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节约型社会倡议书内容

2024-09-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建设节约型社会倡议书内容(精选13篇)

建设节约型社会倡议书内容 篇1

建设节约型社会倡议书篇一:

各位校友: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有义务将这种美德继续保持且发扬光大。然而我们的身边,水、电的浪费时有发生;过度消费、超前消费的现象屡见不鲜。调查显示,我国经济在近二十年内增长了六倍,但同时能源消耗也增长三倍之多。资源、能源的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我们这一代新青年朋友有义务积极投身于这项活动中。由此我们向全院师生发出以下倡议:

一、珍惜每一滴水,做到节约用水,用完即关;

二、珍惜每一张纸,正反两面充分利用;

三、珍惜每一度电,随手开关,人走灯灭;

四、珍惜每一粒米,均衡饮食,节约粮食;

五、珍惜每一毛钱,合理理财,杜绝攀比;

六、爱护每一件公共财务,正当使用,不搞破坏;

七、在校做节俭学生,在家做节俭孩子,在社会上做节俭民,带动身边更多的人加入到勤俭节约的行列中来。

一个人的行动,声音微不足道,只有当你我的手交替在一起,你我的声音交融在一起,产生的力量才是巨大的。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一种智慧、一种品质、更是一种责任。所以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一起做勤俭节约风尚的传播者、实践者、示范者,让这般清新的风气飘扬在越秀的上空!

倡议人:___

时间:____年__月__日

建设节约型社会倡议书篇二:

为了积极响应国务院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战略决策,落实科学发展观,动员全省餐饮业积极投入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活动中去,全面增强全行业节约资源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节约社会资源,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综合管理水平。为此,我会向全省餐饮企业发出如下倡议:

一、提高全行业的节约意识。

餐饮企业的管理层要充分认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深远意义,制定落实节约计划,增强资源忧患意识,普及节能知识,推广节约资源新技术,实行定额,定量管理,在广大员工中开展“我为节约做贡献”活动。

二、合理利用资源。

1、科学用电,节约用电。加强对高耗能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确保最佳运行状态。合理调整空调温度,采用节电新技术,推广使用高效节能产品,使用节能灯具;

2、节约用水。使用节水器具和容器,实现一水多用,减少用水量。加强对各类设备的检查和保养,防止跑、冒、滴、漏。有条件的企业,应该安装废水处理设备,提高水资源的回收利用。

3、提倡勤俭节约的消费方式。不使用一次性,不易回收利用的各种物品和材料,杜绝使用各类不可降解的泡沫塑料餐具、一次性筷子、一次性桌布等易造成环境危害和资源浪费的物品。

4、做好物品的回收再利用。在严格消毒,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各类物品的循环再利用。实行垃圾分类,废旧物品回收处置,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

三、引导客人节约、节能。

1、向顾客宣传节约资源意识,在顾客满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各类物品消耗,尽量减少纺织品的更换、洗涤次数。

2、主动提示顾客合理点菜、配餐,避免铺张浪费,客人就餐完毕,主动征求顾客意见,为客人打包。

四、形成节约制度,降低各项成本。采用高效节能新产品,推广各类节约型水阀、卫生设备。定期对设备进行耗能监测评估,完善设备,资源管理制度。提高各类设备的完好率,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努力减少各类物品消耗。

五、节约的前提是保证质量。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建设节约型社会与鼓励消费并不矛盾。我们的目标是:在尽量满足顾客需求的前提下,提倡节约精神。要防止借节约之名偷工减料、粗制滥造。企业要在树立企业诚信形象的前提下,节约各项社会资源。节约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餐饮业是一个高耗能的行业,我们向全省餐饮业同仁发出倡议,共同行动起来,同心协力,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出贡献。

倡议人:___

时间:____年__月__日

建设节约型社会倡议书篇三:

全体同志们:

牢记“两个务必”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是共产党人的本色,是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我国人口众多、底子薄、人均资源相对较少,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作为党员,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节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懂得勤俭节约不仅仅是对社会财富的爱惜,也是对劳动和劳动者的尊重。物质上勤俭节约不仅意味着自律,同时也体现一种奋斗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在近期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院先进性教育领导小组于九月初向学院各总支、支部发出了《关于在全院党员中开展“创建节约型社会”大讨论的通知》,经过近一个时期全体共产党员的广泛讨论,各总支、支部均提出了具体的节约措施。通过集思广益,在“创建节约型社会”中,我们向全体共产党员发出以下倡议:

1.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每个党员做起,从身边的点滴事情做起,处处提倡节约,事事注意节约。

2.每位共产党员要以身作则,带头自觉开展节能降耗、节约用电、节约用水、节约用纸等活动,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3.提倡无纸化办公,做到纸张重复利用,办公用品节约化。

4.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处处养成节约的良好习惯,严格遵守学院制定的“节能降耗,节约用电”的规定,做到及时关灯、关空调、关电脑、关水等,为国家为人民节约一度电,节约一滴水。

5.自觉养成节约用车的习惯。公务用车尽量合并出车,减少出车次数,节约用油和过桥(路)费,及时保养车辆,避免不必要的损耗。

6.自觉养成节俭接待习惯。因公接待,视具体情况按规定标准接待,减少浪费。

7.在使用电话时提倡长话短说,减少通话时间,节约 话费。

让我们全体共产党员积极行动起来,带动广大群众,争做节能的模范,争当时代的先锋。

倡议人:___

建设节约型社会倡议书内容 篇2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草案) 》指出:以节能减排为重点, 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这是党中央立足当前, 着眼长远, 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1. 当前社会资源浪费严重。

据统计显示, 中国公车消费每年约3 000亿人民币, 相当于全国的教育经费和医疗经费。全国招待费2 000亿人民币也是个惊人的天文数字, 公费出国考察每年花2 000亿人民币, 可以再建一座三峡大坝及配套的全部设施。社会资源浪费不仅存在于消费领域, 同时也广泛地存在于生产建设和流通领域。造成社会资源浪费的不仅是国家干部也包括一般老百姓。例如, 浇地漫灌、焚烧庄稼秸秆等。

2. 资源缺口太大。

按人均占有资源计算, 中国的水资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 土地资源为1/3, 森林是1/5, 石油为1/10, 天然气近1/2, 铁矿石为1/2, 铜为1/6, 铝为1/14。随着经济发展, 社会需求的增加, 经济增长和资源供求矛盾越加突出。由于严重缺水加上水质污染严重, 全国600座城市已有400座城市供水不足, 100座城市严重缺水, 16个省市低于联合国确定的人均拥有水资源1 700立方米的用水紧张线。3.6亿农村人喝不上符合卫生标准的水。

中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到3.6亿公顷, 占全国土地30%, 并且仍在增加;沙漠化土地占1.7亿公顷, 受沙漠化影响的人口达4亿。每年减少耕地面积相当于一个江苏省的耕地面积, 中国的社会资源已经相当稀缺。相反, 中国的钢铁、铜、煤已成为世界第一消费大国, 石油、电力已成为世界第二消费大国。由于科技创新不够, 科技含量不高, 要保持经济快速发展, 保持GDP增幅不减, 现阶段仍需要资源、资金的高投入。但问题是中国各种主要资源已严重不足, 在45种重要战略性资源当中, 据估计, 到2020年时我们将有九种严重短缺, 有十种短缺。到2020年, 不但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将超过57%, 其他铁矿石也将达到57%, 铜将达到70%, 如此之高的依存度不仅增加国内产品的成本, 同时也给中国经济带来很大的风险。

3. 寄希望国际市场不可能。

中国国内资源日益紧张, 世界资源形势也不容乐观。根据资料分析, 世界铝土储量可采八十五年, 石油为四十二年, 铁矿石为五十五年, 铜矿为十四年, 锌为十一年。世界各国也已把资源供应和资源储备提到国家安全的首要地位, 世界资源的竞争日趋白热化。自1995年以来, 世界钢材增加部分的60%, 铝材的50%, 石油的20%, 大豆的30%, 天然橡胶的50%, 都与中国因素有关。为此美国、日本两国出现“中国资源威胁论”, 认为中国对资源的大量进口已造成世界经济资源的巨大威胁。

两伊战争为石油之争。人们预测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极有可能是因为争夺资源。世界资源的争夺日益激烈, 中国资源问题的解决只能立足于国内, 寄希望于世界市场不太可能。

二、节约资源,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相对不足、环境质量欠佳、自然灾害频发、粗放型经济模式尚未转变的国家, 节约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不仅是当务之急, 而且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政治意义。

1. 节约资源,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客观需要。

中国在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但总的来说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转变, 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靠资源的高投入来实现。资源消耗高, 浪费大, 污染严重。现在生产、流通、消费各个领域资源浪费现象都十分严重。如果扎扎实实地搞好一个环节的节约, 就会增加大量的社会财富。假如把现在煤炭回收率的30%提高到40%, 中国可多采煤100亿吨, 相当于多建十个大型煤田;假如把全国日常照明用的白炽灯换成节能灯, 就能节约80%的照明用电, 每年就省下整个三峡发电量。实践证明, 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已经走到尽头, 不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建设节约型社会, 资源就难以为继, 环境就难以改变, 现代化就难以实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只能成为泡影。

2. 节约资源,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近年来, 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不少人为此沾沾自喜。实际上中国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以牺牲环境、破坏生态为代价。1990年环境污染损失的经济价值为367亿元, 约占当年GDP的2.1%;1992年环境污染损失为1 096亿元, 约占当年GDP的4.5%;1993年环境污染损失为1 085亿元, 约占当年GDP的3.16%。据1997年世界银行统计, 中国每年环境污染所造成的损失是GDP的7%。这一数字, 差不多接近这些年经济增长所创造的价值, 也就是说, 我们千方百计所创造的经济增长奇迹实际上被污染所造成的损失相抵消了。现在, 中国有限的资源遭到严重浪费, 环境污染已是世界之最。因此说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就是节约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

3. 节约资源,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人民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人民赖以生活的基本条件几乎不复存在, 13亿人口居然有1.3亿人口为乙肝病毒携带者, 中国人患肝癌的数量已占世界一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原副院长王建璋教授指出:人类的病症80%~90%都是由环境引起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 中国的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工业化进程将不断推进, 居民消费结构将逐步升级, 城市化步伐将不断加快, 资源需求将持续增加, 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是节约资源。如果再一味追求GDP, 拼资源、争做“世界加工厂”无异于竭泽而渔, 杀鸡取卵。因此,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既是当前保持经济平衡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 也是实现全面小康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

4. 节约资源,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

解决中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资源问题, 着眼点和立足点必须在国内, 从国外资源形势看, 随着发达国家经济复苏,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加快, 给中国利用国外资源带来了很大的难度。2004年以来世界铁矿石价格上涨90%, 再上涨的话, 中国炼钢行业将要整体亏损。过多地进口资源, 不仅耗费大量资金, 而且加剧国际市场供求矛盾, 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更大的风险, 引发一系列经济、政治、外交问题, 影响中国的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节约资源, 加快节约型社会建设, 控制对国外资源的依存程度, 对于确保中国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节约资源,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途径

节约资源, 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中国长远发展的大计, 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必须采取多种有力手段和措施, 动员全国上下, 举全社会之力, 才能取得实质效果。

1. 尽快修改《节约资源法》。人口、资源、环境是当今世界

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错综复杂, 但其核心是资源问题。解决好节约资源问题可以缓解就业压力,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防止环境污染。例如, 用庄稼秸秆生产活性碳, 每年可增加外汇兑换成人民币2 000亿元;用玉米和玉米芯生产木糖醇, 变废为宝, 化害为宝, 减少污染, 保护环境, 增加了农民收入, 有百利而无一害, 何乐而不为。可惜以上的好做法、好典型只是个别地方的个别现象, 要全面推广, 必须有法律制度保障, 因此应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共同作为中国的基本国策。中国已经制定了《环境保护法》, 但有许多地方并不够完善, 执行起来有一定难度。现在应尽快修改《资源节约法》, 规范社会和公民的消费行为, 其法律效力应远远超过一般政策方针。要把节约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目标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 并以此为依据建立综合反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体现科学发展观、政绩观的指标体系, 有利于中央提出的建设节约型社会战略决策的实施。

2. 建立绿色GDP核算制度。

传统的GDP核算制度面临诸多挑战和社会的质疑, 因为它忽视了自然资源的稀缺性, 忽视了经济发展带来的过度资源消耗, 助长了政府和企业一味追求GDP高增长而破坏生态环境、浪费自然资源的行为。中国钢筋、水泥消耗占全世界总消耗量的50%以上, 以这样的资源付出才换来9%的经济增长速度, 才换来3万亿人民币的财政收入。与注重软件开发和以生物工程为支柱, 并且GDP增幅也达到6%的印度相比, 你说哪个国家的经济质量更好一些?建立绿色GDP核算制度对建设节约型社会来说宜早不宜迟。

3.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现代国际社会广为推崇和实践的新型经济增长模式。循环经济就是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更少的资源消耗、更低的环境污染、更多的劳动就业的经济模式。它与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的区别在于:传统的经济增长直接依赖于对资源的消耗并对环境产生直接污染, 一端投入资源从事生产性消费, 一端产出的同时排放废弃物、渣、气、水、热等有害物质;而循环经济模式立足于减少投入和节约消耗, 并在再生产运行的链条上收回和再利用废弃物、渣、气、水、热, 呈现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的反复循环流转过程。例如固镇县刘集镇的沼气村, 把养猪产生的猪粪、农民收庄稼时通常焚烧的秸秆这些废弃物作为生产沼气的原料, 生产洁净的新能源沼气, 用来照明、煮饭, 然后再把沼气渣作为无公害的有机肥生产绿色食品———蔬菜水果。发展循环经济是节约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好措施、好途径。

4. 提高全民族的资源节约意识。

推进雨水利用 建设节约型社会 篇3

北京没有大江大河,对过境河流的水源控制能力十分有限,水资源主要靠本地天然降水。全市多年平均降水585毫米,形成水资源量近38亿立方米,地下水25亿立方米,地表水13亿立方米。

雨水对于北京而言,是极其宝贵的可利用资源。北京城市雨水利用已有悠久的历史。在故宫、颐和园、北海公园等古代建筑和园林内均可发现体现古人雨水利用思想的踪迹。那么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应如何进行雨水利用,雨水利用又有哪些意义和方式呢?

雨水利用不仅仅是一种资源的开发和节约,对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的改善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进行雨水的收集利用,可直接节约水资源,缓解城市供水紧张。其次,建设渗透设施,下凹式绿地,使雨水下渗,可涵养地下水;减轻城区雨洪负荷,减少接纳水体下游洪峰流量和洪涝威胁;增加浅层土壤的含水量,调节气候,遏制城市热岛效应;可以减轻城区径流导致的面源污染;减少扬尘污染,降低噪音。再有,通过综合利用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雨水利用通常分为雨水的直接利用、间接利用及雨水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相结合的综合利用方式三种。

雨水的直接利用

雨水的直接利用是指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将一定汇水面积上的雨水通过收集系统收集起来,贮存于雨水收集池,经处理后用于绿化、冲厕、洗车等用途。如北京市政府机关大院雨水回收利用工程于2005年5月份建成并投入使用。该工程利用院内地面朝一面倾斜的特点,在雨水汇集的低洼处建设雨水收集池收集上游来水,经处理后用于院内绿化,不仅收集利用了雨水,解决了院内三分之二绿地的绿化用水,而且还解决了原来低凹处的积水问题。

北京市十五中学雨水利用回收工程,将学校操场近2万平方米的汇水面积上汇集的雨水,通过雨水收集系统回收进入地下蓄水池,经过初期弃流、截污装置、布水控制和净化池滤后用于冲洗操场、浇灌绿地,并能收集操场的日常冲洗用水,使操场的日常冲洗用水实现再利用。

还有就是利用雨水收集装置收集屋面雨水用于周边绿化、路面清扫等。

雨水的间接利用(也是通常的雨水渗透)

雨水的间接利用与雨水集中收集、储存、处理、利用相比,它具有技术简单、设计灵活、易于施工、运行方便、投资少、环境效益显著等优点。雨水渗透的目的是将雨水回灌地下,补充涵养地下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缓解地面沉降、减少水涝等。

这种方式常见的有:

(一)下凹式绿地,绿地是一种天然的渗透设施。一般在生活小区建筑物周围均有绿地分布,便于雨水的引入利用;可以在小区设计部分低绿地,以增加雨水渗透量。可以减少绿化用水并改善城市环境;对雨水中的一些污染物具有较强的截留和净化作用。

(二)人造透水性地面指各种人工材料铺设的透水地面,如多孔的嵌草砖(俗称草皮砖)、碎石地面,透水砖、透水性混凝土路面等。人造透水地面能利用表层土壤对雨水的净化能力,可实施地点灵活,停车场、步行道、广场等均可采用这种利用方式。

雨水的综合利用

雨水的综合利用是指雨水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相结合的方式,这种方式实际利用性强,如青年湖公园雨水综合利用工程,是将青年湖南、北岸雨水,收集引入湖中,利用公园中的湖体做雨水收集池,利用现有的湿地建立相应的湖水净化系统,控制湖周边的污染源,在收集利用雨水的同时使湖水水质得到净化。

城区雨水利用应采取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条件,选择直接利用或间接利用,或两种利用方式的结合,以做到经济可行。雨水的直接利用,如建设调蓄设施将雨水径流收集起来,经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后作杂用水,或将径流引入中水处理系统中水处理站,作为中水的水源之一,或与区域内的景观和水系结合,将雨水用于景观或作水系补水,或根据建设单位的具体情况,建设各类渗透设施,或将雨水渗透和雨水贮存结合建设渗透塘,渗透湿地等。

北京从2001年开始建设雨水示范工程,到目前为止城镇已累计完成162项雨水利用工程,总汇水面积1475万平方米,总蓄水能力达到230立方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于创建节约型社会的倡议书 篇4

正值全国上下创建节约型社会,辽宁省农村信用联社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如火如荼开展之际,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基层农村信用社普通共产党员和员工,向全省农村信用社发出“创建节约企业、实现同生共赢”的倡议。辽宁省农村信用社走过了50多个春夏秋冬,50年来,辽宁大地变了,辽宁农民富了,农村信用社的经济效益有了显著的提高。在全社会推动消费、扩大内需的大环境下,部分农村信用社干部职工的节约意识淡漠了,开源节流的口号喊累了,厉行节约在有些人眼中被看作“抠门”。由于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刚刚起步,集约化经营程度不高,在当前经营管理过程中,不但要要细算经济账,还要细算社会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升油、一枚曲别针都是宝贵的资源,都是我们经营需付出的成本,“涓涓细水汇成河”,共同的节约,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能真正体现辽宁省信用联社“与三农同生,与社会共赢”的经营理念。也能充分体现辽宁省农村信用联社的社会责任和环境资源观,这样做不仅节约了宝贵的资源,也会培养企业员工的社会责任。因此,我提出如下倡议:

1、创建节约型机关。“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各级联社机关应率先垂范做好节约型企业的创建工作。节约每一度电,充分利用自然光照,减少照明设备能耗,工作完成后及时关闭电灯、计算机和空调等,切断电源,离开办公室时间较长或下班时做到随手关灯,夏季将室内空调温度控制在26摄氏度以上;节约每一滴水,用水完毕后或发现龙头滴水现象,做到随手关闭水龙头,加强对用水设施的保护和维修,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充分利用二次水的再使用;节约每一张纸,提倡双面用纸,注意信封、复印纸的再利用,大力推行无纸化办公,充分发挥电子网络优势,进一步减少纸质公文印制数量,修改文稿尽量在电子媒介上进行,需要出样的,要用小字号排版,减少纸张消耗;节约燃油,工作人员外出进行一般的非紧急性公务活动,要尽可能乘坐公交车辆,紧急公务活动需使用公务车辆时,能几人同行的,要集中乘用公务车辆,出车时,能用自然风降温的,决不开空调;节约办公用品,各部门应本着节约的原则领娶使用办公用品,管理人员应做好监督和统计工作。

2、创建节约型企业。突出成本控制体系建设,努力构建节约型企业长效机制是创建设节约型企业的关键,也是重要保证。要依靠机制调动全员积极性,围绕“能耗、物耗、资金”等重点,促进农村信用社经济运行质量的进一步优化。提倡加强现金头寸管理,按照业务发展的非线性公式,合理匡算库存现金和支付头寸,在不出现支付风险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现金占用,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提倡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开展“节约明星”、“节约能手”评选活动,切实提高有限费用的投入产出率,最终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提倡勤俭节约办事情,坚持“勤俭节约办好一切事情”的原则,合理安排,科学调配,反对大手大脚,反对铺张浪费,严格执行省联社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大力压缩费用开支,为全省农村信用社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保障。

“建设节约型医院”倡议书 篇5

同济连着你我他 勤俭节约靠大家

处处不让水长流 点点滴滴心头挂

空调不低于26度 全院节电上万度

房间无人灯不亮 人走灯灭成习惯

电器不宜空运行 白白耗能太可惜

多走楼梯练身体 少用电梯少耗电

莫用一次性笔芯 医疗文件钢笔书

废弃纸张勿乱扔 重复利用可循环

路见浪费勤制止 身边节约大可为

养成节约好习惯 你我点滴现在起

节约是美德,节约是品质,节约是责任。让我们同心协力,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做勤俭节约风尚的传播者、实践者、示范者,让“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理念在同济医院蔚然成风,用实际行动为把我院建设成为国际一流医院而努力!

建设节约型餐饮倡议书(讨论稿) 篇6

各餐饮企业的同仁们:

合肥餐饮是个欣欣向荣发展强劲的产业,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创新经营理念,扩大经营规模,开拓经营方式,创造新的品牌,2006年全市营业额达48亿元,为服务百姓,繁荣商业,扩大就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合肥建设、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创下了辉煌业绩。

同时,餐饮业又是一个消费者极为敏感的行业。价格高低、服务优劣、卫生好坏乃至营养健康、绿色环保等无一不为全社会所瞩目。目前,我省处于汛期并即将进入蔬菜等副食品的伏缺期。猪肉等食品原料价格上涨已成为老百姓关注的焦点。

一个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既重视并追求企业效益,更重视并履行社会责任。我们要克服成本增加的困难,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把利润降到最低水平。我们郑重承诺并向全行业发出倡议,尽最大所能,稳定餐饮市场价格水平,建设节约型餐饮企业。

一、开展2007—2008管理效益年活动,加大资金投入,以科技为导向,实现企业的技术进步,创建节能型、环保型企业。制订节能降耗的目标和措施,建立健全节能降耗的管理机制,通过检查、考评等奖优罚劣,把节能降耗目标分解到各工种岗位,变成员工自觉的行动,从而有效控制日常的能源消耗,降低费用。

二、贴近民生,服务百姓,积极创新推广新菜式,用精细菜品,中小份额装盘引导消费。提供大、中、小份量菜品供消费者选择,减少使用一次性木筷等资源性用品。我们要认真研究、积极创新荤素搭配的菜品,或以素为主、以荤为辅,或素菜荤做;仔细研究菜品的原料比例,营养均衡,烹制火候,盛器大小,装盘艺术等,以此取悦顾客。引导顾客节约、理性消费。按需点菜,量“出”为“入”,吃好吃完,不要花钱买排场,让节俭之风成为餐饮时尚。

三、积极按照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大力推进餐饮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构建新型餐饮产业链,开拓餐饮业实现循环发展的新途径。要加强对废弃物的分类及回收利用,加强对采购、加工、服务、消费流程的优化改进,打破传统的“原料—制作产品—排除废物”孤立的产业体系,构建“原料—制作产品—再生资源”的新型产业链条,不断促进餐饮业优化升级。

让我们共同努力,把合肥的餐饮业打造得更务实、更绿色、更节约,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发展农业机械化建设节约型社会 篇7

一、农业机械化与水资源、土地、能源、种肥药的综合节约和合理利用

农业机械化是先进的生产力,是农业现代化的根本标志和实现手段,更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物资装备。

(一)农业机械化与水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中国是世界上水资源最短缺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量不足世界的1/3。而近年来水资源又遭受了较为严重的工业污染和生活废水污染,生态破坏更造成水资源的短缺。加之我国传统农业中大水漫灌等落后的灌溉方式,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浪费,这又加剧了我国发展农业与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在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粗放农业向集约农业、低效农业向高效农业转换的过程中,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推广农业节水灌溉设备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在中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逐步推广滴灌、微灌、喷灌技术和灌溉机械,实现灌溉的机械化,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从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达到农业节约用水又增产增收的目的。

(二)农业机械化与土地的节约和集约化利用。民以食为天,食以地为本。但是近年来,我国的耕地资源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损失。各种开发区、房地产的大量圈地占地,生态破坏造成耕地的水土流失、风化沙化,土壤污染,化肥农药过量使用造成耕地肥力急剧下降等,无一不威胁着土地这一我们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和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粮食安全。在耕地量的减少的同时,土地肥力质的下降也已相当严重。耕地长年遭受风蚀、水蚀,以及工业污染、化肥农药污染等,也常年占耕地面积的85%以上。土地肥力减退,农业投入成本增加,而耕地产出率下降。要解决我国耕地质和量两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需要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和开展综合治理,实现农业机械化是一条有效途径。一是推行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在北方风沙区、水蚀区,大力推广免耕、少耕、作物留茬等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减少土地翻耕,防止土壤被风蚀和水蚀。桔杆留茬,覆盖了土壤,减少耕地被风蚀水蚀,同时起到了保肥保水的功效。在南方,推行精耕细作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对耕地实现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二是加大土地的复垦和提高耕地复种指数。加大对废弃工矿企业占地、水毁耕地、荒漠化土地、滩涂地的复垦力度,增加耕地面积,扭转耕地面积连年下滑局势。土地复垦是浩大的工程,必须依赖大规模农业机械化的利用。增加耕地的复种指数,就是增加农作物的播种面积,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而耕地复种指数的提高,劳动量和劳动强度的增加,也必须依赖于农业机械化的采用。三是推广以秸杆还田为主的”沃土工程”。大力推广秸杆还田的农作物收获机械,将农作物秸杆粉碎还田,变废为宝,从而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培肥地力,提高耕地质量和产出率。

(三)农业机械化与农业节能增效。农业机械与节能增效的关系表现于两个方面:一是农业机械化在农村新能源开发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农村生物质能等可再生新能源的开发中,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农作物秸杆收割、粉碎、固化成型等方面的功能。推广机械化秸杆气化、发电技术,推动生物质能建设,从而调整农村能源结构。二是注重农业机械本身的节能。我国拥有近5000万辆的农用运输车辆和数千万的收割机、播种机、植保机、农产品加工机械和排灌机械等,农机总动力过亿千瓦,而我国的农机配备的柴油动力机械制造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相当差距,其效率较低,能耗较大,且废气排放较高,农业机械节能还有较大的潜力和空间。而农业机械化的实现,并不全在于其数量的增加,关键在于农机质量的提高,农业机械化必须以拥有大规模的能耗小、效率高、污染小的农业机械为基础。如果全国的农机动力,通过对柴油机的技术改造,平均降低10%的能耗,减少10%的尾气排放,其经济价值和环境效益就是不可估量的。

(四)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用种、用肥、用药的综合节约。大力推广农作物精播机械,实现节约用种;推广化肥精施和深施机械,节约用肥;推广农药精喷机械,节约农药用量。种肥药的节约,不仅降低了农业成本,而且提高了种子、肥料、农药的使用效益和农产品质量,真正达到了节本增效的目的。

二、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总体上还比较落后,与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差距还较大。特别是广大中西部贫困地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几乎陷入了停滞。在中西部贫困地区,国家近几年对农业机械化的项目资金投入儿近为空白,农机部门的自我更新和发展能力几近丧失,国有农业机械发展甚至山现负增长,县乡农机推广服务网络接近于崩溃边缘。农业机械化的综合水平不足50%。农业机械化对于节水、节能和耕地的集约利用,以及种肥药的综合节约,作用甚微。如何发展节约型高效农业,建设和谐小康农村,实现农民的增产增效,一条十分重要的途径就是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

(一)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要让农业机械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促进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关键前提就是务必要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尽快实现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各级政府都要认真贯彻中央的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方针政策,切实执行《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将各地方农业机械化发展真正列于本级政府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当中去,高度重视农机化工作,充分发挥农业化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的作用。财政列支中要扩大对农机购置补贴的范围和额度;要支持先进、适用、安全、高效农业机械的研发和生产:要出台优惠的农机生产、研发、购买、作业的财税政策和信贷政策:要尽快实施农机作业的燃油补贴和机耕道建设补助政策。同时国家要进一步扩大保护性耕作机械化项目规模:着力实施旱作节水农业项目,大力发展滴、微、喷灌等农业灌溉新技术;启动机械化秸杆还田的“沃上工程”,提高耕地质量和集约利用水平:大力实施机械化耕地复垦丁秆项日,提高十地复种指数:实施农业机械的节能技改:厂程项日,实现农机节能、增效、降污日标。

建设节约型社会倡议书内容 篇8

要围绕“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深化经济结构调整”,支持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工业领域节能、节水和降耗的目标。“十一五”期间,应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通过自主创新或引进技术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建设吉林省高新技术产业体系,着力培植光电子产品、软件、新药等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高新技术产业群,大力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加快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步伐,使我省传统的资源型产业达到国家所确定的节水、节能、降耗的目标,不断推进我省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要以推动与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提高资源节约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水平。一是努力研究与开发我省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关键技术,如玉米深加工上、下游产品链的延伸与废物的再利用技术;肉类加工产业的副产品如骨胶、皮革再加工的清洁生产技术开发;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品的绿色设计技术及生命周期评价技术研究与开发;可与上述主导产业相链接的相关产业的开发研究与设计。二是循环经济发展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开发:主要包括吉林省主导产业循环经济结构设计、产业链条延伸及相关产业链接技术的开发;不同类型与规模的循环经济示范区(或生态工业园区)的设计及规划的研究与建设;以四平循环经济示范区和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为平台,建设好国家级和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区。

要搞好节约资源领域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和产业示范。近期应对我省资源领域的主要关键性技术进行攻关,加大投入,争取“十一五”期间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此基础上进行产业化示范。重点应对我省主要行业的节能、节水、原材料节约等方面进行技术开发,重点突破一批资源节约领域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建立若干示范性工程。

要搞好资源综合利用、特别是可再生资源的再利用的关键技术的开发及示范工程建设。本领域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包括:一是工业及城市生活污水资源化和再利用技术:二是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畜禽粪便资源化技术与设备,切实可行的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技术、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技术(如发电、菌肥以及绿色建材生产技术等)与设备的研究与开发。三是包括再生金属、废旧轮胎、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重点对各类废旧物资的回收和再利用进行研究,开发出一系列废旧物资的再利用技术,并逐步促进其产业化。四是研究与开发农作物秸秆(重点是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等。

要努力构建全省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科技支撑体系。首先,应进一步整合全省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科技资源,建立与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其次,要制定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规划,着力构建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技术平台。按全省的统一要求,根据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主要任务和重点领域,制定全省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规划,并把其主要内容纳入《吉林省科技发展“十一五”总体规划》中。为了更好地推动节约型社会的建设,突出科技进步的作用,应尽快地建立推动节约型社会的技术平台。第三,组织实施节约型社会科技自主创新工程,集中力量实施一批重大专项。要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组织开发和示范有重大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重点支持一批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技术开发和改造项目,重点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的资源节约型产品、再生资源利用产品和发展一批相关的特色产业。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篇9

最近,国务院发出《关于做好建设节约

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通知》从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五个方面提出了今明两年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工作,并提出了加快节约资源的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七个方面的措施。这个《通知》,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部署。我们一定要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下大气力加快节约型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什么)

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

总结现代化建设经验、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先天脆弱的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努力缓解资源不足的矛盾,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长期以来,我国高度重视节约型社会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2004年与1990年相比,全国每万元GDP能耗下降45%,累计节约和少用能源7亿吨标准煤;火电供电煤耗、吨钢可比能耗、水泥综合能耗分别降低11.2%、29.6%和21.9%,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但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在相当程度上仍然是主要依赖资源的高投入来实现的,能源、淡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论据一)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源的支撑。我国经

济已进入新的快速增长阶段,而粗放式的增长使得我国能源、淡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进一步凸显。与此同时,生产和消费方式不合理的问题相当突出,脱离实际、贪大求洋,追求奢侈、挥霍浪费的现象还大量存在。现实告诉我们,如果不改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如果不在全社会进一步强化节约资源的意识,经济的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多地受到资源的制约,生产生活环境会越来越恶化,这将直接影响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论据二)

建设节约型社会,就要树立和落实科学

发展观,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紧紧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加快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节约意识,尽快建立健全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体制和机制,逐步形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怎么样)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坚持勤俭节约,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

社会,不仅是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不仅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也应成为生产企业和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我们要认识到,每个人浪费一点资源,数额就非常巨大;每个人节约一点资源,就是一笔巨大财富。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贯彻《通知》精神,加强对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领导和协调,抓紧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保证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各项部署落到实处。要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率先垂范、先行一步,带动全社会广泛开展各种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活动,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努力营造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良好氛围。要在全社会形成崇尚节俭、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的理念,用节约资源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逐步形成文明、节约的行为模式,形成人人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尽责、人人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出力的良好风尚。(怎么样)

地球只有一个,资源极其宝贵。未来15年,我国仍将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将进一步增大资源消耗的强度。我们面临人口不断增加、资源约束突出、环境压力加大的严峻挑战。为了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了子孙后代的福祉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让我们行动起来,坚定自觉地把科学发展观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为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出应

建设节约型社会。从政府节约做起 篇10

行政浪费现象的存在,大幅度增加了行政成本,影响着政府在公众中的形象,甚至对我国的国家形象也造成了损害,长久以来都是从政府到大众十分关心的问题。近20年来中央下发了数十个旨在遏制公款吃喝的文件,也曾多次下发关于严格控制外出参观和制止公费旅游的通知,但几十个红头文件“管不住公务员一张嘴”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何铲除政府部门“讲排场、比阔气,花钱大手大脚”之根源,这是民众更为关注的。

而今,建设节约型社会正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主题,节约型政府是节约型社会的题中之义,政府部门应当成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表率,各级政府和所有公务员都要率先垂范,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打造“节约型政府”,搞好政府机构的节能,不仅可以有效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约财政支出,而且还能发挥政府的示范作用,促进社会节能意识的提高和节能技术的推广。

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节约光荣、厉行节约的社会氛围。通过各种手段大力表扬集体和个人节约的先进事迹,揭露严重浪费资源的现象,帮助相关部门和人员认识到厉行节约不仅仅是个人的事,切实认识到节约光荣、浪费可耻。加强各部门的监督。政府部门预算约束软化和预算外资金的大量存在,是造成政府花钱大手大脚、无所顾忌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彻底根绝政府存在的“小金库”。把预算外资金全部纳入政府预算控制,实行彻底的“收支两条线”,把收入纳入国库,杜绝大笔公共财政资金体外循环和随意支配。

加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近些年来,一些政府实行政府财政公开的政策,就是很好的尝试。如果在消费方面能够打造“阳光政府”,那么绝大部分不合理消费,就能够因“阳光操作”而受到约束。

要进一步树立官员“公仆意识”。政府浪费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官本位思想在作怪。工作用餐超标、公车超标、办公室配备洗澡间和休息问等浪费现象的存在,是一些政府官员把这些当做自己级别高、受人尊重的标志,这种观念必须根除。

探索并完善类似于政府采购制度等有利于节约型政府建设的新制度,确保政府采购符合公共需要。

建设节约型社会,政府部门要带头。只有政府部门自身提高认识,各部门加强监督,才能够管好政府的财政收支,捏紧政府的“钱袋子”,刹住行政机关“豪奢风”,将节约型政府建设落到实处。

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思考 篇11

关键词: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路径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4-0012-02

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背景和提出

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已成为大多数国家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进行着世界规模最大的工业化建设,正处在发展的关键的时期,能否处理好经济的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兴衰,关系到能否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1.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背景

第一,从全球来看,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先进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人类通过长期过度依赖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现了经济的飞速发展。与此同时也导致了全球性资源的紧张、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世界经济的增长和发展越来越受到资源、环境和人口条件的制约,人类必须重新构建资源、环境、人口与经济增长的依赖和约束关系,重归人与自然的和谐。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对能源和资源的需求量还在不断增大,长期来看,资源的短缺将制约着我国经济的长足发展;环境污染的蔓延将继续影响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生态破坏将直接或间接引发自然灾害。

第二,从我国工业化发展现状来看,长期以来,传统经济发展模式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生态环境脆弱。从我国工业化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看,未来对资源、能源的需求量会更大,环境和生态的承载力将会巨大。如果不重视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平稳发展将不可能实现。1995年我国确立了实施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战略,党的十七大又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经济发展的理念、战略和途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提出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奋斗目标,2006年12月胡锦涛同志强调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更突出的战略位置,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同时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党的十八大还首次提到“建设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景。顺应时代潮流,立足我国实际,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势在必行。

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意义

1.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2003年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强调要树立和落实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做了进一步的阐述。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我们讲发展不单单是经济总量GDP的增长,还包括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全方位发展。发展不能停留在只追求经济发展的数量和规模更应该注重发展的质量和社会效益。以人为本是核心,是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能源资源过度开采利用,经济实现永续发展的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何谈可持续发展?所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势在必行,这是时代的潮流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2.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2002年党的十六大指出,我国总体上实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2020年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经济指标看,全面小康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指标,这需要足够的能源资源作保障,而当前我国的能源资源现状却不乐观,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41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人均淡水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分别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1%和4.5%。45种主要矿产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我国的能源资源短缺已经是客观事实。在资源能源短缺的情况下,我国的能源资源利用率不高,据统计,我国的能源利用率只有33%,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55%,矿产资源总回收利用率为30%,分别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25个百分点和20个百分点。要保证经济的长足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选择资源节约的生产方式。

3.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根本途径

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了资源的过度开发、能源浪费严重、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生物的生存空间不断变小,人类的生存环境也日益恶化。据中国环保部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地表水总体为轻度污染。2011年全国200个城市开展地下水检测,其中较差—极差的比例为55%。可见,我国地下水污染严重。清澈的河流变成了臭水沟,城镇居民的饮水安全令人担忧;大气污染严重,雾霾天气频发,由于空气污染引发的疾病不断增加;每年有大量土地面临被沙化的危险,沙尘暴向内陆推进,自然灾害频发,人民的正常生活被打破,生命财产受到损失。科学发展观提出以人为本,就是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切实保保障人民各项权益的实现。而生存权是每一个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也是公民实现其他权利的前提和基础。我们讲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先要让老百姓能够喝上安全的饮用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安全的食物。所以,积极创建资源节约型社会有利于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利于促进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三、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路径

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工业化道路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工业化道路。传统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了许多问题,例如:资源能源的浪费严重,环境污染严重,空气质量明显下降,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从当前我国的国情看,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基数庞大,工业化规模不断扩大,对能源资源的需求量将继续增大,生态环境将会面临更大的压力。如果无视我国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味追求GDP,继续走传统的发展道路,势必加剧经济、资源、人口之间的矛盾,使得我国经济长远发展没有后劲。纵观全球,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也出现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这样的一些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今天我们搞工业化建设绝不能重蹈别国的覆辙,而是要引以为戒,根据我国国情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实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工业化道路,它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只有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加快高效节能科技的研发,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资源节约型社会才有望早日实现。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江泽民同志早在1995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讲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资源节约型社会,以节约使用能源资源和提高能源资源的使用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科技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资源节约更多地要依靠高效节能科学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我国当前的科技水平远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特别是在重大技术设备、精密生产设备、科研仪器等方面依赖进口,在信息技术、生物科技、新材料、新能源开发利用方面更是落后于发达国家。所以,我们要有紧迫感和危机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积极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一流的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物,形成强大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成。

3.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要抓住机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据统计,到2007年底,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分别是11.7%、49.2%、39.1%,可以看出,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最大,第三产业还有待进一步发展。从世界发达国家的工业化比重来看,工业和农业的比重较小,第三产业的比重较大,如:美国75.3%、法国72.4%、日本68.1%、韩国55.1%。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没有实现转型,低污染、高效节能的新型产业没有快速成长起来。我国当前工业结构的现实情况不仅加大资源环境的压力,而且影响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的提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就是要严格控制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产业的发展,坚决淘汰严重耗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能力,鼓励、支持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鼓励、支持清洁能源的生产。所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不仅可以大大缓解就业压力,实现劳动力的转移,而且可以节约资源能源,缓解未来资源能源的紧张,减少环境污染,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曾智泽,白雪秋,曹存良.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J].前线,2004,(11).

[2]汤鲜.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构建[D].长沙:湖南大学,2009.

[3]侯云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N].经济日报,2005-11-21.

[4]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N].人民日报,2005-10-09.

[5]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16.

[6]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08.

建设节约型社会倡议书内容 篇12

消费道德教育是指以提高消费者道德素质为宗旨, 有目的、有计划、多途径地向消费者传授和灌输合乎现代伦理道德规范的消费知识、消费经验、消费技能等内容, 并对其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产生影响的教育活动。通过实施消费道德教育能使大学生认识和纠正自身消费意识与行为的不足, 树立科学、理性、和谐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 有利于维护校园、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在我国高校德育中, 消费道德教育相当薄弱, 甚至出现空缺。中央明确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为消费道德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大大丰富了消费道德教育的内涵, 同时也对消费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提供了新的途径。大力加强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 提高大学生的消费道德素质, 对建设节约型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当前大学生消费现状与特征

据调查显示, 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行为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消费水平整体较高, 42.3%的学生月消费在300元~500元之间, 31.2%的学生的月消费在500元~800之间。二是消费两极分化趋势明显, 部分学生月消费在300元以下, 有的甚至不足2 0 0元, 而有9%的学生月消费超过1 2 0 0元。三是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 手机、旅游、电脑、运动、影音器材是大学生的消费热点。生活费在月消费中所占的比例也因月消费水平的高低各不相同, 消费越高, 生活费所占的比例越低。四是在消费方式上, 已经进入了网络电子时代, 许多大学生都有交通I C卡、银行卡、上网卡甚至运动健身和美容卡等。

消费状况和消费方式的改变, 使大学生的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 消费观念呈现出新的特征:

1. 崇尚品位。

大学生消费己经具有明显的品牌偏好。大学生认为拥有品牌是现代、时髦、有身份、有品位、有档次的标志, 据此可以反映个人的富有、新潮, 体现其能力和价值。他们心目中的先锋品牌都带有青春气息和跃动因子, 并有国际化倾向。

2. 互相攀比。

攀比消费也是当前大学生消费一个通病, 消费的目的往往不是由于迫切的生活需要, 而是出于不甘落后, 胜过他人的心理。出于这一动机, 消费时往往是看到别人有的, 自己也要有, 别人没有的, 自己先要有, 别人档次高, 自己就要比他还高。

3. 追逐时尚。

大学生对潮流有敏锐的领悟力, 他们关注流行、追逐时尚。当代大学生注重挣钱, 推崇“能挣会花”、“分期付款”和“贷款消费”等时尚性消费观念。在消费方式上, 大学生热衷于网上消费、刷卡消费。

4. 享受生活。

“享受生活”成为部分大学生核心的消费观念。部分大学生把节俭看成是“寒酸”, 他们对传统的“省吃俭用”、“节衣缩食”消费观念的认同感减弱, “享受生活”已成为指导消费的全新观念。

二、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原因

造成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原因是多样和复杂的,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 西方消费主义文化思潮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带来了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害怕消费、抑制消费。一股消费主义思潮在社会, 也在大学生中蔓延起来。“消费主义”是二战后西方主流的消费价值观, 这种思潮的主要特征是只看重消费而忽视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 有很强的购物欲, 但脱离了社会经济发展和个人实际收入的现实水平, 无休止地相互攀比, 甚至追求奢靡。同消费主义相随而行的, 是享乐主义思想在大学生中不断膨胀。他们把消费等同于享乐, “今朝有酒今朝醉”、“与其追求明天的极乐世界, 不如今天过得快活”等观点被一些大学生视为人生真谛。

2. 艰苦奋斗教育的力度不够。

近些年来, 人们对提倡艰苦奋斗精神的宣传教育越来越少, 对艰苦奋斗精神的理解也不免失之偏颇。一提到艰苦奋斗, 人们就误认为在生活上要一味地节欲, 做苦行僧, 这就使一些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逆反心理。他们认为, 艰苦奋斗是父辈们的事情, 是战争年代的事情, 与现实离得太远, 与他们无关, 结果使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流于形式。这种教育力度的不足和教育效果的苍白, 使大学生们未能真正将艰苦奋斗的精神扎根于思想中, 付诸于行动上。

3. 转型期社会环境的影响。

在社会转轨时期, 一方面旧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己被抛弃, 而另一方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道德文化尚未完全形成, 以致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良的消费现象。追求物质享受, 轻视劳动创造;比财斗富, 鄙弃节俭等不良社会风气, 对大学生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社会上的不正之风, 如请客送礼、拉关系、走后门等对大学生的人情消费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开放以后, 国外、境外影视等的传入, 一些腐朽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对世界观正在形成中的大学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

4. 大学生自身消费理念的不成熟。

当代大学生的年龄正处于1 7岁至2 3岁之间, 生理上已经成熟, 而心理上正在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完全成熟。他们积极追求自我, 喜欢做每个年轻人都做的事, 有强烈的主体意识, 并开始用成人的眼光审视社会, 模仿成人独立地购买自己喜欢的商品。大学生在谋求满足消费需要的过程中, 容易迷失方向, 误入在消费过程中互相攀比、追求名牌、追求享乐、追求虚荣的陷阱。

三、建设节约型社会需加强对大学生的消费道德教育

大学生消费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体现着当代青年的精神文明程度, 也影响节约型社会建设的进程。因此, 需要对大学生的消费给予正确的引导, 并把它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1. 树立与节约型社会相适应的“适度消费”道德观, 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

“适度消费”是既适应本国国情、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然资源, 又能满足居民基本生存和发展需要的一种消费状态。适度消费既不是过度消费, 也不是消费不足;既反对禁欲主义贬抑消费, 又反对享乐主义张扬消费;既反对手中有钱, 花光用完甚至超越自身消费能力的“败家”消费, 也不提倡人们在收入明显提高的情况下依然节衣缩食的消费。“适度消费”是在资源条件约束下的最优化消费。这就要求大学生的个人消费与家庭的收入水平相适应, 即遵循量力而行的基本原则;要求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健康文明, 减少对健康生活无益甚至有害的消费。

2. 引导正确处理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的关系, 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学生物质消费主要指的是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消费, 精神消费主要是指娱乐、发展和提升自己能力的消费。现代生活是一种感性和理性、物质和精神协调统一的生活, 合理的消费应该是不但要重视物质消费, 而且也要重视精神消费, 两者要协调统一。和其他社会阶层相比, 大学生精神食粮应该是非常充足的。高校应该引导大学生加大精神文化生活的投入, 提高他们精神消费的比重和质量。

3. 加强社会实践活动中能力素质教育, 培养大学生的消费品质。

消费道德教育必须通过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来实现教育的目的、勤俭品质的形成需要靠实践、靠体验, 否则难以内化为个体的素质。因此, 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劳动教育, 积极组织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劳动观念, 增加他们同劳动人民的感情;适当地组织勤工俭学等有偿服务, 让大学生亲自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自觉养成勤俭节约的品质。

4. 倡导绿色消费, 培养大学生环保意识。

绿色消费是现代消费的一种新趋势, 它的主要特点是人们不再以消耗大量的资源、能源来求得生活的舒适, 而是在追求舒适生活的基础上, 大量地节约资源和能源。对大学生而言, 在平时的消费行为中, 一方面要注意对自身的生存环境是否有益, 另一方面要注意是否有利于生态平衡、环境保护。高校应该成立一些倡导绿色消费、保护环境的学生社团。通过这些社团活动, 既可以在学生中加强绿色消费的宣传, 也可以用实际行动践行建设节约型校园和节约型社会的思想。

摘要: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对整个社会消费群体的道德教育, 随着当代大学生消费主体中不理性消费的观念和行为出现并呈日趋严重之势。迫切需要对于大学生消费群体进行科学的消费观的教育和消费道德的培养, 对于建设节约型社会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节约型社会,大学生,消费道德

参考文献

[1]学习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导读编写组. 学习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导读[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5.10

[2]雷 腾:论大学生消费问题及其道德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 2005, (8)

[3]马 莉: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J].苏南科技开发, 2005, (4)

[4]徐维英:将消费道德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J] 消费导刊,  2008, (02)

[5]刘飞燕: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消费道德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3, (08)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政策建议 篇13

推进资源价格市场化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加快推进水、电、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性产品价格的市场化进程,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目前能源和资源的价格比较刚性,缺乏灵活性,并没有发挥价格机制和调节供需的作用。另外,从价格的结构来看,要形成有利于可再生能源发展替代能源发展,替代技术发展比价关系。

节约激励政策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建立健全有利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财税政策体系,加快制定鼓励生产、使用节能节水产品和节能建筑以及低油耗,低排量车辆的财政税收政策,完善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调整高耗能产品进出口政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宏春出台相应的经济、财税激励政策,才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

我国对于节能的财税激励政策,在上世纪年代有“固定资产投资调节税”,即对北方节能建筑给予零税率的优惠,但后来为了拉动固定资产投资,此政策暂停。目前,国务院相关部门正着手研究调整高耗能产品进出口政策、适时开征燃气油税、完善消费税制、研究制定低能耗、低污染车辆的财税政策等。

产业结构升级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家铮我国在工业化过程中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发展有所控制,低级产业向中国转移并不是来者不拒、多多益善。那些以付出土地、水、能源、矿产为代价取得一点点经济效益或外汇的产业就不能要。必须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加快从传统工业向新兴工业的转变。今后,国家应该基本停止发展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低产出的产业,各行各业各省区都要按照中央精神和具体情况对产业体系进行规划、转轨、重组、引进,制定传统工业和新兴工业的发展和取代过程。放弃外延式、粗放式、低附加值的生产。产业体系结构的调整升级是最大的节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建设节约型社会要紧紧抓住转变经济的方式、调整经济的结构的优化、发展循环经济这些核心的环节。造成近几年能源和资源消费快速增长的原因是结构性的问题,经济增长要从主要依靠资源的投入转向提高资源效用,要尽最大可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特别是从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和增强国家竞争优势的角度形成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的体系。

依靠科技创新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院士徐匡迪依靠科技创新,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国家和社会应该大幅增加科学研究和开发的经费投入,还应该努力将发明和专利转化为生产力,为此必须致力于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否则节约型社会就难以实现。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高度重视信息、先进工艺和制造技术在资源开发利用领域的应用,坚持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加强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技术的科技攻关和产业化。重点开发十分有重大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技术。加快资源节约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材料的推广应用。加大对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项目和技术开发、产业化示范项目的支持力度。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家铮要实现新型工业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从传统工业走向知识产业,以及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消耗,开发节约型产品,这些都要依靠科技创新和发展。中国必须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与发明成果,科技创新和发展是我国实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动力和支撑力量。国家和社会应该大幅增加投入,投入应该主要用于开发性、应用性和应用基础研究上,还应该有将发明和专利转化为生产力的渠道和保证,还要致力于人才的培养和人力资源的开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要推动技术进步,要鼓励技术创新。技术进步和技术是建设资源性社会一个重要的保证,节约能源应该写入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当中。特别是鼓励新技术的应用,包括政府采购节能、节约资源产品,为新技术成果的应用创造好的市场环境、好的政策环境。

完善法律与加强规制并重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健全法规标准,强化监督管理。加强法规建设,抓紧制定和修订促进资源有效利用的法律法规,解决无法可依和法律不完善的问题,制定完善标准,对高消耗、高污染行业新建项目,提出更为严格的产业准入标准,加快制定产品的强制性效能标准,修订和完善主要效能行业节能设计规范、建筑节能标准等。依法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并加大执法和监督检查力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建立资源能源审计制度,要从现行的环境评价制度一道共同构成新的社会性管制制度。也就是说,要从能源、资源、环保这些方面提出更为严格的产业准入的标准和制度,对高耗能的落后工艺、落后技术和落后的社会要实行强制淘汰。对于重点耗能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度要实现。

归根结底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院士徐匡迪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只有全社会达成共识,全民一起动手才能取得成效。为此,树立全民对节约的观念,是当务之急。

要使大家认识到,我们整个世界都面临着资源全面短缺的严峻现实。所以要选择正确的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发扬勤俭节约的美德,唾弃浪费的行为,才能建设文明节约的社会。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资源节约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建设节约型社会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编写培训教材,组织开展和相关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培训。编写消费行为守则和资源节约公约,引导合理消费,规范消费行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和共同行动,是非常重要的。增强公众资源忧患的意识、资源节约的意识。在全社会多层次上形成资源节约的良好社会氛围。

上一篇:2024学习XX书记讲话心得体会下一篇:研究生寝室重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