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消费趋势调查报告

2024-10-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国汽车消费趋势调查报告(共11篇)

中国汽车消费趋势调查报告 篇1

中国城市青年消费趋势调查报告

中国城市青年的消费行为有哪些新趋势,他们在更关注哪些消费领域?消费升级环境下,中产阶级的消费形态产生了怎样的转变?

1月11日,独立第三方大数据分析机构标准排名发布了《20中国城市青年消费趋势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上述问题给出了答案。

城市青年更愿意“花钱买时间”

标准排名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在与年的交接处,有必要在针对城市16岁至45岁的白领及中产人群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以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勾勒中国主力消费人群对现实及未来的基本认知,进而更好地洞察他们的消费动向。

调查显示,传统消费观念正在慢慢被颠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接受新的消费方式、消费工具和消费理念。花钱买现在、花钱买时间、花钱买娱乐、花钱买健康, 正在成为新一代中国城市青年的消费新趋势。

中国城市青年今年会更关注哪些消费领域?调查数据指出,在7668位被调查者中,选择健康作为2017年消费主题(爱基,净值,资讯)的.有5391人,占比 70%。选择智能的有3681人,占比48%。选择休闲旅游的有2880人,占比38%。选择有机的有2673人,占比35%。选择运动的有2619人,占比34%。选择个性的有2223人,占比29%。选择大品牌的有1773人,占比23%。选择年轻的有1755人,占比23%。

由此可见,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消费习惯,是 2017 年最受关注的消费主题。

“自拍神器”或成中产阶级网购新地标

标准排名还发布了“美好生活20强”,闲鱼拍卖、金科集团、摩拜单车、万链、e袋洗、亚朵酒店、神州专车、蚂蜂窝、当代置业、伊利集团、优客工场、本来生活网、春雨医生、途虎养车、苏宁云商(11.45 -2.14%,买入)、美团、陆金所、麦芽分期、顺丰速运、招商银行(18.00 +0.22%,买入)等20个企业或品牌入围。

业内人士透露,优化资源配置、帮助消费者享受更好的生活品质,是闲鱼拍卖此次作为唯一在线拍卖品牌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之一。

“《报告》显示,随着消费升级,中产阶级愿意为好的时间、体验花钱。消费形态也从购买产品向购买服务,从大众产品向高端商品转变。”在阿里集团创新事业部总经理卢维兴看来,未来的商业战场,更多体现为时间战场,“今后,帮中产阶级省时间、把省下来的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成为关键。”

卢维兴表示,作为阿里巴巴集团“新零售”战略在消费升级领域的探索之一,此次入围20强的闲鱼拍卖有着更大的“野心”。

资料显示,去年12月13日,在经过1亿保证金缴纳、111次延时、343次激烈竞价后,一个债权包以25.016亿元被在线用户拍下,一举刷新中国电商最大单成交记录。

“一个淘宝买家ID的背后,可能是上市公司、资本巨鳄;房产、游艇、资产包这样动辄过亿的‘商品’,每天都在这里成交。”卢维兴表示,在线拍卖平台提供了此类高端、稀有、个性化的消费体验,让稀缺资源得到最优化配置(爱基,净值,资讯)的交易方式,对中产阶级消费颇具吸引力。

中国汽车消费趋势调查报告 篇2

这份报告中的十大消费分别是:(一)为“安全”的感觉买单;(二)“微”消费,走起;(三)“文艺范儿”消费;(四)“下一代人”最费钱;(五)“华丽丽”的单身贵族;(六)慈善成为新潮流;(七)“怀旧”牌打出复古风潮;(八)疯狂的“银发族”;(九)万能的“超级中间人”;(十)玩转跨界“混搭”。

这一案例包含了媒介与消费的三种联系,分别是媒介所报道的消费内容,媒介报道该内容的消费方式,以及媒介本身成为了一种消费,即消费者对所有信息传播中介物的获取或享用以及消费者自身对媒介进行的生产、再生产、传播活动。

此外,还有一种更加内在的联系,是指这种趋势的构成,本身有着不可忽视的媒介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媒介逐渐建构并不断传播给大众某种消费导向,从而发挥着媒介在消费行为中促进消费和引导消费类型的功能。

本论文主要就基于这三种相对直接的联系和一种内在联系展开,并探究媒介在这种联系中所呈现的特征。

一、媒介与“安全”问题及“安全”消费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传说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边吃早点边读《屠场》突然他大叫一声:“我中毒了。”紧接着,把吃了一半的香肠扔出窗外。“食品加工车间垃圾遍地,污水横流。腐烂了的猪肉、发霉变质的香肠经过硼砂和甘油处理后再加上少量的鲜肉和着被毒死的老鼠被一起铲进香肠搅拌机……”

食品安全新闻与受众相互作用,在受众的心理和行为的综合作用下产生了一系列后果;食品安全新闻在社会中衍生了一个媒体的“再构成”环境,推动食品安全形成社会问题。[1]近年来,从牛奶及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白酒塑化剂超标、健康元地地沟油事件、毒胶囊事件到快餐“速成鸡”事件,一系列的食品安全新闻的报道使公众增强了安全意识,开始热衷于“有机”、“绿色”、“天然”等概念下的商品。

除食品安全外,住房的“楼歪歪”,日用品的“黑心棉”,个人信息的“资料泄露”……新闻媒体的报道,微博上的热烈讨论,安全问题的走红与传播息息相关。而新闻所衍生的媒体“再构成”环境,推动安全问题形成社会热点的同时,也推动了市场消费。从人身安全到财产安全,受众在心理上重视起来,相应的也愿意花很多的钱去买“相对安全”的商品,在这种意义上,消费的是产品,却也包含了对“安全”这个概念符号的消费。

在这一话题中,媒介与安全消费的关系是:1.媒介关注、报道、传播安全消费的内容;2.媒介推动人们增强安全意识,刺激“安全”概念下的产品的市场消费。

二、媒介与“微”消费

微消费是随着微博、微信、微电影等产品兴起而衍生的新概念,这是一个不断壮大的“微”家族,微小说、微拜年、微支付、微团购……微消费颇受欢迎,一方面是基于现代人的经济和时间压力。另一方面,大量的商业广告,使商品美学向符号美学转移,商品的符号价值对于消费者的身份认同、品味和价值观有着决定性意义。在过去一年,挂着“微”字头的词似乎都象征着“青春、潮流、时尚、快捷”。

微观念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仅是一种互联网应用发展潮流,更是一种全新的消费模式,它的特征是易感、便捷、小额,与传统意义上的大众文化消费和精英文化消费都有交集,但强调的是消费的体验与消费的瞬时。

媒介与“微”消费的关系更具有交互性,一方面,媒体对“微”消费的报道推动了其社会关注度,同时它也是“青春、潮流、时尚、快捷”等多种概念的缔造和推广者。另一方面,媒介报道采用了“微”消费的方式,即媒介本身是一种“微”消费的内容,越来越多的用户关注微博中的官方媒体微博获取资讯,并下载媒体客户端。

三、媒介与“文艺范儿”消费

“文艺”是继“小资”之后重又兴起的一个身份标识,有一个段子将“文艺青年、普通青年、2B青年”在不同情况下加以区分,形象地指出了不同人的不同特征。百度百科中关于“文艺青年”提到几个典型的圈子,喜欢歌坛上摇滚、民谣等“独立音乐”的人;“豆瓣”等“兴趣小组”式网站集合起来的人;潮流界环保袋、手工服饰、玩偶等“创意市集”等概念的推广。“文艺范儿”的消费包含着旅行、美食、装饰等各方面的内容,这一概念式群体的“缔造”和“推广”离不开媒介,而迎合这一概念下的消费更离不开媒介。

鲍德里亚认为,必须把物从其功能性中解放出来,从日常物进入到“人的行为及关系系统”。消费已不是单纯的需要的满足,消费的前提是物必须成为符号。消费是一个系统,它维护着符号和组织完整,因此它既是一种道德,也是一种沟通体系、一种交换结构。[2]人们对“文艺范儿”的种种消费其实更多的是一种符号消费,为了身份标榜,这也是这群人喜欢“晒”的原因,消费并非为了个人的实际生活需求,而带有展现的因素。而这种符号意义的建构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媒介作用。

四、媒介与受众对“下一代人”的投入

当今世界,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并且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父母越发喜欢在孩子身上花钱,为孩子投入来自于文化根基和血脉亲情,然而用何种方式投入,在哪方面投入,投入多少这些问题却在被时代所左右。媒介借由传播优势,传递着大量的信息,也对受众的选择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天才第一步,雀氏纸尿裤”从这一广告语,就可以看出消费宣传中媒介对于消费者心理的深入分析和迎合———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随着第一步开始,越来越多的宣传语和概念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在这一概念下,除了教育消费的投入剧增,还有其他日常用品、电子产品的投入。

“下一代人”的消费,除了家长的选择,更多的是青少年自身的消费选择。在当今的社会,青少年会把传媒反复吟颂的内容甚至可以说是符号,认为是一种时尚,大众传媒的娱乐感和感官刺激又是青少年喜闻乐见的。青少年时尚消费行为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往往是大众传媒甚至是新型传媒对其的影响,这样的影响往往具有时代性。[3]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成长中的青少年更容易接受传媒的引导去消费各种符号。

五、媒介与单身贵族及其消费观念

2007年8月,教育部和国家语言工作委员会联合发布《2006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剩女”作为汉语新词汇进入公众的认知视野。

“剩男”、“剩女”对应引发“半份菜”、“单人餐”等消费方式。过去两年“光棍节”里,中国最大电商淘宝网推出了光棍狂欢节,大量商品打五折,并免费送货,2012年该日营业额高达191亿元人民币,成了全球营销时代的“传说”。而在其身份背后,一方面是政治、社会、人口等因素,另一方面是媒体的催化剂,《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等电视相亲节目提高了社会对这一话题的关注度与讨论度。

六、媒介与“慈善”大潮

慈善具有较高的社会和文化意义,也是国民精神素质的体现,媒介在慈善的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慈善新闻是与慈善事业相关的人或者事的报道,它包括救助弱势群体、发展教育文化科技医疗卫生、保护环境等以社会公益为目的的活动的报道。[4]西方媒体很注重刺杀思念新闻,许多报纸的慈善事业有定期的版面,慈善事业的广告宣传的版面很多都是免费的。在我国,慈善新闻也是新闻报道的重要板块,其中,求助类报道是慈善新闻报道的常规动作,求助报道大致包括三种类型:助学、助困和助患。[5]灾难性报道是慈善新闻报道的重点,在重大灾难性报道的视角上,主要集中在三方面:受灾者的遭遇、救助者的故事和媒体发动的救助。以突发性事件慈善事件和个人的宣传也占很大部分。

媒体不仅对慈善行为等进行正面宣传,也对“诈捐”等以慈善为名的作秀等事件进行批评和质疑。此外,“年度十大慈善新闻”、“中国公益新闻年会”等媒体活动也是对慈善事业的大力促进,“微公益”等概念更是引发全民慈善的潮流。

七、媒介与“怀旧”“复古”消费

“复古”是新时尚,因为消费者能从消费记忆中,找到情感的共鸣。怀旧的内容越来越广泛,从“80后”小时候的零食、玩具、课本,到怀旧音乐电影《老男孩》、电视剧改编电影的《将爱情进行到底》、即将上映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再到《我是歌手》等带有怀旧性质的音乐节目。

此外,2013年3月1日英国《金融时报》发文《上海也开始“怀旧”》,对上海市政府和梦工厂将共同斥资200亿元人民币在黄浦江西岸建造“梦想中心”主题公园的项目进行了报道。按照设计,一家旧水泥厂将被改造成动画和电影制作研发中心,码头吊车、铁路、锚樁将成为一座公园的一些元素。

2011年4月《青年记者》刊登了一篇论文《大众媒介对怀旧文化的催生与建构———以“小虎队”再聚首引发的集体怀旧为例》[6]。其中提到:“在探讨怀旧文化产生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在高度媒介化的今天,大众媒介对怀旧文化的催生、建构作用。”并提出媒介在怀旧文化中的三大作用:首先,大众媒介对怀旧文化具有传播功能;其次,大众媒介的多样化形态使得怀旧在日常消费领域成为潮流;第三,大众媒介和大众文化共同的市场导向和商业利益驱动。

总之,媒介的作用下,越来越多的文化贴上“怀旧”标签,继而创造出符合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产品,实现其消费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媒介是重要的塑造者和引导者。

八、媒介与老年消费

1998年,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在第35届年会上,提醒各会员国“铭记21世纪老龄化是人类前所未有的,对任何社会都是一项重大挑战”。人口问题的挑战另一方面是消费市场的“大蛋糕”。2000年我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有8811万,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6%,比1990的5.6%上升了1.36个百分点,标志着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开始步入老年型社会。[7]

媒介与老年消费的关系体现在两大方面。首先,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消费市场也逐步开发,疯狂的“银发族”开始在旅游、保健、医疗、保险等多个方面增加消费,甚至开始尝试网上消费等方式。在此种因素上,同其他消费一样,媒介具有刺激作用。另外一方面,媒介也是老年消费的内容。据了解,目前全国已经有各类老年专业报刊51家,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拥有一份甚至数份老年报刊。

九、媒介与“超级中间人”

关于“超级中间人”,笔者的理解是当今社会所出现的“代购潮”、“拼客潮”、“折扣网”、“团购平台”种种借帮助达成交易的中间商。早在2006年,《电子商务世界》就刊登了一篇文章《网络代购的市场机会》,提出网络代购在网络消费中已经逐渐为网民所接受,但其发展前景还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近几年来,代购的范围越来越广,金额也高低不等。而诸多网站也推出了“返利”等方式,来帮商家吸引客户,帮客户节省金额。

在这种交易方式中,互联网这种“第四媒介”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而另一方面,新媒体的出现,对于新的消费方式的出现有重要影响。新媒体与消费主义有着天然的联系,新媒体的传播内容引导着人们的消费方式,新媒体中的广告刺激了人们的消费心理;新媒体自身也生产了大量消费英雄;新媒体所引导的消费具有分众化、互动性、便利性、强制性特点;新媒体塑造了拟态消费环境,并促进了拟态消费环境的环境化。[8]

百度搜索“代购”的相关新闻有155万条,其中“热潮”、“新时尚”、“新模式”、“受追捧”、“新号角”等词汇是标题中的热词,在潜移默化媒体对“超级中间人”进行了宣传。

十、媒介与跨界消费

“混搭”是一个普适的词,只要是两个种类的结合就常常被挂上“混搭”的概念。从服装、音乐、电影、家居、电子产品甚至到两个人的配合都可以被称作“混搭”。甚至当你嘲笑别人上面西装,下身短裤时,会有人告诉你这是“混搭”,是新时尚。

时尚杂志告诉受众“服装混搭攻略”,电视告诉受众“唐诗也可以变成摇滚歌词”,互联网告诉受众“线上+线下”,甚至报纸都用“这周天气很混搭”来做标题。在媒介的传播下,受众接受了“混搭”这种符号是一种时尚,并开始消费这个时尚的符号。另一方面,媒介本身作为一种消费,也传达着自己的“混搭”,2D、3D无限融合,报网互动后迎来“掌上新闻的王朝”。

消费的前提是物必须成为符号,人们消费的是产品和服务,更多的是一种“自我实现”,使自己成为符号意义的拥有者,正如穿着混搭衣服的人标榜着时尚和潮流。

媒介关注消费内容和消费方式,并予以符号意义以发挥文化传播的功能,也间接地塑造了一个“拟态消费环境”,这种“拟态消费环境”对社会乃至个人都有重大影响,“2013中国消费趋势”的判断受媒介影响,且报告本身也成为一种消费引导。与此同时,媒介产品的购买者在市场经济中同样也是以消费者的角色而出现,他们对媒介产品的接受与抵制是以消费的形式来体现。[9]媒介也不断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来提升自身的产品。

注释:

[1]论食品安全新闻的衍生效果[D].保定:河北大学,2006.

[2]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张倩雯.解析新媒体环境下当代中国青少年的时尚消费行为[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4]强月新,罗宜虹.慈善新闻的呈现状况分析———以《楚天都市报》和《南方周末》为例[J].当代传播,2009(6):69-72.

[5]查本恩.对慈善报道发展趋势的观察与思考[J].中国记者,2012(3):41-42.

[6]曹国凤.大众媒介对怀旧文化的催生与建构———以“小虎队”再聚首引发的集体怀旧为例[J].青年记者,2011(4):

[7]刘超,卢泰宏.21世纪中国老年消费市场解读[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11):24-28.

[8]游麟.新媒体对消费的引导及其环境的塑造[D].湘潭:湘潭大学,2007.

[9]燕道成.简论媒介消费[J].消费导刊,2007(9):12-13.

参考文献

[1]论食品安全新闻的衍生效果[D].保定:河北大学,2006.

[2]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69.

[3]张倩雯.解析新媒体环境下当代中国青少年的时尚消费行为[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4]强月新,罗宜虹.慈善新闻的呈现状况分析——以《楚天都市报》和《南方周末》为例[J].当代传播,2009(6):69-72.

[5]查本恩.对慈善报道发展趋势的观察与思考[J].中国记者,2012(3):41-42.

[6]曹国凤.大众媒介对怀旧文化的催生与建构——以“小虎队”再聚首引发的集体怀旧为例[J].青年记者,2011(4):45-46.

[7]刘超,卢泰宏.21世纪中国老年消费市场解读[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11):24-28.

[8]游麟.新媒体对消费的引导及其环境的塑造[D].湘潭:湘潭大学,2007.

中国汽车消费趋势调查报告 篇3

2008年对中国美容企业、美容院来说是一个冲击较大的动荡年,很多外资品牌已经进入,伺机行动,面对新的市场形势,中国美容市场将呈现何种状况?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将对手分析清楚了,才会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我们首先要分析外资品牌进入中国美容市场的营销策略;其次,要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发展趋势,因为这直接影响着美容行业管理层面的提升(包括厂家、经销商、美容院院长),甚至包括对终端服务性质的最终改变。

剖析外资品牌进入中国美容市场的营销策略

质朴的产品概念和鲜明的产品风格

之所以说“质朴”,是为了与本土企业常常使用“夸张”型的产品概念、卖点等相比较而言。外资品牌对产品的成分、性能、作用原理、特色及卖点等的陈述,会使用相对稳健的语言。同时,对化妆品来说,包装的差别化,是影响顾客去留的重要武器。外资品牌在产品风格的塑造,即造型设计、材质选择和色彩搭配上有明显的优势。而一般消费者会习惯性地认为,外资品牌因技术上的领先,在产品层面上会优于本土品牌的产品。

高端价格下的平均利润和更高的费用支持

由于外资品牌在技术、资金、人才和品牌上具有先天的优势,进入中国市场后,他们大都会定位于高端市场。而其设计价格体系的核心思想是:用较高的后续支持性费用来弥补渠道成员价差的不足。通俗地说,就是外资品牌的产品差价与行业平均差价相比不具备优势,但他们会将自身较大部分的差价以各种形式和名目(支持手段)返还给渠道的下游成员。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帮助渠道成员不断成长和掌握渠道变化的主动权,但本土企业模仿该模式的难度主要在于不敢定高价和不善于使用后续性支持手段。

灵活的渠道模式和单一的经营重心

外资品牌进入中国美容专业线市场后,会在市场推广的进度上采用循序渐进的策略。最复杂的步骤可能为:试点市场——突破市场——重点市场——难点市场——全面市场。而要将每一个市场都经营成功,渠道模式的多样性是一个重要策略。直营、连锁专营、经销制和代理制,会在不同的区域市场出现。外资品牌渠道建设的重心是如何经营终端,将美容院定位为合作伙伴,更多的是考虑如何协助美容院开展营销活动和吸引消费者。在灵活多样的推广手段的支持下,美容院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就在不知不觉中纳入到外资品牌的运作体系之中。

构建立体式拉力和连环式推力组成的推广平台

凭着比本土企业更高的产品差价空间,加上品牌传播手段的高超运用,外资品牌更容易与广大女性消费者形成心理上的共鸣,产生较好的品牌忠诚度,从而形成滚雪球式的品牌效应。因为有强大策划队伍和良好的执行力,外资品牌可以做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在这些投入并不大、环环相扣的促销活动的使用过程中,物料、赠品和优惠券都会成为促进销售的载体,而会员制、俱乐部都会成为稳定客源、发展新客源的重要手段。在拉力和推力的共同作用下,美容院的业绩蒸蒸日上,倍增效应日益明显。

专业型人才和规范化执行力

为确保以上策略的落实到位,外资品牌把队伍建设作为打开市场通道的前提。队伍建设的核心思想是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和到位的执行力。有较高的薪水和良好的内部培训体制,外资品牌将会拥有越来越多的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人才。而成熟的绩效考核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又确保了整个经营活动一直高效地落实到终端美容院这一环。

中国美容消费变化六大时段

第一时段:冷漠期。在19世纪80年代初,绝大多数美容市场只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大多数经营者在小美发中心加几个床,也没有太多的技术和方法,甚至基本的护理程序也完不成,只能做一张“面膜”就叫做美容了。所以消费者对此根本不屑一顾,此时期的美容消费意识形态也处于冷漠期,“无人问津”也是情理之中。

第二时段:观察期。大约在1985年后,由于生产体制的因素,消费者已逐步从原来的消极或抵制心理转变为观察方向,对新生事物开始有所关注。但美容操作步骤依然简单化,市场前景没有方向可言,真正去美容院做美容的消费者还是很少,美容消费群并没有建立起来。

第三时段:尝试期。在1990年以前,由于经济的发展,社会高级职员的增多,更多的人开始走入了美容院这一新兴消费场所进行尝试。这使某些美容院开始进行了一些改革,即店面和店内开始有了一些“稍做修饰”的举措,但流程和管理还是没有列为运营主题,只是在相应的服务方面有所提高。主要表现在:开始向顾客宣传做美容的好处,而且也添加了除面膜之外的洁面乳和按摩膏等一些护理程序,但此时的产品还是相对局限于院装的大瓶大罐。

第四时段:初步应用期。这一时期界定在1990~1995年,具体表现在大中城市的消费能力已由原来的被动消费变为主动消费。在整体大环境影响下,社会富裕的生产力也为美容行业初步形成奠定了基础。美容院老板开始由自己打工变为雇拥大批美容师。在这个阶段,美容师虽然没有太多的技能,但对于引导顾客应用美容产品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五时段:盲从消费期。基本在1995~2000年。当时主要因为台湾某些化妆品公司的进入,以及外国的大品牌启动中国消费市场,使得信息通畅,电视等媒体也开始了美容知识的快速推广;消费者如狂潮般地掀起了对美容产品的大量需求。因此,只要有美容化妆品上市,消费者就会选购。无论是保养型还是功效型产品都开始大显身手,消费动力也是在经济增长中快速催醒。美容院开始了崭新的发展厉程,不仅拥有了相对成熟的管理体制,而且在某些城市也大量使用了相应配套的美容器材。与此同时,功效型产品添加了太多的炒作因素,使消费者拥有了消费享受后,也尝到了其所带来的美容后遗症。日化领域,欧莱雅、绿丹兰、雅芳、安利等品牌给了消费者相对科学的消费观指导,消费者的品牌消费意识逐渐增强。

第六时段:理性品位化消费期。这一时期基本是从2000年至今,消费者经历了从盲从到伤害,到察觉醒悟,再到理性的自我把控的转变。其主要因素是对手的快速出现导致了市场行业细分,竞争使美容院快速完善自我的同时,开始了对消费者认真的美容教育。消费者也开始审视和选择美容院服务项目是否与消费金额等值。美容院促销形式的出现,更大地刺激了消费者,很多消费者出现“移动式”消费,不再局限于在固定的一家美容院接受服务了,而是更多地是从自身获得的最大优惠而进行选择,并且还诉求于品位方面的享受。所以,这个时期美容院及其员工增强了营销话术、服务标准,以及品牌运作培训,由此也推动了行业的更大发展。

未来美容消费趋势初探

消费行为进一步改变

美容原来是一个高消费的产业,但从2008年后,美容将会成为一种“普化式”的消费发展趋势,因此消费者的行为也将会有所改变。具体表现在:原来喜欢“包年卡”的顾客会少了,原来比较喜欢做护理的顾客也会转变护理方式,更加趋向于一些套盒类疗程的消费。顾客从原来整体的“包年”中挣脱出来,更加注重“实效”型美容项目,这也许就是科技发展或信息透明化的一种表现,说明消费者的自我改变意识逐步加强了。

消费观念进一步拓宽

由于外资品牌进入中国市场,消费者已从原有的东方审视角度,变为从容的世界观角度看待美容了。美容消费者在这一时期肯定会出现随波逐流的现象,中国女性在美容领域中某些根深蒂固的消费习惯,会被富有“大局观”的消费思想而取代。

消费价值取向有所改变

外资品牌进入会引发两种现象,一是在某些区域会出现高端服务美容场所,如大型会所,享受、美容超级航母贵族级的标准:另一方面是在某些区域则会出现“普化式”的小型连锁美容服务中心。即要么是高端消费要么是低端消费,而中档消费场所很难会得到大的发展,且这种不平衡的消费趋势将是一种持久现象。

消费品牌诉求趋势更加明显

国内80%的产品打着外国的招牌进行OEM生产销售,而国外品牌一旦全面进入中国时,国内某些品牌的伎俩可能也会不攻自破。特别是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后必然会用广告策略先声夺人,在消费文化的信息快速传播中,消费者一定会捕捉到品牌的魅力所在,因此会对外资品牌和国内品牌进行对比和研究。这时,只有真正具有品牌能量的美容院,才具有纳客的原动力。

消费者对美容院的服务更加苛刻

有很多美容院经营者说,现在的消费者都是穿着铠甲来美容院的,而且还是带着有色眼镜进来的。这说明如今消费者的消费提防和自我保护意识在不断增强,同时也具有了消费审视和遴选的本能。美容院如果真能恪尽职守,提高服务水准,提升品牌运作,就会获得良好的发展,否则将会被消费者指责或遗弃。

消费者更看重养生美容

今后美容院的内调保养项目将更加受到消费者青睐,特别是美容知识的普及和医学的发展,已经让更多的消费者领悟到了美容的真谛并不是单纯的做几次面膜就可以解决的,而是要经过由内而外的保养和呵护,才能真正达到美容效果。“美容医院”的管理方式会受到更多消费者的热爱,而养生专业美容院会受到消费者的大力推崇。

色彩搭配和形象诊断日渐受青睐

色彩学以前多应用在少数人身上,如明星、歌手、或贵族女性等,而近年来得到迅猛发展,很大一部分消费者已经意识到色彩搭配及形象诊断的好处。因此就像美容市场开启之初一样,消费者对色彩搭配和形象诊断也是从旁观到介入,相信在未来几年内,这方面需求还会增大。

以运动美容为主导的综合型消费将是趋势

运动美容是将自然疗法和全身护理有效的融合,从大的角度讲是女性找到自我、释放自我的一个全新的运动过程。所以说运动即美容,而美容需要运动来保持,二者相得益彰,遥相呼应,方为美容发展的最高境界。从印度的瑜伽到日本的舍宾,再到现在的中国健身操,都是从不同的层面来讲解运动美容的重要性。而心理美容、意境关爱,将是又一个消费趋势,全方位的综合型美容休闲场所无疑将满足消费者的这些多样化的需求。

个性化的专业皮肤诊所吸引理性消费者的关注

中国汽车消费趋势调查报告 篇4

第一章 2011-2012年世界汽车反光镜行业市场运行形势分析

第一节 2011年全球汽车反光镜行业发展概况

第二节 世界汽车反光镜行业发展走势

二、全球汽车反光镜行业市场分布情况

三、全球汽车反光镜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三节 全球汽车反光镜行业重点国家和区域分析

一、北美

二、亚洲

三、欧盟

第二章 2011-2012年中国汽车反光镜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 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GDP历史变动轨迹分析

二、固定资产投资历史变动轨迹分析

三、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预测分析

第二节 汽车反光镜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监管体

第三节 中国汽车反光镜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第四节 2012年中国汽车反光镜产业社会环境发展分析

第三章 2011-2012年中国汽车反光镜产业发展现状

第一节 汽车反光镜行业的有关概况

一、汽车反光镜的定义

二、汽车反光镜的特点

第二节 汽车反光镜的产业链情况

一、产业链模型介绍

二、汽车反光镜行业产业链分析

第三节 上下游行业对汽车反光镜行业的影响分析

第四章 2011-2012年中国汽车反光镜行业技术发展分析

第一节 中国汽车反光镜行业技术发展现状

第二节 汽车反光镜行业技术特点分析

第三节 汽车反光镜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第五章 2011-2012年中国汽车反光镜产业运行情况

第一节 中国汽车反光镜行业发展状况

一、2007-2011年汽车反光镜行业市场供给分析

二、2007-2011年汽车反光镜行业市场需求分析

三、2007-2011年汽车反光镜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第二节 中国汽车反光镜行业集中度分析

一、行业市场区域分布情况

二、行业市场集中度情况

三、行业企业集中度分析

电话:400-600-8596(免长途费)010-60343812

第六章 2011-2012年中国汽车反光镜市场运行情况

第一节 行业最新动态分析

一、行业相关动态概述

二、行业发展热点聚焦

第二节 行业品牌现状分析

第三节 行业产品市场价格情况

第四节 行业外资进入现状及对未来市场的威胁

第七章 2010-2012年中国汽车反光镜所属行业主要数据监测分析

第一节 2010-2012年中国汽车反光镜所属行业总体数据分析

一、2010年中国汽车反光镜所属行业全部企业数据分析

二、2011年中国汽车反光镜所属行业全部企业数据分析

三、2012年中国汽车反光镜所属行业全部企业数据分析

第二节 2009-2011年中国汽车反光镜所属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

一、2010年中国汽车反光镜所属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

二、2011年中国汽车反光镜所属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

三、2012年中国汽车反光镜所属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

第三节 2010-2012年中国汽车反光镜所属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

一、2010年中国汽车反光镜所属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

一、2011年中国汽车反光镜所属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

一、2012年中国汽车反光镜所属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

第八章 2011-2012年中国汽车反光镜行业竞争情况

第一节 行业经济指标分析

一、赢利性

二、附加值的提升空间

三、进入壁垒/退出机制

四、行业周期

第二节 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一、现有企业间竞争

二、潜在进入者分析

三、替代品威胁分析

四、供应商议价能力

五、客户议价能力

第三节 行业国际竞争力比较

第九章 2011-2012年汽车反光镜行业重点生产企业分析

第一节 A企业

一、企业简介

二、企业经营数据

三、企业产品分析

第二节 B企业

一、企业简介

二、企业经营数据

三、企业产品分析

第三节 C企业

一、企业简介

电话:400-600-8596(免长途费)010-6034381

2二、企业经营数据

三、企业产品分析

第四节 D企业

一、企业简介

二、企业经营数据

三、企业产品分析

第五节 E企业

一、企业简介

二、企业经营数据

三、企业产品分析

……………

第十章 2012-2016年汽车反光镜行业发展预测分析

第一节 2012-2016年中国汽车反光镜行业未来发展预测分析

一、中国汽车反光镜行业发展方向及投资机会分析

二、2012-2016年中国汽车反光镜行业发展规模分析

三、2012-2016年中国汽车反光镜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二节 2012-2016年中国汽车反光镜行业供需预测

一、2012-2016年中国汽车反光镜行业供给预测

二、2012-2016年中国汽车反光镜行业需求预测

第三节 2012-2016年中国汽车反光镜行业价格走势分析 第十一章 2012-2016年中国汽车反光镜行业投资风险预警

第一节 中国汽车反光镜行业存在问题分析

第二节 中国汽车反光镜行业政策投资风险

一、政策和体制风险

二、技术发展风险

三、市场竞争风险

四、原材料压力风险

五、经营管理风险

第十二章 2012-2016年中国汽车反光镜行业发展策略及投资建议

第一节 汽车反光镜行业发展策略分析

一、坚持产品创新的领先战略

二、坚持品牌建设的引导战略

三、坚持工艺技术创新的支持战略

四、坚持市场营销创新的决胜战略

五、坚持企业管理创新的保证战略

第二节 汽车反光镜行业市场的重点客户战略实施

一、实施重点客户战略的必要性

二、合理确立重点客户

三、对重点客户的营销策略

四、强化重点客户的管理

五、实施重点客户战略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第三节 投资建议

一、重点投资区域建议

二、重点投资产品建议

电话:400-600-8596(免长途费)010-60343812

图表目录(部分):

图表:2007-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

图表:2007-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

图表: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图表:2007-2011年年末国家外汇储备

图表:2007-2011年财政收入

图表:2007-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图表:2011年分行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亿元)图表: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

图表:2011年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图表:汽车反光镜行业产业链

图表:2007-2011年汽车反光镜行业市场供给

图表:2007-2011年汽车反光镜行业市场需求

图表:2007-2011年汽车反光镜行业市场规模

图表:2009年中国汽车反光镜所属行业全部企业数据分析 图表:2010年中国汽车反光镜所属行业全部企业数据分析 图表:2011年中国汽车反光镜所属行业全部企业数据分析 图表:2009年中国汽车反光镜所属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 图表:2010年中国汽车反光镜所属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 图表:2011年中国汽车反光镜所属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 图表:2009年中国汽车反光镜所属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图表:2010年中国汽车反光镜所属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图表:2011年中国汽车反光镜所属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图表:汽车反光镜所属行业生命周期判断

图表:汽车反光镜所属行业区域市场分布情况

图表:2012-2016年中国汽车反光镜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图表:2012-2016年中国汽车反光镜行业供给预测

图表:2012-2016年中国汽车反光镜行业需求预测

图表:2012-2016年中国汽车反光镜行业价格指数预测 图表:……

更多图表详见正文……

中国汽车消费趋势调查报告 篇5

预测报告

什么是车险

车险,即机动车辆保险,也称汽车保险,是指对机动车辆由于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负赔偿责任的一种商业保险。机动车辆是指汽车、电车、电瓶车、摩托车、拖拉机、各种专用机械车、特种车。机动车辆保险为不定值保险,分为基本险和附加险,其中附加险不能独立投保。基本险包括第三者责任险(三者险)、车辆损失险(车损险)、车上人员责任险(司机责任险和乘客责任险)以及全车盗抢险(盗抢险);附加险包括玻璃单独破碎险、自燃损失险、无过失责任险、车载货物掉落责任险、车辆停驶损失险、新增设备损失险、不计免赔特约险等。通常所说的交强险(即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也属于广义的第三者责任险,交强险是强制性险种,机动车必须购买才能够上路行驶、年检、挂牌,且在发生第三者损失需要理赔时,必须先赔付交强险再赔付其它险种。中国保险业现状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行业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在整顿规范市场秩序中加强风险防范,在促进业务平稳增长中推进全面转型,保险市场运行的协调性、稳定性和安全性不断增强。1-6月,全国实现保费收入8056.6亿元,同比增长13%。截至6月末,保险公司总资产5.7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7.1%。保险业风险防范取得明显成效,业务结构出现积极变化,经营效益持续向好发展,资金运用总体安全稳健。今年以来,保险监管机构按照“转方式、促规范、防风险、稳增长”的要求,围绕防范化解风险和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坚持科学监管、依法监管和有效监管。继续加大检查力度,促进保险市场规范有序运行。现场检查各项工作进展比较顺利,针对性进一步加强,重点比较突出,查处力度比较大。完善非现场监管,提高风险防范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在做好现场检查的同时,继续完善分类监管制度,加强改善偿付能力监管,加强市场研究和监测,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不断丰富非现场监管手段,对市场上的风险苗头做到早发现、早防范。加强法人机构监管,切实强化法人的管控责任。监管机构把法人机构监管作为抓手,切实加大对总公司的监管力度。深入推进公司治理监管,全面强化保险集团监管,强化法人机构责任,加强保险公司透明度监管。发挥监管的引导和约束作用,促进行业转变发展方式。着眼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推动改革创新不断增强保险市场内生增长动力,激发市场活力,为科学发展提供机制和制度保障。集中全行业智慧研究编制保险业“十二五”规划,继续深化保险改革,不断强化有利于推动行业科学发展的制度约束。切实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不断提高行业服务水平。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始终把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作为保险监管的重要职责和衡量监管成效的根本标准,努力维护好、实现好保险消费者利益。加强制度建设,注重把实践中一些行之有效的具体监管措施上升为制度,从源头上遏制损害保险消费者利益的行为。做好信访投诉处理工作。认真解决社会反映集中的突出问题。推进产品服务创新,切实提高行业服务水平。加强监管自身建设,不断提升保险监管的能力和水平。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庆祝建党90周年活动。加强监管班子队伍建设,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监管组织体系建设,成立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在28个保监局设立稽查处,派出机构延伸扩大试点工作积极推进。

三、中国车险现状与中外车险对比

虽然在中国保险发展很稳定,趋势很好,但是和国外相比,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据说在美国,汽车出险了,只要打个电话,保险公司就会负责开来吊车,把车送入修车行,保修保质,车主特别省心省事。现在中国车险改革了,什么时候也能享有这样的服务呢?新近加盟平安保险公司的国际精算师祝光建分析了中外车险水平的差距所在。中外差距主意体现在一下几点方面:

1、精算水平的差距,在此次车险改革中,平安制订出了国内第一份关于广东地区完整的、具备国际专业水准的车险费率表和精算报告,其中引人注目的就是在费率测算中引入了“地域系数”。根据这份费率表,同样一位顾客在广东中山购买车辆,和在广东江门购车辆,车险价格就不一样。

那么到底为什么要有“地域系数”呢?有些城市因为拥挤,车多路窄,修理费又昂贵,所以车险就贵,这在精算中称为车险的“地域系数”。

美国最大的车险公司Statefarm几十年前只是一个中等规模的公司。通过精算,它发现地方和地方之间情况很不相同,但是当时费率却都一样。于是该公司集中力量,在美国市场率先推出了价格根据地域不同来划分的产品,一举成功。

当然这样的成功是建立在精算高水平基础上的,精算系统能够分析出各种不同的风险系数。险种之间的风险系数是不同的,同一险种面对不同情况,成本又是不同。“地域系数”只是诸多影响成本的“系数”中的一种。

在国外,车险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各家公司在市场中生存发展,都必须建立起完善的风险分析和控制体系。发达国家的风险系数多达二三十种,每一种中还有很多等级。也就是说,国外车险做得更细,更多样化,这是因为精算水平高。保险精算,简单地说,就是算出保险产品的成本。比如我们售卖日用品,在卖出之前我们就知道这件商品的成本是多少。但是保险很特殊,被保险人出险与否,和赔案金额都有一定偶然性。以前保险公司没有精算,没有风险评估,只是粗略地分成保额多少,保费就是多少,成本和收入有多少联系不是很清楚。

现在保险精算很发达,就车险来说,通过强大的数据精算,分析出同样的险种,如果卖给不同的人、不同的车,或者在不同的地方卖,就会得出不同的产品、不同的服务方式,当然还有不同的价格。

2.客户细分的差距,精算水平高是保险公司做好客户细分的必备条件。在精算系统的支持下,各个公司就能够根据市场的需求不同和自身优势,设计出能为目标客户提供最好服务,又能够给公司带来最大效益的产品。

在世界各地,酒后驾车的风险很大,大多数保险公司都不保这样的驾车者,只要投保人的驾驶记录上出现酒后驾驶,就不能买车险了。但就有一家公司通过研究发现,这个人群中有些人一次酒后驾驶被记录后,就不会再酒后驾驶了。而这个人群是被主流市场长期忽略的,因为大家都笼统地认为酒后驾车太危险。于是这个公司就致力于做这门生意,很快就取得成功。

风险评估能力越强,在险种定位、服务方式创新方面的能力就越强,适应市场的能力也就越强。在中国,现在市场化程度高了,各家公司通过精算进行成本分析和加强风险控制,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多元化的能力会逐步增强。

在国外,人们会根据自身的承受能力、驾驶技术等因素,来选择免赔额。

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篇6

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十一五”期间国家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要求是要建设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实现这个目标已经没有问题了,因为汽车行业在GDP中的分量已经接近2%。那么我国行业进一步的发展要求就是要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基本形成完整的汽车工业制造体系,具备自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实力,成为世界主要汽车制造国,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这是比较不容易的。但是中国汽车工业经过前五个五年计划的努力,现在已经为上述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中国汽车行业完全有能力实现这些目标。围绕着这些目标,汽车产业的在未来的发展核心是要调整发展战略,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这是“十一五”发展的主要任务。

具体来讲,主要有六个方面:

第一、提高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的能力,发展自主品牌。自主创新是提高汽车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十一五”乃至今后更长的时期,汽车行业必须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行业和企业发展的一个主线。重点就是要形成和提高产品的研发和科技创新能力,要大力的培育和发展自主品牌。要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自主创新的道路。全行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方式和途径,应该是坚持实事求是,分类实施的原则。我国轿车产品主要是以合资合作技术引进的方式为主。开展创新能力的提高,着力点应该是引进消化的技术上,再创新和集成创新。就是以再创新为主和集成创新为主。同时,现在还没有跟国外合资的企业,要在产品开发能力建设上要做出自己的成绩。要采取自我设计,委托开发或者产品咨询相结合,搞集成创新。另外,我国现在新能源汽车正好是开发的时期,新能源,尤其是燃料电池和新电动汽车,具备一定的规模,与国际的差距虽然有,但是跟传统的汽车比起来还是小一些。原始创新在这个领域应该做一些探索。归纳起来,现在的合资企业在引进的技术上再创新,现在没有合资的企业要搞一些集成创新。像新能源领域里面,要搞一些原始创新,大概是这样的。提高创新能力的落脚点应该是放在大力发展自主品牌上,不断扩大自主品牌产品的市场份额。在这个方面,我们已经有了一些比较优势,要进一步在经济型轿车还有在更高一级的轿车,通过从经济型轿车起步,不断向更高级的轿车发展,不断的加大自主品牌的市场比重,慢慢向高端的产品发展。

第二、要面向两个市场,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十五期间我们已经实现了出口大于进口的突破,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的里程碑。虽然是这样,但是我国汽车出口产品的技术水平和附加值还是比较低的,抗风险的能力比较弱,市场次序也不够规范。因此,要把目光放在通过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方面,来进入国际市场,以调整产品结构,使产品结构不断的优化升级,这样来拓展国际市场。汽车强国很重要的标志就是她的产品可以打入国际市场,而我国在这方面还有待提高。因此,在出口方面我们要实现四个转变,一个就是整车出口要以商用车为主,向商用车乘用车并重的方向转变。第二个,就是零部件出口要以售后市场为主,向售后市场和OEM并重转变。所有的产品包括摩托车出口,都要以低附加值的产品为主,向低、中、高并重的方向转变,出口的方式要以单一的出口产品向产品、技术、资本出口并重的方向转变,要实现四个转变。通过汽车产品的出口,在产品、技术、市场、贸易等方面提高我们汽车工业的竞争能力,提升我们的国际竞争能力。

第三、注重和加强新一代节能环保型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发展节能环

保型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是能源战略的需要,也是我国汽车工业乃至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这是国家发展战略选择,并已纳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必须是汽车产业今后发展的方向,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是同属于一类的整车产品,但在发展阶段方面,应该结合实际来考虑,由于以石油为燃料的传统汽车仍是现阶段的主要产品,所以占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现在还是以石油为主的产品,因此节能汽车的开发,我国当前的重点应该是通过对节能技术的开发,或者是加快对老产品的改造和新技术的采用,目前有很多企业已经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比如通过提高柴油机排放控制技术,采取先进的汽油机节能技术,加快节能汽车的产业布局。新能源汽车的开发是我们的战略重点,刚才说的是近期的,战略重点还是要放在新能源汽车开发上,我国现在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开发与先进国家相比,起步并不算太晚,但是由于我们汽车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以及资金投入不足,不集中,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以及产业化面临很多困难,如何通过原始创新来实现技术跨越,需要通过制定发展战略,要明确思路组织实施。

第四、要建立强大的汽车零部件支撑体系。要提高零部件工业的综合水平,从“十一五”起汽车零部件工业要全面提升产业的竞争力,不能再走单靠投资拉动增量,或者靠大集团封闭式的零部件体制,或者过度地依赖国外技术和整车企业发展。要抓住国家的政策,进行必要的战略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开发能力的提高,满足整车的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重点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要努力成为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中心。当前国际上正面临着新一轮的汽车产业的转移,实现由本土区域生产为全球生产,形成一批新的汽车产业集群,中国、东欧、东南亚等地区已经成为汽车产业集群特征明显的地区,中国汽车零部件产品要利用已经形成的基础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形成一批有实力的零部件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加快零部件产业基地建设,满足国际OEM及售后服务市场的需求。二就是要努力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形成自己的有特色的品牌,实现经营规模,多品种配套,两个市场发展。特别是要紧密配合整车企业品牌建设战略,通过共同合作提高竞争力,逐步打造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成本、质量、高新等形象。三就是要面对市场竞争,零部件行业要加快产业的兼并重组,零部件企业要顺应这种形势。提高专业化、规模化的水平。四就是要积极探索零部件企业和整车企业建立联盟的发展关系,按照国际上,尤其像日本的企业,都是零部件跟整车是同步发展的,我们是零部件跟整车企业是依附型的关系,还不行,要做到相互支持,相互依靠,要互赢互利,形成这样的关系。

第五、就是要加快产业重组,要尽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要形成国际化的大集团。现在我们汽车虽然发展得这么快,但是我们真正在国际上排名能排上名的企业集团几乎没有,汽车企业前十几名也都没有中国的企业,零部件世界前一百家零部件供应商中国一家也没有,中国现在最大的就是浙江的万象集团,一年大概是200多亿的产值,但是在国际100强里面排不进去。所以中国汽车产业要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集团,拥有自己的国际品牌。

第六、重视农村市场开拓,满足多层次汽车消费的需求。现在我们中央提出要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有责任、有义务为中国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生活质量提供优质产品跟服务。我国农用汽车产量也比较多,但是没有被划到汽车范围里统计,随着农用汽车需求的提高,最终要归到汽车类里面去。发改委规定将农用汽车统一称为低速汽车和三轮汽车,形成一种规范。从技术标准、环保标准等各方面,都要规范到汽车里面来。这个实际上对汽车工业的发展,也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一个方面是为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 篇7

在石油能源严重紧缺、节能呼声日益高涨的背景下, 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 并规划了以汽油车为起点, 向氢动力车目标挺进的战略。从2009年起,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进入产品导入期, 由科技部牵头的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推广应用工程将全面启动。新能源汽车将在我国一批中心城市全面开花, 并有望形成一定规模。各家汽车企业都希望能够占据先机, 从日益膨胀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分到更大的一块蛋糕。继北京奥运会之后, 于2010年举办的上海世博会也将为新能源汽车加速发展提供了契机。

2新能源汽车的分类以及特点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 (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 , 综合车辆的动力装置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 形成的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目前正在开发的新能源汽车包括气动汽车、纯电动汽车、二甲醚汽车、氢燃料汽车、燃气汽车、醇类燃料汽车以及以植物油为燃料的汽车等。

3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

专家预测到2020年为止, 中国将有10%~20%的乘用车销量来自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以及其他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不可挡。

一汽集团承担了国家“863”计划中“解放牌混合动力城市客车研究开发”和“红旗牌混合动力轿车研究开发”项目, 其开发的混合动力电动客车获得了汽车新产品公告, 并已投入示范运营。奔腾B50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是一汽集团开发的新一代节能环保车, 它集成了一汽集团混合动力系统技术平台和整车制造的最新成果, 采用双永磁同步电机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 其最高车速达到183公里/小时, 油耗5升/百公里, 排放达到国Ⅳ标准。

东风汽车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电动汽车研发的汽车企业之一。该公司已研制出的东风混合动力轿车 (EQ7200) 排放指标满足国Ⅳ标准, 燃油经济性比基础车型提高30%以上。武汉电动公交专线示范运营的结果表明, 东风混合动力公交车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总体性能、状态正常, 环保和节能效果明显。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 上汽集团起步相对较晚, 但成绩喜人。2009年上汽集团展出了基于荣威750平台自主研发的混合动力轿车、上海牌纯电动汽车、新一代“上海牌”燃料电池轿车。荣威750混合动力车具备“智能停机零排放”和“环保与动力性兼备”的特点, 可实现综合节油率20%左右。新一代“上海牌”燃料电池轿车是通过对通用第四代燃料电池动力系统重新优化匹配而成, 最高车速达150公里/小时, 最大续驶里程319公里, 该车目前被选用为上海世博会场馆内的出租车。

比亚迪致力于油电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的研发。F3DM和6DM双模式混合动力车搭载DM双模式混合动力系统, 用户可以通过按键在纯电动和混合动力之间自由切换。其研制的e6纯电动汽车可与F6同平台生产, 15分钟左右可充电量80%, 其续驶里程在60公里等速的情况下达到400公里, 是目前世界上续驶里程最长的纯电动轿车。2010年3月, 比亚迪e6纯电动出租车已在深圳试运行。

2005年, 奇瑞公司推出A5BSG车型, 这是国内自主品牌首次可以批量生产的混合动力车型, 于2007年正式下线, 已投放于芜湖出租车市场, 迈出了自主知识产权混合动力轿车产业化、市场化的第一步。

此外, 长安、江淮、长城等多家企业也都研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汽车。

能源环境对发展的制约、节能减排的国际责任以及汽车行业在能源消耗和大气污染中的高份额, 意味着汽车行业必须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绿色环保的“上海牌”燃料电池轿车在世博会上亮相, 不仅是一个中国民族汽车品牌的“重生”, 也反映了中国正在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态势。目前,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正处于从研发向规模产业化过渡的重要阶段, 是难得的战略机遇期, 中国应该把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推广作为重点领域, 最终实现从汽车制造大国向产业强国的转变。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导入晚于发达国家5~10年, 此时政府的政策支持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政府应该及时推出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的政策, 进一步完善推动电动车产业化的政策体系。包括提供财政补贴, 减免税收, 政府采购等方面。

从当前形势来看, 纯电动油、电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将是未来新能源汽车的三大发展趋势。纯电动汽车的技术缺陷是电池成本高、电池容量不足以及续驶里程短, 并且需要完备的基础配套设施, 不适宜产业化发展。因此, 混合动力汽车成为规避纯电动汽车研发和市场化高风险的最佳过渡性新能源汽车技术。而燃料电池汽车被认为是清洁能源汽车的终极发展方面。我国各大型企业以及高级院校、科研院所的研发应按照这一层级循序渐进, 从而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厉国权.铁路运输经营与管理所面临的体制创新和课题[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03.

2013中国白酒消费现状及趋势 篇8

本次调研是对白酒行业展开的一次针对消费市场偏好度的调研活动,旨在对国内白酒市场的最新情况进行摸底,了解白酒主流消费群体和消费习惯的最新变化,以此为中国白酒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份有价值的市场参考。

白酒消费核心群体的特征

当前国内酒类市场上,白酒、啤酒、红酒及黄酒,都是常见的酒种。在白酒主流消费群体中,有六成(60.9%)消费者可谓白酒的铁杆粉丝。

扮演重要社会角色

在从事管理工作或专业性工作的消费者中,白酒的核心消费者比例很高。体制内管理人员、企业高管等管理人员中,白酒的铁杆拥趸分别占这两个群体的75.6%和60.4%;相比较而言,这两类单位中的普通工作人员的白酒消费比例略低,但也超过半数(51.6%,52.3%)。可见,从事管理职能的人群更容易成为白酒的主流消费者。此外,在医生、律师、会计师等专业人士中,白酒消费者也占到了六成以上(63.3%)。

有足够的经济实力

调查数据显示,中高收入消费者群体中,白酒核心消费者的占比均超过了六成,其中高收入群体中的白酒消费者占比达到了63.4%。但是在低收入消费者中,该比例要比高收入群体少了17.3个百分点(46.1%)。

值得注意的是,低收入消费者选择啤酒的比例相对较高(43.1%),而中等收入和高收入人群中选择啤酒的比例较低,分别只有21.7%和15.5%。

拥有完备的社交圈

调查发现,事业、休闲以及情感诉求成为人们饮酒的三个主要原因。其中,工作应酬而饮酒者占到近八成(79.7%),而纯娱乐性消费(39.1%)、情感交流(30.7%)的比例也分别占到了三四成。

工作上的应酬在所难免,通过深入分析发现,高学历群体因工作应酬喝酒的比例远远高于低学历群体(本科以上的比例为82.4%,大专为73.8%,高中/高职为65.6%)。此外,政府机关和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因工作原因饮酒的比例(84.4%和78.9%)也要高于相应单位的普通员工(78.9%和76.6%)。收入与因工作应酬饮白酒的频次也成正比,高收入群体因工作饮酒的比例高于中低收入群体,依次为88.6%,80.1%和69.5%。

白酒主流消费群体的饮用习惯

喝白酒频繁度:七成消费者一周至少喝一次白酒

白酒主流消费者中,33.3%的消费者二三天喝一次白酒。72.3%的消费者一周要喝一次以上的白酒。消费者收

入越高,白酒喝的越频繁;高中低收入的消费者一周至少喝2次酒的比例分别为70.2%,53%和36%。

什么场合喝白酒:朋友聚会和商务宴请

朋友聚会(81.7%)、商务宴请(81.6%)是最常喝白酒的场合。商务宴请是高收入群体(93.5%)和高学历群体(83.8%)喝白酒的主要场合。中高收入群体(83.2%和84.1%)比低收入群体(75.8%)在朋友聚会场合喝酒的比例高出近10个百分点。

喝白酒喝到什么程度:70后更享受微醺状态

从数据显示来看,31-35岁、36-40岁、41-45岁和46-50岁的消费者在与朋友聚会时,喜欢喝到微醺状态的比例依次是26%,36.1%,33,1%和23.4%。很明显,70后更喜欢喝白酒后的微醺状态,享受饮用白酒的乐趣。

整体上看,中国的白酒消费者比较有节制,聚会时都根据酒量喝酒。在参加朋友聚会喝白酒时,10.6%受访者“浅尝辄止,礼节性的喝一点”,半数以上(53.5%)会控制在自己的酒量之内,三成(32.2%)会喝到微醺状态。进一步研究发现:女性消费者比男性更有节制性,礼节性喝一点以及喝酒控制在自己酒量之内的比例女性为72.6%,男性为59.3%。

喝白酒最担心的问题:酒精度数高,伤身体

酒精度数高,是受访者不经常喝白酒的最主要原因(44.9%)。另外,喝白酒后生理反应大(23%)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群体分析发现,高收入人群更关注白酒酒精度数高带来的健康问题,“酒精度数高,容易伤肝”,这一因素对高、中、低收入群体选择白酒的影响比例分别为49.6%,45.9%和40%。

白酒主流消费者的消费观念

决定购买的关键因素:口感好,够健康

“口味纯净、口感好”是受访者选择白酒最看重的因素(70%),其次为“健康,不伤身体”(43.8%),而排在第三位的则是白酒“知名度高,有口碑”,比例为26%。

相比较而言,高收入群体比中低收入群体更重视白酒的口味纯净与否(比例依次为72.6%,72.3%和61.8%)。

除了以上三个因素外,饮用后“不上头”,也是挑选白酒的重要因素(25.5%)。

因场合定价位:高中低档酒均有空间

白酒消费与饮酒场合密切相关。不同场合下,白酒扮演角色的不同,从而消费的白酒价位也存有较大差异。数据显示:商务场合白酒消费主流价位区间为151—450元。消费者在商务场合首选白酒价位集中在151—300元之间(27.6%)和301-450元(25.9%)之间。高收入群体中,消费价位在600元以上比例则占到了37.2%,远高于低收入群体(10.4%)和中等收入群体(15.4%)。

朋友聚会场合的白酒消费区间主要是101—300元。聚会场合首选价位是151—300元(38.5%),其次是101—150元(25.2%)。其中,中高收入群体以151—300元区间为主,低收入则101—150元区间为主。

个人场合消费区间主要是101—150元(31.6%),也有相当比例的受访者(27.9%)选择100元及以下的白酒。

产品的包装与美化:雅致、时尚包装最受消费者欢迎

产品包装能充分体现品牌的内在理念。酒水消费者在白酒包装的审美诉求上,淡雅朴素(36.2%)、时尚品味(30.1%)是受访者最为欣赏的包装类型,此外依次为自然民俗(21.6%),富丽堂皇(7.0%)和历史感强(5.1%)。

整体上,消费者对淡雅朴素包装风格的喜爱程度略高于时尚品味感。不过,通过对比不同背景的受访者发现:双高群体更青睐时尚化的包装品位。

未来白酒消费需求特征展望:产品品牌仍然是消费者消费的主要动力

在产品品质上,低度白酒刺激性小,健康也成为生活水平提高后人们最关注的问题。消费者出于健康考虑,对刺激性小、口感纯净的中低度白酒需求增大。针对这一需求,加大开发新产品,或可使企业在新一轮竞争中占领先机。

在产品价格上,限制三公消费和禁酒令后,白酒消费群体的消费方式变化,朋友聚会消费成为与商务消费并列的重要消费场合。但是,与商务场合以高端白酒为主的消费类型不同,聚会场合消费以中端饮用型白酒为主。

中国汽车消费趋势调查报告 篇9

出口市场呈现增长的“拐点”,

由于欧盟于6月1日正式实施REACH法案,中国服装对欧盟出口大幅下降。欧盟对中国纺织品的配额限制宣布中止,取而代之的是中欧双方采用监控制度,然而中国的纺织服装产品若仍在一两个市场区域集中出口,可能会遭遇来自欧盟新的贸易保护措施。

同时美国市场受“次级贷”**及经济增长乏力等因素的影响,也波及到中国服装的出口。

20以来,中央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作为贸易顺差重要来源的纺织服装业,已成为宏观调控的直接对象,降低出口退税等政策使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传统竞争优势有所减弱。

不断增加的原料和劳动力价格,也成为加工出口型服装企业利润降低的原因之一。

二.国内市场

国内市场呈现出以下特征:内需将成为服装市场发展的重点。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市场激烈的竞争和信息交流的不断发展,国内服装消费日渐成熟。消费者对于服装的质量、档次、风格、个性提出越来越多的要求。

从市场分布来看,品牌专卖店,多集中在城市,主要经营国际知名服装品牌;仓储商场、超市及连锁店,采取开架式销售,价格低廉,所售服装以中低n为主,主要售卖非时装风格的产品如内衣、衬衫、牛仔裤等;服装批发市场是由服装厂家和经销商专门经营服装的场地;由大型批发市场所支援的各种个体服装零售店,目前占据中国服装销售的最大份额。这一服装市场同时支援了中国最广阔的农村市场及部分城市的低n市场。

从城市来看,上海、北京、大连和广州是全国中、高n服装重要分销中心。广东虎门和福建石狮由于邻近地区有大量服装工厂,近年已冒升成为全国知名的服装分销中心,

此外,内地其他重点服装生产基地包括浙江、宁波、武汉等亦设有服装批发市场,为附近省市的重要服装采购渠道。此外,内地还有许多服装批发、零售专业市场可以作为服装销售的重要场所。

三.国内未来消费特点

根据迪智成顾问分析,今后的一段时期内,中国的服装市场还会持续不断的变化。

首先,消费层次会持续变化。国内市场的消费能力在不断增加,国内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在不断的提高,整个年的增长速度接近13%),农民的增长被估计为8% 。这位未来服装市场消费向中高档甚至奢侈品转移提供了基础。同时,居民消费档次划分日益清晰,由以中低档次为主转向中档需求为主,高档需求也占有一定的分额。

其次,财富分配也会持续不断的变化,在我国的大城市有1500万的中产阶级,可支配年收入超过4000美元。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高档品牌仍将继续以大城市为主要市场。

再次,日渐繁忙的工作,促使人们追求更加舒适、休闲、有品位的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方式继续改变的影响下,人们对于服装的需求也会有相应的变化。穿着趋向休闲化、多样化、个性化、时装化和品牌化。从市场消费的情况来看,以天然原料(如羊绒、纯棉、真丝、麻)为原料的服装将继续为消费者所青睐。衣服的款式也从过去的朴素、大方、实惠转向追求自然、舒适、浪漫、个性等。人们更加追求借以服装显示自己的文化层次和品味。

最后,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多元文化的发展,年轻一带和女性在经济上的实力在不断的增加,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不断变化,品牌意识更加强烈。配合多种不同需求的消费群体,服装品牌的细分也会不断的增加。品牌效应将会更加明显。

中国汽车消费趋势调查报告 篇10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和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中国将成为世界轿车的最大消费国之一,即我国轿车保有量在未来的一二十年里将会飞速提高。市场调查表明:目前我国60%以上的私人高档汽车车主有给汽车做外部美容养护的习惯;30%以上的私人低档车车主也开始形成了给汽车做美容养护的观念;30%以上的公用高档汽车也定时进行外部美容养护;50%以上的私车车主愿意在掌握基本技术的情况下自己进行汽车美容和养护。

根据欧美国家统计,在一个完全成熟的市场中,汽车的销售利润在整个汽车业的利润构成中仅占20%,零部件供应的利润占20%,而50~60%的利润是从汽车美容业中产生的。现在做二次装修的车主已经达到60~70%,尤其是一些经济型轿车的车主更注重汽车的装饰。以北京为例,北京目前私家车拥有量近百万,以每辆车美容费3000元算,北京100万辆轿车美容市场整体就达到30亿元左右。

目前我国的汽车分销与服务体系存在诸多问题,比如销售功能不健全,代理制度不规范,区域代理商价格不统一,金融业支持不够,旧车交易市场不发达,汽车配件和维修市场混乱,汽车质量缺陷问题得不到有效处理等。汽车美容业的巨大发展前景与现状形成巨大反差,这也为民间投资者进入本行业提供了投资机会。据介绍,美国的汽车美容装饰一年的产值就有数千亿美元,而在中国这一行业也就是刚刚起步,还远远没有达到饱和。据统计,我国一部中低档的家用轿车,每年用于车辆清洁、保养和维护的费用在3000元以上,中高档车的各项护理费用还将远远超过这一数字。每年落入擦车

族手中的擦车费就有3个亿。不难看出,汽车美容业在我国有着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近年来,从汽车维修、养护,到汽车美容、加油站等,外资纷纷涉足汽车美容业,对成长初期和长期处于小、散、差的汽车美容市场构成了竞争压力。但我国汽车美容业良好的市场前景,以及引入先进经营理念、业态、技术设备、人才的巨大潜力,为投资者进入汽车美容业提供了良好的投资前景。但目前国内规模较大、已经形成自己品牌效应的大型汽车美容连锁店还不多见。由于这个行业的门槛并不高,没有行会自律、缺乏归口管理,许多经营者忙于占领地盘,服务的规范便大打折扣。据了解,尽管汽车美容装饰业近期内还很难改变各种小资本一统天下的局面,但是已经有一些比较有规模和实

力的大公司想要进入这一市场。

预计,到2010年中国汽车数量可达到7167万辆(包括公务购车、商务购车及私人购车),其中轿车可达到2070万辆。到2025年,中国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汽车美容业的商机前景广阔。可以预见,这一新兴市场将进一步向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越是往后发展,生产厂商的生产水平越接近成熟,各种设计也都会兼顾到车主各个方面需求,汽车美容业在今后几年将不可避免地进

中国汽车消费趋势调查报告 篇11

从2007年中国消费电子产业发展的应用和特点来看,赛迪顾问预测2008年中国消费电子产业将存在五大发展趋势。

数字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

消费电子数字化已经成为当前数码娱乐、信息家电发展的主流,从而衍生出了更大的市场领域,数字娱乐、数字家庭、数字导航、数字城市等数字概念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市场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更丰富、更高品质的数字内容也被整合到多样化的产品中,并通过硬件、软件、内容、服务等方面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有序的、丰富的并不断加以完善的产业生态圈。

产业融合不断加快,界限趋向模糊,互联将成为产业发展重要特征

消费电子产业作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随着中国消费电子产业结构的调整不断加快,计算机、通讯、消费类电子产品之间已经很难划清一个明显的界限,家电、通讯、计算机在数字化的浪潮下,产业之间融合不断加快,3C融合不断深入人心。

同时,“互联无边界”这一主题在3C融合的大环境下,不断得到企业的响应和推广,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数字电视、手机、家庭影院、游戏机、汽车电子、安防系统等各方面之间实现的“互联互通”生态系统从概念不断走向实际应用,展望未来的消费电子产业,实现数字家庭的梦想,实现消费电子类产品以及个人移动终端设备有机的融合,实现个人全方位的一体化随身娱乐,实现与网络环境的对接,所有这些,最大的发展障碍就是产品之间的连通性和互操作性。但是随着产业融合的不断加快和深入,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互联性必将成为消费电子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

节能、环保和健康已成消费市场重要的诉求点

中国消费电子市场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绿色革命”。在产品的出口上,符合有关节能环保认证的要求已经成为必要条件之一。与此同时,广大消费者对消费产品特别是家电产品的关注点正从价格向产品、技术、品质和使用成本转移,尤其对节能降耗的关注度普遍提升。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健康消费成为消费类家电创新的主流之一。

因此,各消费电子企业顺应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的消费心理,把减少空气污染、增进人体健康作为产品开发研制的主攻方向。抗菌冰箱、无氟冰箱、全能冰箱的出现,保健电扇的畅销,绿色空调的盛行,环保电视的发展等,都表明消费类家电健康化已经成为时尚。

科技结合人性化、个性化成为消费电子产品的技术追求

信息技术的发展将给予产品设计更大的空间,尤其是数字娱乐产品设计更加注重个性化和时尚化。

高清晰度、大容量存储空间、多功能、智能化、操作简易成为消费电子产品发展的潮流。市场的激烈竞争促使生产者不断对消费者市场进行细分,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新技术、新产品应运而生,大屏幕的液晶电视、回归本质的MP3产品、大容量快速的存储技术、高技术的数码影像产品都更多地体现出人性化设计的特点。

数字家庭成为中国消费电子产品未来的增长点

上一篇:鼓励高三学子的话下一篇:安全维稳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