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24-09-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共11篇)

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篇1

作情况汇报

(XX县国土资源局)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同志们大家好:

我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自2007正式启动以来,在市局党组和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历经三年多,完成了XX县级规划,编制完成了全县14个乡镇级规划,现就我县乡镇级规划修编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总规修编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经费保障。

我县于2005年4月成立了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各乡镇人民政府也相应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在县财力十分困难的前提下,拨付专项工作经费用于我县总规修编工作。县人民政府组织各乡镇和各单位多次召开总规修编专题调研工作会。

(二)选择规划修编工作的承办单位。为了确保规划修编成果的质量,2007年 2月通过公开招标,择优选择了XXX为我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承担单位。同时签订了合同,明确了双方的职责和需要提交的成果。

(三)全面收集各类基础资料,开展前期工作调研。

根据规划修编有关技术要求和上级下达的规划指标,我局与承担单位通力合作,在县直相关部门和乡镇的密切配合下,全面

1收集了各部门十一五专项规划、重点建设项目规划和乡镇基本情况等基础资料。

(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完成情况

1.我县于 2007年12月完成了专题研究和县级规划修编大纲,并于2008年9月通过省级备案批复。

2.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备案批复已多年,由于时间跨度长,项目变动大,我县在上级下达我县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规划指标不变的前提下,本着更好的为我县的经济建设服务,于2009年9月再次拟定拟建项目征求函,征求函发出后,各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对拟建项目作了认真填报。2010年我局又重新收集有关十二五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再次核对项目表。2011年又重新收集14个乡镇的城镇规划和涉及我县的高速公路图件,为总规修编提供最现势资料。

3、我县的重点项目规划情况:14个乡镇的城镇建设区、XX农副产品园区,XX乡的工业园区,XX工业园区以及XX镇的工业园区、以及各乡镇主要交通干线建设、XX高速等、XX流域的XXXXXX三大电站和XX水库等。

4、科学合理布局土地利用区,结合第二次土地调查及基本农田上图工作,对全县各类用地按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四大区域进行规划布局。我局将上级下达的xx公顷建设用地增量指标按交通用地xx公顷、水利用地

xx公顷、其他基础设施用地xx公顷(可用于各类建设)、城乡工矿建设用地xx公顷,全部布局在允许建设区。

5、规划基数转换。2007年规划修编上级要求是以2005年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数据,而2009年要求必须以第二次调查数据为基础数据,因此需要对二调数据进行转换。为了完成此项工作,我县制定了《xx县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数转换工作方案》,经过精心组织,按《xx市县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修编基数转换指导意见(试行)》xx土规修办发[2010]5号文件要求完成了道真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基数转换成果,通过成果分析,认为规划基数转换成果是实事求是的,切实可行的,符合我县实际,可作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基数。

6.在县级大纲和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完成了全县14个乡镇规划初步成果。目前,xx镇文本已报省修编办备案,其余13个乡镇初步完成文本编制和建库工作,并通过了乡镇府、县政府、各部门审查和市国土资源局的前置审查。

二、规划修编坚持的原则和采取的措施

(一)修编原则。一是依法修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进行规划修编;二是公众参与原则,我县在总规修编过程中,曾多次广泛征求集乡镇政府,各行业单位意见,使规划修编更具可操作性和符合民众意愿;三是保护耕地和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依据上级下达耕地任务保有量和建设用地增量指标,认真审核我县城镇村人口规模和人均用地指

标,通过土地利用分区,将基本农田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和重点风景文物保护区划入禁止建设区;严格按上级下达建设用地增量指标将规划项目划入允许建设区,不得突破建设用地总规模;四提高土地利用率原则,以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内涵挖潜,统筹安排各业用地,正确处理好土地利用的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五是统筹考虑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原则,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六是切实贯彻耕地占补平衡原则,对划定的耕地和基本农田要切实加强保护,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在项目确需占用耕地时,需对占用耕地进行补充,确保目标年耕地保护面积不降低,质量不下降;七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规划修编和管理水平的原则。

(二)采取的措施。

1.认真运用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经转换后作为规划基础数据。

2.认真运用“三界四区”规划理论,我县以二调现状图件为基础,按上级有关规定认真划定有条件建设区,我县按到2020年建设用地总规模的30%左右进行了划定。

3、把大于25度的耕地不完全列入退耕范围,而是加强土地整理工程,对坡度较大的耕地进行整治,改善其生产条件。

4、规划修编确定规划期内加大对农村居民点的整理力度,将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纳入规划。

5、为了和城市总体规划相街接,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的城市建设范围以外城市总体规划划定的城市建设范围以内的区域划为有条件建设区,为城市建设的不确定性留下充足的发展空间。

6、对基本农田实施动态管理,在划定基本农田时,比上级下的指标多划定一量的基本农田,当无法避开基本农田的建设项目占用基本农田时,占多少在多划的基本农田内核减多少,确保在规划期内基本农田保护总面积不低于规划目标确定的面积。

7、为了使规划更具弹性,满足不可预见项目发展的需要,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环境保护,经政府确定立项的项目用地进行影子规划,全部列入项目表,视为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三、下步工作:

1、尽快落实市级评审意见,修改完善成果上报审批,全面完成我县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工作。

2、建立和完善乡镇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

3、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

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篇2

1 土地集约利用概念的来源

土地集约利用是针对粗放式土地利用而言的。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最早来自于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家在地租理论中对农业用地的研究。他认为农地集约利用是指在一定面积土地上, 集中投人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使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 以求在较小面积土地上获取高额收人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其基本涵义是指增加土地投人, 获得土地最高报酬。

2 落实科学发展观, 正确认识土地宏观调控

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国家事业的全局发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是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的本质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 必须正确认识土地宏观调控, 把土地作为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一, 是由我国土地国情、土地供需矛盾和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决定的,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为土地宏观调控的基本手段必须引导各业用地, 优化结构, 合理布局, 节约和集约土地资源, 达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利用土地的目标。

3 规划的空间布局上的节约与集约

由于我国规划编制的自上而下指标控制,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实际上就是落实上级下达的规划指标, 很少研究各业发展布局问题。从本质上说,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空间规划, 因此布局十分重要, 否则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第一, 农用地布局。根据我国的国情, 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我们还要把保护耕地作为规划的重点和主线, 因此首先就要考虑农用地布局尤其是耕地布局, 这里主要是基本农田布局问题。

第二, 建设用地布局。建设用地布局主要是城镇体系布局, 在规划中, 从统筹区域、统筹城乡的空间均衡理念出发, 使人口、经济、城镇的分布与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相协调, 要考虑那些地方适合扩大城市规模, 适合进一步聚集人口, 那些地方不适合进行大规模开发和建设, 而是需要进行保护和恢复, 甚至疏散人口, 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加强发展规划的空间引导和约束功能来予以解决。

4 完善指标控制方法, 确保土地集约利用

为了增加规划的可操作性, 按照“弹性”与“刚性”相结合的原则, 把指标分成强制性指标和指导性指标。我国土地国情, 决定了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建设占用耕地面积、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应是强制性指标, 这些指标直接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转变, 这部分指标需要无条件地实施, 如规划应明确规定在空间上需要进行严格保护和管制、严格禁止开发建设的区域和地段。所谓指导性指标, 主要包括农业结构调整指标 (设施农业、畜禽饲养和养殖水面等农业用地占用耕地指标、生态退耕) 、土地资源生态保护、林木覆盖率等指标等, 这些指标主要是为农业结构调整、生态保护需要, 具体实施是由相关部门实施。这部分指标体现规划的弹性和适应性。这些指标的规模和时序应是指导行动。

5 合理设置土地用途分区, 引导土地集约利用

作为土地宏观调控的基本手段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在用途分区和管制方面应进行合理引导,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和土地置换、土地周转等政策, 建议划中设立村镇建设控制区、城乡建设土地置换区、城镇建设土地周转区, 并相应制定用途管制细则, 深化土地置换、土地周转政策和可操作性。这些土地用途区, 主要作用是鼓励农民居住向中心村、集镇、城镇集中, 引导土地集约利用。

6 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集约利用评价体系

随着经济建设快速发展,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 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多, 给土地供应带来了较大压力。同时, 中央对各级政府提出了积极运用土地资源进行宏观调控的新任务, 也使经济加快发展的强劲需求和土地资源硬约束的矛盾显得突出。为此必须创新思路, 探索土地管理的长效机制, 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约束用地关键是合理用地、集约用地。为此要建立一个土地利用可操作的量化标准指标, 主要包括土地的投入强度、单位面积土地产出强度等方面规定。

7 调整规划编制主体, 适应土地集约利用的要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 各级人民政府编制规划, 但由于地方政府既是土地利益的主体, 又是规划的主体, 地方利益和中央政府利益取向并不完全一致, 有时存在“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的现象, 这也是规划受地方领导人为影响的主要原因。

8 研究规划实施机制, 优化规划的实施环境

现行规划实施机制研究不够, 规划编制与管理实施脱节。三分编制, 七分实施。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应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技术和管理的统一。规划的编制本身不是目的, 关键是发挥规划的调控和引导作用。要采取法律和行政手段, 合理运用各项经济政策, 确保各类规划的实施。

8.1 强化耕地保护的经济机制

调整建设用地占用耕地与利用原有建设用地的成本比例, 形成“优惠挖潜”和“高价外延”的两个政策价格, 提高耕地占用成本, 引导城镇建设利用非耕地资源和挖掘现有用地潜力。

8.2 调整土地收益分配办法

土地既是宝贵的资源又是有很大价值的资产。为了解决一些市、县为获取高额土地收益不惜大量处置耕地问题, 必须改进目前实行的不加区别地把占用耕地和利用原有建设用地的土地收益全额留给地方政府的做法。

9 建立政策性土地金融体系来合理引导土地集约利用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 篇3

关键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

中图分类号: F30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8-10-1

土地一直作为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千百年来被人民不断的开垦,如今,人口增多,土地紧缺,成为当下非常严峻的问题,可行的就是对土地进行合理化的应用,均衡化的发展和实施。

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含义及内容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就是指国家从长远的利益出发,全局考虑,以全部土地作为对象,对土地的利用、整改、开发、保护等方面进行合理化的安排。城市、村庄等建设用地,以及能源、水利、军事项目等国家发展用地,都属于土地利用规划的范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包括很多,有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供给量预测,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以及土地规划目标、任务和实施措施等。由此可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非常重要,是关系着土地能否合理利用的基础。

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组成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组成如下:现行规划实施情况评估;规划目标的确定;土地利用结构、布局、分区等方案的确立;土地利用形式与背景分析以及土地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等,其涵盖的内容非常全面,涉及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不同需求。

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3.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批不严谨

由于城市化的发展速度过快,导致土地日益紧张,现有的土地已经远远不足以满足人们的需要,此时,就会发生一些土地规划审批不严格的问题。例如,有些城镇对投资方的用地审批宽松,导致很多土地被超出规划范围,过度使用;个别人员为了一己私利,以权谋私,实际审批的土地远远大于原有的规划内容,超出国家规定。这些情况大大影响了国家对于土地规划的总体策略。

3.2 规划偏离实际

国家对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个大的方向,是一个指引方针,根据这个方针,土地规划部门应该合理利用土地进行建设。而当下,有些地区,土地规划部门经常发生规划设计图纸与实际操作不符的情况,差别较大,乃至影响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导致土地利用率低下。

3.3 土地规划实施影响耕地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耕地占据着非常大的面积,而当下,有的地方过于注重经济设施的建设发展,忽略耕地的意义,在土地规划方面,减少农民耕地,改为建筑设施,导致耕地变少,农民收入减少,严重地影响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3.4 土地规划影响环境

环境直接影响着人民的生活质量,而土地的规划或多或少会对环境造成影响。有的地区过度开采土地,砍伐植被,破坏环境,大力兴建工程项目,导致当地环境受损;还有的地方土地规划选取的地域不合理,影响人民日常生活的同时,又带来环境的损害,严重的还会影响当地的气候条件。

4 如何解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中的问题

对于土地规划审批不严谨的问题,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文件,要求土地规划部门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执行,同时作为土地规划部门,应该对土地与经济建设进行合理化的分析,不能盲目的为了求发展而浪费土地资源,要严于律己,不能贪图私利,要合理制定土地的规划,使当地的经济健康发展。

对于土地规划偏离实际的问题,作为土地规划部门,必须要配以专业的工作人员,严格规划图纸,不能忽视图纸的重要性,要切合实际,根据当地的人文环境和土地情况,合理分配,综合规划,只有这样,才能让土地利用最大化,使得城市建设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协同发展,共同进步。

对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影响耕地的问题,土地规划部门必须要充分满足耕地的需求,不能盲目的减少耕地,只求经济发展,不求农业发展;与此同时,也不能过度的将土地全部变为耕地,让城市变为农业城市,二者都不能过度利用,必须合理规划土地,在保证农民有地种,农业合理发展的同时,再考虑土地对经济建设的规划,只有这样,才能让土地规划得到实际的应用。

对于土地规划影响环境的问题,作为土地规划部门,要充分将环境因素考虑进去,在做规划的时候,根据当地环境气候条件,合理设计,在不破坏环境的同时,保证土地的利用率,为当地的各项发展做出贡献。

5 结语

只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得到合理的实施,均衡的分配使用土地,不断完善土地的法律法规,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科学性,持续性,才能让国家发展得更迅速,更富强。

参考文献

[1] 夏春云.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与实施保障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

[2] 周也奇.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存在问题 篇4

我国现行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由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和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三个层次组成,形成了全国、省、市、县、乡五级土地利用。它的主要特点是层次性强,结构严谨,赋有明显的行政色彩,非常便于实施与落实。但由于受到整个国家经济体制的影响,再加上其规划本身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难免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各级规划的职责分工不够明确,规划体系不够灵活,规划协调与衔接性差等。

(一)各级规划分工不够明确

我国现在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为国家、省、市(地)、县(市)、乡五级,从国家的角度看,国家级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越细,规划的适用性越低。县、乡一级的规划应当是具体落实的规划,县级土地利用规划主要应注重用途的分区,而乡级规划应注重落实。事实上,在我们审批用地时,主要依靠的是县乡级规划。其实,对于面广量大的用地项目,全国和省级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只能实现数量控制,而不能在图上进行具体控制。目前,在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中明显存在宏观过细、中观流于形式、微观过粗的现象,各级规划的核心职责分工及编制内容不够明确,不利于规划的实施。

(二)规划的协调与衔接性较差

在我国规划体系中,客观上存在着既相互依赖又各有侧重的发展规划和空间规划两大系列。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同属于不同地域层次的综合性的空间规划系列,在不同地域层次的空间规划之间,也有一个需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互反复协调与衔接的问题。当前,核心问题是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协调与衔接明显不够,尤其是两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和总体规划的图件比例尺、图件现实性与用地规模指标及用地界线等,与城市总体规划的矛盾较大。同时,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内部协调性也较差,各级总体规划与其相应的专项规划之间的定位、定量、定性、定序四个方面的协调明显不够,尤其是总体规划与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之间的协调,在许多方面图、数与实地相矛盾,不便于规划的实施。

(三)规划体系不够灵活

主要表现在土地和规划的种类较多,全国规划体系千篇一律,规划形式死板,不便于规划操作,各级政府没有一定范围内灵活编制和实施规划的自主权,规划编制不能做到因地制宜。同时,存在重复性规划的现象,规划问的宏观、中观、微观衔接性较差。

(二)国内相关规划体系的借鉴与启示

1、国土规划体系的借鉴。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存在不同的国土规划体系,从规划行政区域范围的角度来看,通常划分为全国、省级、县(市)级三个层次;从规范详细程度的角度来看,可将规划分为国土总体规划、国土专项规划和国土详细规划。国土总体规划是一种纲要性或政策性规划,主要解决跨部门、跨行业的国土资源配置问题,专项规划是在总体规划的框架控制下,针对某一专门问题而进行的规划;详细规划又称国土规划设计,是国土规范的深入和细化,对建设项目做出具体的安排,要求将各规划项目布局到大比例尺地图上。从国土详细规划的作用来看,又有控制性和开发性之分,前者控制国土资源的使用条件、方式等,后者针对某区域进行开发设计。根据国土规划体系改革的方向,国土规范的法定层次由全国、省级、县级三层次组成,在法定层次之外,辅之以跨省的大区域重点地区规划、省(区、市)内跨地区规划,简单示意为:全国(必须)-大区或重点地区规划(视需要)-省级(必须)-省内跨地区规划(视需要)-县级(必须)。

2、区域规划体系的借鉴。区域规划是在一个地区内对整个国民经济建设进行总体的战略部署,国土规划和区域规划同属于国土开发利用和建设为中心的,从战略高度进行的地域性综合规划,在区域层次上有相当的规划复合性,除了全国一级的国土规划外,以省、地(市)、县为主的区域性田地规划亦可以叫做区域规划。因此,区域规划是国土规划的重要类型,是区域性国土规划的同义词,其性质、内容和

方法与国土规划基本相似。它与国土规划的关系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各种不同类型的区域规划都是国土规划的组成部分,在国外,国土规划与区域规划这两个概念也可相互通用。

3、城市规划体系的借鉴。城市规划一般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主要是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的形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详细规划主要是以总体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或者直接对建设做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在编制总体规划前可以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大、中城市可以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分区规划。设市城市应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县政府所在地的镇应当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三、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优化与完善的路径探究

(一)明确界定各级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目标职责国家级规划的核心目标职责是确保我国的用地安全或粮食安全,实现全国性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省级规划核心目标职责是在国家级规划指导下,确保国民经济建设的用地需求,尤其是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用地,有条件地实现全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国家及省级规划以政策精神的文本形式为主,以图件为辅。县级规划核心目标职责是划定用地管制区和耕地保护区,制定用地管理制和耕地保护的政策,并标定在规划图件上。县级规划以文本和图件结合为主;乡级规划核心目标职责是具体落实职能规划的指标,进行土地利用规划详细设计,做好图件上的定位控制和定量控制,乡级规划以图件为核心。

(二)重点开展县、乡两级土地利用规划工作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重点,应该加强县、乡级规划的研究力度,注重县、乡级规划的人才和技术设备的投入,逐步实现县、乡级规划的一体化进程(包括编制与实施)。县级规划作为总量控制的最基层,其规划内容要具体体现定位、定量、定性、定序的要求,核心内容是合理控制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和切实保护耕地,要求乡(镇)级规划在县级总量控制和分区控制下对具体地块的用途进行编定,为土地管理提供直接依据。

(三)注重规划之间的衔接与协调,提高规划的质量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资料清单 篇5

2、评估期历年年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实施项目清单(配项目范围线)

3、评估期历年农转用报批项目清单(配报批红线)

4、评估期重大项目(单独选址)建设项目清单

5、本轮规划已批局调项目及相关文字、电子图件材料,局调指标台帐

6、评估期历年已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及相关文字、电子图件材料

7、评估期历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资料及矢量数据

8、农用地分等定级电子数据和相关资料

9、截至评估年违法用地数量及查处情况

10、截至评估年低效用地的数量、类别和查处情况

11、评估期历年土地各供地清单

12、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清单(配项目范围线)

国土局的相关部门 收集资料

国土局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说明和数据库

2、评估期历年年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实施项目清单(配项目范围线)

3、评估期历年农转用报批项目清单(配报批红线)

4、评估期重大项目(单独选址)建设项目清单

5、本轮规划已批局调项目及相关文字、电子图件材料,局调指标台帐

6、评估期历年已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及相关文字、电子图件材料

7、评估期历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资料及矢量数据

8、农用地分等定级电子数据和相关资料

9、截至评估年违法用地数量及查处情况

10、截至评估年低效用地的数量、类别和查处情况

11、评估期历年土地各供地清单

12、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清单(配项目范围线)

环保局

1、评估期历年环境公报

林业局

1、生态林建设资料

2、评估期历统计资料或公报

3、县级林业规划(新一轮)

统计局

1、评估期历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评估期历年人口及人口构成相关资料

发改委

1、地区十二五社会经济与发展规划

2、近期地区、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相关资料

规划局

1、新一轮城市(县域/镇)总体规划

农业局

1、标准农田数据库

人民政府

1、评估期历年政府工作报告

其他相关资料

1、行政区划调整相关文件、资料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 篇6

(二)规划图件;

(三)专题研究报告;

(四)规划成果数据库;

(五)其他材料,包括征求意见及论证情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审查意见及修改落实情况、公众听证材料等。

第二十八条 有关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人民政府转来的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意见,并自收到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意见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完成规划审查工作。

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较大分歧时,有关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各方进行协调。因特殊情况,确需延长规划审查期限的,可以延长审查。

第二十九条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据下列规定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审查:

(一)现行法律、法规及相关规范;

(二)国家有关土地利用和管理的各项方针、政策;

(三)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四)土地利用相关规划;

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篇7

关键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思路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 也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五年时期”。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理念、新趋势, 对国土资源工作提出新的挑战, 对如何发挥土地宏观调控的作用, 实现土地供给侧改革, 增强有效供给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1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规划存在的问题

(1) 从耕地保护目标上看, 规划对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重视不够: (1) 优质耕地没有应保尽保。本轮规划为满足城市发展建设用地需求, 减少建设与耕地保护的矛盾, 在城市周边、交通沿线预留了相当的优质耕地未划入基本农田予以保护。尤溪县城市规划区内基本农田面积仅占城市规划区内耕地面积的6.22%, 仍有相当耕地具备划入基本农田的条件。 (2) 没有土壤防治的措施。当前耕地土壤因化肥不合理使用、生活废水、工业废水引起的污染日益严重、不断恶化, 影响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以及国际竞争能力。规划没有针对当前土壤污染的突出问题提出修复治理、改善土壤环境、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的措施。因此, 本轮规划对城市周边、交通沿线的优质耕地未予全力保护, 没有对耕地的质的改善与提高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规划不能起到引领推动农业实现绿色发展的作用。

(2) 从战略目标上看, 规划对自然生态保护体现不够。尤溪县地貌属丘陵山地, 自然资源丰富, 但本轮规划仅将少数的自然保护核心区纳入禁止建设区, 没有将自然生态保护区、江河湖泊生态区、水源涵养区、饮用水保护地以及自然文化遗产地等划入禁止建设区, 全县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0.5%, 基本忽略了生态保护对土地利用的影响。规划缺乏构建生态空间开发利用保护的格局, 没有解决土地利用与生态保护的矛盾, 引导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

(3) 从土地供应上看, 土地利用结构不能适应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要求。从“十二五”期间尤溪县土地供应统计数据分析, 全县土地供应量中间年份稍大、两头小, 其中2013年土地供应量占“十二五”期间的29.26%, 2015年回落到8.69%。可见随着我国经济增速放缓, 建设用地整体需求量也在下降, 用地与经济发展呈正相关关系。从用地结构上看, 工业用地供应占全县用地供应总量的40.56%, 其中2012年为工业用地高峰期, 占工业用地供应总量的36.89%, 其后逐年下降, 2015年回落到8.99%。住宅和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稳定在13.13~17.84%之间。可见随着经济增速换挡与结构转型, 用地结构也相应发生变化, 工业用地下降幅度较大, 住宅和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等用地需求量比较平稳。而本轮规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侧重安排用于工业用地, 全县工业园区、集中区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占全县新增指标的2/3以上, 工业用地的比例偏高, 与经济发展现状不相符。规划需要进一步优化建设用地结构和空间形态, 以适应“十三五”期间经济发展的趋势和结构变化的特点。

2 原因分析

(1) 规划偏重于耕地数量保护和量的占补平衡。为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 满足城市建设需求, 规划编制时将城市周边、交通沿线的相当的耕地作为城市远期发展用地而不划入基本农田, 同时为满足基本农田划保指标要求, 将部分偏远山垅田划入基本农田, 影响基本农田保护质量。在占补平衡方面, 对占用耕地仅要求补充耕地数量相等, 没有强制要求补充耕地质量相当。因此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仅建立数量保护指标体系, 设置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面积、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义务量等数量方面的约束性指标, 没有质量方面的指标。

(2) 规划的自然生态安全理念不足。规划虽然将“生态保育, 维护良好的生态本底, 促进人地协调”写进土地利用战略重点, 但规划主导思想仍是保发展用地, 因此没有很好与林业、水利等部门规划衔接到位, 象征性划定少量生态保护区。规划没有树立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理念, 与中央提出的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不相适应。[2]

(3) 建设用地指标配置过于集中。规划编制时, 国家实行扩大内需, 以基础设施拉动经济增长, 以房地产建设进一步推进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因此新增城乡建设用地指标, 主要满足工业、商住用地需求, 重点布局到城市规划区内, 尤其安排布局到工业园区内。基础设施指标优先满足交通、能源、水利等重点工程。新村建设等其他用地指标偏少, 造成生产、生活、生态用地结构失衡。[3]

3 对策建议

(1) 增加耕地质量保护目标: (1) 要划定城市周边的基本农田。在充分合理预留“十三五”期间城市新增建设用地空间的基础上, 将城市周边、交通沿线的优质耕地、已建设的高标准农田优先划入永久基本农田, 提升基本农田中优质耕地的比例, 切实保障粮食安全。拟划入的基本农田面积必须达到城市规划区内一般耕地20%以上, 质量要有所提高, 形态优化。 (2) 丰富土地整治的内涵。土地整治要增加提高耕地质量的措施。要突出污染土壤修复与治理,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切实改善土壤环境;加强废弃土地生态和矿区环境恢复治理, 以及重点流域水土综合整治, 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加强农村环境整治, 结合增减挂钩村庄整治, 开展农村垃圾、污水等治理, 防止土壤污染,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对建设占用耕地的耕作层进行剥离, 用于中低产田和新开垦耕地培肥地力, 提高耕地生产能力。对新增耕地要进行耕地质量等别评价。通过这些整治修复与耕地层再利用, 以及质量等别评价, 真正实现耕地的质的改善, 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保障农业绿色发展。

(2) 将生态保护纳入规划。规划要与林业、水利、环保等部门的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相关规划进行充分衔接, 在现有规划的禁止建设区基础上, 将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风景名胜核心区、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列入省级以上保护名录的野生动物植物自然栖息地等划入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 划定自然生态保护红线。加强江河湖泊湿地的保护, 划定河岸生态保护蓝线。自然生态保护红线、河岸生态保护蓝线与耕地保护红线共同构成国土资源保护经脉与网络, 管控农用地, 保护山峦、水域、湿地等自然生态用地, 构建新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3) 优化建设用地结构和空间形态

(1) 城镇用地:a.要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在与城市总体规划充分衔接的基础上划定城市开发边界, 与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共同形成国土开发格局, 严控城市新区无序扩张, 推动城镇化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 促进串联式、组团式、卫星城式发展。b.新增城乡建设用地指标适当向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倾斜。对于三四线城市而言, 经营性房地产有库存没销量, 因此应重点支持保障性住房用地, 支持社会民生, 以及国家扶持的健康和养老、文化、体育、旅游等产业用地, 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

(2) 乡村用地:a.划定乡村居民点管控边界。规划要与最新的乡村规划衔接, 合理安排居民点用地, 规范布局, 保障乡村垃圾污水处理、道路供水建设等基础设施用地, 以及学校、医卫等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尚未完成乡村规划编制的, 其乡村用地布局要充分征询村民意见, 经村民代表会或村民小组讨论通过, 使用地布局更加合乎民意, 以便实施。b.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用地。发展乡村旅游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依托乡村生态、文脉资源, 倡导休闲农业、自然生态、文化传承等形式的旅游开发, 保护原有生态系统, 保留乡村古风文韵。新增建设用地指标重点安排纳入《福建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的重点旅游项目用地, 主要用于旅游接待服务及旅游厕所、停车场地、区间交通等配套设施建设。倡导利用空闲地, 少占耕地。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 保障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4]

(3) 工业用地:实行“减量化”政策, 提倡节约集约用地。“十三五”期间是经济增速换挡时期, 要下调过高的工业用地比例, 调整工业内部用地结构, 完善指标配置。对以钢铁纺织化工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应以去产能为主, 积极盘活闲置土地, 解决低效利用问题, 合理处置僵尸企业, 化解过剩产能, 促进结构转型。严禁为产能过剩项目提供用地。重点保障以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用地。三四线城市要满足大众创业、万能创新等新产业、新业态用地需求, 满足物流仓储等“互联网+”带动高技术产业的用地。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本文分析了新常态状况之下土地利用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并针对中期的规划方向以及对策进行了积极意义的探讨, 以期促进国内土地利用在结构与布局上的优化。与此同时, 本文由于篇幅有限, 各相关问题研究上存在不足之处, 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总结。

参考文献

[1]夏春云.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与实施保障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11 (07) 237:246.

[2]赵晓波.中国全要素土地利用效率计量分析[D].辽宁大学, 2013 (09) 377:386.

[3]董祚继.中国现代土地利用规划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07 (03) 137:156.

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篇8

关键词:土地资源;土地利用规划;调查

中图分类号: F30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4-95-1

1 土地资源调查与土地利用规划概述

通过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利用规划调查能够对一个地域的农业自然资源做出综合评价,从而判断一个地区的自然生产潜力。通过土地资源调查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一个地区的土地资源情况,从而能够更加合理地制定土地资源开发计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现代化的发展角度来说,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利用规划工作是基础,通过系统化的全面调查,能够明确各项工作的开展进程。从土地资源的开发角度来看,土地资源调查和规划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土地资源调查是多种农业自然资源的综合,也是最终开展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和前提。

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资源调查的直接应用成果,土地利用规划主要表现在对土地的空间形式、承载方式以及用途等方面综合分析土地的利用目的,从而能够以最佳的结构比例及最佳的组合方式实现土地资源的利用。通过土地资源利用的规划能够增强土地利用的效率,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避免盲目性,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使得土地利用规划更加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土地利用规划首先要从国家、集体及个人的实际需要出发,其次是要与当前的社会科技水平和经济发达程度相吻合,再次是要综合考虑土地的实际情况,避免过度开发,四是要制定出系统的综合计划并且考虑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理措施。

2 土地资源调查与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内容

基于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目标,土地资源调查主要应该包含三个主要内容,分别是首先要明确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其次是要调查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尤其是要对土质进行勘测,再次是要综合调查社会、经济、技术的实际条件和环境。土地资源的基本情况不仅反映了土质情况,还反映了长期以来的社会历史演变,是对生产水平和人类对自然改造的客观反映。从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来看,是要通过调查来了解土地的开发程度,只有基于土地利用现状的土地利用规划才是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现状的具体内容应该从土地利用的结构、土地利用的方式以及土地利用的空间布局来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途径主要是通过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表来实现的。

土地质量的调查是对土地开发潜力的深入考察,是土地生产能力和综合属性的综合体现,也直接表现了土地各个要素之间的综合特征。土壤的综合质量会直接影响土地利用规划的结果。土地质量调查是土壤本身特性的调查,这与该地域的光、热、水直接相关,不同的光热组合之下会形成不同的土壤特征。土地质量调查还需要对土地类型的相关组合进行描述,分别是对土壤的酸碱度、土壤肥力以及土层的厚度和坡度、高度等进行综合调整。

土地资源调查的第三项内容便是土地利用的社会条件、经济条件以及技术条件的调查,即主要综合考虑土地的周边环境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和调查。社会需要是首先进行土地资源开发的前提条件,土地资源的开发也需要有客观的经济和技术条件支持,从供需环境、价格因素以及市场环境等方面综合考虑土地资源开发的可行性和价值。总之,通过土地资源调查能够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依据、奠定基础,是土地资源开发的关键和前提。

3 土地资源调查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应用意义

随着人口的增长,人类生存的空间日渐狭小,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也更进一步地凸显出来。土地资源的研究开发起源相对来说比较晚,从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来看,还没有形成系统化的研究成果,因此使得土地资源调查工作的开展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但土地资源的开发和研究终究会是一个长期性的持续工作,必然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利用规划调查的应用目的是明确的,其最终目的在于通过土地资源调查能够对一个地区的土地资源状况作出评价,并且要结合当地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技术等多种因素对自然资源进行综合考虑。土地资源调查与其他自然资源调查是相辅相成的,共同组成了一个系统,是国家规划资源配置重大决策的关键性依据。土地资源调查与土地利用规划之间也具有直接的联系,土地资源调查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基于土地调查的土地利用规划才是符合实际应用情况的,才能因地制宜。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利用规划的调查能够减少在土地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决策性失误,避免出现过度开垦或资源利用不合理,与周围环境不协调,破坏自然环境的情况。

参考文献

[1] 周步国.务实创新,开创国土工作新局面[J].金山,2011,(7).

[2] 曹明德,黄东东.论土地资源生态补偿[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7,(3).

[3] 张睿.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法律规制[D].福州大学,2005.

[4] 胡小健.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编制的若干思考[A].“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文集(下册)[C].2004.

关于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函 篇9

XX区人民政府: 感谢贵区一直以来对商务中心区工作的大力支持!

XXX市商务中心区经过三年多的建设,城市新中心已初步形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项目建设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根据商务中心区总体规划及下一步发展方向,大岭南路以东至六峰南路延长线区域已提上建设日程。

经过前期与市国土资源局及XX区国土资源局的沟通了解,在商务中心区规划范围内,位于连霍高速南侧、大岭南路东至六峰南路延长线区域,尚有约637亩土地不符合XX区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详见附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将这部分土地划定为有条件建设区,由此造成上述区域土地无法直接上报省国土资源厅办理农转用征收报批手续,从而直接影响下一步商务中心区对此区域的开发建设工作。

2015年3月-5月,市政府先后三次召开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暨土地规划调整完善工作,会上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强调各县(市、区)政府要高度重视,以土地规划调整完善工作为契机,为主城区、商务中心区及产业聚集区未来发展留足空间。在此,商务中心区建设指挥部办公室提请XX区人民政府及XX区国土资源局,在本次土地规划调整完善工作

中能够对商务中心区内约637亩土地规划调整工作高度重视,长远规划,确保年底前一次性调整到位,为商务中心区下一步的顺利发展留足建设空间。

特此函告。

土地利用规划实习心得 篇10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大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愈来俞显得重要,并越来越引起教育部门和用人单位的关注。为进一步加强实践环节,在这个学期的第16周,学校组织我们进行为期一周的土地利用规划实习。目的在于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土地利用规划学,及其研究方法,增强我们队已学过的专业基础课的感性认识,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管理这一专业以后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及野外工作的基本程序与方法,提高我们的观察与实际动手能力。

通过这次实习,培养我们以后从事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合理规划、开发、利用、保护方面的基本技能,理论联系实际,使我们巩固和加深对已学过的基础理论的理解,培养专业兴趣,为我们后续课程的学习或参加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本次实习我们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项内容:(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3)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研究;(4)土地集约与节约利用研究 ;(5)土地综合整治研究 以上研究内容均已河北省保定市易县为基础。

而实习之前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充分的准备工作,是工作圆满完成的保证。首先是分组,每个班级分成3组,每组13-14名成员,有组长与副组长,由这两名同学分配以后实习过程中每个组织员的任务与安排;接下来是教师对我们进行实习指导,指出这次实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数据要求,并进行实习讲解;最后是教师给我每个组分发实习指导课程书。

接下来就是我们的实习内容:

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这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只有深入分析土地利用现状,才能发现问题,作出合乎当地实际的规划。因此,在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时,必须对土地利用现状做深入调查,分析土地利用现状资料,找出土地利用存在问题,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对规划区域内实现土地资源的特点,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利用程度、利用效果以及存在问题作出的分析,并提出优化利用土地的合理建议。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这一内容是全面评价上一轮规划编制实施成效,客官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建设用地指标分配、建设用地布局和规划实施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本次规划修编的基础数据、重点内容、技术要求和编制方法等方面的建议。

三、加强耕地和基础农田保护研究:在调查易县工地与基本农田保护现状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未来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根据一线耕地在规划期间有效地生产能力、粮食安全指标,提出规划期间全县农用地及耕地需求量:结合各乡非农业建设和生态建设占用耕地需求和补充耕地能力,提出分乡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指标:研究提出新形势下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对策和措施。

四、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研究:根据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和推动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的要求,按照“内涵挖潜与外延扩大相结合、内涵挖潜为主,合理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原则,研究解决易县如何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引导和控制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并从规模、结构、时序等方面、研究提出调控各业、各类建设用地的目标及政策建议。

五、土地综合整治研究:根据一线土地利用现状,对全县土地利用潜力进行深入挖掘,科学安排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并对土地开发整理的成本。效益进行分析,最后为土地综合整治工程指定科学有效的措施,使全县土地达到有序开,发合理利用。

经过这次做土地利用规划实习的经历,我对乡镇总体规划有了初步的认识,大概了解了工作的流程,这对以后的学习以及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为期一周的实习,我了解了现状分析方法、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内容,掌握了一定的规划技术与要求。在这期间,收获颇多:在做新农村规划中进一步加深了近期规划的内容。

有收获的同时也有很多不足,由于时间有限,没能更加全面的学习了解专题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的具体实施方案等,但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我都尽心尽力的完成了分配给自己的工作,为这次实习的完成付出了自己的汗水,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篇11

【摘 要】我国目前正面临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而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到发展县域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严格保护耕地等战略决策的基础性工作。因此编制好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确保我国土地资源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策略;探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土地利用和管理上的规划,指导城乡建设和土地管理的重要文件。相对于省市级的规划,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微观性和可实施性的特点,主要偏重于保护基本农田、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和高效节约地利用土地。但是由于规划本身存在着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的不足,因此对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改进和完善已经势在必行。

1.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特点

1.1县乡级规划必须强调落实性

在我国五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体系中,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于落实性、实施性、可操作性规划。县、乡规划的主要内容就是要落实上级规划下达的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规模等各项控制性指标,合理安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用地,划定好土地用途区。因此,县乡级规划修编的重点在于落实各项规划指标的定性、定量、定位、定序,在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的层面上确定各类用地的类型、规模、范围和时序。具体措施就是通过建设用地空间管制边界与各类土地用途分区来统筹安排各类用地,控制和引导城乡土地利用。

1.2县乡级规划要具有可操作性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于管理型规划,在上级规划与下级规划之间主导性地担负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县级规划确定规划主要目标,分解重要控制性用地指标后,乡级规划应按县级规划的要求,将各类指标以用途管制区的形式落实到1:1万的乡级土地利用规划图上,合理划定土地用途管制分区、分解土地规划控制指标,并将耕地和基本农田、城镇村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用地规模落实到具体地块,做到文本、数据、图件、数据库相一致。经批准的新一轮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做为土地管理各项相关工作的依据。因此可操作性对县乡级规划至关重要,不仅关系到此次规划修编的任务能否完成,还关系到今后规划期内的各项指标的执行情况。

1.3县乡级规划重在协调供需矛盾

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原本已经明显的人地矛盾也日趋凸显。我国的土地利用规划指标历来是自上而下控制,层层分解下达,落实到基层的县乡级规划各项指标都已经十分紧张,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建设用地与基本农田、用地规模与布局、各项规划之间的用地矛盾尤其突出。县乡级规划修编时如何因地制宜,统筹各类各区域用地,既落实上级下达的规划任务,又能协调土地利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三者关系,是一个困境和具有挑战意义的命题。

2.做好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需要注意的问题

2.1强化对县乡级土地利用规划指标的科学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控制

县乡级土地规划的主要内容为保护基本农田面积、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和加强土地的开发利用等,在上下级规划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因此,在对其规划进行修编的时候,要充分的考虑到其指标的科学合理性和可操作性。首先要依据城镇建设总体规划,设置和预留城镇建设用地,以便预期外的县乡级重点建设项目在报批的时候,可以符合相关的土地规划要求,并且还要在保证基本农田数量和质量的前提下,增加城镇建设用地和减少农村建设用地。其次,要妥善的处理和协调好土地规划和其他规划之间的关系,尽量保持规划基期、人口统计数据和土地分类面积等方面数据的一致性,实现各规划资源之间的共享,为各规划共同顺畅的贯彻实施提供有利条件。最后还要增加各种土地规划研究图件的数量,丰富翔实与其相关的各项数据,细化规划的可行性论证,以及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努力实现资源共享和对土地用途管制的全方位监控。

2.2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应注重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县乡级土地规划修编和新农村建设是整体和局部的关系。编制人员在编制土地规划的时候,就要充分的考虑到新农村建设方面的内容,加强对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指导和控制,通过城镇和村庄建设的整体布局,逐步实现将农村居民点集中和聚集的目的。同时,土地规划修编和新农村相结合也有利于统筹安排新农村建设用地和其他各类用地,对于协调新农村规划和土地规划开发等专项规划之间的关系,引导新农村建设用地向集约节约方向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此外,土地规划修编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对于改进农村土地利用方式,推动规划目标的实现也有着积极的影响和作用。我国农村用地方式仍然较为粗放,只注重向外延伸,扩大农村的面积和规模,而增加的农村宅基地的建设使得可用耕地的范围进一步缩小,降低了土地的利用率。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对农村建设用地进行了合理的安排和调整,通过对矿业用地进行整合的办法,既保证了耕地和基本农田的数量没有减少,又保证了质量的提高。

2.3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应注重灵活性和机动性

首先,土地规划要分清基本农田和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差别。基本农田是指为满足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依法不得占用的耕地和优质农用地;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为保护和管理耕地既优质农用地而划定的土地用途区,其面积大于基本农田的面积,而相对于基本农田多余的面积,可以作为基础设施和特定项目的建设用地。同时,在不影响基本农田保有量的基础上,可以对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用地依据相关的建设项目进行核减,而不必要具备相关的规划修改审批手续。此外,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的不可预见性,在进行土地规划修编的时候,可以采取列清单和留通道的方式对其指标进行预留。当建设工程和项目具体实施的时候,修编人员再根据实际的选线定位情况,对规划图进行完善和补充。其次,土地规划修编要设定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和扩展边界。为了适应城乡建设发展的不确定性,编修人员在修编土地利用规划的时候,要在划定城乡建设用地边界后,再划定一定区域的扩展边界,便于城乡建设规划用地在空间布局上的调整,满足实际社会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的要求。最后要给土地利用规划留有弹性空间,实行弹性规划和弹性管制。在确保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面积不变的前提下,增加土地利用规划的弹性,以满足和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对土地利用的要求,使土地规划在布局上更合理和贴近实际情况,切实发挥土地规划在土地管理中的作用。

总之,在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上,相关人员要充分的考虑到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注重土地利用规划与新农村建设相互结合,将土地利用规划修编的更为机动灵活,使其在城乡经济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现。

【参考文献】

[1]林二鹏.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几点看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07).

上一篇:枣阳市城市规划区个人住房建设下一篇:形容雪的唯美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