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对旅游业的影响

2024-12-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改革开放对旅游业的影响(通用9篇)

改革开放对旅游业的影响 篇1

旅游业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是国计民生的要素,是人类文明的载体。

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为标志,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不久后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发出了“旅游事业大有文章可做,要突出地搞,加快的搞”的号召。在百废待兴、难关重重却又充满光明前景的经济社会里,一个在当时并不为人知的行业——中国旅游业,迎来了起飞、赶超和跨越的30年发展历程,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设旅游发展的康庄大道。

一、发展历程回顾

1,、旅游产业属性:在变迁中定位

2、旅游市场发展:在开放中成长

3、产业体系培育:从单一到综合二、旅游业发展现状

1、发展旅游业已形成共识。

2、旅游经济的增长势头越来越好。

3、旅游市场的开拓能力越来越强。

4、产业规模迅速扩展,旅游收入成倍增长。

5、发展格局持续优化,国际地位显著提升。

三、多角度看旅游

1、从产业体系上看,旅游业是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局部走向全面的发展过程。

2、从空间上看,发展初期以观光为主的旅游是以少数热点城市串联起的点线结构。

3、从产业形态上看,已经形成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旅游吸引物、旅游设施和旅游企业。

四、思考

1、坚持服务大局,从战略高度认识加快发展旅游业的重大意义。

2、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

3、坚持科学发展,努力促进经济与社会的相互协调。

4、坚持改革创新,全面推进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二、中国旅游业30年发展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立足国情,瞄准世界旅游也发展目标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科学发展、不断创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绩,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旅游发展道路。

结语

改革开放对旅游业的影响 篇2

市场及产业的发展往往受制约于产业的竞争环境及宏观的外部环境。产业存在着决定竞争规模及程度的五种力量, 分别来自于产业的现有竞争者、替代品、潜在进入者、供应商、客户。这五种力量综合起来影响着产业的吸引力, 亦是决定企业盈利能力的基本因素 (Michael E.Porter 1980) 。而宏观外部环境包括政治及法制、经济、社会、科技信息等环境, 是影响所有行业及企业的各种宏观力量 (见图1) 。产业及总体环境是企业面对的外在不可控制的因素及趋势, 每种因素的改变, 都会对企业的经营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故往往被视为机会或威胁, 并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行为, 特别是长期投资行动。稳定的社会及健全的制度会为企业及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反之则阻碍其生存。

二、法律的基本原则、对社会及市场的作用

法律的改变对于产业及市场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法律的产生是基于人类社会为了避免出现弱肉强食的丛林规则而形成的。人类出于自我保存或者其他动机联合起来, 每个人都交出自己的权利, 组建一个公共机构, 这就是凌驾于所有个人之上的国家;国家形成后, 法律就出现了。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前325) 指法律是摆脱了激情的理性。法律是多数人制定的, 体现多数人的智慧, 一般来说, 多数人的智慧比少数人的智慧或一个人更高明, 多数人也不容易腐败。法谚有云“法律是理性的命令”, 法律是由国家执行、具有强制力的规范, 由于社会生活非常复杂, 而国家的权力资源往往有限, 任何国家任何时期即使动用全部司法资源, 也无法解决所有纠纷, 因此法律并不调整所有社会关系, 它只针对处理反复出现的、对于一个社会而言是重要的事务 (谢鸿飞2007) 。法律体现的是人类行为的规律, 其正当性和权威来自人类的理性, 由此法律兼具理性和权威这两个特性, 其作用于社会及市场, 在于定纷止争。

法律的价值在于公正、权利、衡平、传统。公正是法律的灵魂, 也是最高的自然法;法律是确认权利的规范, 同时亦是保护权利的规范;法律是各种利益的调节器, 对各种对立、冲突的利益予以协调, 避免出现利益失衡, 造成社会不公进而影响社会稳定;法律尊重传统, 一切历史的、习惯上的事物 (特别是权利) , 其在当时社会环境中产生, 自有其正当性, 要废除过往的制度、规则或权利, 必须有充分的理由。谢鸿飞指出, 法律具有保守的性质, 它体现了现代人对古人、前辈智慧的敬重, 强调法律的连续和稳定, 是一个逐渐进化的有机体。法律规则保护既得的权利和做法, 不轻易否定现存的法律秩序;法律如果变革过快, 就会打破旧有的秩序, 使人措手不及、无所适从。

三、《旅游法》出台的背景

20世纪80年代初, 中国进行改革开放, 旅游业亦发端于此, 由初期的单纯外事接待转向为综合性行业, 由细微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成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由旅游资源国转变为世界旅游大国。其间国家对旅游业的规管有多次调整, 但都只属行政条例。80至90年代, 是旅游法规建设的初始阶段, 1982年, 国务院着手起草旅游法, 并于1985年发布第一部规管旅游行业的行政法规《旅行社管理暂行条例》, 以旅行社为对象对其经营管理作出规范。其后, 旅游法规的建设体系逐步发展。1996年, 国务院发布了《旅行社管理条例》, 对原有的暂行条例进行了一系列制度调整, 如设立保证金制度等。1998年由国务院批准、国家旅游局和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联合发布《中外合资旅行社试点暂行办法》。至2001年12月11日, 中国成为世贸的正式成员, 为了履行入世的义务, 适应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及对外开放的需要, 国务院于同日发布了关于修改《旅行社管理条例》的决定, 增加了中外合资和外资旅行社的相关规定, 同时废止《中外合资旅行社试点暂行办法》。2009年2月, 国务院发布《旅行社条例》, 取代原有的《旅行社管理条例》。同年4月, 国家旅游局为配合《旅行社条例》的施行, 发布了《旅行社条例实施细则》。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 旅游业快速发展。然而在促进了经济发展的同时, 亦出现了旅游市场不正当竞争的问题, 损害旅游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特别是零负团费、强迫购物及参加自费项目、随意改变行程、酒店未达星级或设施陈旧、景区门票随意涨价、旅游开发对资源环境造成破坏、导游无薪酬收回扣、旅游者投诉无门、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旅游者人格尊严被侵犯、各地一日游乱象、旅游安全及救援等问题。故此, 制定明确的法律规范以保障旅游者、经营者、及对相关行业进行管理协调, 成为社会的迫切需要。2012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 (草案) 》初审, 同年12月二审, 2013年4月三审, 4月2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次会议正式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 (以下简称《旅游法》) , 并于10月1日起实施。国家旅游局亦随即发布《旅游行政处罚办法》以配合《旅游法》的施行。

四、旅游业近年的发展趋势及潜力

随着国家的经济改革步代快速发展, 旅游业对社会的经济发展贡献日益突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3年的全国统计数据 (见表1) :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批发和零售业年末从业人数, 2012年共985万人, 较2008年增长33.66%;

住宿和餐饮业年末从业人数, 2012年共454万人, 较2008年增长13.61%;

旅行社数目, 2011年共23, 690间, 较2008年增长17.80%;

星级饭店数目, 2011年共13, 513间, 较2008年下跌4.16%;

入境游客人数, 2013年共12, 908万人次, 较2008年下跌0.73%;

国内居民出境人数, 2013年共9, 819万人次, 较2008年增长114.18%;

国内游客人数, 2013年共32.62亿人次, 较2008年增长90.54%;

国际旅游收入 (外汇) , 2013年共516.63亿美元, 较2008年增长26.49%;

国内旅游收入, 2013年共26, 276.12亿人民币, 较2008年增长200.32%。

从以上的数据可见, 全国与旅游业有直接及间接关连的从业人员数目与及旅游收入在过去5年间有显注的增长趋势, 而随着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国民收入和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人民的旅游意愿和能力明显增强, 出游人数越来越多, 国内及出国旅游人数及消费, 都在快速增长, 而国内旅游企业也开始走出国门, 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这是中国旅游业的潜力与未来长期发展的趋势。

2008年国际金融海啸的冲击及近年的欧债危机, 更表明了长期以来我国依靠投资拉动和出口带动的经济发展方式难以为继。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 是一个长链条的产业, 涉及范围广范, 涵盖食、住、行、游览、购物、娱乐等多个相关产业, 创造就业多、消耗天然资源少, 综合效益良好, 故旅游业的发展不单是未来长期的趋势, 亦是国家作为调整经济结构与及发展方式的必然出路。

五、《旅游法》的基本原则及对旅游产业的影响

《旅游法》共10章112条, 分别对旅游者、旅游规划和促进、旅游经营、旅游服务合同、旅游安全、旅游监督管理、旅游纠纷的处理等内容作了规定。其适用的范围包括在中国境内的和在中国境内组织到境外的游览、度假、休闲等形式的旅游活动以及为旅游活动提供相关服务的经营活动, 目的是为保障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保护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 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新的《旅游法》与以往的条例有重大差别, 以往的条例是以旅行社为对象对其经营管理作规范, 而新的《旅游法》涵盖了旅游者、旅游经营者 (指旅行社、景区及为旅游者提供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服务的经营者) 及景区 (指为旅游者提供游览服务、有明确的管理界限的场所或区域) 等三大方面。并在权益平衡基础上, 加强对旅游者的保护, 以旅游者作为权利主体及权利问题的根基, 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如前文所述, 法律是基于人类社会为了避免出现弱肉强食的丛林规则而形成的, 旅游者个人在面对旅游经营者、或者在外地旅游、在身处不确定性的环境状况下, 往往处于相对弱势地位, 故《旅游法》对旅游者给予适当倾斜的法律保障, 是合符法律的理性, 亦平衡了市场上各方的合法权益。

前文指出, 法律作用于社会及市场上, 在于定纷止争, 《旅游法》明确了旅游者、旅游经营者、与及景区的权责问题, 同时规定了旅游综合管理制度、旅游者权益保障制度、旅游促进和公共服务制度、资源保护和旅游利用制度、旅游服务合同制度、旅游安全保障制度、与及对诱导、欺骗、强迫消费行为等规范措施, 排除了各方的纷争, 有利于消费者的旅行体验、有利于旅游质量的保障, 更有利于旅游业的整体规范。

此外, 《旅游法》第三章“旅游规划和促进”着力于解决旅游资源及其经营管理中的部门、行业和地区分割问题, 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旅游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跨行政区域且适宜进行整体利用的旅游资源进行利用时, 应当由上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或者由相关地方人民政府协商编制统一的旅游发展规划。《旅游法》力图实现政府公共服务和监管、行业组织自律及企业依法自主经营的有机统一, 保护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 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六、《旅游法》实施后的效果-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

2014年3月15日为消费者权益日, 正值《旅游法》实施半年, 国内最大的在线旅游服务商携程旅行网发布了《3.15旅游消费者权益保护调查报告》。该报告通过网上对旅游者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做出的有来自国内78个城市的数千名旅游者参与。被调查者当中有87%的人知道实行了新的《旅游法》, 并对它的内容有所了解;72%的人对《旅游法》的实施情况持积极态度, 认为实施效果良好。报告指出, 在旅行中发生损害权益的事情时, 87.9%的旅游者会采取不同方式进行维权, 包括投诉、索赔。而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等机构在旅游者心中颇有公信力, 旅游者在寻找第三方机构进行维权时, 27.1%的人会选择旅游局、旅行社协会等行业协会, 26.7%的人会选择消费者协会;而网络维权亦是重要的途径, 25.6%的人选择在微博、论坛等网络上发布信息, 11.6%向媒体投诉, 期望引起相关企业或部门的重视;而选择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的有5.1%, 只有3.8%的人完全不知道找什么机构进行维权。对投诉处理的结果, 77%的人认为满意。可见《旅游法》实施半年来, 效果显着。

结语

《旅游法》的颁布实施, 对于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调整旅游产业结构使之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以至于对社会整体的健康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可见, 法律的改变对于调整社会关系及市场环境秩序、引导产业升级发展等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法律亦有其滞后性的局限, 特别在当下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及科技一日千里的环境下, 常出现新的情况或问题, 而法律无法每时更新与之对应, 故仍需在适当的时期对原有的法律规则、制度进行检讨修订, 以落实科学发展观, 兼顾效率与公平, 保障消费者权益、维系市场、产业及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摘要:市场及产业的发展往往受制于产业竞争环境及宏观外部环境, 法律是其中一个要素。法律是由国家执行、具有强制力的规范, 法律兼具理性和权威两个特性, 其作用于社会及市场, 在于定纷止争。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快速发展, 旅游业对社会及经济贡献日益突出, 但同时亦出现了旅游市场不正当竞争的问题, 损害旅游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故此制定《旅游法》, 以明确的法律规范保障旅游者、经营者权益, 及对相关行业进行管理协调, 以利旅游业的整体规范及持续健康发展。在《旅游法》实施半年后所作的研究发现, 其正面效果显著, 对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调整旅游产业结构使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市场环境,法律,产业发展,旅游法

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袁岳, 编译.西安:中国长安出版社, 2010:58-62.

[2]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策略[M].高登第, 译.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7:79-99.

[3]亚当·斯密.国富论[M].陈星, 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208-215.

[4]谢鸿飞.中国法律制度总论[M].香港:香港公开大学教育科技出版部, 2010:3-15.

[5]王锐添.现代企业管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2:4-10.

旅游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篇3

关键词:旅游业;环境影响;环境保护;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273-02

一、旅游业与地理环境概述

1、旅游区地理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旅游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是旅游区地貌、空气、水和植物等生态因子的总称,这些生态的有机结合形成了旅游区环境的优美与愉悦。从人类审美的心理需求来看,自然景观美是基础,在一个空气污浊、水体污染、四周嘈杂的环境中,游客是无法去领略、欣赏、体会具体游览对象的各种美学特征的,这样,旅游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特别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闲暇时间逐步增加,城市居民进行旅游、回归自然,借自然环境的捷径达到锻炼和疗养身心的愿望正日益高涨。由此看来,旅游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旅游资源。

旅游区环境状况的好坏对旅游者效果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游客旅游的满足程度与旅游区环境条件息息相关,直接影响旅游业持续发展,必须充分认识到保护旅游区环境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2、我国旅游业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相当一部分热点旅游区污染严重。

主要表现为水体污染,空气质量下降,局部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旅游资源受到损害。

(2)旅游区环境卫生状况较差。

区内垃圾随意抛洒堆积,污水、污物随处可见。

(3)旅游区缺乏科学规划与适度开发。

一些热点旅游区超规模接待游客,旅游去人满为患,拥挤不堪,旅游气氛丧失,达不到旅游的目的。

(4)旅游开发建设项目与旅游区整体环境不协调。

二、造成旅游区环境破坏原因

1、人类经济行为的不当破坏了旅游环境

(1)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工业生产排放的废物及产生的噪音污染了旅游区的自然环境,扰乱了旅游区应有的宁静。结构一方面旅游区丧失了以往清新的空气、透明的水体、静谧的氛围;另一方面,游客游览的兴致因环境污染而降低,影响经济发展。

(2)不合理的资源利用与农业生产方式破坏旅游区的自然生态平衡,旅游资源直接受到影响,例如森林砍伐、过度开采地下水、开山炸石等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游览水体水位下降、奇山丽景惨遭破坏等。

(3)在经济结果、生产力布局、城市发展规划中,忽视旅游资源的存在,使得区域经济结构类型、生产力布局方式、城市发展方向与旅游业正常、持续发展对环境的要求不相适应。如在云南的石林旅游区建设大型水泥厂,在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建设灰窑、煤窑等。

2、旅游活动对旅游区环境影响

旅游活动对旅游区环境的影响主要在于旅游过程产生的垃圾对景点环境的污染以及旅游活动本身对旅游景点自然生态平衡及旅游意境的影响。由于旅游区本身设施的不完善和游客素养不高,随着旅游活动规模的扩大,景点垃圾遗弃量日益增加。旅游区内大量垃圾随意抛洒堆积,破坏了自然景观,污染了景点水体,使旅游区水体富营养化。我国许多旅游区水体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相当一部分旅游水体的透明度、色度、嗅味等指标均超过国家规定的旅游水体标准,漂浮物、悬浮物、油污污染物已经影响游客感官,使其旅游兴致降低。

超过景点容纳量的超规模接待破坏了旅游区自然生态平衡。构成自然景观的生态系统对旅游活动本身存在一定的承载能力,这种承载能力由生态系统的结构所确定,超过其承载能力的旅游活动将使旅游区生态系统结构发生变化,旅游区旅游功能丧失。主要表现在大量游人将旅游区土地踏实,使土壤板结,树木死亡;大量游人在山地爬山蹬踏,破坏了自然条件下长期形成的稳定落叶层和腐植层,造成水土流失,树木根系裸露,山草倒伏,从而对旅游区生态系统带来危害……

不当的旅游活动本身所带来的问题是严重的,忽视这种影响,只注重短期效益,盲目扩大规模,无限制地接待游客,将对旅游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损害。

3、旅游开发和建设破坏旅游区环境

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有关设施建设与旅游区整体不协调,造成旅游资源、旅游区生态环境、特别是旅游气氛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古迹复原处理的不当,新设项目与旅游区景观不协调,改变或破坏了旅游区所有的且相当保留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格和气氛,利于具体的旅游对象,其旅游价值主要表现在其本身所蕴含的独特的历史、文化、民族风及其所蕴含的内涵,盲目开发,只会造成景点的不伦不类,进而丧失其旅游价值,使游客的兴致减退。

三、旅游环境保护的对策分析

为使旅游业持续地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针对旅游业所存在的环境问题应采取如下措施:

1、加强旅游环境保护的科研工作和旅游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教育

长期以来,环境科学的研究只是从人类健康需要出发,很少从人类精神、心理需要进行研究,而这正是人类与环境相互联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并在人类旅游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从旅游业对旅游环境的依赖关系,旅游区环境对旅游活动的承载能力,旅游业发展对旅游环境的破坏等方面研究旅游与旅游业的关系;从确定景观美学质量标准、自然生态质量标准、满足特种旅游活动的环境质量标准、旅游区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等方面研究旅游环境保护的方法论;从美学、心理学角度出发研究旅游环境保护的工程方法;还要进行旅游环境保护政策研究,为正确的决策奠定基础。加强旅游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提高人们的旅游环境保护意识,向全体游人、旅游从业人员和区附近居民宣传旅游环境保护知识。

2、在旅游区发展建设中做好旅游环境规划

旅游环境问题的产生、旅游区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经济活动的不当造成的,因此需要制定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和预见性的旅游环境规划。用于组织、管理经济、旅游及其他破坏旅游环境的活动,来解决发展生产、扩大旅游规模与景点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使其协调一致,以保证经济发展和旅游活动持续稳定进行、防止旅游区环境的破坏。

旅游区的环境规划是旅游区的经济发展、旅游业发展和旅游区环境保护的综合性规划,这个规划是从维护旅游区环境美学质量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的角度出发,应用系统工程的原理与方法,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与旅游区环境美学规律,对经济活动和旅游活动的结构、规模和布局实行统筹规划,达到既发展经济、扩大旅游又不破坏旅游区环境的目的。

3、运用经济及其他手段,控制热点旅游厂的旅游规模

采取提高热点旅游区的门票价格、划定特殊旅游景点并控制其旅游人数等手段;调整旅游区的旅游规模,在保证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使旅游区的环境得到保护。

4、加强旅游环境立法

完善的法律制度是做好旅游环境保护工作的保证,通过对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制定行为规范。对破坏行为实行强制性的干涉与惩罚。立法主要内容有:

(1)旅游区建设项目的审批办法和权限。

(2)旅游区保护范围和保护内容的确定。

(3)对违法者的处罚办法等。

参考文献:

[2] 杨桂华.陶犁:旅游资源学[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9:7

[3] 杨桂华钟林生明庆忠:生态旅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社,2001:138~139

[4] 罗明义: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亚太地区部长级会议述评[J].旅游学刊,2002(3):75~78

[5] 陈忠晓王仰麟:生态旅游刍议[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4):56~59

汶川地震对四川旅游业的影响论文 篇4

张旭

写作日期 2008-6-13

(西安文理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系,陕西西安.710065)

摘 要:汶川大地震对四川旅游业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四川旅游收入大幅的下降,部分景区严重受损。本文深度地阐述了地震对于四川旅游业的不利影响,并且针对四川省的实际情况,对四川旅游业的灾后重建和复兴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汶川地震四川旅游业 影响 灾后恢复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这是中国自我国建国以来最为强烈的一次地震,直接严重受灾地区达10万平方公里。地震造成近七万人丧失,受灾群众多达一千多万。四川旅游业在这场地震劫难中,同样遭到了重创。5月12日,地震发生当天,国家旅游局就发出紧急通知,对四川旅游暂时下了禁令。四川省旅游局5月24日估算,此次四川旅游业直接损失超过500亿元。但随后几天,国家旅游局对四川旅游损失的评估又追加了200亿元,达到700亿元。700亿元对四川旅游业意味着,这数字接近去年全年旅游总收入的60%。四川省是内地为数不多的旅游总收入突破千亿元的省市,去年该省旅游总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217亿元,相当于全省国民生产总值的11.6%,其比重在全国居于首位,是全国唯一旅游收入占GDP比重超过8%的省份。在这次地震中,四川省主要旅游景区均不同程度受到了损坏。地震对四川旅游业的消极影响

在四川,地震被视为继SARS、雪灾之后近两年来遭遇的最严重的灾难。旅游业是四川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四川是全国第八个旅游总收入突破千亿元的省份,更是全国唯一旅游收入占GDP比重超过8%的省份。汶川地震至少已造成四川旅游业损失达700亿元,相当于去年四川省全年旅游总收入的一半之多。2007年,四川旅游总收入达1217亿元,占全省GDP的10%,其旅游业占GDP的比重全国居首。四川省旅游局统计,仅2008年4月,四川全省就接待入境旅客9.45万人,国内游旅客1436.58万人,旅游总收入74.96亿元。金融市场是地震对经济带来影响最好的晴雨表。13日股市一开市,一些旅游类股票下跌,主要股指收盘时下跌严重。汶川地震对四川旅游业产生了诸多的消极影响。

1.1地震导致四川旅游活动中断

此次大地震不仅对震中川西造成毁灭性破坏,而且影响波及全省乃至附近省区。5月12日,地震发生当天,国家旅游局就发出紧急通知,对四川旅游暂时下了禁令。震后灾区生活问题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第一难题,灾后重建工作复杂而繁忙。旅游所需的交通工具例如飞机、客车等大多已调为转运物资和人员所用。灾后四川旅游景区会逐步开放,但具体开放时间还不能确定。国家旅游局刚刚在北京召开四川灾后重规划会议,会议的思路是,将在3年内恢复灾区的旅游建设,而后的5年内四川的旅游将获得整体提升,这意味着我们要8年的规划。

1.2四川主要旅游景区均不同程度受到损坏

严重的地震让我省的风景旅游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根据目前初步了解到的情况,川北一带的旅游景区和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受灾严重。其中青城山-都江堰景区预计经济损失12亿元。

位于地震带区域的绵阳猿王洞、千佛山、窦圌山三个景区受灾情况最为严重,景区道路全部损坏。猿王洞景区主体酒店受损严重,后山别墅群全部破坏无法使用;千佛山景区进山道路完全破坏;窦圌山双峰其中一座已经崩塌,整个景区基础接待设施已经无法使用。

据文物部门统计,截至5月16日,我省共有5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7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遭受严重损失。馆藏文物损失758件,其中,珍贵文物85件,一级文物9件。

1.3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遭到破坏

据了解,四川旅游的主要线路,都江堰、映秀、卧龙、四姑娘山、丹巴、雅安、成都这条川西环线已被地震基本损毁。此次汶川地震,不仅对交通、电力、通讯等旅游支撑条件造成重大破坏,而且直接损毁了旅游住宿和旅游景观,灾区旅游从业人员也有较大伤亡,对旅游企业正常运营和基层旅游管理机构运转造成较大影响。很多震区景区的交通、通讯基础设施遭到破坏,修复难度很大。不仅仅是成都市区景点受影响,一些经典旅游线路几乎全线崩溃,由于受地震影响,九寨沟停止对外开放,尽管九寨沟景区和旅游接待设施基本没有受到地震太大的影响,但目前关键的问题是汶川通往九寨沟的公路中断以及地震对游客的心理影响,这些对九寨沟的打击是致命的。

1.4许多旅游从业人员失业

因受灾情的影响,四川西部几大旅游区域酒店等建筑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毁坏,目前大多酒店、旅游从业人员都在休假或处于失业状态。在旅游活动未能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包括成都在内的上万名旅游从业人员都将面临休业状态 1.5这次灾难事件对游客造成的心理影响 专家们同时指出,今后一段时期,受灾地区的旅游业将面临一个游客的心理障碍问题。九寨沟游客平均每天约有8000多人次,但是地震后18天内九寨沟旅游人数只有2404人,平均每天大约130多人,不足平时的2%,更不谈已经进入旺季的旅游时段。

虽然这样大的地震百年难遇,但它可怕的破坏力通过各种媒体在全世界广泛传播,在许多人的心目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另外,与重建工作相比,自然灾害预警系统的建立与完善更为重要,只有这样各国旅游者才能重拾信心。这是一项更为长期的工作。地震对四川旅游业的影响是有限的、暂时的

虽然地震对四川旅游业破坏很大,但作为以自然景观为主的四川旅游的影响是有限的。因此预料,游客终会返回。此次受冲击最大的地区为川西,但这场灾难对旅游业及航空业的负面冲击程度有限,因为游客可选择其他地区观光,促使游客减少的现象应该不会长久。不少分析师认为,总体上说,这场灾难不会

对该地区的经济造成致命性的打击,短期内会打击受灾地区的旅游业,但长远考虑这种影响会逐渐被消除。在社会的援助下,四川完全有能力应对灾难带来的损失,其经济也应能较快地得恢复。

与西北部景点旅游遭重创相比,在四川东南部的旅游景区,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由于上述景点位于地震中心远端,这些地方的交通、酒店、机场、餐饮业等都运转正常,随时可以恢复旅游活动。

国家旅游局指出旅游业将被作为灾后恢复重建优势产业,因为旅游业对许多产业或行业有比较明显的影响、带动和促进作用。优先发展旅游业可以比较快地推动灾后经济社会恢复发展。此外,资源条件和市场基础具有明显的优势。四川旅游资源丰富、知名度高、客源市场基础好。地震虽然造成了旅游业巨大损失,但旅游基础市场没有受到大的打击,因而旅游接待能力能够较快恢复。

受灾地区大部分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发展传统工业制约因素相对较多,发展传统农业的带动性和附加值相对较小,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是科学客观的选择。国际国内都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

3灾后四川旅游业将恢复重建

国家旅游局刚刚在北京召开四川灾后重规划会议,会议的思路是,将在3年内恢复灾区的旅游建设,而后的5年内四川的旅游将获得整体提升,这意味着我们要8年的规划。据成都假日办统计,成都市内除都江堰、彭州等景区外,已开放的65个景区已实现正常接待游客。目前,针对该地区的灾后旅游业重建规划指导也已正式启动。

3.1进行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和全面安排 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集中精兵强将,做好规划编制工作。这是抗震救灾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做到组织到位、思想到位、人员到位、工作到位,必须不折不扣地按要求、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规划编制工作的各项任务,为灾区人民绘制出旅游业恢复发展的美好蓝图,为灾区旅游业再现勃勃生机奠定良好的基础。尽快恢复旅游业,不仅可以带动四川整个经济的有力反弹,而且也有利于人们心里的恢复,逐渐走出灾难阴影,投身到家乡的建设当中。

3.2展开旅游危机公关

灾后成都市规划局和都江堰市政府组织召开了都江堰灾后重建规划概念方案专家座谈会,来自国内外10家知名规划设计机构80多名专家和市国土局、市防震减灾局、市旅游局等成都市级部门相关人员参会。座谈会上提出了都江堰灾后重建规划要避免简单“克隆”,着眼长远规划,充分依托都江堰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促进城市发展。

近期与远期、新与旧、城市发展与产业发展、城市功能与风景旅游、自然资源与城市发展、历史文化与城市发展、灾毁资源利用与重建规划、城市安全与经济发展,这8方面问题将是参与都江堰灾后重建规划设计专家所需要考虑的问题。除此之外还应邀请更多的国内外专家使者到四川来,比如 “邀请国外旅行商到川考察”、“开通更多的国外到成都的直航航线”、“组织志愿者到非灾区旅游”等等。

3.3政府大力扶持,积极开展重建工作

政府应尽快的制定出可行的旅游发展规划,提供技术、人员尤其是资金援助。鼓励民众以前往旅游的方式促进当地重建。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力量,尽快恢复灾区的电力、通讯、交通、住宿等重要设施。尤其保证川西交通线路的安全,避免灾后次生灾害的侵袭。

可以借鉴丽江、泰国等地区的灾后旅游业恢复经验,结合灾区城乡的特点,开展重建工作。如“汶川地震博物馆”“阿坝神座”“神秘的映秀三奥雪山”等。

3.4推出优惠政策,开辟新旅游线路 目前针对四川旅游市场的萧条,应当适当下调门票价格,降低报价。酒店、交通等也应适时调价,吸引消费者。旅游局还可开展有奖销售或部分免费进川项目,以超低价位在短期内积极拉动市场客源。

在短期安全为首的时期内,可以借助其他省区的产品,结合自身优势项目,重新开辟安全线路。如可以将甘肃、陕西、重庆等地的产品同四川的九寨沟、峨眉山等地的产品结合,刺激消费。4 结语

四川是一个旅游大省,这里有像成都这样的以休闲著称的繁华大都市,有像乐山大佛这样让人叹为观止的人文景观,更有像九寨沟、黄龙等令游客心醉神迷的人间胜地„„有人曾说,在四川,除了没有大海,其他都有:有现代大都市,也有风情浓郁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有平原,也有终年积雪的巍巍大山„„处处可见名胜,四季皆有美景。

但是,汶川大地震,给四川造成了极其惨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对四川旅游也是一次重创。四川旅游要想恢复到地震前水平,要走一条漫长的路。大地震发生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掀起地震灾区生命救援大行动,现在,全国又再一次掀起帮助地震灾区重建家园的高潮。

虽然余震还很频繁,但余震毕竟正在逐渐减少减弱,等余震过后,安全了,大家来四川旅游吧,这,也是对地震灾区的巨大支持。

改革开放对旅游业的影响 篇5

—— 来自“走转改”一线的报告

时间:2012年02月01日 09时00分

来源:《求是》

作者:本社调研组 字号:『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

我要评论

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求是杂志社调研组围绕“藏区发展旅游业对群众思想观念的影响”这个题目,赴四川省阿坝藏区开展调研。调研组先后深入松潘县山巴乡上磨村,川主寺镇牧场村、传子沟村,九寨沟县漳扎镇永竹村,九寨沟管理局树正寨,走村入户,与农牧民群众和基层干部促膝交谈,了解旅游业发展情况,实地感受藏区群众思想观念的变化。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是四川省第二大藏区和我国羌族的主要聚居区。阿坝旅游资源丰富,青山秀水间,散落着“童话世界”九寨沟、“人间瑶池”黄龙、“东方圣山”四姑娘山等众多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近年来,阿坝州委、州政府确立了以生态旅游业为主导,大力建设国际旅游精品区的发展战略,积极发展旅游产业。阿坝州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使旅游经济变成了富民经济,当地群众成为旅游开发的最大受益者,有效解决了“保景与富民”的矛盾,被联合国官员赞誉为建设和谐景区与社区的“世界典范”。旅游业的发展,不仅极大地促进了农牧民增收致富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而且深刻地影响着农牧民的思想观念。

一、农牧民生产生活方式变了,融入现代文明。旅游业的发展使藏区群众逐步从传统农牧业向服务业、流通业、加工业等产业转移。与旅游相关的旅游纪念品加工公司、旅游运输公司以及各种旅行社、农家乐、藏家乐、宾馆、旅游品销售等行业在这些地方蓬勃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九寨沟县漳扎镇现在近八成群众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服务业,全镇有宾馆饭店93家,藏家乐54家,商铺门面600余个,出租房屋300余户,旅游从业人员1万余人,2010年人均纯收入达7455元。松潘县传子沟村现在的55户村民中,有开宾馆、餐厅、藏家乐的,有经营铺面、开旅行社、经营大巴车的,还有从事导游、制作旅游纪念品的,几乎家家户户都在从事旅游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带来生活方式的变化,衣饰由原来繁复的藏服变为方便美观的现代衣饰,饮食由过去单一的酥油、糌粑、牛羊肉变为多种面食、肉类、蔬菜广泛食用,居住由原来的游牧帐篷变为现代式样别致的定居房,自来水、抽水马桶、燃气灶具、电视、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话、手机、互联网等一应俱全,摩托车、小轿车、越野车等现代交通工具替代了骑马和步行。当地少数民族文化也在发扬光大,嘉绒锅庄节、草原赛马会、花儿纳吉赛歌会等传统节庆活动人潮涌动,容中尔甲、蒲巴甲、高原红女子组合、哈拉玛女子组合等一批优秀民族歌手涌现出来,《神奇的九寨》、《九寨情缘》等一批藏族风情歌曲在全国唱响。

二、农牧民交往方式变了,眼界日益开阔。藏区群众以前过着游牧生活,成天只是和牛羊打交道,交往范围小,交往对象以亲属、邻里为主,现在定居生活发展旅游,每天一开门就要面对来自天南海北、国内国外的游客。全方位开放的交往方式,取代了原来的封闭生活,眼界与从前大不一样。近几年,传子沟村组织村民前往成都、海南、香港、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地考察参观,对村民思想观念影响很大。九寨沟县漳扎镇漳扎村支部书记则则每年都组织村民到发达地区参观考察,先后去了18个国家和地区。九寨沟管理局树正寨的郎介波,经营旅游纪念品致富,家里来过很多政要,家里墙上挂满了他和这些政要的合影。永竹村的李有根告诉我们,旅游发展带给人最大的就是互帮互助的精神,以前穷,连个藏靴都要借,而且借不到,现在不要说借靴子,就是借给别人钱也很从容了。调研组一天在路边遇到8个藏族姑娘在放牧牦牛,她们主动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回答我们关心的问题,邀请我们共跳锅庄舞,友好地和我们合影留念,言谈举止间看不到忸怩和拘谨,而是落落大方和舒展从容。

三、农牧民渴望文化知识,教育更受重视。眼界的开阔、见识的增长,让农牧民群众认识到文化知识的重要。漳扎镇以前教育工作的难点是动员学生入学,如今的难点变成了怎样开具“异地就读证明”。2010年,全镇义务教育阶段有85名学生分别在成都、绵阳等地上学就读,有的在省级重点中学就读,家长但凡经济条件允许都要想办法将子女送到教学条件好的外地学校接受教育。漳扎村支部书记则则将两个女儿自小就送往成都就学,2010年又将二女儿送往新加坡留学,村民西里也将二女儿送往美国留学。漳扎镇永竹村李有根把多年经营家庭旅馆积累的几十万元投入子女教育,两个儿女从小就送到成都读书,现在一个已经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另一个正在同一所大学读书。传子沟村多年来利用村小学开办成人夜校,从拼音到字词句,从加减法到乘除法,从借条、收条到简单的协议写作,教给村民一些文化知识、生意知识、礼仪常识以及最基本的外语。现在传子沟村18岁以下的孩子都在中心校读书,18岁以上的村民都参加夜校学习,不到300人的村庄有46名大学生。问他们为什么这么重视教育,他们说,以前因为穷,影响了教育,上世纪80年代前出生的村民很多都是文盲;通过搞旅游发现,没有文化知识实在不行,不会算账不识字,也不懂汉语,顾客买东西基本上是随便给钱,现在文化提高了,做生意就轻松多了。九寨沟管理局树正寨的龙珠塔家,4个子女都在成都上学,其中一个女儿上大学,成都有房子,家里有一辆车。同寨郎介波家有3个孩子,都在外地读书,其中一个女儿在四川音乐学院读书,他家商店里一张“藏羌民俗珍藏版”DVD光盘的外包装上赫然印着一位身着民族服装的漂亮姑娘,郎介波骄傲地告诉大家,那就是他的女儿!

四、农牧民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环保意识增强。在松潘和九寨沟调研,处处干净整洁的环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更让人感慨的是当地群众强烈自觉的环境保护意识。阿坝州秉持生态立州理念,环保工作力度很大,昔日的脏乱差根本改观。为保护景区环境,九寨沟实施经营性项目外迁,关闭沟内酒店,撤出床位5000多张;对景区产生的旅游垃圾,全部打包到景区外定点处理,尽管这样做成本很高,但大大降低了人为活动对景区环境的影响。调研组注意到,有游客在景区要抽烟,会有人立刻上去制止;有游客要越线到池边照相,马上会有人喊话让其出来;地上偶有瓜皮纸屑,工作人员随见随拣。传子沟村规划和建设了停车场、公厕、观景台、木制护栏,铺设了排污管道,梳理了电线,安装了路灯,房屋统一为泥巴色外墙,在墙体适当位置装饰氆氇或乔玛图案。川主寺镇牧场村,房屋错落有致,干净整洁,民族特色浓郁,家家户户都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天天都能洗澡。

五、农牧民感谢党和政府,和谐稳定有了坚实社会基础。传子沟村村民每逢重大节日都会到附近的长征纪念碑园举行一些活动,以表达对党的感恩之情,因为他们知道是政府修建了九寨黄龙机场,他们得地利之便才富裕起来,他们的红祥民族工艺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所有创办资金,都来自四川省委组织部的帮扶。牧场村家家户户房屋顶上升国旗,村民出戈家里的墙上挂着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四大领袖”像。松潘县川主寺镇因旅游而兴,大地震中遭受创伤,但现在一点也看不出来,许多基础设施都是安徽省对口援建的,仅在流经镇区的岷江上就建起了6座桥梁。“5.12”大地震后,传子沟村虽然也属灾区,但村民了解到汶川、茂县、北川等地群众受灾更严重,就纷纷捐款捐物,全村捐款3.4万元,军大衣25件,帐篷5顶,特殊党费2900元,还有5人前往灾区运输救灾物资。在这些旅游业发达的藏区,团结稳定是福、分裂**是祸的观念已成为农牧民群众的主流意识。九寨沟管理局党委书记刘芳说,在我们这里,搞分裂、闹**完全没有市场。

调研中,我们有两点突出的感受和认识:

第一,发展旅游业对藏区群众思想观念的影响是革命性的。所谓革命性,是说这种影响带来的变化是巨大而深刻的,也是积极的、进步的。千百年来,青藏高原恶劣的地理生存环境给人生理上和心理上以巨大压力,游牧为主的生产生活方式导致生产力水平低下,交通闭塞形成了封闭的几乎与外界隔绝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环境,弥漫在高原上空的浓重宗教文化又对人造成禁锢。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外部世界的信息,打开了人们的眼界,使藏区群众的思想观念由封闭走向开放,由落后走向先进,由愚昧走向文明,由狭隘走向包容。农牧民群众这种精神上的解放、舒展和张扬,是最具革命性和意义深远的变化。

第二,在藏区大力发展旅游业具有重大深远的战略意义。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往往都是旅游资源富集的地区。在包括西藏在内的藏区大力发展旅游业,不仅有利于农牧民增收致富,是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而且在政治上具有重大深远的战略意义。由游牧转向定居、由传统转向现代、由封闭转向开放,将从根本上改变藏区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态,从根本上削弱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束缚蒙骗群众的能量,有利于藏区的和谐、稳定与发展。西方有些人批评我们在藏区发展旅游业是破坏少数民族文化、搞文化灭绝、无视少数民族权利等,是完全站不住脚的。西方国家早就完成了工业革命,对地球资源和环境造成过巨大破坏。现在他们自己过着现代文明生活,却巴不得藏族群众永远都过原始生活,为他们保留一块可供游玩、观赏的最原始的自然人文图景。这是一种根本无视藏族群众生存权、发展权、幸福权的强权霸道逻辑,也与西方宣扬的人权理念格格不入。四川阿坝藏区的实践证明,旅游业的发展不仅不会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反而会极大地唤起当地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不仅不会破坏当地民族文化,反而会大大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在生态脆弱的青藏高原地区发展旅游业,是最科学、最符合这一地区实际、最具综合长远效益的发展模式!

改革开放对旅游业的影响 篇6

数据与分析:

1、您的性别:[单选题]

2、您的年龄段:[单选题]

3、您目前的月收入(人民币):[单选题

]

4、您受教育的程度:[单选题]

5、您是六安本地人吗:[单选题]

6、您在六安从事的职业是:[单选题]

7、您觉得游客对风景区的保护意识:[单选题]

8、您认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对您生活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单选题]

9、如果有影响,您认为旅游业给您生活哪方面造成了影响(可多选):[多选题]

10、您认为在凤凰县旅游业开发过程中,政府所起的作用:[单选题]

11、您对旅游业在当地发展的真实态度是:[单选题]

12、您对游客的真实态度是:[单选题]

总结:9月13日至14日我们11医贸1班到六安进行了两天的三下乡调查,收益很大,虽然比较辛苦,但是从这次调查中,我身为组织委员也深刻了解到了调查问卷获取的艰辛,不过成果是喜人的,我们深刻了解到了地方旅游业对当地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大致总结出以下几点内容:

优点:1.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能够调整产业结构,大力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2.加快连带产业扩张,增加服务就业岗位3.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4.缓解城乡差距,缩小贫富差距5.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缺点:1.旅游业发展带来的巨大利润使一些商人只顾眼前利益,而破换环境2.政府在旅游业发展建设中所起的作用仍然有所欠缺本次调查时间仓促,仍有不足,我们将再接再厉!

改革开放对旅游业的影响 篇7

(一) 美国的旅游教育发展历程

19世纪, 开始出现旅游教育, 很多的大学的课程中加入和旅游有关的知识。1922年, 康内尔大学成立, 旅游专业需要有专业的旅游人才, 职业大学的创立具有市场性。

19世纪的20年代美国的旅游教育起步, 19世纪60年代, 美国旅游教育发展很快, 美国的旅游教育起步早, 美国的旅游教育发展也很迅速。

19世纪80年代, 美国的旅游职业教育正式进入到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 美国有75所大学设立了旅游专业, 中等院校300所。

(二) 美国旅游教育的培养目标

美国旅游教育培养的目标和市场紧密结合, 培养应用型的人才。以美国的佛罗里达大学为例, 这个大学的培养目标非常的明确, 培养学生的游船经营、管理能力。美国旅游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

(三) 美国旅游教育的特点

1、起步早, 发展快。

美国康内尔大学酒店学院在19C20S的时候就已经存在, 而我国在那个时期还没有和旅游有关的任何院校。我国开始创办正规的旅游教育是在1978年, 我国旅游教育的发展整整比美国晚了几十年的时间。美国旅游业发展迅速, 促进了旅游教育的快速发展。旅游业的发展促使了旅游市场需要大量的专业的旅游人才, 满足市场的需求, 而学院的创立与市场需求关联性很大。我国的旅游教育是政府主导下创办的, 而不是旅游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需要专门的人才, 所以理论和实际联系不紧密, 不能够很好地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2、师资力量的行业背景。

美国的师资力量非常的雄厚, 美国的旅游教育非常重视教师的背景, 美国的教授光有文凭是不行的, 还需要有专业的资格证书, 比如注册饭店管理师等的和实践相关的证书。大学会请各个行业出色的人物和经理来到学校进行授课, 这个是教学计划中的一部分, 康奈尔大学就是一直这么做的。

3、详尽的专业划分。

美国旅游学院的专业划分非常的详细, 以美国康奈尔大学为例, 本科阶段的旅游管理专业有就有十多门的课程。再如普度大学设置的课程十分详细既有专门的旅游管理课程, 还有写作课/演讲课等其他的课程。

4、重视实践课程。

美国对实践的课程相当重视, 实践课程的选择多样化, 包括温泉课、游乐园管理等课程, 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紧密结合, 以休斯敦希尔顿饭店学院为例, 大学自身就是酒店, 教本身就处于酒店之中, 学生可以一边进行理论的实习一边参与到实践的酒店运营环节, 学生可在在基础岗位实习后, 去别的岗位继续学习。普度大学开展许多的实践课程, 让学生参与到晚宴的活动中去, 有更多的交流机会, 包括一些国际晚宴, 参加这些活动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项挑战有意义的实践活动。

5、个性化的课程设置。

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 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 美国的旅游学院在这方面做得很好, 这种个性化的课程方式可以再具体的课程设置中体现出来, 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课程的个性化设置更加的明显。以康奈尔大学为例, 研究生的课还有专门的人做客户曾规划, 而博士的课程更是具体到每个学生。

(四) 美国康奈尔大学旅游教育

1、美国康奈尔大学简介。

与其他的私立院校相比, 康奈尔大学的体制具有自己的独特的风格, 在美国, 七大著名院校当中, 有三所是公立院校, 农业与生物学院、人类环境学院和工业与劳工关系学院。有四所私立院校, 艺术科学学院、建筑艺术与规划学院、工程学院和旅馆管理学院、常春藤盟校。而他康奈尔大学集齐了公立学院和私立学院优点, 热烈欢迎来自各地的学生。

康奈尔大学的旅游管理学院是全美国最好的旅游学院, 康奈尔大学自己开设酒店, 目的是让学生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康奈尔大学的农业学院也是美国排在前列的学院除此之外, 康奈尔大学投资3500万美元建康奈尔的计算机中心。

2、康奈尔饭店管理学院办学特色

(1) 注重课内外活动的结合。实践课程在康奈尔大学饭店管理学院是十分被重视的。学校的考核不仅仅是课堂上的知识, 还有对实践环节的考核。所有的学生都要修满实践课的学分, 实践课程的政策是学生都要参加800小时的与专业相关的工作, 无论带薪与否。学校这样安排的目的是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校规定在2个学期之内完成任务, 在学校上课期间也可以找兼职的工作, 时间上自由安排。学生找工作非常的便利, 学校本身就开办酒店, 所以学生可以直接去那实习, 在酒店找兼职带薪工作。酒店可以提供很多岗位, 包括前台接待, 客服, 宴请, 财务等很多部门。学生积极踊跃参加课外实践活动, 学生会参加康奈尔酒店业商业计划大赛、酒店管理大学等许多活动, 学生参加这些活动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素质, 增加了学生去创业的热情。

(2) 完善的课程体系, 丰富的课程种类。康奈尔大学本科是4年的课程, 大学四年的学习要完成必须课、选修课体育外语等课程, 还要完成最少800个小时的实践课程, 必修的课程中, 有“信息系统”“人力资源”一些理论的课程, 还有比较强的实践性的课程, 实践性课程包括“酒店运营管理”“服务餐饮管理”等等。

(3) 寻求知名伙伴合作。康奈尔大学饭店管理学院注重与其他企业的合作, 和世界很多知名的大酒店还有一些旅游协会共同合作。每年都有各行业的精英来到康奈尔大学讲课, 和学生共同交流, 分享自己的经营理念和经验。这些精英来到康奈尔大学旅游学院还会召开专门的研讨会, 和教课的人员共同探讨。除此之外, 饭店管理学院还承办许多的酒店业重要的高峰论坛和宴请, 提供给康奈尔大学的师生和往届校友一个平台, 可以共同交流和实践。

(4) 建立校友信息库。康奈尔大学培养很多优秀的人才, 很多康奈尔大学毕业生在知名的酒店担任管理层, 在酒店创业中彰显个人的能力, 现在, 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学院校友就有12000名, 康奈尔大学建立校友信息库, 方便师生和校友的沟通交流, 也给校友回报母校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二、我国旅游教育发展中的问题

(一) 我国旅游教育现状

1、成立阶段。

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 我国的旅游教育开始正式发展起来, 设立专门的教育机构, 成立江苏省旅游学校, 1979年, 成立上海旅游专科学校, 进入规范化的旅游人才培养阶段。

2、发展阶段。

发展最快的时期是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 当时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旅游教育的快速发展。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和国际交往加强, 旅游业需要专门的旅游从业人员。我国开始派出精英人员到国外发达国家学习。

3、现在阶段。

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和政府的大力支持, 促进了我国旅游教育的快速发展。最近几年以来, 尽管旅游还不够完善, 旅游教育的学院、旅游教育的人数在不断的增加, 旅游教成为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之一的最热门、发展最快的教育专业。

(二) 我国的旅游教育的问题

1、起步晚, 发展快。

上世纪70年代我国的旅游教育才开始发展, 我国旅游教育的发展和美国差了60年的时间。教学模式还以讲授为主, 较多的引用国外的教育理论, 没有形成自己的完善的旅游教育的理论体系。旅游教育虽然起步晚, 发展的却很迅速, 30年的时间里成立了近1800所旅游职业学校。学校的增加, 学生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 每年毕业学生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 导致就业压力大。

2、资金投入不足。

美国大学和业界关系密切, 美国的行业协会支持大学的办学, 我国的旅游教育主要是政府的资金投入, 其他投资来源很少或者没有, 所以使得我国投入旅游教育资金不足, 资金的不足导致不能长期开设一些实践的课程。

3、应试化教学。

我国的旅游教育和业界脱节的情况很严重, 现在的旅游教学还只是课本、课堂上的教学。学生接受的是应试化的教育, 考试也只是对课本知识的熟记。旅游方面的时间教学特别少, 仅有的几次参观、游览是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的, 理论和实践相脱节, 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

三、美国旅游教育对中国旅游教育的启示

(一) 课程设置

1、规范课程体系建设。

旅游产业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现在很多的学校强调培养全能型的人才, 较少了旅游专业性人才的培养。市场是在不断变化的, 有的课程设置跟不上市场的脚步, 要注重对课时的更新, 应该科学合理的安排旅游课程, 避免出现基本课程过多的情况, 加大专业课程的比重, 合理安排课时。注重课程设置的次重点。学位的课程要明确。重视实践课程, 合理安排实践活动, 将专业课和实践课程紧密结合, 理论联系实践, 培养专业型的旅游人才。

2、增加实践课程。

要增加实践性的课程, 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将学生所学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 让学生和业界多接触, 增强学生走向社会的适应能力。

3、设置个性化课程。

除了要设置实用性强的课程之外还有设置个性化的课程, 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兴趣去教学, 要因材施教。学习康奈尔大学, 请旅游界资深的旅游专业人士制定总体规划, 旅游界资深的旅游专业人士一对一辅导学生。我们在旅游教育方面也应该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的特点制定不同学生的学习计划。

(二) 注重培养师资力量

目前, 我国旅游教育发展时间短, 旅游教育师资力量落后, 很多旅游教育的教师并不是专业出身。发展旅游教育要高度重视师资力量, 旅游教师要求不仅有文凭、理论知识过关, 还要有深厚的行业背景, 有专业的资格证书, 所谓“双证型”教师。

还可以聘请专家学者做专题研讨, 请旅游业界的精英前来讲课, 分享实践经验, 加强学生对实践的了解, 使教学从研究和实践方面得到保障。我国的旅游教育发展时间尚短, 旅游教育的师资力量严重匮乏。

(三) 旅游教育面向市场

旅游教育的定位要明确, 培养适应旅游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面向市场, 旅游教育培养目标要明确, 大中专和职业高中培养的技术型的人才, 而本科培养管理型人才。我国的旅游业发展的非常迅速, 从旅游业的长远发展看, 旅游市场需要素质高、外语好、国际化的人才, 受到高等教育的人才能够达到旅游市场的需要。我国的旅游教育培养要面向市场, 培养的旅游专业人才符合市场的需求。

(四) 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从国外办学成功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 很多旅游教育发展的较为成功的院校都是校企合作, 比如美国康内尔大学、奥地利的MODU酒店学院等等。我国的旅游教育也可以借鉴国外校企办学的成功经验, 旅游学院的办学也可以采用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可以让学校和酒店为一体, 理论和实践紧密的结合, 理论指导实践, 实践过程中将学到的知识深化, 促进旅游教育更好的发展。应用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 培养专业化的旅游人才。

(五) 改变教学方法

我国的旅游教育应该采用新的教学方法, 例如案例教学法、实际教学法等方法。学校可以聘请旅游业界的资深人士做专题讲座, 进行案例教学, 用业界精英的亲身经历带动学生学习旅游专业的积极性。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 在旅游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共同参与,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专业课程的内容要及时更新, 旅游教育的教学内容要体现信息化的特点。

要增加教学的实践环节, 根据教旅游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自身的专业特色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的内容, 实践教学的内容包括基础的服务技能、素质教育的培养、熟悉企业管理环境等等, 让毕业生能够很快适应工作岗位。课程内容上增加素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 提倡旅游服务的规范化、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情操。在旅游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 让学生有能力发现有关旅游业的更深层次的问题, 学生能够独立进行对问题分析与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厦, 戴洋.中美旅游教育比较及其对我国旅游教育改革的启示[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9, 06:51-52.

[2]郑颖.中美本科旅游教育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11.

[3]刘春颖.中美旅游高等教育课程体系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08.

改革开放对旅游业的影响 篇8

关键词:休假制度 旅游业 影响

0 引言

亳州,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同时又是华佗故里,药材之乡,亳州丰富的旅游资源及深厚的文化积淀,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物资基础和良好的发展空间。最近几年,亳州的旅游业依托中药材博览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今年年初,修改后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和《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正式实行,在改变人们休假方式方法的同时,也对亳州的旅游产业产生重大的影响。

影响亳州旅游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旅游者的主观需求因素,包括旅游者的主观选择、可支配收人和闲暇时间等;二是旅游资源的客观供给因素,包括旅游资源及其设施、旅游中介和企业等。另外,外部环境因素如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和突发事件等也对旅游业发展起着辅助作用。也就是说旅游消费需求的实现,受到收入水平等多种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其中闲暇时间是影响人们旅游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旅游业的发展与人们享有的闲暇时间密切相关,因而现行的休假制度所带来的闲暇时间变化,必然会对亳州旅游业及其相关企业产生较大影响。

1 现行的假期制度的内容

1.1 节假日的调整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1号,《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已经于2007年12月日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国务院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作出如下修改:将第二条修改为:“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①新年放假1天(1月1日);②春节,放假3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初二);③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④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⑤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⑥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⑦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这标志着通过渐进式的制度变迁模式推出了新的休假制度。

1.2 带薪休假制度 在新出台的《职工带薪休假条例》中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凡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均可以享受带薪年休假。单位应当保证职工享受年休假。同时《职工带薪休假条例》也规定,职工累计工作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职工在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条例》指出,年休假在1个年度内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年度安排。单位因生产、工作特点确有必要跨年度安排职工年休假的,可以跨一个年度安排。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

2 现行的假期制度的特点

与此前的黄金周放假制度相比,新的假期制度有如下特点:

2.1 比旧假期制度增加了1天假期。旧假期制度为春节、五一、国庆各3天,新年1天,总共为10天,新假期制度为春节、国庆各3天,清明、五一、端午、中秋、新年各1天,总共为11天。

2.2 7天的长假减少,3天的长周末(小黄金周)增加。根据新的办法,从2008年起,保留“十一”、春节两个黄金周不变,但将春节放假第一天提前至除夕,缩短现行的“五一”黄金周,将其法定假日由原来的3天减为1天,将其分配给清明、端午、中秋3个传统节日,确定其为国家法定假日,放假1天。今后“五一”、清明、端午、中秋、新年5个假日1天的假期,可就近结合双休日,分别凑成一个长周末假期,加上“十一”和春节,共同构成我国的5个3天的长周末(小黄金周)和2个7天的黄金周假日体系。

3 假期制度对亳州旅游业产生的影响

法定节假日调整和带薪休假制度的施行,必定会亳州旅游者产生很大的影响并决定人们的出行方式。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3.1 旅游者可出游时间增多,但集中出游时间减少 假日调整后,旅游者可出行的时间段由原来的四个转变为现在的七个,这种转变,极大的提高了出游的积极性,只要人们愿意出去,都可以利用空暇的时间出游。

另外,亳州的旅游业虽然取得了长远的发展,但由于?旅游产品过于单一,配套设施与服务相对落后等因素,所以亳州的市民在旅游时多选择出外游。五一长假的取消,旅游者集中出游的时间有原来的五一、十一和春节三个黄金周变为现在的十一和春节两个长假,由于时间变短,亳州的旅游者只能将长线旅游计划搁置或转为短线出游,很多的亳州居民选择在本地与家人团聚,从而使得四个小长假的出游人数较五一长假少。

3.2 传统节日将成新宠 新的休假制度增加了中秋、端午、清明三个传统节日的休假时间,亳州的旅游者可以利用时间走亲访友,联络联络感情。同时中秋、端午、清明作为中国传统的节日,在节日期间,各地将纷纷举办各种民俗活动,这就大大刺激了市民的外出旅游。再加上这三个假日在时间、天气上比较舒适,适合人们的旅行。因此,传统节日的休假将会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而要求延长这三个假期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3.3 人们的出行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假日调整后,居民的出游计划发生了变化,如由于小长假时间较短,部分旅游者只能选择短途旅游或留在家里陪伴家人;由于长假的减少,旅游者将长线出游时间定了在十一黄金周,使得这一时段长线旅游者激增,而在其他小长假时段长线旅游者人数较少。不仅如此,而且人们的出游方式也发生很大的变化。随着亳州经济的发展,亳州市民拥有的私家车也非常多,为了更详尽的参观旅游景点,旅游者选择了自驾车全家出游或以散客方式出游。在传统节日里,乡村旅游、民俗民族游成为人们旅游的主要选择。

3.4 旅游淡旺季不再明显 亳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几千年来泱泱涡河水哺育了众多的英雄豪杰和文人墨客,其中有圣君商汤,有著名哲学家、思想家老子,有集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于一身的曹操,有神医华佗等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众多的名人,为亳州留下了珍贵的名胜古迹。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也吸引了亳州市城郊及周边城市的游客。亳州的旅游业以往由于几个长假间隔时间长,中间没有短假过渡,旅游业出现的淡、旺季十分明显,这对旅游资源是一种浪费。新的休假制度对旅游淡季的调节起到了很大作用。尤其是“带薪休假”制度将成为主要的度假方式,市民进行旅游的时间将更为灵活,从而使淡旺季节不再明显,也给旅行社带来新的市场增长点。

3.5 暑期长线游火爆 带薪休假意味着更多的人有时间加入到旅游行列中来。变化最大的当属暑假及寒假。家长们希望能带领孩子外出看看,开阔孩子的视野,增长见识,但往往受假期的约束而不能成行,只有在黄金周假期方可。执行新的带薪休假制度后,问题可以迎刃而解,将会有更多家庭团把旅游时间调到暑假,这将使得原本出游人数不少的暑假更加火爆。

3.6 交通业是最大的受益者 亳州市虽然是安徽省通往中原省区和西部地区的重要枢纽,但高速公路仅一条,还远离市区;省道、国道的路况也不大好。每年的黄金周,旅游流、探亲流集中出行,使得交通业遭受巨大压力,即使加班加点安排临客也无法满足巨大的人流出行需求。假日调整后,旅游者出行计划发生变化,扎堆出游现象有所缓解,交通业承受的巨大压力将有所减小。所以假日调整,交通业是最大的受益者。但是对短途旅游,亳州的交通运管部门还是要做好应对措施。

3.7 旅行社面临新的挑战 新的休假制度将对今后亳州旅行社行业的发展带来新变化。旅行社作为旅游消费市场引领者,必须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和快速发展的新趋势,及时开发出新产品。目前亳州的旅行社并不缺乏各类长短线组团旅游产品,但从发展趋势来看,散客出游必将成为旅游市场的主力军,而休闲度假消费群会迅速增长。这些人群对自由行、自助游的需求大幅增加,所以旅行社不能满足于现有的组团类一般观光型产品,必须开发更多度假、休闲等更为轻松舒适的自由行服务和半自助游产品,以满足散客市场发展的需求。旅行社将逐步从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式的团队游产品中走出来,更多地为自由行游客提供咨询服务,通过自身的预定优势和价格优势提供服务,加强城郊游、城市周边游等短途旅游产品的设计,丰富长短线旅游内容,更多注重休闲游,在线路设计方面给予旅游者更多的自由空间,制定完善的传统节日民俗游线路等。

3.7.1 设计开发短线旅游产品 亳州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酒业、文化旅游美不胜数,三国文化、曹操、华佗、老子、庄子等历史名人留下了很多足迹。调整后的五一和元旦假期均为三天的短小假期,旅行社应该在短线旅游上加大设计开发力度,推出多种精炼的短途游线路以顺应旅游市场的需求。如旅行社对短线游的开发,可以集中在三四天的本地游游和国内游的中短线上,周边游也是可以开发的重点之一。亳州地处中原,周边的郑州、洛阳、安阳等都是旅游城市,旅行社可以大力发展这些短期线路。由于时间关系这些短线旅游一般是以市区和市郊景点为主,不会离城市太远,同时,这些短线产品大多部分是属于休闲类旅游产品。因此,旅行社今后旅游产品设计的一个主要方向就是针对性的休闲度假的短线旅游。

3.7.2 设计开发民俗节日游 调整后的春节休假从除夕开始,与以往相比提前了一天,抓住这一特点,旅行社应设计出一些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如到旅游地过除夕,打破在家过除夕夜的传统,体验有当地特色的除夕夜。中秋、端午、清明等传统节日休假的实现,将大大刺激短途家庭型休闲旅游市场。因为时间关系,这些线路的设置多为短线,因此旅行社会针对传统节日的民俗特点,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旅游产品,类似于中秋赏月、清明踏青等主题游,将更好的丰富旅游市场,使得我市旅游市场的产品更加多元化、更具有民族特色。

亳州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居民收人的增加,使居民产生了旅游的强烈愿望。而节假日的调整和带薪休假制度的实施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推进了旅游消费。放假制度全面而深刻地影响着亳州旅游业的发展,通过减少长假,增加传统节日形成长周末的形式拉长了出游季节,分散了出游时间,使亳州市的旅行业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休假制度的变革,引发的一系列旅游消费的变革,要求亳州旅游产业的经营者,以及与旅游相关的交通、娱乐、信息服务、中介服务等产业,都需要深入研究市场变化,做好旅游客源细分市场调研分析,适时调整经营方式、营销模式、服务方式,调整资源配置,优化资源结构,从而促进亳州旅游业的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静.创新休假制度[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05).

[2]李军.调整黄金周.传统节日放假意义何在[N].扬子晚报.2007.10.09.

[3]林淼,孔繁来.带薪休假:让享乐创造财富[J].中国改革.2001(3).

[4]吕惠荣.论假日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带薪休假”[J].企业家天地.2007.(7).

[5]王兴斌.中国休闲度假旅游的必由之路:从“黄金周”到带薪休假[J].旅游学刊.2002(4).

[6]王兴斌.中国休闲度假旅游的必经之路[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04).

[7]吴露萍.完善我国带薪年休假制度[J].法制与社会.2007.(8).

[8]阎友兵.“假日旅游”与带薪休假制度[J].社会科学家.2000.(9).

对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改革的思考 篇9

因此,我们高级技校必须加大对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改革力度,为我市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才。

本文论述了改革的意义与方向。

关键词:高技;服务管理;教学改革;意义;思路

现在,通辽市正在创建全国旅游文明城市,优美独特的科尔沁草原沙地风光与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了大批国内外的游客,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我们高级技校必须适应这一形势的要求,加大对旅游服务管理专业的改革力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通辽旅游业提供高质量的人才,促进我市旅游业进入跨越发展的快车道。

本文仅对此谈几点认识。

1.高技旅游服务管理专业的特点

高技旅游服务管理专业是以培养实际操作能力为基础的教学体系。

目标是培养以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具有一定的旅游管理理论基础,又能熟练掌握现代旅游行业的服务与管理技能以及营销策划能力,具备良好职业道德修养,能适应旅游企业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有以下几个特点:

1.1 专业实践性强。

高技学校旅游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向是旅行社、酒店、景区、旅游管理部门及其它。

要求学生有实操经验和较高的服务意识。

1.2 专业要求学生全方位发展。

旅游管理专业属于服务行业,不管是酒店管理还是旅行社经营都需要有很广泛的知识面,因此,本专业要求学生全方位发展。

2.我校旅游服务管理专业存在的问题

教学现状。

旅游管理专业自创办以来就以其与工作岗位相结合著称,但因为学校师资条件不高,实践环节出现了一些不适应的问题。

2.1 实践教学在现代教学中具有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是通过实验、实习、专业实践等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实现学生应用知识、掌握技能、熟悉未来职业及获得新知识等教育目标的教学形式,也是遵循现代教育基本规律的有效教学手段之一。

根据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旅游专业教学一般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

其中,实践教学在实践中包括:课程见习、阶段岗位实习、旅游旺季实训、毕业实习四个部分。

这四个部分在教学中只有环环相扣、有机结合才能取得最大的.教学效益。

因此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模式,以达到高职旅游专业教育的目标。

2.2 理论课程与实训环节脱节现象严重。

学校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理论教学是理论教学,实践统一被安排在最后的毕业实习中。

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学生感觉在学校学习的内容空洞与实际工作联系少而缺乏学习积极性。

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又出现了因为没有系统的锻炼而不能胜任其任职岗位需要的情况。

2.3 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一些教师尽管有高学历,但缺乏与学生就业岗位相关的工作经验。

他们在讲课的过程中无法把理论与实践结合,只能讲空洞的理论,教学缺乏吸引力和实际作用。

现在,外地某些学校注意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就是着力于解决现有的问题。

2.4 评估方式比较单一。

对学生进行评估往往是通过理论考试进行评分,这样的评估方式单一,也扼杀了学生的动手积极性,只能把学生培养成死读课本的书呆子。

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评估单靠考试是无法判断的。

2.5 就业方向不明确。

学校没有专业方向,以为宽就业口径会帮助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多一些选择。

很多学生盲目选择专业,对于未来从业方向不确定,在进行一段时间学习后发现并不喜欢自己的专业,这也是很多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的原因之一。

3.旅游服务管理专业改革的思路

3.1 课程体系模块化。

模块教学是适应现代高技教育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较好地克服了传统教学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产生的弊端。

很多专业有多年模块教学的试点,这种新模式的教学工作取得了实质性成果。

在运用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模块的划分、模块教学评估量化细分、教师教学与学生互动。

课程设置要注重以就业为导向,理论课程教学与实践课程教学相互融合,注重突出实践课程的比例。

理论教学要精练,注重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专业兴趣。

旅游管理专业可以划分为市场营销模块、口才等。

3.2 实训教育系统化 。

改变在实训方面一直采用固定的“在校学习一年,出去实习一年”的机械做法,让实训环节灵活化、实用化,将实训分为课程见习、阶段岗位实习、旅游旺季实训、毕业顶岗综合实习。

根据不同课程和进度需要,分阶段逐一消化整合。

要根据教学课程进行相应见习实训,包括基本服务、工作纪律等等,以完成上述单个课题为目的的实操练习或观摩环节。

各学期机动安排,由企业提供若干工作岗位,实训人员直接上岗操作和服务。

旅游旺季实训:当旅游旺季来临,合作企业将优先聘请能够熟练操作业务的学生或老师。

毕业实习:一般安排在第五-六学期,就本专业知识综合实操运用。

实训教育体系化的实现取决于实训基地的建设程度,学校在没有经济实力建设实训基地的情况下可以实行校企合作,从而能够真正的完成实训教育的体系化。

3.3 学生评估多样化。

评估的多样化要求课程设置合理。

评估包括对学生理论课程、实践能力、思想品德等多方面的评估。

评估应该采取考试、考察、平时成绩评定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式,从而全面的考查学生的能力。

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可以采取理论课程考试与课程实践评估成绩相结合,实践课程评估采取实践操作与工作态度评定相结合等方式。

3.4 教师培训岗位化。

安排相应对口方向教师或带队老师在实训基地挂职,参与企业工作,承担企业相应课题研究,并负责实训学生的管理监督和实训成绩的鉴定。

只有优秀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优秀的学生。

3.5学生就业订单化。

学校设置专业的时间应该以就业为导向,学生只要明确方向,就能更好的在学习中去汲取应该掌握的知识;学校应以实训基地为依托,实现订单化解决学生就业的问题。

上一篇:《混合身边的物质》教学反思下一篇:我的英语远程培训总结