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精选8篇)
摘要:文章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出发,分析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步骤和存在问题,以及翻转课堂教学的实施流程,并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以中职物流专业课堂教学为例,总结基于任务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对中职课堂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5-0099-02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经验从外到内的输入过程,而是学习者通过主动建构而生成自己知识的过程。知识不可能脱离认识主体而单独地存在于客观世界,它必须依赖于认识主体,并与认识主体相互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要从多方面发挥主体作用,用发现法、探索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主动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针对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
建构主义理论对当前中职教育的教学改革有着很大的指导作用,在教学实践中,产生了行动导向教学等各种适应中职学生特点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作为行动导向教学的一种方法,在中职课堂中得到广泛运用。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是通过把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教师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和技能,并找出哪些是已经掌握的,哪些是没有学过的,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意义建构。
经过多年的实践,笔者总结得出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流程为课前准备、情境导入、设置讲解任务、分析解决任务、评价小结和总结并巩固成果等六个步骤。任务驱动教学法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更具有引导者、导演者的角色。教师除了要做好大量课前准备外,课堂上更多是引导、掌控、评价、总结、提炼,这对教师综合能力将有更高的要求。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课堂更为开放,教学进度不易把握。具体表现在:教师在课堂上既要讲解知识点,又要安排学生完成任务并对学生进行点评,常常出现留给学生完成任务时间不足而教师无奈草草收场进行点评的情况,否则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由于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每一组的探究程度和进度教师很难把握,实训结束时,有的组提前完成,可有的组只能草草收场,影响效果。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对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改造,使之既能保证探究效果,又不影响教学进度。
二、翻转课堂教学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一个山区镇学校“林地公园高中”。2007年春天,学校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开始使用屏幕捕捉软件录制PPT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讲解声音。他们把结合实时讲解和演示的视频上传到网络,以此帮助课堂缺席的学生补课。后来,他们让学生在家观看教学视频,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并对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学生进行讲解。这种教学模式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2012年以来,美国已经有很多学校开展了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并取得不错的效果,涌现出一些成功的案例,并已成为美国日渐流行的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或任务的学习,共同研究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翻转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可以分课前接受知识和课堂知识内化两个阶段。在课前接受知识阶段,学生通过观看教师提供的微课视频或阅读相关文本材料,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前练习,掌握相关知识点。在课堂知识内化阶段,教师为学生创建资源环境,提出课堂上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小组分工合作共同探讨,并让学生完成相应的作业,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给予评价。
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学生在课前完成自主学习,他们可以看视频讲座、看博客、阅读功能增强的电子书或查阅其他资料,还能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讨论。教师也能有更多的时间与每个人交流,强调先学后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则进行师生互助、合作学习,解决学生观看视频或查阅资料后产生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知识应用和拓展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等。因此,翻转课堂教学同样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是建构主义理论在新的教学环境中的产物。
三、基于任务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翻转课堂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较大的作用。课前接受知识是基础,课堂知识内化是关键。如果将任务驱动教学与翻转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既提高任务驱动教学的效率,解决教学进度难以把握问题,又将任务驱动贯穿翻转课堂的两个阶段,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现以中职物流专业课堂教学为例,对基于任务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流程进行分析。
(一)课前接受知识阶段
教师在这个阶段要结合下次课的教学目标创建并发布相关的教学资源,具体包括根据课程主题创设学习情境、制作并发布课前学习任务单(明确学习目标、布置课前任务和练习)、微课视频以及其他文本资料。学生主要是接受教师发布的教学资源,通过自主学习(观看微课视频、查阅资料),完成课前任务和练习,并通过相关信息平台与同学、教师进行互动交流。
例如,在《叉车实训》关于叉车起步与停车实操这节课前,教师以学生掌握叉车起步与停车操作规范为本节课教学重点,设置课前学习任务单,创设在仓库中启停叉车的工作情境,提供事先准备好的叉车起步和停车示范视频,让学生在课前观看视频后写出叉车起步和停车的操作流程。又如,在《物流安全》关于物流运输安全概述这节课前,教师创设了一个油罐车在高速公路翻车起火爆炸的情境,设置课前学习任务单,提供微课视频,让学生列举物流运输各种方式的优缺点,以及物流运输事故的类型。
(二)课堂知识内化阶段
由于有了前面的课前接受知识阶段,教师在课堂上省去了知识讲授的时间,主要扮演引导者、导演者的角色,做好对课堂的引导、掌控、评价、总结和提炼。首先对课前学生作业进行总体点评,并选择性安排学生展示课前作业;其次根据学生课前作业完成情况设计并发布课堂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完成,及时进行答疑、评价和总结。学生在这个阶段主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实施行动完成任务。学生对课前作业进行展示,领取课堂学习任务后,小组讨论、分析问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学习目标。
例如,在叉车起步和停车实操这节课上,由于学生已经提前观看操作视频,教师不需对操作过程进行详细讲解,而是在适当点评学生课前作业后,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分组上车操作,增加学生操作叉车的时间,真正让学生“做中学”。学生实操过程中,教师及时纠正操作错误,确保操作安全和规范。在学生完成操作后,进行总结,进一步强调操作要领。又如,在物流运输安全概述这节课上,教师再次描述发生在某市高速公路上油罐车翻车起火爆炸的情境,在适当点评检查学生课前作业后,布置课堂任务(结合案例分析物流运输事故的特点、以及其他辨析题)。学生领取任务后分组讨论,并选派代表进行发言。教师根据小组代表发言情况及时进行点评、总结。
以上为基于任务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见上图)。将任务驱动教学与翻转课堂教学相结合,在强调知识传授在课前、知识内化在课堂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扮演的只是引导者、导演者的角色,学生通过完成课前任务、课堂任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做中学”,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同时,在实施基于任务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时,制作微课视频、利用信息互动平台、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课前准备和课堂掌控能力等,都是确保教学顺利实施的基础,也是接下来笔者将重点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而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运用这种教学模式是当前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文章以大学英语课程为例,来探讨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翻转课堂通过微课形式的学习内容以及课前微视频,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的进度和速度, 在教师的个性化指导下实现掌握学习。转课堂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并且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课下学习知识、解决问题,在不断的沟通、 探讨与交流中,强化了学生社交能力。翻转课堂的有效应用对于高职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并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概介
1.翻转课堂的概念。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林地公园高中。2007年春,该校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开始使用录屏软件录制Power Point演示文稿和讲课声音,并将视频上传到网络,以此帮助缺席的学生补课。 后来,这两位老师让学生在家看教学视频,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并对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学生进行讲解。这种教学模式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翻转课堂”是相对传统课堂的教学过程而言的。是从英语“Flipped Class Model”翻译过来的术语,一般被称为“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简称翻转课堂或反转课堂。
2.翻转课堂的本质。概括来说,传统教学过程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知识传授是通过教师课堂讲授来完成,而知识内化则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操作或者实践来完成。当这种形式受到了颠覆,知识传授通过视频播放在课下完成,知识内化在课堂上经老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而完成的,就形成了翻转课堂。翻转课堂实现了将学习主体归还于学习者。其最大好处就是增加了师生、生生互动,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翻转课堂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放在课下,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自主执行任务,其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学习更积极有效。
三、任务驱动式的翻转课堂
任务驱动式的翻转课堂将总体教学目标细化为单元子目标,再将单元目标转化为子任务提供给学生,根据细化的任务和学习者的实际情况,制作相应的学习资料。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应尽量围绕任务的解决,同时契合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学习者在实施任务的同时,通过对学习材料的掌握来完成子任务。通过子任务的完成,最终实现总体教学目标。
四、任务驱动式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
目前,很多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缺乏特色,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评价单一等问题也一直成为大学英语教师教学改革的几大难题。而任务驱动式的翻转课堂模式改进了传统课堂的弊端,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可操作的单项任务,任务即是起点又是考察学习效果的落脚点,以任务为驱动贯穿整个学习过程,有利于实现知识内化和达成教学目标。在设计模式时,应以课前和课中两个教学环境的创设为主。针对课前和课中两个环节,实现课下教师及学生间的交流互动等。伴随不同形式的交流互动,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的实质内涵,有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课前教学模式。在课前,教师发布课前学习任务后将教学课件、微视频等学习资料上传。学生则通过手机和电脑平台看、听、读教师上传的资料,学生可以在交流平台上提出自己的问题及疑问供大家讨论,通过平台记录自己不懂的问题并反馈给教师,完成课前的“知识获取”过程。
学生在完成“知识获取”后,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网络平台上完成一定的课前练习,预习朗读单词并填写《课前学习任务单》,教师根据学生上传的《课前学习任务单》,收集有代表性及典型性的问题。翻转课堂教学过程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教师通过学习平台中的测试系统、微信、QQ、论坛等技术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结果进行测量,修正自己的教学设计,考虑如何引导、答疑学生提出的问题,以便创立问题情境,为课堂教学作好准备。
《Unit Seven Paying a Visit》是大学英语课程中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下面就以这篇课文为例,介绍《课前学习任务单》:
(1)达成目标。通过阅读文章,观看教学PPT,学习拜访时要注意的一些基本礼仪及相关的词汇、短语、句型:通过学习,写出英国人的拜访礼仪。
(2)学习任务
A: 基本任务:(70分)
1朗读单词及课文,读熟后上传至手机终端。(10分)
2听读课文,写出中文大意。(15分)(请写在任务单的背面)
3跟读功能句,读熟后上传至手机终端。(15分)
4熟读对话,和同伴新编一个对话,并表演出来。(25分)
5完成练习,将不懂或困难的题号标出来: (5分 )
B: 拓展任务: (20分 )
1归纳拜访时的常用句型。(10分)
2请在上课时分享其它方面的拜访礼仪。(10分)
(3)问题或建议(10分)
针对课文内容,提出1-2个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将课前任务完成情况与学分挂靠起来,鼓励学生完成课前任务。同时定期对能按时完成课前任务的同学给予表彰,以激励全体同学形成良好的学风。
2.课中教学模式。课中教学模式分为师生互动探索问题以及小组讨论展示汇报两个阶段。通过这两个阶段完成课上 “知识内化”过程。
(1)师生互动探索问题阶段。教师先根据题目安排学生分组讨论,每个小组成员先对问题进行独立研究,再通过讨论进行协作探究。教师通过组织组内交流和组间答疑活动, 尽量使更多的问题由学生自行解决,以促进其知识的内化过程。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自学情况并结合学生上传的学习任务单进行检测,教师负责为学生自学时产生的问题创建环境。比如,有些问题是学生自己能解决的,就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有难度的问题,则让学生通过小组协作进行解决。 解决不了的问题则可以请教教师。
(2)小组讨论展示汇报阶段。在小组讨论展示汇报阶段, 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或小组来展示成果。学生经过独立研究和协作探究后,将本小组的成果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成果交流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如演讲、辩论等,以加深学生对该问题所涉及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在交流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学生都可以给予及时的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对话,学生根据主线编对话并表演,然后教师根据小组展示汇报的情况进行反馈点评。通过这种学习成果交流展示设计,实现学生团队精神的提升。对过程的评价强调学生在独立研究和小组协作中的表现,对结果的评价强调学生对知识和能力的掌握程度,对完成任务的学生要予以表扬或奖励加分。
五、总结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数字化学习平台的成熟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技术保障。本文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设计了任务驱动式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从课前教学模式与课中教学模式两方面研究了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转课堂的有效应用。任务驱动式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任务的实施、实际问题的解决贯穿整个教学活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思想得以充分体现,因此对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对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性有积极作用。
摘要:翻转课堂利用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过程的颠倒安排,通过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网络平台实现课下的交互,使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本文通过围绕翻转课堂的概念及本质,建构出任务驱动式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以大学英语课程为例设计了大学英语翻转课堂课前及课中教学模式,并进行了课堂实践。
关键词:任务驱动式,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2]李海龙.邓敏杰.梁存良.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3(9).
[3]张志林.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研究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2):173-175.
[4]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关键词】任务驱动式 大学英语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一、前言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而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运用这种教学模式是当前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文章以大学英语课程为例,来探讨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翻转课堂通过微课形式的学习内容以及课前微视频,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的进度和速度,在教师的个性化指导下实现掌握学习。转课堂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并且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课下学习知识、解决问题,在不断的沟通、探讨与交流中,强化了学生社交能力。翻转课堂的有效应用对于高职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并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概介
1.翻转课堂的概念。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林地公园高中。2007年春,该校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开始使用录屏软件录制PowerPoint演示文稿和讲课声音,并将视频上传到网络,以此帮助缺席的学生补课。后来,这两位老师让学生在家看教学视频,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并对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学生进行讲解。这种教学模式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翻转课堂”是相对传统课堂的教学过程而言的。是从英语“Flipped Class Model”翻译过来的术语,一般被称为“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简称翻转课堂或反转课堂。
2.翻转课堂的本质。概括来说,传统教学过程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知识传授是通过教师课堂讲授来完成,而知识内化则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操作或者实践来完成。当这种形式受到了颠覆,知识传授通过视频播放在课下完成,知识内化在课堂上经老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而完成的,就形成了翻转课堂。翻转课堂实现了将学习主体归还于学习者。其最大好处就是增加了师生、生生互动,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翻转课堂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放在课下,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自主执行任务,其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学习更积极有效。
三、任务驱动式的翻转课堂
任务驱动式的翻转课堂将总体教学目标细化为单元子目标,再将单元目标转化为子任务提供给学生,根据细化的任务和学习者的实际情况,制作相应的学习资料。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应尽量围绕任务的解决,同时契合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学习者在实施任务的同时,通过对学习材料的掌握来完成子任务。通过子任务的完成,最终实现总体教学目标。
四、任务驱动式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
目前,很多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缺乏特色,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评价单一等问题也一直成为大学英语教师教学改革的几大难题。而任务驱动式的翻转课堂模式改进了传统课堂的弊端,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可操作的单项任务,任务即是起点又是考察学习效果的落脚点,以任务为驱动贯穿整个学习过程,有利于实现知识内化和达成教学目标。在设计模式时,应以课前和课中两个教学环境的创设为主。针对课前和课中两个环节,实现课下教师及学生间的交流互动等。伴随不同形式的交流互动,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实质内涵,有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课前教学模式。在课前,教师发布课前学习任务后将教学课件、微视频等学习资料上传。学生则通过手机和电脑平台看、听、读教师上传的资料,学生可以在交流平台上提出自己的问题及疑问供大家讨论,通过平台记录自己不懂的问题并反馈给教师,完成课前的“知识获取”过程。
学生在完成“知识获取”后,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网络平台上完成一定的课前练习,预习朗读单词并填写《课前学习任务单》,教师根据学生上传的《课前学习任务单》,收集有代表性及典型性的问题。翻转课堂教学过程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教师通过学习平台中的测试系统、微信、QQ、论坛等技术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结果进行测量,修正自己的教学设计,考虑如何引导、答疑学生提出的问题,以便创立问题情境,为课堂教学作好准备。
《Unit Seven Paying a Visit》是大学英语课程中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下面就以这篇课文为例,介绍《课前学习任务单》:
(1)达成目标。通过阅读文章,观看教学PPT,学习拜访时要注意的一些基本礼仪及相关的词汇、短语、句型:通过学习,写出英国人的拜访礼仪。
(2)学习任务
A: 基本任务:(70分)
①朗读单词及课文,读熟后上传至手机终端。(10分)
②听读课文,写出中文大意。(15分)(请写在任务单的背面)
③跟读功能句,读熟后上传至手机终端。(15分)
④熟读对话,和同伴新编一个对话,并表演出来。(25分)
⑤完成练习,将不懂或困难的题号标出来:(5分)
B: 拓展任务:(20分)
①归纳拜访时的常用句型。(10分)
②请在上课时分享其它方面的拜访礼仪。(10分)
(3)问题或建议(10分)
针对课文内容,提出1-2个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将课前任务完成情况与学分挂靠起来,鼓励学生完成课前任务。同时定期对能按时完成课前任务的同学给予表彰,以激励全体同学形成良好的学风。
2.课中教学模式。课中教学模式分为师生互动探索问题以及小组讨论展示汇报两个阶段。通过这两个阶段完成课上“知识内化”过程。
(1)师生互动探索问题阶段。教师先根据题目安排学生分组讨论,每个小组成员先对问题进行独立研究,再通过讨论进行协作探究。教师通过组织组内交流和组间答疑活动,尽量使更多的问题由学生自行解决,以促进其知识的内化过程。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自学情况并结合学生上传的学习任务单进行检测,教师负责为学生自学时产生的问题创建环境。比如,有些问题是学生自己能解决的,就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有难度的问题,则让学生通过小组协作进行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则可以请教教师。
(2)小组讨论展示汇报阶段。在小组讨论展示汇报阶段,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或小组来展示成果。学生经过独立研究和协作探究后,将本小组的成果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成果交流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如演讲、辩论等,以加深学生对该问题所涉及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在交流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学生都可以给予及时的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对话,学生根据主线编对话并表演,然后教师根据小组展示汇报的情况进行反馈点评。通过这种学习成果交流展示设计,实现学生团队精神的提升。对过程的评价强调学生在独立研究和小组协作中的表现,对结果的评价强调学生对知识和能力的掌握程度,对完成任务的学生要予以表扬或奖励加分。
五、总结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数字化学习平台的成熟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技术保障。本文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设计了任务驱动式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从课前教学模式与课中教学模式两方面研究了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转课堂的有效应用。任务驱动式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任务的实施、实际问题的解决贯穿整个教学活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思想得以充分体现,因此对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对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性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2]李海龙.邓敏杰.梁存良.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3(9).
[3]张志林.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研究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2):173-175.
[4]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教材分析:***是什么出版社的初中《信息技术》第*章第*节的内容。本教材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根本目标。
本节所讲学的是**是**制作过程的重要内容,主要学习**的灵活应用,它不仅是对上一节课学习内容的深入,也为下一节***学习内容做铺垫,是知识储备的关键点,起到承前启下的作用。
教学对象分析:
心理方面:初一年级的学生有特定的心理特征:好玩、好问、好奇,同时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可能有差距,对教学效果有影响,所以考虑适当的分层教学。
初二的学生对于***的兴趣比较浓厚,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模仿接受能力强,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但是青少年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在教学中我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多操作,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内容方面:第一节课授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本节是上网学习的第一节课,学生基本没有***的知识储备。
第二节: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对于**已经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有了一定的经验),对于多媒体作品的制作规划有了一个理性的认识,对于素村准备方面也能熟练完成,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通过前面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熟悉了**编辑环境,掌握了**、**的操作,这节课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容上手)。更可贵的是同学们对于这一部分的内容----“西部”这神秘的地方很感兴趣,这也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任务提供了一个前提。
但是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教学中我适当地采取分层教学,(任务设置方面有层级)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我将放手让他们自学,而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让他们在同学和老师的引导、示范讲解下完成任务。
学生通过前面各章节内容的学习,对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多媒体信息的处理技术有了一定的使用经验,掌握了一些信息的搜集、整理、加工等方面实际处理能力,特别是通过对Internet相关知识的介绍及大量网站的浏览,对网页内容、结构、效果等设计的优劣都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并且有了一定的分析、评判的能力,基本上完成了知识和能力的积累。
学生学习EXCEL没多久,对于该软件的一些功能还不是很了解。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但物质条件等方面比较欠缺,因而学习这节内容相对来说,有点困难。多数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有一定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研究,但在合作交流意识方面,发展不够均衡,有待加强.基于以上分析,在学法上,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与互相协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研究,并最终学会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熟练使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动脑思考、交流与实践的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 在**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的**(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根据“学着做”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能力)
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与表达的过程中的,掌握信息技术问题的解决办法。
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分组协作设置有个性的动画效果,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课程的学习,体验信息技术给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娱乐等诸方面带来的影响,由此培养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陶冶信息素养,并在这个过程中会,培养他们多种能力、个性情感的和谐发展。
信息技术意识,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养成负责、健康、安全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通过让学生体验成功,享受发现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自信心。大胆演示、展示作品,培养学生自我表现的能力;通过对幻灯片动画效果的合理、灵活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信息素养。
通过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资源和手段:带多媒体系统的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根据本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在学生学习的过程我给出一些有针对性的任务,学生在思考、分析、完成的过程中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分层教学由于学生的差别比较大,如果每节课限定一样的学习内容,有些基础好的同学会对这节课不感兴趣,这时在教学设计要设计中要设计一些难度大的任务让他们去完成。
教学准备:预先分组,并确定组长
将相关的资料、素材存放在学生的D盘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旧知导入。教师以复习、提问等教学活动导入新课,温故是手段,导入新课才是目的。原有的学习知识解决问题有困难,或者难以解决问题,所以,需要学习新知。
(2)设疑导入。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催化剂”。善导的教师常常在章节的开始,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发人深思的问题,引导学生会议、联想,并渗透本节课的研究主题。***是如何实现的呢。
(3)事例、故事导入。符合学生的好奇心理,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
2、任务驱动,层层深入(评价)(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解决重难点)
任务一:(自主探究)任务二:(协作学习)任务三:(开放、体现创新性)
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帮助者、指导者,注意观察学生,随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多给学生以启发和思维指导,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由地、大胆地去设想,完成任务。
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进行知识和技能教学目标教学,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是零散的,需要教师进行总结和归纳本节课所遇到的问题,通过交流总结提出完整的、可行的解决方案。随着任务的完成,学生掌握了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3、课堂练习,巩固创新
4、归纳总结,促进迁移
将这节课的知识点串一下。
注意知识的总结。学生在上机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是操作中经常遇到,而书上没有讲的,这就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总结和讲解。对于知识点钟容易忽略的错误要反复强调。
任务驱动式教学
任务驱动式教学是以富有真实性的任务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好奇心,并且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在一个典型的信息“任务”情境下,开展协作学习活动,教师引导帮助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任务。在教学工作中,任务驱动式教学能让学生思维“动”起来,乐于学习,进而创造性地学习。
任务驱动教学法执行过程:(1)创设情境,提出任务
是学生在与相识情况基本一致的情况或者相类似的情境中学习,与当前的教学目标有关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情境,使得学习直观、形象化。
(2)分析、明确任务
在创设的情境下,教师指导学生进一步分析(与当前学习目标相关的)的任务作为学习的重要内容,是学生面临一个具体的需要立即解决的现实任务。(3)引导协作完成任务
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知识帮助者、指导者,注意观察学生,随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多给学生以启发和思维指导,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由地、大胆地去设想,完成任务。
随着任务的完成,学生掌握了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4)总结和评价任务
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进行知识和技能教学目标教学,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是零散的,需要教师进行总结和归纳本节课所遇到的问题,通过交流总结提出完整的、可行的解决方案。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并不是简单地为了使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本身,更重要是要让学生看到实用价值和利用信息技术科学性地解决问题的方便之处。将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作为教学任务来完成,进而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协作精神。关键在于任务的设置。
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头脑中构思,在作品中体现,所以,老师应注意安排学生创造性地完成作品来达到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是信息技术研究的一个热点。
任务的设计很重要,一般一节课有三个任务。任务贯穿学习的始终。
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在这堂课中,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思考、分析、完成。在教师的演示操作过程中,也只是点到为止,给学生留下很大的操作空间。由学生被动听,而变为主动完成任务的过程。
让学生根据“学着做”自主学习,在学生学习的过程我给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作为导线,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并将学生操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来共同探讨,让学生在探究与实践中解决问题。对于教学中的难点问题:自定义动画灵活、合理的运用,我通过展示优秀作品,让学生评析它为什么好,好在什么地方,使学生在评价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以任务驱动,小组合作交流探究为主要活动方式,在分组过程中强调优势互补的合作方式。由于目前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融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完成本节的活动任务,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有意识地实行强弱结合的分组方式,帮助每一位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提高信息技术水平,从而得到均衡的发展,这方面的操作技能不再成为今后学习和进步的障碍。
我将采取类似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我之所以称之为类似任务驱动,是因为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完全放开由学生独立完成。而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的练习思考共同完成的,因为从现在学生的原由水平来说,独立完成新任务的能力比较薄弱,虽然也存在部分学生素质比较好,动手能力较强,但由于有大部分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比较差,再加上物质环境的限制,学生的动手能力可想而知。因此教师的讲解及引导也占比较重要的地位。
〖学法〗:相互讨论,小组合作、教师引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一个个小任务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逐步完成,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依据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具有很强操作实践性,其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以典型的“任务”(符合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我认为本课时也可以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强化“实践出真知”的科学思想。在学生完成各个阶段的任务时,我作为一个帮助者和引导者,教学过程中,我注意观察学生,随时调控课堂气氛,不断的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力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本课时中我采用了观察发现法,鼓励学生养成多观察多思考的习惯。
再结束本课时的内容特点:操作技能性的知识点比较多,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辅导学生从活动中自己与同伴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在“做”中感受和同伴们一起学会操作的成就感。本节课的性质是操作活动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时间的分配:45分钟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活动时间为占70%以上;教师主导者,占用时间不得超出30%。
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结合《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根据本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任务驱动”法组织教学,学生带着任务学习有助于理解和掌握知识。任务的完成就标志着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学生也能体会到任务完成后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模式—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 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
小组协作学习中,学生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其他成员共享,甚至可以是其他组或全班同学。
学生在协作学习活动过程中,有益于发展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以及学生个体之间差异的包容能力。
协作学习模式包括:合作学习。多个协作者共同完成任务,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协作者之间相配合、相互帮助、相互促进,或者根据任务性质进行分工协作。不同协作者对任务的理解及其观点不完全一样,各个观点之间可以相互补充,从而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
课程导入
《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说课稿—89页
首先,我播放了前几年前的奥运会录像片段,同学们看到赛场上运动员飒爽的英姿,场下啦啦队摇旗呐喊的情景,一定会无比激动,此时,问道:“多么精彩的场景,同学们想不想让更多的人了解运动会,让更多的人受到运动会顽强拼搏精神的鼓舞呢?那么,今天我想请大家当一回设计师,用我们所学的WORD软件为运动会设计一份宣传单,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体育活动的魅力!好不好?”同学们的激情一下了被调动起来,使新知识的学习成了学生内心的需要,从而使这节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查找资源——浏览“资源管理器”说课—95页
用多媒体进行情景设计,生动、直观的情景能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想学。例如;在本课教学一开始展示生动、有趣、好看的图片、动画、好听的音乐。存放在某一个盘符下,(放在隐蔽的地方)让学生想办法去找到,去打开。学生非常感兴趣,但又找不到。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特别想学“资源管理器”的使用方法——导入本课的主题。
教师活动:同学们平时经常去图书馆,现在如果你去担任管理人员,你是如何整理图书来方便同学们借阅?
学生活动:学生写出整理的分类方案,并互相交流和弥补方案的不足。
教师总结:演示一个学生分类方案,指出分类的好处。那么我们计算机中有成千上万个文件,我们为了使用方便,也必须对文件进行分类存放,今天就来学习----------如何建立素材资料库。
为日记做个封面—在文档中插入艺术字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兴奋剂。首先我拿出两张设计好的黑板报挂图让学生做比较,一张是用普通的字体做出来的,另一张是插入了艺术字和图片后做出来的,然后让学生比较两张图片的效果。借此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然后利用课件展示两幅漂亮的封面,让同学们获得感知,紧接着教导学生,只要认真学好这一课,你也可以设计出这样精美的版面,成为小设计师,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引导层的使用》说课稿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可见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只有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得到最好的发展,因此,我采用《美丽的神话》这首音乐动画作为导入,同时指出画面中那翩翩飞舞的蝴蝶,它的运动与前面所制作的物体运动有所不同,是沿任意路径运动的,从而引出课题——引导层的使用。《运筹帷幄》说课稿
假设,你是学校的校长。清明时节,春暖花开,是踏青的好时间。你准备让你们学校的学生出去春游。为了节省学校的开支,只能去一个地方。作为校长的你,想尽可能的让大家自己作主人,去自己最想去的地方春游。你会怎么做?假设,你是一位教育家,你想了解一下我们学校的同学在网络世界里在做些什么?你又会怎么做?
设计意图:创设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
(重点:使用公式和函数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难点:通过对统计信息的分析,得出结论并培养学生良好的上网习惯。)
局域网技术
教师展示一组秦始皇兵马俑的精美图片,学生产生很浓烈的学习兴趣。在学生有了浓烈的兴趣后,教师马上提出“大家不离开座位可不可以欣赏教师机上的图片呢?”,从而顺理成章地让同学们结识“网上邻居”。
导入都以问题结束,开始新的学习内容。原有的方法无法解决,所以,学习新知。
生活中,***(这节课学习内容的成品)很美,是如何实现的。
不要浪费太长时间,虽然是创作性的内容,要让收益最大化。
教学过程
《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
最后,我会说:“今天已经成功地为此次奥运会设计了宣传单,但还不够完美,如艺术字的使用,背景的设置等,这些知识我们将在下节课继续学习。”给学生造成学习的期待心理,激发他们下阶段的学习热情。
《第6课图表的生成、修饰及调整》
阜宁职教中心:张玲玲
[摘要]:在中职《PHOTOSHOP CS2图像处理》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将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个可操作的任务,在任务的实践中以学生操作为主,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他们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关键词]:任务驱动、Photoshop、教学、情境
任务驱动法教学使教学目标十分明确,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生动有趣。在Photoshop这门课程中广泛应用任务驱动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分析任务、完成任务的能力。下面就一节课设计为例,谈谈我对任务驱动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的一点看法。
一、“任务驱动”教学的含义
所谓任务驱动法,就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项或几项任务中,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涉及的知识,并找出其中的新知识,然后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基于课程整合思想的任务驱动法正是借助于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来驱动教学。
二、“任务驱动”教学的目的
单从“任务驱动”字面上看,好像是学生在老师布置的“命令(任务)”驱动下完成某些学习,如果这样的话,那么学习过程就不是主动积极的学习而是被动积极的学习了,学生主体仍然没有从被动的接受知识中解放出来。“任务驱动”教学法应该要尊重学生,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造提供空间,激励学生通过努力去达到自己的目标。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基础,通过学生亲自活动和实践,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积极而又有创造性的学习,并能在学习中与他人相互协作,充分体现了在实践中学习、主动地学习、学会学习的教学目的,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的形成。
三、课程“任务”的设计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的提出是最重要的,它将决定这节课学生是主动的去学习还是被动的去学习。在“用Photoshop拼接图像”教学中,要求学生学会设置和查看图像的大小,理解层的涵义,掌握层的基本操作方法,并且能利用素材合成新的图像。在这堂课的教学中,要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一定主题的图片,这对学生是一个难点,所以,提出任务,让学生完成任务,以任务来驱动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第一,教师给学生展示阜宁县职教中心宣传画册,用网络教学系统广播预先制作的由多张图片合成的职教中心图片(同时打开其中使用过的单张图片),并观看几张用 Photoshop拼接成的效果图片。并且提出问题:刚才的图片我们在画册中已经看到,怎样把几张图片合成到一个页面中?怎样调整它们的尺寸?你想制作出相应效果的图片吗?
让学生自己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进入学习情境。
第二,教师布置任务:现在请同学们用 Photoshop为《阜宁职教一日游》制作一幅展示阜宁职教代表性景点的图片(或设计有多张相片的你的艺术相册的一页;为你的相片或者风景照片加上相框)。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把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概念放在校园网 BBS公告板上,在提供的学习资源里呈现学习目标。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可个别解决,普遍性问题可集中提示或讲解,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控,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加以点拨,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引导学生和其他同学合作,帮助学生分小组讨论设计方案和制作方法,对典型方案加以点评。
第三,学生仔细阅读教材,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确定要展示的图片(可以在网上下载自己需要的图片,但要掌握时间),开始进行小组讨论,确定设计方案。遇到问题可以在校园网上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料里寻找解决方法,还可以打开学习网站,进行自主学习,或通过 BBS向老师和同学提出,以求得帮助。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课件及网络资源),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探索,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进度,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协作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四,教师巡视和监控学生的学习和操作,进行个别答疑和辅导,普遍问题则统一讲解;继续鼓励学生相互观摩、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以增强协作学习精神。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小组成员一起协作完成任务。知识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内化成自己的技能。学生在具体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理解基本概念,掌握操作技巧的目的。分小组完成任务,可增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发挥学生各自的特长。
第五,成果展示交流及总结。大部分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让学生交作业和对自己作品的评价,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他评,让学生说出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之处,组织交流、评价作品,评选最佳创意图片,最美观图片等(评价标准见后表),教师进行点评,充分肯定学生的劳动成果,并把优秀作品上传到学校网站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第六,教师总结这节课的重点及难点,确保重、难点的突破,总结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细节问题。作品制作完成后学生提交作业,并对作品进行自我评价,介绍自己作品的闪光点和创作体会,并对他人的作品的创意、视觉效果等方面进行欣赏和品评,大家一起评选最佳作品。总结自己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反思自己的操作过程。
采用成功激励的方法,给学生以成就感。让学生介绍、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作品,可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操作能力和评价分析能力,在此过程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培养学生欣赏他人和正确评价他人的良好习惯。
三、“任务驱动”教学下学习效果的评价
在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方面作了许多的探讨,结论表明: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往往比较客观一些,对学习过程的评价标准相当地难以衡量。教师特别应该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参照评价项目内容,逐项给予自己的评定,并在作品之后或学习体会之末附上简短的自我评语或得分。评价是达成学习目标的主要手段,教师如何利用此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如何利用它来完成学习任务从而达成学习目标,都是相当重要的。因此,评价标准的设计以及如何操作实施都是值得关注的。
四、“任务驱动”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任务必须明确、具体在课程教学中,任务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因此,任务的设计与编排非常关键。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教师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为一个个小目标,并把每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项项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任务体现总的学习目标。
五、结束语 《PHOTOSHOP CS2图像处理》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强、应用面广的课程,单纯靠教师的爱心和耐心已不能满足日益个性分化的中职生,为了有效提高他们的接受力,需巧妙地找到他们的最佳接受点,本学期将大胆应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把传统的教学法作了彻头彻尾的改变,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了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任务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实验为中心,在很多环节上碰到了困难,如合适任务寻找困难、授课时间安排麻烦、设备设施不能完全满足等,虽然我为此也付出了很多课余时间,但功夫不怕有心人,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调动了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成功地解除了职高生普遍存在的自卑心理和压抑感,让他们都感受到自己也是可塑之才。(2926)
[参考文献]:
任务驱动法就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以任务为主线,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让学生在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任务”的驱动下,紧紧围绕既定的目标,学习和运用相关的知识和方法,来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知识的脉络。任务驱动法教学一般过程:教师根据当前教学主题设计并提出“任务”,针对提出的“任务”,采取演示或讲解等方式,给出完成任务的思路、方法、操作提示及结果,然后引导学生边学边练,并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这种教学法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对独立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任务驱动法人机工程学教学中的探索
工业设计人机工程学主要涉及人机工程学的四个主要方面:人体测量与数据应用、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机的信息界面设计、人机系统设计。所有这些方面都体现了“以人为核心”的设计价值观,在人机工程学课程教学中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带着“解决实际任务”的目标去学习,让学生在“做”中学,这样的教学方法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再由“兴趣”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主地去探求知识、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另外,通过这种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的教学形式,可以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系统掌握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设计了任务驱动教学法下的人机工程学课程的基本操作流程:
1.授课前分析教学目标,结合学情,设计整合任务;
2.从任务中引出人机工程学课程目标;
3.学习人机工程学课程相关知识点;
4.任务评价,突出人机工程学应用目标。
三、任务驱动法在人机工程学教学中的实践
1.设计任务
任务必须有鲜明的现实意义,能实现学习的情景性设计,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任务的目的是为了引出将要学习的知识,反过来学习知识则是为了解决现实中的任务。因此,任务必须能驱动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并能让他们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同时,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设计任务时还必须兼有趣味性和实用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学。
现代家具的设计要可靠、耐用、安全更需要的是要满足它的使用功能与舒适度。无论是静负荷类家具或动负荷类家具,都应根据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法则,结合人体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设计出合理的家具尺度和空间距离,给使用者设计与制造出最大限度的自由活动空间以及更多的方便和安全感、视觉美感等。家具的尺度要符合人机工程学,家具设计时不能只考虑其美观性,还要使用起来舒适方便,即要满足其功能要求,因此现代家具设计首先要与人机工程学相结合。人机工程学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应用,特别强调其在使用过程中对人体的生理及心理反应,并对此进行科学的实验和计算,在进行大量分析的基础上为家具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良好的家具设计处处体现人性化设计,人性化设计是指设计中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设计始终以人为中心。它主要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围绕使用者的需求来进行设计。首先,要满足使用功能,也就是从物质上来满足要求,如座椅,就是最大程度上使人的肌肉得到充分的放松和休息柜类家具则要满足储藏的功能。在家具设计时除了满足静态功能要求的同时,还要注意在动态条件下对生理状况的满足,其次,从精神功能的角度上讲,要从造型、色彩、材料的搭配等方面,要给使用者心理上带来愉悦,以达到“人—家具系统—环境”相互和谐,笔者分析现代家具的设计流程几乎涵盖了本课程的全部四个教学方面。因此选择家具设计作为教学任务。
2.分析任务
提出任务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先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疑问。教师最后对任务进行总结、归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很自然地带出了一个个新知识点,并将大任务细化成子任务和小步骤,从而帮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内容和目的。根据现代家具设计的特点,对任务进行分解,并确定各个子任务在坐具设计中的归属。在现代家具设计的这个大任务中,又分五个子任务:任务一,数据测量与应用,任务二,设计基础与依据,任务三,环境与界面设计、任务四,造型设计,任务五,模型制作。
3.任务处理
这是一个全开放性的教学环节,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完成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在人机工程学课程中,学生通过教师引导来完成本课程任务。例如在家具设计教学任务上,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三个递进层次教学过程。一是“示范”,即教师通过各种测量工具、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演示等方式进行教学示范,让学生在示范中加深对任务设计的理解。二是“应用”,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或同学们适当的帮助下,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完成任务。三是“创新”,即在完成上述任务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创新,运用不同方法完成相同任务。在这个阶段,教师应该加强引导,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学生间也可以互相讨论、互相协作。
4.交流讨论
这一环节教师要查漏补缺,讲解一些共同的重、难点知识,给出大量应用家具设计实例,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5.评价
评价采取动态评价的方式,达到激励学生完成任务、创新进取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旦发现学生有创新思想,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从而激励学生积极探索。
四、总结
任务驱动法在人机工程学教学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改变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心态转变,进而培养他们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达到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的。同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具备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特点来设计出激发学生兴趣和思维活动的教学任务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丁玉兰.人机工程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
[2]赵可恒,刑益波.工业设计专业人机工程学课程改革之思考[A].广西轻工业,,12.
关键词:兴趣,任务,考核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首先由Breen和Krahake等人提出的一种教学理念。其主张是:在教学中以任务“驱动教学”。通过以各种各样的学习任务为中心,使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自主进入学习过程,自主深入社会,独立或协作运用相关知识,完成学习任务,达到锻炼提高学生管理协作能力。在素质教育感召下,“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广泛地应用于基础教育,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任务驱动式”作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的一个成功教学方法,在高职院校工科、英语和计算机等专业受到广泛应用,研究的文献比较丰富,但在商科及管理类课程教学中研究和教学的文献相对比较少。《物流管理基础》是物流管理、国际贸易、企业管理和电子商务等专业基础课,它涉及面广,理论性强,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对物流有一个全面认识。研究将“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物流管理基础》这类理论性强的综合性课程应用,对推动高职实践性教学,提高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 任务驱动,促使兴趣升华,实现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
《物流管理基础》是物流管理专业基础课,是物流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第一门专业课,将引导入门、全面认识物流行业、培养学生物流管理兴趣及培育职业素养应作为物流管理基础主要教学目标。通过“任务驱动式”教学使学生报考热门的物流专业,为了保持长者们(如家长,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学好物流专业知识的一种需要的外在动机,向学生个体因为自己将来就业的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的自我提高驱动转变,并在实践和学习的过程中,经过多次实践获得成功,体验到需要得到满足后的乐趣,逐渐巩固对物流管理知识的求知欲,从而形成一种比较稳固的物流专业学习兴趣动机,为学习其他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应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学成之后想要干什么、物流专业人员需要什么能力、需要哪些知识储备等思路出发,依据教学内容,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设计一系列目标任务。如“我家乡的物流设施调查”、 “我家乡的物流企业调查”、“我家乡的土特产及其保管储存方法”开始引导兴趣,再组织学生从认知实践(参观物流展览会或物流企业)开始、逐步通过调查(物流园等组织运作模式)、分析物流企业、制造企业物流运作(案例)、资料整理、计算和判断(物流管理与控制)以及外部资料收集整理(现代物流新技术和物流环境)……通过任务完成,充实和丰富课堂内外的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转变为积极主动的知识收集整理者。在完成任务的参与过程中,注意培养和引导学生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兴趣。将物流管理的基础理论、物流的功能、物流企业特点……教学内容渗透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在组织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把学生从“我希望家乡物流发生什么变化”推向“我期望在物流行业做什么职业”再到“我要在大学生活期间进行哪些知识储备和能力培养”方向引导,又如有的学生对新的《邮政法》中部分条款对物流行业的影响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时,老师要鼓励质疑,提倡自由辩论。通过问答与辩驳,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事实上,现在的独生子女,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快。同时,他们也承载着父辈太多的期望,而在当前就业与竞争的压力下,特别期望得到周围人群的认可和承认,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在互动讨论中,要注意给予鼓励和表扬,多给表现机会,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提升兴趣的目的。
2 案例引导,提高学生完成项目任务质量
案例讨论教学法是把案例作为一种教学工具,把学生引导到实际问题中去,它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各章节的内容选择适当的案例服务于教学内容。同时,案例的选择还要注意与项目任务的配合,即案例与需要学生完成的项目任务,从内容到形式要有一定的相似或近似。如地域不同的调查项目、名称不同的物流新技术调查项目。因为,学生是初学者,模仿是初学者的“拐棍”。通过相似的案例引导学生观察视线、调查方向、文字组织形式和分析方法。如通过长三角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根据珠三角产业特点分析物流流动方向,分析物流服务需求的变化。将案例与身边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促使学生接触到当前经济社会的实际,对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帮助。又如通过大连石材市场分析,引导学生看广东云浮石材,进而引导学生对广州一般专业市场进行物流专业调查,提高了调查的效率和调查报告的质量。这种相似案例分析教学,对项目任务的完成具有模板效果,防止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提高自信心,同时又留有一定学生发现和创新的空间。对提高学生完成项目任务的质量和培养专业兴趣具有重要作用。
3 利用多媒体,引导网上搜索,驱动对现代物流新技术的了解
随着现代新技术发展,物流运作方法和新技术日新月异,如现代集装箱装卸双排四箱吊桥、无人驾驶自动导向的集装箱搬运车、无人驾驶自动导向的室内叉车、多进深货架、驶入型货架、高密度重力货架和移动、回转货架及自动分拣技术;计算机管理软件在物流系统中广泛应用,如优化行驶线路、提高场地和车辆利用率、全球定位系统等。要跟上现代物流发展的步伐,单纯依赖教材是不可能的,而物流管理基础作为全面引导学生入行的课程,必须及时将当代物流发展最新信息介绍给学生。因此,了解当代物流最新技术信息,加强多媒体教学设施的运用,充分展示现代物流最新技术信息显得非常重要。多媒体教学设施的运用:节约了板书时间,能加大信息量,开阔知识面,提高教学效率。挖掘出多媒体教学设施的许多潜在功能,密切跟踪物流发展,通过计算机图形显示、动画模拟、物流设施生产现场录像、数学计算及文字说明等,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图文并茂、声像结合和数形结合的生动直观的教学环境,从而极大增加了教学信息量,提高了学习效率,有效地刺激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加深学生对现代物流技术发展的了解及其相关操作方法、管理方法的理解。实现了课本文字达不到的直观、动态效果,使难以理解的抽象理论形象化、生动化,将学生带入模拟场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也有效解决了现场参观的许多困难。设计任务项目“现代物流新技术我的发现”,引导学生开展网上搜索物流新技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体会到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魅力。
4 利用公共资源,驱动深入社会,全面认识物流行业
物流管理基础课程具有涉及面广的特点,怎样能在较短时间内,使初学者广泛地了解物流行业呢?带领学生参加物流行业展览会是最好的选择,广州几乎每年都有国际物流博览会或广州国际物流设备展览会,组织参观专业展览会,引导学生与物流专业人士直接对话。可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较全面了解物流行业的方方面面。因为,物流专业展览会,有各类不同规模、不同服务方向的物流企业参与,它们通过将各自设备、业务流程、网点布置、服务承诺等企业优势在展览会的展示,达到宣传企业、提高企业知名度的目的。这是学生全方位了解物流行业一个极好的机会和场所。此外,物流展览会还是物流专业人士云集的场所,是学生向专业人士学习的机会,通过学生的主动交往,也能锻炼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因此,要做好事前准备,如提问的方式,礼貌待人,如何获得资料等使学生有目的、有意识锻炼自身。在没有展览会时,可带领学生参观物流企业或专业批发市场。参观企业前,要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库房特点、设备型号、场地标记、商品的摆放,设备的配合等;参观批发市场时,要指导学生如何观察货物的来源与流向、车流、人流的特点,商品的展示等。还要做好外出组织管理工作,如安全提示、班干部分工、分组布置任务,使各组有不同的重点观察和访问任务目标,既提高责任心,又防止任务雷同,引起抄袭,降低专业兴趣。
5 改革考核模式,保证任务顺利完成和提高质量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评估教学质量的手段。常言道:“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试的方式和内容,左右着学生学习努力的方向。原有单纯的笔试,已不能适应任务驱动教学方式,必须改革考核方式和内容。不可否认,在中国延续了几百年,并在世界范围广泛使用的闭卷笔试方式对于选拔人才,保证教学质量,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物流管理基础课程也不能完全离开笔试,但必须随着教学改革推进,任务多少及其完成情况,逐步减少笔试比例,从知识面、动手能力、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应变能力等多侧面地考核学生。
5.1 教学、考核一体化的模式,牵引专业兴趣
在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首先强调更新教学观念,强调以人为本,注意对学生专业兴趣的引导,加强物流专业素养的训练和养成。考核模式也同样影响学生的专业兴趣和专业素养。在学生任务完成后,最好要组织成果发布和分享讨论课,并将考核结合在一起,展示后立即由教师与学生共同评分。这种教学考核一体的考核模式,较好维系和引导了专业兴趣。如在参观展览会或企业参观后,设计了调查成果发布与讨论课。各组分别上讲台展示参观成果并回答台下同学的疑问,学生根据广州国际物流博览会和物流设备展览会情况,积极补充相关资料。这种由师生共同完成的一种教学形式,打破了老师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师生之间互相讨论与问答,让学生走上讲台展示自己学习成果,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更进一步培育专业兴趣,坚定了专业信念。成果的展示和评比,人为地营造了一个竞争氛围,使各个小组形成了一种团队合作,共同竞争的意识,使学生体会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促成一种自学的氛围。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在成果的展示需求中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创新也给教师许多启发,是教与学两方面的双向互动过程,教师与学生的经常性的交流促使教师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高讲课技巧,增进师生之间的思想与情感的沟通,提高了教学效果。教学相长,相得益彰。在展示“现代物流新技术我的发现”过程中,“我比老师的发现新、我的动画漂亮”等花絮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进一步激发学生物流专业兴趣,使学生获得因投身到“物流”这个现代朝阳服务产业的自豪和满足。
5.2 不同项目任务对应不同的考核侧重点和考核形式
在物流管理基础的教学设计中,强调任务驱动,设计什么任务?谁来完成?如何考核评价?根据物流行业普通员工必须具备 “较高协调能力和独当一面能力” 特点,在任务设计中不但有团队项目,还要有个人项目,不但有知识项目,还要有技能项目。因此,必须使考试手段多样化,各有不同的考核侧重点,在考核中既要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考查,还要注意“诚信”等职业素养的引导和养成。因此,除了普遍采用的闭卷笔试外,还可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组织形式,使任务完成方式与考核形式紧密结合。如团队项目,在任务小组中设立各个项目负责人,学生成绩的测评,以小组整体成果成绩为小组成员的基本成绩,但每个学生参与团队项目的程度可由学生自行评价,由学生选评优秀组员及项目负责人等加分形成单个学生的项目的成绩。总之,应形成完成任务好坏、创新程度、能否按承诺完成多侧面、多考核点的考核标准和考核方式,达到既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团结协作、获得人际关系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又彰显个性。
上述任务驱动教学改革有效地改变了目前课堂讲授中存在的教师讲、学生记的“填鸭型”教学模式,使概念与理论知识与当前社会实际联系起来;使不少学生改变了中学时代的思维与学习方法——“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公式、为应付考试而学,结果是考完就忘了、不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及依赖老师的心理和惰性。”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物流管理的专业兴趣,对引导学生自学,培养物流专业兴趣具有较好的效果。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技能课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俞重文,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黄志宁.管理类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33-34.
摘要:分析化学实验是电厂化学专业教学计划中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在获得理论知识同时加强实验操作、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核心课程水、煤、油分析实训和将来参加企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任务驱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0;O65-4
一、课程基于的现实意义
分析化学实验是化学专业学生的基本能力训练课程,是学生理论知识的检验,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结果分析能力,形成学生化学检验分析的基本技能。在实验课程教学中,即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训练,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并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观察、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精密、细致地进行科学研究的技能,使学生具有科学技术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因此,必须选择合适的教学任务,实施任务驱动教学,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二、分析化学实验内容
分析化学实验是通过测定获取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及其他多种信息的科学。通过实验方法,使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在分析化学课堂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并使学生正确熟练地掌握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的基本操作和技能。根据电厂化学专业特点,本课程实验内容主要包括玻璃器皿器的洗涤、分析天平的练习、重量分析实验、滴定分析实验、仪器分析实验、分光光度法实验、标准溶液的配制现标定以及实验室需要的各种指示剂的配制等。
三、传统的分析化学实验存在问题分析
1.实验教学模式效果低
过去分析化学实验课,如果是做重量分析、滴定分析实验,一般是由实验指导教师课前先配制好实验需要的各种标准溶液,教师再讲解实验要点,然后由学生再按照实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但不利于学生实验的完整性。在进行仪器分析实验时,实验教师事先把要用到的实验仪器都安装并调试好,上课时再由学生进行机械的操作,这样学生对仪器安装、调试方面实践知识缺乏,也不利于将来到企业单独完成工作,达不到实验应有的效果。
2.实验项目设置不合理
社会工作需要三种类型人才,也就是需要科学研究型人才,工程设计型人才和技术应用型人才。相对应的三种类型高校是科学研究型(理科)高校、工程设计型(工科)高校和技术应用型(职业技术)高校。理科高校培养科技人才,工科高校培养的是工程设计人才,职业技术院校是培养技术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根据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特点,教师就应该根据企业需要做的分析项目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而不是一味地按照实验教材中的项目顺序地要求学生做实验,因为实验教材中的有些项目不属于本行业的工作内容,职业教育就是要求教学具有行业的针对性。原使用的教材实验项目不具专业特点。
析化学实验是化学及其相关专业的基础实验课程,既有共同的实验,也应该有专业特性的实验,实验指导教师必须根据专业特点来选择实验项目,为后续专业核心实验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四、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1.选择合适教材或自编教材
出版社同类型的教材很多,但书中内容也不一样,好的教材能让老师好教,学生好学易懂,所以开设任一门课首先要征订适合专业学生使用的教材。从作者多年的教学和征订教材经验来看,目前在出版社很难订到适合电厂化学专业分析化学实验需用的教材。由于这个原因,作者在近年组织了电厂化学专业团队的教师自编了一套分析化学实验的校本实验指导书,书中内容包括了化学化工专业分析化学实验的基础实验,也包括了电厂化学水汽分析项目的实验,非常适合本专业学生的实验使用。
2.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生产力的提高,企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也相应严格,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具体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实验课是学生在校学习时的一个重要环节,因而对学生实验课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是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已经不完全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必须进行教学改革。改革不是要把传统的东西全部换掉,而是把优良传统保留下来,把一些陈旧的不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东西换掉,用比较符合实际和高效率的措施方面取而代之,正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补充新的元素成分,生命才有活力。本着如此的原则,我们在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上既保留传统的一些优良方法,如:根据班级人数,分好实验小组和小组长,落实小组长与组员的责任;提前布置实验项目任务,要求学生做好充分预习;实验前教师讲解实验的目的。也采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有些基础实验,利用实驗室现代多媒体手段在实验前先观看实验视频,学生注意观察实验操作;教学步伐是“慢、中、快”,有序渐进,根据自身实验室现有的仪器设备条件,采取以下实验教学方法和步骤:
2.1慢分析化学实验,是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技能的第一步,像婴儿学走路的第一步,慢慢学。所谓的“慢”,是指多安排些时间让学生反复练习操作,应用在基础实验上。基础实验项目主要有:天平的使用和药品的称量(掌握称量的三种方法,直接称量法、固定称量法和递减称量法)、玻璃器皿的洗涤与干燥、滴定管的使用与数据记录。这些基础操作是否则正确,会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这些实验项目,需要反复操作练习,熟练掌握。
2.2中掌握上述的操作方法后,接下来的实验可以加快一些速度,时间上合理安排,如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实验指示剂的配制等。熟悉操作后可进行容量滴定分析,如水样碱度测定、酸度的测定、硬度测定 、氯离子含量的测定等,同时需要掌握得到的数据进行相关的计算,对结果进行误差分析等等,这些操作过程基本上是按操作步骤进行。
2.3快仪器分析实验是分析化学实验必须掌握的实验项目之一,是快速测定试样的有效分析方法,基本的方法就是掌握仪器的安装、读懂仪器的操作说明,已经会配制标准溶液或定位液学生就比较快操作。endprint
2.4同一实验时间内进行交叉实验意指在同一时段可安排不同小组的学生进行两个甚至三个不同项目的实验。本实验室的建设时间短(到目前才三年时间),应有的实验仪器由于场地和资金问题,不能完全到位,有些实验项目的设备台数少,还不能保证每个小组都能分配到一套设备做实验。这就要实验教师做出一些教学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在同一时段内由每个小组轮流进行实验,其他小组在等候或旁观。这种安排存在的问题:一是实验占用的时间多,新方法只要2个课时的时间就能完成,传统方法也许需要几倍的课时才能完成,浪费了时间;二是对学生不好管理,由于没轮到实验的同学看了一会就没兴趣了,这时学生可能在一边聊天、玩手机等,同样已经做完实验的学生也会觉得没事做了,不知道接下一来应该做什么,甚至做出违纪课堂纪律的事情,不利于提高学生实验的兴趣和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纪律的管理。新的方法是不同组的学生各做不同的实验,充分利用了实验时间和实验设备,在交换实验后还可交流实验经验,指导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主要起到指导性的作用,大大地提高了实验的效率。
2.5 实验结束后要求每个小组长做口头总结汇报,说出实验过程存在疑难问题,解决方法等。
2.6课后要求学生写出一份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内容和格式一般都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在问题提出栏目中过去都是由教师统一布置问题,要求学生来填写。现在要求不同的是,让学生自己根据实验过程发现的问题来提出问题,然后再由自己来解答,这样能有助于培养学生提高观察、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报告在课后完成并交各小组长审核签字通过再上交实验指导老师。
上述的实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实践证明,通过教学改革,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主动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方面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较好地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
3.课程考核与成绩的评定
3.1课程考核改革的指导思想
课程考核与成绩的评定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检查教学质量、评价学生学业水平的重要手段,是检验课程教学成果的重要指标。如何公平、公正、客观地评价一个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需要采用科学的考核办法。
3.1.1树立以能力测试为中心的考核观念
建立将素质教育观念内化于考试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考核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能力及心理素质、协作精神、职业道德等。
3.1.2以能力为导向改革考核内容
考核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要求,根据课程所涉及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对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分析细化,确定课程考核方案,使考核真正能够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全面测试评价,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1.3构建体现高职特色的形式多样的考核体系
课程考核要多样性、针对性、生动性,突出全面考核和过程考核。考核形式不只限于笔试,还应采取口试、答辩、技能竞赛、参与科研、实地调查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考核不能一卷定终身,应加强过程考核,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还可以通过面谈、学习日志、正式作业、项目调查、书面报告、讨论问题和写论文等方式考察和评价学生。
4.课程考核改革的基本原则
课程成绩评定项目原则上由素质考核成绩、过程考核成绩、结课考核成绩三部分构成。
4.1学习态度考核成绩
学习态度考核主要考察学生参与学习的情况及课堂表现,以百分制记录。
4.2过程考核成绩
过程考核包括日常作业、课堂讨论、课程的课外项目(作品)、调研报告、案例分析等)。课程考核成绩采用百分制。
4.3结课考核成绩
课程结束前进行考核,考核分为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理论考核通过笔试方式,考核内容包括实验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实验现象、实验室的各种实验仪器名称、作用和使用注意事项、溶液的配制和化学实验相关的计算等。操作考核主要通过后阶段的实验项目操作过程的熟练程度、操作的规范性和时间性等方面考核,操作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提出相关的问题,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加以评判,同时进行记录。前阶段的实验操作因学生的基本都在同一水平线上,可作为平时成绩的评定。课程考核成绩采用百分制。
5.课程总评成绩
原则上根据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2014年9月15日关于“课程考核改革工作方案”要求,课程成绩评定规定如下:
总评成绩=学习态度(20%)+过程考核(50%)+结课考核(30%)。
五、结论
分析化学实验是让学生加深巩固基础化学知识,是学生开始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的验证,是专业技能操作的第一阶段,此阶段非常重要,要求学生实验过程认真、严谨、细致地根据实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同时要求实验过程注意观察发生的现象。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1.精选符合专业性的实验教材。
2.优化实验内容。
3.實验项目时间合理的分配。
4.教学方法大胆创新。
5.举办化学化工类工业检验的理论与操作竞赛,选拔优秀人才参加区级院校类似的竞赛。
6.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力性和积极性。不同的实验教学方法,对学生掌握实验操作知识有不同的效果。
因此,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还需要不断改革与创新,走出校门调研,与不同院校的同行们、企业有实践经验的人士多多交流,探索一套更有效果的教学方法和措施。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教院校整体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08:10
[2]付小莉,许晓桢,李长明.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实验课的质量[J].工学院学报.2000. 01
[3]温约平.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J]. 广州:华南师范大学出版社,语文月刊,1999.03
[4]吕玲、刘根起、张诚、秦华宇.西安:改革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3
[5]吴艳阳赵旭伟傅捷石大力. 关于力学实验课成绩考核及评定的探讨.天津:南开大学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11.05
【基于任务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推荐阅读:
基于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课程整合的大学英语任务型教学09-22
基于任务型教学理论的大学英语课堂设计11-25
基于微课的中学体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10-28
机械工程实践教学任务驱动模式论文10-13
基于音乐专业舞台艺术表演实践教学的研究12-23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案07-06
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07-04
任务驱动教学设计方案07-16
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