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推进学校内涵发展

2025-01-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推进学校内涵发展(精选9篇)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推进学校内涵发展 篇1

——全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示范点申报材料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总体战略部署下,承德技师学院/承德工业学校有了长足的进步和跨越式发展。十二五期间,职业教育的发展将从规模发展转向内涵提升,这就要求学校的专业建设、规范管理、深化改革、提升能力、提高质量,增强吸引力和影响度上做更多地工作。而这一切,都需要我们职教工作者加强学习,赶超先进,才能步入内涵发展的快车道。

一、思想重视 目标高远 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落到实处

按照市委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目标要求,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确定了“现代化、高品位、深内涵、全国一流、世界水准的综合型职业院校”建设目标。我们深刻意识到,只有人的高品质才有学院的高品质。在实践中,学校把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与学校的精神文化主流“艰苦创业、勤奋进取、勇于担当、追求卓越”形成了全面的契合,从组织、制度、作风等方面切实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做到有学习计划,有具体措施,有适用的学习内容,有与实际工作的密切结合。为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学院综合竞争力,学院还在全校范围内组织了“学政策、绘蓝图、谋发展、立新功”主题学习活动,领导班子成员深入系部参与组织学习,并结合学院实际开展大讨论活动,将学习讨论成果作为制定学院十二五规划的依据。实现了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与学校具体工作相互推进、相互促进的良好发展态势,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绩。2011年,我校以河北省排名第一的好成绩,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276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学校,获得中央财政1200万元的资金支持;一年来,学校在全国同级院校中声望显著提升,来自全国各地近四十所学校慕名到我校参观交流。上 半年市委书记杨汭和下半年省委书记张庆黎来我校视察后,对我校办学给予充分肯定。

二、加大投入,创设一流的学习环境

学校坚持克服各种困难,统筹协调各项事宜,加大投入,创设一流的学习环境。投资1300余万元的8400平米综合实训楼即将完工;当年投资242万元的后续绿化美化硬化亮化工程基本完成;总投资为496万元的操场、篮球场、健身中心已向师生开放使用;一个内涵丰富信息充实的校史展馆建成使用;投资665万元的教学设施设备陆续安装完毕,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稳步实施。学校基本具备了办全国一流职教的基础能力。特别是学校拥有5000平米功能完备的图书馆,堪称全国职教学校的一流。每年订阅70多种报纸,300多种杂志,已购回7万多册图书,电子阅览室全天开放,教师学生所需资料应有尽有。学校还配备专职人员,进行新生入馆教育、信息检索讲座、新书介绍、经典读书讲座,定期组织读书演讲、读书征文、书友社团活动,使师生爱上学习。

三、以一体化课改为载体,提高教师队伍的学习力、创新力

学校坚持把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作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基础性、关键性、战略性工作,实施了师资队伍建设的“2666”工程。每年投入40余万元用于教师培训,50余名教师到企业锻炼。还聘请姜大元、赵志群、陈李翔等10余位国内著名职教专家到校讲学,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

同时,学校以一体化课改为载体,使教师队伍的学习力、创新力不断提升。2010年1月,我校实施了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的的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改革,并将一体化课改确定为“十二五”期间的重点工程。经过课改初期的全员培训、企业调研、确定典型工 作任务等准备工作,在2010年春季部分专业中首先进行了学习领域课程的示范性教学。经过一年的课改实践,我们总结出了适合校情的一体化课改路线,即:企业调研→专家访谈→任务转换→课业设计→教学实施。并形成了新的“1277” 一体化课程模式。2011年,在总结上一年课改经验和进一步完善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我们又在春、秋两季新生班继续推广工学结合一体化课改。在这两年多的课改实验过程中,教师队伍得到锻炼,课改成就了一批一体化双师型、专家型骨干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成长成效显著。教师论文发表数量、课题申报通过率和教研成果获奖率均创历年新高;结合课改工作的规划教材、省本和校本教材编写工作正在进行,20本教材有望近期印刷或出版。作为全国首批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校,我校举办了承德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现场会、省教学改革现场会、国家级钳加工专业和电气专业骨干师资培训班,推进和推广了我校课改工作。今年我校被确定为全国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项目机制专业协作组组长及课题组组长单位;被人社部确定为一体化课改焊接课题组组长单位。目前,教师学习科研积极性空前高涨。

四、创新方法丰富内涵,学生文明素质显著提升

学校坚持德育为首,创新学生教育方法,从入学第一天的军训、入学教育,平时的军事化管理、自主管理、养成教育、思想及核心价值观教育及至离校前的创业教育、就业指导教育等构建多层次全方位教育体系,并有过程性管理和评价体系。成立了高技能精英班、励志希望班、预教官培训班、督察培训班、学生干部培训班,通过200余人次的精心培训,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生干部,在学生中起到了较好的带动作用。把规范教育和“7s”管理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文明道德素养;以社团为载体,注重文化引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通过三大节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2011年仅技能节就有1200名学 生参加,有474人次获奖,目前体育节、艺术节、技能节,三大节已经成为展现学校风貌、展示师生风采,对外宣传交流的大舞台。

2011年国家、省、市技能大赛中,我校捷报频传。普车、数控专业首次代表河北省参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于邵枫、杨金鑫两名同学分别获得普车和数控车全国三等奖;在5月、6月举行的省级技能大赛中,共获得团体一等奖两个,团体二等奖九个,个人一等奖13个,个人二等奖35个;个人三等奖39个。在12月份举行的市级中职学校技能大赛中,我校的焊工、维修电工和钳工三个专业均获得团体一等奖并囊括了所有项目前三名。

五、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各项工作屡创佳绩

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及教育工委提出的争创要求,一是与学校工作紧密结合,完成各项规定内容,提出《倡导品质生活、实现内涵发展》的倡议,以好的精神状态、好的工作作风共创好的工作业绩。二是以创先争优为契机,狠抓队伍建设。组织领导班子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和主题教育,引导班子成员集中并深入学习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等相关文件,参加了教育部中职学校校长网上培训。全年组织中层干部培训12讲;班主任培训3次;科研处组织全校规模的校内教师培训15次。今年一年,派出2名专业带头人出国培训,派出5名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18名教师参加省级培训;组织88人分三路赴东北、湖南、长三角等12所全国知名职校考察学习、对标交流。组织学前教育系34名教师到全国知名幼师学校考察学习。学校还专门编辑了12万字的学习材料,及时把网络公开课信息发给大家,让学习成为一种常态。三是深入推进创先争优“百千万工程”,我校派出100余名教师走村串户,深入学生家庭,不仅达到家校联手共同培养学生之目的,更提高了学 校知名度,今年春季报到新生突破600人,创同期历史最高。四是认真谋划举办建党9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一年来,学校的党组织得到群众进一步认可,有3名教师、158名学生加入党组织。

学习不仅事关个人修养,更关系执政能力、事业发展。在争创学习型党组织的同时,还注重发挥自身优势,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学校通过“走出去送教上门,请进来合作培训”的形式,面向企业在岗员工、城镇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等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先后与承德钢铁集团、承德兆丰钢铁集团、承德建龙集团等签订合作协议书,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拓展了培训空间,充分发挥了为本地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全年培训人数超过1万人,创收800多万元。

学校各项工作晋档升级,获得多项省级以上荣誉:被教育部确认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学校。被省政府授予河北省发展劳务经济先进单位;被省人社厅授予2011河北省先进技工院校、河北省技工院校教学工作评估试点A级单位,有33名教师获得省市级奖励。学校正在积极争创全国五一劳动奖,目前已通过省总工会公示,被推荐到全国总工会,4月底将进行表彰!

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得到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今后我们将发扬“艰苦创业,勤奋进取,勇于担当,追求卓越”的学院精神取得更佳业绩,在内涵发展之路走出更坚实的一步。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推进学校内涵发展 篇2

1 学校文化建设坚持“三个结合”原则, 引领区域教育内涵均衡实现转型升级

1) 坚持工程建设与价值导向相结合的原则, 引领区域教育的文化生态实现转型升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灵魂。实施“学校文化建设年”工程, 必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 引领学校文化结构形态实现转型升级。一是价值文化传播形态转型。渝北区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 引领中小学变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 实现由居高临下向平等对话转变、由被动应付向主动作为转变、由集中教育向分散渗透转变、由说教灌输向艺术感召转变、由知识性教育向实践性教育转变, 有效增强“以文化人”的教化功能。二是学校多元文化型态转型。当今社会, 文化多元化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多元化的社会需要富有特色的多元化教育, 而多元化的教育又需要学校的多元共存的办学思想, 坚持核心价值与附加价值的统一观。核心价值就是主流文化, 附加价值就是非主流文化;只有坚持“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思想原则, 学校主流文化对非主流文化采取容纳和引导文化心态, 使非主流文化以各自特殊方式折射、补充、丰富主流文化, 才能构成学校文化多彩生动的局面。三是区域教育文化生态结构转型。从区域层面说, 核心价值就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施国家的课程标准、落实国家的培养目标;附加价值就是学校自身改革的切入点、自身的个性追求、自身的独特传统。在坚持核心价值的前提下, 各学校追求办学理念、办学模式、课程建设、学校文化的个性化, 就可以形成“和而不同”

注: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区域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研究”的阶段成果;课题批准号:FFB108010。作者陈治国系重庆市渝北区教委副主任、课题主研人员;余国源系重庆市渝北区教科所副所长、课题主研人员。的办学思想、文化理念和文化生态。

2) 坚持区域推进与学校特色相结合的原则, 引领区域教育的文化结构实现转型升级。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机融合的统一结构。学校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必须坚持区域推进与校本特色相结合的统筹原则。一方面, 渝北区把学校文化建设纳入教育改革发展宏观规划, 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引导学校给予专项经费投入, 着力保障学校文化的硬件建设, 不断增强学校文化建设的“硬实力”。另一方面, 大力引领学校围绕文化建设, 推进教育教学创新, 打造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亮点, 提升办学品质的“软实力”。“硬实力”即物质文化, 而“软实力”则是精神文化。坚持区域推进与学校特色相结合的原则, 其实质就是强调学校文化“硬实力”与学校文化“软实力”统筹建设、均衡发展, 避免了区域教育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之间的结构失衡。

3) 坚持继承传统与注重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引领区域教育的文化品质实现转型升级。学校文化既有历史性, 又有时代性;对历史性文化侧重于继承和模仿, 对时代性文化则侧重于变革和创新。模仿虽然是文化继承的一种方式, 但仅仅停留于机械仿效层次, 则难以促进文化发展。因此, 只有继承传统与注重创新有机结合起来, 才能促进学校文化实现科学发展。渝北区一方面引导学校发掘历史资源, 把“莲花精神”等优秀的教育传统和办学经验吸收、融合到校园文化建设内容之中, 丰富历史底蕴;另一方面又引导学校牢牢把握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精神, 不断创新, 提炼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 打造极具个性的“龙喻文化”“树喻文化”“花喻文化”, 彰显学校文化特色品质。实践表明, 正确地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创新与务实的关系, 积极挖掘、利用、整合学校资源, 将学校导入一种新的发展境地, 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从机械仿效层次向变革创新层次转型的的生动体现。

2 学校文化建设突出“三维要素”项目, 夯实区域教育内涵均衡的基础工程

1) 以“一训三风”为内核, 促进区域教育的理念文化均衡发展。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是理念文化的校本化表达, 体现了多样化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理念文化有不同的立意主题, 可以划归为不同的文化领域。从传统文化角度看, 有的以“修习”为主题建设学校理念文化, 有的以“莲花精神”为内核建设学校理念文化, 有的以“和融竞进”为内核建设学校理念文化, 以“仁学”思想为内核建设学校理念文化, 有的以“礼文化”为核心建设学校理念文化, 以“和合思想”为主题建设学校理念文化。从地域特色文化看, 有的以“石文化”为主题建设学校理念文化, 有的以“泉文化”为内核建设学校理念文化, 有的以“竹文化”为主题建设学校理念文化。从教育思想角度看, 有的以黄炎培职教思想为内核建设中职学校理念文化, 有的以“情智教育”为主题建设学校理念文化, 有的以“多彩教育”为主题建设学校理念文化, 以“快乐教育”为主题建设学校理念文化, 有的以“五彩教育”为主题建设学校理念文化, 有的以“智慧教育”为主题建设学校理念文化。从时代精神角度看, 有的以“小能人”为核心建设学校理念文化, 有的以“梦想”为核心建设学校理念文化, 有的以“雨润”为内核建设学校理念文化, 有的以“飞翔”为理念建设学校文化。不同的立意主题, 形成了学校文化的个性化风采, 而多元化、个性化的风采, 则演绎成了精神挺立下的学校文化的区域性“百花园”。

2) 以多维环境为重点, 促进区域教育的物质文化均衡发展。一是指导学校进行校训、校歌、校徽、校园雕塑等设计, 体现学校特色和以学生为本、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二是指导学校合理规划安排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 根据各功能区的作用和特点设置文化主题, 使校园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能成为育人的载体。三是因地制宜、因校制宜, 在校园植树、栽花、种草, 将学校办成有特色、有品位的和谐生态校园。四是加强实验室建设、功能室、图书室建设, 新增教学仪器设备23万多台套, 教学仪器设备配齐率达到95%以上, 新配图书100多万册, 小学生均图书达到15册以上, 初中生均图书达到25册以上, 为师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五是加强信息化建设。新建校园网78个, 全区小学、初中校园网实现全覆盖。新配多媒体设备2800多套, 全区中小学基本实现“班班通”。新配学生计算机近8000台, 小学、初中学生用计算机基本配齐, 基本实现教育技术信息化目标。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各项管理和使用制度, 大幅提高了各类功能室和教学仪器设备的使用率, 为区域教育内涵均衡发展提供了物质文化保障。

3) 以校本教改为导向, 促进区域教育的课程文化均衡发展。开设特色课程, 让文化精神走进心灵, 是区域教育实现教学过程均衡、教学内涵均衡、教学质量均衡的愿景追求。为此, 坚持教学自主原则, 从三个维度创新课程文化:一是课程体系创新, 形成特色鲜明的校本课程体系;二是课程内容创新, 聚焦文化理念和特色培养目标;三是课程形式创新, 探索“小班大课”“特色短课”“精品微课”等课程形式。许多学校遵循办学理念, 开设了相关的校本课程, 组织编写了校本教材或文化专题教学活动案例选编, 新牌坊小学开设书法课程, 让师生们在立字的过程中学会立人;五星小学编写《星路》校本教材, 让榜样的力量激励孩子们成长;东和春天实验学校开设“习惯训练”课程, 每天下午上课前20分钟是所有学生的“必修课”。校本课程建设使学生系统了解了相关文化, 增强了人文意识, 提高了人文素养, 夯实了精神底子。

3 学校文化建设统筹“三大主体”行动, 落实区域教育内涵均衡的各方责任

1) 发挥行政部门的导向作用, 落实学校文化建设助推区域教育内涵均衡发展的管理责任。区教委成立“学校文化建设年”工程领导小组、指导小组, 拟定并下发了《渝北区“六个校园”建设实施方案》《渝北区“六个校园”建设评价意见》。提出了力争在5年内全区90%的学校基本达到人文校园建设的基础标准;50%的学校达到良好标准;30%的学校达到优秀标准, 打造具有人文教育鲜明个性的特色教育强区的建设目标。提出了学校创建先进的办学理念, 锤炼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 形成学校特色、品牌和亮点。各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内容体系、组织保障体系、课程及渗透体系、评价体系基本形成, 区内学校一校一品的局面初步显现。2010年以来, 区教委开展了“六个校园”评价工作, 全区有35所中小学、幼儿园达到“人文校园”优良和合格标准。在此基础上, 开展了“十佳人文校园”“十佳办学理念”“十佳校训”“十佳校风”“十佳教风”“十佳学风”“十佳校标”“十佳校歌”“十佳特色课程”“十佳人文校园活动”“十佳校园报刊”“十佳校园社团”“十佳人文校园景观”“十佳人文校园活动”“十佳班级文化建设”评选, 有42所学校获得了一个或多个“十佳”成果。其中渝北中学等20所中小学获得重庆市市级“人文校园”学校称号。

2) 发挥业务部门的研究作用, 落实学校文化建设助推区域教育内涵均衡发展的引领责任。根据区教委的部署, 教研科研部门以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基础教育重点课题“区域推进人文校园建设的策略研究”为统领,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遵循系统论、协同学以及教育建模原理, 结合本地区、本校实际, 对区域性人文教育合力的形成进行实践研究, 对建构人本化的办学理念, 培育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力量, 提升学校文化形象, 提高育人质量的途径和方法等进行全方位实践研究, 用科研带动校园文化建设。目前, 已有30多所学校成立了子课题组, 同时还承担了一批市级立项课题, 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校园人文教育”策略, “校园红色文化建设策略”“以特色项目为抓手, 推进人文校园建设策略”“开展校园特色文化活动,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策略”“创建教师文化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策略”“班级文化建设策略”“打造校园人文景观营建精神家园策略”“打造学校标识文化塑造学校文化形象策略”等方面进行研究, 以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高质量、高品位。其中, 渝北职教中心承担的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以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为核心元素的中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2013年先后获渝北区人民政府第二届教学成果一等奖和重庆市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4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渝北中学承担的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用‘莲华精神’励志育人, 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办学特色的实践研究”、花园小学承担的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以‘花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与研究”、五星路小学承担的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书香校园构建策略研究”、渝北实验小学承担的区级课题“创建教研组文化, 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于2013年获渝北区人民政府第二届教学成果二等奖。

3) 发挥基层学校的能动作用, 落实学校文化建设助推区域教育内涵均衡发展的主体责任。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各级各类中小学和幼儿园。渝北区坚持“四自主四创新”原则, 积极探索“以校为本”的校园文化建设和管理模式, 大力支持和鼓励各级各类学校从自身实际出发, 研究确立办学理念、办学特色, 科学规划学校文化建设蓝图和目标, 充分组合、挖掘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 在追求均衡发展的同时, 不断提升“文化兴校、特色彰校”的内涵品质。第一, 坚持思维自主, 创新理念:一是恰当定位, 彰显特色, 形成个性鲜明、独树一帜的办学模式和教育理念;二是建构体系, 突出厚重, 以形成一个有形象的、有力量的、有丰富内涵的学校理念文化体系;三是贴近师生, 表达生动, 以体现学校文化是一本书, 一本赏心悦目的书, 一本厚厚的师生爱读的书。第二, 坚持管理自主, 创新机制, 按照系统性、多样性、发展性、人本性、特色性“五性”要求创新制度文化。第三, 坚持建设自主、创新环境, 实现让每一面墙说话, 让每一处景育人的环境文化功能。第四, 活动自主, 创新内容:一是创建主题传统文化活动, 二是创建特色文化活动, 三是创新班级文化活动, 四是创新实践文化活动。全区一大批学校在人文教育、科技教育、体育教育、艺术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方面初步形成了校本文化特色, 有20多所学校的特色文化建设实践和理论成果公开发表或出版, 产生了积极影响。

4 聚焦“三性特点”, 增强学校文化建设促进区域教育内涵均衡发展的功能力量

1) 聚焦参与性特点, 增强学校文化促进区域教育内涵均衡发展的凝聚力。在学校文化建设中, 如果学校的师生与学校的校舍建筑、花草树木、橱窗雕塑等没有产生真正的交互关系, 师生没有给它们以影响, 没有对它们的生成、建设、变化参与过意见, 那么, 它们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互不相干的、彼此孤立的存在。这样, 就容易使学校文化建设成为少数人的事情, 不利于真正意义上的学校文化的形成。其实, 学校文化的力量不是写出来的, 而是团结师生做出来的。因此, 广大中小学校始终把建设文化的过程作为积聚力量的过程。许多学校开展了校风、教风、学风、校歌、校徽、校训征集活动, 全区几十所学校, 成千上万的师生加入到了建构系统的、独特的学校理念文化的活动中来。南华中学的校赋是校长写的, 花园小学的校歌是教育管理中心主任创作的, 实验中学的校风是几位老师提出的, 汉渝路小学的校徽是美术老师设计的。他们充分发挥师生在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作用, 引领大家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实际建构学校理念文化, 使其成为师生共同追逐的理想, 成为感召师生奋进的力量。

2) 聚焦环境性特点, 增强学校文化促进区域教育内涵均衡发展的感染力。环境, 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蕴含着巨大的育人力量。环境文化建设思路有三:一是加强校园静态环境载体建设, 突出绿化、净化、美化、人文化“四化”目标, 让走进校园的每一个人, 在感官上达到“感受浓郁文化气息, 体味书香自然散发”的氛围, 形成“此地无声胜有声”的化育功能;二是激活校园动态环境载体活力, 致力打造行为规范软环境, 教师播种快乐的因子, 传递快乐的音符, 谱写快乐的华章, 使学校真正成为全体师生的“欢乐校园”“成长乐园”和“快乐家园”, 学生把礼仪带进校园、把谦让带给同学、把孝敬带给家长、把微笑带给社会;三是开发社区资源环境载体优势, 突出因地制宜、因校制宜, 为我所用, 活用创新, 把社区的“花文化”“泉文化”“竹文化”“树文化”“石文化”等资源化为学校文化资源, 形成互动育人效应。

3) 聚焦活动性特点, 增强学校文化促进区域教育内涵均衡发展的感召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活动是实施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 也是培育学校文化力量的最佳载体。三年多来, 各学校在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开展了许多富有教育意义和文化特色的实践活动, 对树立学校文化形象, 提振学校师生的精神气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推进学校内涵发展 篇3

为此,我校行政全力投入学校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启动工作,让校园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全面塑造规范化学校新形象。去年,我们在推进学校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上做了以下工作。

一、溯根源、找优势、抓机遇,确定学校发展战略定位

我校始建于1935年,历史悠久,历届领导睿智朴实,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在教育的大环境发展趋势良好,中央到地方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教师的待遇和教育总体投入逐年提升。学校发展得到了县教委的高度重视和政府及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全县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助推了学校教育的发展。为此,我们将学校发展战略定位为:具有民族特色的内涵发展的教育乐园。

二、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切实抓好物质文化建设

1.成立学校文化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冉余;

副组长:王世荣,何明峰;

委员:冉健平,黄晓敏,高飞,王洪波,洪登攀,郑家秀,龙仁孝,熊胜。

2.确定学校文化主题:一展风采

“一展风采”来源于办学特色项目“苗族平安扇子舞”人文精神的提炼,既是学校培养“培养德才技艺兼备的成功人”的升华,也是学校文化的精神动力。要求并鼓励学校中的每个人在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管理乃至人生中,都要有乐观向上、坚持不懈、积极追求、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心境和姿态。“一展风采”展开的不仅是扇子,更是优雅的气质、精彩的人生!

3.逐步调整布局,实现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的建设都应体现“一展风采”特色,发挥潜移默化教育作用的目的

学校先后投资40多万元,平整操场,粉刷楼内外墙壁,修整跑道,安装路灯,更新旗杆,制作喷绘、写真牌,植树种花;建设校园网,做了校园班班通;新建科技室、劳技室、美术室、音乐室和舞蹈室,完善图书室;学校面向全体师生开放图书室、实验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等功能室,不断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4.为各班配备了班级文化宣传栏

各个班级根据班情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从行为规范、道德观念、心理素质、学法交流等方面设计和布置,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楼道文化长廊,真正实现了墙壁“会说话”“能育人”,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

三、加强管理,开展活动,培育良好的精神文化

要树立和形成良好的校园精神,关键在于加强校园管理,创设一个宽松、和谐、亲切、信任的人际氛围,形成健康活泼的心理环境和勤奋向上的学习环境。

1.加强师德建设,规范教学行为,大力弘扬“厚德博学乐教善导”的教风;强化对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教育,从点滴做起,极力培育“志存高远乐学善思”的良好学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2.以活动为载体,构建教师风采教学、学生风采学习的教育平台。

四、校园文化建设略见雏形

特色的标志牌、人本化的警示语、优美的楼道文化长廊和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的植物园、育花园,为广大师生营造了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全校师生受到校园精神的熏陶和激励,认同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增强了凝聚力和向心力。成绩代表过去,奋进彰显辉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牢固树立“以生为本,追求卓越”的管理思想,努力做到“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理念求卓越”,以高质量的校园文化建设,推进学校内涵的发展,努力创办让人民满意的学校!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推进学校内涵发展 篇4

——威海学习考察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行:

1月,我有幸成为我县小学校长赴威海学习班的一员。按照安排,我就学习情况向各位领导、同仁进行汇报,敬请赐教。

整个学习过程我是带着考察“沿海学校内涵发展之路”目标去观察和思考的。通过学习,我强烈感受到:有效的文化建设和扎实的课程建设既是他们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主线,也是当前我们建构高品质学校的必由之路。

一、建设有效的学校文化

文化是学校内涵建设的应有之义。学习中我发现他们在教师文化建设和学校文化落地实施上花了很多功夫。

一是重视教师文化建设。通过对几所学校的共同点考察,他们都强调了教师文化在学校文化中关键作用。

首先是尊师、重师文化浓厚。威海虽地处山东东北角沿海,但我强烈感受到齐鲁大地孔孟文化的渊源,从文化根子里散出对教师职业和专业的尊重,关注教师校园生活质量和教育生活幸福指数。几位校长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梅贻琦老先生的一句话: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乃大师之大。文登实验二小独特的“幸福教师文化”,通过制定“幸福教育人基本

合作,结合实际构建内求思维模式,通过专业培训进行思维训练,从而改变管理者、教师、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此基础上形成共同的行为准则。“先有内在认识自觉,然后有准则保证”,学校文化真正落地生根,让我体会到学校文化建设“激情中的理性”。

二、建设有生命力的课程

考察上述学校,他们均重视“以学校文化为圆心,以学生素养为半径”的课程建设。

一是注重课程顶层设计。注重全面审视所有课程,对课程特色、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等进行一体化建构。

对于作为主体的国家课程,则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总领,把课改重点放在构建课堂模式和改革评价办法上。如皇冠小学在语、数学科评价中增加活动化考察环节,将诸如朗读、书写等传统监测不好测试的学科素养予以考察。

集中代表办学特色的校本课程则主题鲜明,实施规范。皇冠小学在“知行合一”理念指导下集中开发“全手脑课程”,七巧板、孔明锁、汉诺塔、九连环、魔方、魔尺等项目均指向“手脑并用”。每个课程都有其规范的标准、丰富的内容、充足的课时、必要的师资和可行的评价,既有基础型必修课,有兴趣型选修课,实施计划比较完整。如“七巧板手脑训练课程”属基础型必修课,在1、2年级进行近60课时统一训练,其内容成体系,有严谨的内在逻辑。我们观摩的“七巧板与交通

师资。为储备校本课程师资,学校通常兼顾了通识性培训与专业技能培训。如皇冠小学根据校本课程设置拟定专业技能培训清单,从大学或社会聘请教授、专家带徒弟,储备具有专业技能的教师。同时,家长进校“助学课堂”也在年初就制定计划。

评价。值得研究的是在科学、美术、音乐等学科上,他们采取逐步提升教学水平的策略,适时对课标进行本地化实施研究,对内容、难度作出符合实际的调整,并制定考试、考察纲要,统一组织考试、考察。课标的本地化实施研究,使目标、教学、评价走向一致,建构了一个完整、操作性强的课程实施体系,推动教学水平逐步接近课标要求。

三、积极推进本校内涵发展

2017年,县教委出台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对学校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措施,体现了深化教育改革的决心。结合本次培训所得,我觉得在我所服务的学校可以开展以下探索:

一是更加注重语数学科素养。下硬功夫推进童趣课堂,落实语、数学科素养考察,运用评价杠杆倒逼课堂改革。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推进学校内涵发展 篇5

县教育局局长 高东拴(2011年4 月 15日)

同志们:

在过去的一年里,通过在座的各位和全县教育工作者的艰辛努力,我县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向质量发展、精细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的良好态势初步形成。为此,我代表县教育局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刚才,我们为上一学年综合考核的先进集体和“316工程”督导评估优秀学校颁发了奖牌,奖励了10名优秀校长、专干,充分肯定了他们的突出成绩。新平和高云同志就本次学校重点工作的检查考核情况做了详实的通报,查摆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措施,我完全同意。要求大家结合自身工作的实际,进行认真的总结和反思,扬长避短,攻坚克难,更加扎实而富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力推进我县学校内涵发展工作水平再上新台阶。针对目前学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再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实学习宣传工作,准确把握内涵发展的实质 从本次检查反馈的情况来看,部分校长对必要的学习宣传向来不够重视,对学校内涵发展的实质理解的比较肤浅、片面,学校中层和教师知晓率不高。有的担心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内涵发展上会冲淡学校“双常规”工作,影响教育质量,有的还认为这是一项政治活动或是“务虚”工作,搞一搞就行了。如此种种,导致思想顾虑较多,工作放不开手脚。

因此,我今天就学校内涵发展的实质问题旧话重提,不知有的同志心中有何感想?过去一个时期,学校发展比较注重外观上的变化,也就是“硬件”建设。肯定的说,这种发展方式是必要的,但仅限于此是不够的,这就好比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仅仅学习成绩好、文化素质高是不够的,必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学校内涵发展追求的是质量发展、精细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也就是我们说的“软件”建设与发展。质量发展与外延发展过多关注学校规模扩大不同,它更加关注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也就是注重提升学校的“软实力”,把注意力集中在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上,使规模与质量、效益达到有机的协调统一。粗放发展把关注点集中在标志性成果上,汇集在物体外在形体的改变上,汇集在最终目标的达成上(有安排,无检查,不注重过程管理正是我们许多工作抓得不实的主要原因)。精细发展秉承“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的原则,将学校德育、教学、教师队伍素质提高等作为学校改革与发展关注的重点,在事关学校发展的每件事都精雕细琢。特色发展就是将“常规性”工作做得比别人更好,别的学校没有的,只要是有利于学校发展,就要积极创造条件做好,概括的说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创新发展就是要求我们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创新与务实的关系,积极挖掘、利用、整合学校资源,将学校带入一个新的发展境地。总之,学校内涵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在学校的具体体现,我们只有认真学习、理性思考、广泛宣传,才能准确把握内涵发展的实质,才能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全力构建学习型团队,加强“两支”队伍建设 加强学校领导队伍建设。目前不少学校的管理是经验型管理,缺乏科学的理论支撑,存在办学目标定位不准、工作思路不清、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办学水平不高,办学的自觉性和执行力不强、班子内部不团结等问题。为此,一是校长要重视自身建设,加强自我研修和内外交流,把读书学习落到实处,修身正己,努力做到:提升道德修养,以德服人;提升个人素质,以才率人;提高办学效益,以质立威。努力形成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实事求是,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切忌自以为是、唯我独尊,好高骛远、眼高手低。要把主要精力用在抓学校管理、促进学校发展上,认真落实校长“五个一”和校长代课制度(除职教中心、高级中学、沙梁中学的校长外,其他中小学校长均要代自己的专业课)。二是要加强学校中层领导的学习和培训工作。校长要给中层领导的学习和培训创造条件,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和管理考核办法。要求学校领导学习学校管理、教育理论的学习笔记每学期不少于10000字;教育局将校长及其中层参加校本研修及代课情况纳入到校长年度绩效考核之中;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今年将组织校长出外学习交流。强化管理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要强化县本培训、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工作,力求使我县教师的管理培训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针对部分教师师德缺失的现状,要求各校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延安市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条禁令》,制定教师师德考核办法,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展“师德标兵”评选活动,抓典型,树榜样。强化教师考核,实行考核倒列2-5%的教师参加提高培训、个人负担30%培训费的制度。要加大学习宣传力度,严格执行新出台的《富县教职工请假暂行规定》,特别是各位校长一定要吃透文件,不能出现偏差,在2011年5月1日前已经办理了请假手续还未到假的要按新《规定》重新办理。二是要强化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要立足本校实际,讨论制定教师培养培训规划和计划,建立健全教师培养培训长效机制,特别是要建立相应的管理考核制度和教师业务进修档案(教师和校领导一样,每学期业务学习笔记不少于10000字),并要落实教师培训专项经费(不得少于学校经费总额的10%,教育局将该项也纳入考核之中)。坚持“自学为主,培训为辅;走出去,请进来;走出去,引进来”的原则,通过自我研修、集体充电、观摩听课、校际交流、师徒结队、教科研成果大赛等活动培训。加强骨干教师梯队建设,建立骨干教师管理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从今年起,凡被评为县级骨干教师的,教育局将召开表彰奖励大会,颁发荣誉证书、发放奖金,并和评优树模、职称评定等结合起来,而且把是否为县级及其以上骨干教师作为向重点学校调配教师或提拔任用的重要条件,充分发挥典型示范的作用,力争让“名师”有“名”有“利”。

三、以“双常规”为重点,加强精细化管理

常规管理、常规教学是学校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基本标志,各校必须花大气力抓紧、抓细、抓实。

落实管理常规,提高管理效益。常规管理也就是制度管理。各位校长要按照《延安市学校管理常规基本要求》文件精神,立足本校实际,建立健全具有操作性和实用性的各项规章制度;要照章办事,狠抓落实,切忌制度执行“两张皮”。坚持德育为先,认真落实《延安市中小学德育规程》,建立健全本校学生的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工作机制,切实办好家长学校,加大对家长的教育培训力度,最大限度地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开设好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课。积极推进阳光体育活动,组织开展学生科技、艺术和影视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要严格遵守《延安市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八条规定》,把规范办学行为工作落到实处。省、市对此项工作都高度重视,市局专门成立了“规范办学行为办公室”,会后各校(园)要进行自查自纠,杜绝以管代教、高压式德育、乱发资料、幼儿教育小学化等不良现象。积极营造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精神文化,创建以人为本的学校物质文化,推进关注学生发展的践行文化。落实学校德育工作特色向市教育局定期传报制度。夯实教学常规,打造高效课堂。要认真学习领会《延安市中小学教学常规基本要求》、《延安市中小学有效教学基本要求》文件精神,立足本校实际,不要机械照搬,健全完善新课程背景下学校自己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抓实备课、上课、作业批改、教学反思、质量分析等教学常规管理环节,要有检查、分析、调控和改进措施。学校领导要切实树立以教学为中心的意识,定时不定时地深入课堂参与教研活动,强化对课堂监控指导的度。学校教科研工作不要“求大图洋”,目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就以校本教研为重点,以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为切入点,围绕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和实践,开展课堂教学的研讨活动。特别要强调的是:我们要虚心向别人学习,但一定要坚持“辩证”的观点、“扬弃”的态度,切不可“盲从”,要尽快从课改的“误区”中走出来。

四、加强安全维稳工作,努力创建平安和谐校园 维护校园安全和稳定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各学校必须建立校园安全稳定工作长效机制,强化措施,夯实责任,努力创建平安和谐校园。要严格执行安全事故信息报送制度,有漏报、瞒报的,将追究校长的责任。出现重大安全、教育责任事故的,校长的考评、聘任实行一票否决。

五、转变作风夯实责任,着力提高工作效能

在我县教育系统要大力开展纪律作风整顿活动。倡导“六提倡,六反对”(提倡激情干事,反对暮气沉沉;提倡锐意创新,反对因循守旧;提倡追求卓越,反对甘于平庸;提倡雷厉风行,反对疲沓拖拉;提倡胸怀大局,反对各行其是;提倡令行禁止,反对自由散漫。),强化干部和教职工“六种意识”(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效率意识、质量意识、廉洁意识),抓典型,树标杆,大力弘扬干事创业、敢为人先、争当一流的好风气。此项工作教育局由喻书记总负责,具体活动方案另发。我现就目前需要尽快解决的几个问题予以强调:

部分学校要尽快改变工作疲沓拖拉、自由散漫和某些工作管理不规范的现象。主要表现:一是对县教育局下发的文件不学习,安排的重点工作不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拖了整个工作的后腿,如学籍管理、骨干教师认定、内涵发展会议精神的学习和宣传、校长“五个一”活动的落实等;二是有的校长在要求教师参加中省市组织的各类培训问题上还讨价还价;三是实验室管理不够规范,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四是食堂管理存在诸多漏洞;五是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专项资金上交不够及时,支出分配比例不尽合理;六是有的学校没有按国家规定给师生提供取暖条件。如此种种,要求有关学校必须尽快整改,县教育局将在下次的检查考核中作为重点内容,对整改不到位的学校将严肃处理。

县教育局下设的直属单位也要各司其职,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作用,切实做好学校内涵发展推进工作。督导室要把教育督导评估与学校内涵发展相结合,坚持督导和指导并行。县教研室要充分发挥在学校内涵发展过程中的先导作用,为学校提供专业支持和科研保障;要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切实建立一支素质过硬、业务精良、善于钻研的教研员队伍;要深入学校指导,每一个教研员都要联系一所学校或抓一个教改试验点,特别是要按教育局的要求分层次抓好高级中学、实验中学、羊泉中学、北教场小学、茶坊小学、牛武小学等试点推广工作,在今年后季,我们要召开学校内涵发展现场会。电教中心要切实抓好学校部室的管理、使用的检查、指导和服务工作,特别是要指导学校抓好部室管理人员及教师的培训工作及影视教育工作。安稳办要将教育系统安全维稳工作常抓不懈。招生办要严格按照学籍管理规定及招生有关文件精神认真搞好中考和高考工作。从今年起我县教育系统副科级以上干部由教育局负责考核,确定格次,上报县委组织部。

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篇6

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全局出发,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强调要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这方面工作作了全面系统的部署,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紧迫性,概括地讲就是“三个迫切需要”。一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知识创新、知识更新速度大大加快,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如果不加强学习,就会落后于时代,就无法在这个时代立足。二是推进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艰巨繁重,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涌现,只有进一步加强学习,才能增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本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三是加强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近九十年来,我们党通过不断学习推动了执政能力的提高和先进性的发展,面对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外

部环境的考验,必须通过新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使我们党经受住各种考验,不断巩固执政地位。

中央对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四中全会上就落实全会精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进行了深刻阐述,强调“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任务必须落实到基层,每一个党组织都要认真履行组织党员学习的职责。”为推动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成立了由中宣部、中组部等中央十个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协调小组,以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协调、指导和服务。

首先要深入理解把握学习型政党、学习型党组织本身的内涵。四中全会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党组织”,与过去强调的“重视学习”意义不一样,从“学习”到“学习型”虽然只是多了一个“型”,但意义非同寻常,内涵更深了、要求更高了,更加强调把学习作为最鲜明的特征,也就是说,把学习作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要特征,作为党组织活动的重要内容,作为党员干部的重要标志;更加强调把学习作为整体性要求,作为全党的共同责任,要求全党学习、全员学习;更加强调学习是一个长期过程,要把学习制度化、机制化。

《意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对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和安排。概括地讲,它提出“一个总体要求”,即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以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为基本目标,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学习党的历史,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方面知识,不断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取得新成效;提出“四条主要原则”,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切实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坚持领导干部作表率,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坚持改革创新,鼓励大胆探索;提出“五个方面的学习内容”,即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掌握现代化建设所必须的各方面知识,学习总结实践中的成功经验;提出要着力“在三个方面下功夫”,即在推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上下功夫,在推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党的建设上下功夫,在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养上下功夫;提出要推进“四个方面的创新”,即创新方法,完善途径,拓展阵地,健全制度;同时《意见》还对加强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提出了要求。可以说,《意见》内容丰富、要求明确、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强,为各地各部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

中央明确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这项工作由中宣部牵头负责后,中宣部高度重视,多次进行专门研究部署。这段时间以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做好有关协调、指导和服务工作。

组织召开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协调小组会议,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办《意见》,传达学习中央领导同志指示精神,通报交流有关情况,进一步明确协调小组的职责,成立协调小组办公室,研究安排近期重点工作。二是做好向党员干部推荐学习书目的工作。为确保推荐学习书目的权威性和认同度,我们邀请14个中央和国家机关参加这项工作。在有关部门推荐的基础上,经专家小组认真阅看筛选后,于2月10日推出第一批推荐学习书目,具体包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列宁专题文集》、《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等7种经典著作。三是组织宣传报道工作,协调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和重点新闻网站加强对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的宣传报道,进一步推动和引导党员干部的学习,初步形成重视学习、崇尚学习、坚持学习的舆论氛围。四是加强工作情况沟通交流。通过媒体宣传和内部工作刊物及时传达中央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有关精神,通报交流各地各部门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为各级党组织服务。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推进学校内涵发展 篇7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01人, 其中, 本科学历46人, 专科学历55人, 教学班40个, 学生2527人。学校以桂阳县历史上一位重要的文化名人陈士杰的名字而命名, 虽然仅建几年, 却积淀了深厚的民族情结和人文底蕴, 这是士杰学校独具特色的文化财富, 也是士杰学校文化建设取之不尽的生命源泉。三年多来, 我们注重从文化的角度考量学校的发展, 通过一种“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的效果来达到学校的育人功能。确定“一切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办学宗旨和“一年保稳定, 三年上台阶, 五年创品牌, 十年铸辉煌”的办学目标, 提出以“进取、民主、求实、超越”为校训, 倡导“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 “敬业、善导、严谨、创新”的教风, “诚信、明礼、勤奋、守纪”的学风。融养成教育、情感教育、艺术教育、创新教育于一体, 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陶冶学生的心志, 用士杰学校奋发向上的人文精神润泽学生的心怀。

一、抓环境文化建设———寓情于景

⒈墙壁文化丰富多彩

学校无闲处, 处处都育人。从2008年开始, 学校尝试拓展空间, 开发墙壁内容, 让墙壁成为无声教育的殿堂。教学楼每层楼道口张贴有唐诗宋词;走廊文化更是丰富多彩, 教学楼四层楼分别以孝敬、励志、诚信、感恩为主题, 在横梁上张贴宣传横幅共计528条, 墙壁上悬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名言警句和学生绘画作品;年级文化展板, 是学生展示才艺的舞台, 图文并茂。丰富了墙壁文化内容, 引领孩子走进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

⒉办公室文化和谐温馨

办公室是教师每天学习和工作的场所, 也是教师群体素质、文化品位的集中体现, 更是学校常规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展示的窗口。士杰学校十分重视教师办公室制度建设和文化布置。每月定期举行办公室评比, 评选优秀办公室和示范办公室。全体教师积极主动、群力群策、发扬个性, 把办公室打造得环境优美、特色鲜明、文化飘香、充满人文气息, 激发了教师工作的热情, 增强了学校凝聚力。

⒊班级文化异彩纷呈

班级文化是一种教育文化, 它能给学生一种精神上的感染、吸引、熏陶和改造, 对于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培养生机勃勃的班风,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士杰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目标一致, 但内容形式各有特色。

(1) 制定富有个性的班级名称、班级口号、班训、班歌等和班级公约、值日制度、学习制度等各项班级制度, 营造了健康向上、富有成长气息的班级文化氛围。

(2) 设计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班级版面, 如“比比看, 谁的红旗多”的夺红旗栏, “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主题栏, “优秀习作”展示栏等, 为学生搭建了多彩的展示平台, 激发学生在各方面积极展示, 不断进步。

(3) 建立班级图书角, 张贴个性化的读书格言, 倡导学生大量阅读, 开展形式丰富的读书活动。2012年底, 学校开展了“三湘读书月”活动, 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全员参与、家校共勉”, 相继开展“我是地球清洁师”情景剧表演“读书月演讲比赛”“优秀读书笔记”“我与家长共读书”“阅览室内读好书”等系列活动, 强化了书香班级的建设, 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方便。

⒋寝室文化贴近生活

建校以来, 士杰学校对学生寝室文化的布置极其重视。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安静、整洁、舒适的宿舍生活环境, 形成特有的积极向上、美观高雅的寝室文化。走进每个学生寝室, 只见被褥叠放规范整齐, 物品摆放井然有序, 窗明几净, 空气清新;“节约水电、爱护环境”等养成教育在寝室中以亲切、生动、活泼的形式悄然出现, 为师生之间搭建了一座互敬互爱的桥梁, 密切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亦师亦友的关系。

⒌花木文化经久不衰

鸟儿因翅膀而自由翱翔, 鲜花因芬芳而美丽。一直以来, 学校注重“绿色”培植工程。走进校园, 花草树木错落有致、四季常青、三季有花, 师生一起促膝谈心, 既感温馨, 又觉典雅。学校在每一块草坪、每一棵树上都有规范学生行为习惯的提示牌匾和营造书香氛围的温馨提示, 为学生提供了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走进校园, 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到催人奋进的力量, 教师、学生在这里和谐进步、茁壮成长。

二、抓班子文化建设———寓领于人

领导班子是学校管理的具体执行者, 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主心骨和领头羊。班子战斗力的强弱, 直接决定着一个学校的发展。

⒈抓实学习, 提升素养, 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

学校以建立健全学习机制为保障, 坚持并不断完善中心组学习制度, 突出重点, 丰富形式, 狠抓落实, 保证效果, 提高领导干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在学习实践中做到了“五有”制度, 即:学习有计划, 研讨有专题, 自学有笔记, 体会有交流, 出勤有记录。此外, 学校坚持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制度。每月定时组织中心组集中学习一次, 并且利用业余时间自学。

⒉艰苦奋斗, 真抓实干, 建设“务实型”领导班子

学校在班子中树立了“发展是硬道理、落实是真本事”的思想导向, 始终坚持把工作实绩作为衡量自身领导能力的首要标准, 注重提高班子成员的履职能力, 努力建设务实型领导班子。工作中, 坚持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 兢兢业业, 不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坚持“面向整体、均衡发展, 面向全体、全面发展, 依法办学、自主发展, 遵循规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 始终着眼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教师的根本利益, 努力解决好教师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带头鼓实劲、办实事、求实效, 主动发现问题, 深入研究问题, 实在解决问题。

⒊更新观念, 改进作风, 建设“服务型”领导班子

学校以教师、家长、学生反映情况为标准, 建设服务型领导班子。坚持以人为本, 从社会最不满意的事情抓起, 从教师最困难的事情帮起, 从家长最期望的事情做起, 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

学校把关心教师身心健康列入重要工作日程, 由工会牵头, 经常组织教师开展各种有益活动。利用“五一”“国庆”“元旦”等重大节日, 举行教职工球类、棋类、书画等比赛, 培养健康情趣;定期开展女教工体检工作, 让全体教师感受到这个大家庭的温暖。遇教职工红、白喜事或有病住院, 学校领导必到场庆贺、慰问、安慰与探望;教职工过生日, 学校会送上一束鲜花、一张生日贺卡、一张生日蛋糕券, 传递学校深情的关爱和祝福, 从而增强了凝聚力, 提升了团队合作精神。

三、抓教师文化建设———寓教于心

围绕“一年保稳定, 三年上台阶, 五年创品牌, 十年铸辉煌”的办学目标, 学校始终将教师的发展作为学校发展的支撑点, 着力建设敬业、善导、严谨、创新的优良教风。

⒈用师德教育活动培养人, 引领教师的心灵发展

师德建设是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 教师只有首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用良好的道德情操来感染学生, 才能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才能培养出合格、优秀的人才。学校以树立良好师德形象为重点, 以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思想意识、能力、水平, 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目标, 积极探索新时期师德建设的新方法、新格局。倡导“爱生敬业、务实创新、积极奉献”, 强化“规范意识、竞争意识、质量意识”, 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主义”, 追求“正气、大气、才气;实在、实事、实效”。学校制定《桂阳县士杰学校师德考核实施意见》《年度考核办法》等十几个规章制度并汇编成册, 让全体教师在讨论、修改、制订和完善过程中学习教育, 达成基本一致的核心价值观。

学校先后组织教师通过现场、网络等方式聆听了魏书生、李镇西等教育大家的师德报告, 学习了湖南省桂阳县教育局党委副书记欧阳海波的“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精心打造士杰教育品牌”、教师工作股股长刘建军的“做幸福的教师”等专题报告, 学校每年组织评选先进教师、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等, 涌现出了一大批在平凡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 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优秀教师群体。

⒉用人才培养机制激励人, 促进教师的技能发展

(1) 采取“自我造血”的方法, 系统而扎实地组织开展各类校本培训:既有班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中层干部培训, 又有起始年级、新进教师、实习教师的教学培训, 还有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要求的教师现代化教学内容和手段的培训。同时还十分注重培养新秀, 将骨干教师组织在一起, 成立学习型组织, 有计划地定期开展研究活动。利用网络开设教师论坛、班主任论坛, 为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搭建平台, 让本校的优秀教师现身说法, 畅谈对教改的认识, 增强教师投身教改的决心和信心, 他们或联系国内教育专家, 或联系先进学校的经验, 或联系自身的教改实践, 找差距, 谈认识, 话体会, 作探索, 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

(2) 采取“不断输血”的方式, 借助外力, 有效整合外部优质教育资源进行培训。学校聘请专家、学者、名师进驻学校开展讲座、讨论活动, 从教师的职业生命讲到教师的职业发展和改革, 层层推进, 宏观而又系统,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同时学校启动“名师工程”, 请特级教师、知名教师以师带徒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力的培训, 教师开阔了视野, 转变了观念, 快速地成长起来。

⒊用科研活动引领人, 促进教师的内涵发展

没有教师的成长, 就没有优质的教育, 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教师是学校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人力资源。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是学校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 而这需通过教师的倾情付出才得以实现。教师的发展与专业成长离不开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趋势。因此, 学校从教育需要科学研究的方向出发, 从组织机构上给予保障, 倡导教师投身到教育教学研究中, 要求教师广泛阅读, 仔细咀嚼;深入探索, 自觉反思;及时总结, 着力提升, 以提升教师的自身层次。

学校设立了“教研室”, 专门从事学校教育发展研究和教研管理, 确立了保障机制, 以改进和提高学校教学研究的质量与水平。同时定期开展专题研究, 如文化立校的办学模式研究、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等。此外, 学校以研究组成员为重点, 以点带面, 在全校上下掀起了以科研促教改, 以科研引领课堂教学, 以科研开发课程的热潮。水始无化, 相荡乃成涟漪;古本无火, 对撞始发灵光。同伴间真诚的合作, 智慧的交流, 思维的撞击, 迸发出喜人的生命力。三年来, 士杰学校教师有200多篇论文获国家、省、市、县级奖, 教学比武获省、市、县级奖18人次, 校长农晖、副校长汪飞燕等四位同志荣获省级骨干教师称号。

⒋用活动载体展现人,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尊重、信任每一位教师, 做到眼中有人, 心中有事, 看到每一位教师的长处, 用人所长, 是学校领导班子的工作思路。学校创设各种平台, 供教师展现风采, 让教师获得教育教学的成功, 体味工作的快乐和成功带来的喜悦, 以此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为了鼓励教师勇于创新、不断超越自我, 学校开展了新进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教学评优课、课题活动研究课、教学改革探究课等系列活动, 让优秀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比武中脱颖而出, 形成并凸现出个人的教学风格, 让他们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和努力后的成功。同时, 学校还邀请周边学校名师为全体教师上示范课、研究课, 引领教师成长。

四、抓学生文化建设———寓德于行

以德治校, 以德育人。学生文化是学校最醒目也是最富有标志性的文化领域, 学校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定位, 重视学生文化修养的提升、培养他们博大的人文精神, 关注社会、关注自然, 使其富有正义与责任感, 努力成为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人才。为此, 学校与教师、家长及有关专家共同商讨, 初步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的系列化校本课程:如一至六年级《德育教材》《三年级语文教材》等。同时, 学校植根于乡土, 立足本土与传统文化, 挖掘本土德育元素, 把士杰精神概括为“勤奋”“创新”和“感恩”, 建造了“勤奋石”“创新园”“感恩亭”, 构建了“书香校园、成长家园、生活乐园”的“三园育人”德育管理模式。

⒈创设以“勤奋”为基点的书香校园

学校坚持以文化影响人, 以文化教育人, 以文化管理人之理念, 努力创设校园文化。让办公室成为教师心灵的家园, 走廊成为无声教育的殿堂, 年级文化展板成为学生展示才艺的舞台, 宿舍、食堂成为德育阵地, 班级成为发展学生个性的绿洲。可以说, 在士杰学校抬头侧身目之所及皆有文化, 徜徉漫步四面八方都有书香, 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激励和启迪功能。

⒉打造以“创新”为灵魂的成长家园

学校围绕办学目标和育人方针, 努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整体功能, 用“创新”来实现高效益。一是牢固树立“五个第一”的思想, 即把学生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 把学生的需要当作第一选择, 把学生的安全当作第一前提, 把学生的满意当作第一追求, 把学生的发展当作第一目标。二是积极树立“六像”德育工作者形象:即对待学生的日常生活像慈母一样关爱, 对学生行为训练像严父一样认真, 帮学生心理疏导像姐姐一样亲切, 与学生讨论问题像朋友一样真诚, 改正学生错误像奶奶一样耐心, 传道授业像哲人一样博学。三是积极开展“五个一”爱国教育系列活动, 进行立体式的爱校、爱国教育。即开学第一堂课讲解国旗知识, 第一堂美术课画国旗, 第一堂音乐课教国歌, 第一次主题班会进行国旗教育, 第一个晨会训练升国旗。四是积极开展以学习、礼仪、守纪、卫生、安全 (五项常规) 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班级”评比活动, 积极培养学生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⒊挖掘以“感恩”为特色的活动乐园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推进学校内涵发展 篇8

特色办学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有别于其他学校的独特的办学风格、独到的办学理念,以及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校园文化等方面所呈现出的别具一格的特色。不少学校对此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读,以为特色就是堆砌“别出心裁”的校园环境,或者是开展国学阅读、传统文化教育、养成教育等教育活动。应该说,以上这些内容都是构成特色办学的要素,但这些要素究竟是否适用于本校的发展,能否在本校生根发芽,往往是许多学校容易忽视的问题。为了探索出符合各校实际的特色办学之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自身都应该有所作为。

首先,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树立“该支持的支持,该放手的放手”的管理理念,尽可能地给学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尊重学校谋求特色发展的内在需求。一方面,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为学校做好服务工作,在资金上予以支持,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在方向上予以把关,对于某些尚未树立特色办学意识的学校,可聘请相关专家帮助学校凝练特色办学思路;另一方面,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发挥统筹管理的作用,通过整体实施、个体呈现的方式,由点到面,不断树立特色学校典型,带动一批学校不断凝练特色、追求特色。

其次,学校自身要转变“上级怎么安排就怎么做”的观念,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特色办学意识,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在这方面,老学校可在充分调研和分析学校历史、现状的基础上,选取其中能代表学校未来发展方向、具有可持续发展特性的某个或几个点,进行深入发掘,逐步提炼特色办学理念,最终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新学校由于办学时间短,许多东西尚在摸索阶段,校园文化尚未形成,这就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人文、历史、地理等状况,立足本校的办学实际(包括校园环境、生源层次、师资状况等),确立特色办学的总体思路,然后按照思路开展工作,并在探索中不断理清特色办学思路,完善各项特色办学举措。

再次,我区少数民族众多,民族风情各异,自然物产丰富,各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引导学校将当地的民族风俗、历史文化以及自然物产等引进学校,把其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载体,开发出具有校本特色的校园文化。例如:防城港东兴市某民族学校,根据当地海洋物产丰盛的实际,将其融入学校美术教学中,开发出别具特色的海洋物产贴画教学;河池市南丹县某中心小学把当地鼓舞、打陀螺、刺绣等民族传统技艺开发成校本课程,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提升,或许就能逐渐探索出一条适合本校实际的特色办学之路。

切实推进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篇9

曹明臣谢梅

(安徽师范大学 党委宣传部,安徽 芜湖 241003;安徽中医药高等

专科学校 护理系,安徽 芜湖 241000)

摘要:开创满足高校发展需要的党的建设工作新局面,要求把加强和改进党的学习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推进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基本任务包括追求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加强团队学习、推动系统思考。必须结合高等学校的实际特别是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实际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关键词: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在高等学校,开创满足高校发展需要的党的建设工作新局面,要求把加强和改进党的学习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推进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一、推进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现实意义

1.推进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提升高校党员干部思想素养,加强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的需要

提升高校党员干部思想素养,加强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是推进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基本目标。推进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就是要进一步使高校广大党员干部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念,坚决贯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为党和人民的高等教育事业不懈奋斗,与师生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就是要进一步发挥高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使高校党组织真正成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使高校党员干部真正成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模范。

2.推进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推动新时期高校各项工作,实现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推动新时期高校各项工作,实现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是推进高作者简介:曹明臣(1978-),男,安徽旌德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中共党史研究。

1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内在要求。推进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就是要解决新时期高校在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要解决广大师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关注师生冷暖,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就是要切实做好新时期高校改革与发展的各项工作,进一步谋划发展、统筹发展、优化发展、推动发展,促进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

二、推进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基本任务

借鉴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基本观点与做法,将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基本任务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

1.追求自我超越,提升高校党员干部的个人素质

‚‘自我超越’是指突破极限的自我实现,或技巧的精熟。用有形的标准来看,它是指在专业上具有某一水准的熟练程度。‛[1]167 高校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中,追求自我超越就是要求党员干部按照组织共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客观认识自我,不断提升个人素质,成为本领域本行业的行家里手。‚组织整体对于学习的意愿与能力是基于个别成员对于学习的意愿与能力。‛[2]118 高校党员干部只有通过不断学习,追求自我超越,才会达到创建高校学习型党组织目的。

2.改善心智模式,推动高校党员干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或甚至图像、印象。‛[1]8 通俗的说,心智模式是一种思维定势,是指我们认识事物的方法和习惯。我们的心智模式决定了我们如何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高校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中,改善心智模式就是要求高校党员干部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要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推进高校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实现新时期高等教育的新发展。

3.建立共同愿景,明确高校党组织的学习目标和奋斗方向 ‚共同愿景是组织中人们共同持有的意象或景象,它创造出众人一体的感觉,并遍布组织活动的全部,使组织的各种不同活动融为—体,从而发挥出一种整合优势‛[3]106-107。共同愿景是组织的凝聚力所在,也是学习型组织建立的重要标志。在高校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中,建立共同愿景就是除了要教育党员坚持党的远大理想信念外,还应有高校党组织自身的学习目标和奋斗方向,要明确学什么和为什么学的问题,以利于激发党员干部的学习热情,增强党员干部的学习动力。

4.加强团队学习,提升高校党组织的学习力与实践力

团队学习是学习型组织的基本学习方式,是组织成员在共同愿景的指导下,在各自学习、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共同学习、互相交流,共享学习成果,并相互激发思想火花、深化认识。‚‘团体学习’是发展团体成员整体搭配与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1]269 它可以发挥团体智慧,使学习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高校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中,团队学习就是要求通过务虚研讨、专题调研、主题宣讲等多种形式提升党组织的学习效率与学习水平,并把学到的科学理论和各种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能力。

5.推动系统思考,提升党员干部总揽全局的能力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合而成并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思考就是运用系统的观点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它要求将所处理的问题看作一个系统,既要分析其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又要厘清这些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在高校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中,系统思考就是要求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能从师生利益出发,站在全局的高度,统筹兼顾、全盘考虑;善于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辩证地分析问题;全面、长远、超前地思考本单位工作;妥善处理各种关系,努力抓住关键点,不断促进工作的全面提升。

三、如何进一步推进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1.结合高等学校的实际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高等学校承担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推进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必须要以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为核心任务,不断推动高等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推进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要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园文化建设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不仅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保证,也是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目标。在进行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过程中,尤其要注重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和机关工作作风的建设。

推进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必须要促进高等学校办出特色。特色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是高等学校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与高等学校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各高等学校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是高等学校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在进行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对高等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的提炼与总结,促进高等学校办出成效、办出特色。

2.结合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实际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贯穿高等学校党组织活动始终,发挥党组织在推进教育改革、搞好教书育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体现了高校党组织是高校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牢牢地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领导核心,是凝聚广大师生员工共同奋斗、办人民满意的大学、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领导核心。

推进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必须以增强高校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为目标,认真查找和解决影响发挥高校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加强思想建设,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广大师生的头脑;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高校党政领导班子治校理教能力;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提高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在高校形成清正廉洁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上一篇:自主实习报告完整版下一篇:学校三年规划年度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