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生长发育对照表(精选11篇)
4~6个月此期体格生长较出生头三个月有所减缓。体重平均每月平均增长500-600克,身长每月平均增长约2.0-2.4厘米。有部分孩子在6个月左右开始萌出第一颗乳牙,一般为下门牙。
4-6个月男童体格发育
月龄 体重(千克)身长(厘米)头围(厘米)胸围(厘米)
4个月 7.58 65.06 42.14 42.51
5个月 8.24 67.46 43.24 43.52
6个月 8.77 69.66 44.44 44.3
54-6个月女童体格发育
月龄 体重(千克)身长(厘米)头围(厘米)胸围(厘米)
4个月 7.14 63.98 41.39 41.58
5个月 7.62 65.89 42.18 42.59
6个月 8.27 68.17 43.31 43.57
7~9个月此期小儿体格生长速度相对前面6个月来说,继续减慢,体重平均每月增加300-400克左右,身长平均每月增长1.5厘米左右。
7-9个月男童体格发育
月龄 体重(千克)身长(厘米)头围(厘米)胸围(厘米)
7个月 9.12 71.2 44.9 44.9
8个月 8.52 72.9 45.4 45.5
9个月 9.72 74.2 45.9 45.7
7-9个月女童体格发育
月龄 体重(千克)身长(厘米)头围(厘米)胸围(厘米)
7个月 8.58 69.2 43.8 44.1
8个月 8.90 71.2 44.4 44.5
9个月 9.15 72.6 44.8 44.8
10~12个月体格生长进一步放慢。体重每月平均增加150-250克,身高增长1-1.5厘米。乳牙萌出约4-6颗门牙。
10-12个月男童体格发育
月龄 体重(千克)身长(厘米)头围(厘米)胸围(厘米)
10个月 9.90 75.4 46.3 46.0
11个月 10.17 76.7 46.6 46.4
12个月 10.42 78.0 46.9 46.8
10-12个月女童体格发育
月龄 体重(千克)身长(厘米)头围(厘米)胸围(厘米)
10个月 9.40 74.0 45.2 45.2
11个月 9.52 75.2 45.4 45.3
12个月 9.64 76.4 45.6 45.413~18个月出生第二年起体格生长开始明显较前减缓。体重平均每月平均增长200克左右,身长每月平均增长约1.0厘米左右。从第二年起,宝宝的胸围开始超过头围,一般前囟门也在18个月以前关闭。
13-18个月男童体格发育
月龄 体重(千克)身长(厘米)头围(厘米)胸围(厘米)
13个月 10.42 78.0 46.9 46.8
15个月 10.84 80.7 47.5 47.6
18个月 11.55 83.5 48.0 48.4
13-18个月女童体格发育
月龄 体重(千克)身长(厘米)头围(厘米)胸围(厘米)
13个月 9.64 76.4 45.6 45.4
15个月 10.42 79.9 46.2 46.5
18个月 11.01 82.5 46.8 47.2动作发展的里程碑
1个月
孩子的小手可以捏紧,可以反射性的抓住东西。
2个月
可以张开手,有意识地抓住东西。
3个月
手保持张开,但还不能长时间握住斗争。
4个月
孩子意识到手是自己的,可以吃手、吮手、玩手。
5个月
可以用两只手抓住物体,这时最愿意吃自己的脚。
6个月
孩子能够用拇指和食指拿住东西,可以转动手腕。
7个月
拇指与食指对应比较好,双手均可抓住物品。
8个月
灵活性有很大的发展,拇指和食指,可以像镊子状抓住物体。
9个月
灵活性继续发展,可以用食指抠东西。
10个月
一只手可以同时拿起两个东西,放开时有些不灵活。
11-12个月
可以自己吃东西,拿蜡笔,可以传递东西,协调能力每天都有提高。
头部的控制能力
在6个月之前,控制头部的能力发育过程如下:
仰卧的时候
●出生6周之内
如果从胸部抱起孩子,孩子的头部瘫软、无力,会向后面耷拉下去。所以这时抱孩子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头部。
●6周可以拉住孩子的双手将孩子拉起,孩子可以保持头部与身体呈一条直线。
●3个月
拉住孩子的双手就能将孩子拉起,不需要任何帮助,孩子自己保持头部与身体呈一条直线。
●6个月
孩子的头颈非常结实,能自我控制,可以从床上抬起头,看自己的脚趾。
俯卧的时候
●1个月
孩子趴着时头部偏向一侧,臀部举高,膝盖略缩在腹下。
●2个月
孩子的身体略有伸直,可以短时间地抬起头部。
●3个月
可以平整地趴着,并长时间地抬起头。可以把上肢略向前伸,抬起头部和肩部。
●4个月
可以把两腿同时抬起,可以用上肢同时撑起胸部和头部,这时孩子可以看到周围的事物。
●5-6个月
孩子可以用伸出的双手支起头部、肩部,并能抬起后脚跟,可以翻向侧面
坐立
孩子在坐立前,需要颈部、肩部和躯干等部位的肌肉发育起来,以支撑和控制头部,保持躯干的直立。孩子必须学会平衡能力,以防每次拿东西或转身时跌倒,一般的孩子在8-9个月内达不到这个水平。●出生时
孩子不扶着坐不了,如果把孩子放成坐着的姿势,后背与头部就会前倾。孩子支持不住,不扶着就会倒下。●1个月
孩子的后备仍很软,但略有一点力气。尽管孩子努力挺一下,但你马上就得扶他。
●4个月
如果扶着孩子呈坐姿时,孩子能够挺起头部,后腰部很软,但上部比较僵硬。
●6个月
孩子不用扶着就能坐立,但只能坐几秒钟。孩子这时开始喜欢坐在椅子上,周围用东西垫好。
●7个月
孩子可以自己坐立,但不很稳定。孩子的背部还撑不起来,有时需要用双臂,放在前面当作支柱。这样空不出手来,所以每次想做点什么事情时,就会造成人仰马翻。
●8个月
孩子不用双手可以坐直,但不不是十分稳定,所以在孩子周围一定要用软垫子围好,以防翻倒。●9-10个月
孩子的平衡能力增强,可以扭转身体看看周围的事情,可以伸手够东西。
爬行
孩子在能爬之前,必须端正姿势。孩子必须先伸直身体,才能伸手臂;必须先学会控制头颈,才能有力量用胳膊撑起身体,这样胸和头才能离开地面。很难说清孩子什么时候才能开始爬,所以理解发育不应该基于年龄,而要基于阶段。重要的是当你的孩子对爬不感兴趣时,请你不必担心。有些孩子不喜欢总是趴着,而且非常喜欢看看周围的事物,所以很快度过了爬行的过程。而有些孩子根本就没有学会爬行,直接就会走路。
●出生时
孩子出生时就有爬行反射,但在孩子伸直身体后,很快就丧失了这一反射。
●4个月
孩子可能会同时抬起胸和腿,双手伸开,呈游泳状。
●6个月
孩子能用胳膊支撑起上半身,收回双腿时,表现出快要爬的姿势。尽管孩子表现出爬行的姿势,但是孩子对此并不热衷。如果真的要爬,也是前后摇动不定。
●7个月
孩子也许6个月的时候就已经能够靠张开的双臂撑起身体了。
●8—9个月
孩子在地板上已经能够把自己推向前进,头能挺直,做出踢腿的动作。
孩子站立的努力
●3个月
在孩子能够支撑起头以后,你的一个乐趣就是把孩子面朝自己举到前面,把孩子的小脚放在膝上。在反复上举孩子的时候,孩子意识到他的脚接触到你,感受到撑起自己体重的物体。很小的孩子,尽管还撑不起头,也喜欢这种抱法。
● 6个月
如果把孩子抱起来呈站立姿势,孩子可能会做出蹦跳的动作,表现为弯下膝部与大腿的关节,然后再伸直。● 7—8个月
孩子不再有蹦跳的动作,取而代之的是舞蹈动作。孩子总是不停地将一个脚放在另一个脚的上面,然后再把下面的脚抽出来。
●9—10个月
孩子的双脚可以撑起体重,但还不能掌握平衡。如果你能扶住孩子的腋下,你可以看出孩子能够站起来,并做出迈步动作。如果把孩子放在你的两腿之前,孩子能会走上一二步。孩子这时需要你牢牢地扶好,因为他的平衡能力很不完善。
●10个月以后
对膝部、腿部的肌肉控制能力有很大的提高,会抓住周围的家具努力使自己站立起来,这时的平衡能力仍
然很差。
孩子能理解什么
●新生儿
你把脸凑近他时,他会盯住你的脸看,并且能把你的声音和别人的区分开。听到你的声音时,他的眼睛会转向声音的方向,若你再凑近些,他的目光会试图追视你的脸。出生36小时后,若你和他的胎距离小于30厘米时,他能认出是你的脸。
●4周你的脸离他很近时,他会注视你;当你说话时,他会看着你,小嘴一张一合地模仿你说话的口形。他啼哭时,你若把他抱起来,他可能就不哭了,因为他知道你会安慰他。他会模仿你的脸部表情:微笑和做鬼脸。●6周他会回报你的微笑,他的眼球能追视一只移动的玩具。
●8周你在他头部上方举着某件色彩鲜艳的物体时,他能盯住它看上几秒钟,当你把物体从一边移向另一边时,他的目光会追随它从一边移向另一边。
●3个月
他能马上发现举在他身体上方的玩具。当你讲话时,他能微笑,并发出尖叫声和快乐的咯咯声。显而易见,他对身边发生的一切感到好奇和有趣。
●4个月
在喂奶时间,他会高兴得手舞足蹈;当有人逗他玩时,他爱咯咯大笑;他喜欢别人把他抱起来,这样,他能看到四周的环境;周围有声响,他会立即转动他的脑袋,寻找声源。
●5个月
他能意识到陌生的环境,并表示害怕、厌烦和生气。
●6个月
孩子变得很爱照镜子,常对着镜中人出神。他将开始对你喂他的食物表现出某种偏爱。
●8个月
知道自己的名字,能理解“不”的意思。在他伸手去取他想得到的物品时,也许会发出类似咳嗽的声音以引起你的注意。
●9个月
他会表现出意志力。在你想给他洗脸时,也许会用各种办法表示反对。他能较长时间地把注意力集中到玩具和游戏上,甚至小手翻来覆去地摆弄玩具,仔细地端详它。你把物品藏在一块布下,他能把布撩起来找到它。
●10个月
他也许能举起小手挥动着以示“再见”。他能理解几个单词和很短、很简单的句子。
●11个月
他能学会并很喜欢诸如捉迷藏之类的简单游戏,他还喜欢扔东西让你捡起来逗他玩。他喜爱摇动、拍打物品,喜欢欣赏自己发出的声音。
●12个月
他喜欢做任何让你发笑的事情,并见会一遍—遍地反复做。他喜欢和你一起“读”简单的书。在你为他脱衣服时,他会举起胳膊协助你。他也许能明白几个简单助词,如瓶子、洗澡、球球、喝水
宝宝语言发展表
A、1~3个月:发出没有意义的咕咕声音,主要是因为宝宝的口腔活动发出来,并没有特殊的语言含义。
B、4~6个月:如果有人和他说话,会咿咿啊啊地回应,发出笑声;会因为高兴而尖叫;哭闹时,大人的安抚声音,会让他停止哭闹或转移注意力。
C、6~9个月:会发出一串的牙牙学语声;会转向声源如电视、收音机;知道自己的名字;会试着模仿大人的声音。
D、1岁:出现有意义的语汇,如爸爸、妈妈;会挥手表示再见;会模仿简单的声音,如汪汪。
E、1岁半:会说的语汇增多,可以使用简单语汇与人互动、表达意思;会了解别人给予的简单指令,如抱抱、亲亲;会跟着大人仿说单字,如狗、花、车。
关键词:婴儿,游泳,运动,生长发育
近年来, 随着手机智能化的普及, 越来越多的家长能通过手机查询育儿知识, 人们对于运动对婴幼儿的影响越来越重视。而游泳作为一项温和非剧烈的运动更备受家长们青睐。该文就游泳运动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的影响做一综述。李健[1]指出, 身体运动的学习是学习一切的基础, 高级智力行为的学习建立在身体运动学习基础上;脑的发育亦是通过身体运动学习来完成;而婴儿的各种运动行为亦是其心理发展的外在表现。
1 游泳对婴幼儿身高、体重的影响
游泳是常见的婴幼儿运动方式, 其对婴幼儿身高、体重有重要影响。多项研究均表明游泳运动可以使婴儿身高增长、体重增加。梁涛[2]通过比较65例新生儿游泳干预前后的变化, 发现游泳组比对照组体重增长快, 说明游泳可使婴儿体重增加。肖建国[3]通过对新生儿游泳疗法研究发现, 游泳可使新生儿与对照组相比体重明显增加。郝频[4]等亦发现游泳和抚触使婴儿进行主动和被动的运动, 利于婴儿体重的增加;促进骨骼发育, 利于身高的增长。游泳运动需要消耗体力[5], 婴儿游泳后消耗较多体力, 使其食欲增强, 吃奶量增加, 同时消化功能增强[6], 疲劳亦有助于规律睡眠的建立, 减少哭闹, 从而使体重增加, 身体长长。其原因可能为, 介于水的导热性较大, 婴儿在水中运动时消耗更多能量, 且水环境与子宫环境更接近, 婴儿会自主进行运动, 从而使胃肠蠕动加强, 胎便排除较快, 营养吸收更好, 体重增长更快。游泳促进骨骼和肌肉的生长亦直接促进了婴儿体重的增加。动物研究发现[7], 白鼠进行持续40 d游泳后, 肌肉重量增加;肌肉的横截面增大[8], 说明游泳能促进肌肉更快生长。黄海清[9]研究亦发现运动可加快骨内矿物质的沉积, 加快骨骼钙磷代谢, 利于骨细胞的增殖, 从而使更快长长、长粗, 骨的重量增加。
由此, 游泳对婴儿身高、体重可有积极促进作用。专门设计婴儿的动作训练亦可影响身高体重。冯玲英[10]等通过对新生儿抚触及设计简单动作训练干预新生儿, 实验半年后发现婴儿体重显著增加, 其推测, 运动干预促进了婴儿的新陈代谢, 增强了婴儿的消化吸收能力, 使婴儿肌肉、骨骼均发育更快, 表现为身高增长、体重增加较快。
2 游泳对婴幼儿睡眠及心理的影响
很多家长发现, 婴儿在游泳后会有较长时间睡眠, 之后会有欢愉表现。学者认为[11]游泳环境更近似母亲子宫, 婴儿能从中感到安全, 从而精神放松, 身心舒适, 加上水中阻力较大增加了身体能量消耗, 使婴儿感到少许疲劳, 利于婴儿睡眠;规律性的游泳练习能使婴儿建立健康生物钟, 形成规律的睡眠节律。健康的睡眠节律可使生长激素更好分泌, 生长激素是促进婴儿生长发育的关键激素, 只有在熟睡中才能更好分泌;另2岁内婴儿神经系统的发育亦需要有高质量的睡眠[12], 故睡眠对婴儿很重要, 而多项研究表明, 游泳运动可使婴儿拥有良好的睡眠质量。蔡国华研究[13]发现游泳运动能通过改善婴儿睡眠消除“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经过游泳运动刺激的早产儿睡眠节律更好。婴儿成长过程中如果缺乏安全感, 会影响其心理, 在将来与他人交往中往往有较弱的情感表达力[14]。环境改变使婴儿产生不安全感, 离开子宫这一环境改变对婴儿来说是极大的改变, 游泳运动再造子宫的温暖环境, 漂浮在水中使婴儿能自由伸展四肢, 像在母亲子宫中一样, 感到安全和快乐, 从而有利于婴儿适应环境, 增强安全感、自信心。游泳能使较好地调节情绪, 水可以使婴儿感官得到刺激, 神经的调节能力加强, 抑制与兴奋过程规律[15];使婴儿较早形成空间概念[16];使婴儿易于情感表达[17]。由此, 游泳运动有助于婴儿形成较好睡眠节律, 有利于婴儿情感表达形成健康心理。
3 游泳对婴幼儿智力的影响
脑的发育决定人智力的发育, 身体运动过程中接触不同的感官刺激可使脑神经得到更好发育, 从而促进智力发育。皮亚杰指出, 身体活动是思维的先导和基础。皮肤是人最基本、覆盖面最广的感觉器官, 水的温和刺激可通过皮肤感觉传至神经中枢, 大脑对刺激做出相应指令再传回四肢, 完成动作;脑神经在婴儿出生时已经初步形成, 外界反复的刺激有助于神经细胞发育, 游泳运动可以通过皮肤感觉水的流动力, 刺激传至大脑, 大脑再做出动作回应, 形成一感觉动作回路, 反复刺激使神经传递更精确, 大脑协调四肢活动更准确;从而促进脑神经的发育[18]。除皮肤外, 婴儿的其他一些器官也能感受水的刺激, 将刺激传至大脑, 大脑给予动作指令, 从而增强了新生儿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也促进了大脑对外界环境的反应能力。
梁涛[2]通过对比较40例婴儿3个月、6个月的智能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得出, 游泳组比对照组婴儿该两项指标均显著升高。王桂香认为[19], 游泳后的婴儿精神愉悦;游泳通过四肢活动促进婴儿大脑半球的交流, 从而开发智力, 提高空间感及逻辑力。冯玲英[10]等通过对初生婴儿1年跟踪游泳训练得出, 游泳组婴儿6个月, 12个月的社交能区发育商皆高于对照组。卢晶梅[20]等认为游泳抚触能促进婴儿早期智能的发展。皮肤有对水的刺激较为敏感的感觉细胞, 将信号传至大脑, 可促进大脑对环境的反应能力, 进而更迅速传导信号至四肢, 利于婴儿四肢协调性的形成[21]。郝频[4]研究发现, 持之以恒的游泳和抚触可促进婴儿的体格和智能发育。由此, 多位学者实验证明, 游泳运动的确能促进婴儿智力发育, 为婴儿运动能力及运动协调性做好神经传导基础。
4 婴幼儿运动习得的影响因素
婴儿的运动习得受多方面影响。双胞胎实验[22]表明, 婴儿大运动的首次进行时间主要受遗传因素影响, 环境因素影响较小。除遗传因素外, 婴儿的运动进行与家庭环境有着相当重要的关联[23]。父母持有运动理念, 并在家庭中对婴儿进行早期运动干预, 能使婴儿更早进行运动发育, 此外父母对俯卧位玩耍较重视, 有助于婴儿大运动的发育。Pin T[24]亦证明, 健康婴儿经常处于俯卧位达到运动里程碑的时间比未经常处于俯卧位的早。儿童饮食、体格生长、和营养性疾病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且三者对儿童的大运动发育都有影响。在社会经济水平比较低的地方, 儿童常常由于缺少食物而发生营养不良, 导致营养性贫血, 并影响正常体格生长[25]。缺铁性贫血亦可导致婴儿运动发育迟缓并且可能使婴儿行走习得更晚[26]。而游泳运动作为一种运动方式其习得更容易些, 因为婴儿在子宫中本身就有自由运动经验, 在其遗忘之前, 即出生起就进行游泳训练有助于身体协调性发展, 有助于大脑运动通路形成, 进而能使大运动习得更早。
一、触摸能使婴儿增加安全感:由于婴儿机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各种机能发育不健全,尤其是大脑。如果受惊吓,或受外界不良因素刺激。会使大脑皮层处于紧张恐怖状态,常可引起惊厥,导致食欲不振,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
当婴儿发出信号(如哭声、姿势动作等),你能否对此作出反应进行触摸,这是关键。当婴儿受到某些声音而引起恐惧。或某些环境物体使婴儿受到刺激时,大人应立即给予触摸。如摸摸头,摸摸脸及手脚等,可使婴儿恐惧感很快消失。
当婴儿遇到陌生人及环境时,轻轻触摸就可缓解陌生感。
当婴儿入睡时,由于外界或梦中受到惊吓立即触摸,可使婴儿很快安静,再次入睡。
当婴儿碰痛身体某些部位时,立即给予触摸,即可减轻疼痛,又可解除恐惧感。触摸能解除婴儿感情饥饿,能使婴儿增加安全感,使大脑解除紧张恐怖状态。在正常环境下生长发育。
二、触摸增加婴儿血液循环:触摸能促进婴儿毛细血管扩张,增加血液和淋巴液循环,促进细胞新陈代谢加强,使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减慢。增加心脏排血量。增加机体抗病能力。
a、蛋白质
蛋白质用于婴幼儿维持各种组织的新陈代谢,促进新组织的生长与成熟。因此是宝宝大脑发育的关键营养物质。
如果儿童出现蛋白质缺乏,就可导致脑细胞合成减少,使脑细胞的数量不足,从而影响智力的发育。现已发现,蛋白质营养不良的儿童,出现智力迟钝的达13.3%,仅有30%的儿童智能正常,其余均处于不健康状态。
b、DHA
DHA大量存在于人脑细胞中,是脑细胞的主要组成成份,DHA是构成脑磷脂,脑细胞膜的基础,对脑细胞的分裂、增殖、神经传导、突触的生长和发育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人类大脑形成和智力开发的必需物质。
c、卵磷脂
卵磷脂含量越高,大脑神经系统传递速度也就越快,记忆力就越强。
而所有的这些营养物质母乳中的含量绝对比配方奶粉中的高,所以提倡母乳喂养。而且妈妈最好在孕后期就注意饮食搭配合理摄取,为宝宝胎儿时期和出生后的营养打下基础。
2、必不可少的亲子交流
从胎儿时期的胎教,妈妈摸着肚子对宝宝说话开始,就是亲子交流了。再到宝宝出生后的抚触,父母和宝宝的游戏等,都能够很好地促进宝宝的大脑发育。
其实这个也属于亲子交流,之所以单独列出来,是因为非常重要。
从宝宝最初听妈妈说,到模仿妈妈说,再到自己说,这个过程中大脑在飞速发育着。因为当婴儿听到父母有意识地跟他们说话的时候,大脑会变得更加活跃。
此外,与语言能力的发展并存着的是思维能力的发展,很多小孩子到2岁多了还是只会着急地指着东西“哦哦哦……”就是因为父母给孩子交流的太少,宝宝见的也太少。
所以请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而不仅仅是看守和看护!
3、充足的睡眠是保障
长期睡眠不足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也不好。
英国伦敦大学的研究表明,如果没有相对固定的睡觉时间,或睡觉时间晚于21点,儿童在阅读、算术等方面的成绩会比较差。此外反应能力、空间认知能力也会有所降低。
4、多参加户外活动
运动不仅能增强体魄,更重要的是可以在锻炼中使孩子的大脑神经得到发育。体育训练是开发婴幼儿右脑智力的最佳方法。
因此要有意识地激发婴幼儿用手抓、握、捏、扔、接、拍及跑、跳等各种运动,尤其是要训练其手脚的精细动作,促进小脑发育和平衡。
2.宝宝吸吮能力差,咀嚼晚,吃固体食物时容易发生吞咽障碍和呕吐。
3.睡眠过多且不易唤醒。
4.满百天后才有笑的表情,且表情呆滞或者6个月时仍不能表现出自然的笑容。
5.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6个月时不能注视脸面上方缓慢移动的物体,不能朝发出声响的方向转头,不能自己翻身,无成人帮助不能坐稳。
6.7-9个月仍常流口水,清醒时有磨牙动作。
7.到9个月时仍不能主动伸手拿东西,当有大人扶时不能用双腿支撑体重。
8.语言发育落后,到10个月时不能咿呀学语,发音也不清晰。
1.五个月宝宝神经发育。动作机能,靠着能坐稳,俯卧时在前臂的支撑下能抬胸,能翻身。手眼逐渐协调,伸手抓物从不准确到准确,能拍、摇、敲玩具,可以同时拿两个东西。把布蒙在他脸上,他会自己拉掉。可以坐在大人腿上。
2.视觉眨眼次数增加;手眼能协调,能准确看到面前的物品,会将其抓起,在眼前玩弄。说话发音逐渐增多,除“哦”、“啊”之外,会发出重复、连续的音节,进入咿呀学语阶段。
3.五个月宝宝的认知发育也已经相对完善,随着孩子记忆力和注意力的加强,你会注意到一些迹象:表明他不仅在接受一些信息,而且也把它们应用到他的日常生活中。这一阶段他可以明白一个重要的概念――因果关系。在他踢床垫时,可能会感到婴儿床在摇晃,或者在他打击或摇动铃铛时,会认识到可以发出声音。一旦他知道自己弄出这些有趣的东西,他将继续尝试其他东西,观察出现的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间该院儿科门诊就诊的较大婴儿 (6~12个月) 为研究对象。均为身体健康的足月儿, 监护人为当地常住居民, 自愿接受喂养指数调查。最终入选285名婴儿并完成相关实验室指标的检测, 为方便与相关研究在相同层面上比较, 将入选婴儿分为6~8月龄组150例, 男性71例, 女性79例;9~12月龄组135例, 男性62例, 女性73例。
1.2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搜集婴儿的喂养方式, 按照我国疾病预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提出的喂养指数评分体系, 系统评估婴儿的喂养指数。使用相同规格的身长尺及体质量计在上午8~10点测定婴儿的身长和体质量, 体格指标进行Z评分转换, 包括反映慢性营养变化的年龄的身高Z评分 (HAZ) ;反映急性营养变化的年龄的体重Z评分 (WAZ) 以及身高的体重Z评分 (WHZ) 。抽取婴儿清晨空腹肘静脉血, 离心分离上层血清, HPLC法检测样品中维生素A水平;氰化高铁比色法检测血红蛋白水平;ELISA法检测铁蛋白水平。
1.3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正态分布数据进行t检验, 非正态分布进行秩和检验。以α=0.05为校验水准。
2 结果
2.1 较大婴儿喂养指数情况
入选婴儿的平均喂养指数为 (9.98±1.62) 分, 与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婴儿喂养指数[3]情况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入选婴儿喂养指数总体合格174例, 占61.05%;其中6~8月龄组合格91例, 占60.67%;9~12月龄组合格61.48%。
2.2 较大婴儿喂养指数与体格发育的关系
两组喂养指数合格婴儿的WAZ、WHZ水平均明显高于喂养指数不合格婴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HAZ在在两组合格、不合格婴儿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组内喂养指数不合格婴儿比较, (1) P<0.05。
2.3 喂养指数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两组喂养指数合格婴儿的铁蛋白水平高于指数不合格婴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维生素A和血红蛋白浓度在两组合格、不合格婴儿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组内喂养指数不合格婴儿比较, (1) P<0.05。
3 讨论
出生后6~12个月被认为是儿童生长和认知发育的关键时期, 采用适当的工具对当前的喂养情况进行评估, 是提升儿童营养的必要条件[4]。尽管目前关于最佳母乳喂养的相关指导已经通过并采用, 但尚缺少可靠的辅食指导, 无法评估全部喂养行为对婴儿营养状况及健康的影响。
该研究在国外推荐的喂养指数变量基础上, 结合我国疾病预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提出的喂养指数评分体系, 初步探讨了1岁以内婴儿喂养指数与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的关系[5]。结果显示, 该地区中反映近期营养指标 (WAZ、WHZ喂养指数) 为合格的较大婴儿比例明显高于不合格者, 说明该喂养指数可较好地区分本地区不通营养状况的婴儿, 对于生长发育情况欠佳的婴儿, 喂养指数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反映出本地区婴儿的喂养问题。与相关研究存在差异的是[6], 该研究中合格与不合格婴儿HAZ之间无明显差异, 可能原因与反应长期营养状况的指标 (HAZ喂养指数) , 短时间内不良喂养方式对该指标变化的影响较小, 不会引起明显变化。
该研究结果显示, 6~8月龄组和9~12月龄组喂养指数合格的婴儿血清铁蛋白水平明显高于不合格者, 而维生素A、血红蛋白在喂养指数合格婴儿与不合格婴儿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血清铁蛋白在反映较大婴儿铁代谢情况方面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能够在铁缺乏第一期 (血红蛋白水平发生明显改变前) 降低, 但血红蛋白在在缺铁第三期 (严重缺铁) 才出现下降[7,8], 提示喂养指数能够将较大婴儿体内铁营养情况较敏感地反映出来。但维生素A和血红蛋白浓度则无明显差异, 说明喂养指数无法全面反映出较大婴儿维生素A和血红蛋白的营养状况。
参考文献
[1]曾德平.梅州市582例0~1岁儿童喂养状况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7 (17) :2648-2650.
[2]曾赤佳, 刘建雷, 赵东, 等.5~12个月婴儿不同类型贫血与微量元素含量的关系[J].广东医学, 2013, 34 (24) :3766-3768.
[3]张立新, 徐宝良.婴儿喂养发育相关问题调查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0, 25 (18) :2535-2536.
[4]陈桂霞, 冯慧玲, 曾国章, 等.厦门市2010-2012年1月龄婴儿营养与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4 (2) :199-201.
[5]党雁, 寇妍, 程琳, 等.济南市历下区6~12月婴幼儿营养状况及膳食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3, 21 (11) :1226-1227, 1232.
[6]刘志梅, 石庆香, 孙忠清, 等.喂养指数对农村婴幼儿生长发育状况的评价作用[J].山东医药, 2009, 49 (17) :77-78.
[7]刘婷婷, 曾坪, 钟俊, 等.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体格发育及营养状况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3, 16 (29) :3428-3430.
妈妈们别只关注巴掌婴儿的体重追赶,一定要有智能发育追赶的意识。目前脑瘫患儿当中,约1/4为早产儿和极低出生体重儿。
我的孩子33周早产,在新生儿监护室住院14天,吸氧48小时。今天是出生第45天,前几天因为肺炎住院,医生查房时说孩子智力可能有些问题。请问我该怎么办?有没有办法补救?
低体重婴儿童年智商较正常婴儿低?
美国研究人员调查发现:比起足月产儿来,早产儿的大脑容量比较小,智商也比较低。这一情况将有可能对这些儿童后来的学习生活造成影响。研究人员指出:出生时体重不足1千克的早产儿受早产影响的几率最大。重的婴儿在孕期内营养良好,胎儿大脑得到很好发育。早产的小儿愈早出生,发育愈不成熟,新生儿期发生疾病愈多,最常见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窒息、感染、营养不足等等。
上述早产儿易发生的疾病也可引起大脑缺氧,使大脑得不到充足的营养,影响大脑的正常发育。早产儿还常发生脑瘫等其他后遗症。在孕晚期及新生儿期,DHA和ARA迅速集中在大脑当中,所以,早产儿体内DHA水平会受影响。
如何预防早产儿和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智力低下
抓住早产儿出生后头两年大脑发育最快、可塑性最强、代偿能力最好的有利时期,对早产儿实施全面干预,帮助孩子矫正缺陷。
早期干预:育儿刺激和玩耍
婴儿刺激和玩耍让小儿感受丰富多彩的外界环境,即各种颜色、多样形状和不同声音。具体做法和正常儿早期教育类似。
具体做法:
1在床上和卧室墙上挂些色彩鲜艳或可发出响声的玩具,时常更换,以引起小儿看和听的兴趣。
2给宝宝玩一些常用物品,发展小儿嘴、眼、手的探索能力。
3不断和小儿亲切交谈,逗引他高兴地发声。1~2岁以训练语言和协调动作为主,发展对语言的理解能力,通过说做并行、模仿口型等训练小儿用简单词句表达自己的意愿和需要。
4通过各种玩耍发展小儿知觉辨别、交流、精细动作和大运动控制能力。
5通过双手配合活动、动手的游戏、涂画、翻书、生活操作等发展小儿动手能力。
6通过讲故事、游戏、舞蹈、体育活动,延长他们“集中注意”的时间,激发其好奇心和自信心,培养独立能力、毅力和勇敢等优良性格。
营养追赶:尽量母乳喂养
8月宝宝脑袋“竖不直”
翔翔现在2岁半了。最近,一直发烧咳嗽,到医院就诊。医生发现翔翔的神情比较呆滞,眼睛比较凸,而且脑袋的形状也比较奇怪,问诊的时候就格外的注意。翔翔妈妈说,翔翔8个月大时脑袋还竖不直,因为感冒抱去就诊,当时医生就诊断为“精神发育迟滞”,说是大脑发育不良。他们也带翔翔去做过康复治疗。翔翔大概1岁多会叫爸爸妈妈,1岁4个月可走路。他们觉得跟其他小孩差不多,也没有放心上。但是翔翔一直体弱多病,已经多次肺炎了。
翔翔这次的肺炎比较严重,医生要求他住院治疗。在住院期间,医生给翔翔做了脑电图,发现脑电图异常。翔翔的智商测试只有65分。正常人群的智商平均值为100,一般智商在70(或75)以下即为智力低下,被确诊为轻度的精神发育迟缓。
家长多对照“成长口诀”
“门诊中碰到不少智商低下的孩子,但大都是因为其他疾病前来就诊的。”儿科副主任医师夏桂枝说,精神发育迟缓也叫做精神发育不全、大脑发育不全、智力低下等,特殊教育学校称为弱智、智力残疾。轻度的发育迟缓学龄前期只是走路、说话等发育可能较晚,一般语言能力发育较好,应付日常生活交谈能力还可以,因此在与其短时间的接触中不易觉察。入学后学习吃力,年级越高越困难。
精神发育迟缓的发病原因很复杂,可能是母亲妊娠早期时感染,也可能是孩子出生时缺氧,出生后脑部感染,还有遗传因素等等。目前,翔翔智力低下的原因还不明确。
智力低下,在婴儿期(指1岁前)其他大动作发育一般也是迟缓的。孩子成长有个口诀:二月抬、四月翻、六月坐、八月爬、十月站、周岁走、二岁跑、三岁独足跳。若是大动作发育明显滞后,父母就要就要注意,及早带孩子就医。婴儿阶段,孩子发育的可塑性最强,越早开始干预,孩子恢复正常的可能性就越大。
早教=“智力”+“情商”
智力虽有遗传的因素,也受后天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二者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孩子智力低下,应当通过后天早教尽可能改变。
感觉和知觉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基础。平时,多给孩子提供色彩鲜艳、生动、形象、有趣的玩具,让孩子通过不断的摆弄玩具来认知事物,认识世界。特别是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如搭积木、捏橡皮泥、折纸、拼图、绘画、废物利用等,让孩子在操作中获得灵感,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同时,父母要尽量给孩子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孩子想说、敢说、愿说、大胆说。如让孩子说出日常生活用品的名称、说看到的花草树木、看图讲故事、唱儿歌等等。
早期教育除了智力早教的内容,还有一个常被忽视的情商早教内容。情商是性格中的一种心理素质,后天的性格形成更多的来自于家庭情感,尤其是父母的情感气氛、父母爱孩子的能力,这些情感影响力自胎儿形成开始。因此,尽可能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好奇心、自制力,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生活氛围,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下茁壮成长,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对人热情、诚恳,具有同情心,让孩子从小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经常保持愉快的性格品质,避免过度紧张、焦虑、忧愁与恐惧。
年龄越小治疗越有效
精神发育迟滞的病因繁多,至今尚有不少病因不详,给治疗带来一定困难。临床上,采用综合防治措施,以教育训练为主,药物治疗为辅,更多依托学校、社区、家庭为基础治疗。无论一般生活自助能力,日常生活习惯,社会交往能力以及职业训练都特别要强调个别化。
专家称,由于对精神发育迟滞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主要是特殊教育和训练以及其他康复措施。年龄越小,开始训练越早,效果越好。例如,苯丙酮尿症引发的精神发育迟滞,早期开始治疗,智力发育可以正常;但如在6个月以后才开始治疗,可能影响智力低下;在4~5岁以后才开始治疗者,智力低下不会改善。
临床治疗时,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所致的精神发育迟滞可以给予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对先天性脑积水、神经管闭合不全等颅脑畸形可考虑相应外科治疗;对一些单基因遗传性疾病,国外已开展基因治疗。
先天性代谢病、地方性克汀病,早期采用饮食疗法和甲状腺素类药物治疗,可以防止精神发育迟滞的发生。对苯丙酮尿症病人可严格限制苯丙氨酸的摄入,使血中苯丙氨酸维持在5~10mg水平。可食用羊肉、大米、玉米、大豆、淀粉、糖、蔬菜、水果等低苯丙氨酸食物,限制小麦、蛋白、肉、鱼、虾、乳类等食品。对某些有内分泌不足的性染色体畸变者可适时给予性激素以改善患者的性征发育。
精神发育迟滞一旦发生难以逆转,因此应重在预防。通常,监测遗传性疾病、做好围生期保健、防止和尽早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是预防的重要措施。例如,坚持常规的产前检查,预防难产、急产,尤其要预防婴幼儿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和感染。若父母中已有人患明显的遗传病或子女中已有遗传性疾病者,或高龄初产妇,可进行遗传咨询,必要时进行产前诊断,如确诊胎儿有遗传性疾病,可及时终止妊娠。
夏桂枝,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全军儿科学专业委员会神经精神发育学组副组长。专业擅长:儿童期癫痫、小儿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与促进的研究等。专家门诊时间:周四下午。
关键词:抚触,婴儿,智力发育
婴儿抚触是通过抚触者双手对婴儿的皮肤进行有次序的、有手法技巧的抚摩, 让大量温和良好的刺激通过皮肤的感受器传到中枢神经系统, 产生生理效应, 促进婴儿健康发育的方法。我科自2006年以来, 开始对新生儿进行婴儿抚触治疗和训练, 为了探讨这种方法与婴儿智力发育的关系, 我们对2007年2~6月在我科抚触的40名新生儿和未经过抚触的40名新生儿进行了对比观察并随访, 发现实施婴儿抚触对正常婴儿智力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2~6月在我院儿童保健科进行保健的正常新生儿80例, 要求新生儿均需达到足月、体重正常、Apgar评分>8分、无神经系统疾病、年龄 (15.1±5.8) d;母亲年龄23~30岁, 母孕期健康;父母的文化程度均在高中至大学之间, 经济收入中等, 家住郴州市城区。并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 抚触组和对照组各40例。抚触组男24例, 女16例;对照组男26例, 女14例。两组新生儿在性别、年龄、体重、NBNA评分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采用的主要喂养方式一致,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抚触组婴儿, 每天抚触2次, 头半个月由专业护士在专门的抚触室内进行, 室温恒定在26~28℃, 播放轻松柔和的音乐, 一般选择在婴儿2次喂奶中间、情绪愉快时进行, 抚触时双手要温暖, 适当涂用婴儿润肤油, 动作轻柔, 按照前额、头部、下颌、胸部、腹部、上肢、下肢、背部、臀部的顺序进行, 每次15~20min, 每个动作6~8次为宜, 同时, 抚触人员要与婴儿亲切的进行眼神、语言等情感交流, 操作时严密观察婴儿的反应, 如出现哭闹、肌张力增高时, 应马上停止, 在此期间教会家长熟练掌握抚触方法。半个月后由婴儿家长在家中进行抚触, 持续3个月, 其中每半个月进行面对面的抚触指导一次, 电话联系两次以了解抚触中出现的问题、婴儿反应并鼓励坚持。观察期间, 每月指导家属记录睡眠时间, 观察婴儿体温和大便情况。
1.3 发育评估
两组婴幼儿在抚触前进行NBNA评分, 3个月后用盖塞尔 (Gesell) 量表进行测试, 评出五个能区的发育商 (适应性、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个人-社交) 。
1.4 消化系统疾病标准
对于有出现发热、腹泻、呕吐甚至脱水的住院治疗的患儿为消化系统疾病患儿。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 抚触前及抚触3个月NBNA评分、盖塞尔评分、睡眠时间用均数与标准差计算, 采用t检验;消化系统疾患的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婴儿抚触前NBNA量表评分的比较两组婴儿抚触前NBNA评分差异无显著性 (P>0.05) 。见表1。
2.2 两组婴儿3个月后Gesell量表评分的比较婴儿抚触3个月后Gesell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1) 。见表2。
2.3 抚触组与对照组睡眠时间的比较
抚触组婴儿安静, 易入睡, 睡眠时间长, 平均睡眠时间为16.51h, 对照组平均睡眠时间为16.25h, t值为2.195, 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2.4 两组腹泻患病率情况的比较
抚触组发生率为5% (2/40) , 对照组发生率为20% (8/20) , 差异有显著性 (χ2=4.1, P<0.05) 。
3 讨论
抚触可促进婴儿智力发育。三岁前, 尤其是出生的第一年, 是婴儿大脑发育最迅速的时期, 从零岁开始的外部刺激, 将成为大脑发育的向导。在此阶段如婴儿在常规环境中生活, 则大脑各部分的神经细胞会按一般的速度发育;如果受到外界刺激越频繁, 越积极, 脑神经细胞发育的速度也越快;假设没有受到刺激, 则会终止发育。婴儿抚触是对婴儿皮肤的一种温和的、积极的刺激。因此, 是抚触产生的刺激作用促进了脑神经细胞发育, 从而促进了婴儿智力发育。
另外, 抚触可改善婴儿睡眠;增强婴儿免疫力, 降低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增进母子感情。这主要与: (1) 抚触的刺激使婴儿感到安全, 减低婴儿焦虑和抑郁, 加深睡眠深度, 延长睡眠时间。 (2) 加强机体自然杀伤细胞的活力, 使应激性激素水平下降, 降低机体应激状态, 增强了婴儿免疫力。 (3) 母子间充满爱的情感交流增进母子感情。
参考文献
[1]鲍秀兰, 孙淑英.新生儿行为和0-3岁教育[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2:21-23.
[2]毛景霞.抚触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7, 15 (4) :424-42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382例孕妇, 年龄23~38岁, 平均 (27.9±1.8) 岁, 孕周均≤14周, 均在孕早期常规筛查孕妇血中的钙、铁、锌、铅水平, 随机分为观察组 (孕早期干预) 203例和对照组 (不干预) 179例。观察比较两组产妇产前静脉血和新生儿脐血中的钙、铁、锌、铅水平, 同时随访跟踪至产妇产后42d, 观察评估两组婴幼儿的运动发展指数 (PDI) 和智力发展指数 (MDI) 。两组孕妇从年龄、孕周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均在孕早期给予建档, 对孕妇的年龄、经济状况、孕产次、家庭成员、职业、教育程度等方面进行调查记录, 并常规筛查孕妇血中的钙、铁、锌、铅水平。根据筛查结果对应给予补充维生素E、维生素C、叶酸片, 针对低铁、低锌、低钙的孕妇应及时给予补充缺乏的元素。嘱咐孕妇尽量减少滞留在车流量大的地方, 避免汽车尾气、汽油、新装修居室、废旧电池的接触, 少进食膨化食品, 每次进食前应常规洗手, 使用铅标合格的环保型的餐、炊具。建议多进食牛奶等富含优质蛋白、矿物质、维生素类的食物, 同时对其进行定期随访、追踪, 定期进行血清中钙、铁、锌、铅水平复查。
1.2.2 对照组
均在孕早期常规筛查孕妇血中的钙、铁、锌、铅水平, 但不给予孕早期干预措施, 正常生活。
1.3评分标准
BAYLEY婴幼儿发育量表使用的是由湖南医科大学易受蓉所修订的“BAYLEY婴幼儿发育量表中国城市修订版”, 表示方法采取心理发育指数 (PDI) 与精神发育指数 (MDI) [1]。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血中钙、铁、锌、铅水平及婴幼儿PDI、MDI评分的数据经SPSS13.0软件检验, 以为计量单位, 期间采取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孕妇孕早期常规筛查孕妇血中的钙、铁、锌、铅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孕妇产前静脉血中钙、铁、铅水平均明显高于孕期水平, 差异显著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孕妇产前静脉血中钙、铁、锌水平均明显高于孕期水平, 铅水平明显低于孕期水平, 差异显著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孕妇产前钙、铁、锌、铅水平比较存在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新生儿脐血中的钙、铁、锌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铅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随访发现, 观察组婴幼儿PDI、MDI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2、表3。
注:*为两组组内比较差异显著 (P<0.05) , #为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0.05) 。
3讨论
本文通过统计发现, 给予孕早期针对性干预的孕妇, 孕期血中与产前的钙、铁、锌、铅水平比较差异明显, 尤其是铅水平得到明显降低, 与文献报道的补充钙锌可以减少铅吸收结果一致[2]。同时新生儿脐血中的钙、铁、锌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铅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并随访至产后42d发现, 观察组婴幼儿PDI、MD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由于铅广泛存在于人们的生活环境和食物链中, 对照组因孕期没有给予针对性处理, 而处于持续低浓度相对暴露中, 新生儿出生后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均明显降低;显示产前铅暴露对胎儿及婴儿出生后神经发育有一定的影响, 与文献描述的铅引起神经系统障碍相符[3]。主要原因是由于胎儿期属于生长发育的高速增长期, 对铅的毒性具有高度敏感性, 即便是低水平的铅暴露也会对胎儿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包括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4]和母亲自然流产[5]。有学者研究指出[6], 铅对于儿童健康的损害应无安全的临界水平, 最为理想的血铅浓度应定位为“0”。铅可以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人体, 在消化道的吸收高达42%~53%[7], 孕妇远离汽油、汽车尾气很重要, 因此, 孕早期进行微量元素的筛查有积极的预防意义。同时铅和各种微量元素在人体中存在较强的交互作用, 钙锌对铅在人体内的水平影响较大[8], 因而针对性进行饮食卫生、生活习惯等早期干预, 适当补充钙、锌剂, 均衡营养, 有助于降低胎儿和新生儿血中的铅水平, 从而预防铅危害。
综上所述, 产前铅暴露对胎儿及婴儿出生后神经发育有一定的影响, 孕早期进行针对性干预, 能有效减少孕期对铅的吸收, 降低分娩期血中的铅水平, 从而降低对胎儿的危害,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对落实优生优育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岳虹霓, 刘石, 高玉兰, 等.干预孕妇血铅水平对婴儿早期智力发育影响的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 2005, 9 (7) :124-126.
[2]金春华, 杨慕兰, 王贺茹, 等.4385例儿童血铅水平调查研究与临床分析[J].北京医学, 2005, 27 (3) :155-158.
[3]叶应妩, 王毓三, 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397-405.
[4]谭梅娟, 黄民主, 李登清, 等.孕早期环境因素与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J].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6, 23 (5) :427-429.
[5]李思涛, 肖昕, 刘秀香.中国围产儿出生儿缺陷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 2008, 26 (4) :350-353.
[6]刘正香, 路白杨, 王淑琴, 等.孕期低浓度铅暴露对胎儿发育的影响及干预研究[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0, 21 (4) :55-58.
[7]沈晓明.儿童铅中毒[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