破[27]。

1)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进一步提升数据挖掘效率。

2)智能船舶安全性和可靠性研究。

3)复杂条件下(如内河航道)智能船舶的自主驾驶研究。

4)智能船舶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3.2 信息传输网络关键技术

随着水路交通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信息传输网络技术在船-船,船-岸,船-标-岸信息交互中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水路运输通信网络类型繁多、系统不兼容、效率低下等弊端。

围绕构建安全、可靠、高效的长三角及京杭运河信息传输网络,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开展了支持IPv6的安全自组织网络体系、基于传输质量的网络融合技术、船舶内部自组织通信、面向容灾的自愈性网络等相关技术的研究,为智能水路运输中“感知本船”技术和通信网络的应急通信能力的进步提供了支撑。同步实施的《江苏省内河船闸便捷过闸系统(水上ETC)示范项目》,目前已覆盖江苏省内主要的水路运输流域,为船民提供了智能化便捷服务[28]。

针对长江航道要素信息(水位、能见度、航标等)传输特性及不同网络的适应性,长江航道局开展了航道要素传输系统中的综合最优传输方式和传输网络架构等关键技术问题研究,深入探讨了3G,AIS,ZigBee等无线网络的传输稳定性和覆盖能力,开发了基于硬件在环仿真技术的信息传输系统测试平台,并实现了典型航道(大埠街-兰家坨数字航道)要素感知信息的实时可靠传输[29]。

加快水运智能化的发展,水运信息传输网络的畅通是基础和前提。针对智能水运系统包含的众多对象,信息传输网络需要高度的统一和全局的规划,其顶层设计意义重大;其次,需要积极推动系统、终端的统一性,提升兼容性和可靠性;最后,需要突破跨区域信息传输、资源共享的瓶颈,实现信息传输网络的通用平台建设[30,31]。

3.3 船联网

在新一代信息和通信技术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船联网(connected ships)已成为智能交通行业应用的重要方向之一。作为一个新兴的概念,船联网具备了技术融合性、要素载体多样性和服务功能集成化的特点。

为促进航运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国内外已相继启动了船联网相关的研究和示范项目。2012年,交通运输部组织苏浙沪两省一市共同实施了首批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长三角航道网及京杭运河水系智能航运信息服务应用示范项目,旨在全面推进物联网技术在内河智能航运服务中的深化应用,提升综合信息服务能力,促进江海联运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通过长三角跨区域航运大数据整合,构建了一个面向服务、规范统一、灵活可扩展的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实现了各类船联网业务系统动静态数据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32]。

为了保障跨国、跨区域内河航运业整体发展,欧盟总结了以往内河航运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经过协同研究以及示范工程应用,提出了构建统一的内河航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river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RIS系统)[33]。RIS系统建立在较为完善的航运基础设施之上,运用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和计算机处理技术等集成应用于传统的内河航运体系,通过异构系统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实现了欧洲内河航运交通运输的高效、安全、环保,成为内河航运现代化、信息化的典范。

我国的内河航运信息化正逐步向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侧重公共服务转变。如何建立一套适合我国水路交通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包括总体构架、功能定位、运行管理模式等),仍需广大科研工作者不断的研究、探索和实践。针对现阶段的发展现状,应加强以下方面的建设[34,35]。

1)研究制定航运信息化标准体系并不断完善。

2)强化行业规范推广并保障实施。

3)推进航运基础设施信息化与区域资源整合。

4)突破网络传输、海量数据分析、系统稳定与安全等关键技术瓶颈。

4 结束语

流动数据 智能管理 篇3

近年来的一些统计和预测数据,常常使我们惊诧不已:在中国,每年的数据增长率超过60%,未来10年,数据量将增长50倍;在这些数据中,有90%的数据来自于非结构化数据。数据如此迅猛增长,而存储管理员却只增加1.5倍。

因此,自动地、智能化地管理数据便成为大数据时代下的当务之急。

先进技术“流”进戴尔

如果回到三四年前,谁也不会想到戴尔在国内能召开一个有几百个用户参加、多家存储界知名厂商鼎力合作、为期两天的“戴尔存储论坛”。这使我们不得不佩服戴尔高层对未来技术发展的敏锐洞察力。从3年多前戴尔收购EqualLogic开始,一桩接一桩的收购案,使戴尔不断壮大存储产品线,增添最新的存储技术,从iSCSI到FC,从低端到高端,从帮人代销到“自产自销”,戴尔正逐渐走进存储的主流阵营,成功地向存储转型。

其实在存储业界,近年来收购案此起彼伏,其中不少原本很有名气的厂商,被收购后,从此销声匿迹,再无声息。不过,我们庆幸地看到,EqualLogic、Compellent这些特点鲜明的厂商在被戴尔揽入怀中后,其品牌依旧保留,特点仍然鲜明,甚至成为戴尔存储的旗帜。

“流动数据”就是这样一面旗帜。

戴尔去年年底收购的Compellent公司,以其流动数据技术而著名,它结合了一套强大的数据迁移引擎、智能软件和模块化硬件,可降低成本最高至80%。流动数据架构提供数据块级别的智能技术,它可以自动将数据放在正确的存储层中,以达到优化性能和最大限度节约成本的目的。戴尔企业级存储产品营销执行总监Travis Vigil表示,戴尔收购Compellent之后,非常清楚地认识到,流动数据是戴尔存储的未来方向,就是把正确的数据放在正确的地方,用适合的成本满足用户的需求。

Travis Vigil认为,戴尔的“流动数据”理念已经在Compellent的理念之上发扬光大了,赋予了新的概念,“我们现在不只是做模块化存储,也要做并行文件系统,未来当我们所有模块化的数据前端都有并行文件系统,在不同的平台或载体上,我们就能实现数据的流动。”Travis Vigil说。

收购多家公司后,如何将它们无缝地融合进公司未来战略和产品策略中,这是所有收购案之后都会遇到的问题。目前来看,戴尔对EqualLogic和Compellent的收购无疑是成功的,Travis Vigil介绍说,EqualLogic加入戴尔3年后,用户数增长8倍;Compellent今年上半年的业绩相当于去年全年的业绩,而原来公司员工的98%都选择留在戴尔。“戴尔收购任何公司后,都会加大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比如在过去3年中,EqualLogic的研发人员就增加了一倍。”Travis Vigil说。

数据“流向”云端

戴尔不断完善流动数据存储架构,其流动数据解决方案是受客户启发而推出的一项技术,用于无缝、自动化地以最优化的方式将数据从服务器移动到存储和云端,从而帮助用户在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成本灵活地将合适的数据移动到合适的位置。通过该解决方案,戴尔致力于通过构建一个流动数据架构,解决当今的存储问题。

根据IDC日前公布的亚太区外部磁盘存储市场2011年第一季度报告,戴尔以27.2%的市场份额在大中国区iSCSI市场排名第一。戴尔中国及香港地区公共事业及大型企业事业部解决方案部总经理李慧表示,正是EqualLogic的强势增长,使戴尔领跑iSCSI市场。在日前召开的“戴尔存储论坛”上,戴尔展出了最新的EqualLogic PS4100/PS6100以及EqualLogic FS7500。这三款产品均使用全新的Firmware 5.1版本,可兼容之前的所有产品,实现无缝扩展,为用户提供投资保护。李慧介绍说,新产品将专注于帮助客户更有效地通过自动化管理不断增长的数据,并实现更高的 IT 效率和灵活性。全新的EqualLogic PS系列平台提供了一个虚拟化存储解决方案,为虚拟化环境带来了一个无缝的存储设施,扩展了戴尔在虚拟化和开放系统领域的存储领先地位。

李慧介绍说,这些新产品的背后,戴尔做了大量的研发工作,例如EqualLogic FS7500产品,其研发共工作就来自三个不同的研发中心,EqualLogic本身的研发中心在波士顿,硬件平台FS7500是在位于奥斯汀的研发中心,而其并行文件系统的技术研发则是在以色列的研发中心,三个不同的研发团队的密切合作,才有了今天的FS7500。

成功案例首都在线提供云计算平台

作为国内较早开展IDC业务的数据服务提供商,首都在线从2009年开始,致力于云计算平台的研发和建设,在高端云计算方面为国内互联网企业提供了全新的运营思路。2011年开始,首都在线采购了戴尔解决方案EqualLogic PS6010/M1000E/M710HD以及Juniper Base EX8208,构建一个高效安全的云计算平台,为首都在线的客户提供稳定的运营平台。

智能图书管理系统 篇4

1.采访管理子系统............................................................................................................3 2.编目管理子系统............................................................................................................4 3.流通管理子系统............................................................................................................6 4.读者管理子系统............................................................................................................9 5.典藏管理子系统..........................................................................................................10 6.读者网络服务子系统(WEBOPAC)..........................................................................12 7.阅览管理子系统..........................................................................................................13 8.连续出版物管理子系统.............................................................................................14 9.系统维护子系统..........................................................................................................15 10.图书外采子系统.......................................................................................................16 11.数据备份和恢复.......................................................................................................17 12.中心集中管理子系统...............................................................................................18 附件1图书馆管理系统功能列表................................................................................18

炎煌智能图书管理系统在对各种类型、各种规模图书馆的业务规则和操作规程进行全面深层次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完全开放的功能、规则、参数、方案定义,由用户来选择决定自己的系统,从而形成一个变化无穷的可简可繁的个性化的应用系统。

系统构成

系统包括12个功能子模块: 1.采访管理子系统 2.编目管理子系统 3.流通管理子系统 4.读者管理子系统 5.典藏管理子系统 6.阅览管理子系统 7.连续出版物管理子系统

8.读者网络服务子系统(WEBOPAC)9.系统管理子系统 10.外采管理子系统 11.数据备份和恢复子系统 12.中心集中管理子系统

1.采访管理子系统

功能简述

订购管理包括图书零星订购、征订目录批选购、各种征订数据导入、图书批次总括登记、采访财经管理、各种订单输出、查询输出和统计报表输出。采访子系统和编目子系统使用统一的参数和规则定义。图书订购和批订购

图书订购用于零星订单编辑、订购数据查询修改;支持Z39.50协议检索;可定义数据编辑项目和编辑界面;能根据数据输入字段进行自动查重。批订购对同一批征订目录图书进行批查重和批选购。能动态显示财经情况信息;自动预分配文献地点。书商征订数据批导入和批删除

对多种数据格式(文本、DBF、Excel、Access、Marc数据流)的征订目录源数据进行导入。

总括登记

对每一批到馆图书进行登记,可自动生成批次号,能处理款项支付相关批次,能实时查询相关票据。具有批次统计和输出功能。

采访财经管理

对发票、付款和预付款进行管理,能实时查询关联批次。具有对检索结果进行统计和输出的功能。采访查询和统计

采编查询和批处理具有强大查询输出功能,通过定义查询输出方案可以输出订单、未到图书催到单。在订购统计功能中提供了12个统计项目多达40个组合统计方案,供用户进行全方位的采访统计。

2.编目管理子系统

功能简述

编目管理功能包括:按Marc标准对图书进行书目著录、新书验收和馆藏著录;验收和著录后的图书交送到使用部门;各种要求的查询和各类产品的输出;书目统计和馆藏财产统计。填表式著录、全屏幕著录

填表式编辑是一种操作简单、方便易学的数据编辑方式,但它较难适应字段数量多且变化复杂的Marc格式文献著录。炎煌智能图书管理系统采用自由定义著录项目,并对一些复杂的MARC字段进行整体编辑,很好地解决了与Marc数据的兼容问题,同时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

全屏幕Marc字段著录是在Marc编辑模板基础上进行Marc数据的自由编辑,炎煌智能图书管理系统具有实时检查Marc字段、子字段、字段指示符的功能。

除了编辑方式的不同,在其它各项功能上填表式著录与全屏幕Marc著录完全相同,这些功能包括: ØISBN号扫描输入和自动检查 Ø多达10个Marc字段或子字段之间的多种方式的自动转换 Ø自动查重功能

Ø自定义一套或多套检索方案,多个数据源检索(本地主书目数据库、本地中间书目数据库)

Ø支持Z39.50协议的远程书目数据库的下载和上传,支持多个Z39.50数据库的并发连接和操作

Ø可以检索获取远程运行炎煌智能图书管理系统成员馆的书目数据 Ø可以自动截取网页上的MARC数据

Ø在验收方面具有批次号自动提示;各种价格自动同步;动态显示验收情况;多卷书不成套验收;自动生成馆藏等功能

Ø在馆藏著录方面能自动生成种次号、著者四角号码、条形码号; Ø能根据采访时预分配地点或多复本分配规则自动生成文献地点、借阅类型和多卷书的卷次;

Ø能根据分类号自动生成主题词。

编目查询输出和批处理

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和需求定义检索方案(从58种检索途径中选择)和数据输出方案(从103个输出数据项目中选择),采编工作中几乎所有的数据输出产品都可以在此获得,这些产品中包括书标、目录卡片、个别财产帐、各种书目。系统提供详尽的工作日志查询。编目统计

提供验收统计、书目统计、馆藏财产统计和工作日志统计,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定义出数百种统计结果方案,可以满足用户非常特别的苛刻的统计要求。交送处理

对编目加工完毕的一批图书数据进行交送处理,交送后可直接入藏或经过使用部门入藏登记后入藏。

参数和规则定义

炎煌智能图书管理系统采用大量的操作简便的参数和规则定义,使用户定制个性化应用系统成为可能。

3.流通管理子系统

功能简述

流通管理包括了文献借、还、续、租、预约、预借、污损处理、丢失处理、催还、借书取消、各种费用管理;还包括流通查询和统计,参数和规则定义。

借还管理

在一个统一的界面下实现借租书、还书、续借、污损、丢书等处理功能,能同时处理借书证和各种银行卡,能自动识别证号、卡号和书号;能对多卷书做灵活的外借处理,使之既遵循一般的流通规则,又能整套外借;对各种违章情况在按章处理的同时,也能灵活处理;能按多种方式对超押金借书自动计算加收或退还临时押金;流通费用结算既可以在借还处进行,也可在专门的收费处进行。

能进行多个图书馆(如中心馆和若干分馆)之间的借还管理。实现了多个成员馆之间的通借通还以及流通中的费用异地结算等等。

预约借书

预约借书处理是对已被其他读者借出的图书进行预约登记,可以直接对一种图书进行预约登记,也可将读者的不在藏的网络预约申请转成正式预约。预借处理是将读者所需的且在架或还回可借的图书保留下来,并通知读者办理借书手续的处理过程。此外,还有取消预约、取消预借、图书还架、网络预约申请处理等功能。

图书丢书复得或赔新处理

对丢失后又找到或赔偿新书进行处理,退还已收的赔款。

取消借书图书

因为某些原因对已做了借书处理但又不能借走的图书做取消借书处理。

图书催还 提供一个图书逾期天数范围,查找出此范围内的逾期读者,并以多种方式向其发出还书通知。

流通查询输出

从读者、图书、工作人员、工作地点、工作时间等多个查询途径来查询借书、租书、还书、预约、预借、违章等流通事务的当前情况或历史情况;提供图书流通排行榜、读者借阅排行榜功能。

流通数据平衡处理

处理成员馆之间在借还图书时网络突然断了,造成的双方数据不平衡性的处理。

流通统计

完善准确的流通统计和分析是图书馆十分重要的工作,炎煌智能图书管理系统在流通统计方面与其它统计一样力求无微不至、尽善尽美,流通统计包括一般流通统计、图书流通统计、读者流通统计、流通财经统计、流通收支统计、流通工作量统计、成员馆图书查询与统计、成员馆流通查询与统计等八大统计类型,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定义出数百种统计结果方案,可以满足用户非常特别的苛刻的统计要求。系统还具有数据分析功能,如藏书利用率分析、利用人次分析。

成员馆流通查询与统计 查询和统计出各个成员馆的读者在本馆所借的图书情况,以及各个成员馆图书被本馆读者借阅的情况。

网内图书馆图书查询与统计

查询和统计出本馆的图书被各个成员馆读者利用的情况。

成员馆财经查询与统计

可以查询和统计到各个成员馆读者在本馆产生的流通费用,以及本馆读者在各个成员馆产生的费用。

图书流通排行榜、读者借阅排行榜

可统计出一段时间内图书流通排行情况和读者借阅排行情况。

4.读者管理子系统

功能简述

读者管理包括读者证管理、读者证批处理、读者档案查询输出、读者档案统计、读者档案数据导入、参数和规则定义。读者证管理

包含了全部的读者证管理的功能,能兼容各类银行卡,银行卡既能用作读者证,也可仅用作支付,能处理会员制方式的有偿服务。读者证批处理

为具有相同属性的读者群提供了批增加和批更新修改的功能。读者档案查询输出

根据用户自定义的读者检索方案和读者查询输出方案,检索并输出所需的读者资料。读者档案统计

根据用户自定义的读者统计方案,进行读者信息的统计。读者档案数据导入

将多种格式的读者资料数据按定义导入到本系统中来。参数和规则定义

系统提供了大量的参数和规则定义,供用户定制自己的系统。

成员馆定义

定义可以跟本馆成为联邦制成员馆的服务器的参数及馆代码等等。

网内其他图书馆读者类型定义

定义网内各个成员馆的各个不同的读者类型可以在本馆借还图书的规则,这些成员馆读者无论在哪个成员馆借本馆的图书,都必须遵循这个流通规则。

5.典藏管理子系统

功能简述

典藏管理是对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财产进行管理,包括新书入藏登记、馆藏调整、出藏后重新入藏、图书出藏、图书清点、流失恢复、馆藏历史查询、馆藏财产统计等功能。新书入藏登记

当选择经入藏登记入藏时,图书需经过入藏登记后才能投入使用,可采用单册和批处理两种方法进行入藏登记。出藏后重新入藏

因各种原因而出藏的图书需要重新入藏才能使用。

图书回馆处理

图书被读者借出后,到各个不同的成员馆就近还了,当图书被所在馆运回后,需要做的入藏处理,这样读者才能查询到图书当前所在馆。图书简单清点和财产详细清点

简单清点仅对图书的总的数量进行核查清点,详细清点则对每一册图书进行清点,并输出详细的图书清点清单。图书流失处理后恢复

对属于清点流失但又失而复得的图书进行恢复处理。图书馆藏历史查询

查询一本图书它自进馆以后所有的馆藏变化情况。馆藏财产统计

对各个时期、各个文献地点、各种借阅类型、各种馆藏状态、各个类目的图书进行统计。6.读者网络服务子系统(WEBOPAC)功能简述

网络服务子系统是基于MARC数据导入 数据库及文本数据导入 采编参数和规则 图书采编工作规则 图书采编参数定义 填表式著录项目定义 全屏编辑著录模板定义 条码号分区定义 文献地点定义 借阅类型定义 关系单位定义 征订目录代码定义 Z39服务器定义 采编查询和统计方案定义 采编检索方案定义 采编查询输出方案定义 采编统计方案定义 总括登记输出方案定义 外来数据格式定义 外来文本文件数据格式定义 外来数据库文件格式定义 采编标准代码定义 MARC属性定义 分类表属性定义 出版社属性定义 国家代码定义 语种代码定义 货币代码定义 读者管理子系统 读者管理 读者证管理 证事务 办理新证 验证处理 更换处理 改证类型 挂失处理 挂失恢复 暂停处理 暂停恢复 顺延处理 顺延恢复 注销处理 注销恢复 删除处理 待续处理

有偿借书预付款处理 特殊读者服务 权限更改 减免款处理 读者参数和规则 读者批处理 读者证批增加 读者证批修改 待办读者证批处理 读者数据导入 流通管理子系统 流通管理 借还书管理 普通借书 预借借书 预约借书 续借图书 还书处理 还书转预借 污损处理 丢失处理 打印借书清单 流通费用结算

逾期费,有偿借阅零收款结算 污损费结算 丢失费结算 临时押金结算 证工本费结算 基本押金结算 有偿借阅预收款 定期服务费结算 还书上架

取消未交临时押金的借书 丢书复得或赔新处理 错还图书处理 图书催还

网内图书馆图书流通信息平衡处理 读者流通收费管理 预约预借管理 预借登记 预约登记 取消预借 取消预约 拒绝申请 流通查询 一般流通查询输出 读者档案查询输出 网内图书馆流通查询与统计 图书流通排行榜 读者借阅排行榜 流通财经查询

网内图书馆流通财经查询与统计 流通工作日志查询 读者证变更查询 图书馆藏变更查询 馆藏历史查询 读者证变更历史查询 未使用过的图书查询 流通统计 一般流通统计 读者流通统计 图书流通统计 读者档案统计 流通财经统计 流通费用收支统计 图书馆藏财产统计 流通工作量统计

网内图书馆图书查询与统计 流通参数和规则 流通管理参数定义 流通统计方案定义 读者类型定义 更新读者类型 删除读者类型 读者管理规则定义 读者动态属性定义 网内图书馆定义

网内其他图书馆读者类型定义 读者检索方案定义 读者查询输出方案定义 读者统计方案定义 读者财经统计定义 流通收支统计方案定义 典藏管理子系统 图书书库管理 图书入藏 图书新书个别入藏 图书新书批量入藏 图书库位个别调整 图书库位批量调整 图书个别重新入藏 图书批量重新入藏 网内图书馆图书回馆处理 图书出藏 图书剔除出藏 图书遗失出藏 图书损坏出藏 图书赠送出藏 图书交换出藏 图书修补出藏 图书装订出藏 图书送展出藏 图书其它出藏 图书财产记录删除 更换图书条码处理 图书清点 图书简单数量清点 图书详细财产清点 图书财产流失确认 图书流失个别恢复 图书流失批量恢复 连续出版物子系统 连续出版物采访 连续出版物订购 更新连续出版物订购 新建连续出版物订购 修改连续出版物订购 删除连续出版物订购 连续出版物订购确认 连续出版物批续订 连续出版物批订购 连续出版物确认批订购 连续出版物批订购打印输出 连续出版物数据批导入 连续出版物数据批删除 连续出版物订购总括登记 更新连续出版物订购批次 登记连续出版物订购批次 修改连续出版物订购批次 删除连续出版物订购批次 连续出版物装订总括登记 更新连续出版物装订批次 登记连续出版物装订批次 修改连续出版物装订批次 删除连续出版物装订批次 采访财经管理 更新财经票据 登记财经票据 修改财经票据 删除财经票据 连续出版物批续订 连续出版物编目 连续出版物书目著录 更新书目记录 添加新书目记录 添加复制记录 添加外部复制记录 修改书目记录 书目记录审校 删除书目记录 书目关联处理 连续出版物特殊处理 连续出版物更名 连续出版物停刊 连续出版物更改出版周期 连续出版物更改价格 连续出版物记到 连续出版物现刊记到处理 连续出版物现刊简单记到 连续出版物现刊详细记到 连续出版物现刊删除记到 连续出版物现刊插入记到格 连续出版物现刊删除记到格 连续出版物直接记到处理 连续出版物光笔记到处理 连续出版物休刊处理 连续出版物反记到缺刊处理 连续出版物现刊交送处理 连续出版物现刊催刊处理 连续出版物现刊重新排架 连续出版物去除原现刊排架号 连续出版物现刊装订 连续出版物现刊装订处理 连续出版物现刊装订确认 连续出版物现刊装订删除 连续出版物现刊装订验收 装订验收 取消验收 零星验收 添加原现刊条码号 删除原现刊条码号 修改保存

连续出版物删除合订本馆藏 连续出版物过刊交送处理 连续出版物现刊装订单输出 连续出版物查询

连续出版物查询输出和批处理 连续出版物编目批删除 连续出版物编目批删除恢复 连续出版物查询日志 连续出版物订购单输出 连续出版物订购比较输出 连续出版物零星打印书标 连续出版物采编统计 连续出版物采访统计 连续出版物书目统计 连续出版物记到统计 连续出版物总括登记统计 连续出版物馆藏统计 连续出版物现刊馆藏统计 连续出版物过刊馆藏统计 连续出版物采编工作量统计 连续出版物采编参数和规则 连续出版物采编工作规则 连续出版物采编参数定义 填表式著录项目定义 全屏编辑著录模板定义 采编查询和统计方案定义 采编检索方案定义 采编查询输出方案定义 采编统计方案定义 总括登记输出方案定义 批量订购输出方案定义 外来数据库文件格式定义 分类表属性定义

连续出版物现刊装订价格定义 数据交换

智能酒店管理系统 篇5

MOTOLOCK酒店电脑管理系统是东莞市均兴科技有限公司专门为星级酒店研制开发的酒店综合信息电脑管理系统,均兴公司拥有一批既具有丰富的酒店业务经验又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知识的工程技术人员,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总结,充分吸收国际著名酒店管理系统的特点和优点,博采国内众家之长,应用最新信息技术,结合中国国情和酒店管理的实际需要,逐渐开发完成了一套大型综合管理系统。

MOTOLOCK酒店管理系统立足于用科技的力量为酒店提供科学的、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着眼于帮助星级酒店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拓展更广阔的经营空间,提供更细致、全面、个性化的服务,大幅度降低运营成本,建立起一套实效有序、方便快捷的管理和决策体系。

MOTOLOCK酒店管理系统系列软件包括的基本功能有销售预订、前台接待、团队和会议、前台收银、商务中心、客房中心、经理查询、客人历史档案、应收帐、旅行社管理、电话计费、餐饮娱乐收银、餐饮娱乐设施预订、桑拿沐浴管理、夜审、综合报表、通用收银、工程部、会员管理等,以及齐全的接口功能如磁卡 /IC 卡门锁、磁卡 /IC 消费、程控电话计费、程控交换机PMS、VOD系统接口,Internet上网计费、公安数据传输等,系统同时可支持财务管理、仓库管理、人事工资系统以及Internet电子商务系统等,并且可与金蝶,用友、新中大等财务软件实现无缝连接。系统提供了星级酒店的全面解决方案,强大的软件功能已达到国内领先的水平,是一套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酒店管理系统。

二、系统特色

 先进的技术平台

系统采用全球应用最流行、最广泛的操作系统 Windows 2000

数据库采用高度集成大型数据库SQL Server 2000

系统选用企业级的开发工具PowerBuilder和VB.NET

基于 MicrosoftBackOffice家族的平台解决方案

 高可靠性、安全性

具有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程序三级安全保护

选用大型数据库存储数据资料,保证了数据的安全和稳定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实现服务器端统一集中管理数据资料

服务器采用双机热备份,并有自动备份和恢复数据的功能

采用服务器病毒预防技术,可防止病毒的侵入

24小时热线响应,远程维护周到细致,可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 扩充方便、配置灵活

模块化设计,业务所需功能模块可灵活组合使用

参数化系统设计,通用性强,可由用户根据需求自己灵活设置

具有开放的接口系统,与其他系统进行接口,实现更强大更完善的功能

站点数量不受限制,站点扩充时系统照常使用,扩充站点极为方便

采用通用电脑设备组网,便于维护和升级

 用户界面友好

系统采用Windows多窗口图形化界面,友好、美观

支持键盘和鼠标操作,快捷键设置提高操作效率

提供各类模糊查询及组合查询

系统报表、帐单中英文兼容,清楚易读

自动检查数据的完整性和合法性,避免误操作

 功能强大,全方位管理

系统主模块覆盖了整个酒店的各种业务,提供了全面解决方案

一卡通管理实现客人从到店到离店的电子化便捷消费服务

结帐方式灵活多样、快速准确,结帐种类多样,可按客人的要求进行分帐

电子发票及帐单可任意修改项目及金额,满足客人特定需求

数字统计报表及图形分析报表丰富, 可根据企业的要求定制收入报表

设置了丰富齐全的系统接口功能,可开放的数据库结构便于二次开发

系统特有的操作权限管理,可设定细致的操作员权限与责任

强大的网络管理和监控功能,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成熟的软件管理体系,使系统安装、维护、升级工作简捷方便

所有酒店管理功能模块,都可为用户定制特殊要求。

三、前台系统

 销售预订

预订单的管理、预订排房、超时预订处理、客房销售预测、熟客预订、会员预订、Internet 预订、熟客资料管理、房价政策管理、合约单位管理、销售合同管理、VIP贵宾/会员管理、黑名单管理、销售分析、销售业绩统计、销售预订报表

 前台接待

散客入住登记、客人资料管理、同住、换房、续住、调租处理、房态查询、团队/会议资料登记、团体订房、订餐,快速分房,快速入住,支付方式设定、会议厅的预订、登记、出租管理、特别客人提醒、特殊需求登记、IC宾客卡制发、电话权限设置、公安局数据发送、客人留言、前台接待报表

 前台收银

预订金处理、住客费用入帐、费用调整、帐目冲帐、付款结帐、结帐退房、快速退房、帐单编辑、打印帐单、打印发票、自动转帐、自动过租、挂帐处理、转应收帐、一卡通消费、会员卡消费、分类查询、交易查询、特别帐户处理、帐目审查、超限检查、交班对帐、前台收银报表

 客房中心

房态管理、客人特殊需求处理、客房费用输入、客房酒水管理、客房检查、客房统计、客房维修计划、自用房处理、消耗品管理、客房中心报表

 夜间稽核

房价检查、交易审核、交接对帐、自动过房费/税、统计报表打印、分析报表打印、交

易查询、数据备份

 通用收银

商场、停车场、洗衣房等收银点消费计帐、付款、结帐、转房帐、交易查询、帐单报表打印

 应收帐

应收帐帐户设置、费用记帐、帐目转帐、更正、付款结帐、消费查询、交易审核、帐

龄分析、帐单打印、会员帐务管理、统计分析报表

 经理查询

客源分析、客房信息分析、房类出租分析、国籍分析、客房营业收入分析、餐饮娱乐消费收入分析、客人资料查询、客人帐务查询、VIP/会员资料查询、特别档案查询、合约单位查询、房态查询、公共信息、服务信息查询、综合统计报表

 电话计费

计费参数灵活设置、实时电话计费、手工录入话单、分时段打折、分机结算、部门话费核算、超支报警、实时打单、黑帐提示、自动转账、查询话单、统计报表

 系统维护

系统参数设置、操作员权限设置、数据代码维护、操作日志、系统数据备份和恢复、四、餐饮娱乐系统

设置消费点参数、菜谱、菜类、消费项目管理、桌号(场所)管理、餐厅娱乐设施预订、预订单处理、开单入账、编码点菜、拼音首字母点菜、帐单折扣处理、单道菜折扣、服务费处理、转台、转单、餐台使用实时状态、帐单结算、帐单打印、厨房打单、帐单查询、点菜明细查询、营业情况查询、成本分析、消费签单管理、消费转前台帐、一卡通消费、会员持卡消费、服务员交班对帐、统计分析报表.五、桑拿沐浴系统

起钟处理、加钟处理、退钟处理、自动提示到钟、消费结束自动入账、客人换房、换技师、技师排班、上下班考勤、自动轮牌控制、技师工作量统计、技师提成、小费管理、房态查询、消费开单、入账、调帐、结账、转单、打单、转前台挂房帐、自动打折、结会员帐、挂应收帐、一卡通消费、交班对帐、统计分析业绩

六、接口系统

 一卡通接口可实现磁卡/IC卡店内联网消费及查询,并可兼作门锁房卡

 程控电话PMS接口可实现自动开/关客房电话直拨权

 宽带上网计费接口可实现酒店宽带上网费用自动计入客人帐务

 VOD计费接口可实现客人点播自动计费、自动计入客人帐务;

 公安数据传输接口可实现按公安局要求的数据格式自动传输住客数据

七、电子商务系统

利用酒店综合布线、宽带接入、数字通信等设施来实现酒店业务和酒店管理的全面信息化、数字化。

 介绍酒店背景,设施、服务的个性化网页及介绍地方风景、餐馆、交通、购物,商业服务等信息的网络平台。

 高速接入Internet,查阅信息、收发E-mail、下载文件等,在酒店如同在办公

室,随时都能处理商务信息。

 网上在线客房查询预定业务,网上娱乐等。

 网上寻价、采购、业务和帐务往来,与其他社会化信息网络进行实时在线的数据

交换等。

 以互联网为基础,无处不在的移动办公系统,管理人员在任何地方都能掌握酒店

浅谈智能交通系统 篇6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 ,简称ITS)智能交通系统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有效地集成 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而建立起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和管理系统。

一、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

从国际上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历史来看,各国普遍认为起步于60-70年代的交通管理计算机化就是智能交通系统的萌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交通管理和交通工程逐步发展成为智能交通系统,但是智能交通系统与原来意义上的交通管理和交通该有着本质的区别,智能交通系统强调的是系统性、信息的交互性以及服务的广泛性,其核心技术是交通流理论、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和系统工程等。

我国的ITS研究和实施起步较晚,90年带中期以来,在交通部的组织下,我国交通运输界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开始跟踪ITS技术,并取得了长足进步。我国政府在继续加快基础建设的同时,已提出将智能交通作为我国未来交通运输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和有限领域予以重点支持。

1998年1月交通部扑住成立了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依托单位为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在交通部的组织下,该中心承担了部重点科研项目“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战略研究“。通过开项目的研究,提出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的整体框架,为交通运输界提供指导性意见。在”十五“期间,由科学技术部牵头,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全国20余所高校和研究所参与的国家重大攻关项目”ITS体系框架“和”ITS标准体系及关键标准制定“已经通过国家坚定。这将为我国顺利实施ITS 打下良好的基础。由于ITS能取得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国家政府部门的重视,已经产业化所带来的巨大利润,国内一些公司也纷纷介入其中。这些公司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新兴的IT 公司,一类是一直从事交通工程的公司。国内在ITS 领域的总体水平是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由于缺乏在交通领域和信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以及没有实际ITS的经验,还没有成熟完善的系统可以应用于实际。总的来说,我国的ITS尚处在起步阶段,实际应应用的硬件设备大都采用国外的进口设备,以欧、美、日的产品为主,国内自主开发的系统仍出在使用阶段。

二、智能交通的应用

北京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一直处于国内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的前列,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相当的距离。尤其是将在北京举行的2007年ITS世界大会和2008年奥运会,对北京市智能交通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这促使北京需要进一步全面推进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北京在智能交通方面建立几大应用系统。

1、交通综合信息平台与服务系统

交通综合信息平台是北京市智能交通系统的支撑层,是连接其它9个应用系统的枢纽,负责全市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信息的存贮、处理和发布,是北京市智能交通系统的核心建设内容。该平台将于2007年之前完成一期工程建设,可以实现向政府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向社会公众提供多方式、全方位的交通信息服务,为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创造条件。

2、客运枢纽站运营调度管理与乘客信息服务系统

北京动物园公共汽车枢纽站运营调度管理与乘客信息服务系统示范工程已于2004年7月正式启用,实现了枢纽站内运营车辆的实时优化调度,是国内公共交通行业第一个拥有智能调度系统的大型综合性枢纽站。它的启用,能实现乘客的集中、立体化换乘,有效缓解周围一带的交通拥堵状况。

3、公共电汽车区域运营组织与调度系统

公共电汽车区域运营组织调度将根本改变“一线一调”的传统调度方式。通过对区域内公交车进行统一组织和调度,提高公交线路的调配和服务能力,实现区域人员集中管理、车辆

集中停放、计划统一编制、调度统一指挥,人力、运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动态优化配置,降低公交运营成本,提高调度应变能力和乘客服务水平。

4、南中轴路大容量快速公交智能调度系统

目前,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运量大、服务效率高,较之轨道交通建设周期短、投资省而受到了普遍关注。北京市南中轴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于2004年年底试运营。通过智能化的调度和信号优先手段保证车辆的快速、准点运行,通过方便的售检票系统和完善的乘客信息服务保证服务质量。

5、出租车智能指挥调度系统

北京市出租车智能指挥调度系统是以GPS为基础,乘客可以通过电话或者网络叫车,通过智能调度平台实现预约服务和快速派车,实现出租行业的品牌竞争。由此乘客可以得到更加安全、舒适的乘车环境和高水平服务,空驶率的降低可以释放宝贵的道路资源,缓解交通拥堵。

6、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ETC)系统

通过安装在汽车上的电子标识卡与安装在收费道旁的读写收发器,进行快速数据交换,实现车辆的不停车收费,不仅可以解决收费站的排队问题,而且还可以进行交通需求管理,进行交通监视、事件检测、驾驶员信息采集和各种费用的自动收取等。

三、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信息化公交系统

信息化公共交通系统的目的是通过以信息技术等对传统公共交通系统进行技术改造,从技术上落实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战略,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争取实现在城市客运交通中占有较大的运量分担比例,达到城市土地空间资源、能源的高效使用,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高品质的客运服务。

为实现这一目标,信息化公共交通系统需要具备如下功能特征:

● 具有公交运行基础数据的采集能力和手段,保证系统的数据源基础。这些基础数据包括:以公交站点上下客人数为主的交通需求数据、公交车辆运行车速及站点停靠时间数据、车辆驾驶状态数据等。考虑到公交运行的特殊性,这些数据的采集主要由公交车辆车载设备承担。

● 有效的数据管理和分析能力,包括操作型数据管理和分析型数据管理。其目的是保障日常运营的高效管理、规划和调度的科学决策分析,以及对公众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咨询服务。

● 对用户友好、高效的信息发布能力,包括为公众提供公交信息服务(例如车辆到站时间预测,车辆满载状态情况通报,根据起迄位置和服务要求的出行路线查询等),对管理者提供的实时系统状态查询、历史数据分析服务,支持决策者制定交通发展政策及规划的宏观信息分析等。

● 为支持科学管理和决策所必需的系统仿真分析和系统状态预测能力。

与上述功能要求相适应的软硬件技术中,许多单项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例如利用GPS的车辆定位技术、测定车辆操作状态的黑匣子技术、根据站点上下客人数的公交站点OD反推技术等),部分技术则是在成熟技术基础上展开应用开发(例如利用IC卡设备采集各站点上客人数)。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技术的简单堆砌并不能构成真正有效的系统,需要通过技术集成才能构成真正的信息化公共交通系统。系统技术集成的核心问题,是在建立行业性系统规范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系统信息组织结构,沟通子系统之间的信息联系,最后形成支持公交发展战略确定、公交系统规划、公交系统运营管理和对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的系统“神经网络”。

四、智能交通系统在高速公路的应用

(一)智能交通高速公路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不断发展,目前已形成了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的高速公路交通网。随着高速公路路网快速形成的同时,机动车数量也在迅猛增加,人和物的流动也非常频繁,人们对公路交通的需求与日俱增,因此时常会发生道路拥挤、交通事故,救援不及时和人、车和路之间的不和谐等现象。随着上述矛盾越来越突出,单靠道路建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高速公路有高速、安全和舒适等特点,因此高速公路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而这些特点离不开高速公路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高速公路信息管理系统是以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为核心,以计算机信息网络与通信系统为基础。是高速公路及交通基础设施重要的支持系统,是交通信息化发展、提高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益的重要手段。高速公路信息管理系统是通过运用先进设备和现代化管理技术,实现高速公路的舒适、安全、高效、畅通。因此,高速公路信息管理系统在交通运输安全方面有着非常重要作用。但是,当前道路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交通事故频发,对人类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2)交通拥堵严重,导致出行时间增加,能源消耗加大;(3)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程度日益加深。交通控制的目和意义的表现:(1)减少交通事故,增加交通安全;(2)缓和交通拥挤,提高交通效益;(3)提高公交效率,减少交通负荷;(4)降低污染程度,节省能源对比。

(二)提出智能高速公路设计方案的主要内容:

国内现在已经拥有的技术含量包括监控系统、收费系统和通信系统。但是随着现在的车流量增多,只停留在这些技术层面上还远远不够。

1).不停车自动收费系统。

不停车收费系统(又称电子收费系统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 System,简称ETC系统)利用车辆自动识别(Automatic Vehicle Identification 简称 AVI)技术完成车辆与收费站之间的无线数据通讯,进行车辆自动识别和有关收费数据的交换,通过计算机网路进行收费数据的处理,实现不停车自动收费的全电子收费系统。使用该系统,车主只要在车窗上安装感应卡并预存费用,通过收费站时便不用人工缴费,也无须停车,高速费将从卡中自动扣除。这种收费系统每车收费耗时不到两秒,其收费通道的通行能力是人工收费通道的5到10倍。

2).雷达测速联动大屏显示智能卡口子系统

雷达测速联动大屏显示智能卡口系统主要由前端采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信息发送模块和中心管理等模块组成。系统主要功能为:通过对高速公路通行车辆速度的智能分析判断,将车辆进行抓拍同时将捕获到的超速车辆信息实时发布到附近的可变情报板上对违章司机起到警示作用,减少高速超速带来的危害。

3).监控系统自动化

智能监控自动化是一个基于现代电子信息技术面向交通运输的服务系统。它的突出特点是以信息的收集、处理、发布、交换、分析、利用为主线,为交通参与者提供多样性的服务,说白了就是利用高科技使传统的交通模式变得更加智能化,更加安全、节能、高效率。

4).汽车与自动驾驶系统

自动驾驶汽车就是无人驾驶汽车,也称为智能汽车。它是仿人驾驶的,分三步进行:首先由装在驾驶室的摄像机和图像识别系统辨别驾驶环境。其次,车载主控计算机和相应的路径规划软件决定是沿车道前进还是换道准备超车。最后,自动驾驶系统向方向盘,油门和刹车控制器发出指令。

5).智能交通信息系统

智能交通信息系统通过各种信息系统装置通讯、可变信息板、调频广播牌、车载装置、路侧通讯设备、电子图文等媒体实时向旅行者(司机和乘客)提供旅行相关信息,为旅行者从出发前、途中直到目的地的整个旅行过程中随时获得有关道路状况等信息。高速公路信息系统智能化将更能充分利用道路,使驾驶更加舒适、快捷。

五、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智能交通将会越来越多的得到应用,我国对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也抱有极大的热情。根据中国的国情、技术基础及发展阶段,发展智能交通系统需要突出如下原则:

● 中国城市目前正面临机动化的关键时刻,应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建立良性发展的交通系统基础。

● 为尽快实现产业化,中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应该首先在较为成熟的技术基础上,通过技术集成,形成新的系统概念和系统功能。

● 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应该有利于提高交通企业和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益,要资源。

智能交通管理论文 篇7

1.1 交通信号控制

运用智能技术可调整和优化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高效传输路网流量控制信号, 从而实现总线优先控制公交车和特种车的目标;根据峰流量, 并使用传感器可调整峰值客流量等级。在较低峰值通信量控制的情况下, 网络通信控制策略可达到最优化。路口交通灯控制是交通道路安全的保障, 其主要包含控制器、计时器、解码器、第二脉冲信号发射器及其他组件。在运行过程中, 第二脉冲发生器和系统标准定时器共同控制时钟信号源和解码器, 从而实现对两个控制信号的输出和控制以及定时控制系统中的解码器操作。

1.2 交通综合监控系统

交通监控系统中包含交通视频监控系统、交通流量监测的系统、交通违法监控系统。该系统主要监控城市的快速路等。其中, 视频监控系统是交通运输安全保障体系的关键构成部分, 可用于数据的收集和信息的处理、显示和交通的指挥、控制, 能提供直观的图像数据;交通流量监测系统可随时随地监测交通流量;交通违法监控系统可监测交通违法行为, 并记录违法行为的主要信息, 其对交通的疏导、指挥和控制有很大帮助, 还可提供旅游公共服务, 为交通执法和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1.3 交通信息诱导系统

交通信息诱导系统利用交通预报系统将交通信息 (道路车辆的运行状态、交通设施的运行状态、天气和噪声系数等) 发布在道路旁的LED屏幕上, 并通过交通广播、手机、移动电视等向驾驶员提供导航信息, 从而为人们的出行提供合理的路线, 保证交通的顺畅。

1.4 应急指挥调度系统

应急指挥调度系统是以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为主的综合性服务系统, 具有管理交通、及时处理紧急情况、传输数据信息等功能。当发生紧急情况时, 该系统能快速制订调度计划, 将道路提示和交警资源自动显示在道路旁的LED屏幕上, 并及时制订控制方案和部署交警, 从而实现城市交通的智能化调度, 实现交通管理的可视化和平坦化, 提升交管部门的应急处理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联合通行能力。

1.5 数字化执法管理系统

数字化执法管理系统由数字化现场执法系统和数字化非现场执法系统共同构成的。

现场执法系统终端通过数字广播网络的网站管理系统管理汽车驾驶员IC卡, 能上传IC卡的数量信息, 具有手写输入、影印、录制和打印等功能。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 现场执法系统可保证执法人员对违章车辆的处罚公正、合理、规范、科学, 从而提升交通执法的质量和效率。

非现场执法系统主要由城市中的违法监控设备组成。其中,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可记录车辆闯红灯、车辆超速、私家车非法占用公交车道等违法行为, 宽带通信网络和控制中心可有效收集监测资料, 从而提高交管部门的工作效率, 最终形成闭环管理系统。

1.6 信息服务系统

城市智能交通运输系统中的信息服务系统主要通过数据信息中心、互联网及相关的信息互通设备、信息终端等传输服务信息。ATIS交通信息中心是整个城市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的核心, 具有以下3种功能:①信息收集。该系统可收集交通运输系统中的各种信息, 包括交通数据信息、突发事件信息、停车场数据、铁路信息、民航信息、天气信息等。②信息的解析和处理。该系统具有数据融合、数据分析和数据处理装置功能, 可有效分析交通状况, 能向用户提供的最详尽的道路信息, 并提供路径引导、泊车引导、事故警告及其他服务。③信息发布。该系统可通过广播、无线通信、互联网等将所要发布的信息及时地发送至用户的信息终端。互联网、通信设备是道路信息传输的桥梁, 即数据源与用户信息终端之间的信息传输介质。用户信息终端主要指全部类型的车载终端, 公共道路交通和信息显示的终端, 个人电脑、手机等。

2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城市智能交通运输系统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出行信息, 促进了城市智能交通的发展, 融合了相关的交通控制技术, 展现了智能技术的研发成果。

摘要:城市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的智能技术是管理整个运输系统的现代科技的总称。这些先进的技术可应用到所有运输模式 (飞机、船舶、车辆等) 中, 管理人员运用城市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可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和传输数据, 从而实现对交通的电子控制等。该系统的信息化、智能化和社会化水平较高, 具有功能齐全、运行效率高的特点。因此, 分析了城市智能交通运输系统中的智能技术, 以期为相关单位提供参考和借鉴。

迎接智能交通时代 篇8

"智能交通”是一个给了无数人希望的词句,政府希望用它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商人们希望用它来赚取更多的利润;科学家希望用它创造出新锐的技术。其实,我们所谓未来的、即将到来的智能交通已经站在我们面前。

就在我们身边,已经出现了公交系统的自动检票系统、停车场的自动收费等属于智能交通范畴之内的技术。这也说明智能交通已经开始成为我们迈向现代化生活必不可少的因素。

而蕴藏在智能交通产业的中财富更是让无数国内外的商业机构垂涎三尺,中国是他们的必争之地,日本、美国、英国、德国等智能交通强国已经整装待发,随时等待中国吹响开拔的号角。

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所长陆化普对智能交通的发展抱有很高期望,他说:“中国发展智能交通市的时机已经成熟,而我们也不用拘泥于是否是我们自己研发的技术。只要是先进的技术就要用,这才是智能交通发展的正途。”

拥堵的 “救星”?

无论是民众还是政府,“拿什么拯救城市拥堵?”都进入了他们最爱讨论话题的前三甲。我们不可回避地要面对城市化进程导致的交通拥堵问题,也不可回避地要解决这个中国城市顽疾。

2008年的奥运会,北京、乃至中国的大多数城市都将迎来对城市交通的挑战,大量的人流量将考验北京拥堵不堪的交通现状。谁能够保障奥运会期间北京交通的畅通,没有人敢打保票。

2007年10月9日,在北京举办的“世界智能交通大会”上,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丰田来了,全球最大的GPS生产企业Garmin来了,中国最大的导航地图供应商四维图新也来了。

他们聚集的目的只有一个:在中国的智能交通产业中寻找更多的商机,而更多人则是在寻找解决城市拥堵的良方。正如陆化普教授所说,智能交通的概念决定了人们对其的重大期望。智能交通,也就是ITS,英文是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其中的含义是为了追求安全、舒适和畅通的交通环境,通过最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将人、道路和汽车融为一体的全新智能系统。

汽车行驶在路上,要去什么地方,车载卫星导航系统会提供详细的资讯,包括障碍物的提醒和速度的自动控制,道路交通的基础设施可以对汽车间隙和流量进行自动控制和调整,交通信号及监管也完全实现了全自动无缝覆盖,车载系统、交通基础设施和交通执法构成互动的有机联系的交通安全保证整体。

这是智能交通描绘的美好景象,面对复杂的交通问题,智能交通仅仅是众多“解药”中的一个。纯粹指望智能交通就能够解决城市拥堵问题,这种想法有些幼稚。

其中问题的症结在于,中国智能交通的发展远没有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但是智能交通让有些机构开始头脑发热。有专家指出,智能交通的发展应该缓行,一方面,政策、管理体制等的不完善让智能交通的发展束手束脚,因为技术仅仅是辅助工具,不能解决上层建筑的问题。另一方面,智能交通发展的“虚火”太旺,国内在智能交通上仅仅做了一些基础性的工作,而很多厂商和学者太热衷于概念的炒作。

北京工业大学教授荣建认为,要把交通拥堵问题彻底解决好,不仅要从技术上寻求出路,更重要的还是要寻求多方面因素的支持,例如在人口规模上进行控制,不能无限制地扩大人口规模;规划的制定要上升为法律法规,不能朝令夕改。另外,必须控制汽车进入百姓家庭的速度。与此同时,必须努力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公交系统服务质量。

以北京为例,目前北京的公交出行比例不足30%,而公交系统先进的城市在这方面却可达到80%以上。另外,出租车空驶率较高,应当重新为出租车服务定位,并改变出租车服务方式。

有些系统开发商则指出,不能因为政策或体制的问题就搁置智能交通的研发,不过他们同时也承认,虽然人们在各种展览会上能够看到五花八门、功能丰富的系统,可是大部分还处于探索阶段,并没有被大规模的产业化。

目前智能交通的发展已经可以让决策者了解到道路的拥堵情况,并且已经开始为部分有车族提供一部分智能化的服务。至于怎么让智能交通逐步地发挥更大的作用,还要一步一步地来。

另外,针对系统本身,从事系统开发的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蔡宜长教授认为,要成功地运用一个系统,不是花钱买一个软件就结束了,关键是要了解系统所牵涉的文化、组织架构、运作等等,并且把它们包含在系统中,这样才能够成功。政府的支持、系统开发的阶段性、相应的培训、系统的维护等同样十分重要。作为一种高科技手段,智能交通要想在中国发挥巨大作用,不仅仅是时间的问题。

我们落后不止一步

在2007年的世界智能交通大会上,日本包下了北京展览馆其中的一个馆,专门展示来自日本智能交通相关的产品。日本的企业来了,带着他们自信的产品。其中最有看点是丰田公司,他们的“驾乘智能交通之梦”主题展,从智能汽车、驾驶安全到舒适出行,都有一系列配套的产品,还带来了下属的以GPS导航业务为主营业务的电装公司,准备大举进军中国市场。

丰田公司的技术人员告诉记者,从1994年首届智能交通世界大会开始,丰田公司参加了历届大会,并且在每届大会上都向世界展示了当前最先进的智能交通技术。2007年的这次大会,给了丰田公司的智能交通产品进入中国一个绝佳的机会。

在日本,几乎每一辆出产的汽车都安装了GPS智能导航系统,附带覆盖全国的电子地图,这一系统全部由汽车厂商以免费的形式提供给消费者。而且日本有非常完备的系统支持GPS的畅通的使用。

这个系统就是VICS,是日本东京一家具有半官半民性质的交通信息处理、发布中心。它将警察部门和高速公路管理部门提供的交通堵塞、驾驶所需时间、交通事故、道路施工、车速及路线限制,以及停车 场空位等信息编辑处理后及时传输给交通参与者,特别是在汽车导航车载机上以文字、图形显示。该中心所需经费一部分来自官方,另一部分来自车载导航设备的销 售,车载导航设备生产厂家每销售一台设备,需向道路交通信息通信系统中心交纳2000日元。目前日本平均每年销售车载导航设备约80万台,中心可以获得约 16亿日元的收入。在日本有28个地区可以提供VICS服务。

与日本相比,中国的智能交通还有巨大的差距。而日本企业正是看到了这一差距,他们开始在中国试水。例如,丰田旗下的做车载导航的电装公司,已经开始与北京市政府合作,在北京市内就有100辆汽车里安装车载导航装置进行实验。

看来日本企业已经将智能交通的下一个目标锁定在中国,由于巨大的市场潜力和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日本几乎所有的汽车生产厂家都参加了这一高科技角逐,如宏达、尼桑、本田、马自达、三菱以及松下、先锋、阿尔派、健伍等公司都已开发出自己的车载导航产品。

日产汽车正计划明年奥运前将其最先进的智能导航系统"星翼"全面导入北京,而丰田也宣布2009年将在华推出车载智能通信系统。与目前消费者熟悉的GPS导航相比,新的智能导航将实现从静态电子地图向动态交通信息导航的飞跃,真正使车辆规避拥堵节省行车时间。

日本,这个离我们很近的国家,在智能交通方面,我们应该谦虚地向他们学习。在技术方面,日本绝对是世界一流的。驾车行驶在日本东京街头,即使你是一个新手,也能很快熟悉道路情况。通过路口上方红红绿绿的信息显示板,能够随时了解从甲地到乙地间的运行时间、运行速 度、堵塞长度等。通过车内广播和路侧广播你可以了解各个路口信息。

如果安装了车载终端,这些信息还会自动转换为文字。还可通过手机了解主要道路的堵车、 交通事故、车辆通行限制、交通管制时间等。这些准确及时的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都离不开日本的智能交通系统。

日本企业的高调并没有影响中国智能交通技术的气势,有一股来自中国学院派的力量非常令人振奋。清华大学展示了其开发的“汽车行驶智能安全辅助系统”,它利用雷达、机器视觉等技术实时感知行车环境安全信息,自动判断行车安全性,发现潜在危险时,可以向驾驶者提供报警信息或自动控制车辆以保障行车安全。

来自上海同济大学一直以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得名,在智能交通方面也不甘示弱。研发的“试实验交通系统”可以实现实时交通流监测和交通流状态预测,为交通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为驾车人提供出行信息;还有些企业推出了使一切交通违法行为无法逃逸的监测手段和设备。可见,中国高校藏龙卧虎,许多智能交通的新技术都是来自高校的研发成果。

是挑战,更是机遇

智能交通中蕴含的机遇令人心动,让我们仅以GPS部分为例。有这样一组数据描述其美好的商业前景:2006年中国GPS市场增长了294%,2007年的增长率将超过400%。

由于中国智能交通导力量来自于城市交通和城际交通这两大部分,在城市交通方面,预计未来5年中,中国 将在200个以上的大中型城市建立城市交通指挥中心。

在城际交通方面,中国高速公路的通讯、监控和收费系统 的需求量将不断扩大。据估计,其未来8年市场总需求约为700-800亿元人民币。另据调查,中国目前有近10万辆汽车安装上了GPS导航装置,到2009年中国汽车GPS导航系统终端销售额将接近100亿元。

仅中国国内,就有拥有独立品牌的车载GPS产300家企业在“逐鹿”GPS市场。在这些厂商面前,是一个极具诱惑力,增长飞速的行业。随着GPS市场临近“井喷”,一场GPS市场的角力,已经打得昏天暗地。

现在的牋GPS市场绝非想象中安稳,内忧外患的牋GPS已经开始显现出了“疲劳驾驶”的状态。目前排名第三的GPS软件供应商瑞图,与数十家导航产品品牌商及数千家渠道销售商成立了“道道通正版大联盟”,目的是为了打击盗版。可是联盟刚刚成立就传出消息,两家渠道商几乎同一时间公开宣布不再销售瑞图的任何产品。

除了渠道商倒戈外,瑞图还面临着目前市场排名第一的厂商凯立德的知识产权诉讼,而就在本月初,瑞图刚刚以同样的理由起诉过凯立德。早在今 年年初,这样的诉讼就已经开始了,而到现在,在产业链上的许多企业都卷入了类似的诉讼。

除了企业间的各种纠纷外,家电、IT、数码、手机厂家也在顺应潮流推出GPS产品。国内的正经厂商就有300家,如果加上杂牌以及代工厂商,厂商的数量已经超过1000家。

赛迪网提供的一份《中国PND渠道分析与主力品牌报告》显示,基于2006年到2007年一季度的市场分析情况。其中,凯立德占据了整个国内GPS移动导航系统50.1%的市场份额,而第二名的灵图天行者所占市场份额不及凯立德的一半,占有21.4%。第三名和第四名城际通和道道通分别占有12%左右的市场份额。

实际上GPS行业还是垄断在几个大公司手中,“凯立德就是要做GPS行业中的微软,要让凯立德的地图和导航软件运行到各种移动运算设备之中!”凯立德副总裁陈馗说。

现在这么多厂商都要来分利润,竞争可以想象。为了争夺市场,很多厂商不惜砸重金做营销,但是,生产成本的居高不下和 目前市场的容量有限却让疯狂“烧钱”的厂商陷入苦战。

有数据显示,GPS行业内90%的企业都已深陷亏损,像凯立德等真正赚到钱的企业少之甚少。牋90%的企业都在亏损,对于一个新行业来说,有些不可思议。

用飞蛾扑火来形容此时的投入GPS市场的企业一点也不为过,但还是有企业表示,乱想只会是暂时现象,很多厂商都开始意识到要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些,促进这个市场的健康发展,毕竟一个良好的市场才是企业长期盈利的保证。

丰田常务董事重松崇非常看好中国市场,他说:“在日本,车载智能系统的普及率大概是在20%,现在大都装在高档车型上。而在中国,豪华车市场销量一直在大幅度上升中,预计到2010年,豪华车年销量将突破40万辆。所以,高端GPS市场空间也相当庞大。”

冀东机电的总裁庞庆华已经跻身《福布斯》杂志财富排行榜。庞立志打造中国汽车业界的国美,其利器之一就是GPS。为了促进汽车销售,在2004年,保险公司推出汽车金融业,各家银行纷纷出现车贷黑洞之后,冀东机电并没有如其他经销商一样,终止汽车消费信贷。除了和当地银行的良好沟通之外,冀东机电售出的每辆贷款车都装有GPS,这样,在信用体系不健全的现状下,冀东机电售出的贷款车辆保持了良好的还贷记录。

面对GPS行业里盈利与非盈利两重天,到底谁能将GPS神话演绎的出神入化?谁又能逆势而上笑到最后?都要等待新一轮快速行业洗牌过后,才能见分晓。

政府角色的难题

在中国的智能交通市场中哪些企业能够获得利润?哪些企业才能够进入主流市场?事实上,中国的智能交通市场很大程度是控制在政府的手上,交通系统、信息系统、地图数据几乎都是由政府主导的。

确实,现在提这个话题有些敏感,但是在中国,智能交通的成败,就目前而言,诀定权还是锁定在政府手中。日本VICS的小胜先生认为,政府主导是好事,在日本,VICS就是由政府发起的。

但是他认为,在中国的情况不同,以交通信息提供为例,如果在中国发展VICS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信息收集渠道不可能通畅,因为收集和发布信息的很多环节都被卡住了。

其中原因就是政府干预的尺度的问题,对于在中国推行日本的智能交通技术,小胜认为,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但是希望中国政府能够在其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作为一个智能交通行业的纽带而不是垄断。

确实,中国的智能交通有着属于自己的特征,政府方面的态度是必须符合中国的国情。以电子地图为例,截至到2006年国家测绘局共审批了北京四维图新、上海畅想、北京高德、北京灵图、北京瑞图万方、凯立德、武汉吉奥、易图通、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共九家具有国家甲级测绘资质的电子地图企业。

虽然市场上生产电子地图的大小厂商不少于100家,其中盈利收益基本都被这几家垄断。很多电子地图企业都在抱怨,自己不是含着金钥匙“出生”,无法和 “特殊商品”的身份,带有垄断性色彩的企业进行平等的市场竞争。

而在智能交通的道路上,由于政府行为,也走了很多弯路。2005年8月北京市公交控股集团就计划建设6000个智能数字公交站亭,智能数字公交站亭系统开始在望京科技园至北京站的420路公交线路上实际运行,2006年长安街沿线建成智能数字公交站亭300个。

事与愿违,目前在北京市近350个智能数字公交站亭中,只有不到60个智能数字公交站亭通电(其中长安街21个,420路站点36个),有近300个数字公交站亭在当普通站牌使用。从2006年3月份至今,北京的智能数字公交站亭建设陷入停滞状态,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北京的大街上没有增加一个智能数字公交站亭。

事件的成因就是广告经营权的问题,北京市公交控股集团2004年8月和新世界(中国)科技传媒有限公司(简称新世界集团)签订的《智能公交电子站牌项目合作协议书》约定,由新世界集团投资4至5亿元人民币,在2008年8月份之前建成6000个智能数字公交站亭。

2005年北京市交通委员会批准新世界集团全额负责投资建设以及负责运行管理和维护,并明确了以智能数字公交站亭的广告经营作为补偿的运作模式。政府不用花一分钱,新世界集团只用电子站亭上一小部分作为广告经营,用以补偿前期的投入和后期的管理和维护费用。

新世界(中国)科技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西钊说,“北京智能数字公交站亭的广告经营权需要得到北京市市政管委的批准,可是到现在为止还是没有批下来,我们等待的时间太长了。”

在2005年12月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对北京市运输管理局的《关于更新改造公共交通电子站牌设施附着广告的意见》中,北京市市政管委认为,支持北京市运输管理局统一设置电子站牌,但“采取企业投资建设运营维护,以广告收入作为回报的融资方式情况重大,需报请市政府批准”。

“在近两年的时间里,我们也不停地找相关部门,但广告经营权就是审批不下来,由于前期已经投入了一个多亿,现在上也不是下也不是,没办法智能数字公交站亭建设只好停下来。”董西钊很无奈。

上一篇:英语写作中必备“过渡词”总结下一篇:生命的桥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