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消毒及灭菌制度(精选10篇)
一、必须定期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监测时遵循的原则和方法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执行。
二、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应进行生物监测和化学监测。消毒剂每季度一次,其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化学监测:应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应每日监测;使用中的戊二醛应加强监测,常规监测每周不少于一次。用于内镜消毒或灭菌的戊二醛必须每日或使用前进行监测。
三、对消毒、灭菌物品应同时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消毒物品每季度监测一次,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物品每月监测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四、压力蒸汽灭菌必须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工艺监测应每锅进行,并详细记录灭菌的温度、压力、时间等灭菌参数。化学监测应每包进行,高度危险物品包、大包和难以达到消毒部位中央的物品包等包内需进行中心部位的化学监测。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灭菌前进行BD试验。生物监测应每月进行。新灭菌器使用前及大修后必须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对拟采用的新包装材料、容器摆放方式、排气方式及特殊灭菌工艺,也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
五、环氧乙烷气体灭菌必须做到每锅进行工艺监测,无菌包包内、外进行化监 测,每月进行生物监测,每年对灭菌间环境进行环氧乙烷浓度的监测;移植物等生物监测结果为阴性时方可使用;其他低温灭菌方式可参照产品说明书进行。
六、紫外线消毒应进行日常监测、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监测和生物监测。日常监测包括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名;对新灯管和使用中灯管应进行照射强度监测,30W普通石英灯管的照射强度不得低于90uW/cm2,使用中灯管不得低于70uW/cm2,每半年监测一次;生物监测必要时进行,经消毒后的物品或空气中的自然菌应减少90%以上,人工染菌杀灭率应达99.9%。
七、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各种消毒后的内镜(如胃镜、肠镜、喉镜、气管镜等)及其消毒物品应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其合格标准为:细菌总数≤20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凡穿破黏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力、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灭菌物品必须每月进行生物监测;其合格标准为:无菌检测合格;各种灭菌后的内镜(如腹腔镜、关节镜、胆道镜、膀胱镜、宫腔镜、胸腔镜、脑室镜等)及附件应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其合格标准为:无菌检测合格。
八、血液净化系统的监测包括对透析液和可重复使用的透析器的监测。必须每月对入、出透析器的透析液进行监测,标准值为:透析器入口液的细菌菌落总数必须≤200cfu/ml,出口液的细菌菌落总数≤2000cfu/ml,并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当疑有透析液污染或有严重感染病例时,应增加采样点如原水口、软化水出口、反渗水出口、透析液配液口等,并及时进行监测。当检验结果超过规定标准值时,须再复查;
九、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对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的监测。应对手术室、血液病房、重症监护病房/室(ICU)、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新生儿病房、产房、内镜室、血液透析室、导管室、消毒供应室、输血科、微生物实验室等重点医院感染控制的部门,每季度进行监测。监测方法及卫生学标准应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十、采用各临床医技科室自行采样监测和院感办定期采样监测相结合的方法。
1 清洗质量的监测
1.1 方法
目测和带光源放大镜检查。
1.2 内容
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质量监测记录。见表1。
注:有 (或光洁) 打“√”无 (或不光洁) 打“×
2 消毒质量监测
分化学消毒和湿热消毒两种监测方法。化学消毒主要是对清洗后孔巾和包布的消毒;湿热消毒主要是对清洗后手术、换药器械等的消毒。并建立了消毒质量监测记录表 (表2、3) 。
3 灭菌质量的监测
对灭菌质量采用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3.1 物理监测
每次灭菌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温度:在132~135℃之间;压力:在0.21~0.22Mpa之间;时间符合规范要求。
3.2 化学监测
3.2.1 记录包外3M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情况, 包外所贴3M化学指示胶带的长度要包含3个“条”, 灭菌程序结束后能够有3条黑条, 变色显示均匀一致, 说明包外化学监测灭菌合格。
3.2.2 高度危险性物品记录包内化学指示卡变色情况, 灭菌程序结束后, 包内化学包内化学指示卡变色显示均匀一致, 且与包内化学指示卡对照合格, 说明包内化学监测合格。
3.3 生物监测
3.3.1 应每周做生物监测一次[1]。自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 1年中仅单独做生物监测一次。经统计显示, 1年中仅有1周 (11月22日至11月28日) 没有植入物灭菌。其余每周都有植入物灭菌。于11月26日本周5单独做了一次生物监测。
按新“规范”要求, 植入物需生物监测合格后方能放行, 仅在急诊时, 必须是5类化学指示爬行卡变色合格植入物才允许提前放行。一年中一般植入物56次, 急诊植入物92次, 单独做生物监测1次, 共计生物监测149次, 每次都合格。生物监测具体做法为:每次有植入物及植入性器械灭菌时, 在生物PCD中放入生物测试管, 如为急诊再加5类化学指示爬行卡, 灭菌周期结束后取出放在培养基中, 48h后看结果合格后出合格报告单。
3.3.2 对植入物灭菌放行设置了一个表格, 放行记录如下 (表4) 。
该表显示:我们比 (规范) 增加了3个项目。 (1) 灭菌日期; (2) 放行日期; (3) 5类化学指示卡变色情况。
4 结果
4.1 通过对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质量的专人监测, 把发现清洗后不光洁的、有血渍、污渍、水垢、锈斑的退回清洗间重新清洗, 必要时用除锈剂除锈处理, 然后再清洗, 这样, 确保了所清洗后的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质量, 为消毒灭菌工作提供了保障。改变了过去只重视数量, 而忽视质量的工作方法。过去只是清洗者检查清洗质量, 不能够完全达到清洗质量的监测效果。现在不仅清洗者检查清洗质量, 又增加了包装者也检查清洗质量, 并且是不仅用肉眼检查, 还用放大镜检查。这样, 就能够确保清洗质量。
4.2 消毒的意义在于进一步降低清洗后器械、器具和物品的生物负荷, 消除和杀灭致病菌, 达到使用安全水平。清洗后器材应进行消毒处理, 可以避免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利于操作流程管理和工作环境的消毒隔离[2]。通过对清洗后物品的消毒质量的监测, 能够确保经过不同的消毒时间处理, 可以有效的清除消毒物品的细菌数和微生物, 为临床提供合格的消毒物品和为灭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3 灭菌前B-D测试, 必须坚持每日灭菌前空锅做B-D测试, B-D测试图变色均匀一致, 说明该灭菌器冷空气排除效果良好、合格, 才能进行灭菌程序。反之, 该灭菌器有冷空气残留, 不能使用。一年多来, 介休市汾西矿业总医院供应室有一次B-D测试不合格, 即:在B-D测试中, 温度显示为133.7℃, 但在B-D程序结束后, 检查B-D测试图变色均匀一致。为此, 我们进行讨论分析, 并与前几次的B-D测试进行对比, 时间均在下午3~4pm之间做B-D测试, 这个时间院内用水量、电量较大, 在B-D程序运行中, 蒸气发生器加热时一过性水压、电压不够, 致使B-D程序运行中出现温度降低现象。而在其他时间做B-D测试时, 没有出现异常现象。因此, 重新做B-D测试时, 把压力调为0.22Mpa, 温度调为135℃ (与厂家工程师商定) , 这样, 避免了在有水压、电压不足时造成的温度下降现象。
4.4 通过对灭菌质量的
4.4.1 物理监测, 可以从监测的灭菌温度、压力和时间中看出灭菌全过程的温度波动范围1~2℃之内, 压力波动范围0.1~0.2Mpa之内, 其最底温度、最底压力均在规定范围内。时间方面保证了, 就能确定物理监测合格。为灭菌成功提供了依据。
4.4.2 化学监测, 包括包内和包外两种。灭菌程序结束检查其变色情况, 变色符合标准要求, 可见该批次灭菌程序可以穿透大包中心, 符合化学监测要求。
4.4.3 生物监测, 在急诊植入物灭菌时, 5类化学指示卡变色如果合格, 在植入物放行记录表中5类化学指示卡变色情况一览内注明合格, 才提前放行。这样, 手术室就可以通知手术大夫该手术器械为提前放行。否则该批次灭菌的植入物就不能放行。如果不合格说明灭菌可能失败, 可以根据灭菌日期和放行日期追回该批次及上次合格后所灭菌的物品。然后查找原因, 改进后, 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才能该灭菌器。这样, 才能完成全面实施灭菌质量的追溯的目的。
5 讨论
通过对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工作的改进, 首先确保了清洗质量, 为灭菌成功提供了条件;其次有效的清除消毒物品的细菌数和微生物, 为临床提供合格的消毒物品;为临床提供了安全的无菌物品。不论是那种监测, 只要是不合格, 都得检查原因, 并且根据监测情况实现灭菌质量的追溯目的。关于灭菌程序具体情况总结如下:在日常灭菌过程中, 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如压力不升、抽真空效果差、各种监测不合格等。若为人为因素, 可通过改进操作、或清洗试验包、或把试验包重新叠放等, 因这些人为因素也可以造成监测失败;其次要检查灭菌器密封圈是否断裂、或柜室门没关紧闭、或蒸气压力不够、或空压机压力不够、或软水机软化水没达要求或排水管道阻塞等等, 这些外在因素也可影响灭菌程序进行, 致使压力不升、抽真空效果差、各种监测不合格;若为灭菌器出现故障, 就得检修灭菌器后, 连续3次生物监测合格才能使用该灭菌器。
关键词: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参考文献
[1]WS310.3—2009 (27) .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S].
科室根据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消毒供应室验
收标准试行》及附件、《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消毒灭菌与隔离的规定,特制定以下制度:
1、执行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凡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严格执行注射、穿刺和采血用具一人一用一灭菌,一般诊疗用品一人一用一消毒。
2、医务人员应遵循无菌技术操作的基本原则,熟练掌握无菌持物钳、无菌容器、无菌包的使用和戴无菌手套、取用无菌溶液等基本操作技能,并保证无菌操作技术的效果。
3、医院一次性用品用后及污物、污水必须严格执行无害化处理后销毁。一次性使用医疗无菌器具的使用、保管、用后处理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4隔离制度: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落在实处。具体要
(1)严格传染病人和普通病人分开放置。
(2)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区/室安置。
(3)感染病人与高度易感病人分别安置。
(4)同种病原体感染病人可同住一室。
(5)可疑感染病人必须单间隔离。
(6)根据疾病种类、病人病情、传染病病期分别安置病人。
(7)成人与婴幼儿感染病人分别放置。
5接触隔离使用橙色隔离标记。
6呼吸道隔离使用蓝色隔离标记。
7肠道隔离使用棕色隔离标记。
8血液一体液隔离使用红色隔离标记。
9严格隔离:使用黄色隔离标记。
10引流物分泌物隔离:使用绿色隔离标记。
一般诊疗用品包括:体温表、听诊器、血压计袖带、压舌板、吸引器、引流瓶、胃肠减压器、氧气湿化瓶、氧气面罩等。
幼儿园卫生消毒制度
为了幼儿身体健康,根据国家卫生部颁发的《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要求,我园特制定以下消毒卫生制度:
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早晨中午开窗通风两次,每次不少于40分钟,幼儿教室、活动室每天用紫外线灯消毒一次,每次1小时,紫外线灯每周擦一次浮尘,以免影响消毒效果。
二、口杯消毒。幼儿每人一杯,每日早晚用流水清洗口杯,消毒柜每日消毒一次40分钟。
三、加强幼儿一日生活管理,保持幼儿个人的清洁卫生,饭前、便后洗手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幼儿用餐桌子使用前消毒,擦手毛巾每日消毒一次,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分钟。
五、桌椅、床头、门把手、水龙头等幼儿幼儿易接触的物体消毒.每日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洗一次。
六、幼儿寝室、活动室、厕所地面随时清扫。每日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拖把擦洗消毒一次。
七、玩具消毒。幼儿玩具每周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一次30分钟,并晒干。
八、图书消毒。图书要达到每两周翻晒一次。
九、厕所要清洁通风,随时清扫,做到无异味,每日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冲洗、浸泡消毒一次。
十、床上用品消毒。被套每月清洗、消毒一次,床单、枕套每月两次。被子、床单、枕头每周爆晒一次,时间不少于2小时。
十一、工作人员要保持仪表整洁,要勤洗澡,勤剪指甲。给幼儿开饭前要用肥皂洗手。
十二、如遇传染病毒传播时期等特殊情况,将另行通知加强卫生消毒工作。
台吉镇中心幼儿园
一、消毒要求与具体清洁操作方法
(一)房屋空间
每日开窗通风(早7:30开窗,中午12:00关窗)是控制呼吸道疾病流行或传染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二)毛巾
在集体生活中,毛巾的卫生不好是传染疾病的途径之一,如传染沙眼、流感等病毒。要求擦手巾保证一人一巾,要用肥皂水浸泡搓洗,并放在阳光下曝晒。在传染病流行季节要求每天清洗消毒一次,用肥皂水浸泡搓洗,并放在消毒柜里消毒,但要防止毛巾被烤焦
(三)口杯
幼儿的口杯要一人一杯、专人专用,每天必须消毒,每日在幼儿入园后必须放好已经消毒过的口杯。口杯是幼儿喝水及吃药用的,在幼儿吃完药后教师及保育老师要督促幼儿把口杯内的药吃干净后放在口杯架上,口杯要按要求定时进行消毒。
(四)玩具
玩具是幼儿园必须备的物品,也是幼儿接触最多的物品,尤其是小班幼儿喜欢将玩具放入口中,如果清洁消毒不严,很容易传染疾病。玩具的清洗消毒是每周一次,玩具可以用肥皂粉清洗,或用“优氯净”浸泡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放在阳光下晒2小时。室外大型玩具通过日光照射消毒,但要定期冲洗。
(五)被褥
用品是幼儿每日生活的必需品,幼儿每人一床一垫一被一枕。幼儿用的垫被和盖被每月晒一次,每次晒2—4小时。如遇雨季,可将被褥打开用消毒灯照射半小时。
(六)洗手
每日用餐前、大便后用肥皂水擦拭洗手,并用自已的擦手巾擦干手,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七)痰盂
每次用后要冲洗干净,有消化道疾病发生时痰盂每次用后要浸泡,消毒痰盂的消毒液要每日更换,以消毒液浸满痰盂为好。
(八)卫生洁具
垃圾箱内无渍,簸箕、抹布、扫把等要放在幼儿碰不到的地方。餐桌抹布和其它抹布要分开使用和清洗。拖把要准备2把(1把干拖),每日使用后要用清水冲净,使用前先用清水拖1遍,再用消毒液拖1遍。
(九)地面
教室每日要拖,随时保洁并门前三包,拖把使用后要摆放在不影响幼儿洗手上厕所的地方。洗拖把要有专用水池,不准和洗毛巾、餐巾、口杯、玩具等共用1个水池。
(十)食具
食具必须在洗碗间清洗,不得将餐具放在洗手池里洗。洗碗时先用洗涤剂将油腻洗净,再用清水冲洗后放在消毒柜里消毒后才能用,餐具必须餐餐进行消毒。
二、发生传染病时的卫生消毒
(一)、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或发现传染病患儿时,室内空气、各种物体表面每日消毒1次,肠道传染病流行季节应定期采取预防性消毒措施。
(二)、传染病患儿的呕吐物、排泄物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在其中倒入消毒液搅拌后倒入厕所。
(三)、传染病儿便器: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放在千分之3有效氯消毒液中浸泡30分种。
(四)、抹布、拖把分别在千分之3有效氯消毒液中浸泡30分种,每日一次。
(五)、被褥清洗消毒:床垫、枕心、棉胎放阳光下晒4小时。
(六)、柜子、扶手、门把等物体表面,每日上午用消毒液擦洗一遍。
(七)、床单、枕巾、被套、枕套等耐热、耐湿的纺织品用消毒液浸泡15
—30分种
(八)、地面消毒:地面是幼儿们活动的场所,经常会有幼儿趴到地上,手经常接触地面,如有污染不及时清除,极会造成病原菌的扩散。
(九)、墙面消毒:墙面在一般情况下污染情况轻于地面,通常不需要行正常消毒。当受到病原体菌污染时,可采取化学消毒剂喷雾或擦洗。常用二溴海因消毒剂溶液喷雾或擦洗处理,墙面消毒一般为2.0—2.5米高即可。喷雾量根据墙面结构不同而确定,以湿润不向下流水为度。
(十)、桌子、椅子、凳子、柜子、水龙头等用品表面的消毒:一般情况下室内用品表面只进行日常的清洁卫生工作,用清洁湿布,每日2次擦拭各种用品的表面,可除去大部分微生物。当室内各种用品的表面受到病原菌的污染时,必须采用严格的消毒处理。
(1)化学消毒剂消毒:用含有效的二溴海因消毒溶液,擦拭或喷洒室内各种物品的表面,当污染物中含有大量有机物时,可相应加大化学消毒剂量,并按产品说明使用。
(2)紫外线灯照射:悬吊式或移动式紫外线灯消毒时,离污染表面不宜超过1米,照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30分种。用高强度、低臭氧紫外线杀菌灯,照射30—60分种。
(十一)、玩具的消毒
传染病流行或发生时,每周进行一次消毒,要根据不同的玩具选用不同的消毒方式。耐热的木制玩具:可以在开水中煮沸10—15分种。塑料和橡胶玩具:可在有效二溴海因溶液中浸泡15—30分种。怕湿怕烫的毛类玩具:可在烈日下曝晒4
—6小时,借助太阳紫外线的照射,将细菌杀灭。高档电动、电子玩具:可定期用酒精棉球擦拭孩子经常摸的部分。
(十二)、传染病检疫班级餐具要单独清洗消毒,幼儿不能参加任何集体活动,直到检疫结束。走道最好也分开,并加强消毒。
幼儿园环境卫生清洁制度
制定关于幼儿园的环境卫生制度,可以加强幼儿园卫生工作,为师生营造舒适、整洁、幽雅的校园环境。下面是幼儿园环境卫生管理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一.室外环境卫生管理要求:
1.室外环境做到整洁、美观、所有墙面按园统一规划布置不随意更改,教育幼儿不在墙上乱涂乱画。
2.不随意乱扔垃圾果壳等杂物、不随地吐痰、保持操场、花坛、走廊等场所的整洁。
3.场地做到雨天无积水、阴井、下水道等有定期灭虫消毒措施。
4.绿化有专人负责管理,做到绿地无杂草、花坛无杂物、定期修剪、教育幼儿不随意攀摘花草树木、加强爱护绿化教育。
5.操场内或过道上不随意停放自行车和堆放建筑垃圾等杂物,保证幼儿活动的安全和道路的畅通。
二.室内环境卫生管理要求:
1.由教师、保育员负责教室房舍设备,环境的清洁卫生工作,做到墙面完好无损、布置美观、教育幼儿不抠墙,不弄脏墙面。
2.不随意在墙上拉线、钉勾子、钉阁板等物、确保室内整洁。
3.建立健全环境清扫制度与四定制度。每月一大扫、每周一小扫、分室分片包工、定人、定点、定时、定期检查
4.保育员要管理好室内的设备和自己的工作用具,如抹布、拖把、扫帚等物,要按固定地点安放、不随意乱放。
5.每天擦洗便池和厕坑、保持厕所清洁无尿垢、无臭味、定期打扫走廊和擦玻璃窗,保持园内玻璃窗明亮、走廊清洁。
6.保持各活动室无积灰、无垃圾,并做好灭蝇、灭鼠、灭蟑螂工作。
7.园内做到无死角、库内存放物不宜过多,应离地、离墙、防虫害和霉变。物品要按类堆放、排列整齐。保健老师负责全面环境卫生检察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并妥善处理。
隔离制度
幼儿园传染病隔离措施:为有效预防传染病在幼儿园范围的发生和传播,尽早切断传染病的传染途径,减低在园幼儿感染传染性疾病的几率,幼儿园保育员,全体教职员工和家长应明确各自的职责,互相配合,共同执行
“传染病预防和隔离制度”,有效预防传染病在幼儿园范围的发生和传播。
一、患有传染性疾病的儿童,在传染期内需进行隔离治疗,不能参加正常的幼儿园集体生活;
经医院正规治疗病情好转,隔离期满并经医院复查和证明不再具有传染性,方可恢复如愿正常的集体。
二、各班教师应认真执行“晨检制度”,全面细致的了解儿童的健康状况,在晨检中发现儿童可能患有某种会发生传染的疾病(如水痘,风疹,腮腺炎,麻疹,流感,痢疾,肝炎和手足口综合症)应及时劝说家长带孩子到医院进行诊断。一旦确诊,应立即执行隔离制度,避免传染性疾病在幼儿园的进一步传播。
1.客房部每位员工应认真学习消毒程序,严格遵守操作规程。2.消毒间要保证干净,非消毒人员禁止入内,消毒间门保持锁好。3.客房内卧具、牙刷、梳子、拖鞋等用品具必须做到:一客一换。4.客房内卫生间的杯具、面池、浴盆等应每日清洗消毒。
5.服务员在清扫房间时必须清洁工具齐全,抹布分:三湿二干,使用分开、放置分开;清洁卫生间后必须喷洒消毒。
6.服务员每天将撤出的杯具进行集中洗刷消毒;不得擅自在客房内清洗杯具。7.楼层管理员每天须检查记录的消毒情况:消毒时间、数量、种类、消毒员。8.服务员每天下班时将抹布数量点清,带至洗衣房统一清洗消毒。9.公共区域卫生间每日清扫、消毒、保持无积水、无蚊蝇、无异味。10.每天清扫客房楼层内区域和工作区域。
11.每天垃圾即时清运到垃圾房,所辖区域发现害虫,应立即逐级上报。
卫生管理制度
1.保持工作场所的环境整洁,采取消除苍蝇、老鼠、蟑螂、和其它有害昆虫及滋生条件的措施。
2.楼层服务员在工作中,应穿戴统一的制服,工作服定期更换,衣着保持整洁;保持个人卫生,指甲常剪、头发常理,经常洗澡。3.楼层服务员必须持有健康证方可上岗。
4.楼层服务员每年必须接受酒店统一组织的身体检查。5.消毒间设专职消毒责任人:本楼层服务员。
6.楼层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清扫程序执行:卧具一客一换、长住客三天一换,卫生洁具及杯具一客一消毒,并做好消毒、清洗记录。7.消毒间内配置的消毒柜里外侧保持干净整洁。
8.工作间的物品摆放要合理、整洁,使用的抹布一定要清洁卫生,专布专用,应每日消毒。
9.定期对楼层公共区域和房间进行巴斯消毒液1:200喷洒消毒。10.库房所有的物品按要求分类摆放避免二次污染。
11.客房垃圾等废弃物要及时放到指定地点(不能堆放在工作间),以保持工作间的干净整洁。
12.认真执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旅店业卫生标准”。
客房杯具消毒程序
1、清洗:倒杯中残渣及茶水,然后在洗涤池中用洗洁液清洗,并注意洗刷杯口。
2、过水:在过水池中用清水漂洗杯具。
3、消毒:把已除渣、清洗干净的茶杯,浸入消毒配比液中浸泡30分钟。
4、洗净:用水冲洗洗干净消毒液,用专用杯巾擦干。
5、保管:放入消毒柜内消毒15分钟后直接使用或保存,随用随取,防止二次污染。
6、登记:在消毒记录上做好登记,记录消毒的时间和姓名。
7、消毒柜每三天大清洁一次。
8、保洁时间超过一天的茶杯、口杯、酒具等杯具,必须再次进行清洗消毒后,方可供客人使用。
注意事项:
* 应将将客房撤出的茶具,统一收取到消毒间进行清洗消毒,消毒过程严格遵循酒店规定的消毒程序步骤。* 将84消毒液按1:200比例配比。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质量监测,医院感染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室) 是确保无菌物品供应的重要科室, 它承担着全院各科室的医疗器械、物品、敷料等的消毒灭菌工作, 其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医疗与护理质量、病人的安危、医院感染发生率。为确保供应室的工作质量, 避免医疗纠纷及医院感染的发生, 必须对清洗消毒质量、灭菌效果等进行定期监测, 并且要把各项监测工作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管理。
1 材料与方法
以消毒供应室常见的器械、物品、监测材料等为材料;供应室消毒灭菌质量的监测主要是对灭菌器、灭菌物品、清洗消毒质量等的监测。
1.1 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监测
对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监测包括:B-D试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只有充分将几种监测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才能保证灭菌过程的成功[1]。
1.1.1 B-D试验
压力蒸汽灭菌器于每天灭菌前或检修后进行B-D试验 (检修后连续3次) , 检测灭菌器空气排除效果。具体方法:将B-D测试纸放入标准试验包中央, 或使用一次性使用的B-D试验包, 然后置试验包于空载灭菌器排气口的上方, 经134 ℃、3.5 min~4.0 min灭菌处理, 干燥5 min, 取出B-D测试纸观察颜色变化, 均匀变深褐色, 说明灭菌器排除冷空气性能好, 反之有冷空气残留, 灭菌器不能使用。我院目前使用3M公司的一次性B-D试验包进行压力灭菌器的B-D试验, 通过连续跟踪我院2台压力灭菌器共进行的737次B-D试验发现, 合格735次, 不合格2次, 测试不合格的原因:2次均为压力灭菌器门密封胶漏气致压力过低, 测试纸变色较浅、不均匀。查明原因后重新进行测试, 测试通过。
1.1.2 工艺监测
工艺监测每锅进行, 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器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参数, 其压力为2.1 kg/cm2、温度为132 ℃~134 ℃、时间为4 min~8 min, 留存灭菌器运行过程参数打印纸, 所有的参数应符合灭菌的要求, 待灭菌物品包装正确 (体积≤30 cm×30 cm×50 cm, 重量:金属包≤7 kg、敷料包≤5 kg) 。装载规范 (每锅装载量≤90%, 包与包之间的空隙≥2.5 cm) 。
1.1.3 化学监测
化学监测每包进行, 按要求执行包外用3M化学指示胶带封口, 包内放置132 ℃化学指示卡, 并且每锅最难灭菌的地方 (排气口的上方) 放置化学指示物监测, 我院使用3M公司的一次性化学PCD进行监测, 灭菌周期结束, 通过观察化学指示物颜色变化, 判断是否达到灭菌的要求 (达标准黑色, 表示灭菌合格) , 未达要求或可疑的物品不能发放。
1.1.4 生物监测
新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灭菌效果监测标准》要求生物监测每周进行[2], 植入性器械每锅进行, 检修或新安装后连续3次;采用新的包装材料、新的方法灭菌时均先用生物指示剂验证灭菌效果合格后方可使用[3]。我院近年来植入物的使用率较高, 为缩短生物监测培养时间, 从2010年2月开始使用3M公司的快速阅读生物指示剂配套的培养锅进行压力灭菌器的生物监测培养。具体方法:将生物指示剂嗜热脂肪杆菌芽孢菌管 (ATCC1292) 放入标准监测包中央, 然后将监测包置于灭菌器排气口上方, 一个灭菌周期后, 将生物管取出 (注意无菌操作) , 与对照管一起放入56 ℃的培养箱内培养, 3 h观察结果, 阳性对照管培养后由紫色变为黄色, 显示“+”;监测管培养后不变色, 显示“-”判断为合格, 灭菌包可使用, 否则不合格。通过对2台压力灭菌器共进行的192次生物监测跟踪, 结果均合格。
1.2 清洗效果监测
1.2.1 清洗消毒器质量监测
1.2.1.1 日常监测
每批次清洗过程密切监测清洗消毒器的物理参数及运行情况并记录, 留存清洗消毒器运行过程参数打印纸。
1.2.1.2 定期监测
对清洗消毒器的清洗效果每年可用清洗效果测试物进行监测, 结果不符合要求应停止使用清洗器。
1.2.2 清洗质量监测
1.2.2.1 日常监测
在检查包装时进行, 应目测和或借助光源放大镜检查清洗后的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和锈斑。
1.2.2.2 定期抽查
每月至少随机抽查3个待灭菌包内全部物品的清洗质量, 检查内容同日常监测, 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1.3 消毒质量监测
1.3.1 湿热消毒质量监测
应监测、记录清洗消毒器每次消毒时的温度与时间或Ao值 (评价湿热消毒效果的指标) , 检测结果应符合消毒供应中心的清洗消毒技术要求。
1.3.2 化学消毒质量监测
使用中的化学消毒液要现配现用, 严格按剂量配制, 根据消毒剂的特点定期监测消毒剂的浓度、消毒时间和消毒时的温度并记录。
2 加强消毒灭菌质量的监测管理, 把好无菌物品质量关
2.1 建立有效的监测管理制度
成立以科护士长为组长的质量监控小组, 制订各项监测程序, 指定质量监控员, 按照新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要求进行质量监控, 每日对供应室各项监测工作进行检查、督促, 每周抽查1次, 检查结果记录存档, 发现问题及时分析、整改。
2.2 加强监测知识教育
对从事供应室工作的人员进行职业岗位培训, 特别是负责监测工作的人员 (通过派出外地学习及业务学习的形式) , 提高对消毒灭菌质量监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并使每个人都掌握必要的质量监测知识, 让所有人参与各工作环节的质量监控, 层层把关, 防患于未然。
2.3 严格执行各项监测规程
专人负责监测工作, 监测人员要熟练掌握各项监测技术, 认真执行各项监测程序及要求, 监测记录资料妥善保存。定期对清洁剂、洗涤用水、监测材料等进行质量检查。监测材料按要求保存, 如B-D测试纸应保存在15 ℃~30 ℃干燥、避光的地方, 并注意检查监测材料的有效期, 确保监测效果的准确性。
2.4 灭菌物品的监测管理
从灭菌器中取出的灭菌物品应详细检查, 按规定放置, 以免再度污染, 检查包装的完整性、有无湿包、物理监测是否合格、包外化学指示胶带及化学PCD内的化学指示物是否达到已灭菌的要求, 未达到要求或可疑者, 不能发放。
2.5 建立植入物灭菌监测记录
植入物是需在病人体腔中留存30 d以上, 甚至伴随终生的物品, 因此其监测管理尤为重要, 植入物的灭菌过程监测要严格按规定记录, 保证记录的准备性、可追溯性, 每批次植入物均应记录:物品名称、接收者、发放者、灭菌日期、锅号、锅次、消毒员姓名、生物监测结果及监测者姓名。生物监测未合格之前灭菌物品不能发放, 如需紧急放行, 要记录紧急放行的原因及时间。灭菌过程各种监测结果应详细记录, 资料妥善保存3年, 一旦发生植入物术后感染要进行无过错举证。
2.6 逐步建立和完善无菌物品质量追溯管理系统
制定无菌物品质量追溯召回制度:消毒灭菌过程的关键要素及监测结果详细记录, 资料妥善保存3年, 保证可追踪性;灭菌包外要有标识, 物理监测及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物品不能发放, 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物品不能使用, 并追踪及查明原因、及时整改;生物监测不合格时, 应通知使用部门停止使用, 并说明召回的原因, 分析原因改进后, 连续3次生物监测合格, 灭菌器才能使用;植入物灭菌应每锅做生物监测, 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发放, 对已使用了生物监测不合格物品的病人, 进行立案追踪观察, 必要时采取相应的检查和治疗措施。
3 结果
我院消毒供应室从2008年以来通过上述监控措施对消毒灭菌质量进行系统监测, 采取护理人员自我控制、科室互控、医院或市卫生防疫站等监控部门监控的形式, 消毒灭菌质量逐年提高, 至今未发放过不合格的灭菌物品, 也没有发生过因消毒灭菌原因而造成的医院感染, 很大程度地保证了医院医疗、护理工作质量的安全, 预防和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4 小结
质量是永恒的话题, 随着医院现代化诊疗技术的发展, 对消毒灭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 保证医疗护理工作质量, 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就必须对消毒灭菌质量进行严格有效的监测及管理, 以全员参与为基础, 变事后把关为事先预防, 强调过程管理, 这样才能实现灭菌物品零缺陷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钟秀玲, 郭燕红.医院供应室的管理与技术[M].第2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 2006:7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S].2009-04-01.
第一点:消毒灭菌性能:高效、强力
在常用消毒剂中,相同时间内到同样的杀菌效果所需的ClO2浓度是最低的。对杀灭异养菌所需的ClO2浓度二氧化氯消毒剂粉剂仅为Cl2的1/2。ClO2对地表水中大肠杆菌杀灭效果比Cl2高5倍以上。二氧化氯对孢子的杀灭作用比氯强。
氧化氯对孢子的杀灭作用比氯强。
第二点:快速、持久:
二氧化氯溶于水后,为了让大家对二氧化氯消毒剂有更多的了解,下面由小编来为大家简单的讲解下其知识大全:
一、二氧化氯消毒剂的消毒灭菌的性能:
第一点:消毒灭菌性能:高效、强力
在常用消毒剂中,相同时间内到同样的杀菌效果所需的ClO2浓度是最低的。对杀灭异养菌所需的ClO2浓度二氧化氯消毒剂粉剂仅为Cl2的1/2。ClO2对地表水中大肠杆菌杀灭效果比Cl2高5倍以上。二氧化氯对孢子的杀灭作用比氯强。
氧化氯对孢子的杀灭作用比氯强。
第二点:快速、持久:
二氧化氯溶于水后,基本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也不以二聚或多聚状态存在。它在水中的扩散速度与渗透能力都比氯快,特别在低浓度时更突出。当细菌浓度在105~106个/mL时,0.5ppm的ClO2作用5分钟后即可杀灭99%以上的异养菌;而0.5ppm的Cl2的杀菌率最高只能达到75%,试验表明,0.5ppm的ClO2在12小时内对异养菌的杀灭率保持在99%以上,作用时间长达24小时杀菌率才下降为86.3%。
第三点:广谱、灭菌:
ClO2是一种广谱型消毒剂,对一切经水体传播的病原微生物均有很好的杀灭效果。二氧化氯除对一般细菌有杀死作用外,对芽孢、病毒、异养菌、铁细菌、硫酸盐还原和真菌等均有很好的杀灭作用,且不易产生抗药性,尤其是对伤寒,甲肝、乙肝、脊髓灰质炎及艾滋病毒等也有良好的杀灭和抑制效果。ClO2对病毒的灭活比O3和Cl2更有效。低剂量的二氧化氯还具有很强的杀蠕虫效果。
第四点:无毒、无刺激:
急性经口毒性试验表明,二氧化氯消毒灭菌剂属实际无毒级产品,积累性试验结论为弱蓄积性物质。用其消毒的水体不会对口腔粘膜、皮膜和头皮产生损伤,其在急性毒性和遗传毒理学上都是绝对安全的。
第五点:安全、广泛:
二氧化氯不与水体中的有机物作用生成三卤甲烷等致癌物质,对高等动物细胞、精子及染色体无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ClO2对还原性阴、阳离子和氧化效果以去毒为主(H2S、SO32-、CN-、Mn2+),对有机物的氧化降解以含氧基团的小分子化合物为主,这些产物到目前的研究为止,均证明是无毒害用的,并且ClO2使用剂量极低,因此用ClO2消毒十分安全,无残留毒性。其安全性是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为AI级。
二氧化氯作为一个强氧化剂,它还具有除藻、剥泥、防腐、抗霉、保鲜、除臭、氯化及漂白色等多方面的功能,用途十分广泛。
二氧化氯灭菌消毒剂经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和美国环境保护(EPA)的长期科学试验和反复论证,考验了ClO2对饮用水的处理效果后,被确认为是医疗卫生、食品加工中的消毒灭菌、食品(肉类、水产品、果蔬)的防腐、保鲜、环境、饮水和工业循环及污水处理等方面杀菌、清毒、除臭的理想药剂,是国际上公认的氯系消毒剂最理想的更新换代产品。
二、二氧化氯消毒剂的应用范围:
1.中水回用中的灭菌与脱臭;
2.医院污水的灭菌消毒处理;
3.面粉与各种食品的漂白剂;
4.造纸、印染行业的漂抓药剂;
5.高层建筑给水的二次消毒处理;
6.循环冷却水的除藻灭菌处理;
7.游泳池循环水、浴池水的灭菌消毒;
8.各种场合下的生活、饮用、自来水的消毒;
9.配制各种口腔消毒液、除臭液及创口清洗液等;
10.医疗、卫生、临床器械消毒、灭菌、除臭和防霉处理;
11.动物禽畜饲养场舍及饮水的消毒,蚕茧养殖器具消毒;
12.鱼虾类加工过程中消毒控制杂菌、大肠杆菌等污染及保鲜;
13.食品、饮料厂、发酵工业的设备、管道、容器的最终灭菌消毒;
14.乳品厂、屠宰厂、发酵工业的设备、管道、容器的最终灭菌消毒;
15.餐厅、宾馆、家庭、摊档餐具和卫生设施的灭菌消毒与空气环境消毒;
16.家庭、宾馆、饭店、水果蔬菜、鱼肉食品的保鲜及最终淋洗消毒和卫生器具消毒;
17.二氧化氯在注水采油中作解堵剂,完全能够氧化堵塞岩层的有机生物质和任何聚合物残渣;
18.鱼虾疾病防治,池水消毒与增氧,杀灭毛蚶甲肝病毒及磨菇生产灭菌消毒保鲜处理等,达到防病、增产、提质的效果;
19.公共场所环境空气、冰箱、冷库、办公室、宿舍、车厢及空调通风系统的空气清洁、消毒、除臭。也可用于病家、病区及病人物品的杀菌消毒。
二氧化氯作为一个强氧化剂,它还具有除藻、剥泥、防腐、抗霉、保鲜、除臭、氯化及漂白色等多方面的功能,用途十分广泛。二氧化氯灭菌消毒剂经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和美国环境保护(EPA)的长期科学试验和反复论证,考验了ClO2对饮用水的处理效果后,被确认为是医疗卫生、食品加工中的消毒灭菌、食品(肉类、水产品、果蔬)的防腐、保鲜、环境、饮水和工业循环及污水处理等方面杀菌、清毒、除臭的理想药剂,是国际上公认的氯系消毒剂最理想的更新换代产品。
基本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也不以二聚或多聚状态存在。它在水中的扩散速度与渗透能力都比氯快,特别在低浓度时更突出。当细菌浓度在105~106个/mL时,0.5ppm的ClO2作用5分钟后即可杀灭99%以上的异养菌;而0.5ppm的Cl2的杀菌率最高只能达到75%,试验表明,0.5ppm的ClO2在12小时内对异养菌的杀灭率保持在99%以上,作用时间长达24小时杀菌率才下降为86.3%。
第三点:广谱、灭菌:
ClO2是一种广谱型消毒剂,对一切经水体传播的病原微生物均有很好的杀灭效果。二氧化氯除对一般细菌有杀死作用外,对芽孢、病毒、异养菌、铁细菌、硫酸盐还原和真菌等均有很好的杀灭作用,且不易产生抗药性,尤其是对伤寒,甲肝、乙肝、脊髓灰质炎及艾滋病毒等也有良好的杀灭和抑制效果。ClO2对病毒的灭活比O3和Cl2更有效。低剂量的二氧化氯还具有很强的杀蠕虫效果。
第四点:无毒、无刺激:
急性经口毒性试验表明,二氧化氯消毒灭菌剂属实际无毒级产品,积累性试验结论为弱蓄积性物质。用其消毒的水体不会对口腔粘膜、皮膜和头皮产生损伤,其在急性毒性和遗传毒理学上都是绝对安全的。
第五点:安全、广泛:
二氧化氯不与水体中的有机物作用生成三卤甲烷等致癌物质,对高等动物细胞、精子及染色体无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ClO2对还原性阴、阳离子和氧化效果以去毒为主(H2S、SO32-、CN-、Mn2+),对有机物的氧化降解以含氧基团的小分子化合物为主,这些产物到目前的研究为止,均证明是无毒害用的,并且ClO2使用剂量极低,因此用ClO2消毒十分安全,无残留毒性。其安全性是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为AI级。
二氧化氯作为一个强氧化剂,它还具有除藻、剥泥、防腐、抗霉、保鲜、除臭、氯化及漂白色等多方面的功能,用途十分广泛。
二氧化氯灭菌消毒剂经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和美国环境保护(EPA)的长期科学试验和反复论证,考验了ClO2对饮用水的处理效果后,被确认为是医疗卫生、食品加工中的消毒灭菌、食品(肉类、水产品、果蔬)的防腐、保鲜、环境、饮水和工业循环及污水处理等方面杀菌、清毒、除臭的理想药剂,是国际上公认的氯系消毒剂最理想的更新换代产品。
甲方:
乙方:北京卢安医院
为了使灭菌物品达到标准要求,保障医疗安全,防止发生医院内感染,乙方委托甲方对乙方应灭菌物品进行灭菌,经甲乙双方协商,达成以下协议:
一、协议内容
1.甲方应具备有效的消毒供应室合格证,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2.甲方消毒供应室每周按约定为乙方消毒进行灭菌,若有更改时间可以电话通知乙方。
3.乙方需要清洗、包装灭菌的物品由乙方派专人负责送达甲方指定地点即供应室,双方当面清点物品并签字确认。在不影响双方工作的前提下,具体时间双方约定,原则上不少于两次。4.甲方保证乙方清洗包装消毒、灭菌物品达到标准要求。5.乙方派人到甲方供应室取回已消毒、灭菌合格物品,当面清点、签字确认。
二、双方责任
1.如甲方对乙方应消毒、灭菌的物品没有达到消毒、灭菌标准要求,乙方可送回甲方重新消毒灭菌。
2.如乙方对已消毒、灭菌的物品在运输存放过程中导致破损、污染、开包、过期使用等,造成感染后果的由乙方承担责任。3.其他未尽事宜在符合国家省市相关规定前提下,双方协商解决。
三、费用结算:甲方按照供应室消耗材料成本价格和双方确认的消
毒数量每半年或年终收取消毒费用。
四、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
本协议有效期为
****年**月**日至
****年**月**日。
以下无正文。
甲方:
(公章)
法人或委托人签字:
乙方:
(公章)
1.盆、盘、碗、药杯
回收—→ 常水冲洗—→ 复合酶浸泡10分钟—→ 刷洗—→ 常水冲洗—→ 消毒液浸泡30分钟—→ 常水漂洗二遍—→ 纯水漂洗二遍—→ 控水—→ 干燥(90℃ 20分钟)2.手术器械(除管腔器械外)
回收—→ 常水冲洗—→ 加酶超声清洗5分钟—→ 刷洗—→ 常水漂洗二遍—→ 纯水漂洗二遍—→ 水—→干燥(90℃ 20分钟)—→ 高压蒸汽灭菌 3.管腔器械
回收—→ 常水冲洗—→ 管腔注酶—→ 加酶超声清洗5分钟—→ 常水冲洗—→ 毛刷刷洗管腔—→ 加压水枪冲洗管腔—→ 常水冲洗—→ 消毒液浸泡30分钟—→ 常水漂洗二遍—→ 纯水漂洗二遍(纯水冲洗管腔)—→ 压力气枪吹干管腔—→ 干燥(90℃ 20分钟)4.穿刺针
回收—→ 常水冲洗—→ 棉签清洁针座腔内—→ 针腔注酶—→加酶超声清洗5分钟—→ 常水冲洗—→ 加压水枪冲洗针腔内部 —→ 消毒液浸泡30分钟—→ 常水冲洗二遍—→ 纯水冲洗二遍,并用纯水冲洗针腔内部—→ 压力气枪吹干管腔—→ 干燥(擦干)—→ 高压蒸汽灭菌 5.橡胶管
回收—→ 常水冲洗—→ 松节油擦洗外面污垢(胶布印)—→常
水冲洗—→ 管腔注酶—→ 复合酶浸泡10分钟—→ 常水冲洗—→ 压力水枪冲洗管道内面—→ 消毒液浸泡30分钟—→ 常水冲洗二遍—→ 纯水冲洗二遍,并用纯水冲洗管腔—→ 压力气枪吹干管腔 —→ 干燥(擦干)6.筒、缸、瓶
回收—→ 常水冲洗—→ 刷洗—→ 消毒液浸泡30分钟—→ 常水冲洗二遍—→ 纯水冲洗二遍—→ 干燥(90℃ 20分钟)7.呼吸机管道
回收—→ 常水冲洗—→ 复合酶浸泡10分钟—→ 常水冲洗、刷洗—→ 消毒液浸泡30分钟—→ 常水冲洗二遍—→ 纯水冲洗二遍 —→ 干燥(70℃ 20分钟)8.湿化罐、集水杯、Y形管、接头
回收—→ 常水冲洗—→ 复合酶浸泡10分钟—→ 常水冲洗、刷洗—→ 消毒液浸泡30分钟—→ 常水冲洗二遍—→ 纯水冲洗二遍 —→ 干燥(70℃ 20分钟)9.氧气管、氧气湿化瓶
回收—→ 常水冲洗—→ 加压水枪冲洗管腔—→ 消毒液浸泡30分钟—→ 常水冲洗二遍—→ 纯水冲洗二遍—→ 擦干 附:特殊药液污染器具处理流程
1.碘污染器具:回收—→ 常水冲洗—→ 75﹪酒精浸泡20分钟 —→ 常水冲洗—→ 按常规器具处理
2.石蜡油污染器具:回收—→ 常水冲洗—→ 洗洁精刷洗—→ 常水冲洗—→ 按常规器具处理
3.生锈器械:回收—→ 除锈剂(1:7配比浓度)水温50℃浸
泡10分钟—→ 纯水冲洗二遍—→ 润滑剂浸泡10分钟—→ 晾干
4.有水垢的器具:回收—→ 水垢去除剂(15ml原液+1000ml水)水温50℃浸泡10分钟—→ 常水冲洗二遍—→ 纯水冲洗二遍 —→ 干燥(根据材质选择干燥方法及温度时间)
5.不耐湿热器具(电动工具等):回收—→ 75﹪酒精擦拭消毒 —→ 擦干
6.新器械:常水冲洗—→ 毛刷沾洗洁精刷洗表面、关节、齿牙、夹缝—→ 常水冲洗二遍—→ 纯水冲洗二遍—→ 干燥(擦干)
7.胶污染器械:松节油擦去胶印—→ 常水冲洗二遍—→ 如果是新器械,按新器械处理方法;如果是正在使用的器械,按常规器械处理
8.手刷清洗流程:回收—→ 常水冲洗—→ 消毒液浸泡30分钟—→ 常水冲洗,棉签沿毛缝擦洗—→ 常水冲洗—→ 纯水冲洗两遍—→ 干燥(70℃ 20分钟)
一、清洗消毒内镜时工作人员防护要求
1、穿工作服、戴帽子、口罩。
2、穿戴防水服或防渗透围裙、袖套、手套、戴防护面罩。
二、消毒内镜清洗消毒操作流程
1、送洗
①内镜使用后立即用清洁湿纱布擦拭内镜插入部,并反复送气、送水10秒钟。
②关闭内镜图像处理机器电源。
③盖上防水帽,置于内镜存放盒或运送车送至清洗消毒室。
2、测漏
①内镜轻放于水槽内,再次检查防水帽是否盖紧。
②进行内镜测漏试验,一般情况下选用湿测,紧急情况下采用干测,在清洗消毒前确保内镜无渗漏。
3、初洗
①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用纱布反复擦洗镜身及操作部至干净;纱布一用一换。
②取下活检入口阀门、吸引器按钮和送气送水按钮进行清洗,高压水枪冲洗内镜各孔道;用清洁毛刷彻底刷洗活检孔道和导光软管的吸引器管道至少3次(吸引器管道分别从 45°、90°刷洗),刷洗时应两头见刷头,并洗净刷头上的污物。④正确安装内镜清洗专用按钮,将全自动灌流器中的注液口与内镜口连接,轻触全自动灌流器的“启动”键,对内镜进行充分的清洗。
⑤清洗纱布一次性使用,清洗刷一用一消毒。
4、酶洗
①根据多酶液的比例正确的配置。
②将带有全自动灌流器的内镜及各类按钮擦干后置于多酶洗液,内镜进行全自动灌流。
③内镜折卸后部件用超声清洗机清洗 5~10分钟。
④含酶洗液一镜一换。
5、次洗
①将带有全自动灌流器的内镜及各类按钮擦干后置于次清洗槽内,内镜进行全自动灌流5分钟。
②彻底冲洗内镜各部件,管腔用高压水枪彻底冲洗。
③充分清洗内镜外表面及内腔,去除残留的多酶。
6、消毒
①将带有全自动灌流器的内镜及各类按钮擦干后置于消毒液中,内镜进行全自动灌流。非全浸式内镜的操作部,必须用清水擦拭后再用 75%乙醇擦拭消毒。
②胃、肠镜、喉镜用2%戊二醛消毒时间不少于10分钟;支气管镜消毒时间不少于20分钟;结核杆菌、其他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消毒时间不少于45 分钟;当日不再使用的内镜应当延长消毒时间至30分钟。使用酸性氧化电位水进行内镜消毒,按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使用说明书进行。
7、末洗
①更换手套。
②将带有全自动灌流器的内镜及各类按钮擦干后置于末洗槽内,内镜进行全自动灌流。
③卸下内镜清洗专用按钮及全自动灌流器。
④内镜消毒后,管腔用高压水枪彻底冲洗。
8、干燥
①将内镜及各类按钮置于内镜干燥台,用高压气枪干燥各孔道。
②内镜镜身用酒精纱布擦干。
③每日诊疗结束用75%酒精或洁净空气吹气干燥。
9、备用
①每日诊疗结束将干燥后的软式内镜储存于专用洁净柜内或镜房内,垂直自然悬挂。
②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必须对当日拟使用的消毒类内镜进行再次消毒。采用2%戊二醛浸泡,消毒时间不少于20分钟,冲洗、干燥后,方可用于诊疗。使用酸性氧化电位水进行内镜消毒,按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使用说明书进行。
10、附件清洗与消毒
内镜附件(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等)使用后,按上述程序随内镜清洗消毒流程进行初洗—加酶超声—漂洗—干燥—按要求包装—灭菌—备用。
三、消毒内镜清洗消毒机操作步骤
按《规范》索证,使用按说明书。程序应具备:机器自检—预清洗—酶洗—消毒—漂洗—酒精注入—干燥。
四、内镜清洗消毒设施及储存设施消毒
吸引瓶、吸引管、注水瓶及连接管消毒;每日诊疗结束用500mg /L有效氯消毒液消毒 30分钟,消毒后用无菌流动水彻底冲洗干净,刷洗干净、干燥备用。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消毒槽:每日诊疗结束经充分刷洗后,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消毒30分钟。消毒槽在更换消毒剂时必须彻底刷洗,清水冲洗,备用。专用洁净柜或镜房:每日保持清洁干燥。
五、内镜清洗与消毒注意事项
1、使用的消毒剂,消毒器械或者其它消毒设备,必须符合《消毒管理办法》的规定。
2、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时间应当使用计时器控制。
3、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进行清洗。
六、内镜清洗消毒登记及监督管理
1、内镜清洗消毒每日必须做好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包括:日期、病人姓名、内镜编号、清洗消毒起止时间、操作人员签名等事项。2%戊二醛消毒剂必须每日进行浓度监测并登记,发现浓度不符合要求需立即更换。
【清洁消毒及灭菌制度】推荐阅读:
幼儿园清洁消毒制度03-13
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制度01-31
医院清洁消毒标准手术室06-04
医院环境的清洁与消毒知识试题06-30
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07-03
消毒灭菌协议10-18
改后委托消毒灭菌供应协议05-28
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流程01-29
场所及设施设备清洗消毒和维修保养制度12-09
新生儿室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