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装备与技术

2024-10-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物流装备与技术(精选8篇)

物流装备与技术 篇1

2、包装(packaging)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的技术方法所用的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也指为达到上述目的在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A单元尺寸1000×1200尺寸1000/1200极限偏差-40-0/-48-0 B单元尺寸800×1200尺寸800极限尺寸-32-0选择包装技术,应综合考虑一下的因素:1)被包装物品的性质,在选择包装技术之前,应对包装物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性质进行充分了解,选择合适的包装技术;2流通过程的环境条件,如装卸条件、保管措施、储存时间等进行全面调查研究,根据流通环境确定合理的包装;3)包装材料、容器(或制品)的选择,应根据包装物品的特性和流通条件,另外,应考虑包装材料废弃后便于处理,不污染或少污染环境,4)包装费用,既要达到包装效果,又要使包装成本最低,以降低产品售价,减轻消费者的负担;5)标准和法规,包装技术的选择必须遵守有关标准,出口商品应按照国家标准;还应遵守有关法规。

3、物流容器标准:A 内空:250×150×123 外形:300×200×148 B :内空:350×250×123 外形:400×300×280 C:内空:350×259×255外形:400×300×280 D:内空:500×350×255外形:600×400×280E :内空:500×350×123外形:600×400×148E F:内空:950×550×325外形:1000×600×340

4、集装箱的规格标准GB:集装箱的重量系列采5t,10t,20t,30t四种,相应的型号为5D、10D、1CC、1AA。5t和10t集装箱主要用于国内运输;20t(1CC)和30t(1AA)主要用于国际运输。

5、公路等级:高速公路、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公路。

6、公路货运站的作用:(1)取货上门、送货到家。(2)货物的集散、换装。运输站对于待发的货物具有集中、疏散、分类、换装的职能。(3)连结多种运输方式(4)车辆调度和停放

7、起重设备的工作级别:根据起重机利用等级与载荷状态分为A1-A8级。起重机利用等级U0-U9(U0-U3不经常使用U4经常轻闲的使用U5经常中等使用U6不经常繁忙使用U7-U9繁忙地使用),8各类叉车及特点:(1)平衡重式叉车:是搬运车辆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由司机单独操作完成货物的卸载、搬运、和堆垛作业,并通过变换属具扩大叉车的使用范围和作业效率。(2)前移式叉车:具有操作灵活性和高荷载的优点,同时体积和自重不会增加很多,可以节省空间,适合于通道较窄的室内仓库作业。(3)侧面式叉车:装卸作业不必先转弯再作业,适合于窄通道作业,且有利于条形长尺寸物品的装卸和搬运。(4)高货位拣选式叉车:主要作用是高位拣货,适用于多品种、数量小的货物的入库、出库的拣选式高层货架仓库。(5)伸缩臂式叉车:可以跨越障碍进行货物的堆垛作业,并通过变换叉车属具进行多种作业,该种叉车稳定性较强,作业人员可以有较好视野。(6)插腿式叉车:起重量小、车速低、结构简单、外形小巧。适用于通道狭窄的仓库内作业。

9、自动导引搬运车的导引方式:按照导引方式不同,自动导引搬运车可分为固定路径导引和自由路径导引。(1)固定路径导引:在固定的路线上设置导引用的信息媒介物,自动导引搬运车通过检测出它的信息而得到的导引方式,如电磁导引、光学导引等。(2)自由路径导引:在自动导引搬运车上储存有作业环境信息,通过识别车体当前的方位,与环境信息相对照,自主地决定路径导引方式,如惯性导引、激光导引等。

10、集中型和分散型站台的特点:集中型站台:出库及进库是合并的,进货及出货就可能分开但相邻,最大的好处就是可降低监管成本及有效运用仓管人员及设备。分散型站台:将好几个站台分散于厂房的四周,而每一个站台配合特定的产品线或作业区域。

2、站台形式:尾端型站台:此类站台最大的好处就是站台外侧齐平,可完全包围站台内部区域,并可提供较佳的密闭作业空间。锯齿型站台:适用于货车回转空间较小的情形,且在此种布置下,货车可由尾端或侧端装卸货,缺点为占用较多的建筑物空间、、出型及侧边型站台:站台是以车侧边来装卸货物

11、包装技术的选择原则(1)被包装物品的性质;(2)流通过程的环境条件(3)包装材料、容器的选择(4)包装费用(5)标准和法规

12、防潮包装等级:分为1级包装(1-2年、温度大于30℃,相对湿度大于90﹪)、2级包装(0.5-1年、温度在20-30℃之间,相对湿度在70﹪-90﹪)、3级包装(0.5年内温度小于20℃,相对湿度小于70﹪)。

1、物流硬技术是指物流过程所使用的各种工具、设备、设施等。物流软技术是指物流活动中所使用的各种方法、技能和作业程序等。

2、物流模数是为了使物流系统化、合理化和标准化,而艺术之表示的物流系统各种因素尺寸的标准。物流模数可分为物流基础模数、物流集装箱模数、物流建筑模数等。

3、搬运的活性:人们把物料的存放状态所决定的搬运作业的方便程度成为搬运活性。

4、产品条形码是商品身份的统一编码。它将商品的编码数字以平行线条式的符号代替,以便扫描器读入计算机,经解码后又装化成数字代码,并由计算机处理。储运条码使用在商品装卸、仓储、运输等配送过程中的识别符号。通常印在包装外箱上,用来识别商品的种类和数量;也可以用与仓储批发业销售现场的扫描结账。关系:储运条形码的基本结构为商品条形码,当同一商品的包装数量不同或同一包装中有不同的商品组合时,就必须加上储运标识代码,一边加以识别

5、物流编码是供应链中用于表示物流领域中具体实物的特殊代码。

1、物流技术装备配置原则

(1)物流技术装备配置的合理化原则a、机械化系统可以大大地改善劳动条件,减轻劳动强度,增强作业安全性,提高作业效益和效率。B、合理选用物流技术装备c、集成化与配套使用。

(2)物流运作系统的快速性、及时性、准确性和经济性原则。a、快速性是指为满足生产和用户需要,以最快的时间运送。b、及时性是指按照生产的进度,合理运用物流设备,把物及时的送到物流指定场所。c、准确性是指在仓储、运输、搬运过程中确保物流技术及其装备可靠、安全,防止由于物流设备的故障造成货物损失、丢坏。d、经济性是指在完成一定的物流人物的条件下,投入的物流技术及其装备最佳,即能发挥的设备功能,消耗费用最低。(3)选用物流器具和设备的标准化原则。在物流系统中,采用标准化的物流技术及其装备、器具、可以降低设备和器具的购置和管理费用,提高物流作业的机械化水平,提高物流系统效率和经济效益。(4)具有较强的灵活性、适应性原则。在物流系统中,所采用的物流技术及装备能适应各种不同物流环境、物流任务和实际用用的需要,应满足使用方便、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等要求。(5)充分利用空间(6)减少人力搬运。

2、物流标准化方法:集装化,包括集装箱、托盘、集装袋、框架集装和无托盘集装。集装器具:集装箱、托盘、柔性集装袋、其他包装容器。集装技术的优点:(1)便于实现装卸、搬运机械化和自动化,提高装卸、搬运效率和整个系统的作业率。

(2)提高货物运输质量,较少货物在运输途中的货损和货差。(3)便于堆垛,提高单位面积的储存能力。(4)便于物资储存,较少库房需要量。

(5)有利于组织联运,加速物资周转,实现门到门服务。(6)节省包装运费。降低运输成本。(7)便于清点件数,简化交接手续。

(8)装卸托运做业不受气候影响,保证车船正常运输,加速物资周转速度。(9)对散装和液体货物可以减少环境污染。(10)提高托运活性,加速物资周转。

3、托盘的种类(1)按通用性分为:通用托盘和专用托盘

(2)按结构不同分为:平托盘、柱式托盘、箱式托盘、轮式托盘(3)按材质不同:木制托盘、金属托盘、塑料托盘、复合材料托盘

(4)新托盘:蜂窝纸免熏蒸托盘、层压板托盘、高密度合成板托盘、木屑板托盘

4、托盘的集装方法:(1)码盘尺寸选择:货物的码盘包装的长、宽、高尺寸,必须与各种车辆内部尺寸和叉车的装卸性能相适应,既要充分利用车辆的内容积,又要便于装卸和搬运。(2)集装方式的选择:重叠式码垛、纵横交错式、旋转交错式、正反交错式。(3)紧固方法的选择:捆扎、黏合、加框架紧固、网罩紧固、金属卡具固定、层间加纸板、收缩薄膜包装、拉伸薄膜包装。

5、集装箱的分类(1)按材料分类可分为钢质集装箱、铝合金集装箱、玻璃钢集装箱(2)按结构分:内柱式集装箱和外柱式集装箱、折叠式集装箱和固定式集装箱、预制骨架式集装箱和薄壳式集装箱。(3)按用途分:通用集装箱和专用集装箱(通风集装箱、保温集装箱、框架集装箱)

6、铁路线路设施(1)线路(选线路的原则:路程最近、路线平直、坡度平坦、工程最易)(2)路基与道砟。路几十只用于铺设铁轨设施的路面。(3)钢轨与轨枕(4)道岔(5)信号

7、车展新路按其用途分类:(1)正线:站内与区间线路直接连通的线路,到发线,供接发列车用的线路。(2)货物线:办理货物装卸作业的线路(3)牵出线:供解体、编组车列牵出用的线路(4)调车线:供分解车辆停留、集结用的路线。(5)机车走行线:在站内供机车行走用的路线。(6)机车出入段线:车站连通机务段的线路(7)存车线:供停放车辆的线路。(8)安全线和避难线。特殊情况下为保证行车安全而设的线路。(9)工业企业线:车站接轨靠近工业企业,专门为工业企业取送车服务的线路。(10)段管线:机务段、车辆段等部门内,用于机车车辆整理、检修用的装备线、停留线、走行线等。

8、铁路货运站分类(1)按办理货物的种类及服务对象分类a、综合性货运站,即办理多种品类货物作业的车站b、专业性货运站,即只办理一种或两种货物作业的车站c、集装箱站即办理集装箱承运、交付、装卸、堆存、装卸箱、门对门作业,并组织集装箱专列作业的车站。(2)按办理货物装卸作业的性质分类a、装车站b、卸车站c、装卸站d、换装站(3)按与正线连接的方式分类a、尽头式货运站即车站到发货场仅一端连接正线的车站b、通过式货运站,即车站到发货场两端都与正线连接的车站。

9、货运站布置优缺点(1)车场与货场横列的尽头式货运站。优点:站坪长度短,用地经济,货物搬运作业跨越线路较少。缺点:转车、调车与驱车作业都有拆返走行,增加车辆的行走距离,对车站横向发展不利。(2)车场与货场纵列的尽头式货运站 优点:往货场取送车辆流水性好,节省车辆周转时间,货场横向发展条件好。缺点:货场进出咽喉区作业干扰严重,占地较长。(3)直通式货运站 优点:通过能力大,正线贯通,车场与货场均在正线一侧,这样,正线与货物车辆取送、装卸互不干扰。缺点:占地面积大,对城市干扰性大。(4)办理少量货运业务的中间站。地方货物作业量较小的中间站,根据需要设置为通过式或尽头式。(5)货场布置。货物的货场线是尽头式布置图。

10、港口的水域设施:(1)港池:一般是指码头附近的水域。(2)锚地,是供船舶抛锚候潮、等候泊位、避风、办理进出口手续、接受船舶检查或过驳装卸使用的水域。(3)航道,船舶进出口的通道。港口的路上设施(1)港口铁路(2)港口道路(3)仓库与堆场(4)港口装卸机械(5)港口给水与排水系统(6)港口供电(7)船舶基地(8)港口通信系统

11、常规连续输送设备的优缺点(1)带式输送机优点:带式输送机运输能力大,工作阻力小,耗电量低;货载破碎性小;结构简单,铺设长度长,减少了转载次数,节省人员和设备移动破碎机。缺点:胶带成本高,初期投资大,且易损坏,不能承受较大的冲击与摩擦;机身高,需专门的装载设备;不适于运送有棱角的货载冲击破。另外,对弯曲巷道的适应性较差矿山设备。(2)辊子输送机 优点:结构简单、运转可靠、布置灵活、输送平稳、使用方便、经济节能。缺点:输送速度无法掌控,有时可能发生碰撞。(3)链条输送机 优点:输送平稳,无抖动现象,操作方便,成本低,输送能力大,可承载较大的载荷。输送速度准确稳定,能保证精确的同步输送。缺点: 自重、磨损和消耗都比皮带输送机大。

12、输送机的选用规则:(1)输送物品的特征:因为输送物品的表面直接与输送机接触,因此物品的特性直接影响设备的选择及系统的设计。(2)作业条件:作业条件是决定输送机速度及样式的考虑要素,一般在选用输送机时必须提供给输送机厂商下列作业条件:a.所需输送物品及包装形态b.所需输送能力c.所需输送环境条件d.输送目的e.其他附带条件(3)环境条件:环境条件也是主要因素,大部分仓库时在有空调及灯光的情况下作业,这些因素会影响输送系统及储存区域的设计。(4)输送设备的维护性:所有的物料搬运设备都需要不同程度的维护,维护成本英考虑其中,维护的需求也应列入选择评价的考虑因素中。(5)系统的相容性及扩充性:由于输送设备常会由数种不同形态或不同品牌输送机衔接结合而成,为了简化系统的架构及日后的扩充兼容性,对于控制系统的复杂程度、控制的信息处理方式及系统信息的功能,都应在选购输送机时一并考虑。

13、仓储系统的主要参数(1)库容量是仓库设计的主要参数之一,是规划仓库首要确定的问题。库容量的大小首要取决于缓冲平衡的需要,同时,库容量有直接关系着仓库的建设投资和建成后的经济效益。(2)出入库频率:出入库频率决定仓库搬运设备的规格和数量,由于库容量有密切关系即入库与出库的频率应与数量一致。(3)库容量利用系数:是衡量仓库经营效率的主要指标之一。它等于实际库存量与库容量之比。(4)库存周转次数:也是衡量仓库经营效率的主要指标之一。它等于年入库总量或者年出库总量与年平均库存量之比。(5)单位面积的库存量:这是总库容量与仓库占地面积之比。(6)全员劳动生产率:这是仓库全年出入库总量与仓库总人数之比。它通常取决于仓库作业的机械化程度。(7)机械设备的利用系数:根据全年出入库总量,算出机械设备的全年平均小时搬运量,他与机械设备的额定小时搬运量之比极为机械设备的利用系数。

14.常用的物流设备与设施(1)储存设备:自动仓库设备(单元负载式、水平和垂直旋转式、轻负载式);重型货架(普通重型货架、直入式钢架、重型流动棚架)和多品种少量储存设备(轻型货架、轻型流动货架和移动式货架)(2)物料搬运设备:自动化的搬运设备(无人搬运机、驱动式搬运机)、机械搬运设备(堆垛机、叉车、吊车、跨车、牵引车)、输送带设备、分类输送设备。堆卸托盘设备和垂直搬运设备等;非动力性搬运设备:手推车、平板拖车、滚轮车、重力型传送带。(3)订单拣取设备:一般性订单拣取设备(计算机辅助拣货台车)和自动分类分拣设备(4)流通加工设备a、与配送有关:裹包机包设备、外包装配合设备、印花条码标签设备、拆箱设备、称重设备b、与原材料加工有关:剪板机、切割机(5)物流周边配合设备:楼层流通设备、装卸货平台、装卸载设施、容器暂存设施核废料处理设施。

15、分拣作业重要性:也称拣选作业,是指将用户所订的货物从保管处取出,进行分类、集中和处理。重要性:拣选与配送两大项目几乎占整个物流成本的80%,而配送费用的发生大多在厂区外部,影响因素大都难以控制;拣选成本约是其他成本总和的10倍,占物流搬运成本的绝大部分。分拣作业整个配送作业的核心,因此,合理规划与管理分拣作业,对配送中心作业效率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分拣作业的速 度和质量不仅对配送中心的作业效率起决定作用,而且直接影响到整个配送中心的信誉和服务水平。

16、分拣作业合理化的原则(1)存放时应考虑易于出库和拣选:了解和记忆各种货物的存储位置,存放时对出入库频繁的货物放在距离出口较近的地方,以便缩短取货时间。(2)提高保管效率,充分利用存储空间(提倡立体化仓库,减少通道占用空间)。(3)减少拣选错误:拣选作业中,误发货往往是可以避免的。(4)作业应力求平衡化,避免忙闲不均的现象:必须重视收货入库,接受订单后出库等作业和进出卡车的装卸作业的时刻表的调整。(5)事务处理和作业环节要协调配合:这里是指调整物流和信息流,是两方面的作业度没有等待时间。(6)分拣作业的安排要和配送路线的顺序一致(7)缩短配送车辆的滞留时间:缩短滞留时间是减少运输成本的重要因素。

17、电子标签拣货系统的基本原理与优点:原理:电子标签使拣货成为一种简单的劳动。拣货员只需要完成看/听、拣数、按(确认)三个动作。利用电子标签可以实现①品种、库位指示。②出库数量显示。③操作完成信息确认。利用电子标签拣货的基本步骤:①无需打印出库单,出库信息下载到对应的电子标签。②电子标签发出光、声音信号,指导拣货员完成拣货。③拣货员完成作业后,按动电子标签,取消光、声音信号,使信息传回控制系统。④拣货员按其他电子标签指示继续进行拣货。优点:(1)实现无纸化作业,不需要打印出库单、分拣单等纸张单据。减少了出库前单据处理时间,节省纸张。(2)利用电子标签拣货,可大大加快拣货速度。a、可以省去库位寻找和核对的时间b、可以省去品种核对时间。(3)被拣库位的直观显示,可大大减少拣货员的行走距离。A、拣货员精力主要用于拣货数量的确定b、减少拣货员思考、判断的时间c、由于降低拣货强度,工作人员保持较高效率。

18、充填技术适用情况(1)固体充填物的充填方法:按其形态可分为粉末、颗粒和块状三类,按其粘性可分为非黏性、半黏性和黏性三类。(2)液体物品的充填方法:液体物品的充填也称灌装,其方法原理可分为重力灌装(利用液体自身重力充填容器)、等压灌装(适用于含气体的液体:啤酒、汽水)、真空灌装(将容器中的空气抽出后灌装液体适用于罐装果汁、糖浆牛奶、酒精)、机械压力罐装(对粘度大的半流体充填物如牙膏、香脂、油墨)

19、装箱技术(1)装箱方法:装箱可采用手工、半自动和全自动机械操作两种方式。其方法有装入式装箱方法、套入式装箱发和裹包式装箱法。(2)瓦楞纸箱的选用:瓦楞纸箱是运输包装容器,主要功能是保护内装物。选用瓦楞纸要根据内装物的性质、重量、流通环境等因素来考虑。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要尽量节省材料和包装费用。(3)装箱设备的选择:生产率不高、产品轻、体积小时,可采用手工;对于较重的产品、易碎的产品。可选用自动装箱机。

20、防震包装技术的特点及材料性能:防震缓冲材料的性能:对冲击能力和震动的吸收性、良好的复原性、温度和湿度的安定性、比较小的吸湿性、适宜的酸碱性。

21、集合包装是指将一定数量的包装件或产品装入具有一定规格、强度和长期周转使用的更大包装容器内,形成一个合适的搬运单元的包装技术。集合包装器具有:集装箱、托盘、集装袋等。优点:(1)有利于实现产品装卸、运输的机械化作业,大大减轻装卸作业的劳动强度,加快产品流通,节省劳动力,提高装卸作业效率。(2)有利于加快流通各环节的作业速度,从而加快产品的全流通过程的速度,加快产品流通。(3)有利于产品运输安全,减少货物运输过程中的损耗。(4)节省包装费用,降低运输成本。(5)促进包装规格合理化。

22、储运条形码应用标准:应用标准包括位置码、储运单元条码和条码应用标识。储运条形码包括14位标准码和16位扩大码两种,代码结构:a、DUN-14码b、DUN-16码c、EAN-28码d、二维码。

论述题货架的特点、优缺点和适用性

一、储存货架(1)分类:按货架是否移动分为固定型和驱动型;按货架高度分为高层(>12米)、中层(5-12米)、低层(<5米);按货架材料分类:刚货架、木货架及其他货架;按货架的本身结构方式:焊接式货架和组装式货架。(2)基本功能a、充分利用仓储空间,提高库存利用率b、保证货物本身功能,减少损失c、方便货物存取,清点及计量d、保证商品的质量e、有利于仓储机械化及自动化管理。

二、托盘货架特点及储物形态(1)特点:a、可任意调整组合b、架设施工简易、费用经济c、出入库存取不受物品先后顺序的限制d、适用于叉车存取e、货架高度受限,一般在6m以下f、货架撑脚需加装叉车防撞装置(2)储物形态:托盘

三、驶入、输出式货架(1)特点:高密度储存、高度可达10米、适用于多量少样货品、出入库存取物品受先后顺序的限制、不适合太长或太重物品。(2)储物形态:托盘

四、流动式托盘货架:是指货架本身固定不动,但货物单元货架上流动或移动的货架。(1)特点:a、采用密集式流通储存货物,空间利用率高b、使用大量存放且需短时间出货的货品c、使用一般叉车存取d、高度受限,一般在6米一下e、每一流道只能存放一种,适合品项少批量大的货品存放f、建造费用较高、施工较慢g、货品可先进先出。(2)储物形态:托盘

五、流动式箱货架:在货架的流到内装有多排塑胶滚轮,流道有约为5°的倾斜角,用于储存箱装物品,货箱在重力的作用下会自动向前端滑移。一般低端为出货端,高端为入货端(1)特点:a、货品可先进先出b、适用于超级市场、配送中心和及邮购企业的仓库c、方便人工拣货d、安装快速、搬动容易e、储存功能小于拣货功能(2)储物形态:纸箱(3)适用于多品种、少批量、快速、零货的分拣作业。

六、移动式货架是将货架本身放置在轨道上,在货架底部设有驱动装置,靠电动或机械装置是货架沿轨道横向移动。最大的优点提高了仓库的空间利用率(1)a、地板面积,地面利用率高b、可直接存取每一项货品,不受先进先出的限制c、使用高度可达12米d、机电装置多,维护困难e、建造成本高,施工慢(2)储物形态:托盘

七、阁楼式货架全组合式结构,可采用木版、花纹板、钢板、等材料做楼板,可灵活设计成二层及多层,适用于五金工具。电子器材,机械零配件等物品的 小包装散件储存,存放多品种,少批量货物充分利用空间。适用于场地有限品种繁多,数量少的情况下,它能在现有的场地上增加几倍的利用率,可配合使用升降机 操作。(1)特点a、提高仓储高度,增加空间利用率b、上层仅限轻量物品存放,不适合重型搬运设备行走c、上层物品的搬运必须加装垂直输送设备d、适合各类性货品存放e、满足人工分拣与提高空进利用率的双重目标(2)储物形态:托盘、纸箱、包、散货

八、悬臂式货架是由在立柱上装设悬臂来构成的,悬臂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移动的。(1)特点a、只适用于长条状或长卷状货品存放b、需配有叉距较宽的搬运设备c、高度受限,一般6米以下d、空间利用率低。(2)储物形态:长条状或长卷状物。

九、窄巷道式货架(1)特点a、具有很高的储存密度b、存取自由,不受先进先出限制c、货架高度可达15米,但需配合高架叉车d、施工精度要求高,且建造费时。(2)储物形态:托盘

十、后推式货架:在前后梁间以滑座相接,由前方将托盘货物放在货架滑座上,后来进入的货物将原先的货物推倒后方,目前最多可推入五个托盘。(1)特点a、较托盘货架省三分之一空间,可增加储存密度b、适用于一般叉车存取c、不适合承载太重物品d、货品会自动滑至最前储位。

十一、旋转式货架(1)垂直旋转式和水平旋转式(2)特点a、减少人力,并增加空间利用b、存取入出口固定,货品不易失窃c、可利用计算机快速检索、寻找指定储位,适合拣货d、需要利用电源,其维修费高。(3)储物形态:纸箱、包、小件物品

物流装备与技术 篇2

省人化

上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国民收入用了7年时间实现倍增。随着收入的提高,消费支出扩大,整个社会的流通呈现为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市场模式。同时,就业机会增多,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到生产一线和物流现场从事重体力劳动,企业生产及物流现场出现了用工方面的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市场大量的消费需求和企业用工压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如何节省人力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应对省人化这一迫切需求,日本物流技术装备企业与当时的欧美企业进行合作,引进了输送机等物流装备。例如,1957年与美国Webb公司合作,丰田汽车的新工厂导入Webb输送机系统,完成了自动化生产线。同一时期还有日本公司与美国Rapistan公司进行合作等诸多事例。输送机系统的引进,在日本应对用工压力、进行省人化的生产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无人化

70年代,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等IT技术逐步进入工厂和物流中心。物流技术装备企业开始扩充产品种类,利用IT技术研发无人化的技术装备,如自动化仓库、无人搬送小车等,物流技术装备从省人化直接转向无人化方向。但由于当时计算机运算速度很慢,在进行复杂运算时往往需要较长时间,因此在工厂或物流中心的运行过程中,如果出现需要调整的情况,就必须等待很长时间,从而影响到无人化物流技术装备的广泛应用。总之,计算机能力的不足阻碍了无人化物流技术装备的推广。

协调化

进入80年代,由于无人化物流技术装备难以广泛应用,取而代之的方法是将计算机难以胜任的工作交给人来完成,生产和物流现场主要由人、机器和计算机等组成。三者之间的关系成为整个系统成败的关键。不论三者的个体能力有多强,没有协调化的合作关系使系统的整体效率大大降低。因此,人、机器和计算机的协调化关系受到重视。这时,利用条形码和网络等技术,开发了数字拣选系统、拣选小车系统等注重人、机器和计算机之间协调关系的物流技术装备,不仅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提高了拣货的效率和准确性。此后,这些技术在超市等行业的物流中心得到了广泛应用。

高能力化

90年代,日本经济不景气,许多企业都采用了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经营战略。同时,受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等思想的影响,各公司都在努力研究消减库存的方法。由于消减库存将会提高库存周转率和出入库频率,因此要求物流技术装备进行高能力化的革新。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开发出了高能力的自动化立体仓库和高能力的自动分拣机。

近年来,在设备的高能力化方面,日本物流技术装备企业不断进行革新。以自动化立体仓库为例,从90年代前后到21世纪初,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出入库速度提高了1倍以上,不仅可以减少设备的台数,还可以提高投资回报率,同时也节约了占地面积。物流技术装备的高能力化发展,除了速度上和能力上的提高以外,更重要的是对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促进了日本社会经济的效率化发展。

自律化

进入21世纪,物联网技术逐渐被广泛利用,物流技术装备的自律化发展成为可能。由于RFID技术可以支持非接触式的远距离数据读写,并具有同时读写多个数据、可重复利用等诸多优点,其在物流技术装备领域的应用被广泛看好。通过RFID技术的应用,除了产品信息的读写之外,还可以实现产品位置的自动认知和自动验货、自动盘点等功能。在物流装备方面,自律化的自动仓库和自律化的搬运小车等也逐渐成为现实。随之而来的是自律化的柔性物流系统将成为可能。

目前,RFID技术在日本的生产和物流领域已开始得到逐步推广和应用。全面应用RFID技术的物流中心也已经出现,RFID标签完全取代了以前的纸制标签,实现了物流中心的无纸化作业。这不仅在效率上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在节能减排方面也有了进步。

发展趋势

受少子老龄化这一社会问题的影响,下一代的物流技术装备必然要朝着无人化的方向发展。当前物流技术装备的部分无人化将进一步扩展到物流系统整体,实现物流系统整体无人化。随着自律化物流技术装备的不断开发,工厂和物流现场的生产效率将有可能实现较大提升。

另外,日本企业的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在物流技术装备方面,利用标准化来提高效率将是另一个发展方向。例如,外贸用的托盘有些虽然是可以重复使用的,但只能单向使用的托盘还占有较大的比例。这违背了节能减排的发展理念。再者,有些托盘由于标准不一,无法进行效率化的搬运,成为发展高效物流的障碍。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是物流技术装备行业面临的新课题。

物流装备与技术 篇3

关键词 工学结合 物流装备 教材建设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课程的特点分析

物流装备技术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是介绍物流运作系统中各环节涉及到的各类型设备,要求学生熟悉各设备的类型、特点、功能及其选用和配置原则,进而在以后的工作中,进行物流系统的规划和设计时,能够合理地选用和配置各类物流装备,或对现有的物流运作系统的设备配置进行分析改进。

物流装备技术课程在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在完成物流概论及运筹学等课程的学习基础上,讲授该门课程,为后续的物流运输、仓储与配送及物流系统规划等课程提供基本的知识基础。本课程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1.1 知识点多且杂乱

物流装备技术课程知识点涉及物流运输、物流装卸与搬运、仓储、配送、流通加工与包装等物流运作的各个环节,而每个环节涉及的各类物流设施设备,再加之其功能、特点及选用配置原则等,内容非常繁多,且各知识点间相对独立,系统性联系较少,因此显得有些杂乱。学生因为对知识归纳总结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在学习过程中面对大量零散的知识,尤其感觉难于把握。

1.2 缺乏趣味性

本课程面向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在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大多是管理方面较擅长,对于有些偏技术性的课程教学内容很难通过有趣的案例或游戏来引导,缺乏趣味性是本课程教学内容本身所决定的,无法改变。

1.3 业务操作性很强

物流运作系统中物流装备的选用和配置是物流规划方案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本课程在掌握必备的基本知识基础上,实践方面要求学生能够对现有或改建、新建的物流系统进行物流设备的合理配置和选用。对于无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在实际操作方面要求相对较高。

2 基于工学结合的课程教材建设模式

2.1 课程内容的模块化整合

本课程传统的知识讲授是按照设备的类型来进行的,一般分物流装卸搬运设备、起重设备、连续输送机械等,这种知识点的分类方式,其局限性在于学生很难对整个物流运作过程涉及的物流设备形成系统的概念,难以从全局角度去把握。因此在教学内容方面,基于物流实体运作的核心环节,将现有的知识点整合为七个模块,分别为物流运输模块、物流装卸搬运模块、仓储模块、物流包装与流通加工模块四个核心模块,还包括物流集装单元化作业所涉及的集装单元器具模块,以及作为物流系统的附属性设备,物流周边设备模块。另外,港口作为物流系统重要的节点,港口的货物的装卸搬运尤为复杂,因此港口有大量的专用设备,单独作为一个模块。

2.2 课程实训项目开发

物流装备技术课程为了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实践操作技能,结合七大知识模块,基于物流运作的环节开发了七个实训项目,分别是物流周边设备的认知与选用,集装单元设备中托盘货物的码放实训,运输公司设备的配置调研与分析,包装与流通加工设备的认知,先进的仓储及配送设备的认知,装卸搬运设备的配置调研与分析,码头的整体运作系统调研与分析。其中企业调研类的实训项目,教师提前下达实训项目单,要求学生根据实训要求设计调研计划,包括资料的收集,确定调研对象,小组成员的分工等事项,教师对学生的调研过程进行管理和监控,调研结束要求提交完整的调研报告及体会,并进行讲解。校内实训室类实训项目,主要是教师讲解实训项目背景、要求、实训实施步骤,小组成员根据实训要求分工并按要求实施,最后对实训过程进行记录,并撰写实训报告及讲解实训的体会。项目的训练方式更加灵活,不再局限在课堂上,而是让学生更多去企业,去了解实际的企业物流设备的应用情况,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3 校企合作开发教材

高职教育因为其特殊性,要求其与企业实践紧密结合,对教材提出了更高要求,教材理论性不能太强,要符合企业的实际,因此高职教材的开发必须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且选择在该行业有代表性的企业,同时了解物流运作的各个环节,对物流业务非常熟悉的技术人员。学校教师保证课程必要的理论基础,物流企业的技术人员保证教材内容与企业实际的紧密性。

2.4 教材建设后续改善机制建设

教材的开发过程常常是教材出版以后就结束了,实际上教材在使用的过程中,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教材使用的学生、教师等的建议和意见是非常宝贵的。但实际的教材使用过程中,这些建议和意见往往缺乏反馈的渠道而不了了之。因此非常有必要建立一个良好的机制,教材的编写团队能够不断对教材进行完善。同时物流企业实际运作也是不断变化的,教材中实践教学内容必须随着企业的实际进行更新。

3 总结

人才的培养落到实处是课程的学习,因此必须要重视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是非常重要的且实际上是持续不断的过程,其中课程的教材建设也尤为重要,保证教材的适用且内容不脱离实际,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教材建设机制。在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笔者非常深刻的感受就是工学结合教学方式的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要有更多的企业实践经验,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管理及考评更为复杂,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和努力,才能保证工学结合的改革不流于形式,而真正让学生学有所用。因此在后续的改革中加强对教师的工学结合的教学能力的提高也是非常迫切的。

参考文献

[1] 陈传伟,张雪峰,汪令江,高职教材建设JKGF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26(9):84-87.

[2] 唐红梅,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材编写模式的分析[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121-126.

[3] 樊润慧,FanRunhui.高职院校教材管理的发展模式思考[J],价值工程,2011.30(25):170-171.

[4] 李建欣,刘雅丽.关于高职院校开展工学结合若干问题的思考[J].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6(2):75-78.

物流装备与技术 篇4

1、叉车概念126 叉车,又称铲车,是物流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装卸搬运设备之一,以或插座位主要的取货装置,能对货物进行升降和移动以及装卸作业的搬运车辆。

2、叉车特点:126 通用性

叉车在各个物流领域都有应用,如仓库、车站、码头和港口都有应用叉车进行作业,如果叉车与托盘配合,应用范围更广,同时可以提高作业效率。机械化程度高

叉车是装卸和搬运的一体化设备,它将装卸和搬运两种作业合二为一,作业的效率高。机动灵活性好

叉车外形尺寸小,轮距较小,这样叉车的转弯半径很小,能在作业区域内任意调动,机动灵活性好,在许多机具难以使用的领域都可以采用叉车。经济效果比较好

与大型起重机械比较,叉车的成本低,投资少,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装卸效率高,装卸安全性强

叉车作业可缩短装卸、搬运、堆码的作业时间,加速车船周转,有利于开展车船周转,有利于开展车船成组运输和集装箱运输,减少货物破损,提高作业安全程度。提高仓库容积利用率

叉车作业可是仓库的堆垛高度大大增加,仓库和货仓的空间得到充分利用。

3、叉车的总体结构127 动力系统

传动系统

转向系统

制动系统

液压系统

起重系统

电器设备

行驶系统

4、叉车的主要技术参数132 a额定起重量Q和在和中心距C mm b最大起升高度和自由起升高度 c最大起升速度 d最高行驶速度 e最大爬坡高度 f门架倾角

g最小转弯半径 h叉车的外形尺寸 i最小离地间隙 j轴距和轮距 k叉车的稳定性

5、堆垛机的基本结构180 运行机构

起升机构

装有存取货机构的载货台

机架(车身)和电器设备

6、堆垛机主要技术参数183 载重量

运行速度

起升速度

货叉伸缩速度

尺寸参数 堆垛机的总体结构:180 堆垛机的作业方式:单一作业方式、复合作业方式

两个互锁:叉车的行走与货叉的动作、叉车的垂直运动与货叉的动作 单入库、单出库

单作业方式的周期(计算题)

7、门式起重机特点98 门式起重机是桥式起重机的特例,是桥式起重机类型之一,桥架通过两侧支腿支撑在地面轨道或地基上的桥架起重机,又称龙门起重机。门式起重机具有场地利用率高,作业范围大,适应面广,通用性强等特点,广泛应用与港口、货场等物流场所。主要技术参数P111

8、桥式起重机组成95 桥式起重机又称天车或行车,是在一般环境中工作的普通用途的桥式起重机

9、其中装备特点

其中装备是一种循环工作的间歇动作的货物搬运机械。其中装备种类不同,构造和工作原理也不同,但各类其中装备的特性基本相同。其中装备在搬运物料时,通常经过上料,运送,卸料以及回到原处的过程,各工作机构在工作室做往复周期性运动。工作顺序是吊挂抓取货物,提升后进行一个或者数个动作运移,将货物放到装卸地点,然后返程做下一次动作准备,称之为一个工作循环。完成一个工作循环后,在进行下一个工作循环。每一个工作循环都包括载货和空返行程。因此,起重设备是一种间歇动作机械,它具有间歇重复的特点。工作中,它的各工作机构经常处于反复超动、制动的状态,而稳定运动的时间对于其他机械而言较为短暂。

10、起重装备组成90 工作机构

金属结构

动力装置

控制系统

11、AGV 自动导向小车,是一个具有电磁或光学的自动导向设备。它在车载控制器的控制下,沿着人们预先设定好的传输路径运行,具有依据应用需求可编程和停靠点的选择等其他特殊功能的运输小车。

AGV由运输小车

地下电缆

控制器组成。

大多AGV采用感应导线导引,因为这类导线具有柔性,长期运行可靠。

12、集装单元化 在物流过程中,为了便于装卸搬运和运输,用集装器具或采用捆扎方法将物品组合成尺寸规格相同,质量接近的标准单元货物。单元货物:被集装单元化的货物

集装单元化器具:用于集装货物的工具(托盘、集装箱)优势:

a大大缩短整个物流过程时间

b有预计装化器具的标准化,似的物流活动中各物流装备标准化提高,使得原来分立的物流各环节有效连成一个整体。劣势:

a集装器具的反馈调度,即集装器具的无效运输过程。b增加了设备投入

集装器具本身制造了无效载重。集装单元化的基础:物流标准

为了提高物流效率,将物流各环节尺寸加以系统化的基准尺寸。

集装器具所具备的条件:必须具备标准化的尺寸或重量

必须具有便于装卸搬运的结构 在换装的时候不会被打散 自动化、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 使物流装备越来越标准化

有利于原来分离的物流环节组成一个整体

13、自动化立体仓库

也称高层货架仓库,自动存取系统(AS/RS)

一般指采用几层十几层甚至几十层的仓库,并用自动化物料搬运设备进行出入库作业的设备。

14、公路运输特点17 机动灵活便捷

快速

可以方便实现门对门运输

原始投资少,资金回收快

操作人员易培训

15、运输功能

通过功能:主要指在干线上完成的大批量运输,所有运输都具有通过功能。送达功能(集散功能):为通过性运输承担客货集散任务的运输。只有同时具备两种功能,才能完成一次全程运输。

16、公路运输概念

广义:货物或旅客借助一定交通工具沿着公路做有目的的移动过程。狭义:汽车运输。

公路运输一般指汽车运输。

17、公路运输的发展前景18 快捷运输发展潜力巨大

大吨位汽车运输将得到加强

专用汽车货运发展迅速

拖挂运输将迅速普及

环保货运的意识大大增强

智能交通系统蓬勃发展 19汽车的总体构造21 动力装置

底盘

车身

电气设备

18、汽车的参数22 A质量参数(整车装备质量

载客量与装载质量

总质量)

b尺寸参数(车长宽高

轴距

轮距

前悬

后悬

最小离地间隙

接近角

离去角)c性能参数(动力性参数

比功率

燃油经济性参数

最小转弯半径

通过性几何参数 操纵稳定性参数

舒适性参数)

23、汽车的分类23 乘用车(11种车型)

商用车(客车

半挂牵引车

货车)

24、半挂车33 半挂车是将车轴至于车辆质心后卖弄,并且具备可以将水平力和垂直力传递给牵引车的牵引连接装置的被牵引车辆。

25、半挂车的特点33 本身无动力,与主车共同承载,依靠主车牵引行驶

26、什么是汽车列车,组成,特点37 汽车列车是一辆汽车与一辆或一辆以上挂车的组合。

汽车为汽车列车的驱动车节,成为主车;备注车牵引的从动车节称为挂车。

27、铁路运输的功能43 既适合大宗低值货物的中长距运输,也适合散装的罐装货物大批量旅客中长途运输,货物的集装箱运输,市区及郊区的旅客运输。

28、铁路运输装备分类:货车,客车

29、冷藏车与普通厢车比较48 冷藏车外形库茨棚车,整体承载结构,车体设有隔热层,家装冷冻设备控制温度,用于装运新鲜易腐货物。冷藏车具有车体隔热,气密性好的特点。在温热及节能通过陈崿你冷却装置使车内保持比外界低的温度,寒极还能不用加冷运或用电热器加温运输,在车内保持比外界气温高的温度,根据制冷机制不同,冷藏车分为加冰冷藏车和机械冷藏车两类。30、水路运输特点50 优点:

(技术性)运输能力大,运输条件良好的航道,船舶的通过能力几乎不受限制,水路运输通用性不错,可以运输各种货物。

(经济指标)水运建设投资少,运输成本地,续航能力大。缺点:

运输速度较慢 受气候和商港的限制,可及性较低

船舶投资和港口建设投资巨大

31、载驳船57 载驳船也称子母船,驳船称子船,是由一种特殊的运输方法得名。载驳船运输时现将货物放到同一规格的驳船上,再将驳船装载到驳船上,带到目的港后将驳船泄到水中,有推船或拖船推/托到目的地,是一种大处安装哮喘的运输方法。

32、滚装船57 滚转船装运货物单元为载货车辆,它类似于汽车与货车渡船,将载货车辆连带货车一起装船,到港口后一起开出船外。

33、航空运输特点63 速度快

机动性大

舒适安全

基本建设周期短,投资少

34、管道运输特点73 基本没有活动部分,维修方便 可以连续不断运行,运量大 管道埋于地下,占地少

管道运输装备将是由、天然气等与空气、水、土壤进行隔绝,减少发生事故的机会,比较安全,较少污染

耗能少,成本低,小一号

主要是用于液体、气体输送,不如其他运输装备那样能够灵活运输多种物资,同时不容易随便扩展管线

虽然可以运输粉状固体物资,但只能在近距离执行,成本比较高

《农业技术与装备》征稿启事 篇5

杂志简介:《农业技术与装备》是国内唯一由农业和农机技术推广部门共同打造的现代农业技术专业期刊,创刊于1985年。期刊以促进农业工程技术与生物技术的协调发展,加强现代农业各相关技术的优化组合,发展现代农业生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宗旨。创刊三十年来,深受全国农业和农机行业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喜爱。

覆盖范围:农业技术、农业装备技术、农业工程集成技术、畜牧兽医、水产养殖、园艺、种植等农业相关领域。

收录情况:《农业技术与装备》被《中国知网》、《中国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在本杂志上刊登的论文在职称评定中可起重要作用。

杂志刊号: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887X,国内统一刊号:CN14-1343/TH,邮发代号:22-241。

《农业技术与装备》现向全国农业系统科研人员、一线科教工作者、各大院校的在读博士生、研究生及社会各界关心农业发展的人士公开征稿。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特别说明:为了给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农机科研、推广、监理、教学以及管理人员搭建一个交流、学习、研究的平台,本刊对获部、省级以上基金项目和各类科技计划项目资助的`论文优先选用。

诚邀编委:本刊诚邀在农业领域著作丰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与领导,担任《农业技术与装备》期刊编委或通讯编委。有意者请来邮件、或QQ索取《编委、通讯编委信息登记表》,填写并签字后发回,经我社编委会审核、同意盖章后颁发聘书。

统稿编辑:刘菲

电话:010-57461460/13366402686

一、本出版物欢迎下列相关主题的文章:

(1)农业技术研究与开发;(2)现代农业发展;(3)先进的农业科技;(4)农业装备技术;(5)农村实用新技术(种植、养殖、农机等);(6)畜牧兽医;(7)水产养殖;(8)园林绿化;(9)农药化肥;(10)特色产业等。

二、投稿须知:

(1)向本刊投寄稿件,建议使用电子邮件。稿件应包括以下完整内容:题目、作者姓名、文章摘要、关键词、文章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稿件以2600~4000字为宜。

(2)文档格式应以WORD或WPS编排,文中所涉及的插图、照片以.JPG或.TIF格式存为灰度图像,并以稿件中的图序作为图名保存。

(3)摘要的内容包括研究目的、主要的方法、结果和结论。摘要要用第三人称,不要使用“本人”、“本文”、“作者”、“我们”、“笔者”等作为陈述的主语,以300字以内为宜。

(4)必须添加关键词,是为了便于做文献索引和检索而选取的能反映文章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一般每篇文章选择3~8个关键词。

(5)参考文献格式:期刊:编号.作者(多名作者要写出前3名;翻译作品还要写明原作者及其国籍).文章名.刊物名,年,(期):页码;图书:编号.著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年:页码;在内文的文献参考处要标明参考文献序号。

(6)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写单位名称(一、二级单位)、所在城市(不是省会的城市前必须加省名)、邮编,不同单位的多位作者应以序号分别列出上述信息。

(7)基金项目:获得国家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按项目证明文字材料标示清楚。

(8)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现供职单位全称及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物流装备与技术 篇6

“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重点专项

2016申报指南

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相关任务和《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科技部会同公安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12个部门,组织专家制定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列为2016年启动的重点专项之一并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本重点专项面向公共安全保障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重点围绕公共安全共性基础科学问题、社会安全监测预警与控制、生产安全保障与重大事故防控、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城镇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治理、综合应急技术装备等重点方向不同重点任务的关键科技瓶颈问题,开展基础理论研究、技术攻关、装备研制和应用示范,旨在大力提升我国公共安全预防准备、监测预警、态势研判、救援处置、综合保障等关键技术水平,为健全我国公共安全体系、全面提升我国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重点任务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以项目形式落实,按照分步

实施、重点突出原则,2016年,本指南拟在6个方向部署相关项目开展研究,项目执行期3-5年。

1.共性基础科学问题

1.1 重大事故灾难次生衍生与多灾种耦合致灾机理与规律 研究内容:以大尺度火灾、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和地磁暴灾害等灾害为重点,研究公共安全风险防控及智能化监管模式;研究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监测预警理论与管控机制,复杂环境条件下重大事故灾难的多物理场耦合演化模式;研究重大事故灾难次生衍生的灾害链模式体系与物理临界条件,重大事故灾难次生衍生的动力学演化规律与风险预测方法,多灾种并发作用下的事故灾难演变规律与致灾机理;研究重大突发事件人群时空分布稳定态量化模型理论,重大事故灾难风险评估理论。

考核指标:建立重大事故灾难次生衍生与多灾种耦合致灾的理论体系;形成基于多信息融合与大数据挖掘的重大危险源监测与次生衍生事故预警技术不少于4项,形成开放空间大尺度火灾、爆炸和危险化学品泄漏及其次生衍生的演化模拟技术及人群管控技术不少于5项,形成油气管网和电网地磁暴灾害风险评估技术不少于2项,建立重大事故灾难风险动态预测评估系统。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1.2 承灾载体灾变机理、风险评估与监测预警原理与方法 研究内容:针对承灾载体,研究城市典型突发事件的情景推 — 2 —

演分析、城市综合风险预测与量化评估、城市关键基础设施脆弱性与城市运行鲁棒性分析、城市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基础理论;针对既有建筑结构,研究典型灾害荷载作用下的快速大规模计算分析和结构安全综合评价理论;针对隧道、地下洞群与管线等重大基础设施,研究高应力、爆炸等复杂赋存与工程环境下的岩土体性能演化规律、岩土体与结构体的相互作用机制和灾变机理、风险评估与监测感知及预警理论;研究不同重大基础设施的安全相互依赖性和关联效应评价理论。

考核指标:形成典型突发事件情景表达与分析的理论体系,形成城市综合风险量化评估方法,提出城市安全保障的理论模型;形成既有建筑结构和工程设施灾前、灾中、灾后安全性分析的快速大规模计算新理论体系和快速重分析方法;形成复杂环境下重大基础设施承灾载体的性能监测感知、风险评估与预警、动态调控与灾变防控等风险评估与监测感知及预警理论,形成适用于重大基础设施风险评估与防控的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和规范(征求意见稿)不少于5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2.社会安全监测预警与控制

2.1 重特大社会安全事件现场处置技术与装备

研究内容:研发重特大社会安全事件处置人员、重要装备综合防护技术与装备;研发面向重大聚集性群体或针对个体恶性事

件的单兵便携式驱散、失能技术与装备;研究警犬行为分析、训练与评估技术、警犬搜捕技术、快速搜索物证技术、气味库建设与应用技术。

考核指标:形成新型耐暴力冲击、防爆炸冲击防护技术装备不少于2种,智能型防暴移动警务工作平台不少于2套,车辆、枪支等重要装备的防护技术装备不少于4种;形成的现场处置人员个体防护装备重量减轻率不低于15%;形成单兵小型化便携式驱散、失能装备不少于4款;建立警犬嗅探能力评价方法,形成训练使用行业标准/规范,建立人体气味库。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2.2 重要场所安全保卫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新一代危爆物品探测与人体安检扫描技术;研究防暴狱、防脱逃关键技术;研究重要场所、要害部位安全保卫与主动防范技术;研究低空、慢速、小型无人飞行器目标识别及无附带损伤拦截毁伤技术与装备。

考核指标:通过式危爆物品探测与人体安检的通过速率不低于30人/分钟,平面尺寸不小于5毫米×5毫米的危爆物品漏报率低于10%;防暴狱、防脱逃关键技术,典型暴狱、脱逃行为检测漏报率和误报率低于5%,在不少于5个看守所或监狱开展应用示范;研制的低空、慢速、小型目标无附带损伤拦截毁伤设备发现距离大于4公里;制修订相关国家/行业标准(送审稿)不少于4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2.3 立体化智能安全卡口研发与应用

研究内容:研发通关人员多维特征信息快速采集与危险意图研判技术和设备;研发通关车辆综合信息快速采集与快速安检技术与设备;研发高通量场景下人体携带物品非接触式快速成像探测及行包中管制物品自动探测技术和设备;研发基于通关人、车、物多维信息综合采集、解析、研判的智能安全卡口监测预警平台;开展智能安全卡口集成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通关卡口人员信息采集维数不少于4种,形成特征行为数据采集与危险意图研判的关联知识体系;车辆安检速度不小于5公里/小时;实现对人群的5米以上远距离三维成像和携带物品的自动识别,对行包中枪支、管制刀具和打火机等典型违禁品的自动探测;形成相应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固定式和移动式设备不少于4款;上述成果在不少于2个重点城市开展大型安保活动集成应用示范。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2.4 城市重特大火灾防控与治理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超高层建筑、大型综合体、地下交通系统、物流仓储园区、石油化工园区、城市综合管廊、城镇与森林交界域等火灾高危场所,研究基于动态风险监控的消防安全监管技术、基于耦合模型的智能疏散引导技术、高效复合排烟技术、竖向火

蔓延控制技术、环保型防火阻燃技术和灭火救援技战术;研究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与数据挖掘的社会消防安全管理技术,基于新一代智能感知、人员定位、智能组网、态势推演的灭火救援现场指挥决策支持技术;研发非视距遥控、外骨骼式助力等新型消防灭火、侦察等机器人,数字化单兵装备等特种装备。

考核指标:为超过250米的超高层建筑、超过10万平方米的城市综合体提供可靠的基于多信息综合优化的引导疏散技术、烟气控制技术及相关产品;为15万立方米以上超大型油罐火灾爆炸事故提供有效的处置技术装备;为超过10公里长的城市综合管廊提供燃气泄漏、电气火灾监测预警系统;构建消防安全社会化服务云平台;形成新产品、新装备不少于40种,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0项,制修订国家/行业技术标准(送审稿)不少于7项;研发的产品、装备应有不少于16种具备产业化技术条件,应有不少于6种装备类成果在公安消防部队试点应用。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2.5 司法鉴定创新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围绕司法鉴定涉及的诈伤诈病、数字化集成法医学鉴定、复杂亲缘关系、未知毒物筛选分析、文件材料及文件形成时间等疑难问题,研究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形成可考核、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示范平台;探索建立司法鉴定技术评价系统、司法鉴定意见证据评价系统。

考核指标:为不少于5类常见诈伤诈病(伪装视功能障碍、嗅功能障碍、男子生育功能障碍及功能性与器质性精神症状等)提供可靠的鉴定技术和标准,有效识别率不低于85%;复杂亲缘关系可鉴定类型不少于3种,准确率不低于99%,灵敏度大于95%;数字化集成法医学可鉴定类型不少于3种,年应用案例不少于200例;未知毒物筛选分析技术,至少可鉴定500种未知毒物(传统毒物药物、毒品、有毒动植物、金属毒物和新精神活性物质等);司法鉴定机构、人员能力评价技术、司法鉴定意见证据评价技术不少于3项;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0项,制修订司法鉴定国家/行业技术标准(送审稿)、技术规范不少于10项;形成不少于10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司法鉴定关键技术、产品和数据库等,并开展应用示范。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2.6 多元智能化诉讼服务及审判执行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基于大数据可视化的司法公开技术;研究多元泛在化诉讼服务技术;研究多源多态证据链构建和裁判文书说理关键技术;研发巡回审判和远程审判技术和装备;构建人民法院业务和数据标准、司法基本服务库和案例筛选评估模型;研发庭审信息采集、抽取和服务、庭审过程巡查等庭审技术及设备;构建基于下一代法院业务网的全国法院云平台原型试验系统、以司法知识库为核心的人民法院辅助决策支撑平台和司法服务原型

系统。

考核指标:建立审判领域分析预警模型不少于10个,面向司法公开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可视化率不低于90%,建立覆盖全网环境和审判执行、信访、司法行政等主要业务类型的原型试验系统,形成业务系统的自动化分析和测试和完善评价方法;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5项,申请软件著作权不少于5项,制修订国家/行业技术标准(送审稿)不少于5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2.7 职务犯罪智能评估、预防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基于多源信息的职务犯罪社会关系网络分析技术,犯罪社会关系链及目标对象识别模型;研究海量多样反腐案例的特征发现和分析方法,多维多模腐败案件发展态势预测及模拟推演;研究反腐舆情动态智能抓取、自动甄别评估技术,多源异构举报线索研判和辅助决策;研发基于行贿档案信息的反腐防控决策模型,构建行贿档案综合管理与评估系统;建立反腐案件综合研判的示范工程。

考核指标:建立职务犯罪领域的自动发现、评估、预警模型不少于5个,原型实验系统不少于10个并开展应用示范;制修订国家/行业技术标准(送审稿)、技术规范不少于3项,申请软件著作权不少于8项;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职务犯罪发现与预防的关键技术、产品和数据库等不少于10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2.8 毒品查缉和吸毒管控技术与装备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毒品原植物监测、铲除、替代种植技术和装备;研究易制毒化学品、精麻药品和新精神活性物质实时监控、存储保管、滥用监测技术及装备;研制毒品快速查缉装备,研制毒品犯罪案件侦查装备;研究缴获毒品快速检测技术,制备毒品标准物质,研制现场涉毒物证快速分析装备;研究吸毒检测和快速甄别装备;研究精麻药品成瘾诊断技术,吸毒成瘾人员戒治临床实践诊断方法,强制戒毒人员戒护、诊疗、康复技术和药物;研究禁毒情报分析技术,禁毒网络信息研判技术及装备;研究禁毒基础理论与标准,毒情监测和毒品预防教育评估技术。

考核指标:研制毒品原植物监测与铲除技术装备1套,监测准确率在95%以上;形成支撑易制毒化学品、精麻药品和新精神活性物质管控需求的自主知识产权装备不少于3种;研制自主知识产权毒品快速查缉和案件侦查装备2套;形成至少2种毒品快速检测新方法,制备不少于3种毒品标准物质;在保证特异性的前提下将毒品检验鉴定、吸毒检测的灵敏度提高到ng/ml量级,吸毒人员甄别时间不大于15分钟;形成至少1种精麻药品成瘾判定新方法,研制自主知识产权戒护装备不少于3项,形成禁毒情报分析综合研判系统;制修订国家/行业技术标准(送审稿)不少于4项,形成毒情监测和毒品预防教育评估软件系统2套;在国

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相关研究论文不少于20篇,申请/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不少于10项,申请/获得软件著作权不少于3项,强制戒毒人员戒护、诊疗、康复技术与装备在不少于3个强制隔离戒毒所应用示范。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2.9 公共安全监控视频安全共享与特征分析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高效、安全的安防监控专用数字视音频编解码及信息提取技术;研究多态融合信息的高效存储、有效标注、准确解析、快速检索、特征分析等视频综合应用关键技术;研究视频安全体系、内容保护、授权认证、发布溯源等关键技术;研究新一代安防监控专用数字视音频编解码芯片应用及设备实现,研发视频内容分析与可视警务综合实战应用、视频综合安全管控、视频分布式解析综合服务平台等系统;构建视频图像信息联网与综合应用技术标准体系。

考核指标:建立视频综合应用平台,平台支持百万级设备接入管理,支持PB级存储能力,支持基于数字证书的认证、可信、加密高安全视频信息传输交换,支持多级纵向及跨网络视频信息共享,支持人、车等公安重点关注目标的实时结构化分析;建立基于公钥基础设施/认证中心(PKI/CA)的视频安全体系;形成不少于2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智能安防监控专用数字视音频编解码设备;形成视频图像信息联网与综合应用技术标准体系,制 — 10 —

修订国家/行业技术标准(送审稿)不少于3项;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5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2.10 法定身份管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研究新型国产高性能智能卡芯片、国产商用密码应用、物理防伪、生物特征识别等法定证件关键技术;研究重大活动及重要会议证件制作、核验及应用技术;研究以法定身份为基础的网络身份认证技术、真实身份隐藏保护和溯源技术及网络可信身份管理体系,研制基于法定身份的网络实名身份认证系统;研究生物特征深度应用技术,网络行为特征刻画和识别技术;研究法人信息采集及电子可信印章关键技术;开展系统验证与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形成的国产高性能智能卡芯片兼容我国电子机读旅行证件,满足“国际信息技术安全评估共同准则评估保证级4增强级认证”(EAL4+)要求,生物特征识别在错误接收率(FAR)不高于0.01%条件下,正确识别率大于95%,单次比对时间小于1秒;国产高性能智能卡芯片、国产商用密码应用、物理防伪、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等在不少于2个城市开展法定身份管理集成应用示范;重大活动及重要会议证件制作、核验及应用技术,在1000人以上的会议中开展应用示范;形成网络实名身份认证系统,支持亿级网络用户,并开展不少于2个省市的跨区域异地应用示范;

制修订国家/行业技术标准(送审稿)不少于3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3.生产安全保障与重大事故防控

3.1 典型危险化学品储存设施安全预警与防护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针对典型危险化学品储存设施(储库、罐区、附属工业管道及其辅助设施)安全监测预警与防护一体化总体要求,研究危险化学品储存设施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生产风险预测预警与调控理论,研究典型危险化学品事故致灾机理、风险辨识、演化规律、原因溯源、事故重构及完整性管理技术;研制典型危险化学品罐区声发射检测、管道振动与疲劳破坏防护、腐蚀与裂纹在线监测、有机挥发物在线实时监测预警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时空统一的网络化智能型储存设施安全防控与服务平台系统;研发服务于危险化学品事故调查的关键技术与设备;实现典型危险化学品储存设施全生命周期智能一体化安全保障技术集成,并在典型危险化学品储存设施进行工程示范。

考核指标:形成典型危险化学品储存设施风险评估、危险源定位、缺陷检测、泄漏监测、原因溯源、事故重构、检验评价等关键技术不少于8项;腐蚀监测探头精度达到 18 位分辨率并具备温度补偿功能;无线声发射系统达到18位模数转化、不少于8通道、采样频率不低于3MHz;形成物质探测、检测监测、安全防 — 12 —

护等装备不少于6项;制修订国家/行业技术标准(送审稿)不少于5项,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0项;应用示范工程不少于3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3.2 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应急处置技术装备研发与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构建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数据库,研发基于动态风险分析的事故应急处置辅助决策系统;研发化学事故处置与防护装备;研发高效便捷式气体探测仪和在线监测系统、无人机载危险气体实时侦检系统、基于物联网的自组网式危险气体监测系统;研发事故现场洗消技术、便携式洗消技术装备;研发事故处置模拟训练系统;研发典型现场勘验与物证提取技术及装备、事故重构技术。

考核指标:建立可准确预测事故扩散影响范围、消防水和泡沫用量的事故应急处置辅助决策系统;构建可侦检氧气、可燃气、一氧化碳、硫化氢、氨气及多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可实现多模应用和物联组网危险气体现场联合侦检系统;形成可抗20种以上化学品渗透的消防员化学防护装备;建立应用于便携式色谱质谱仪的现场火灾鉴定标准谱库和应用于便携式拉曼光谱仪的现场火灾鉴定指纹谱库;形成适用于苯系、有机磷等典型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处置的低腐蚀、环境友好型系列洗消剂及装备;制修订国家/行业技术标准(送审稿)不少于3项,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

10项;有不少于6种装备类成果实现小批量生产并在相关救援队伍试点应用。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3.3 煤矿典型动力灾害风险判识及监控预警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灾变机理;研究关键信息采集传感技术;研究井下高可靠、抗干扰、高安全多网融合信息传输技术;研究基于大数据的多元信息挖掘分析技术;研究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灾害判识预警模型及方法;研发基于云技术的远程监控预警系统平台。

考核指标:形成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等灾害形成机理新假说、新模型,构建煤矿重大灾害判识预警模型;在关键区域实现人机环参数全面采集,传感器具有故障自诊断功能,响应时间小于15秒,标校周期大于120天;监控预警系统运行无故障率达到99%,抗干扰等级不低于3级,无故障运行时间提高60%;建立煤矿重大灾害相关信息集成挖掘方法;建立煤矿监控预警示范及区域性云平台,实现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等煤矿重大灾害灾变隐患在线监测、智能判识、实时预警,预警准确率大于90%;制修订国家/行业技术标准(送审稿)不少于5项,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0项,建设应用示范工程不少于2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3.4 化工园区耦合事故区域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研究化工园区多灾种(火灾、爆炸、泄漏及地震、雷电等)耦合风险分析与安全规划优化技术;研究多灾种耦合下化工园区危险化学品仓储及运输网络安全保障技术;研发化工园区综合监测预警技术及装备;研发化工园区大型油气火灾灭火技术及装备;研究区域级化工园区应急保障资源规划优化配置与调度技术;研发国家化工园区应急保障技术平台。

考核指标:形成多灾种耦合的化工园区定量风险评估与规划优化理论;形成基于量化风险和大数据的化工园区危险化学品运输网络规划优化策略和选线模型;危险化学品微泄漏检测精度优于50μL/s;危险气体探测精度优于10ppm,响应时间小于10秒,探测距离不小于2千米;区域雷电预警系统远程探测距离不小于60千米,近程探测距离不小于15千米,提前预警时间大于15分钟;大功率灭火系统泡沫喷射流量大于500L/s,喷射距离大于120米;应急救援人员体征监测参数不少于4项,定位精度优于1米;建立化工园区应急资源调配模型不少于3个,建立化工园区安全生产管理及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响应时间小于1分钟;制修订国家/行业技术标准(送审稿)不少于5项,研发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装备不少于5项,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0项;选择不少于2个典型化工园区开展综合集成应用示范。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3.5 金属非金属矿山重大灾害致灾机理及防控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金属非金属矿山完整性安全开采理论;研究露天矿超高边坡等大型岩土体灾变机理及监测预警技术;研究采空区致灾机理及超前探测与处理技术;研究超深井典型事故灾害安全检测监测及预防技术;研究超大规模矿山重大灾害预控及充填技术;研发基于云计算的矿山多灾种耦合风险监测预警技术与平台;研发金属非金属矿山灾害应急救援与个体防护技术与装备。

考核指标:建立金属非金属矿山完整性开采理论模型;建立地应力大于60MPa条件下的大断面井巷支护体系;建立动力灾害时空强度预测-监测预警-动态反馈分析模型,围岩破坏监测预警准确率达到70%;采空区井下超前探测有效距离不小于180米,预报准确率不小于75%;边坡表面位移非接触式监测精度优于0.5毫米;露天边坡动力灾害监测预警准确率达到60%;建立矿山多灾种耦合风险预警平台,预警准确率达到70%;建立稳定连续充填能力不小于180 m3/h的安全控制技术体系;形成矿山重大灾害情景构建软硬件平台;形成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可穿戴式的一体化应急救援装备;制修订国家/行业技术标准(送审稿)不少于5项;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5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3.6 劳动密集型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护技术与装备研发 研究内容:研究劳动密集型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与控制理论;研发密集抛光打磨车间粉尘及振动危害防护技术装备; — 16 —

研发劳动密集型洁净厂房职业病危害防护技术与装备;研发大型机加厂房等典型场所噪声及电焊烟尘防护技术装备;研究劳动密集型作业场所典型作业职业工效负荷评估与控制技术;研发可燃性粉尘监测及爆炸防控技术及装备;研发职业病危害监测预警平台。

考核指标:形成基于作业类型与检测策略的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与控制理论;形成劳动密集场所职业工效负荷评估指标与方法体系;抛光打磨车间固定抛光打磨场所集尘装备风量自动调节偏差小于10%,粉尘捕集效率达到90%以上;吹吸式通风装备控制面风速0.5m/s时不均匀度小于0.25;吸声材料特定频率处的吸声系数不低于0.9,隔声材料的隔声量不低于35dB;风速智能调节型移动排风除尘装置在0.5米范围内控制点风速偏离小于0.1m/s;职业病危害监测预警系统数据曲线波动差错率小于10%;可燃性沉积粉尘厚度测量精度优于0.2毫米;制修订国家/行业技术标准(送审稿)不少于5项,研发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装备不少于5项,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5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3.7 煤矿重特大事故应急处置与救援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煤矿重大灾害灾情演变规律;研发煤矿灾变环境侦测及存储技术;研发灾变环境应急通信及遇险(难)人员精确定位技术;研发智能化应急预案及应急救援辅助决策技术;煤矿重大灾害紧急逃生技术与装备,煤矿重大灾害抢险技术与装备。

考核指标:构建煤矿瓦斯煤尘爆炸、火灾、水灾等重大灾害灾情演变模型;煤矿灾变环境侦测机器人测量距离大于100米;遇险(难)人员定位误差小于3米,实现被困人员与救援人员及时有效通信,井下基站无线通信距离不小于1500米,系统传输延时小于50毫秒;应急预案系统具有可扩充性、兼容性及大数据挖掘分析决策功能,系统反应时间小于5秒;逃生支持系统响应时间小于3分钟;便携式破拆和支护装置单组件重量少于20千克,支护高度0-4米和倾角0-90°可调,初撑力不小于100kN,破拆装置剪切力不小于600kN;制修订国家/行业技术标准(送审稿)不少于5项,研发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装备不少于5项,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8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3.8 高参数承压类特种设备风险防控与治理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锅炉、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等承压类特种设备典型材料和焊接接头的高温损伤机理及损伤早期诊断技术;研究压力容器基于失效模式的设计理论和基于可靠性的建造方法;研发典型服役环境下关键承压设备的损伤模式、检验检测、风险评估及安全评价技术与装备;研发石化成套装置中超期服役的关键承压设备安全分级、寿命预测与延寿技术;研发承压类特种设备全寿命周期风险监管体系及应急平台。

考核指标:建立国家承压类特种设备全寿命周期风险监管体 — 18 —

系和事故应急平台;形成检验检测新仪器及装备不少于10台套;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送审稿)不少于10项,国家承压类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不少于3项,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30项,风险管控或事故应急平台的应用示范不少于30项。承压类特种设备的万台事故率降低20%;示范装置的承压类特种设备平均检验周期比相关国家标准规范延长20%。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3.9超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研究超高层建筑施工事故风险源及其评估方法;研究动态时空环境效应下的超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安全诊断理论与方法;研究临时支撑体系失稳机理;研发智能型临时支撑安全技术与装置;研发超高层建筑安全施工平台及突发险情人员逃生装置;研究超高层建筑施工安全消防技术与装置;研发超高层建筑施工电梯的高效安全保障技术;研发超高层建筑深基坑施工安全技术与装备。

考核指标:建立超高层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体系,形成施工阶段超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安全诊断方法;研发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设备或装置不少于8项,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送审稿)不少于5项,开展示范工程不少于6项;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20项,形成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保障关键技术不少于10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4.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安全保障

4.1 油气长输管道及储运设施检验评价与安全保障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长距离输送的压力管道和储运设施损伤机理、演化规律;研发管道、储罐(库)等储运设施及防护系统状态监测、风险评估、缺陷检测与检验评价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油气管道、储罐(库)、压力容器、动力输送装置及其辅助设施的完整性评价技术;研发管道及储运设施灾害评价、事故应急和快速修复技术与装备;研发油气管道的杂散电流等灾害机理、防御技术及监测和防护装置。

考核指标:建立长距离输送压力管道和储运设施服役周期内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建立在用油气管道及储运设施微损试样试验方法;形成典型油气长输管道及储运设施损伤预测模型;提出油气管道杂散电流(含高压直流)危害评价准则。形成环境敏感区和特殊敷设方式下油气管道定量风险评估技术和隐患分级管理方法。研发新仪器或装备不少于15台套;制修订国家标准(送审稿)不少于8项,压力管道或容器等国家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不少于3项,申请发明专利15项以上。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4.2 区域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安全保障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关键交通基础设施动态识别技术以及桥梁、隧道、港口、综合客运枢纽等国家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危险源辨识 — 20 —

与风险评估技术,研发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风险评估管理平台;研究关键设施结构与基础的远程监测、健康诊断与评价技术,研发相应的可视化远程实时监测、安全评价及预警平台;研究灾害条件下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影响快速评估技术,研发桥梁、隧道、沿海港口防灾减灾安全控制技术与装备、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安全保障技术与装备以及综合客运枢纽风险防控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突发事件下跨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可靠度评估及预警技术、应急调度与疏散救援决策技术,研发跨区域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系统智能化决策支持平台;研究大型交通基础设施的安全监测与预警技术,全生命期安全评价理论与方法,多灾害作用下大型交通基础设施的灾变机理和恢复能力及安全性评估方法,基于大数据与云计算的交通生命线网络的灾情模拟与安全保障技术,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的风险管理与应急保障技术。

考核指标:形成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及交通基础设施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以及风险控制等成套安全风险防控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可视化远程实时监测、安全评价及预警平台,实现示范工程中结构远程监测及安全风险防控覆盖率达到100%;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跨区域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系统智能化决策支持平台,实现试点区域重大灾害区域路网灾情可视化模拟,Ⅰ、Ⅱ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覆盖率100%;研发检测监测、修复与应急仪器或装备不

少于10项,对码头隐蔽性部位损伤快速定位精度优于1米,实现高速公路等重大线性交通基础设施的路基形变自动化监测,监测形变精度优于3毫米;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0项,制修订国家/行业技术标准(送审稿)不少于5项,在不少于5个省市开展集成应用示范。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4.3 临海油气管道和陆上终端设施检验评价与安全保障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海水、海床、海洋微生物、介质等因素作用下,临海油气管道、陆上终端压力容器及其他设施的损伤机理与演化规律;研发临海油气管道及陆上终端设备、设施的本体缺陷检测、防护系统检测、检验评价技术及装备;研发临海油气管道及陆上终端、事故应急和快速修复技术;研究临海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技术。

考核指标:形成海底管道—海床—水动力作用机理、特殊条件下管道损伤机理、腐蚀机理等基础机理不少于4项;形成临海和登陆管道等内外检测监测技术方法不少于15种;形成陆上终端装备的阀门内泄漏、管线积液、有机物泄漏、运行状态监测等检测技术方法不少于5种;形成临海管道、登陆管道、终端设备的风险评估方法不少于5种;形成临海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系统;建立临海油气管道和陆上终端设施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仪器或装备不少于15台套;制修订国家/行业 — 22 —

技术标准(送审稿)不少于5项,形成临海油气管道或陆上终端压力容器及辅助设施等国家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不少于2项;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5项;应用示范不少于5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5.城镇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治理 5.1 城市市政管网运行安全保障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发城市既有市政管网系统(燃气、供水、排水等系统)的健康诊断评估方法、管道修复技术和设备;研究城市市政管网规划建设运行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及标准规范;研究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安全运维指标体系;建立精准定位的市政管线安全运行保障、监测预警减灾、应急处置等集成智能监管平台。

考核指标:形成市政管线健康评估方法、指标体系不少于10项,形成(30分钟—2小时)快速修复管线关键技术,产品和装备不少于15项;完成城市不同管线运行风险评估方法、导则、指南不少于10项,建立城市管线综合风险评估模型不少于5个,包括管线压力、泄漏(液体、气体)、水质、管道破损和错接等信息系统,远程移动实时巡查与预警系统等;形成综合市政管线和综合管廊规划建设安全运维等的技术导则、指南不少于20项;形成安全保障、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等关键技术不少于20项;关键技术、新产品、新装备等应用示范不少于30项;示范项目管网设施精准定位监控点每平方公里不少于10个,并能实现远程监控,实

现不少于2种管网设施的信息数据共享;构建1个全方位智能监控城市管线信息化综合平台;上述研究成果及综合平台在不少于5个城市进行综合应用示范。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5.2 城镇安全风险评估与应急保障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城市群公共安全综合风险评估技术;研发大型活动场所和地下空间关键设施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及信息管理平台;研发城市多部门协同的网格化安全监测和保障技术装备及集成信息平台;研究城市轨道交通防灾系统检测与风险管控技术;研发特大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重大风险管控与应急救援技术;研究城市低影响排水(雨水)系统与河湖联控防洪抗涝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发城镇重大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配送、应急交通组织、人员伤亡评估、人员转移安置等应急保障技术与平台。

考核指标:形成城市群多因素综合风险评估和城市群跨区域应急联动及协同救援保障系统,属性查询响应速度小于3秒;构建管理能力大于5平方公里的网格化安全监测和保障集成信息平台;构建城市轨道交通综合保障系统,具备城市轨道交通防灾监测、网络化运营风险管控等功能;形成城市低影响排水安全监测系统,系统动作时间在60秒之内;形成城镇重大突发事件下人员安全保障系统,具备应急物资配送、应急交通组织、人员伤亡评估、人员转移安置等功能;制修订相关国家/行业标准(送审稿)— 24 —

不少于6项,形成城镇群综合安全风险评估技术指南,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8项。集成上述成果形成城镇安全风险评估与应急保障综合平台,并在不少于2个城镇开展综合应用示范。

拟支持项目数:1-2项。6.综合应急技术装备

6.1 航空应急救援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研究航空应急救援装备体系和标准体系;研发多种航空器协同救援综合指挥体系及平台;研制机载快速补给装置、夜间搜索装备、救生搜索监控系统等应急机载设备核心部件,研制灭火、投放、救生、医疗等通用航空应急任务设备;研制特殊应急救援环境下航空紧急救援地面保障设备,研究面向航空救援人员协同作业的训练系统及训练效果评估方法;上述技术成果形成装备能力并开展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形成具备实时调度和指挥不少于10架航空器、不少于30辆地面救援车辆的航空应急指挥系统;研制出不少于5型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应急机载任务设备或系统,应用集成安装平台、外吊挂式快速补给装置用于改装医疗救护直升机和警用直升机各1型,具备快速安装和出动能力;建立航空紧急救援地面保障设备设施体系,包括机动保障设备、航空应急保障设备、固定运营基地保障设备,具备应急保障不少于5型救援直升机的能力;制定航空救援人员协同作业的训练规范;选择不少于3个机

场开展应用示范和救援演练;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0项,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送审稿)不少于10项;建立航空应急救援装备体系和标准体系。

拟支持项目数:1-2项。有关说明:企业牵头申报。

6.2 道路应急抢通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研究道路应急抢通装备体系和标准体系;研发超大跨度应急机械化桥和轻质材料应急桥、隧道应急抢通、多功能道路破障装备、全地形全路面的水陆两栖运输应急装备、道路交通事故模块化综合救援装备等关键技术;上述技术成果形成装备能力并开展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形成架通时间不超过3小时,架设长度不小于80米的超大跨度应急机械化桥,架设长度不小于50米人工架设的轻质材料应急桥,并在不少于6个重点区域示范;隧道应急抢通设备夹钳提举重量不少于2吨,无障碍最大遥控距离不少于2公里;形成不少于3型多功能破障装备;全地形全路面的水陆两栖运输应急装备有效载荷不小于6吨;形成不少于2型道路交通事故模块化综合救援装备;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8项,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送审稿)不少于8项;建立道路应急抢通装备体系和标准体系。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申报。

6.3 灾害环境下人体损伤机理研究与救援防护技术装备研发及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研究高温、浓烟、危化品事故、爆炸、低温冰冻及其复合作用等灾害环境下人体损伤机理及个体防护原理;研发复合灾害环境下的新型个体防护材料及防护性能评价方法;研发面向灭火与应急救援、危化品事故处置、防割刺防爆、复杂灾害环境下医疗救援的新一代个体防护装备关键技术;研究个体防护装备检测技术平台与标准体系;上述技术成果形成装备能力并开展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阐明上述灾害环境和复合灾害环境下人体损伤机理和防护原理;形成不少于6种面向上述灾害环境和复合灾害环境下的新型个体防护功能材料;形成不少于4种防护性能高效、功能先进、舒适性强的灭火与应急救援、危化品事故处置、防割刺防爆、医疗救援的个体防护装备及其检测技术平台;在不少于10个省的消防部队、不少于2个危化品事故处置分队、不少于3个公安特警支(大)队、不少于5个省的国家级医学救援队进行应用示范和使用评价;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4项,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送审稿)不少于4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6.4 高机动多功能应急救援车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研究高机动多功能应急救援装备标准体系;研发高机动应急救援车(含消防车辆)高机动性专用底盘及专用悬挂系统;研究多功能应急救援车的结构形式;研究应急救援车多功能模块化设计技术;研发可快速切换的多功能工作臂,模块化设计作业工具;研发复杂地形下的快速、高适应性、可拆换的越障行走装置的关键技术;研发车载常规与特种应急救援器材;研发多功能城市灭火主战消防车和带高喷云梯功能的水罐灭火消防车的车载功能配置、药剂配置、乘员室优化设计、供水系统优化设计、抢险救援功能配置与设计等技术;上述技术成果形成装备能力并开展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研制出高机动应急救援车高机动性专用底盘不少于3套;形成满足高速机动与狭小地域救援作业转向要求,具备推铲破障、破拆起重、绞车救援、随车发电、常规及特种应急救援等不同功能的应急车辆不少于3型;形成不少于10型车载常规与特种应急救援器材;多功能城市灭火主战消防车满足供水流量和压力大,兼具侦检、照明、破拆等抢险救援综合功能;带高喷云梯功能的水罐灭火消防车臂端最大举高高度大于23米,具备供水流量和压力大的功能;以上技术装备在不少于6个救援队伍进行应用示范和使用评价;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0项,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送审稿)不少于8项;建立高机动多功能应急救援装备标准体系。

拟支持项目数:1-2项。有关说明:企业牵头申报。

6.5 灾害现场信息获取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研究用于重大事故灾难、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现场信息、可搭载于无人飞行器或机器人等平台的多种传感器及集成技术;研究实时灾情数据远程快速传输技术,研制灾情信息数据处理、灾害信息提取、现场灾情快速制图等技术,建立突发事件现场数据获取与处理软硬件系统,上述技术成果形成灾害现场信息获取能力并开展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形成灾害信息获取解决方案和技术系统,建立空地一体化演示环境;研发不少于3种传感器,支持事故灾难、社会群体事件、危险品爆炸、水域事故、洪水、地震等事件信息的获取;研发灾情现场信息快速处理系统,实现灾情数据远程快速共享1小时以内,20平方公里区域灾情信息数据处理2小时以内,现场灾情影像快速制图3小时以内,灾害信息提取5小时以内;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8项,制定国家/行业标准(送审稿)不少于5项;针对不少于5种灾害类型开展应用示范。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6.6 一体化综合减灾智能服务研究及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研究全球定位系统与室内定位系统无缝集成的室内外一体化定位技术;研究大比例尺地图与建筑物室内场景多尺

度数据可视化融合技术;研发面向建筑物倒塌、城镇火灾、地震、地质灾害、洪水等突发事件的一体化综合减灾智能服务系统,并开展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形成基于室内外一体化定位技术体系,兼容北斗网、移动通信网、互联网,室内外定位精度优于1米;建立室内外多尺度地理空间信息融合与可视化技术体系,数据融合精度优于0.5米;研发一体化综合减灾智能服务系统,具备应急救援指挥、灾害现场三维场景、应急人员装备位置信息实时获取等功能,并针对不少于5种灾害开展应用示范;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5项,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送审稿)不少于5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6.7 应急物流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研究应急物流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研究需求不确定条件下的模块预储关键技术、平转急动态响应的高速转运关键技术,研发平急结合、快速转换的多模式高效应急仓储系统;研究国家应急产品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技术,研发应急物流信息系统;上述技术成果形成应急物流保障能力并开展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形成高效应急仓储系统,具备密集存储、多模式作业功能,可实现平、急作业无缝切换,在信息通信、电力设备等出现故障的极端情况下,确保前2个小时物资出库能力不小于150吨,满足1架大型货机物资装机需要;建成国家应急产品信 — 30 —

息综合服务平台,涵盖至少3000种应急产品;形成具备应急物流资源查询与统计分析、应急物流预案管理、指挥调度、实时过程监控等核心功能的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在不少于4个重点区域开展试点和演练;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5项,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送审稿)不少于8项;建立应急物流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申报要求

1.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

2.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10个(含10个),项目承担及参与单位数不超过30个(含30个)。

3.对于企业牵头的应用示范类任务,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2:1;其他有示范应用、规模化应用指标、产业化特征明显的项目,鼓励产学研联合,鼓励企业、地方共同出资支持。

物流装备与技术 篇7

目前,全世界最先进的物流技术装备企业主要集中在欧洲、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总体来看,物流技术正朝着大型化、节能化、标准化、系统化、智能化和高效化等方向发展。而中国物流技术装备行业起步晚,发展到今天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然差距巨大,主要问题有:行业门槛低,企业规模小,成本居高不下;行业集中度较低,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以低价占领市场,导致资金不足,技术进步缓慢,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不高;企业资源缺乏整合致使运作效率低下,缺乏有效先进的管理机制;企业融资之路艰难。以上问题制约了中国物流装备行业的发展。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电子商务改变了企业的经营模式,很多行业面临转型升级,物流业受到高度重视,从国家领导到各级政府都大力支持物流业发展。受益于此,物流技术装备市场需求大幅增加,整个行业持续快速发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9月12日,国务院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建立布局合理、技术先进、便捷高效、绿色环保、安全有序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其中,“推进物流技术装备现代化”被列为今后着力开展的七大任务之一。与此同时,国务院正式发布《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将加速向中国“智”造转型。可以预见,未来几年,符合新“智”造时代需求和特征的智能化物流技术装备将迎来新一轮发展高峰。

种种利好无疑都为中国物流技术装备企业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和新的挑战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服务升级,满足不断提高的市场需求,并在此过程中实现规模扩大和实力增强,成为众多企业追求的目标。而上述目标的实现,通过企业自身积累是难以完成的,必须依托资本市场,借助资本力量的推动和支持。因此,很多物流技术装备企业近年来积极谋求上市,意欲在资本助推下,实现新一轮更好更快的发展,成为有实力、有竞争优势的企业。

上市的必要性

根据调查,银行贷款仍然是物流技术装备企业最常用的融资渠道,占被调查企业的93%;其次是民间资本渠道,占被调查企业的1 4%;政府财政支持也是重要的融资渠道,占6%;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分别占5%和2%。

可见,融资渠道单一、融资难度大,是摆在企业面前的一大难题。因此,对于物流技术装备企业来说,上市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的支持,上市为企业建立了直接融资的平台。

物流技术装备行业属于资本密集行业,运营成本高,投资回收期长,具有规模效应。成功上市仍然是物流技术装备企业获得长期发展资金来源的最佳途径。只有“产业+资本”才可以实现企业的规模化、规范化发展。

2.物流技术装备企业通过债权融资的渠道有限。

我国目前仍然有48%的物流企业基础设施建设未纳入地方规划,虽然有42%的企业获得用地支持和财政补贴,但在税收和贷款方面的优惠政策尚未普及。而物流技术装备企业的轻资产、抵押品少导致其向银行借款(侧重于抵押贷款)很难通过审批。因此,股权融资更适合物流技术装备企业的发展。

3.IPO融资是最适合物流技术装备企业发展的模式。

作为一种股权融资形式,IPO融资是适宜物流技术装备企业的融资方法。

IPO融资的优势主要有:开拓了企业融资和再融资渠道,同时不增加企业债务负担;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信誉;减少政府投资和担保;提供了股权流通性;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提供股权激励,方便吸引和留住人才;利于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兼并重组,做大做强。

总之,通过上市,物流技术装备企业可以壮大企业规模,同时还可以获得以下益处:完善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人才;有利于企业进行资产并购与重组;有利于股权的增值和增强流动性;加大高新技术研发,扩大市场份额,优化资源配置,产生规模效应等。

国内上市or海外上市?

我国资本市场从20世纪90年代发展到今天,形成了由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的场内市场和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等场外交易共同组成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同时开放企业海外和香港上市。国内外各主要板块上市、挂牌的具体要求如下:

1.国内A股上市的基本要求

(表1)

2.新三板挂牌条件

(表2)

新三板挂牌的条件被认为实质就是两条:依法设立且存续满两年,业务明确且具有持续经营能力。即,最近两年业务具有稳定性,不管是否盈利。

此外,企业选择在新三板挂牌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是“探讨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转板机制”列为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意味着转板将在今年有实质性突破。

二是新三板还将推出有限股和债券,为各种需求的企业提供融资工具的选择空间,且随市场的发展,指数的推出,还会推进产品的创新。

三是各地对拟挂牌公司的融资、股改以及成功挂牌,都给出了明确奖励或信用贷款支持,有的奖励甚至高达数百万元,激发了企业挂牌新三板的积极性。

四是新三板与其他板块不同,在挂牌的同时即可进行定增,大大提升了融资效率。

3.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上市要求

(表3)

4.美国纳斯达克(NASDAQ)的上市要求

(表4)

5.香港证券交易所主板和创业板的上市要求

(表5)

上市,准备好了吗?

企业在上市的各个阶段需要作好各项准备工作。

1.上市前的准备期

该阶段企业需要完成以下工作:完善和健全会计基础工作,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健全管理层团队,税务规划/公司重组,聘任会计师进行财务报表审计,聘任评估师进行资产评估工作,选定投资银行/保荐人,选定其他上市工作中介机构,分析和选择上市时间和地点。

2.上市进行期

该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召开IPO启动大会,审计师完成财务报表审计,完成盈利预测,履行国内有关的海外上市报批程序,投资银行/保荐人开展尽职调查,律师开展法律尽职调查。

3.上市过程后期

此阶段要完成的工作如下:上市申报(可能是多次),证券监管部门审核上市申报,公司及投资银行/保荐人路演,定价,股票发行、公司上市。

影响成功上市的原因

拟上市的物流技术装备公司可能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有效规避?下面对我国拟上市公司IPO被否九大原因进行分析(为了更好地进行说明,所举案例不限于物流技术装备企业)。

原因一:财务指标不合格、不规范

财务指标上的诸多不确定性和存疑,是导致企业被否的主要原因,典型案例如龙宇燃油。

发审委分析了该公司财务情况不符合要求。指出:龙宇燃油的销售收入中,批发、零售、水上加油的比例分别为:2007年85.5%、14.47%、0%;2008年70.73%、29.27%、0%;2009年61.25%、37.70%、1.04%。批发业务占比逐年下降,零售业务逐年上升,新拓展了水上加油业务,且公司计划通过2-3年的发展,使批发、零售、水上加油的业务量各占1/3左右。公司主营业务的上述变化引起了燃料油库存规模增加、信用销售账期延长、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大幅降低、占用流动资金大幅上升等财务状况的不利变化。

发审委还认为,龙宇燃油从2009年开始拓展水上加油业务,其购建的“龙宇1”千吨级加油船于2009年上半年投入运营,2009年度水上加油业务的销售收入和销售量分别占当年的1.04%和0.93%,比例较低。

发审委在不予核准的决定中认为:基于财务指标不稳定,而导致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难以判定。

原因二:业务及技术方面存在问题

业务及技术方面的问题往往集中在行业因素以及公司自身的技术力量上,对于公司从事产能过剩行业,或者公司不具备技术专利权,技术能力不足,发审委亦不会予以“放行”。这方面的代表是“浙江佳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审委在2010年8月发出的文件中指出,佳力科技自2008年以来,主营业务“风电设备铸件”年新订单和产能利用率大幅下降,2008年和2009年公司当年新签风电设备铸件订单从29124吨下降到19675吨;产能利用率从88%下降到54%。另外,发审委判断,在2009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当时的文件中已确定风电设备为产能过剩产业,佳力科技所处行业的经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因此否决其IPO申请。

原因三:公司抗风险能力过低

公司抗风险能力往往由其业务范围、行业内的竞争力来判断,业务过于局限,且行业进入门槛较低的公司,其抗风险能力令人担忧。这也成为拟上市公司“闯关”未获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

原因四:独立性欠缺,或高度依赖单一客户、订单或供应商

过分依赖单一客户、订单或者供应商,导致公司独立性上有缺陷,是拟上市公司的又一“杀手”。在过分依赖单一客户或者供应商的情况下,公司经营的变数过大,如果客户或供应商方面出现不利变化,就能够立即传导到公司,风险较大。

原因五:关联交易及同业竞争

关联交易、同业竞争导致上市失败的个案较多,中矿资源勘探股份有限公司即是其中之一。发审委在文件中指出,中矿资源勘探与直接或间接股东及其他关联方存在业务竞争、关联交易等情形,无法判断关联交易的公允性以及公司是否具备直接面向市场独立经营的能力。发审委最终引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否决了中矿资源勘探的IPO申请

原因六:可持续盈利能力不足

导致发审委对拟上市公司作出“可持续盈利能力不足”的判断,原因可以是多方面的,公司上下游产业链不稳定、产品价格波动、财务数据变动过大,都有可能导致发审委认定公司可持续盈利能力不足。

原因七:募投项目存在一定缺陷

前述浙江佳力科技除了行业环境发生变化外,募投项目的“不靠谱”也是导致未能过会的重要原因。发审委对佳力科技的募资项目提出质疑:佳力科技目前主要产品包括1.5MW、2.0MW、2.1MW风电设备铸件,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是“年新增2500套1.5MW以上大型风力发电设备关键部件扩建项目”,而根据国务院相关规定,国家重点支持的是自主研发2.5兆瓦及以上风电整机和轴承、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佳力科技主要产品和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不属于重点支持项目,与国家产业政策相违背。

原因八:成长性缺失

发审委在审核中需要强调企业的成长性,并且这种成长性要具备实质的基础。

山东立晨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即因成长性方面的疑问未能过会。发审委认为,在2007~2009年,立晨物流代理采购和委托物流管理业务实现的收入、毛利及占总收入、营业毛利的比重波动较大,且主要客户发生较大变化。立晨物流主营业务收入结构和重大客户变化,对其持续盈利能力的稳定性构成重大不利影响,公司未来的成长性存在疑问。

原因九:举报

遭他人举报,而拟上市公司或保荐人无法澄清相关举报问题,亦会导致公司无法顺利过会。

上市后带来的影响

物流装备企业上市、挂牌,无论对企业还是行业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1.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行业技术发展水平

技术是引导物流装备行业发展的主导动因。资本投入新技术的研发,将促进技术及时进入市场,加快技术的优胜劣汰,实现行业技术的全面升级。

上市、挂牌企业本来就具备技术上的“看家本领”,且多是凭借技术优势成功登陆资本市场的;在上市、挂牌后,必定继续加大新技术研发,进一步变资本优势为技术优势。如,5月25日通过发审会的山西东杰募集资金将用于以下方面:(1) 12525万元用于年产100台/套工业自动化智能物流装备扩建项目,(2)投资12987万元用于年产50座物流仓储成套设备扩建项目,(3)投资6500万元用于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除内部加强技术攻关外,企业还会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吸引人才,如三一重工和浙江德马分别签约国家“863”物流装备数控机床项目负责人和引进“国千人才”负责物流装备专业化模块研究项目,“一个人才带动了一个产业”;二是购买国外研发中心,得以雇佣当地非常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更快地提升企业技术水平。

显然,研发中心的建设、高水平技术人才的引进,不仅提升了物流技术装备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和生产技术水平,也有效促进整个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对于广大物流技术装备应用企业也是一大促进。

2.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集中度,改变行业竞争格局

“十二五”期间,我国确立了以技术更新换代推进装备业集中度提高的战略。物流装备企业上市、挂牌后,一方面,大力发展先进技术实现产业升级,扩大生产规模,以更大产量、更高质量、更好服务,占领更大市场;另一方面,通过资本运作,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

例如,去年A股上市的上海新通联,将募集资金投向整体包装解决方案优化配套建设项目(一期)和绿色重型包装材料建设项目。项目建成以后大大提高了产能。而此次音飞储存将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每年新增4.3万吨高端货架产能,并在充分利用现有厂房的基础上,新建2座厂房,重点引进4条自动化货架生产线,新增(含改造)生产类设备及检测试验仪器共计48台(套),新增相关软件10套。这些上市企业的上述举措,巩固并提高了市场占有率,更好实现产品结构优化、经济效益及综合竞争力提升的发展目标。

并购、整合是我国物流装备企业在激烈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并购是上市企业重组的一个重要运行机制,可以形成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生产工艺的不断调整,企业内部资源的新一轮配置,企业组织规模日趋合理,从而增强自身竞争优势。

未来一些细分市场将是几家优质企业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同质、低质、低价、低服务水平的企业将被淘汰,行业恶性竞争面貌将有明显改变,代之以质量可靠、价格适合、服务优良、更好满足客户需求、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

3.促进走出去,形成国际化企业

中国正在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未来的物流装备企业一定是全球化企业。

以新松机器人为例,2009年创业板上市后,以技术支撑的“走出去”战略已经取得突破,产品成功出口全球13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宝马、通用、福特、米其林等一批世界级企业的全球采购供应商,这对其进军国际高端市场和进入劳动密集型的新兴市场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新松机器人已经搭建起全球化的战略平台,在国内机器人产业最集中的上海建立了国际总部,集产、学、研和国际市场运营于一体,加快布局全球市场。

浙江德马2014年新三版挂牌,也是较早走出国门的物流装备企业,目前在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印尼、美国、韩国投资设厂,其中在澳大利亚已经成功占到市场前三位;此外,该公司还计划拓展印度、墨西哥、巴西的市场,国际化运营风声水起。

4.物流信息平台企业成长迅速,竞争态势严峻

物流信息平台企业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工具,打通信息壁垒,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运作效率。

与实体装备企业相比,目前发展迅猛的物流移动平台吸引了资本市场的目光,这类企业获得的投资额巨大。如,今年5月获得迄今为止国内物流技术装备行业最大投资额1.26亿美元的罗计公司,获得6000万美元C轮投资的汇通天下,以及年轻的oTMS都是其中的代表,它们在技术上和市场上各具特色,商业模式各不相同。据不完全估计,国内已有数百家物流信息平台公司,假以时日,这些企业注定会演绎兼并重组,相爱相杀的悲壮又温情一幕。这是由平台企业海量数据、海量服务的特点,和行业最终只能容纳有限平台决定的,因而必然竞争激烈,资本对企业投资巨大。

5.冷链装备企业技术、管理、资本门槛高,竞争格局清晰有序

冷链物流由电商的迅猛发展牵引,电商跨界发展促进冷库建设和配送环节相关设备的增长和升级。事实上,资本相比物流装备企业更早关注冷链企业,已累计有相当资金投入冷库、冷链运输、冷链配送企业,且均有良好发展。但由于冷链设备投资大,专业技术门槛高,运营管理要求严格,打通链条资金巨大,投资回报缓慢,故上市挂牌企业还属零星。未来它们将在资本市场密集上市、挂牌,形成物流装备企业上市第二波。

目前,冷链企业新三板挂牌的有凯雪冷链和海容冷链。去年新三板第一家挂牌的凯雪冷链目标是打造一个很多业内人长期梦想的“冷链无断点、监控无盲点”全程监控的大数据平台;今年三月份挂牌的海容冷链,募集资金总额为1.3亿元人民币,将主要用于新产品研发,以专业化、差异化战略,打造核心冷链设备供应商。总的,进入资本市场的冷链企业未对竞争格局产生实质影响。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物流技术装备行业成功上市的大型国有企业主要有徐工集团、柳工集团、厦工集团、中国龙工、沈阳新松、合叉、杭叉等,民营企业主要有:三一重工、南方天奇、浙江德马、音飞储存、上海新通联、山西东杰、凯雪冷链、海容冷链、苏州良才等。

物流装备与技术 篇8

【关键词】煤矿;通讯技术;救护装备技术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但地质条件恶劣,地质构造复杂,47%的矿井属于高瓦斯或煤(岩)与瓦斯突出矿井。这些复杂条件致使煤矿生产中安全问题复杂化,且随着采掘深度的加大,煤矿又面临着许多新的安全技术问题。井下通讯技术与救护装备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中有着重大作用。目前井下通讯技术主要包括有线通讯技术和无线通讯技术,救护装备技术主要包括个人防护装备技术、救护机具与装备技术等。

1.井下通讯技术

1.1有线通讯技术

声能电话机和电能救灾电话就是已经应用到矿山中的有线通信设备。

声能电话机就是一种不需外加电源而完全靠说话人的口声产生的电流而工作的电话机;其原理是声波引起膜片运动,音圈随之在一个体积小而磁场强的永磁铁的两极之间来回振动,从而在音圈中感生出所需的声频电压。多年来,声能电话机的投入和使用,已成为矿山救护队佩戴负压氧气呼吸器进入灾区工作时专用的通讯设备。例如M305060型声能电话系列、KTH-IS型声能电话机系列。

电能救灾电话,就是利用蓄电池的电能进行通话联系的防爆灾区电话。是正压氧气呼吸器配套使用的通讯设备,并适用于所有环境下的通讯使用。它能使新鲜风流基地指挥员与抢救现场矿山救护队直接通话,保证通讯畅通无阻。例如JZ-I型救灾电话。

1.2井下无线通讯技术

目前井下无线通讯技术主要有PED井下无线透地通信系统、井下感应式救灾通信系统、小灵通PAS 无线通讯系统、无线电泄漏通信系统等。

PED系统是井下无线通讯与救援系统的简称,它是一套可实现超低频信号穿透岩层进行传输的无线通讯系统,可以在井下任何地点都可以接受信号,同时设计中充分考虑了防爆、噪音、灰尘等因素的影响。一套完整的PED系统是由传输系统、PED软件、PED接收机3部分组成。

井下感应式救灾通信系统由一个设置在地面指挥部的远程控制装置,一个设置在井下的基站和若干个便携式无线电手机组成。它可以由一个基站和若干个便携式无线电手机组成井下无线通讯系统,帮助基地和进入灾区工作的救护小队建立有效的通讯联系;还可以与地面程控交换机相连,构成全矿井的救灾指挥通信系统。

小灵通又名无线PAS ( Personal Access Phone System),它采用了微蜂窝技术,以无线方式接入固定电话网,依托固定电话网提供通信服务。具有移动电话的便利,固定电话的价格,发展空间非常广阔。且实践证明,该设备在矿山通信中安全可靠,运行效果良好。

在井下利用漏泄电缆进行射频信号的传输、辐射和接收,是实现稳定可靠的移动通信的首选方案,由于地层对电磁波的吸收十分严重,地下无线通信的发展远远滞后于陆地、海上和空中。矿井漏泄通信系统是在无线电技术的不断进展和在现代化、集约化的煤炭生产需求下发展起来的。

2.救护装备技术

2.1个人防护装备技术

2.1.1过滤式自救器

过滤式自救器是矿用自救器中最主要的品种之一,它主要是依靠化学药剂把有毒气体(一氧化碳) 过滤掉,防止一氧化碳中毒。过滤式自救器具有将一氧化碳氧化成二氧化碳的功能,是煤矿井下发生火灾、瓦斯爆炸和煤尘爆炸时,防止遇险人员一氧化碳中毒的个人呼吸保护装置。

2.1.2化学氧自救器

化学氧自救器是一种用于人在毒气及缺氧环境下自救逃生的仪器,它是利用化学药品与人体呼出气体中的水汽和CO2相结合而产生氧气的个人呼吸保护装置,即是依靠化学生氧剂生氧的自救器。化学氧自救器有以碱金属过氧化物、超氧化物为生氧剂的再生式和以氯酸盐氧烛生氧的开放式两种。国产的化学氧自救器使用KO2生氧剂。

2.1.3压缩氧自救器

压缩氧自救器是一种小型、轻便、结构简单的隔绝式闭路呼吸循环系统的供氧自救装置,它是以一种高压气瓶储存的压缩氧气为氧气源的自救器。有开放型和再生型两种,开放性呼吸直接通过排气阀排除,吸入的是气瓶供给的新鲜氧气;再生型呼气经CO2吸收剂净化后进入气囊,与定量和自动补给或手动补给方式供给的新鲜氧气混合供呼吸,吸气直接从气囊中吸入的称为循环式,而吸气再次经过清净罐的称往复式,我国生产的多为往复式,以Ca(OH)2为吸收剂净化CO2的化学反应式为:Ca(OH)2 + CO2 → Ca2CO3 + H2O + 热。

2.2救护机具与装备技术

2.2.1气体检测仪器

目前我国矿山救护队使用的灾区气体检测仪器有。

(1)手动检测仪器。包括光学瓦斯检定器、一氧化碳检定管等仪器。此类检测仪器应用时间最长,自我国成立救护队以来直到现在都在使用。该类仪器体积小,携带方便。但主要缺点是:检测气体种类单一、准确度差、使用时易受外界环境干扰,不适合与正压氧呼吸器配套使用。

(2)便携式自动检测仪。这类仪器自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使用。它包括单探头和多探头两种,主要优点有操作简便、检测耗时少、多探头一次可检测多种气体(O2、CH4、CO、H2S)、检测结果直观、体积较小便于携带。但其不足之处也较多,如:检测量程小、检测结果不稳定易受干扰、检测仪传感器易损坏。

(3)气相色谱检测仪。有化验室和车载两种类型。它主要是运用现代气相色谱技术,可以一次分析N2、O2、H2、CH4、CO、CO2、C2H2、C2H4、C2H6等气体。其检测量程大,精度高。在检测完成后,它根据爆炸三角形理论技术数据处理系统,自动绘制爆炸三角形图并标注出检测气样所处危险程度,直观地为救灾指挥部提供指挥救灾的科学依据。

2.2.2传感器

传感器用于检测井下各种环境参数和生产参数,共有10余个品种。如瓦斯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风速传感器、风门开关传感器、负压传感器、水位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设备开停传感器、提升指示传感器等。煤矿常用的一氧化碳检测仪器有电化学式、红外线吸收式、催化氧化式等。国内外煤矿广泛使用的是电化学一氧化碳检测仪器。产品有TX2000一氧化碳检测仪、CT1000X一氧化碳报警仪。在矿井通风测量仪器中,测定空气压力的便携式仪器有三类:一是测量绝对压力的气压计;二是测量相对压力的压差计和皮托管;三是可同时测定绝对压力、相对压力的精密气压计或矿井通风综合参数检测仪等。

3.总结

井下通讯技术与救护装备技术对矿山安全至关重要,这些装备大幅改善了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现状,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更多的技术难题等待开发,要不断利用新科技、新手段完善提高煤矿(下转第69页)(上接第33页)自动化和通信系统,实现煤矿少人开采、安全开采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林柏泉、周心权.矿井通风技术与瓦斯事故的应急救援[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8.

[2]吴征艳.安全测控技术基础.

[3]胡穗延. 煤矿自动化和通信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煤炭科学技术,2007,35(8):1-4.

上一篇:技能比赛选手发言稿下一篇:网页设计暑假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